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13 07:30:42| 人氣1,9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政府應該宣布在卸任前加入TPP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濟日報╱社論 2013.10.13
 
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高峰會剛剛閉幕,除了大家關心的兩岸「蕭習會」及「王張會」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談判,並未受到美國總統歐巴馬缺席的影響;12國代表的共同聲明表示已取得重要進展,將以今年底完成為目標。政府這幾年不斷強調加入TPP的重要性,但至今無具體發展,如今連中國對於TPP都調整看法,積極面對,我國若不痛下決心,加入區域整合的路可能只會越走越窄。

TPP自2010年開啟談判至今,已經超過二年半。對於一個有12個成員國追求高標準、新規則的自由貿易協定而言,過程中又不斷有新成員加入(日本今年7月才正式加入),並且各國經濟發展程度落差顯著(例如越南、馬來西亞),談判難度原本就很高。按照TPP代表的共同聲明來看,很可能協定文本及各項附件已大體取得共識,接下來幾個月,將進入深水區,聚焦在未決議題的協商上。

在未來三個月中,TPP談判的重點應該會在「規範彈性」與「及時完成」二個目標下尋求平衡。馬來西亞近日來多次表示TPP中有關藥品專利、國營事業等新貿易規則,對開發中經濟體壓力過大,且對於內政干涉過多,因此應該有所彈性,而澳洲內部也出現參與TPP利益何在的討論,許多非政府組織及智庫更指責美國立場過於強勢,反而會引來各國的反感。同時若談判無法如期完成,亦可能有損美國及TPP本身的吸引力,因此雖然年底完成困難重重,但各界預測最晚一定會在明年11月APEC於中國舉行峰會前完成,俾使屆時順便可測試東道主的反應。



事實上,除了韓國、泰國都可能陸續宣布加入外,中國對於TPP的態度,在近月來也有重大改變。直到去年為止,中國對TPP從未公開表態,只有從「圍堵中國」的角度,認為TPP是一個「沒有中國參與,但針對中國而來」的布局。不過過去幾個月中國對TPP的立場逐漸緩和,智庫學者開始主張,作為世界的貿易大國,終究無法迴避加入TPP的局面。連剛掛牌的上海自貿試驗區,都被視為未來加入TPP談判的示範窗口。

作為新興國家的領頭羊,中國即便經濟發展速度減緩,但仍有龐大的成長空間,因而其加入TPP的壓力,遠低於台灣。

但中國也領悟到無法置身於亞太乃至於世界新貿易投資秩序之外,我國更沒有本錢蹉跎。特別是,若中國果真開始思考加入TPP,對於美國來說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屆時絕對會影響我國加入的優先性。

所以台灣無法加入TPP,影響是多重的。首先因關稅障礙及原產地規則,將加速產業外移至TPP國家,而監管法規未接軌,亦將導致外資繼續過門不入,同時也會影響台灣內部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看法,而且越晚加入,難度就越高。這些因素都指向一個結論,就是台灣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突破。

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原地踏步?TPP由美國主導,加上中國短期內不會加入,所以不會是「中國因素」作祟,應該是我們的準備程度不到位。

日本在加入TPP前,陸續完成了開放美牛、擴大美國汽車配額,以及暫停日本郵政的新保單核發等三個具體的所謂「信心建立措施」,才換來美國的支持;反觀我國,除了喊話、宣言外,到底建立美國信心的具體措施何在?農產品解除關稅後的產業政策為何?郵政金融如何改革?是否了解公營事業的競爭中立義務,也包含中鋼、中華電信等實質控制企業?我們相信政府有在前進,但速度實在太慢。面對世界經貿新局迅速成型,我們建議馬總統應調整政策,宣布在卸任前要加入TPP,才是唯一的解方。


和平論壇落幕 兩岸歧見大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上海12日電回應 2013-10-12
  
內容圍繞政治、標榜民間對話的兩岸和平論壇今天落幕。與會者雖暢所欲言,但多各說各話,甚至針鋒相對,連發表的論壇紀要也是妥協產物,可見兩岸的分歧不是一場論壇就能化解。

這場由兩岸民間團體合辦的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討論的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和平架構等4大議題,全都是兩岸關係中最複雜、最敏感,但卻都是涉及國家基本立場的議題,可說處處落在要害上,而不像經貿、文化、教育等領域般有迴旋空間。

從今天上午,兩岸學者針對「兩岸和平協議」的定位高聲交鋒,甚至動肝火的場面,就能看出兩岸政治分歧之大。當大陸學者朱衛東提到,兩岸和平協議屬於「中國國內協議」,是「國家統一前」過渡時期兩岸關係的安排時,自然不是多數台灣人能接受的。

而當台灣學者鄭端耀以中華民國的實際存在,以及中華民國如果不存在,「那何必簽署和平協議」高聲反駁朱衛東時,大陸重量級涉台學者劉國深立刻動氣,直斥「這是一般民眾的用詞及思維」,「身為學者,講話要注意場合,否則氣氛會搞僵」。

這場兩岸和平論壇的另一項特色,是發表了象徵論壇成果及結論的「兩岸和平論壇紀要」,內容多達17項,其中包括10項象徵取得共識的共同認知,以及7項代表仍有分歧的癥結問題,內容包含兩岸領導人互訪、官員互動、軍事互信、外交事務、和平架構,以及區域經濟、海上安全、文化等領域。

但論壇結束後,主辦單位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就和邵宗海、吳榮義等藍綠與會者一同召開記者會,且都提到這份論壇紀要是雙方妥協的產物,與會者並不完全認同紀要的文字表述。邵宗海甚至說,這份紀要曾經有過「掙扎」的過程。

像高育仁便指出,共同認知中提到「兩岸雙方應積極考慮,從實際出發,妥善處理兩岸公務機關人員互動之相關問題」。當中的「公務機關人員」6個字,就是經過一番折衝後的產物。

儘管如此,與會學者仍然肯定,這場論壇對開啟兩岸各界討論政治性議題,有積極性的作用。而從論壇這2天的發言中也可看出,絕大多數與會者認為,兩岸未來很難迴避政治上的接觸,且也應該充分表達彼此的立場。

論壇落幕,曲終人散,明年兩岸和平論壇不但仍將舉行,且將移師台灣。不過,在兩岸三大黨政治立場未見鬆動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無論是和平論壇,還是有更多論壇可談,雙方各說各話的機會恐怕還是不小,對紀要的斤斤計較可能仍然持續。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