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0
這麼打比方吧!小時候我所認識到的美容院,既做頭髮又幫人家化妝,而且,可能是同一個人幫你做的。反正,都是美容咩!
不過如果最近幾年你有機會陪你媽媽去做頭髮,你會發現,做頭髮的人不一定敢說自己會化妝,會化妝的人也不一定敢幫人家做頭髮……為什麼?
再打個比方吧!醫學系畢業的學生如果考過國家資格考試,都可以是合格的醫生;但是,耳鼻喉科大夫敢幫你看眼睛嗎?我想不敢也不可以!因為他們有專科醫師的證照,不可以隨便幫人家看的。不過這只限於西醫的劃分啦!中醫因為採取完全不一樣的理論基礎,所以眼睛痛喉嚨痛牙齒痛都可以可以找中醫治好的...不過,就算是這樣,你會不會說耳鼻喉科不是專科,就算他們也可以幫忙治感冒?你會不會質疑他們在耳鼻喉專業上的更深入的了解?
我自己的感覺是,專業的形成,是因為有其必要。有其生存的空間,也有更專精化的需求。自己說說自己喊喊就成了專業了嗎?我想沒有那麼簡單。
精神科醫師可不可以做婚姻與家族治療?沒有人說不可以,但是,他們所受到的訓練是不是能夠讓他們在從事婚姻與家族治療上有比較好的產出?如果在他們的訓練過程中著重在生理病理上面的理解,著重在藥物的使用,除非在他們養成教育結束之後能夠繼續學習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可以了解什麼叫做系統理論,什麼叫做符號互動論,什麼叫做交換理論,什麼叫做什麼的什麼的什麼,然後將這一切跟家庭互動跟人際關係跟個人發展跟社會階級跟文化跟歷史跟環境跟語言的使用做一個結合,否則,你覺得他們對人的社會層面有沒有足夠的理解來做好婚姻與家族治療?
同樣的道理適用在心理系跟社工系的訓練上。是因為這些學門都有其專門的優勢,或許在某個學期中的某幾堂課裡頭會提到什麼叫做婚姻與家族治療,以及婚姻與家族治療在心理諮商或社會工作中的運用,然而卻不一定能夠涵蓋婚姻與家族治療師所需要的更深入訓練,所以,婚姻與家族治療才能夠成為一門愈來愈被重視的學門。因為,要學的東西不少,而那些是傳統心理系、輔導系或社工系、社會系所沒有能夠涵蓋的部分。儘管,就算在美國,這樣的學門仍然被原本就存在的科系所擠壓。一如十幾年前我們告訴人家自己唸社工,但是卻被質疑當志工為什麼要唸大學一樣。
是不是專業?
你說後結構論的學者認為:「那些特殊界定問題(或議題)的方式,使得某些原先不必然或不一定會存在的行業,有了權力聲稱自己在處理某些議題或問題時是專業。」
嗯,要依照這句話來辯証之前,我們可能得先辨別出此話是否為真?唸哲學系的你一定比我還要清楚所謂的邏輯思考。
這樣吧!假設我同意這句話是真的,是我可以接受的,其實這句話不也指出了一個隱含的意思(看你從哪個角度來看):『原先不必然或不一定會存在的行業』不表示現在或未來就不需要存在。
嘻!我想你猜到我要跟你玩什麼遊戲啦!一百年前,有沒有電腦工程師呀?沒咩!那現在呢,人家電腦工程師裡面又區分著硬體的軟體的程式的有的沒的,電腦工程師不就是在搞電腦咩?是呀!但電腦發展到現在,問一個程式設計師中毒了該怎麼辦,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解……術業有專攻呀!因為知識已經高度分化了呀!
你問我,「這之間真地有差別嗎?還是因為某些人宣稱這之間真地有差別才因而慢慢被認為有了差別?」
如果有些差別以往沒有被注意到,但是被某些人發現之後,被宣稱出來,然後開始被其他人認識到,也同意有差別,那,那個差別是不是其實已經存在?
回過頭來說婚姻與家族治療。老實說啦!這三十幾年來婚姻與家族治療的從業者不斷地發展出不同的處遇模式,以伴侶或家庭為單位地進行著親密關係的調節。你一定知道,這跟個別治療有多大的不同,也應該清楚這跟團體治療的差異。個別治療的時候自己說自己以為的世界給治療師聽,治療師根據客人的敘述給予可能的處遇,少了和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少了對互動的觀察,治療結果其實是促使婚姻與家族治療興起的原因之一。而團體治療的成員,在每一次團體結束之後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庭中,了不起每個星期見一次面,團體結束之後大可以不相往來,所以有許多衝突有許多看法根本可以不需要說出來……婚姻與家族治療呢?在治療室裡面的情緒,是會很自然地被帶回家中的,同理,在家中發生的事情,也會影響治療的結果。那,這些針對的伴侶關係跟家庭關係所發展出來的處遇模式,你能夠說,他們不是一種專業嗎?
是不是一種專業跟由誰來做其實是兩碼子事。
就我所知,婚姻與家族治療在美國並沒有大學部,而是存在於研究所之中。這意味著什麼?對我來說,這意味著這是一門需要前置知識基礎的更專精的一種訓練。大學本科可以是社會系、社工系,心理系,輔導系以及我沒想到的所有相關科系,帶著自己原本的訓練背景進來這樣的領域,繼續接受著更深入的訓練。所以,治療師可以是心理師,可以是社工師,可以是婚姻與家族治療師,可以是精神科醫師,但是,其實我強調的是,有沒有受過相關的訓練。如果精神科醫師在成為醫師之後繼續接受著相關的訓練,他們當然也可以是婚姻與家族治療師;同理衍伸到其他相關師身上去(髮型設計師如果也接受了婚姻與家族治療的訓練,他/她當然也可以來做咩!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真的應該接受一些相關訓練呢!每次在沙龍聽到髮型設計師跟顧客的談話,都覺得那其實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一個讓客人不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到那麼無力的切入點……離題,回頭)。
助人專業難免會有重疊的部分,是不是真的需要去孑然劃分?我自己不覺得有這種必要(就像是耳鼻喉科的醫生一樣可以治感冒一樣,有效就好)。不可否認,不同領域的助人專業其實有各自的著重點。婚姻與家族治療在某種程度上,承接了心理、輔導、社工領域中相互交集卻不專精的部分。婚姻與家族治療師不強調自己要去做資源分配整合的工作,對生涯規劃性向發展並不專長,對催眠對個人內在意識的理解也沒有獨到之處,但是,我們強調了社會文化性別角色對個人對家庭的影響,我們對婚姻對關係有著比其他專業還要小心的觀察,我們試圖深耕一塊其他專業領域顧不得的部分。我們的心很小,只想要好好照顧家庭;我們的志氣很大,因為所有的人都源自於家庭……
需求,其實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經吶喊,應勢而生的我們,其實,只是以一種提供更深入的服務的方式,來回應著需求。哪天,當需求不在了,其實,也根本不會有是不是專業這樣的問題產生了。就像,牽豬哥的這項專業,在台灣已經自動地消聲匿跡一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