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7 16:54:33| 人氣5,2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紀行(2012/12/07-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次到香港,主要是應邀出席天邊外劇團和曉劇場所聯合主辦的「台北及香港自主小劇場的生存及發展空間研討會」,另外再看幾齣戲,包括曉劇場的《燕子》(雖然之前就在台北看過,但就想再看看香港觀眾的反應)、大舞台劇團的《極地情聖》(由黃秋生、梁祖堯演出)、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觸怒觀眾》(Peter Handke的經典作品),以及糊塗戲班的《愛妻家》;除了舊朋友之外,也結識了好幾位新朋友。

 

1】天邊外自主小劇場座談會

 


研討會的名稱是天邊外劇團(www.theatrehorizon.com)的藝術總監陳曙曦(今年初的香港藝術節中,才看過他在《示範單位》中的演出)所擬定的,這次他們劇團以民間的力量、極少量的資源,竟然主辦了標榜「民間起動 起動民間」、頗具規模的「第一屆香港藝穗民化節2012」(http://www.pplsfringe.com/index.php/zh/),從11231215,由50多個各式各樣的團體(主要來自香港、台灣、法國、日本),在30幾個表演場地[1]推出超過150場藝文節目,有戲劇表演、舞蹈及形體劇場、音樂、多媒體、電影、環境劇場、一人一故事劇場、兒童節目、詩歌朗誦、展覽、工作坊、講座、形藝祭節中節等展演形式,種類相當繁多,另外也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合作藝評的觀察書寫;這些活動地點,包括民營的排練室、自主小劇場、廠廈小劇場、音樂展演場地、書店、裁縫店、咖啡室、髮廊、畫廊、沙灘、鬧市街頭等,除了牛棚藝術村和Kubrick之外,我都沒有去過,這表示過去幾年我所認知的香港劇場,只屬於某一些面向,未來我肯定得再花多點心思去考察更多面向的香港劇場,甚至是相關的藝文空間與生態。

 

研討會由兒島理華(Rika Kojima)主持,她目前是「小劇場大戲劇」亞洲交流會委員會(http://stbd.asia)的行政及藝術監製,與談人除了我之外,還有陳曙曦、鄧偉傑(主要介紹韓國小劇場的發展狀況)以及李孟融。關於研討會的主題「自主小劇場」(independent theatre),其定義與內涵可能得再進一步釐清,畢竟在台灣劇場界似乎沒有這樣的概念。自主,是指不受控制,獨立(獨力)運作,不申請或者不拿公部門或企業的補助及贊助嗎?接不接受捐助呢?會不會另外產生企業或捐助者「置入性行銷」之虞?演出製作費用,完全自負盈虧嗎?經濟上盡量獨立,這樣就真能自主嗎?類似的議題,在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劇場界也曾出現過一番關於「收編」與「抵拒」的論戰。

 

在我的理解與認知中,台灣最自主的表演團隊,可能要算是台灣海筆子等一幫社群幾乎每年都有創作的帳篷劇,他們謝絕任何來自政府及企業的補助與贊助,但歡迎在帳篷搭建及拆除期間,勞力的貢獻付出,以及餐飲、物資的提供與義務幫忙烹煮,一種吃大鍋飯的公社型組織,懷有深刻的無政府主義與社會烏托邦思想,對抗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與現代化的官僚治理運作,逐水草而居,游移於都市與社會的邊緣角落(好幾次都在河岸地)。座談會上,陳曙曦和聽眾似乎對這個例子具有高度的興趣,甚至都覺得明年度的藝穗民化節倘若持續辦下去,應該可以來試試看帳篷劇的演出形式。

 

另外,如果有所謂的「自主大劇場」,或許剛整修完、重新開幕的新舞臺可以算是,從1987年兩廳院落成啟用,到這幾年北、中、南都會區競相興建大型表演場地,這段期間,它幾乎是唯一民間興建的中型多功能表演場地,由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負責營運;從1999年起邀請了林懷民擔任「新舞風」舞蹈節目的藝術總監,多年來已樹立了不錯的口碑,不只是舞蹈界人士,連周遭許多戲劇界的朋友,也都已經成為鐵桿子舞迷,尤其像國際舞壇新銳編舞家Akram Khan,十年前才正值27歲,就已經被林懷民慧眼引進新舞風,讓台灣的舞蹈視野不至於老是落後國外二、三十年。另外,該場地在各式節目的安排上,經常有台北新劇團、相聲瓦舍、如果兒童劇團、創作社等表演團隊在此演出,多有不錯的票房與口碑。這應該是台灣目前唯一的「自主大劇場」。

 

至於台灣的自主小劇場,如果歷史地看,1980年中期開始,隨著政治解嚴,戲劇界也積極地在尋求另類表演空間,希望能夠從傳統制式鏡框舞台解放出來,有若干民間小型劇場紛紛成立,像甘谷街雲門小劇場、皇冠小劇場、新象小劇場等;還有許多咖啡廳複合式小劇場,像舊情綿綿、發條橘子、堯樂茶酒館、魯蛋、B-Side、地下社會、甜蜜蜜(後由台灣渥克劇團接手經營,改名為台灣渥克咖啡劇場)、a8防空洞等,近年隨著台北藝穗節與飛人集社「超親密小戲節」等相關活動的牽引,Somebody Café、學校咖啡、米倉咖啡、A House、口袋咖啡等,也漸漸進入了年輕創作人的表演空間地圖。另外,有些劇團將自己的排練空間(有時甚至是承租來的住所公寓),對外開放,並經營成可供公開演出的表演空間,像河左岸榻榻米劇場、臨界點生活劇場、差事小劇場、再拒劇團(公寓聯展)、再現劇團藝術工場(今年底吹熄燈號)、曉劇場藝文空間、優人神鼓木柵老泉山上劇場、雷克雅維克實驗室、竹圍工作室等,它們有些是受到國藝會的年度場租補助的。

 

1990年代末,因為華山藝文特區金枝演社王榮裕被捕事件,引發了藝文界熱烈的議論,公部門總算在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上,有了較多的作為,除了華山,其它像是牿嶺街小劇場、松菸,還有我前一陣子聽朋友談起在台南這兩年的「古蹟新力」(應該是這個詞語吧),將許多歷史古蹟或名人故居,做特定表演場域的再利用,使得演出和空間之間的相互關係更為緊密。

 

從解嚴前後的空間解放與尋求,到「進佔」華山與街頭(甚至是地下道、廢墟),小劇場運動一直企圖衝破傳統鏡框式舞台的規範。空間就是劇場,但空間同時也是權力場,這是一場又一場永無止境的空間爭奪戰與文化政治角力。

 

座談會聊到最後,我們都有類似共同的感嘆,在香港,因為地狹人稠,人們普遍有一種生存的競爭感,在空間的爭取上呈現一種很奇妙的、或者說是後殖民式的矛盾與衝突:英國人在殖民時期,對於香港城市與空間的文化治理上,採取高度設計的規劃與管理,隨處可見的甬道、柵欄、圍籬,將所有人、事、物分類管理、分區管理、分條管理、分項管理,我說了,就是將YouTube倒過來,是Tube You,所有人就在這些密密麻麻的規範底下,搵食自己的生計(可以參見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22998889)。反觀台灣人,在其性格中便一直有種不喜歡被人管、浮浪貢的波希米亞調調,也喜歡在法律條文的漏洞之間遊走,反應在創作與另類空間的尋求上,就顯得活潑許多,就會出現像1990年代中期的破爛生活節、張吉米梗劇團的第四屆台北藝穗節、飛人集社超親密小戲節、河床劇團開房間系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有趣的藝文事件與有機空間。

 

話再說回來,天邊外劇團的自由劇場就像很多港澳劇團一樣,座落在工廠大廈的某一層樓之中,它距離太子站約500公尺,附近的大樓或一樓店面多半是鐵工廠或五金商家,所以白天行走其間,金屬打擊與切割聲,時時傳入耳中;其實就在自由劇場的樓下,也有一間鐵工廠,偶爾也會傳出聲音,但只要劇場大門關起來,基本上不會影響太多。該劇場的空間格局還算方正,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行政辦公室、會客室、排練室、廁所、儲藏室,也都有了,甚至有零食和飲料販賣。

 

這次我停留香港的期間只有四天三夜,且多安排了觀賞香港其它劇團的戲劇作品,所以並沒有機會去考察藝穗民化節的其它表演場地與作品之間的互文關係,算是遺憾。

 

2】曉劇場《燕子》在香港藝穗民化節

 


 

時間:2012127,週五20:00

地點:天邊外自由劇場

主辦:曉劇場

導演/劇本創作:鍾伯淵

演出:曾珮、徐啟康、王姿茜、林佳楠、邱映哲

 

這次到香港,我所碰到的香港劇場朋友,幾乎都在跟我聊曉劇場在藝穗民化節所演出的《燕子》,可能是想知道我是怎麼看待和理解這齣戲的,特別是因為我從台灣來;相對來說,前兩個禮拜剛在台北結束的「香港週」裡頭的兩齣戲(香港話劇團的《我和秋天有個約會》,進念二十面體的《萬曆十五年》),他們的興致就不是那麼大。經由朋友們的提醒,我才知道在香港的社會已經十幾二十年沒有撕票案了,但我也十分懷疑,是真的沒有?還是未被公開報導?凶殺案總還是有的吧!所以在看戲的心理準備上,就和台灣觀眾有所差異,甚至無法感同身受。其次就表現手法而言,也大多認為表演的情緒與能量單調,有些更認為表演過了頭,越想要在劇場裡頭透過表演達到真實,卻越造成反差的效果。

 

聊到最後,朋友們大都能夠理解創作者的意圖,想要藉由這個作品帶領觀眾體會綁票犯罪現場,思索背後的文化意涵,但手法仍嫌稚嫩與粗糙,反而因此削減了作品主題的多層次性,以及審美經驗的疏離感;我們大致上都認為創作的出發點很好,關心社會議題,但是手法上可以再作考量。我看的場次有許多看似高中生的觀眾,後來才知道香港的限制級年齡為15歲,事後我也得知對年輕觀眾而言,這齣戲仍有一定程度的震撼。

 

其實有很多的討論,我大致都已經在場刊所附的文章裡頭提到,那也是我十月底看完該戲後所寫的一些想法(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23390723),我就不再贅述。過去三個多禮拜,曉劇場就帶著三齣戲《感官旅程》、《微波爐裡的無事下午》以及《燕子》,在北京(風馬牛戲劇節)、上海(下河迷倉秋收季節、國際當代戲劇節)、香港(藝穗民化節)、澳門(亞洲青年戲劇匯演)巡迴演出,應該也算是台灣小劇場界難得的表現了吧!下禮拜(12/18-24)我到澳門參與戲劇農莊主辦的「亞洲青年戲劇匯演」,再來瞭解一下澳門觀眾對於《燕子》的觀後感。

 

3】《極地情聖》(Enigma Variations

 



時間:2012128,週六20:0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主辦:框格音樂事務(www.hongermusic.com)、大舞台劇團(www.bigstage.hk

原著:Eric Emmanuel Schmitt

翻譯/導演:李偉祥

演出:黃秋生、梁祖堯

佈景設計:曾文通

 

這兩位演員在香港,分別是影視界和舞台劇界的明星,尤其是黃秋生,過去二十多年來,在電影方面的成就與形象,在華人的心目中,有其一定的位置,尤其他對於變態人物與反派角色的表演拿捏,更是深入人心。而梁祖堯,在過去的十年左右,也一直不斷地活躍於香港劇場界,他到目前為止最為人所知的表演作品應該是幾度公演的《攣到爆》(2004),只是我幾次在香港期間都錯過了,我看過他在《香港式離婚》(2010)中的演出,但印象不是太深刻;另外手上我有他在W創作社主演的《馴情記》(2003)和《梁祝下世傳奇》(2005)兩劇的DVD,我幾次在課堂上播放《馴情記》給學生看,反應都還不錯,尤其音樂創作人林一峰的自彈自唱,聲音清亮,令人印象深刻;梁祖堯在香港演藝學院一畢業(2001),曾參與了潘惠森所編寫的《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演出(這齣戲今年才由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介紹到台灣來),並獲第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鬧劇)提名。

 

關於黃秋生和梁祖堯所演出的《極地情人》,劇本來自挪威的當代劇作家,主角只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黃秋生所扮演的有點遺世獨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Abel Znorko,平日除了在極地的山林別墅中寫作之外,就是外出打獵;而梁祖堯則飾演一位前來採訪的記者Erik Larsen,但似乎隱藏著什麼秘密。隨著訪談的進行與開展,逐漸觸及到作家已逝的亡妻;到最後,我們甚至才知道,原來這位記者和這名女子也有過一段感情,作者對此勃然大怒,有被記者欺騙的感覺,到最後兩人不歡而散。在作家對記者下了逐客令之後,他甚至拿起獵槍緊跟在後,對空鳴槍,算是發洩了他的怒氣;過程中,記者對作家傾訴了他和女子的那段感情。劇終,兩人重新整裝,離去別墅之際,天空出現了極光,或許是女子對於兩人和解或感情釋放的回應。

 

在表演上,似乎可以感覺地出來,黃秋生雖然已經在影視界表演身經百戰,但是在面對滿場一千多人的現場觀眾,有點緊張,在肢體動作的設計上,他有較多討喜的動作表現,形象略帶中年可愛氣,只要給觀眾一點點甜頭,立刻就會迎來滿場的笑聲和掌聲,在對話比例頗高的作品中,如此設計,似乎也無可厚非。相較而言,梁祖堯所飾演的記者,則顯得拘謹許多,或許是將場面做給黃秋生,梁祖堯則屬於提問、策動的功能,而且從角色的立場而言,他來此別墅訪問作家,是帶有某種全知與目的的。如此一來,整齣戲雖然只有兩個幾乎不下場的演員,但是一動一靜之間,倒也讓戲進行地急緩有致。

 

只不過我坐在三、四層樓高的左側包廂,幾乎從頭到尾,都只能看到兩位演員的頭頂或額頭,臉部表情看得不很清楚;另外,在那個角度,所能夠看得到的舞台(別墅的起居空間)不僅有限,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左舞台是看不到的,也幾乎看不到天幕的星光與極光的投影,再加上聽懂的廣東話並不多,所以只能一知半解地感受這齣戲所要表達的,但基本上仍是看懂了這齣戲,至少觀眾的即時反應,幫了個大忙。

 

4】《觸怒觀眾》(Offending the Audience

 


時間:2012129,週日15:00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主辦:愛麗絲劇場實驗室(www.alicetheatre.com

原著:Peter Handke

翻譯:黃穎文

導演:陳恆輝

演出:陳瑞如、周家輝、梁智聰、文瑞興

 

關於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觸怒觀眾》,眾所週知,這是Peter Handke1965年所創作的「反戲劇」、「說話劇」,幾十年來,早已是經典作品。去年,才剛看過由馮程程和北藝大戲劇系學生所共同創作的版本,那是黑眼睛跨劇團所策劃主辦的「現代劇場大補帖」演出節目之一,演出地點在牿嶺街小劇場三樓,只不過當天晚上,最受觀眾激賞的演出,是在二樓由柳春春劇社所推出的《美麗2011》(可以參見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22118101)。我這次在沙田大會堂文娛廳所看的版本和場次,巧遇馮程程,但因為現場一下子遇到許多香港劇場的友人,散戲後也就沒機會和馮程程聊這次演出她的觀感。

 

原來劇本的英文本,我在二十多年前的輔大圖書館裡就翻閱過,當時就深受震撼,因為在系上的課堂上所讀過的劇本,年代最近的頂多是到Samuel BeckettHarold Pinter,所以當下對於Peter Handke這類幾乎顛覆掉古典戲劇構成要素的劇本,自然大受震撼,甚至於非常期待看到現場演出。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二十幾年。

 

可想而知,1965年會出現這樣的劇本,有其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使然,那是挑釁歐洲中產階級觀眾及其品味的諷刺戲劇;經過將近半世紀,再看到這樣的演出,其震撼性已經減少了許多,畢竟這個時代資訊急速爆炸,光怪陸離,顛覆傳統的戲劇風格與形式,所在多有,新鮮感與衝擊度已經不大。充其量,我們只能視之為是對後現代戲劇經典作品的懷舊與致敬。真的,這世界在過去的半世紀,轉化與改變的腳步,實在快得驚人,稍微一個不留神,前衛已成經典,實驗已成傳統,另類已成主流,真正的大師不再,真正的經典也難尋。

 

不過,這樣的感慨,其實都不影響愛麗絲劇場實驗室,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地對於現代及後現代戲劇、文學經典作品的改編與上演,從貝克特到卡夫卡,從尤涅斯柯到帕索里尼,他們求知若渴地從小說、電影和戲劇之中,汲取大量養分,幾年下來,早已成為香港劇場的一支勁旅,並創造出一片布萊希特式教育劇的特殊風景。他們的用心與努力,明顯地表露在印刷精緻、內容翔實的場刊,除了一般場刊原本就會有的演職人員介紹與創作理念,一定會有篇幅不小的文本導賞,內容包括原創作者介紹、風格美學、精讀分析、引經據典,提供觀眾和研究者很好的史論背景知識基礎。如此長年累月的累積,肯定可以為香港劇場奠下更為紮實的戲劇文史涵養。

 

【5】《愛妻家》(A Good Husband

 



時間:2012129,週日20:00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主辦:糊塗戲班(nonsensemakers.com

原著:中谷真由美

翻譯:林沛濂

導演:陳文剛

副導演:羅松堅

演出:陳文剛、魏綺珊、麥秋、趙伊禕、陳瑋聰

 

上次看陳文剛和魏綺珊的合作演出,已經是影話戲代表香港來台北參加「第七屆華文戲劇節」(2007)所帶來的《獨坐婚姻介紹所》,當時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結束後的座談會是由我主持,也因此促成我和導演羅靜雯、編劇劉浩翔,以及陳文剛和魏綺珊的熟識,在後來的幾年當中,也分別在香港、澳門和台北,偶爾會碰到面聊天,這次則是文剛和綺珊夫妻倆在演出之前的中午,請我在西灣河一家港式點心餐廳吃飯敘舊,聊了最近台、港兩地的演出之外,當然也聊了這齣戲的製作過程。

 

下午先去沙田看了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觸怒觀眾》之後,晚上就又回到西灣河來看糊塗戲班的《愛妻家》,我是第一次看這個劇團的作品,該團過去幾年的代表作品包括《靓太作死》(Dario FoFranca Rame的作品,台譯《開放配偶》,近年也由阮劇團改編成《民主夫妻》)、《離留記》、《笑の大學》(三谷幸喜作品,去年鐵支路邊創作體曾在台北藝穗節改編成《先寫完劇本PLUS+》)、《情信》(A. R. Gurney的作品,台譯《收信快樂》)等,這次的《愛妻家》也是繼《笑の大學》之後,該團第二次搬演日本劇作,翻譯林沛濂留日多年,近年返港,擔任許多港、日戲劇文化翻譯與交流的工作,其性質感覺非常像我的同事林于竝。這齣戲在2002年首度登上日本舞台,2010改編拍成電影,由行定勳執導(拍過《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由豐川悅司和藥師丸博子主演,三人還曾一道到台灣來宣傳影片,不過我未曾看過這部電影。

 

五個角色,分別是陳文剛所飾演的人氣攝影師北見俊介,工作成就與名氣都不錯,但是在家庭起居方面就糊里糊塗,甚至還會對年輕漂亮的女模(趙伊禕飾)起心動念,幸虧他的嬌妻北見紗櫻(魏綺珊飾)對他細心照顧且不離不棄,直到兩人因為生小孩的意見不合而大吵,紗櫻氣到要離家出走,俊介竟然還屌兒郎噹地並不在意,認為反正老婆只是到外頭繞繞,一陣子就會返家;沒想到妻子再回來時,已經帶來律師大山(麥秋飾),要和俊介辦理離婚手續;妻子的離開與死亡,才讓俊介意識到自己對他的思念與依戀,久久不能自已,過程中丈人原文太(同樣由麥秋飾演)和攝影助理(陳瑋聰飾)會三不五時地鼓勵他與探望他。其實兩人都是深愛著彼此的,只是表達對對方的方式和時間點不太一樣,俊介是在妻子的離開(包括死亡)之後,才流露出濃郁的眷戀,紗櫻則是自始至終都將俊介視為需要照顧的大小孩,兩人最後只能在平安夜的晚上,精神交會。

 

五個角色,五位演員,都有戲可做可演,亮點甚至是藉由此戲,可以看到麥秋的表演,他是香港相當資深的戲劇工作者,從業已經超過五十年,而且目前仍是活力旺盛,在這齣戲裡他共飾演丈人和律師兩個角色,性格與形象鮮明,造型也相當討喜,聲音雖然因年紀大而柔弱稍帶沙啞,但仍清晰可辨。至於其他演員的表現,我想和我這幾年看香港戲劇演員的表演有點共通的感覺,通常就是能量過高、語速過快,戲劇的節奏急促,密度很高,很難讓人有呼吸喘息的空間(副導演羅松堅跟我說,他們都覺得還不夠快),經常我只看到各自不同的演員在台上,但是卻看不到角色的存在,感情的底蘊與流露比較稀薄,動人的表演並不多見;這種感覺在《觸怒觀眾》和《愛妻家》裡,履見不鮮,前者或許是可以配合上原戲的精神,後者就不見得能夠讓人感受到夫妻之間的濃情蜜意。

 

戲演完了(我看的是這齣戲這個檔期的最後一場),五位演員很快地就來到劇院一樓的入口大廳,在這齣戲的壁板前,與排隊等待拍照的觀眾戲迷們合影留念,我也在文剛的熱情邀約之下,硬是被插隊拉進去和他們五位演員拍了合照,真是有點不好意思。結束了我這一趟香港行所看的最後一齣戲。



[1] 根據該藝穗節的活動地圖,這些演出地點包括:天邊外自由劇場、好戲量「戲劇工廠」、唐三音樂廳、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動藝白盒子、莫唏場、香港設計聯會會址、胡胡溫習室、大樹排練室、水泊劇場、黑目鳥劇團排練室、人間搞作、一路青空排練室、Theatre Noir、不加鎖舞踊館、同流黑盒劇場、錄映太奇、Hidden Agenda、拉闊劇團、DG黑盒劇場、策略和聲、派劇場、Kubrick、香港戲劇教室、CUFFS、小劇場工作室、Labelle Salon、實現會社、龔志成音樂工作室、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天台、My Art Temptation、香港故事館、Loftstage ICU、牛棚藝術村露天空地。這些地點大致散佈在石硤尾、葵興、葵芳、上環、灣仔、太子、油麻地、中環、旺角東、鑽石山、牛頭角、觀塘、天后、銅鑼灣等地。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28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乃文
精采!精采!
善祿老師本週六讀書會又要缺席了
因為有張臨時喬到的戲(魚不會飛)實在難以放棄
2013-02-20 18:06: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