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9-13 17:03:09| 人氣1,6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歷史教育的反思

楊照《不一樣的中國史》第四冊的主題是西漢,那是個「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在這一冊裡,楊照提出對於歷史不同立場的警覺性;有兩講談到太史公與《史記》,內容與《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雷同,強調「究天人之際」;貨幣經濟在武帝朝的統一和王莽朝的紊亂,各有其背景;王莽的興起與失敗,皆來自他強烈的復古信念等等。

最近新聞報導國二歷史刪除部分內容引發熱議,楊照在〈第一講由秦到漢的變與不變〉中提到:

「我發現我讀了四次中國歷史,小學、國中、高中、大學,而每一次的讀法基本上都一樣,從開天闢地的神話,順著時間軸線一直讀到現代。不只如此,每一次學到的東西都有很多重複,前一次講過的後面再講一次,講得愈來愈詳細,但根本的講法並沒有改變。」(頁22

我大學不是念歷史系,所以比楊照少念一次中國歷史,也有類似的感受。傳統歷史教育著重在政權交替的朝代史,強調改朝換代的變化與差異,但楊照認為,這樣的偏向在處理秦、漢兩代的差異時會出現問題,會看不到漢朝承繼秦朝的部分,及漢朝來不及改變或不想改變的部分。(參閱頁34~35

〈第六講《史記》、漢賦的昂揚的文字精神〉,楊照再次提到太史公「究天人之際」的撰史目的,在於區分「人」自身的努力和歸因於「天」的不可測運氣,換句話說,司馬遷「不接受成功者一定是好人或一定是英雄的前提,堅持要在歷史書寫中弄清楚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為何、如何成功。」(頁179

從這樣的角度,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未必與個人的品性才能有關,也未必給予價值上的肯定。例如,秦始皇一統六國,結束戰國紛亂的局面,卻未因此被推崇為聖君賢王。以此視今,我們對於社會上取得名聲、權力、金錢的明星政商名流,是否有欣羨、嫉妒以外的價值判斷與批判?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之三:「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後半段被廣泛引用,使王莽的虛偽形象深植人心。

〈第十講 帝國的宿命,王莽的新途〉,楊照提醒讀者小心看待王莽,因為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王莽史料,都是經過東漢的人整理改寫過的,基本上不可能看到真實客觀的圖像。紀錄王莽改革失敗的部分應該可信,但關於他是靠欺騙詐術而成功崛起的部分,可能就要追問一句:「如果他是假的,為什麼能讓這麼多人相信他?」這就需要探討特殊的集體心理背景。(參閱頁304~318

在這一冊裡,楊照提到唯物史觀所給予的思維解放:

「這刺激我們在閱讀任何史料時,從原先史料怎麼寫就怎麼相信的態度,改變為存疑地先問:這是站在怎樣的立場記錄下來的歷史?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來看待如此的敘述或解釋?」(頁24

從這樣的角度,糾結在歷史內容的調整,不如重新省思歷史教學的方式,為何呂世浩的「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蔚為風潮?同樣的邏輯放在閱讀楊照這一套《不一樣的中國史》,重點不在他引用了那些二手資料,或他與過去通說不同之處,而在於他行文中提供了研讀歷史的提醒與思考。

 
【圖:楊照著,《不一樣的中國史4:從無為到有為,帝國昂揚的時代──西漢》。台北:遠流,202061日初版一刷】

台長: 無名
人氣(1,654) | 回應(0)| 推薦 (1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閱讀,是一種刺激 |
此分類下一篇:歷史的功用
此分類上一篇:法度可傳,匠心在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