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雖沒前評《白銀谷》裡慢性毒死不愛主人之妾的好幾集糾纏劇情,但其它高潮迭起,糾纏著商戰、內訌、政爭、族鬥、家變、情慾等之劇情,則大同小異。
雖然山崎豐子的《華麗一族》(皇冠,2007)對商「盜」本質之剖析,優於韓劇《商道》陸劇《白銀谷》《喬家大院》《大染坊》《無鹽女》,但下言不會過實?
超越《白色巨塔》,山崎豐子經典代表作!
改編電視劇,超級偶像木村拓哉領銜主演!
2007年影劇新聞話題焦點,日本首播收視率即突破30%!
日本熱賣超過250萬本!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文學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雖是書商文宣,但就《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和《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而言,《華麗一族》的原著和影視均優於《白色巨塔》(詳參【圖博館】:白色巨塔的謊言)。
《華》書雖同《白》也花了大量篇幅在描述人物背景、鋼鐵銀行產業知識、政商關係及法律訴訟,但《華》之原著譯文比《白》更能有機地扣緊人物的爭權奪利和內心世界(雖然《華》在行文中插入長段倒述式文字的寫作方式不是純粹之意識流,但是可能更為一般讀者接受)。
另外《華》片的演技、色調、攝影、服裝、道具和場景等之影音魅力也比《白》片優且劇情緊湊,更沒「媚俗」的廉價正義和廉價同情。
另參【圖博館】:財團興亡史《xx金融風暴》綠頂商人之悲 《一兆元黑洞?》 兩岸金改 如此的二次金改 新黨國不分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總統的親戚》 《黑金》 扁定罪 葉盛茂重判10年
四十五集電視《喬家大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V02FlMdXw&list=PLekD41KzRQBasrTHqr6Br3nvq6UKJSc8i
導演:胡 玫
編劇:朱秀海
演員:
陳建斌 飾 喬致庸
蔣勤勤 飾 陸玉菡
馬伊璃 飾 江雪瑛
娟子 飾 曹月枝(大太太)
倪大宏 飾 孫茂才
雷恪生 飾 陸大可
劇情梗概
鹹豐初年,山西祁縣喬家堡喬家大東家喬致廣生意失敗,病重去世。喬致廣當家時,喬家在包頭因和對手邱家爭做霸盤生意導致銀兩虧缺、貨物滯銷。股東、商家紛紛上門討要股銀和貨款。危難之際,不但沒有商家願意借銀子幫助喬家度過難關,反而都窺視著喬家的産業伺機瓜分。大太太立即命人召回在太原參加科舉考試的喬家二少爺喬致庸,並強迫他放棄青梅竹馬的戀人江雪瑛,迎娶綽號“山西第一摳”的陸大可之女陸玉菡,並接管家事成爲喬家新任大東家。
喬致庸本不願意作生意,更不願意與富家小姐陸玉菡結婚,但面對喬家衆人的跪求和希望,背負著喬家大院的興衰榮辱,喬致庸忍痛答應。
孫茂才,一個經驗老道的窮秀才。在太原趕考時曾和喬致庸有過數面之緣,更曾與喬致庸在龍門口舌戰主考官,此時他得知喬家有難,也來投奔喬家幫忙。
喬致庸一行及時趕到包頭,暫時穩定了局面。在包頭衆人疑惑的眼光下,喬致庸兵行險招,頂著莫大的壓力有條不紊地醞釀著自己的計劃。陸大可意外地再次借銀子使得喬致庸戰勝了達盛昌,並由于喬致庸的寬容大度,喬家與達盛昌化幹戈爲玉帛,由于在這場爭鬥中達盛昌的大掌櫃崔鳴九被抓,其弟崔鳴十對喬致庸十分懷恨。
喬致庸針對包頭各分號欺蒙客商等行爲大刀闊斧進行人事變更並制訂了新店規,保證了喬家生意穩定的同時也逐步建立了以“誠信”爲首的商業秩序。喬致庸以“義、信、利” 贏得了包頭衆商家、股東的支持和信任,喬家的生意又重現生機。
喬致庸回到祁縣,陸玉菡的溫良賢惠感動了喬致庸,夫妻二人最終如膠似漆。而此時的江雪瑛卻因傷心過度,大病不起。
喬致庸從一個叫花子身上偶然買到一張百年商路地圖,潛心研究後發現因太平軍作亂而封鎖多年的茶路蘊藏著巨大商機。喬致庸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帶著各商家不懷好意的股銀南下前往産茶勝地——武夷山。半年之後,正當大家盛傳喬致庸在南下途中遇難,准備瓜分喬家家産的時候,喬致庸帶著爲各家采辦的茶葉回到了祁縣。隨後,喬致庸又北上恰克圖,直到中俄邊境,憑借著“義、信、利”和俄國商人簽定了長期合作貿易合同。至此,南至武夷山,北到恰克圖的這條封鎖多年的茶路被喬致庸疏通,千萬茶農也因此得救。
在販茶彙兌銀票的過程中,使用銀票的方便快捷使喬致庸對票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一番了解,喬致庸不顧孫茂才極力反對毅然前往北京,力排衆難,開設票號,提出“彙通天下,貨通天下”的口號。隨後前往江南四省開設票號並希望可以幫助朝廷彙兌官銀。孫茂才由于生意上意見的分歧和喬致庸逐漸産生了矛盾。
此時的江雪瑛早已嫁入並掌管何家,對絕情絕意的喬致庸恨之入骨。江雪瑛的丫環翠兒偶然看到了喬致庸偷偷埋葬太平軍將領的事情,江雪瑛得知後一紙訴狀將喬致庸害入天牢。喬家上下無奈,朝廷下令圈禁喬致庸並要求一筆數量巨大的銀兩,此後的喬致庸心灰意冷,在家一躺就是十年。
孫茂才說服了大太太曹氏,想要頂替喬致庸掌管喬家家業。喬致庸思忖再三,不能再忍,將孫茂才趕了出去。
十年後太平軍覆滅,朝廷對喬致庸的圈禁令解除,但由于時局動蕩,喬致庸依然無法出山從商,只能繼續韜光養晦。在一次災民潮中,喬致庸毅然決定,傾家蕩産爲十萬饑民開設粥場,當官員胡叔純趕到的時候,喬致庸卻藏了起來。
又一個十年後,朝廷出兵北伐,左季高代表朝廷希望能向喬致庸借銀助軍,久居家中的喬致庸欣然同意。戰爭結束,因孫茂才的陷害,朝廷竟然要賴掉這筆銀兩。喬致庸氣不過,上京討要,再次被捕入獄。
朝廷對如何處置喬致庸感到有些爲難,便調來了二十年前被喬致庸打出家門的孫茂才爲案件的主審,想把逼死人的罪名推給孫茂才來背。孫茂才與喬致庸在獄中相見,感慨良多,孫茂才喃喃地說,你我可真像兩只螞蚱拴在了一根繩子上啊……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京城,慈禧太後倉皇出逃。喬致庸不顧衆人反對,給朝廷捐銀逃難。慈禧太後解除了各地商號禁止彙兌官銀的禁令,喬家生意從此蒸蒸日上。幾十年過去了,陸玉菡去世,喬致庸和江雪瑛已經是垂暮的老人,兩人再次相見,一生的恩怨情仇,竟然在三言兩語中瓦解冰消……
該劇獲第十屆五個工程優秀電視劇獎
朱秀海小說《喬家大院》】(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爲2006年農曆新年大戲,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2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開播。而在這部晉商題材的故事登上熒屏之時,擁有獨家出版權的上海辭書出版社也推出了《喬家大院》同名長篇曆史小說。
在中國民族商業發展史上,“晉商”是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沈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當鋪、錢莊、票號、商號,就是晉商留在曆史上的符號和印記。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晉商這個中國曆史上特殊群體的著述不斷問世,但多是一副充滿探究和考證的學術面孔。從學者余秋雨的《抱愧山西》開始,晉商文化終于得以通俗淺顯地面對大衆。此次,脫胎自同名電視劇的曆史小說《喬家大院》一躍躋身暢銷書之列,更是因爲牢牢把握住了大衆視角,在弘揚晉商誠信爲本的商業精神和文化內涵的嚴肅主題下,講的是一代晉商喬致庸作爲商人、文人、俠客的不同風采。“隨著這個人物在筆端日漸豐滿,我對他的兩種感情也在增長,一是對他英雄氣概的敬佩,二是對他生不逢時的惋惜。”集小說作者與電視劇編劇于一身的朱秀海說,除了喬致庸用自己的機智一一化解商場中司空見慣的欺詐、蒙騙、設陷阱等精彩的商戰故事外,《喬家大院》還用貫穿一生的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襯托出一種渺小的個人在強大人生宿命面前的無奈。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6.html?tp=0_11
《喬家大院》是一部中國大陸電視劇,2005年3月3日開拍,2006年2月13日在中國中央電視臺首播,共45集,此後並在臺灣、韓國播映。此劇劇情背景是清朝晚期的鹹豐至光緒年間,山西祁縣的晉商家族喬家的故事。
2006年8月29日在韓國首爾,由韓國廣播協會主辦之第一屆首爾電視劇盛典中,該劇獲長篇劇組別的最佳作品獎
中國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于2006年2月13日至3月10日黃金時段每天播兩集,央視8套于2006年3月9日早間起重播,每天播四集。
收視率:北京市最高15.52,平均11.69%;全國最高9.57%,平均7.25%(截至第20集統計)。
臺灣
中視無線臺于2006年5月9日至6月16日周一至周五晚間8點播出。
中天綜合臺于2006年6月21日起周一至周五晚間8點播出。
韓國
由有線衛星頻道韓國中華電視臺于2006年8月9日起播出。
香港
由無線劇集臺于2007年1月播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4%E5%AE%B6%E5%A4%A7%E9%99%A2_(%E7%94%B5%E8%A7%86%E5%89%A7)
喬致庸>百度百科
喬致庸(18l8—1907),字仲登、號曉池,是喬全美之子,喬貴發之孫,喬家第四代人。人稱"亮財主",生于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于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喬門中最長壽的人。出身商賈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撫育。淳厚好學,本欲以仕進光大門庭,剛考中秀才。兄長亦故。遂不得不放棄舉子業而承襲祖遺商業資産,挑起理家、理財之重擔。素性恬淡、酷嗜讀書,經營財務非其甘願亦非其所長,然知人善任。待下寬厚。豁達大度,慎始慎終,人都樂爲其用。“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僞”爲其以儒術指導商業經營的主導思想。十數年後,其祖業包頭商號獲利倍增,于“複盛公”之外,又增設“複盛全”、“複盛西”等多處,左右著包頭整個市場,因此有“先有複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商業外,兼營錢莊、當鋪,相輔相成,資本愈見盈厚。但他並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務全權委任長子,自己則休閑家居,閉門課子。“肆力史冊。廣購圖書,效法燕山竇氏,嚴飭子孫無少懈”。同時,廣行善舉,光緒三年(1877)縣遭饑饉,出巨資助販。渠本翹創設中學堂,孟步雲創設女子學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廣爲人所傳誦。因販災義舉。受到清廷“舉悌弟加五級”,並賞戴花翎的嘉獎。子喬景儀、孫喬映霞均沿襲祖業,使商業、金融又有開拓與發展,成爲省內外商界聞人。他娶過六個妻子,分別是馬氏、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都誥贈夫人。據說他最後一個妻子可作他的孫女,兩人的年齡相關三十幾歲。這樣看來,不知底細的人會認爲這位老翁好色,老了還討妙齡爲妻。其實老翁娶妻竟是兒女們的主意。因爲他家雖說僮仆很多,可貼身服侍實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順的獨生女使用起來自然很多。娶了妻子,來省去子女們的麻煩,二來還可避免同仆婦女傭的風流不雅。
致庸生有6子,11個孫子。在他執掌家務時,可稱得上人丁興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業突飛猛進,有了很大的發展。如起先是"複字號"稱雄于包頭地面,接著有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活躍于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這時"在中堂"的財勢已躋身于全省富戶前列,家資千萬,商業遍布全國。他爲了光大門庭,又大興土木,于同治初年開始,先在老院西側隔小巷購買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裏五外三的樓院。而且兩樓對峙,主樓爲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有陽臺走廊。登上陽臺,可觀全院。陽臺前沿,設有扶欄,扶欄上刻有磚雕,磚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明樓竣工後,又在兩樓院隔街相望處,陸續興建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鬥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爲後來連成一體奠定了基礎。在他手裏建築的房屋占到現在整個房院的三分之二。
喬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隨和,處世一般。由于他關于計謀,在他執掌農業時,資産越來越多,是"在中堂"殷實家財真正的奠基人。
喬致庸的一生頗有善行,經常救濟貧民百姓。特別是在清光緒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裏,寸草不生。民謠有:"光緒三年,人死一半"的說法。當時喬致庸曾開倉賑濟。對此,光緒八年版《祁縣志》有記述,並給予褒獎。
在理家上,他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要以"信"爲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又誡"驕、貪、懶"三個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爲准則,把它當作兒孫啓蒙的必讀課,同時寫在屏門上,作爲每日的行動規範。兒孫如若有過,則令跪地背誦,到有針對性處,令讀多次。如犯抛米撒面之錯,便把"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今物力維艱"反複誦讀,直到認錯爲止。然後再作一番訓教,最後犯者謝赦,慢慢退出。
喬致庸還把他親擬的對聯著人寫好刻就,挂在內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已。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以此告誡兒孫,注重節儉,不要貪圖安逸,坐享祖業。他對他的獨生子進行了排隊分析,認爲長子不可委以重任,因爲長子驕橫跋扈;次子個性暴烈;三子過于老實,亦非經濟之才;四子樸實遲鈍,不關于說話;五子是個書呆子;六子體質瘦弱,難擔大業,沒有一個是他的理想繼承人。只有長孫喬映霞性地忠誠厚道,聰明伶俐,故對映霞寄予厚望,教誨亦多。常對其教育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氣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小,知欲圓,行欲方"。"爲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過,待人要豐,自奉要約。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緊後松。"這些教誨,對喬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響的。
喬致庸老年時,對他的六子寵愛至極,偏袒極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後,慟哭不起,染病臥床,二年後離開人間。
朱秀海小說《喬家大院》(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爲2006年農曆新年大戲,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2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開播。而在這部晉商題材的故事登上熒屏之時,擁有獨家出版權的上海辭書出版社也推出了《喬家大院》同名長篇曆史小說。
在中國民族商業發展史上,“晉商”是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沈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當鋪、錢莊、票號、商號,就是晉商留在曆史上的符號和印記。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晉商這個中國曆史上特殊群體的著述不斷問世,但多是一副充滿探究和考證的學術面孔。從學者余秋雨的《抱愧山西》開始,晉商文化終于得以通俗淺顯地面對大衆。此次,脫胎自同名電視劇的曆史小說《喬家大院》一躍躋身暢銷書之列,更是因爲牢牢把握住了大衆視角,在弘揚晉商誠信爲本的商業精神和文化內涵的嚴肅主題下,講的是一代晉商喬致庸作爲商人、文人、俠客的不同風采。“隨著這個人物在筆端日漸豐滿,我對他的兩種感情也在增長,一是對他英雄氣概的敬佩,二是對他生不逢時的惋惜。”集小說作者與電視劇編劇于一身的朱秀海說,除了喬致庸用自己的機智一一化解商場中司空見慣的欺詐、蒙騙、設陷阱等精彩的商戰故事外,《喬家大院》還用貫穿一生的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襯托出一種渺小的個人在強大人生宿命面前的無奈。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曆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爲“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45427.html?tp=5_11
《喬家大院》背後的真實:喬致庸和他的後代
“到喬致庸的生平就有了比較准確的記錄。”武殿學說,“他出生于1818年,去世于1907年,活了89歲。在整個喬家前幾代人中,喬致庸是最長壽的一個。”曆經兩代人經營,到喬致庸出生時,喬家家境已經比較富裕。喬致庸青年時代已經考中了秀才,《喬家大院》的作者兼編劇朱秀海說,他的生活本來應該與商道無關的。“當時喬家有三門。一門人丁不旺,二門已經出了5個舉人,家裏豎了5個石旗杆,生意則是喬致庸所在的三門主要在做,但三門卻沒出過一個舉人。喬致庸的大哥有個願望,就是希望喬致庸能給三門掙個舉人,豎個旗杆。如果將來能再中個進士,這輩子的任務就提前完成了。”
山西曆史上名人薈萃。武殿學說,光是祁縣,元以前正史裏所出現過做官的人,初步統計有數十人之多,但元朝之後祁縣就沒出現過大官。這樣一個轉變,除祁縣不是北方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是明朝中期,爲對付元朝的殘余勢力,朝廷在北方邊境建設了9個邊關重鎮,稱爲九邊。大量軍隊駐紮物資消耗驚人,這給了山西人經商的大好機會。武殿學說,從明代山西人以經商爲榮的風氣就開始形成。“以祁縣爲例,它的氣候並不很好,每年的無霜期170多天,土地不是很肥沃,也沒什麽特産和礦産,經商稱爲唯一的一條路。好在祁縣處于山西交通中樞,信息比較靈通,通商有便利條件。在50年代搞過一個調查,祁縣當時一半以上家庭都有經商史。當時祁縣人口在10萬多一點,按這個推算,當時祁縣就有兩萬多人在外經商。幹買賣也分兩種,一種是自己做生意,一種是入股或者當雇工。道光年間北京城有300多家糧店,100多家都是祁縣人開的。晉商發展到最後,主要以府南縣爲主,也就是太原府以南的榆次、太古、平遙、介休,當時傳統叫‘祁、太、平’,也就是祁縣、太谷和平遙。”
祁縣喬家堡的喬致庸雖然生活在這個商業氣息濃厚的地方,卻幼年失去父母,由大哥大嫂養大,極受大哥關愛。朱秀海說,由于大哥對他照顧有加卻沒有一般做父親的嚴厲,喬致庸的生活可以說過得很自在,“年輕時的喬致庸是個有錢又有閑的人,他對當官其實也沒什麽興趣。當時一個縣令年俸只有50兩銀子,加上養廉銀也只多了幾百兩。而那時候喬家最年輕的大掌櫃一年也有1000兩白銀的薪金,這還沒有算上4年一次的賬期分紅”。朱秀海說。然而沒想到鹹豐初年,北方撚軍和南方太平軍起義,南北茶路斷絕,喬家當時在祁縣的大德興絲茶莊主營生意就是絲茶。“當時天下的生意主要就是6種:糧、油、絲、茶、鹽、鐵。鹽、鐵從來都是朝廷控制,喬家基本沒有涉足。糧油生意主要是喬家在包頭的複字號做。我在電視劇裏描寫爭奪高粱霸盤,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背景:糧油這樣的大生意都沒有了,于是連高粱這樣的小生意都要爭奪了。”
做糧油生意的當時主要是平遙和晉南的商人。喬家雖然主營絲茶,但在當時山西商人中也並非最大。喬致庸的大哥因戰亂對生意的重大打擊而一病不起,本來將以一介儒生終了的喬致庸于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從鹹豐初年到光緒末年,喬致庸的人生經曆了整個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後,他卻在社會動蕩、兵荒馬亂的清朝晚期把喬家的生意推到了頂峰,尤其是喬家的票號生意。”朱秀海說,“喬致庸當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絲路。”
當時祁縣魯村茶葉市場在山西規模很大,正是南方運抵茶葉的主要交易中轉市場。其後傳統的茶路將分爲兩路:一是經西口前往新疆塔城、恰克圖;二是通過張家口前往東北。漫長的茶路,從南方的武夷山到蒙古腹地,幹系著無數茶工、船工、駝隊和山西商人的生計。朱秀海說,喬家單是絲茶生意,直接間接就關系到上萬人的生計。而絲綢通道則是將湖州的絲運往山西潞州制成潞綢。商旅路途的艱苦和危險開始讓喬致庸逐漸意識到票號的重要作用。
“當時喬家還沒有涉及票號生意。那時已經有了平遙的日昌升票號,現在找到的最早證據是日昌升在1823年分賬的記錄,當時是5年一次。不過公認在日昌升之前,平遙就已經有了商號經營彙兌。作爲一個新興行業,票號是平遙人而不是祁縣人開創的。”朱秀海說,當時票號很少,全國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只有7個分號,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響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還必須帶著銀子做生意。當喬致庸意識到票號的廣闊前景後,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彙通天下,“這個想法多麽先進,他的理想有多大!這不就類似今天的銀聯嗎?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這樣完善的想法和廣大的氣魄了。不但如此,喬致庸雖然力圖將票號發展到全國,卻並沒有壟斷票號生意的意願。他的想法,其艱難和風險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讓票號把20兩銀子彙到南方,這在當時連路費都不夠。想想看,如果你喬家在新疆要是有票號,讓你彙一兩銀子去你也必須做到,這個成本和風險何其驚人!但喬致庸就是那樣的理想主義”。
喬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號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當時商路上土匪和亂軍縱橫,商人攜帶大量銀兩非常危險不便。而票號兌換的彙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沒有密記也不可能在票號中兌換到銀子。令人驚訝的是,後人考證,整個山西票號史上,至今一例有據可查的誤兌錯兌都沒有過。喬致庸利用喬家的資本一氣開了兩個票號大德通和大德豐。“大德通正是電視劇裏的大德興改過來的。成立于鹹豐年間的大德興最初主要經營茶葉,同時也搞彙兌。喬致庸後來發現票號是更新的産業,于是改成彙兌爲主,茶葉爲輔。”武殿學說,“光緒十年,喬致庸把大德興改爲大德通,同年專門成立了大德豐票號,專營彙兌。在喬致庸經營下,後來大德通和大德豐都成爲全國屈指可數的大票號。”武殿學用這樣幾個數據顯示了喬致庸經營票號的發展速度,“光緒十年大德豐成立時的資本是6萬兩,沒幾年就變成12萬兩,到光緒十幾年的時候資本已經增加到35萬兩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喬致庸把每年利潤部分繼續投入作爲資本,行話稱爲“倍本”。通常山西商人會在每一個賬期分利,每個賬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武殿學說,喬致庸幾乎所有紅利都投入到資本中,他的資本在當時的票號裏也可以說首屈一指。“當時有人估計喬家的資本有四五百萬兩白銀。建國後的研究估計,喬家的流動資金約在800萬到1000萬兩,這還不包括票號和房地産。”武殿學也承認,這個數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沒有明確記錄,主要根據喬家當時有多少鋪面字號來推算,准不准也很難說。但在當時山西,喬致庸作爲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爲明代開始發迹的山西商人群體中處于上升期的新興力量。
之所以一介儒生能有如此成就,武殿學和朱秀海都認爲,除天賦,喬致庸在經營時把儒家的寬厚和仁義精神帶進商業。現在能看得到的最確鑿證據是喬致庸去世後立的墓表。武殿學說,喬致庸的墓還在喬家堡村子裏,墓表是立在墓前的,墓志銘是埋在墓裏的,喬致庸的墓志銘至今沒找到。墓表上的文字是喬致庸的孫女婿、民國時的文化名人常贊春寫的。他記述喬致庸幼年的家庭狀況,以及他本來想通過科舉考試光耀門庭,卻被迫接手家業,並以儒學爲經商指導大獲成功。而作爲商人的喬致庸手頭仍然常備有四書五經和史記等書籍,對于社會上的災禍,他都會挺身而出賑災。朱秀海說:“‘民爲貴,君爲輕。’喬致庸內心就是這樣一個民本主義的思想。”
朱秀海認爲,這個精神可以延續到喬家祖上。喬貴發是個草根階層,30歲都娶不上媳婦。但他最終娶了一個帶著孩子的寡婦,可謂情深義重。“你到山西喬家看看,他們家有個報本堂的第一代先人,那個泥塑旁邊是個要飯的籃子和一根打狗棍。他們並不隱瞞自己祖上貧窮的曆史,反而要家族記住這些貧困史。不只是喬致庸,包括到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這一代,每到過年時候,他們都要用車拉著米面,給那些貧窮的家庭資助,幫助渡過年關。他們家有很好的家教,其中就有不要忘記自己貧窮的出身。喬家家教有多嚴格可以舉個例子。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戲臺,但喬家沒有,怕的是後人玩物喪志。喬家還有一個規矩,家裏不用年輕的丫環而用中年婦女,爲的是避免年輕的男主人出現不雅的事情。”
喬致庸之所以能有雄厚的資本實現自己票號彙通天下的理想,在于他從一開始就把喬家在包頭的複字號生意發揚光大,複字號也成爲喬致庸發家的起點。武殿學說,在喬致庸做東家時,複字號已經是包頭第一大商號,幾乎壟斷了整個包頭市場。“有句話說先有複盛公,後有包頭城。當時經過兩代經營,喬家在包頭有11處生意,關內還有好幾家鋪子,總數有17家。光複字號有3個大號,十幾個商鋪,幾百名夥計。”朱秀海說。包頭當時是新開發地區,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相交的地方,除了馬,很多東西都很缺乏。喬致庸利用包頭爲基地,將商業觸角發展到蒙古地區,直到後來到北京和天津。喬致庸還很審時度勢。當時左宗棠西征,喬家出了好幾百萬兩銀子,但也有一定條件,就是大軍到達新疆後,喬家可以派一個票號跟隨經營後勤,爲軍隊籌辦糧草,負責彙兌朝廷的軍餉。
武殿學提到喬致庸在經營中對人脈的精明投資。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後逃到山西。8月,喬家大德通掌櫃高鈺接到一封密信,寫信人是跟隨慈禧、光緒西行的內閣學士桂春。桂春在信中寫道:“鑾輿定于初八日啓程,路至祁縣,特此奉聞,擬到時趨叩不盡。”接到信後,高鈺立即把喬家大德通大加裝飾一番,作爲慈禧、光緒的臨時行宮。“慈禧太後逃到山西後缺錢,山西官員在太原召集山西各商號商量‘借錢’,要大家體諒朝廷苦衷,大家誰都不敢答應。當時喬家大德豐票號的一個跑街的(業務員)賈繼英卻當場答應,同意借給朝廷銀10萬兩。”武殿學說,“他雖然是個跑街的,但自作主張的權力很大。當時太後很高興。賈繼英會去跟大掌櫃閻維藩說,這個人物在電視劇裏也有。閻維藩問你爲什麽答應?賈繼英說,國家要是滅亡了我們也會滅亡,要是國家還在,錢還能要回來。閻大掌櫃就誇他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一千年也出不了個賈繼英’。”而“慈禧太後此後給山西商人的人情,一筆是由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由山西票號來經營;另一筆是將庚子賠款連本帶息,約10億兩白銀交由山西票號來經營”。
1906年喬致庸去世前,喬家的生意進入最輝煌期。武殿學說,可能常人看來非常奇怪,因爲當時正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國家面臨生死存亡,山西票號的生意卻獲利甚豐。那是因爲朝廷和西太後解除了山西票號的禁令,過去絕對不允許票號進行公款彙兌,但戰亂讓南方給朝廷的公款無法到達,只好對民間票號解禁令。但是國家的危機一過,朝廷馬上又重新禁止。到庚子事件之後,國家再次放開民間公款彙兌,所有山西票號都大獲全勝。“當時喬家大德通票號在光緒十年(1884)每股分紅是850兩,光緒十四年(1888)增長到3040兩,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每股分紅高達17000兩!據當時的戶部檔案記載,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戶部有三分之一的銀兩存在各家山西票號中。這些都證明1900年以後山西票號的飛速發展,喬致庸的經營達到了頂峰,而這也是山西票號崩潰的開始。辛亥革命一開始,山西大部分票號迅速崩潰。只有祁縣的大德通、大德豐,瞿家的三晉源(電視劇裏水家的)、大盛川這4家是經營最久的票號,其中喬家的大德通、大德豐直到1951年才關門(大德通總號原來在山西祁縣,1940年遷到北京,改爲銀號。最後在1951年結束其曆史,成了最後一個山西票號)。
武殿學說,除振興包頭複字號、把票號做到彙通天下,喬致庸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就是爲後人留下了這棟喬家大院。喬致庸在世時候喬家從沒有分過家,而且家庭統一管理,每人每年開支多少都有明確規定。朱秀海說,喬家大院最早只有喬貴發建的一個筒樓,後來喬致庸的父親在邊上修建了一個院子,喬致庸本人是沒興趣興建家宅的。“他信奉當年山西一個商人計然的學說,計然說,貨幣的流通應該像流水一樣,流得越快越廣才能給更多的人包括自己帶來利益。喬致庸一生都將利潤投入到生意中,沒有興趣置宅買地。但是後來從他手裏接手家族生意的孫子喬映霞是個很現代的人,他當時比較反對他爺爺的觀點,說你看你忙了一輩子,可是你什麽都留不下來。”
“說這話的時候正是中國面臨崩潰,向國外賠款4.5億兩白銀的時節。”朱秀海說,“而當時喬家最大的生意就是朝廷的稅務通過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恒進行彙兌。第二個生意便是當年英國人把持了中國天津的海關,在直接提走賠款後,其余的稅由喬家這樣的銀號代收。1904、1905年的賬期,喬家一股的紅利就有17000兩白銀,而原始的股份可能只有100兩銀子。電視劇裏喬家大小都歡天喜地等著老東家分銀子,老東家喬致庸卻非常悲憤,他說,我難道不知道你們做的是什麽生意?你們做的就是幫助外國人拿走中國人銀子的生意。我要那麽多銀子幹什麽?我賺的錢越多,就意味著中國有更多的銀子被外國人拿走。”
國家都要滅亡,自己生意的前景喬致庸自然心知肚明。那時大家族人口也多起來了,喬致庸終于在人生的晚年開始翻蓋老宅。喬家大院是在喬致庸手上開始成爲一個封閉的大院,具體事務則是交給孫子喬映霞完成。喬家的院子在山西晉商的宅院中並不是最大,但在山西目前保存的晉商宅院中,是唯一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因爲它從來沒有拆過,一直保存了原汁原味。武殿學說:“一進門右邊的第一個院子。我們叫東北院,他們家叫老院,這個院子幹隆朝就有了。後來他父親又修了一個,他後來自己修了兩個。喬致庸生活的時代社會動蕩不寧,撚軍義和團爆發後,他覺得靠不上官府,于是把四個院子——這四個院子正好在城裏一個十字路口上——所在的路口買下,做成一個封閉式的院子永久使用。後來喬致庸買這個街口的證據被找到,在喬家堡村裏的關公廟內後來找到了這個碑,記載著喬致庸用450兩白銀購買這些地面産權的事情。”朱秀海說,後來他參與幫助山西商人將英國人手中的陽泉煤礦贖回。由于用去大筆銀兩,喬家大院有一個角未能建成,成爲所謂的“花園”。
朱秀海說,喬家大院最終能夠保留下,也和喬致庸的仁厚有直接關系。當時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山西總督毓賢在山西地界殺洋人。從太原逃出7個意大利修女,逃到祁縣被喬致庸保護下來,藏到自家銀庫裏,最後用運柴草的大車拉到河北得救。後來意大利政府給了喬家一個意大利國旗以表彰,這個國旗竟然在後來日本侵華到山西時候派上用場。喬家把意大利國旗挂在門口,日本人看到這是盟友的,就沒有破壞喬家。相比之下,山西的其他大戶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壞。但是喬家後來覺得這裏還是不安全,最後都離開了喬家大院。20世紀40年代初喬家還曾經回來過一陣,但最終還是離開了,這一去就再沒有回來。朱秀海說,喬家大院在解放後成爲祁縣政府的辦公地,後來先後做過人民醫院和糧食倉庫,最後由于是晉中地委黨校,在喬家老家人的保護下安然渡過“文革”。“喬家大院能夠完整保存到今天,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
1907年,89歲的喬致庸去世。從一介儒生到晉商翹楚,一生曆經嘉靖、道光、鹹豐、同治、光緒5個朝代,喬致庸的人生濃縮著山西商人的傳奇。(主筆:蔡偉)
喬致庸其人
山西祁縣縣志辦主任、晉商研究專家武殿學說,喬家的第一代喬貴發大約是幹隆年間人。幹隆初年,喬貴發爲做生意走西口,在包頭一個當鋪當店員。十余年後喬貴發和秦姓同鄉開了一個小字號廣盛公。後來生意不景氣,廣盛公面臨破産。但廣盛公的許多生意夥伴認爲廣盛公東家爲人處世不錯,不忍看他們破産,相約三年後再來收欠賬。三年後,喬貴發不但還清欠款,生意還重新複興,把廣盛公改名爲複盛公。這已經是嘉慶年間的事了。這個故事似乎已經奠定了喬家經商重誠信的基礎。而將家族生意乃至票號生意發揚光大的,正是喬貴發的孫子,電視劇《喬家大院》的主人公喬致庸。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3/11/content_4286352_3.htm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
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豐、地下能源之巨著稱。而今,又以大量傳統民居建築藝術的不斷發現而令世人矚目。這些精致無比、保存完好的宅院,以它們永遠的真實,期待著我們對三晉文明史的闡釋,期待著我們對晉商輝煌史的解讀。
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耐勞精神,創造了巍峨的城牆、莊嚴的宮殿、秀美的園林,也創造了形形色色的宅院。這些宅院都有自己獨特鮮活的生命。著名建築專家鄭孝燮說“北京有故宮,西安有兵馬俑,祁縣有民宅千處。”中國曆史文化名城——祁縣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彙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爲出名的就是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裏,南距東觀鎮僅2公裏.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幹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于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大院爲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占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裏,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爲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簷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余,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爲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竈房。在建築上偏院較爲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爲瓦房出簷,偏院則爲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築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間巡更護院。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喜喜”字形,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鬥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爲:“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一九八五年,祁縣人民政府利用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陳展5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爲主的民情風俗,陳列內容有:農俗、人生儀禮、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間工藝,還專門設立了喬家史料、喬家珍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開館以來我館先後接待了中外遊客800多萬人次,包括江澤民、喬石、劉華清、李鐵映、薄一波、錢琪琛、唐家璿等40多位國家領導人,以及鄭孝燮、費孝通等專家學者。《大紅燈籠高高挂》、《昌晉源票號》、《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等40多部影視劇曾在此拍攝。
一九九三年祁縣民俗博物館被祁縣縣委政府命名爲文明單位,九五年被省委省政府定爲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九六年被地委行署命名爲地級文明單位,九六年被省旅遊局命名爲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九八年被省旅遊協會評爲山西省十大優秀旅遊景區,九九年獲得國家級“青年文明號。二OO一年被國務院命名爲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二OO一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AAAA級旅遊景區。
喬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于一九六五年被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五年在此籌建民俗博物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共有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曾有三十多個影視劇組在我館在先後拍攝過,如《大紅燈籠高高挂》、《昌晉源票號》等電影電視劇。從而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獲得了各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好評,一九九零年獲國家級文物先進單位稱號和省級文物系統文明單位稱號,一九九五年被評爲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之一,並被省政府命名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曆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爲“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爲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裏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築考究,規範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幹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後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爲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後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後,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後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爲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築順序。
清幹隆年間,現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後,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爲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築樓梯上樓。特點是牆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爲裏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爲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爲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爲“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後,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後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說:“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沒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複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于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後,爲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裏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爲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臺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爲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爲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爲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臺上可觀全院。由于兩樓院隔小巷並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後,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築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鬥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後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喬家的景儀、景儼爲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占用權。喬家取得占用權後,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間有柵欄通過,並以拱形大門頂爲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築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後,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戶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致。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竈房,改建爲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爲喬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分家後,喬健打算建內花園,從太谷縣一個破落大戶家買回了全套假山。正待興建時,“七七事變”爆發,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占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延續至今,喬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喬家大院大門座西向東,爲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挂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後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琅環”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並鑲嵌著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字裏行間透露著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後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
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雄健的筆力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質樸生活作風的本意,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百壽圖”,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采。掩壁兩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付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欲以複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額是“履和”。這同作爲巨商大賈的喬家所秉承的和爲貴的中庸之道是很相宜的。進入大門,走完那長長的甬道,西盡頭處是雕龍畫棟的喬氏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祠堂裝點得十分講究,三級臺階,廟宇結構,以獅子頭柱,漢白玉石雕,壽字扶欄,通天欞門木雕夾扇。出簷以四條柱子承頂,兩明兩暗。柱頭有玉樹交榮、蘭馨桂馥、藤羅繞松的鏤空木雕,裝飾精彩,富麗堂皇。額頭有匾,上書“仁周義溥”四字,李鴻章所題。祠堂裏原陳列著木刻精雕的三層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爲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爲開間暗欞柱走廊出簷大門,便于車、轎出入。大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一、二院爲三進五聯環套院,是祁縣一帶典型的裏五外三穿心樓院,裏外有穿心過廳相連。裏院北面爲主房,二層樓,和外院門道樓相對應,宏偉壯觀。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臺階,它不但寓示著“連升三級”和“平步青雲”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築層次結構的科學安排。
南面三院爲二進雙通四合鬥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爲正,東跨爲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爲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爲族人所住,偏院爲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並配置修建有相應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喬家大院聞名于世,不僅因爲它有作爲建築群的宏偉壯觀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藝。南北六個大院院內,磚雕、木刻、彩繪,到處可見。從門的結構看,有硬山單簷磚砌門樓,半出簷門,石雕側跨門,一鬥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欞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啓型和懸啓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樣,變化無窮。再從房頂上看,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平房頂等,這樣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每地每處都是別有洞天,細細看來,切實讓人賞心悅目,品味無窮。
木雕: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致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爲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鬥子,卡風雲子,十三個頭的旱鬥子,當中有柱鬥子,角鬥子,混鬥子,還有九只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爲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爲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爲葡萄百子圖。
二院正門木雕有八駿馬及福祿壽三星圖,又叫三星高照圖。二院二進門木雕有:花博古和財神喜神。這花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北宋大觀宋徽宗命人編繪宣和殿所藏古物,成定爲“博古圖”。後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爲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門樓爲南極仙騎鹿和百子圖。其它木雕還有天官賜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稱“和合二聖”,是一種民間神話故事畫題。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中說:“宋隨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裏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後分爲二神,稱“和合二仙”。二仙亦蓬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合,取“和諧合好”之意。舊時一般在婚禮時懸挂廳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頭上的木雕也是多種多樣。如八駿、松竹、葡萄,表示蔓長多子、挺撥、健壯;芙蓉、桂花、萬年青,表示萬年富貴;過廳的木夾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獻壽”,即傳統裝飾紋之一。“八仙獻壽”,是傳說中的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呂洞賓、曹國舅、藍彩和、何仙姑八仙赴會瑤池,爲西王母祝壽,以此組成的畫面紋樣,造形優美,栩栩如生。全院現存有木雕藝術品三百余件,這裏不能一一列舉。
磚雕:磚雕工藝更是到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四個獅子,即四獅(時)吐雲。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擡著金銀財寶。卡圓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爲“龜背翰錦”,是傳統的裝飾紋樣,爲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幾何圖形。因它像龜的背紋而得名。古時以龜甲作爲占蔔的工具,視能兆吉凶。古書《述異記》雲:“龜千年生毛,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爲靈龜。”以龜爲長壽的一種靈物,用作圖案,以示吉祥延年。進了一院大門對面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松樹、桐樹和蹬于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順。立柱上有四個獅子滾繡球;一院偏院南房牆上有五個扶欄雕,中間爲葡萄百子圖,表示蔓長多子和富貴不斷頭,其余四個格子爲“博古圖”。一院正院馬頭上雕有四季花卉。二進院馬頭上爲四果及“暗八仙”。“暗八仙”也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以古代傳說中八位神仙所執的器物而組成圖案。相傳漢鍾離輕搖小扇樂陶然,常執小扇;呂洞賓劍顯靈光魑魅驚,常背一劍;張果老魚鼓敲起有梵音,常執魚鼓;曹國舅玉板和聲萬籟清,常執玉板;鐵拐李葫中豈只存五福,常帶葫蘆;韓湘子紫簫吹度幹滿靜,常執一簫;藍彩和花籃內蓄無凡品,常攜花籃;何仙姑手執荷花不染塵,常執荷花。因只采用他們所執器物,不畫仙人,故稱“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時采用較多。
二院大門的馬頭正面爲犀牛賀喜,側面四季花卉。二院正房前面走廊的扶欄雕,從東往西數,一是喜鵲登梅,二是奎龍騰空,三是葡萄百子,四是鷺絲戲蓮,五是麻雀戲菊。東偏院過門雕有四季花卉、四果,加琴棋書畫,亦取吉祥之意。
三院大長廊,馬頭正面麒麟送子,側面松竹梅蘭,又梅蘭竹菊。中國畫正是以梅蘭竹菊四種花卉爲題材的總稱,花鳥畫爲其分支。宋、元時期許多畫家都喜歡畫梅蘭加松樹,稱“松竹梅”,又叫“歲寒三友”。元代吳鎮在“三友”外加蘭花,名“四友圖”。明神宗萬曆年間(公元1573——1619)黃鳳他輯《梅蘭竹菊四譜》中,又叫“四君子”。後人又加上松樹或水仙、奇石,合稱“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編《芥子圖畫傳》第三輯,即爲《梅蘭竹菊四譜》。這類題材,象征高潔的品格和正直、堅強、堅韌、樂觀以及不畏強暴的精神。
四院門樓中爲香爐,側爲琴棋書畫。院內“梯雲篩月”亨有四獅(時)如意、梅根龍頭、四季花卉、花開富貴。並有掩壁,趙鐵山書寫題字。右邊爲暗八仙,獅子滾繡球,表示平安如意。還有鳳凰戲牡、鹿鶴同春。左邊爲雙魚、戟罄,屬吉祥如意圖,是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指以古代兵器中的戟,樂器中的罄和魚紋組成的畫面,取戟與吉、罄與慶、魚和余的同音,表示吉慶有余。西跨院正房門樓有葡萄與菊花百子,上面扶欄爲琴棋書畫及博古圖。四個馬頭正面爲四個獅子,側面爲四季花卉。特別是《省分箴》雕和前面提到過的《百壽圖》雕一樣,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五院門樓馬頭爲麒麟送子,院內四個馬頭爲鹿鶴桐松。南正房門樓爲菊花百子,中爲文武七星,回文乞巧,又叫“七夕乞巧圖”。七夕乞巧圖是民間神話故事畫題。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夜,相傳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這一夜,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牛郎、織女都是星名,演化爲神話人物,織女爲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給了河西的牛郎後,織造中斷。天帝大怒,責令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月初七夜相會一次。《風俗通》中記載:織女會牛郎時,喜鵲于天河上爲之搭橋,名鵲橋。七夕乞巧圖,初始于北宋畫家侯翼所作,後逐漸廣傳。
六院東院進門兩側爲喜鵲登梅,背面爲青竹和“福祿壽”三字。四個馬頭爲暗八仙。正房扶欄中爲葡萄,東爲蓮花,西爲牡丹。前院內有“福德祠”,八寶圖上有兩個活靈活現的獅子和喻爲吉慶有余的圖案。
石雕: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現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有的石獅爲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還有陰紋線刻,如五院門蹲石獅底座爲“金獅白象”,中爲“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輩輩封侯”。南房柱石底墊爲“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六院門蹲石獅石礎上有“出將入相”、“神荼郁壘”(相傳古代以神荼、郁壘爲門神,可以禦凶邪避鬼魅)、“得勝返朝”等線刻,圖像清晰,故事引人,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彩繪:整個大院所有房間的屋簷下部都有真金彩繪,內容以人物故事爲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獻壽”、“滿床笏”、“漁樵耕讀”外,還有花草蟲鳥,以及鐵道、火車、車站、鍾表等多種多樣圖案。這些圖案,堆金立粉和三蘭五彩的繪畫各有別致。所用金箔,純度很高,雖經長期風吹日曬,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藝十分細致,須一層幹後再上一層,這樣層層堆制,直到把一件飾物逼真的浮雕制成爲止,最後塗金。塗金是用人頭上的油污貼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須挑選晴朗無雨無風的天氣,才能進行操作,可見完成一件圖案作品是相當費勁、費時的了。其它還有線條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經久不褪,色澤鮮豔。
牌匾: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後面諭送的“福種琅環”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後一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存展于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丹楓閣”建成後,傅山爲其親筆題了匾,同時,戴廷式寫了“丹楓閣記”,傅山又在後面加了跋。一匾二記三跋,語句令人費解。細分析,戴廷式《丹楓閣記》的大意是:公元1660年9月,他做了一夢,夢見和幾個穿古代服飾的人在城外同行。忽然發生了一場大的變動,回頭看時,已無平坦之路可行,前面是懸崖峭壁,崖上長滿楓樹和青松,中間還有一小閣,匾上寫得“丹楓”二字……。他醒後就按夢中的式樣建築了“丹楓閣”。其實戴廷式夢見穿古裝的人出行,是對故國的懷念。發生了一場大變動,是指政局變化。《丹楓閣記》的真正含義是:國家滅亡,國難當頭,放建“丹楓閣”,以寄托亡明之痛。傅山在《丹楓閣記》後寫的《跋》中所言:“丹”是指讀書的中心,“楓”是戴廷式的字,“閣”是戴廷式讀書的地方。故把“閣”命爲“楓”,把“丹”字寫在前面以示醒目。“丹”表示紅色,又表示忠心;“楓”既表示氣節,又表示紅色,都充盈著對明朝朱家的懷念思想。
此外,還有各院的門匾,例如“彤雲繞”、“慎儉德”、“書田曆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惟懷永圖”、“爲善最樂”、“居之安”、“治福多”、“建乃家”、“靜觀軒”、“梯雲篩月”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 總之,喬家大院既是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步入其間,既會得到美的享受,又會使人增長許多知識。因此,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遊,從藝術、科學、文化、趣味每個方面,都會使您感到獲益匪淺,不虛此行。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6.html?tp=0_1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