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弗里•喬叟 維基百科
17世紀的喬叟畫像
傑弗里•喬叟(英語:Geoffrey Chaucer,1343年-1400年),英國中世紀作家。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擺脫了舊時代詩作的脫離現實,矯揉造作的風格,通過塑造三十多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揭露了僧侶階層的腐朽,嚴肅的考慮婦女問題,反映了當時各色各樣的人的生活和社會的全貌,因此傑弗里•喬叟被認為是英國中世紀文學和文藝復興文學之間承上啟下的人物。
早年
喬叟的姓「chaucer」來自於法語「chausseur」意為「鞋匠」,其祖上在伊普斯維奇經商[1]:Vol. I p. ix。喬叟的祖父和父親約翰•喬叟都是倫敦的酒商,並為宮廷供應食品[2]。1324年,約翰•喬叟曾被自己的一位姨媽綁架,目的是讓他和自己的女兒結婚,以保全自己在伊普斯維奇的產業。這位姨媽被捕後被罰款250英鎊,這說明喬叟家族家境殷實[1]:xi–xii。大約在1340年左右,約翰•喬叟和阿格尼絲•考普頓結婚。考普頓的嫁妝包括她叔叔哈默的二十四座店鋪。哈默據說是一位鑄幣商人。
傑弗里•喬叟的確切出生時間和地點都不清楚。但喬叟從少年時就參與王室事務,使有關他的文獻記錄是當時詩人中最完整的,不像寫《把犁人皮爾斯的幻象》的威廉•蘭格倫那樣於史無征。在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兒媳,第四代阿爾斯特女伯爵伊莉莎白•德•巴勒1357年的家庭紀事冊上,第一次出現了喬叟的名字,當時他通過父親的關係,擔任了女伯爵的侍童[1]:xvii.。1359年,喬叟隨愛德華三世的部隊遠征法國,在蘭斯附近被法軍俘虜。家人籌錢將其贖回,其中還包括愛德華三世的十六英鎊十三先令四便士。1360年5月喬叟回到英國。
執行外交使命
岡特的約翰,喬叟的恩主,後成為他的連襟
1360下半年英法議和,喬叟奉命攜帶文件赴法國。之後的六年沒有喬叟的記載,研究者認為他這一段是在律師學院深造,為自己的行政生涯做準備。大約在1366年,喬叟到過西班牙,此行或與黑王子試圖參與西班牙王位的戰爭有關,可能曾去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同年,喬叟和愛德華三世的皇后艾諾的菲力帕的女侍臣菲利帕•德•洛埃特結婚,菲利帕•洛埃特是和凱瑟琳•斯溫福德是姐妹關係,而斯溫福德後來成了喬叟的護主岡特的約翰的第三任妻子[2]
1367年6月20日喬叟被授予「儀仗衛士」的頭銜,1368年被擢升為「候補騎士」。「候補騎士」沒有明確的任務,主要是到內廷說古道今或彈琴唱歌,喬叟或許在此時已經展現出他的文學才能,才獲得這一頭銜。之後一段時間喬叟常攜帶信件到外國去。1368年,他有可能參加了在米蘭舉行的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和維奧萊特•維斯孔蒂的婚禮,史學家讓•傅華薩和大詩人彼特拉克當時也參加了婚禮。研究者認為喬叟此時已經寫完了《公爵夫人之書》,這是一篇輓歌,獻給剛去世的蘭開斯特的布蘭奇。
1369年,喬叟參加軍事行動,到達皮卡第。1372-1373年他首次赴義大利,到過熱那亞和佛羅倫斯,協商通商事宜。很多研究者認為,喬叟在義大利時應該見到了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兩人向喬叟介紹了人文主義的觀點和義大利的文學創作情況,喬叟的一些作品明顯受到他們的影響[3]。1374年愛德華三世在聖喬治日賜予喬叟「餘生每天一加侖酒」的待遇,這可能是對喬叟詩歌創作的獎賞;愛德華三世還讓他免費居住在阿爾德門。6月喬叟被任命為港務監督,又獲得岡特的約翰賜給的年金,生活富裕起來[4]。1376和1377兩年內,他曾三次被派去法國,目的不明。後來的文獻稱他是去協商理查二世和法國公主結親的事,以期結束百年戰爭。
1378年喬叟再次前往義大利,和米蘭的統治者巴納波•維斯康蒂以及英籍僱傭兵首領約翰•霍克伍德談判,有人認為《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騎士的形象就源自約翰•霍克伍德。之後的六七年關於喬叟的記載不多,研究者認為他此時可能在專心寫自己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5年10月喬叟,被指派為肯特郡的治安法官,主要任務是在法國有可能入侵的形勢下保持肯特郡的和平。1386年8月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1387年喬叟的妻子去世,喬叟陷入痛苦之中;不久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掌握大權,打擊國王信任的人,喬叟的年金經過審議後被轉給了別人,他又陷入經濟拮据中[2]。
晚年
埃斯梅爾手稿中所繪的朝聖客裝扮的喬叟
1389年理查二世重新掌握了權力。7月12日,喬叟被任命為國王產業管理員,照看國王的城堡和莊園。在喬叟的任期內,他沒有組織大的工程,但的確組織了對威斯敏斯特宮,聖喬治教堂和倫敦塔等地的修繕[5]。這是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每天薪水兩先令,大概是他之前工作的三倍。同時喬叟還兼任費肯漢姆森林中的國王木屋的照看人,這主要是個榮譽職位。[6]
1390年9月中的四天內,喬叟三次遭到搶劫,也許因此受傷,這可能是他在次年的6月17日辭去職務的原因。但辭職後不久的6月22日,他就被任命為位於薩默塞特的北伯澤頓的王室森林的林務次官。這一職位並不輕鬆,需要做很多工作來維護森林,但也有機會獲得利益。1394年理查二世賜給喬叟二十英鎊的年金[7]。1399年10月亨利四世登基,將喬叟的年金加了一倍,但這筆錢可能沒有發到喬叟手中。十二月他租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一座住宅[8]。1400年9月,王室賜給喬叟一大桶葡萄酒,之後就沒有記載了。
喬叟據說是於1400年10月25日在倫敦逝世,但這個時間是鐫刻在喬叟死後一百年才立起的墓碑上的,所以真實性值得懷疑。喬叟的死因不明,英國的中世紀研究專家特裏•瓊斯曾出了一本書《誰謀殺了喬叟?一個中世紀的神秘事件》,認為他是被理查二世的敵人甚至是亨利四世所謀殺的,但也只有一些旁證說明此事。喬叟死後以教區成員的身份葬於倫敦西敏寺。1556年他的靈柩被移葬到一個更好的墓穴,隨著多位詩人的葬入,這裡成了著名的「詩人之角」。
後世
2001年,好萊塢拍了一部名為《騎士風雲錄》(A Knight's Tale)的電影,片名取自《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騎士的故事〉("The Knight's Tale")之名字,而喬叟亦有在電影中出現,由保羅•彼特尼扮演。
英語維基文庫中與本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傑弗里•喬叟
主要作品
《公爵夫人之書》
《聲譽之堂》
《眾鳥之會》
《賢婦傳說》
《特洛伊羅斯與克麗西達》(Troilus and Cryseyde)
《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
參考文獻
1.0 1.1 1.2 Skeat, W. W., ed. The Complete Works of Geoffrey Chaucer,Vol 1..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899.
2.0 2.1 2.2 傑弗雷•喬叟著,方重譯. 坎特伯雷故事.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3年.
3.Hopper, p. viii He may actually have met Petrarch, and his reading of Dante, Petrarch, and Boccaccio provided him with subject matter as well as inspiration for later writings.
4. Morley, Henry (1890) English Writers: an attempt toward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Cassell & Co.; Vol. V. p. 106.
5.Morley (1890), Vol. 5, p. 245.
6. Forest of Feckenham, John Humphreys FSA, in Birmingham and Warwickshire Archaeology Society's Transactions and proceedings, Volumes 44–45 p117
7.Ward, p. 109.
8.Morley (1890); Vol. V, pp. 247–48.
坎特伯里故事集 維基百科
本文介紹的是英國詩人喬叟創作的一本短篇小說集。關於1972年由義大利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導演的電影,詳見「坎特伯里故事集 (1972年電影)」。(詳參【圖博館】:帕索里尼:名導演20) 《坎特伯里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是一部詩體短篇小說集,作者是英國詩人喬叟。
內容
故事敘說有30名朝聖者聚集在倫敦一家客店,整裝前往70英里外的坎特伯里。店主哈里‧貝利自告奮勇擔任導遊,並在晚飯後提議在往返途中每人各講兩個故事,以解五天旅途中的無聊寂寞,看誰的故事講得最好,可以免費吃一餐好飯。這些朝聖者,有騎士、僧侶、侍從、商人、匠人、紡織匠、醫生、地主、農夫、海員、家庭主婦等,代表了廣泛的社會階層。他們講述的內容,主要包括愛情和騎士探險傳奇、宗教和道德故事、滑稽故事、動物寓言等23個故事,大多數的故事都是用雙韻詩體寫成的,喬叟自己講了《梅裡白的故事》則是散文體,廚師和見習騎士沒有講完故事,其中商人、農民、修女,巴斯婦人,以及賣贖罪券者的故事最為精彩,是本書的精華,基本上《坎特伯里故事集》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坎特伯里故事集》深受薄伽丘的《十日談》之影響,是公認英國印刷史上的第一本書。喬叟因此被視為英國詩歌的奠基人。
後世
2001年,好萊塢拍了一部名為《騎士風雲錄》的電影,片名取自此書中〈騎士的故事〉("The Knight's Tale")之名字,而喬叟亦有在電影中出現,由保羅•彼特尼飾演。
傑弗雷•喬叟_百度百科
傑弗雷•喬叟,英國詩人。十幾歲起進入宮廷當差。1359年隨愛德華三世的部隊遠征法國,被法軍俘虜,不久贖回。喬叟與宮廷往來密切,當過廷臣、關稅督察、肯特郡的治安法官、郡下議院議員。他曾因外交事務出使許多國家和地區,到過比利時、法國、義大利等國,有機會遇見薄伽丘與彼特拉克,這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喬叟在庇護者失寵期間,被剝奪了官位和年金,經濟拮据。他曾寫過打油詩《致空囊》給剛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訴自己的貧窮。1400年喬叟逝世,安葬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之角”。
簡介
傑弗雷•喬叟,英國詩人。他的個人生活是相當豐富的:1357年做宮廷侍童,1359年參加對法作戰時被俘,翌年由國王贖回,1361年-1367年在內殿法學協會受訓,1366年與王后寢宮的女官結婚,此後多次代表愛德華三世出使歐洲大陸,到過比利時、法國、義大利等國,有機會遇見薄伽丘與彼特拉克,這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374年,喬叟任倫敦毛皮關稅管理員,1382年兼任酒類及其它商品的關稅管理員。1385年,喬叟任肯特郡治安法官,第二年被選為該郡騎士代表出席議會下院。1389年理查親政後,喬叟又先後擔任過王室建築工程主事和薩默塞特王室森林副主管。喬叟在庇護者失寵期間,被剝奪了官位和年金,經濟拮据。他曾寫過打油詩《致空囊》給剛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訴自己的貧窮。1400年喬叟逝世,安葬在倫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詩人之角”(Poet's Corner),他也是第一位葬于此的詩人。
母親名叫阿格尼絲•德•科普頓,父親約翰•喬奧是一位富裕的酒商。喬叟這個姓源於單詞“Chaussier”(制鞋匠),暗示其祖先是鞋匠。l357年,傑佛瑞在13歲至17歲之間,任英王愛德華的兒子萊昂內爾親王和親王的夫人伊莉莎白的少年侍從。這一點是從伊莉莎白伯爵夫人家的帳簿裡一條帳目上得知的。該帳目記載著為傑佛瑞•喬叟購買服裝一套,內有一條紅黑相間的緊身褲和一雙鞋。當時這位少年侍從一定過得很快活,因為歷史記載表明,伯爵夫人一家時常從一處宮殿或大官邸遷到另一處。記載上甚而提到過一次出遊,去倫敦塔觀獅。當時百年戰爭方興未艾,兩年後,喬叟隨愛德華三世的大軍遠征法國,被法軍俘虜,但不久(1360)即由愛德華三世贖回,贖金相當於2400美元。
此後七年,喬叟的確切情況不詳,不過,有理由可以相信,喬叟也許是在倫敦學習法律。1367年,他已是有固定年金或薪金的王室侍者,後來又升為侍從騎士。他的妻子菲利帕又是王后家族成員。所以,喬叟20多歲便走上仕途,終生浮沉宦海。
喬叟早期的創作受義大利和法國文學的影響。他把法國文學中的騎士傳奇、抒情詩和動物寓言故事等引入英國文學。其早期作品《特羅勒斯和克萊西德》(1385),人物性格塑造生動細膩,語言機智幽默。
生平
從1377年開始,喬叟多次出使歐洲大陸,接觸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家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使喬叟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始轉向現實主義。根據薄伽丘的一部長詩改寫的敘事詩《特羅勒斯和克面西德》擯棄了夢幻和寓言的傳統,代之以對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和生活細節的描寫,這是喬叟的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喬叟在他生活的最後十五年進行了《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Canterbury Tales(1387-1400))的創作。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
喬叟視野開闊,觀察深刻,寫作手法豐富多樣,真實地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開創了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對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產生影響。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國作家喬叟的小說。作品描寫一群香客(pilgrim)聚集在倫敦一家小旅店裡,準備去坎特伯雷城朝聖。店主人建議香客們在往返途中各講兩個故事,看誰講的最好。故事集包括了23個故事,其中最精彩的故事有:騎士講的愛情悲劇故事、巴斯婦講的騎士的故事、賣贖罪券者講的勸世寓言故事、教士講的動物寓言故事、商人講的家庭糾紛的故事、農民講的感人的愛情和慷慨義氣行為的故事。作品廣泛地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英國社會生活,揭露了教會的腐敗、教士的貪婪和偽善,譴責了扼殺人性的禁欲主義,肯定了世俗的愛情生活。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藝術成就很高,遠遠超過了以前同時代的英國文學作品,是英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第一部典範。作品將幽默和諷刺結合,喜劇色彩濃厚,其中大多數故事用雙韻詩體寫成,對後來的英國文學產生了影響。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喬叟用富有生命力的倫敦方言進行創作,也為英國文學語言奠定了基礎。他首創的英雄雙韻體為以後的英國詩人所廣泛採用,因而喬叟被譽為“英國詩歌之父”。
喬叟的詩歌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法國影響時期
(1360~1372):主要翻譯並仿效法國詩人的作品,創作了《悼公爵夫人》(The Book of the Duchess (1369)),用倫敦方言翻譯了法國中世紀長篇敘事詩《玫瑰傳奇》等。
義大利影響時期
(1372~1386):詩人接觸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進步思想。這一時期的創作
如《百鳥會議》、《特羅伊勒斯和克萊西德》(Troilus and Criseyde (c. 1385))、《好女人的故事》,反映了作者面向生活現實的創作態度和人文主義觀點。
成熟時期
(1386~1400):喬叟在這最後15年裡從事《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創作。無論在內容和技巧上都達到他創作的頂峰。他首創的英雄雙韻體為以後的英國詩人所廣泛採用,被譽為“英國詩歌之父”。
喬叟早期的創作受義大利和法國文學的影響。他把法國文學中的騎士傳奇、抒情詩和動物寓言故事等引入英國文學。其早期作品《特羅勒斯和克萊西德》(1385),人物性格塑造生動細膩,語言機智幽默。
從1377年開始,喬叟多次出使歐洲大陸,接觸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家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使喬叟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始轉向現實主義。根據薄伽丘的一部長詩改寫的敘事詩《特羅勒斯和克面西德》擯棄了夢幻和寓言的傳統,代之以對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和生活細節的描寫,這是喬叟的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喬叟在他生活的最後十五年進行了《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的創作。這是他最傑出的作品。
喬叟視野開闊,觀察深刻,寫作手法豐富多樣,真實地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開創了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對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產生影響。
大自然的詩人
在喬叟那個時代,倫敦是一個富有田園風光的城市。從喬叟家的窗子望出去.看得見菜園、果園和草地。走不了多遠,便可以見到沼澤、森林和石楠叢生的荒野。喬叟兒時便在冰封的池塘溜冰,但他同大多數人一樣討厭寒冷。雖然寒夜星空的美麗令他動心,但他卻更喜歡4月的陣雨、5月的花環和百鳥的鳴囀。他是曙光與春天的詩人。
喬叟對古典文學和新文學兼收並蓄,他的作品使人聯想起奧維德、維吉爾、李維、波伊提烏、彼特拉克、但丁和讓•德•默恩這樣一些作家。他曾將上述某些作家的作品譯成當時流行的英語。由於印刷術尚未問世,書籍還很少,喬叟經常通過口頭形式來接觸掌握古代文學。他從其他作家的作品取己所需,以卓絕的敘述技巧進行再創作,使其成為不朽的篇章。他最大的特點便是幽默,喬叟的幽默生動活潑,或恬淡爾雅,或粗獷濃郁。
人性的詩人
14世紀下半葉,英國在人稱“英國貿易之父”的愛德華統治下,正在擴大同各國的貿易,喬叟在當時的英國接觸到水手、商人、監工和農夫。喬店老闆,肯定在他們的旅店裡喝過從他父親那裡更來的酒。他在赴歐洲大陸的旅途中曾與管理國家和國際事務的大人物同行。在義大利,他也許會見過那一對文壇摯友——彼特拉克與薄伽丘。在國內,他認識詩人約翰•高爾。
喬叟任少年侍從和廷臣時逐漸認識了貴族和皇族。他的妻子是侍從女官。他做過士兵,知道戎馬生涯的艱辛,至少有過被囚禁在異國的遭南。他熟悉騎士制度的條例,諷刺這些條例是行將滅亡的陳規陋習。
在國外旅行使他更為廣泛地瞭解了人。在國內供職則使他對人的瞭解更為深刻。任倫敦關稅總管期間,他接觸到國內外各種類型的人。任副林務官時.他認識了農場雇工。任肯特郡議員時,他曾同國會議員們同桌共座。任王室修建大臣,主管維修宮邸和國家建築期間,他管理過木匠和石匠。他隨身帶著的要付給工人的工錢曾屢次被劫,有一次他還遭到毒打。
喬叟也瞭解各階層婦女。他在作品中忠實地描繪了王后、公爵夫人、修女、中產階級婦女和下層社會婦女。他創作的第一首詩為《公爵夫人的書》。他的《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德》是一個極其動人的愛情故事。他的作品對上層社會婦女的處理多少有些理想化,而《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關巴斯城婦女的描寫則是現實主義的。
一帆風順的喬叟
一般認為,喬叟是幸運之人。他出身富貴,青春年少便成為王公貴族的侍從.後來得寵于兩朝君主,受賜官職,報酬豐厚。他一生大多是在同朋友的融洽相處中享受著生活之樂,過著安謐的生活。
也許在個人生活中喬叟不善於理財。雖然享有高薪,欠債對他來說卻似乎是家常便飯。他執行外交使命期間時有超支,但事後由國王為他補上超支款項。
任關稅總管(1374—1386)的12年期間,他和妻子居住于建在倫敦城牆上的一所房子裡,房子下面便是人稱“阿爾德門”的城門。1386年,喬叟當選為肯特郡議員。將近那一年的年底,他一家也許從倫敦移居到肯特郡。1387年,他的妻子去世,此後12年中喬叟的行蹤不得而知。1399年12月,喬叟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花園裡租了一所房子,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由於住所的關係,就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後世一些文人陸續葬在他的墓旁,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這塊基地後來就稱為“詩人角”。
詩人影響
喬叟那個時代還沒有印刷的書籍問世,英國各地之間又很少接觸,因此各地區所說的英語之間差別頗大。再者,當時宮廷語言是法語,學術語言是拉丁語。喬叟是第一位使用英語創作的宮廷作家。他居住在倫敦,使用的自然是英國中部各郡的英語,而不是英國北部或南部方言。他的作品對現代英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喬叟年輕時曾將法國不朽的愛情詩《玫瑰傳奇》的一部分譯成英語。他創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公爵夫人的書》。《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德》基於薄伽丘的一篇故事,顯示出喬叟真正偉大的詩才。他最後的也是最長、最著名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他的作品在英國詩壇上一直稱雄到莎士比亞時代。
http://baike.baidu.com/view/666446.htm?fromId=7378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