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19 18:19:47| 人氣5,738|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談】從共產主義尋蔣經國,看李登輝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幼年的蔣經國與其父蔣介石


日前我借回來看的公視紀錄片「尋找蔣經國」,共五集,非常欣賞。

這紀錄片在我看來,最大優點有幾個:

1.實景拍攝:全部依照蔣經國親身經歷歷史的地點,實地拍攝。

其中首集「紅色蔣經國」成本最大,親赴俄國拍攝蔣經國故居,且採訪俄國專研蔣經國的學者,和蔣經國當年在俄國的友人。俄國風光之美麗,確實令人嚮往。

第二集「有,我是蔣經國。」拍攝蔣經國在浙江、贛南的故居、工作場所。講述蔣經國領導青年團時期有「蔣青天」美名的“贛南經驗”。

第三集「鐵血蔣經國」拍攝蔣經國魄力十足卻不夠圓融的鐵腕作風,以及其主持蔣介石特務系統時造成的白色恐怖。該集至也特別至綠島拍攝。

第四集「雙面蔣經國」,將蔣經國任內十大建設、受民擁戴的貢獻,以及其鎮壓異議人士的殘酷同時並陳,延續第三集,而將蔣經國的雙面性格完整呈現。

第五集「尋找蔣經國」講述蔣經國晚年面對海內外民主化的風潮,以及國民黨政權本土化的壓力,再加上自身思想認知等因素,終於在晚年決定逐步實現民主化。

2.詩意般的筆觸:

整片除了畫面優美之外,敘事手法也是一流的傳記文學筆觸;五集中,都由俄羅斯風格的一種絃樂器音樂來串聯,音樂雖然簡單,卻充滿了電影般的史詩張力。

3.中立而全方位的歷史詮釋:

交代蔣經國自我定位的部分由蔣經國自己的當年寫下的文字作為旁白;而關於蔣在他人的眼中的觀感,則訪談眾多接觸過蔣經國的人。總計訪談的相關人員橫跨多國、多種角色,包含:台灣、中國、俄國、美國等各國的官員、學者、民眾、記者、親人...等各種人的各種角度。

對於蔣經國,正面與反面的部分,都做出完整交代。沒有偏頗詮釋,也沒有故意遮去不說的重要史實。整體而言,因為文學敘事風格而使蔣經國性格的正面部分受到許多美化,而缺少對其負面心理的深入探究,但由於對白色恐怖的史實有完整交代,因此尚不至於失去中立。

第三集中替蔣經國一生高度衝突的性格所下的結論說:「蔣經國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卻受限於為了保衛國民黨政權的現實,實行種種迫害人權的措施,這樣的矛盾性格,已經註定使其一生成為歷史上的悲劇人物。」

4.重視心理探索:

歷史詮釋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在於對人性的探索。而這紀錄片則以文學史詩般的敘事功力,完成了「蔣經國人格特質詮釋」這一高難度任務。例如首集播放的共產國際「國際歌」,就是利用感性技巧感染觀眾去體會共產主義熱情的重要手段。

因為台灣人大多數反共,且由於中共政權被認知為敵國的緣故,通常難以感受那種解放奴隸的崇高理想的共產主義所帶給人的感動,而只認識到後來變種成專制暴政的共產主義。

當我首集中聽到共產國際的愛國歌曲「國際歌」感覺熱血沸騰、非常感動,這幫助我從感性層面理解了共產主義的情感。也體會到了為何蔣經國、李登輝這樣,親身經歷反共鬥爭的老國民黨,終其一生卻都無法忘懷左派的理想。

例如,國際歌的歌詞中有幾段:「起來,受壓迫的奴隸,起來,正受苦的人,....要為正義而鬥爭。」這樣歌詞令人感動,彷彿法國大革命時代喊出自由、平等、博愛,那樣的振奮人心;也像我們在奧運會時聽到選手奪牌時演奏國旗歌「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那樣的感動。

說到此,插個題外話。綠色執政至今,雖然享有台灣認同的優勢,但卻未能充分握牢政權。我認為這顯然與缺少一首能夠感動無數台灣人的「台灣愛國主義歌曲」有密切關聯。因為目前能讓人在國家認同上感動的歌曲,都是“認同中國”的。雖然這兩種認同未必互斥,但由於“台灣認同”感性傳播的資源缺少,使政治效應明顯打折,而使“本土意識”與“國家認同”變得並非相等。

以往我只在理智層面理解共產主義,而在感性層面的體會只有60%,但聽了這首歌之後,感性層面的體會到了90%。剩下的10%沒有體會的部分是關於共產主義為何到最後變成了血腥恐怖的專制殺人國家機器,以及為何狂熱的工農惠肆無忌憚地宣洩恨意;我對其中人性的整個演變脈絡,感受程度仍有少許疑惑未解,但這些疑惑卻似乎更為根本、更為重要、影響人類更加久遠。

對於蔣經國,公視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但我仍感覺有所缺憾,例如以下部分未能有足夠的詮釋:


1.對於蔣經國一生如何認知其父蔣介石的部分,交代不多,這也許受限於資料不足的緣故。事實上,蔣經國從早年的親共並反對父親,一直到後來願意接掌其父的特務系統,支持反共政策。這樣的內心轉變,必定有緩慢但明顯的軌跡。可惜這部分,歷史學者或傳記作者都沒有提供足夠合理而完整的交代。

2.蔣經國一生如何認知其自身主管特務系統並實行白色恐怖的道德責任?既然蔣經國在自己的日記中不可能寫到這些,但多少總應該要從蔣的家人、朋友身上去挖掘,雖然很難挖掘,仍應該努力去做。但顯然地,這部分挖掘仍缺少投入。

3.蔣經國與其他親人之間的關係如何?沒有多少交代。僅交代了其少年時與父親決裂的過程,以及後來與繼母蔣宋美齡不合這一部分。但對於蔣氏兄弟之間、親屬之間是否曾有過爭權奪利的心理,或者完全密切互助合作,毫無著墨。

4.沒有採訪到蔣經國當年在軍中、在特務系統中的部屬,堪稱嚴重遺憾。這批人是親自見證蔣經國陰暗面的最直接目擊者,並且也最能體會之所以這樣做的心理動機,但採訪人員企圖心不夠,挖掘也不夠深入,忽視此一極重要的層面。

5.性格和心理的解讀上,太偏左派觀點,而忽略右派觀點。從左派的角度來思考,蔣經國的蘇聯經驗,是其性格當中扶持弱勢的正面因素,最主要的來源。但若從右派觀點,蘇聯經驗也是使其人格逐漸遭到扭曲,形成日後滿手血腥的行為深層心理因素。影片中花了大量筆觸鋪陳其左派思維的正面意義,但對於美國等右派人士對其蘇聯經驗和性格的評語,則較缺乏。影片中採訪美國外交官的內容,大多數是在談外交,而非談性格和心理。但在訪問俄國人、中國學者時,卻主要是在描述其性格和心理。


話說回來,蔣經國的蘇聯經驗,與李登輝的共產黨經驗,兩者其實可以看出些關聯性。但似乎沒聽見那個學者將此二者放在一起討論的。

影片中第五集提到,蔣經國臨死前五個月,居然在一次公開場合講話時講出:「制止資本家對廣大工農的剝削,是本黨自創黨以來的基本國策。」這樣突兀的左派語言,卻出現在一個堅定的右派親美反共政權的領導人口中,這說明了童年在蘇俄的經驗,是如何深深影響蔣經國的一生。

李登輝以蔣經國為師,繼承蔣經國大多數的政治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中間偏左路線」。例如近日李登輝多次在公開場合反對陳水扁施政上忽視經濟弱勢民眾的態度,嚴詞抨擊,這當然與李登輝早年加入共產黨的經驗密切相關。和蔣經國是相同的。

蔣經國當年之所以提拔李登輝當副總統,我相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李登輝曾經加入過共產黨。雖然這樣的經歷在國民黨大多數人眼中只是個污點,但在蔣經國眼中,卻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優點。蔣經國顯然在李登輝身上,看到那個年輕時曾經被左派理想所吸引,後來又認清左派缺失,願意浪子回頭的自己之身影。

這樣也才能解釋為何李登輝即使已經到了政權輪替後,蔣經國早已從神桌上被請到地上的年代,仍然堅稱自己才是真正的「蔣經國學校」的學生。
圖:將經國授意解嚴的公文指示

藍綠雙方人士,在解讀蔣李二人關係時,都受到自身意識型態所蒙蔽,無法理解這段歷史奧秘,這是因為沒有從蔣李二人的心理層面去理解的緣故。

藍營不明白蔣經國當年為何選擇李登輝當接班人,誤以為李登輝只是個台獨騙子來欺騙國民黨,害國民黨失去政權。綠營則不明白為何李登輝至今仍尊崇蔣經國,更不明白為何李登輝今日寧可與馬英九合作,也不肯與陳水扁合作。

圖:蔣經國總統贈勛李登輝副總統 1985.11.5


在我看來,蔣李二人共同的意識型態再明顯也不過了,他們兩人都是對「國家主義」看得很淡,但是對於「扶弱意識與反抗意識」則十分強烈。他們二人真可說是彼此的知音。他們童年都曾經至海外留學,也都曾加入過共產黨。而共產主義運動的理想,最終正是要打破國界,打破“國家”觀念,建立一財產完全公共化的大同世界,而採取的手段則是反抗、鬥爭、革命。也因此,才會產生「共產國際」這一名稱。

蔣經國要扶弱的鬥爭層面有二,一個是弱勢的工農百姓,一個是退守台灣的弱小的國民黨三民主義政權。前者使蔣經國一生厭惡貪財者,當他槍斃貪污、走私者時毫不手軟;後者使蔣經國一生不肯向中共妥協,採取三不政策;也因為反共鬥爭,所以不肯放棄專制獨裁的恐怖統治,直到臨死前才願意放鬆。

至於李登輝,一生的「扶弱與反抗」主要是站在替台灣人反抗“外來政權”的立場。但李的方式是先向迫害者學習,等到自己羽翼豐滿後,便轉而鬥爭迫害者,解放受壓迫者。在李登輝眼中,日本人、中國人都曾經迫害過台灣人,自己早年以日本人為師,中年以中國人蔣經國為師,最終以鬥爭方式鬥垮國民黨內保守反民主勢力的一大批中國人,也利用鬥爭手腕將中共耍得團團轉,終於替台灣人製造了第一個本土政權上台。

不過,在本土政權有逐漸腐化濫權的趨勢下,李近日卻又轉向支持在國家認同議題上明顯屬於劣勢的國民黨,看在「認同台灣」的本土人士眼中,簡直錯愕,難以理解,何以一個差點成為「台灣國父」的人,會吃回頭草靠攏一個「終極統一」的外省人。其實,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李登輝。

要知道,當年李登輝的國籍先從日本,後來變成中華民國,並親眼見證過日本人、中國人對台灣人的無情屠殺,並且加入中國共產黨支援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卻被國民黨補獲,受蔣彥士營救,從此加入國民黨當官。這樣的經歷,已經註定使其對於「國號」這回事不可能太執著。「名」對於李登輝來說,遠不如「實」重要。這使他可以一下子支持中華民國,又一下子支持台灣正名,後又再回頭回到中間偏左。

其次,李登輝和蔣經國內在都具有共產黨的某部分性格。例如李登輝在“鬥爭”技術上,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做法,是李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政治手腕,從「虎口的總統」時代,驚人地剷除俞國華、李煥、郝柏村、蔣緯國,到近年來與施明德、馬英九合作來鬥陳水扁,這一路下來的軌跡,都符合前述的那個基本共產黨式鬥爭技術。

蔣經國的共產黨式作風也很多,例如當年為了鞏固自己接班的地位,剷除孫立人、吳國禎,並鎮壓異議人士,殘酷無情;而面對群眾時,卻刻意營造出一幅親民愛民的形象,對貪財的資本家和貪官污吏則感到厭惡並保持距離,對基層大眾卻十分親近,飽受基層人民愛戴....。這些特質多少與史達林、毛澤東、鄧小平、胡錦濤等人作風有所相近。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可以解釋蔣李二人之間的微妙心理互動。李登輝身高很高,但蔣經國很矮。這反而使兩人產生微妙的視覺相對性。當兩人站在一起時,權力高者反而要仰頭很高來看權力低者。但當兩人一起坐下時,高度上的差異就立刻消失了大半,只剩下權力低者要正襟危座聆聽教誨。這樣的心理狀態,或許正好彌補了兩人下意識中的某個自我認知的缺陷層面,從對方身上發現自己所缺少而想要的元素。

總之,理解蔣經國,也有助於理解李登輝。台灣人一向欠缺對歷史深度的探索,歷史盲點甚多。歷史詮釋者對於此近在眼前的共通性,也似乎給忽略了。這說明台灣人至今仍未發展出如同美國人詮釋歷史時,那種對人性的深入探討與挖掘。台灣人眼中的「歷史」,仍停留在一堆事件、年代、人名、地名...這種“資料記憶”的層次,一直沒有深入到達「人性洞見」的層次,這也說明台灣人的文明深度,仍然淺薄。「台灣」二字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名字,路途還十分遙遠。



20080106 
圖:另一部值得推薦的紀錄片「台灣民主化之路」,全片採用李登輝為主角的觀點,並有李登輝親自口述,提及對蔣經國晚年主動解嚴推動民主化的推崇。

台長: 天光

freeer
台长心思很细,看后受益匪浅:)
2008-01-21 12:50:39
版主回應
謝謝!
2008-01-21 20:30:17
映彤
從心理層面去看兩位政治人物
雖然兩人都有共產黨的性格
但很顯然的,蔣經國就比李登輝高明多了
不過蔣經國用人,難免受其父影響
,其實當時政壇上也有比李登輝有才幹的人,
可是蔣經國就是不欣賞,不信任,而他信任的
中堅份子,也投了共,他難過了好久,百思不得其解~
 
我觀察政治人物,一樣擺脫不了私心,一向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心態,少有器識胸襟寬大者,真正有天下為公,唯才是用的氣度。
不過蔣經國有本&quot風雨中的寧靜&quot,倒是影響我很多,他成為一個愛民
親民的領袖,這一點,令我佩服,而李登輝,在歷史舞台上,不過是個
丑角,雖有其名,卻非明君。
2008-01-22 16:43:20
版主回應
我很清楚妳內心中必定會有這樣的感覺。但這只是由於妳的族群背景、週遭環境、以及意識形態,再加上媒體長期的渲染,使妳只能注意到那些有利於蔣經國卻不利於李登輝的訊息,卻忽略了對蔣經國不利而對李登輝有利的訊息。

如果讓後世史家來評論蔣經國和李登輝二人,有可能對李登輝的評價要高於對蔣經國的評價。

如果是我自己來評價,我會用幾個指標:

一品格,二能力,三任內績效,四歷史影響

一、品格

蔣經國一生親自批示,所槍斃的人至少數以萬計。當中有些人是由於犯罪被槍斃,有些人是由於“違反政策”被槍斃,有些人則是由於「莫須有」的罪名被槍斃。

我認為這多少與蔣經國少年時的蘇聯經驗密切相關。因為共產黨不相信人有靈魂,殺人沒感覺,殺一個人就像報廢一輛摩托車,拆掉了就當沒事。

蔣經國的個性承襲其父蔣介石,槍斃人的時候,絕不手軟,不會多想一下。但小蔣﹝蔣經國﹞比老蔣﹝蔣介石﹞更嚴格自律,槍斃人的時候要求的證據也比老蔣要求得更多。

小蔣受到老蔣重用,後來主管特務系統,最終成為老蔣世襲的接班人。這過程和北韓的金正日之類的「獨裁者傳子世襲制度」,可說十分近似。

在「尋找蔣經國」影片中,曾說到一段故事,當時蔣經國已經離開特務系統好幾年了,有一天中部橫貫公路終於完工,當時的退輔會主委蔣經國和一群華僑政要,一起座車先行遊玩。

車上有一個是香港某大報主編,在大伙兒興高采烈的時候,忽然對蔣經國說:「經國兄,做什麼官都好,但別去管特務,這會在歷史上會留罵名的!」車上人頓時被這一“不得體”的發言搞得十分尷尬,鴉雀無聲。

約過了一分鐘,車內無人開口,蔣經國才緩緩開口說:「誰做這事情?王八蛋才做這事情。」述說這段故事的人說,他也不知道這段話是真心或假意。

小蔣晚年,本來有意讓其子蔣孝武接班,因此讓蔣孝武主管政府特務系統﹝如同當年蔣經國自己同樣的生涯路徑﹞,預備作為未來國家領導人。

後來因為「江南案」爆發,蔣孝武被美國懷疑是指使陳啟禮到美國暗殺江南的主謀,因此美國對蔣孝武感到反感。再加上據說身體因素等等,使蔣經國後來決定讓蔣孝武外放到日本和新加坡。到晚年解嚴時才說:蔣家人今後決不從政。

如果將剛剛說的那段故事,與蔣孝武後來主管特務系統這件事,兩者連起來看的話,就可以知道蔣經國的“私心”仍然很重。他在中年時就已經明白知道,管特務系統是個骯髒的工作,卻在晚年當總統時,仍然讓兒子去管這個骯髒工作。幸虧他還是有良知的,因此晚年他願意解嚴,解除黨禁、報禁,「還政於民」。

這些民主化改革,在他晚年進行得很匆促。假如他不是還有些私心,他事實上可以提早個五年七年解嚴,不必拖到接近臨終才解嚴。

李登輝因副總統身分,繼承蔣經國的黨政軍系統。隨著共產黨式鬥爭,逐一鬥垮國民黨內保守派,最終完成總統直選。

李登輝在這過程中,其實大有機會重新宣布戒嚴,要找藉口的話,隨便找都有。當年過多的群眾運動,就是李登輝恢復戒嚴的好藉口。

但他沒這樣做。他反而促成「軍隊國家化」,並且更加深化民主。

如果僅從政治利益和權謀的角度來解釋李登輝的權謀,顯然是不客觀的。

有人批評李登輝黑金,其實這批評錯了。李登輝是「白金」不是「黑金」。李登輝與商人關係良好,經常利用商人替自己擴張政治勢力,但與黑道沒多少糾纏。羅福助天道盟是在李登輝任內坐大,趁機壓倒竹聯幫,但天道盟並沒有“效忠”李登輝。

蔣介石和蔣經國遠比李登輝更“黑”,「上海皇帝杜月笙」就是向蔣介石效忠的。此外,台灣早年最大幫派竹聯幫,也是效忠蔣經國。

蔣經國的優點是他只有“黑”,沒有“金”。他崇尚儉樸,討厭鋪張浪費,一生都與財團保持距離,甚至槍斃有錢人無數。這與其蘇聯經驗有關,也與他厭惡害國民黨失去政權的宋美齡家族有關。小蔣和蔣夫人不合,早就是公開的祕密。

二、能力

美國也有一位作家寫「蔣經國傳」,評論蔣經國是暴躁易怒、不信任他人、果斷魄力有餘,卻有勇無謀。還說這是因為蔣經國格局不夠大,因為蔣只接受蘇聯那一套鬥爭思想,卻對美國先進的民主思想深感排斥。對於留美回國的人才經常不願意重用。

這樣的說法,當然忽略了中國人的民族習性和美國人的不同,未必完全客觀。美國人比較容易信人他人,也比較有平等精神,因此看東方人,都絕得東方人好像很難信任他人,好像都喜歡炫燿權威。

但他說蔣經國有勇無謀這點,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蔣經國並不是個具有圓融智慧的人,但是因為當太子爺的權位,且魄力夠,因此想做的事情通常會做到,且做得很徹底,有時會建立大功,但也有時大而無當,不得其法,產生嚴重反效果。

例如大陸淪陷前國共內戰階段,物價膨脹迅速,當時蔣經國奉命去上海平抑物價。卻用蠻幹的方式,用動員群眾的民粹手段和嚴刑槍斃走私的方式,對抗囤積居奇的財團,導致財團不願意繼續供給物資,物價更加上漲。

這次慘敗,無人歸咎蔣經國。但多數經濟學者都知道,這樣的蠻幹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李登輝做事情要遠比蔣經國更有高明手段。說難聽些,有人會說是狡猾或心機。

但對於政治人物來說,只要原始動機是為了利益國家社會、天下蒼生,則心機深重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初發心」是良善的,則原本惡性的心機計謀,全都變成了政治智慧。

李登輝在加入國民黨之前,平時私下都是痛罵國民黨。但1971年忽然想加入了,也邀友人加入,對友人說:「加入國民黨,才能改革國民黨;國民黨越爛,我們越應該加入。」

他打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改革”國民黨而加入。因此最終將國民黨的一黨專制政權結構徹底破壞掉,實現政黨輪替,才能完成民主改革。


三、任內績效

從績效上講,蔣經國任內平均經濟成長率要比李登輝任內平均高出約3%左右。但那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台灣,仍然是以勞力密集工業的出口貿易為主要經濟戰略的緣故,在這樣的階段,就如同今天中國大陸的階段,高經濟成長是很正常的。

到了李登輝時代,台灣已經進入「產業升級」階段,要從“發展中國家”邁入“發達國家”﹝已開發國家﹞。這個階段的經濟成長率,維持在5-8%之間,這也是很正常的,且合理的。

但李登輝的貢獻並非只有在經濟上。而是最主要在於政治上。最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台灣民主化的「寧靜革命」。

蔣經國對於政治的貢獻,則主要是「節儉」。清廉有,但並不見得很清廉,不過節儉肯定是頗節儉。

四、歷史影響

蔣經國晚年和李登輝任內,走的是同一路線。就是「國民黨不排除未來和平統一之可能性,但現階段堅決深入落實本土化」。這和馬英九目前的路線也是相同的。

就影響性來說,若非蔣經國主動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則李登輝即使繼任,也可能只是另一個嚴家淦,隨時會被軍人蔣緯國或郝柏村取而代之。

因此,蔣經國替李登輝奠定“寧靜革命”的基礎,李登輝則是完成並實現這一任務。

總體而言,

從「初發心」看蔣李二人,李心量大於蔣。從「智慧能力」看,李的智慧也高於蔣。只有從「績效」看,蔣李二人各有千秋,難分軒輊。以「歷史影響」來說,李登輝的影響有九分是正面的,一分是負面的;那一分就是放任黑金坐大﹝但黑金後來被陳水扁和陳定南給壓制下來了﹞;蔣經國的影響大概正面佔七分,負面佔三分。

但因為蔣具有陰暗面的汙點,李卻沒有,因此歷史評價總體來說,李高於蔣。

我認為蔣的歷史評價,最高只會相當於“台灣的鄧小平”,但達不到“台灣的戈巴契夫”的程度。但李的歷史評價,實際上已經相當於“台灣的戈巴契夫”。
2008-01-25 19:11:55
地下黨
李登煇:臺北縣人,中共地下黨、國民黨、臺聯黨、至今身份不明。

吳克泰:原名詹世平,宜蘭縣人,李登煇的入黨介紹人,中共臺北工委委員,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228起義失敗后逃往大陸,2004年在北京逝世。

1946年3月吳克泰在台大法學院學習,並身兼中國共産黨臺北工作委員會書記。當時李登煇剛從日本回來不久,在台大農學院就讀。作爲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1946年9月吳克泰發展李登煇加入中共地下黨。1947年1月9日李登煇參加中共地下黨吳克泰領導的針對美軍強姦沈崇事件的遊行。1947年2月28日,中共領導的228起義失敗后,遭到通緝的吳克泰來到上海。8月吳克泰被任命為中共臺北市工委委員、學生委員會書記。沒過多久吳接到李登煇要求退黨的通知,吳克泰與中共臺灣省書記蔡孝干研究后同意李登煇的退黨。李登煇表示保守黨的秘密,同時要求組織為他保守秘密。吳李還是朋友關係。後來李登煇再次入黨,不到半年1948年再次退黨。

當時,對共產黨而言是十分危險和嚴峻的,國民黨大舉鎮壓共產黨,被捕后不是被槍決就是送火燒島感化,刑期10年20年不等。

1991年《求是報》刊載謝聰敏(前總統府國策顧問)的文章。指出,由於李登煇的出賣使得台共
台大法學院支部葉城松等5人被捕判處死刑,于1955年槍決。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侷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匯編第二輯]第186-190頁,有關[匪臺灣省工委會台大法學院支部葉成松等叛亂案]中記載:[葉成松于民國36年10月閒,由奸匪李登煇介紹參加匪幫,受楊匪延椅領導,擔任台大法學院支部書記]。此案一共15人,葉城松、張壁坤、胡滄霖、賴正亮、吳玉成5人被判死刑,蔡耀景、李顯章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此案的介紹人李登煇竟安然無恙,能在當時國民黨特務機關輕鬆過關實屬奇跡。以當時國民黨對共產黨的仇恨程度,如無[重大貢獻]斷無獲釋可能。李登煇獲釋后頗受重用,加入國民黨,一路平步青云。
2008-01-24 23:42:18
版主回應
看來共產黨黨工很喜歡賴在本台。

你何不乾脆建議中共黨中央,不如去暗殺李登輝算了。你們拿文字罵李登輝,他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請問你當初又是誰介紹你加入中共的?介紹你加入中共的人,如果有一天退黨了,跑去加入民運人士,那麼,幾年之後你升官了,有一天,你被民運人士暗殺掉了,你的親朋好友會不會懷疑是你當初的「介紹人」將你給出賣了?你的中央黨部會不會趁機炒作宣傳,將此案嫁禍給你的「介紹人」?

李登輝當初介紹“葉城松”等人入黨,那時是1947年。退出共產黨是在1948年。

但葉城松被槍決是在1955年。

李登輝那時已經退黨七年,如果要說葉城松等人還會受到這樣一個“黨外人士”的「出賣」,實在是一種很沒常識的說法。

如果李登輝要“出賣”,為何不早一點出賣?為何不在手中仍握有及效性證據的時候“出賣”?為何要等退出中共七年後才“出賣”?

李登輝1952年(29歲)赴美讀碩士,1953拿到碩士學位返回台灣,擔任台灣省農林廳技士及經濟分析股股長(不是國民黨員,但擔任政府公職),同時也在台大擔任講師的工作。

李登輝加入國民黨是在1971年,距離1955年已經長達16年。

如果李登輝是因為對國民黨有「重大貢獻」﹝出賣葉城松﹞才得以平步青雲。則他何必等到16年後才入黨?他怎麼不早點開始平步青雲?何以要浪費掉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在一些無法獲取多少榮華富貴的事情上?

因為在台大任教,與葉城松等人不免有所往來。因此按照共產黨「鬥爭至上、疑心病氾濫」的標準共產黨文化,當然會懷疑李登輝。

而假如真是李登輝“出賣”了共產黨員,則共產黨自己把守機密如此不力,如此無效率,也說明了共產黨有多麼腐敗無能。連一個已經退黨七年的「黨外人士」都可以輕易“出賣”共產黨精英份子。

由此可見,那些宣稱李登輝“出賣”共產黨員的人,很可能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怕被上頭怪罪下來,所以才將這事情的責任推到李登輝身上。說穿了,是共產黨官僚欺上瞞下、將責任向外推,嫁禍到敵營內部,企圖製造中華民國政府內部矛盾的一種慣用鬥爭手法而已。
2008-01-25 12:39:37
地下黨
一直以來,我們只知道李登煇是叛黨賣國的叛徒,又有誰知道他的真實事跡?

30多年前,當我們知道將經國是一個共產黨時,我們就不懷疑他爲人民謀幸福的決心了。在經國時代,臺灣不再反攻大陸,而是中共特色的土改,還有中共特色的外向型經濟改革。仔細比較,臺灣與大陸的社會主義真是大同小異。

10 多年前,當我們知道接班人李登煇也是共產黨時,我們就心悅誠服的膜拜[幽靈]無處不在了。李登煇的入黨誓詞[承認黨的綱領,永不叛黨,自願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當年李登煇積極參與並促成[92共識]成了一個中國的基盤。尤其在2000年李登煇略施小計,將反共的國民黨退下臺。當李登煇精心挑選的陳水扁上臺后,大家早已心照不宣,90年代初陳水扁同志就赴北京與中共中央取得了聯係。果不其然,陳水扁同志上臺后,大搞本省外省族群衝突,堅決執行我黨階級鬥爭的理論,高的臺灣雞犬不寧,徹底為臺灣補上文革這一課。

李登煇曾托人向中共中央表示,不管別人説三道四,他都願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為加快國家統一,寧願做反面教材委曲求全。真有我以我血濺軒轅,我不下地與水下地獄的豪邁氣概!

在國家統一大業上,李登煇陳水扁同志其實是默默活躍在戰綫上很辛苦的同志!是忍辱負重的好同志!再過30年我們就會知道真相,後世史書也會給他們正確的歷史定位!
2008-01-25 16:14:29
版主回應
呵呵。

你也發過這誓。你還發誓要讓「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咧。怎麼委屈成了地下黨。

呵呵!
2008-01-25 19:17:07
平衡心
首先如果如果台湾再继续如此这般斗争下去,我相信无人愿意他们进入联合国,到时候连联合国都头痛,台湾要走是和解共存,开放民生政策,粮食要先行,否则没有行军就死先,另外新华至正才是最终华人的路线,无人需要发誓,是本能,您还是去运动跑步找大答案,政治是黑暗的,但是真的期望世界有平等的政治
2008-01-26 05:22:41
版主回應
你訊息來源不足,說的話背離基本常識。

如國南韓和北朝鮮可以同時在聯合國享有席次,前東德和前西德也都同時在聯合國享有席次;台灣和中國為何就不行?

為何不能稱為「東中華」和「西中華」,或者「台灣中華」和「大陸中華」,而分別在聯合國享有席次?

中共的私心太重,雅量不足,老想著要獨吞政治利益。這就是關鍵。

假如胡錦濤此人跑到台灣選總統,他也必定會把「公投加入聯合國」當成政見。

因為只有讓台灣加入聯合國,才有公平性。
2008-01-26 18:37:40
地下黨
呵呵!平等?這世界有平等嗎?聯合國5常和普通會員國之間有平等嗎?5常之間有平等嗎?這世界只有靠實力贏得平等。

中國一向主張廢除5常,讓聯合國所有會員平等。知道這是爲什麽嗎?不是因爲中國明知其餘4常不肯放棄權利,而是因爲中國有自信領導70%的聯合國會員,這才是真正的世界民主。

有人說這世界70%的窮人都是劣等人,不應該在聯合國享有投票權。呵呵!我們共產黨的目標就是要讓全世界70%的窮人在聯合國獲取和富人一樣的投票權。

呵呵!有人說,這樣一來聯合國不就是中國的天下了嗎?呵呵!可以這樣理解,但這就是民主。無論貧富人人平等。不是我們不了解你們狹隘的民主觀,而是你們不了解什麽才是民主!

也許你認爲這樣一個腐敗的政黨怎有可能有如此胸襟。呵呵!我黨腐敗不假,但我黨已找到了消除世界貧困的鑰匙,找到了人類發展的方向,所以我黨才能統領世界70%的窮人。

全世界都知道,我黨一貫反對單極世界,努力創造多極化世界。只有世界多元、平等、包容,才可實現真正的民主。

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以爲進入聯合國就萬事大吉。不是跟你吹,只要我黨一句話,聯合國70%的會員國都知道票往哪裏投。呵呵!民主嘛!要玩就玩大的。又不是三嵗小孩子,関起門玩自爽。
2008-02-25 13:45:30
版主回應
懶得理你。
2008-05-09 19:45:17
Emilia
今天偶然拜讀這篇文章,覺得非常感動,終於有人能平心靜氣,以「人」、「心理層面」為本的觀點看待蔣經國與李登輝的歷史定位與貢獻。以往讀過的書,不是以「中國觀點」吹捧蔣經國,而不提及他早年特務的罪惡,不然就是講到民主化時,居然可以完全忽略李登輝的貢獻....版主,我們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基於這難得一見的中立觀點,我向你表達我的敬意!
2009-10-06 14:55:58
版主回應
我也要向您這位優秀讀者表達敬意。

探討歷史時,能夠不帶任何意識型態偏見,而回歸到「人」本身去探索,對多數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有價值的歷史詮釋。

詩人向陽有一首詩,很能表現出這種態度,分享給妳和板上諸位讀者:



【立場】   向陽作

你問我立場,沈默地
我望著天空的飛鳥而拒絕
答腔,在人群中我們一樣
呼吸空氣,喜樂或者哀傷
站著,且在同一塊土地上

不一樣的是眼光,我們
同時目睹馬路兩旁,眾多
腳步來來往往。如果忘掉
不同路向,我會答覆你
人類雙腳所踏,都是故鄉

-1984.03.24.南松山
2009-10-11 16:58:52
最近公視在播「尋找蔣經國」紀錄片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2011-09-09 20:58:53
kevin趙
大家都在看表面,您卻看到骨子裡。

劉泰英幫李登輝搞的錢,絕對比陳水扁弄得多;李登輝成立基金會,有控制權、使用權,但我們不能說他中飽私囊;

住翠山莊比帝堡還豪華,使用卻不擁有,你奈他何?

這就是有學術基礎、有腦袋的人,勝過槍桿子的明証;此外,他喝過洋墨水,功力勝過那個看不懂英文,欠缺世界觀,只會繼授法、翻譯法、沒有邏輯、卻愛耍嘴皮的陳阿扁。
2011-10-06 08:59:33
版主回應
您好,

歷屆元首各有優缺點,有人喜歡這位,有人喜歡那位,各有立場與偏好不同。

關於政治,我一向不喜歡從單一立場看事情,而寧可從多元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多角度觀察,會比單一角度的觀察,更全面,也更能幫助人們明白事件的本質。

「法律」是一種幫助人們實現正義的工具;卻無法等同於正義本身。

「惡法亦法」這種說詞,符合當權者的統治需求,但也會造成濫權而戕害正義。

「惡法非法」這種觀點,理想性雖高,卻容易導致混亂失控,從而也可能戕害正義;因「善惡」定義往往抽象而不易於現實中明辨,人言人殊而難有絕對完美的統一標準之故。

同理,「權力」也是幫助人們實現正義的工具;同樣無法等同於正義本身。

執政黨或在野黨(或各種政治派閥)的堅定支持者,迷信地認定只要自己支持的人當上領導人,就會執行己方意識形態與政策路線,如此國家社會就能實現正義;然而,這種心態正是當選者日後之所以敢於濫權、戕害正義、為非作歹的根由。

對台灣一部份人來說,陳阿扁是他們的救星,故他們能容忍扁「藏錢」,因為認定扁在執行其台獨建國的政治理想;

同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小馬哥也是這批人的救星。所以即使大賣黨產、帳目不清、種種令人非議的劫貧濟富政策,都是保障政權延續與兩岸和平之所需,所以可以容忍。

客觀而論,小馬如今所作所為,其實也和阿扁所作所為一樣,瀕臨「法律邊緣」(差別只在於手法不同);一旦下台,很難講不會面臨到陳阿扁今天所面臨的這一切。

就台灣整體利益來說,內部必須先團結;但如今朝野兩派所作所為,大多是在作短視近利、撕裂國家社會之事,此是台灣全體人民的「共業」,除非全體政客與人民齊心協力「誠心懺悔、痛改前非」,不然這劫難大禍恐難消除,亡國之日不遠矣。
2011-10-06 13:51: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