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10 02:29:38| 人氣48,49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心.寫給青年的32堂中文課之重點摘要

       王鼎鈞先生在講理後記〉說過:「對論說文作法我有一套獨家設計,表達形式決定取法夏丏尊的《文心》。我少時愛讀《文心》,追慕夏老,曾在自傳《昨天的雲》中記述梗概。」〔註一〕

    梗概如下:「這是夏丏尊先生專為中學生寫的書,我一口氣讀完它,蘇老師舉的例子,是從這本書中取材。雖然書中偶爾有不甚精密的地方,但我非常喜歡它,它給我的影響極大,大到我也希望能寫這樣的書,大到我暗想我也將來作個夏丏尊吧。」〔註二〕

    《文心》於民國23年由開明書店出版,距今已75年。全書以故事體寫成,與一般條列式的作文指導書籍相比,多了份趣味親切。難怪王鼎鈞先生那麼喜愛《文心》,進而仿照其體例寫成《講理》。以下是重點摘要


1.    〈序三 朱自清〉自己也在中學裡教過五年國文,覺得有三種大困難。第一,無論是讀是作,學生不容易感到實際的需要。第二,讀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獲得而忽略語彙的擴展,字句的修飾,篇章的組織,聲調的變化等。第三,作的方面,總想創作,又急於發表。〈頁14

2.    景物是外面的經驗,對於景物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譬如說天上的星在閃爍,這是景物,是外面的經驗。說星是在閃冷眼,這是作文說話的人對星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內面的經驗卻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經驗合在一處的時候,比較還容易懂得。像這節,全然是寫作者那時個人的心境的,卻是純粹的內部的經驗。我們除了說作者自己覺得如此之外,更別無什麼可以解釋的了。……真能夠懂的怕只有作者魯迅自己了。但是魯迅雖能真懂,卻也無法解釋給你們聽哩!……你們尚是孩子,今後所讀的文字卻都是現成的東西,不是現代的大人做的,就是古代的大人做的。他們不但是大人而且都是文人,他們只寫自己的內外經驗,並不預計給你們讀的。〈頁26-28

3.    文言和白話的區別只有兩點,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關係詞的不同。〈頁30

4.    作文同吃飯、說話、做工一樣,是生活中間缺少不來的事情。生活中間包含許多項目,作文也是一個。……作文是應付實際需要的一件事情,猶如讀書、學算一樣。……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頁36

5.    我們把所要寫的東西叫作『內容』,把標舉全篇的名稱叫作『題目』,依自然的順序,一定先有內容,後有題目。……在實際應用上,一篇文字的題目往往是完篇之後才取定的;題目的大部分作用在便於稱說,並沒什麼了不起的關係。〈頁37-38

6.    本來,出題目可以分作兩派。剛才提起的是一派。這是不管練習的人的,要你說什麼你就說什麼,……另外一派就不然,先揣度練習的人對於什麼是有話說的、說得來的,才把什麼作為題目出給你作。而且這所謂什麼只是一個範圍,寬廣得很,你劃出無論哪一個角度來說都可以。這樣,雖然先有題後作文,實則同應付實際需要作了文,末了加上一個題目的差不多;出題目不過引起你的意趣罷了,所寫的內容還是你自己原來就有的。〈頁38-39

7.    你們感覺新秋的到來當然未必由於牽牛花,但一定有各自的感覺;也就是說,各自的文字各自有原來就有的內容。大家拿出來就是了,這是最便利的事情,也是最正當的事情。……〈文章〉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細看過,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當就得改,改到無可再改才罷手。這個習慣必須養成:做不論什麼事情能夠這樣認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頁40-41

8.    作文、說話是一樣的,在承接和轉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裡邊有幾個詞兒不得當還不過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轉折的地方弄錯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攪糊塗了。這須得在平日養成習慣,每逢開口說話絕不亂用一個承接的、轉折的詞兒,一定要辨別前面後面的意思,撿那適當的詞兒來用,這樣作文的時候自然不會用錯了。〈頁46

9.    特意求深切,結果往往平平;有時無意中說幾句、寫幾句,重行回味,卻便是深切不過的了。關於表達情感,常有這等情形。將來你們寫作的經驗多了,也就會知道。〈頁47

10.    能課外讀書,原是好事。但亂讀是不但無益而且是有害的。你們在學校裡有許多功課,每日自修又需要好幾點鐘的時間,課外的餘暇很是有限,故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頁50

11.    像你們的年齡,讀小說是很相宜的。……讀了一部,再讀第二部。〈頁52

12.    諸子當然是值得讀的,但在初中時代恐無暇遍讀。史書更繁重。普通讀書人向來也只讀四史,就是《史記》、前後《漢書》和《三國誌》。你們正課中已有歷史科,用不著再讀了。諸子和史書雖不必讀,但當作單篇的文章,國文科中會有教到的時候。那時最好能把原書略加翻閱,明白原書的體裁。〈頁53

13.    我們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學家分為知、情、意三種。知是知識,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對於一事物明瞭它是什麼,與別的事物有什麼關係,這是知的作用。對於一事物,發生喜悅、憤怒或悲哀,這是情的作用。對於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樣處置,這是意的作用。……情意如不經知識的駕馭,就成了盲目的東西。〈頁58-59

14.    詩的所以為詩,全在有濃厚緊張的情感,次之是諧協的韻律,並不在乎詞藻的修飾。〈75

15.    文章常見的〉三種毛病:用詞、用語不適當;意義的欠缺和累贅;意義不連貫,欠照應。〈頁85

16.    遊記本來有兩種寫法。……把走過哪裡,到達哪裡,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平平板板地記下來,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覺,把接觸到的景物從筆端表現出來,猶如用畫筆做一幅畫一般,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記敘」,後一法便叫做「印象的描寫」。〈頁89

17.    讀書與作文實在是兩回事,應當分別看待。普通人都以為讀書就是學作文,作文須從書上去學習,這實在是大錯特錯的見解。書籍原用文字寫成,但不應只當文字來讀,讀書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內容意趣,否則只是文字的遊戲而已。作文的材料,到處都是,並非僅在書中,專從書中去學文字,即使學得好,也只是陳言老套,有什麼用處呢?我勸你勿只把文字當文字讀,勿只從文字上去學文字。〈頁112

18.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於有字的書以外,更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頁112-113

19.    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濁的是領和袖。因為污濁的緣故,洗濯時特別吃虧,每件衣服先破損的大概是領袖部分。領袖是容易染污濁的,容易遭破損的。衣服的領袖如此,社會上的所謂領袖又何嘗不如此!〈頁115

20.    讀,原是很重要的,從前的人讀書,大都不習文法,不重解釋,只在讀上用死功夫。他們朝夕誦讀,讀到後來,文字也自然通順了,文義也自然瞭解了。一個人的通與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聽他讀文字的腔調,就可知道。近來學生們雖說在學校裡「讀書」或「唸書」,其實讀和念的時候很少,一般學生只做到一個「看」字而已。我以為別的功課且不管,如國文、英文等科是語言學科,不該只用眼與心,須與眼與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讀,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頁120

21.    聲音的差異,不外高低、強弱、緩急三種。〈頁121

22.    國文科的教材該以文學作品為範圍,一本書,一篇東西,是文學作品才選用,不是文學作品就不選用。〈頁137

23.    「國學」是一個異常不妥當的名詞。文字學是國學,歷代各家的本體論、認識論是「國學」,《尚書》和《左傳》是「國學」,詩、詞、歌、賦也是「國學」。好比不倫不類的許多人物穿著同一的外衣,算什麼意思呢?按照本質歸類,稱為文字學、哲學、史學、文學,豈不準確、明白?〈頁138

24.    我想現在人寫字,該有四項標準,就是迅速、準確、勻整和合式這四項。〈頁145

25.    我們真要語彙豐富,只留意於普通用語是不夠的,須普遍地留意於各地各種人的用語才好。此外,還有一種功夫應該做,就是對於詞類的感覺力的磨練。……兩個詞的意義即使相同,情味常有區別。……講究用詞的於詞的意義以外,還須留意到詞的情味上。詞的情味可從好幾方面辨認,有的應從字面上去推敲,有的應從聲音上去吟味。〈頁155-156

26.    文字只是發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須從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結果文字也就空而無實。〈頁158

27.    遠近法是因了遠近而變更物體大小高低的法則。〈頁160

28.    一國的語言,自有一國語言的構造習慣,英文和國語的構造不同,讀英文時,須仔細互相比較。翻成國語,要適合國語的構造與習慣才妥當。……〈英老師〉他叫我們翻譯一句「It is a bad habit to speak ill of another behind his back」,有的說,「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說別人的壞話,在他背後。」有的說,「這是不好的習慣,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都以為不好。結果譯成「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這是不好的習慣」,才算討論完畢。〈頁161

29.    歌德曾說,「不懂外國語的,對於本國語也只能懂得一半。」借翻譯來練習作文,是最切實的方法。〈頁162

30.    小說的作者把意義寄託在故事的敘述上邊,並不特別說明,讓人家看了他的敘述,自然省悟他的意義是什麼。……因為要把意義寄託在故事的敘述上邊,所以整個故事的每一個節目都須含有暗示的力量;作者便不得不做一番選擇和佈置的工夫。〈頁178

31.    敘事文的本質是事情,敘事便是他的目的;小說的本質卻是作者從人生中間看出來的意義,敘事只是它的手段。……敘事文好比照像,只須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說卻是繪畫,畫面上的一切全由畫家的意識、情感支配著。〈頁179

32.    中國文字有一個特性,是宜於偶數結合的。一詞與別的詞相合時,如果不成偶數,就覺讀來不易順口。舉例說,「父母之命」讀來很順口,「父命」或「母命」,也沒有什麼不順口,如果改說「父母命」,讀起來就有些不便當了。……單字的詞與其他單字的詞相結合成為雙字的詞或句,是沒有障礙的。如「吃飯」、「天明」、「家貧」之類都順口。雙字的詞,如果是形容詞,有的勉強可與單字的詞相接,如「毛毛雨」、「師範部」、「惻隱心」、「藏書家」之類,有時非加「之」字、「的」字不可,如「先生之道」、「寂寞的人」……。至於雙字的動詞,大概不能與單字的詞相結合。「翻閱書籍」是可以說的,「翻閱書」就說不來了,「撫養兒子」是可以說的,「撫養兒」就不成話了。〈頁183-184

33.    除了有意義的重複外,句式及助詞務使交互錯綜,勿疊用同一的句式及同一的助詞。〈頁185-186

34.    同音或聲音相近的字面固宜避,但也不該一概說煞。兩個同音的或聲音相近的字,可以使句調順利,是應該除外的。〈頁187

35.    一篇文字,是一句一句積成的,一句一句的語調雖然已沒有毛病,可讀得上口,若句與句間的關係不調和,連貫地讀起來仍是不順。〈頁188

36.    句子的長短,也是與句調很有關係的〈頁189

37.    詩這個名稱包括的東西很多,凡是含有「詩的意境」的都可以稱為詩。所以從前的古風、樂府、律句、絕句固然是詩,而稍後的詞和曲也是詩,現代的新體詩也是詩,只要中間確實含有「詩的意境」。〈頁203

38.    詩是最精粹的語言,最生動的印象,普通散文沒有那麼精粹,所以篇幅大概比詩篇來得多;又並不純取印象,所以「詩的意境」比較差一點。這就是詩和散文最粗略的分別。〈頁204

39.    新體詩既不依傍我國從前的詩和詞、曲,又何必去依傍外國的詩。新體詩應該是全新的,形式和意境都是新的。〈頁205

40.    作新體詩的人雖不主張一定要押韻,但自然音節還是要講究的。〈頁207

41.    古今人所做的筆記,……書名有的就叫什麼「筆記」,有的叫什麼「隨筆」,有的叫什麼「」,有的叫什麼「」,此外還有別的名目。這些筆記,普通都是作者有所見到,隨時寫錄,有的記述見聞,有的記述自己的感想,有的記述讀書心得,內容非常複雜。這裡有兩部極普通的隨筆,一部是清人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一部是清人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你們看,其中就是什麼都有的。〈頁220

42.    筆記書類之中,盡有不記別的,專記讀書心得的。這種純粹的讀書筆記數量也著實不少。比較古的有宋人王應麟的《困學記聞》。……《困學記聞》以後,讀書筆記有名的有楊慎的《丹鉛總錄》,顧炎武的《日知錄》,趙翼的《廿二史札記》,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王念孫的《讀書雜誌》,王引之的《經義述聞》,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頁221-222

43.    古人所作的讀書筆記,普通都是關於「經史子集」的。另外還有一種,是專關於詩詞的,叫「詩話」或「詞話」,這也可說是讀書筆記。詞話不多,古今人所作的詩話數量卻不少。……《苕溪漁隱叢話》,是比較古而有名的……。〈頁223

44.    〈讀書筆記〉這類的筆記,現代人做的也很多,不過大概都收在文集裡,不是單行本罷了。這裡有周作人的《談龍集》,俞平伯的《雜拌兒》和胡適的《胡適文存》,其中就有許多關於讀書的文字。〈頁224

45.    讀書筆記雖是議論文,全體卻須簡潔,和普通的議論文不同。讀書筆記不需詞藻修飾,以簡短樸實為宜。除了論斷、理由、例證以外,不必多說無謂的話。〈頁227

46.    修就是調整,詞就是語言,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頁228

47.    作文或說話,普通總不外兩件事:一是「說什麼」,一是「怎樣說」。「說什麼」就是內容,「怎樣說」就是形式或方法。〈頁229

48.    但求意義上沒有毛病,這在修辭學上叫作消極的修辭。〈頁229

49.    情境有感覺性,是意思的感覺的要素,語言、文字的聲音或形體也有感覺性,是語言、文字的感覺的要素。……利用了感覺的要素,積極地使所說、所寫的語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辭學上叫作積極的修辭。〈頁230

50.    同是一個字,在只可用消極手段的,如算學之類的文語中,只能呆板用,而在可用積極手段的,如詩歌及其他的文語中,卻可靈活用。〈頁230

51.    修辭在一方面固然與所說的事情有關係,在一方面也與說那事情時所感受到的情境有關係。這情境二字包含很廣,不只所說事情的形象、環境包含在內,就是說者與聽者的關係以及說話者所居的地位、所處的時代、所有的心情乃至說話的上下文的關係也都包含在內。〈頁231

52.    修辭學上的辭格,名目繁多,無一不以情境為條件。如果能著眼於情境,不一一在瑣碎地方討究也可。〈頁232

53.    修辭學還應討論到作風,……作風也稱風格。……作風可以說就是說話者的風度的表出,是在生活上、品行上有著很深的根源的。沒有深刻的生活,沒有幽默的天性,決不會有幽默的作風。生活──日常的或學術的──從作品講,是作品的源頭,從修辭的技術講,也是修辭技術的源頭。從這源頭上著力,才算不是捨本逐末的努力。〈頁233-234

54.    尋常講到修辭,總以為就是雕飾粉飾一類的玩意兒。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我國古來有許多文人從事襲用詞藻,在文字的表面形式上用功夫,其實只是所謂彫蟲小技而已。「五四」以來的文學運動,在消極方面所做的就是破除這一類的玩意兒。〈頁234

55.    組織文章的原則只有三項,便是「秩序、聯絡、統一」。〈頁240

56.    一般寫作文章的人,從他們的組織方法看來,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流派。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著的;一派是拘守著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進去的;第三派呢,是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定,然後一步一步寫下去的。〈頁240

57.    先得了孔子、莊子思想的基本的概念,再去研求關於孔子、莊子思想的評釋,才是順路。〈頁247

58.    單就文學來說,便是先要接觸了文學作品,然後閱讀文學史才有用處。因為文學史上所講的以文學作品為主,對於文學作品若還不曾認識,徒然知道一些「作家」哩,「派別」哩,「源流」哩,「演變」哩,便完全是隔靴搔癢的事情。〈頁248

59.    你要讀歷代的代表作品,你要體會作品的「真味」,與其去求教文學史,還不如去求教比較好的選本。例如:要讀詩,就讀沈歸愚的《古詩源》、曾國藩的《十八家詩鈔》;要讀詞,就讀張惠言的《詞選》;要讀明清小品文,就讀近人沈啟無的《近代散文抄》。〈頁250

60.    習作只是法則與手腕的練習;應用之作只是對付他人和事務的東西;創作才是發揮自己天分的真成績。……習作是畢生隨時都可做的,每次大概有一定的著眼點;一次習作,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和勞力。應用之作是對付他人和事務的東西;有他人和事務在眼前,也不許我們多費時間,致與他人和事務有妨礙阻滯。至於創作,全是自由的天地,盡可盡自己的心力忠實地做去,做到自己認為滿意了才放手。〈頁255

61.    創作全是自己的事,忠於創作,就是忠於自己。真正的創作決不該有絲毫隨便不認真的態度,古來的山水名畫家有「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的話,左太沖為作一篇賦竟至費去了十年的光陰。創作貴精不貴多,時間和勞力是不能計較的。〈頁255

62.    創作是一種創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鮮的意味。無論文章或繪畫,凡是模仿套襲的東西,決不配稱為創作。創作第一步的功夫是發現題材,題材須是有新鮮意味的才值得選擇認定。世間的事物,原都是現成的,平凡的,舊有的,所謂新鮮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發現。……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來,這是創作家的第一種資格。〈頁256

63.    僅有題材是無用的,要寫成作品,就非有熟練的手腕不可。〈頁257

64.    〈創作、習作與應用〉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習作,習作是練習手腕的基本功夫,要習作有了相當的程度,才能談得到應用,才能談得到創作。……習作是一切的基礎,應用之作和創作都由習作出發。〈頁258

65.    同是一個看,有「見」、「視」、「觀」三個階段。……「見」只是感覺器官上的事,「視」是知識思辨上的事,「觀」是整個的心理活動。不論看文章或看繪畫,要到了「觀」的境界。才夠稱得上「鑑賞」。〈頁262

66.    「玩」字很有意味,我以為可以說明鑑賞的態度。「鑑賞」有時也稱「玩賞」或「玩味」,可以說「玩」就是「鑑賞」。「玩」字在習慣上常被人輕視,提起「玩」,都覺得有些不正經。其實,「玩」是再正經不過的,我們玩球玩棋的時候,不是忘了一切,把全副精神都放在裡面的嗎?對於文章繪畫要做到「玩」的地步,並不容易。〈頁263

67.    鑑賞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共鳴作用,讀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遠了,鑑賞的作用就無從成立。……鑑賞的本體是「我」,我們應把這「我」來努力修養鍛煉才好。〈頁264

68.    對於一篇作品,如果要好好地鑑賞,預備知識是必要的。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緣起,以及其他種種與這作品有關聯的事件,最好能先知道一些,至少也該臨時去翻檢或詢問別人。這種知識本身原不是鑑賞,卻能作我們鑑賞上的幫助,不可輕視的。〈頁265

69.    想像是鑑賞的重要條件,想像力不發達,鑑賞力也無法使之發達的。〈頁266

70.    好與壞是事物的兩方面,無論從那一方面著眼,結果都一樣:知道什麼東西不好,就知道什麼是好東西了。我們讀了一篇不好的文章,如果能一一指摘出它的毛病,等於讀一篇好文章能一一領會它的好處。〈頁266

71.    詩話文話是前人鑑賞所得的紀錄,它會告訴我們某幾句詩某幾句文的好處所在。我們可由它間接的得到鑑賞的指示。〈頁267

72.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十一篇是《語文的體類》;他說,所謂「體類」,含義和風格實在差不多。……約可分為四組八種如下:

〈1〉內容和形式的比例,分為簡約,繁豐;

〈2〉氣象的剛強與柔和,方為剛健,柔婉;

〈3〉由於話裡詞藻的多寡,分為平淡,絢爛;

〈4〉由於檢點功夫的多少,分為謹嚴,疏放。〈頁276-277

73.    影響作家風格的因素

〈1〉取材的範圍……作家所營的生活、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因而心意所注的範圍也就各不相同。

〈2〉作者的品性……品行溫和的作家即使在震怒的時候也寫不出十分刻厲的文章,猶如品性急躁的作家即使在暇豫的時候也寫不出十分閒適的文章。

〈3〉作者的語言習慣……同樣一個意思,教兩個人說出來未必會是同樣的一句話,也許一個人說得很簡單,以為這就夠了,而另一個人卻說得很囉唆,以為非如此不可:這是各人的語言習慣不同的緣故。讀文章、看書又各有機緣和偏好。偶然接觸某種作品,不知不覺受了它的影響,這是尋常的事;特別偏好某種作品,心悅誠服受了它的影響,更是當然的事。

〈4〉寫作的習慣……有些人信手寫來,意盡而止,也不再加工修改;有些人下筆很慢,句斟字酌,似乎不放心的樣子,等到完了篇,還要仔細修改,……。這是各人寫作的習慣不同之故;成績的優劣並不純在這上邊區分。〈頁278-279

74.    會考到底不是緊要的事,只要應付得過去,能夠及格,這就好了。緊要的還在於學習了各種科目,是否真能充實你們自己,是否隨時隨地可以受用。這是成功與失敗的標準,你們學習一切,都可用這標準去考量自己,從而知道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頁282

75.    原來所謂接受「文學的遺產」是別有深遠的意義的。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們要從文學裡去領會;歷代的精美的表現方法,我們要從文學裡去學習:換一句話,文學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它容納下去,完全消化了,作為我們的營養料,以產生我們的新血肉!〈頁285

 

 

【圖:夏丏尊、葉聖陶著,《文心──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作文課》。台北:如果,民986


〔註〕

一、王鼎鈞著,《講理》。台北:大地,民53年4月初版,民93年7月二版三刷。頁292。

二、王鼎鈞著,《昨天的雲》。台北:爾雅,民94年2月20日初版。頁56-57。


*延伸閱讀*

講理.論說文作法之重點摘

http://mypaper.pchome.com.tw/anteagle/post/1312521661

智齒的聯想

http://mypaper.pchome.com.tw/anteagle/post/1280708001

台長: 無名
人氣(48,495)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作文,有章法可循 |
此分類下一篇:開心農場頌
此分類上一篇:書寫.輸血

韻竹
寫得真棒!
為什麼要讀古文?

幾年來,好多小朋友已經參加過讀經班了。有人說「學古文的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容易看到遠處。」相信這話是家長讓孩子讀經的主要原因,
希望讓孩子能早先涵養心性,並且培養良好的國學實力,期望將來成為一位知書達禮的人才。

是的,古人的語文能力也是這麼奠定下基礎的,他們小小年紀背下四書五經,不僅要一字不漏,還能記住在哪一頁、哪一行,學古文怎能不下苦工?
反觀現在孩子的國文程度日漸低落,除了和早些年的教育政策有關,還有是家長似是而非的觀念:我們是華人每天用華語,哪得要補強國文?
於是國中以後,孩子早早放下國語字典,有問題的,直接當國文老師是字典,沒問題的,要求老師多補充資料。
慢慢的,孩子就喪失了許多自學能力,連基本的字詞用法、成語應用都生疏了。

哲元的媽媽是位總編輯,發現孩子連「胸無點墨」的意思都不甚清楚時,有點激動、失望和生氣的說:「沒想到你國三了,連這個也不會。」

有位老先生告訴我說,他雖然不是中文系的,但是從小背的那些詩詞,如今讀來卻另有一番味道,
再經歷很多的人生體悟後,這些古詩文成了他最好的知己,那本唐詩宋詞可是他現在的枕邊書。
相信孩子在背誦古文時,並不全然理解其涵義,但等孩子長大後,那烙印心版的一句句將伴隨他很久很久,永難忘記。


引用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charming119/18277165
<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charming119">作文</a>
2010-04-24 17:30:53
版主回應
我們的國文教育確實需要補強!
然而,只要崇洋媚外的心態不改,就很難!
例如:上週新聞報導台北縣欲增加國小英文的課程時數。
語文是帶有文化思想價值的,過度重視英文的作法,必然會擠壓、甚至排擠對國文的學習與吸收。
2010-04-24 19:29:30
桀溺
方把文心讀完,真是受益無窮。今又得到這摘要,更能時而溫習其中要旨,感激不盡!
2010-09-05 18:29:13
版主回應
多謝肯定^^
2010-09-06 12:05: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