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7 06:43:10| 人氣2,083| 回應1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物科技大商機》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來生物物質科技是21世紀最強大的經濟引擎與最熱門商機,難怪台灣的產學界常掛生技頭賣草包肉:生技系/所/中心/產品。

  要比掛生技嗎?大陸有: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公辦、普通高等院校, 2004年由黑龍江水産學校和黑龍江北安農業學校合並建立.教育教學、科研成果顯著,是黑龍江省級文明單位標兵。http://www.swkj.net/

  另參本館:《發明疾病的人》

 

理查奧利佛著《生物科技大商機》(美商麥格羅希爾,2000)

 

  如今,生物學與高等材料科學正在啟動一個新經濟引擎,那就是「生物物質」(bioterials)科技,它必將取代資訊科技成為推動二十一世紀經濟的新生力軍,「到了二十一世紀中葉,所有企業都將變成生物物質公司,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生物資本家」。

  《生物科技大商機》The Coming Biotech Age:The Business of Bio-Materials乃是全美頂尖的趨勢未來學專家理查奧利佛Richard W. Oliver繼《預約二○五○年》後的最新力作,全書以生物物質科技在經濟和商業上的前景為主軸,針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與商業模式進行深入淺出的討論與反思,旁論決策者關心的話題,以及生物科技在倫理和社會方面的影響。奧利佛並描述發生在頂尖學府、企業與政府單位內的生物科技革命與熱門商機,包括:

■生物科技實驗室成為「基因工廠」,大量製造醫療保健、農業與工商業產品。

■生物物質時代徹底改變我們所熟知的經濟法則。

■利用生物物質科技來消滅老化與疾病,威而鋼的問世即為佳例。

■數百種生物科技產品與疫苗目前已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階段,還有其他為數更多的產品正在開發中。目前全球超過一億人受益於全新的生物科技產品與疫苗。

■根據個人的基因組成所量身定做的藥物;透過基因改良,產生更健康的下一代。

  二十一世紀才開始半年多,科學家便已揭開人類基因圖譜,一時之間,號稱「21世紀最強大經濟引擎」的「生物物質科技」儼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這條幾近垂直的成長曲線,以無法想像的高速瞬間創造出大量經濟商機與利益。本書堪稱「生物物質時代的經濟大預言」,為讀者具體描繪全球生物物質科技產業的現況,並精準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新世紀人人必讀的趨勢預言書。

 

辛西亞羅賓斯洛絲《生物科技大商機》From Alchemy to Ipo(聯經,2001)

 

  無庸置疑的,生物科技對人類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Genetech、Immunex、Amgen和Biogen等公司掌握了科技和智慧的關鍵,他們將藉此控制人類基因的命運,帶領科學邁向新療法的另一個高峰。

  本書作者Cynthia Robbins-Roth熟悉生技產業,並記述了已臻成熟的生物科技。從1970年代,生物科技歷史的萌芽期,直到目前各種創新療法與日俱增的蓬勃期,書中生動描述了生技產業的發展,包括產品開發、新穎的業務模式、關鍵性的實驗,以及這些要素要如何一步一步引領生物科技邁進市場。未來生物科技將會因此延伸到更廣闊的範疇。

  現在我們看到了生技產業即將實踐最初的承諾,為世界帶來改變。本書經由詳實的記載和第一手的訪問,描繪出生技產業背後的動力;同時,本書揭露了科學和利潤之間微妙的關係,透過故事和內行人的洞察力,在科學、管理及金融等各個層面,為投資人、企業家及對生物科技有興趣的讀者探討能夠孳生高額利潤的管理技巧,說明成功的生技公司所應具備的條件。在生技產業大有可為,卻又風險處處之際,幫助讀者們了解這門產業,並從中獲利。

  生技研討會

「第一屆臺灣生技月」活動繼七月下旬的生技大展之後,將在九月底推出國際研討會系列──「亞太經合會─生技政策研討會」(APEC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3)、「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2003)及「臺灣國際幹細胞論壇」(Taiwan International Stem Cell Forum)等三場大型國際研討會,生技月籌備單位「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博士9日在記者會中宣布,暢銷書《生物科技大商機》美籍作家羅絲(Cynthia Robbins-Roth)等近廿位國際級專家已應允來臺演講,另有國內外20家新創生技公司參與商機媒合會議,相信必為亞洲地區之跨國生技產業合作再一次挹注新的動力。

該系列國際研討會由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舉行時程分別是:9月29日「亞太經合會─生技政策研討會」、9月30日~10月1日「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以及10月2日「臺灣國際幹細胞論壇」,地點均在臺北凱悅飯店。

向來對臺灣生技產業之提升及國際化不遺餘力的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工研院院長的李鍾熙博士表示,去年該三場國際研討會分於二月及八月首次舉辦,皆獲各界高度之重視,因此今年初在規劃「第一屆臺灣生技月」活動時,不僅將三場會議同時納入,以連續舉行的方式進行,更全力投入議程的設計與講員的邀請,以期在生技大展之外,充分展現生技月的多重效益,期能早日實現「建立亞太地區生技產業發展與投資平臺,促使臺灣成為生技創業投資的重鎮」目標。

他還指出,該三場國際研討會的主題各具特色,從生技政策如何符合產業需求到生技產業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再從全球生技商機到近幾年來倍受各方矚目的幹細胞相關研發進展,周全的議題涵蓋面加以堅強的講員陣容,不僅盛況可期,且如此規模的國際研討會系列活動,在國內還真稱得上「首見」!

協會秘書長簡義忠(亦為工研院生醫中心企畫推廣組組長)及工研院生醫中心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技術組組長郭兆塋二人,亦分別介紹了三場研討會的議程及講員。

  APEC-Bio以著重於法規與政策之探討

2003年「亞太經合會──生技政策研討會」,為期一天的會議中以生技政策為會議重點,囊括臺、澳、中、日、韓、美、加等代表分就各國生技產業與政策進行專題報告,在臺灣方面,將由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主講「中華臺北的生技產業發展」;最後,則以「生技法規一致化與區域合作」綜合座談作為此次大會的結論。

  BBA期建立亞洲生技商機交流網絡

挾著去年帶動臺灣生技投資界之熱烈風潮餘威,今年的「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在充分的準備下,推出更堅強的議程與講員陣容,除著名作家羅絲將在首日會議中以「生技商機的演化」為題揭開大會序幕之外,其它主講人與講題包括:加拿大首屈一指的生技創投公司MDS Capital之母公司MDS Inc.日裔副總裁Ron Yamada主講「全球生技商機面面觀」、美國蛋白體設計公司總裁Laurence Korn「人化抗體之醫療蛋白應用」;第二天會議則由美國Burrill & Company的網路事業(BioStreet)主管Richard Haiduck以「自決策人的角度分析生技產業之現況」為題開講,接著有美國Frost & Sullivan公司生技暨生命科學部門主任Aditya Sapru主講「生物科技──重新塑造醫療的未來定義、方法、給付及服務」、以色列創投專家Dalia Megiddo探討「生技產業的營運模式與創投角色」。

以提供國內外新創生技公司與國際創投界進一步互動管道,以及建立商機互惠網絡的商機媒合會議,是「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的主要特色之一,今年雖因SARS疫情略為影響了參與公司簡介的報名率,但主辦單位依舊堅持嚴格的審核把關標準,選出20家生技公司參與,包括澳洲Biotron、Progen Industries、以色列AcoustiTech、OVCure、新加坡Attogenix BioSystems Pte、日本TransGenic、韓國BioHoldings、印度Molecular Connections Pvt.、德國IIC、及臺灣的華聯生物科技、賽德製藥等。

  幹細胞論壇強調最新研發進展與應用

至於「臺灣國際幹細胞論壇」,則由工研院國際合作室與生物醫學工程中心負責籌劃,今年大會除針對幹細胞最新研究發展及醫療臨床應用等主題進行專題演講與討論之外,並特別增加了一項「國內幹細胞相關研發成果之海報展示」項目,而會議主講人包括了美國希望城國家醫學中心史竹枝教授主講「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的現況與未來方向」、中研院動物所所長遊正博博士探究「幹細胞在治療與公共政策上的相關議題」等,因此對產官學研各界人士而言,不啻為研發經驗交流與加強合作的最佳機會。

該三場國際研討會系列歡迎各界踴躍報名,最新動態及報名請上網查詢:http://www.taiwanbio.org、www.biobusiness-asia.com、www.arteck.com.tw

 

2008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 

 

臺灣生技產業年度大事-2008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將於本(97)年7月24日至27日假臺北世貿一館隆重展出。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邀請國內產官學研共同參展,內容包括醫藥、醫療、儀器設備、農漁水產、食品生技及生技材料、生醫美容等,會中亦將邀請歐洲、美洲、澳洲、亞洲及中國大陸等生技業者或創投基金參展。經濟部工業局為配合第6屆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擴大辦理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

為了讓民眾透過展覽能更瞭解我國生技產業之能量以及生物科技為生活帶來的影響,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之「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今年主要以「幹細胞醫療」作為主題館之主軸,展區包含(1)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區(2)幹細胞醫學發展教育區(3)國內生技企業展示區(4)國外生技企業展示區(5)減壓生活休閒區。

「政府政策區」之展示內容除了我國生技產業之經營成果、投資現況、重要生技聚落外,亦呈現政府歷年來針對生技產業之重大推動政策,其中又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更是政府目前推動的重點項目,包括條例及其子項辦法之內容、優惠措施、與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之比較及申請程序等。預計吸引人潮達8萬人次,可提高國人對政府推動生物科技發展政策之認知及了解。

今(97)年主題館特別以「幹細胞醫學發展」做為生技醫藥發展與科普教育的主題,來探索幹細胞的過去及未來展望,美國哈佛大學Evan Snyder教授曾形容幹細胞為「神奇的種子」(Magic seeds),讚嘆幹細胞具自我更新修復及分化為特定組織及器官的能力,不但改變人類對疾病的應對方法,也為衰敗的器官和目前無藥可醫的遺傳性疾病找到曙光。展場並配合分送5000冊的「幹細胞醫學發展史」給現場參觀民眾。

「國內生技企業展示區」部分,今年共有臺灣微脂體(股)公司、懷特新藥(股)公司、泰宗生物科技(股)公司、順天生物科技(股)公司、中天生物科技(股)公司、鴻亞生物科技(股)公司、華肝基因(股)公司、活源生物科技(股)公司、進階生物科技(股)公司、麥德凱生科(股)公司、艾默生物醫學(股)公司、美吾華企業團、邰港科技(股)公司、星輝生技(股)公司、旺北科技有限公司及蘑法生技(股)公司等,涵蓋生技醫藥、生技服務、生技生活等三大類別16家國內生技廠商熱烈參與,其中並包括通過經濟部工業局審核之生技新藥公司。

為促進產業國際交流,主題館特別設立「國外生技企業展示區」,邀請來自美國、紐西蘭、澳洲、日本、泰國、加拿大等約40家生技企業及駐臺辦事處,參與國際生技產業發展概況展示,並且於展期前後,舉辦多場商務論壇及廠商成果發表會,包含7月22-23日於君悅飯店舉辦的「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2008」。7月24日下午於主題館舉辦之「生技產品國際化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生技業者針對生技產品國際化進行經驗分享。7月25日上午於主題館舉辦之「廠商成果發表會」,藉此展現參展企業致力於生技產業之具體成果,包含生技新科技與新技術將在成果發表會中首度與全國民眾見面。藉由此次邀請國外生技廠商的共同展示及專業研討會等安排,期望能促進國內外生技企業多方交流,誘發合作商機,以協助國內生技業者拓展國際市場,預計將促成30件合作案,創造3億元的商機。

本次「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展期活動安排除介紹政府與民間生技成果外,現場也舉辦多項精采活動,其中主舞臺互動活動更免費送出多家生技廠商準備之精美贈品。另外在主題館的「減壓生活休閒區」,現場將擺放多張水生態之生態桌,邀您一邊品嚐咖啡一邊輕鬆觀賞美麗螢光魚。

為兼具科技與人文,藉由實地參與展區的形式,讓科技與藝術結合,特邀請藝術界人士,以生技概念之素材進行作品創作,完成的成品於「生技作品區」展示,現場並提供多項獎品,民眾只要參與《生技作品創意賞》投票的摸彩活動,就有機會得到豐富好禮。同時為讓生技教育能更往下紮根,加深學生對生物科技發展之認知及了解未來生技與生活密不可分之關係,今年特別邀請小學生至現場,以「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為主題內容,由學童自行發揮想像空間與創意,進行繪畫比賽,藉以鼓勵學生正確認識生物科技及培養研究生物技術之興趣。另外最特別的是,今年主題館於閉幕典禮時,將以感恩及分享的心情,邀請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至展場,以親身之經驗做心靈分享,為連續4天的生技展畫下完美句點。

2008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之「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期望能透過臺灣生技產業整體政策與發展現況的呈現,結合國內外生技廠商共同向社會大眾與國內外業界展現經濟部推動生技產業的政策與成果,並增進國人之醫藥新知及對生技產業之瞭解。

「2008亞洲生物科技大展暨第二屆國際生技會議」將於2008年11月25日~27日假泰國 曼谷皇後會議中心舉辦。活動預計將有來自於全球20個國家20,000人次之相關業界人士參與此盛會。目前規劃現場將有製藥、食品、環境、農業、生技能源等相關生技產業展示 。 2007 Bio Asia亞洲生技展臺灣廠商成果豐碩,其中來自行政院農委會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多家進駐廠商,展出各項先進生物技術與產品,掌握現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趨勢。展覽現場熱鬧非凡,參觀者及來自東南亞各國買家進場踴躍,絡繹不絕,更與臺灣廠商代表洽商合作,商機無限,並獲得當地媒體採訪宣傳臺灣生物科技。參展的臺灣生技企業,在醫藥生技與農業生技各方面產業都擁有良好基礎,包括長於檢定試劑套組的廠商具備基因重組、高密度微生物發酵及蛋白質純化製程技術;並有多家結合營養學、微生物學及漢方醫學等開發機能性保健食品,在商務洽談專區獲得許多東南亞買主簽訂合作契機。 

亞洲生技產業多元,各類相關產業相互配合,串起龐大的國際商機。亞太地區目前已有5億人口投入生技相關產業或運用生技產品,其產值高達美金39億元。本屆大會藉由展覽、會議、產品發表會、商業對談會等活動,促進亞洲生技產業之研發交流,達到產品技術之提昇。本屆大會協助臺灣生物科技菁英開拓國際市場,於國際生技會展進行生物科技技術發表並結合現場展示,展現臺灣於生物科技傲人之成果。達成與國際交流之目的,建立貿易與合作實質成效。

此為亞洲地區難得之盛會,歡迎國內廠商踴躍參加展出。欲瞭解2008亞洲生物科技展覽暨會議之國內企業歡迎致電臺灣代表處威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將有專人為您服務。聯絡人:黃暐婷/吳嫜金小姐TEL:02-27665367。大會網址:

http://www.bioasiabangkok.com/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不僅只存在於今日的世界,我們的老祖先其實早就知道利用微生物來提升生活品質了。例如在西元前6000年時就有釀製啤酒的記載;西元前4000年,埃及人已經會用發酵的方法來製作烤麵包。然而生物科技的啟蒙,一般認為是始於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他在1857年發現了發酵現象,之後微生物被大量運用,巴斯德也因此被稱為生物技術之父。

  而歐洲在工業革命後,工業界開發出以微生物發酵為主軸的生產技術,當時此技術主要是應用於生產酒精、醋及廢水處理等。

  隨著科學的發展,1940起人類便開發出在無菌狀態下進行的生物技術產程。現代社會中有許產品如:抗生素、胺基酸、酵素、膽固醇、多醣類、疫苗、單株抗體等,都是運用此方法製成的。1960年之後,微生物開始被拿來用來當作生產蛋白質的工具,這時科學家們已建立起遺傳工程及重組DNA的技術,因而許多生技產品也因應而生,如:重組蛋白質、荷爾蒙、細胞激素等。目前微生物發酵仍是生物科技中應用最為成熟的技術,廣泛運用於食品及製藥工業上。

  臺灣生技發展的未來

  1980年,政府將生物科技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在1995年訂定了「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1996年成立臺南科學園區,內設有農業生技專業區;同一年也設立了國家衛生研究院。自1997年開始,每年均召開一次國家生技策略會議。而經濟部亦成立生技及醫藥推動小組,修訂許多生技相關投資及驗證的法規。2000年,政府將生物技術列為十大新興工業之一,工研院亦設立「生物醫學工程中心」,2001年規劃成立研究型「竹南生物技術專業園區」以及國家級基因體研究中心,顯示出政府對生技產業的重視!

  加上近年來,國內學界對於生物科技的發展,投注了很大的心力,一些主要的學術研究機構如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各大學相關科系的研究室等,對於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及技術上的研發等,有著許多令人稱許的成果。此外,還有一些機構負責將其學術的研究成果,導入實際應用及巿場,如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生物科技公司、食品科學研究所、農試所等,他們將絢麗的科技成果轉入生活之中。在人類基因圖譜解密後,人類基因體的研究,儼然成為學術界所關注的焦點,學術界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做適當的分配,將各領域的知識力量做整合,並齊力專注於有潛力的目標上,都將深深地考驗著決策者們的智慧,更決定著臺灣生技發展的未來!

  生物科技的省思

  2001年,科學家完成了第一份人類基因體草圖,這個消息令人十分振奮,表示我們又向揭開生命之謎的道路邁進了一大步。

  假若在往後,能夠徹底瞭解所有基因的功能,那麼人類是否有權力去扮演上帝的角色,幹預自然力量來締造或改造生命呢?

  生物科技在醫療、農業等方面的成就,諸多的新構想就令人咋舌稱奇了,很難去想像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挑戰人類道德思維的東西。

  有些人認為,在基因解碼後的時代,基因的優劣將決定一切!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後天環境的力量,環境與教育其實更會帶給人莫大的影響!科技發展的目的,就是在於給予人類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

  但是當科技在單向的發展後,卻也無意間地造成人類在價值觀和思維方面的偏差,這便是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常未能兼顧發展人文素養所造成的隱憂。

http://biotech.nstm.gov.tw/07/071.asp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它是由英文biotechnology翻譯而來,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將生物科技定義爲「生物科技包含一系列的技術,它可利用生物體或細胞生産我們所需要的産物,這些新技術包括基因重組,細胞融合和一些生物制造程序等」.

  其實人類利用生物體或細胞生産我們所需要産物的曆史已經非常悠久,例如在一萬年前開始耕種和畜牧以提供穩定的糧食來源, 六千年前利用發酵技術釀酒和做面包,兩千年前利用黴菌來治療傷口,一七九七年開始使用天花疫苗,一九二八年發現抗生素盤尼西林等.

  ●既然人類使用生物科技的曆史這麽久,爲什麽近年來生物科技又突然吸引大家的注意呢 這是因爲從一九五○年代開始,我們對構成生物體最小單位的細胞及控制細胞遺傳特征的基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一九七○年代發展出基因重組和細胞融合技術.由于這兩項技術可以更有效地讓細胞或生物體生産我們所需要的物質,且適合工業或農業量産,因此從一九八○年代開始造就了一個新興的生物科技産業.

  ●比爾蓋茲在一九九六年說過「生物科技將像電腦軟體一樣改變了這個世界.」近代的生物科技産業從一九八○年發展至今,應用的範圍包括生物醫學制藥,農業,環保,食品和特用化學品等産業.在生物醫學制藥方面,已經有155種生物科技藥品或疫苗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上市,並用來治療糖尿病,心髒病,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在農業方面,已有基因重組植物例如木瓜,番茄,玉米和大豆等上市,這些基因重組植物的特點是抗病蟲害能力增強,可以使用較少的化學農藥。  .

  ●此外,在環保方面,已利用基因重組微生物分解一些有毒的工業廢棄物和造成污染的原油.在食品方面,已利用發酵工程技術生産乳酸菌,靈芝,冬蟲夏草等健康食品.在特用化學品方面,則已利用基因重組酵素制造藥物或纖維,或將其用在清潔劑中以分解污垢.到二○○一年,全球已有約一千五百家生物科技公司,年産值達三百億美元.

  ●基因重組和細胞融合技術是近代生物科技的基石,近年來在這個基礎上又開發出許多新技術及新的應用領域,例如蛋白質工程技術可以用來改進蛋白質的結構和活性,生物奈米技術可以用來制造生物感應器,生物晶片和藥物輸送系統,組織工程技術可以利用幹細胞修補受損的器官,以及動物複制技術可以利用細胞核轉移方法複制動物等.

  ●生物科技發展的目的在于治療疾病,改善生活品質,提供不虞匱乏的食物及保護我們的居住環境,不過在這項高科技發展過程中如果不加以嚴格監控,也可能對人類或地球上的生態造成傷害.因此在發展生物科技的過程中,也要同時注意它對人文,道德或生態的沖擊.

  ●由于生物科技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與我們日常生活又息息相關,在一般報章雜志或新聞媒體上經常有相關的報導,因此了解生物科技新知識應該列入我們平常學習的一部分了.

  ●生物科技的任務,是探索生命的奧秘,掌握生命運動的規律.

http://baike.baidu.com/view/413717.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2,083) | 回應(114)|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辦公室政治》
此分類上一篇:《無效的醫療》

顯示全部114則回應

圖博館
規範發展
  廣州廣證恆生證券研究所分析顯示,2015年已有中藥企業公司1006個,行業集中度低,銷售額不足億元企業佔70%市場。在國家政策高度重視下,我國中藥飲片行業有望朝著規範化、集中化、一體化、小包裝化等趨勢發展。康美藥業在今年半年報中表示,隨著近年來對中藥飲片行業監管愈趨嚴格,部分規模較小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行業內企業將逐步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望得以提高。
  今年9月,國家藥典委員會召開媒體會議,介紹即將開始編制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的重點內容和方向。會議上,國家藥典委員會秘書長張偉表示,2020版藥典將全面製定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重點加強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研究與製定,建立和完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中藥飲片市場空間巨大,未來會有更多企業佈局該領域。另外,隨著國內消費者生活節奏不斷加速,消費者對中藥飲片的快捷性和便攜性需求也逐年上漲,未來中藥飲片種類會越來越繁多,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回應
不合格率在30%?
與中藥材的源頭有關,目前國內的土壤污染也是非常嚴重的。
中醫中藥,就是一坑害老百姓的大騙局,坑錢害命。
美國人濫西藥,很多人濫藥,國人要補這補那,濫中藥!
  相關新聞
杭州首批10萬冊中醫課教材《中醫藥與健康》到了小學生學中醫,校醫來上課
  回應
 中醫裡有大量不科學的內容,希望僅僅科普下中醫歷史和一些小知識就行,如果講什麼陰陽平衡,物極必反,腎水等五行理論這些唯心主義,容易和科學教材的唯物主義衝突,怕是要影響小孩的世界觀。
 中醫裡有不科學的內容是由於中醫形成和發展的時代所限,但是你居然認為“陰陽平衡,物極必反,腎水等五行理論”這些是唯心主義思想,那就太可笑了,這些是典型的唯物辯證思想。而中醫的哲學原理就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其中夾雜的一些唯心迷信的東西並不是主要的內容。
 一遇到這種新聞很多人就暴露了自己的單線程大腦。贊西醫的狂扁中醫,贊中醫的狂貶西醫。從不考慮兩種有互相學習借鑒,用現代科學深入研究中醫的可能性
2017-10-24 12:24:49
圖博館
陳經:如何看待中醫經典古方放鬆臨床實驗要求?2017-12-07觀察者網

2018年,新的《中醫藥法》將正式實施,最引人矚目的是,生產符合條件的、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在申請藥品批准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自然》雜誌的2017年11月29日的新聞報導對此表示了憂慮。中藥藥企有官方名錄上的“古代經典名方”作為依據,就不需要進行成本很高、週期漫長的臨床試驗了。基於動物或體細胞的藥理與藥物毒性研究還是需要的。
  古代經典名方清單,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食藥監管總局(CFDA)共同擬定公佈。按之前流傳的消息,中國管理機構將推出約360個經典古方。
  《自然》還提到了之前中藥馬兜鈴酸與肝癌關聯的研究,以及中國食藥監召回兩批傳統中藥注射液的事情。新加坡與台灣研究人員報告說,台灣98例肝癌病例樣本中78%、大陸89例中的47%有馬兜鈴酸誘變特徵。
  美國FDA嚴格監管新藥上市,有一些經典案例,避免了問題藥品倉促上市造成巨大損害。美國的新藥上市管理機制受到了相當多人的推崇。而中國的中醫藥法新規讓一些新藥不再需要人體臨床實驗即可上市,對一些人來說完全無法接受。
  醫藥從來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如果改從社會經濟的角度去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大力發展中國傳統醫藥、放鬆臨床試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實際上,受中國傳統醫藥影響很深的日韓已經有類似的法規出台。日本厚生省將中國《傷寒雜病論》的210個古方生產漢方藥的生產工藝申請了法律保護,無需臨床試驗就可使用,因此日本在國際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韓國保健衛生部規定,11種古典醫書裡的處方可以免臨床試驗,藥廠直接生產。
  近幾十年來,為了獲得西方社會的認可,以及去除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問題,中醫藥在評價驗證體系上花了不小力氣試圖與國際接軌。中藥臨床試驗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傳統醫藥目前的研發普遍接受了現代新藥研發上市的驗證體系。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申報中藥新藥和現代藥物流程一樣,需要提供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引入經典古方幾乎沒有意義,除了介紹研究背景時能寫幾句。
  審批繁瑣的直接結果是,中藥新藥上市數量逐年下滑。2014年149個獲批新藥中,中藥僅11個,佔比從上年的12.7%大幅減至7.4%。而2015年僅有7個中藥獲批。放鬆審批,給中藥研發鬆綁,已經是業界多年的呼籲。再這樣下去,中藥研發將很難有發展空間。
2017-12-07 11:20:03
圖博館
從經濟意義上來說,一款中藥新藥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面臨很多困難,經常需要花費上千萬的資金。對中國眾多中藥企業來說負擔沉重。而且由於收集案例困難,週期也很漫長。就算進行了臨床實驗,也有不小風險通不過審批,白白消耗了資金。這使得業界對中醫藥研發顧慮重重。另一方面,由於中醫藥在中國傳統深厚,潛在用戶眾多,中藥新藥上市的銷量可以看好,潛在經濟意義很大。
  中國發展中醫藥並不是排斥現代藥物,兩者都需要大發展。但是兩者的歷史發展路徑不同,完全套用同一個研發標準,在社會效益方面是有問題的。大力發展中醫經典古方,放鬆臨床實驗要求是現階段可取的發展方向。
  中國傳統醫藥作為一門傳統科學,首先是需要實踐的,歷史上也是通過實踐發展出來的,雖然有一些違背現代科學的傳統“理論”,但並非以空對空編造。
  傳統“理論”的產生源自於古人對人體“宏觀”指徵的觀察總結,無疑有其局限性,採用現代科學的方法能夠從“宏觀”“微觀”等多個層面研究傳統醫藥,從長遠看,對我們認識人體本身,對中國傳統醫藥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但事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中國傳統醫藥的進步,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實踐。目前中國傳統醫藥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對現有復方製劑的使用,規模確實已經不小,可如能再放鬆新藥審批,無疑能謀得更多資金與實踐機會。在中國傳統醫藥目前的發展階段,這樣做可以起到一些積極作用。
  這並不是說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亂拼湊一些中藥方子就上馬,新政策還是需要經典古方作為依據,也需要動物和藥理毒性研究實驗。也就是說,雖然是放鬆政策,但是也希望中藥新藥至少是無害的,並不是沒有監管。
  當然,這樣做並不能保證新藥完全無害,單憑動物和藥理毒性實驗,出問題的概率肯定比加上臨床實驗的概率要高。但我們也要看到,目前現代醫學的臨床實驗,也可能會出問題,特別是一些相對較長時間服用才會產生的副作用。比如近期某患者服用阿德福韋酯導致身高縮減的新聞,這一副作用在臨床實驗中沒有明確發現,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4年底公佈了風險通報。
2017-12-07 11:20:52
圖博館
有些傳統藥方流傳了很久,但也未必能避免副作用,因為在沒有現代統計學支持下的臨床實驗之前,古人即使觀察到副作用,也不見得能靠推斷,得出相關性。
  但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出發,這樣的概率不會高到社會無法承受的地步,在無法禁絕副作用的當下,少數病患出現副作用的機率可能增加,也不過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未嘗不可接受。某一副作用的發現與深入探究,本身也可推動傳統醫藥發展。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傳統醫藥的應用,還是有積極意義,能夠抵消潛在副作用帶來的危害。
  現代醫學臨床實驗的科學性顯然很強,但是對傳統醫藥非常不利的一點是,臨床實驗要求證明新藥的“有效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中國傳統藥物通過了美國FDA的三期臨床實驗,僅有兩款通過二期。
  天士力複方丹參滴丸曾被寄予厚望,早在1997年就努力向美國申請認證,但是耗費巨額資金多次放出利好消息之後,實際上至今仍然沒有通過FDA認證。
  從統計意義上來說,傳統醫藥要通過美國式的臨床試驗非常困難。最大的困難不是安全性問題,而是論證“有效性”,要有對照組,嚴格證明吃了和沒吃確實不一樣。
  有的朋友會認為,傳統醫藥是辯證施治,不同病人的“證”不一樣,本來就沒有“對照組”概念。不過,這有些強詞奪理,個體固然“不同”,但在實踐中,醫生還是有可能按傳統“理論”將不同病患歸類,以符合對照要求的,無非是規模和成本問題。如前所述,醫學畢竟不是“純科學”,除了國家力量組織,很難要求藥企既按傳統“理論”來,又按現代理論來,同時符合兩者要求。
  話說回來,如果傳統醫藥的新藥能夠保證基本的無害,即使無法通過嚴格的有效性證明,或者由於時間、資金等現實困難無力進行有效性證明,也還是有相當的經濟與醫療意義。
  筆者認為,肯定有相當多的傳統醫藥產品,按嚴格的科學標準等同於安慰劑。但是安慰劑並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有真實作用的嚴肅的醫療名詞,也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為什麼有些人感到不適,但到了醫院,經醫生檢查告之無礙後,人就舒服了?甚至有些人得了病,但只要在醫院裡,就比在外面要安心得多,有時不用治感覺都好多了?就是因為安慰劑效應。哪怕將醫院建得整潔寬暢環境優美,也有真實的作用。
2017-12-07 11:21:57
圖博館
中國的醫療指標好於不少人均GDP比中國高的國家,某種程度就是因為社會環境穩定,就醫容易,得病了能迅速得到救治,安慰劑效應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安慰劑更是一個極其巨大的產業。有沒有中國傳統醫藥,這個產業都肯定會存在。
  世界各國有相當大的“替代療法”產業,在現代醫藥價格過高或者供給不足的情況下,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英國王室就酷愛“順勢療法”,聲稱靠人體自愈能力根除疾病。通過王室的宣傳,英國的順勢療法取得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作用,節省了大量醫藥費,甚至幫助養老金實現平衡。而號稱醫藥監管最嚴格的美國,在發達國家中人均壽命落後,人均醫藥費卻極高,當然美國醫療問題成因複雜,但美國“替代療法”的相對缺失,確實值得思考。
  哪怕中國傳統醫藥就等於安慰劑,也應該去發展,至少有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基礎,不能將這個產業放棄給其他文化。如果通過大力發展中國傳統醫藥文化,使其中安慰劑發揮正面作用的機率提升(如從30%提升至50%),也確實可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
  當然,健康事業無疑需要現代醫學起關鍵作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兩條腿走路,兩手都抓。現代醫學從比較“硬”的路走,而傳統醫學在目前的條件下,可以從傳統、實踐、心理這個較軟的方向發展。民眾存在巨大的需求,中國傳統醫藥推出新藥,如果是無害的,對於社會福利應該是正面貢獻,最差也有安慰劑效應。而且應該有不少經典古方真的能解決問題,不會都是安慰劑。  
  當然,中醫藥“理論”中一些有害的成分需要堅決清除,這也需要正確認識,不能一味維護中醫。對於毒理實驗也要重視,實踐中明顯發現有害的中藥藥方要堅決召回、清理。放鬆臨床實驗要求,並不是沒有要求,在現代條件下,實際要求其實已經比古代要嚴格多了,醫藥企業也需要認真去研究。滿足“無害”的底線要求後,就可以適當放鬆要求,加快中國傳統醫藥的發展,可以預期,至少經濟收益很大。  
  回應
日本厚生省將中國《傷寒雜病論》的210個古方生產漢方藥的生產工藝申請了法律保護,無需臨床試驗就可使用....在許多公知看來;日本這樣做;說明了他們的先進性;獨立性;自主性...中國如果同樣做;那就是體現了愚昧;落後;自大...
2017-12-07 11:23:44
圖博館
為什麼中藥通不過美國FDA審查?張伯禮院士:不是通不過,而是在路上2018-01-18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2018.1.18報導,在2018中醫藥工作會議間隙,記者找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當聽到記者的提問時,老先生直搖頭。“這樣說是不正確的,這個問題很複雜,不是通不過,而是在路上。”張伯禮強調。
  中藥成分複雜文化差異等致使難通過審查
“當前,我國有一批中藥正在申請美國FDA註冊的過程中。”張伯禮說,一個藥物在美國註冊,要經過FDA一系列技術審批流程。迄今,除複方丹參滴丸完成了Ⅲ期臨床試驗外,我國還有一批中藥獲得藥物臨床試驗許可,有5個中成藥完成了Ⅱ期臨床試驗。
  一般來講,FDA的藥物審批要求提供Ⅲ期臨床試驗數據,Ⅲ期臨床試驗首先檢驗藥物的安全性,然後是有效性。藥物有效性的驗證方法採取隨機雙盲試驗,即設立對照組、參試者隨機分組、參試者和試驗人員都不知道參試者服用的是藥物還是安慰劑。採取這樣的方法是為了排除安慰劑效應。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長需耗時8—12年。
中藥之所以難通過審批,究其原因,張伯禮分析,一是兩種知識體系需要溝通、交流、融匯。中藥從藥物來源、處方、製劑及臨床評價等方面來說與現代化學藥有很大差異,雙方都有一個學習理解的過程。
  這種局面正在改變,去年年底,張伯禮在與美國FDA工作人員交流時了解到,在美國、歐盟藥典會審批中國藥物時,案頭都會放一部中國藥典(Ⅰ部),作為重要參考書。
  二是美國FDA是世界藥物監管最嚴格,水平最高的機構,而中藥研發、生產、質控、評價水平與他們的要求確有很大差距,中藥要達到其審評技術要求,還需要不斷學習、實踐、提高。
  “三是複方中藥研發技術難度更大,其他國家的藥品在美國FDA通過審批,註冊成功的也很少,且多是單味藥,複方中藥很少。”張伯禮說,複方中藥是中藥特色,對防治複雜性疾病有顯著優勢,但研究難度較大,技術要求更複雜。
  的確,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陳躍來也表示,中藥的成分難以完全闡釋清楚;中藥尤其是複方中藥的作用機理尚不能用現代醫學語言表述;對中醫中藥的文化認同差異等都是其難通過的原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將FDA審批作為圈錢噱頭?
在“為什麼中藥通不過FDA的審查”文中,作者表示,目前中國臨床實踐中的中藥不要說臨床Ⅲ期了,連臨床Ⅰ期和Ⅱ期都難以通過,因為大多數中藥的副作用不清楚,換句話說安全性沒有把握,更不要說有效性了。
2018-01-19 12:16:48
圖博館
“這些中藥其實明知無法獲得FDA批准,只是將FDA審批作為股市圈錢的套路而已。”作者結尾寫道。
  對此,陳躍來表示,有這個可能,一方面國內老百姓不清楚這種行情,容易被忽悠;另外,對一些崇洋媚外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市場。但這種急功近利、虛假宣傳,一旦藥品安全性出現問題,民眾就會對行業失去信心。
  然而,張伯禮認為,這種觀點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並不正確。中藥海外註冊需要科技支撐,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對法規的學習。的確,據記者了解,通過FDA的審查,時間消耗是一方面,再就是財力,通常花費高達3-5億美元。
   “企業家以吃螃蟹的精神去探索,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張伯禮說,中醫藥國際化是一個過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進行註冊,尚處於探索階段,這也倒逼我們做好研究工作。
   “中醫藥國際化是時代需求,不是我們強行向海外推廣中醫藥。中醫藥走向國際,要依賴國內堅實的科技積累,科技是中醫藥發展的翅膀,翅膀越硬才能飛得越高,越遠。”張伯禮強調。
  回應
 藥是肯定要全部仔細驗的,你不驗,別人不也逼著你驗麼。有點臉皮,別等別人逼,你才做事不好麼?
 說的好像西醫就研究透徹了一樣。很多西藥的致病機理研究透了嗎。不一樣在使用,然後幾十年後發現重大危害。
 FDA的某些食品標準還不如歐洲和中國的嚴格,可就是有人寧可信外人的也不願相信自己的。
 不要扯什麼文化差異,臨床試驗沒有通過就是沒法註冊,複方丹參滴丸的Ⅲ期臨床試驗沒有達到主要終點,這個難道也怪“文化差異”?
 西醫就是先把自己擺在了審判席上,以自己的標準來審核中醫。問題是西醫能治的病,還要中醫幹什麼?你西醫以自己能治病的標準,來審查中醫,而這個中醫是解決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在邏輯上就講不通!
 中醫和現代西醫本來就天生水火不容,讓中醫發展起來分現代西醫的飯碗嗎?
 沒有美國FDA審查認證?文化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中醫不僅僅是中草藥,中國人從黃帝時期就有了陰陽、八綱辨證五行對五味、還有經絡、針灸、推拿按摩!那時還沒有美利堅呢!說到底還是話語權的問題!
 很簡單,因為中醫無法通過雙盲測試。中醫連基本的現代驗證手段都沒有,效果純粹靠吹噓,無法驗證。
2018-01-19 12:17:41
jsoujsou
年產值47億 60億隻蟑螂烘乾製藥可治潰瘍燒燙傷2018-06-244聯合報

看到蟑螂,許多人第一反應是認為噁心,但其實大有用處,能夠入藥,而且對於胃潰瘍、燙傷等症狀,有非常良好的療效。在四川省西昌市,有一間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飼養60億隻蟑螂,同時此處也是大陸第一間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每年可創造超過人民幣10億(新台幣47億)的產值。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營運的新媒體「封面新聞」報導,實地走訪該間名為「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蟑螂工廠」,廠長文建國介紹,廠房內分為孵化間、幼蟲間、成蟲間,廠內並無燈光,為蟑螂營造黑暗、安靜的環境,而且廠方會為蟑螂定製包含小麥、玉米、果蔬的糧食,60億隻蟑螂每天要吃10噸食物,並排泄3噸糞便。
文建國表示,廠房內的蟑螂都是「家養」,與野生蟑螂不同,全是無菌化養殖,用途在於製藥,不帶任何致病細菌。為了確保蟑螂不會帶有細菌,任何人進入廠房前,都必須換上白袍、戴上鞋套,連相機、手機都需消毒,以避免將細菌帶入廠房。
文建國強調,廠房採用封閉化養殖,從室內到室外,要經過三道門,不給蟑螂任何「越獄」的機會,同時蟑螂「公寓」外圍有一條寬1公尺的「護城河」,河中內養有鯉魚,如有蟑螂逃出,都會被水溝阻擋,掉入水溝被魚吃掉。
至於廠內的蟑螂長大成蟲後,就會被工人經過清洗後烘乾成為乾燥蟲體,待檢測合格後再製成藥品。
文建國指出,由蟑螂製成的「康復新液」,對於胃出血、胃潰瘍,以及口腔潰瘍、燒傷、燙傷等均有很好的療效;而該廠更製造治療咽喉腫痛和潰瘍的「美洲大蠊研末」,以及牙膏、面膜等產品。
  回應
 土共從今年開始,凡古籍有記載的中醫藥方,不需再經過臨床實驗便可上市。奉勸在Udn的常駐五毛,改吃西藥吧。
 樓上長年吃屎的綠五毛已經百毒不侵,擔心啥?西藥抗生素是取自黴菌,要比噁心,黴菌跟蟑螂哪個噁心?
2018-06-25 08:25:44
jsoujsou
在行政處罰難以根除壟斷痼疾的背景下,從源頭上消除原料藥生產的批文依賴,拆除不必要的行政藩籬,使原料藥市場供應和競爭都更加充分,可能才是根治原料藥企業壟斷的治本之法。
  去年10月發佈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實行藥品與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關聯審批,即原料藥在審批藥品註冊申請時一併審評審批,不再發放原料藥批准文號。同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政策》(徵求意見稿),指出要“制定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備案管理辦法,建立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備案資訊平臺”。這意味著,將放開對原料藥生產的單獨審批,改為備案管理。這或將成為破解原料藥市場亂象的關鍵所在。
  今後,製劑企業並購、聯合原料藥,自己生產原料藥或是趨勢。不過,這終究是一個比較長的市場角力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有關部門對原料藥市場依法進行反壟斷執法監督,對價格壟斷等問題進行查處,緩解原料藥不合理的漲價,仍然是必要的。
  回應
想不到我們的醫藥產業已經在源頭上被私有化企業給控制了。
當年喊著醫改藥改的人,現在感覺如何了...
2018-08-10 11:25:04
jsoujsou
首創全球最低載藥量心臟支架 可媲美歐美金標準產品 2018-9-5 新浪科技

  一項由10個國家和地區21家機構聯合參與的一項大型臨床試驗成果,刊登在《柳葉刀》上,這項試驗證實:中國自主研發的心臟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火鷹”(FIREHAWK),使用了最少的藥劑量,因而獲得了最高的安全性,而同時在療效上與國際頂尖的XIENCE支架媲美。
  這是《柳葉刀》自1823年創刊以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中國製造,終於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自從1977年被發明以來,現在,每年美國開展的PCI手術已經超過100萬例,數量排在所有手術的第二位。
  與傳統的金屬支架相比,藥物洗脫支架上搭載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再生,從而降低血管再次阻塞和併發症的風險。
  新支架雖好,卻不是人人用得起的,尤其是中國市場曾經一度被高價的進口品牌壟斷。即使近些年來,國產藥物支架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但不少病人出於對國產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往往會要求醫生使用價格貴上數倍的進口貨。
  與現有的藥物洗脫支架相比,“火鷹”的藥物搭載量還不到其它支架的1/3,降低載藥量,主要是為了減少PCI術後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
  為了實現低載藥量,他們首先以鐳射刻槽,將藥物精准點灌到槽中,再將藥物嚴密包裹,從而提高藥物的釋放效果,因此,“火鷹”也被稱為“靶向藥物支架”。
  這個流程說來簡單,實際操作卻一點兒都不簡單,因為“火鷹”支架的厚度只有86微米!……
  回應
中國藥企——真藥做成假藥,外國藥企——假藥做成真藥。良心——大大地壞了。
根深蒂固的偏見,懷疑您是怎麼活到今天的,

研究:試管嬰兒長大後高血壓風險較高 2018-9-3 新浪科技

  瑞士研究團隊評估了97名平均年齡16歲的健康青少年的循環系統狀況,包括動態血壓、血管內斑塊堆積情況等指標。其中,54人是借助試管嬰兒技術出生,43人為自然受孕出生。與對照組相比,試管嬰兒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要高一些。並且,試管嬰兒組有8名青少年的血壓數值已達到高血壓標準,而對照組中只有1人達到高血壓標準。
  不過,在這本雜誌同期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奧本山醫院專家拉裡•魏因勞赫認為,這項研究樣本規模太小,因此削弱了研究結論的重要性,此外研究團隊也沒有將孕期子癇、糖尿病等可能導致胎兒日後血壓問題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
2018-09-06 10:34:42
圖博館
癌症治療藥物為何如此昂貴?專家:這是一種權衡 2018-11-01 新浪科技

  今年10月1日,兩名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揭示“如何控制人體免疫系統的刹車”而獲得了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發現造就了新的救命藥,可以利用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像這樣,僅僅使用單一的免疫治療藥物,一個療程可能就要花費超過10萬美元。更甚的是,許多近期開發的其他類疾病治療藥物也都紛紛效仿,價格都被定在6位數,比如單一療程需要17.8萬美元的治療白血病的藥物,以及需要25.9萬美元的治療囊性纖維化的藥物。
  那麼,為何這些藥都如此的昂貴呢?
  開發新藥是很費錢的(儘管我們不認同它們竟會如此昂貴)
  在那些能夠進行人體測試的新藥產品中,只有12%能夠最終投入市場。總體而言,生物製藥公司開發一種新藥的平均成本約為26億美元,其中約14億美元是實際研發支出的費用,而約12億美元則是損失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些數字。《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期刊在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顯示,開發一種新藥的成本約為6.48億美元,比上述估計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公眾還通過聯邦研發稅減免政策,幫助補貼了新藥的研發成本。
  願意付錢,因為沒有能力說“不”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沃頓商學院的醫療管理教授馬克.保利(Mark Pauly)表示,在通常情況下,隨著替代品的出現或仿製藥的生產逐步被放開,原藥品的價格是會下跌的。他指出,一些其它類型的藥物,最初的價格也十分高昂,比如治療丙型肝炎的蘇瓦迪,最終其售價確實會有所下降。
  然而,據路透社指出,即使抗癌藥的競爭加劇,藥物的售價也依然沒有顯著下跌。
  由於癌症威脅生命的本質,患者和他們的醫生通常會將治療效果的微小提高視為存有巨大的價值,而那些更便宜,也仍然相對有效的藥物就可能會被忽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的確可以幫助人們存活更長的時間,隨著他們的生命不斷受到威脅,癌症患者會被極大地激勵,他們不會只選擇一種療法,而是不惜任何代價為更有前途的新療法買單,去不斷嘗試一種又一種的治療方法。
2018-11-07 06:33:21
圖博館
此外,保險公司或醫院可能也很難拒絕這些新藥,或是退回藥物並試圖通過談判來壓低價格。舉例來說,癌症藥物是一種保險範圍內的藥物,屬於醫療保險D部分——政府強制要求醫療保公司涵蓋的藥物。儘管醫療保險支出在2015年就占美國處方藥零售支出的29%,但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卻依然明確禁止就醫療保險D類藥物的價格進行談判。
  這些因素導致一些研究人員將抗癌藥物視為一種“壟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這類藥物與正常的市場活動是相互隔絕的。
  穩定豐厚的利潤才會不斷吸引投資
  目前,基礎科學的研究主要由政府或慈善組織資助,而如何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際產品就往往落在私人公司和投資者的身上。對於罕見疾病的治療,或是像艾利森教授和本庶佑教授這樣的全新發現,開發它們是存在很大的經濟風險。正因如此,為了可以讓自己的發現應用到癌症治療的測試和試驗中,艾利森教授曾不得不奮力拼搏。
  如果不是為了博得那眾所周知的頭彩,這種經濟上的風險可能會讓製藥公司對這些新藥物的研究望而卻步。因為製藥公司知道一種新的、有效的抗癌藥物的定價可以高達六位數,正如保利教授所說:“投資者總是傾向于那些可能有機會帶來豐厚回報的投資。”
  保利教授還解釋到,價格的確可以被壓低,但如果這樣的話,企業可能會因此失去投資高風險研究的動力。按照他的話說,“這本來就是一種權衡。”如果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利潤承諾,這些藥物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法可能永遠無法走出實驗室。
  新藥的確能帶來難以置信的利潤。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在其2017年的年報中稱,“伊匹單抗”僅在這一年就實現了12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
  而且,這些利潤可能還會繼續攀升。研究公司GlobalData稱,僅僅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的全球市場就有望從2015年的169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750億美元。今年2月,《經濟學人》雜誌稱癌症研究是一個“嚴峻的增長型市場”,是投資者們熱衷的領域。
  最終,患者還是得“買單”
  一旦一種新藥最終成功上市,這些高價就成了患者、醫生和保險公司的問題了。對許多人而言,醫療保險或私人保險通常可以承擔大部分高昂的醫療費用,但這些費用也會間接轉嫁給其他消費者。
2018-11-07 06:34:11
圖博館
正如保利教授所說:“高昂的成本必將轉化為更高的保險費用。”
  即便是那些有保險的癌症患者,最終也會面臨大筆的、需要自掏腰包的支出,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是破產。研究人員將這些問題統稱為“金融毒性”。總統癌症委員會是尼克森政府期間成立的一個聯邦諮詢機構。該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有保險的人每年仍然可能需要為一種藥物支付近1.2萬美元的費用。
  另一項研究表明,儘管絕大多數人都有醫療保險,但依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癌症倖存者將不得不負債,而3%的人則會申請破產。高昂的共同支付費用也使許多患者更有可能推遲甚至停止治療,這將對他們的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癌症治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是其他醫療費用增長速度的兩倍甚至三倍,一些專家開始擔心藥物費用在如此迅速的增長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在2018年初,奧巴馬總統的癌症研究小組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包括促進更多的競爭以及更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以使製藥行業能夠更好地將藥物的成本與其對患者的實際價值相匹配。
  讓我們再回到塔夫茨大學,凱汀教授則指出,一些其他國家,比如英國,他們傾向於對這些分析持更加保守的態度,比如英國國家衛生系統就決定對某些腎癌藥物不再提供支援,因為這些藥物沒有提供足夠的價值。
  凱汀教授沒有評論這一決定是否正確,但他表示,美國的納稅人、保險公司以及藥品的開發商之間需要加強協調。
  凱丁教授還說:“我們需要進行深思熟慮的討論,以理解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系統,確保這些讓人興奮的新藥能夠被那些正真需要它們的人們所獲得和使用。”
  回應
什麼權衡就是藉口,美國大手大腳慣了,反正再多也花得起,再貴也有人用,所以美國藥企才不會考慮降低成本和價格。中國的藥企絕不能學習美國瘋狂的模式,從最開始就要嚴格控制成本和價格,還要重視品質,畢竟藥品關乎國民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2018-11-07 06:34:58
圖博館
浩鼎過了法院 翁啟惠還有公懲會要拚 2019-01-02 新新聞

浩鼎案遭監察院彈劾移送公審會,翁啟惠為了專心面對刑案,主張他已請辭院長,沒有審理急迫性,為避免兩個機關認定有落差,希望在一審判決前停審,公懲會同意停審。如今隨著一審判決出爐,據悉公懲會最快過年後重啟審理。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雖在浩鼎貪汙案中獲判無罪,但一審宣判後,他緊接著就得面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的究責。法院判決書裡詳細披露,他擔任院長後仍持續透過浩鼎生技公司董事長張念慈投資浩鼎獲利,加上不實申報財產、隱匿浩鼎持股,種種證物彷彿呼應監察院的彈劾內容,他能逃過懲戒命運嗎?
翁啟惠二○○六年接任中研院長,之後中研院開始與浩鼎合作研究抗癌疫苗。檢方認為,張念慈為了取得中研院「酵素合成法」專屬授權及縮短生產醣分子製程,期約賄賂翁啟惠一千五百張股票(未遂);之後張則用三千張股票行賄翁,還繞資海外,將股票登記在翁啟惠女兒翁郁琇名下。檢方將翁、張依兩個貪汙罪起訴。
不過,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士林地院合議庭認定,檢察官無法舉證張念慈曾表達行賄目的,從翁啟惠等人的往來電子郵件裡,也無法確定翁曾利用院長職權護航浩鼎。
此外,合議庭比對資金後也發現,翁啟惠曾透過張念慈持股浩鼎一千四百多張,在浩鼎股價飆漲之際,張念慈替翁出脫老股,認購三千張新股算是符合常理;而根據翁啟惠的金流也可以拼湊出他有補足股款,因此認定翁並未收賄。
合議庭在判決書裡解釋,如果行賄者給公務員好處是為了「建立友好關係」,而公務員沒有因此做出職務上的特定行為,即使違反《公務員服務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或《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等規定,也只能由行政主管機關依權責處理;換言之,這種(送好處打關係)的行為,在立法者沒有進一步修法的狀況下,不能擴大處罰。
  回應
法院是蔡英文民進黨開的?
2019-01-08 08:47:31
阿楨
健保給付砍到見骨 4千種藥品1顆不到2塊錢 2019-03-18 聯合報

國內約有1萬5千名患者使用的知名藥物「百憂解」,但藥商因不堪健保給付價低,幾年一顆被砍到只剩下1.96元,今天宣佈將於四月起退出台灣市場。根據健保署統計,約有4000多種藥物,健保給付價每顆不到2元。健保署聲稱是根據國際趨勢調整藥價,但藥界卻批評「砍得太誇張」,完全沒顧及病人權益,也使得國內製藥產業發展困難。
日本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政策,例如口服藥物每顆不低於台幣約3元,針劑每劑不低於台幣約30元,這是由於日本政府認為,過低的成本無法維持製藥品質,也直接影響民眾健康權益,更不利於產業發展,因此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措施。
但反觀台灣,卻是能砍則砍,讓不少藥商叫苦連連甚至不敷成本。百憂解在台灣市占率還有25%,約1萬5千名病人使用,尤其精神科的患者,對於換藥的適應度、敏感度較高,「政府應該思考如何不讓這款藥退出市場」,而不是只祭出砍價策略,卻不顧患者的權益
  相關新聞
百憂解退出台灣 醫師憂強迫症患者無藥可用 掀民眾對國產藥不信任危機: 製藥公會全聯會今召開記者會強調,百憂解早有學名藥,且學名藥使用量比原廠藥還大,使用多年也沒有出現過危害,呼籲民眾不要恐慌,相信國貨品質。
「百憂解」原廠藥陸續退出 藥師指健保砍價雖是主因,但民眾領藥浪費也是因素之一。百憂解原廠藥退出市場,的確是暫無立即嚴重性;但若像癲癇、血壓、心臟等特殊藥物若退出,學名藥效果又不那麼好,影響恐不堪設想。
彭博社2018-7-12中國為藥價指明道路:中國醫保的龐大市場。去年,羅氏將一款化療藥物降價近70%,但收入增長約25%。此外,在一些年代久遠的藥品專利過期前,藥企也迫切希望通過降價等措施儘量從中多賺錢,降價可使這些藥品被納入中國醫保報銷名單並隨之銷量大增,甚至供不應求。
2019-03-21 09:06:44
阿楨
在德國學術成果被掠奪,當事人:回國後進展更順利 2019-04-04 觀察者網

2019-3-29德國《明鏡週刊》報導了中國學者楊蓉西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工作期間,被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高層聯手排擠並掠奪其發明貢獻及創業項目的經歷。4月3號,觀察者網聯繫了楊,對她進行了採訪,瞭解了更多的細節。
  楊於2006年起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於2015年憑藉對“新一代乳腺癌早期體外分子篩查技術”的研究成功申請到了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設立的高科技創業扶持基金,成為該校醫學院唯一的華人獨立課題組組長。在楊的帶領下,將乳腺癌一期的篩查準確率提高到95%。
  2006年下半年,國內企業博愛新開源公司找到楊,希望能夠投資。
專利是屬於海德堡大學專利管理公司的,這一點和國內的情況是類似的,在國內也有“職務發明”這個概念,研究人員利用高校的資源、資金和人力研發的專利,同樣是屬於高校的。
  但海德堡卻從中作梗,要求擁有30%的股份,而業界慣例通常在2-5%,國內大多是把專利直接授權或買斷,如果是占股也很少會達到10%以上。
  合作失敗後,楊被撤銷了負責人的職位,學院高層還將楊和同事隔離開,並要求她向院長的秘書當面報告上下班甚至連午飯時間都要報告。
  楊被迫交出了所有的實驗資料,也被盤問是否私藏過資料。工會在表示無法提供幫助。楊設法聯繫了律師,在律師的幫助下簽訂了離職的合同後選擇了回國。
  相關新聞
海德堡回應中國學者成果遭掠奪:由獨立委員會調查
  回應
 回國後進展挺好的,而且比在德國時候快了很多。因為中國政府特別有遠見,中國是唯一一個把癌症早篩列入國策的國家。
 問題的關鍵是不明不白的被清除出團隊,其發明成果被後繼者霸佔。
 才兩年還是很好調查的嘛,又不是上百年證據都湮滅了的懸案,考驗德國人良知的時候到了
 德國人的良知可不好找,掘地三尺挖出一個油紙包興許在裡麵包著。
 洪晃說過“德國投資理財把她變成無產階級”。我看德國銀行也是有意為之,就是看中國人傻錢多,有德吹忽悠崇拜德國,用技術操作把中國投資者的錢黑掉。和侵吞這個科研項目一樣。
 所以別信歐美終身教授這種說法,校方有一百種方法讓你主動辭職。
 弱肉強食是西方國家的終極生存準則,真當西方人是文明人不會吃人就是犯了幼稚病了。出國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人財遭侵犯,親人兩行淚。
2019-04-05 08:40:29
阿楨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2019-04-09 今週刊

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
  2016-2018,每年有14%電腦斷層造影(CT)健保申請,遭中央健保署駁回。申報健保點數經常遭核減的項目,還包括磁振造影(MRI)、尿路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心導管手術)等。
  台灣不是唯一關心非必要醫療行為的國家。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與人口高齡化,世界各國醫療支出逐漸增加,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各國醫療支出占GDP總額已從2010年的7.9%,上升至2016年的9%,歐美已開發國家紛紛致力於降低不必要醫療支出,以維持醫療品質。
  研究證明改善醫療品質最有效手段:資訊揭露
充分資訊揭露的下一步,則是藉「醫病共用決策」(SDM),尋找最佳可行的醫療處置。這項由美國引進的機制,但台灣醫師一個門診動輒要看四、五十名病患,恐怕難以提供共用決策需要的溝通時間。
  因此,折衷的方式,就是由醫學會將專業臨床指引,轉化為一般民眾可以理解的內容,讓病患在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之前,具備基礎認知。
  醫療處置沒有唯一解答,唯有醫師為病患與醫療品質著想,病患也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尊重專業建議,才能盡可能避免對人體有害、又浪費資源的過度醫療行為。
2019-04-12 08:56:19
阿楨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2019-04-28 07:39:26
阿楨
美報告指責印度賣假藥被反嗆:我們是“世界藥房”

  據《印度時報》2019-04-28報導,2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2018年“特別301報告”,將印度和中國列為全球分銷假冒藥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印度市場銷售的所有藥品中20%是假藥,印度向非洲、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歐盟、南美洲和美國出口假藥。
  不僅如此,該報告還將印度列為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優先觀察名單”。
  但對於美國這一指控,印度方面完全拒絕,並反嗆這是對低成本“仿製藥”的攻擊。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秘書普麗蒂•蘇丹向《印度時報》說。
  她還強調,仿製藥雖然成本低但品質優,並且只有經過認證的藥品才能出口。而當地75%的藥品銷售額都來自仿製藥。
  印美“幹架”,也引發網友熱議。
  多數網友在這場“口水仗”中選擇站印度。
  “美國有著全球最爛的製藥公司,但它們賺數萬億美元。如果他們感受到來自印度公司以更便宜價格提供這些藥物的威脅,是很自然的事。”
  “我住在美國。在我看來,美國擁有著良好的醫療服務和製藥公司,但價格卻不合理。如果美國製藥公司想要存活,他們就不得不責備其他國家的藥品便宜。”
  也有網友表示,印度也的確存在部分製造假藥的公司,並將其出口到非洲國家。
  回應
這件事,支持印度,看完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懂
支持印度?呵呵,要是你花1萬億研發的新藥,你打算怎麼賣呢?研發成本要不要在裡面?你賣500?我只賣10塊,我反正一分錢研發成本沒有,我賣10塊都比你賺的多。以後你還研發嗎?全世界上百個國家為啥只有垃圾印度賣假藥?中國14億人口比印度阿三笨?拿犯法當本事,挺優秀的。這個事情應該讓國家出面完善醫療制度。讓老百姓吃得起藥,讓企業願意投入更大的資金,資源研發新藥!而不是搞死研發企業!支持假藥公司。沒有研發公司,你的病可不就是絕症嗎?
2019-04-30 08:31:32
阿楨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2019-06-01 08:05:21
阿楨
重量不到180克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為心衰患者帶希望 2019-06-21 央視財經

  蘇州某醫療器械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琛: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人工心臟。陳琛鑽研人工心臟至今已近三十年,2008年成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人工心臟的研究,從最初模仿人類心臟結構的第一代仿生人工心臟到第二代的功能性人工心臟,再到現在第三代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研發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的一大難題,就是在保證血泵高效率運轉的同時,把血泵體積儘量縮小。利用永磁鐵和電磁鐵的不同特性,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特殊調製方法,降低電磁鐵的體積和功耗要求,從而實現減小齒輪直徑,將血泵體積整體縮小。原來六七十毫米直徑的血泵,縮小到50毫米,厚度也減小到26毫米。還解決了第二大難題——血液相容性,從而解決血栓的形成問題。這樣的設想,對血泵的生產工藝提出挑戰,對產品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相當於一滴水大小的空氣要想穿透到這個產品裡面,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既能診病又能治病 中國自主創新的“彩超”機驚豔世界
  奚水,是這個“彩超”科研項目牽頭人,從事“彩超”研製近20年。奚水公司的科研人員有160人,平均年齡32歲。他們一代資料處理平臺的速度可以理解成 5G 速度的 10 倍,而目前開發出來的二代產品,傳輸頻寬比上一代高了將近150倍;成像顯示的速率,也將近快了一百倍以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超聲診斷科瞭解到這個產品後,率先引進了八台,也讓以往那些高不可攀的國外“彩超”價格紛紛降價,原來300萬左右的進口設備降到180萬。
  目前,這個能診斷還能治病的“彩超”產品已經銷售到東南亞、中東國家、歐洲、印度、俄羅斯等80多個國家,2018年,他們銷售4千台左右,銷售額近3億元。
  2013年-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僅僅在2018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就達到5250億元,比2017年的4450億元增長750億元,增長率接近18%。
2019-06-30 13:45:14
阿楨
75%的新藥都沒有更好治療效果 2019-07-12 新浪科技

  在治療疾病和健康保健方面,新藥其實並不見得比老藥效果更好。自2011年起,德國開展了一項針對歐洲上市的216種新藥物的研究。他們研究的資料表明,只有1/4的藥物超越了現有的治療措施,帶來了更顯著的健康效益。而剩下3/4的藥物只有微小效益,甚至沒有效益。一項研究發現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美國上市的72種癌症藥物平均只延長了患者2個月的壽命。
  不過,來自英國製藥工業協會的Richard Torbett駁斥了Wieseler的觀點,並表示:“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研究採用狹隘的角度去譴責新藥物的價值,但卻忽視了患者的需求。”
  20世紀80年代,在首次發現HIV與愛滋病的15年後,製藥公司開發了三重聯合藥物療法,讓患者擁有了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另一個案例則是丙肝,在過去感染了丙肝的話可能會致死,而如今患者只需經過3個月的藥物治療,就能完全治癒。
  這也表明,儘管製藥公司生產了大量的“失敗藥物”,但他們也確實開發了真正改變生命的治療方法。但由於醫療體系主要由稅收和保險支撐,生產這些失敗藥物帶來的經濟損失,仍然會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基於這個原因,英國在1999年成立了國家卓越臨床研究中心(NICE),用於評價新藥的成本。但這個研究中心並不受歡迎,有時還會遭到政府的否定。比如在2011年,政府成立了一個特殊的基金會,來支持被NICE拒絕的新型癌症治療相關的研究。
  新藥除了面臨治療效果的困境,同樣還要應對價格更高的現象。為了節約成本,製藥公司將監管機構視為是藥物生產的阻礙,他們會要求為新藥評估開通“加速許可”的通道,這或許能夠節約流程成本,但也意味著上交更少的藥物測試資料。
  Wieseler表示,政府需要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藥物監管者一起合作對製藥公司進行監管,只有在他們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措施的情況下,國家的醫療體系才會為它們提供回報。他說:“除非我們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只會愈演愈烈。”
2019-08-16 09:30:35
阿楨
70個新藥,平均降價6成,2019年新版醫保藥品目錄解讀來了

新華社11月28日報導,備受關注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2019-11-28宣佈收官。新一代直接抗病毒(DAA)丙肝新藥、國產PD-1免疫抗癌新藥達伯舒、更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的創新藥……70個“入圍”新藥更平均降價達六成。
  新版醫保目錄分為常規准入和談判准入兩大部分。相比常規准入部分的調整,談判准入部分備受市場關注。談判准入主要針對獨家或專利期保護的高價藥物。談判成功的藥品將被納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
  今年8月啟動的此輪醫保藥品准入談判,共確定了119個新增擬談判藥品。經過醫保談判專家與企業面對面的談判,最終有70個新藥“入圍”,包括52個西藥和18個中成藥。其中,12個國產重大創新藥品談成了8個。
  納入醫保乙類目錄的產品應該具備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等條件。鼓勵藥品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讓更多救命藥進醫保,提升我國在重大疾病、重要領域的藥品保障能力。重點領域的5個基本藥物全部談判成功,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用藥、4個兒童用藥最終入圍,進一步優化了醫保藥品目錄結構,實現了預期目標。
  此次DAA丙肝新藥首次進入醫保藥品目錄,被業界視為我國丙肝防治“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原因就是在進入目錄前,這種能治癒丙肝的口服新藥一個療程費用最低也在3萬至7萬元人民幣之間。圍的三種丙肝治療用藥拿到了全球少見的低價格,降幅平均在85%以上。醫保部門以量換價,推動了藥費大幅下降。目前,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進口藥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
  目前,70個新藥價格平均降幅達60.7%。如果按照50%的實際報銷比例計算,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的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5%。
  新藥價格能大降的“門道”,競爭性談判不設最低價,有利於引導企業大幅降價。
  堅持“保基本”定位 用制度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為確保調整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國家醫保局採取了一系列嚴密制度,比如所有評審專家均隨機抽取產生;所有評審、遴選工作全程留痕;談判現場邀請媒體和紀檢監察等方面參加;談判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做到所有證據可追溯、各方可申訴。
  相關新聞
97個藥品談判成功納入醫保,藥企:全球最低價!
2019-11-29 10:21:57
阿楨
沒錢看醫生!部分美國人吃魚類抗生素治病 2019-12-12 聯合報

在美國,看醫生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項龐大開銷,美國衛生系統藥師協會(ASHP)本月會議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部分美國人可能擅自服用魚類抗生素以取代看醫生,細菌抗藥性問題可能惡化。
英國衛報報導,不像其他抗生素,魚類用抗生素不需要處方簽就可以在線上購買,而且寵物魚類抗菌藥物也相對便宜。
研究學家分析線上可購得的魚類抗生素評論發現,有小部分但明顯比例的消費者針對魚類抗生素做出人類服用後的評論。
研究學家發現,至少五種魚類用抗生素和人類抗生素有相同的標記、顏色和形狀,可能助長民眾使用。
南卡羅萊納大學藥學院藥劑師、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布克斯塔佛(Brandon Bookstaver)表示,「民眾使用魚類抗生素可能性雖低,但人類服用任何動物用抗生素都令人擔憂」。
布克斯塔佛說,「在沒有健保人員監督下自行用藥、取得抗生素,可能提高抗藥性且延誤適當治療。我們尤其擔心,人類使用魚隻抗生素評論的正面回應,可能會鼓勵其他民眾使用」。
研究學家發現,24個不同網站上販售九種不同抗生素,包括最常以處方籤開給民眾的青黴素(penicillin)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雖然研究人員檢視的2228個評論中只有55個評論與人類服用相關,但有將近五百人按讚及不喜歡。
至少一名網路賣家回應網友提問,表示魚類用抗生素適合人類服用。
衛報報導指出,至少2700萬個美國人因沒有健保無法使用醫療系統。此外,根據凱澤(Kaiser)家庭基金會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支付藥物開銷有困難。
2019-12-13 07:46:35
阿楨
《細胞》靈魂拷問:不睡覺就會死,這是為啥?

2020-06-05,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回答了這個未解之謎。
  他們發現,嚴重睡眠不足,也會導致果蠅的猝死。正常環境下,果蠅能活約40天。而一旦剝奪睡眠,它們就只能活20天左右。
  有意思的是,這些果蠅在“困死”的前幾天,腸道內會積累大量ROS(活性氧類)分子。相比之下,大腦裡反倒沒有這種異常。後續研究發現,腸子正是產生這些ROS的主要場所。
  這不僅僅是果蠅裡才有的現象,在小鼠身體裡,一旦缺乏睡眠,腸道也同樣會積累ROS。這表明哺乳動物擁有同樣的機制。
  研究人員們找到了一系列能夠中和ROS活性的抗氧化劑。他們發現,將這些抗氧化劑放進食物裡,竟然可以讓睡眠不足的果蠅,活到接近正常的水準!
  哈佛醫學院指出褪黑素、硫辛酸、以及NAD在清除腸道ROS上,特別有效。
  為了驗證這個結果,研究人員們又通過基因改造的技術,讓果蠅的腸道裡大量表達抗氧化酶。同樣,即便缺少睡眠,這些果蠅也不會過早地“困死”。
2020-06-06 07:11:34
阿楨
家屬對北京地鐵男乘客死因無異議,急診大V:我有

【文/觀察者網 童黎】“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020-09-25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
@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
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路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北京地鐵目前所有站內均未配備AED。至於是否有配備計畫,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
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北京的機場和不少商場配備有AED。
  回應
除非免除緊急搶救的責任,現在動不動就鬧,萬一有賠償呢?大家只好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否則就是攬責任上身。
我有異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誰界定?醫療事故誰界定?急救醫師是地鐵公司員工還是正規醫院醫生?這個提議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看看,當今世界AED生產廠家:美國偉倫,美國卓爾,美國邁心諾,德國萬曼等基本去全是歐美產品,而中國號稱國產的只有一家叫邁瑞醫療。這些冒出來的大V那種口氣,就是一個銷售;當今世界這些AED臨床試驗都是基於描述性誇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售AED自動除顫設備,幾萬一台。設備賣出去了,這些廠家和銷售負責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慎重的問題。
2020-09-27 09:15:29
阿楨
工人日報:冠脈支架集采平均降價93%說明了什麼 2020-11-07

支架價格被國家醫保局壓低後,有媒體提問:“這麼便宜的支架(山東吉威原價1.3萬多開出了最低價469元),品質有保證嗎?”類似問題其實在前幾輪藥品國家帶量採購中就出現過。事實上,這些疑問在已經開始執行的帶量採購中都被一一解答。
  支架生產成本其實很低不到600元,多數企業報出了700多元的價格,實際上已經充分考慮了企業的成本和利潤水準。很多企業採取的是代理銷售制度,出廠價格遠低於終端售價,這中間的差價就是各路經銷商“從中活動”的空間。如今,這部分空間被完全擠壓,就連企業的出廠價也要大幅壓減,無法保證擁有80%的淨利潤。企業讓利,患者受益,這本身就是國家帶量採購的初衷。
  回應
一個出廠價3000元的心臟支架,賣到醫院的價格為1.15萬元,醫院售給患者翻倍至2.7萬元;而同類的進口支架,到岸價6000元,到醫院就成了2.3萬元,醫院售出則在3.8萬元上下。毒品都沒這利潤大啊!
就一點金屬,技術已經成熟,成本本來就低得很。倒是醫生的合理技術費該體現出來
丁是丁,卯是卯,不能用藥物、器械的超高價來彌補乃至掩蓋醫生的技術價值!
中國市場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就是東西值錢,人工不值錢,只認產品不認服務。
2020-11-08 09:15:15
阿楨
抗癌藥“靈魂砍價”進醫保後,為何難進醫院? 2021-04-19 工人日報

為減輕患者用藥負擔,自2017年起,醫保部門通過談判將臨床急需、價格較高的創新藥降價納入醫保目錄。不過,持續有患者反映,這些談判入醫保的創新藥在醫院開不到。記者採訪多位元專家瞭解到,一方面,醫院配備談判藥品、醫生瞭解創新藥品,需要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對部分談判藥品實行“雙通道”的保障政策,優化醫院對創新藥的准入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解決參保者用藥難問題。
  回應
能賣更貴的為嘛要賣便宜要,對剛需來說醫院壟斷了銷售通路,為了掙錢醫院不擇一下啦。
根本不是你說的這個原因。1,醫院每次開進新藥的會,只進幾十種藥,結果幾百種藥在排隊。2,醫院層面。抗癌藥雖然降價了,但還是動輒上千,甚至上萬,而醫院每年可以用的醫保份額總金額是固定的,用抗癌藥,醫保份額就容易超標,超標了院長甚至要受到處罰。2,科室層面。有藥占比的限制,就是這個科室開出的總體藥的金額除以此科室總得收入,不能超過一定比例,所以科室也不願意用貴的藥。3,醫生層面。醫生平均單張處方不能超過一定的金額,有的科室規定是平均每個病人一次開藥不能超過200元。超過了要扣醫生的獎金。所以醫生也不願意開貴的抗癌藥。藥這一塊在醫院就是個累贅,因為國家有規定,醫院不能給藥加價,就是醫院不能賺藥的錢,反而還要花錢養著藥劑科。所以,貴的藥在醫院真的不受歡迎,甚至是各方都煩貴的藥。
2021-04-19 08:35:09
阿楨
患兒4天花55萬藥費,家長:用藥是我同意的,醫院沒多收一分錢2021-09-04健康時報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一張55萬元的醫院收費票據在網上引來關注,一名1歲幼女從今年8月17日開始,住院4天直到8月21日,花費55萬元。其中床位費620元,化驗費930元,護理費80元,檢查費1555元,診查費120元,西藥費550177.2元。藥費55萬,是因為患兒患了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發病率大約萬分之一,SMA唯一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本身昂貴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治療科學且符合指南
患兒家長:知情並同意用藥,感謝醫護人員救治
  回應
找到最開始發消息的行銷號就知道是不是藥企在做妖
有本事去叫美國藥企降價啊。去和美國藥企講程式正義、實質正義去啊。
這種病本來就罕見,患者也不多藥分到每個人頭上可不是貴嗎?要是按照普通藥賣,藥廠賠死了。以後這類藥沒人去研發,患者只能等死。
2021-09-05 07:48:05
阿楨
抑鬱症會在中國成為“流行病”嗎? 2021-12-17 觀察者網 劉超

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12-17資料,日本每100人就有6人曾深受抑鬱症困擾,女比男多1.6倍。1990年,一位年輕男性白領的自殺引起了日本大眾的討論,抑鬱症在日流行的開端。此前,日並沒有“抑鬱症”這個概念。但在美國製藥公司的極力推動下,抑鬱症成為像感冒一樣普通的流行病,均需要看病吃藥。憂鬱:作為一種美的日本傳統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只有一個關於抑鬱的精神學術語“憂病”,但它形容的是一種和精神分裂症一樣長期且令人絕望的精神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的憂鬱並不是一種病,更多的是與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等社會存在相聯繫。是一種受人尊敬的心靈境界,普遍接受的做法是當事者去尋找自己痛苦中的社會和道德意義。例如日本美學的三大核心便是物哀、幽玄、寂,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息。《源氏物語》“如露降生,如露消散,此即吾生。難波之事,夢中之夢。”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感染力正是凸顯的一種憂鬱氣質。在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樹的文中,多體現物哀之情,蘊含著人生的徒然、無端的哀愁以及美的終結——那是孤獨沉思、心靈憂鬱的結果。
  到了20世紀60年代,“憂鬱型人格”被海德堡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介紹進日本,是“有高度的秩序感,對自己的成就有著超乎尋常的高要求”。到80年代,當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抑鬱診斷標準作為通行的全球標準時,日本精神科醫生認為,美式的診斷標準根本不符合日本現狀,比如情緒狀態低沉兩周就被診斷為抑鬱症。為此,在21世紀初,美國的醫藥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策略,而日本的精神病專業的學者是接受了美式的診斷標準,由此,普通人就像得了感冒一樣得了抑鬱症。
  回應
可怕的是“抑鬱症”的市場化。
2021-12-20 08:47:11
阿楨
「暴雪中搶購的美國人,餓死也不吃植物肉」,為何向中國人推銷?

2022年1月9日,《觀察者》轉載外國知名論壇Reddit上一個帖子「你們寧願挨餓也不願吃植物肉,2022年冬季暴風雪」。
在國內市場上早就有「人造肉」出售,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與肉相去甚遠,如像吃素人吃的素肉也僅僅是長相比較相似。
植物肉一般使用的都是豆類中提取的蛋白質,比如大都或者豌豆以及小麥等,在加上增稠劑,澱粉以及糊精,還有酵母萃取物等,總共大約有20多種添加劑,經過加熱、擠壓以及冷卻成型。
植物肉儘管出現很早,比如營養師Sarah Tyson Rorer就曾於1909編寫過食譜,用扁豆、麵包屑和花生製成的模擬小牛肉烤食譜,而到了1943年時,Kellogg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基於大豆的「植物肉」,不過真正的植物肉巨頭,還是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出現! Beyond Meat公司在2009年才成立。從2017~2018年,北美增長了37%,到2018-19年,美國達8.95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50億歐元。
宗教界歡迎,環保界歡迎,甚至全球變暖控制也非常歡迎的植物肉,卻在美國超市中無人問津,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在這帖子的8400個回帖中,這位老兄說,價格太貴了,不如直接吃肉類!
這位友說這「植物肉」嘗起來跟炸豆泥差不多,他不太喜歡吃。
這位說植物肉經過過度加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人造香料和人造色素中,由人造粘合劑粘合在一起,並在裝配線上生產。這不是肉,任何稱其為肉的人要麼是愚蠢,要麼就是騙子。
基本上展現了美國人對待植物肉的態度,貴、味道不好、添加劑太多。
植物肉的營養並不全面,缺乏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
2020年1月8日,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布朗說。「中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全球國家中美國人浪費比例是數一數二的,以中國人吃肉、亞馬遜冒煙這種不恰當的比喻。
  相關新聞資料
美媒:美知名企業明年將率先開賣「人造肉」
引比爾蓋茨、李嘉誠跟投,「人造肉」真這麼好吃嗎?可能是今年最大一筆智商稅
2022-03-08 08:19:04
阿楨
豬油為什麼從民眾的生活中消失了?和資本有關係? 2022-07-01

說起豬油,以前的家庭根本就不需要在外面買,趕集的時候,隨手讓賣豬肉的給切上一塊豬板油,拿到家裡自己簡單一煉製,用不了幾分鐘,一瓦罐香氣撲鼻的豬油就煉好了,隨吃隨用,關鍵是真便宜啊。
都吃豬油,資本掙誰的錢去?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於是各種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就出來了,並且從各個角度去論證,最後這些說法愈演愈烈,有時候,“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於是乎,很多人就不再敢吃豬油了,於是,豬油就近乎消失了,於是各種叫法的植物油,就“大賣特賣”了。
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會經常拿那些所謂的“飽和、不飽和脂肪酸”、“影響心腦血管”之類的科學術語說事兒,這也是西方所謂“營養學”的說法,明白人對此是嗤之以鼻的。我們先來看看,《本草綱目》中關於豬油的記載吧。
豬油:甘,微寒,無毒,利腸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腫,生毛髮;破冷結,散宿血;利血脈,散風熱,潤肺。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知道什麼叫“破冷結,散宿血”嗎?就是預防結節腫瘤,預防血栓。
很多老人,包括一些百歲老人,都是吃了一輩子的豬油,身體還是硬朗得很,特別是在農村,現在還有很多老人在吃豬油,身體還好得很,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回應
 又一個瞎扯的,首先豬油從未消失,我家現在都還經常熬豬油,以前買豬板油熬,現在更多是買肥肉熬,因為這個更香,油渣更好吃。啥時候和資本扯上關係了?他不賣你不能自己熬?況且現在也有商品豬油買。
 《本草綱目》是否比現代營養學更科學咱暫且不論,就說《本草綱目》說豬油好,有各種功效,就能證明天天吃頓頓吃豬油好嗎?《本草綱目》講的是中藥不是食材啊,作者說以前的百歲老人都是吃豬油長壽的,那現在的人均壽命遠高於以前,我能不能說是現在植物油的功勞呢?
2022-07-05 08:58:44
阿楨
美國通膨太恐怖!老師年薪百萬竟要賣血貼家用 2022/05/25 自由時報

薪水漲幅跟不上物價,些微漲幅又被通貨膨脹吃光,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老師席爾(Christina Seal)年薪5.4萬美元(新台幣160萬元),卻逐漸難以負擔家用,她只能賣血漿貼補,近期又發現身體出問題,卻難負擔手術費用,只能擱置就醫,繼續賣血漿。
  回應
美國沒有儲蓄概念會透支,還有美國銀行對貸款門款超低,通常只要寫申請表就核貸。

在美德捐血竟可賺錢?義大利還放有薪假?揭密全球「巨大血漿生意」 2018-11-22

美國允許4星期內最多捐血8次,每個月可賺280美元。美德奧,人們捐血可以得到報酬,而且生意正蓬勃發展。全血需要冷藏,而且要在42天內使用,血液在除去顏色及細胞後,剩下血漿具有非常長的保質期,只要保持冷凍,就可以存儲長達10年,使得血漿相對容易運往世界各地。
2016年全球血漿市場236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翻倍,達到443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每月20億,成為該國第12大最有價值的出口產品。
無償捐贈已不足以滿足對血漿的日益需求。隨著發展中國家愈來愈多的人得到醫療保健,血漿的需求也在增長。然而,對於付錢給人們去提供血漿或其他血液製品,當然會出現不少反對聲音。不過,支持者卻指不應該將有償地提供血液視為唯利是圖。
  相關新聞
美國靠賣血,一年竟然賺回200多億美元
臺灣血液基金會賺34億多 民眾控無償捐血被賣-民視新聞
2022-07-11 09:17:17
阿楨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2022-08-02 07:29:22
阿楨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2022-10-10 08:23:14
阿楨
印度藥企或致66名岡比亞兒童死亡,如此多黑歷史還能出口?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10-05警告印度梅登製藥的4款止咳糖漿可能與近期岡比亞66名兒童的腎臟衰竭死亡事件有關。印度新德里電視臺9日稱,這家藥企可謂是“劣跡斑斑”,不僅在國內多個邦質檢不合格,還曾在2011年因品質問題被越南“拉黑”。
1998年春,印度德里附近的某村鎮發現有36名6歲以下的兒童腎功能嚴重衰竭,經搶救後仍導致33名兒童死亡。調查與化驗結果表明,這些兒童服用的祛痰劑中含有17.5%的二甘醇,這是一種用於汽車發動機防凍液的劇毒溶劑,藥品生產商為多賺錢,以廉價的二甘醇來代替載色劑丙二醇。
  回應
“靈魂砍價”我不是藥神
印度神藥便宜是付了高昂代價的,以為歐美跨國藥企提供臨床試驗基地為代價獲得仿製藥默許,便宜是付了高昂代價的,低種姓生命的代價。
2022-10-10 08:28:40
阿楨
人才回歸!著名科學家顏寧宣佈 自美回陸任職

2022-11-01,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全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學院由市政府設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

拜登報應來了?美國驚爆人才危機:大陸科學家掀回流潮 2022-10-21

中美關係漸趨對立,根據美國幾個著名大學調查,2021年至少1400名駐美華人科學家離開所任職的美國大學,轉投中國大學效力。表明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政策阻礙了華裔科學家的研究和學術活動,引發了「寒蟬效應」。另一方面,中國赴美留學的人數也持續下滑,赴美中國留學生人數,2015年占比超過4成,去年僅剩2成5,美中對抗勢必延續,加速兩國的學術脫鉤。
  回應
美國沒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自己斷送來自華人的人才
  相關新聞
寒冬來了...亞馬遜等19家美國科技巨頭裁員4.4萬名「科技人」失業 2022-11-04
2022-11-06 10:05:59
阿楨
納豆滋生的益生菌 可對抗超級細菌感染 2023/01/18 中時

在臨床上,會引起發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已經愈來愈棘手,特別是抗生素對它愈來愈無效,終於形成萬藥不侵的「超級細菌」。然而,一項新的臨床試驗發現,一種常出現在發酵食品上的益生菌,可以阻止超級細菌的數量,從而降低感染風險。
新阿特拉斯(New Altas)報導,金黃色葡萄球菌相當常見,存在於鼻腔、皮膚,甚至腸道裡。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免疫系統正常時,它們是無害的。但如果它進入傷口、血液、肺部,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感染。更糟糕的是,它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一種特別危險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青黴素已對它無效,甚至在最近20年,有最後防線之稱的萬古黴素(穩可信),也出現抗藥性。一但這種超級細菌感染,會出現可怕的壞死性筋膜炎。
那麼,有沒有以「以菌對菌」的可能?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就進行這樣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的細菌,竟然會幹擾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傳播與增殖,使得它們被侷限在一種不致於擴大的程度。
枯草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及植物體表,日本傳統食品的發酵大豆(納豆),就會滋生大量的枯草桿菌,已被認定為對人類有益之益生菌。
在臨床試驗中,115名確定身上生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受試者,每天服用枯草桿菌,另一組人服用安慰劑,持續30天後,研究人員發現,實驗組身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明顯減少,腸道中的菌落數量減少了96.8%,鼻腔中的菌落減少65.4%,可以說是「成效斐然」。而對照組沒有檢測到改變。
首席研究員麥可奧圖(Michael Otto)博士說:「我們發現,益生菌不會獵殺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會發散一種幹擾素,強烈地削弱金黃菌的增殖能力。」
團隊表示,這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性治療方法,適用於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較高的人群。事先使用,防範可能的嚴重感染。
  回應
日本人早餐也是吃納豆益生菌,但是新冠疫情,日本人也得很多(帶風向嗎?)
2023-01-19 09:24:46
阿楨
奪命糖漿釀甘比亞、印尼和烏茲別克的兒童逾300死 WHO籲下架 2023/01/25 中時

印度瑪麗安藥廠(Marion Biotech)、梅登藥廠(Maiden Pharmaceuticals)受汙染的咳嗽糖漿造成兒童死亡案件攀升,其中含有高濃度的二甘醇(DEG)和乙二醇(EG),這些汙染物是被用於工業溶劑和防凍劑的有毒化學物質,即使少量攝入也可能致命,絕不應存在於藥物當中。
  相關新聞
疫情席捲中國印度新冠仿製藥受捧
上海一家檢測送檢印度輝瑞Paxlovid新冠仿製藥9成是假(回應:以後也不要報導什麼輝瑞Paxlovid的所謂神藥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治療新冠療效相當,單療程化濕敗毒顆粒價格280元為輝瑞1/10
世衛認可中醫藥治療新冠療效 連花清瘟防治獲得可靠依據
治療新冠肺炎有效! 台灣中藥複方清冠一號踏上歐美
  回應
本人親歷,CT檢查是新冠病毒肺炎,住院兩周,都是中醫中藥,貼穴位,艾灸,貼耳穴,加上口服中藥湯劑,控制了病情,改善了睡眠與出汗等症狀,咳嗽氣喘的問題得以改善,等病情穩定了,核酸檢查兩次陰性後,可以安排出院了,讓出緊張的床位給需要治療的患者用。


印度仿製藥真的「藥美價廉」(楨:? ) 2022-04-12

說到印度,很多人印象中仍是髒亂的街市及薄弱的基礎設施,很少有人會想到,它現在不僅是「世界藥房」,也是目前全球最受青睞的醫療旅遊目的地之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仿製藥業的飛速發展。
  內容目錄
何為仿製藥?
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造就了印度仿製藥神話!
醫療旅遊的世界水準
印度仿製藥歷史悠久,產業鏈完善
產品質量把控過硬
印度仿製藥「拷貝不走樣」
印度的仿製藥真是物美價廉

印度政府:有權動用“緊急權力”封禁BBC涉及批評莫迪的紀錄片 2023-01-24
  回應
說好的言論自由呢,這還是西方表彰的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嗎?
2023-01-25 08:52:54
jsoujsou
陸媒:送檢印度新冠仿製藥 9成是假 2023/1/16

中國上月疫情急升以來,治療COVID-19藥物倍拉維(Paxlovid)一藥難求,許多人轉而購買來自印度的數款廉價仿製藥,但陸媒引述檢測機構表示,送檢的仿製藥9成檢測不出有效成分,也就是假藥。

數據造假、管理粗放… 印度藥業産品質量問題堪憂

  《印度商業在線》2024-03-27,2023年第一季印度對美國的藥品出口量同比大幅上升,但頻頻發生的品質安全事故,給印度藥業帶來嚴重衝擊。
  據印度醫藥聯盟(IPA)顯示,印度約有3000家本土藥廠以及約10500家藥廠,能夠生產幾百種原料藥和60,000多種製劑。印度製藥産業總産值約為420億美元,計劃2024年將到650億美元,2030 1200億至1300億美元,2047年達到4500億美元。
  印度醫藥協會(PCI)數據,印度仿製藥已超100億美元,全世界25%的仿製藥以及全美40%的仿製藥均來源於印度。2023年全球仿製藥前十名企業中,印度藥企佔四席。
  2022年1月,世衛組織全球警告,不要服用兩種印度産止咳糖漿,在烏茲別克斯坦導致至少20名兒童死亡。
  2022年10月,世衛稱,由印度梅登製劑公司生産的4種止咳糖漿與66名岡比亞兒童的死亡有關。
  2023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向印度「半人馬藥廠」警告,14年間都未曾進行清潔,要求召回特定批次的阿普唑侖片劑和氯巴札姆錠劑。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2023年2月,美國將一家印度藥廠生産的兩款眼藥水下架,稱其與發生在美國12個州的55起細菌感染病例有關聯。印度製劑的聲譽受到極大影響。
  結構性問題難解
  數據造假、管理粗放、成本壓縮、企業文化稱為當前印度藥業的四大自身「頑疾」。
  政府監管不透明
  35家藥企共向參選政黨捐款100億盧比,約合1.2億美元。
  「我們經常看到州和中央層面的藥品監管機構採取適當寬鬆的做法。」
2024-09-09 02:21: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