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16 21:00:20| 人氣8,7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摘115】《失去山林的孩子》 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為一個擔任了所謂「自然生態解說員」近八年的我來說,對於「解說」的領悟就像天氣般一直在變化著,到目前為止,我有種從複雜趨近簡單的感想。從一開始剛入門的汲汲營營於「記住」許多知識,植物、動物、天文、昆蟲……,到現在只求在過程中帶給學員身處自然中的快樂,雖然也是因為我可以嫻熟的操作那許多已經住在我身體裡的知識,但境界不同,工作起來的心態也隨之改變。

 

解說過程中,除了學員在解說員的引領之下,認識著大自然之外,我也喜歡觀察學員,像觀察一株植物那樣。然後常常會和同事們一起討論分享,也有許多狀況讓我們只能擔心和搖頭。現在的孩子所面對一個極大的問題是,保護和愛太多太多了!人的一輩子本來就會受到無數次的傷,而我們以為能幫孩子擋下所能擋下的所有的挫折和不快嗎?那他/她之後拿什麼盔甲抵禦其它源源不絕的傷?/她甚至連痂都沒有!

 

同事提到有個母親在孩子賞鳥時因為一直沒透過望遠鏡看到鳥,而不斷的唸叨他「你怎麼那麼笨!」「就在那裡怎麼看不到!」以致於那孩子後來連本來具有賞鳥的一絲興趣都熄滅了。很多父母都會說草地或自然中的樹枝很髒,不要碰!我則見到很多國中孩子,不願意到外頭行走,而癱在沙發上玩手機;孩子們對皮卡丘的關注,比自然中的生物還多……..。就如文中提到「感覺是兒童自我防衛的第一道防線,兒童能夠更經常地接觸自然,就能更直接地看到這個世界。他們可能會發展出更多心理技能,而這些技能會幫助他們發現真正的危險。因此他們也可以在今後的人生中,分辨真正的和看上去的危險。在大自然中遊戲,可以向孩子灌輸本能的自信。」、「一種積極地關注自然的態度,並且只在適當的時候對自己加以保護。」、「在自然中長大的兒童會學到怎樣做決定,而這些是在一般狹窄的、計畫好的環境中所沒有的。」我們無法擋下孩子生命中所有的危險,但我們可以至少教會他/她們面對、選擇和分辨。

 

我也試著揣想若有一天我成為母親,我能否控制我想挹注給孩子的那所有的愛?而可以較不必擔心的是,我在六歲到十八歲前也是個討厭運動、接觸自然的孩子,印象最深是父母帶我去爬樟山寺那仿似直通天頂的階梯時,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誰又想得到這傢伙後來還去參加登山社,一天到晚在爬山呢?我相信是因為我童年時在鄉間的記憶,讓我一直沒有離自然太遠。但現在的孩子呢?/她們連讓自然的感動住進心底的機會都少得可憐!你又要如何想像,他/她們將是十多年後要掌控這個世界的一群人?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尤其常常會不意收到許多美好的回饋。不論是孩子的童言童語,他們在自然中的發現,或只是學員的一句謝謝,都帶給我無窮的希望和力量。就像今天我收到一位學員將不小心帶回的名牌寄回來,打電話告知對方我收到了時,她對我說,謝謝妳帶給我們那麼精彩的解說!天啊!那真是無與倫比的讚美啊!將能讓我在無數次的挫敗中,都不會輕易低落或投降。就像,昨天下午我對孩子們說了原住民很久以前萬物和人類之間仍舊會說話溝通互動的二葉松的故事,然後孩子問說:「二葉松後來為什麼不願意說話了?」走了一段路後,另一個孩子問:「那你怎麼知道二葉松以前會說話?」「因為原住民的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告訴他們的呀!」(我當下不知如何解釋口傳文化),但這些好美的問句,都告訴我有什麼東西住進了孩子心底。

 

 

而現在,在喜歡之外,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其中帶入一些影響,就算這些影響,要很多年後才會發芽也沒關係。若有時間的話,請翻開這本書吧!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關於你、我、孩子和自然之間的一本書!120716

 

「教導適當的信任要比教導懼怕困難得多,但是卻非常重要。」

 

「當我們教導孩子們培養自尊和塑造自信的時候,我們同樣也給予了可以伴隨他們一生的愛。我們能夠給予他們最好的保護,就是我們的愛和時間。」

 

 

理查‧洛夫著 郝冰、王西敏譯

 

「愛荷華州一位昆蟲學家發明了一種把蛾的觸鬚與微處理器結合在一起的東西,當觸鬚嗅到炸藥的氣息時,它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信號。P.44

 

「多年來,我都把自己當成暴風雨和暴風雪的巡視員……─梭羅」p.46

 

「但到底什麼叫『傷害』呢?......糟糕的土地利用所導致的環境破壞遠比孩子要嚴重。」p.50

 

「大自然缺失症是指人類因疏遠自然而產生的各種表現,如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好發生理和心理疾病。……事實上,新的研究焦點,不是在自然消失時,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有機會和自然共處時,我們能獲得什麼。P.54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到一生的盡頭。─卡森p.55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無法忘懷於某個地方,那麼我們必須去那附近走走,去看看景色,至少去找到那塊土地。─《溪畔天問》荻勒p.56

 

「『原生的豆科植物是氮氣的守護者,』她解釋道,『它們把入侵者(細菌)包裹在根部,細菌會從土壤中的空氣吸收氮氣,經過轉化,是放初植物所需的可吸收氮。』由真菌和藻類植物共生而成的複合有機組織,地衣,有些也同樣向周圍釋放氮氣,而且可以活超過一個世紀。當土地被剷平時,豆科植物和地衣就連同它們所為池的生態系統一併被摧毀。她說這些植物生在一起,死也在一塊。P.56

 

「伊蓮和許多美國人一樣,願意將她對自然的感情傳遞給其他人。……沒人資助她對這片土地進行研究,也沒有任何人能阻止她。P.58

 

「孤島植被就像那些孤立無援的人一樣,仍具備研究的價值。……無論開發者怎樣大談生態復育,一旦一塊土地被夷平,那麼所有生態結構和土壤基礎將被徹底毀壞。『沒有人知道怎樣能輕易地讓其重生,荒廢在那裡任其自由發展也不是辦法,因為原生物種難以抵抗外來物種的入侵。』……『大多數的破壞都是由於無知或權宜之計』p.58

 

「她相信人不太可能去珍惜根本叫不出名字的東西。『我的一位學生告訴我,每次她知道一種植物的名稱,她就覺得自己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對一件事物的命名過程事實上也正是瞭解它的過程。』p.58

 

「龍舌蘭漫長的一生中只開一次花,當為期二十年或更長的生命走到盡頭,它聚足全部能量開出唯一一支高達六公尺的花莖,在風中搖曳。薄暮降臨後,幾隻蝙蝠繞著龍舌蘭飛舞,並把花粉傳授給其他正在開花的龍舌蘭。P.59

 

「了解並真正的接觸這些禾草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P.59

 

「越來越多學者相信,自然棲息地的消失或說與自然環境的隔絕將給人類健康和兒童發展帶來巨大影響。他們認為與自然接觸的緊密程度幾乎會是在細胞層面影響著我們的健康。P.60

 

「威爾遜對親生命性的定義是:『與其他生命形式相接觸的欲望。』p.60

 

「『生態心理學』……不僅探討我們對地球做了什麼,而且還探討地球為我們、為我們的健康做了什麼。P.61

 

「自然對我們的健康、精神集中和創造力都有積極的作用,而且與自然界的發展關係可以形成環境管理的基礎。P.61

 

「活動量不足被視為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而非傳染性疾病占了全球死亡率的60%,並使47%的人遭受病痛折磨。P.64

 

「兒童從非組織性遊戲中所獲得的體能活動和情緒感受,要比組織性運動來得更多元化,也更不受時間限制,遊戲時間,尤其是無組織架構、充滿想像力和探索性的遊戲,越來越被視為兒童全人發展上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P.64

 

「一旦你投身自然的懷抱,她就能讓你意識到自身的渺小,讓你明白,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很多偉大的事物,這能幫助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唯有在自然中,眼前的問題才不會要求你立即給予關注或答案。在自然中,你可以暫時逃離一切,但又不會與世界脫節。P.68

 

「戶外活動『就是孩子們從問題中學習的過程。』p.70

 

「我走進自然,安撫和治療受創的心靈,再一次拾回我對美好事物的感覺。─伯勒斯(Johnburroughs,1837-1921自然學者)p.71

 

「在這裡,你聽得到;但是,在城市裡,什麼也聽不見,因為你什麼都聽見。城市裡什麼都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在這裡,越靠近,看到的越多。P.74

 

「科技進步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感官的日漸萎縮……在此資訊時代,生命的資訊卻遺失了。P.75

 

「看到的表面東西越多,我們越不能看透,越沒有深度。目光僅僅在海平面上一掃而過,就聲稱完全瞭解大海……p.76

 

「他們用了生活中多少的豐富多彩來換取每日間接的高科技體驗呢?p.76

 

「衡量生命質量的方法,不僅僅是我們所獲得的,也包括我們所失去的。P.77

 

「彷彿正在填補像我這樣的人對世界所造成的空洞。……『文化自我中心主義』空洞的感官,孤立和圍堵的感覺。p.82

 

「我們花了太多的錢,付出了太多努力,只是為了使一點點無關緊要的資訊能夠被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所看到,然而我們對這個世界本身所做出的探索卻太少了,甚至沒有,這樣的社會是不對的。P.83

 

「每週花幾小時上網的人,比那些不常使用網路的人更抑鬱、更孤獨。P.84

 

「如果沒有肢體上的接觸,靈長類幼兒將會死亡,成年靈長類動物若缺少接觸將變得更具攻擊性。p.84

 

「沒有其他人,一個人無法進化到現在這種複雜的程度。……我們人類是靠著雙手所做的事情來識別彼此的生物。我們的學習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透過雙手去做、去創造以及去感知。P.84-85

 

「一個人可能花一輩子的時間只了解到山的一小部分。P.85

 

「鱗翅類昆蟲學家及作家派爾(Robert Michael Pyle)所說:『那些地方帶我脫離自我,脫離人類活動的有限視野,但這不是厭世。『地方感』是一種更廣博意義上的擁抱人性,是進入更廣闊世界的通行證。』」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一九八三年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慧理論。包括: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身體─動覺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和自省智慧、自然智慧。P.89

 

「威斯康辛大學是最早開始進行環境教育方面的研究生培育計畫。P.90

 

「當孩子與自然有了親密的接觸以後(或許是第一次),他或她眼裡閃現出的那些小小頓悟,總是讓我感到驚訝。對成人來說這也是一樣可以發生的,讓他們想起某些他們甚至從不知道自己已經遺忘了的事情。……第八智慧,就是存在自然中的智慧,是等待一旦有人出現就能被學習的課程。P.95

 

「自然還能教孩子們友誼的真諦。P.96

 

「孩子們在自然中玩耍的時間越多,他/她的朋友就會越多。……最深刻的友誼源於共同的經歷,特別是在一個可以讓所有感官都活躍起來的環境中。……透過我們的感官發現自然,或說重新發現自然,是一種學習或者投射注意力的方式。只有當你真正在做某件事,而不只是思考的時候,你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P.97

 

「失敗使我們能夠真正深刻地理解各種事物。p.97

 

「你可能從失敗中學到的更多。P.100

 

「大自然有一種讓人安靜的力量,它不會像城市的風景那樣誤導人,不像城市無處不在的廣告看板和廣告,總是試圖說服你去認同某一形象。它只是在那裡,無所不容。P.102

 

「自然是一個動用所有感官,從做中學的地方。P.103

 

「我有時候在我家院子裡玩耍,跟柵欄說話,唱著歌,引得野草也跟著唱了起來……─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1912-1967,民謠歌手)p.103

 

「創造力是伴隨著孩童時代的自然天賦以及靈性空間一起產生的。P.103

 

「如果沒有人去嘗試做一些事,甚至是那些人們說不可能奏效的事,那麼人就永遠也無法獲得知識。因此,你得一直嘗試,也許有一天你所做的事情就能成功。p.108

 

「體驗自然『幫助孩子們通過最初步的經驗了解自然體系的真相。它們展示了各種自然法則,譬如生態網絡、循環,以及進化過程。它們傳遞出這樣的資訊,即自然是一個獨特再生的過程。』能夠辨別和欣賞那些模仿樣式,是培養創造力很關鍵的一點,要知道,創造力除了對藝術創作影響深遠,還在自然科學甚至政治領域發揮重要作用。P.110

 

「小孩子『走出去和超越自我的能力,是由孩童時期感應自然環境的可塑性發展而來的。……就創造力而言,詩人和孩子的思維模式是很相似的。事實上,他們想像力的生態學很接近……』有創造力的思想家會從記憶中獲得能量和動力,在記憶的根源創造,而所謂的根源可能是某種經歷,不僅僅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顯現,同時也在與外部世界產生緊密聯繫時的鮮活感知中體現。P.112

 

「就好像放射性寶石一樣埋藏在我們心中,在我們一生的歲月裡放射出能量。P.113

 

「自然是帶有缺憾的完美,它充滿了『活動零件』和各種可能性,充滿了泥巴和灰塵、蕁痲和天空、超驗的時刻,和擦破皮的膝蓋。」p.115

 

「它提供了一個環境,在那裡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思索無限和永恆的問題。……如果沒有那樣的經歷『那麼我們就會忘記我們的位置,忘記我們的生命所依靠的那個更大的系統。』p.116

 

「體能活動和自然經驗跟心智的敏銳及注意力有關。p.117

 

「導向性注意力(directed attention)和入迷(fascination,非自覺的注意力集中)p.120

 

「並非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算得清楚,也並非所有算得清楚的東西都重要。P.127

 

「在自然中,在與從未和自然分開過的人們交往中,它們學會了自重。P.129

 

「『妳能不能用一根棍子碰到天?』我說,『不行,因為我太矮了。』他很失望地看著我說:『妳太軟弱了!沒有試過,怎麼知道不能呢?』回想起這些,那個年輕女子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是第一次,一個四歲的小孩那樣對我說話。』p.129

 

「用一種有意思的方式去體驗自然,需要一些時間,隨意的、夢幻般的時間。P.133

 

「隨著人們日漸長大,自然的壯美『越來越容易被忽視。』p.134

 

「人一旦遠離自然,心就會變得僵硬;印地安的洛卡塔族(Lakota)知道,對活著的一切失去尊重時,將很快地導向對人類尊重的喪失。─貝爾(Luther Standing Bear,1868-1939,洛卡塔族酋長)p.139

 

「現在的大人們過早把什麼東西都告訴孩子,使他們失去了本該無知而單純快樂的時光……我們需要以一種平衡的眼光來看待危險……現在很多美國人對森林的看法回到了原始時代的不理性,很不理性地想像著森林背後的各種恐懼。P.142

 

「過分的恐懼會改變一個人,而且回對一個人的行為產生永久性的影響,他甚至能改變一個人大腦的思維模式。P.145

 

「一個不懂自然史的人,走在陸地或海岸,就像一個無知的人走進藝廊,雖然藝術品琳瑯滿目,十之八九只看得懂牆面。─赫胥黎(Thomas Huxley,1825-1895)p.149

 

「面對自己未知的事物時,我們不是心生畏懼就是將其理想化。p.149

 

「人們從來不重視他們不知名稱的東西。如果森林裡倒了一棵樹而沒人知道它的生物學名稱,那它存在過嗎?p.157

 

「『事實是最後的裁決者;事實是外面正在發生的事,不是你腦子裡想的,或是電腦螢幕上出現的。』戴頓(Paul Dayton) p.157

 

「我們不了解的事務可能會傷害我們。p.158

 

「對一個連鷦鷯都沒見過的孩子來說,禿鷲的滅絕會有什麼意義?p.160

 

「具感染力的關懷態度(contagious attitude ofattentiveness)p.166

 

「在培養一名自然主義者的過程中,關鍵是在重要時期的親身經歷,而不是有系統的知識。最好有一段時間去當未開化的原始人,部知道那些名稱和解剖細節。最好只是用很多的時間去探索和夢想。P.166

 

「一本寫給所有人看的書期時是誰都不看的書。P.170

 

「雖然自然知識重要,但激情才是奮鬥的長期動能。p.174

 

「我又康復了,我從山裡涼爽的風和清澈的水中甦醒……─謬爾p.175

 

「每一年對我們都是新的驚喜,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幾乎忘了鳥兒的聲音,當我們再度聽聞時,宛若身處夢境,令人憶起從前的存在狀態……自然的聲音總是那麼令人鼓舞。─梭羅p.175

 

「在自然界中,讓兒童去體驗,遠比學習知識重要。─卡森」

 

「如果一個孩子要保持他與生俱來的驚奇感,他或她需要至少一個能與之分享這種驚奇感的成人陪伴,和他一起重新發現我們所在世界中的歡樂、興奮與神秘。─卡森p.179

 

「如果孩子們感覺到了大人們對自然的真正熱情,他們會模仿這樣的情趣─即使他們長成十幾歲的少年,假裝失去這樣的情趣。P.179

 

「作為成人,喚醒對自然驚奇感的另一種方式,是和孩子一起閱讀自然類書籍。……閱讀不會吞沒各種感覺,或是操縱思想,閱讀會激發想像力。P.179

 

「用『比我們大多數人一生用到的還要多的詞彙來描寫一個地方。P.180』」

 

「你的職責不是給孩子們一次接受教育的機會,而是讓他們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其妙的世界裡。P.185

 

「攀千峰不如知一山。p.185

 

「你必須竭力尋找以發現一些值得珍愛的東西。P.186

 

「樹木和花草不是僅僅用來裝飾景色的。P.191

 

「感覺是兒童自我防衛的第一道防線,兒童能夠更經常地接觸自然,就能更直接地看到這個世界。他們可能會發展出更多心理技能,而這些技能會幫助他們發現真正的危險。因此他們也可以在今後的人生中,分辨真正的和看上去的危險。在大自然中遊戲,可以向孩子灌輸本能的自信。P.192

「一種積極地關注自然的態度,並且只在適當的時候對自己加以保護。P.194

 

「在自然中長大的兒童會學到怎樣做決定,而這些是在一般狹窄的、計畫好的環境中所沒有的。P.194

 

「自然一定透過我們不能完全明白的方式塑造著我們的性格。P.194

 

「教導適當的信任要比教導懼怕困難得多,但是卻非常重要。P.196

 

「當我們教導孩子們培養自尊和塑造自信的時候,我們同樣也給予了可以伴隨他們一生的愛。我們能夠給予他們最好的保護,就是我們的愛和時間。P.197

 

「我們無法控制即將發生的事情,而且那些有98%的可能性會變壞的事情,事實上並沒有變壞。P.198

 

「對於每一種環境的理解都繪培養他們的感覺,增長他們的常識。P.199

 

「自然的生活指導功能具有一種神祕而且可能無法取代的特質。他相信,我們在自然裡冒險時,肌肉運動的原始感覺,與我們數千年來所學習之自然器官的運作方式是相近的,而且其他的經歷不會像前者那樣深刻。P.200

 

「雖然自信和認識可以從在體驗自然中得來,但是這幾代人並沒有到自然中去尋找安全感或正義,他們去那裡尋找美。很簡單,一旦我們讓孩子遠離自然,她們也遠離了美。P.200

 

「人應該去聆聽自然的語言,而不是畫家的語言。對真實事物本身的感受要比對畫作的感受要多得多。─梵谷P.213

 

「應把教孩子理解自然作為其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對待。─湯瑪斯‧貝瑞(ThomasBerry)P.214

「所有的研究都源自一片土地,以及植根於這片土地上的生命。P.214

 

「環境教育強調如何在世界上正確地生活,而體驗教育則是看重如何透過感受自然來過日子。P.214

 

「離開『無處不在的電子脈衝,這樣能使他們的感官更常去感覺真實環境。』……重點在於創造『自由選擇的道德基礎,而不是完全依賴於電子媒介』。……人類有些方面無法在電腦中找到。P.216

 

「從沒有坐在一棵杉樹下想像這個地方一百年前是什麼樣子。P.220

 

「你和這個時刻聯繫在一起。這種體驗也就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P.221

 

「親身經歷的體驗,並非總是立竿見影的回報。P.222

 

「當今的主要教育形式『提倡人類的主導地位,使我們遠離了自然生活,提倡零碎的片段而非一個有機的整體,過多地強調成功和事業,將情感與智力、理論與實踐分離,使世人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P.233

 

「把學生培養成『巡迴的專業破壞者?P.233

 

「在自然中的好奇心和樂趣,才應該是生態素養的核心內容。P.234

 

「若沒有形成完善的自然史,我們就有可能創造出思維狹隘的生物學家。自然學家更像詩人而非工程師,只是基於一手經驗和常識的直覺才能夠創造出更高水準的思想躍進。如果我們要使生態科學獲得重生,就應該讓學生懂得直覺、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打破舊習的重要性,而非用嚴格的假設框架和技術所構成的『大腦手銬』限制他們。P.235

 

「我真正皈依於萬物秩序中的某個所在……P.237

 

「戶外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它將注意力放在那些總是促進人類團結的因素上:暴雨、狂風、和煦的陽光、幽深的森林,以及被我們的地球所激發出來的敬畏和驚異,尤其是在我們的啟蒙階段。P.237

 

「如果不做好準備就到偏遠或高海拔地區的話,是會受到自然的嚴酷對待的。P.238

 

「害怕負責是阻礙在自然中玩耍的一股強大力量。P.247

 

「每個人都有權住在一個太陽、星星、田野、大樹和微笑的花朵都能不受拘束、不受干擾地教給人們生活的一課的地方。P.266

 

「當後退有意義時,就意味著你在前進。─溫德爾‧貝瑞P.276

 

「沒有某種必然的未來。樹枝正是結出纍纍果實的地方。P.290

 

「當她入睡的時候,世界已經改變。P.291

 

「一個小孩問什麼是草?他捧著一手心來到我的跟前。我該如何回答?我知道的一點也不比他多。─惠特曼P.292

 

「追溯一條河或一顆雨滴的歷史,正如繆爾所做的那樣,就是追溯靈魂,追溯在身體裡跌宕起伏的心靈的歷史。在這兩種追溯中,我們不斷地尋找,突然間發現神性……─埃力克(Gretel Ehrlich)p.293

 

「人的靈性就在於能不斷地感受到驚奇。P.293

 

「我們的目標應是生活在極端的驚奇之中。……早上起床後用一種不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態度,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每個事物都是非比尋常的,不可思議的,對待生命永遠都不要漫不經心。p.294

 

「鼓勵孩子感受自然不是因為自然的美麗,而是因為你的孩子能因此接觸到比她們短暫的人生更為宏大更為長久的事物。……通過自然,物種進入超驗狀態,因為在其間有某些超越個體存在的事物正在進行。多數人在精神旅程中,對自己在自然世界的體驗有所醒悟或者因此變得更為堅強。p.304

 

「一個人對自然的想法就是他對天堂的想法。p.307

 

「今年,積極美好的事物會從灰燼中發展起來,正像綠草總是從燃盡的叢林灰燼中生長出來一樣。驚喜總是伴隨著毀滅而生。看著這片土地,我們發現了一種先前未曾發覺的空曠的美。原來隱藏不見的大石礫現在都露出原貌,像擺設在花園裡的景觀一樣。這裡是適合沉思的幽靜之地。堅硬的土層在大火烘烤之後,踩上去柔軟無比。地貌起伏一覽無遺。這片空曠的新天地裡,蘊含著令人雀躍的希望。這是一扇通往另一個隱約可見的世界的門。我們的任務,就是穿越這扇門,去找尋門那邊的世界。p.311

 

「這些小孩了解生命網,因為這和她們未來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這並不是這些居民在樹林中一次偶爾遠足,這是他們的生活。這些孩子被教導要重視和關心地球,地球是他們生命的基石,這是生命的真理。P.314

 

「一切都在繼續。P.316

 

「是時候放手了。p.317

 

「明白所有精神生活都出自好奇心,而好奇心探索的第一扇窗就是大自然。P.21

 

「任何社會運動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這個運動有沒有能力描繪出一個人們希望前往的世界。P.22

台長: 圓恩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