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就是元宵節了,除了吃湯圓、賞花燈,還有就是猜燈謎了。有別於現代詼諧逗趣的燈謎,古人們猜的燈謎又是怎樣的呢?
話說燈謎的由來十分有趣:
古代有一個姓胡的大地主,皮笑肉不笑,人稱「笑面虎」,仗著自己錢多勢大,又驕傲又勢利,看人衣著光鮮亮麗,就畢恭畢敬;看人衣衫襤褸,就瞧不起人。
有一天,有兩個人同時跟笑面虎借錢。第一個人叫做張木,他穿著亮麗、打扮整齊,笑面虎一看到他,就趕緊鞠躬作揖陪著笑臉,一聽說要借錢,馬上二話不說就拿來一包銀子。張木很滿意離去了。
第二個進來的人叫做孫五,孫五穿著邋遢破爛,笑面虎一見便大聲喝斥,命令僕人將他趕走。孫五沒借到錢還被人趕出來,非常生氣。他想:一定要想個法子整整這個勢利眼的笑面虎。
恰巧元宵節即將來臨,孫五特地做了一個燈籠,上面提了一首詩:「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在元宵節這一天,孫五將這個燈籠帶上街,並高舉讓鄉親們都來猜猜看這詩中說的是誰。鄉親們看了這首詩,都不得其解。
笑面虎也在人群中,他一看這詩中的意思好像在諷刺他,於是很不高興,對孫五說:「你這首詩不是在罵我嗎?」
孫五笑笑說:「沒有啊,您太多心了。我這首詩只是一個謎題而已,瞧瞧我這詩的謎底不就是『針』嗎?」
笑面虎一看,倒是真的,不由得羞紅了臉,周圍的人笑成一團了,他也只好灰溜溜走了。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此後,每當元宵節時,人們就會仿照孫五將謎語寫在燈籠上,供觀賞花燈的人猜謎取樂。
再往前探究中國謎語的起源,有一說是源自春秋戰國時代的「瘦辭(隱語)」,因君王不愛聽直來直往的逆耳之言,所以臣民順其所好,不少策士在進諫時,用「隱語」道出己見,既能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又可免除自身災禍,因此帶有譏諫、規戒、詼諧的特色。
到漢代時,開始流行一種叫「射覆」的猜測遊戲(射:猜測。覆:覆蓋下的謎底。),這時已轉變為娛樂性質的遊戲,而被認為猜燈謎的前身。
《漢書‧東方朔傳》有一段記載:漢武帝有一次在覆蓋的碗下藏了一樣物品,然後找來幾位專門研究占卜、星象數術聞名的人來猜,這些人用所起的卦來卜算出猜測中的東西大概長怎樣、具有什麼性質等等,最後綜合線索猜出謎底。而那次射覆的諸位大臣就東方朔「射」中答案。只是後來從射物演變成射燈謎。
另外,後漢時的酒令遊戲的內容,也和猜燈謎的謎底很相似。《後漢書》有提到當代儒者賈逵的文學作品提及「酒令」,在行酒令時,出題者先用詩文、成語或典故來隱喻某一事物,然後讓另一方猜謎。猜謎者也要用詩文、成語或典故來揭開謎底。因此沒有文化底子是行不了酒令的,酒令也成了文人或知識分子激盪智力與文化涵養的遊戲。
直到宋代,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彩花燈上供人猜,才開始有了正式的「燈謎」。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卷二〈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而燈謎又是如何創作的呢?古人探索出了一些燈謎創作修辭的「格式」,難易皆有。顧祿《清嘉錄‧打燈謎》中記載:「考燈謎有二十四格」,最古的是「曹娥格」。「曹娥格」字謎就是漢代文學家蔡邕讀了邯鄲淳寫的曹娥碑文之後,非常讚賞,就以隱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留下自己的感受,隱射「絕妙好辤(辤為「辭」的異體字)」。這種「字」謎,是基於對文字的理解會意能力,進行拆解或合組來猜謎。
古代不少文豪也熱衷於編謎題、解謎題,例如王安石和好友王吉甫以謎語解謎語互贈,還有蘇軾、湯顯祖、紀曉嵐等人也有相關故事。
據說紀曉嵐曾出了一道燈謎,連乾隆皇帝都猜不出來,其謎為:
上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下聯: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卻是妙文。
上下聯各打一字。
我們把各句拆開來看: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古人一般把顏色分為五種:青黃赤白黑,去掉黑白紅黃了,就是「青」。
「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和這幾個字相似的,就是有一樣的偏旁啊:犭;這合起來就是「猜」。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都有「言」;
對東西南北模糊——就是「迷」路了,合起來就是「謎」。形式短小,卻很精妙,所以叫「雖是短品,卻是妙文」。
此答案為「猜謎」二字。
後來又演變出各種字謎,大抵來說,謎面上凡帶有「去、不、離、分、來、合、有、無」等字眼的,就從離合的拆字法入手。有的燈謎借用小說、戲曲、史實等典故,若不知典故的來歷,就不可能猜中,所以創作燈謎者也要以通俗為主,這樣才不會多數人都不知道而猜不出來掃了興。
而古人也採用這種猜字謎遊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教材。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元宵時帶著兒輩去看花燈,就以燈謎為教材,在〈上元後一夕同兒輩市口看燈〉一詩中寫道:「發蒙教猜春謎字,遠咻引避市語訌。」,可見當時文人也喜愛這種既能舒心賞燈又具啟蒙教育的節慶活動。
以下幾道燈謎,也來考考讀者,大家試試看自己能猜出多少。
1.愚公之居。打一成語。(謎底:開門見山)
2.兩畫大兩畫小。打一字。(謎底:秦)
3.一月復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四口共一室,兩口不團圓。打一字。(謎底:用)
4.宋字去了蓋,不作木字猜。打一字。(謎底:李)
5.目字加兩點,別作貝字猜。打一字。(謎底:賀)
6.古月照水水長流,水伴古月度春秋。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處好泛舟。打一字。(謎底:湖)
7.一葉障目,有己無人。打一字 。(謎底:自)
8.大地走一回。打一古人。(謎底:陸游)
9.中秋花月。打一乾果品名。(謎底:桂圓)
10.庭訓。打古時人名。(謎底:管子)
11.欲言又止。打一字。(謎底:認)
12.十六兩多一點。打一字。(謎底:斥)
13.衣錦還鄉。打一古人。(謎底:歸有光)
14.竹林深處有僧家。打一字。(謎底:等)
15.四山縱橫,兩日稠繆。富由他起腳,累是他領頭。打一字。(謎底: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