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07 18:00:00| 人氣1,8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語言污染】文藝與傳播重點摘要之十五

【語言污染】

1.        新聞報導是「將方興之事,告未知之人」。「報導」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人總是根據已知的事實來採取下一步行動,他明天該做什麼,先看他今天知道了些什麼。如果他所知不夠快,不夠多,或不夠翔實,他可能因此作了錯誤的決定,採取不適宜的行動,承擔不幸的後果。(頁211

2.        大眾傳播工具何以能壟斷報導?因為,第一,它壟斷了消息的來源。第二,它的傳播速度相當驚人。第三,是它的真實性。(頁212

3.        故意不實,是一種權力的濫用,屬於新聞道德、職業良心、社會紀律的問題,此處姑置不論;無心之失大半是語文媒介的使用問題。(頁213

4.        接受報導的人只能和媒介接觸,媒介是事實的代表符號,並非事實本身。跟語文相比,地圖到底比較冷靜穩定,不像語文這種媒介有那麼多的歷史因素、情緒色彩、暗示作用,排列組合上的關係變化,多性格而富彈性,把握為難。(頁213

5.        一個以報導為職志的人,約言之,一個新聞記者,他應該具備的能力是:一、知道什麼是新聞,向何處尋找,並且能找到手。二、能有效的驅役他所需要的媒介工具。三、熟習他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能,能充分發揮此一工具的特點而避免其弱點。(頁214

6.        寫新聞報導的人應先受一種特殊的文字訓練,這訓練異乎傳統的「文章作法」,惜乎,此一訓練迄今尚無完整周密層次分明的教材。(頁214

7.        報導者所用的文字,應該是一種純粹的記述性文字,傳統的文章作法並未嚴格要求我們使用這種文字,各種文體一向混合應用,分別僅在成分比例的多寡而已。純記述性文字將此種文體與別種文體清清楚楚分開,而將所有不純的成分除去。所謂不純的成分,最主要的是「意見」和「感情」。(頁214

8.        「新聞不是意見」。為什麼呢?因為「意見不是事實」。意見是對事實的一種評判,斷其是非優劣真偽,它受事實觸發而生,但存於事實之外,它根據事實,但與事實並非同一。(頁214

9.        人有發表意見的自由,但不可拿自己的意見當作事實來發表,讀者也不可把「意見」當作事實來接受。為什麼呢?因為:一、同一事實可能引起不同的意見。二、「意見」是用較為抽象的字詞來表示的,這一類字詞的涵義往往不太固定,難以實指,由讀文字的以自己的經驗代入。但讀者自己從抽象字眼中所發現的,與作者使用此一字眼時所憑藉的,往往南轅北轍,驢唇馬嘴。(頁215

10.   「真情流露」並不等於「真相大白」,有時候,正因為「情溢於海」而必須等待「水落石出」。當文字只能代表作者的情緒而不能代表真實的事物時,從新聞報導的角度看,這個「代表」有辱使命,完全失敗。(頁216

11.   將意見及感情自報導文字中予以濾除的工作,作者和讀者都有責任。讀者也應該培養一種能力,迅速自動將「非事實」的部分剔除。看剔除之後還能剩下若干事實,看看這「純事實」的部分能否支持作者的感情及意見。(頁216-217

  【圖:王鼎鈞著,《文藝與傳播》,台北:三民。19742月初版一刷,200711月二版一刷。】

台長: 無名
人氣(1,835)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作文,有章法可循 |
此分類下一篇:文境無上誓願登
此分類上一篇:【「文學修養」與新聞寫作】文藝與傳播重點摘要之十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