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2-05 22:39:00| 人氣6,2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2023台北國際書展」片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連著幾天(1/31-2/5)在世貿一館展場舉辦的「台北國際書展」,我所服務的「北藝大出版中心」(2019年已由出版組更名為出版中心)也責無旁貸地參與了書展,這是我接任出版中心主任以來,首次出席參與的實體書展;不僅如此,北藝大出版中心數年前加入了「大學出版社聯盟」,學術、出版、校際聯手,並與五南出版社以及若干政府出版單位合作,共同出資租下20個左右的書展攤位,如此一來,書展攤位設計與行銷更可以施展身手,讓能見度提升。

 

這次的書展期間,我主持了七場北藝大出版中心的新書講座,為此我利用春節期間在家將這些新書[1]又大致讀了一遍,包括1/31的「身論集:身體創作與書寫的紙上展演」(陳雅萍、林亞婷)和「創造的凝視:北藝學‧進行式」(陳愷璜、廖仁義、許鈞宜),2/2的「Still Sing a Song:談孟德爾頌神劇」(盧文雅、王美珠)和「所有學校都是藝術學校:逆風行者:談監獄劇場」(容淑華、江仲敏),2/3的「談歌仔戲正青春:王世信的舞台設計」(王世信、戴君芳)和「當教學成為形式:課程—創作—駐地—關係—情境」(吳岱融、蘇瑤華),以及2/4的「走過文資保存三十年,定睛台灣建築」(林會承、朱禹潔、劉懷仁)。

 

我的主持風格比較輕鬆,有時和主講者比較熟,還會有點口無遮攔,總之是亦莊亦諧。這些新書多半不是我的專業領域,但是我讀起來卻津津有味,尤其像孟德爾頌、台灣建築史、文資保存史這類牽涉歷史主題的書籍,我多半採取互文閱讀的方式,將其與劇場史參照互補,讓歷史情境與人更鮮活立體,歷史絕對不是一塊死板或墓碑、遺跡或廢墟,如同這屆書展的主題「閱讀的多重宇宙」(The Multiverse of Reading)所示,我總是能優游徜徉於不同歷史層位的端點與介面之間。

 

covid-19疫情影響,重新恢復全面實體舉辦的國際書展,緊隨長達十天年假而展開,前面兩天的人潮還算疏淡,走逛起來是挺舒服的,尤其動漫類書已經獨立出去(1/27-31,第11屆台北國際動漫節,南港展覽館一館),閱讀市場區隔明顯,各自主體形構清楚。遍地開花的大大小小講座,據稱整個書展期間,將近有五百場,在版權交易、文化外交、書籍促銷之外,我認為知識密集、百花齊放的各式講座,可謂書展另一特色。

 

這屆書展所設的十個主題館[2],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肯定是「讀字工地」(D321),融合「閱讀」、「文字」、「工地」三個概念,將展區設計成鷹架、管線、警語、警戒線、推車、安全帽、背心、警衛室等,所形構的「施工中」空間狀態,在這裡有超過40間獨立出版社/人的展位,舉辦超過40場各式主題的講座,至少涉及香港民主、西藏人權、勞工權益、多元性別、身心障礙、廢除死刑、法律扶助、都市改革、社會倡議、人本教育等,積極而精彩地展現台灣社會議題關注的多樣性。這個展區是我除了自己的工作權責區「大學出版社聯盟/政府出版品」(B509)之外,走逛駐留最久的一區。

 

主持完七場新書講座之後,我還參與了《文訊》(D314)所舉辦的「1983-2023 to be continued,文訊雜誌社是ˍˍˍˍˍˍ。」接力短講分享,同台的有向陽、廖玉蕙、胡長松、顏訥(主持)。其主要原因是今年適逢《文訊》雜誌四十周年(1983-2023),該社組織、邀請了數十組、上百人的各領域講者,每人以十分鐘左右,訴說自己與《文訊》的關係[3],以及向現場讀者聽眾推介《文訊》。由於事前主辦單位已向講者們徵求200字短文一則,我寫的是:

 

以我目前的年紀來算,《文訊》真的是陪伴了我大半輩子,過去三十年,不論我擔任甚麼身分或角色,處於甚麼階段或狀態,人在國內或國外,《文訊》一直都在。這是一種令人心神安穩的感覺,永遠像深夜裡的一盞燈,照亮斗室,溫暖心靈。而我能給回饋《文訊》的並不多,充其量只能算是雜工與志工,在它幾次的搖搖欲墜之時,我低調應援,在它需要戲劇方面的策畫或文章之時,我一定協助。這樣的相互陪伴,至少可以再來個三十年。

 

《文訊》的「文」,我的理解是文字的、文學的、文人的、文社的、文壇的、文化的、文史的、文藝的綜合體,廣納百川,兼容並蓄,這就全球華人文壇而言,不論怎麼看,都是極其獨特而重要的存在,這樣的刊物、視野與胸襟,應該很難找出第二本雜誌。

 

愛書人不寂寞,必有鄰,書展期間遇見了許多老朋友,也認識了一些新朋友,舊雨新知,大夥以展場為相逢巧遇的平台,相互寒暄,交換彼此的近況與對書及閱讀的各式心得,挺好的。



[1] 《身論集 壹:尋‧找‧亞‧洲‧身‧體》《北藝學01:創造的凝視》《猶唱新歌:孟德爾頌神劇研究》《監獄劇場:逆風行者》《歌仔戲《燕歌行》與敘事設計》《當教學成為形式:一個教育性藝術計畫的生成與影響》《台灣建築史綱》《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

[2] 波蘭主題國館(D127)、義大利特展(A1004)、海泱泱兒童主題館(A234)、書展大賞館(A1416)、數位主題展(C431)、淨零漫遊(C222)、國立臺灣文學館(D308)、讀字工地(D321)、CCC創作集(D336)、中小學生讀物選介主題館(A118)。

[3] 我在2003年《文訊》搖搖欲墜之際,曾寫過一篇文章,講我與《文訊》的淵源,可參考https://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2020476

台長: 于善祿
人氣(6,2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