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19 15:20:42| 人氣1,84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書摘之四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摘引自 陳志恆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Part III 在關係中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

**欺瞞、試探、相信

作者在這篇文章舉出一位學生從欺瞞到願意坦白的故事,說明一再欺瞞其實是一再的試探,那是因為學生的處境很危險,因為學生身旁沒有任何人足以讓學生信任。

然而作者深信,學生任何的行為,「內在必然有一份善意與正向的動機」。

「這份相信,是一種選擇。我選擇相信,人們所有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正向意圖,不是想使自己更好,就是想保護自己免於傷害。」

「當人們處在極度痛苦或威脅之中,那些看似負向的行為模式,卻能在某種程度帶給個體強大的保護力量。...行為本身(包括情緒反應在內)總是沒有錯的。」

**轉化

這一段讓我想到『廢墟少年』那本書中一位機構安置少年,後來也是將成長過程的辛苦與傷害的經驗,轉化成深刻的同理與助人的力量。

「孩子經歷被幫助的經驗,已經發展出對人的信任,也願意將這份信任,傳遞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也因為新的人際互動經驗,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有希望,希望則帶來力量。孩子因為自身的遭遇,選擇將力量放在未來改善與她相同遭遇的孩子的處境上。

許多生命中曾遭遇困頓的人,在接受過心理協助後,常會期許自己...也要成為一位助人者...。

然而,....通常還有許多困境要面對,並有許多功課要學習...。

因此,別太心急。給自己更多時間學習面對自己、連結自己、覺察自己與整理自己。」(P173~174)

**課題分離

這一篇讓我了解心理助人者需具備的特質,也是我喜歡跟曹老師談話的原因。

「一個成熟的人,是有能力照顧自己與照顧他人的人。

...照顧他人不是凡事親力親為,或總要代替他人做決定及解決問題;而是有力量承接起他人的不安,並提供支持。

...能夠照顧自己的人,是懂得將自己與他人的責任區隔開來,給予協助但不過度涉入他人的議題中,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學中提到的課題分離。」(P177)

「每個問題都有複雜的成因,也都是關係中各方長久互動下來的結果,很少會有立竿見影的速成藥方。...

...如果一直將焦點放在他們的困境,以及思索如何提供他們解決方法,肯定會陷入膠著。...

仔細觀察後會發現,家長除了想尋求解決之道外,眼中也在尋找一份可以安頓內心的依靠。

...有時候只是需要讓他們失調的情緒有釋放的空間,重新找回繼續前進的力量。」(P178~179)

「永遠帶給對方更多的力量,而不是拿走對方身上的力量。

...我們常急於告訴對方怎麼做來解決問題,反而讓對方感受到自身的無能,因為,我們不經意中把自己放到比對方還要高的位置上了;此刻我們正在削減對方身上的力量。

...當我們能夠只是靜下來,溫和而穩定地聆聽,以帶有同理心的詞語回應對方,便與對方產生了連結。

知道有人懂我,這是一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本身就是力量的來源。」(P180)

專業助人者面對的,無論是案主或案主身邊的重要他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被眼前的困境卡住而感到內在無力,需要重新找回力量面對問題。

...他們需要的是被理解與支持。

真正的專家身上需要帶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才能夠承接或包容那些累加的壓力;

...即便暫時沒有更高明的做法,但也能頂得住無形的壓力,讓陷入困境中的人覺得放心、有安全感,進而堅強地回應他們所處的困境。」(P181~182)

「即使我是個助人者,我提供你支持,也不代表我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屬於你的責任,仍需由你去扛起。

我只是提供你一個安全與放心的空間,讓你能為自己找到更多力量,以及選擇並嘗試更多解決困境的方法。

你的無力我能理解,我願陪著你面對這份無力,直到你的內在逐漸萌生力量--即使現在沒有最好的辦法。

願我們都能長成一位成熟的大人,成為一個他人身邊穩定而堅強的存在,有能力照顧他人,更不忘記先照顧好自己。」

我們是相信孩子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也尊重他的判斷和選擇。

**課業輔導中,改變行為的起點:一點點的改變,逐步建立起孩子的學習自信

這一篇談到學習輔導,幫助學生提升課業成就,首先學生要有意願提升學習成就,或能夠被喚起。然後是引導學生檢視學習策略使用問題與可採行的新策略。

除了讓學生清楚知道問題癥結與其他可選擇方法,還要幫助孩子找到「改變行為的起點」。

「再好的計畫,都要有一個開頭,著手的第一步,通常是你有把握、現在就可以做到的,而且比較容易堅持下去的行動。」

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包括:「認知訊息處理、動機/情感、學習任務、讀書環境、時間的規劃與安排、求助技巧與求助資源。

若能彈性、適切地在各種因素上使用相關策略,就能有助於課業學習成效的提升。

好的學習者能在各領域的學習策略上運籌帷幄、靈活分配心智資源,並且適度地加入更多策略來因應新的課業挑戰。」

了解人面對改變時的慣性:

有時學習者採行新策略時,會因耗神費力而感到辛苦,若學習成效不如預期,無法立竿見影,容易回頭使用原學習策略,對於原來的學習策略抱持還有效果的希望。

微調就好:

「從簡單、容易達成之處著手,最好不要和原來的學習行為有太大差異...」

引導學生從「今天就可以做得到、不會太困難、有把握會持續做下去的」開始。

「將目標變得更具體、可觀察的。若學生的目標設定與原先的行為模式差異太大,會請學生重新思考。」

再引導學生「更細緻具體地思索如何落實行動計畫」,以「增加新行為在當天就被成功實踐的可能性。」

「小小的改變會引發大大的改變」「改變一旦發生,就會一直發生」(P184~192)

**傾聽

「當心中有話想表達,而無法暢所欲言時,內心的感受往往是委屈、挫敗且無力的。特別是,這些話語,需要鼓起十足的勇氣,在腦中盤旋演練許久後才說得出口。」(P197)

「身為大人,我們得反省,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我們說話?不願意談談自己的想法?不願意表達自己?

是不是在許多時候,我們沒有好好地聽他們把話說完,認真理解他們想表達的想法?於是孩子學習到,向大人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是沒有用的,...

如果我們不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不讓孩子有充分被理解的機會,忽略了孩子也有被充分尊重的需求時,

我們又如何期待他們長大之後,能好好地傾聽別人說話,在對話中表現尊重、友善的一面?」(P198)

「光是傾聽,就能帶來力量!」傾聽包括專注的神情、接收孩子的「非語言訊息」、做出適切的回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忍住內心想要給出建議或評論的念頭,就只是聽,認真地聽孩子說話就好。」

「靜下來,好好地、認真地聽完孩子想說的話。讓他們感覺到你重視、願意理解他們,彼此的內心就能連上線,深刻的交流就展開了。

在一段關係中,再也沒有甚麼比此刻更值得珍惜了。」(P200)

**微諮商

有別於正式心理諮商有正式的會談結構與主題、充足時間與固定時段、專業地點;

微諮商是指短時間、非正式的生活會談,老師傾聽並簡單回應(同理、鼓勵、讚美),是與學生間短暫卻真誠的互動,「是生活中隨機出現、短暫且深刻的師生交流」。

「教育或輔導是一種人影響人的過程,任何長輩要對孩子發揮影響力,擁有高品質的關係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孩子需要「平等、尊重、值得信賴的關係」。而好的關係來自「生活中每個高品質互動片刻的點滴累積」。

「青少年孩子想找你談,是因為他信任你、喜歡你,認為你可以像朋友般讓他放心,而不是你有多專業、諮商技巧多厲害。

...主動創造與學生微諮商的機會;在校園裡有計畫的偶遇;趁著請學生幫忙做事時聊上幾句;寫個小卡片給學生傳遞勉勵與祝福...

...你要做的只是帶著一顆絕對真誠的心,保持自然專注,以及配合些許的同理與正向回應,...」(P201~208)

**傾聽、摘要、同理與肯定

「身為實務工作者,如果真心誠意且系統化地進行傾聽、摘要、同理與正向回應,一次又一次地,即使沒有展現甚麼厲害的招式,這些最基本的會談技巧,本身就已是在做點甚麼了!」(P219)

**心理測驗

是在「測驗對自己的理解程度」,但「過度依賴心理測驗,可能造成標籤化效果。」

「想要更真切地自我了解,最好的途徑就是在每日生活中做自我觀察。觀察自己面對人、事、物時特定的行為模式,尤其是因應困難時,自己一貫的反應型態。

特別在人際關係中,是最能看到自己真實面貌的時機。」

「面對同樣的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模式,呈現出來的是一個人獨特的內在思維,這些和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驗息息相關。」

**提供剛剛好的陪伴

「提供個案當下最需要的協助就好。這是一份對另外一個生命的尊重:相信一個人自有其堅強與韌性。

當事人本身最清楚自己當下的狀態與需求,自有一套因應困境與自我修復的方式。」(P228~236)


*書摘引自 陳志恆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台長: 玉山薄雪草

yewrutyo
早洩治療-必利勁:http://www.hamer.tw/Priligy
2021-02-11 14:38: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