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6 11:07:45| 人氣4,728| 回應7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效的醫療》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可悲啊!仁心仁術/台灣良心的醫界怎會向下沈淪到:

  《發明疾病的人》《無效的醫療》《一顆價值十億的藥丸:人命與金錢的交易》《健康的騙局:一部以健康、財富、權力寫成的維他命史》《生物科技大商機》《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版圖》《販賣恐懼:脫軌的風險判斷》

  權/利+無病長壽不老之欲唄!

  另詳參【圖博館】:《藥廠黑幕》 恐癌症 假癌症之名 鞋業王國與白銀帝國 末代健保  百大良醫 胃藥配藥吃 台灣藥罐子 尿毒新國病 有機迷思 假吃素之名 維他命迷思 《揭開老化之謎》《生病why》《正義的神話》《誰將生存?》 白色巨塔的謊言

 

 

尤格.布雷希《無效的醫療:拆穿用藥與手術的迷思》(左岸文化,2006)

 

《發明疾病的人》作者最新力作

打破手術迷思、提升就醫品質的第一本書

德國排行榜非文學前十名暢銷書

1.腫瘤篩檢能預防或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2.O型腿是畸形,需要開刀治療?

3.為了腰痛而拍X光片,就能找出疼痛的根源?

4.頸動脈手術可以有效預防中風?

5.擔心自己得心臟病,就要趕快做心導管檢查?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發明疾病的人》作者最新發現

這些都是無效的醫療!

我們不要過度醫療,一起找回健康與自信

  為什麼醫生自己生病時不願動的手術,會勸病人接受?

  為什麼健保開銷愈大,醫療效果沒有愈好?

  在醫界,婦科、整型外科和癌症照護等等部門的迷思還相當普遍。其用藥、診斷和治療的根據,常常不是依據醫學的必然性,而是根據謬誤、欺詐乃至經濟利益。當醫生自己成了病人,結果常令人震驚:與一般民眾相比,他們很少接受手術。許多醫師會鼓勵患者接受自己不會採用的手術。而只有醫師才真正了解哪些手術是真正必要的,哪些治療才是對患者有益的,乃至哪些是對自己荷包有利的。

  全民發動醫藥文化革新!

  學術記者兼暢銷書作家尤格.布雷希以批判觀點,解析了諸如癌症化療、整型外科、椎間盤磨損、關節病、子宮切除、心血管病、阿茲海默症和骨質疏鬆症等治療手術的缺失。他透過這本發人深省的好書,指陳了醫界的愚昧與固陋,提倡更好的醫療品質。

  只要能得到更充分的資訊,就能避免無謂的手術和治療。

  作者尤格.布雷希簡介

  一九六六年生,在德國和英國取得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學位。畢業於漢堡新聞學院,並自一九九四年起從事醫療和學術領域的編輯工作。最先是在《明星雜誌》,後在《時代週報》,一九九九年起任職於《明鏡週刊》。他的前一本著作《發明疾病的人》登上《明鏡》暢銷排行榜長達四十週,2004年在臺灣出版,榮獲當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年度好書。

 

《無效的醫療》第一章

 

  不少醫療措施根本是無效的

  不必要的醫療行為乃是醫界的黑暗面。病患通常只能委身於現代醫學的這種照護,他們將希望寄託在白色的醫袍、五顏六色的藥錠藥丸以及亮晃晃的醫療設備上頭。不過,他們這份信賴得到了怎樣的回報呢?根據世界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有兩成到四成的病患接受了對他們並沒有效果或無明顯效果的醫療程序。

  你是否偶爾也會苦於膝蓋的疼痛呢?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乃是大眾之痛,所以每年有數十萬位德國公民接受了這類手術治療:關節內的雜質要做清創,亦即將脫落的細碎軟骨移除。「我是醫師也是病患,」這是美國整型外科醫學會首席學者堤普頓(William Tipton)的現身說法:「我的膝蓋出現凹陷,可是我才不做關節鏡視,我很清楚這是沒有用的。」

  在醫學能夠提供給我們的各種益處當中,還是有太多的診療是謊言和假象。箇中的歷史不妨在此加以講述,並且著重在就醫學而言完全不必要的醫師診斷、藥物劑量和外科手術等等。其根源則可說來自於缺失、謬論,乃至金錢利益。

  在這個動輒數十億金額的修復產業當中,有許多行為證實是蹩腳的法術。若幹研究結果(其中包含了美國科技評估部門)發現到:在一般的醫療手段當中,只有兩成具有安全的效果。在數一數二的醫學期刊《刺胳針》也可以讀到:「從表面上看來,臨床醫學有一些事務是為人所知的,但也有若幹事務是我們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還有若幹事務是我們根本一無所知。」

  大多數診療的施行其實都只是因為醫師們願意「相信」診療有效。

  你的耳朵有沒有出現過蜂鳴聲呢?在德國,每年大約有17000到25萬人發現聽力減退。其中有成千上萬位患者得到了葡聚醣溶液、糖皮質激素、麻醉劑、銀杏萃取物,以及若幹透過血液循環清洗的藥劑等等。患者每次都要為靜脈點滴枯等好幾個鐘頭,點滴注射要做十次左右才能完成。不過這種乍看之下精心設計的注射療程,卻是一種醫療花招。其中的實際效益可以從此療程與其他療法和偽藥的比較研究當中得知:療程中沒有任何一種物質的效果經得起測試,更不要說加以證實了。

  情況正好相反:西德烏珀塔爾的內科醫師郭柏林(Johannes Kobberling)提出警告,這種注射療程是可能危害到生命的。舉例而言,萬一細菌藉由注射管侵入人體(這是確實發生過的事),就會引發致命的血毒症。不過幸好這樣的療程還是有許多良好的結果,只是原因很簡單:有七成到九成的聽力減退病例,其症狀是會自行減輕的。所以,無怪乎醫師們偏好由他人代勞、利用藥物和化學藥劑來清洗患者的身體部位,並以「合乎傳統的良好經驗」作為理由。德國耳鼻喉科醫師協會所建議採行的注射療程,每年可以為會員和其他醫師帶來大約五億歐元的大進帳,而且合理化為「直覺判斷」以及「個人經驗」。

  就醫療院所來說,為罹患乳癌的婦女切除其腋窩中的淋巴結,乃是標準的手術程序。這種看似立意良好的「根療」,據說可以遏止腫瘤的增生。然而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手術並沒有提高存活率。而且許多開刀醫師心知肚明,這類手術會讓婦女身上產生疤痕,手術過程明顯地也有更多折磨。通常女病患的手臂在術後就不再能活動自如了。慕尼黑大學附設葛羅斯哈登醫院臨床醫學醫師恩格兒(Jutta Engel)指出,術後的生活品質不但沒有得到改善,還會更加惡化。她先前曾為病患切除腋窩淋巴結,如今則主張要嚴格地檢驗這種多餘的程序。

  現代的醫學採行了一條頗為弔詭的路數。儘管醫學是如許發達,但民眾並沒有因此更健康。醫學是不是已經撈過界,開始矯枉過正了呢?若幹有識之士認同這個說法,並提出了具體的判斷方式:相較於全球各國而言,德國為了這種醫學—產業複合體,投注了絕大部分的金錢;但是德國人並沒有比其他工業國家的人來得健康,而是屈居水準以下。這方面的支出第一大國美國在繞道手術項目的費用支出是加拿大的七倍,平均每人的健康照護支出比加拿大多出百分之七十五。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比加拿大人來得短,但美國醫師的收入卻是其加拿大同業的將近兩倍。

  手術的施行與否,主要取決於病患的居住地區。以耳鼻喉科職業醫師與地區人口數的比例而言,瑞士的巴塞爾比格勞賓登大上三倍。其結果是,截至目前為止,巴塞爾有四成的成人切除了扁桃腺,但格勞賓登只有兩成五。另外,失去子宮的瑞士婦女竟是法國婦女的兩倍——箇中原因醫學界還不甚明瞭。在侵入性的心臟醫學方面,德國可是遙遙領先:就人口比例而言,德國人所做的心導管檢查次數是最頻繁的。

  除了居住地區之外,診治醫師的個人偏好也助長了這種醫療的隨機性。苦於某一特定症狀的病患如果向不同科別的醫師求診,他們為他證實出的病症會全然不同,並開列不同的處方:這個現象就是所謂的「你找什麼樣的人,就得什麼樣的結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旦醫師們自己都生病,這種缺乏效果的醫學之嚴重性就顯示出來了。一般人以為是與時並進的許多藥物、程序乃至預防措施,都是大部分醫生及其家屬不會採用的。

  至於醫師本身自己成為病患時會如何處理,海德堡大學整型外科醫師們曾將此列為探討的重點:他們想從全德各地同業那兒知道,這些醫師面對著各科的十一場標準手術時會如何自處。在分析過總計169件問卷之後,研究人員訝異地發現到,他們對既定程序是「普遍有所節制地採納」。同意所有程序的可信度之比例只達41%;就若幹手術而言,摒棄的狀況很明顯,例如就疼痛不堪的椎間盤突出而言,在受訪的整型外科醫師當中,只有17%願意接受手術治療。

  這些海德堡大學的衛生專家提醒那些整型外科醫師,要謹記偉大的外科醫師畢爾羅特(Theodor Billroth)的教誨:只施行那些你樂意同樣施行在自己身上的手術——把這句話當作自明之理,會是很愚蠢的嗎?

  瑞士提契諾州的衛生部門主管多明尼傑帝(Gianfranco Domenighetti)與蘇黎世大學的同仁合作,利用近6000個臨床案例,比較了7種最常用與較少用的手術之頻率。其中包括了扁桃腺手術、盲腸割除、子宮搔刮(刮宮)和切除、膽囊摘除、疝氣治療以及痔瘡手術等等。除了割盲腸之外,一般民眾所接受的開刀治療次數一概「多過」醫師本身。一般民眾的扁桃腺摘除手術多了47%,疝氣治療多了53%膽囊摘除甚至多達84%。總計下來,不懂醫學的民眾之手術頻率平均高了33%。換句話說,在刻意為民眾施行的手術中有1/3根本是多餘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醫師之外,還有另一個會比一般人較少接受手術的族群:律師。多明尼傑帝認為,醫師在碰到這些「風險患者」時會小心謹慎,因為要是不必要的手術帶來不良的結果,律師可是比一般人更能保護自己。

  德國專家們受到這份來自瑞士的精闢文獻的啟發,隨即開始研究缺乏效果的醫療。德國漢諾威的社會醫學、流行病學暨衛生體系研究醫學中心的石瓦茲(Friedrich Schwartz)團隊,開始探討教材中有介紹且經常實習的23種標準療程。他們對一千位在地的專科醫師(外科、內科、婦科、泌尿科與耳鼻喉科醫師各兩百位)進行調查:假使你不幸染患這種疾病,你願意讓自己接受這種療程嗎?

  各組就本科專業在4到11種症狀中進行判斷,結果竟是:醫師們在許多狀況下都寧可信賴自體的免疫力,而不重視本科的標準程序。在23種療程當中,他們感到有疑慮者將近一半,也就是11種。他們對於專科醫師只抱持了「有限的」以及「少許的」接受度。而在受訪的婦科女醫師當中,每兩位就有一位即使在子宮長了偌大的良性瘤時,也不願切除。另外,當前列腺(的內腺)影響排尿時,不願摘除自己前列腺的泌尿科醫生有56%。

  於是乎就出現了醫學的雙重標準:相對於醫師們愛惜自己的方式,資訊不足的患者卻是以侵入性的方法被折磨

 

兩種「無效的醫療」

 

尤格‧布雷希「無效的醫療」(左岸出版)延續其在上一本書「發明疾病的人」(左岸)的脈絡,從過度醫療化(medicalization)的角度批判目前醫療系統的主流論述,如何藉由風險的恐嚇語調,來影響民眾對「健康」的想像,並進一步剝奪病人甚至健康人的身體自主權。布雷希的論點不無可取之處,儘管我認為缺乏深度,可能淪為讓布爾喬亞階級拿來當作懷疑醫療從業人員的醫療消費主義;不過對於過度尊重醫療權威的人們而言,是具有打開眼界的價值的。

  其實無效的醫療(medical futility)這個詞,在醫療倫理學中是個重要的探討主題。只是其所著墨之處,不僅僅是「有些醫療因無效所以不應被施行」的這個命題,還有另一層「病人堅持接受無效的醫療時,醫療從業人員該不該在明知其為無效醫療之下依意願施行」的困難。

  這個禮拜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觀點評論,刊登了哈佛大學醫學院麻醉科與社會醫學科的教授Robert Truog對今年春天在美國德州奧斯丁發生的醫療案件的省思。嬰兒Emilio出生就帶有罕見疾病「童年期腦脊髓病變(Leigh's disease)」,這是一種先天的腦部代謝異常。Emilio在一歲半時,經歷了五個月的加護病房維生系統上的日子後,醫院打算要撤掉其維生系統,放棄繼續無效地治療這項無藥可醫的疾病。但是,Emilio的母親拒絕拔管。也因此,兩造就打了官司。

  Emilio的案件,在倫理學家中,就有不同的立場。有的認為不應該繼續讓這孩子繼續痛苦而生活品質低劣地在病床上生存,有的認為醫院沒有權力來決定病人(或代理人)的生活品質到底是否已經差到只有死路可走。也有論點認為Emilio的無效維生會排擠掉其他可以更有效被拯救的病患的醫療資源,但在美國那政治正確的氛圍中,這項論點較少被提出,畢竟沒人想被指責為冷血;另外也有研究呈現無效醫療與護士因工作負荷過大而崩潰的相關性。

  這個案件中,醫院選擇結束不適當醫療的決定權,其實是於法有據的。德州在1999年通過的法案授與醫院在專業考量下,若認為治療並不適當,就有權中止治療,即使病人希望繼續下去。其實,法案也並不是讓醫院能夠霸道地說拔管就拔管,像個流氓一樣,只要病人繳不出錢,就專業地中止醫療。法案中要求當醫院與病人的決定之間有衝突時,必須成立院內的醫療倫理諮詢委員會,與案件相關醫師不得參與;若最終爭議無法解決,醫院有責任在合理的努力之下協助病人轉院,若十天後沒有醫療機構願意接受病人,則原醫院有權力直接中止治療;過程中,病人可以經由法律途徑尋求死期(deadline)的延後,但若法院決定不予以延期,醫院得以直接中止治療。這個小布希擔任州長時開始的法案具有冷血氣質,讓專業淩駕個人之上,自然而然在小Emilio的故事中成為重要的被批評焦點。

  單就Emilio的案件來看,讓他無生命期望之下繼續藉著維生系統生存,的確是蠻殘酷的一件事,為什麼他的母親,願意在天主教的教義或者她自己盲目的愛之下,讓Emilio繼續受苦呢?何況即便繼續使用維生系統,目前這種病患最高只活到十幾歲,而且活著的每天都是與疾病奮鬥著的,相關藥物也不是這一時一刻就能發展出來,總歸一句,Emilio是必死無疑的。這樣的醫療支出,不僅無效、浪費;其所消耗的能源與創造的垃圾,不知為全球暖化又貢獻了多少;而且,還佔著醫療資源呢!若醫院沒有權力來逕行專業處置,那麼資源有限的醫院不就沒多久就佔滿這些浪費的病患了嗎?

 

Truog的評論則從「無效的醫療」這觀念來探討。

 

目前醫療院所所稱的無效的醫療,其實不僅僅是無效的醫療,而是被認為「無效且無經濟報償」的醫療。其實,醫院在以「無效醫療」結束某些治療的同時,其他部門很可能正施行著大量無效醫療來增加醫院的收入呢。同樣「無效的醫療」,可能因項目不同、回饋不同、風險不同,因而進入不同的決定中:有的被拒絕進行,有的則被大力宣傳推廣。而那些被推廣的無效醫療,不知為地球帶來多少溫室壓力,排擠掉多少真正被需要的醫療機會,但它們卻接受媒體的推波助瀾而沒那麼多的倫理爭議,反倒是極為少數的罕見疾病以及臨終患者的無效醫療,或者是施行在貧窮者與保單較差的病患身上的無效醫療,則讓醫院錙銖必較。

  除了經濟與政治面向之外,「無效的醫療」還具有另一層相對主義的議題:誰來定義「無效」?目前當道的臨終尊嚴觀念,讓有產階級逐漸不願意自己身上在死前插滿沒有意義的管線。然而這應當回歸個人對身體與尊嚴的選擇,而不是因此成為醫療常規,從此面對類似的醫療都直接貼上「沒尊嚴的無效醫療」而不再實行。但是個人選擇為重的觀念下,還是會有困境,那就是:什麼是「個人選擇」?篤信宗教而厲行教義者,是不是自主的「個人選擇」?而從自己的愛的角度而為孩子作決定的母親,也算「個人自主」?沒想到,若進一步考量「個人選擇」背後所涉及的價值體系問題,「個人選擇」或「自主」這些個我們以為是最終的正確觀念,竟然很可能只是被拿來當作規避倫理困境的策略。

  對於此倫理兩難,Truog以修辭式的幾句話寫出了他的看法:「身為自由社會,我們驕傲地保護少數權力以對抗多數暴力」、「與其危及我們所持的對於多樣與弱勢觀點的尊重,...我們應該思尋以增加對於他人選擇的容忍度,即使我們知道他們是錯的。」

  問題是,如果倫理最後都是回歸個人,而不考慮藏在個人選擇背後的巨大的價值體系力量,那麼倫理學的意義在哪裡呢?也就是,所謂的「個人」不僅是個人,而是有集體層次的因素影響;在此之下,若這表面的個人自主決定為個人帶來預期之外的傷害,而個人必須自己負起全責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批判這種表面的倫理學,其實只是幫有較大責任的那方找出一個降低責任與訴訟失敗的風險的預防伎倆而已呢?除非,個人是在知情(well-informed)的狀態之下作決定,但這麼一來問題又浮現: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才夠well-informed呢?還有,誰來決定well or not呢?

  此外,輿論隱含著Emilio之所以被醫院決定拔管,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只是Medicaid (美國政府提供給貧窮階層者的醫療保險) 使用者。僅限個人層次的倫理學探討模式,會把這故事裡頭實質而殘酷的階級政經因素對個人的影響給擺在一旁不予考慮。當倫理學思辨結論會影響個人權益時,我同意絕對不得離開個人層次來進行思考;然而,當一方面與個人權益有關,卻又不將外於人的社會、文化、階級、社會地位等等與個人在實際世界中的權利相關的因素納入考慮,而把所有選擇的權力與義務都強掛在個人身上,個人因此要負的責任,就會因為倫理學決策中的遁詞,而變得太重而難以承受了。(這裡的個人,包括兩造中的個人,如病人與醫師。)

  最後,無論醫療究竟有效無效,它們的價值很可能就僅剩可用來將人類劃分為二:不能獲得無效的醫療的人,以及大量獲得無效的醫療的人。

http://blog.roodo.com/epinoborder/archives/4180409.html

 

『無效的醫療』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德國記者尤格.佈雷希在「發明疾病的人」裡,他指出許多疾病是因為藥廠和利益團體,為了更多的銷售而被定義出來,在「無效的醫療」中,他則拋出了另一個話題為『什麼醫生自己生病時不願動的手術,會勸病人接受?』

  在我在內湖區江南街開店時,有位醫生曾來到店內消費,他自己也提到如果他自己罹患癌症,他不會選擇化療或開刀,而會選擇與癌症一起相處,我想醫生本身最瞭解動刀或化療之後的副作用,化療固然可以殺死癌細胞,但是週遭的好細胞大概也被殺死了,連帶影響的是身體其他部份正常器官反而無法作用。

  舉這本書的第一章炒作的骨質疏鬆症,我本身也是健康檢查被定義出來的骨質疏鬆症(比平均值低 2.0-2.5),世界上賣得最好的骨質疏鬆症藥物叫阿侖磷酸鈉(Alendronat),2004年就賣了32億美元,據說可以提高骨質密度。臨床實驗顯示,這種藥物可有效降低骨折危險。有一批平均年齡為68歲、偏差值在-2.5以下的婦女接受為期 4年的臨床研究,在與不服用藥物的對照組相較下,她們的髖骨折損機率降低了 56 %。

  書中揭開統計學上的迷霧,未服用藥物的年長婦女每年不會碰到髖骨骨折的機率高達99.5%。而服用阿侖磷酸鈉的婦女,該項機率是99.8%。換句話說,每日服藥的結果使骨折的機率從0.5%降到0.2%。這麼有限的結果卻在統計的炒作下號稱降低56%的危險性。而造就出這個 32 億美元的市場(醫生/藥師賣給消費者應該會更高,我猜至少是 50-60億)

  那我們想降低骨折可以找尋什麼方式呢,作者也找到另一種方式,定期作運動和維持均衡的營養,每天定期做 2小時運動,髖骨骨折的機率比不做運動的人少上36%。在為期一年對1000位婦女的研究中,運動組的婦女只有 6位骨折;反觀在服用阿侖磷酸鈉的研究中,藥物所達到的成果少了一半。

  我也曾拿骨質疏鬆請較過我熟識的醫生,他說身材瘦的人,一般來說骨密度較低,多運動就會改善,平常可以多補充鈣質,不一定要服用鈣片,跟書中的建議相仿。

  無效的醫療舉出了幾種手術如整型外科、椎間盤切除、關節鏡、子宮切除、心血管繞道及癌症化療等等當做範例,很多手術實施之後,可能會有他的好處,但是壞處也接踵而至。

  面對形形色色的醫療行為和手術,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事實與案例告訴我們,我們正在醫院及藥房接受很多不必要的醫療行為,現代醫學不斷的進步,各種領域的新發現不斷出現,如何在把健康交給現代醫療的同時,保持同樣的戒慎恐懼,才不會讓自己的健康葬送在無效的醫療裡。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博客來購買這兩本書,『發明疾病的人:現代醫療產業如何賣掉我們的健康』,『無效的醫療—— 拆穿用藥與手術的迷思』

http://cgs0.pixnet.net/blog/post/21083264

 

珍惜健保資源 減少醫療浪費   / 中央健康保險局

 

「民眾到醫療院所看病、醫療院所向健保局申請醫療費用」,因為由第三者付錢而不是從自己口袋直接支出,在心理上很容易造成醫師跟民眾雙方同時增加不必要的醫療服務。

  為何會有醫療浪費?  

  第一是醫療保險的特性  

  「民眾到醫療院所看病、醫療院所向健保局申請醫療費用」,因為由第三者付錢而不是從自己口袋直接支出,在心理上很容易造成醫師跟民眾雙方同時增加不必要的醫療服務。  

  第二是醫療院所的因素  

  目前全民健保雖以實施總額支付的方式,將每年的整體醫療費用成長控制在固定額度內,但個別醫療院所或醫師如果多看病、多給藥、多做檢查,仍然有助於提高收入,所以有些醫師可能提供較多不必要的醫療服務。  

  第三是民眾看病太方便  

  全民健保提供的醫療服務範圍很廣、部分負擔也低,而且幾乎沒有就醫限制,因為太方便,也就難以節約醫療資源。

  疼惜健保,正確就醫    

  珍貴的健保資源,來自你我所繳的健保費,疼惜健保,大家必須瞭解下列健保就醫權益,並落實正確的就醫行為:  

  1.看病要帶健保卡:民眾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看病,請記得攜帶健保IC卡和國民身分證,或其他足以證明身分的文件。  

  2.要求自費不應該:只要是健保列入給付的項目,特約醫療院所不可以要求病患自費或自購藥劑、治療材料,或做自費的檢查。  

  3.健保病床優先住:民眾接受住院診療時,健保特約醫院應優先提供保險病房(不收取病房費差額的病房),無法提供保險病房時,應經病人的同意,才可以安排非保險病房,並事先告知應自付的病房費差額;隨後保險病房有空床時,醫院並應依病人請求,轉入保險病房。  

  4.病床資訊須公開:健保特約醫院應在住院櫃檯及病房護理站標示包括總病床數、病床類別、健保病床數、健保病床比率、各類病床的每日占床數及空床數、收取差額病床數及費用等資料。  

  5.部分負擔看仔細:民眾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就醫,除了掛號費外,還要繳交健保的部分負擔,包括門診或急診部分負擔,其中門診負份負擔還可區分為基本部分負擔(依「轉診」及「非轉診」2種方式計收)、藥品部分負擔及復健傷科部分負擔;而部分負擔依醫療院所層級也會有所不同。  

  6.用藥安全要留意:民眾領藥時應核對藥袋或藥劑容器上的姓名、性別、藥品名稱、數量、天數、劑量、服用方式、調劑地點、名稱、調劑者姓名及調劑年、月、日等資料;若有疑問或用藥問題,應詢問診治醫師或藥師。  

  7.索取收據別忘記:民眾看完病後,不要忘記向醫療院所索取收據,上面會記載健保醫療費用明細及自行負擔的費用,同時請特別檢視收據上面是否正確列印您的健保IC卡可用次數。

  減少醫療浪費,大家一起來  

  1.不隨便打針吃藥:像感冒等小病痛,打針、吃藥不見得會好的快,反而可能有過敏的副作用,通常靠充分的休息及水分的補充,感冒就會自然痊癒,不必要的打針、吊點滴和用藥,反而傷身體。  

  2.落實轉診,看病更安心:民眾得請醫院提供病史、檢查等資料,平時就近由社區基層診所或所屬家庭醫師定期追蹤檢查,如診治醫師認為需為進一步診療檢查時,再持轉診單轉診至醫院就醫,就可適用轉診減收部分負擔。  

  3.善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對於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病患,經診治醫師專業判斷,適合長期服用相同藥品時,可請診治醫師開立有效期3個月的健保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可以減少就醫次數,並免繳部分負擔。  

  4.個人健康管理、小病自我照護:平時多運動,做好個人的健康管理,注重均衡飲食與適量運動,絕對不要有像喝酒、抽煙、嚼檳榔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對於一些輕微可自我照護的症狀(像感冒、流鼻水等),不要直接跑去大醫院看門診,可先到住家附近的藥局接受專業藥師、藥劑生的指示來服藥,以確保您及家人的用藥安全。  

  5.選擇好品質的醫療院所:民眾可利用健保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nhi.gov.tw)的「快捷查詢系統」及「健保醫療品質公開查詢」功能,查閱全國健保特約醫療院所的服務項目、診療科別、醫療品質及聯絡地址等資訊,做為就醫選擇的參考。  

  6.全民監督,為健保資源把關:特約醫療院所醫療服務作業如有不符健保相關規定,民眾可以提供就醫收費明細、繳費收據等資料,交健保局轄區分局處理或利用健保申訴專線電話(0800-212369;0800-030598)及檢舉申訴信箱臺北郵政117-900號信箱反映。

http://media.career.com.tw/health/health_main.asp?no=362p030&no2=74

 

節制醫療浪費 鬆綁公立大醫院

(自由時報2000-05-07郭正典╱榮總醫師、陽明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全民健保面臨開辦以來最大的資金調度危機,持續六年的現行健保費率即將往上調整,健保局內部已提出最新費率精算報告,如果保費費基不變,未來五年健保平衡費率應由現行四.二五%調高至五.三八%,調幅達二十六%,但若立法院通過健保局提出擴大費基方案,最新費率則為四.七五%,調幅為十一%。已有許多人針對健保的財務危機提出許多對策,例如調整投保薪資上限、實施部分負擔、實施總額預算制、增加菸酒捐等,卻少有人針對醫院的經營方式提出改進之道,以節制醫療浪費。近幾年來醫療費用支出的成長率大抵皆在兩位數,其中應有一部分是來自醫學中心裡越來越多的長期佔床病人,包括使用呼吸器及不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據統計,國內需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有五千多人,佔用大醫院約十三%的加護病床,為了紓解大醫院呼吸器一機難求的問題,衛生署自八十七年起推動慢性呼吸照護病患轉介系統,初步成效已看得見,但仍有許多病人抗拒轉離,把醫學中心當作安養中心,一住數年!這些久佔醫學中心床位且已無積極治療意義的病人,不僅浪費寶貴的健保資源, 也使得醫學中心的資源無法有效地運用在急需醫療救助的病人身上。至於那些期佔用醫學中心床位的不使用呼吸器病人,通常是有原因的,例如有醫療糾紛、人情關說、家屬拒絕轉介、無人照顧等。如果衛生署及醫院當局能設法將這些病人轉往慢性病照護中心,一定對健保財務及醫療資源的有效運用大有助益。健保的財務危機越來越嚴重,但不少財團大醫院卻大賺其錢,問題可能出在公立大醫院。每個人都知道公立醫院不管規模大小,都有來自政府的層層法令束縛,導致人事僵化及營運欠靈活,此外,來自上級單位及民意機關的壓力也使得公立大醫院無法拒絕某些特殊病人的長期留院療養,成為呆床,這些負擔都是公立大醫院無法與財團大醫院競爭的原因。雖然有這些負擔,多年來公立大醫院卻能自負盈虧,大家稍想一下即知,這種情形下的公立大醫院若能自負盈虧,損益平衡,則財團大醫院豈有不大賺其錢之理?換言之,加諸公立大醫院的層層法令束縛、僵化人事及床位關說 等,是健保財務吃緊的因素之一,也是財團大醫院賺錢的最佳保證,因為政府不可能任令公立大醫院倒閉。如果政府能鬆綁公立大醫院所受的法令束縛,活化其人事及營運,且讓公立大醫院有能力拒絕及處理呆床,則對健保財務將有助益。全國八家醫學中心一年即用掉四分之一的健保資源,要節制不當的醫療浪費,豈能不注意這些大醫院的營運狀況,尤其是公立大醫院?再說,如果這些大醫院的營運狀況不理想,健保換成總額預算制或其他制度,還不是照樣會有醫療浪費的情形,不是嗎?

 

中國每年醫療浪費超過政府每年衛生支出

 

醫療資源嚴重浪費,是中國醫療行業來的“惡性腫瘤”。

  一、中國醫療資源浪費嚴重到什麽程度

從微觀方面看,中國醫療資源浪費主要表現在公立醫院對就診病人進行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治療,造成病人醫療費用虛高。如某沿海城市三甲醫院生育一個嬰兒的醫療成本約爲1500元,但實際費用在7500元以上,虛高的醫療費用幾乎是醫療成本的500%;又如某城市社保機構對所轄腫瘤醫院檢查,被隨機抽查的10個病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治療。其中一個腫瘤病人總醫療費用11萬元,其中與病情直接有關的費用0.5萬元,其余10.5萬元屬于過度醫療。由此可見某些公立醫院浪費醫療資源的嚴重性。

從宏觀方面看,中國每年醫療資源浪費的比例沒有一個權威的數據,但據有關專家估計,被浪費的醫療費用占每年總醫療費用的比例在30%--50%。下面我們按最保守的30%的比例來分析2002年來的醫療資源浪費情況,結果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2002年中國醫療衛生統計數據分析

項目 金額(億元) 比例 

衛生總支出 5790 100%

政府衛生支出 908.5 15.21%

社會衛生支出 1539.4 26.45%

個人衛生支出 3342.1 58.34%

醫療費用(門診、住院) 4755 ————

醫療資金缺口 1062 ————

醫療資金浪費 1426.5 30%

資金缺口/資金浪費 ———— 1:1.34

政府衛生支出/資金浪費 ———— 1:1.57

  備注

 1、資金缺口: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比超過40%以上,應該由政府承擔、而政府暫無力承擔的資金;

2、醫療費用浪費比例,按按當年醫療費用的30%計算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推測:

1、資金缺口/資金浪費比例爲1:1.34,說明在目前的中國醫療體制下,如果醫療資金每短缺1元,將造成1.34元的醫療資金的浪費。如果有效地解決醫療資源短缺問題,將有助于緩解醫療資源的浪費;

2、政府衛生支出/資金浪費比例爲1:1.57,說明目前政府每年直接的投入,還沒有每年浪費的資金多。如果不改變目前資源浪費的局面,政府的投入難以達到政府預期的目的。

  二、中國醫療資源浪費的原因

通過分析中國醫療資源浪費的過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公立醫院是造成中國醫療資源浪費的絕對主體;

2、導致公立醫院嚴重浪費醫療資源有兩大機制:一是醫院內部的獎勵機制(指醫院根據科室的檢驗費、治療費和藥費多少給醫務人員進行提成);二是醫院外部的賄賂機制(指藥商和醫療器械商通過給有關醫務人員回扣,來提高業務量)。

3、公立醫院浪費醫療資源,是政府主管部門對公立醫院錯誤實行市場化的必然結果;

4、政府對公立醫院無限的期望、過度的責任與政府有限的資金投入的矛盾,使得默認公立醫院市場化是政府無奈之舉。

總之,中國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源于政府對公立醫院“僞市場化”的改革。而公立醫院“僞市場化”的改革,源于政府對公立醫院在改革中的錯誤定位;政府對公立醫院在改革中的錯誤定位,源于政府對公立醫院無限的期望與政府有限的資金投入的矛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10/26/141153.html

 

另參本館:中國醫療體制 改革

台長: 阿楨
人氣(4,728) | 回應(72)|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生物科技大商機》
此分類上一篇:《發明疾病的人》

顯示全部72則回應

圖博館
發現新抗生素!能殺死多重耐藥菌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018.1.11在線發表的一篇報告稱,美國科學家通過提取土壤細菌DNA並測序,從中發現一類新抗生素。新抗生素被命名為Malacidins,能夠殺死許多多重耐藥並引發疾病的細菌,甚至包括引起大鼠皮膚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目前科學界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但過去30年裡,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開發出來,人們亟待新的抗生素來對抗多藥耐藥型病原體。
  鑑於大多數最終獲得許可的抗生素最初從微生物中提取,因此科學家現階段的重點就是從不同的環境樣本中尋找新藥。此次,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肖恩·布拉迪及其同事,對來自美國各地的一千多份土壤樣本中提取的細菌DNA進行測序,終於發現一組產生新抗生素Malacidins的基因。Malacidins對抗細菌的方式和其他藥物不同,它攻擊細菌細胞壁的關鍵部位。在實驗室中,微生物對這種機制並未產生抗性。
......
MRSA是一種超級細菌(superbug),能對現有抗生素有強大的抵抗作用,2015年全球有約70萬人死於超級惡菌感染。隨著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日趨嚴重,預計到2050年,或破千萬。
  細菌在與抗生素的博弈中,已經變得越來越厲害。美國科學家從土壤細菌中提取DNA發現新的抗生素,有超級抗生素就有超級細菌,如果世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也從自家土壤中提取細菌DNA,會不會找到別的帶有本地特色的新抗生素呢?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2_13_446969.shtml

公廁烘手機吹培養皿 養出驚人菌種2018-02-12 聯合新聞網

美國加州一名女學生妮可.沃德日前做了一項驚人的實驗,用公廁中的烘手機對著培養皿吹了三分鐘,數天之後培養皿內竟生長出大量菌體。她吃驚的貼出長滿菌種的培養皿照片到自己的臉書頁面上。
2018-02-13 11:30:38
圖博館
英國大臣自揭家醜:每年藥品差錯2億起,可能牽連2.2萬起死亡

以全民免費著稱的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正因資金短缺、應對流感不利而遭受抗議,現在他們又有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英國衛生與社會保健大臣傑里米·亨特在2018.2.23的演講中指出,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每年發生“駭人聽聞”的2.37億起處方藥物錯誤,他將對此加以整頓。
.....
藥物差錯是一個國際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認定為“全球衛生系統內部導致不必要傷害的薄弱環節”。
世衛早在2017年3月就發起了一項全球行動,希望在未來五年將所有國家嚴重和可避免的藥物相關傷害減少50%。
世衛稱,在美國,藥物差錯每天至少造成一人死亡,每年大約造成130萬起傷害。中低收入國家出現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與高收入國家相似,但是對健康生命年喪失數量的影響卻是後者的兩倍左右。
  回應
自揭家醜,他也算說了實話。我們也得從他們的錯誤中吸收點經驗,為我們自己所用。
這應該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中國也應該重視,不要總是嘲笑他國。
這樣的文章在中國各大媒體別說頭條,連顯著位置都不可想像。
你別逗了,現在黑中國的還少嗎?
又一波私有化要席捲英國醫療體係了
右派對公有機構的攻擊其根本目的都在於想私有化。
2018-02-24 11:47:01
jsoujsou
特朗普宣佈推動“醫改” 美國藥廠集體漲價“打臉”

  據每日經濟新聞2018-7-3報導,眾所周知,美國醫保負擔在發達國家中處於最重行列。維琪百科資料顯示,由於藥品開支居高不下,醫療費用支出占美國GDP比重逐年上升,侵蝕了美國人的財富。
  為了解決美國的高藥價問題,今年5月底特朗普宣佈推出美國病人優先戰略。他表示,美國公司承擔了高昂的研發成本,而一些外國人在“佔便宜”,已下令將此事作為貿易談判的重中之重。
  以輝瑞為首的美國大製藥商近日集體宣佈漲價,特朗普“醫改”宣言話音未落,就已破產。
  輝瑞已提高了其生產的100種藥品價格,多數提價幅度略高於9%,遠高於美國現階段約2%的通脹率。此次漲價名單中包括瑞輝最為知名的藥物“偉哥(Viagra)”,調價已於7月1日起生效。
  除了輝瑞之外,另外幾家美國大型製藥公司也於同日提高了藥價,其中Acella 提高了20種藥品價格;Accorda則將硬化症藥物Ampyra價格提高了9.5%,至每片53.85美元,導致每瓶的價格從60到3000美元不等;Intercept也對旗下治療肝臟的藥物Ocaliva的價格提高了7%,至每片263.48美元。
  其實,美國各大製藥商近年來肆意漲價的行為並不罕見。
  Mylan的首席執行官布萊什就曾因公司產品 EpiPen漲價而陷入輿論旋渦,甚至還鬧到了美國國會 。這款名為EpiPen的腎上腺素注射劑對過敏人群而言是必需藥品,但其價格曾在短短9年間從56.64美元暴漲至317.82美元,漲幅達到461%。
  因為布萊什是西佛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喬•曼欽之女,並且布萊什還被曝給20多種藥品大幅漲價,而她本人的薪酬漲幅卻高達672%。EpiPens在2015年獨霸了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89%的市場佔有率。2017年8月17日,Mylan與美國司法部最終達成了一項4.65億美元的和解協定。
  但如果你認為9年461%的漲幅已經夠大了的話,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
  2015年9月,圖靈製藥公司(Turing Pharmaceuticals)在購得能治療愛滋病患者寄生蟲感染的基礎藥物“達拉匹林”的專營權後,公司一夜之間把該藥物的價格從每粒13.5美元上調至750美元,漲幅達5456%。
  為了平息眾怒,該公司前首席執行官馬丁•史克雷利許諾將降低藥品規格並下調價格。然而,史克雷利不僅沒有履行他降價的承諾,相反,圖靈製藥還向醫院提供了折扣以及22,500美元購買一瓶30片裝規格的達拉匹林來取代原來價格為75,000美元的100片裝——事實上平均每片的價格仍為750美元,並沒有任何改變。
2018-07-04 09:15:03
圖博館
癌症治療藥物為何如此昂貴?專家:這是一種權衡 2018-11-01 新浪科技

  今年10月1日,兩名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揭示“如何控制人體免疫系統的刹車”而獲得了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發現造就了新的救命藥,可以利用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像這樣,僅僅使用單一的免疫治療藥物,一個療程可能就要花費超過10萬美元。更甚的是,許多近期開發的其他類疾病治療藥物也都紛紛效仿,價格都被定在6位數,比如單一療程需要17.8萬美元的治療白血病的藥物,以及需要25.9萬美元的治療囊性纖維化的藥物。
  那麼,為何這些藥都如此的昂貴呢?
  開發新藥是很費錢的(儘管我們不認同它們竟會如此昂貴)
  在那些能夠進行人體測試的新藥產品中,只有12%能夠最終投入市場。總體而言,生物製藥公司開發一種新藥的平均成本約為26億美元,其中約14億美元是實際研發支出的費用,而約12億美元則是損失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些數字。《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期刊在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顯示,開發一種新藥的成本約為6.48億美元,比上述估計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公眾還通過聯邦研發稅減免政策,幫助補貼了新藥的研發成本。
  願意付錢,因為沒有能力說“不”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沃頓商學院的醫療管理教授馬克.保利(Mark Pauly)表示,在通常情況下,隨著替代品的出現或仿製藥的生產逐步被放開,原藥品的價格是會下跌的。他指出,一些其它類型的藥物,最初的價格也十分高昂,比如治療丙型肝炎的蘇瓦迪,最終其售價確實會有所下降。
  然而,據路透社指出,即使抗癌藥的競爭加劇,藥物的售價也依然沒有顯著下跌。
  由於癌症威脅生命的本質,患者和他們的醫生通常會將治療效果的微小提高視為存有巨大的價值,而那些更便宜,也仍然相對有效的藥物就可能會被忽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的確可以幫助人們存活更長的時間,隨著他們的生命不斷受到威脅,癌症患者會被極大地激勵,他們不會只選擇一種療法,而是不惜任何代價為更有前途的新療法買單,去不斷嘗試一種又一種的治療方法。
2018-11-07 06:33:34
圖博館
此外,保險公司或醫院可能也很難拒絕這些新藥,或是退回藥物並試圖通過談判來壓低價格。舉例來說,癌症藥物是一種保險範圍內的藥物,屬於醫療保險D部分——政府強制要求醫療保公司涵蓋的藥物。儘管醫療保險支出在2015年就占美國處方藥零售支出的29%,但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卻依然明確禁止就醫療保險D類藥物的價格進行談判。
  這些因素導致一些研究人員將抗癌藥物視為一種“壟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這類藥物與正常的市場活動是相互隔絕的。
  穩定豐厚的利潤才會不斷吸引投資
  目前,基礎科學的研究主要由政府或慈善組織資助,而如何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際產品就往往落在私人公司和投資者的身上。對於罕見疾病的治療,或是像艾利森教授和本庶佑教授這樣的全新發現,開發它們是存在很大的經濟風險。正因如此,為了可以讓自己的發現應用到癌症治療的測試和試驗中,艾利森教授曾不得不奮力拼搏。
  如果不是為了博得那眾所周知的頭彩,這種經濟上的風險可能會讓製藥公司對這些新藥物的研究望而卻步。因為製藥公司知道一種新的、有效的抗癌藥物的定價可以高達六位數,正如保利教授所說:“投資者總是傾向于那些可能有機會帶來豐厚回報的投資。”
  保利教授還解釋到,價格的確可以被壓低,但如果這樣的話,企業可能會因此失去投資高風險研究的動力。按照他的話說,“這本來就是一種權衡。”如果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利潤承諾,這些藥物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法可能永遠無法走出實驗室。
  新藥的確能帶來難以置信的利潤。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在其2017年的年報中稱,“伊匹單抗”僅在這一年就實現了12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
  而且,這些利潤可能還會繼續攀升。研究公司GlobalData稱,僅僅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的全球市場就有望從2015年的169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750億美元。今年2月,《經濟學人》雜誌稱癌症研究是一個“嚴峻的增長型市場”,是投資者們熱衷的領域。
  最終,患者還是得“買單”
  一旦一種新藥最終成功上市,這些高價就成了患者、醫生和保險公司的問題了。對許多人而言,醫療保險或私人保險通常可以承擔大部分高昂的醫療費用,但這些費用也會間接轉嫁給其他消費者。
2018-11-07 06:34:00
圖博館
正如保利教授所說:“高昂的成本必將轉化為更高的保險費用。”
  即便是那些有保險的癌症患者,最終也會面臨大筆的、需要自掏腰包的支出,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是破產。研究人員將這些問題統稱為“金融毒性”。總統癌症委員會是尼克森政府期間成立的一個聯邦諮詢機構。該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有保險的人每年仍然可能需要為一種藥物支付近1.2萬美元的費用。
  另一項研究表明,儘管絕大多數人都有醫療保險,但依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癌症倖存者將不得不負債,而3%的人則會申請破產。高昂的共同支付費用也使許多患者更有可能推遲甚至停止治療,這將對他們的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癌症治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是其他醫療費用增長速度的兩倍甚至三倍,一些專家開始擔心藥物費用在如此迅速的增長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在2018年初,奧巴馬總統的癌症研究小組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包括促進更多的競爭以及更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以使製藥行業能夠更好地將藥物的成本與其對患者的實際價值相匹配。
  讓我們再回到塔夫茨大學,凱汀教授則指出,一些其他國家,比如英國,他們傾向於對這些分析持更加保守的態度,比如英國國家衛生系統就決定對某些腎癌藥物不再提供支援,因為這些藥物沒有提供足夠的價值。
  凱汀教授沒有評論這一決定是否正確,但他表示,美國的納稅人、保險公司以及藥品的開發商之間需要加強協調。
  凱丁教授還說:“我們需要進行深思熟慮的討論,以理解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系統,確保這些讓人興奮的新藥能夠被那些正真需要它們的人們所獲得和使用。”
  回應
什麼權衡就是藉口,美國大手大腳慣了,反正再多也花得起,再貴也有人用,所以美國藥企才不會考慮降低成本和價格。中國的藥企絕不能學習美國瘋狂的模式,從最開始就要嚴格控制成本和價格,還要重視品質,畢竟藥品關乎國民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2018-11-07 06:35:14
圖博館
保健品行業肆虐中國二十多年的“文化積澱” 2018-12-29 觀察者網

一個多月前烹飪“全網最強闢謠101條”的丁香醫生近日再次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如果說上次丁香懟的是一群愚夫愚婦的話,這次他們把炮筒對準的是完全另一個量級的對手。一個巨型產業帝國——權健,短時間內引發出的滾滾輿論浪潮令人咂舌,背後的民憤和積怨霎時間爆發出來。
  不過,另一種疑惑的聲音也隨之出現了,權健老總束昱輝那可是隨便咳嗽一聲就可以震動天津衛的人物,近年來他靠著足球“洗白”,短時間內業績就壓倒了另一個津門虎隊——天津泰達,丁香背後又有什麼背景直懟這個“改開民企闖將”呢?難道丁香不知道不久前南粵之地的某醫生詰問了一下鴻茅藥酒,結果被千里之外的民警跨省追捕以至身陷囹圄數日?
  悲哀的是,絕大多數的傳統媒體已經主動丟失了對保健品市場種種黑幕的“監察官”身份,廣大地方電視臺在20年多前,為了資金周轉就已經吮癰舐痔,自甘墮落成了保健品直銷的前沿宣傳陣地。有意無意扛起輿論監督重擔的也只能靠自媒體了。比如,筆者每天習慣性流覽兩份國內非常權威的時政類報紙一大癖好就是每天看上面有什麼樣的廣告,就可以知道哪行哪業在這兩家媒體砸了錢。很遺憾,這兩家報紙上的廣告內容,90%都直接和吃喝有關,也就是直接可以下肚的東西,其中不少就是保健品,吃人嘴短啊!
  回應
中醫是中醫,保健品是保健品,作者別混為一談。腦白金。安利,還打著科學的旗號
說吃了能長壽。作者是不是要說,為何,“西方保健品”,總打著“科學”旗號騙錢。
什麼遠紅外,納米,輻射,微波,微量元素,為什麼保健品總是與科技有關?!這作者屁股在哪裡?故意引戰吧?
還有莆田系及一大票私立醫院發明的伽馬刀手術和神經元修復術,充分證明了西醫西藥是詐騙犯的同謀犯!
2018-12-30 10:20:50
圖博館
「啥都敢吃」…潘石屹吞「長生仙丹」自曝身體變化 2019-01-04 世界日報

權健百億保健品帝國事件引發熱議,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博發文稱自己從來不相信保健品,但最近吃了一款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一款「長生仙丹」,發現自己指甲長得很快。網友酸他,「我覺得你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各項指標有啥變化異常沒有!唉,真是什麼東西都敢吃啊」。
綜合媒體報導,根據潘石屹微博圖片顯示,該產品為Elysiumhealth旗下的Basis。該產品官網顯示,Basis可以幫助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耐力和更多日常能量,細胞的健康狀況更好,單品售價為60美元一瓶。
潘石屹的微博文一PO,網友酸到極點:「MIT也有騙子啊」、「新陳代謝快老得快,烏龜才是長壽動物」、「萬里長城今猶在,秦始皇呢?」更有人「佩服」的說:「像你這麼聰明的人,咋也跟著作起來了呢?我覺得你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各項指標有啥變化異常沒有!唉,真是什麼東西都敢吃啊」,也有人提出自己的親身經歷「這個我吃過,頭髮沒長指甲長」。
據了解,Basis的主要成分是NR(煙胺核, 也被叫做Niagen),和在藍莓內提取的抗氧化劑-紫檀(Pterostilbene),都有抗衰老的效果。
NR和另一個市面上也常見到的保健品NMN(煙單核酸),都是輔NAD(煙胺腺嘌呤二核酸)的前身,維生素B3的衍生物。服用NR或者NMN就是希望在體內可以被轉化成NAD。
事實上,早在2017年3月份,前任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2007-2016年在任),內分泌學泰斗Dr. Jeffrey Flier就在波士頓環球報發表了一篇公開評論文章,批評這家名為Elysium Health的保健品公司,借用七位諾貝爾獎得主和14位知名教授的光環,宣傳營銷一個還沒有被科學研究證實對人有效,叫Basis的「延年益壽丹」。這其中還包括人類基因組計畫中的大咖級人物George Church。
2019-01-05 06:47:17
圖博館
一種藥能治多種癌症,這可能嗎? 2019-01-16 新浪科技

  2018年11月,拜耳和Loxo Oncology共同推出了一款抗癌新藥:Vitrakvi,也叫larotrectinib,譯作拉羅替尼。那它究竟是不是神藥呢?有可能存在一種能治療多種癌症的神藥嗎?
  Vitrakvi是首個口服TRK抑制劑,適用於患有晚期實體瘤的成人及兒童,而且必須是腫瘤中存在NTRK基因融合、不存在已知的獲得性抗藥突變。
  先是很多文章說它的治癒率高達75%,又有很多文章說:這不對!真相是如何如何!
  2018年11月28日,這款藥的合作研發公司之一Loxo Oncology發佈了新聞稿,其中有一些關鍵資訊:標題裡首先說明了這款藥是什麼、適用於何種人群,然後在高亮部分(highlight)裡擺出了臨床試驗資料:
  complete response,完全緩解的病人——所有腫瘤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這些人占總受試者的22%;
  而partial response,部分緩解的病人(腫瘤直徑縮小之和大於30%但沒有完全消失)占53%;
  這兩種病患加起來占總受試者的75%。
總受試者55人,95%CI:61%-85%總受試者55人,95%CI:61%-85%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資料,對相關受試患者是好消息。
  但有專家指出,Vitrakvi雖好,但只有極少數病人適用。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只針對腫瘤發生部位對癌症做簡單的劃分,比如胃癌、淋巴癌、肝癌,認為相同的癌病因是一致的。事實上,就算是同一個部位的腫瘤,也可以由不同的基因突變驅動。
  以原發性肝癌為例,K-ras、p53兩種基因突變都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需要分別針對這兩種基因來設計靶向藥。癌症只是一個統稱,如果想要精准治療癌症,就要針對不同的基因(靶點)設計不同的靶向藥,對症下藥。
  這也是研發廣譜抗癌藥的困難所在,因為找到一個適用於大部分癌症的靶點太困難了!
  NTRK融合引發的癌症種類雖多,但因為染色體重排導致NTRK融合驅動的惡性腫瘤在實體瘤中只占1%左右;也就是說只有1%的癌症病人(這裡僅指實體瘤,不包括血液和淋巴瘤)適用於Vitrakvi。
https://tech.sina.com.cn/d/f/2019-01-16/doc-ihqhqcis6596069.shtml
2019-01-20 09:28:50
圖博館
《自然》子刊:紫杉醇等化療藥物會促進乳腺癌肺轉移 2019-01-15 新浪科技

  現在的腫瘤治療裡,化療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術後的輔助化療還是術前的新輔助化療,都為我們戰勝腫瘤出了一份力。
  然而,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比如17年的時候,George Karagiannis等發現,紫杉醇會增加腫瘤轉移微環境而促進乳腺癌轉移。一個月後,Tsonwin Hai發現,除了幫助癌細胞逃出原發灶,紫杉醇還能直接作用在肺部,改變肺部微環境,幫助癌細胞在肺部定植。
  近日,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又找到了一個紫杉醇促進腫瘤轉移的機制。他們研究發現,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和阿黴素,可以促進腫瘤釋放外泌體,改變肺中的微環境,促進乳腺癌肺轉移。
  紫杉醇誘導產生的外泌體中的一種蛋白ANXA6 是促進腫瘤轉移的關鍵!
  紫杉醇一方面促進癌細胞產生更多的外泌體,另一方面還通過提高癌細胞內鈣離子水準,促進ANXA6進入外泌體。而未經紫杉醇處理的癌細胞產生的外泌體中,沒有檢測到ANXA6!
  攜帶ANXA6的外泌體被血液運到肺部後,促進肺組織表達趨化因數,招來炎症型單核巨噬細胞。而這些單核巨噬細胞,正是幫助乳腺癌轉移的內奸。
  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研究人員也發現了攜帶ANXA6的外泌體!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紫杉醇誘導產生的腫瘤外泌體,也會對肝臟產生影響。或許它還能促進乳腺癌的肝轉移。不過,由於研究人員所用的小鼠模型中,原發瘤和肺轉移瘤的生長比肝轉移瘤快得多,沒有觀察到這些外泌體促進肝轉移的能力。
  除了紫杉醇,研究人員也對另一種常用的化療藥阿黴素進行了研究。與紫杉醇一樣,阿黴素同樣可以促進ANXA6進入外泌體,進而促進乳腺癌的肺轉移。
  紫杉醇和阿黴素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化療藥,它倆都能通過外泌體和ANXA6促進腫瘤的轉移,或許這種化療促進轉移的作用是廣泛存在的。
  回應
西醫就是這樣科學,不斷讓錯誤延續幾十年,不斷進步
科你個屁,錯誤理論指導的化療害死人還是奉獻給科學了?黑中醫的永遠黑中醫
https://tech.sina.com.cn/d/f/2019-01-15/doc-ihqhqcis6240855.shtml
2019-01-20 09:29:46
圖博館
美女CEO神話落幕 Theranos血檢公司解散 2018-09-05 經濟日報

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即將解散,這家新創公司一度是美國生技產業最大的獨角獸之一,美女執行長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甚至曾被譽為「賈伯斯第二」,最後卻成了矽谷最大的騙局。
2004年時,年僅19歲的霍姆斯創辦Theranos,發表革命性的袖珍血液分析器「Edison」 ,宣稱「僅需少量血液便可提供準確檢測結果」,可大幅低檢驗成本。Theranos迅速募集大量資金,公司市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
不過,Theranos的重要產品 Edison 卻遭爆料,其檢測結果存在極大的誤差。美國證管會(SEC)調查發現,Theranos 和霍姆斯透過對公司技術、業務及財務績效的虛假陳述,在長達數年、精心設計的詐欺行為中募集了數億美元資金。
霍姆斯從神壇跌落,遭控鉅額詐欺,Theranos也將正式解散。股東信指出,Theranos 將在未來幾個月把剩餘現金支付給無擔保債權人。

演技精湛!「女版賈伯斯」被控詐欺矽谷新創神話破滅 2018-3-15 鏡週刊

美國證管會(SEC)以「鉅額詐欺」罪名控告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雙方星期三(3/15)達成和解協議。
  她創辦的Theranos公司,曾是市值超過九十億美元,號稱矽谷最大的生技獨角獸,公司董事不乏赫赫有名的政商人士。霍姆斯本人也被譽為女版「賈伯斯」,不過繁華夢一場,如今面臨罰款和交出公司的控制權。
  Theranos的故事,對矽谷是重要的一課。試圖革新與顛覆產業的創新者,必須誠實告知投資人他們的科技今天能做到什麼,而不只是希望將來能做到什麼。
  今年三十四歲的霍姆斯,和許多矽谷的創業新貴走類似的人生路程。
十九歲自史丹佛輟學,在矽谷創辦了Theranos,目標是推動血液檢測的革命。這家公司宣稱開發出數十種疾病的血液檢測方法,只需指尖上輕刺的一點血液,就可以完成實驗室數百次的測驗,價格只需傳統血液檢測的十分之一。
2019-02-11 10:53:38
圖博館
而霍姆斯本人也同樣受到媒體大幅關注,年輕貌美、喜歡穿著黑色高領棉衫,亮眼造型和極簡風格令人過目不忘。不僅是諸多科技大會的焦點人物,也曾登上《富比世》、《財星》雜誌封面。Theranos的破壞式的創新模式也被譽為「科技人性化」和「創新人性化」的典範。
  公司的市值在短短幾年內迅速膨脹,公司董事會名單也多是大有來頭。現任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從2013年起開始擔任Theranos的董事,直到被川普提名為國防部長前不久才辭職。另外董事會的成員還包括了兩位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和舒茲(George Shultz),另一位前國防部長裴利(William Perry)及幾位國會議員。(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前國務卿舒茲的孫子泰勒舒茲也曾經在Theranos任職,他曾質疑Theranos的科技並向加州監管單位舉報,還因此導致了舒茲祖孫倆人反目。)
  神話變騙局 矽谷「血」的教訓
人人追捧的這頭矽谷獨角神獸,終究露出了馬腳。2015年,《華爾街日報》一系列報導揭露這家公司的科技其實大有疑問。Theranos自家口中的神奇而強大的科技,不過是演技精湛的魔術表演。技術的準確性和可行性明顯誇大不實,也被監管機構盯上。
  在美國證管會這次提出訴訟之前,已經有一家對沖基金Partner Fund Management和美國大型連鎖藥局沃爾格林(Walgreens)在2016年與Theranos達成和解協議。沃爾格林終止了和Theranos的合作關係,隨後Theranos也被衛生監管部門開罰,血液實驗室營業執照被吊銷,並且公司不得在兩年內主持實驗室的運作。
  這次美國證管會的指控,揭露了更多Theranos誘使投資人出資的手法。例如,他們會幫潛在的投資人進行血液檢測,在他們指尖上採取血液樣本然後用公司開發的「愛迪生」驗血機進行檢驗,向投資人展示這項科技的強大。但是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檢測結果是來自傳統的檢驗儀器(大概比例是94%)。
  同時證管會也提到,霍姆斯跟媒體誇大了這項科技的功能和適用性,藉由媒體的曝光來籌募更多資金。霍姆斯曾向投資人誆稱,公司的機器曾被美國國防部廣泛應用於阿富汗的戰場,並宣稱公司在2014年會創造一億美元的營收。(實際總營收為十萬美元。)
  美國證管會指控的對象也包括Theranos的前主席巴瓦尼(Ramesh Balwani)。巴瓦尼已經在2016年離職。由於巴瓦尼未和證管會達成和解協議,因此這個訴訟將在美國聯邦法院持續進行。
2019-02-11 10:55:02
圖博館
感冒多喝水不一定有用 補充這2樣才能加速身體修復 2019-02-16 中時電子報

感冒看診時,醫生的處方中總有一條:「多喝水,多休息」。但事實上,只有在身體真的缺水,例如發燒、出汗時,才需要多喝水,或是補充電解質液或稀釋的運動飲料,以平衡因高燒冒汗而流失的電解質。
如果只是喉嚨痛、鼻塞、疲勞等,多喝水是無法加速身體修復的,「這時得補充蛋白質與蔬果,」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提到。
  補充蛋白質 加速身體修復
營養師推薦:蛤蜊湯、胡蘿蔔蘋果汁、雞湯蒸蛋
趙函穎推薦的抗感冒食譜是蛤蜊湯。海鮮是優質蛋白質來源,能補充元氣,增加身體修復能力,蛤蜊又富含鋅,可幫助提升免疫力;不妨再加些辛香料,如老薑、蒜、洋蔥,增加抗發炎、抗氧化效果。
前陣子趙函穎感冒、喉嚨痛,她趁症狀還輕微時,打了胡蘿蔔蘋果汁每天喝,胡蘿蔔的β胡蘿蔔素,以及蘋果內含的維生素C、檞皮素能幫助抗氧化,再加一片老薑禦寒暖身,感冒就不一定會發作,甚至痊癒。
很多人會問,感冒時適合喝雞湯或雞精嗎?趙函穎提到,雞湯或雞精裡的水溶性胺基酸的確較好吸收,但對感冒時缺乏食慾、味覺苦澀的人,不妨用來蒸蛋、做茶碗蒸,或當成海鮮湯底更好,增加蛋白質補給,提升營養攝取,還能增強免疫力。
  中醫治感冒怎麼補水?
中醫師推薦:風寒型感冒喝溫水、薑茶、蔥豉湯;風熱型感冒喝冷開水、薄荷茶
中醫看呼吸道症狀的感冒可分為風寒及風熱兩種類型,風寒型感冒的症狀通常是畏寒、清鼻涕、清痰等;風熱型的感冒,症狀上多是以喉嚨痛、黃痰、黃鼻涕呈現。不同屬性的感冒各有適用的補水良方。
1.薑湯:適用感冒初期,或是風寒型感冒,能快速有效制伏感冒
2.四神湯:感冒中期顧脾胃、補氣、安心神,也是很好的退燒食療
3.蔥豉湯:適用風寒型感冒,能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症狀很有幫助
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4.薄荷茶:適用喉嚨痛、黃鼻涕等風熱型感冒
假使有合併發燒症狀,更要注意水溫不可太高。「這時就不適合喝雞湯及補品,反而會讓風熱型感冒症狀更加嚴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外科主任陳建宏提醒。
2019-02-17 08:53:22
阿楨
鄧鉑鋆:送“藥神”——何時能告別海外代購藥?
醫療行業財務專家 2019-03-07觀察者網

藥,是民生大事,歷來也是兩會重點。
去年兩會中外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表示,抗癌藥品進口稅率力爭降到“零稅率”,這一目標已順利實現。稅降了,價也降了。在今年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就介紹到,不到半年時間,17種抗癌藥實現大降價——平均降幅達56.7%,而且快速納入醫保——到2018年底,一個多月時間,報銷人數達到4.5萬,報銷金額2.6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一改善也有提及。
  送“藥神”退休
(一)降價,入醫保
(二)加速創新、加快審批
這些努力,都將降低醫療成本,緩解大家的就醫負擔。
筆者的一位親屬2001年患癌,使用了一款當時剛剛發明不久的進口藥物草酸鉑(奧沙利鉑),幸運地成為了同病房六位病友中唯一被治癒的人。當時該藥屬於全自費項目,50毫克的一支藥售價4000多元,一個療程要用4~6支,整個治療包括手術與化療花了26萬——那時可以在上海浦東世博會會址附近買兩套房。
現在,原廠進口的50毫克裝草酸鉑每支售價2100元,而國產貨的價格降到了——人民幣38塊3毛9分!當初的“天價神藥”已經便宜到了中成藥感冒沖劑的水準。當筆者今天查詢到這數字的時候,感到自己在這篇文章裡引用的其他藥品價格降幅、醫保報銷比例的宏大資料都黯然失色。
  回應
別拿個例當全體,我就想問問,各種基礎藥物,甘草片,醫用酒精,基本抗生素的價格為啥兩年普遍漲了150%到300%,個別700%都有,我16年買一瓶甘草片3塊5,現在要14塊,醫保資金不是說緊張麼,原因怎麼來的?
這不是大傢伙喜歡的市場經濟嗎,玩市場經濟就得知道它的一些後果。
以前一兩塊的藥,的確不合適了,藥廠怎麼賺錢?不賺錢的藥就會消失,一個月多幾十塊藥費,總比沒有藥好。
你覺得16年買一瓶甘草片3.5元,這個價格合理嗎?你知道現在中草藥種植技術改進,化藥純度要求提高,物流成本,工藝改進,環保加強,產業升級,這些錢從哪裡來嗎?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2019-03-08 10:55:16
阿楨
健保給付砍到見骨 4千種藥品1顆不到2塊錢 2019-03-18 聯合報

國內約有1萬5千名患者使用的知名藥物「百憂解」,但藥商因不堪健保給付價低,幾年一顆被砍到只剩下1.96元,今天宣佈將於四月起退出台灣市場。根據健保署統計,約有4000多種藥物,健保給付價每顆不到2元。健保署聲稱是根據國際趨勢調整藥價,但藥界卻批評「砍得太誇張」,完全沒顧及病人權益,也使得國內製藥產業發展困難。
日本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政策,例如口服藥物每顆不低於台幣約3元,針劑每劑不低於台幣約30元,這是由於日本政府認為,過低的成本無法維持製藥品質,也直接影響民眾健康權益,更不利於產業發展,因此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措施。
但反觀台灣,卻是能砍則砍,讓不少藥商叫苦連連甚至不敷成本。百憂解在台灣市占率還有25%,約1萬5千名病人使用,尤其精神科的患者,對於換藥的適應度、敏感度較高,「政府應該思考如何不讓這款藥退出市場」,而不是只祭出砍價策略,卻不顧患者的權益
  相關新聞
百憂解退出台灣 醫師憂強迫症患者無藥可用 掀民眾對國產藥不信任危機: 製藥公會全聯會今召開記者會強調,百憂解早有學名藥,且學名藥使用量比原廠藥還大,使用多年也沒有出現過危害,呼籲民眾不要恐慌,相信國貨品質。
「百憂解」原廠藥陸續退出 藥師指健保砍價雖是主因,但民眾領藥浪費也是因素之一。百憂解原廠藥退出市場,的確是暫無立即嚴重性;但若像癲癇、血壓、心臟等特殊藥物若退出,學名藥效果又不那麼好,影響恐不堪設想。
彭博社2018-7-12中國為藥價指明道路:中國醫保的龐大市場。去年,羅氏將一款化療藥物降價近70%,但收入增長約25%。此外,在一些年代久遠的藥品專利過期前,藥企也迫切希望通過降價等措施儘量從中多賺錢,降價可使這些藥品被納入中國醫保報銷名單並隨之銷量大增,甚至供不應求。
2019-03-21 09:07:15
阿楨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2019-04-09 今週刊

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
  2016-2018,每年有14%電腦斷層造影(CT)健保申請,遭中央健保署駁回。申報健保點數經常遭核減的項目,還包括磁振造影(MRI)、尿路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心導管手術)等。
  台灣不是唯一關心非必要醫療行為的國家。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與人口高齡化,世界各國醫療支出逐漸增加,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各國醫療支出占GDP總額已從2010年的7.9%,上升至2016年的9%,歐美已開發國家紛紛致力於降低不必要醫療支出,以維持醫療品質。
  研究證明改善醫療品質最有效手段:資訊揭露
充分資訊揭露的下一步,則是藉「醫病共用決策」(SDM),尋找最佳可行的醫療處置。這項由美國引進的機制,但台灣醫師一個門診動輒要看四、五十名病患,恐怕難以提供共用決策需要的溝通時間。
  因此,折衷的方式,就是由醫學會將專業臨床指引,轉化為一般民眾可以理解的內容,讓病患在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之前,具備基礎認知。
  醫療處置沒有唯一解答,唯有醫師為病患與醫療品質著想,病患也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尊重專業建議,才能盡可能避免對人體有害、又浪費資源的過度醫療行為。
2019-04-12 08:55:06
阿楨
不只大肚腩 醫界也有猛男 2019-04-14李樹人

忙著看病、救人,但醫師卻是最不健康的人,普遍來說,缺乏運動、三餐不固定、飲食營養失衡,如果自己體重破百,罹患三高疾病,又要正經八百地敦促病人減重,這可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就有網友回應「醫生要人減肥卻自己胖胖,很沒說服力?!像化妝品櫃姐妝化的醜,保養品櫃姐皮膚差,髮型設計師頭髮亂七八糟,哪有客戶能上門呀?!」
有人認為,「醫師真的要以身作則, 才會有點說服力呀... 尤其是減重門診。」、「減重真的要靠強大的意志力,真的很佩服成功瘦身的醫師」。
不少人想下載「瘦身群族」APP,但可能得先看自己荷包有多深,如果沒能日走萬步,依照遊戲規則,一個月下來可能得拿出兩三萬元以資懲戒,這應該只有醫師能夠一笑置之吧。
最近一兩年來,臉書上不少醫師朋友勤練身體,貼文貼照片,展示成效,糖尿病權威專家透過重訓、核心訓練,越來越精瘦,變成型男大叔。也有牙科帥醫師常往健身房練肌肉,成為醫界少見的猛男。
相較於其他科別醫師,皮膚科醫師似乎更常重視自己門面,尤其是新生代醫師,不管男女,均會勤加保養,親身嘗試雷射、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等微整形,甚至對著鏡子,朝著自己臉部施打微整形針劑。
醫師是病人最好的榜樣,如果醫師能夠抽空多運動,游泳、慢跑、瑜珈、重訓,如果身體結實、氣色紅潤,笑口常開,相信病人感受到醫師正能量之後,好處多多。

醫療高度商業化 健保也淪喪 2019-04-15 聯合報 蔡銘燦/藥品行銷人員

去年夏天,陪二姊到某大醫院就診,神經外科名醫診斷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痠麻疼痛,唯有開刀一途。醫師問二姊要做健保或自費?醫師除了強調醫材較佳外,還說若要做自費,馬上可以安排時間;但若走健保,須送審俟上面核准後,方能排刀手術。飽受「椎」心之痛的二姊,只好自費手術。
2019-04-15 08:44:00
阿楨
全民健保實施近四分之一世紀,醫療院所A錢已非新聞,只是情節輕重、金額大小之別而已。達文西手臂,光聽名字就很誘惑人,若再經醫師吹捧,不動心者幾希?若動一次手術兩頭賺,白色巨塔蒙塵,看到的是人性的醜陋,而非高尚的醫德。
顯然,光看健保已無法滿足醫療院所的胃口,必須另闢財源來謀取更多的利益。於是,看牙科時醫師會鼓勵植牙;看眼科會建議裝自費的人工水晶體;看骨科當然要選擇自掏腰包的最新科技的材質……我們的健保真的是「大碗擱滿墘」嗎?對經濟弱勢的升斗小民,只要不是「賤」保就該偷笑了?

開放自付差額 健保才能永續 2019-04-15 聯合報 吳國治/健保會委員

健保實施至今,對國民健康之維護成就非凡,但近來發生的「藥價偏低,諸多藥廠要退出台灣市場」、「達文西手術院所收自費又申報健保」諸事,表示這制度真有檢討改進的空間!
目前的制度是除少數手術(如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心臟支架)可以自費補健保差額之外,其他均規定只要自費則完全與健保無關,全額自費!
由病人端看,國家給付必要的醫療,額外服務補其差額本就合理,病人也是有付了保費,沒有理由基本的給付也不給。

醫院拚軍備 病人任宰割 2019-04-15 聯合報 温啟邦/國衛究院名譽研究員

報載健保發生最大A錢的弊端,卅八家醫院浮報近八千件達三億多元。醫院一方面向病人收達文西手術費,又向健保申報腹腔鏡手術,一魚兩吃,雖是違法,但從歷史來看健保署難辭其咎。
傳統手術治攝護腺只要區區幾萬元,如今動用機械人,設備昂貴,又以神秘達文西藝術家為名,收費可達二、三十萬,病人卻趨之若鶩,因為泌尿科醫師也極力推薦,咸認為是較先進較安全,是有錢人的選項。長久以來一直對健保施加壓力,要求全額給付,健保署力擋多年,終於熬不過壓力,前年開始以傳統手術費給付,變相鼓勵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
2019-04-15 08:45:40
阿楨
全球麻疹大爆發 幸虧我國糾正了這個重大錯誤 2019-04-20 觀察者網

  隨著1980年天花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消滅之後,全球又大規模開展了消除脊髓灰質炎和麻疹的宏偉計畫。
  隨著時間的推移,脊髓灰質炎野毒株還在流行的國家僅剩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三個國家。而相比較之下另外一種疾病——麻疹,本該和脊髓灰質炎一樣在全球瀕臨消失,卻在2018年死灰復燃,並且在全球多個國家爆發甚至造成多人死亡。在菲律賓的一家醫院,僅短短一個月內就有60名兒童因感染麻疹而死亡。
  為什麼本應在美英等國家和地區都被宣佈消滅的麻疹,又再一次死灰復燃?中國的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麻疹為何在全球多地屢“滅”不止?面對麻疹,各個國家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國外發生了什麼
  1.義大利:艱難問世的《疫苗法》
  麻疹在義大利常年流行強度都比較高。在一項研究當中發現,低疫苗接種覆蓋率的地區麻疹流行強度要更大,疫苗覆蓋率要達到95%以上才行。
  於是,義大利在2017年7月亮出大招,推出了《疫苗法》,要求強制接種包含麻疹在內的10種疫苗。這項法律規定,除了醫院開出不能接種疫苗的證明,家長都必須讓孩子去接種這些疫苗;否則將要受到相應處罰,除了不允許孩子上學之外,還要處以100-1000歐元的罰款。
  在《疫苗法》推出之後,雖然疫苗接種率有所保障,但是在義大利國內反疫苗人士和政黨的共同努力下,義大利政府終於無法扛住壓力,甚至副總理薩爾韋尼(Matteo Salvini)都聲稱疫苗法規定的10種疫苗毫無用處,於是在2018年8月,義大利政府不得不暫停了這項法律的實施。
  這期間發生了幾件事情,讓《疫苗法》的推進發生了反轉的效果。薩爾韋尼的堅定支持者、義大利東北部地區總統,同時也是曾經的極端反疫苗政客馬西米利亞諾•費德里加(Massimiliano Fedriga)因為感染水痘住院,不得不放棄了反對疫苗的立場;而現任義大利衛生部長格利羅(Giula Grillo)頂住了壓力推動新的疫苗法實施。最終在2018年底,義大利全國開展了大規模麻腮風疫苗接種。
  2019年3月,修訂版疫苗接種法“洛倫齊法(Lorenzin law)”正式實施,雖然包括麻疹疫苗在內強制接種的疫苗僅剩5種,但保持了拒絕接種疫苗的孩子不准上學的強硬規定。
  2. 美國:“無處安放”的外來病源
  和義大利不同,美國這個移民國家遇到的麻煩相對來說可能更加複雜。
2019-04-21 07:17:11
阿楨
在1963年美國引入麻疹疫苗之後,經過20多年的使用後,當地麻疹新發病例出現大規模下降。之後因為發現單針接種並不能完全消除麻疹疫情,因此美又加入了第2劑麻疹成分疫苗,終於在2000年宣佈消滅了本土的麻疹病毒。
  是的,徹底消滅了!但很不幸的是,雖然美國本土麻疹被消滅了,但是並沒有限制住外來病例。
  在美國,有兩種情況可以不去接種疫苗:第一種是醫學原因無法接種疫苗的情況,比如一些免疫系統疾病人群不能接種減毒疫苗,只能依靠周圍大多數人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才能保護自己不被別人傳染相關疾病;另外一種,則是部分禁止接種疫苗的宗教人員,也可以天生得到疫苗接種的豁免權。
  也就是說,外來移民尤其是宗教人員成為了美國麻疹爆發最大的載體,而美國常以崇尚人權自由自居,其結果是,保護了外來移民以及一些反對疫苗接種人士不接種疫苗的權力,卻剝奪了更多人享受健康的權利。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有個別州取消了除了醫院原因以外的免疫豁免權,並且各地州政府都在努力宣導疫苗接種。
  3. 英國:反疫苗組織的鼻祖
  這件事情要追溯到20年前,一個叫做Andrew Wakefield的人在著名醫學學術刊物《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結論是“接種麻腮風疫苗和兒童自閉症相關”。
  這篇研究的出現,以及作者充分運用了媒體的力量,導致不僅是英國甚至歐洲多個國家都對麻腮風疫苗產生了恐慌。
  後續的研究和調查種發現論文涉嫌造假,而且由於他持有麻疹單組份疫苗的專利,並且收取了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好處費,才努力造謠接種麻腮風疫苗會導致自閉症和腸病,很多人由於並不知道這一切,因此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據統計,當時英國的麻腮風疫苗接種率從92%降低到73%,甚至倫敦部分地區的接種率都不到50%。
  在這之後,英國一直不斷出現麻疹疫情。即便這樣,英國國內還是成立了諸多反疫苗組織,宣導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或者支持孩子在疫苗接種後出現一些症狀的家長控告和起訴疫苗廠家,並且大肆宣傳疫苗有害的言論。這些組織的影響範圍已經不僅限於英國,包括歐洲甚至全球其他國家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比如日本的反疫苗組織“救世神教(Kyusei Shinkyo)”宣傳疫苗有害論,導致疫苗接種工作受到很大阻礙,最終出現疫情暴發。
  總而言之,英國這麼多年來已經飽受各種疫情之苦,但是卻沒有任何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宣導”。
2019-04-21 07:20:14
阿楨
4.菲律賓:登革熱疫苗遺留之痛
  如果說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受到各種主觀因素影響,那菲律賓一定是個特例。如果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了。
  在2015年12月,菲律賓率先在國內批准使用了法國企業賽諾菲巴斯德生產的全球首個登革熱疫苗,用於給9-45歲人群預防登革熱。
  在這個疫苗被使用的2年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根據臨床統計結果,這種疫苗有一種致命缺陷:接種疫苗的人,如果既往已經罹患過登革熱,那麼會有很好的保護效果;如果既往從未罹患過登革熱,接種疫苗反而會更容易出現重症的情況,也就是打完了疫苗,罹患登革熱重症的風險增加。
  在這個資訊披露的時候,當時菲律賓國內已經接種了近100萬劑疫苗,主要都用於登革熱高發病率地區的學生們,而這些學生從未檢測過既往是否罹患過登革熱。也就是說,很多沒有得過登革熱的學生都面臨著比沒打疫苗人群更嚴重的登革熱風險!
  在這之後,隨著菲律賓的疫苗接種率下降,麻疹很快就將它的超強傳播能力展示無疑。在2019年初的2個月內,菲律賓就發生了超過10000例麻疹新發病例,並且出現了超過100人死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促成這一切的居然是一個和麻疹毫無關係的登革熱疫苗。
  儘管菲律賓衛生部長已經表態說會努力將菲律賓的麻疹疫苗接種率提高到95%以上,但是需要多少時間、是否能夠達到,都是一個未知數,並且即便接種率上來了,也不可能很快控制住疫情,未來會發生什麼,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2019-04-21 07:22:13
阿楨
國內在做什麼
  1.我國兒童的麻疹接種率毫無壓力
  目前我國含麻疹成分的疫苗(麻疹類疫苗)為免費接種的疫苗,分別在兒童8月齡(麻風疫苗或麻腮風疫苗)和18月齡(麻腮風疫苗)接種,官方要求接種率達到90%以上。從2002年起基本就保持在95%以上,最近幾年都保持在99%及以上。
  2.消除麻疹,關鍵在補齊2劑麻疹類疫苗
  由於疫苗接種率高,我國的麻疹疫情總體上控制在較低水準(2/10萬左右),但還遠遠沒有達到消除麻疹的程度(1/100萬)。
  我國2015-2016年的麻疹病例中,不到8月齡發病的占20%(這些人還沒到接種疫苗的年齡),≥20歲病例占40%左右(這些人已經基本踏上社會,即便漏種疫苗也很難補種)。
  這兩部分人群占總體病例的60%左右,一般認為是疫苗不可及人群,也是我國麻疹控制的難點。8月齡~19歲病例被認為是可以通過接種/補種疫苗預防的人群,這些病例中90%沒有接種滿2劑麻疹類疫苗。
  通過國外的麻疹爆發疫情介紹以及我國麻疹病例疫苗接種史分析,不難發現感染麻疹的關鍵原因就是沒有接種夠2劑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在麻疹疫苗立場檔中強調,只要保持2劑麻疹類疫苗的接種率在95%以上,就可以消除麻疹。
  回應
呵呵,這一群在科學的庇護下過了一段安穩的生活就忘記以前教訓的反智生物。
西方反智的拒絕疫苗其實也是返祖現象。歷史上西方就靠不洗澡,燒女巫來防治流行病。後來神職人員也擋不住疾病了才明白上當了。
2019-04-21 07:24:05
阿楨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2019-04-28 07:40:16
阿楨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2019-06-01 08:05:32
阿楨
阿爾茨海默病疫苗問世?可能還需十年 2019-06-19 科技日報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郁金泰博士介紹,1905年,德國精神科醫生和神經病理學家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在檢查一位其長期觀察隨訪、名叫奧卡斯特•德特爾的55歲女性死亡病人的大腦切片時,發現她的大腦明顯萎縮,有異常“沉澱物”沉積在腦組織。
  目前,僅有幾種藥物可以部分緩解症狀,沒有方法可以阻止這種疾病的發生,更不用說治癒該病。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以腦內細胞外β澱粉樣蛋白(Aβ)逐漸沉積形成老年斑和細胞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為主要病理特徵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它分為家族性和散發性。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不到5%,主要由APP、PS1和PS2等相關基因突變引起;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一般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設計清除Tau纏結的抗體
  據新墨西哥州立大學(UNM)官網報導, UNM分子遺傳學和微生物學系副教授基蘭•巴斯卡博士團隊,使用病毒樣顆粒(VLPs)設計出一種新疫苗注射給實驗鼠時,它們產生了抗體,從實驗鼠的大腦中清除了Tau蛋白,且這一反應持續了數月。
  “但在實驗鼠身上取得一定療效並不意味著人類疫苗很快就會問世。”郁金泰強調說:“無論Aβ疫苗還是Tau疫苗,都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在動物模型上往往均可顯示較好的效果,但進入到人體臨床試驗後往往療效就不明顯了。這主要和阿爾茨海默病的複雜性相關,相關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往往使用轉基因小鼠,遺傳背景單一,病理表現較單純,而真實世界中的阿爾茨海默病病患,無論發病機制還是病理表現都要比轉基因動物模型複雜的多。”
2019-06-20 10:32:26
阿楨
癌症惡化男女有別,科學家找出性別差異關鍵調節基因 2019-08-20 新浪科技

  美國國家癌症患者資料庫的分析資料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癌症,而且男性患上癌症後的預後結果也比女性要差一些。
  我們容易想到男女在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和性激素上或許有差異,但科學家去除這些因素後仍然發現癌症有“重男輕女”的趨勢。就以兒童腦瘤為例,患兒中男孩比女孩更多。
  最近發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利用模式生物黑腹果蠅,鑒定出這些基因導致兩性腫瘤惡化程度不同的調節因數,雄性果蠅腦中的腫瘤具有更強的侵襲性。
  其中,一種名為Phf7的蛋白質在雄性果蠅的腫瘤細胞中表達明顯高於雌性,當把雄性果蠅體內的這種蛋白質去除後,原先侵襲性強、容易惡化的腫瘤特徵得到了有效抑制。雄性果蠅的致死率從93%銳減到38%,與雌性果蠅接近。同源蛋白同樣存在於人類體內。就以PHF7蛋白為例,存在於男性的生殖細胞中,與侵襲性較高的男性腫瘤有關。

“背叛主人”的正常細胞竟然會支持腫瘤細胞抵抗化療 2019-08-19 新浪科技

  對於癌症患者和醫生而言,以下的情況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療程的化療似乎能夠徹底根除腫瘤,但是幾個月之後腫瘤又重新出現,不知是什麼原因,在某些身體區域,一些癌細胞在治療之後又存活了下來,徹底粉碎了治癒希望。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腫瘤細胞抵抗化療竟然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附近的正常細胞。
  腫瘤微環境的部分保護作用源自血管系統,21世紀初研製了一種藥物貝伐單抗注射液,它能夠阻止觸發血管生長或者血管生成的分子信號,但令科學家感到費解的是,阿瓦斯汀無法提高患者存活率,除非患者同時接受化療。
  第二種方法是把腫瘤微環境從物理上干擾化療藥物的傳遞,一些腫瘤——胰腺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會吸引許多結締組織細胞或者是成纖維細胞進入它們的周圍,形成瘢痕組織。
  當這些細胞擠入腫瘤微環境時,它們會增加該區域的壓力,從而破壞血管,進而影響化療藥物的傳輸,賈恩正在實驗各種方法來降低壓力,從而改善化療藥物的輸送效果。
  回應
癌細胞之于身體就如同社會中存在的極端恐怖分子一般,控制不了也殺不完,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取得平衡
2019-08-25 06:33:33
阿楨
70個新藥,平均降價6成,2019年新版醫保藥品目錄解讀來了

新華社11月28日報導,備受關注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2019-11-28宣佈收官。新一代直接抗病毒(DAA)丙肝新藥、國產PD-1免疫抗癌新藥達伯舒、更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的創新藥……70個“入圍”新藥更平均降價達六成。
  新版醫保目錄分為常規准入和談判准入兩大部分。相比常規准入部分的調整,談判准入部分備受市場關注。談判准入主要針對獨家或專利期保護的高價藥物。談判成功的藥品將被納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
  今年8月啟動的此輪醫保藥品准入談判,共確定了119個新增擬談判藥品。經過醫保談判專家與企業面對面的談判,最終有70個新藥“入圍”,包括52個西藥和18個中成藥。其中,12個國產重大創新藥品談成了8個。
  納入醫保乙類目錄的產品應該具備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等條件。鼓勵藥品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讓更多救命藥進醫保,提升我國在重大疾病、重要領域的藥品保障能力。重點領域的5個基本藥物全部談判成功,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用藥、4個兒童用藥最終入圍,進一步優化了醫保藥品目錄結構,實現了預期目標。
  此次DAA丙肝新藥首次進入醫保藥品目錄,被業界視為我國丙肝防治“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原因就是在進入目錄前,這種能治癒丙肝的口服新藥一個療程費用最低也在3萬至7萬元人民幣之間。圍的三種丙肝治療用藥拿到了全球少見的低價格,降幅平均在85%以上。醫保部門以量換價,推動了藥費大幅下降。目前,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進口藥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
  目前,70個新藥價格平均降幅達60.7%。如果按照50%的實際報銷比例計算,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的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5%。
  新藥價格能大降的“門道”,競爭性談判不設最低價,有利於引導企業大幅降價。
  堅持“保基本”定位 用制度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為確保調整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國家醫保局採取了一系列嚴密制度,比如所有評審專家均隨機抽取產生;所有評審、遴選工作全程留痕;談判現場邀請媒體和紀檢監察等方面參加;談判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做到所有證據可追溯、各方可申訴。
  相關新聞
97個藥品談判成功納入醫保,藥企:全球最低價!
2019-11-29 10:22:20
阿楨
天邊孝子症候群
  回應
通常在父母身邊默默照顧的都是父母最不親不疼的小孩
媳婦就是最不親最不疼那個「家人」!
然後還因為住一起有摩擦,父母還越來越有意見。
最疼的大概都王子病公主病養尊處優的 等到父母生病他們可能也不會管⋯⋯
天邊孝子不止在醫院碰得到啊,還有一種是從來沒露面,等到老父親過世才來奔喪(分遺產)的...然後到了現場就開始,那個地方不合禮節啦,哪邊師父請的不好啦,經念得太少啦,最重要的是.....
喪葬費他不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owpRjxU6I

失智症的「天邊孝子」 2015/08/25 • 作者 / 伊佳奇 • 出處 / Web only

最近有人在網路上探討「天邊孝子症候群」,這現象主要是指除給醫療團隊或家庭照護者的困擾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於是有家屬在這次失智症支持團體中指出,這現象一樣困擾著失智症家庭中的主要照護者,平常不見人影,久久出現一下,就指責主要照護者,比安寧療護的狀況更加嚴重。
這名稱原本是英文,「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是指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平常不在照護的子女,出現後就批評醫療團隊的治療,責怪平日在負責照顧的家人,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進行安寧療護。
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經由多次討論,已決定要讓長者能有善終,但是這位「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病人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讓長者無法有「尊嚴」的離開。
2020-03-01 09:02:04
阿楨
有證的假中醫與無證的真中醫 2020-03-09

  我是一名三甲醫院的中醫,具體是哪家醫院,在此就不作詳述了。前兩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題目為《雖有滿牆錦旗!因為沒有行醫資質,最終被立案處理》,讓我不僅想到了我的師父外公家傳中醫——一個真正來源於民間的老中醫。
…..
  那時,我才上高中,我眼睜睜地看著75歲的外公指著滿牆的錦旗,正如故事裡的女中醫一樣,拼命證明自己會治病,不是假醫生。但是結果總是無奈的,外公的診所還是被封了。
  現在的外公已經89歲了,雖然年事已高,但是私下來找外公正骨的也有不少,外公整日笑呵呵的,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心裡的不平。外公終其一生都在幫人治病,沒有出過什麼醫療事故,可是沒想到,最終卻換來一個“假中醫”的名聲,患者的讚不絕口也換不來一張可以行醫的證件。
  外公是不幸的,所以,我接受了外公的建議,考上中醫藥大學,也順利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但是,當我進入了所有人都羡慕的三甲中醫院,我卻失望了。
  很多大醫院裡的中醫看不上民間中醫,覺得他們都是忽悠人的,還有一部分人因為自己發表了幾篇論文,整日得意洋洋,忘了本分。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病,他們摸了又摸,看了又看,還有的拿指標來衡量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輸了,輸給了他們眼中“不靠譜”的民間中醫。
  我很榮幸,在有生之年能學到一點外公的正骨技術,我偶爾在臨床上使用,效果很好,連老師們也驚呼神奇,當他們問我是從哪裡學來的,我總會很驕傲的告訴他們,這是民間中醫技術,書上學不到的。
  有證的假中醫,無證的真中醫,我都見過。因此,我非常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中醫。
  我明白,中醫的命不在於證,不在於職稱,而在於技術,在於患者的口碑。
  1 行醫的標準化
  在中醫的發展歷史上,一位郎中被老百姓接受並認可基本上都是靠口碑。
2020-03-10 07:40:36
阿楨
他們一般是先給親戚朋友鄰里看小病,效果不錯,就有人找看大病、疑難雜症,這樣慢慢地醫名就開始傳播,由近及遠,由本村本地傳播到外鄉外地,最終成為有口皆碑的郎中。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看一個醫生的本事,其實很簡單,就是看他治病的療效。
  但是後來隨著西醫的傳入,我國的中醫教育也像西醫一樣走向了規模化、量產化之路,行醫也開始走向了標準化,即要以《執業醫師法》為標準。
  打著中醫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旗幟,實際上就是以西醫為尺度來改造、消滅中醫。
  於是這奇特的一幕就出現了:大學教育出來的中醫很多不會看病,卻有行醫資格,而民間傳承或自學成才的中醫能看病,卻被稱為“非法行醫”受到管理部門的封殺。
…….
  2 提著腦袋治病的民間中醫
  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學教育出來的中醫大都是不懂治病的,能治病的只有這些非法行醫者了!但是,這些民間中醫往往處境十分艱難,是真正的提著在腦袋傳承中醫,治病救人。
  3 失敗的中醫教育
  現在中醫藥大學的課程60%以上是西醫內容,中醫學生不去攻讀中醫經典,卻做對中醫藥幾乎沒有意義的小白鼠實驗、搞屍體解剖,怎麼能培養出有中醫思維的接班人?
  只能是滿腦子的細菌病毒、內分泌失調、過敏、炎症和化學指標,看病不分寒熱虛實,不懂基本的望聞問切,連中醫的基本常識也不具備!
  雖然全國每年培養數以萬計的中醫中藥專業的畢業生,但真正成為中醫的並沒有與其數量形成正比。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醫界人才匱乏的呼籲便從未停息過。
  許多患者本來相信國粹中醫,但多次碰壁後,只好認為好中醫在歷史、傳說中。難怪有人會激憤道,滅中醫者,中醫也!
  4 行醫資格應該是行醫能力的認定
  行醫資格認定的設置,應該是為了更好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只要有行醫能力,不管你是什麼學歷,都可以授予行醫資格。
2020-03-10 07:42:24
阿楨
如果沒有行醫能力,不管是什麼博士、教授、專家也不能授予行醫資格!這才是設置行醫資格的初衷。
  可現在的中醫行醫資格標準,明明許多民間中醫的水準要遠遠超過醫院的中醫和中醫藥大學的教授,但他們卻沒有合法地位。
  5 中醫復興離不開民間中醫
  中醫近幾十年來的持續衰落,代表著主流中醫的徹底失敗。因為他們雖為中醫,實則西醫,看看他們的科研論文、研究院、醫療機構,還有幾個純中醫?
  他們早已被西醫同化了,如果讓他們繼續挑大樑,主導中醫,中醫只有死路一條。
  當今之際,中醫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的制度,把那些不能治病的偽中醫掃地出門,只要他們在中醫行業裡一天,就會給中醫抹黑一天,讓他們在中醫行業裡再呆幾十年,中醫就徹底玩完。
  2017年7月1日,中國的中醫藥界發生了讓人沸騰的一件事——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施行,中醫藥正式邁入了有法可依的時代。在新的法律中,令人期待的一條,就是開闢了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就有機會獲得中醫醫師資格的新途徑。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表示,廣東省從2015年起就對民間“一技之長”中醫組織了考試,全省有近900人參加考試,通過率達到71%,讓這些長期在農村基層為群眾服務的民間中醫納入鄉村醫師管理,在農村取得了合法的執業資格。
  考核+推薦缺一不可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給出了他的看法,解決現在民間醫生沒有執業醫生資格的關鍵,要對這些經過師承以及實踐,確實具有很好的醫術的民間醫生,我們通過有兩位中醫師的推薦,然後經過省級組織的考核,然後在考核合格以後,就有可能獲得醫師的資格。
  回應
沒有基本的標準,出了醫療事故聽誰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54659&s=syfwqtzr
2020-03-10 07:44:42
阿楨
家屬對北京地鐵男乘客死因無異議,急診大V:我有

【文/觀察者網 童黎】“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020-09-25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
@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
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路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北京地鐵目前所有站內均未配備AED。至於是否有配備計畫,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
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北京的機場和不少商場配備有AED。
  回應
除非免除緊急搶救的責任,現在動不動就鬧,萬一有賠償呢?大家只好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否則就是攬責任上身。
我有異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誰界定?醫療事故誰界定?急救醫師是地鐵公司員工還是正規醫院醫生?這個提議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看看,當今世界AED生產廠家:美國偉倫,美國卓爾,美國邁心諾,德國萬曼等基本去全是歐美產品,而中國號稱國產的只有一家叫邁瑞醫療。這些冒出來的大V那種口氣,就是一個銷售;當今世界這些AED臨床試驗都是基於描述性誇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售AED自動除顫設備,幾萬一台。設備賣出去了,這些廠家和銷售負責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慎重的問題。
2020-09-27 09:15:09
阿楨
有多少人後悔割包皮? 2021/04/02

  “目前,包皮環切術有部分過度使用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一些不正規醫療機構。而這當中,青春期前或小兒被誤割最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姚海軍告訴“醫學界”。
  近年來,西方國家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包皮環切術相當於切除陰蒂“切割男性生殖器”。
  經過各路宣傳,普通民眾視包皮“百害無一利”。但姚為它“平反”:“包皮不是人體可有可無的痕跡器官。它具有諸多功能,只是以前被忽略了。”
  比如,過往認為包皮“就是藏汙納垢之所”,包莖和包皮過長是炎症、排尿困難等多種問題的罪魁禍首,陰莖癌也可能是包皮鬧的。但實際上,包皮是陰莖和尿道的“保護膜”。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包皮像床“小被子”,覆蓋、保護嬌嫩的陰莖頭,避免皮膚過度角質化,並保持陰莖頭鬆軟、濕潤。包皮中含有郎格罕細胞,在皮膚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且包皮分泌物具有溶菌酶等抗菌成分,是抑菌、滅菌小能手。孩童期早期,包皮還能保護尿道口,免于尿路感染。
  再比如,部分人希望借助割包皮,“讓雄風大旗撐得久一點”。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有研究指出,包皮內外板交界處的神經分佈豐富,特別是系帶處感覺敏銳,能增加性愉悅。包皮內板處還有較多分泌腺,其分泌物有潤滑作用。此處皮膚滑動,會有明顯的“滾動”感,能減輕對陰道壁的摩擦力,避免疼痛。
  包皮還是個“資訊素儲存庫”,在性喚起時釋放費洛蒙,提升伴侶的啪啪感。對一些人而言,多出來的那截皮能刺激伴侶,啪啪感翻番。
  “包皮是最佳的補片或皮瓣。我們經常拿包皮,做尿道下裂、尿道狹窄和陰莖外傷等重建矯形手術。甚至拿它修補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短缺。”姚海軍說,包皮還是增進科室交流和感情的“好禮物”。“我們醫院整形外科做研究,經常找我們要手術切除的包皮,做上皮細胞實驗,好用。”
  回應
老天爺給你留那麼長自然有留那麼長的道理
以色列人、基督徒、穆斯林割包皮大部分成為一種宗教儀式
2021-04-04 08:31:51
阿楨
抗癌藥“靈魂砍價”進醫保後,為何難進醫院? 2021-04-19 工人日報

為減輕患者用藥負擔,自2017年起,醫保部門通過談判將臨床急需、價格較高的創新藥降價納入醫保目錄。不過,持續有患者反映,這些談判入醫保的創新藥在醫院開不到。記者採訪多位元專家瞭解到,一方面,醫院配備談判藥品、醫生瞭解創新藥品,需要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對部分談判藥品實行“雙通道”的保障政策,優化醫院對創新藥的准入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解決參保者用藥難問題。
  回應
能賣更貴的為嘛要賣便宜要,對剛需來說醫院壟斷了銷售通路,為了掙錢醫院不擇一下啦。
根本不是你說的這個原因。1,醫院每次開進新藥的會,只進幾十種藥,結果幾百種藥在排隊。2,醫院層面。抗癌藥雖然降價了,但還是動輒上千,甚至上萬,而醫院每年可以用的醫保份額總金額是固定的,用抗癌藥,醫保份額就容易超標,超標了院長甚至要受到處罰。2,科室層面。有藥占比的限制,就是這個科室開出的總體藥的金額除以此科室總得收入,不能超過一定比例,所以科室也不願意用貴的藥。3,醫生層面。醫生平均單張處方不能超過一定的金額,有的科室規定是平均每個病人一次開藥不能超過200元。超過了要扣醫生的獎金。所以醫生也不願意開貴的抗癌藥。藥這一塊在醫院就是個累贅,因為國家有規定,醫院不能給藥加價,就是醫院不能賺藥的錢,反而還要花錢養著藥劑科。所以,貴的藥在醫院真的不受歡迎,甚至是各方都煩貴的藥。
2021-04-19 08:36:02
阿楨
患兒4天花55萬藥費,家長:用藥是我同意的,醫院沒多收一分錢2021-09-04健康時報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一張55萬元的醫院收費票據在網上引來關注,一名1歲幼女從今年8月17日開始,住院4天直到8月21日,花費55萬元。其中床位費620元,化驗費930元,護理費80元,檢查費1555元,診查費120元,西藥費550177.2元。藥費55萬,是因為患兒患了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發病率大約萬分之一,SMA唯一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本身昂貴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治療科學且符合指南
患兒家長:知情並同意用藥,感謝醫護人員救治
  回應
找到最開始發消息的行銷號就知道是不是藥企在做妖
有本事去叫美國藥企降價啊。去和美國藥企講程式正義、實質正義去啊。
這種病本來就罕見,患者也不多藥分到每個人頭上可不是貴嗎?要是按照普通藥賣,藥廠賠死了。以後這類藥沒人去研發,患者只能等死。
2021-09-05 07:47:31
阿楨
抑鬱症會在中國成為“流行病”嗎? 2021-12-17 觀察者網 劉超

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12-17資料,日本每100人就有6人曾深受抑鬱症困擾,女比男多1.6倍。1990年,一位年輕男性白領的自殺引起了日本大眾的討論,抑鬱症在日流行的開端。此前,日並沒有“抑鬱症”這個概念。但在美國製藥公司的極力推動下,抑鬱症成為像感冒一樣普通的流行病,均需要看病吃藥。憂鬱:作為一種美的日本傳統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只有一個關於抑鬱的精神學術語“憂病”,但它形容的是一種和精神分裂症一樣長期且令人絕望的精神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的憂鬱並不是一種病,更多的是與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等社會存在相聯繫。是一種受人尊敬的心靈境界,普遍接受的做法是當事者去尋找自己痛苦中的社會和道德意義。例如日本美學的三大核心便是物哀、幽玄、寂,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息。《源氏物語》“如露降生,如露消散,此即吾生。難波之事,夢中之夢。”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感染力正是凸顯的一種憂鬱氣質。在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樹的文中,多體現物哀之情,蘊含著人生的徒然、無端的哀愁以及美的終結——那是孤獨沉思、心靈憂鬱的結果。
  到了20世紀60年代,“憂鬱型人格”被海德堡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介紹進日本,是“有高度的秩序感,對自己的成就有著超乎尋常的高要求”。到80年代,當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抑鬱診斷標準作為通行的全球標準時,日本精神科醫生認為,美式的診斷標準根本不符合日本現狀,比如情緒狀態低沉兩周就被診斷為抑鬱症。為此,在21世紀初,美國的醫藥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策略,而日本的精神病專業的學者是接受了美式的診斷標準,由此,普通人就像得了感冒一樣得了抑鬱症。
  回應
可怕的是“抑鬱症”的市場化。
2021-12-20 08:46:38
阿楨
一年致死127萬人!抗生素問題很嚴重

  2022-01-20,《柳葉刀》發佈最新研究,試圖量化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
  該研究指出,2019年,全球有127萬例死亡和抗生素耐藥直接相關;約495萬人因耐藥菌感染病逝。這明顯高於此前估計的每年70萬AMR相關死亡數。
  研究稱,AMR是一場“無聲的大流行病”,比瘧疾、愛滋病(HIV)更致命。
  與耐藥性相關的6大死亡病原體,分別為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鏈球菌、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它們導致約92.9萬AMR死亡和約3.57億AMR相關死亡。
  回應
美國天天給飼養的家禽吃抗生素,醫院的抗生素使用收得再緊,解決不了耐藥問題!
我國對抗生素的管理,也才是近幾年的事,且在內地執行並不如北上深等大城市這麼嚴格,本人就經常讓西北來的同學帶些阿莫西林、頭孢等抗生素,內地普通藥店就能購買。
這個報告就是不完整,請仔細去研究因為沒有使用抗生素死掉的是多少。兩個做對比才叫科學。
2022-01-22 08:17:39
阿楨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2022-08-02 07:28:58
阿楨
中醫看得了慢性病嗎?2022-12-03

我小時候有嚴重的鼻炎和哮喘,父母帶我去看中醫,吃了很久一點效果也沒,後來我運動健身把病好。我外公有糖尿病,他堅持正規療法,今年85了,還不錯。但他弟弟74歲,他家信中醫,還偏偏方,現在眼睛都幾乎失明了,才開始找西醫,但是晚了。
  回應
 中西醫各有優點,要針對不同病症來看中西醫,堂哥是醫生,他們說西醫能明確診斷的病,以西醫優先,比如,單純的乙肝,抗病毒就可療效確切,這時去找中醫就是跑錯,反過來,西醫沒法明確的病症,找中醫或許更靠譜,比如本人曾有神經遊走疼痛,去西醫查了遍,得出結論沒啥毛病,他們沒法治,開藥也就是甲鈷胺,穀維素等營養神經的藥,效果不佳,後來去看中醫,中醫認為是瘀阻血脈引起,需要活血通絡,幾副中藥吃完就再也沒有疼過。所以要按病症選擇醫生,像文中,西醫明確的糖尿病,結果去選擇中醫,確實是跑錯了廟。
 西醫治本,中醫治根,西醫治病灶,中醫究調理,西醫講究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是把人當成一個完整,身體各部位相互有關聯,地處不同,醫生不同,環境不同,同一種病的治法就也不同。我抽煙,有咽喉炎,很多年了,西藥也吃過不少,就是抗生素,給你消炎,一直沒有治好。前陣子變的厲害了,就去問一個熟悉的中醫,結果他說能治好,半信半疑的抓了三付中藥回來煎,結果前後抓了六付,現在喉嚨正常了。還有我一女的朋友,開始檢查說是急性腎炎,大量的抗生素消炎藥吃下去,沒效果,後來又說是卵巢癌,做了手術,結果病沒治好,身體也垮了,她家人急忙把她拉回老家來,吃了一個多月的中藥調理腸胃,總算是慢慢緩過來了,能吃的下東西了。中醫治病幾千年了,不要用當前的科學理論與知識來死搬硬套它,當前科學理論不能解釋的現象多了去了,如果當前的科學理論與知識都是完全正確的話,那還用往前發展嗎?
 我的大腿根部年後鼓起一個膿包,很大,影響走道睡覺。破了以後還鼓,週期在一個月左右,吃了很多消炎藥也打了消炎針,毛用沒有。到醫院,大夫讓我做手術。後來有人告訴我,你買點舌丸吃。一瓶九十多塊錢,三十六粒,一天兩回一次兩粒。一瓶沒吃完,好了!
2022-12-04 08:51:39
阿楨
奪命糖漿釀甘比亞、印尼和烏茲別克的兒童逾300死 WHO籲下架 2023/01/25 中時

印度瑪麗安藥廠(Marion Biotech)、梅登藥廠(Maiden Pharmaceuticals)受汙染的咳嗽糖漿造成兒童死亡案件攀升,其中含有高濃度的二甘醇(DEG)和乙二醇(EG),這些汙染物是被用於工業溶劑和防凍劑的有毒化學物質,即使少量攝入也可能致命,絕不應存在於藥物當中。
  相關新聞
疫情席捲中國印度新冠仿製藥受捧
上海一家檢測送檢印度輝瑞Paxlovid新冠仿製藥9成是假(回應:以後也不要報導什麼輝瑞Paxlovid的所謂神藥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治療新冠療效相當,單療程化濕敗毒顆粒價格280元為輝瑞1/10
世衛認可中醫藥治療新冠療效 連花清瘟防治獲得可靠依據
治療新冠肺炎有效! 台灣中藥複方清冠一號踏上歐美
  回應
本人親歷,CT檢查是新冠病毒肺炎,住院兩周,都是中醫中藥,貼穴位,艾灸,貼耳穴,加上口服中藥湯劑,控制了病情,改善了睡眠與出汗等症狀,咳嗽氣喘的問題得以改善,等病情穩定了,核酸檢查兩次陰性後,可以安排出院了,讓出緊張的床位給需要治療的患者用。


印度仿製藥真的「藥美價廉」(楨:? ) 2022-04-12

說到印度,很多人印象中仍是髒亂的街市及薄弱的基礎設施,很少有人會想到,它現在不僅是「世界藥房」,也是目前全球最受青睞的醫療旅遊目的地之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仿製藥業的飛速發展。
  內容目錄
何為仿製藥?
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造就了印度仿製藥神話!
醫療旅遊的世界水準
印度仿製藥歷史悠久,產業鏈完善
產品質量把控過硬
印度仿製藥「拷貝不走樣」
印度的仿製藥真是物美價廉

印度政府:有權動用“緊急權力”封禁BBC涉及批評莫迪的紀錄片 2023-01-24
  回應
說好的言論自由呢,這還是西方表彰的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嗎?
2023-01-25 08:52: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