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17 08:39:25| 人氣1,070|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開羅宣言70年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開羅宣言「日本所竊據的中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應該歸還中華民國。」都已七十年了,台澎金馬的歸屬,怎還爭論不休?
  事關國民主權1之爭,靠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的嘴炮,再爭個七百、七千年也不會答案。
  別史盲2了,中國歷史的分分合合3分久了自然會合。
  如今不同了,兩岸中央的一中各表4就已表不清5,島內的台獨6和島外的美日7分裂勢力更是不承認開羅「宣言」的「條約」效力!
  可是開羅宣言的條約效力是客觀的史實呀!
  哎啊!人這種理性動物真是不如禽獸誠實,不遵守約定時、人會掰出各種邏輯來說約定無效。
  所以台澎金馬的歸屬,最終還得回歸動物本質:實力、不管軟硬兼施8
  相關資料
1. 詳參【圖博館】:《國民主權》  
2. 詳參【圖博館】:史盲與史屍
3. 詳參【圖博館】:《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 
4. 詳參【圖博館】:各表一中
5. 詳參【圖博館】:中華民國很敏感  
6. 詳參【圖博館】:獨派的道德觀
7. 詳參【圖博館】:《台灣論》
8. 詳參【圖博館】:力》

正確解讀史實 共建統一史觀 中國時報社論 2013-12-01 
 
   12月1日是《開羅宣言》70周年,近月以來國史館為此舉辦特展,外交部也與國立政治大學聯合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本報特別為此舉辦座談,發表社論,一切都是因為此事不但對中國現代史,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對台灣的歸屬,甚至對當前的東海變局,都曾經或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方殷,中、美、英3國領袖於11月23至27日齊聚開羅,並在12月1日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主要內容在「日本所竊據的中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應該歸還中華民國,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的土地亦務必將其驅逐。」
   該宣言後經中、美、英3盟國於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發表《波茨坦公告》,經1945年9月2日盟國與日本在密蘇里號戰艦簽署《日本降書》確認,是戰後處理日本問題的共識,也是後來處理戰後亞洲新秩序的一份重要文件,有其政治及法律的拘束力。
   1950年中,韓戰爆發,美方一度有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的說法只是權宜之計,是要為其介入台海爭端,中立台灣海峽尋找藉口,但在其與中共簽署《上海公報》,採取一中政策後,此說已成過眼雲煙。
   台灣內部主張獨立的人士普遍質疑《開羅宣言》,有的質疑宣言的存在、有效,有的說該宣言無人簽名,只是新聞公報沒有約束力,缺乏法律效果,台灣地位要以後續的《舊金山和約》為準,而中華民國沒有參與舊金山和會,反正台灣地位未定就是了,但現在也有人強調台灣早已獨立自主,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等等,不一而足。
   《開羅宣言》的存在是客觀事實,在國際法中,只要官方確認就有效力,《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11條:「一國承受條約拘束之同意得以簽署、交換構成條約之文書,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或任何其他同意之方式表示之」。日本降書承諾要實行《波茨坦宣言》,而《波茨坦宣言》則表明要實行《開羅宣言》。實踐證明了《開羅宣言》的效力。
   同樣的,根據維基百科,在國際法中,公約、條約、宣言、公報、議定書等,都可以視同為條約。《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2條:「稱『條約』者,謂國家間所締結而以國際法為準之國際書面協定,不論其載於一項單獨文書或兩項以上相互有關之文書內,亦不論其特定名稱如何」。
   《開羅宣言》業已經過日本降書等文件確認而有法律效果。中華民國雖然沒有參加舊金山和會,但後來與日本簽定的《中日和約》乃是實踐《波茨坦宣言》和《開羅宣言》的承諾。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45條之規定:只要國家明白同意條約有效,或仍然生效或繼續有效,或者已默認條約之效力或條約之繼續或施行,就不得認為條約失效、終止、退出或停止施行。
   據此,台灣確屬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雖然在治權上目前僅及於台澎金馬,但根據《憲法》,中華民國的領土仍然依其固有疆域,自然應該主張國家統一,只是在大陸地區卻另外有個有效行使統治權的政權存在,所以兩岸現況只能是主權重疊、治權分立。這也就是馬英九總統所主張的主權互不(不能)承認、治權互不(不應)否認的道理。
   從我們的立場來說,國家與主權是一回事、政權與治權又是另一回事,國族整體利益應該大於政權各別利益和分歧。一般民眾對於兩岸應該不獨、不武的立場全然可以理解,但對統與不統的主張仍有異見,對於北京選擇性面對中華民國當年的事蹟也有看法,由於中共不能正視當年國民政府在開羅會議中的重大成就,使其如今在處理台灣議題、釣魚台爭端、甚至琉球歸屬問題上都顯得左支右絀,無法理直氣壯的據理力爭,殊屬遺憾。
   於今之計,兩岸應正視與正確解讀歷史事實,共同構建統一的史觀,肯定中華民國當年的非凡成就,莫再蹉跎。
  回應
   如果歷史可以被統一 或真的被統一 就不叫歷史 叫謊言.歷史之所以能蓋棺論定 就是需要多方向多角度的探照.統一史觀是一種鄉愿 而已很懦弱的行為 也太執著了
   你的腦子裡 所謂的史觀就是統一跟獨立?!你在講什麼啊?! 這裡講的統一是指對歷史做出一個一致性的判斷.不是台灣中國要不要統一 或要不要獨立......真服了你們
   金門人有權自編歷史教科書,不能強迫金門人讀台灣歷史
   其實國際法談甚麼都是形式 根本是實力 盟軍贏了 日本人成了戰犯 否則是日本的英雄 台灣的地位也是一樣 想要台獨就要付出代價 首先要消滅中華民國 還要戰勝中華人民共和國 做不到這兩樣 台獨就是一個屁

台灣地位未定? 石佳音:開羅宣言是條約2013-12-01  中國時報

   開羅會議雖然奠定中國世界四強地位,是國府外交的顛峰,但之後卻開始走下坡,在國際上飽受排擠。《開羅宣言》的法理性質並無異議,包括美國杜魯門總統拋出「台灣地位未定」都是政治的選擇,並不是法理的爭議。
   首先從國際政治的演變,談論開羅會議的意義。開羅會議雖象徵中國與西方強權平起平坐,但到達顛峰以後,卻變成轉捩點,之後受到同盟國的冷待與背叛。從「國際地位與內政互為因果」的觀點來看,如果國家內戰,就容易受到外部侵略。
   美英邀請中國參加開羅會議,動機就是希望中美合作主導東亞秩序,往西、北能牽制蘇聯、往東能牽制日本,因此提議中國可收回香港、琉球,並一度認為中國可佔領日本。不過,中國要發揮此功能,起碼要統一,才能發揮美國認為的長期戰略功效。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一直沒有放棄「和平統一」中國的希望,包括曾在對日抗戰時建議蔣介石組民主政府,到日本投降後,仍派馬歇爾來華調停,望能藉此照拂美在亞洲利益。
   國共最後仍然沒有和解,分裂持續,這使得美國逐漸改變開羅會議的承諾。尤其到了1944年,因國共分裂使對日抗戰出現膠著,此時美國愈來愈殷切蘇聯參加對日抗戰,最後不惜犧牲中國利誘蘇聯。
   日本投降後,又因馬歇爾調停失敗,美國又轉向扶植日本防堵蘇聯,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但卻備受禮遇;而中國為戰勝國,卻飽受排擠。並且,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又把台澎改為地位未定,為其冷戰策略服務,這完全是漠視開羅會議的舉動,但也與中國分裂脫不了關係。
   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對日合約不邀中國參與,還逕自把琉球連同屬於中國的釣魚台列嶼一起「還」給日本,如今在釣島爭議中繼續站在日本一方。
   台灣由於超過一世紀與大陸分離對立,在國民黨的失志和台獨炒作下,認同早已錯亂。一直到今天,在台灣竟還有《開羅宣言》性質何屬的爭議。
   提倡台灣未定論者,攻擊《開羅宣言》的法理性質,其實也不需要咬文嚼字,根據自然法學派,條約基礎在於「條約必須遵守」,條約的形式、名稱等都是技術、舉證的問題。
   《開羅宣言》至今有許多歷史資料與紀錄,也有日本遵守《波茨坦宣言》的實踐,因而《開羅宣言》的效力無庸置疑。
   不過,「法律是方法,政治是目的」,法律最終服從政治,如何解讀法律,都是一種政治選擇。包括目前我國固有疆域、統獨等問題,都不是法律爭議,「而是政治、價值的選擇」。今日台灣許多法律爭議,不論《開羅宣言》的性質、台澎金馬的法律地位,還是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和憲法體制,全都受到一個更根本的政治議題主導:統獨。而這個根本的政治爭議是一個道德的選擇,是很難單靠著爭論法律或法理而解決的。

條約法理確認 蔡季廷:台灣確屬中國領土2013-12-1中國時報

《開羅宣言》能否決定台灣的主權與命運?這是社會長年以來討論不休的問題,這個問題可從三方面來討論。第一,《開羅宣言》本身是否具有國際法效力。第二,開羅會議對後來的《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和約》,乃至於《中日和平條約》,造成甚麼影響?
   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2條規定,「條約」是國家間所締結,以國際法為準的國際書面協定。而該公約第11條也規定,包括簽署、交換構成條約之文書、批准、接受、贊同、加入、或任何其他同意之方式表示之,都能算是條約。綜合前兩條來看,締約國之間,得以任何方式,表示同意接受條約。《開羅宣言》由三國、三地同時發表的情況而言,已經算是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在國際法中,判斷書面協定是否具有拘束力的標準之一,便是視其有無強制性條款。從《開羅宣言》的英文原文來看,也已經非常清楚地表達其為具有拘束力的條款。因為前引宣言內容提到「應該(shall)」,明確表達日本「應」歸還相關領土,表示該宣言具有明確的法律上義務性質。
   《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和約》,乃至與最後的《中日和平條約》,都是在解釋二次戰後,有關東亞國際秩序的一系列國際協定。根據條約法公約第31條的規定,在解釋條約時應參照其「上下文」,而第32條的規定,締結條約時的會議補充資料,亦可作為條約解釋時的依據。
   以條約法角度來說,這一系列的國際協定似可認為屬於彼此的「上下文」。《波茨坦公告》第8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主權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其他小島之內,其後的《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台灣澎湖。
   若把《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作為《舊金山和約》的上下文看來,代表國際社會以國際條約,確認日本戰後的主權限縮範圍。
   1952年我國與日本所簽訂的《中日和平條約》。是國際社會上,不同國家之間對於「第三國」權益的落實與實現,其中第2條約定,日本承認《舊金山和約》第2條,放棄對於台灣及澎湖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請求。
   雖然部分論者以為,《中日和平條約》僅約定日本應放棄台灣,不等於歸還台灣。依據條約的上下文解釋法則,《中日和平條約》必須同時參考《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使得完整。因此,日本放棄台灣及相關島嶼的法律效果,應該相當於將領土主權返還予我國。
   1952年簽訂《中日和平條約》時,可明確發現中日政府曾經有外交照會,日本提出「本約各條款,應適用於現在在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下,或將來在其控制下之全部領土」,既然適用中華民國政府所控制的地區,從相關的條約法理來看,台灣的領土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應無疑義。

    邏輯:邏輯邪1/66

邏輯是門研究理則的學問
怎會是一門很邪門的邪問

什麼研究論理的法則
羅織些合理化理由吧

這個嘛
還得追本溯源
理則學是Logic的意譯
邏輯學是Logic的音譯

你不了
中文的音意兼譯
邏輯譯地多有詩意
上窮碧落下黃泉
巡邏編輯論理法則

怎不說
邏輯譯地多有濕意
羅織些合理化理由
就以西方Logic祖師
亞氏邏輯的三一律為例
他以違背同一和排中律為由
否定矛盾(A同時是A和–A)
矛盾(paradox,詭論、吊詭、困思)
可是宇宙(量子論)人生(空論)本就矛盾
「我從不謊言」的詭論日夜詭辯不停
西方以論證理性大力批評矛盾
但矛盾又好比鬼魂般地揮不去
像心理強迫症硬要將幻相除去
愈想擺脫困思愈深困矛盾夢魘
除非來個論理典範的革命
推翻西方二元邏輯的霸權
改吹東風的佛道糢糊邏輯

    柔軟戰力:和平瘋爆5/99

中國老子雖最了
柔弱勝剛強之道
但美國老大最行
柔軟戰力之實用
好萊塢的電影
矽谷的軟體業
像根蜜谷矽棒
普世橫行價值

詩人也太鹹濕了
什麼塢啊谷地矽膠棒
人家是民主自由人權之軟實力
藉電影和網路來實踐
別忘了美國的哲學是實用主義

別瞧不起霉帝實賤哲邪
只要能達到洗腦之目的
靠電影寓教於樂又如何
只要能達到反恐之目的
靠網路監視監聽又如何
老大哥安全和利益至上
管它民主自由人權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台長: 阿楨
人氣(1,070) | 回應(1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兩岸 |
此分類下一篇:國共皆敵國
此分類上一篇:9成自認是中國人?

圖博館
「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抗戰」? 2015-08-14 白翔

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傳統上一直習慣於稱之為「八年抗戰」,這種提法充斥於文藝作品甚至一些歷史文獻中,但「八年抗戰」這個說法卻越來越被認為會給人以誤解,割裂了中國始自1931年的14年抗日戰爭歷史,甚至有擔心認為,這種提法會給人以日本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才開始侵略中國,而中國自七七事變才開始抗戰的印象,現在較成共識的提法是,「十四年抗戰」。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九一八事變,14年抗戰的起點
「八年抗戰」的提法,其實是以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了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此後日軍又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
  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面,有關東軍控制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面,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占豐臺,逼迫中國軍隊撤走。這樣,位於北平西南的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為了占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冀察,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被視為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從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的這段抗戰一共經歷了8年,這也就是「八年抗戰」說法的由來。
2017-01-16 09:18:41
圖博館
然而,對於這一說法,不少學者卻提出了異議,近年來較為統一的意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止日期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簽字投降,歷時近14年,也就是「十四年抗戰」。
  對於抗戰歷史,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我們不僅要研究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8年的歷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變後14年抗戰的歷史,14年要貫通下來統一研究。習近平的這番講話,準確定位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時限與歷史階段的劃分,給抗戰歷史的研究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有利於我們走出認識的誤區,統一共識。
  不僅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應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而且,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局來看,「九一八事變」也是日本法西斯對中國大規模武裝侵略的開端、是日本爭奪亞洲霸權與發動世界戰爭的起點,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個戰爭策源地之一的遠東戰爭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蘇聯檢察官克倫斯基在遠東軍事法庭曾說:「如果我們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這段血腥時期的開端的話,1931年 9月 18日恐怕是最有根據的。」
  對戰爭起點為「九一八事變」,日本國內也有一定的認識,比如,日本著名歷史學家藤原彰在其編著的《日本近代史》第3卷序章中指出「本書是以日本開始發動了歷時14年侵略戰爭的1931年為起點,概括地敘述從那以後的日本近代史」。
  2015年1月1日,日本天皇在迎來新年之際通過宮內廳發表感言稱,日本應該借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藉此機會好好學習以滿洲事變(即中國稱的「九一八事變」)為發端的那場戰爭的歷史,思考日本今後應有的樣子。
  全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重點圖書——《正視抗日戰爭》一書指出:「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端。」該書作者認為不應把九一八事變看作是只有局部意義的中日兩國的地區性的一般軍事衝突,而應把它看作日本企圖建立軍事獨裁法西斯專政、實現其獨占中國的「大陸政策」的第一步。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人民首先以武裝鬥爭反對日本法西斯的武裝侵略,從而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從九一八到日本投降,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日就沒有停止過。
1931年後,抗戰從沒停息
2017-01-16 09:20:20
圖博館
為更好地詮釋正視「十四年抗戰」的重要性,本刊選載《正視抗日戰爭》一書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可以說,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斯戰爭的序幕。雖然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即從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近6年)還只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4省地區進行,但卻從未停止過,這不僅為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日救亡鬥爭起了重要的準備作用,而且給日本侵略軍以嚴重打擊。僅就日本官方大為縮小的統計數字,14年里,日本關東軍被我東北抗日聯軍等部斃傷俘者近萬人。毫無疑問,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東北人民及廣大愛國官兵反對日本侵略軍的各種形式的武裝鬥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事業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所以,毛澤東於1945年4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以國民黨政府在九一八事變以後沒有實行抗日為由,把抗日戰爭的起點定為七七事變是值得商榷的。就抗日戰爭的性質而言,它是中國在20世紀30-40年代進行的由不同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及各族人民參加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因此,我們在界定抗日戰爭的起點問題時,就不能以國民黨政府是否主張、參加抗戰作為標準來評判。
  歷史的事實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是一個不斷擴大、不斷升級、由局部侵華演變成全面侵華的過程。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三省;1932年製造一•二八事變,進犯上海;1933年1月進攻熱河;1934-1935年製造張北、察東和河北事件,進而蠶食華北、分離內蒙,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和偽「蒙古軍政府」……最後制訂1937年度侵華作戰計劃,擴大增設在平津地區的駐屯軍,準備隨時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同時,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一個從小到大、由局部地區抗戰逐漸發展到全國性抗戰的歷史過程。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違反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奮起抗日。例如:馬占山部在黑龍江的江橋抗戰;黃顯聲等指揮軍警阻擊日軍侵略錦州;李杜、丁超等部在哈爾濱外圍地區襲擊日軍……他們的抗日行動促進了東北義勇軍的興起及抗日鬥爭,也為中國共產黨組建抗日武裝創造了有利的群眾基礎。
2017-01-16 09:21:18
圖博館
到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規抗日武裝由原來的8個小游擊隊發展到11個抗日聯軍,共計有4. 5萬餘人,從而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體骨幹力量。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犯上海,蔣光鼎、蔡廷鍇和張治中等率國民黨第19路軍和第5軍奮起抵抗。1933年,日軍進攻熱河、察哈爾,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佟麟閣等率部組成抗日同盟軍,給日軍以嚴重打擊。前後3次違反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抗戰行動,都被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一手破壞和扼殺了,而《上海停戰協定》、《塘沽協定》、《秦土協定》、《何梅協定》等出賣國家主權的妥協投降條約則是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一手支持下簽訂的。
  盧溝橋事變,8年全面抗戰起點
《正視抗日戰爭》闡述——中國抗日戰爭史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鬥爭史。但是,有人偏偏提出因為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沒有參加抗戰,所以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作為抗戰的起點,進而認為:「怎麼可以把屈辱的『九一八』當作神聖的中華民族抗戰的開端?」然而,我們認為:要說屈辱,真正屈辱的是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執行「絕對不抵抗」政策的潰逃官兵(從九一八事變前到西安事變,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一直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內戰國策),而不是部分愛國官兵、廣大人民群眾,更不是九一八事變後立即組織東北游擊戰爭直接給日本侵略者以打擊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抗日武裝。
  1933年1月17日,中國共產黨向一切進攻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提議:在停止進攻、保證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創立義勇軍3個條件下停戰議和,一致抗日,但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拒絕。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鄭重要求國民黨當局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抗日救國。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會議上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提出「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1936年9月,中共調整自己的政策,改變了過去「抗日反蔣」的口號,確定了「逼蔣抗日」的政策。西安事變後,中共又確定了「聯蔣抗日」的方針。
  總之,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不斷適應新的形勢要求,決定並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線,以團結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為奮鬥目標。
2017-01-16 09:23:04
圖博館
如果不以九一八事變作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那麼就等於自己抹殺6年來東北民眾、部分愛國官兵、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第19路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所從事的抵抗日軍侵略的英勇鬥爭。我們應該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來看待抗日戰爭的起點問題。
  由上可見,如果以有的人所謂「中國政府」(即國民黨政府)是否參加抗戰為「標準」來界定抗日戰爭的起點,九一八事變就難以「達標」;但是,如果以東北三省的廣大民眾、愛國官兵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作「標準」來界定抗日戰爭的起點,九一八事變無疑是界定抗日戰爭的起點和「路標」。
  退而論之,假如按照以國民黨政府是否參加抗戰作標準來界定起點問題,七七事變也不能作為抗戰的起點。這是因為:蔣介石在1937年7月17日的談話中雖然表示「準備應戰」,但又堅持說:「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溝橋)事(變)的解決。」此時的蔣介石國民政府仍處於游移、動搖、妥協、退讓的徘徊之中。直到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後,8月14日,國民黨政府才真正轉向抗日。照此推理,豈不把「八一三」或「八一四」作為中國抗戰的起點更好嗎?
  所謂抗日戰爭的起點,簡言之,就是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的開始時間問題。無論從邏輯還是從歷史來看,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七七事變則是中國抗日戰爭由局部抗戰擴大為全國性抗戰的轉折點。簡言之,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戰的起點,七七事變是全國性抗戰的起點。這是實事求是地研究中國抗日戰爭史得出的科學結論。
  如果不承認中國的抗戰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是14年,就會給人一種日本從七七事變才開始侵略中國的印象,有意無意地淡化日本侵華的罪行;就會給人一種中國是從七七事變才開始抗戰的印象,認為在七七事變以前的6年中國並沒有抗戰,這對於宣傳中國的抗戰是很不利的。
  值得欣慰的是,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時限,現在國家已經明確從九一八事變算起,中國的抗戰是14年,而不是8年。
  這是非常正確的。
  相關新聞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14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國教育部明令:8年抗戰改為14年| 蘋果日報
抗日「多6年」 連打國民黨痛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什麼信號?中共下令抗戰八年改十四年網友熱議 - 新唐人
2017-01-16 09:24:02
圖博館
喬新生》謙卑面對歷史2017/1/15

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然而,在如何重新書寫中國近代史的問題上,學術界卻出現了非常大的爭議。部分學者認為,不能抹煞中國國民黨領袖抗日戰爭期間的領導地位,只有客觀全面地總結抗日戰爭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中國的歷史觀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英雄史觀。人們回顧中國抗戰歷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把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的政治領袖作為主角,試圖借助於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塑造政治領袖的光輝形象。
  中國習於英雄史觀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之所以付出巨大的代價,就是因為中國當時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中華民國的領袖雖然試圖通過各種方式結束地方自治,建立抗日戰爭愛國統一戰線,但是國民黨的領袖都沒有真正地把民主建國作為追求的目標,沒有為實現各民族的大團結、各個黨派的大聯合創造必要的政治條件。這就使得許多民主黨派轉而支持中國共產黨,使共產黨從邊緣化的政黨一躍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政黨。
  中國歷史是一個不斷迴圈播放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多次改朝換代,但始終走不出歷史的窠臼。究其原因就在於,執政者取得政權之後,沒有真正為人民服務,沒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執政原則。總結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經驗教訓,一方面是要銘記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也是要牢記中國近代以來所有經驗和教訓。只有實行民主,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發動人民群眾並且團結人民群眾,才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現在日本軍國主義蠢蠢欲動,中國人民不應忘記慘痛的歷史,各個政黨不應當相互攻訐,而應當捐棄前嫌,以民族大義為重,保護祖先留下的寶貴財產,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
  國民黨必須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必須認真總結自己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如果無視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領導作用,那麼,就是歷史虛無主義者;如果完全抹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那麼,就是典型的歷史偏見主義。
  但是抗戰期間,國民黨昏庸腐敗墮落,抗戰後被人民拋棄,被共產黨取代,這段歷史不容抹煞。如果不敢正視這一點,那麼,就不是真正的民主主義者。
2017-01-16 09:24:56
圖博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首相邱吉爾在選舉中被英國選民拋棄,史達林曾經嘲笑邱吉爾,邱吉爾聳聳肩膀認為這就是英國人民浴血奮戰的目的所在。讓人民作出選擇,這是民主的本來涵義。國民黨的歷史學者必須真正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重新看待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一方面必須學會鳥瞰抗日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全貌,另一方面必須對國民黨的歷史進行深刻反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結束過去,開闢未來。
  兩岸應共寫抗戰史
國民黨乃至中國其他政黨對待中國歷史特別是抗日戰爭歷史必須抱著謙卑的心態,必須從對中華民族負責的高度分析問題,千萬不能為了政黨的私利而隨意地美化歷史;當然也不能為了淡化其他政治黨派和人民群眾中在抗日戰爭中付出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把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變成少數英雄的歷史。
  真誠地希望海峽兩岸的史學者特別是近代史學者攜起手來,共同書寫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歷史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心中,成為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的偉大動力。(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2017-01-16 09:25:36
阿楨
一個蔣渭水 藍綠白各取所需 2019/08/05 中國時報

  近日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成立台灣民眾黨,刻意與日據時期社會運動重要領導人物蔣渭水創立的政黨同名,而使得「蔣渭水熱」又掀起一波高潮。
  2001年,陳水扁以總統身分出席蔣渭水逝世70周年紀念會;2005年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拍攝蔣渭水紀錄片;2006年扁政府將國道五號改名蔣渭水高速公路;2010年馬英九總統任內發行蔣渭水頭像10元硬幣……。
  1976年戒嚴時期寫成《蔣渭水傳》的促轉會前主委黃煌雄表示,國民黨來台後為維持一黨獨大和社會穩定,視台灣近代民族運動為禁忌,根本不提當時被戴上「左派」帽子的蔣;證諸高中歷史課本,1983年版本反抗日本統治只提到連橫、林獻堂和羅福星。
  1987年解嚴,3年後歷史課本首次出現「228事件」,蔣一直到1993年版本才露臉,列在林獻堂後面,且無論是連林羅或蔣都只有短短一句。
  1997年國中《認識台灣》試用本,蔣名字僅出現一次,林卻出現3次,還附大頭照。此時蔣仍只是「陪襯」林獻堂。
  1999年起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蔣開始「復活」。2001年龍騰版高中歷史下冊,林看似仍凌駕蔣,但後者篇幅變多,不但談及其早年生活,還認為他是「日據時期最有活力和魅力的政治領袖」。
  之後10年蔣的歷史地位大躍進,2011年南一版提到蔣1923年治警事件,以及1927年創建台灣民眾黨。至此蔣再也不是陪襯,而是主導者。
  今年9月登場的108新課綱南一版,認為蔣和林是推動日治時期政治與社會運動的「左右手」;龍騰版更認為治警事件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會運動,其中自治主義的主張,初次凝聚了『以台灣為獨立體』的思考觀點」。
  綜觀來看,蔣短短40載生命當中,思想經過多次轉折:無論是早年自認受到漢文化薰陶、中期從文化面堅決反對日帝侵略、或是晚期逐漸左傾,都是蔣。但一個蔣,不只歷史課本各自表述,藍綠白也各取所需--藍取其抗日民族情懷、綠取其本土性、白取其醫師從政的天命--事實上蔣抗日卻未有武裝行動,其民族自決絕對不是現今的台灣自決,而「醫師從政」則輕巧忽略蔣的宏大抱負。
2019-08-09 07:38:29
阿楨
石文傑》藍營縣市抵制「台獨課綱」! 2019/08/07

  民進黨透過頒定108年高中新課綱,陸續推出新的高一歷史課本,堂而皇之灌輸青年學子早已過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效力,宣稱《舊金山和約》、《中(台)日和約》未明定台灣的歸屬,為台灣獨立預留法律空間,不啻表示台灣國名國號未定。
  其實這只是台獨政黨在自己暗爽,自欺欺人,完全無視國際現實與島內外情勢,現今世上主要的大國和小國約160餘國承認中共,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定建交公報時,中文版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雖然外文版有的寫認知(acknowledge)或理解(understand),未寫承認(recognize),但依國際條約中英文版地位平等,相同有效,不能否定其效力,這是台獨人士必需要面對的事實。
  其次南一版高一《台灣史》第136頁:「我國現今領土主要由台灣、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太平島、東沙島等島嶼所組成…。」據《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明文:「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教育部這一課綱及已審定通過的課本,是公然進行「法理台獨」,搞「固有」與「現今」兩字之異,公然變更《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固有」疆域,不但中國大陸不見了,連釣魚台群島也消失了。就教育部審定的高中課本而言,台灣在法理上顯然已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嚴重觸犯憲法,恐不只是教育部長潘文忠一人所擔待得起的罪刑,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立委諸公都得擔負分裂國家與喪權辱國的罪名和後果。
  當年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公然抵制馬英九總統的課綱微調,拒絕新課本,為何如今國民黨執政的15縣市不敢如法炮製,拒絕蔡英文違背憲法的台獨課綱及台獨史觀的新版高一台灣史課本?
  期待明年重新執政的韓國瑜總統上台後能立即撥亂反正,停止蔡英文的台獨課綱,別再犯當年馬英九的錯誤,拖到執政後期才動手,恐緩不濟急,莘莘學子已被洗腦淨盡矣。當年台南市前市長賴清德都敢公然侵奪各中小學教學研究會自主選用課本的權利,為何國民黨縣市長毫無作為?難道國民黨連清末東南督撫發起東南自保運動的魄力都沒有,還奢言撼動蔡英文的霸氣?
  15縣市團結先從拒絕台獨課綱出發,發揮地方包圍中央實力!(作者曾任高、國中歷史老師)
  相關新聞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108課綱 教成沒根的一代
2019-08-09 07:39:48
阿楨
〈島中對〉 劉紹楨 (台北淡水)

 諸葛亮在〈隆中對〉分析當時天下大勢,前段三分天下是歷史實然、後段以蜀國統一天下則是其應然願望,在此〈島中對〉以生物演化和中國歷史的實然來分析兩岸大勢。
 生物演化的實然是整個族群生命(DNA)的延續,人類則是國族存亡鬥爭的本能(這反映在成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黨同伐異」「你死我活」),但人演化出理性,故常以各種價值(如個人民主自由)合理化其應然。中國歷史鬥爭的實然是,在朝掌權時多持中央天下統一觀,在野奪權時多持地方分裂獨立觀,這不只是現今兩岸(三地)實然,也是島內實然。
 台灣的政治,自從蔣經國因缺乏其父蔣介石與滿清和中共的國族鬥爭經驗,而誤用了李登輝之後,台獨大勢已定。
 所以不論蔣介石以三七五減租幫佃農耕者有其田,當祖先多為地主的民進黨以台獨奪權時,台灣農民便捨土地之小利而取台獨國族存亡之大「義」。
 即便到2018年韓國瑜高舉中華民國國旗和九二共識,贏得高雄市長後,仍大力幫助農產品外銷大陸,2020的大選也不敵蔡英文的恐共反中之「芒果乾」(亡國感)。
 別以為只有讀書不多的農民有亡國感本能,即使知識藍、經濟藍也因無亡國感失業感而不投票,更遑論台獨教育下年輕人的高投票率了。
 如果中共認清上述台灣政治大勢,便知不論如何讓利也不可能和平統一,但並不表示要立即武統,因為即使中國的軍事、經濟發展到足以迫使美國不介入,代價也太大。
 其實中共在和戰間的對策很多,比如台灣經濟靠外銷、外銷又靠大陸,故上策是長期的「窮台」(港呢),可以美對中貿易戰之道,用關稅制裁台灣,首當其衝是知識經濟藍會大量失業,看能否激發其失業亡國感而投票,島窮則內鬥「亂台」。中策是「窮台」逼迫民進黨宣布台獨,接著就下策「攻台」武統了。

另參【圖博館】:台灣2018/2020選舉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135405
2020-01-23 08:58:22
阿楨
特朗普:將成立“1776委員會”普及美國“正史” 2020-09-18 觀察者網

  美國“官方”的建國年份為1776年,《獨立宣言》的簽署,標誌著美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然而,《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卻于去年提出了“1619項目”(1619 Project),認為奴隸制開端才是美國“元年”:這一年首只運奴船載著20多個黑奴抵達北美,隨後開始了一段血腥殘暴的奴隸制歷史。
  “1619項目”引發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不滿,在宣佈教授相關內容的學校得不到經費後,他又表示,將簽署行政令成立“1776委員會”(1776 Commission),以在美國學校中推廣“愛國主義教育”。
……..
  在黑人喬治•佛洛德遭到白人員警“跪殺”後,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雖然民眾的抗議活動批評種族主義政策並呼籲解決方案,但特朗普還是將重點放在了抗議者“不守規矩”的地方,例如一些示威者推翻了邦聯領袖以及其他具有爭議性人物的雕像,包括哥倫布和前總統傑克遜。
  7月4日,特朗普在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俗稱總統山)上發表講話,發誓捍衛美國的“遺產”,抵禦他所說的“憤怒的暴民”,並指責公立學校教孩子們“討厭自己的國家”。
  本月早些時候,白宮獲得華盛頓特區地方政府的一份報告,該報告呼籲對華盛頓紀念碑、傑弗遜紀念堂和哥倫布雕像等進行重新命名、拆除或搬遷,引發爭議。
  回應
正確的歷史本來就是記錄了美國生於不義啊!欺騙、偷竊、撒謊、屠殺印第安人、搞種族滅絕、一次次撕毀合約背信棄義、侵略成性,現在還背叛人類,隱瞞疫情,助攻病毒,喪盡天良!這個政權的性質比肩納粹!
2020-09-21 08:07:07
阿楨
美國南北戰爭的目的是解放黑奴?可謂顛倒因果!混淆是非!2020-12-18 中國歷史研究院

美國獨立後,版圖不斷由東海岸向西部擴展,但是北方與南方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北方是工業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20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南方依然盛行黑人奴隸種植園制度,它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提供原料,換取工業品,雖具有某些資本主義特徵,但不等同於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它以黑奴勞動為基礎,種植場主對黑奴實行超經濟的強迫勞動,視奴隸為財產,可以任意加以處置與買賣。
  南北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矛盾隨著美國領土不斷擴張而逐漸複雜尖銳,矛盾逐步集中在南北雙方爭奪聯邦控制權的政治領域,演變成維護聯邦統一還是分裂國家的“政治危機”。終於,這一危機在南方奴隸主製造的陰謀分裂活動中爆發:1861年4月12日上午4點30分,叛軍打響轟擊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的第一炮,公然挑起國內戰爭。
  林肯並不是廢奴主義者
林肯雖然不贊成奴隸制,但他並不是一個廢奴主義者。林肯的《首次就職演說》裡提到“我無意直接或間接干擾蓄奴州的奴隸制度”,其核心思想是為了避免國家分裂,維護聯邦統一。
美國內戰的事實表明:南方奴隸主為維護奴隸制度而挑起內戰;林肯政府卻為實現維護聯邦統一、保衛主權完整的最高目標,而解放黑人奴隸、解決土地問題。可以說,解放黑奴並非是內戰最初的目的,而只是為了實現勝利,維護聯邦統一的一種手段。
  南北戰爭後的美國黑人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2020-12-20 09:30:26
阿楨
敢對雍正斷章取義?!綠媒竟然說:搞“台獨”第一人是雍正皇帝!2020-12-16環球網

島內綠媒“三立新聞網”15日曝“大料”,聲稱有證據顯示,搞“台獨”的第一個人是清朝的皇帝雍正。對此,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舉出六大例證打臉,不僅痛批“綠媒和綠線民,又蠢又無知”,更嗆“綠媒和綠線民的蠢,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稱,“台獨”分子為了給“台獨”找理由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雍正說出這句“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之後,後面一句是“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結合上下文來看,雍正想要說的是“臺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於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臺灣納入版圖”。
2020-12-20 09:32:30
阿楨
杜正勝沒有說出的貓膩 2023/02/06 胡文琦

號稱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透過史學方法來分析爬梳「『中國』擴張模式的3步驟」,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杜正勝表示,中國也正用這些步驟對待維吾爾族與藏人等,若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云云,並評估中國屆時會對台灣所施行的策略最重要的即是「思想改造」。
暫不論杜正勝有無既定刻板的意識形態與有色眼鏡,乃至是暫時拋開筆者與杜先生對「中國一詞」的定義與期許不同,甚至現在的民進黨中央政府亦就是在進行「同樣『去中化』的『思想改造工程』」不說,其一席「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的中文邏輯則顯然大有貓膩,與刻意無病呻吟的強烈嫌疑之處。
一來,杜先生並沒有誠實的講述「就在出現同樣命運」之前,台灣因自身各種應對方式,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範圍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評估,二來,一個充滿弔詭又帶點無奈的文義即是,既然台灣無論如何努力,唯最終的命運「都肯定仍是『被征服』」的進入所謂「中國擴張模式3步驟」的話,那麼,執政黨乃至是領導人又究竟該如何盡最大可能,來爭取台灣最大的福祉利益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呢?直言之,杜正勝就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應
杜說的擴張模式的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不就是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鳥事。
杜把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擴張模式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事實統統都洩露了說出來了...
三隻小豬都是成語的垃圾院士,其水準…,笑死。
令人懷疑所謂院士是否只是因為政治正確才上位,應該考慮取消杜的院士資格吧?
這不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嗎?靶都已經畫好了,不就一直射箭就行
2023-02-07 08:13: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