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23 21:15:44| 人氣375| 回應0 | 下一篇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評比:★★★★★ 

適合性平教育、生命教育、邏輯推理教育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文:提利    圖:戴爾飛   出版社:米奇巴克)

—從對立到共存的辯證過程

 

一、前言

    任何一名教師都知道,態度最難教,如果訓誡一次就能改變學生的態度,導正其錯誤行為,那老師會是天底下最輕鬆的行業。 麻煩的是,教師總是要面對學生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即便你一講再講,學生仍是一副至死不悔的堅決模樣。

      這是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是一個叫馬克斯的男孩透過親身的尋覓探索,為自己尋找答案的生命辯證歷程,經過這一番周折,他的世界再也不一樣了。

      從書名就可猜出這是一本談性別平等的繪本故事,的確是。但是深深吸引我的並不是明顯可見的性別議題,而是隱藏在故事背後的認知,是邏輯思辨的過程。作者提利是法國人,法國教育非常重視哲學思辨,這本繪本故事也充分反應了濃濃的思辯精神,精彩絕倫。只有在一個人的認知基模(schema)改變之後,他的行為與態度才會跟著徹底改變,我們也才能看到一個全新的人--視野更寬闊、更具彈性、也更懂得尊重異己的人。

      所以,這是小男孩馬克斯因為認知轉變而改變態度的故事。

 

二、馬克斯的邏輯

 

    馬克斯的世界觀很簡單

    「第一有些人有小雞雞

      第二有些人沒有小雞雞

      第三有小雞雞的人比沒有小雞雞的人強壯多了」

 

    一刀切的思維,把世界分成兩個對立的部分,再從這兩個對立的部分區別出強弱,得出「強好,弱不好」「男生強,女生弱」的認知,於是順理成章的推演出「男生優於女生」的價值判斷。馬克斯認為女生就是少了點什麼,他很幸運地屬於有小雞雞的那一群人,優越感不言而喻。容我們仔細檢視馬克斯的世界觀,第一條正確,第二條正確,第三條……恐怕地球上有一半的人不會同意,因為粗疏、跳躍的邏輯,加上以強弱做為判定優劣的單一價值標準,導致他們受到另一半人口的宰制、剝削、歧視,這在人類歷史上斑斑可考。

 

三、馬克斯的辯證歷程

1.出現矛盾

    馬克斯簡單的邏輯讓他的日子過得好不愜意,直到他的邏輯受到挑戰。

      班上轉來一個叫薩琪的女生,按照馬克斯習以為常的邏輯,一開始他是以輕蔑的態度嘲笑薩琪只不過是個沒有小雞雞、只會玩洋娃娃、畫畫小花的女生而已。但是接下來的日子,馬克斯發現薩琪會畫長毛象,而且被老師公開讚美;她會踢足球,而且踢得很好;她有一輛男生騎的腳踏車,而且騎得挺順溜的;她會爬樹,而且爬得比他高;她會打架,而且每次都打贏。於是馬克思認為這個女生「有毛病」,意味著薩琪不是正常的女生,因為她和馬克斯一向以為的女生不同。注意,馬克斯的想法受到挑戰了,但既然自己的世界觀正確無誤,那錯的當然是薩琪囉,馬克斯把問題歸咎於薩琪。 

    個體在適應環境時會採取兩個方式,一是「同化」,也就是個體運用既有的認知結構去檢視處理新的情境,將新事物納入既有的認知結構裡,例如,擁有狗的認知結構,即使看到哈士奇、吉娃娃、米格魯...,也知道牠們是狗;二是「調適」,當舊有的認知結構不足以處理新的情境時,我們就會被迫改變既有的認知結構,以回應新的變化,例如個體只擁有狗的認知結構,當他看到貓時,就必須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同化是以不變應萬變,調適是以變應萬變,適應就是個體在同化與調適這兩種心理歷程的波動中求得平衡的結果,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衡與達到平衡的遞嬗中,個體的智力得到發展,學習了新知。同化比較輕鬆,因為既有的認知結構已足以應付,調適就比較麻煩,有時甚至是痛苦的,因為個體必須改變自己,亦即個體必須跳出舒適圈努力尋求解決之道,那需要勇氣。 

      一開始馬克斯採取的是同化的策略,他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有何不妥,所以他想用他的簡單邏輯套在薩琪身上,把它當成一個特例--薩琪是女生,但卻是一個「有毛病」的女生,因為她的所作所為是男生才辦得到的事,所以他得到一個結論:「薩琪是有小雞雞的女生」。這其實是充滿矛盾的結論,薩琪怎可能既是男生又是女生呢?所以,在馬克斯的小腦袋裡,女生的外表只是薩琪的「偽裝」。但真相是這樣嗎?馬克斯並沒有達到認知平衡,他仍是滿心狐疑,畢竟這只是他的理論,理論如果不經過驗證怎能貿然採信呢?注意,這時的馬克斯還沒放棄他的邏輯,但矛盾已明顯存在,薩琪已經威脅到他相信的真理——有小雞雞的人比沒有小雞雞的人強壯多了。說穿了,就是馬克斯無法承認薩琪比他強的事實。

   

2.理論驗證

    馬克斯接下來要做的是找出證據支持自己的看法,那就必須親眼目睹薩琪的確有小雞雞才行,否則他的心會永遠處在擺盪之中,不得安寧。

      這件事有點尷尬,這不是普通小事,而是關於小雞雞的大事。馬克斯不能當面問薩琪「你有沒有小雞雞?」太失禮了,而且薩琪也不會秀給他看,搞不好還會給他一拳;馬克斯也不能像小瘪三那樣,趁薩琪不注意,突然把她的褲子往下拉,太沒格調了,而且薩琪一定會讓他死得很難看(薩琪很會打架,每次都打贏),所以這件事得小心從事才行。 

      接下來的好長一段時間,馬克斯成了小偵探,他暗地裡跟蹤監視薩琪,想為自己的想法找出答案,他要證明薩琪是個偽裝者,他要揭發薩琪的真面目,這樣就沒有人願意跟她玩了。好個摧毀人格的大計畫!

      馬克斯做了哪些事呢?他跟蹤薩琪上廁所,從門下面偷看時,發現薩琪是坐著而不是站著,但這又不能證明什麼,男生也會坐著嗯嗯,不是嗎?

    馬克斯甚至深入敵營,到薩琪家過夜,不過很不幸的,薩琪在浴室換衣服,當他出來時,身上已經穿著有長毛象圖案的睡衣了,馬克斯什麼也沒發現。

      還有許多個白天夜晚,馬克斯處心積慮的想找出答案,不過都沒有結果。就這樣一直折騰到夏天來臨,馬克斯和薩琪在露營時相遇,趁兩家家長搭帳棚時,他們大喊要去游泳,結果興沖沖的跑到海邊,才發現忘了帶泳衣,馬克斯也立刻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提議「沒關係,我們什麼都不要穿好了…」,沒想到薩琪很快的說「好啊!」,憋了很久的問題,終於到了揭開謎底的關鍵時刻,讀者幾乎可以聽到馬克斯砰砰砰的心跳聲。

      起初,馬克斯只看到薩琪的小屁屁,這也不能證明什麼。最後薩琪轉過身來,就在這戲劇性的一刻,馬克斯結結巴巴的說:「妳…妳…妳沒有小雞雞?!」又是疑惑,又是驚訝,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薩琪驚訝的看看自己肚子下面回答:「嗯…沒有,可是我有小妞妞。」然後噗通一聲跳進水裡。薩琪輕描淡寫的一句,卻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力道,正因為薩琪沒有爭辯,沒有羨慕,沒有不滿,才顯得一切都是這麼自自然然,沒什麼好奇怪的,因而反襯出馬克斯之前的一切作為只是庸人自擾。而薩琪的驚訝,無疑是在驚訝馬克斯為什麼會問這種問題,男女生的不同是不證自明的,不是嗎?而男女生就只是性別不同而已,沒有優劣之分。

3.自我調整   

    事實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樣,經過一波三折的驗證,結論:「薩琪是沒有小雞雞的女生」,一如馬克斯一向對女生的看法,所以薩琪沒有「偽裝」,也「沒有毛病」,有毛病的人是馬克斯,他的驚訝,他的疑惑,他的結巴,全都因為他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我錯了,薩琪沒有小雞雞,薩琪是女生,女生也可以很強。馬克斯的世界觀頃刻崩毀!

      馬克斯的世界觀崩毀之後,他有兩個選擇,一是抵死抗拒事實,硬抝到底,更惡劣的是背地裡使些齷齪的伎倆去傷害薩琪,那又是另一段人性波折的故事;一是接受事實,調整自己。如果馬克斯讓虛妄的男性沙文主義自尊心攫住,只會延長痛苦,如果再去扭曲事實,就會做出更多愚蠢的事,而使自己陷於內在攪擾的分裂狀態;可喜的是馬克斯知錯能改,及時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此他才能達到認知平衡,守住完整的自己,恢復內在平靜。

    接受事實後的馬克斯,他的世界觀調整為:

    「第一:有些人有小雞雞

      第二:有些人有小妞妞

      第三:有小雞雞的人不一定比有小妞妞的人強」

    馬克斯舊有的世界觀有上下強弱優劣之分,這就是單一價值觀、父權社會、威權宰制的根源。如今,馬克斯的世界觀是平等的、多元的、尊重的,視野更開闊,態度也更謙卑,馬克斯擁有一個全新的世界,他變成一個全新的人,而這一切全都因為內在認知改變了。

 

四、馬克斯的啟示

1.  二分法的危險:非此即彼的思維會遺漏太多面向與可能性,若不去考量所有的可能性就匆促下結論,謬誤便在所難免,因為其中有一大片空白有待補足。 那片空白若不補足,霸凌、暴力、宰制、剝削這些威權心態的產物就尾隨而至了。

2.  理性科學的精神:二分法的跳躍思維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在於人們習於以單一價值來做判斷,這背後可能是一個社會相沿的主流價值觀使人習而不察,也可能是由於人的怠惰,喜歡現成的答案,不願意花時間去深思明辨以培養自己的理性。如果馬克斯把未經驗證的事情(薩琪有小雞雞,她是穿裙子欺騙大家的偽裝者)到處散播嚷嚷,可能造成群體排斥的霸凌效應,畢竟,生活中「獵巫」的故事太多了,有此可見,理性地為自己尋找答案的意義有多重大。

3.  誠實的態度:服從理性探究的結果是一種誠實的態度,認錯需要勇氣,道歉也需要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說出來是一種宣示——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已經不同了,如此才能毫無畏葸的活在陽光下,與人展開一段新的關係。

4.  輔導工作:每個人都有一些既定的「成見」,這是因為我們的認知結構有限,永遠處於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所謂完美的認知結構。當我們有了這樣的了解,帶著我們不完美的認知面對學生的錯誤時,都要時時提醒自己:「事情可能不是我想的那樣」、「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才不至於自以為是的太快妄下是非論斷,落入意、必、固、我的偏見,以致誤解學生,甚至像馬克思為薩琪貼上「有毛病」的標籤,那麼就永遠見不到真相。伊斯蘭詩人魯米說「有一片田野/它位於是非對錯的界域之外/我在那裡等你」,從事輔導工作者,也是要先屏除二元對立,在心中預留一塊淨土,才能抵達「是此,亦是彼」的寧靜花園。

 

    台灣教育不重視哲學,不鼓勵孩子獨立思辨,在求學過程中也輕忽對自己生命的探索,因此很難培養出客觀理性,一旦遇到問題,便任由情緒好惡凌駕於理性之上,或是很快地選擇站在政治正確的一邊(西瓜偎大邊),或是人云亦云,滿足於當下虛假的安全感裡,如此一來,有問題的當然是「他者」、「異己」。人在發現真實之前,都會經過一個階段,就是先把對方異化、妖魔化(比方馬克斯指薩琪是個「偽裝者」、「有毛病」),如此一來,錯不在己,就可以理直氣壯的繼續安於舊有的認知(有小雞雞的人比沒有小雞雞的人強),亦即以舊的認知基模試圖同化新的情境,將其納入既有的認知結構裡,如此就可以省下一大段掙扎的過程,一旦新的情境是原本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了事,又不願意硬著頭皮調整自己去適應新情境,結果便是捉襟見肘,窘態畢露,個人如此,社會亦是如此。

      從「有小雞雞的人比沒有小雞雞的人強」到「有小雞雞的人不一定比有小妞妞的人強」是一段漫長的探索之路,兩者所衍生的世界樣貌也南轅北轍,因為不同的認知讓人有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人生態度決定了它如何對待別人。馬克斯探尋的結果是多了這個「不一定」的態度,乍看無何可觀,但其間的距離如同人類從爬行到直立,這個轉變讓事情有了緩衝的餘地,讓人保留了謙卑而不致於太魯莽、太張狂,這樣的轉變是智慧,是慈悲。

    「態度」是如此重要,又是最難教的東西,它不像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可以經由練習在短時間內就熟能生巧,它的難在於必須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基模,把人從裡到外做個徹徹底底的大翻轉,就像馬克斯那樣,經過調適之後的馬克斯,他的認知結構擴大了、也更完足了,他的視野也比原來更寬闊了,泯除了二元對立,和平共存的世界才得以誕生。

      除了拿「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做為性平教材,我更會拿它進行邏輯思考以及轉變態度的生命教育教學。無疑的,這是一本一魚多吃,CP質很高的繪本。

台長: 蘇荷
人氣(375)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繪本解讀 |
此分類下一篇:逃家小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