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17 09:47:06| 人氣1,6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語與大學的一氣貫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雪盧老人講大學時,則以「在明明德、在親民」為兩綱,各領四目,明明德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親民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謂為兩綱統八目,而「在止於至善」一句即為兩綱的總結,意謂明明德與親民實行到至善之境,纔算成就大學之道,也就是成了聖人。如此講解,深合經文章法。

大學講道,是講方法,叫我們如何去做。

而中庸是講理,理是,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也有“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等含義。

中庸講 理,就是層層依序去播解大道的規律,德性的內涵,及人生的是非得失因果定律。

論語、孟子講論, 論是表達或表演,「論語」是聖人的表達或表演,「孟子」是賢人的表達或表演。「論」是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分析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論和言論,談論品評古今的事。

「大學」 這兩綱(在明明德、在親民)正好配上,論語的學而篇的這三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明明德」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自覺)也是人的根本智,子曰:或生而知之,是與生俱有的良知、良能。

「在親(新)民」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利他)是後得智,是後天所學,子曰: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順,順境。

配「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違,逆境。

與人相處有善緣,亦有惡緣。

順逆一如,才是算有德的君子。

弟子規: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
要涵養高尚的道德,必須改掉貪心、忿恨、嫉妒等等的壞習氣,代之以正大光明的心念。對真正的學問,如孔子所講的《論語》及五經等是利人利物的大學問,若能努力研究學習,得到其中的真義,就能安定個人,進而幫助他人。

唯德學是根本智(先天),唯才藝是後得智(後天),次序不可亂,唯德學為首要,才藝其次,沒有唯德學,就沒有唯才藝。

先有明明德,而後再有親民,次序不可亂,故修道明明德為第一要務。

先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悟自覺了,才能覺他(親民、布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也顯示學的重要性。

整本論語就用一個字,能貫穿整部論語,就是一個字叫「學」字。學的學問蠻大的。

台長: 福哥
人氣(1,6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儒學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學」字的了解
此分類上一篇:儒家的精髓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