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16 11:58:05| 人氣1,4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州行(十四)- 北京-【頤和園】,【雍和宮】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2.5.30)遊玩中國如在讀歷史,老祖宗留下軌跡,有許多令人興嘆的智慧
幾千年的建築物,經歷戰火、掠奪、修護、拉扯人性的顛覆,端看著每個故事!
勾起想再重讀~春秋吳國、吳子胥、夫差、孫子;明朝萬曆;清朝康熙、乾隆、雍正、光緒、慈禧…..

歷史總留給後人去評價,慈禧太后在歷史上的風風雨雨姑且不論對錯,對【頤和園】而言,終究因為她下令重建,而留給後人保留這段歷史的片刻

Ps.參觀馳名中外的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園內「山外有山」「樓中有樓」「湖光山色」,自成一完絢麗的園林之絕,是一座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古典園林,它是清朝皇室的夏宮,主要是慈禧太后處理政務的場所。

(淑慧攝)

 

 

    

  

  

 長廊下   人們下棋、休憩、話家常   好不愜意 

 Ps.(摘錄網路簡介)
座落於北京西郊的頤和園,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 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規劃佈局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 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
頤和園的前身叫清漪園,是1750年清朝皇帝弘曆(乾隆)建造的,取"頤養太和"之義。頤和園計有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長廊728米,彩畫8000餘幅,是其他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長處,。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慈禧太后於1888年挪用海軍經費重建,改名頤和園。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嚴重破壞。1903年再次修復。
頤和園是當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長期居住私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 性質。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 積廣闊的苑林區。
這座古典園林素以規模宏偉、嬌麗多姿而享有盛名。園內有亭、台、樓、閣、宮殿、寺觀、佛塔、水榭、游廊、長堤、石橋、石舫等100 多處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築,苑林區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
昆明湖約占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
頤和園裏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
如諧趣園就是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築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遊人可以上下穿行。
頤和園的大門叫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
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群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央部還保存著清代的原來陳設。展前陳設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為德和園、頤和園,古代各種建築形式應有盡有.在頤和園裏,幾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築的形式,亭臺樓閣、殿堂廳室、廊館軒榭、塔舫橋關,應有盡有,除了木建築以外,還有銅鑄、石砌、琉璃鑲嵌等。
佛香閣,高41米,建築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氣勢宏偉,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物被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重建,花了78萬兩銀子,是頤和園裏最大的工程項目。登上佛香閣,周圍數十裏的景色盡收眼底
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它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在長廊上漫步,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可供觀賞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美。它西連南湖島,東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島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區的一個重要景點。

**********************************************************************************

有別台灣香火鼎盛,【雍和宮】較像寺廟和公園的結合,
也許因為是神佛的地方,觀光客到此參訪也會自動的放下聲量,輕聲放步
曾是雍正皇的府邸,除了建築考究,謎樣的歷史故事才是後世茶餘飯後的佳話
五月的綠意,在庭前迎賓,為炎熱的天氣消暑

【雍和宮】雍和宮創建於清康熙33年,原為雍親王府,即雍正未當皇帝前的府邸,雍正即位後闢為雍和宮。乾隆9年,為攏絡蒙、藏人,乃將雍和宮改建為喇嘛廟,其中法輪殿內的五百羅漢山,由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製成,佈滿了山間的每一個地方,整個雕塑猶如仙境一般,值得一看。

從右至左,滿 漢 蒙 藏 四種文字

祈福鐘

 

五月的綠意,在庭前迎賓,為炎熱的天氣消暑

Ps.(摘錄網路)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康熙帝在內城東北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該府最初稱「四爺府」或「禛貝勒府」,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后改稱雍王府。1711年弘曆出生於王府東書院「如意室」。1723年胤禛繼位,為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雍正帝遷入紫禁城後,於雍正三年(1725年)將原雍王府升格為行宮,並改名為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曾在宮內停放雍正帝靈柩,為此將主要殿宇覆瓦升格為黃琉璃瓦。
在雍正帝在位時期,雍和宮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為藏傳佛教上院使用,章嘉呼圖克圖活佛居住於此。乾隆帝即位後,於乾隆九年(1744年)將雍和宮中路和東路正式改為藏傳佛教寺廟,將主要殿宇改為佛殿,並為寺廟賜名「噶丹敬恰林」。東路行宮繼續由皇室使用,後因失火而焚毀。
1961年雍和宮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雍和宮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