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1-18 16:19:28| 人氣1,1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浦浪克:六重奏曲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人評論浦浪克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 - 1963「修士與頑童 (moine ou voyou) 」同居在一起的一個人。要談這位自由橫跨「聖」與「俗」的作曲家,就得先談1919年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認為在「狂亂時代」的巴黎。

美國作家海明威説:「如果你很幸運在青年時期正好住在巴黎,往後你在任何其他地方渡過剩下的人生,那段日子都會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移動節日。」他正好這時期在巴黎。也有如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中幽默描述的那樣,這時代的巴黎聚集世界各地的許多年輕藝術家,呈現不夜的熱鬧情況。

20世紀初,這些聚集在巴黎的藝術家們的交流,磨練了活在同時代的浦浪克當作曲家的感觸。薩悌、拉威爾、奧利克(Georges Auric)浦羅柯菲夫等作曲家之外,他還跟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尚·考克多(Jean Cocteau)、  謝爾蓋·達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等藝術家交往。他也親近文學,尤對詩歌發生興趣,喜愛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與艾呂雅(法語:Paul Éluard)。

據說,浦浪克想寫的音樂是「精美的壞音樂exquise mauvaise musiuque。有人描述浦浪克的這種美學説:「浦浪克的時髦,不止於巧妙挑出好東西,然後用精緻的手法供人欣賞,還會不以嚴肅的臉孔處理沉重又灰暗的東西,反而當做輕微的東西輕輕丟過來,然後就走過去。」

浦浪克寫過幾首由管樂器演奏的室內樂曲作品,其中樂器編制最大的,就是這首六重奏曲。此曲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圓號等管樂五重奏之外,還加鋼琴。由於加上鋼琴,音樂就顯得在管樂器的華麗之外,還漂浮出堅厚的安定感。此曲也是浦浪克的作品中,爵士樂的影響最強,同時也可以説是凝聚他的灑脫性的作品。樂曲在1931年著手譜作,在1933年首演,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開始的19398月底全面修改完成。(193991日,德軍侵入波蘭)。修改版在1940年首演。在生動的節奏部分或許會感覺到浦浪克的時髦灑脫,但在第3樂章尾聲部等安靜部分,就會漂浮出有點不安與嚴肅的情緒。這部分或許是呈現戰爭前夕,世局不安的陰影。作品獻給藝術史學家和策展人喬治‧沙爾Georges Salles 
法國的音樂學者、評論家克洛德‧羅斯丹(Claude Rostand)説,浦浪克至少在室內樂曲方面,比較喜歡管樂器的音色。在譜寫這首六重奏曲之前,他已有「兩支單簧管的奏鳴曲」(1918)、「單簧管與低音管的奏鳴曲」(1922)、「鋼琴、雙簧管與低音管的三重奏曲」(1926)等,以多數管樂器與鋼琴演奏的作品。而這「六重奏曲」就配器、長度來説,都是這類型音樂的集大成者。到了晚年,浦浪克又熱衷於管樂器室內樂曲,譜作「長笛奏鳴曲」(1956-57)「雙簧管奏鳴曲」「單簧管奏鳴曲」(1962)3首獨奏管樂器與鋼琴演奏的奏鳴曲

六重奏曲」Sextuor pour piano - flute - Hautbois - Clarinette - Basson et cor FP1003個樂章:
1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 
5小節導奏與29小節尾聲部的3段體。4/4拍子,急速而充滿緊張感有觸技曲風格的導奏,一開始就一口氣跑上3個很強音a小調的8度音階,這令人有大模大樣之感。在第34小節以木管樂器齊奏的動機,不但會發展為中間樂段的旋律,並在這個樂章中隨時出現外,還會在第3樂章的尾聲部登場。圓號的強奏琶音結束導奏。在這短短的導奏中,5件管樂器在鋼琴刻劃的節奏上,以很短的樂句交談。充滿活力的機智,正呈現浦浪克的作風。

主部的速度與導奏相同,基本上採2/4拍子。主部的主題有兩個特徵,一個是帶有重音記號的8度跳躍動機,一個是帶有弧線以半音移動的動機。這些動機總是以強音演奏。這主題像輪旋曲一樣,隔著插曲上場4次。音樂在低音管獨奏之後,減速進入中間樂段。

中間樂段是較緩慢平靜,但指定「不要拖」的部分。節拍是4/4拍子。鋼琴奏出從導奏動機蛻變的浪漫的旋律,再由管樂器承接下去。各樂器漂浮略呈不安的情緒,但悠然的演奏。然後再現主部,但這時候原來的插曲會縮短。經過短暫的休止後,進入4/4拍子的尾聲。熱情而富有節奏感的音樂繼續下去,最後以A大調明朗結束。

在這樂章中,鋼琴不是為管樂器伴奏,而是擔任同等的,甚或更重要的角色。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https://youtu.be/ER2ky69q5kc  

2樂章 嬉遊曲Divertissement 
小行板(Andantino) D大調,4/4拍子。緩─急─緩的3段體。
1樂章是急─緩─急的3段體,這個樂章正好與之成對比。

樂章以優雅如流的旋律開始。雙簧管奏出的美麗弱音主題,指示要「非常溫柔而充滿感情」。這主題令人難忘,並使人想起斯特拉溫斯基「普爾欽奈拉」(Pulcinella, 1920)組曲中的嘉舞曲。主題在各樂器之間靜靜的轉傳。中間樂段的節奏加快,音樂轉為明朗快活,還很幽默。之後,開頭的主題以降A大調再現,音樂回到優雅的氣氛。到尾聲部,鋼琴奏出很弱音的降a小調和聲而憂鬱神秘的結束樂章。傳聞,浦浪克曾説:「我的身體裡,滲有木管樂器的血液!」這個樂章飄溢浦浪克獨創的魅力。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https://youtu.be/eEbamXw5WoY

3樂章 終樂章(Finale)
最急板(Prestissimo)的主部與突然緩板(Subito Trés Lent)的尾聲部構成的樂章。主部的形式很自由,在以圓號尖銳的聲音為中心的強烈信號之後,快活而有節奏感的主題、抒情的主題等各種不同性格的主題像輪旋曲一般出現。因此也可以説是輪旋曲式的變奏曲。音樂像步態舞(cakewalk)那樣,有點生澀但輕妙洒脫而活潑的進行。交錯的幽默與優雅,釀出獨特的味道。

尾聲部的旋律,很像浦浪克在1931年作曲的歌曲集「馬克斯·雅各布的5首詩(Cinq Poèmes de Max Jacob)5首「斯立克與姆立克(Souric et Mouric)後半的旋律,據說浦浪克很滿意的説,這樂句一定會感動人。尾聲部很從容,靜靜以較弱音回想第1樂章的導奏與中間樂段的旋律後,急速加強,最後成為最強音,鋼琴敲出根音C音以形成C大調的大七和弦而結束全曲。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https://youtu.be/JSCADTG5CNU  

 

(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Wind quintet, Ralf Gathóni鋼琴) https://youtu.be/DPAgWKseVhg  有樂譜
(
Ensemble ACJW) https://youtu.be/CPrPV67JAVA
(
London Conchord Ensemble) https://youtu.be/CGtDGYU9Dos  
(
長笛 江淑君 雙簧管 干詠穎 單簧管 孫正茸 低音管 郭怡芬 劉宜欣 法國號 鋼琴 賴如琳) https://youtu.be/e-GxLHoB0oo   13樂章

 

台長: 雲翁
人氣(1,187)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室內樂曲 |
此分類下一篇:玻羅定:弦樂四重奏曲第2號
此分類上一篇:布拉姆斯:單簧管三重奏曲a小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