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童話的本質,都很悲傷呢?
如果我說,那些有著美好結局的童話,其實都是孩子離家、拋棄童真過程的變形,是不是很黑色?而在那些童話裡頭遇到的大野狼、老巫婆、與陰狠的後母,其實也都是親生母親的變形,這樣是不是很殘酷?
動畫《第十四道門》裡頭的小女孩,因為得不到母親的關注,於是她在夢境中開啟了一道奇異的門扉,裡頭的一切全是現實中更美好的複製,包括長得完全一樣,卻只有眼睛是鈕扣的父母;可在那兒,她被無限寵愛關照著,母親親自下廚烹調出道道美味佳餚,並且將一切變得如遊戲般有趣,包括所有天馬行空的幻想成真,以及特別為她打造的美麗花園,於此她開始在那奇幻夢境中流連忘返,直到發現了“駭人的事實”…….
《第十四道門》,實在不太適合給孩童看吧!
把『母親』與『女巫』的形象重疊,尤其是那聲『妳怎麼可以違逆自己的母親!』從蜘蛛女巫編織網中無限淒厲地傳來,實在頗讓人心驚不散!
有個心理學的說法是這樣的。
孩童總期望著擁有完美的母親,可以永遠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可是孩子們也會很快發現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願望,於是他們會在潛意識中,從理想的母親中分離出『壞媽媽』,於是那個『壞媽媽』便會變身為想像故事中的壞角色,所有童話中的“歹角”,其實都是這樣來的。
於是,在所有的童話中,孩子們會因為家庭的突然變故而被迫離家,展開冒險,然後他們終會學會反擊,而且毫不猶豫地殺死惡龍、大野狼、巫婆,或流放壞心的繼母與繼姐姐們,然後他們有的還會遇到美好的王子或公主,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童話中離家冒險的孩子們,所殺死的那些怪物,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殺死自己心中某一部份的母親(對母愛的無盡依戀─切斷心理上的臍帶)。
拋棄童真的成長過程,其實本質就很哀傷。我們漸漸知道父母也會犯錯,也有明顯可見的缺點,也有不能依賴的時候,跟我們自身一樣,都不完美。
至於,還有另一個說法是,有時在一個家庭中,選擇離家出走的那個“壞孩子”其實是揹負起『壞媽媽』的那部份,然後留下『好媽媽』給留守在家中的“好孩子”。
《灰姑娘的姐姐》,深深地‘刺中’我,我想就是因為,它將上述 ‘整個’ 很具體化,且描繪得很細膩、很飽滿。
想鳩佔鵲巢的女人,在別的母親遺留下的天真女兒面前小心翼翼地扮演溫柔賢淑的好媽媽,卻在自己親生女兒面前放縱著粗鄙下流的壞媽媽真面目;而被這母親一併帶入豪門的‘灰姑娘的姐姐’,雖然看似好像有了新的歸屬,可卻經歷了更深層、更孤寂的 心理上的離散(所以繼父才說:『我希望妳的心可以不再流浪,真正找到足以依靠的溫暖歸屬;那麼,我就會很放心地讓妳離開.』)……。
其實在第一集中,渴望奔離的女兒,一直是種 重複的意念。
那以為母親已然先行拋棄她,然後奔向自身自由的那個 用盡全力的奔逃,其實不是只是要展現那隨風飄揚的濃密秀髮、或被未來戀人之手捉住瞬間的浪漫而已。那如白色蒲公英種子,隨著風趁勢脫離母株的束縛,開始自由旅程的意象,拍得暴烈、痛楚而有生命力…..
這戲骨子底並不是王子與公主的愛情童話(那只是薄薄表層),而是少年少女成長故事;灰姑娘和灰姑娘的姐姐,其實也並不是愛情的競爭者;這個悲傷童話的源頭,其實是來自於,她們是母愛的競爭者。可是當那個妹妹在獨佔‘好媽媽’的溫柔時,同時也必須承擔日後失去的風險;而當她面臨與體會跟姐姐一樣失去的寂寞時,她才會真正了解憤怒與孤單的真實重量,而後的 所有競逐追趕 與 拔劍相向,其實都是邁向和解與擁抱的拋物線;兩個在心理上經歷離散的寂寞女兒,在以恨為虛名的假面下,才有了那個能相愛的理解。
瑞雨飾演的妹妹孝善那角色,起初 天真到 讓人感到一股 黏人的煩躁,我認為劇本及演員能確實地讓除了戲中的姐姐恩祖之外的觀眾,也同時感到一股莫名的煩躁感及想小踐踏的心情,那才具備基礎的一點能耐。那種完全無辜的無知、善良,包括著一種 對深刻痛苦毫無所察的極端殘酷,雖然她毫無任何邪惡的動機可仍然無比傷人: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獨佔 著 溫柔的好母親那份ㄦ、她完全不知道對方那種渾身帶刺內裡的傷痕累累、她甚至連真正的怨恨都學不會……。
在倆姐妹像兩隻小野獸在小石子地上打滾互相毆扯對方那幕戲,當那妹妹抬眼一看到姐姐嘴唇流血時,嚇得哭起來,而那姐姐看著那個突然膽怯害怕極了的妹妹完全不知道自己臉上也有傷卻只顧著擔心起自己的瞬間,她被刺了一下,同時也曝露了瞬間的柔軟,那種明白了兩人某種本質上的差異,既憤怒又同時心軟的心酸痛楚與強自鎮定壓抑,然後很乾脆地起身走掉,那樣的表達,非常地動人。
她那同時知悉了對方的憤恨僅僅只是那般淺薄(連真正的憤恨都不會的軟柿子…) ,與 自己的那種久經包裹出的強悍 對比,那裡頭 真正足夠傷人傷己的某種意義。
這劇本裡頭,那種兩姐妹之間互異中某種互通的情感 與 存在狀態的細膩鋪陳與對比,描繪得既綿密又有深度。它沒有像以往的熱鬧死人的韓劇,有很多欺負的技倆、對罵對槓的小花樣、耍賤敢悍的多樣態,卻反而花了相當多的篇幅,去仔細地鋪陳兩個女兒各自不同的寂寞狀態:那天真撒著嬌完全依戀著存心不良繼母的妹妹無辜且無知地讓人感到寂寞;那常冷著張臉獨行甚至在酒窖中聽著封存酒缸內酵母發酵著的微聲而感到某種安寧的姐姐也讓人感到寂寞。
而,那小心使著心機作態著即使心內不耐煩但還是能仔細藏好的那母親,在令人嫌惡的同時也讓人感到某種寂寞;而那個不是完全不知道真相卻選擇一直寬容的父親,一樣讓人感到寂寞。
寂寞是很私人的事,因為很私密且無法分享,所以更讓人悲傷。
一直努力幫助家業的姐姐其實不是想成為受寵的女兒,而是獨自背負起償還母親罪惡的十字架,而一直受眾人寵愛的妹妹卻漸漸覺察自己變成了家中完全無用的女兒。
『我是個沒有夢想,沒有打算,也沒有計劃的人,像我這種人…也能過得好嗎?』妹妹這樣問一直依賴著的人。
『當妳的生活過得很有趣,就會開始有夢想,開始會打算,也會有計劃,順序不一定都會是大家想的那樣到來。』
她得到這樣的安慰,可是仍然感到寂寞;當她在家中庭園看到父親背著哄著自己的幼小弟弟入睡,她自言自語地說著:『大家都去郊遊了,只留下我一個人。只有我一個人。』
她的身影在屋內的走道上,被層層疊疊的門框侷限住,看過去小小的,孤單又弱小;這戲裡頭許多地方的用鏡,其實很有意思,充滿隱喻。
當長大後一直抱著還債後就準備離家消失的姐姐,知道了那個其實一直對她很慈愛的繼父親耳聽到了自己母親理直又氣壯地說著『因為有利可圖所有我才喜歡跟他在一起不行嗎?』的那種傷心,急著追出去,雖然喊不出“爸爸”,可卻一路擔心地默默地保持著距離跟在他身後走著;那個父親回頭淡然笑著地揮了揮手要她回家,可她仍然無法走開地,一直一直一直跟著他。
在那片刻,他們已然超越了血緣而互相在心理上有了真正深切的羈絆,其實在那一刻,他們已經成為了真實意義上的父女。
她問‘那個他’:『你希望….我怎麼做?』
而那個沒有血緣的爸爸,於是跟她請求:『不要拋下我。』
那是溫柔慈愛的明證:『不要拋下我。』
他是可以接納一直流浪著的白色蒲公英種子的,溫暖的泥土。
『其實我在妳剛到家裡來時,看妳那種有話直說傷人的樣子,我就常想,如果能在妳更小的時候,就能遇見妳,就好了。』
(所以在他們的後一場戲,她去看公司員工旅遊的排球賽,她撿到球不是把球給兩個男生之一,而是將球丟給了她從沒叫出口的 那個“爸爸”….)
因為那個姐姐其實從小一直擔心著被母親拋棄,而總在以為母親先拋棄了她時,抱持著一種終於自由的心情奔逃,可是在渴望奔離的內面,她最先最初渴望的還是歸屬。她之所以總是拒絕那繼父的慈愛,不是不了解他那完全真誠的善意,而就是因為她太了解那種對比於母親卑鄙企圖的那種無私的完全善意,她才無法厚顏地放任自己接受那種 太過溫良的 給予、放縱自己被愛。
因為,她的本質太善良,太正直,所以她才深深地 被母親的偽善 打擊,深深地感覺到罪疚而不斷地想離家 (如果自己消失或死去,母親便失去了行卑鄙的工具……)。她崩潰地對著母親喊著『求妳告訴我妳是喜歡他才在一起生活的!這樣我就會原諒媽!』,而得到的回答卻是『我早就放棄當個高尚的人!』『你不知道糊口這事有多難,不要給我太囂張!!』
那個已經過了八九年豪門女主人好日子的母親,連去醫院探女兒的病,也仍然改不了將病房內冰箱中的小物品搜括進自己包包裡的習性,那種生存樣態,不知怎地,是如此地讓人感到疲憊。以犧牲為名的枷鎖綑綁著其實本性正直又善良的女兒,讓她無法舒展出自己最原本的樣貌,母親是荊棘的搖籃,是綑綁她的原罪。於是她只能期望自己是那個終得離家的壞女兒,那個可以把 壞母親的野心 一併帶走丟棄的壞女兒。
灰姑娘的姐姐,原本也該是純良溫馴的灰姑娘。
灰姑娘的姐姐,一點也不想欺負天真的灰姑娘,也因此她才總是如此淡漠故意當成個壞姐姐,因為她知道有一天,當天真的灰姑娘發現好媽媽其實是壞媽媽(溫柔媽媽其實是撒謊女巫),那麼這種預習,其實是期待妹妹終能離開溫室堅強地不畏狂風暴雨的,某種先行的教導。
她以極其彆扭的方式愛著沒有任何血緣的天真妹妹與報答著繼父的恩慈,這種愛護與回饋曲折到令人心碎。她寧可自己當壞人,也不願佔人一丁點便宜。
我想,依我看了這六七集(←以韓劇原版;臺灣播出的好像有重新分集:十集吧)的態勢,這兩個寂寞的女兒,有一天將會從互相的教導中成長,然後最終能走向彼此,成為真正的手足,並且得到真正得以回歸的救贖。
(應該是這樣吧?如果不是這樣我會翻桌喔……..)
我覺得,這齣韓劇,有把言情的層次大幅提升,到達了人性與悲憫的程度。
我的意思是,連那個卑鄙而滿口謊言、惺惺作態的‘壞媽媽’,都能讓我產生同情心(那個母親,跟《白夜行》中不斷算計的雪穗很像,充分讓人(及自己)疲憊……,強悍但讓人好疲憊…….),更何況是兩個無比寂寞的女兒那種很曲折且微妙的某種依存關係,那個善良包容的父親,以及另一個從他方(敵方)流浪來的被迫離家的也很孤獨的兒子….。
它超越了韓劇羅曼史言情只玩透甜膩愛情遊戲的慣性,真正地突擊到『生存的艱困、孤獨,與深沉的痛苦』,不是那種只潑辣狂倒狗血的惡女使壞,不是只那種良家女兒的啥終於反擊─而是因為灰姑娘與灰姑娘的姐姐這兩個女兒的角色,寫得如此地細緻飽滿;然後包括它無比出色的選角,角色之間那諸多出色的對比,所以它因此超越了之前韓劇那只超會討好人的格調,而深深地觸動我。
文根英(文謹瑩)我在看《風之畫師》時,我就【理解】到她還挺厲害的,也是屬於天生演員那種,天才型的少女演員,也具備著沉穩內斂的魄力。《風之畫師》我看了八集半,是我之前看最長的一部韓劇,它內涵及結構上的巧妙我大概也能【理解】,可是我的意思是,它卻沒有深深刺中我,我的感性仍然保持著某種奇異的疏離,大概就還是一種美學鑑賞的品味。
《灰姑娘的姐姐》很奇妙地,出乎我原先預期外的就這麼刺中我,雖然我覺得這戲,如果不是文根英深具層次的完美詮釋(演妹妹的也選得及演得挺好),這戲仍然有只淪為『姐妹愛情爭奪戰』與霹靂火式陰謀陽謀大火炒那種混戰層次的可怕危機。
文根英看得出是聰敏而有企圖心的那種年輕演員,由她近年來挑選的電視劇本就可得知,而且她深切地知道角色的厚度該怎麼展現,而且很恰如其分地去詮釋出那種有脈絡的深度。文根英很確實地以自身細膩無比的感受性與表現力,完全提昇了韓劇裡所謂的“惡女”形象,她讓角色的表層與內在,衝突出一種慈悲的深度,那裡頭充分令我動容,並且確實地感受到真正具備重擊力度的痛苦。
我認為光是她的詮釋,就很確實地幫助這齣戲提昇出該有的層次與人性高度。
她深刻又內斂的表演,是所有一切建立的核心。
實在很想建議臺灣的年輕演員,應該要好好觀摩一下她在片中的詮釋,因為她真的表現得極精彩!以往韓劇的女演員給我的感覺,全都過於黏膩且用力;文根英她卻有著一種天生的精準,而且明顯地非常清透,但同時也有一種足夠力道的感染力,不會因為自然寫實而少了某種該適時渲染開的強烈張力。
她有一種很真誠真實的力度,卻不需要太用力就能展現出那種內面的敏感,譬如她在覺得自己竟然蠢到還相信自己母親作戲暈倒是真的之後的一連串心灰心寒的失神散步,她坐在河邊不發一言,輕輕挑了下眉的細微表情,其實是告訴著自己:我應該更冷靜更不為所動更麻木更不感覺到痛…..
她有很多很細微的感情表現,而那種細膩處雖完全不誇大卻能清楚地傳遞著某種更深層而內面的感性,她在這種情感的深度上,層次很豐厚而且很有穿透力。
我承認,我真的是第一次看韓劇,看到『情感同步化』而淚流。
《灰姑娘的姐姐》的劇本寫法、角色的填滿、還有整個敘事的格調,有一種很微妙的跟之前的韓劇不太一樣的地方,雖然並不是馬上可以指出或說得清得太明顯的那種變革(譬如:這戲讓我還是有點想叫它不要播得太頻繁的那些插曲,有些地方的fu會被插曲破壞掉那種餘韻!但它的配樂我卻很喜歡,有一種淡而哀傷的一種童話fu ,很特別…..),而是…..它比較有一種 舒緩的餘韻 、文學味的語法,角色的寫法及之間的對比,也寫得比較 “溫柔”;它在情節上及對白上反而沒有像其他韓劇那麼滿及吵雜(或說熱鬧)。《灰》在敘事的多線進行上,節奏剪裁得也頗為流暢巧妙。
以往典型的韓劇 ,有一種粗魯的 、俗麗的fu,很放,很潑辣,譬如 如果要寫 “女性的復仇”(或 女人對槓),它就會寫得很 “粉紅色的口紅”那種樣子,可那種寫法實在是讓我會完全倒彈開來的超疏離,那種fu完全讓我無法進入,那裡頭搞得越熱烈本人越完全超冷眼;可如果它要寫新女性灰姑娘爬升記,它又會寫得太輕易地甜膩,而且過度傾倒入羅曼史的一種討好人的甜膩。
我一直覺得,韓劇是很狡猾的東西,因為它總選擇【很討好的熱鬧】在寫,聰明是聰明,可就是狡猾到‘讓我很討厭’。就好像,辦公室裡有種人,工作都“只挑好幹的幹” 那種狡猾─以往的羅曼史韓劇,真的很像有一種辦公室裡花枝招展、長袖善舞,很會假裝瞎忙,可其實一整天沒辦到啥地到處虛晃的那種狡猾人!
(請發揮想像力,想像一下這頗貼切的比喻…….)
譬如,我看《極道幫幫忙》,我完全知道它並不討喜。
所謂的不討喜是,你要一個辛苦生活的社會人回到家的晚間休憩,還得每天一個案例,看到自己年邁無助時可能面臨的老人照養制度中的所有不足與殘酷,這真的挺磨人的。
但就如劇中所說的『老人照護機構是離理想最遠的地方』,日劇願意用極道任務把人們騙進來思考一下“日後晚景的堪虞”,我還是覺得這就是它獨特不可取代的地方。
雖然啦,近年來因為被韓流打趴之日劇水平的整體下降、或編劇老兵的凋零(或走鐘)….等等,使得這戲還真的拍得不怎麼樣,而且有點過於天真地草草了結,但是,其中有一兩集還是讓我頗有敬意。
譬如,想跟母親『同歸於盡』的女兒那集(以及男主角那離家棄子的母親那集)。
那女兒蠟燭兩頭燒的既工作又親自照顧病母,長期下來身心聚疲卻還是不忍將母親送走,她某日下決心在某一個短短的時刻跟一直追求自己的男人去吃頓晚餐,椅子都還沒坐暖她又擔心起自己的母親,打開了暫關的手機,發現了幾十通的母親來電顯示;她滿懷罪惡感匆匆趕回家中,卻發現那幾十通來電的用意,只是因為任性發起脾氣的母親『我一直找不到電視搖控器!快幫我找出來!』,於是她在那瞬間崩潰了『妳,只是要我回來幫妳找搖控器?』。她失神而無力地對母親說:『我們一起死,好不好?』
當然,裡頭主角會冒出來阻止悲劇的發生,但那個自小被母親拋棄的極道大哥偽老人院員工(就是演啥像啥的草剪啦),說的話,卻讓我很感動。
他嚴厲地斥喝著那身心俱疲仍不願送養的女兒說:『妳就這麼想當好女兒嗎?妳要放棄自己的人生嗎?』
我的意思是,能 而且 膽敢講出這種話的日劇,到底有它讓我無論如何仍存有一絲敬意的地方!因為這種話,並不討好,聽起來不夠孝順也不夠完全奉獻的善良與具備啥儒家倫理,可是,它很誠實地說出那種 生存中的真實困境。
不討喜,可是卻很誠實。
《灰姑娘的姐姐》,雖然有韓劇言情公式“該有的一切”(譬如企業鬥爭、家族情仇、愛情……),可是卻沒有因此而俗氣掉,它反而“脫出俗”來,理由當然是,它裡頭的每個角色,都不是隨便粗糙寫寫,隨便粗糙演演!尤其是李美淑飾演的宋江淑及金甲洙飾演的具大成這兩個父母的選角都非常非常傑出,角色也寫得很立體的一種飽滿及充滿對比。這戲的每個角色間的對比,隨便交叉都很飽滿也精細(譬如千正明飾演的祈勳,其實才真是“ 灰姑娘”,另一個家庭的 )。
妹妹的選角,很有一種奶味幼犬想學步的fu,重點是她的臉,很確實地跟文根英那張臉,產生一種強烈且有張力的對比(如果比喻的話,姐姐像是刺蝟,妹妹像幼犬,刺蝟不讓小狗狗黏上身來,其實那裡頭….是有一種‘很特別的fu’或 ‘彆扭的愛’存在的….)。
它很多地方很細膩。
而這種細膩,就是跟 那種 塞得滿滿吵得要死 的熱鬧,並不同。
那細膩,是因為它很仔細地去描繪出每個角色的心理過程,傳達出那些轉折的深度,而得以能撥開角色的表層,透視出他們內心更深處的本質。
而且,我覺得,它沒有輕易地就避開那種最原始最傷人的真正的生存上的、孤獨的痛苦,以及 包括東方文化裡很避免的“說媽媽的壞話!”,並 仔細描繪出那種備受 親生母親折磨的 ,受苦的女兒。
其實我起先是抱著點壞心眼,想說這戲大概在玩轉舊童話的前二三集後,馬上就會開始玩完,尤其是有幾個轉折片段我原本預想“嘿嘿嘿,這裡應該會開始喬不好走足夠讓我關機的老套”,可它卻讓我時有驚喜。
而且這戲節奏很快,完全不拖泥帶水地超俐落。
反正看了二星期,我覺得韓劇“言情”能夠做到這般細膩,就還挺感動我的。
(之前由各方面的討論,已經確認日劇與韓劇是完全不同‘種’的啦….譬如翻拍我很愛的日劇《熟男不結婚》的那韓劇版本,果然如我之前早早預想的整個羅曼史化到不行,我完全無法消化…看起來好脹…..)
所以,重點還是,真的在於 『細膩』 這個很關鍵的詞ㄦ。
雖然啦,《原來是美男》是真的很討喜的喜劇(我也確實有看得哈哈笑),可是我卻深深地被灰姑娘的姐姐那張倔強得不行的、淡漠的臉所煽動,我想是因為這個姐姐其實是,很像“某個人”的緣故。
她,實在很像《戰慄殺機》(Banana Fish)裡的亞修‧林克斯,嗯,應該是這樣沒錯。
我抵擋不住這種孩子呀!
那種被現實的殘酷層層疊疊包裹出堅硬的殼,可是真正的內裡,卻是比誰都易感且柔軟的,真正善良的孩子。
灰姑娘的姐姐,應該…也可以跟灰姑娘一樣,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吧?
隨風飄盪不停流浪的白色蒲公英種子,有一天…也能落地生根,在溫暖的泥土吧?
這張臉,光看劇照就覺得痛,並且你會深深知道這演員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合而為一,這種真正入骨的詮釋,完全秒殺我。
這是我從百千張照片中選出的 “裡桃華”
(‘尋找裡桃華’ 是從去年開始的遊戲,當我對一個演員有興趣時就會這樣做,之前我已經從幾千張照片中選出及PO出過 宮崎葵 與 松山健一 的 “那一張”了…,而“那一張”對我而言就是有刺點的照片,也通常完全不是那類俗義上拍得超漂亮的那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