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卷之三(角集)
<篇名>麻黃(小腸、膀胱、肺、大腸,心)-1
麻黃,味甘、辛,氣寒,輕清而浮,升也,陽也,無毒。入手足太陽經,手太陰本經、陽明經。榮衛之藥,而又入足太陽經、手少陰經也。發汗解表,祛風散邪,理春間溫病,消黑斑赤痛,祛榮寒,除心熱頭痛,治夏秋寒疫。雖可為君,然未可多用。蓋麻黃易於發汗,多用恐致亡陽也。
【白話解】
麻黃,味甘、辛,氣寒(有誤詳後),輕清而浮,升,屬陽,無毒。入手足太陽經(小腸、膀胱),手太陰本經(肺)、陽明經(大腸)。榮衛之藥1,而又入足太陽經(膀胱)、手少陰經(心)。發汗解表,祛風散邪,理春天溫病,消黑斑赤痛,祛榮中寒氣,除心熱頭痛,治夏秋傷寒疫病。雖可為君藥,然而不可多用。因為麻黃易於發汗,多用恐導致亡陽2。
或問麻黃既是太陽經散榮表肌聖藥,凡太陽經有榮邪未散,而表症未解者,似宜多用之矣,而子何戒人多用也?夫君藥原不論多寡也。太陽榮邪,能用麻黃,即為君主,用之則邪自外泄,而不必多用之者,蓋麻黃少用,邪轉易散;多用則不散邪,而反散正矣。
【白話解】
問︰麻黃既是太陽經散榮分、解表肌邪氣的聖藥,凡太陽經有榮邪(邪在榮血)未散,而表症未解的,似乎正可以多加劑量,而您為何禁止人們多用呢?
答︰君藥使用原本不必限制量的多寡。太陽榮邪,能用麻黃對症,即是君藥,用了則邪氣自會外泄,而不必多用,因為麻黃少用,邪氣轉為易散;多用則不易散邪氣,反而散正氣。
(有小毒批:麻黃多用則不散邪而反散正氣,真是至理名言。)
或問麻黃易於發汗,用何藥制之,使但散邪,又不發汗耶?曰︰麻黃之所尤畏者,人參也。用麻黃而少用人參,則邪既外泄,而正又不傷,何致有過汗之虞。倘疑邪盛之時不宜用參,則惑矣。夫邪輕者,反忌人參。而邪重者,尤宜人參也。用人參於麻黃湯中,防其過汗亡陽,此必重大之邪也,又何足顧忌哉。
【白話解】
問︰麻黃易於發汗,用甚麼藥炮製,使它只散邪氣,而又不易發汗?
答︰麻黃最畏懼的,正是人參。用麻黃並搭配少許人參,這樣邪氣不但可外泄,且又不傷正氣,如何會有過汗的疑慮。如果懷疑邪氣盛之時不宜用人參,這就是對用藥的道理還沒弄清楚。邪氣輕,反而忌用人參。而邪氣重(且正氣虛),尤其適合人參。用人參於麻黃湯中,防止麻黃過度發汗而亡陽,這一定是用在有重大邪氣的時候,用人參又怎會需要顧忌呢。
或問麻黃誤汗,以致亡陽,用何藥以救之乎?曰︰舍人參無他藥也。夫人參止汗之藥,何以能救麻黃之過汗。蓋汗生於血,而血生於氣也,汗出於外,而血消於內,非用人參以急固其氣,則內無津液之以養心,少則煩燥,重則發狂矣。此時而欲用補血之藥,則血不易生;此時而欲用止汗之藥,則汗又難止。惟有人參補氣,生氣於無何有之鄉,庶幾氣生血,而血生汗,可以救性命於垂絕,否則,汗出不已,陽亡而陰亦亡矣。
【白話解】
問︰麻黃誤用發汗,導致亡陽,用何藥可以挽救?
答︰除了人參無其它藥可用。人參作為止汗的藥,如何能救麻黃過度發汗。因為汗生於血,而血生於氣,汗出於外,而血消耗於內,不即時用人參來緊急固守正氣,則內無津液可以養心,津液少則煩燥,嚴重則發狂。此時想要用補血的藥,則血不易生;此時想要用止汗的藥,則汗又難止。惟有人參補氣,從無之中生出氣來,希望可以氣生血,而血生汗,可以救性命於垂危之時,否則,汗出不止,陽亡而陰也會跟著消亡啊。
或問麻黃善用之則散邪,不善用之則散正,何不示人以一定之法,無使誤用也。夫用麻黃,實有一定之法,而世人未知也。麻黃散營中之邪也。見營中之邪,即用麻黃,又何誤哉。惟其不能明辨營中之邪,所以動手即錯。而營中之邪,又尤易辨也。凡傷寒頭疼除,而身熱未退,即邪入營矣,便用麻黃,邪隨解散,又寧有發汗亡陽之慮哉。夫亡陽之症,乃邪未入於營,而先用麻黃以開營之門,而方中又不入桂枝,以解衛中之邪,復不入石膏以杜胃中之火,此所以邪兩無所忌,汗肆然而大出也。倘合用桂枝、石膏、麻黃三味同入,必不至有陽亡之禍矣。
【白話解】
問︰善用麻黃可以散邪氣,不善用則會散正氣,何不教導人們一個準則,讓大家都不會誤用呢。
答︰使用麻黃,其實有一定的法則,只是世人不知。麻黃散營中的邪氣。見營中的邪氣,馬上用麻黃去邪,又有何錯誤呢。只是在於不能清楚明辨營中的邪氣,所以動手即錯。而營中的邪氣,又特別容易辨認。凡是傷寒已無頭疼,但身熱未退,即是邪氣已入營分,便用麻黃,邪氣隨即解散,又怎會有發汗亡陽的顧慮呢。亡陽的症狀,是邪氣尚未入於營分之時,而先用麻黃打開營分的門,且方中又不加入桂枝,來解衛中的風邪,再來又不加石膏以杜絕胃中的火,所以邪氣往兩方發展沒有顧忌,導致汗不受控制而大出。假如合用桂枝、石膏、麻黃三味一同入藥,必不至於有陽亡的禍患。
註1榮衛之藥:榮指血的循環,衛指氣的周流。榮氣行于脈中,屬陰,衛氣行于脈外,屬陽。對人體有滋養和保衛作用。
註2亡陽:由於大汗不止,或吐瀉過劇,或其它原因耗傷陽氣,以致陽氣突然衰竭,出現大汗淋漓,汗出如珠而微粘,畏寒,手足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唇舌淡潤,甚則口唇青紫,脈微欲絕或浮數而空等,類於休克現象。亡陽大多是亡陰的進一步發展,陰液如耗損過度,接看陽氣也可隨之亡脫。在這同一疾病的兩個階段中,應特別注意辨證。(醫砭-中醫名詞術語辭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