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15 00:58:47| 人氣5,4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念茲在茲、努力實踐

停用臉書的兩個半月,紛亂不定的思緒少了,閱讀思考的時間多了。看完了11本書:

平路的《黑水》,改編自「媽媽嘴事件」,以命案主嫌為主角,試著深入其內心,藉由不同角色的觀點轉換,給讀者的思路調頻。

Christopher Johnson(吳碩禹翻譯)的《微寫作》,書名的副標題是「短小訊息的強大影響力,文案、履歷、簡報、網路社交都好用的語言策略」,但實際的幫助不大,很難直接運用。

王健壯的《我叫他爺爺》,追思其父親,追述大時代的無奈與創傷,讓讀者對「那樣背景」的人多些理解。

呂世浩的《霸王之夢》,以思辯方式論證春秋時期吳國的興滅,讓歷史變得有趣又有用。霸王

思果的《翻譯研究》,書中羅列的許多英文翻譯不像道地中文毛病,多已習焉不察,值得重新檢視。

Jonathan Gottschall(許雅淑、李宗義翻譯)的《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看完毫無印象,想起呂世浩引用錢賓四先生說的那句:「如果你看完一本書,書還是書,你還是你,那就等於沒有看過這本書。」

林立青的《做工的人》,述說一個個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故事,我寫讀後感,希望這本書。

謝智翔的《這位台灣郎會說25種語言》,分享學習語言的種種經歷與方法,他主張用小孩子的方法自然習得語言,與李家同在《學好英語沒有捷徑》主張多背單字熟悉文法大相逕庭,哪種方法有效,試過才知道。

吳明益的《複眼人》,一個傳說般的原始部落,一個巨大的垃圾渦流,魔幻寫實的筆法,馳騁想像與現實之間,在輕鬆的小說情節中隱含嚴肅的生態命題。

王溢嘉的《易經101:文化八卦的當代解碼》,在「象數派」跟「義理派」之外另闢蹊徑,提出他多年研習《易經的》心得,值得一看。

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電影〈擺渡人〉的原著故事集,原著故事比電影好看,愛情、友情、親情交織出一篇篇動人的錦繡文章。

看完這11本書,或有感,或微感,或無感;有浪費時間的悔恨,有迫不及待的推薦,有執筆撰文的分享。

想起呂世浩解釋《史記》〈留侯世家〉:「常習誦讀之」時,說讀書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誦書」:背書、嫻熟於心;第二層是「讀書」:能夠分析、歸納書中的道理;第三層的是「念書」:念茲在茲、努力實踐。

想起上週六去藝耕咖啡館看赤后樂團的演出,多首自創曲,〈在這‧在那〉有金門特有的語彙,〈我是金門來的少年家〉唱出金門人出外拚博的心聲,〈別管我〉的歌詞充滿詩意牽動愁緒。

2004年成立的赤后樂團,邁向第13年,一路走來,將金門的故事寫成歌曲傳唱,為金門的搖滾音樂寫歷史。

這,就是「念茲在茲、努力實踐」。

 

【圖:赤后樂團】

台長: 無名
人氣(5,467) | 回應(1)| 推薦 (2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是一種刺激 |
此分類下一篇:《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讀後感
此分類上一篇:希望有更多的人看

jean
FB我用來弱連結,紙本書籍的專注和手感溫度,是科技無法取代
2017-03-18 09:36:36
版主回應
手捧紙本書籍,讓我感受到:

「文字是有重量的。」
2017-03-18 23:14: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