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30 09:00:00| 人氣3,8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拉斐爾 :世界百大畫家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  拉斐爾﹝Raphael﹞﹝1483 ~ 1520﹞ 

  拉斐爾是畫家,也是建築師。當他年少的時候,是跟隨翁勃利亞﹝Umbria﹞派畫家佩魯吉諾﹝Perugino﹞學畫。在佛羅倫斯時期,他吸取十五世紀繪畫精神,並吸取了達文西的技法,而逐漸形成圓潤柔和的風格。他用世俗化的描寫方式處理宗教題材,並且參用生活中母親與幼兒的形象將聖母抱聖嬰的畫像加以理想化。他的作品特色是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及恬靜的秩序。
  他在羅馬時期﹝1508 ~ 1520﹞的主要作品是梵蒂岡教皇宮中的四組壁畫:《聖禮的爭辯》﹝神學﹞、《雅典學派》﹝哲學﹞、《巴那斯山》﹝文學﹞、《法律》等,他選用歷史畫的方法處理這些帶有象徵性的主題,反映當時教會人士的要求。其代表作包括《西斯廷聖母》、《自畫像》、《教皇利奧十世像》等。此外,他還畫了不少建築設計圖稿。
【繪畫作品選粹】
佛利諾的聖母﹝The Madonna of Foligno﹞1511 ~ 1512油彩‧畫布320 x 194
梵蒂崗美術館,梵蒂崗﹝Vantican﹞
嘉拉提亞的凱旋﹝The Triumph of Galatea﹞1511濕壁畫295 x 225 公分
法列及那宮,羅馬﹝Roma﹞,義大利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The Entombment﹞1507油彩‧畫板184 x 176 公分
波給塞畫廊,羅馬﹝Roma﹞,義大利
聖禮的辯論﹝The Fire in the Sacrament﹞1509濕壁畫,底寬 770 公分
梵蒂岡宮簽字大廳,羅馬﹝Roma﹞,義大利
雅典學派﹝The School of Athens﹞1509 ~ 1510濕壁畫,底寬 770 公分
梵蒂岡宮簽字大廳,羅馬﹝Roma﹞,義大利
聖喬治大戰惡龍﹝St. George and the Dragon﹞1505 油彩‧畫板31 x 27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聖女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1504油彩‧畫板170 x 117 公分
布列拉美術館,米蘭﹝Milan﹞,義大利
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1507油彩‧畫板122 x 80 公分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拉斐爾•聖齊奧 維基百科

File:Sanzio 00.jpg
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他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教宗利奧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生平
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羅倫斯之間馬爾凱省的一個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是公爵的法院畫家。拉斐爾在父親的感染下,拉斐爾年幼時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拉斐爾之母於1491年逝世,當時拉斐爾只是八歲,父親在1494年8月1日再婚。十一歲時成為孤兒,拉斐爾的正式監護人變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時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後來轉為跟隨佩魯吉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1500年出師。
    在1504年,21歲的拉斐爾繪畫了《聖母的婚禮》。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魯吉諾,不論是構圖或形象塑造也有創新。尤其是作品中聖母瑪利亞及其夫約瑟的端莊、文雅、畫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繪,均為罕見的作品。
    1504年時,拉斐爾居留在佛羅倫斯,他受當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所影響,同時亦學習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構圖和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和風格,使他的風格日漸成熟,從而迅速和兩人齊名。
    他所繪畫的聖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柔以及青春健美,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聖母》、《草地上的聖母》和《佛利諾的聖母》。1513年-1514年年繪畫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由聖母和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另外,《椅上聖母子》、《阿爾巴聖母》都是他完美無瑕的作品。
    1509年,他被羅馬教宗朱利歐二世邀請繪畫梵蒂岡壁畫,其中位於簽字廳的壁畫最傑出。這些壁畫分別代表了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這四個人類精神活動,作品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他在這段期間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波爾申納的彌撒》、《波爾戈的火警》、《加拉泰亞的凱旋》等。他在23歲時繪畫自畫像及《西斯廷聖母》。而代表作是描繪一位學者的《卡斯蒂廖內像》和描繪一位女郎的《披紗女子像》。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繪畫《基督變容》,最後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
    影響
拉斐爾的古典西洋繪畫對後世畫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代表作《雅典學院》是裝飾在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而他的建築風格在《雅典學院》中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另外,拉斐爾的「秀美」畫風,人物清秀,場景祥和,加上他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私生活及死因
當時拉斐爾住在博爾戈,Bramante設計的恢弘宮殿中,未婚,但在1514年與Maria Bibbiena訂婚了——美蒂奇紅衣主教Bibbiena的侄女。似乎拉斐爾是被朋友紅衣主教說媒,因此對此事他也沒什麼熱情,直到Maria Bibbiena在1520年去世也沒成婚。據說他有許多緋聞,但在羅馬的生活中,「La Fornarina」始終佔據著永恆的位置,Margherita Luti——這位來自錫耶的羅馬Governo Vecchio大街麵包房主Francesco Luti的女兒。【藝術史學家與醫生對畫像中右手放在左胸的姿勢持有其他看法,他認為此細節揭示了乳腺癌,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愛的經典姿勢」。——《柳葉刀》雜誌2002年12月21日/2002年12月28日文《乳腺癌患者的畫像與拉斐爾的畫作La Fornarina》】拉斐爾被教宗稱為"Groom of the Chamber" ,這也給予他宮廷中的地位及其額外收入,也獲得教宗賜予的黃金馬刺騎士勳章。Vasari聲稱,拉斐爾為當選紅衣主教的雄心所戲弄,也有可能是受當時的教宗利奧(十世)慫恿,也許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他推遲婚約的原因。
    據Vasari所說,拉斐爾在耶穌受難節(1520年4月6日,很可能也是他37歲生日)的猝逝,是與Luti的過度縱慾導致,之後他發了高燒,卻沒告訴醫生此事。醫生的錯誤治療致使其死亡。【其他歷史學家也有不同看法,Bernardino Ramazzini (1700)在他的《De morbis artificum》中指出,畫家死亡原因可能是由於「長久坐著工作,及其憂鬱症」,與使用「含水銀與鉛」的材料。Bufarale (1915)認為「診斷為肺炎或傷寒」,而Portigliotti認為是「肺病」。 Joannides認為「拉斐爾死於工作過度繁重」。也有人對拉斐爾的死亡時間表示不同看法Michiel十分肯定畫家死於34歲,而Pandolfo Pico與Girolamo Lippomano認為拉斐爾死於33歲。參看Shearman:573】 Vasari也認為拉斐爾生於耶穌受難節,但耶穌受難節在他出生的1483年是3月28日。【儘管Michiel認為畫家在生日時去世,藝術史學家John Shearman在演講中表明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死亡的確切時間可以從日落時分計算出來,。。」。經過計算,出生日與死亡日的巧合(與其說是某月某日的不同,倒不如說是聖周的周五和周六,和每年變化的節日。)是為了強調拉斐爾也是生於耶穌受難節,就比如1483年的3月28日。但Michiel筆記中有個模稜兩可的地方值得關注,並不是經常被注意到:Venerdi Santo venendo il Sabato, giorno della sua Nativita,可能意味著拉斐爾生於星期六,如果是那樣,他的生日就是1483年的4月7日。Shearman:573】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拉斐爾的急病只讓他繼續活了15天,他十分平靜地接受了最後的儀式並安排了後事。畫家委託忠誠的僕人Baviera,給情婦留下了足夠的錢,並把畫室里的大部分物品給了Giulio Romano與Penni。按照拉斐爾的要求,他葬於萬神殿。
    拉斐爾的葬禮十分隆重,許多人都參加了。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Pietro Bembo寫了墓志銘:「Ille hic est Raffael, timuit quo sospite vinci, rerum magna parens et moriente mori.」(拉丁語),意為「拉斐爾在此處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敗北的恐懼;而當他一旦溘然長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B%89%E6%96%90%E5%B0%94%C2%B7%E5%9C%A3%E9%BD%90%E5%A5%A5

拉斐爾的宗教心靈與神秘體驗

     拉斐爾,比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朗基羅早死四十多年,只比達文西晚死一年,是相當短命的藝術家。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溫和。不僅畫風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一樣,身處愛藝術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嚴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的很好,隨後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拉斐爾,他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
   這種特質,當然影響他的畫風。     
    1.聖母像—世間有絕對美的觀念存在
     拉斐爾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聖母像。他的聖母寓崇高於平凡,是平民式的母親,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母愛與人情味,而聖母的背景經常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兩個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沒有禁欲主義色彩,歌頌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過聖母表現他人文主義的色彩。
   拉斐爾的聖母美的不得了,這種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質,絕不可能在任何一個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爾又透過聖母,表達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種理想美、這世間是有著絕對美的觀念的。這種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在拉斐爾處理梵諦岡簽字大廳的壁畫時,則是用另一種主題呈現其面貌。
   文藝復興,是透過對希臘羅馬藝術文化的研究,因而走出中世紀的美學概念的。 
   當時,學者們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品,蔚為一股風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臘羅馬神話、與希臘羅馬哲學、隨之走入基督教社會,對很多基督徒而言,這種基督教遭遇異教、基督教遭遇希臘羅馬文化的衝擊,一定是很激烈的。
   也不知道是受時代影響,還是自己就具有這種特質,總之,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是個酷愛希臘羅馬文藝的教皇,他必須要妥善處置這種信仰遭遇信仰、文化遭遇文化的狀況。朱力阿斯二世雖然以獨斷好戰著稱,對藝術文化的寬容,卻叫人吃驚。
    2.雅典學院—神學、哲學、神話、信仰兼容並蓄
    拉斐爾25歲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請拉斐爾為梵諦岡宮的簽字大廳畫壁畫。 
   這種裝嚴肅穆的場所,壁畫內容該畫什麼呢?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 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 
   拉斐爾在四面牆上畫了四幅壁畫:神學的「聖禮之爭(或教義之爭)」、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
   聖禮的辯論這幅壁畫,拉斐爾將之切割成上下兩部份,上為上帝,耶穌,鴿子,施洗約翰,馬利亞與使徒們,中間為翻開福音書的小天使,下為爭論彌撒聖體的聖徒們,內有多明我,方濟各,托馬斯阿奎那,但丁等。還有四位制訂教義的教會之父哲羅姆、格里戈利、阿甫羅西、奧古斯丁。 
   拉斐爾透過不同時間中人物的匯集,表達出神學與教義之成形,是在歷史中、在各種賢者的參與中匯集而出的智慧,它們包括研究聖經、思想、禱告、信仰實踐與爭辯的種種過程。而這整個歷史過程,上帝都有參與。
   「聖禮的辯論」正對面就是「雅典學院」。 兩畫對稱,用以表明「啟示的真理」(神學教義)與「理性探求真理」(哲學)的平衡。
   「雅典學院」這幅畫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個空間,古希臘羅馬和當代義大利五十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這麼多哲學家集中於一畫面,拉斐爾很聰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法繪畫出來。
   在畫中廳堂右邊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邊是文藝之神阿波羅。 
   最中央是柏拉圖(腋下夾「蒂邁烏斯篇」手指天),亞里士多德(一手拿倫理學一手指前)。這是古希臘唯心和唯物之爭。(拉斐爾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以表達他對達文西的敬重。 
   圖中還出現的學者有畢達哥拉斯、伊比鳩魯、赫拉克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論」的卓越代表)、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迪奧基尼、蘇格拉底、亞歷山大、斯多葛派哲學家芝諾、歐基里得、托勒密、然後拉斐爾也把自己潛藏進畫中,用以表達他渴望走進這人文薈萃的場所,參與進神聖的知識殿堂—從數學到音樂到哲學到科學—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諧,如此神聖、如此有秩序。
   光從神學、與哲學的主題,我們便發現,這就是一貫的拉斐爾作風,一如他的聖母像,他透過神學、哲學壁畫,表現出他和諧與理想的人文主義特質。
   第三面牆主題是詩學。拉斐爾畫「帕拿巴斯山」,以藝術文學保護神阿波羅為中心,環繞他的為分管文學、藝術、科學的九位文藝女神和古今詩人。
   最後一面牆法學,拉斐爾畫「三德像」,三德包括真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
   另外,窗戶兩側壁畫是「皇帝查士丁尼頒佈法典」和「教皇格里戈利頒佈教令」,拉斐爾藉此表明政權與教權應當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一個管世俗、一個管教會。這再一次顯明拉斐爾人文主義的特質。
    3.西斯汀聖母與主顯聖容—上主悲憐我們的苦難
很多繪畫賞析者都認為拉斐爾過於快活。他比之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很年輕就解決了內心的衝突,因此很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來推動偉大的靈魂。他的畫作藝巧技精,卻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 
   他順應教皇需求,也能討教皇歡欣,歡愉的擺動在聖母與情婦之間,調和異教與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衝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慾和歡樂、美的創造和擁有、朋友與情人的忠誠。他帶給我們寧靜,不提出問題、不製造疑慮、不製造恐懼,他不會在理智與情感間衝突、或軀體與靈魂間矛盾,他所見都是對立的協調。他的藝術將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音樂、哲學、歷史、甚至戰爭,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順遂幸福。
   這樣的評論是否完全正確呢?
   拉斐爾晚期繪畫透露些許不同於過去風格的端倪。
   其一是他的西斯汀聖母(畫中有教皇西斯丁二世而得名)。西斯汀聖母不同於過去天倫之樂型的聖母像,拉斐爾讓西斯丁聖母緩緩向人走來。為了使祭壇上的聖母有向人移動的感覺拉斐爾使其畫作平視點有三條(小天使、聖徒、聖母各成一平視點),因此觀賞者越向畫走近,聖母便越向人走來。此外,還放棄一般的遠近法,使畫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模糊,似虛若實,又在金字塔穩定構圖中,加上橢圓形的運動旋律(透過衣裳皺折和色彩安排)。
   這種棄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現出聖母不僅只是絕對美的觀念、更是可以讓人親近依靠的聖母,是可以在她身上哀哭的聖母,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再看他最後一幅作品。這幅作品據說拉斐爾要求臨死前置其床尾好讓他可以看著過世。可以說是畫家的臨終遺言。 
   作品的主題是「主顯聖容」,這是描述基督曾經顯其上帝之子的榮美。拉斐爾在基督榮耀的身側,畫下親賭此景的兩位門徒,但是,畫下方卻又畫了人世間的騷亂:妓女罪犯、癱子病患、癲癇患者....,他們都把手指向或臉仰望著耶穌,對他們而言,主顯聖容,不只是一個歷史故事,而是他們生命當中翹首企盼、時時渴望的迫切需要。
    4.晚期作品的醞意—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
     為何拉斐爾到晚年,從和諧、愉悅、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識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對悲憐苦難者的描繪?繪畫主題也從美,走向苦難中的盼望?甚至導致藝術史分期,把拉斐爾晚期作品歸於另一時代的啟蒙。 
   殊不論這種繪畫風格的轉變對繪畫史分期的意義,就算繪畫風格再有轉變,它也仍是拉斐爾式的,但不可否認的,從繪畫主題可看出拉斐爾走向另一種神秘體驗。這是拉斐爾的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 
   因此,說拉斐爾不提出問題、不會在理智與情感間衝突、或軀體與靈魂間矛盾,他所見都是協調....。這樣的說法不完全公平,寧可說,拉斐爾處理過衝突矛盾與靈魂的掙扎,最後他把解決者置於走入苦難世界的基督與聖母。因為是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所以透過繪畫,留下他的臨終遺言吧!?
    為何拉斐爾到晚年,從和諧、愉悅、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識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對悲憐苦難者的描繪?繪畫主題也從美,走向苦難中的盼望?甚至導致藝術史分期,,把拉斐爾晚期作品歸於另一時代的啟蒙。 
   殊不論這種繪畫風格的轉變對繪畫史分期的意義,就算繪畫風格再有轉變,它也仍是拉斐爾式的,但不可否認的,從繪畫主題可看出拉斐爾走向另一種神秘體驗。這是拉斐爾的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 
   因此,說拉斐爾不提出問題、不會在理智與情感間衝突、或軀體與靈魂間矛盾,他所見都是協調....。這樣的說法不完全公平,寧可說,拉斐爾處理過衝突矛盾與靈魂的掙扎,最後他把解決者置於走入苦難世界的基督與聖母。因為是不可言傳的神秘體驗,所以透過繪畫,留下他的臨終遺言吧!?
http://www.tces.tc.edu.tw/~teach30/04-2.htm

薈萃古典思想 拉斐爾巨作《雅典學院》 by 丘實

拉斐爾的著名巨作壁畫《雅典學院》聚集古代偉大的古典思想家和當代理想家的形象,頌揚著和諧理智和宇宙自然的真理,畫風古典優美,可稱為盛期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
  希臘神話中有個很著名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年輕貌美、名叫海倫的斯巴達姑娘,她是宙斯與勒達所生的女兒,在繼父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的宮裡長大,被一個名叫忒修斯(雅典國王)的傳奇英雄人物劫走。
  海倫的兩個哥哥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來到雅典四處尋找他們的妹妹,遍尋不著,直到他們遇到了一位名叫阿卡得摩斯的農夫,因為他知道忒修斯的祕密,提供他們海倫的下落,結果讓他們救出了海倫,離開了雅典,回到故鄉去了。所以諸神之後就永遠守護著阿卡得摩斯的園林,作為對農夫阿卡得摩斯的答謝。根據阿卡得摩斯的名字,這座園林被叫做Academeia。後來的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就是在這座園林裡授課。
  承傳千年學院,中世紀大學前身
柏拉圖出身於名門望族、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據說,柏拉圖的原名是亞里斯多克勒斯,後來因為他擁有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希臘語Platus是「平坦、寬闊」等意思),但也有說柏拉圖這個名字也可能是來自他流暢寬廣的口才,或因為他寬廣的前額。由於柏拉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才華,古希臘人稱讚他為阿波羅之子,並稱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會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暢。
 
羅馬複製的柏拉圖大理石雕像
羅馬複製的亞里斯多德大理石雕像
柏拉圖家世好,並且跟隨著蘇格拉底學習,但是蘇格拉底在七十歲時被當權者誣告,受審、判刑,在西元前三九九年蘇格拉底過世之後,柏拉圖對於政治感到失望,於是開始遊歷義大利、西西里島、埃及、昔蘭尼等地以尋求知識。他在四十歲時(約西元前三八七年),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阿卡得摩斯的園林創立了學院,課程設置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等等,學生來自於雅典和希臘的許多城邦。柏拉圖除了講授哲學外,還傳授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心理學、音樂理論等,採用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授課,在回答中教授知識。
  如此他在學園裡一邊講學,一邊著書,前後四十年,即使柏拉圖去世後許多年了,他的學生和群眾仍在這裡舉行學術討論。直到五二九年被當時的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下令關閉為止,這學院持續存在了九百多年,成為西方文明中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因此使用這個名稱,也是西方在中世紀時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柏拉圖為後世提供了Academy這個意味著學習場所的詞,沿用至今,可說已成為學院和學術研究機構的代名詞。
  追求至真必透過信仰的途徑
拉斐爾的著名巨作壁畫《雅典學院》(La Scuola di Atene, The School of Athens)是在背景有古代雕刻和浮雕裝飾的建築大殿中,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為中心,畫出各個古希臘或近東的哲學家、科學家正在討論或沉思學術,每個人物動作及手勢、姿態精密準確,將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法繪畫出來。
  全圖總計繪有五十二人,畫面上人物眾多,可是很有條理的將不同時期的哲學家、數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畫在畫面薈萃一堂,也聚集了古代偉大的古典思想家和當代理想家的形象,頌揚著和諧理智和宇宙自然的真理,畫風古典優美,可稱為盛期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這幅畫的主題顯示出了:追求至真必須要透過信仰的途徑,並且由理性之光給予引導。
  柏拉圖有一個著名的「洞穴理論」:假設有一群囚徒在洞穴中生活,他們被囚禁在洞穴裡面時,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維持相同姿勢,以背對著洞口。單單面對一堵牆,他們的背後燃燒著一堆火,火光照射,將影像反映在他們前面的牆上,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長期下來,囚徒們以為這些就是全部的世界了。
  當有一名囚徒被釋放後,掙脫了枷鎖,摸索出了洞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發現那才是真實的世界,基於對同伴的友愛,他又回到洞穴中,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希望能幫助這些昔日難友瞭解全部的世界,並向他們指引光明的道路。
  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回到洞穴的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且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柏拉圖利用這個比喻來告訴我們,在真理的陽光照耀下的是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與天比起來,人恍若生活在地下洞窟的囚徒。
  畫幅最中央的柏拉圖左側腋下夾著著作「蒂邁烏斯篇」,右手食指向天,暗示天是一切人類知識的泉源;亞里斯多德一手掌向前代表實踐的具體性。
  前景台階上的赫拉克利特獨自沉思著事物的永恆流動;斜躺在階梯上半裸著的老人,是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第歐根尼(約活躍於西元前四世紀)。左上穿綠袍轉身向左扳著手指正在說話的是蘇格拉底,右下彎著身子,手執圓規量著幾何圖形的是歐幾里德。左前方蹲在一塊石板上解釋比例系統的頭頂禿者是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最右邊背對著觀眾手持地球儀的是天文學家托勒密,面對我們拿著天文儀的是創立祆教的所羅亞斯德……。
  文藝復興三傑畫像寓隱喻
拉斐爾畫站立在畫幅中間、手指向天空的柏拉圖的形貌,是以達芬奇的自畫像為原型繪製的;手執筆坐在前景台階上,倚桌沉思的赫拉克利特具有米開蘭基羅的相貌輪廓;而在畫幅最右邊,向外注視著觀眾的是拉斐爾的自畫像。
這三畫像在畫面如此安排,讓人覺得隱喻的畫意呼之欲出,這人文薈萃的舞台,風雲際會的時代,眾生輪迴轉世、角色變換不同,所為何來?值得人們深思找個明白。 
 
達.芬奇的自畫像
拉斐爾半身像
整幅畫的畫面結構利用署名室實際建築空間的構造而設計,構圖層次分明,高大的古羅馬半圓形拱門背景使空間透視有很強的縱深感,圖中大殿中間的廳堂通道和階梯使畫面平衡且穩定,許多先賢智者在其中,人物對稱均衡、疏密得宜。
穹頂下有兩個雕像,左邊是象徵藝術、光明的太陽神阿波羅,右邊是象徵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全畫寧靜、穩重而平和,氣魄宏大。
拉斐爾畫的《雅典學院》如此古典優美;在這個歷史舞台上,一切演出都是如此和諧,如此神聖、如此有秩序。真正是正統神傳文化,永遠都能觸動我們的心靈。
http://epochweekly.com/b5/222/9304.htm

台長: 阿楨
人氣(3,80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畫家 |
此分類下一篇:提香:世界百大畫家6
此分類上一篇:米開朗基羅:世界百大畫家4

阿楨
文藝復興:邏輯邪30/66

都已啥時代還在掰文藝復興

屍人不是想復辟古典的文藝
是因人文與人本有同一邏輯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台灣教改的核心是人本主義

愛說笑
文藝復興是歐洲理性化關鍵
是中國現代革命學習的對象
教改是改革理性的教育制度
是兩岸後現代噴罵對象
二者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
尤其鄉民憤青糞青噴子那管那麼多
反正亂打亂罵一通誰管有沒有邏輯

這個嘛,廣義的人文主義是指:「一種以研究古典語文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和學術運動」,並隱含著樂觀主義、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狹義的則是指古典語文的研究和國語運動。只是當時歐洲的國語運動是想將方言提升到與拉丁文同樣精緻層次,而非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古文太精緻故要廢,要用我口說我語的粗俗白話文。

精緻只是說說
粗俗白話文也不算啥
網文更進化到粗暴的外星文
都根源於同一邏輯:個人享樂主義
不論是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
或者人本的快樂學習
人文只是說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60050
2014-06-10 08:12: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