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03 22:16:57| 人氣2,0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國修:台灣劇場的一頁傳奇與典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國修曾經在1980年《聯合報》〈聯合副刊〉所主辦的「中國實驗劇的未來」座談會上發言表示:「參與蘭陵劇坊,演出的反應不錯,我才又稍微抱著一絲希望,覺得我應該留在舞台上。經過許多戲劇界前輩的指導,我想我應該立下一個宏願──我甚至願意死在舞台上!」他從1974年開始演話劇,歷經世新話劇社、真善美劇團、華夏劇團、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等不同劇團組織的演出經驗,到了1979年,透過郭志傑的介紹,他去耕莘實驗劇團(隔年改名為「蘭陵劇坊」)應徵演員,並在1980年,透過李立群的介紹,他加入了華視的綜藝節目「綜藝一百」,分別遇到了他戲劇表演生涯的兩位恩師:吳靜吉與張小燕,開啟他在劇場界與影視界的精彩喜劇人生。

 

在這之後,他還陸續參與了蘭陵劇坊、表演工作坊、電視連續劇、電影的演出,最後他仍然因為政治戒嚴對意識形態的管制與電視圈的速食生態、廣告利潤、收視率至上等環境因素,離開影視圈,而全心投入劇場界,並於1986年創立屏風表演班,創作能量之高,相當驚人,創團後的第一個十年(1986-1996),就已經累積了二十五回作品,佔到目前為止屏風作品創作量的八分之五,超過半數,而且幾乎囊括屏風大部分的經典作品。

 

李國修曾經說過:「現在新一代的小孩只有現在,他們不知道過去,他們不想要過去。所以,有關過去的事情沒有辦法傳承下去。」他在許多代表性作品當中,尤其是帶有濃厚自傳性色彩的《京戲啟示錄》與《女兒紅》,都會特別地強調歷史感與年代感,甚至還將事件發生的人、事、時、地、物,在劇場舞台上,再現地清清楚楚,試圖用大量而清晰的書寫,去對抗記憶的可能模糊與歷史智慧的可能無法傳承。而在戲劇創作之外,他也使出渾身解數,將所知的戲劇知識(有絕大多數,來自於他的實務經驗,整理會通所得),完全無私地傳授給他的學生,受惠者不計其數。

 

在李立亨所寫的《OH?李國修!》一書中,曾經寫到李國修在世新話劇社的最後一年公演《白粉街》,由於所飾演的角色應劇情的要求,需要在台上哭泣落淚,但當時的李國修不論如何,就是哭不出來,最後只好利用轉身背對觀眾的短暫片刻,從口袋摸出一把鹽,抹到自己因火氣大而破了皮的口腔,眼淚頓時飛噴。

 


 

到了2007年,我們可以看到周美玲為經典版《京戲啟示錄》所側拍的紀錄片《鬼門道》,片中有一段是在屏風表演班的排練場,李國修在教戲,為了要讓來自京劇科班背景的女演員黃宇琳體會哭戲的技巧,所進行的情緒記憶訓練:黃宇琳已過世的姥姥生前並不贊成她去學京戲,李國修要她想像姥姥來看黃宇琳成功的演出,並到後台來跟黃宇琳說說話,在過程中,黃宇琳真情流露,且淚流滿面,最後李國修則是請在場圍觀的每一位演員,上前給黃宇琳一句安慰與鼓勵的話,或者給上一個擁抱。可以看到李國修從土法煉鋼,進展到提煉出迅速及精準的表演技巧,而且是可以有效地教導給演員的。

 

李國修的戲劇創作中,經常反映著時代的脈動與生活的真實,除了極力強調的記憶書寫與歷史再現之外,像是台灣社會的大環境變遷、角色的多語狀態、人生百態,都會被他刻意地保留,可以說是以戲劇的方式保存時代的生活樣貌與情感結構,這些我們都可以在「三人行不行」系列或《西出陽關》等作品中看到,每當演出這些作品時,他也都會聘請各種語言的專家,來指導演員。

 

在這些設計的考量背後,事實上都象徵著台灣歷來都是一個移民的社會,各種不同族群不斷在這塊土地上遭逢,生活著、衝突著也融合著;更可以感受到,李國修作為「外省第二代」,雖然從小就深受父親李慎恩對於大陸家鄉事物濃濃鄉愁的影響,甚至要去背負那巨大的生活苦難與時代變遷,但這兩代之間的記憶結構與成長經驗畢竟大不相同,所以李國修將父親的鄉愁轉移、改造成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人民與情感的熱愛,誠如他在《女兒紅》劇終的台詞裡所說:「我現在才搞懂,沒有家譜,追本溯源追不上去,也不必追了……我們家只要從一九五年五月一號踩在基隆碼頭的第一步算起,到今天,就是家譜了。

 

以戲劇舞台的創作與傳承為職志近四十年,雖然不至於像莫里哀(1622-1673)一樣,在演完四場《奇想病夫》後不支倒地,被抬回家中病逝於住所,但李國修在201112月底演完《京戲啟示錄》傳承版之後,告別舞台,全心對抗大腸癌病魔,最後仍不幸於201372病逝於台中,在某種象徵意義上,他仍是「死在舞台上」的,他對戲劇的熱愛執著與全心付出的精神,則永遠在人間流傳。

 

如果說李國修真的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我想應該還是他從1993年推出《三人行不行》系列作品第三集《OH!三岔口》之後,就經常念茲在茲的:「一願屏風早日成立全職專業劇團,二願屏風將來擁有一座表演劇場。」第一個願望應該算是已經達到,除非是李國修曾想設想的全職人員數目標:200人,如果是這個數字,不要說是台灣,連國外也少有劇團達到此一目標;至於第二個願望,李國修的附帶條件是1500人座,這點目前台灣當然沒有任何一個劇團達得到,倒是公部門在接下來的幾年,陸續會有幾座大型劇院落成啟用,屆時再來看看營運的成效。

台長: 于善祿
人氣(2,0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