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08 17:42:47| 人氣1,4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少看戲的副作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像過去一樣密集地看演出了,有的話,也幾乎都是和工作或論文有關,像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和屏風表演班的幾齣戲;原本要去看北京小劇場「鬥夢去」、「女節」和澳門石頭公社的幾個小劇場作品,但因為時間、行程的另外安排,以及某種看戲狀態的疲懶,提不起勁,結果這些演出統統沒去看,不過倒也落得心情輕鬆,精神飽滿。

 

少看戲的副作用之一:以前那種少看一齣戲,就覺得對台灣劇場(史)的參與缺席的罪惡感或愧疚感(都是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論調所害),甚至是資訊焦慮症,都已經逐漸消失(我根本拯救不了整個劇場生態),對於往後倘若要再恢復密集看戲的工作狀態應有所幫助,我就只會挑選和工作有關的戲來看,多留些時間給自己的研究與教學,而非像流刺網或吸塵器般,大小通吃,葷素不拘,老早把自己的品味搞壞掉,我要把自己行程規劃的主控權拿回來。

 

副作用之二:在瀏覽藝文資訊時,反倒會將較多的目光留駐在美術、視覺藝術、出版、文學、電影、建築、空間等領域,可能過去真的花費太大量的心神在戲劇表演上,而較為忽略其它的藝術類型,我想這應該是一種補償,一種平衡吧。

 

副作用之三:看待藝術創作或文化事物,不再只執著於作品的藝術構成元素、結構、形式、技巧與風格,反而更能從宏觀的角度來觀視,將作品當作一個多元而開放的文化文本,尤其是作品中的文化政治學與政治經濟學,更是關注之所在;另外,對於歷史社會學和文化地理學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對於新馬克思批評或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而言,這肯定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我而言,卻有自我啟蒙之效。

 

副作用之四:似乎出現了「宅」的症狀,至少黏附在電腦螢幕前的時間變長了(還好我沒有筆電、iPhone,否則應該會更嚴重),閱讀書籍或相關研究資料時,也經常配合著網路資訊做延伸閱讀,於是相關的影音資訊也瀏覽不少,觸角更擴及華語影視作品、娛樂圈生態、明星藝人製造學、大眾傳播學等,甚至想要開始從事影視研究與評論(過陣子或許會針對「新生代影視演員」來試寫一篇文章看看);另外,對於某些特別有興趣的文化事物史的微小知識(到了網路世界裡,再小的知識,都有一定數量的資訊;還好,我的既有學識,可以做垃圾資訊的取捨判別),也都可以讀出一個小宇宙來。

 

副作用之五:對於當下刻正進行的劇場演出形式和內容,充滿了想像(因為很多都沒看),同時,也少了興奮和煩悶。有個想像的距離,應該是好的,否則,因為密集地看演出,而長期處於看戲情緒的興奮和煩悶之間,起伏不定之中,身心健康是會出毛病的。最近有朋友轉述,臉書社交軟體(我還是堅持不玩)介入劇場表演之中,表演者卻身體不在劇場現場,這就讓人有些想像與疑惑了。倘若連身體在場(presence of body)的劇場性都被鬆動與挑釁的話,我想整個劇場美學是又來到一個很大的轉捩點了(身體/表演的在場與不在場、現場性、真實與虛擬、實體與影像……);我仍然信奉現場性/身體在場的表演,這是劇場藝術之所以是劇場藝術的最後一道防線了,倘若連這條線也鬆動、潰決了,那就是另一種藝術美學的範疇了(如先師姚一葦所謂,美學也是有範疇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美的範疇論》來讀),我必得承認,現在的我尚無力欣賞與鑑賞那樣的藝術價值之所在(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有朋友會在這類的作品呈現中離席)。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4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