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卷之三(角集)
<篇名>大黃(胃與大腸,有佐使,各經皆達)-3
或疑大黃逐瘀,而氣弱之人,往往隨下而輒亡,獨不可用人參以扶其氣乎?曰︰吾前言大黃未嘗不宜人參者,正言氣弱之人也。邪在於大腸之中,結燥屎而作痛,非大黃之猛利,何以迅逐其邪,而兼去其燥屎乎,倘其人為虛弱之人,似宜和解為得。然而邪已下趨大腸,和其中焦,而下焦更為急迫,其痛必甚,勢必下之為快。
【白話解】
疑問:大黃逐瘀,但是氣弱的人,往往隨著瀉下而氣脫死亡,仍然不可用人參來扶助其正氣嗎?
答︰我前面說大黃未嘗不宜人參者,說的正是氣弱之人。邪在於大腸之中,結燥屎而作痛,若不利用大黃的猛利,如何能迅速驅逐其邪,而兼去其燥屎,假如患者為虛弱之人,似乎應該以和解作為治法。然而邪已下趨大腸,和其中焦,而下焦更為急迫,其痛必加劇,勢必使邪瀉下才為暢快。
然而下之,而氣亦隨下而俱脫也。苟不用人參以急補其氣,則氣脫又何救乎。然而與其下之氣脫,而后救之以人參,何不先用人參於大黃之中,未下而先防其脫乎。況人參、大黃同用,則人參助大黃以奏功,大黃亦得人參而緩力,但去其燥屎之邪,而不崩其虛弱之氣,是兩用之而得宜也。
【白話解】
然而瀉下,而氣亦隨瀉下而一同脫離。如不用人參以急補其氣,則氣脫又如何挽救。然而與其瀉下之後氣脫,而後以人參挽救,何不先用人參於大黃之中,未瀉下而先防其氣脫。何況人參、大黃同用,則人參助大黃以奏功,大黃亦得人參而緩力,不但去其燥屎的邪氣,而且不崩瀉病人虛弱之氣,是兩者同用而得宜。
或又問人參用於大黃之中,萬一補住其邪,而燥屎不得下,不因用人參而誤乎?夫大黃走而不守,人參安得而留之乎。況邪又不在上、中二焦,而在下焦之大腸。邪在大腸,原宜直下,用大黃者,不過順以推之,而非逆以提之也。順推而用人參,又安得變順而轉為逆乎。故人參用之於大黃之中,萬無補住其邪之禍者也。
【白話解】
又問:人參用於大黃之中,萬一補住其邪氣,而燥屎不得下,這不是因用人參而擔耽誤病情嗎?
答:大黃走而不守,人參如何能留的住。何況邪又不在上、中二焦,而在下焦之大腸。邪在大腸,原宜直下,用大黃不過順向推動,而非逆向以升提。順推而用人參,又怎麼會有順推下行的氣而轉變為逆反向上呢!故人參用之於大黃之中,絕對不會有補住其邪的問題。
或疑虛人不可用攻,古人有先服人參,后服大黃者,可乎?不可乎?此亦權宜之法,而不可為訓也。愚意不若人參、大黃同用為佳。先服大黃,恐氣脫而不及救;先服人參、恐邪壅而不能攻。惟同用於一時,自然相制相宜,大黃無過攻之虞,而人參無過補之失也。
【白話解】
問:或許質疑虛人不可用攻法,古人有先服人參補氣,後服大黃瀉下的說法,這樣是可以還是不可以呢?
答:這也是權宜的方法,而不可作為常規。建議不如人參、大黃同用為佳。先服大黃,恐氣脫而不及救;先服人參、恐邪壅而不能攻。惟同用於一時,自然相制相宜,大黃無過攻的顧慮,而人參無過補的過失。
或問大黃性猛,過於迅速,似乎熟用尚非所宜,何以古人不尚熟而尚生乎?夫大黃過煮,則氣味全散,攻毒不勇,攻邪不急,有用而化為無用矣。大黃之妙,全在生用為佳。將群藥煎成,再投大黃,略煎一沸即服,功速而效大,正取其迅速之氣而用之也。不可畏其猛烈,過煎煮以去其峻利也。
【白話解】
問:大黃性猛,過於迅速,似乎煮熟過後還是過於猛烈,何以古人不喜愛煮熟後再用,而推崇生用呢?
答:當大黃過度煎煮,則氣味全散,攻毒不勇,攻邪不急,有用而化為無用。大黃之妙,全在生用為佳。將群藥煎成,再投大黃,略煎一沸即服,功速而效大,正取其迅速之氣而用之。不可畏其猛烈,過度煎煮以去其峻利(迅猛的藥效)。
(大黃於湯劑宜後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