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19 10:54:31| 人氣4,18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油炸綠蕃茄》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館長只能說《油炸綠蕃茄》是部很美國南方/女人之作,談不上文字影音的藝術和魅力。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力》

芬妮.傅雷格Fannie Flagg著《油炸綠蕃茄》Fried Green Tomatoes at the Whistle Stop Cafe(麥田,2005)

  少女時期的愛芙琳身為啦啦隊隊長,生活精彩、充滿樂趣。然而,結婚後的生活卻乏味無聊,不知人生意義何在。她在玫瑰露臺療養院遇到健談的崔古特老太太,對她滔滔訴說五十年前阿拉巴馬州小鎮的故事:薏吉帶著露絲逃離丈夫的暴力,在汽笛鎮上開了小餐館。那兒是小小自由國度,不論是流浪漢、黑人或白人,都能在餐館內得到溫暖的情誼與尊重。走過三K黨威脅、經濟大蕭條、離散重聚與生死,小鎮情緣在五十年後再獲見證。
  作者透過許多女性不同的聲音,以幽默且富同理心的筆調,寫出動人往事。不僅令讀者彷如身處那重要的歷史轉捩點,更體驗到人之為人的殘酷與溫柔。
☆《紐約時報》連續三十六週暢銷書
☆Amazon書店讀者評鑑四星半
☆描寫女性情誼,感人肺腑
☆美國南方文學經典
  芬妮.傅雷格(Fannie Flagg)自幼便開始寫作、接觸戲劇表演。十九歲開始為電視影集編劇,自此踏入演藝圈,身兼優秀的表演者、傑出的編劇、喜劇演員、《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等角色。最著名的暢銷作《油炸綠番茄》不僅深受讀者喜愛,更改編為電影。親自改寫的劇本獲得WGA最佳編劇、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提名等大獎。現居美國加州。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8273

《油炸綠蕃茄》Fired Green Tomatoes(1991)

導演:瓊.阿弗內特(Jon Arnet)
演員:凱西.貝茲(Kathy Bates)
   潔西卡.坦迪(Jessica Tandy)
  埃德與妻子愛芙琳開車去養老院探視親人,半路經過已經沒落的汽笛鎮。愛芙琳在養老院內遇見一名八十三歲的老婦人妮妮,她向愛芙琳說起一個發生在汽笛鎮的故事。
  崔家的女兒李娜要結婚時,野性而又調皮的妹妹艾姬當伴娘,但因較男性化而遭嘲笑,艾姬遂鬧得婚禮差點不能繼續。最疼艾姬的哥哥巴迪在婚禮後帶著女友露絲及艾姬到鐵道旁玩,露絲的帽子被風吹走,巴迪在鐵軌上撿到帽子,但腳卡在鐵軌中動彈不得,正巧一輛火車經過,活活將巴迪撞死。
  長大後的艾姬變得更孤僻,露絲受其家人請託希望能多少影響艾姬,但艾姬反而帶她偷爬上火車,將車內的食物丟下救濟窮人。不久露絲嫁給班弗蘭,卻不時遭其毆打,憤怒的艾姬找人一起將露絲從班弗蘭家中帶回。
  為了生計,艾姬與露絲開設了一家餐廳,生意還算不錯,不久原本已懷孕的露絲生下了一名嬰兒。
  班弗蘭是當地的3K黨員,利用一次黨員集會侵入了餐廳,但因身份被識破,不敢輕舉妄動,倖倖地離去。在一個村人歌舞的夜晚,班弗蘭再度回來,用槍托打昏了黑人大喬治的母親西西;在班弗蘭將嬰兒帶走之前,又醒過來的西西反而將班弗蘭打昏了;隨後趕回來的艾姬立刻做了決定,將班弗蘭的車子推入河中,並以一種特殊的方法處理了班弗蘭的屍體。
  班弗蘭失蹤後,一名警官雖將目標鎖定艾姬,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倒是在艾姬的餐廳中吃過風味極佳的烤肉,艾姬告訴他其祕訣在於肉醬。
  警官依然以微薄的證據將艾姬起訴;雖然在河中撈起班弗蘭的車子,可是法官因找不到班弗蘭的屍體最終宣判艾姬無罪。露絲此時生了一場病,臨終前將孩子託給艾姬…。
  聽完故事的愛芙琳深受感動,遂以艾姬為榜樣慢慢修正自己的觀念,終於走出心中的陰霾;而愛芙琳也發現講故事的老婦其實就是艾姬。艾姬從養老院回去後發現自己的房子不見了,於是愛芙琳邀她回去同住。
  賞析
  中國的陰陽二分法不只應用在宇宙與人生觀,甚至也將男人與女人界定在陰陽的對立中,從而有了一種哲學的認知與態度,而這樣的觀念事實上也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與觀念。
  事實上對男女極端的看法不盡然只在中國或東方民族,西方世界似乎也難逃這個窠臼。美國號稱民主新進國家,但到二十世紀中葉,婦女才開始有投票權。
  本片的年代在30年代,正是一次大戰之後即將陷入經濟大恐慌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女性基本上以溫柔婉約當作基調,亦即女人只是男人世界的陪襯品。雖然表象上男人對女人維持一種紳仕風度與禮貌,但真正碰觸到陰陽對立的關鍵問題時,女人就必須得承受另一層面的衝擊。
  艾姬天生就是一名反抗社會舊有體制的女性先驅,但似乎與她的外貌有關。小時候當姊姊李娜的伴娘,卻因個性像個男孩而使得扮相古怪,甚至受了表兄朱利安的嘲笑,艾姬當然立刻撲身壓倒朱利安,並要他立刻收回他的嘲弄。這段戲是導演故意點出艾姬的天性,她的思維是不容有男人對女人的揶揄與嘲笑的。
  家中唯一關心她的只有哥哥巴迪,只可惜巴迪被火車輾斃;失去唯一精神依靠的艾姬從此更加封閉自己,這使得家人相當擔心,遂讓巴迪的女友露絲來勸慰她,期望艾姬能走出心中的困境。
  事實上艾姬更加堅定自己心中的認知,甚至替巴迪繼續未完的生命;也就是巴迪死後,她潛意識中是活在艾姬與巴迪的混合性格中。這樣顯得更有主見的個性當然無法見容於當時的社會,卻大大影響了前來想影響她的露絲。
  艾姬帶露絲去搭火車,然後將貨車廂內的食物沿途丟給一些貧戶(應該大部份是黑人),艾姬更帶露絲去野外採食蜂蜜,看得露絲目瞪口呆;但這些露絲從來想都未想的情境開始在腦海中滋長,因而種下日後露絲離開殘暴丈夫的因子。
  什麼原因使得班弗蘭時時毆打露絲在影片中並無事件點出,但這件事更加突顯艾姬的性格,她直接上門要帶走受虐的露絲;所幸同行尚有兩名男伴,否則班弗蘭是不會屈服的。班弗蘭這條線是整部戲的高潮連結,因為班弗蘭在得知露絲生下一名嬰兒而前去抱回時,於衝突中遭女傭人西西擊昏,最後慘遭滅屍。
  這段戲的觀察切入常因角度不同而會有相反的結局。從某種角度而言,父親帶回親生骨肉的行為是正確的,雖然他的行為始終過當,如將露絲從樓梯上踢下;拿槍打昏西西;且在眾人不在時偷偷帶走小孩。基於這些理由,讓觀眾因為不認同他的行為連帶地也認為班弗蘭的死是罪有應得。班弗蘭在本劇中代表的是大男人主義,每當事情不順遂便拿妻子出氣,甚至將妻子當作是自己財產的一部份。這種觀念自然是無法令人苟同的。
  艾姬自然是以「家長」的身份來處理這件事,就情理法而言,難免會有些許瑕疵;代表「天理」的神父在法庭上偷偷將聖經換成「白鯨記」以便為艾姬作偽證,這些違反道德常態的事件卻因為班弗蘭違反常態在先,於是一切的「犯罪」便被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全片似乎不著重在道德的評比與論斷,而是更專注在女人如何走出自我這個議題上來發展。因此藉用愛芙琳這名被傳統束縛也被外在環境壓迫的女人來做戲劇結構的類比。
  愛芙琳與丈夫的關係是一種時下的直接反應與呈現,一般落入這種窠臼的男女是很少會主動為自己的困境深切反省的。導演以倒敘的方法,讓愛芙琳在養老院中遇上了已經八十三歲的艾姬。然後以每次見面的談話將過去的故事分段敘述。重要的是愛芙琳也在這個故事的進展中有了心靈成長。
  愛芙琳在大賣場外被後來的人佔了車位,在以前她只能自認倒楣離去,但受了故事中艾姬的影響,這回她用車子撞毀對方的車子,然後揚長而去;第二件事是她用鐵鎚敲破房子牆壁,因為她需要陽光。這一切都是愛芙琳透過改變逐漸肯定了自我,並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並尋求到她生命中真正的價值。
  愛芙琳發現講故事的老婦人其實就是艾姬,而當她得知艾姬家已被拆時,立刻邀她回去同住。艾姬困惑地詢問,萬一她丈夫反對要如何應對?愛芙琳的回答是︰「他會慢慢習慣的」。
  本片的角色眾多,性格上的渲染自然有其之力道,原因是芬妮.弗萊(Fannie Flagg)的同名原著詳盡地呈現了30年代美國南方的風土民情,以及人性的糾葛與掙紮,這使得當年改編成電影之後,立刻引起轟動,同時也在1991年上映時獲得極大的讚譽與殊榮。
  「油炸綠蕃茄」是露絲研發的一道美食,那種滋味就像艾姬與露絲的情誼,令人印象深刻。
http://blog.roodo.com/hero.h/archives/6640779.html

《油炸綠蕃茄》果然是道不普及的菜色

  從小就常常聽到《油炸綠蕃茄》〔Fried Green Tomatoes〕這部片子,每次看到海報就沒有力,所以遲遲未看,這是一部典型的「chick-flick」,談女性的友誼,談女人的婚姻,當然一切也是從女方的觀點出發,幾個主要的角色也全是女性,可說是一部女到家,女到底的電影。
  很不幸,火行者是不夠女的女性觀眾,似乎看不出《油炸綠蕃茄》的味道和精髓來。^^"
  不過還是要試著來描述看看。
  其實硬是要把電影分成男生看的女生看的實在沒什麼道理,只是說,像《油炸綠蕃茄》這樣的題材,一般來說還是女生會比較喜歡而已。不代表男生就一定要敬而遠之,也不代表女生就一定會喜歡看。
  凱西貝茲〔Kathy Bates〕飾演一個婚姻完全失去火花和感情的中年婦女,在醫院探視親人時,認識了潔西卡譚蒂〔Jessica Tandy〕,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太太。潔西卡譚蒂和凱西貝茲說了一段故事,凱西貝茲幾度造訪,慢慢聽著故事的發展,也慢慢地受到影響,而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做一些改變。在這段期間,她也和潔西卡譚蒂成了忘年之交。
  這個是主線故事,不過《油炸綠蕃茄》花最多的時間是在潔西卡譚蒂所講的故事上,她講的故事中有兩個主要的人物,個性豪放的野女孩瑪莉史都華麥斯特森〔Mary Stuart Masterson〕,和美麗的結婚路易絲帕克〔Mary-Louise Parker〕,這兩個女孩發展出一段友情,甚至超越友情的感情,但她們也要面對PPP的家庭問題(懷孕、打人的老公),最後和謀殺扯上了關係。
   雖然說《油炸綠蕃茄》中有家暴也有謀殺,卻不走商業路線,片中的懸疑,是因「還沒有告訴觀眾」而產生的,和真正的懸疑片來比,當然不敵。至於家暴,當然我們不會在這樣的電影中看到精心設計的近身格鬥… XD
   為什麼說《油炸綠蕃茄》是「chick-flick」呢?從上述的故事應該猜得出來,看得就是這些女性角色之間的關係,男性角色都是故事中的陪襯,完全不被深入探討。也就是說,《油炸綠蕃茄》本來就是主打娘子軍的。
  《油炸綠蕃茄》還有一個觀眾族群的限制,因為片中的這個故事是「往事」,背景大約是二十世紀初期,比較「古早味」,時代的隔閡,也許會讓一些不喜歡這種環境的觀眾怯步。
  若是這些因素都不會動搖你,那麼就可以好好享受《油炸綠蕃茄》了,不過,對片中的人情,可能也得要敏銳一點,或是說敏感一點吧,因為它的方式,就是影評人可能會說的「很真實的刻劃」。奇怪,怎麼被說得好像要看《油炸綠蕃茄》限制一堆。XD
  說了半天,好像說不出《油炸綠蕃茄》,實事上,演員演技一流,女性間的友誼描述細膩,劇本有小說來背書,其實也沒什麼不好,重點就是《油炸綠蕃茄》這道菜不是很普遍的菜而已(也就是說,觀眾群不大的好片)。
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83374
 
越看越有趣,搶著把這書看完了,看到後面講愛芙琳在崔古特太太過世後,終於到氣笛鎮上,看到認識崔古特太太的故舊,看到所有的景物,正如她所描述的一樣,我讀到這段就熱淚盈眶了。
愛芙琳在崔古特太太的鼓勵之下,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原本認為自己又老又胖又無用的她,鼓起勇氣開始從事化妝品直銷,也參加了減肥班,補充雌激素,整個人煥然一新。
崔古特太太永遠保持著對信仰的熱誠,凡事都感恩。我自己在奶奶的安養院裡,也遇過一位這樣的奶奶。她總說,能夠認識神,是很值得感恩的事。
在時空穿插之間,現代的對話提及以前的故事緊緊密合,養老院中未講完的故事,下一回合即回到過去的場景,直至整本書的最後,過去與現在逐漸靠近,終於合而為一。最後,愛芙琳在崔古特太太的墓旁,看到薏吉在露絲的墓上所放的鮮花和信。薏吉到老一直沒有失去她的赤子之心,對露絲的愛也未曾稍減。此時離露絲去世已經四十多年。最後的一幕,薏吉在路邊賣蜂蜜的畫面,完全就像她二十歲時會有的樣子,俏皮而出人意料。我很喜歡最後的這個小插曲,當個人的結局都已交代,卻看見薏吉仍然持守著她淘氣的心靈,帶給世間歡樂。
時空前後交錯的結果,讀者感覺身在其中,與主角們一起經歷大小事,這樣的寫法比平鋪的倒敘法,從早年一直講到現代,更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弦。
薏吉雖然古靈精怪,活像個大小孩,但她在教育樹樁時,卻頗能表現出父親角色的風範。當她教導樹樁不可以對佩姬輕薄無禮時,那種嚴肅的態度是教育下一代是非價值所必須的。
小鎮浮世繪,人物的結局各有不同。史莫基至終保持著正義感,而凍斃路旁;大喬治的兒子亞提斯成了癡顛老人,浮華飄盪一世,最終只在緬懷過去的時光中,悄悄走入歷史。
http://blog.roodo.com/hairball/archives/856537.html

油炸綠番茄
 
我必須慚愧地承認,當我從主編口中知道四月的主題是番茄時,我的確一點也不在意,而且當下就打定主意,要以電影《油炸綠番茄》為主軸。「電影和美食都是我的最愛,寫起來應該不難。」我心裡是這麼想的。
截稿的前一天(其實早過了「法定」的截稿日),從百視達「喜劇片」的架上,找到這部十二年前看過的電影,回到家中仔仔細細再看了兩次,面對電腦呆坐了兩個小時,卻依然不知從何開始敲下第一個字。是過度安逸的日子消蝕了思考能力?還是這部電影,真的沈重到讓人不願回顧?這是第一次,我感到文字與我相隔遙遠。 
故事從一部自水中撈起的汽車開始,就瀰漫著一股懸疑的氣氛。一宗謀殺案吸引了中年失意的女主角愛芙琳(凱西貝茲飾),她一次又一次地造訪療養院,聽著偶然認識的八十三歲老人妮妮(潔西卡譚迪飾),講述五、六十年前關於兩個女人的友誼,以及賣著「油炸綠番茄」的那家小餐館,所牽繫的一個南方小鎮(汽笛鎮)的故事。 
《油炸綠番茄》的主劇情其實很簡單,場景、人物也不複雜,就是繞著小鎮裡平凡的人事物打轉,許多對白更是符合「喜劇」的歸類。之所以沈重,是故事裡像炸番茄時迸濺出來的油泡般,一連串令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道德與本性、家庭暴力、女人的地位、同性友誼、種族歧視、婚姻的責任……,電影才到中段,就幾乎令人喘不過氣來。不管是電影理的二○、八○年代,還是到了所謂女權擡頭、重視人權的二十一世紀,不可否認,這些問題與衝突,始終若隱若現地存在著。 
隨著場景不斷在二○年代與八○年代間變換,故事不斷在現實與回憶中交錯進行,愛芙琳也從老人的故事中逐漸地啟發、振作,變成一個充滿自信,獨立而有主見的女人。 
至於我想寫的主題「油炸綠番茄」,坦白說,從頭到尾這道美國南方極為平凡的小菜,只在螢幕上出現過兩次。在電影中,它扮演只是一個帶領觀眾走入故事核心的引子。不過就像劇情屢屢從平淡中創造高潮,約一公分的綠番茄片,裹上麵粉、蛋、糖、鹽混合而成的麵糊,入鍋油炸後,竟也能成就一道佳餚。 
如果只是引子,為什麼片名會取為《油炸綠番茄》(Fried Green Tomatos),一個對美國人再熟悉不過,對東方人再陌生不過的名字?看過第二次之後,突然有種想法︰也許,也許在導演的構思中,「油炸綠蕃茄」是一種女性主義的象徵。當兩個女人走出傳統,開創自己事業時,即使只是一間小小的餐館,就足以左右更多男人。所以在合夥人之一罹患癌症過世,餐館結束營業後,汽笛鎮竟也跟著落寞、荒蕪了! 
或許是太年輕還不懂女人(其實現在何嘗懂了),或許當年看這部電影時正值熱戀,對劇中許多觸角並沒有太明顯的感受,只覺得迷迷糊糊地看了一部很女性的電影。時隔十二年,經過這一夜,兩度沈淪於同一場糾葛後,我彷彿真的看見一些從未碰觸過的感動。 
於是在清晨九點,理由充分地打電話給那位當年陪我一起走進東南亞戲院的女人。「我昨晚連續看了兩次《油炸綠番茄》,感觸好多……」 
「恭喜你,現在你有資格談婚姻了,」早已為人妻母的她笑著說︰「改天來我家作客,我請你吃『油炸綠番茄』!」
http://groups.msn.com/n8g0fho801dbe4ejtptabu1qn2/page30.msnw?action=get_message&mview=0&ID_Message=11478

姊妹 The Help  2011

 

導演: 泰德泰勒 

編劇: 泰德泰勒 

演員: 艾瑪史東 薇拉戴維絲 奧塔薇亞史班森 愛莉森珍妮 西西史派克

  劇情簡介

奧塔薇亞史班森以本片獲得2012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改編自凱瑟琳史托基特的同名小說,電影以女性特有的溫暖和堅韌對決種族與階級議題,連續四周盤踞北美周末票房冠軍。艾瑪史東、維奧拉戴維斯、艾莉森珍妮與西西史派克主演。

故事描述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在保守家鄉的母親認為一樁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

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但她發現為白人一手帶大孩子的黑傭,不論在生活或態度上,時常得到不平等的待遇。年輕的白人太太平日和好姐妹交際打牌,主持非洲慈善義賣,把家事還有小孩丟給幫傭,但是卻仇視這些長時間相處,深入她們家庭的人。而如果這些黑人女幫傭稍微不服從或是回嘴,白人女性會以「偷竊」為由解雇她們,其他白人家庭也都抵制,讓不聽話的幫傭找不到頭路,對此感到不平的史基特,決意著手一個大膽的寫作計劃:採訪黑傭在白人家庭工作的甘苦,並從她們的角度寫成一本書…

透過黑傭訴說人生,白人女孩紀錄故事,像發動寧靜革命,也像是拋磚引玉,越來越多的黑傭透過她們願意說出故事,在膚色黑白分明、道德黑白卻模稜兩可的時代,她們的相遇是民權運動發生前,黑與白搭起最初的橋樑…

  影片短評

發人省思的作品,演員均是一時之選!很讚!i like emma stone!!

非常?得觀看

多位演員表現超讚,哭點和笑點也鋪陳得極佳,艾馬史東有明顯突破,也有許多觸動人心之處,幾乎無可挑剔了!

黑人也是人,不能因膚色就論定一個人的高低,更何況,這群白人沒了黑人,就跟殘廢沒兩樣...

 

金馬影展 姊妹 The Help

 

[姐妹 The Help]這部片一開始在看時,馬上就讓人連想到凱西貝茲在1995年演的[熱淚傷痕],也讓我同時想到有點像是摩根費里曼與潔西卡坦迪在1989年演的[溫馨接送情]的女生版。

  本片改編自同名小說The Help,描述的是六十年代美國黑人與白人之間,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一位白人女孩史基特,大學畢業後,就是返鄉找一個她夢想的作家工作,如願地在報社找到工作後,她擔任起報社內的專欄寫作,從小也是被黑人幫傭大帶的史基特,在看過無數次白人如何不公平對待黑人的樣子,史基特決定想寫一本以這些黑人幫傭在幫白人家庭工作時受到的待遇的書,揭發出白人女性真實的一面。

  她採訪了一些在白人家庭工作的黑人幫傭,挖出了很多黑暗面之外,也替那些黑人感到無比的心酸。黑人幫傭想給自己的小孩上學,卻因為沒錢而沒辦法上,跟白人家庭借錢卻遭到拒絕。還受到看似忠言的耳語,其實卻可以感覺得到裡面有一種細微的歧視存在。

  在美國的六十年代時,當時的白人女性很多都早婚,(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裡面的克莉斯汀鄧斯特),婚後當起了貴婦之外,生了小孩,卻不懂得如何照顧小孩,托給黑人幫傭管後的活動,就是開下午茶會,連白人女性的小孩,都曉得誰最常照顧她 甚至叫黑人幫傭為媽媽。白人女性整天在想如何幫助世界各地的貧窮國家,當時的黑人女性卻為了種族歧視,常常活在可能被殺的恐懼之中。

  史基特看不慣這些,明知道完成這本書種種可能會發生的事,她最後還是跨越了黑與白之間的障礙,完成了這本小說,除了這些黑人傭人的故事之外,也寫下自己從小在家陪伴著她長大的一個故事。

  本片有很多的笑料在,也有很多讓人煽情催淚的點,歷史是不可抹滅的,雖然這是小說改編的,英文片名The Help,點出了本片的重點,不論在黑人與白人的言語差異,或者是信仰的不同,即便是白人歧視這些黑人幫傭,卻還是把自己的小孩交給黑人幫傭照顧,即使是膚色一樣的白人家庭,也有歧視的存在,互相明爭暗鬥的畫面,甚至聯合起來,排擠某個白人,只因為她嫁入了其他人夢寐以求的豪門家庭。

  平心地講,無論是黑皮膚或者是白皮膚,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如果彼此互相尊重,或許就不會再有這種歧視的存在了。  

 

姊妹 現實生活下的無聲吶喊

 

  

  英文片名「The Help」,代表劇中主角所寫的書,也是當時每位黑人的心聲,他們費盡心力服侍白人,面對的卻是極不平等的待遇,想登高一聲的人面對的可能是沒有工作,還可能面臨恐怖的殺機,因此所有憤恨只能隱藏在心中,直到這本書的出現。

  電影看完跟預期的有點不一樣,原本預期的女主角艾瑪史東,在片中比較像大配角,名導演朗霍華的女兒布萊絲霍華相比更搶眼,當然劇裡的靈魂人物是一群黑人演員,他們的細膩演出使電影變得非常豐富。

  在平鋪直敘的劇情下,其實使用獨特的敘事手法,整部電影就像一本書,藉由黑人女傭的口慢慢敘述,但片中主角也正在寫一本書,於是藉由整個寫書的過程,多線式發展每個人的生活。

  有好的,有不好的,有的嘎然而止,有的尚未結束,到了尾聲,反而像是一個開頭,巧妙的串聯開頭成為一個循環,讓人看完留下很深的餘韻。

  看似道貌岸然的白人,其實只為了自己利益著想,反而被人瞧不起的粗鄙鄉下人,能以真摯的心感謝女傭的付出。

  直到最後女傭的毅然出走,代表著自由思想逐漸發聲,不一樣的年代也即將展開~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93358

 

《姊妹》:叫好又叫座,但…

 

《姊妹》(The Help,2011)跌破諸多影評人的眼鏡,主要在於它的票房出乎意料的大熱,一連四週蟬聯票房冠軍寶座、光在美國本土就衝出了一億六千萬美金的出眾成績。目前在具有公信力的觀眾評分網站IMDb上分數高達8.1分,可謂叫好又叫座,更將本來就備受矚目的女主角艾瑪史東(Emma Stone)的聲勢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峰。以電影的題材與調性來說,可以想見在近年來「政治正確」偏好傾向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必定是強力的角逐電影之一。老實說我本來一直以為歐巴馬當選、成為美國第別開生面的第一任美國黑人總統,種族議題的電影的熱度會有所下降,不過我畢竟是外來者的角度,黑白的種族摩擦是美國歷史不可磨滅與根深蒂固的歷史瘡疤,《姊妹》在票房上優異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但回歸到電影,坦白說片長長達近兩個半小時的《姊妹》,絲毫沒有讓我感到驚艷。

  即便目前在台灣看過電影的部落客也多半是讚譽有加,那麼如此一部演員演繹、角色設定、劇本完整、題材鮮明,乍看下個個到位的電影為何很難讓我衷心的感動與推薦?並不是刻意要特立獨行提出力排眾議地異議,而是我真的認為導演泰德泰勒(Tate Taylor)在電影調性的拿捏上有嚴重漏洞與瑕疵。電影最大的爆點來自於黑人傭人給趾高氣昂的白人女主人XXX,教觀眾為之稱快、不由得縱聲大笑。常看喜劇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相同的點鬼打牆式地重複堆疊往往會匯聚成強而有力的「笑彈」,最佳的範例莫過於周星馳的喜劇片。然而重複堆疊的喜劇手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在《姊妹》裡頭,成為一種扞格與情緒投入的干擾,這畢竟是一部題材嚴肅的電影,議題性相對來說模糊許多,何況重頭到尾支撐的笑料就僅有一個XXX,倘若更多的篇幅運用在女主角與照顧自己長大的黑人女傭上,相信電影的厚度能提升不只一個檔次。我不會懷疑《姊妹》在奧斯卡上能有一番作為、以商業電影來看不失水準,但很遺憾的,黑白種族之間的故事不會隨著時間消逝風化,《姊妹》恐怕卻會不知不覺地淹沒在電影歷史的洪流中。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92695

 

建議把電影票省下來去買書來看

 

在談論這部電影前,我想先談談原著。這本由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所寫的小說”The Help(幫手)”是一本寫得非常好的小說,通俗易懂又言之有物,寫作手法也很高明。書中讓三個主要人物(黑人幫傭愛比琳、米妮以及白人作家史基特小姐)的第一人稱敘事觀點輪流出現,將全書分成三十四個章節,大約兩三個章節就換一個人物的口吻來說故事,也將情節或是重疊敘述或是往下推進。

  這個故事的主題大家都知道是想講六O年代在美國南方種族歧視的社會結構下黑人女性所面臨的問題,與當時黑白種族間不平等制度逐漸改變的社會氣氛。由作者自己在書中的後記,讀者可以知道,這本書是生長在密西西比州的作者,對撫養自己長大的黑人褓姆荻米崔的一種追憶、懷念,與遲來的體貼,她在後記中有一段話相當令我感動,她寫道:曾有很多年的時間,我只希望自己當年曾夠成熟細心地去問了荻米崔這個問題。她過世於我十六歲那年。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像著她的答案。而這正是我寫作本書的原因。”

  作者想問她的褓姆甚麼問題呢?就是這本書的主幹:”身為密西西比的黑人女性、為一個白人家庭做事,究竟是甚麼樣的感受?”

  就因為作者有這樣誠懇的創作背景及態度,所以全書呈現的,雖然是種族的議題,卻不煽情也不聳動,而是藉由高超的寫作技巧將樸實的生活小事結合歷史上發生的大事件貫穿成一個情節緊湊高潮迭起的故事。書中三個主要人物,不論是沉穩寬容的愛比琳、還是心直口快的米妮、或是胸懷大志的史基特,作者都賦予她們洞察人性的包容力、惻隱心、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她們因個性不同形成的敘事口吻差異、與彼此敘述內容糾結相關的情節,是閱讀本書時極大的樂趣。

  此外作者也不是將主張種族隔離的人物完全描繪成十惡不赦的壞蛋,(如希莉小姐,除了對黑人刻薄惡毒,她對朋友、子女也有柔軟的時刻)。而是想呈現一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缺乏自省能力的人將會做出多麼可鄙可悲卻仍自以為是的行為。

  這本書在美國會暢銷是應該的,在台灣由商周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翻譯得非常精彩,雖然黑白種族問題似乎與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這本書實在好看,有令人一拿起來閱讀後就欲罷不能的魅力。也許在專業評論家的眼中其深度遠比不上童妮摩里森(為美國黑人女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兼具女性與種族議題)的作品,不過這本”The Help幫手”能用這麼容易看的讀物讓普羅大眾了解類似的主題,是很值得佩服的。

  再來要講到電影了,我的建議是:如果您還沒去看電影,也不討厭閱讀,不如將買電影票的錢省下來先去買原著來看,因為價錢差不多,而書又很容易讀,雖然五百多頁大概幾天就可以看完了。相信您獲得的感動與對這個議題的瞭解細膩度絕對要比電影多出非常多。讀完原著後再去看電影,才不會浪費了這麼好的一個故事。

  因為,老實說,這部電影改編得並不好,關於這部電影開眼e周報有篇影評將劇情寫得很詳細,我就不多贅言了,請參考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17/33170547/,這裡就只講一下改編上的缺點。

這部片改編劇本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抓住六O年代當時黑人在白人制定的體制下生活的那種戒慎恐懼的心情,也沒有將三位主角秘密寫書的那種精神壓力表現出來。讓人感受不到太多深沉的感動(勇氣”要感人,可不是在片中讓女主角的媽媽說一說就會成真的)。

  另外就是沒有抓到人物塑造的精髓,使得片中人物流於有點平板,其實書中史基特對母親的態度並非像影片中那樣強勢與理直氣壯,她對母親的情感是很微妙的。而愛比琳這個角色的寬厚堅持與歷經喪子之痛的壓抑哀傷,在片中也被簡化了。最離譜的是編導加了一段希莉女傭向希莉借錢的台詞,那說話的態度會是一個六O年代南方黑人女傭向白人雇主講話的樣子嗎?導演以為這部片在演現代的種族問題嗎?還有原著中提到史基特的褓姆康丁絲坦的女兒長得很像白人(隔代遺傳),這是造成她骨肉分離的主因,也凸顯當時黑白混種者的困境,這些在片中也都被忽略了。而最後希莉與史基特在門廊前幾乎扭打起來的那一段,真是慘不忍睹,幾乎將一部還算不錯的影片摧毀成鬧劇等級了。

  啊!碎碎唸,唸了一大堆。總之,我明白要將一部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並不容易,而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有點特別,可能也是造成改編較為吃力的原因之一,加上身兼編劇導演的泰德泰勒是位男性,恐怕很難以女性的細膩角度及重視觀點來改編這個劇本。所以,這部影片雖然有著極高的票房,卻不能改變它是一部”改編得毫無創意、比原著遜色甚多的電影”這個事實。

不過,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做得真的很不錯,拜預告片之賜,我才對這個故事有了興趣,也才會讀到一本好書。這是我應該心存感激的地方。^_^

  所以,如果您真的非常不喜歡閱讀,又不排斥了解種族與女性議題,那這部片也是可以接受的啦!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92835

台長: 阿楨
人氣(4,184)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鋼琴師》
此分類上一篇:《麥迪遜之橋》

D’Artagnan
番茄還是煮湯比較營養...
2011-08-31 14:29:28
版主回應
油炸少見故為奇
2011-09-01 09:20:07
jimmy200570
電影版的演員確實都很會演
尤其是那名老婦人,既慈祥又負有智慧
最後愛芙琳察覺到此人就是故事的女主角艾姬的時候
真的給人一種心情非常複雜的感覺呢
2013-10-23 01:55:10
版主回應
謝評
2013-10-23 09:39: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