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1-11 10:40:31| 人氣1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月初的雜想200201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管哪一個學域,都朝著必須等到有一個定理可以使大家中止爭吵,並找到當初會產生歧異的地方為止。

基因層次,或環境天擇,對演化論學者來說或許都是對的一部份,也就是說如果是替過去的生物發展史(我也贊同五界的說法,生命現象的多樣性使人類應盡可能思考自己不是唯一進步或高高在上的萬物之靈)發言,那麼這些說法都只是對的一部份。這些方法論的背後究竟會衍生出其他什麼樣的影響—請特別注意人類越來越有一夕毀滅地球的能力與趨勢了,像達爾文天擇被約化成”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就會是一種危險的化約。答案如果在我們習以為常的地方,那麼必然是因為我們有相同的語言背景,相同的讚嘆程度和對於對立的差異能夠包容。

至於www.dge.org 的翻譯,我還是認為邊緣或前沿基金會不如洞見,前驅,先驅,前研這些或者意義比較確切,或者音比較相同的翻譯。也或者必須要像科學家閔斯基說另一個科學單克所舉的例子怎麼老是那樣血淋淋,而單克說你不就記得了嗎?而我們大膽的把Edge翻成刀鋒邊緣或洞燭先機。這使我想到晚上跟Raymond 在上課時突然想到’趣好與鄙惡’的詞意組合。

語言作為一種文化延續的工具—請注意我並沒有要替語言定下功能—或者如S.Pinker 說的是一種本能,但這樣的證據—賴伯告訴我他五歲的兒子會燒光碟,…..我想這是環境的改變,不是純粹基因層次(遺傳)。問題來了,如果我將大女兒與還不知道性別的二寶寶的語言學習過程以統計學方式(最多是紀錄會說的字詞總數,詞性,最前50次重複準確度,…取對數值,再進行…...)進行迴歸,…種種分析,可不可能有結論?這種猜想只是想想而已。學一些新方法就想這樣試試那樣試試。我好像真的還像小孩子一樣。

所謂科普並不是要全部的人都熟悉每一個專有名詞,而是要建立提昇的可能性。不必每一個人都懂最新的宇宙學或者量子力學,而是透過這些描述方法的過程,持續培養對科學的親近性(至少不是排斥),但是如果這樣的經驗就是可怕的—鄰居國小四年級學生暑假作業被指定要背孟子,同時還要交一項科學實驗—容我說一句,這真不是一件有趣的事。為什麼不是培養觀察,不是找一些主題打破沙鍋問到底,最後反而是老師頌揚那些將作業以printer印出來,但全是網路上的影像與資料的東西?

1/3和太太去看法國繪畫三百年從普桑到賽尚。Degas的那幅畫重心真穩。又想起看畫的距離之重要。

奈米級的討論。

岱朋回米國去了,他上飛機前一天我們談到兩件事,一是教育水準是提昇了還是沉淪了,這是由於我說現在學生分成兩種,積極弄好成績和投機賭一次研究所考試所以放心玩四年的。另一件是他讀到第三類猩猩書中說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可能在語言—這好像是我想過的相同觀點。

偷窺是一種生物性還是社會性。就算有人公開嘿咻嘿咻給你看,我想大多數人也會別過頭去,倒是私匿的環境下,每個人要如何尋求自己的平衡—道德及生活態度—是要學習還是視之為教訓—負面事件的正面教材—一窩蜂的熱。

小而美政府之我見—

Peter Galison的影像與邏輯。

台長: 葉諼/bee/彭弼聲
人氣(1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