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炙哲人風采
20141003
今天哪!第一天上Gergen老師的課。
十幾年前,剛到美國唸書的時候,剛畢業的招財貓老師就開出Gergen的書當書單,兩個星期內要同時看完另外一本經典著作。雖然,很努力看,還是沒看完,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能夠明白社會建構論,甚至當短暫回臺時還因為碩士時期論文指導教授的邀請,去政大跟碩士班講了一次大概只有我自己聽得懂的社會建構論與後現代……
忽忽十數載過去了,終於得見本尊,而且,連他的夫人,另一個在女性主義領域也頗有貢獻的Mary Gergen老師也一同前來講課,其實,興奮地呢!
演講之前,雪獅說老師說話時會把話含在嘴裡,不容易聽懂,讓我一開始有著擔心,可是,當老師一開講,又是另一個不知怎麼地,就是能夠明白,儘管不是每個字都聽得真切……
過程中,又開始自嗨了!
因為,十多年前從文字上的理解,跟十多年後,面對面的澄清,相去無幾。那種【原來我真的懂得】的感覺,好舒服呢!
今天結束之前,Gergen老師問我們聽了一天之後有沒有任何的想法或提問或回饋。原本還在考慮是不是在今天提,但是對上邀請他們倆來臺的熙琄老師的鼓勵眼神(在中午時跟老師請益一些事的時候,已經讓她知道我想問什麼了),我問了老師們,在那個遙遠(我剛剛開始學說話)的年代,他們提出了一個跟
主流文化價值如此不一樣的思維,如他所說,他身上有好多的傷疤,他是在自己的學術殿堂中引爆了一顆炸彈,而引爆的同時,他還在其中……他是怎麼在這樣的環境
中仍然不斷地去跟大家說明自己的理念,是如何奮鬥不懈?這過程,是怎麼走過的?是不是能跟我們分享?
Gergen老師說,這一路上,他並不是一個人,他有著一群有相似理念的夥伴,或許,大家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但是,大家都同樣想要多做一點什麼……另一個 Gergen老師提醒她的丈夫,他的確是離開了原本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專業領域,然後有了另一群夥伴。而就她而言,因為她人比較好,所以人家比較不會攻擊她,於是傷疤較少(夫妻間的揶揄讓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而且那年代的女性心理學家都太有禮貌,以致於不會相互傷害……不過,真的是因為他們還有志同道合 的朋友可以相互對話(像是合作取向的Harlene
Anderson就因為喜歡他們的想法,所以曾經去拜訪,而有了更多的對話,創造出不同以往的治療模式),於是,他們的話透過文字傳遞被愈來愈多人看見,
愈來愈多人來找他們,又創造出愈來愈多的可能……老師們還想多說一些,但時間到了,麥克風恰巧罷工,因此,我們就在這裡暫停(希望他們明天會再多說一
些)。
我自己,聽完這段話,建構出了我的另一個圖像。
記得嗎,一、兩個星期前我也分享過類似的討論,在北加州的參訪過程中,我們問了某機構的執行長,要與那麼多不同的系統合作,要去宣揚你們的理念,你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成就的?
執行長說,找到對的人,好好溝通(對話),然後信任……
異曲同工,是吧?
三對!
找到對的人;對話;相信彼此都在做對的事!
明天,繼續當學生……然後,期許自己,往標竿邁進。
20141004
好了,照例要來分享今天上課的心得。不過,分享之前先說一件小經歷,一段,對我而言很奇特的經歷。
下課之後,跨上警示音已經響起的捷運,回頭才發現,雪獅還在月台上。兩個人隔著車門有點好笑地揮揮手,明天再見。然後,在難得沒有很多人的捷運上想著,是要讓我遇見什麼事嗎?
這問題沒停留多久,腦袋裡又浮現其他的想法了。任著想法來去幾回,一邊下意識地搭上回住處的公車。
上公車時,一個牽著導盲犬(拉不拉多)的人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因為,她身手矯健地找到位子坐了下來,還把狗狗帶進窄窄的位子下,其實感覺得出狗狗的不舒
服,甚至還有幾次抬起頭來表達感受,尋求安慰。而當狗狗這麼做的時候,我很確定牽著導盲犬的人是明眼人,於是,為了解惑,我開始去更進一步觀察狗狗,發現 牠身上的背心說牠正在實習中。
等到他們旁的乘客下車,一人一狗塞進空間更狹小的靠窗座位時,我在他們的旁邊坐了下來。而當我坐下沒多久,狗狗竟十分自然地將下巴靠在我的左膝蓋上,眼睛,滿足地瞇上,一副牠已經準備好要開始打盹的樣態。
帶牠上車的明眼人輕聲斥喝,我搖搖頭表示不介意,只見狗狗在被斥喝的時候挺直胸膛,坐得端端正正,在我說沒關係之後,牠又大方地靠上我的膝蓋,讓自己輕鬆一些……
我開始跟身旁的女子聊天,知道她是狗狗的寄養父母,兩歲的狗狗已經完成訓練,正在實習階段,所以他們要帶狗狗去熟悉未來所有可能遇到的環境,像是馬路、各
種型態的建築或是所有的交通工具(包括飛機),然後再幫狗狗配對到適合的盲胞……談話過程中,只要我們提到執勤(狗狗穿背心就是在執勤),狗狗就抬頭挺胸,直到撐不住,又把頭靠回到我的膝蓋上。
其實,一開始,我對牠表達感謝牠對我的信任,而寄養媽媽也說,牠們很會分辨哪些人是可以靠近的,像是,如果吃過狗肉的人,狗狗們會很不客氣的……嗯,是的,被狗狗肯定到,其實,很增強的呢!
現在,看著自己的左膝,似乎還殘留著餘溫(這狗狗教養很好,完全沒流口水在我的牛仔褲上),那個類似平台的地方,心裡想著,嗯,那應該,是個舒服的支撐,可以讓一天的疲憊暫時得到緩解……只是,要把自己的下巴靠上那裡,親自感受一下,似乎又太難以達成……只是,我也很想感覺一下那種全然地放心……
喔!好,是的,我想太遠了……等等再回來分享學習心得……
-----------------------------------------
來~回來了!要轉進學術模式。
今天的課程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讚賞式詢問】(Appreciative Inquiry, 簡稱AI,這在我這次接的訓練計畫的教材內也有提到,原本以為是對某種工作模式的普遍性描述,結果原來是一種已被廣泛採用的對話方法)。這一開始是用在組
織的工作裡,後來漸漸被用在教育以及治療上。是一種對話的方式,目的在找到對於那個組織或團體來說,最令人期待的狀態,以及達到那個狀態的可能方式。這方法包含四個D:discover, dream, design, and deliver。
Discover,發現。進到組織或團體中,透過問話,發現什麼是組織或團體或個人的正向核心。像是,我們可以詢問,過去的某段時間裡,發生在這個組織/團體/家庭/個人中最好的事情是什麼,什麼曾經發生過,而且讓他們覺得很棒的?當大家的說法都被聽見之後,統整萃取出那些讓人感覺到棒的元素,而那就是正
向核心。
Dream,夢想。接下來,陪著大家一起去想像一個大家想要的狀態。問大家,我們如果可以變得更好,那一個更好會是什麼?具體描述出那個好的樣子,而不是一個空泛的狀態。
Design,設計。開始集思廣益,我們大家可以做些什麼去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也就是那個夢想,那個好)。
Deliver,傳遞。從設計的計畫裡,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確實執行?像是,更細部的規劃,誰去做什麼?用什麼方法做?怎麼知道做到沒?之類的……
很酷吧!
與以往問題解決模式的差異在於,AI不再專注於問題上,因為就算找到問題,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這個詢問方式跟其他後現代取向的療派類似,著重在我們喜歡
讓它們發生的好經驗上,然後詢問可以做些什麼來讓我們喜歡的事情可以多發生幾次?還可以有著什麼其他的辦法?換句話說,這樣的詢問把焦點聚焦在找到喜歡 的,讓我們讚賞的事件上,然後,讓討論愈來愈令人振奮,進而激發更多的可能性……(歡迎大家試用在日常生活中喔!)
【知識的目的不是用來積累,而是對這個社會可以有著什麼樣的貢獻】Gergen老師如是說,而這,也更堅定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20141005
好吧!
說實話,這對Gergen大師們,除了打開我學術生涯中更多的可能,開始思考自己的教學、研究、服務、訓練跟正在逐步成形的規劃可以有什麼更讓人興奮的進展之外,最讓我欣羨的是他們在專業工作上的相輔相成……
在他們的課程裡,不時看到彼此的補位,相互間無傷大雅的小揶揄,默契十足的他們可以提醒對方有哪些沒有注意到,而且,最重要的,真誠流露自己,沒有半點勉強或印象整飾。
今天Mary老師在我跟雪獅過去跟她們要簽名與合照時跟我們說(一邊提醒Ken老師別讓同一個人佔用他太多時間,因為隊伍還很長),這幾天上課,她發現我 們兩個坐在教室的一側,像兩個啦啦隊員一樣,引領鼓舞著我們那群小眾的士氣……其實,是的!我們這段時間不斷在做著這樣的事情,除了沒穿運動短裙跟拿澎澎球之外……Ken老師,則是在我趁著大家相互禮讓打算擠到旁邊跟他照相的時候跟我玩了一會兒的四目相對,讓我像個小女孩一樣跟他撒了一會嬌……
大師級的風範高度與赤子之心,同時並存,毫無違和。
那樣的關係,那樣的存在,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可以一眼看穿聽眾的問題是為了表現自己或是真有疑問,可以直接回應卻又不失分寸。而且,他們展現給我們一種【正向的老化】,一種對悲情無奈老年或是只能閒雲野鶴不問世事老去的徹底解構……
曾經,擔心自己的老年生活(因為自己對老年有著我與這個社會相互建構出來的刻板印象,連戰先生說七老八十早該退了就是一例),於是,搶時間要做許多的
事……這次,超過七十五歲的兩位老學者,神采奕奕在台上分享著一篇又一篇的研究,說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助人工作者。研究、教學、著述
在他們身上融融於一體,除了欽佩,也找到了生命的典範……
還有好多感想,好多點子正在蘊釀,誠如老師們不斷提醒的:這些發現可以帶我們去哪裡?
明天,回學校,要好好來思考,下一步,還有哪些個人或群體可以納入對話的名單(找對的人),然後,不是為了自己的美名而做,而是,真為了大家更想要的將來而努力(溝通,然後在信任的基礎下合作)。
哈!可以明白夥伴跟我談完他的計畫後睡不著覺的心情了!因為,這樣自言自語地說著,我也整個人興奮了起來……
加油呀大家!
20141006
一早,看到金城武的廣告,而且他竟然很配合著我最近的心情說著:
【探索,讓你走得更遠;創造,讓你成為先驅】
我很喜歡這一句話。
上完Gergen老師們的課,餘音繚繞……然後在臉書上剛好看到招財貓,謝謝當初她推薦這本書當指定文章,讓生命在不同的時期有著特殊的交會……很特別的感覺……剛剛跟她要了她的簡歷(經過這些年,她恰巧在這個時機點進入那所我曾經夢寐以求的普渡大學成為婚姻與家族治療中心的主任),或許哪天,有機會,可以邀請招財貓,這個在另一個層面影響了我生命的老師來台灣分享她的工作與研究經驗呢!(因為她年紀比我小了幾個月,但那時
候已經是老師,還是美國家族治療協會優秀年輕學者的得獎者,也因此激發出我更多的鬥志……最重要的是,她開的是,雙門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