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22 11:15:05| 人氣3,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外商保險撤退看台灣保險市場的詭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繼ING後,又一家外商保險公司從台灣抽腿,不瞭解的人,會以為保險公司賠錢貨,才會有人竟然用一元台幣代價賣掉公司,但是,為何都是外商抽腿?是外國月亮比台灣大嗎?還是台灣保險業的經營環境已經起了變化?

我們看ING當初買下亞洲安泰保險事業(以台灣為核心),共花了77億美金,儘管這家公司每年為經營團隊帶來盈餘,且有不錯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但是如果背後的代價是ING必須準備一大筆資金做後盾(例如1320億台幣提存責任準備金),可能你也會覺得這個business不好玩,因為根本不符合比例原則,所以最後只以5億美金就賣給富邦集團。
再加上金融風暴後各家公司都有流動資金的需求,我們看到這次的保誠或是傳出風聲的全球人壽,也都是面臨利差損導致增資需求,可以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外商有此壓力,國內保險公司也有呀(幾家保險公司被金管會保險局要求增資)!可是竟然最後都是外商先倒,甚至還演變成以小吃大的弔詭現象?
其實追根究底:
1、 首先國內保險會計制度並無跟國際接軌:外商保險公司不只要遵循國內法令,也要符合母國法律。現今國際會計制度趨向透明嚴謹,保險會計準則也是愈趨符合穩健經營原則,所以歐洲2005已實施最新版的IFRS4(可參考勤業仲信http://www.deloitte.com/dtt/article/0,1002,sid%253D66306%2526cid%253D86899,00.html),像以前停賣的高預定利率保單,在現今低利率時代,因為保單都是長年期的權利義務關係,對保險公司經營風險上會有利差損的問題,所以必須增補責任準備金,但是國內因為仍實施較為落後的會計制度,造成外商守法要增補鉅額責任準備金,但國內的保險公司卻不需要的不公平現象。
2、 金管會保險局怠忽職守:截至2008/11,國內共有11家保險公司淨值為負,雖然不斷有增資的聲音出來,但是很明顯不增資的還是使用拖自訣,反正就凹到最後再說…可是,去年以來保險市場奇怪的現象,資產狀況不佳的公司大賣高預定利率保單,財務狀況佳的公司堅持不賣高利率保單,那這是誰的責任?消費者?保險公司?還是保險局?

總的說來,國內保險市場經營確實有很大的利差風險,以前人留下的爛攤子,現在人要想辦法解決(或想留給後人?)。不過當劣幣驅逐良幣情況不斷發生,外商退出台灣市場,對台灣保險市場是好是壞?其實以後就會顯現出來,台灣不能老是口號說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但是做的都是二流國家在搞的東西,這真的是很難服人。

台長: piggy
人氣(3,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關心時事 |
此分類下一篇:Obama提出3.6兆美元政府預算案
此分類上一篇:立委豬公刮別人鬍子前先照照鏡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