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引文,直接回答了中國人的自我失落的主因問題。但是,作者余英時先生的主因,不堪謂之主因,甚而用原因來說都有些牽強了。因為,探討中國人自我失落的主因,不能不牽涉兩個重要的概念西學東漸與中西體用,由是乃為現代性、現代化、全球化、後現代與和平崛起的糾結釐清,更由是確切的回應了中國人自我失落的主因。另,這也是我102.2.17聆聽史作檉先生美學講座的問題。(<焚書坑儒和南渡北歸(更絕非史作檉先生的第四區塊辯證)>,尤其是其以老子的辯證為中國哲學史的起點意義。)蓋:
中國從康有為上書以來,(〔按:標楷粗體字為引文,新細明體是我的註。〕實質是西學東漸以來,尤其是其中的中西體用的掙扎核心意旨釐清。但是,此一工夫,除了熊十力先生開展以來,至今除了牟宗三先生稍有所感外,卻也從踐仁知天歧出為康德的道德形上學,對問仁為仁仁難、識仁仁說及仁體體仁未克感而遂通一以貫之性與天道,其下學上達乃為道德形上學矣。因此,筆者再以徐復觀先生的彝禮仁及勞思光先生的天道關人性論心性論,接續與補充問仁為仁仁難、識仁仁說及仁體體仁而為仁的形上學,由是乃能確切的回應中國人自我失落的主因。)如《波蘭亡國記》所引喻的,通常強調一點:中國領土即刻會被瓜分,國家的危機也就是第一個意義危機,這一段時間從清末持續到抗日戰爭(應該是到現在)……中國許多老一輩共產黨員、革命分子,當初認為共產主義並不是最後一步,他們之所以參加共產黨,是希望為無政府主義舖路,達到最後人人皆自由的目的。甚至像莊子所倡的自由,非但人與人之間無界限,同時人與鳥獸相處也能達到所謂麋鹿不驚的理想境界一。由此可見當時這種無政府主義(210) 的思潮,多少是以自我為本位,而非以群體為本位……中國的政治情勢、國際情勢,使得國人將國家的問題,民族的危機放在第一位。這時意義的危機已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大約從一九一七到一九二一年,強調個性解放,如《狂人日記》中提出對吃人禮教的看法,就是從自我的觀點出發,所透露的是綱常壓迫下個人意義的危機。後一階段,意義的危機則從個人轉移到國家,這大致是一九二一到一九二八年間的事。前期的個人主義,陳獨秀比胡適還更有代表性。但個性解放以後的自我,究竟應該怎樣尋獲、造就與安頓?這個問題當時沒有答案,魯迅所提出的問題:娜拉(易卜生劇中主角)從家庭出走以後到底向何處去?這個問題,便象徵了自我的失落。我們可以說,五四後期國家和民族的危機感,和早期的個性解放是有看內在的矛盾的。即使是個人主義者,在整個民族的危機前面,也不得不暫時把個人放在一邊,先救國家。以胡適為例,他在<社會不朽論>一文中,提出小我終究會死亡、消失,而大我社會千秋萬世都要流傳下去。基本上,胡適不相信靈魂,但他卻相信不朽,指的就是小我的不朽必須依靠大我的萬古長存(211)……他所犧牲的都是自我,只為成全大我。在此不難發覺胡適在言論上雖提倡個人自主,行事卻是以成全大我為目的,二者之間呈現出一種緊張狀態,似乎是矛盾不相容的。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觀之,胡適並不認為二者有所衝突,他認為中國最要緊的是把中國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使它能在世界上生存,然後小我才得以發展。二千年代以後民族危機昇高,一般人,尤其是知識分子,都有為民族生存而犧牲小我的觀念,個人主義沒有發展是很自然的。可以肯定地說,近百年來大家所討論的皆是大我的問題,無論是國家民族危機,還是中西文化之差異,皆是以群體為單位,很少以個人為單位。中國人多數在探索與集體存亡有關的問題,亦即先就大我來探究,小我因而沒有真正深入去發揮。反觀西方近代化過程與中國迥異,早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已慢慢思考到個人尊嚴、靈魂不朽的問題,至後來的宗教改革更深入個人信仰、個人直接面對上帝的問題,另外尚有某些思想家提出認知的自我、知識的自我,即是一種分解、客觀化的自我。承中國由於宗教沒有深入,儒家無法成為一個宗教,現代又由於救亡圖存的迫切需要,未能真正深入探討自我的問題,甚至對於人權問題也沒有什麼發揮。古代,《莊子》裹面對自我的種種看(212)法,後來影響了許多作品,包括魏晉以下的詩文。宋明理學、王陽明乃至晚明的許多學說,談的常是自我的問題。換言之,中國並非沒有個人自由思想的源頭,而是未能深入去發掘,(完全相反,乃為從心所欲不踰矩的為己之學,是謂見群龍無首吉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德施普道濟天下。)後人或由於覺得沒有必要,或只想解決大問題,這些皆是造成自我失落的主因。(對傳統、儒學、為己之學透視不夠,最少即未識仁,其餘即不足觀矣。)但是,自我的問題並非如此容易消滅的,你可以用大我壓它於一時,但最後它仍將變相出現。所謂ego,一種形軀的、無道德意識的、沒任何超越性、只有利害打算的自我、中國人稱之為人欲的,就會赤裸裸的呈現。它會篡奪所有有關集體性、大公無私那些美妙的名詞,取而代之。這可以毛澤東為最佳例證,毛澤東早年也未嘗沒有理想主義,在五四時代,他也想改變中國,贊同胡適的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但是,後來他在革命過程中奪取了最高權力,但由於他既無道德修養,也沒有現代知識,祇憑一股暴戾之氣在那裹橫衝直闖,那個祇作個人打算的ego就出現了,並支配了他後半世的生命。ego的膨脹,充分表現他所說的大話、空話,自己儼然成為中國的化身,他的一舉一動即是中國的運作方向,所造成的災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今天很多人唾罵毛澤東,但是當年有多少人敬仰他,包括梁漱溟表面處處與之作對,內心卻佩服他到極點,畢竟毛澤東把中國這個大我的國際形象樹立了起來。一九五七年反右以後,毛澤東的自我膨脹在人民這個口號的掩飾之下已泛濫成災,到了一九六六年的所謂文革更是流毒天下。他為了奪回失去的權(213)力,不惜自毀共黨的組織。許許多多久經壓抑的原始自我(人欲)也得以趁機借人民、革命等大我的符號(天理)而橫流。今天,集體危機過去了,個體的危機比五四前夕更為嚴重,馬家店的新名教也比孔家店的舊名教更壓得使人喘不過氣。自我的失落是大陸上年輕一代的普遍現象。(當下,臺灣更慘。)這個危機恐怕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向中西的文化裹去尋找一些新的意義符號。(只說對了五分之一,乃西學東漸、中西體用、西方哲學- -西體與中體,眼下以西學為述而為第五矣。)在過去一百年來,最廣為人用的是集體性的意義符號,如革命、愛國、人民,但現在已不起作用。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換一批符號。換一批關涉自我的符號,回到自我的系統中去尋找,甚至可以從中國的詩詞(未解王陽明的前後三變真諦,更未解屈原的根本精神之所繫,實非大我而是大小我的叩兩既竭中節中和中庸時中也。)去探求。講到這裹,我想到王國維,王國維最初追求的也是自我,他讀的是哲學、文學,對自己寫的詞相當自負,雖不敢稱在北宋之上,至少也超過南宋。他曾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所談的仍是個人自我,如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但北伐前夕,他那一套人生意義都崩潰了,自我也因而失落了。統言之,王國維是近代對自我追求有深度成就的極少數人之一,只可惜他的自我在周遭的意義世界無法存在,因而整體崩潰,這確實是一大悲劇。至於重建的問題,說不定還是要從中國的詩文、莊子、禪宗語錄(為己之學)中去找尋答案。追求新的自我,對現代中國人來說實在是大課題,經過幾十年悲劇得來的深切反省,使我們更覺察在超越的世界崩潰以後,我們必須努力重新建立以個體為本位的意義系統。(余英時著:《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臺北:三民書局,81.11初版,頁210-214。)案:回應該一問題,不得不以下裂的史實為基底:1517馬丁路德的95條論鋼宗教革命(信恩稱義),1543哥白尼的日心說科學革命,1579羅明堅入明開啟西學東漸,1582利瑪竇展開西學東漸,1769瓦特的蒸汽機工業革命,1789法國大革命吹響政治革命,1839鴉片戰爭,1894甲午戰爭,1900八國聯軍,1911辛亥革命,1937日本展開八年侵我戰爭,1949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史,既通於上述的註,更通於下述的說明。尤其是故國的通,此通乃《禮經˙禮運》的大同與《書經˙洪範》的大同斷裂所致。因此,中國的通是逐鹿中原的歷史英雄故事,乃成王敗寇的飛龍在天而為歷史重心,特成《禮經˙禮運》的大同、小康、幽國、亂國、疵國浮浮沉沉掙扎,間有出關悠然見南山的嚮往也。西方的通是神話的悲劇英雄故事,乃人與命爭的命定悲劇而為戴奧尼索斯、伊底帕斯、浮世德、唐吉軻德、納瑟西斯、薛西佛斯、耶和華,其後乃上帝與撒但、狼與德古拉、科玄及現代後現代的糾結。說實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此二者之中,到底是什麼呢?許是,馬克思的下層結構、佛洛伊德的潛意識利比多、拉康的分裂空缺小它物,造就了費爾巴哈的唯物論而唾棄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乃柏格森擴延性綿延的科學唯物論甚囂塵上。人,不但自墜於康德目的之外,更連工具的意義都喪失了,人已落入器官移植與器官買賣的冰箱。(101.12.27《立報》:取締器官買賣,土耳其力有未逮(腎臟移植手術費新臺幣580萬元,賣腎每個新臺幣29萬元)。)所以,現在中西都是反啟蒙運動與反文藝復興的科學主義者,乃徹底且全面的馬克思異化之尼采虛無主義,實上帝死亡後,人也死了。所以,如要確切的回應中國人自我失落的主因,那就只有求放心存之的以仁安宅矣。蓋,辯證明示了下述的意義:
一˙樂觀黑格爾的正反合。
二˙悲觀黑格爾的辯證,乃為費爾巴哈佛洛伊德拉康的唯物分裂利比多小它物,甚而異化的權利意志階級鬥爭而非矛盾的美學調和統一。
三˙老莊混沌渾沌的蕭邦小狗圓舞曲(原地打轉),絕非《易經》的相摩相盪陰陽魚太極,展現了渾沌死的絕聖棄智意義。然而,就絕聖棄智言,老莊的智慧亦在絕棄之列。
四˙其絕非叩兩而竭的中節中和中庸時中意義,乃如其仁的終始條理喜怒哀樂也。實非歇斯底里的喜怒哀樂,亦非慾望動物的喜怒哀樂,尚非軍政經驅策的喜怒哀樂,更非被藝術家操弄情緒的喜怒哀樂,乃由仁義行的誠於中、形於外喜怒哀樂也,尚是士不可不弘毅孔孟荀批判的消極喜怒哀樂也,更是下學上達的學說朋樂積極喜怒哀樂也。
五˙孔孟荀的批判:故國有個非常好的批判傳統,我就叫它孔孟荀的批判。顧名思義,它便源於孔子、孟子與荀子的思想,我將它分成4個制裁與10個批判。4個制裁就是:個人的道德制裁、社會的倫理制裁、法律制裁及宗教制裁。10個批判即:一級批判:孔子的自我批判,是謂內省自訟。二級批判:孔子的學生批判孔子,是謂子路不說。三級批判:孔子批判學生宰我,是謂朽木糞土。四級批判:孔子批判學生冉求,是謂非吾徒鳴鼓而攻之。五級批判:吾猶人也的法律制裁批判。六級批判:荀子借孔子殺少正卯。七級批判:孟子的誅一夫更嚴厲批判。八級批判:孔子兵車以對的堕三都或沐浴請討。九級批判:木鐸與易順天應人革命的最嚴厲批判。十級批判:孔子的天厭之宗教批判。案:一級批判為個人道德制裁,二至四級批判為社會倫理制裁,五級批判為法律制裁,五級以上即宗教制裁。
文章定位: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