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29 20:25:32| 人氣1,4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子》沒那麼老!

楊照的《不一樣的中國史》第二冊,副標題是「從文字到思想,文明躍進的時代──周」,包括中國古地理的基礎、中國古文法的基礎、中國文字和中國語言、古代城市的轉型變化、從封建到諸國、王官學與諸子學,以及重新認識孔子(一)(二)、老子和莊子等十講

〈第一講中國古地理的基礎〉,楊照特別介紹人文地理學者陳正祥,因為他整理出來的歷史地圖,可以讓我們一下子掌握中國人文地理的變遷。但可惜很少人知道他,更少人能運用他的研究成果。(參閱57~59)歷史和地理合看,有助增強理解,此為一例。

〈第二講中國古文法的基礎〉,作者提到「六書」不是好的中國文字分類架構,如指示、會意並無明確區分,建議以陳夢家先生的說法,將字分成「文」、「名」、「字」三種,突破六書原理和《說文解字》的限制。(參閱頁66~70)掌握更多的邏輯方法,對於固有的知識權威,可以有更好的理解與分析。

〈第三講中國文字和中國語言〉,楊照談到歷史學家何炳棣運用科舉榜單和會館流水帳寫出《明清社會史論》和《中國會館史論》,顯示有什麼史料固然重要,而看待、處理史料的眼光和方式更加重要。《明清社會史論》論證了明、清兩代,「科舉」是促進中國社會階層流動最主要的力量。(參閱頁108~113)但當我們現代強調「教育」促使階級流動時,是否有足夠的論據?或許將「科舉」置換成「國考」還能成立,畢竟與教育推甄比,算是相對公平的考試。

〈第五講從封建到諸國〉〈「我族」意識:從氏族擴大為姓〉一節,作者對「姓」跟「氏」的說法(頁173)似乎和第一冊談到「封建三要素」(頁292)時相反,前者說幾個不同的氏族到一塊陌生地進行武裝殖民,成立新的「國」,這個國就構成新的「姓」;後者說選出某一姓的族人為骨幹,進行武裝殖民,組合成新的群體,需要一個新的稱謂,這個新的稱謂的賦予過程就是命「氏」。因此,有關本節姓、氏的說法,需要進一步的資料比對。

在第二冊裡,讓我深感重新認識的部分,在《老子》的成書年代和本質上的現實性,楊照說:

「『莊在老前』,時代弄對了,我們就明白,老子的時代比莊子更嚴峻,征戰殺伐延續得更久了,國與國的你死我活局面更僵硬了。老子是在這樣的時代,提出了非常狀態下的非常主張。……《老子》學說有其現實性。從這個現實性上理解《老子》,一方面我們對書中內容及這位作者,會有更深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就能避免將老子說的一些道理無限上綱,當作處理人事、處理權力的最高指導原則。」(頁314

認識這樣的現實性,有助於重新評價過度哲學化的《老子》,讓我們得以將其學說還原對照戰國亂世的時空脈絡,其「無為」的主張是為了因應亂局而設,倘若不加思索的直接運用在太平之世,一味的消極、不作為,那就成了誤讀、誤解、誤用。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現代考據學「莊早於老」的主張?楊照說:

「就是為了將《莊子》和《老子》盡可能放回對的時代環境與脈絡下,去掌握他們思想確切內容,這是歷史研究不能逃避的挑戰與責任。《莊子》處於戰國紛亂的核心環境中,在著作裡和那個時代的其他派別、其他思想有著很密切的互動。晚於《莊子》的《老子》就不一樣了,《老子》運用的是極權威、極抽象的語言來陳述道理,書中看不到太多其他思想的蹤影,從頭到尾自說自話。」(頁321~322

楊照在書中提到《老子》成書年代的五種考證角度,包括考據文本中出現的專有名詞;考察字詞使用的變化;考察文本中出現的事物與觀念,比對他們出現成立的時代;查看、比對行文風格;以及語言學上考訂。考證的結果顯示「莊在老前」,顛覆以往將《老子》列在《莊子》前面的說法,作者以此提醒我們不要將老、莊混為一談,更不可拿來相互註解。(參閱頁292~295

掩卷深思:《老子》沒那麼老!

 
【圖:楊照著,《不一樣的中國史2:從文字到思想,文明躍進的時代──周》。台北:遠流,202041日初版一刷,2020620日出版三刷】

台長: 無名
人氣(1,473) | 回應(0)| 推薦 (1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閱讀,是一種刺激 |
此分類下一篇:法度可傳,匠心在人
此分類上一篇:分心時代的閱讀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