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卷之三(角集)
<篇名>大黃(胃與大腸,有佐使,各經皆達)-1
大黃,味苦,氣大寒,陰中之陰,降也,無毒。入胃與大腸。然有佐使,各經皆達也。其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蕩滌積滯,調中化食,通利水穀,推陳致新,導瘀血,滾痰涎,破癥結,散堅聚,止疼痛,敗癰疽熱毒,消腫脹,俱各如神。
【白話解】
大黃,味苦,氣大寒,陰中之陰,沉降,無毒。入足陽明胃與手陽明大腸。然而如果有佐使藥協助,各經皆可達。其性甚速,走而不守,善清除體內積滯,調理中宮消化食物,通利水穀,促進新陳代謝,疏導瘀血,滾動痰涎,破癥結,散堅聚,止疼痛,敗癰疽熱毒,消腫脹,以上症狀都能對治如神。
欲其上升,須加酒制;
欲其下行,須入芒硝;
欲其速馳,生用為佳;
欲其平調,熟煎尤妙。
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緩也。
【白話解】
欲其上升,須加酒製;
欲其下行,須入芒硝;
欲其速馳,生用為佳;
欲其平調,熟煎尤妙。
欲其稍留,用甘草能緩。
此藥有勇往直前之迅利,有推堅蕩積之神功,真定安奠亂之品,祛邪救死之劑也。但用之必須看症甚清,而后下藥甚效,否則,殺人於眉睫也。
【白話解】
此藥有勇往直前的迅利,有推堅蕩積的神功,真定安平亂的藥品,祛邪救死的方劑。但用之前必須看清楚症狀,而後下藥才會非常有效,否則,一眨眼便會致人於死。
夫大黃乃君主之藥,故號將軍。然而將軍無參贊之賢,不剿撫並用,亦勇而不仁。所以,承氣湯中,必加人參、當歸以助之,其他用大黃者,未有不益之補氣、補血之味也。
【白話解】
因為大黃乃君主之藥,所以別號將軍。然而將軍無幕僚賢能的輔佐,若不一面清剿,一面招降,也只是勇而不仁。所以,承氣湯中,必加人參、當歸以助之,其他用大黃者,沒有不添加補氣、補血之藥味。
(調胃承氣湯:大黃去皮,清酒洗12克(4兩) 甘草炙6克(2兩) 芒硝(溶化)10克(半升) 。)
(大承氣湯:大黃酒洗12克(4兩) 厚朴去皮,炙15克(8兩) 枳實炙12克(5枚) 芒硝9克(3合)。)
(小承氣湯:大黃酒洗12克(4兩) 厚朴去皮,炙6克(2兩) 枳實炙9克(大者3枚)。)
(桃核承氣湯:桃仁12克 大黃12克 桂枝6克 甘草6克 芒硝6克。)
然而,補氣之藥未可重加,而補血之藥斷宜大用。蓋腸胃燥結,而后瘀滯不行,徒用大黃以祛除,而腸中乾涸,無水以通舟楫。大黃雖勇,豈能蕩陸地之舟哉。故凡有閉結,必須多用補劑,使之生血以出陳,敗瘀以致新也。
【白話解】
然而,補氣之藥未必要重加,而補血之藥一定要大用,因為腸胃燥結,而後大便瘀滯不行,僅僅用大黃來祛除,而腸中乾涸,無水可以通行船隻。就算大黃再勇猛,怎麼能推動陸地之舟。所以只要有閉結,必須多用補劑,使之生血以淘汰舊血,消除瘀血以換新血。
至於補氣之藥,似乎可已,不知血必得氣而易生,況大黃以祛除,未免損傷腸胃之氣。吾先用參、耆以補之,氣既不傷,且助大黃之力,易於推送,邪去而正又不傷,不必已下之后,再去挽回矣。
【白話解】
至於補氣之藥,似乎適當即可,殊不知血必得氣而易生,何況用大黃來祛除,未免損傷腸胃之氣。我先用人參、黃耆以補之,氣既不傷,且助大黃之力,易於推送,邪去而正氣又不傷,不必等到已下瀉之後,再去挽回。
但氣藥可以少用者,恐過助其氣,以固腸胃,則大黃有掣肘之虞。然而虛弱氣怯之人,當大黃必用之時,萬不可執可用之說,減去參、耆,又虞有氣脫之慮。總之,用補氣者,防其氣脫;用補血者,防其亡陰。要在臨症察之,而不便先為懸度之也。
【白話解】
但氣藥可以少用的原因,是怕過度助長人體正氣,來厚實腸胃,則大黃有受到牽制的顧慮。然而虛弱氣怯之人,當大黃必用之時,千萬不可執著適當少用的說法,減去人參、黃耆,又怕有氣脫之慮。總之,用補氣藥,是要預防其氣脫;用補血藥,是要預防其亡陰。重點在臨症觀察,而不適宜事先憑空揣測。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