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爾蘭自古屬於英國?
* 採訪‧撰文/林炳秀、翻譯/趙靜 人籟論辨月刊 2009/08/03
作為一個 “超有辦法的” 和平締造者,過去十年來,馮斯瓦‧彭修在柬埔寨累積了為數驚人的社區發展工作。他待在柬埔寨四十年的歲月裡,不僅親眼目睹赤棉政權的崛起,也是首批譴責赤棉暴行的人士。
馮斯瓦‧彭修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 四十多年來待在柬埔寨以及泰、柬邊界上的難民營。身為《柬埔寨:零年》 (Cambodia: Year Zero)一書的作者,他是極少數見證赤棉政權的外國人之一,也是第一位向世界揭露柬埔寨種族滅絕的人。
你需要任何關於柬埔寨文化和社會的專家意見嗎?馮斯瓦‧彭修正是你在金邊該找的人。作為一個 “超有辦法的” 和平締造者,過去十年來,彭修在柬埔寨累積了為數驚人的社區發展工作。他待在柬埔寨四十年的歲月裡,不僅親眼目睹赤棉政權的崛起,也是首批譴責赤棉暴行的人士。他的著述破百、並將聖經翻譯成高棉文,此外,彭修還開創多項關於社區發展和教育的計劃。在柬埔寨東邊波羅勉省(Prey Veng)的一個村莊,彭修蓋了幾所學校和一個托兒所,幫助了265名孤兒。
在磅湛(Kampong Cham),打從1997年的乾旱後,村民便渴望有水可用。透過當地人的協助,彭修在2000年恢復了昔日赤棉的運河建設,大夥兒共同修建了6. 5公里長的運河。令農民的100公頃農地所受的灌溉比往常都多。2004年,隔壁鄉鎮的農民遇上另一場可怕的旱災,為對付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惱人問題,彭修和村民將運河修得更長,還挖了七座大陂塘,每座長100公尺,寬二十公尺,深二公尺。
修河挖池,全憑鏟子和籃子,這和赤棉時代並無不同。然而這些勞動者的形象,往往令彭修懷疑這樣的作法是否正確?因為它帶來了有關過去痛苦的記憶。 「有時我對自己讓他們如此辛苦工作感到羞恥」,彭修說:「但是村民告訴我,他們很高興,因為他們知道,不論蓋的是什麼,都是為自己而作,更何況不會有人因此被殺。 」 村民只要協助運輸一立方公尺的泥土,彭修就給他們三點五公斤的大米;運河的工事比較粗重,所以配四點五公斤。這是個廣受勞動者喜愛的制度,他們很高興能跟別人一塊扛土工作,並在太陽西下時,改扛米糧回家。
2008年彭修轉而關注農村的衛生問題,他在17個村子裡蓋了64個公共廁所。蓋公廁的費用,彭修出了四分之三,剩下的錢則由當地人支付。回顧起這件事,彭修仍滿臉難以置信,他說:「剛開始我實在沒錢。」靠著寫信給朋友和舉辦說明會,彭修才湊足資金。彭修至今持續投入農村發展工作,但對於柬埔寨政府及其人民的前景,他仍感到十分憂心。
■ 從垃圾掩埋場到兒童幸福中心
* 採訪‧撰文/林炳秀、翻譯/趙靜
米須‧索卡(Mech Sokha)是金邊兒童幸福中心(Children’s Centre of Happiness)的主任。幸福中心是間孤兒院,收容並關懷上棉芷(Steung Meanchey)垃圾掩埋場的孤兒與孩童。索卡在赤棉掌權期間成為孤兒,現在他全心照顧這些與他處境相同的孩子。
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城南外有座垃圾山,這座山是許多人生計的來源,其中大部分的受惠者是兒童。在這裡,一般人眼中跟垃圾沒有兩樣的東西,只要值點小錢,他們都會將之撿拾販賣。上棉芷掩埋場臭名昭彰,即便它的狀況在第三世界稱不上最糟,但它確實是人間煉獄──甲烷火舌四竄、孩童做著拾荒的苦差,他們挨饑受餓,有時甚至死亡。
人群在各個垃圾堆中拾荒,每天工作到深夜,收入高的,一天可賺上美金一塊半,僅容餬口度日,但不足以改變自己的現況。正是從這垃圾場上,米須‧索卡,一個在赤綿執政時期成為孤兒的柬埔寨男子,救出了100名兒童,他們不是孤兒、就是父母沒錢供養的孩子。這些被索卡幸運救起的孩子,全住進兒童幸福中心的避風港。
兒童幸福中心的主體建築是一棟有院子的大樓,一樓正中是用餐區,兩旁是男、女生宿舍。另外還有另一棟房子,作為教學等各種用途。大樓前方的一邊有座花園,大樓後方則是廚房、水塔跟洗衣服的地方。我並不習慣這邊的生活水準,話說回來,我種種所謂的“不幸”在這裡都相形見絀。幸福中心裡散發著一股溫馨,這股溫馨來自孩童、索卡先生和其他工作人員身上。這不禁令人懷疑──這一切究竟是如何辦到?從垃圾場上的拾荒度日,到孤兒院裡的舒適,我們很難想像這些孩子有機會擁有如此充滿應許的現在和未來。
幸福中心成立於2002年11月,剛開始索卡只收容16名孩子,如今已增加到109名。因為收容的兒童越來越多,中心正新建大樓,舊有建築也有新的用途規劃。這棟由各方捐款資助興建的新建築,預計於今年十二月完工。在專為兒童興辦的工程和教育上,我從沒見過短短七年內可以有這麼大的進展。
透過知名捐助者,即 “幸福之友”的勸募,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比利時和英國的資金不曾間斷,如今中心的物資與人員都更加充裕,教育上的進展,更不在話下。幸福中心教育孩子學習電腦和縫紉,幾個年齡大些的女孩,還被送去當地的非政府組織上進階的裁縫課程。索卡認為,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完成正規教育並不務實,孩子需要學習一技之長,以便將來能靠自己謀生。
在這裡,孩子都稱索卡 “索卡老爸”,這是因為過去七年來索卡對孩子的付出,宛如孩子們的真實父親。不在金邊和孩子共處的時候,索卡都在海外與幸福之友奔走募款。提到索卡,目前負責管理男生宿舍的若悟(Ravuth)眼珠子映著心疼與不捨,他告訴我:「索卡老爸累了,他做得太多......」 而我們無法不同意他的說法。
締造和平,是許多人天賦的恩賜,但只有少數人有力氣將它一肩挑起。索卡正是這樣的人。
■ 台英交流熱 投資布全球
* 林森 國際商情雙周刊 2009/07/30
● 專訪 英國貿易暨投資總署商業處全球執行長 Brian Shaw
一向執世界金融服務業牛耳的英國,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也未能倖免於難,於是,掌理該國金融、經貿、投資大計的要員紛紛踏上征途,風塵僕僕穿梭於各深具潛力市場,戮力招商引資,企圖讓英國雀屏中選,成為投資客砸錢的終極目標。
早在1992年即首度訪問台灣,之後也曾陸續多次來台的英國貿易暨投資總署(UK Trade & Investment, UKTI)商業處全球執行長Brian Shaw,即在這樣的機緣下再度於月前訪台。鑑於英國為台商在歐洲投資的大本營,在各國普遍不景氣中,英國的外人投資卻逆勢成長,且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將英國列為持續到明(2010)年全歐洲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本刊因此趁Brian訪台之際予以採訪,分享英國最新投資環境及概況。
● 英國力抗海嘯 外資逆勢成長
這波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迫使全球主要經濟大國吃盡苦頭,無不百般設法強力吸引外資、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磨拳擦掌搶食WTO架構下政府採購協定(GPA)大餅,或進軍國際爭取服務業商機,以突破困境。
「在英國投資的外商公司到目前為止約有4萬7,000多家,並且不斷增加中。自去(2008)年4月至今(2009)年3月期間,外人在英國直接投資案即有1,744件,比前一年度增加了11%,已連續第五年成長。換言之,亦即平均每天約有5家外國公司決定首度在英國投資或擴大加碼投資,或是設置營運總部,一年內為英國帶來了3萬5,000個就業機會,每周平均可創造673個工作機會;而在過去6年中,外來投資案總共為英國創造了21萬5,000個工作機會。」Brian開門見山說明在景氣低迷中仍顯熱絡的英國投資市場。
● 金融體制健全 保險業務看漲
當被問到近來媒體報導英國金融業受創極深,而事實又是如何時?Brian信心滿滿地澄清道:「事實並非如此!金融服務業一向是英國的強項,全英國有255家外資銀行,約為紐約外資銀行的兩倍,尤其是倫敦,仍是全球金融重鎮中的重鎮。」
位於泰晤士河畔的City of London--更被稱為倫敦金融城(Business City),素有「世界金融界的發電廠」美譽。金融城內除銀行、外匯、證券等業務外,還包括保險、資產管理、金融衍生性商品、航運等相關專業領域的服務業者,產值約占英國GDP的10%。Brian表示,其實有許多英國金融服務業並未受到這次風暴的影響,當中的人壽保險業2008-2009年度營收更成長25%,總值高達2,200億英鎊。
他進一步補充,與歐洲其他各國相比,在金融風暴來襲時,英國是最先採取因應對策的國家。自去年秋天以來,英國政府除了在政策上積極檢測其金融體制、確定各層級銀行能自行做出適當的應變外,並致力確保企業在資金流通的順暢。
去年台灣與英國貿易總額約55億5,000萬美元,其中自台灣進口為36億3,000萬美元,向台灣出口為19億2,000萬美元,主要往來產品包括電子機械產品、藥品、有機化學品等,而同一時期台商赴英國設立據點或擴大投資規模的案例計有12件,累計至目前已有180家台商在英國設有據點,主要投資項目包含資通訊、醫療照護、化學及交通等重要產業。
● 投資首重獲利 創造乘數加值
談到台商在英國實際投資金額時,UKTI雖無法提出確切數據,但Brian另外以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最新統計突顯英國已成功吸引1兆3,48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Glob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ock),約占英國GDP的48%,在全球外人投資市場占有率約為9%,僅次於美國,領先眾多競爭者。藉由長期觀察FDI stock除可評估投資資產的價值,亦可了解企業投資的增減概況。從Global FDI stock的趨勢也佐證了英國為全球開放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投資市場之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