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6年5月5日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團體:綠光劇團
演出:《Proof》
去年底綠光劇團在南海路的藝術教育館(最近好像改名為「南海劇場」)演完這齣戲之後,筆者在個人新聞台上面寫了一篇三千多字的劇評,沒想到今年該劇於國家劇院再次上演時,裡頭的若干文字成了該團在演出宣傳與節目單裡的「藝氣相挺」文字,這一年多,我看我是跟這齣戲、這個演出離不了太遠了,因為就在這次去欣賞綠光版的第二天下午,筆者就到敝系的305實驗劇場欣賞大五學生林家億(導演主修)與王榆丹(表演主修)的同一劇作不同詮釋,幾天之後,又接受銘傳傳播學院的兩位同學訪問關於綠光版與台灣當代劇場的一些問題,竟獲贈Gwyneth Paltrow、Anthony Hopkins、Jake Gyllenhaal、Hope Davis所合演的電影版《證明我愛你》(台灣片商認為不會有什麼票房,所以只能在錄影帶店找到DVD);至於英文原著劇本,更是在去年綠光版演出之前,就已經從亞馬遜網路書店買在手邊了。
先講一個詮釋問題。那兩位銘傳的同學曾經在訪談當中,問我一個問題:「羅導[指的是羅北安]說他們是非常忠於原著而演出的,由於我們沒有機會親眼看到劇本,那綠光的呈現方式的確跟原著相同嗎?那電影版是有改編過的嗎?」現在我必須指明,只有北藝大的學生畢製版才是中譯之後的「忠於原著」(word by word,逐字譯),綠光版為了討喜廣大的觀眾考量,有些地方是採「略譯」與「意譯」的手法處理的,手邊雖然沒有綠光版的演出中文劇本,但可以肯定的是該版本在少數觸及到美國文化的部分,的確採取了上述方式處理之;至於電影版,則很明顯地在結構上與對話場景上都由David Auburn(原劇作家)與Rebecca Miller、以及導演John Madden做了適切的改編,由於片長僅約100分鐘,所以戲劇節奏明顯地變快了。
在一個禮拜之內,密集地與不同的版本接觸之後,對這個劇本的感覺更多了,還是想吊一些書袋,僅希望不是過度詮釋。
全劇有兩幕九場(分別為第一幕有四場,第二幕有五場),老爹Robert雖然只有出現三場,但他幾乎是從頭到尾都確確實實地存在在場上的,其餘六場即使沒有出現,但是這間房子以及那本筆記本,幾乎就是他的幽靈與替身,是的,幽靈!他在第一幕第一場就是以幽靈的身分出現的,接著整個戲裡的其他三個角色之間的愛恨情仇便開始了,這讓人不得不聯想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先王的鬼魂,守夜的衛兵也都隱隱地感覺到丹麥國裡即將發生事情;有趣的是,年輕的Hamlet是在尋找叔王Claudius謀害親父的證據,而《Proof》的Hal是在尋找那本關鍵筆記本究竟是誰寫的證據,但他不愧是個實事求是的數學家,即使證明過程與同事們集體討論驗證過,即使筆跡最後確認不是Robert的,即使筆記本中沒有像其它筆記本那樣詳列書寫的日期,他其實還欠缺一個「信任」的詩意與藝術家的性格,也難怪他傷Catherine那麼深,這兩個人簡直就是西方文明裡頭「科學」與「藝術」長久辯證歷史的縮影。君不見Catherine在兩人意亂情迷的第二天早上,就已經信任地將頸上掛戴多時的書櫃抽屜鑰匙交給了Hal,那是一種全然的信任,她幾乎是把整顆心交給了他,一個直通問題的解答╱鑰匙(the key to the answer)。
再次細看這齣戲,也發現了關於書寫與存在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在第二場第四景裡頭,Robert在寒冬近零度的夜裡寫東西,他信心十足地告訴Catherine他的「機器」正引擎全開地在工作著,他說他正在思考,正在寫作,然而寫得是什麼內容呢,我想大家都一定還印象深刻地記得那段Catherine在被Robert怒斥之後所讀出的文字,引原文如下:
Let X equal the quantity of all quantities of X. Let X equal the cold. It is cold in December. The months of cold equal November through February. There are four months of cold and four of heat, leaving four months of in determinate temperature. In February it snows. In March the lake is a lake of ice. In September the students come back and the bookstores are full. Let X equal the month of full bookstores. The number of books approaches infinity as the number of months of cold approaches four. I will never be as cold now as I will in the future. The future of cold is infinite. The future of heat is the future of cold. The bookstores are infinite and so are never full except in September…
這段話不管是看在Catherine眼裡,或是聽在一般人的耳裡,當然都認為Robert的瘋顛情況更嚴重啦,不禁令人又聯想到發了瘋的李爾王,以及照顧他的女兒Cordelia。但再仔細想想,如果數學的證明可以寫成文學的語言,或者文學的意象可以用數學的證明去描寫刻劃,這不也是一種完美的詩意嗎?想想,如果Robert瘋了的話,那麼古今中外一堆的詩人是不是也瘋了?有趣的是,劇作家老早就在劇本當中嘲諷了人類的這一點虛偽,還記得Hal所參與的搖滾樂團吧,他們有一首歌就叫做「i」(imagination number,虛數),表演時,就是所有團員站在那兒不動也不出聲,外形就像是個「i」,人成了虛數,虛的存在;那麼,究竟存在又是什麼?是要像Robert這樣不斷地書寫些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還是像Catherine這樣活在過往的回憶之中?又或是像Hal這樣科學邏輯地實事求是(但卻也正是這樣,他重重地傷害了Catherine)?還是要像Claire這樣在紐約這種大城市裡頭過著節奏緊湊的辦公室生活(但也因為這樣,她幾乎失去了與Catherine的姐妹親情)?
由於劇情已經很熟悉,再加上去年曾經看過藝術館的首演版,所以這次在國家劇院的演出,我就可以更加地將注意力放在演員的表演上頭:幾次姚坤君所飾演的Catherine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她除了以情緒激動、音量放大、話速加快來表現之外,還可以發現她其實偶爾會以放慢台詞但是卻斬釘截鐵、咬牙切齒地說出每一個字,來讓那樣子的衝突場面有急徐鬆緊的節奏與張力,這點是很微細的表演功底。郎祖筠的Claire和樊光耀的Hal,這次的表現顯然要比上次好得多、入戲得多了;而羅北安的表演雖然有點格格不入,不過整理效果上倒不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他在這四個角色當中,本來就是被視為瘋了的數學教授。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在國家劇院的幾乎場場滿座,應該又替綠光開拓了不少劇場觀眾,筆者也希望類似的雅俗共賞的優質劇本路線(即該團所謂的「世界劇場系列」),綠光可得好好地繼續經營下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