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4 02:07:47| 人氣3,430|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曉劇場《十歲》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7年12月22日,週六19:30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
演出:曉劇場第二號製作《十歲》

這個團體的能量聚合大致是從去年(2006)開始的,那是鍾伯淵在其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課堂的期末呈現作品《老》,當時就覺得有點蹊蹺,作品當中的演員我沒有一個認識的(即使到了這次的《十歲》,也還是一樣不認識任何一位演員),這表示導演鍾伯淵在校外有一組年輕演員的人脈,或許正在蘊釀或籌組劇團的成立(這點和嵐創作體的林家億一樣,堅持演員都是徵選來的,其結果是都非自己系上的同學,有趣);幾個月後,台北的劇場界就又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劇團──曉劇場,核心人物除鍾伯淵外,得再加上來自該校劇場設計系的李孟融。

之所以強調這幾位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組創劇團的原因,自然是對年輕世代的創作力有所期待,至少他們不像其他同學,有很多人戲劇系一畢業之後,就離開了劇場,他們提早進入劇場界,不搭別人的團,而是自己經營,當然也就提早面對業界及生態的嚴苛環境與現實。

去年該團的創團作品《自在的靈魂》,我因故未能前往觀賞;不過從《老》到今次的《十歲》,以及期間從其它管道所獲知《自在的靈魂》(據說是《老》的發展版)的相關展演訊息,就這三個作品看來,所探討的議題多和生老病死與命運、靈魂有關(像今次的《十歲》就從《聖經》裡的彌賽亞發想),同時觸及生死學、靈魂學、宗教學等知識層面,在年輕世代的創作當中算是挺特別的路數。由於處理的均屬具有人類共性的普世議題,這也影響了導演在形式多採取儀式的、詩劇的、象徵主義式的風格,語言偏向教誨式的,有時也會顯露出無病呻吟或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語態,雋永銘心的並不多。

或許導演鍾伯淵也知道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非科班演員,其表演的基礎與質感並不統一,所以安排大篇幅的歌隊式演法,也特別設計了「短暫情緒」的表情與動作,再加上李孟融設計的統一風格的服裝、化妝(甚至在《十歲》裡運用面具),這些都有助於遮掩不同演員間的殊異與分歧。

從節目單的最後一頁所預告的「2008年曉戲節」,可以看得出來該劇團企圖永續經營的用心。不過話再說回來,倘若該團要「更往專業的劇場邁進」(李孟融在《十歲》節目單之所說的「團長的話」),除了「新的概念和原[筆者按:應是「元」的誤植]素」、「真實情感」、「感動」之外,最迫切的,或許也得將演員的訓練與培養視為當務之急;《十歲》的演出雖然只有一小時,但戲進行到約莫三十分鐘的時候,已經有一些觀眾不耐地一直在看手機冷光面板下的時間了。進入到消費時代,觀眾的耐性也變得短薄了,戲倘若沒有辦法抓住觀眾每一刻的注意力(舞台技術的眩目終究只是暫時與輔助性的,歸根結底還是得靠演員的表現),便很容易被觀眾打折扣。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430) | 回應(5)|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伯淵
哇!!看到老師的評論腿都軟了!!
哈哈哈!!謝謝老師給予的指教,
老師替我們提出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令我們更加警醒!!
同時一方面也更加期盼老師能替我們著墨此次演出的評論,讓我們更能取經學習並加以改進!!
感謝!!!
2007-12-24 02:40:23
孟融
感謝老師的評論!!!我們要朝向專業還有很長遠的路,我們會更努力,希望老師可以持續的關心我們!!!

謝謝老師!!

我們將把老師的評論放置我們的部落格上,希望將老師給我們的評論也讓大家知道,見證我們的成長!!
2007-12-25 02:29:21
coolmoon
善祿啊你動作真快
也要很抱歉地跟伯淵和孟融說
等我寫評真的很慢(往往慢到自己都忘了)
借這裡說幾句
這齣戲的演技和台詞容還有琢磨空間,但整體儀式性的氛圍處理頗有魄力,有種暮鼓聲陣陣來襲敲在心上的感覺,看戲我最怕看到不痛不癢裝模作樣的戲,這齣戲至少使我微笑
問題是年輕的,形式是勇敢的
我很期待再多看到你們更好的戲
不過我旁邊的老人家卻昏睡了,我猜這種形式對老人家來說大概真的很不習慣吧
2007-12-26 16:13:06
牯嶺街雅庭
善祿老師您好
請問此篇劇評可否提供給牯嶺街小劇場刊登在牯嶺街小劇場網站上呢?
我們會註明出處的~
謝謝老師~
2007-12-26 19:57:42
于善祿
雅庭

沒問題,請轉貼。
2007-12-27 00:28: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