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研讀與反省:
洪子偉等著:《啟蒙與反叛》,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9.1.7初版。
內在激盪不已,魂魄更滲著心性德禮仁的不安信孚震幅……因為,僅:
本書目的是替百年來臺灣哲學的多元發展(1)完成首次的思想盤點,其重要性主要有哲學史與當代臺灣哲學理論兩方面的價值。首先,作為國內第一本探討過去一世紀哲學歷程的學術專著,本書希望重現過去被忽略的思想傳統(2)。自1949年後,日治時期的哲學家與部分戰後渡臺的自由派學者及其著作,或遭迫害或被查禁。種種政治因素使得早期哲學家: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自解嚴後學術自由化以來,文學、歷史、政治、社會學門等都歷經文化的自我覺醒,或是中原價值與本土意識的典範競爭。但除了廖仁義(3)與李明輝外,整個哲學界在1990年代這波自我傳統的探索中卻集體缺席。對於臺灣(4)是否有哲學等研究,不只臺灣文史領域闕如,甚至哲學界也知之甚微,以至於當2014年中研院首度舉辦臺灣哲學學術會議,仍有學者質疑所謂臺灣哲學是否只是被發明(5)的傳統?因此,詳實考掘並精準詮釋臺灣哲學經典,便顯得格外重要。
其次,盤點百年哲學思想的另一個價值,是希望替當前臺灣哲學的發展提供借鏡。這裡的臺灣哲學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臺灣的哲學(Philosophy in Taiwan)與臺灣哲學(Taiwanese Philosophy)。前者泛指所有在臺灣島上的各種東西方思潮,後者則僅指以臺灣主體性為前提的哲學運動。第一種意義下的臺灣哲學,可溯自1916年林茂生在《東亞研究》以歐陸哲學探討王陽明良知概念的學術論文。近年則以1996年在中國哲學會外自立門戶的「台灣哲學學會」及其活動為代表。1990年代的學術改革後,臺灣的哲學教研逐步走向專技化與學院化(6)。學術品質顯著提升,但也出現與在地社會脫節的質疑。此時,1920年代強調社會對話與實踐的早期哲學經驗,對未來發展的改進則彌足珍貴。另一方面,第二種意義的臺灣哲學活動雖在日治時期即已出現,卻有實無名。臺灣哲學一詞作為學術專名首見於1988年廖仁義(7)的倡議,且一直要到2014年左右才逐漸獲得國內哲學界的正視。誠如陳瑞麟所指出,當前臺灣哲學主體性的建構不必以傳統的哲學為根基。然而,如能借鑑於早期對文化主體性的論述,亦可避免重蹈覆轍,收事半功倍之效。也因此,盤點過去百年哲學史對未來臺灣的哲學願景規劃或是深化臺灣哲學理論,皆有不容忽視的助益。
本書在定位方面,可從理論設定與讀者設定兩方面說起。首先,雖然在中文圖書分類上,臺灣哲學仍被歸於中國哲學的範疇。但是,在本書的理論設定上,臺灣哲學不但不是中國哲學的分支。相反地,中國哲學卻是臺灣哲學的重要元素。(8)但這究竟何故?另個類似的問題則與當代漢語哲學(Sinophone Philosophy)有關。相對於傳統中國哲學,漢語哲學原本是政大林鎮國、中研院何乏筆等學者所提出。但近年則由中國共產黨政府積極主導當代漢語哲學的建構,藉由探討漢語結構與哲學概念之間的關聯來去除過去以西方為中心的理論偏見,讓哲學說漢語。中國政府力推的漢語哲學和一帶一路下的語言戰略,都是近年深具文化野心的浩大工程。(9)然此漢語哲學,又與我國方興未艾的臺灣哲學(Taiwanese Philosophy)有何關聯?
事實上,上述這兩個問題都可藉由對臺灣哲學的刻劃找到解答。臺灣哲學始於日本統治(10)下的現代化浪潮,早期哲學家不但多以日語為學術語言,思想系譜也深受京都學派(11)影響。學者林從一甚至認為此時的臺灣哲學可算是廣義的日本哲學分支(12)。換言之,臺灣哲學的誕生與中國哲學的傳統,本(13)無直接關聯。儘管如此,古典中國哲學的確是日本與臺灣哲學的關注焦點之一(14)!例如林茂生極具原創性的<王陽明の良知說>(15)、張深切批判色彩濃厚的《孔子哲學評論》(16)皆為例證。另一方面,儘管戰後臺灣哲學的文獻多以漢語成書,但宣稱所有以漢語書寫的哲學作品都能冠以「漢語哲學」,恐過度推論(17)。例如曾天從、黃金穗、洪耀勳、陳紹馨等臺籍哲學家(18)歷經多次語言的轉換,以臺語、日語為母語,(19)求學時又以英語、德語為學術語言,後來才開始學中文。其慣用語背後所預設的世界觀,早無法與一般漢語使用者相比擬。其哲學系譜,更找不到漢語文化的直接根源。是故,即便漢語書寫是漢語哲學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20)。更重要的是,2005年後原住民哲學的倡議使學者開始反省臺灣哲學的漢文化本位偏見(21)。如同原民文學中已有用母語創作(如作家Walis.Naqang以泰雅族語羅馬拼音寫作),南島哲學倡議更提出有別於漢文化的根本價值與知識體系(環境觀與知識論)。(22)也因此,當代臺灣哲學的多元文化、多語族特徵(23),與現時中國極力推動的漢語哲學雖必有交集(24),卻很難被視為是漢語哲學的一部分(25)。
至於,在讀者設定上,雖然本書聚焦於臺灣哲學,但理論敘事的對象卻不限於哲學學門的研究者,亦包含比較思想或臺灣史、臺灣文學等臺灣研究領域。(26)而儘管最初編纂此書時的對象是鎖定與此相關領域之專家與研究生、大學高年級學生(27),但為使本書能更進一步擴大與讀者的對話,歷經多次修改,已使非相關背景者的一般讀者也能給予指教。(28)由於本書是目前唯一有系統探討臺灣百年哲學史的專書,盼以此拋磚引玉(29),喚起更多有關臺灣哲學的豐富研究(30),也期待本書成為所有臺灣哲學或哲學史研究者的第一本參考工具書,深化思想史與臺灣理論的內涵。(31)
為論!因為:
1.多元發展:就多元言,這就沒有臺灣哲學了。因為,甲1+甲2+甲3+甲4+甲5+甲6的甲=臺灣,問題是甲1、甲2、甲3、甲4、甲5、甲6、甲≠臺灣們及其自身。其實,真正的臺灣哲學乃1949南京臺北合+馬恩列史的雙重中國文化與中國人血脈。尤其是:臺灣儒學,從明朝末年鄭成功明儒開始迄今(1662-2019),已有三百五十七年歷史了。
2.被忽略的思想傳統!案:這就真的沒有臺灣哲學了,正如97%強的臺灣漢人中說自己不是中國人者!(行政院國情簡介,土地與人民族群:臺灣住民以漢人為最大族群,約占總人口97%,其他2%為16族的臺灣原住民,另外1%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大陸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講臺灣哲學,可以忽略這個事實與傳統嗎?因為,如1。
3.廖仁義先生:臺大哲學碩士,巴黎十大美學博士。文建會駐法新聞文化中心主任,朱銘美術館館長,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教所教授。論述由批判性觀點切入,針對當代臺灣史觀,探索戰後臺灣文化之成型與演變。散文則以美為核心,由實入虛,以當下存在時空為基底,探索美之本質。
4.臺灣是否有哲學?案:此一觀點,上位概念是中國有無哲學?因此,回答前一問題,應先從後一問題回答起。後一問題,牟宗三先生及勞思光先生等,都有了正面的肯定回應,尤其是《新編中國哲學史》。因為,這是文學院必念的書、尤其是哲學系。否則,哲學學養極未逮也。
5.發明建構的傳統?案:誰那麼自大的如是說啊!孔子都說:述而不作呀!
6.哲學教研逐步走向專技化與學院化。案:真是象牙塔的學院,其血脈應在民間、家學及自學,如全臺首學(1665)、孔廟、家教及寺廟宮觀講堂等。
7.臺灣哲學首見1988廖仁義:《異端觀點- -戰後台灣文化霸權的批判˙台灣哲學的歷史構造--日據時期台灣哲學思潮的發生與演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初版。
川路祥代著:《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第一期˙1919年日本殖民地臺灣之孔教論》,臺南市:成大中文系,2001.12初版。
二者對列,有其不可言喻的意義!餘,如1&2。
8.臺灣哲學不但不是中國哲學的分支。相反地,中國哲學卻是臺灣哲學的重要元素。案:這是紮紮實實的學術強盜與小偷,其比中共還惡質!
9.藉由探討漢語結構與哲學概念之間的關聯,來去除過去以西方為中心的理論偏見,讓哲學說漢語。中國政府力推的漢語哲學和一帶一路下的語言戰略,都是近年深具文化野心的浩大工程。案:這一段話,非常的詭譎:非去除過去以西方為中心的理論偏見,實是去除過去以台灣為意識的理論歧謬。故,非深具文化野心的浩大工程,實係深具文化王陽明的自宮貧兒愚民意義。
10.臺灣哲學始於日本統治下的現代化浪潮!案:實忘了孔廟書院寺廟宮觀家學等,這才是臺灣哲學的實體,尤其是清末經學致用、原儒化民易俗及1&2。
11.京都學派影響。案:實係西中合一或脫亞入歐而未脫,尤其是日本中上及學界,都有漢文的學養。尤其是:陽明學對日本的影響。(涵朱學)
12.臺灣哲學可算是廣義的日本哲學分支。案:這是標準的自宮明證。
13.臺灣哲學的誕生與中國哲學的傳統本無直接關聯。案:這也是標準的自宮貧兒而愚民明證,乃不見1、6&10的歷史與事實。
14.古典中國哲學的確是日本與臺灣哲學的關注焦點之一。案:這不是焦點之一,她是母體根源。因為,只要用中文寫說讀、尤其是書法及繪事,那就是中國哲學而非台灣哲學,尤其是哲學本身。故,畢卡索說:藝術第一是中國!這就是佛學格義的原理、意義與現實,自宮貧兒於此即稻草人台灣哲學了!
15.林茂生極具原創性的<王陽明の良知說>、張深切批判色彩濃厚。案:其中的思想精神價值範疇意義人格情感超越宗教美學等都是中國,(標準的中體西用實例)你怎麼談台灣哲學呢?真是我兩眼、我們眾目,睜得大大的:看你在眾目睽睽下說瞎話、誣己騙人!若此,文化大革命與此就更切了!
16.《孔子哲學評論》:文經出版社,1998。其vs「黃東珍撰:《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研究》,成大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17.宣稱所有以漢語書寫的哲學作品,都能冠以漢語哲學,恐過度推論。同理,你們則是過度牽強附會。蓋,他們的台灣是:台灣=中共=愚民的永遠執政!
18.曾天從、黃金穗、洪耀勳、陳紹馨等臺籍哲學家。案:這些都是1903-1910在亡國下的臺灣漢人,卻都是生長在中國文化實體下的漢人和受脫亞入歐者經軍政迫害。餘,如7&17。蓋,台灣人當家作主,就是他們的台灣意識。
19.歷經多次語言的轉換,以臺語仍是漢語、日語母語是漢語為母語,求學時又以英語、德語為學術語言。這一段話,也是非常的詭譎!因為,這就是牽強附會的明證,尤其漢語是生活語言(中國文化實體)。蓋,臺語仍然是漢語,日語的母語更是漢語。因此,詭譎出,這實在是非常自宮的牽強附會。另,求學及學術語言之外,漢語是生活語言及方言(中國文化本體)而日本亦然。
20.即便漢語書寫是漢語哲學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案:多麼牽強附會啊!就此,那到底什麼才是充要條件呢?餘,如1、2、7、10及14。
21.反省臺灣哲學的漢文化本位偏見。案:真正偏見的是《啟蒙與反叛》宗旨或意識及認同其者。蓋,其自宮於97%強的臺灣漢人及歷史文化事實與現代性。
22.原民文學中已有用母語創作(如作家Walis.Naqang以泰雅族語羅馬拼音寫作),南島哲學倡議更提出有別於漢文化的根本價值與知識體系(環境觀與知識論)。案:就此,以2或3/23629907(108.1.29.2233)談台灣哲學,真是反常識、反學術的論點而為標準的黑格爾哲學危機。
23.當代臺灣哲學的多元文化、多語族特徵。案:若真以多元主義論,那就是直接肯定沒有台灣哲學了,如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但是,大家都知道不歸楊則歸墨的常識,卻更知道如今僅剩儒家而為臺灣哲學的事實。台灣哲學,豈可自宮它或牽強附會的說地域台灣哲學呢?學術的意含,就此蕩然無存矣。
24.與現時中國極力推動的漢語哲學雖必有交集。案:真是鴕鳥、貧兒,請快還原、認同與回歸97%強與中國文化吧!大公雞搶中國之名,卻拿不去中國之實。他既便誕生了露露及娜娜,也拿不去中國文化的DNA。因為,中國人無法以遺傳工程及基改改變洛克的白板成仁體的事實、主體與本體。
25.卻很難被視為是漢語哲學的一部分。案:既然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臺灣哲學為何自己要自宮、貧兒的讓掉及拋棄這個天經地義的事實真相呢?就此,讓我最後一次稱呼您老師!此後,你再也沒有資格當我的老師如葉海煙,其早就被我剔除在外了。這就是:孔子的鳴鼓而攻之、春秋筆法與經權!
26.不限於哲學學門的研究者,亦包含比較思想或臺灣史、臺灣文學等臺灣研究領域。案:真是《中國時報》當下力推的無色覺醒,乃6%的權利傲慢者或《啟蒙與反叛》稻草人戲弄23629907人(含你們自己),真是極其荒謬嘔吐的陌生人異鄉人流浪者瘟疫行屍走肉或幽靈。餘,同17&30。
27.鎖定與此相關領域之專家與研究生、大學高年級學生。案:這既是誤人子弟,這更是教壞我們的孩子(1994開始),鐵證如山。因此,好叫筆者的魂魄深處,滲著性德仁的顫抖,此即愚民的直接證據了。餘,同17。
28.一般讀者也能給予指教。案:這仍是愚民的事實與作為,如17。
29.拋磚引玉。案:見笑、丟人現眼死,更是誤人子弟、教壞我們的孩子!
30.喚起更多有關臺灣哲學的豐富研究。案:誠如余莓莓言:你們、蔡英文把台灣當什麼了!餘,同26,乃一群喪失主體、主體性的行屍走肉或幽靈。
31.第一本參考工具書,深化思想史與臺灣理論的內涵。案:確實是見笑、丟人現眼死,更是誤人子弟及教壞我們的孩子,臺灣由是更被他們埋葬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