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有關全球經濟危機的資料累積了一千五六百頁(台灣部分亦然),分成:
中國振興方案 美國振興方案 歐盟振興方案 各國振興方案 俄羅斯經濟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股市 中國房地產 中國併購 貿易保護主義 G20vsG2 中國崛起 東協加三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等共18篇來貼。
另參本館:中國石油大戰略 《石油世紀》 《石油耗劫》 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 中國鋼鐵量與質 兩岸高鐵 中國造船 《黃金的魔力》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兩岸私募大戰 物價到底有沒漲? 物價漲不漲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陸企撿便宜 併購美國企業【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8.10.31
美國企業股價不斷創新低,甚至部份瀕臨破產倒閉,中國企業正趁機低價收購美國企業品牌和資產,「收購美國」已成為中國企業的發展策略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美國一研究機構的調查,美國經濟受到次貸風暴和經濟增長放緩等影響,今年美國企業和個人破產案例總數將達到約110萬件。由於美國企業股價低,中國企業趁機收購美國企業資產的企圖越來越明顯。
福建雙飛日化公司日前成功收購擁有十多年歷史的美國品牌「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
戰略意義大於經濟效益【工商時報09-02-13李道成
金融海嘯當頭,去年中國大陸的海外投資幾乎全軍覆沒,然而這並未澆熄大陸企業「走出去」的基本戰略;中鋁在背後有國資委撐腰的加持下,毅然投入巨資,圖的不僅是未來礦業景氣復甦,藉此鞏固這些具戰略意義的物資來源更具前瞻性。
從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陸國內就有多股力量,自四面八方而來,共同圍剿過去幾年的企業海外投資;包括中投對歐美金融機構的參股,即使有戰略作用,但仍在董事長樓繼偉承認經驗不足,搞不懂西方金融業的情況下喊卡。
不過中鋁這次收購力拓股權,卻完成呈現不同的風貌;早在股權收購行動前,國務院就下達一定要達成目標的指令,在其他買家不敢追價,同時力拓需錢孔急情況下,即使力拓集團內部都仍有反對聲浪,仍讓這個股權收購案輕鬆過關。
固然有人批評,這個中國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案,應該等到景氣更壞,或力拓財務更差時再出手;然而礦業的收購,畢竟與金融大相逕庭。
在全球礦產勢力更趨集中於三大集團的環境下,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需求萎縮,正是中國大陸出手的最佳時機;就算沒買到最低點,但未來能掌握這些金屬礦源,等於間接鞏固了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於不墜。
因為按照以往經驗,大陸的海外投資,雖然花費最多資源在礦業的收購上,然而成效卻最差,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幾年全球礦業原料需求成長快速,此外,這些具戰略物資意義的礦業集團,往往都是當地政府的優先保護對象。
利用龐大的現金存量,大陸除了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同時在下一波經濟高度成長發展來臨前補強自己,期待未來擁有更好的競爭力。
展現國力 中國投資團錢進歐洲>中時09-03-08林克倫
趁錢大好用趕緊撿便宜,鑑於本月初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率團赴歐洲採購成效斐然,現中國決定再派由六十名企業家組成的「投資團」,於下周赴歐洲進行「走出去」併購戰略,希望能藉人民幣相對升值機會,投資或併購歐洲企業以換取先進企管觀念與經驗,並轉移高科技技術以強化中國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為落實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本月三日,率領採購團在歐洲簽下一三○億美元商業合同後的「投資團」支票,據上海《21世紀經濟導報》引述商務部內部消息報導指出,商務部將於下周組織由六十名企業家組成的「投資團」,再次前往德國、瑞士、西班牙與英國等四國,進行投資與併購的商業活動。
藉人民幣升值 走出去併購
報導指出,再訪歐洲原因是陳德銘率採購團赴歐時,歐洲企業界曾提出「不購買、請投資」的要求,由於「投資」有助中國協助歐洲企業度過金融危機難關,且能借人民幣相對升值機會,以低價投資歐洲企業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在一舉兩得的思慮下,促成陳德銘再次率團訪問歐洲。
至於投資團的關注標的,商務部內部人士透露指出,「汽車、機械製造、電子、化工製藥、節能環保是投資團的主要接觸領域,金融機構也出現在投資團名單上」,據了解,今年初起,中國即開啟新一輪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力的海外併購潮,而此次投資團成員將包括浙江、江蘇、上海與山東等卅多家企業,且投資總額可望超過一三○億美元。
鎖定德瑞西英 學習先進技術
中國積極前赴海外採購目的,主要是想牽制以美國為中心、且正逐漸抬頭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聲浪,陳德銘二日曾指出,支持有實力企業到外國投資,是中國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在訪歐期間他也不斷強調:「可以阻止世界經濟低迷的不是保護主義,而是開放市場。」
此外,下周出發的歐洲四國投資團,僅是中國海外投資併購戰略一環,陳德銘曾表示,「目前正考慮此次投資團訪問西歐四國後,再派人去北歐、東歐尋找投資地區」,由於陳德銘月初率領的採購團斥資一三○億美元,採購英國勞斯萊斯客機引擎、太空產業設備、磁浮列車設備等高科技產品,讓諾基亞、西門子等大廠,對投資團的造訪十分期待。
達賴事件惹惱 法國未列行程
法國則去年因達賴喇嘛事件惹惱中國,無緣分享採購團與投資團大餅。據歐洲委員會的經濟預測,今年法國經濟將下降一.八%、失業率高達九.八%,中國現代國關院歐洲所研究員王朝暉指出,刺激國內需求與出口是法國政府兩大當務之急,「採購與投資團沒去法國,對法國肯定是一種觸動,或許或對其決策產生影響」。
大陸貿投團 在美簽約3300億【聯合報09.04.29
大陸機電貿易投資合作促進團,前天在美國華盛頓簽署涉及卅二項、總金額高達一百零六億美元(約台幣三千三百億)的貿易投資合約;代表團團長、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說,本次簽約的項目,全是企業自主行為。
「中新社」報導,本次簽約的項目涉及電子通訊、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一百零六億美元的總額中,貿易額為九十六億美元,投資額為十億美元。
姚文萍說,本次簽署的項目,正是大陸需要的,如環保技術、太陽能、風能等,這些項目有利於拉動大陸的經濟、調節產業結構和內需市場的活躍。
貿易投資團將在芝加哥簽署雙邊合作項目。
陸企海外併購 砸6720億【聯合報 2009.05.27
全球金融危機下,不少跨國企業身價大跌,大陸企業卻大舉進行海外投資併購公司。「央視網」報導,大陸商務部指出,近兩年大陸企業海外併購聲勢旺,去年達二百零五億美元(約台幣六千七百二十億),併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製造業、商貿、服務等領域。
前天,中石油宣布,下屬子公司以十點二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百分之四十五點五一的股份;之前,大陸企業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瑞典沃爾沃汽車等一系列競購活動當中。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處長李明光認為,對中資企業來說,現在的確是進行海外併購的好機會,前提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策略。
大陸企業併購國際級企業,算盤打得精。以大陸唯一家生產高檔鑽頭的大連遠東集團為例,該集團最近併購全球最大的鑽頭廠—美國格林菲爾德公司。
集團負責人齊樹民說,工廠從○五年起,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國外市場開始艱難的推廣;自己的品牌不容易被接受,收購品牌企業,對打開國外市場非常有好處。
美國的肯納集團,是全球工具行業的第二大企業,旗下的格林菲爾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鑽頭廠;齊樹民僅以二千九百萬美元的低價,收購格林菲爾德,不僅使遠東集團的技術迅速跨越十五年,而且可以佔領其八個品牌的國際銷售渠道。
大連有很多企業跟遠東集團一樣,密切關注國外同行,伺機低價併購國際知名品牌,目的同樣是要迅速提高技術水準,拓展國際銷售渠道。
大連機床廠的姜懷勝,最近也每天緊盯著收購對象。
大連機床廠是大陸最大的機床生產企業,連續多年銷售收入和產值都在機床工業行業排第一位,去年的盈利超過五億人民幣,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八。一旦收購一個國際較大企業,加上機床廠現有的規模,可以做到保證進入世界製造企業的前三名。』
無畏金融海嘯 中共逆勢「走出去」【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09.06.04
金融風暴正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經濟被風暴摧殘得搖搖欲墜,大企業要不咬牙苦撐,否則破產;中共卻選擇逆勢操作,加快邁開「走出去」腳步,在國際間併購石油礦產、貿易投資和金融,目標在尋求確保能源安全、突破貿易保護、提高國際發言權等。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明確表態,「這是一個較好的、該走出去的時候」,為此,商務部發布「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放寬大陸企業海外併購的條件和手續。
能源蒐購,是中國在金融海嘯中,規模最大的安全戰略行動。
為確保石油能源安全,原油進口依存度高達五成的中國,正積極在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及亞太等地區,加強「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戰略。
今年二月,中共以五十億至兩百五十億美元不等的「貸款換石油」新模式,和俄羅斯、中亞、南美產油國簽訂合作協議,意圖揮別「油荒」的夢魘。
此外,中國鋁業再投入一百九十五億美金,總計投資三百三十八億美元,併購全球第二大鐵礦石公司「力拓」,更是中共開拓海外市場版圖的另一項驚動歐美國家的傑作。
今年三月,中共商務部組成兩個大型貿易投資團,遠赴貿易摩擦日益激烈的歐洲,廣發數百億美金採購金額的「大紅包」,樂得不少歐洲政府笑開懷。
走出去,既是商業動作,也是政治手段。以雄厚的外匯存底為後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更公開向美國喊話,要求改革國際貨幣基金和外匯儲備體系,一劍直逼美國利益心臟。
儘管以中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推翻美元霸權,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因敢向「老大」揭穿「國王的秘密」,儼然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最佳代言人。
中國中東 撐起非洲經濟【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7.06
經濟衰退導致全球投資普遍銳減,但中國和波斯灣國家仍持續競逐非洲國家的投資機會。圖為中國在蘇丹首都喀土木投資的工程。路透
經濟衰退橫掃全球,但非洲在中國與波斯灣國家的資金持續挹注下,受到的衝擊相對較輕,不過觀察家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非洲也付出相對代價。
中國國營的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本月在南非開普敦市舉行的非洲世界經濟論壇向非洲各國領袖表示,即使全球經濟危機讓其他國家的投資縮手,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不但持續成長,且愈來愈多元化。
波灣投資人雖然也受經濟衰退影響,但對非洲的投資卻持續不墜。
油價大跌投資大戶一度縮手
原油價格大跌與不動產市場崩盤後,不少杜拜重量級投資人一度縮手觀望,但隨著油價回升以及國內股市加溫,他們再度在非洲四處尋找商機。
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來說,外資挹注是經濟不可或缺的命脈。此區的國家因為商品價格下跌與政府收入萎縮,人民所得大不如前。海外的非洲籍勞工也因失業增加,匯回外匯持續下滑。
中國、波灣國家,甚至印度的投資,除了協助支撐非洲的經濟發展,也鼓勵部分非洲政府要求更有利的合作條件,或創造更競爭的企業環境。數個非洲政府的官員表示,中國和阿拉伯政府的援助或投資計畫,附帶的條件比西方國家少。
在非洲投資超過十年的中國,正努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建立工作機會提供者與商業夥伴的形象。中國工商銀行與南非標旗銀行(Standard Bank)近日達成協議,將合力擴展波札那主要火力發電廠。工商銀行的大客戶中國國家電力設備公司,已取得9.7億美元的發電廠設備更新訂單,全面提升這個礦產豐富國家的供電量。
投資計畫附帶條件比歐美少
姜建清表示,中國工商銀行透過標旗銀行的穿針引線,在整個非洲大陸正積極爭取65個大型開發案,每個單價高達數百萬美元。中國工商銀行已在2007年收購20%的標旗銀行股權。
中國由於經濟起飛,在非洲初期的投資集中在強化原物料的取得,隨後將觸角延伸至基礎建設與礦業以外的產業。
不過,在一些中國投入資金的非洲國家,當地居民抱怨中國公司不管是礦泉水或衛生紙全都從中國進口,完全繞過當地經濟。在礦產豐富的尚比亞與剛果,部分來自中國的公司被指控剝削當地勞工,並因安全設備偷工減料,造成礦坑意外和人員傷亡。
尚比亞國會議員坎布威里說:「把中國引入我們的工業,就像一方面進口貧窮,一方面出口財富。他們支付極低的工資,不斷開採我們的天然資源,而我們國家卻拿不到什麼好處。」
中國企業 海外併購一波波【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8.12
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動作頻頻,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兗州煤業將以40億澳元(33億美元)收購澳洲Felix Resources煤礦公司,雙方已達成協議。
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也聯手提出以至少170億美元收購西班牙Repsol YPF石油公司的阿根廷部門YPF,若成功將是中國最大筆的海外投資。
消息人士透露,兗州煤業將以每股略低於20澳元的價格收購Felix,而Felix最近一次交易日收盤價為16.9澳元。
兩家公司的股票10日均停止交易,Felix表示在公司可能發布控制權移轉的公告期間,預計停止交易五天,而兗州煤業也表示,暫停交易是因為正在進行「重大的資本重組方案」。
併購消息曝光後,澳洲煤礦類股應聲大漲。
但在中鋁對澳洲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o)注資案失敗後,中國資源業者再度向澳洲業者出手,加上中國拘留力拓駐上海員工,這項併購案恐將再度引發政治反彈。
此外,華爾街日報也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中石油和中海油將以170億美元收購阿根廷YPF石油,據道瓊社取得的資料顯示,中方代表和Repsol YPF高層7月30日在歐洲開會,就收購案討論長達兩個半小時。Repsol是西班牙最大石油公司,1999年併購阿根廷的YPF。
這項收購計畫再度突顯中國近來積極向外尋找能源供應的努力,另一方面則意味,多年來單打獨鬥向外擴展的中國企業,現在開始合作爭取外國能源資產。此外也凸顯中石油意欲在南美洲立足的企圖心。
但潛在的阻力也不小。YPF上下游業務通吃,在原油開採和提煉、銷售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如果阿根廷認為中方會影響國內戰略天然資源的供應和定價,可能不會同意併購案。主管阿根廷能源事務的規畫部尚未發表意見。
西班牙官方尚未置評,但可能不樂見Repsol YPF的重要資產落入中方手裡。中石油則認為有辦法化解外國政府或民間的反對力量。
中韓資源爭奪戰 韓「屢戰屢敗」 【朝鮮日報2009/08/10記者金承范
近來,韓國在與中國的「資源爭奪戰」中屢戰屢敗。進入今年一以來,韓國在收購海外礦山和資源企業的競爭中共四次敗給中國。這是因為,不僅是資金,韓國的人力和戰略都遠遠不及中國。
有人指出,如果中國持續「吞噬」海外資源,韓國將很難穩定獲得海外資源,從中長期看,韓國的增長潛力將受到影響,而且將難以應對能源價格上升。
上月20日,中國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簽署了收購加拿大bloom lake鐵礦石項目部分股權的協議,讓韓國礦物資源公司淘汰出局。該礦山儲量達5.8萬噸,韓國礦物資源公司為收購股權積極展開了協商,但是因為中方針對加拿大政府等展開全方位的遊說,最後不敵中國,吃到苦頭。
今年6月份,為收購在伊拉克和尼日利亞擁有礦山的瑞士埃達克斯石油公司,韓國國家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Sinopec)展開了一場較量。在韓國方面,政府決定通過韓國年金管理公團(國家養老基金)提供資金,石油公司甚至發行公司債券,提出了69億美元的報價。但是中方出價72億美元,力壓韓方,收購成功。
韓國還於今年2月和5月分別為收購澳大利亞羅斯貝里(Rosebery)礦山和澳大利亞第10大礦業企業礦山Pan Aust Limited股份,與中國企業展開了較量。
羅斯貝里礦山收購戰時,中國企業除了礦山外,還收購了擁有礦山的的企業;Pan Aust Limited股份收購戰時,中國提出了高出韓國(5000萬美元)近兩倍的1.42億美元的報價。
連敗病根原因在於財力和戰略不足
問題在於,這種局勢可能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持續下去。因為中國開始憑借高達2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積極確保資源。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並購(M&A)市場萎縮,中國反而借助這一機遇積極推進收購海外企業,尤其是在能源領域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世界經濟全面復甦後,歐美企業也將開展收購工作,中國此舉是為了儘可能最大限度地搶先確保資源。
據全球資訊企業麥肯錫稱,在全球M&A交易中,中國所佔的比重從2007年的0.7%增至去年的1.6%,今年第一季度增至4.0%。中國的M&A集中在能源企業,佔今年第一季度交易數量的54.5%,交易額方面佔98.8%,主要是能源、礦業等能源相關企業。
與此相比,韓國首先在財力方面比較落後。韓國石油公司為今年勘探和收購新礦山而籌措了比去年多出一倍的8.8萬億韓元預算,但這僅僅相當於中國石化收購埃達克斯這一家石油公司的費用。韓國礦物資源公司今年為開發海外資源和收集相關信息而籌措的預算僅為2700億韓元。
今年中國開始大規模進口銅,使銅價在上月同比上漲63%。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金弼洙(音)表示:「韓國的能源自主開發率僅為5.7%,中國搶佔資源戰略造成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會對韓國造成巨大打擊。韓國要獲取的石油、鐵礦石、無煙煤等6大戰略礦產,與中國要獲取的資源大部分重合,必然引發激烈的競爭。」
專家紛紛主張,韓國經濟正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復甦,因此當前應該由國家出面確保資源,而不是個別國家企業。
韓國能源經濟研究院資源開發室室長鄭宇鎮(音)表示:「必須動用礦山開發和收購股份等各種渠道,還有必要考慮將韓國具有優勢的煉油設施等生產設備產業與資源開發聯繫在一起。瞄準中亞等對中國牽制心理較強的地區,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韓國礦物資源公司總經理金信鐘錶示:「除了石油、銅等主要礦產以外,還有必要制定夾縫戰略,以儘早確保稀有礦物資源。」
中國有錢也買不了全世界>中時09-06-26胡晴舫
儘管,金融海嘯餘波蕩漾,信貸危機低空盤旋,全球經濟尚未恢復,中國這位國際買家依然挺立,繼續出手跨國收購。
中石化日前宣布收購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創下中國歷來最大海外石油收購案。不久前,中石油剛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的股份收購。
雖然,國際社會承認中國崛起乃必然趨勢,也靜待觀察夾帶新增經濟實力重新回到國際舞台的中國將如何扮演龍頭角色,各方對中國國際收購活動卻始終惴惴不安,使得中國想要以經濟合作淡化政治歧異的「和平崛起」之路走得很不平順。
二○○五年中海油欲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引發美國社會反彈,聲浪之大,甚至大過阿拉伯企業管理美國港口的爭議規模,中海油不得不放棄。這個月初,簽定投資一九五億美元入股澳洲力拓集團的中鋁遭對方毀約,澳洲政府偷偷鬆了口氣,不必再處理國內抗議,近來發言已務實許多的中國官方卻少見措詞嚴厲,譴責力拓「一女嫁二夫」,背信舉動「實在令人不齒」。
從中國企業角度來看,全球化時代裡,自由貿易至上,中國按照規矩參與跨國併購,既不犯法也不犯人。中國輿論指控西方社會雙重標準,以冷戰思惟指導經濟,危言中國威脅論,用政治力圍堵中國的正常經濟發展。信奉自由經濟的西方社會則辯駁,這些進行國際收購的中國企業均為國營背景,代表了中國政府觸角深入他國,無法視為單純民間商業行為。
其實,政治主權在後下指導棋的國際商業行為並不罕見,日本企業配合政府進行能源採買,新加坡主權基金積極出擊投資,而印度企業進行國際併購數量更遠高於中國,卻都很少遭到在地社會的強烈質疑,唯有中國時常受到當地政客與民間的抵制。
當然,中國的黨國同家與人權紀錄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活動並沒有幫助。無論市場經濟如何時常遭人詬病,實情是為了進行自由貿易,開放資訊與民主制度仍是不可或缺的兩大基石,沒有了透明化的決策過程與民主的市場監督力量,投資者不可能安心,企業不能進步,商品不會有競爭力,那就沒有利潤,而利潤畢竟是自由經濟的終極目標。
我以為,中國的環保聲譽更是關鍵。目前為止,中國的國際收購案多與能源有關,由於中國經濟起飛,短時間內需要大量原料,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對能源稀缺性高度敏感的年代,全球抗暖意識抬頭,在國際爭奪能源戰裡,中國被描繪為能源掠奪者的惡徒並不純然意外。中國過去幾年來的經濟成長來自於把自己當作世界工廠,生產低價商品行銷全球,而中國之所以能壓低成本並不只因為廉價民工,也因省略了環保代價,後果是許多農地飽含重金屬,河川染黑,空氣髒汙,都市沙漠化。
尤其,讓孩童吃含嘴裡的玩具與牛奶測出毒物,這類案例給中國形象帶來的殺傷力超乎想像。在十四、五世紀,西方各國嚮往中國優質商品,傾盡財力打造航海艦隊,但求打通一條商路,與中國直接貿易。十七、八世紀,他們挖空南美白銀,為了換取中國的茶葉、瓷器與絲綢。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卻成了自私吞噬地球能源只求富裕強盛的邪惡大國,這種形象轉變已不是害怕黃禍的陰謀論足以解釋。越南最近接受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進入開採鋁礦,美國企業很少遭罵,中國企業卻老是受批,不僅因為史上中國占領越南無數次,越南對中國有歷史性的擔憂,更因為他們害怕中國企業將破壞環境,遺留難以收拾的殘局。
全球化運動發展至今,已不祇關於貨幣流動或商品交易,也形成普世的人文價值,其中,尊重生態、珍惜資源更是世人覺悟「地球只有一個」的深根共識。這是中國在進入全球經濟活動之餘必定無法閃躲的道德責任。 (作者為(楨:偽)文化評論者)
熱帶雨林出口原木 半數運往中國 【聯合報08/12/12
目前中國森林未受侵擾的部分僅佔中國森林資源總量的2%,相等於55,448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受到嚴格保護的只佔0.1%。中國在1998年推出『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嚴格限制砍伐中國森林。天保工程標誌著中國森林政策的重大改變,為中國僅存的天然林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喘息機會。可是,渴求原料的林產品加工企業也因此轉移到海外尋求木材,因此1998年也標誌著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木材貿易,而且變得愈來愈依賴木材進口。
天保工程主要是為了全面停止在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劃定的生態公益林內砍伐森林,並大幅度減少上述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地區的商品木材砍伐量,嚴格控制木材消耗,以解決天然林的休養生息和發展問題。
很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加強了保護天然林,但是中國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目前中國未受侵擾的森林分佈於四川西部大雪山西側、雲南怒江州中緬邊境地帶、西藏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內蒙古最北端的大興安嶺,以及在新疆最北端存在很小面積的原始林。
故此,中國必須嚴格保護僅存的原始森林及具有生態價值的天然林,並以政策科學管理中國其他的森林資源和鼓勵可持續利用。綠色和平反對破壞中國森林,包括將天然林地轉為人工林地。
中國在保護全球森林中的作用
每10根從熱帶雨林出口的原木,就有5根被運往中國。
中國的人均森林資源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必須依賴進口來滿足對木材的需求。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林產品消耗和進口國,在原木和熱帶木材方面,中國更是全世界最大的進口國。由於中國的主要木材供應國大都存在比較嚴重的非法砍伐,因此中國的木材進口中也有比較大比例的非法木材。
同時,許多來自中國的私營企業,也包括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近年來在其境外購買或投資原始森林、人工林或者礦產資源。個別企業在操作過程中也同時在破壞森林,比如購買大片原始森林進行砍伐,以大規模棕櫚種植園取代天然林,以及採礦對植被造成過度破壞等。
目前,雖然買賣非法木材和木製品,以及上述的森林破壞是企業和個人行為,但卻對全球對森林資源和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它不利於中國木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的話,這種犯罪行為是難以停止。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非法砍伐及相關木材貿易等問題所帶來的嚴峻後果。近年中國政府簽署了一系列相關國際公約,以及中國政府參與『森林執法與施政』(FLEG)進程的加快,都表明了中國政府打擊非法砍伐,保護全球森林的決心與願望。下一步,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共同的行動計劃將有助非法砍伐等問題的解決。
綠色和平致力於保護中國森林,同時我們也推動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停止進口和買賣造成森林破壞的木材。我們深信,如果有政策和法律的引導,負責任的企業行為,和消費者的環境意識,中國的發展並不需要以破壞中國和國外的森林為代價。
【主權/私募基金】
美金融業 歡迎大陸主權基金投資【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8.12.06
美國與中國大陸昨(5)日結束第五次美中戰略經濟對話,雙方承諾將共同合作因應金融海嘯,但並未決定未來這項對話是否將持續下去,而且兩邊對人民幣議題也是各說各話。
美中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國的進出口銀行,將額外準備200億美元為貿易融資,特別提供給有信用的兩國進口商,並期望這筆資金每年可以推動每年380億美元的貿易往來,有助於推動全球貿易。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閉幕記者會上說:「在這次對話中,中美雙方再次表明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堅定信心,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落實20國集團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的共識。當務之急是要採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市場信心。」
在各方矚目的人民幣議題上,雙方並未取得具體結論。美方官員表示,大陸保證將持續貨幣改革,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中方並未對本周一人民幣大貶0.7%做出任何解釋。中共財政部長助理朱光耀表示,中國大陸將繼續讓市場扮演決定人民幣價值的主要角色,維持合理而平穩的價位。
美中雙方對於大陸增持美國政府公債有共識。朱光耀指出,中共官方可能繼續買進美國公債,以穩定美國金融體系。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對此說:「中國是美國公債的投資人,這是事實。我不認為持有這麼大部位的任何國家,在我看來會是個威脅。」
美方也歡迎大陸主權財富基金與大陸銀行業者,在商業的前提下投資美國金融業。寶森支持中國大陸加入金融穩定論壇,扮演更積極的國際金融角色。
法新社報導,金融穩定論壇創立於1999年,成員包括美國、英國與德國等主要經濟體的高階金融官員,目的是促進全球金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動態,他在4日開幕典禮致詞結束後,立即動身前往紐約參加G30組織的定期會議。G30是由30位全球金融領袖組成的非營利國際組織。
歐巴馬新政府的財經大員,包括財政部長蓋特納、白宮高級經濟顧問桑莫斯、曾任聯準會主席的總統經濟振興諮詢委員會主席伏克爾,與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全都是G30成員。預期周小川將藉此機會與歐巴馬財經內閣見面,交換對金融海嘯對策的意見。
星淡馬錫控股去年虧損1/3 總資產劇減31% 【中央社09.02.10
新加坡政府今天在國會公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淡馬錫控股投資組合總資產劇減31%,虧了約總資產的1/3,剩下1270億新元(約新台幣2兆7940億元)。
根據這份資料,新加坡淡馬錫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1270億新元總資產,比八個月前總資產1850億元,虧了580億新元(約新台幣1兆2760億元),相當於虧掉淡馬錫1/3的總資產。
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擔任淡馬錫總裁後,把金融業投資比例拉高到40%,導致淡馬錫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蒙受重創,光是注資美林(Merrill Lynch),帳面虧損就達20億美元。
對於淡馬錫控股的鉅額虧損,新加坡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惠華表示,雖然淡馬錫總資產跌幅達31%,但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資本國際MSCI新加坡指數(MSCI Singapore Index)的44%跌幅,和亞洲除日本以外指數(MSCI Asia ex-Japan)的45%跌幅要低。
陳惠華指出,儘管經濟前景不明朗,但新加坡政府有信心淡馬錫控股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應付各種經濟和市場週期波動,並帶來長期的報酬。
陳惠華說,GIC和淡馬錫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金融危機,兩家金融機構資產總值雖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1年的網路泡沫中劇減,但過後都回升。
陳惠華強調,儘管新加坡經濟陷入衰退,但截至2008年的20年間,淡馬錫仍然獲得13%的長期投資收益;此外,GIC也獲得相當可觀的報酬。
GIC和淡馬錫控股都在金融風暴之初注資幾家財務受到波及的國際金融機構,而傳出蒙受虧損。
賣美銀股 淡馬錫慘賠46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9.05.16
主管機關資料顯示,新加坡國營投機機構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今年第一季已出清所有美國銀行股權。熟悉內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因此虧損約46億美元。
據淡馬錫向美國證管會(SEC)申報的資料,截至3月底止淡馬錫已把美國銀行3.8%的股權全部售出。淡馬錫發言人證實此事,但不願透露細節。
淡馬錫從2007年12月起,陸續以59億美元買下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共14%股權。今年1月時,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淡馬錫在美林的持股轉換成1.89億股美國銀行股票。
道瓊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淡馬錫以平均每股7美元的價格分批賣出美國銀行的股票,共得逾13億美元。
換句話說,淡馬錫慘賠46億美元。
消息人士表示,淡馬錫當時並未被告知美林與美國銀行正在談合併,而且「從未想過要當美國銀行的股東」,淡馬錫今年初就已計劃出清這些股票。
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銀行也沒有什麼潛力。如果看過美國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和分析師的報告,就會發現該行的前景並不光明。
歐巴馬政府上周公布對19大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美國銀行需增資339億美元。
淡馬錫近兩年從事不少引人注目的投資案,除美林外,該公司在去年6月砸下3.99億美元,將巴克萊(Barclays)持股加碼至2%以上。但後來碰上金融風暴,這些資產價值隨之大幅縮水。
新加坡財政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惠華3月向國會報告說,至去年11月底為止,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價值從去年3月底的1,850億星元萎縮31%,減至1,270億星元(850億美元)。在淡馬錫掌舵近七年的執行長何晶,預定今年10月下台。
儘管淡馬錫對美林的投資栽了大跟頭,但仍積極尋找投資標的。該公司今年在亞洲市場就相當活躍,沒錯過星展集團(DBS)和特許半導體等公司的增資案,日前也才提高中國建設銀行的持股。巧的是,這部分股權是向美國銀行買下。
今年元旦到3月底期間,美國銀行股價介於2.53美元到14.81美元。
淡馬錫 8個月虧399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09.05.30
新加坡國營投機機構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去年3月底至11月間共虧損580億星元(399.1億美元),把過去五年來的獲利賠去大半;此外,有媒體報導阿布達比的投資公司有意買下淡馬錫持有的特許半導體股份,但遭特許否認。
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向國會表示,在2003年至2007年間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價值成長1,140億星元,去年3月至11月間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在新加坡的投資大幅縮水。
尚達曼說:「在580億星元的虧損中,有320億星元是因為淡馬錫在新加坡投資的十大上市公司市值大幅減損。」他表示這些公司的股價在去年3月到11月間平均重挫41%。
淡馬錫在新加坡掌控的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鑽井建造商Keppel公司、新加坡航空、嘉德置地(CapitaLand)及新加坡電信公司等。
尚達曼也表示,至今年3月底止的年度帳目和目前公布的虧損應該不會有太大出入,因為去年11月到今年3月間全球股市沒有出現重大變化。
此外,華爾街日報與新加坡商業時報29日均報導,阿布達比國營的先進科技投資公司(ATIC)出價約23.5億星元(16.2億美元)向淡馬錫收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的所有股權,ATIC的出價每股約2.5星元,總價較特許28日市值高出19%。
根據淡馬錫4月中旬向新加坡交易所申報的資料顯示,淡馬錫持有特許62.33%的股份。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淡馬錫正在考慮這項交易,先前也一直有收購的提議,但沒有達成協議。這次的溢價相當吸引人。」淡馬錫一年來一直為特許尋找買主,而特許將被收購的消息近來也甚囂塵上,但一直沒有達成協議。
淡馬錫 資產減278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2009.07.30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21日表示,3月底止的過去一年內,旗下投資組合的規模縮水逾400億星元(278億美元),執行長何晶承諾未來將審慎追求利益,並且考慮開放給民間參與投資。
何晶指出,去年3月淡馬錫曾公布全年風險值達400億星元,這意味到今年3月止,投資組合的價值有16%的機率萎縮逾400億星元,如今印證這個結果,且情況甚至更糟。但她並未具體點出投資組合的價值剩多少。
星國政府的資料顯示,去年3月底止,淡馬錫的資產規模為1,850億星元,到了11月底,總價值已銳減580億星元,降至1,270億星元。
何晶表示,未來淡馬錫將致力於強化資產價值,也不再為了撤資輕易出售持股。她說:「我們不打算放縱投資胃口,或短視近利而出售傳家寶。往後公司將謹慎維護利益,並進行合理、有意義的投資,以確保公司能追求永續價值。」
何晶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在她領導下,淡馬錫擴大海外投資,買進美林、巴克萊與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等金融類股,使金融類資產占整體投資組合的比率提高到40%。不過,信用危機爆發後,這些持股的價值已大幅縮水。
儘管如此,何晶說,淡馬錫仍對金融業「有信心」,未來金融類標的仍會是公司核心持股的一部份。
何晶也透露,淡馬錫考慮組成新的股東會,也可能邀請大眾「共同投資」,未來五到八年間,公司希望吸引專業投資人共襄盛舉,接下來八到十年間再開放給散戶。
何晶補充說,淡馬錫也在尋找長期投資人。
Action Economics公司亞洲經濟預測部門負責人科恩指出,淡馬錫必須權衡股東和政府之間的利益,「但我想,他們應該能吸引到一些大型投資」。
新加坡市值前十大的股票上市公司中,淡馬錫是其中五家的最大股東,其中包括東南亞第一大通訊業者新加坡電信,以及該區資產最龐大的星展集團(DBS)。
淡馬錫控股去年12月和1月認賠出售巴克萊持股,第一季又賣掉美國銀行3.8%的全部持股,因而慘賠46億美元。
虧怕了 中投布局全球轉變【工商時報09-02-22夏幼文
中國大陸最大的官方投資公司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公司),由於先前在金融與基金上的投資慘虧,因此今年投資重點將轉向自然資源、固定收益以及房地產等防禦性較強的領域上。過去1年,中投公司投資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和基金公司黑石集團的累計虧損,高達86億美元。
2007年9月成立的中投公司,在外界眼中掌控了大陸外匯投資的大權。但受到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中投公司對美國金融與基金項目的投資遭到巨大虧損,在中國內部也飽受批評。
根據「東方早報」報導,中投公司另類投資部門負責人周元近日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中投近期不太可能投資任何海外私募基金。而在對海外私募基金投資轉趨謹慎的同時,中投公司的投資重點將移往自然資源、固定收益以及房地產領域上。
報導指出,由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率領的中投代表團在上周訪問澳洲。澳洲鐵礦石開採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在18日表示,公司已經與英美資源集團一起和中投公司就投資事宜進行談判。
據報導,除了澳洲之外,中投公司還將對歐洲和美洲的礦業資源進行投資。
中投公司同樣看好的還有房地產和固定收益項目。中投公司專家相信,澳洲和英國等已開發市場的房地產價格將會在2009年稍晚觸底反彈。
此外,最近中投公司正以全球為範圍,招募在房地產、基礎建設以及REITs基金的專業經理人,同時擴大其在北京交易部門的固定收益團隊,種種跡象都可看出中國大陸在全球投資布局上的改變。
中投學乖了 轉投資實業【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02
遠離海外金融資產後,中國投資公司正在轉向新領域。最近,中投網站正在招聘房地產、另類投資類人員。有關人士表示,這主要是為下一步投資轉向儲備人才。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一位中投人士透露,「經營環境生變,中投的確在考慮投資轉向,看好資源類資產是國家共識,關鍵在於如何去操作。」
2007年9月成立不久,中投便以670億美元的價格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收購匯金公司。當時,匯金持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股權市值超過了3,500億美元。
從中投海外投資中,不難看出其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轉變。業界評價其投資黑石是一次敗筆,但其注資摩根士丹利時採可轉債的方式已略顯成熟。
不過,中投海外投資金融機構均出現巨額虧損。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去年底在香港稱:「市況過於險惡,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投資金融機構了。」
美國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孟慶軒分析,「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屬性決定了必須做出跨制度的全球眼光下的戰略部署。」
孟慶軒說,首要任務是建立自己一方的主動戰略,恰當地利用外儲資源轉化的博弈能力。如果我們戰略缺位,反而會有利於作為仲介的國際投行實現套利。他表示,中投公司應加強戰略性思維,建構長期預測的制度層面的資源布局,在總體戰略之下再進行戰術操作,以減小機會成本。
沃德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稱,大國必須建立足以防守本幣特定價格的黃金儲備。「技術上,本幣出現信用危機可通過龐大的外匯儲備防守,但是在聯繫匯率機制下,如果外幣率先崩潰,本幣將無法獲得有力支撐。」
中國買海外股票 慘賠2.7兆【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17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外匯管制局從2007年大手筆投資海外股票後,遭到金融海嘯衝擊,海外股票投資縮水逾半,虧損達人民幣5500億元(約新台幣2.7兆元)。
持股價格腰斬
據熟悉中國外匯管理局的分析師表示,負責管理中國近2兆美元外匯存底的機構,從2007年初開始大筆投資於海外股票,並堅持執行此一戰略,至少直到2008年7月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崩潰為止。
報導指出,外管局持有約1,600億美元海外股票估計,其後全球股價大幅下跌來看,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經濟學家塞澤爾認為,中國的這些投資已縮水逾50%,即虧損超過800億美元。
據證券時報分析,中國近來海外股票投資失利,主要有中投公司投資黑石集團、中國平安投資損失慘重、QDII投資海外遭重創三大敗筆。
首先是國家主權基金的中投公司,第一筆投資就在美國的黑石集團栽跟頭。直到去年底,中投公司投資黑石的虧損已達人民幣144億元,損失慘重,因此飽受社會各界批評。
拖累中國平安
其次,中國平安在二級市場購入1.13億股富通集團股票。由於比利時富通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導致股價暴跌,手持富通股票的中國平安投資虧損超過人民幣157億元。
目前看來,富通集團股價由年初的18歐元一路下滑至4.3歐元,降幅超過76%。由於投資者憂心盈利表現,平安的股票在A股市場也遭受到拋售潮,中國平安近期股票持續大跌。
第三是QDII投資海外遭重創。中國首個股票型QDII南方基金全球精選前年火爆發行,當天被搶購一空,此後華夏、嘉實和上投摩根分別發行的QDII均受到內地投資者的追捧。
QDII全線虧損
受美國次貸危機衝擊,一年後的QDII出現鉅額虧損,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單位淨值已跌至人民幣0.52元,全國已發行的九檔QDII基金均全線虧損,僅前四檔先發行的基金QDII持有人虧損幅度就高達人民幣700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在三大敗筆投資中,都表現出濃厚的急功近利和市場投機,這些投資都是高風險的證券市場,不是以實業投資為目的。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曾說,「國際市場上23%,國內市場40%的債券都是美國的。新興市場國家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最終都變成了次級債兩房債、雷曼公司債。
中投:主權基金中 我們算好的【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3.17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日前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指出,中共國資委近期可能組建「中投Ⅱ號」,建議國資委應「暗渡陳倉」,不要大張旗鼓,才能當聰明投資者,學會駕馭市場。
汪建熙不願透過中投未來的收益率和投資標的,他認為,中投在國家主權基金當中績效不錯,會繼續穩步在國際市場進行投資,現在是中投很好的時機點。以下是經濟觀察報的專訪:
問:中投是否有計劃在國內購買資產?
答:國務院下達的業務範圍是進行國際投資,不是中投願意與否,而是國務院要求。
問:國資委可能會組建類似第二中投,如何看待?
答:若由國資委組建,和中投差別很大。從目前瞭解的國際形勢看,大張旗鼓的組建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不如暗渡陳倉,這樣可能更高明。過去有個說法,中投買什麼,什麼價格高,如果還大張旗鼓的組建,在市場上會提前引起波動,要少說多做。要做得更加巧妙,做聰明的投資者,學會駕馭市場波動。包括國資委、國家儲備局、能源局、其他投資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等可以採用多種方式投資。
問:對於第二輪金融危機衝擊,會持續多久?
答:多長時間會見底,未必有充分的資料來支撐,判斷很難,迄今沒有看到經濟刺激方案產生明顯效果,需要時間觀察。
問:中投今年投資策略會怎樣?預期收益大概會多少?中投是否還會出手國際金融機構的股權?
答:按照基本資源配置框架,按照市場情況,會在基本類別上穩步實施。今年對中投是很好的時機,下行風險仍有,要有長遠眼光,不能出現浮跌,就說失敗。全世界主權基金中,我們從業績來看是比較好的。
問:如何看待主權基金在海外併購,遭遇所在國的政治反應?
答:確有其事,最近一些國家在修改國外投資審查的規定。我們不是併購,而是被動的財務投資者,中投是定位成國際公共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機構。
大陸央企 不准碰金融投機【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3.25
大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昨(24)日發出通知,嚴格限制中央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要求中央企業有效管控風險,不得從事任何形式的投機交易。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國遠洋、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中央企業的金融衍生品業務相繼爆出巨額虧損。以航空業為例,至今年1月初,國航、東航及上航等三家國有航企,金融衍生品的帳面虧損總額已達人民幣131.7億元。
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必須審慎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嚴格堅持套期保值原則,與現貨的品種、規模、方向、期限相匹配,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機交易。
通知要求,中央企業開展金融衍生業務,應當提報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決策機構批准同意,指定專門機構對從事的金融衍生業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並向國資委報備。
通知特別強調,資產負債率高、經營嚴重虧損、現金流緊張的企業,不得開展金融衍生業務。
據了解,國資委已將通知發至各中央企業。按照要求,中央企業對包括期貨、期權、遠期、掉期及其組合產品等在境內外開展的各類金融衍生業務進行清理,並已將清理整頓情況上報國資委。
儘管國資委尚未公布中央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的相關情況,但通知坦承少數企業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槓桿性、複雜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存在僥倖和投機心理,貿然使用複雜的場外衍生產品,違規建倉,風險失控,產生巨額浮虧,嚴重危及企業持續經營和國有資產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國資委還規定,企業持倉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2個月或現貨合同規定的時間,不得盲目從事長期業務或展期,不得以個人名義(或個人帳戶)開展金融衍生業務,對於持倉規模超過同期保值範圍現貨規模規定比例、持倉時間超過12個月等,應及時向國資委報備。
中行 去年獲利增14%【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3.25
中國銀行昨(24)日在香港公布2008年業績,去年純利人民幣643.6億元,比2007年成長14.46%,中銀每股收益0.25元,較上年增加0.03元。
中國銀行業績報告指出,去年底市值達人民幣6,699.97億元,名列全球上市銀行第六大,資產總額達6.95兆元,較2007年底增長16.03%。
嚴控營運成本
新華社報導,去年中國銀行稅後利潤穩健成長,主要得益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營運成本嚴格控制和實際稅率下降。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表示,2008年銀行業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和波動,由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世界經濟受到嚴重衝擊,面對嚴峻挑戰,中國銀行加快轉變服務模式,加強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使公司金融主要業務指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
他指出,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可能繼續惡化,全球經濟將持續低迷,由於大陸政府推出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總體來看,銀行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2009年銀行面臨的機遇仍然大於挑戰。
擴大業務規模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說,「不確定、不均衡、高風險、低回報」將成為今年銀行業的主要挑戰,中國銀行將積極應對挑戰及機遇,全面實施發展策略規劃,著力擴大業務規模,加快調整業務結構,全面加強深化風險管理。
中國銀行是中國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一,2006年先後在香港交易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完成在內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國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昨天在香港收市報價港幣2.38元,上漲0.05元,漲幅2.15%。
97%私募有意設人民幣基金【工商時報09-04-08黃怡錦
國際資本市場行情尚未回穩,外資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尋求海外籌資的困難度較以往高出許多,據中華創投協會昨(7)日公布數據顯示,高達97.4%的外資PE或創投(VC)機構有興趣設立人民幣基金。
外資PE以往所設立的基金,交易規模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然而,在金融海嘯之後,外資PE的槓桿融資操作方式,受到銀行放款態度更加審慎的影響,融資不易;此外,在市場上尋求募資,也不若以往順利。
中華創投協會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海外投資機構投資者的資產縮水,影響到其投資意願趨於保守,連帶影響外資PE/VC機構在海外募資的難度變高;此外,外資PE在海外市場的退出管道變少,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境內投資的退出環境出現實質性改善,加上外資設立人民幣基金的政策環境現已具備。
據統計結果顯示,高達逾97%的外資PE想設立人民幣基金。
雖然目前外資PE機構在中國的投資熱度,稍有放緩,但長期而言,外資PE對於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仍增加15.4%。此外,據新興市場私募股權協會最新調查也指出,未來12個月,中國仍是外資PE機構最熱衷投資的全球市場。
外資PE看好中國市場投資機會的原因,據統計,97.4%受訪者認為企業投資價值浮現,PE投資成本已有所下降;此外,有41%的外資PE機構認為,開始看到真正好的投資項目、逾1成也認為中國政府對於PE/VC相關政策的放寬,也是誘因之一。
調查結果並顯示,未來1至2年,外資PE機構在中國會進行重點投資的產業,近8成會關注環保與新能源,而中國內需商機的消費品及服務產業投資則居次;通訊/電信、金融服務等有意願投資的比例為23.1%,房地產則僅獲得7.7%的支持。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全國私募股權基金規模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私募證券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1兆人民幣。
外資主管指出,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外資PE看好在中國資本市場套現的獲利機會。目前,中國也正在建立私募股權市場,對於外資而言,就是潛在利多。
中投 入股加國礦業一哥【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2009.07.05
大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與加拿大泰克資源公司(Teck Resources)達成協議,中投將以1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93億元)的價格,收購泰克資源約17%的股份。
泰克資源是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礦業企業,據中新社昨(4)日報道,總部位於溫哥華的泰克資源發表聲明稱,將以每股17.21加元的價格,將公司1.013億次級投票權B類股票出售給中投。
該公司總裁兼CEO林賽表示,此舉與礦業領域中最重要的消費者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他認為中投將幫助泰克更加瞭解大陸經濟以及大陸對金屬的需求,「這也將強化我們與核心商品最大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中投也發表新聞簡報說,作為長期財務投資者,中投同意在交易完成後,持有泰克資源B類股票至少一年。
中投在未來可以購買泰克資源股票(包括一年的鎖定期)、也可以出售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B類股票,或進行與這些股票相關的其他交易,這些交易將根據雙方的約定進行。
新華社報導,在交易完成後,中投間接持有的B類股票約占泰克資源發行在外B類股票的17.5%,約占泰克資源發行在外股票的17.2%,並約占泰克資源的所有投票權(包括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6.7%。
預計交易將在7月14日左右完成,具體完成時間視交易前提條件的完成情況而定,包括獲得相關股票交易所的批准。
泰克資源去年收購一家煤出口商,共貸款98億美元,這一收購使其成為冶金煤生產巨頭。但隨後遭遇全球經濟危機,金屬和能源價格下跌,公司損失嚴重。今年5月間,泰克資源表示,正與幾家大陸公司展開談判,希望出售旗下煉焦煤資產,擬藉此減少銀行債務。
國企扯上政府 影響日後投資【工商時報09-07-15連雋偉
大陸這兩年大肆發動國有企業海外併購,為消除國企由政府嚴密掌控的疑慮,國企海外併購時政府通常退避三舍,還聘請海外顧問公司協助,以營造出國企獨立運作的印象,但大陸以國安理由逮捕力拓上海員工,有可能讓此努力毀於一旦。
大陸國有企業的海外併購行動能夠成功獲准的關鍵常常在於,強調自己是商業獨立實體經營,只負責賺錢,與政府無涉。近年來,許多大陸國企更砸大錢僱請西方顧問,讓他們相助,令全世界相信它們獨立於政府之外,其中包括中國鋁業公司欲入股力拓的收購案,大陸石油業近期的海外收購,更都由西方顧問公司出面,以消防外界「為不民主國家所服務的企業將買下我們國家產業」的疑慮。
但上海國安部門在逮捕力拓中國員工後強調,力拓員工的行為損害了中國的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將煉鋼廠商的命運與中國政府的利益直接連結起來,顯示中國的國有企業處於一個擁有強大安全部門的政治體系當中。這些員工現在在負責情報和國家安全的國家安全局控制之下。
《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不少外國觀察家指出,大陸官方在力拓案的強硬態度,當然符合中國國有企業的利益,但卻嚴重破壞大陸國企不受政府干預的理念,大陸政府部門採取的行動,是政治代價很高的舉措。
可以預見,在力拓案發生後,對於大陸國有企業日後在海外投資,將產生不利影響,跨國企業高管在大陸的營運模式,也會受此影響,轉趨保守。
溫家寶催化 陸企併購大噴出【工商時報09-07-23黃怡錦
中國外匯存底上半年累計高達2.132兆美元數據公布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明確表示,中國將動用外匯準備,支持並加速企業海外擴張與收購。
近年來中國政府制定「走出去」戰略,有策略地透過企業為中介,提升國家利益。溫家寶談話,讓外界相信中國政府將加速企業海外併購的速度,根據湯森路透今年稍早報告稱,截至2月17日,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於德國。
而針對溫家寶談話,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回應指出,這是首次聽到官方支持企業購買海外資產的政策宣示。
屈宏斌昨(22)日受訪時指出,過去中國缺美元、外匯,鼓勵中國企業發展出口賺取外匯;現在情況不同了,中國「掙得多、花得少」,外匯存底高達2.132兆美元,在基於不想讓美元外匯資產再多增加的情況下,外管局近日也鬆綁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溫家寶日前強調,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必須以改革方式破解發展難題;亦即,要把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加以結合,穩定提高中國出口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
他表示,除了仍堅持引進外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之外;溫家寶並指出,必須把外匯存底運用搭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將對外投資與商品出口予以結合。
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意在鼓勵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收購,特別是指中石油、中國電信、中國銀行等大型國有企業。
據統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已經從2002年的1.43億美元,去年已暴增至407億美元。
此外,外管局近日放鬆外匯管制後,不但境內企業從事境外直接投資的審批程序簡化,大陸企業現在已經可以直接向銀行申請換匯額度,並且政府原則上不會限制金額。
屈宏斌分析,中國政府不想繼續讓外匯存底再多增加,便會希望民間企業多使用一些外匯,如此一來,中國也可以少買些美國公債,因而會鼓勵將外匯換給企業進行海外拓展之用。
陸企海外投資 虧3.3兆【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9.07.25
曾在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的經濟分析師彭俊明指出,近兩年大陸企業海外投資「虧很大」;據公開資料估計,大陸企業套期保值帳面虧損約五十六億美元,股權投資虧損達一千億美元(約台幣三兆三千萬元)。
「人民網」刊登彭俊明的文章指出,去年以來,中國國航、東方航空、中信泰富、深南電等公司與高盛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簽訂多份遠期保值合同。這些航油套期保值合約,是油價在一百四十七美元之前簽的;此後油價一路跌到三十五美元,有關企業全部套牢。
去年十二月初,中信泰富披露,過去兩年中,分別與花旗集團、美洲銀行、摩根斯坦利和德意志銀行等十三家金融機構,簽下二十四款外匯累計期權合約,因澳元兌美元大幅下跌,導致其澳元累計認購期權合約損失約一百八十億港元。這一損失,導致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榮智健下台。
彭俊明指出,○七至○八年,中國對外收購礦產或其股權近三十次,大多數都是在油價高達一百四十七美元一桶之前簽訂的合約。近兩年來,中資機構共動用資金三百八十三億六千萬美金進行海外股權收購,截至今年二月底,帳面虧損累計二百九十三億一千萬億美元,總虧損幅度高達百分之七十六。
另外,據美國財政部二月底公布的調查統計資料,截至去年六月金融危機前夕,中國持有一千億美元的美國股票,結合增持成本和美國股價跌幅超過百分之五十來看,其帳面虧損已高達五百億美元。
中國大陸企業“走出去”銀行應否先行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4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大陸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已經在製造業、資源類和金融業等多個領域展開了跨國收購和海外直接投資,但成功的並不多。從幾年前TCL、聯想的跨國並購,到如今國開行、平安保險和中國投資公司的海外投資,都有不少中國大陸企業在自身相關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急於向外擴張時不可避免犯下的錯誤,值得好好總結。但筆者以為,如果中資銀行能先行一步,跟隨到海外提供服務,則有利於中國大陸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增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減小失敗的風險。
應該說,大陸銀行在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尤其是在提供金融支援,解決企業“錢袋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跟隨到海外提供服務則做得很不夠。原因在於,一是中資銀行自身走出去不夠,國際化程度不高。在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前,也只有5家中資銀行控股、參股9家外資金融機構,有7家中資銀行在海外設立60家分支機搆。由於中資銀行海外並購比較晚,缺乏跨國經營經驗,自然難以跟隨客戶到海外提供服務。二是中資銀行走出去的目的局限在增強自身資本實力,為綜合經營探路,而沒有著眼於為“走出去”的國內企業提高各種服務,而中資銀行如果不能為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走出去後充當並購財務顧問,提供專案風險評估、金融資訊諮詢、企業資質保障、競標金融支援,以及當地理賠及法律糾紛支援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專案,那就很難適應企業“走出去”後的新形勢。
對企業來說,“走出去”後,迫切需要金融“跟出去”,因為企業“走出去”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還要實施本土化經營,即“走進去”、“走上去”。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對全球性金融網路、對跨國銀行廣泛和多樣性服務、對整合並購對象等提出了很多要求。中資企業必須借助中資銀行的專業化服務水準以及全球化網路、綜合化經營平臺的優勢,才能得到強有力的金融支援,增強對東道國商業環境、法律環境等方面的瞭解,提高企業海外經營的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無論從企業還是從國家的發展長遠戰略出發,中國大陸企業加快跨國收購和海外直接投資的步伐勢在必行。目前中國大陸企業的資金實力加上潛在海外並購對象的價值大幅縮水,無疑為到海外市場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實踐證明,決定海外並購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如資金、政治、文化、社會關係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並購的過程和結果。尤其是否具備整合並購對象的實力,仍然是開展海外並購和跨國經營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企業“走出去”雖然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絕大多數企業還不能成為海外並購和跨國經營的專家,缺乏並購或海外直接投資完成後整合和管理一個跨國企業能力的情況下,應鼓勵和大力推進中資銀行先行一步“走出去”。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大陸金融國際化的進程,提高中資銀行跨國經營的能力,而且可以幫助中資銀行跟隨客戶進軍海外,通過發揮在國際投資中的仲介作用,成為國內企業的戰略夥伴,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走進去”、“走上去”提供各種必要的支援和服務。在筆者看來,這才不失為推進中資企業“走出去”,擴大海外並購和直接投資的謹慎而又積極之舉。
中國銀行 進軍英房貸市場【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 2009.07.27
信用緊縮之際,全球第三大銀行中國銀行 (Bank of China)開始向英國人提供房屋抵押貸款,而且利率低於英國許多老牌銀行。中國銀行先前在英國的業務重點是華人社區,現在擴展範圍,希望成為和匯豐、巴克萊一樣家喻戶曉的品牌。
《金融時報》報導,抵押貸款經紀人表示,中行的固定加碼利率 (tracker rate)以英國基準利率 (目前為0.5%)加2.5個百分點起跳,是英國最優惠的利率之一,應該有助舒緩英國房屋貸款不易的情況。經紀人表示,抵押貸款市場的供應嚴重緊縮後,一家大型銀行加入市場的消息令人歡迎。
預計中行初期將提供相對較小額的房貸,但可能迅速擴大整體放貸規模。中行表示,有機會從更廣闊的英國市場中爭取高品質業務,達到擴張版圖的目標。
分析師認為,外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較健全,而且帳上沒有高風險的舊貸款,在英國借貸市場的發展空間較大。
中行在提供貸款前,將先和每一位申請人面談,並用本身的資本儲備來提供貸款。英國銀行業原本也採這種傳統做法,但後來在房地產熱潮中拋棄保守態度。
中行一開始按照中國人對8的觀念,把貸款手續費定在888英鎊(約台幣4萬7900元),但本周已將手續費調整為英國人更易於了解的995英鎊。
【溫州商人】
聯想砸大錢 送走兩位外籍【工商時報09-06-30李純君
聯想近期公佈的財報中揭露,付給甫卸任的前CEO阿梅里奧325萬美元的補貼,若加上前前任CEO沃德160萬美元的卸任補貼,外界解讀聯想之所以耗資485萬美元撤換兩位外籍CEO,主要的原因是兩位外籍主管對聯想缺乏戰功所致,但此舉卻成功讓聯想的大陸專業團隊重掌所有兵符。
聯想集團財務會計年度計算方式與一般企業不同,是以3月31日為年度終止日,上一年度淨虧2.26億美元,其中包括1.16億美元的一次性重組費用,這也是自聯想集團2004年收購IBM PC業務後的唯一一次全年虧損,雖然虧損主因是來自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但聯想董事會多次公開表示對此成績並不滿意,也因此,前CEO阿梅里奧的卸任,其實是在市場的預料之中。
另外若以薪資結構的角度來看,剛剛卸任的前CEO阿梅里奧,年報披露他在去年的財會年度獲得了325萬美元的補貼,這一數字比前前任CEO、IBM前高階主管沃德的卸任補貼多了165萬元。
而上一個財會年度聯想雖虧損,但2007至2008的財會年度阿梅里奧竟獲得了399萬美元的業績獎金。另外,這兩位外籍CEO每年的薪資,占聯想整個高階主管全體薪資的63%~69%。
再者,今年初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回鍋後,進行人事與組織的大整頓,其中將行銷部分分開,陳紹鵬負責新興市場,劉軍負責IDEA產品集團,這兩塊都被看作是聯想集團接下來一段時間收入的主要增長點,陳紹鵬與劉軍明顯獲得提拔,另外,楊元慶重任CEO,而柳傳志也重掌董事會主席,種種跡象均突顯出,大陸兵團已經完全掌控聯想集團。
聯想 擬收購巴西電腦商【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08.12.12
外電報導,聯想昨(11)日證實,正就投資或收購,與獨立第三方進行初步討論,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協定;據稱,聯想鎖定的標的包括巴西最大電腦製造商博斯資訊(Positivo),以及富士通西門子。台系組裝廠對聯想動作積極,均表示樂觀其成。
巴西媒體報導,聯想高層已造訪巴西第一大電腦製造商博斯的總部,並對併購博斯資訊表現極大的興趣。但與此同時,聯想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戴爾,已向博斯資訊提交了一份計劃書,並標明收購價格。
路透社報導,聯想集團昨天在公告中證實,正就潛在投資機會及收購與獨立第三方進行初步討論,但在現階段並未就任何可能收購進行談判,也未達成或簽定任何交易條款或協定;聯想稱,實質協定未知最終能否落實,將於適當時候公布。
對於聯想考慮併購博斯的傳言,聯想執行長阿梅里奧(William Amelio)9日在上海新聞發布會上稱無可奉告。但他表示,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公司的估價明顯下降,個人電腦產業將會展開新一回合的整併。
另,上海證券報報導,富士通9日證實,包括聯想在內的多家公司,正就收購富士通西門子消費個人電腦業務與富士通進行接觸。
日本大和研究所分析師表示,聯想在歐美市場一直受到惠普戴爾的壓制,如果價格合適,富士通無疑將成為聯想一個很好的併購對象;不過相形之下,收購博斯進軍巴西市場,對於聯想而言可行性更高。
大和分析師指出,截至9月30日為止,聯想手頭握有15億美元現金,博斯的市值僅約2.15億美元,因此聯想可輕而易舉買下博斯。聯想若加上伯斯在全球個人電腦市佔率約為7.9%,雖然仍遠落後第三名的宏碁,但聯想第三季業績明顯下滑,如能找到適當的收購對象,可望讓聯想達到預期的成長目標。
中國富豪購屋團 赴美撿便宜【工商時報09-02-17夏幼文
大陸富豪團已經成為美國房地產業眼中的新金主。2月24日,第一個由中國富豪組成的赴美購房團將抵達美國洛杉磯,展開從美國東岸到西岸的搶購有增值空間的超跌住宅。而他們瞄準的房屋價格,在美金30萬到80萬(約為新台幣1,000多萬到3,000萬元)的豪宅。
中國富豪的購房團引起西方媒體的注意,根據美聯社報導,這幾年中國有錢人零星的在美國看房買房,但是很少見到這些有錢人組織起來,一起飛到美國團購房產,中國富豪到美國團購買屋算是新鮮事。
而英國「泰晤士報」則稱,這個由大陸網站組成的富豪購房團,成員包括企業主及教授,每人手上至少握有百萬美元的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去年中國大陸百萬富翁共有39萬人,居世界第5位,但有錢的中國人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機會並不多。
根據統計,去年12月底美國共有367萬套未賣出的房屋,大量空屋成為新崛起的中國有錢人投資目標。賓州一位華裔房地產商就指出,中國人準備抓住房價下跌,房屋拋售的機會來臨。從去年底開始已經有100多個中國大陸觀光客參加類似的旅遊團。
美國亞太棕櫚大酒店副總裁何美湄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南加州的商用房價格在今年還會下跌,但是美金35萬元(約為新台幣1,150萬左右)的中價位住宅的房價已經見底了。
她表示,介紹給中國購房團主要類型都是集中在此價位的房屋。何美湄強調,大多數中國大陸來美國買房子的人以投資為主,所以華人聚居區的中高價位房屋就成為熱門看屋區。
但在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的大背景下,仍有人對大陸購房團此時赴美抄底表示懷疑。
根據路透社對25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房地產價格不會很快到達底部,還需要數年才能止跌回穩。美國房價從高點到現在低點,已經下跌35%。今年房價應該還會再跌10%,明年甚至會更低。
但一位中國專家的分析指出,到美國購屋團是很好的試驗,且到美國買房子的都是高收入的中國有錢人,這群人到美國買房子有的想要投資,有的則是想要過新的生活方式。
只是這些購房者可能低估海外投資的風險,因為他們不熟悉美國文化和制度。
千萬富豪團 購屋赴美撿便宜【聯合報09.02.25
美國金融海嘯,房價大跌,大陸富豪趁機搶進;由專業人士構成、身家全部超過千萬元人民幣的大陸富豪團昨天出發,第一站將到美國洛杉磯,開始十一天的美國房地產「抄底之旅」。
「東方早報」報導,有「中國首個美國抄底購房團」之稱的富豪團,由四十名團員組成,來自大陸各地,大部分是搜房網的合作客戶,或者是主動報名用戶中的高端人群。團員分別來自山東、江蘇、大連、杭州、深圳、北京、重慶、上海等地。
搜房網表示,從報名者填寫的資料看,大部分報名者身家在一千萬元級別,年齡主要集中在卅五到五十歲之間,大部分是房地產、商業服務、商業零售企業、跨國公司的高管,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購房目的,是為投資或自住。
按行程安排,購房團將停留美國五個城市,第一站洛杉磯,接下來依次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波士頓以及紐約。選擇這些城市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都是華人居住較密集的城市,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溫州商人 搶買50個義國品牌【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3
近日傳出中國兩家民營企業出價2億歐元,購買法國時裝品牌皮爾卡登遭否認後,又傳出有一批浙江溫州商人赴義大利洽購50個國際知名鞋服品牌,顯示溫州商人收購國際知名品牌的旺盛企圖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12家溫州企業組成的考察團於6月底出發,前往義大利馬爾凱大區,與50個義大利鞋服品牌就收購、合作等事宜進行接洽。
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謝榕芳表示,她正與12家溫州鞋服企業負責人一起考察義大利知名品牌,而7月這些義大利品牌也會應邀到中國考察,到時將會達成合作協議。
且除了義大利以外,溫州企業9月還將再次組團前往歐洲進行品牌考察。
新聞晨報報導,為吸引溫州龐大的民間資金,義大利廠商這次推出了GEOX、ANCONA、FILOTTRANO等5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鞋服品牌,義方並將於品牌出售、貼牌生產、設計等方面,與中國企業進行各個層面的接觸。
據指出,這次前往義大利「探營」的溫州企業,除吉爾達鞋業、巨一集團,還包括天雅鞋業等八家製鞋業,以及奧奔妮服飾公司等服裝企業。
吉爾達鞋業總經理余進華表示,公司確實有意購買一些義大利品牌,但一切事宜還在商談中。
巨一集團總經理潘建中也坦承,現正與一些義大利品牌洽談,還沒有正式定案下來,因此暫時無法透露更多訊息。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溫州民間企業在去年底就開始醞釀到義大利洽購鞋服品牌,但畢竟企業要的是實際成果,過早曝光很可能對企業併購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業者暫時不會對具體的收購金額、意向品牌做過多描述。
提到溫州企業集體到義大利洽購名牌的動機,周德文認為,代理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而透過培育自主品牌不僅過程長,效果可能也不理想,對於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來說,能收購一些在國際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僅意味銷售管道的打開,還意味擁有這個行業訂價的發言權。
溫州富商買下英國電視台【工商時報09-07-14李書良
在中國大陸商場以剽悍團結、擅長炒作聞名的溫州商人,如今又傳出驚人之舉。溫州富商西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茂西昨(13)日在葡萄牙出席一場會議後親口透露,英國本土一家衛星電視台:PROPELLER(譯為螺旋槳)電視台已被其全資收購。
根據「溫州網」報導,儘管葉茂西並未提到自己為了這次交易,付出多少金額為代價,但消息傳回中國國內,仍是讓媒體大感好奇,也帶給不少溫州商人幾許「有為者亦若是」的振奮豪情。
其實,這並非溫州商人第一次在海外收購外國媒體,早在2006年年中,溫州商人王偉勝就已買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家國有電視台:阿拉迪爾衛視(ALDEER TV),並於2006年8月1日正式開播。但這次葉茂西的收購,卻是溫州商人首次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哥」:英國手中,全資收購媒體。
報導指出,葉茂西所收購的PROPELLER電視台,為英國格林斯比研究所的附屬公司─圖像頻道有限公司於2006年2月所創辦,是歐洲第一個100%播放全新原創節目的數位衛星電視頻道,透過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衛星平台傳送,最早在英國約克郡播放,後來在歐洲數十個國家落地。2008年11月,該電視台在義大利威尼斯獲得「全歐洲最佳衛視電影頻道」獎項。
讓葉茂西與PROPELLER電視台搭上線的契機,在於今年年初,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英國期間,葉茂西曾跟隨中國經貿代表團出訪。其間,葉茂西偶然得知,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使得PROPELLER電視台無法再獲得英國政府的資助,急需引進戰略投資人。
當時,葉茂西馬上以西京集團的名義與該電視台達成初步收購意向,之後經過約半年的努力,西京集團目前已完成了對PROPELLER電視台的收購工作。
此次「一戰成名」的葉茂西,儘管之前作風頗為低調,但卻並非默默無名之輩。葉茂西是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現任北京溫州商會會長、中國絲網印刷協會理事長、西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在溫州被人稱為「印刷大王」。
即將度過50歲生日的葉茂西,高中畢業後選擇從軍,當了三年兵之後,他離開部隊,被分配到溫州的一家國有企業去工作,當時每月工資只有29塊錢人民幣。葉茂西手頭拮据之際,很羡慕周邊已經先富起來的同鄉。
為了求富,1988年,葉茂西隻身來到北京闖蕩。最初,他和北京電車二廠廣告部合作,主要是印製一些車內廣告,工具就是一間簡陋的廠房和幾台陳舊的手工印刷設備。當時為了辦成一項專案,他可以白天談業務,晚上趕路,三天三夜不睡覺。就靠這樣苦幹,葉茂西慢慢積攢起自己的「第一桶金」。
這次買下英國PROPELLER電視台,對該台的營運方向與播放內容,葉茂西表示,將對該台發展規劃進行大幅度調整,將利用這個宣傳平台,大力傳播中華文化、禮儀、歷史、風土人情、經濟發展以及產品品牌、菁英人物等,激發歐洲人對中國大陸的關注。
葉茂西說:「調整後的電視台會有專門介紹中國和溫州的欄目,一些欄目將用中文播放,讓當地人對我們有更多的了解,也讓在歐洲的中國人第一時間能獲知祖國的情況。」
剽悍溫州幫從中國炒到海外【工商時報09-07-14李書良
在中國大陸商場,溫州商人、溫州幫一直不能為人忽視。儘管不少大陸業者批評溫州商人只會炒作賺錢,不懂得打品牌,但溫州人擁有的敏銳商機嗅覺,以及剽悍犀利、團結強勢的作風,仍讓大陸其他各地業者畏懼三分,溫州商人更能依此引領市場潮流。
在大陸,溫州商人被稱為是「無所不炒」,舉凡房地產、車輛使用權、礦產、大宗物資、木材、黃金、中藥材、品牌等,這幾年幾乎都被溫州商人玩過。大陸市場上更因此把溫州人當成是市場溫度計,以溫州商人的進場或退出,當作是某個領域是否大有「錢」景,或者是市場過熱的指標。
例如,打從2000年起,溫州人集體開始在上海、杭州、蘇州、廈門、北京、寧波、金華等地買房,其購買範圍遍及中國大江南北,「溫州購房團」因此聲名遠播,迄今不衰。當時大陸房產業者估算,溫州有10萬人在炒房,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在溫州人的炒作下,大陸房產市場很快迎來眾人炒作,價格飆高的局面。
炒作過房地產的溫州商人在嘗到甜頭之後,了解到藉由廣布在全中國各地的同鄉耳目,構建了自身對商機訊息的敏銳度,以及「錢流+群體」的作戰模式,這些年開始在出租車使用權、礦業、物資、中藥材等諸多市場進行投資與炒作,每次出手都成為媒體與市場的焦點。
連在金融海嘯發生以後,溫州人儘管也蒙受損失,但似乎僅是「傷皮肉而未傷筋骨」,溫州商人的金流實力依然雄厚。今年以來,溫州人每次都有過億元的行動,靠著囤積鎳,以及收購國外名牌,為自己創造更多日後的財富。西京集團董事長葉茂西這次全資收購英國PROPELLER電視台,也可看作溫州商人出擊海外的重要舉動。
炒房、炒糧、炒鎳礦 溫州幫什麼都能炒 【工商時報09-08-21記者楊文琪】
中國大陸很難找到第二個城市像溫州一樣,幾乎每個人都熱衷做生意,而且喜歡「集團作戰」,到處攻城略地,這種集體行動炒高商品價格的經商風格,已形成一種「溫式效應」,很多人都很好奇,下一步溫州人要炒啥?
集體作戰拚命賺
有一個笑話,一個外星人意外流落地球,降臨在中國上海馬上就被圈起來進行展覽,為上海人帶來鉅額的門票收入;來到廣東馬上被解剖,廣州人會琢磨這個外星人能不能食用;而他們來到溫州會成為每家的座上賓,競相邀請去吃飯,並被每個人問同一個問題:「你們那裡什麼東西最好賣?」
正因溫州人擁有猶太人一樣喜愛經商的熱情與能力,使他們從過去身無分文,即外出擦皮鞋、彈棉花、賣眼鏡、挑糖擔拚命賺錢,在他們的帶領下,大陸逐漸掀起一股下海經商的熱潮。
溫州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與發展,慢慢建立起多種行業的王國,他們開始攜著鉅款從故鄉出發,如水銀瀉地般的奔向全大陸各個城市,東至上海、西及喀什、南抵芒街、北至哈爾濱,千里奔襲。
在溫州自家的房市從每坪人民幣6,000元(下同,約新台幣2.92萬元),炒到2.1萬元高價,導致溫州幾乎無房可炒後,2001年8月,第一個溫州炒房團浩浩蕩蕩出發,157人整整坐滿了三節火車廂,到上海三天內就買了100多套房子,把5,000多萬元砸向上海樓市。
買樓像買大白菜
兩個月後,溫州炒房團又空降上海,再次砸下8,000多萬元的訂單。據稱,當時上海世貿濱江花園的房價,幾乎一夜之間上漲了三分之一。
溫州人不只在上海,在杭州、昆明、喀什、香港,同樣把一間間、一層層,甚至一棟棟的樓房與店舖,像買大白菜一樣買了下來,以前溫州人雙手戴滿黃澄澄的金戒指,轉眼變成腰間掛了十幾把房門鑰匙的「樓主」。
中國房地產因為溫州人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大方、快進快出,導致房市持續升溫,發展到後來,中國許多地方一聽到「溫州炒房團要來了」,就可以讓當地的房價立刻上漲。
2006年溫州銀監局抽樣調查顯示,當時溫州民間流動資本約有1,900億元,其中有400多億元常年跨區域流動。但實際上很早之前便有業內人士預測,溫州有5,000億元民間資金,外流到中國各地有3,000億元左右。
崇尚炒豆子理論
有人說,溫州人的頭髮都是空心的,每根頭髮都蘊含著商業智慧,加上溫州人自己有一套「炒豆子理論」,認為豆子要不斷翻炒才會熟,經商辦企業也一樣就應該炒,炒才能成就大業,所以只要認為有機可圖,便集體進行炒作。
於是溫州人挾其龐大資金,在炒房後接著炒煤、炒糧、炒電、炒棉、炒冬蟲夏草、炒國企、炒股,一直到最近整團出發到歐洲考察買國外名牌服務、鞋業,以及大膽炒鎳,都讓人不敢小覷這股巨大的經濟衝擊力。
溫州人下一步炒作的標的是什麼?可能是收藏品,可能是木材,也可能是防治疫病的藥物。
他們總是以敏銳的嗅覺,像螞蟻雄兵般不斷地尋找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機會,他們每涉足一個地區、一個行業,所動用的能量,總是攪得人心惶惶。
【通膨vs通縮】
全球性通縮 各國無良策>中時08-01-24王曉伯
根據國際先驅論壇報指出,占全球經濟近四○%的美國、日本與英國目前都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然而由於世人因應全球性通縮威脅的經驗實在太少,以致造成因應對策錯誤的風險大增。
由美、日、英三國的物價情況即可知目前全球面臨通縮的威脅有多嚴重:美國十月生產者物價指數較前月下降二.八%,是有史來最大跌幅,而其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是下跌一%,也是歷來最大跌幅。日本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而根據巴克萊銀行的估計,日本明年陷入通縮的機率高達四成。至於英國的物價也在急速下降之中,十月消費者物價下跌○.二%,是自一月來首次下降。
此外,中國的通膨率十月分已自二月的十二年高點八.七%下降至四%。中國政府在振興經濟的同時,也開始將重心放在如何避免陷入通縮困境。
但各國政府的反通縮的風險會來自兩種情況,一種是對通縮反應不足,以致造成通縮情勢更加惡化,不論是消費者、政府,還是企業,債務壓力都告大增,而且物價的持續下跌,也將嚴重侵蝕企業的獲利。
另一種是反應過度,雖然成功抑制了通縮,卻導致通膨升溫,進而再度形成泡沫。我們不要忘了本世紀初美國面臨通縮威脅的情況:科技泡沫破滅與九一一恐怖攻擊,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物價也告走低,聯準會因而連續調降利率,直至把利率降到一%的水準,結果反而造成了另一個非理性榮景,即是我們現今的問題之母:房市泡沫。
停滯性通膨→停滯通縮→衰退通縮>中時08-01-24陳忠瑞
美國次級房貸在華爾街引爆的核子彈,驚人的輻射能量從美國、歐洲、亞洲至中東、南美,荼毒全球每一角落,核子廢料殘毒危害擴及每一產業,使全球經濟衰退哀嚎聲此起彼落,而這百年難見的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三部曲如下:
(一)停滯性通膨:金融海嘯初期,長期低利率所創造的資金大浪,將所有商品價格衝上浪頭,到處製造泡沫,引發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使可支配實質所得減少,消費緊縮,階段性通貨膨脹開始使經濟成長停滯,上升的利率使經濟停滯的現象雪上加霜。
金融海嘯三部曲 接踵而來
(二)停滯性通縮:高升的利率終於使過度炒作的商品價格大跌,停滯的經濟抑制商品的實質需求,投機泡沫與實值需求萎縮,終於導致商品價格崩盤,居高不下的CPI反轉,企業與民間預期價格下跌心理,使買盤更加縮手,連續性物價下跌與經濟的停滯,所謂停滯性通縮風險於是誕生。
(三)衰退性通縮:景氣循環從高峰反轉,收縮期的末端大都以衰退呈現,衰退是經濟負成長的代名詞,若加上物價大跌的通縮因素,就形成了經濟學上最難處理的衰退性通縮,民間消費與民間投資縮手,股市崩跌信心瓦解,但景氣嚴冬也埋藏春天的種子。
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當然也反應在產業上,以美國為例,三大產業遭到重創,首先是始作俑者次級房貸的房地產業,房地產業也是所謂火車頭工業,一棟房屋的建造,需要鋼鐵、水泥、塑膠及家中的配備如電視、電器、家電、廚衛等,新建房屋減少,上述產業需求下降、房屋價格下跌、人民財富縮水,其引發效應之大,稱房地產為火車頭工業並不為過,故房地產何時止跌,是經濟落底的觀察指標之一。
其次是金融海嘯震央的金融業,以次級房貸包裝而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就如藉由核爆後的輻射蔓延全球,龐大的資產減記使信用緊縮,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不是倒閉、被併就是轉型。金融業是所有產業的造血工廠,信用緊縮產業失血,其打擊面之大超乎想像,不只體質不佳的公司面臨立即危機,就連賺錢的公司也可能因資金調度失序而產生黑字倒閉,故金融業何時恢復,就像一個人造血功能正常化,所有器官才能健康運作。
再者就是現在面臨存亡關鍵的汽車工業,汽車工業是最基礎的工業,產業供應鏈長,雇用人數多是其特色,美國就有約三百萬人受雇於汽車相關產業。美國三大車廠已面臨現金燒盡的窘境,政府已在救與不救間陷入兩難的抉擇。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最終引發三大產業的困境,真令人始料未及,而非必需品的電子科技產品,也被經濟衰退及民眾看緊荷包的悲觀氣氛下,掃到風暴的颱風尾。
企業倒閉失業潮 漫漫長冬
事實上每次景氣循環的衝擊都有一定脈絡可循,只是每次衝擊層度不一而已。景氣循環由高峰反轉之初,最敏感最領先的股市一定率先反應,在高檔爆大量又大幅震盪,這是景氣反轉的初期警訊。但當時政府一定尚未察覺,上市公司老闆還是一片樂觀,散戶投資人也依舊信心滿滿。
隨著股市反轉,人民的財富受創,資金開始退潮,需求開始減弱,上市公司也漸感寒意,待上市公司接單不如預期,庫存上升,獲利隨之下滑,砍人減備料降資本陸續上演,公司財報下修潮不得不展開,最終終於看到經濟成長率出現衰退現象,故民間失業潮、財報下修潮、公司倒閉潮成為經濟衰退的必然結果。當以上三種情形大量出現之際,常常就是經濟谷底浮出之時,所以最悲觀、最恐懼的時刻,往往也是景氣落底之時。
IMF、惠譽、標準普爾及經濟學人等機構都宣告全球景氣二○○九年步向衰退,歐盟、日本、德國等GDP已連二季負成長,十月份美國的領先指標、ISM製造業、非製造業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及零售銷售都呈現衰退,可見景氣漫漫長冬還未見盡頭。而產業面之PC、手機、半導體明年皆呈負成長,Nokia、Intel、Walmart等國際大廠更下修財報及景氣展望,上述景氣循環之痛苦過程:企業倒閉潮、勞工失業潮及財報下修潮也還在持續中。(作者為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
商品價大漲 通膨幽靈蠢動【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3.22
商品價格上周創近兩個月最大漲幅,主要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推出規模逾1兆美元的注資計畫,引發通膨增溫疑慮,美元隨之重挫,促使資金湧入黃金和原油等商品市場。但分析師大多看空長線走勢。
追蹤24種商品價格的標準普爾(S&P)GSCI指數,上周共漲8.56%;追蹤26種商品價格的UBS彭博CMCI指數,上周攀高7.54%。本周若維持漲勢,本季可望出現去年第二季來首見的季線上漲。
GoldMoney.com網站創始人特克表認為,美國正朝向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發展。如果政府支出不設限,央行任意把公債變成貨幣,此時就會引發惡性通膨。
澳洲Commodity Warrants公司分析師哈薩爾表示,Fed的量化寬鬆政策,給美元帶來沈重壓力,卻大幅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RBS全球銀行和市場部門分析師墨爾指出,如果全球央行都積極避免落入通縮,換句話說他們得擁抱通膨,最直接受惠的就是金價。
倫敦商品交易業者Armajaro控股公司執行長瓦德表示,商品是通膨的最佳避險工具。
紐約交易最熱絡的黃金4月期貨,20日收盤下跌2.6美元至956.20美元,前市創半年來最大漲幅的7.8%,總計上周共漲2.8%,今年來漲8.1%。白銀5月期貨20日收盤上漲32美分至13.84美元,前市大漲13%,漲幅為1979年來之最。
西德州輕原油5月期貨20日小漲0.03%至52.07美元,總計上周共漲10.7%。
但分析師對商品前景並沒有特別樂觀。上周的多頭氣勢看起來主要是受政策面帶動,而非需求回升等基本面好轉,因此這波漲勢能否延續還是問題。
部分分析師甚至質疑,Fed大手筆注資市場究竟有多大刺激效用。Louis資本市場公司總經研究部門主管安恩以1990年代的日本為例,若沒有結構上的改革和適當的財政刺激,再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還是無法終結通縮。
此外,就算寬鬆政策奏效,要讓商品的需求大增、企業消化大部分庫存,也可能要幾個月、甚至一整年才能辦到。
國際貨幣基金(IMF)已說得很清楚,在全球經濟活動趨緩之際,商品價格不可能回升。
美元急跌 原物料行情衝高【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2009.03.24
銅價今年來飆漲28%,漲幅比黃金驚人,但這不表示經濟好轉,而是中國趁低價大量囤積的結果。
美元急跌觸動商品行情,國際油價23日直逼每桶54美元的四個月高點,銅價也飆至去年11月以來最高,黃豆則在阿根廷農民抵制出口稅的刺激下,升抵一個多月來的高峰。
西德州輕原油5月期貨23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最高上漲83美分,每桶報52.9美元,是12月1日以來最高。
由於中國進口大增,而庫存銳減,刺激預期性買盤,倫敦三個月銅期貨23日盤中最多上漲4.6%,報每公噸4,135美元,最新報4,076美元。
據中國海關23日發布,中國2月份精銅進口量比1月大增50%,達27.1萬公噸。上海上周銅庫存減少9.6%,至3.14萬公噸,不到一年前的一半。
上周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大膽注資市場1.2兆美元,造成美元匯價下滑,帶動商品行情。
據追蹤24種商品的標準普爾GSCI現貨指數,上周大漲8.6%,是1月2日止的該周以來最大單周漲幅。其中,油價上漲13%,銅價上漲7.8%。
Commodities Warrants Australia分析師海瑟爾說:「Fed宣布注資後,市場信心絕對有改善。不過,原油價格要在每桶50美元築底,美元還要再跌才行。」紐約匯市早盤,美元以1.3641美元兌1歐元成交。
不過,分析師大多不看好商品行情可以持續,理由是實質經濟還未見到升溫的跡象。
倫敦蘇格蘭皇家銀行指出:「目前為止量化寬鬆政策還沒有激發成長預期,美國與英國的實質收益率反而下滑。商品上漲不能用風險偏好升高來解釋。」以歐元計價的商品價格普遍維持平盤,沒有上漲。
此外,追蹤運費費率的波羅底海乾貨指數(BDI)再度下滑,顯示商品前景並不看好。本季BDI上漲逾一倍,但自11日起,已連續第九天下跌,23日早盤報1,773點。
原料價格下跌 中國在非洲經營更加審慎【中央社 2009.03.26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隨著原料價格暴跌以及部份非洲國家局勢更趨混亂,中國在非洲開始精打細算,不再像過去一樣採取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態度,轉而開始在投資之前訂定嚴苛條件。
報導說,中國在非洲原本有若干野心勃勃但具有高度風險的計畫,現在已經打退堂鼓,而且跟西方國家長期以來的做法一樣,在實際投資之前,要求當地有要經濟和政治穩定的局面。
報導說,中國追求原料的腳步並未減緩,國營企業繼續在尚比亞和賴比瑞亞等比較穩定的國家找尋便宜的銅礦和鐵礦,但中國公司現在會訂定對他們更加有利的條件,並且避免局勢最混亂的地方。
報導說,非洲政府面臨收入減少的局面,才意識到他們畢竟需要西方國家的幫助。
民間研究機構「歐亞集團」(The 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龐泰特(Philippe de Pontet)說:「前沒多久,中國公司會前進到沒有別人願意去的國家。這種情況可能在改變中。」
紐約時報說,2007年,中國宣布跟剛果達成協議,中國可以開採剛果蘊藏豐富的銅、鈷、錫和黃金等礦產,交換條件是為剛果重建道路、學校、水庫和鐵路。剛果面積跟西歐差不多,在超過10年的內戰中飽受蹂躪。
但如今這項協議的前景蒙上陰影,而下滑的原料價格使得剛果談判籌碼大減。
同時,剛果突然發現它需要國際貨幣基金(The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幫助,但IMF不肯將剛果之前欠下的債務一筆勾消,而且剛果還向中國貸款,原本打算要用礦產償還,現在則變成欠下新的債務。
報導說,中國在非洲取得礦產的辦法,是跟非洲國家簽署協定,為他們建造大型工程,以交換礦產。
同時,西方捐助國和投資者針對勞動條件、環境以及對民主與人權的尊重會有所要求,但中國對這類問題概不過問,例如中國國營石油公司就跟遭到西方孤立的蘇丹政府打交道。
非洲政府歡迎中國採取這種政策,雙邊貿易在1980年代不到1000萬美元,去年則升高到1000億美元以上。
但報導說,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此刻,中國這種做法出現了問題。非洲政府發現,他們跟中國的協議基本上是拿未來的收入當抵押去跟中國借貸,一旦原料價格下滑,他們就會欠下龐大債務。
在幾內亞,當地政府原本確信中國要為他們建造一座10億美元的水庫,但中國已經撤消計畫。
中國駐幾內亞大使火正德說:「這個水庫不是送的,它是一項投資。」
報導說,許多幾內亞人認為中國公司跟西方國家國家的公司一樣,都在剝削當地人,甚至可能更厲害。軍方在去年12月取得政權之後,下令搜索涉嫌販賣偽藥的中國公司,結果壓抑已久的不滿在行動中爆發,演變成公然行搶中國企業的局面
掌控原物料 中國增貸拉美【聯合報 2009.04.17
紐約時報報導,在華府試圖與拉丁美洲修補破損關係之際,中國也積極投入這個地區,提供大筆貸款給經濟急遽衰退、商品價格重挫和信用緊縮的國家。
中國正迅速增加在拉丁美洲的貸款,以長期掌握大豆和鐵礦等原物料的供應。中國與阿根廷的貸款協議將使阿根廷獲得人民幣,購買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報導說,這幾周中國一直在磋商協議,把提供委內瑞拉的發展基金增加一倍,達到120億美元;至少貸款10億美元協助厄瓜多興建水力發電廠;提供阿根廷逾100億美元的人民幣信貸額度;貸款100億美元給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協議多聚焦中國掌握石油等天然資源供應的目標。
歐巴馬訪拉美修好:平起平坐【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4.17
美國總統歐巴馬16日訪問墨西哥,接下來將轉往千里達及托貝哥出席美洲國家高峰會。他這次拉丁美洲之行除了討論經濟危機、毒品武器走私和貧窮等重大議題外,也將試圖與拉美國家修好,做好睦鄰工作。他行前說,他將與拉美國家領袖平起平坐討論事情。
歐巴馬接受CNN訪問說:「時代改變了。」他將與巴西總統魯拉會晤:「我和魯拉總統的關係是兩個大國領袖的關係,我們試圖為人民解決問題和創造機會,我們是夥伴,不分大小的夥伴。」
歐巴馬首站抵達墨西哥,也是他除了峰會以外唯一訪問的國家,對墨國總統卡德隆積極對抗販毒集團和加強美墨邊界安全,表達敬意與支持。白宮官員說,歐巴馬訪墨極具象徵意義,因為墨國正在掃蕩空前的毒品犯罪暴力,這些罪行已擴及美境。此行象徵美國與其南鄰團結,並證明美國對阻止毒品和武器走私十分認真。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15日任命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邊界事務總管」(border czar)一職的貝爾辛(Alan Bersin)回鍋,督導美墨邊界對抗販毒集團行動。
美國邊界以南各國的犯罪、絕望和政治動亂,都影響美國的利益,歐巴馬出席美洲高峰會,將設法安撫布希主政時自覺受漠視的領袖。
歐巴馬也避免批評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的領袖。這三國總統藉修憲延長任期。歐巴馬說:「我認為美國不應告訴別國如何實行民主、他們憲法的內容應由其國民決定。」
克魯曼專欄》散播通膨恐懼 政治做怪啦!【經濟日報田思怡譯09.05.30
突然間,好像大家都在談通貨膨脹。輿論文章嚴厲警告說,惡性通膨迫在眉睫。市場也許注意到了這些警告:長期政府債券利率上升,對未來通膨的憂慮是利率走高的一個可能因素。
但對通膨的嚴重恐懼有什麼道理嗎?基本上,沒道理,我稍後會解釋。我懷疑這種恐懼氣氛至少一部分關乎政治,而非經濟。
先說重要的。了解現在美國經濟沒有任何通膨壓力跡象很重要。消費者物價比一年前低,面對高失業率,薪資停止調升。明顯而立即的危險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
因此,物價若沒漲,為何憂慮通膨?有些人宣稱,聯準會印了大批鈔票,勢必會通膨,也有人宣稱,預算赤字終將迫使美國政府利用通膨打消赤字。
第一種說法根本就錯了。第二種說法有可能對,然而不對。
聯準會最近確實採取了前所未見的行動。說得更明確些,聯準會大買政府和民間債券,並藉由提供銀行更多儲備金來付帳。在平時,這將引發高通膨:儲備金充足的銀行會增加放款,帶動需求,使物價上漲。
但現在不是平時。銀行沒把額外的儲備金借出去。他們只是坐擁儲備金,事實上他們把錢直接送還給聯準會。因此,聯準會根本沒有真正印鈔票。
不過,這些行動豈不遲早會引發通膨嗎?不會。日本銀行(央行)過去面對的經濟困境和我們今天面對的差不太多,它在1997和2003年之間大買債券。結果消費者物價如何?下跌。
總之,目前有關通膨的討論大多令人想起大蕭條最初幾年的情況,儘管物價大跌,許多有影響力的人仍警告會有通膨。
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寫道:「這些人表達了對通膨的荒誕恐懼,這是在挪亞洪水來臨時高喊失火,失火。」他繼續寫到:「在大衰退和失業減緩後,通膨才會變得危險。」
經濟復甦後我們會面對通膨風險嗎?有些人這麼說。這些人注意聯邦赤字可能升高到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100%的預測,並表示美國終須利用通膨打消赤字,亦即拉高物價,讓赤字的真正價值降低。
過去有過這種事。例如,法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欠下的債務,最後泰半用通膨打消了。
比較現代的例子可就難找了。過去20年來,比利時、加拿大,當然還有日本,都經歷過赤字超過GDP100%的時期。
美國本身從二次大戰崛起時,赤字超過GDP的120%。
這些案例中,沒有一個政府試圖以通膨解決問題。
那麼,有任何理由認為通膨就要來了嗎?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把溫和的通膨當成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當成鼓勵借貸和降低民間債務負擔的手段。
我認同這些主張,並曾在1990年代對日本提出類似建議。但當時日本決策者從未採用通膨手段,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決策者現在會有興趣。
凡此種種全指向一個問題:如果並沒有真正的通膨風險,為何這麼多人都說有。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經濟學家有時意見相左。像現在這種非常時期,許多一般法則不再適用時,更可能出現重大歧見。
這很難讓人不認為,目前販售通膨恐懼部分有政治動機,這些經濟學家多半可以接受減稅造成的赤字,卻在政府開始花錢救經濟時,突然對財政百般挑剔。他們的目的似乎是嚇唬歐巴馬政府,讓政府放棄這些救經濟的努力。
不用說,總統不應被嚇到。經濟仍然問題十分嚴重,需要繼續給予協助。
沒錯,我們有長期預算問題,我們必須為長期的解決方案打基礎,但談到通膨,我們唯一該懼怕的,就是對通膨的恐懼。
油金飆風再起 金屬強彈【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2009.06.11
受美元下跌、需求增加刺激,商品漲風又起,原油價格七個月來首次突破每桶71美元,金價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漲,銅、鉛、鋅、鎳、鋁等非鐵金屬價格活蹦亂跳。
美國石油協會9日報告,上周美國原油供應減少近600萬桶,降為3.579億桶,是3月以來最低水準,刺激原油價格急升。紐約油市西德州輕原油7月期貨10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上漲74美分,每桶報70.75美元,漲幅為1.1%,盤中最高升抵71.79美元,創下去年11月4日以來最高價。北海布侖特原油7月期貨上漲1.58美元,每桶報71.20美元,漲幅2.3%。今年以來,油價共上漲59%。
美元對一籃六種貨幣加權匯率指數10日下跌0.5%,連續第二個交易日重挫,引發市場揣測美元繼續下跌,通貨膨脹會加速。美元下跌時,金價、油價與金屬價格通常會上漲。
美元跌勢助長金價強勁上漲,黃金8月期貨大漲12美元,漲為每英兩966.70美元,漲幅達1.3%,稍後在紐約金市早盤,8月黃金期貨報964.80美元。倫敦現貨黃金大漲9.32美元,漲為964.1美元。
GFMS研究公司執行長華克在東京接受專訪時指出,年底前,金價可能突破1,000美元,而且可能漲到1,100美元,但明年平均金價可能比今天的行情低100美元。
非鐵金屬受到全球經濟逐漸好轉、金屬需求即將回升激勵,紛紛大漲,銅、鉛、鋅三個月期貨價都漲到去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鎳價漲到去年10月初以來最高價,鋁價漲到去年12月以來最高水準。
其中鎳價10日在倫敦早盤暴漲4%,每噸報15,598美元,稍早鎳價一度漲到15,690美元,創去年10月2日來最高紀錄。
三個月銅期貨每公噸大漲60美元至5,230美元,漲幅1.2%,銅價一度衝上5,264美元,創下去年10月15日以來盤中最高價紀錄。紐約早盤7月銅期貨上漲0.55美分,每磅報2.371美元,創下去年10月15日來最高價。
鉛價漲到每噸1,768美元,漲幅達3%,鋅價每噸升抵1,639.5美元,漲幅2.2%。
倫敦金屬交易所管理的銅、鋁、鎳庫存持續下降,進化證券公司分析師柯諾特指出:「漲勢反映投資人在需求回升前建立存貨。」
農產品大漲 糧食危機山雨欲來【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2009.06.11
金融危機才稍微平息,糧食危機似乎又準備再次上場,近日玉米、小麥、黃豆漲到八、九個月來的最高峰,逼近上次糧食危機開始時的價位,凸顯世界糧食供應減少、需求增加,糧食安全問題再度成為隱憂。
美國玉米7月期貨9日以每英斗4.44美元收盤,黃豆期貨以12.434美元收盤,漲勢稍弱的小麥以6.434美元收盤,雖然都低於去年糧食危機高峰時的天價,但今年以來,漲幅至少都超過50%。
穀物價格上漲的原因包括中國大陸需求強勁,種植減少造成供應降低、以及拉丁美洲旱災摧毀阿根廷的作物。
倫敦巴克萊資本公司農產品分析師安尼基希南說:「農產品市場相當緊張,我們並非處在80或90年代糧食過剩的環境中。」
雞、豬重要飼料的黃豆粉價格已經突破每噸405美元,是1973年石油危機和去年糧食危機中僅見的天價,導致美國即時烹調雞肉漲到十年來最高峰。
不過,去年糧價暴漲、若干國家發生暴動的糧食危機,應該不會重演。
米價去年漲到每噸1,000美元以上,目前交易價大約為550美元。牛肉、豬肉、牛奶價格都相當低迷,進一步壓制食品價格全面上漲的可能性。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供應展望相當樂觀,民間部門分析師和食品業主管比較擔心,警告玉米和黃豆之類的農產品供應相當吃緊到了值得擔憂的程度。
大宗物資強彈 採購更難了【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 2009.08.04
下半年大宗物資行情怎麼走,國內業者看法多空分歧,頂新集團看多、嘉穀公司看空,統一集團認為會暴起暴跌,但業界都認同,美元匯率、基金等非基本面因素的影響性加劇,大大增加採購大宗物資的難度。
業者表示,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從上周四起連續兩天強勢彈升,關鍵是美元弱勢與基金炒作,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美元將持續貶值,帶動油價、商品期貨聯袂大漲,此外,基金大量回補大宗物資的多頭部位,也是造成大宗物資期貨價格大漲的原因。
業者強調,影響未來大宗穀物行情的因素,基本面包括全球景氣、天氣,非基本面則包括美元匯率、基金、油價等。8月12日美國農業部將公布最新的耕種面積報告,屆時對於新年度黃豆、玉米的耕種面積與總收成量可望大致明朗。此外,黃豆、玉米種植與生長即將邁入成熟期,未來半個月也是影響基本面的關鍵時間。
頂新集團、福壽及大統益等業者,則看多下半年大物資料價格。福壽表示,北美黃豆今年耕種進度遲緩,加上美國中西部的氣溫是百年來第四低,黃豆收成恐遭遇早霜威脅,加上澳洲發布聖嬰警訊,都有利黃豆價格走升。福壽並基於此因素買足8月所需的黃豆全部買完,9月要用的量,下單也超過一半。
嘉穀則看空未來大宗物資價格。偏空論點在於上半年黃豆價格大漲,造成北美與拉丁美洲的農民紛紛搶種,加上產區天氣頗佳,9月起的黃豆新穀不僅豐收機會大增,且單位收成量可望比原先預期來得更高,不排除明年全球的期末庫存有機會較今年度的4,103萬公噸增加近兩成,並突破5,100萬公噸。
大成集團看法與嘉穀接近,採購也以穩健保守為原則。大成集團認為,雖然黃豆、玉米短線受到基金炒作,有短多題材,但穀物價格已偏高,長期應回歸基本面操作。
【鐵礦】
需求降溫 鐵礦砂將降價四成【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08.11.05
隨著汽車、營建與一般設備的需求降溫,全球主要鐵礦砂生產商正醞釀對鋼鐵業者大幅調降價格,降幅最多達四成。
雖然新合約明年才會簽訂,但跡象顯示,包括澳洲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與巴西淡水河谷(Vale)等鐵礦砂大廠,都想調降新的合約價,估計會比目前價位低20%至40%。這些公司掌控全世界75%的鐵礦砂產量。
供應商聯手降價凸顯市場情勢丕變。今年稍早由於市場供應緊俏,有些業者將鐵礦砂價格調漲85%,現貨價甚至暴增逾三倍,飆至每公噸200美元。
為避免價格大跌,鐵礦砂廠商紛紛減產因應。例如,淡水河谷公司上周開始減產10%,相當於3,000萬公噸,導致裁員與關閉部分礦場。由於無法確定不景氣會持續多久,該公司未表明何時恢復產量,僅強調此時決定減產有利於股東、員工與生意夥伴,減低他們未來可能承受的更高成本風險。
到目前為止,必和必拓和力拓仍維持現有產量,但如果鋼鐵的銷售和價格不斷下滑,情況也許會改變。必和必拓商務長卡德隆說;「目前並無減產計畫,我們仍依合約出貨。」力拓執行長阿爾巴尼斯上月表示,正在檢視資本支出,鐵礦砂產量有調整空間。中國鋼鐵協會表示將減產20%,全球鋼鐵業龍頭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也在某些工廠減產15%。
必和必拓早已對力拓虎視眈眈,希望藉購併力拓打造市場霸主地位。全球主管機關與鋼鐵同業也存有疑慮,擔憂兩者合併可能壟斷市場,使鐵礦砂價格居高不下。如今鐵礦砂需求疲軟,使必和必拓一償宿願希望增濃,但該公司表示,歐盟已正式行文反對這項併購案。歐盟發言人不願對反對交易置評,但該組織早先曾憂慮這兩大鐵礦砂廠合併,將不利於市場。
近期鐵礦砂現貨價已跌破合約價格,每公噸降到70美元上下;相形之下,長期合約價約為每公噸80美元至90美元。價格大幅回檔的主因是鋼鐵需求萎縮,尤其是熱軋鋼捲,迄今價格已跌三分之一。
鋼板價大幅下跌 魯南再掀造船熱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13 張達智/整理
11月12日,山東台兒莊區一家造船廠的技術工人在造船船位焊接鋼板。 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進入11月份以來,鋼板價格大幅度下跌,加上京杭運河台兒莊複綫船閘工程開工建設,通航能力和運量提高一倍,使得魯南地區的船民們紛紛簽定訂單,開始建造大船。
據瞭解,近一個月內,魯南台兒莊地區10餘個造船廠接到造船訂單已達40多艘。據悉,2003年,由於船舶運輸價格高漲,魯南地區曾掀起一次造船熱。
澳大利亞礦企FMG欲攜手大陸鋼企應對金融危機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25陳恆光/綜合報導
“FMG在全力支援華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是在反哺FMG自身的發展。”二十四日晚,澳大利亞FMG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弗雷斯特在此間與湖南省長周強會見時,表達了與湖南鋼鐵企業華菱集團在低品位鐵礦開發、原礦加工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的強烈願望。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FMG公司是目前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也是大陸鋼鐵企業重要的進口鐵礦石供應商。大陸鋼鐵企業是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最重要的市場,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波及鋼鐵產品需求與價格迅速回落,鐵礦石供應商面臨減產和滯銷的緊要關頭,由弗雷斯特率領的澳大利亞FMG公司高級代表團一行二十四日專程來到湖南,欲與大陸鋼鐵企業通過展開全方位的合作,攜手共渡難關。
弗雷斯特表示,FMG對目前華菱集團以及湖南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充滿信心,並尤其看好以中南大學為代表的一批湖南高校強勁的人才和科技實力。FMG通過與華菱合作,不僅將保證華菱長期穩定的礦石供應,同時也可以獲得湖南在低品位鐵礦開發等方面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周強認為,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華菱集團仍保持著較好的業績和發展態勢,其關鍵是在全球範圍內選擇了許多合適的戰略合作夥伴。華菱與FMG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FMG此訪是“在關鍵時期作出的關鍵選擇”,必將揭開雙方合作新的篇章,而湖南政府也將為雙方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推動其向更加廣泛、全面和深入的方向發展。
寶鋼3月盤價再調漲【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1.20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陸鋼鐵業龍頭寶山鋼鐵將調高3月主要鋼品盤價,每公噸調升人民幣300元,顯示寶鋼非常看好農曆年後的大陸鋼品市場走向。
路透報導,這是寶鋼繼調升2月盤價之後的第二次漲價,在此之前寶鋼已經連續五個月調降大陸鋼品盤價。
消息人士指出,3月寶鋼的熱軋鋼捲價格漲為每公噸人民幣3,742元,漲幅為8.7%,高於2月的漲幅6.1%。
至於冷軋鋼捲則漲為每公噸4,226元,漲幅7.6%,低於2月的8.2%。
澳洲麥格理銀行駐上海劉姓分析師說:「接下來兩個月連續漲價,反映出寶鋼對於農曆年後國內鋼價的多頭展望,如同以前一樣,工廠在年後恢復上班後市場都會走高。」
去年12月底,寶鋼調漲今年2月的主要熱軋鋼品價格,每公噸提高人民幣200元,主要冷軋鋼品每公噸則調高300元。寶鋼高層昨天並未對這項消息發表任何說法。
報導指出,去年下半年起寶鋼不再公開每季盤價,並且變為每個月調整報價,希望更精確反映市場狀況。
不過,日本大和證券駐上海劉姓分析師指出,寶鋼3月冷軋鋼品價格仍稍微低於目前市價,反映出寶鋼對於汽車與家電業的需求展望仍不明確。
大陸市場研究機構北京安泰科信息公司分析師馮君從透露,由於下游業者的需求疲軟,2008年底前寶鋼的鍍鋅鋼產能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一。
報導提到,寶鋼這次也調高可用於汽車與家電市場的鍍鋅鋼品3月價格,每公噸調高人民幣350元。
大和證券劉姓分析師說:「(寶鋼)漲價顯示訂單狀況有所改善。寶鋼加價將刺激其他鋼鐵業者跟進,進而穩定市場價格,並且進一步恢復市場信心。」
寶鋼漲價不代表大陸鋼鐵業的春燕即將到來。上周中共國務院在公布針對鋼鐵與汽車業的第一波產業振興方案時,就明言北京將遏止鋼鐵業者持續擴張產能,因為大陸鋼鐵產能早已過剩,若放任業界擴產將打壞國內外市場的行情。
破天荒 阿賽洛米塔爾上季虧損【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09.02.12
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阿賽洛米塔爾公司(ArcelorMittal)11日公布歷來首見的季虧損,去年第四季淨損26億美元,遠低於前年同期的獲利24.4億美元。
上季營收衰退21%至221億美元。阿賽洛米塔爾將虧損歸因於稅前認列44億美元的庫存及原物料合約減值,和資遣員工費用。
該公司表示上季產出減少45%,本季也將維持這樣的減產幅度,直到出清存貨。
由於車市、營建業和機械工業對鋼鐵需求大幅下滑,使得鋼鐵業也進入寒冬,阿賽洛米塔爾之前計劃裁員9,000人,現在表示從白領到藍領裁員人數都會再增加,也準備關閉部分工廠,裁去臨時雇員。
該公司上季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益(EBITDA)為28億美元,比前年的48.5億美元縮水42%,但仍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3.5億美元。今年第一季EBITDA預估只有10億美元。
2008年全年銷售為1,249億美元,比前年成長近20%,但獲利卻下滑9%至94億美元,鋼鐵出貨量也減少7%。
執行長米塔爾(Lakshmi Mittal)表示,去年表現受到第四季拖累,但EBITDA為245億美元,仍達年度目標。本季依舊充滿挑戰,不過已「開始看到改善跡象」。他預估今年需求還會減少7%到10%,可能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才能自這波衰退中復原。
財務長阿迪提雅‧米塔爾則表示這些跡象表現在鋼鐵價格觸底回升,以及中國市場的景氣信心好轉。該公司期望北美銷售在近期內可以回升,因為減產幅度遠遠大於需求下滑及庫存。
阿迪提雅說:「我們並沒有時間表…但現在庫存已經很少,應該會出現復甦,因為需求並未減少45%」。
該公司也努力削減2006年米塔爾收購阿賽洛時累積的龐大債務,在上季就減了60億美元,並安排48億美元的再融資,將2010年及2011年到期的債務延至2012年清償。
美祭「雙反」 大陸鋼界急商對策【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 2009.04.12
中共商務部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15日將召集14家鋼鐵業者商談對策,應對美國提起的鋼鐵反傾銷案。知情人士指出,以印度作為替代國測算,平均傾銷幅度高達80.72%。
業者指出,顧慮可能被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從今年初開始,美國採購商不敢在中國下單。
美國鋼鐵業者對中國212家鋼鐵企業,提出訴訟金額高達3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15億元)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案,這是中國遭遇規模最大的「雙反」案件。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國七家石油管材企業和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提出訴訟,美國鋼鐵業提交的起訴書多達300多頁,涉及約50個稅號,總共點名212家中國企業,遍及各省,涉及金額達33億美元,遠高於日前傳出的27億美元。
這已經美國鋼鐵行業第14次對大陸鋼鐵產品提起反傾銷、反補貼的合併調查。尤其是去年,美國、歐盟、加拿大等曾先後對大陸的管線管、不銹鋼壓力管、無縫鋼管、非合金焊管等多類鋼管發起反傾銷或雙反合併調查。此次針對的石油管材,占大陸出口鋼管的一半營收,是鋼管中的最大類別,影響極鉅。
報導指出,被控反傾銷的大陸企業已收到損害調查問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受命協調企業積極應訴。
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秘書長孔令銘指出,已緊急召集14家主要出口商,15日將會商對應之策。
根據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收到申請的20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立案,5月26日前做出產業初次裁判,美國商務部將於9月8日前做出補貼初裁,11月6日前做出傾銷初裁。
報導引述數家大陸鋼管廠商表示,美國鋼鐵業要提出雙反,已傳聞兩個多月,美國採購商顧慮可能被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從今年初開始,不敢在中國下單,中國最大的鋼管出口商─天津無縫鋼管廠第一季度甚至沒有接到一張出口訂單,對比去年同期出口量是1萬噸。
知情人士說,起訴書列出中國產品享受大量政府補貼,包括:優惠貸款、土地優惠、稅收優惠、低價提供原材料、政府贈款等九大補貼類別,以印度作為替代國,測算的傾銷幅度為40到90%,平均傾銷幅度高達80.72%。
力拚寶鋼 天津四鋼企擬整合【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2009.04.14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天津市國資委正醞釀整合天津市天鐵集團、天鋼集團、鋼管集團與冶金集團成為一家超過2,000萬噸等級的鋼鐵集團,力拚寶鋼集團。
天鐵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新的鋼鐵集團公司可能會命名為「天津鋼鐵集團」或是「天津渤海鋼鐵集團」,最快可能在今年5月前掛牌,目前天津國資委仍在調配適當的領導、管理等高層職位。
據了解,天津市目前擁有十多家鋼鐵企業,其中以天鋼集團、天鐵集團、天津鋼管和冶金集團四家國有鋼企為主,其餘多為民營企業。
冶金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羅凱聲表示,天津市去年就有重組四家鋼企的想法,今年1月大陸國務院公佈「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又再推了一把,而且3月推出的規劃細則也明確指出要推動天津區域內鋼企的聯合重組。
目前,天鐵集團是四家鋼企中規模最大,產能近1,000萬噸,主要生產熱卷、中板、螺紋鋼、線材和冷軋產品;利潤最高的是生產無縫鋼管的天津鋼管,產能與冶金集團相近,約300萬噸;而天鋼集團的產能在650萬噸左右,主要生產中板和棒線材。
如果這四家鋼企順利整合,規模將超過2,000萬噸,相當於寶鋼本部的規模。按照天津市國資委的計畫,四家鋼企都是新的鋼鐵集團旗下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將重新劃分產品定位,避免重複競爭。
為了淘汰落後產能的鋼鐵業,大陸各省近年都在整合省內鋼企,包括去年山東省將濟鋼集團和萊鋼集團重組為山東鋼鐵集團,河北省也整合唐鋼集團、邯鋼集團,組建了河北鋼鐵集團,目前產能達到3,175萬噸,規模超過寶鋼,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鋼鐵集團。
除了省內區域性的整合,「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細則也要求加速鞍本集團與攀鋼、東北特鋼,寶鋼與包鋼等跨地區的重組,,希望在2011年能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等5,000萬噸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集團,還有若干個1,000萬到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集團。
大陸鋼鐵業》拚產量沒用…關鍵在技術【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4.14
大陸是世界周知的「鋼鐵生產大國」和「鋼鐵消費大國」,卻不是「鋼鐵強國」,產能過剩、結構不平等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北京當局。
大陸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全球第一,年平均增長21.1%。去年產量達到5億噸,占全球產量的38%,直接出口的粗鋼6,000萬噸,占世界鋼鐵貿易量的15%。
大陸在鋼鐵業雖然占盡優勢,但盲目投資卻導致產能嚴重過剩,2008年底,大陸粗鋼產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1億噸。
大陸鋼鐵業的問題,從鋼企數量也可以窺知一二;跟鄰近國家相比,日本有三大鋼鐵廠,韓國則是一個,但大陸境內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鋼鐵廠,2007年大陸全國前四大的鋼企產量不到全部的40%。
大陸官方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3月公布的鋼鐵業振興細則就明確提出,要淘汰落後產能的小廠,讓大企業兼併小企業,希望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集團。
雖然細則規劃了未來三年鋼鐵業的發展願景,不過,甫重組完的河北鋼鐵集團卻為人詬病。大陸媒體形容,這項重組看似把邯鋼、唐鋼結合在一起,但事實上只是將一堆小高爐擺在一起,沒有任何改變。
在「大魚吃小魚」的重組方式下,應思考兼併重組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改變,應是如何提高鋼企的技術,進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品質,否則重組就只是產量提升;數千萬噸的大鋼企看來雖然美好,但沒有實質意義,矛盾仍然存在,無助於大陸邁向「鋼鐵強國」之路。
中鋼噴天量 驚爆被併危機【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09.04.14
外資大賣中鋼股票,市場傳出有特定買盤持續承接,中鋼昨(13)日再爆36.2萬多張的歷史天量,股價也創波段高。市場研判,特定買盤以台塑集團低檔收購中鋼的可能最高。
台塑企業相關主管昨天否認買進中鋼股票,也否認有入股中鋼的計畫。不過坦承「與中鋼合作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台塑企業高層說,「台塑和中鋼一直有接觸,不過,目前還沒有進一步合作細節」
中鋼執行副總鍾樂民說,不清楚是誰在買中鋼股票,要等到4月21日停止過戶,新的股東名冊出來後進行分析,才知道買家是誰。
法人指出,中鋼昨天成交量連同盤後交易為36.2萬多張,創單日成交最高紀錄,總計五個交易日破百萬張,半個月交易量就占中鋼股權30%,中鋼遭併購不是不可能。中鋼昨天以26.05元作收,上漲1.15元。
前幾年全球鋼鐵業併購風潮興盛,中鋼為抵禦可能的併購行為,強調「做大做好」的策略,股價一度站上50元以上,提高門檻,如今中鋼股價腰斬,自然會受到有心人士覬覦。
法人說,農曆春節後,外資就不斷出脫中鋼持股,持有中鋼股票比率由23%降至15%,中鋼股價卻盤堅不跌,顯示特定買盤趁市場恐慌殺盤時,大量收購中鋼股票。
至於這股特定買盤,法人分析,因金融業身陷海嘯陰霾自顧不暇,電子大亨的可能性也不高,傳產中有實力吃下中鋼的唯有台塑集團,尤其台塑在越南及大陸都各有鋼廠,跨入鋼鐵領域的企圖心強烈,研判是這波支撐中鋼股價的特定買盤。
台塑高層主管昨天也坦承,台塑越南大煉鋼廠投資案,不排除與中鋼合作的可能性,「一起攜手到海外,總比單打獨鬥好」。
不過他強調,雙方合作,是基於你情我願的互利前提,「透過入股中鋼或取得董事席次的方式去談合作,不是台塑企業的風格」。
這位主管指出,台塑集團去年僅買進自家集團股票,並未買進中鋼股票,今年集團因股利大幅縮水,也沒有那麼多閒置資金去買進中鋼或其他公司的股票。
台塑企業在雲林離島工業區新興區規劃興建的大煉鋼廠,因被環保署要求進行二階環評,進度停滯,台塑企業轉往越南蓋大煉鋼廠,此案也經越南政府全力支持,通過環評,台塑企業並在今年3月取得土地,預定年底動工。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表示,台塑企業實力確實雄厚,若真要參與中鋼經營,也不見得不好,因為台塑企業的營運實績大家都看得到,上下游同心攜手,共創台灣鋼鐵產業前景。
新聞分析》藏鏡人 覬覦中鋼經營權【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09.04.14
趁著外資出脫持股,神秘買家不動聲色大量買進中鋼股票,持股占比少則10%、甚至可能高達23%,已具備和官股分庭抗禮之勢。熟知業界動態的人士分析,神祕買家買股的動機,已排除短線投資獲利的可能性,介入經營權層分相當高。中鋼如何因應這股勢力進逼,恐是未來最受關注之事。
外資持有中鋼股票在去年達到38%的高點,多屬於國外基金持有,股權分散,單一法人持股最多不會超過2%。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外資去年下半年紛紛賣股求現,今年2月初外資持股降為25%,到目前只剩15%。
外資一路砍殺中鋼股票,中鋼股價從去年10月至今,一直在22元上下盤整,這段期間外資至少大賣10%中鋼股票,若以中鋼資本額1,260億元計,有12.6億股換手,以每股22元核算,外資等在市場上套現275億元,但中鋼股價未見大跌,顯然有特定買主承接。
法人表示,中鋼去年第四季提列170餘億元的存貨跌價損失,並沒有完全提足,今年上半年中鋼恐需增提30億元以上的存貨跌價損失,加上煤鐵價格下修,6月鋼價還得續下修;中鋼今年在虧損邊緣浮沈,基本面難有起色,若非特定買盤,中鋼恐無法站穩20元,因此想藉投資中鋼股票賺價差,可能性不高。
中國鋼廠 4月虧18.7億人民幣【工商時報09-05-25馮復華
根據中國鋼鐵協會周六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陸4月份鋼鐵企業虧損18.7億元人民幣(下同),鋼價跌至1994年來新低。即使中國工信部發出史上最嚴厲減產令,要求鋼鐵廠全面減產,但直至4月底,中國鋼鐵產量僅小幅下降3.6%,在供過於求局面未解下,中國鋼鐵市場鉅額虧損也仍持續。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日前舉行的「2009年中國鋼鐵市場形勢研討會」中透露最新數字,1至4月,中國國內市場需求明顯減弱下,鋼鐵業仍持續性產量過剩,因此即使中央發出停止信貸等減產令,仍難以扭轉今年鋼鐵業全年虧損的局面。
中國鋼鐵協會周六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末中國市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95.56點,比去年四月146.48點,下跌50.92點,降幅達34.76點。羅冰生對此表示,國內鋼材價格不斷走低,當前鋼材價格已經低於1994年的平均價格。
中鋼協數據顯示,4月份中大型鋼企有29家虧損,比第一季增加4家,相較於第一季鋼企業整體虧損33.08億元,中國光4月就虧損了18.7億元。1月至今已虧損51.79億元,與去年1至4月利潤達634億元形成巨大反差。
世界鋼鐵協會同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4月,全球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3.6%,其中美國產量同比下降達53.4%,歐盟下降48.6%,中國粗鋼產量則僅減少3.9%,中國4月份粗鋼總產量4,341.3萬噸為當月世界第一,佔全球總量的48.53%。
鋼鐵業看壞下半年鋼企行情,分析師則認為鋼鐵庫存壓力將在第二季開始紓解。
遼寧 發現亞洲最大鐵礦【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2009.06.25
中新社報導,遼寧本溪發現亞洲最大鐵礦,已知儲量逾30億公噸,未來可提供的鐵礦量可滿足遼寧的鞍鋼、本鋼等大型企業生產量,開採時間約在50年以上。這個消息昨天激勵陸股創一年新高,但外資分析師對此仍保守以對。
業界人士認為,若這項消息屬實,意味身為全球最大鐵礦砂進口國的中國大陸,今後在與巴西淡水河谷等全球前三大礦商洽談年度鐵礦砂採購合約時,將擁有更大的談判籌碼。
報導指出,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橋頭鎮大台溝的這個鐵礦,是本溪市根據近15年地質資料,對全市展開區域地質大調查和二次開發時所發現。
為確定這個鐵礦的實際規模,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勘探隊伍共打下17個勘探孔,其中12個勘探孔勘探到鐵礦,面積涵蓋長4公里、寬3公里的區域,這些探孔從地下1,200公尺左右發現鐵礦後,一直到地1,860公尺的,都還能挖出完整的鐵礦岩心。
目前已完成探勘的作業,仍未穿透礦體。據此估算,現已查明的鐵礦儲量超過30億公噸,若按理論估算還有可能翻一番。
受到這項消息激勵,大陸鋼鐵類股全線攀高,龍頭寶鋼在A股市場大漲逾3%;在香港上市的鞍鋼收盤也飆升5%,馬鋼及重慶鋼鐵盤中最高上漲逾3%。
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昨(24)日再度收高,終場上揚1.0%,收盤指數2,922.30點,創下去年6月中以來最高收盤紀錄,累計本月漲幅達10%以上。
不過,道瓊社報導,外資分析師對於這項報導仍抱持保守態度,認為中新社報導本身過於概略,而且沒有任何政府機關或礦業機構出面證實。
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雪梨交易業務負責人Justin Gallagher說:「大家可能有點樂過頭了一些。」市場人士也承認,若這項消息是真的,對於大陸鋼鐵業者可能是一大利多。
倫敦金融業者Knight Capital集團交易員Ioan Smith說:「這也太幸運了。我猜他們(大陸鋼鐵業者)現在在價格談判上,有了稍微多一點的籌碼了。」
根據大陸專家意見,大台溝鐵礦的礦石儲量,相當於原本鐵礦石豐富的遼寧鞍山和本溪地區所有鐵礦礦區儲量的總和,而且大台溝鐵礦具有埋藏深、礦體延伸大、傾角陡與礦體規模大等特點。
據指出,2006年中國國土資源部就在遼寧部署了叫做鞍山本溪鐵礦資源評價的大型調查項目,當年就鑽出鐵礦體,並預測資源量在10億噸以上。
遼寧發現亞洲最大的鐵礦資源外,中國日報報導,遼寧鞍鋼增資澳洲礦商Gindalbie已獲中國政府批准,這是繼中國五礦成功收購澳洲礦產商OZ大部分資產後,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又一成功個案。
雙方將在未來七天內完成配股程序,在進行配股澳幣1.62億元(約新台幣42.82億元)的配售交易後,鞍鋼集團持有的股權比例,將從原來的12.6%提高至36.28%,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新京報報導,巴西鐵礦石生產商MMX發布公告,宣布已收到武漢鋼鐵集團發出的一項非約束性收購要約,武鋼有意以4億美元(約新台幣131.4億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及子公司MMX Sudeste少數股份。此一收購舉動代表中國海外鐵礦收購對象不再限於澳洲,而是已擴展至巴西。
溫家寶促整併 鋼鐵股漲【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7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一個多月來先後三次到多家鋼鐵企業考察,他指出,鋼鐵業結構調整,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必須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兼併重組腳步。
和訊網報導,溫家寶對於鋼鐵企業再度指示要加快兼併重組,使得6日中國鋼鐵股聞聲大漲6.4%,遙遙領先其他類股,多檔股票並多次挑戰漲停,其中馬鋼、萊鋼、柳鋼攻上漲停,武鋼和寶鋼兩大龍頭上漲幅度也超過7%。
新華網報導,溫家寶於今年6月19至20日赴河北考察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深入冷軋薄板廠。他表示,當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必須痛下決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技術改造,堅決壓縮落後產能,在改革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
溫家寶6月27、28日又前往山東考察濟南鋼鐵集團,要求鋼鐵業要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透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來增強企業競爭力。
7月4至5日溫家寶再前往山西考察太原鋼鐵(太鋼),表示鋼鐵業結構調整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必須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兼併重組腳步。一連串的考察與指示,顯示他對鋼鐵企業兼併重組與淘汰產能落後鋼廠一事相當重視。在赴山西太鋼考察時,溫家寶詳細考察了4,350立方米高爐和不鏽鋼冷軋生產線,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煉鐵高爐之一,且耗能達世界先進水準,溫家寶詳細詢問不鏽鋼新產品開發和銷售狀況。
他表示,要把鋼鐵業的發展和信息化結合起來,與新材料結合起來,與經濟循環結合起來,使鋼鐵業經驗國際金融危機的錘鍊,真正強大起來。
米塔爾 邀中國進軍鐵礦石【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7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全球最大鋼鐵企業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 Mittal)全球副總裁羅蘭威斯本表示,米塔爾可以與中國一起建立鐵礦石合資公司,以解決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問題。
他提出該項建議的理由是,中國鋼鐵業發展中,鋼鐵企業面臨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價值產品,及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而鐵礦石銷售是解決挑戰的突破口。
羅蘭威斯本說,如果阿賽洛米塔爾與中國鐵礦石業務上成立合資公司,可以為中國鋼鐵企業提供資本和原料。
北京商報報導,米塔爾一直致力於對鋼鐵上游資源的掌控,計劃在未來將其自身的礦石自給率提高到75%左右。
米塔爾的目標是把鐵礦石年產量提高到1.1億噸。在2008 年的「中國鋼鐵併購重組論壇」期間,米塔爾就曾宣稱,其在2012年可望成為世界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在鐵礦石供應方面受制於三大礦企的中國鋼企來說,這一提議與中方拓展多元化鐵礦石進口管道的願望是相符的。
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認為,對於米塔爾的邀約,中國有這方面需求。儘管雙方在鋼材市場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在鐵礦石、煤炭等鋼鐵上游的原材料市場,則有著利益共同點,是可以攜手合作的。
他表示,或許這個合資公司可以擴展到對上游礦山的共同開採和投資。
徐向春說,米塔爾覬覦中國鋼企已久,但是礙於「國有大中型鋼企不允許外資控股」的政策規定而少有作為。之前入股萊鋼,以及透過控股中國東方集團間接控股津西鋼廠的嘗試均告失敗。
因此,這次提出建立鐵礦石合資公司,也許是想變換一種方式,從上游資源領域進入,這比直接收購中國鋼廠的難度要小。
目前米塔爾在歐美市場的粗鋼市場市占率都是第一,但在亞洲市場的作為還不是很大。因此,中國也成為米塔爾發展戰略優先考慮的地區,特別是在眼下全球鋼鐵行業不太景氣的情勢下。
據指出,目前米塔爾已持有湖南華菱鋼鐵33%的股份,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東方集團28%的股份。
中國買鐵礦 6年漲5.4倍【工商時報09-07-15林殿唯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也是世界三大礦場最大的單一客戶,從「以量制價」的採購策略來說,中國在購買鐵礦石的過程中理應取得最優惠的價格,但事實卻未必符合理論,礦場非但沒有給予中國鋼鐵廠任何折扣,而且價格更是連年上漲。雖然近期所發生的力拓間諜案很可能只是單一事件,但是卻無法遮蓋中國年年購買天價鐵礦石的事實。
根據業內專家估算,從2002年到2008年這6年內,中國的平均鐵礦石進口價格上漲了5.4倍,溢價幅度更是高達1,400億美元,相當於7,000多億元人民幣,或是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2倍以上。
針對不斷攀升的鐵礦價格,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部長李毅在去年也表示,「不能再吃第二次虧了!」評論員邱智華表示,不論力拓案的商業賄賂如何操作,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羊毛不是出在澳洲的羊身上,而是出在每一個中國消費者身上。
中國鋼鐵廠對付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策略,就是提高鋼材價格,也導致鐵路、公路、汽車、家電、建築等與鋼材相關產業的成本上漲,最終就是由消費者承擔,來為這些不合理的漲價買單。
大陸媒體認為,一旦力拓的商業間諜行為得到確認,很有可能會遭受與西門子相同的下場。
西門子為了解決賄賂各國政府的醜聞,總共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罰金給相關國家與世界銀行,作為和解的代價,而力拓與其他兩大礦場更可能要付出比西門子高出數倍的賠償金,來挽回喪失的商譽。而中國鋼鐵產業也能夠趁機檢討行業內沉積已久的弊端,整合過剩的產能,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成本。
鐵礦石暴漲 砸傷中國鋼鐵業【聯合晚報2009.07.15
中國是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受到鐵礦石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的打擊,中國鋼鐵業預期有關力拓間諜案的糾紛將導致進口限制,各鋼廠爭相進口鐵礦石。
據上海諮詢公司環球鋼訊(SBB)網站報導,本周印度鐵礦石價格飆漲8美元,至每公噸近90美元。漲價原因一是澳洲礦商暫停對中國出貨,造成供應短缺,二是因為有媒體報導,多達20份鐵礦石進口許可將被吊銷,促使中國鋼廠急於進貨。
環球鋼訊說:「雖然有些交易員認為,漲價原因是印度港口出現壅塞。但多數人相信,關鍵原因是兩大礦商力拓和必和必拓停止現貨供應,發貨量自7月初以來大幅下降。」一名上海交易員指出,來自澳洲的鐵礦石目前幾乎停頓。
中國官方決心整頓鋼鐵業陋習,讓鋼廠業者十分緊張,四名力拓員工上周被中國拘留,被控竊取國家機密。有官方背景的中國網站指稱,這四人與中國鋼鐵業主管勾結,收買有關中國鋼鐵需求的資訊,使力拓在與中國鋼鐵商的年度鐵礦石合約定價談判中取得優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分析師提出,促發對力拓調查的推手,似乎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急於打擊中國投機交易、獲取定價控制權。
深圳的市場分析師姜謙表示:「中國正在整頓鐵礦石和鋼鐵業,並將減少持有鐵礦石貿易許可的公司數目。」
但至少在短期內,這項調查可能已適得其反,使現貨價格上漲,甚至超過基準價位,鐵礦石現貨價格的一路上漲,對中方在鐵礦石談判明顯不利。這項談判目前仍陷於僵局,中方堅持2009-10年度的合約價應降價40%至45%。
中國獵礦 前進俄羅斯【工商時報09-07-19吳瑞達
中國東北首富周福仁所屬的遼寧西洋集團,斥資近2億人民幣,收購一家俄羅斯鐵礦場,而西洋計畫在礦區附近,投資興建建設一座鋼鐵廠,預計2012年底可完工投產;這項收購案,就在中國與國際三大礦山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仍在膠著之際,中國民營企業的動作,備受矚目。
就在中國與澳洲的鐵礦石談判,一直談不攏,最近又扯出「行賄」、「間諜」等疑案,中國與國際三大鐵礦場的談判,更顯得錯綜複雜。
稍早,更傳出中國數家大型鋼鐵企業,已和力拓達成協議,宣布接受比照日本鋼鐵企業,降價33%的條件;2009年中國鋼鐵協會領頭的鐵礦石談判,戛然而止,中鋼協希望達成的降價40%的目標告吹。
昨(18)日,市場也傳出,中國民營企業大步邁出海外尋求鐵礦場,而且大有成效,消息指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遼寧的西洋集團,稍早斥資近2億人民幣,從赤塔魯能礦業公司手中,收購了俄羅斯別列佐夫鐵礦礦權,該礦場儲藏量達7.47億噸。
「上海證券報」報導,這項收購案,已獲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證實,周福仁表示,上周他與俄羅斯地方政府官員會晤後,表示全力支持西洋集團的投資計畫。目前別列佐夫鐵礦收購案,已獲得中國商務部批准,投資案也獲得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核准,計畫於明年4月正式動工興建。
該報導引述周福仁的談話指出,西洋集團計畫在鐵礦區附近,投資興建一座鋼廠,分兩期投資、每期200萬噸鋼坯規模建設,總規模達400萬噸,建廠時間4年,預計2012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投資約33億人民幣。
他表示,未來成品銷售,3成將在俄境內,3成出口中國,3成進入國際市場。
上海證券報報導指出 ,別列佐夫鐵礦位於俄羅斯的赤塔州,南距中國室韋口岸直線距離僅4公里,開採條件良好,礦區面積220平方公里,礦藏面積達12平方公里,70%以上可露天開採,主要為菱鐵礦、褐鐵礦,含鐵量在40%~55%。
該礦區鐵路交通連接中國境內,距離近100公里路段,將由西洋集團與中國鐵路建設總公司合作修建,雙方分別出資30%和70%,並已達成協定。
「經濟觀察報」也報導,周福仁在企業界,素有「鋼鐵狂人」之稱,20年來,周福仁的鋼鐵夢想在中國屢屢受挫。
實際上,讓周福仁連續幾年成為富比世的富豪人物,他持有的西洋集團,從事耐火材料製造與複合肥料生產,這兩項產品,西洋集團已經做到了中國最大,但東北首富的周福仁卻更愛鋼鐵。
鐵礦石現貨價 每噸攀90美元【工商時報09-07-21張令慧
由於市場盛傳中國政府為整頓鐵礦石進口秩序,有意將現有100多家鐵礦石進口商中,取消30多張牌照,使得大陸鐵礦石進口商忙著搶進貨,不但造成國際鐵礦石現貨價格首度攀高達到每噸90美元,波羅的海指數也在跌破3000點後,又迅速站回3500點。
由於中國鋼協與全球三大鐵礦石業者的年度合約價格一直談不攏,大陸卻出現部份小型鐵礦石進口商,持續從現貨市場進貨,甚至已經採取先開信用狀,將價格定在較去年下跌33%,等到合約談判結束後再多退少補。在大陸進口商需求不減下,使得中國鋼協對三大鐵礦石業者的價格談判更為困難。
正因為中國鋼協遲遲無法與三大鐵礦石業者談定價格,多少與大陸進口商需求不減的動作有關,也因此,市場傳出大陸政府有意對大陸鐵礦石進口商進行整頓,要取消30多家進口商的執照。導致這些進口商連忙趕著向現貨市場買貨,這也就造成國際鐵礦石的現貨價格升達90美元,而波羅的海指數也在載運需求增加上,連連上揚。
除了鐵礦石的現貨價格與波羅的海指數雙雙揚升外,國際廢鐵的價格也持續走揚,美國近期廢鐵的價格已達每噸228美元,較前一個月的每噸188美元又上漲40美元,美國最高級的Bonus公司的廢鐵報價,更高達每噸350美元,且沒有任何的折價空間。
武鋼一天內 併購澳、加兩礦業【工商時報09-07-23楊泰興
儘管中國在鐵礦石進口談判上蒙受重大挫折,但中國鋼企在拓展海外新鐵礦源再獲得突破;中新社報導,武漢鋼鐵集團在20日與澳洲CXM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南澳埃爾半島中部、南部鐵礦項目。同一天,武鋼還完成對加拿大聯合湯普遜鐵礦有限公司(CLM)的收購交割。
一日之內完成2個海外鐵礦投資項目,顯示中國積極尋找3大礦山之外的資源,尋求擺脫3大礦山對鐵礦石的控制。
據報導,武鋼與CXM共同開發的南澳埃爾半島中部和南部鐵礦項目,是南澳最大的鐵礦開發項目,礦區總面積約600平方公里,預計資源總量達20億噸以上。
雙方此次合作共有2方面:一是股權投資,CXM上市公司向武鋼增發股票,收購完成後,武鋼將成為CXM第二大股東,並擁有擁有一名董事席位。另一方面,是雙方共同出資實施CXM特定礦區的勘探、開發和建設。
而在武鋼與加拿大聯合湯普遜鐵礦有限公司(CLM)完成收購項目的交割後,武鋼將成為CLM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獲得Bloom Lake項目25%的股權及50%的產品。
這是武鋼首次收購國外鐵礦石股權並同時在項目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而首期合作的Bloom lake鐵礦資源量達到9.09億噸。
武鋼目前規模在中國鋼企排名第二,一直苦於礦產資源不足,該公司由於地處中國內陸地區,每年內河運輸成本比沿海同類企業要高出數十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每噸鐵的生產成本較同業平均水準高百餘元。
據了解,武鋼投資海外腳步較慢,海外權益鐵礦量明顯低於寶鋼、首鋼、鞍鋼,今年因而快馬加鞭,積極尋求海外礦源。
大陸華能 想吃印尼煤礦五哥【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25
以經營電力為主的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有意競購印尼第五大煤礦PT BERAU COAL(BERAU)51%股權。
此事由負責海外業務的華能集團香港公司操作,目前已投出指示性標書,市場預估競購金額將逾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7.85億元)。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除華能對競購感興趣外,印尼的INDIKA、泰國最大煤炭企業萬浦集團、英國礦業集團Xstrata和美國煤炭巨頭博地能源等都宣布參與競購,華能集團內部認為,能否競購成功還很難說。
Berau公司成立於1983年,為印尼第五大採煤企業,這次出售的51%股權是由印尼商人Rizal Risjad控制的Armadian Tritunggal投資公司所持有,另外兩個股東是持股39%的荷蘭Rognar公司和持股10%的日本雙日株式會社。
近期Armadian Tritunggal投資公司有意退出Berau公司,並公開在市場出售股權,由於印尼能源企業很少在市場上出售控股權,吸引不少區域性及全球能源企業。只要取得其控股權後,即可獲得穩定高質的印尼電煤供應。
據Berau公司資料顯示,公司生產的動力煤灰份、硫份相對較低,熱值範圍為5,000至6,000大卡。至2008年底,Berau公司擁有2.99億噸的煤炭儲量,年生產和銷售煤炭1,320萬噸。對於Berau公司所產電煤品質,用過該公司電煤的國內電廠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所產電煤煤質相對其他印尼公司,煤質並不算太好,熱值相對較低。
據指出,印尼一直是中國進口煤的主要來源國,今年以來因重點合同電煤遲遲未能落實,加上中國國內煤價高於國際煤價,使得包括華能在內的中國電力公司紛紛增加進口煤的比例。
華能集團人士表示,從今年第二季開始,華能每月煤炭進口量都超過100萬噸,預示著僅華能一家,2009年煤炭進口量將超1,000萬噸,約占華能沿海沿江15座電廠用煤量的20%至25%。
大量進口煤的需求使得華能對收購海外煤礦興趣日增。華能集團說,如果能取得印尼煤礦,將使華能進口煤供應保持穩定並降低成本,減少國際煤價波動所產生的價格風險。
華能集團還說,由於地方利益等因素,當前要在中國國內取得優質煤礦資源已經很難,要想橫向併購煤炭企業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國際併購存在機會,大陸電力企業就應爭取。
國土部:目前大陸已啟動礦產資源核查礦區8950個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4 王鵬捷/綜合報導
中新網7月24日電: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和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等三項工作,自2007年啟動以來已取得較好成績,目前全國已啟動核查的礦區有8950個,已完成1100個。
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方面,部省兩級組織管理機構已全面到位,共有47個項目組、20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各項技術準備工作全面完成,編製了總體技術要求並開展了大規模技術培訓,完成了11項潛力評價典型示範,圈定鐵礦預測區488處、鋁土礦預測區38處。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方面,已完成技術指南、總體實施方案、試點及培訓等準備工作,各地野外實測工作全面展開。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方面,各省項目組織機構和核查隊伍基本到位,技術培訓正在進行。試點工作已完成,取得初步進展,落實了部分工作經費,開始全面實施。目前,全國已啟動核查的礦區有8950個,已完成1100個。
就三項調查工作,一些地方還存在領導重視不夠、進展不平衡、潛力評價部分省之間存在地質資料使用不便等問題。國土資源部要求,各地應提高認識、狠抓落實,將三項調查作為全面改進和完善礦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確保落實項目配套經費和人員,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完成。
國土資源部要求,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今年要完成13個礦種遠景區選區和鐵、鋁定量預測。各地要對收集地質資料提供便捷服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借閱或收取工本以外的費用。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年底要完成野外實地核查工作,與探礦權採礦權登記作好銜接,順利做好配號工作。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要嚴格按程序辦事,確保工作質量和數據可靠。
阿賽洛米塔爾 連賠三季【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9.07.30
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上季淨虧7.92億美元,已連虧第三季,表現不如預期。但該公司表示,拜增產和原物料成本下滑所賜,本季獲利展望將改善。
阿賽洛米塔爾29日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淨虧7.9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虧57美分,遠不如一年前的淨利58.4億美元(每股盈餘4.19美元),也比分析師預估的虧損3.36億美元還差。上季的虧損包含認列一筆12億美元的存貨減值和裁員預備金。上季營收驟降60%至152億美元。阿賽洛米塔爾股價29日在阿姆斯特丹股市交易一度大跌7.9%至23.33歐元,創兩個月來最大跌幅。
阿賽洛米塔爾財務長阿迪亞‧米塔爾說:「第二季的需求疲軟,使本公司持續遭遇挑戰,我們預期上半年是景氣谷底。」
阿賽洛米塔爾本月表示,正在重新啟動位在比利時、法國和西班牙的煉鐵爐,以滿足客戶補充庫存的需求。該公司第二季出貨1,700萬公噸的鋼鐵,比一年前劇減43%。
阿賽洛米塔爾說,第二季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提前的利益(EBITDA)為12.2億美元,比去年同季陡降85%,但比第一季高38%;第三季EBITDA盈餘可望增至14億到18億美元。該公司並預測,鋼鐵的平均售價將持穩或略為下滑,而本季出貨量可望比上季增加至少100萬噸。
英國MF全球公司分析師多夫艾德溫說:「要是所有的鋼鐵製造商都增產,我們將回到原點。市場並未出現足夠的需求,生產更多鋼鐵將導致價格下跌。」
分析師預期,阿賽洛米塔爾本季可望轉虧為盈,主要受惠於需求回溫和價格上漲。根據金屬通報公司(Metal Bulletin)彙整的資料,用於汽車和營建的熱軋鋼捲的價格,在第二季上漲4.2%,為一年來首見。
阿賽洛米塔爾說,在第二季底達成削減84億美元年度固定成本的目標。
這家鋼鐵製造商日前表示,已要求放款機構修改310億美元貸款機制的條款,並取得正面回應。
彭博彙整的資料顯示,阿賽洛米塔爾自2008年初以來共斥資38億美元進行收購,目的是取得更多鐵砂與焦煤供給的掌控權。世界鋼鐵協會指出,該公司去年生產1.016億噸的鋼鐵,占全球總產量13.2億噸的7.7%。
中國鋼管輸歐 最高課稅39%【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09.07.30
歐盟執行委員會28日決議對中國鋼管預先課徵懲罰關稅,這項開創先例的措施意味在經濟不景氣的當前,歐盟已逐漸訴諸保護主義行動。
貿易專家說,歐盟27個會員國的決議意義十分重大,表示歐盟已接受阿賽洛米塔爾等鋼鐵製造商的說詞,認為有必要徵收懲罰關稅以抵擋中國低價進口產品的威脅。以往,投訴者須證明進口品已對他們的生意造成傷害,指控才能成立。
這項案件牽涉到無縫鋼管這項鋼鐵業最重要製成品之一。無縫鋼鐵管是住宅興建、煉油廠與汽車業的主要材料。熟悉內情的歐盟官員透露,表決的票數十分接近,但拒絕透露最後的投票結果。
歐盟官員說,懲罰稅率將介於17.7%到39.2%之間,預料將自10月起實施,效期五年。歐盟自4月以來,就已對中國鋼鐵課徵最高達24.2%的臨時關稅。
中國官員說,他們準備針對歐盟與美國的鋼鐵關稅,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抗議。中國商務部27日發布聲明說,對歐盟與美國課徵反傾銷稅的措施表達「嚴重的關切」。
出口鋼鐵到歐盟地區的衡陽華菱鋼管公司經理譚玲(譯音)說:「課稅會讓我們失去歐盟市場。」歐盟占該公司銷售的5%到10%,譚玲今年來已數度前往布魯塞爾向歐盟官員解釋。她說,公司將加強對中東與非洲的輸出作為補償。
中國鋼材的歐洲消費者也對新關稅感到不滿,從中國進口鋼管、再轉銷其他歐洲地區的荷蘭Jan van Meever公司執行長范梅爾說:「由於市場受到保護,消費者必須更高的價格,這年頭的情況就是如此。」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就大量對歐盟出口產品。去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值達3,570億美元,遠高於2000年的670億美元。
歐盟鋼鐵業一年的規模達2,500億美元,有42萬名從業人員。由於歐洲勞動成本和環保成本高昂,這個行業無力應對進口產品的衝擊。代表歐洲鋼鐵公司的遊說組織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就一直呼籲提高關稅。
中國最近才打入歐洲無縫鋼管市場,2005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量僅3.5萬噸,但去年暴增至逾55萬噸,2006年歐盟對俄羅斯與烏克蘭進口鋼材課微反傾銷稅,導致來自兩國的鋼管大幅衰減,中國進口品便趁機崛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