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3 16:55:26| 人氣5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情是什麼東西〕3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愛情會讓人更懂得人生

本欄探討性、身體與愛的課題,總算暫告一個段落了。在開始探討新的愛情課題之前,不妨稍息一下,輕鬆地談點兒隨緣話題,也算是個過場罷!

前幾天應邀去中廣上楊玉欣主持的節目。玉欣是一位三好氏遠端肌肉萎縮症的患者,卻能一直用堅強樂觀的態度面對她的人生。最近她結婚了,夫婿孫效智教授也很難得,在認真陪伴患癌症的前妻走完生命最後的途程之後,如今仍願意以愛來呵護陪伴同樣身患不治之症(雖則惡化的進程很慢)的玉欣。所謂「患難見真情」,能通得過考驗的情人,才是愛情的見證啊!

玉欣的節目除了邀我,還另邀了一對戀人,那年輕的男孩愛心也直追孫教授,因為他的女友也是一位三好氏遠端肌肉萎縮症的患者,而且病情比玉欣還重。

節目當然就是談愛情,尤其是關連到像這種分明罩著艱難與無常陰影的愛情。

玉欣先請我敘述我生命中最驚心動魄的愛情經驗。我說:愛情有的其實是一種內在的驚心動魄,就是所謂浪漫的觸動。這是指人在一個特殊機緣之下,心靈之眼開了,遂能穿透概念化、習慣化的假相,而看到對方獨一無二、具體真實的生命(這就是所謂「道」),而為之震撼驚動。這就是愛情的真實發生。在我生命中一共發生過兩次,一次是我的初戀,另一次當然就是對內子長文,想三十八年前那一天下午,我忽然發現她的存在,那感受真是不足為外人道。

玉欣接著問我過去處理感情之事,那一件是最理想?又那一件是最遺憾的?我說沒有一件是理想的,也就是全都不免是有憾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愛情本質純淨無瑕,我們所做的永遠無法與她完全符合。因此情人須存著永恆的謙卑之情,永遠真心地覺得為情人做的不夠。而奇妙的是,如此他們的愛情反而是生生不息的。反之,若有一個人如此對情人說:「我為你做的還不夠嗎?」那就正表示他做的不夠,因為他們的愛情已死了!當人真心覺得他做的不夠,他的情人反而會覺得滿足,因為他們的愛情正活著哩!而活著的愛情是無限而完足的,愛情一停滯,頓時就變得有限而不足了!

玉欣再問:在戀愛中最需要學習什麼?我說當然就是愛。如果不懂得愛,又怎麼可能談得成一樁戀愛呢?當然這樣講太簡單太籠統,若把愛有待學習的內涵展開,則不妨分三點來說:其一就是學著不求愛,這意思其實指向獨立自由的人格。因為在感情生活上,小孩是以被愛為主,大人是以主動去愛為主。所以討愛是小孩的專利,人成年之後,自尊心已出現,就當自勉永不求愛。否則心中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是一定會和他的自尊發生衝突的。

其次就是學著溝通,這意思是指向相互平等尊重。這就要放空自己,體貼對方,才可能讓彼此漸漸融為一體。而不是假借溝通之名,其實是以自我成見去扭曲壓抑對方。

其三是要學著離開,這則是預防雙方當漸融為一體時不自覺變質為互相依賴,結果封閉在兩人世界中反傷害了生命獨立自由的本質。總之,愛情是一條辯證弔詭的路。

最後,玉欣問到像她們這種殘障者如何面對心頭的陰影?我說何止殘障者?事實上這無常的陰影是籠罩在所有人頭上。反而殘障者有一種奇妙的優勢,就是會比一般所謂正常的戀人更早正視生命的無常,既勘破無明,可能反而更懂得珍惜愛情生活中每一個當下的真實罷!其實生命與愛情都是活在當下的,累積每一個真實的當下,自然會串成愛情生活的真實歷史,至於未來能走到那裏,就完全不必掛懷罷!反正人早晚會死的,而且誰先死還不一定哩!(未必患重症的人先,因為死亡在每一個下一剎那都可能來臨。)真誠的愛情生活其實有助於我們更懂得人生。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5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