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0 08:03:38| 人氣35,502| 回應338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快樂學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童年學彈琴 為啥從此不愛樂呢?不「快樂學習」唄!

台灣真要學人家「快樂學習」(如教改),便得徹底全套(無綱無本、隨小孩興趣而非樂不樂而學),不然便會反教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951650/2007120907401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262917/2008112307073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72/20060317074146

上網想找反思「快樂學習」時尚之文,萬中卻難得一。


童年學彈琴 為啥從此不愛樂?【聯合報記者梁玉芳08.12.01

「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早在這句經典廣告詞在十多年前出現之前,許多台灣家庭就視「讓小孩學鋼琴」為童年必經過程;現在,未滿周歲的小孩也有音樂潛能開發課程可上,不少家長深怕輸在起跑點上。

台灣人學琴 比歐洲還瘋

推動古典樂的大提琴家張正傑觀察:台灣學鋼琴的風氣比歐洲還盛,這與一般想像很不同;「現在全世界最愛讓小孩學鋼琴的,就日本和韓國啦。台灣近年退燒一點了。」
張正傑認為,亞洲父母望子成龍,加上對古典音樂、鋼琴教育的文化、階級意義的想像,常不問孩子愛不愛,先送去學琴再說。

為什麼學琴 爸媽規定的

資深鋼琴教師包絲華指出,為什麼讓孩子學琴,培養興趣、氣質、走音樂路、不能輸在起跑點等等都是原因,都讓人敬佩;但練琴很花時間,所以孩子該是學習的主角,但,「要不要學琴,常是大人單方面決定。」
功學社家族成員、鋼琴家謝婉玲說,早期台灣兒童的音樂教育幾乎等同於「學鋼琴」,家庭財力還可以的,家裡就會想辦法買一架琴,送小孩去學琴。
但是,問題是,謝婉玲反問:「台灣學琴的小孩這麼多,長大了為什麼不會變成音樂會的支持者?」

比賽得獎狀 管你愛不愛

她笑說,「或許我們演奏者該怪自己啦,」但令人憂心的是,我們的音樂教育、普遍的學琴經驗,並沒有帶來對音樂的「鑑賞能力」;這現象也發生在美術上,懂畫、欣賞畫、願意看畫展的人也不多,太少的藝術欣賞人口無法支撐起可觀的本土文化產業,也無從滋養本土藝術人才。
包絲華由多年教琴經驗看來,大半父母看待學琴這件事,多半是功利性的;「上台比賽」和「考上音樂系」,是他們最在乎的;至於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彈琴是不是得到樂趣,就排在次要了。
坊間許多琴力「檢定」、「比賽」也就應運而生,是不是具公信力尚待斟酌,但可讓家長覺得學費花得值得,孩子也得到申請學校或許可派上用場的證書及獎狀。

家裡有訪客 你來秀一段

樂評人焦元溥最近也呼籲,學琴是不帶功利之心地培養下一代對美的感受、增進藝術修養;如果出於算計,想讓小孩在校可以表演,客人拜訪可以炫耀,申請入學可以加分,那多半只造成一批批「學音樂又恨音樂」的小孩,不僅摧毀他們對藝術的感受,也扭曲音樂教學。
觀察台灣小孩學琴文化,是台灣父母望子成龍的縮影。「大半來學琴的孩子,還會上英文、作文,速讀、心算等才藝,至少一種,放學後的時間都是滿檔。」包絲華說,「看著接送的媽媽在孩子彈琴時累得在沙發上睡著了,真的滿心疼的。」

老師要驗收 練琴趕進度

牙醫師李偉文在女兒出生前,就買好電子鋼琴「待命」;等雙胞胎女兒上小學,就送到連鎖鋼琴教室學琴。「學琴是為他們的生命多開一扇窗,像愛因斯坦每天都拉小提琴。」他相信,學會樂器,能提升境界。但他坦承,父母一廂情願的作法錯了。
李偉文認為,沒來得及讓孩子認識音樂、喜歡音樂,就要他們不犯錯地彈出曲子來,結果就是平時鋼琴沒人彈,「只有禮拜天晚上被迫練習,好應付隔天老師進度驗收。」
李偉文反省,這樣下去,不僅影響親子關係,連孩子欣賞音樂的胃口都打壞了。於是,停掉鋼琴課。神奇的是,她們反而會自動彈琴,「從『彈樂器』回到『彈音樂』的正確方向」。

寶貝「玩」音樂 不為圓父母的夢【聯合報記者梁玉芳08.12.01
 
海洋大學藝文中心主任、大提琴家張正傑認為,學琴該是一件快樂的、好玩的事,千萬別逼著孩子坐上琴椅,「學琴不應該變成親子大戰」。
「但是,多少孩子是買了琴三個月後就放棄了?」張正傑有些不忍,他認為,音樂該是讓人快樂的,音樂是要「玩(play,是豷玩豶,也是豷彈豶)」的,「玩音樂,是很重要的態度」,所以孩子該由其中得到趣味,而不是負擔;但太多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加諸孩子肩上,太沉重了。
張正傑說,他不認為每個孩子都適合學音樂,有些孩子就是定不下來、音感不好,何必非學音樂不可?還有許多才藝更適才適性。
他指出另一種父母常見的謬誤是,「總是害怕輸在起跑點上」,兩三歲就趕鴨子上架。但他認為,「太早學彈琴、學拉琴,不見得好」;最好的時機是「孩子準備好了」,每個孩子的時間點不同,主動的學習永遠是最有效果的。
另一個謬誤是:學音樂不該是學會演奏樂器,而是懂得欣賞音樂之美,才談得上陶冶、抒發心靈。張正傑說,許多家長在意的是「我的小孩可以上台表演了」,音符有沒有彈對、拍子有沒有數錯;但是,更重要的是品味、鑑賞音樂的美;會不會拉、彈,都沒有心的感受來得重要。
張正傑說:「我是近十年,才真正懂得『玩』音樂的快樂。」即使歐洲學成、演奏無數回,「每次上台總是壓力大得要命。」他相信,有許多音樂家還是如此。
 
台灣的音樂人才 怎麼成不了大師【聯合報記者李玉玲08.12.01
 
鋼琴家藤田梓說,和四十年前相較,台灣音樂環境已經進步很多,和國際樂壇也有密切交流,「台灣,已是世界的一分子。」
四十多年前,藤田梓從日本遠嫁台灣,開始在台灣的土地上播下音樂種子。藤田梓說,早年台灣學音樂的人要冒出頭來,唯有當小留學生一途;現在,越來越多人學成歸國,音樂師資多了,國際級表演也很頻繁,要學音樂不一定非出國不可了。
藤田梓以她多年舉辦蕭邦鋼琴大賽為例,本土培養或是出國留學的演奏者,差距已經不大。
為音樂留學苦旅的案例早年比比皆是。鋼琴家陳瑞斌也是十三歲負笈奧地利,經歷過異鄉求學的孤獨。前陣子,陳瑞斌巡迴台灣各地開設大師班課程,讓這一代青年學子不必出國就能得到專業的指導。
但不免要問:大陸這幾年有郎朗、李雲迪等青年鋼琴家冒出頭來,台灣未來的鋼琴大師何時才能出現?
藤田梓認為,「大師」的出現除了天分,有時還要靠國家力量培養,但台灣一直都是靠著音樂家獨力奮鬥,台灣的音樂教育是齊頭式教育,不可能培養出天才。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認為,台灣並非沒有音樂人才,缺的是經紀人把台灣音樂家推到國際上。
陳瑞斌以多年海外經驗指出,時代已在改變,藉由商業包裝塑造演奏明星,藉此帶動學琴風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陸的郎朗就是個例子;國家也要投注資源,台灣音樂家才有可能在國際樂壇冒出頭來。
 
有興趣》陳立恆21歲學琴 無師自通【聯合報記者陶福媛08.12.01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愛音樂,除了電子吉他、貝斯外,還彈了一手好鋼琴,且曾多次在公司尾牙、演唱會等公開場合展現琴藝;殊不知他的琴技是無師自通,完全是自學,連彈琴的指法都不盡正確。
「我沒上過鋼琴課,一堂也沒有。」陳立恆笑說,他在大學時玩樂團,從吉他、貝斯開始玩起,為了作曲創作的需要,才開始學鋼琴。
當時陳立恆已廿一歲了,白天上課,晚上跑西餐廳、美軍俱樂部駐唱賺錢,時間很寶貴,根本無暇拜師學琴。加上「搖滾才子」的自尊心作祟,因此決定躲起來自己練。
當時輔仁大學的女生宿舍設有琴房,舍監瞧他人老實又肯上進,答應在中午時間讓他進女生宿舍練琴,但一天只能練一個小時。
說到這裡,陳立恆不禁得意地說:「我大概是整個輔仁大學,唯一可以大搖大擺走進女生宿舍的男生了。」
「我學琴純粹是興趣,並不想當鋼琴演奏家。」陳立恆說,有了這點認知,學琴就沒有壓力,練琴的過程雖苦,但他都是開開心心的。
後來當了父親,陳立恆也沒讓兒子學琴,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擔心兒子「微小脆弱」的習琴興趣,會被課程消磨殆盡。
陳立恆一直等到兒子上小學時,才鼓勵兒子自己彈。「當時兒子很喜歡周華健的『朋友』,我把樂譜寫給他,不消多久,他就會彈,還自己變化合弦呢。」
陳立恆認為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是好事,但最好避免強記死背樂譜或過於拘泥指法,把孩子嚇跑了。
「台灣人愛學琴,但殘酷的現實是,到現在沒有出過幾個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陳立恆笑說,有了這一點認知,台灣父母應該就會想開一點,別再逼孩子練琴了
 
百歲謝敬忠 自彈安可曲【聯合報李玉玲08.12.01(楨:日本學習法就最不樂

功學社創辦人謝敬忠百歲壽慶音樂會昨天舉行,謝敬忠聆聽別人為他彈奏音樂慶生,也上台為自己安可一曲,為功學社的廣告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再添一筆:「還會長壽」。
原本在教育界服務的謝敬忠,民國十九年和四位弟弟共創「萬屋株式會社」,台灣光復後改名「功學社」,從台日貿易、參考書出版,到後來進口文具、運動器材、小型樂器,又成為日本山葉(YAMAHA )鋼琴、機車代理,之後跨足音樂教室、開發本土自行車品牌KHS,功學社不只見證台灣經濟發展軌跡,也在音樂教育扮演重要角色。
昨天的慶生音樂會,副總統蕭萬長、立法院長王金平、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等官員到場祝壽。謝敬忠孫婿、大提琴家張正傑現場「民意調查」,從老到小,不是上過山葉音樂教室,就是騎過山葉機車或是KHS自行車,成長歲月都有功學社陪伴。
慶生音樂會從舞台布置到演出人員都很「功學社」,機車、鋼琴成了布景,主持人張正傑甚至騎著自行車上台。日前謝敬忠在百歲音樂會記者會彈琴時,有人眼尖發現他彈的不是山葉鋼琴,是Boston鋼琴,昨天家人趕緊換上山葉鋼琴。
音樂會最後,謝敬忠的孫女、鋼琴家謝婉玲,為阿公特別譜寫一首以「桃太郎」、「四季紅」、「哥哥爸爸真偉大」等歌曲集錦改編的安可曲。當大家推出蛋糕為謝敬忠高唱生日快樂歌時,壽星卻不見蹤影,原來,謝敬忠去上廁所。等到壽星回來,高興切完蛋糕準備彈琴時,謝敬忠的西裝褲不小心滑落,家人趕緊以人牆擋住,為他整裝,一連串意外插曲讓台上、台下笑聲不斷。謝敬忠還是氣定神閒彈奏一曲,引來全場歡呼。 

談九年一貫實施後對學習概念的看法:快樂學習的迷思

  九年一貫教育改革,承載著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期待及疑問,面對去年入學的國一學生,對國中教師而言,是全新的體驗,教師一方面要適應這群開放教育下學生的特質,他們較以往的學生活潑、比較不守教室常規,一方面要調節學生國小和國中的學習差距,尤其是基礎概念的加強與學習習慣的重建;對家長而言,面臨三年後升學的壓力,除了擔心孩子學得開不開心外,其實更在意的是考試與未來升學的問題,考少怕孩子跟不上別人,考多怕孩子壓力大;對學生而言,則除了需要面對國中環境的不適應外,輿論前一陣子對他們數學能力低落的批評,更使得他們無所適從,因為他們決定不了教改的方向,卻需要直接面對大眾對他們的奚落。
  「快樂學習」是教育的願景,但是並不代表學習全然無痛苦或一定是快樂的。學習有很多面向,挫折、失敗及等待都是學習的一部分,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生活裏並非只有快樂,但我們不能說生活裏的不快樂對成長沒有助益;另外,快樂相對於痛苦,但是並不代表去除教育場域中所有的痛苦後,學生們就會快樂,快樂和學習,其實是兩碼子事,把快樂和學習劃上等號,不只是窄化了學習的意義,也妨礙了學生的發展,因為我們所認知的不快樂因子或是想除掉的學習障礙,其實只是限定在我們自身生長的年代經驗,並不足以說明現在孩子所感知到的壓力,這群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真的能夠在我們所定義的快樂中學習嗎?
  也許把焦點放回「教」與「學」上,才能擺脫快樂與學習不相等的關係。九年一貫帶給國中教師的衝擊在於工作量的大增,如參與擬訂學校本位課程、編製教材內容,及實行多元化的評量等,但也唯有如此,教師才能踏上專業自主的路,然而,在近一兩年間所辦理的九年一貫相關研習中,所傳達的訊息大多為教師要活絡教學活動,活動做得愈有創意則接近九年一貫的要求,但是,在這樣的理解背後,有些教師開始把自己的創意融入教學,設計多元活動及學習單,但在九年一貫正式實施後,更多的教師在創新教學活動中迷失了教學的主軸,也就是對課程的綱要失去準則,並開始懷疑在那麼多的活動背後,孩子們學到的是什麼?
  教改是一份不會中止的工作,因為社會的改變,我們對教育的願景,及對學生的企盼都不停地改變中,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九年一貫的推動,都在回應著社會之於教育的期盼,所以教改不能停,然而,在要求教改的聲浪中,教師、家長,及社會對教育與學習的概念是否也跟著改變了呢?例如,在終生學習與知識經濟的風潮下,學習是終生進行,如同吃飯、休閒一樣的活動,因此,學習如何學習(know how)的重要性不輸給學了什麼(know what),同時,知識經濟貴在知識的創新,但社會準備好接受這些現在看起來比以往素質差,表現卻比以往有創意的孩子了嗎?或者,我們因為看不出實質上他們學了什麼,而認為填鴨式的教育讓人心安,反而再把孩子往各種補習班送呢?
  如果社會大眾、教師、家長的觀念沒有改變,再多的活動也無法改良教育的本質,而只是空具形式的變化罷了,學生放下沈重的書包,並沒有消除家長心中的疑慮,教師多元的教學活動,並非不用考慮教學成效,放牛吃草不叫適性學習,所謂的快樂學習,應以創造學生快樂的學習經驗為基,但這裏的快樂並不代表無痛苦、無挫折或被單純化的快樂,相反的,快樂學習意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及自我認同的過程,前者代表學生在自身情境下,關於喜怒哀樂等生活經驗的學習,後者代表在一次次學習的事件中,建構出對自我的概念及認同,因此,學習不全然是快樂的面向,而凡與快樂相違背的教育都該被限制的想法也該修正,快樂學習是願景,不能變成禁錮教育改革的緊箍咒。
http://140.117.11.91/eduReport/checkDir/luluhu20030627013523.htm

美國測驗 歐巴馬荼毒下一代?【聯合報╱余豈/教(嘉義市)09.08.06
 
拜讀四日《別讓成就測驗荼毒下一代》,覺得台灣教育衰敗之一大原因是,社會在互相矛盾的論述中,常只擷取單方、片面的資訊,在政治性權力拉鋸中犧牲了全面思辯與考量,也犧牲了學子。
標準化測驗真是荒謬的政策嗎?七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啟動「卓越競爭計畫」,要發放四十三億美元教育補助款給「提高學習成就」的州政府和學區。
「提高學習成就」是按照成就測驗的電腦統計數據做客觀評估,教育經費只撥給那些進行成就測驗並提高測驗成績的學區,並且,學生考試成績將與教師薪資掛鉤。
歐巴馬想荼毒美國下一代?四十三億美元約當一千多億台幣,小小的台灣卻把這鉅額的近半數以「五年五百億」的名義撥給了少數幾所大學!相較之下,歐巴馬把錢花在中小學教育,正因美國人已瞭解到唯有扎穩根基,才有能可拔尖。
教改人士定然訝異歐巴馬不談「快樂學習」,卻要競跑,然而,資本主義社會本來就信奉自由競爭。先前布希推出「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被教改人士譯成「有教無類、帶好每個孩子」,根本也是增加考試、量化成績;歐巴馬的法案其實是布希NCLB法案的延伸。美國撒錢推動教改,是因中小學教育品質荒腔走板,怪哉我們的教改卻拿這種教育當榜樣。
筆者同意兩位台大教授所言:「台灣學生沒有求知的熱情,會發牢騷不會有效溝通,會搞派系不會團隊合作…」吊詭的是,「多元考試」正是教改人士反對「一考定天下」而造成。既然這麼懼怕標準化測驗,難道要回到當年只有一次聯考的情況?或者,用沒有標準答案的主觀心證去決定哪些中小學生須接受全民埋單的補救教學呢?
逃避競爭或客觀數據並不是提升教育最好的方法,反而製造更多被學習差距淘汰下來的邊緣人物,消蝕更多社會成本。淺見以為,美國的作法值得關注,其中有一細節是,布希政府推行教育券制度的經費現在被挪去強化公立中小學的標準化測驗,換言之,經濟強勢的家長較無法佔用公家資源將子女送進私立明星學校。這類細膩又有實效的作法才是台灣在思考受教權等議題時應仿傚,而非以消滅明星高中、消滅成就測驗、消滅一綱一本等等具鬥爭性又拿不出正面成效的方式挑起無益的紛爭。

歐巴馬:美國學生 上課要延長【聯合報╱編譯田思怡2009.09.29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曾表示美國孩子上課時間太少,使他們與他國學生競爭時處於劣勢,因此建議縮短暑假或延長每天上課時間以提升美國孩子的競爭力。許多學校響應總統呼籲,增加上課時間,已有顯著成果。
歐巴馬今年三月十日說:「我們的孩子每年在學校的時間比南韓少一個多月,這可不是讓他們迎接廿一世紀經濟情勢之道。我們八年級的數學成績落到全球第九名,新加坡的中學生優於我們的比率是三比一。我們的十三、四歲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三分之一達到應有水準。」歐巴馬的兩個女兒分別讀六年級和三年級。
歐巴馬要求學校延長每節課時間、延後放學時間,並讓學生在周末到學校,使他們有個安全的地方可去。
美國教育部長唐侃最近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比美國學生上學時間多百分之廿五至卅,我希望大家能在公平的競賽場上。」
雖然許多國家的孩子上學天數的確比美國孩子多,但他們在學校的時間不一定比美國孩子長。美國孩子每年在校時間是一千一百四十六小時,比許多亞洲國家都長,如新加坡是九百零三小時,台灣是一千零五十小時,日本是一千零五小時,香港是一千零一十三小時。而這些國家孩子的數學和科學測驗分數,一向比美國孩子的分數高。
美國許多學校增加上課時間,已獲得良好成果。許多學校縮短暑假,暑期課已超越傳統模式,不再只是為考不及格或學習落後的學生補課。
特許學校以上課時間長著稱,例如KIPP網絡內的全國八十二所特許學校,上課時間是每天早上七時卅分至下午五時,比一般學校長三小時,學生每隔一周的星期六要上課,暑假要上課三周,這些學校八年級的州測驗分數超過學區平均分。
 
科學、數學、閱讀 美生排名差【聯合報╱編譯田思怡 2009.09.29
 
美國總統歐巴馬對美國學生全球競爭力表示憂心,不是沒有道理。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每隔三年對卅個會員國和一些非會員國的十五歲學生的科學、數學和閱讀能力進行評比,美國學生在這三項表現都在平均值以下。
PISA於二○○六年對五十七國的十五歲學生進行測驗,在科學項目,美國學生排名廿九,比列支敦士登、克羅埃西亞和拉脫維亞還差。在數學項目,美國更掉到卅五名,落在俄羅斯之後。在閱讀能力方面,美國因沒有資料敬陪末座。

小孩子不該比輸贏? 喬希.維茲勤 2009/09/24 

 有些讀者或許會說「小孩子不應該比輸贏」,但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沒經過競爭洗禮的孩子,未來若是有心在哪個領域施展抱負,卻碰上不可避免的障礙,這個孩子很可能會欠缺因應障礙的韌度。   
 
前言

作者是西洋棋王& 太極拳王(8次全美西洋棋冠軍 + 世界西洋棋亞軍 + 21次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本身就是「學習高手」,極具說服力。
書中所談的「學習原理」,包含技巧的鍛鍊和心理的磨練,是全方位的深度學習法;值得學生及家長教師參考。

小孩子不該比輸贏?

一旦潛心投入西洋棋,便是持續不斷的挑戰。在我整個西洋棋生涯,父親和我不斷尋找比我略勝一籌的對手,因此即使我在分齡賽是常勝軍,平時輸棋卻是家常便飯。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幫助我對西洋棋維持健康的心態。雖然我肩負沉重壓力,但對西洋棋的熱情給我的激勵,遠遠超過對失敗的恐懼。回想起來,正是頭一次贏得全國冠軍之前的慘敗經驗,使我勇於放手一搏。

這並不是說輸棋不會難過。我當然會難過。在西洋棋局落敗有某種特別痛苦的感受。在一場棋局裡,兩名棋手各自都使出戰術、策略、情感、生理和心靈上的看家本領,與對手一較長短。棋手的腦力經歷了恐怖的考驗;我們竭盡心力,在極度專注好幾個小時後,整個人筋疲力竭,全身痠痛。在激烈的西洋棋賽程中,雙方氣勢時有消長,還會發生失之毫釐的失誤、驚險萬分的脫困、創新的新意,和精準的反擊。當你的布局就快陷入險境時,感覺就像性命受到威脅。當你贏棋時,你覺得自己捱過了一天;但當你輸棋時,會難受得簡直像有人硬生生挖出你的心丟在地上踐踏。這樣的形容一點也不誇張。輸棋是很殘忍的經驗。

如果對增長智力論學習法認識地不夠透澈,很可能建立錯誤觀念。我看過不少不同領域的人士套用「過程至上」哲學的各種版本,轉化成從不讓自己冒險或假裝自己不在乎結果的藉口。他們宣稱不會自我膨脹,只在乎學習。說穿了,那只是避免面對自己、挑戰自己的藉口。「過程」與「目標」的相互關係,是非常微妙的問題,所以我先謹慎地定義我認為該如何探討這個問題。

讀了有關「固定智力論」與「增長智力論」的比較研究後,有些讀者或許會說「小孩子不應該比輸贏」,但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沒經過競爭洗禮的孩子,未來若是有心在哪個領域施展抱負,卻碰上不可避免的障礙,這個孩子很可能會欠缺因應障礙的韌度。對結果太執著固然有反效果,不過,只要諄諄善誘、循序漸進,「設定短期目標」不失為有用的發展工具。過度保護、不講求結果可能會讓學習停滯不前。成功之路不好走,否則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領域的翹楚——我們必須要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去面對無法避免的挑戰。說得更白話些,要學會游泳,就要先下水才行。

讓我們設身處地,從頗具天分的小棋士丹尼的母親角度去思考。七歲大的丹尼熱愛西洋棋,怎麼下都不厭倦。他每天在網路上練半小時的棋、每週接受專家指導一次。丹尼最近開始參加西洋棋分齡賽,而他的母親深受賽事緊張刺激的氣氛所影響,情緒隨著丹尼的勝負而起伏。這位女士相當明智,她不希望讓兒子承受太大壓力。她了解增長智力理論,因此當丹尼輸棋時,她很想告訴丹尼「輸棋沒有關係」。但是對於丹尼來說,輸棋讓他很難過。要是丹尼的母親告訴丹尼失敗沒有關係,那簡直就是否定丹尼的能耐。這位母親該怎麼辦才好?

這種例子在每個領域都會發生,不過,有時我們充當安慰自己的「父母」角色。我們如何使長期過程、短期目標,和不可避免的挫敗三者之間取得平衡?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丹尼是個聰明的孩子,他打定主意要潛心磨練棋技。他喜歡與其他兒童棋手對奕,也極力要求自己比前一天更深入且更準確地思考。有機會遇上出色的對手,讓我們明白自身的缺點,並促使我們發揮極限,是相當可貴的機會。丹尼參加比賽是好事,但他必須要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比賽。

首先,如同前一章提到的,丹尼的母親可以幫助兒子養成「過程優先」的學習方法;每天針對「過程」而不是「結果」,對丹尼的努力有所回應。她可以稱讚丹尼很用心努力,學到寶貴的一課。若丹尼在棋賽中獲勝,母親讚美的焦點應該是他一路下來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得獎有多麼光榮。另一方面,不妨讓孩子(或成人)享受一下勝利的滋味。當孩子為勝利而雀躍歡呼時,家長不需要無情地抹煞興奮的時刻,還掃興地對孩子強調長期學習過程的重要。當我們經過一番努力後獲得成功,當然可以品嘗成功的甜美滋味。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認清,成功的滋味之美好,正在於其稍縱即逝;就在我們享受的同時,那滋味正逐漸飄散遠去。我們不妨在享受勝利時深吸一口氣,隨後緩緩吐出,細想從中所學到的經驗,接著往下一個考驗和冒險邁進。

當丹尼落敗時,母親的反應更為重要。眼看兒子啜泣著走出比賽會場,母親深知兒子全心投入這場比賽,卻不幸敗北,這時應該如何處理?首先,母親不該說輸贏不重要,因為丹尼並不是天真無知的小小孩,哄他說勝負無關緊要,等於讓他一個人飽嘗失敗的痛苦。如果輸贏不重要,那他何必學棋、何必努力求勝、還把許多個週末花在參加比賽上?輸贏當然有關係,而且丹尼也很清楚這個事實。對母親來說,同理心是個很好的出發點。

我認為丹尼的母親應該上前擁抱兒子,如果丹尼還在哭,就讓他趴在自己肩上盡情地哭。母親不妨告訴丹尼,難過沒有關係,她了解他的心情,而且她很愛他。失落沮喪是走向傑出優秀所必經的經驗之一。再過一會兒,母親可以輕聲問丹尼,比賽時有哪裡不對勁嗎?若親子之間的對話有足夠的默契,丹尼會知道母親問的是賽局中的心理變化,而不是棋步(幾乎所有錯誤都有技術與心理因素——技術部分應該留待丹尼和指導老師討論)。是因為不專心嗎?是因為一不小心犯錯後就接二連三地走錯棋嗎?是因為太過自信還是定力不夠?是不是被對手不斷用言語干擾而分心?還是體力不繼?經過這樣的反省,丹尼便能明白自己在心理層面犯了什麼失誤,而日後的短期目標,便是針對這個問題作改進——這類的反省思考可以是非常健康的調適機制。與母親交談過後,丹尼便能學到,每一場敗仗都是成長的機會。往後他在心理方面將會益發敏銳,也更能察覺自己的不良習慣。

那些真心為孩子設身處地著想、鼓勵孩子透過努力而獲得成長的家長或教練,能夠讓懷抱雄心壯志的孩子不畏艱險地面對挑戰。而身為成人的我們,需要對自己負責,並且培養健康、開放的心態。我們必須全心投入和付出,不論勝負都能從中獲取心得。如果我們不是拼了命使盡全力,就無法從挑戰中學到東西。有阻力才有成長;在鞭策自己、探索自我極限的過程中,我們得到可貴的學習經驗。 (本文轉載自喬希.維茲勤新書《學習的王道》,中文譯本由大塊文化出版)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4290&f_ART_ID=211695

洪蘭:快樂學習 加速腦神經連結 >商業周刊 曠文琪(楨:腦神經偽科學

腦科學的發現證實,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成人明明有能力,但卻放棄學習,最後被時代潮流淘汰? 
美國成人教育學者奧爾(C.O.Houle)的答案是——童年時不愉快的學習經驗,是阻礙成人終生學習的關鍵原因。二○○一年在Developmental Brain Research期刊發表的腦科學研究證實,人長期處於壓力,確實會使主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死亡,出現記憶衰退現象,學習力降低,人自然更無自信。 
但如果在感情激動或特別快樂的狀態,神經元的連結會被血清素與多巴胺兩種負責製造美好感覺的賀爾蒙引發出來,也可能「連結一次OK」。所以,熱情與快樂的情緒,確實對學習有莫大意義。 
陽明大學教授、國內知名腦科學專家洪蘭,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事實上,要讓孩子快樂學習,家長必須更嚴謹的依循孩子腦部成長的軌跡,一步一步將孩子的潛力真正發揮。
 
原則一:給予安全感,培養正面思考
 
培養孩子的正面性格,是家長的第一步,越早開始越好。研究發現,六個月的孩子,腦神經就已經活化,十個月就與成人相當。所以幼兒時期開始培養一點都不嫌早。 
「父母在這段期間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有安全感,」洪蘭說。安全感有多重要?實驗發現,人在恐懼時,會分泌正腎上腺素,瞳孔放大,血液流到四肢,進入高度警備狀況,腦部的血液變少。而且長期下來,之後孩子碰到負面情況時,腦就會自動做出自衛性的反擊,而無法像其他人般,先理性思考。父母透過陪伴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同時要開始訓練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
洪蘭指出,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都會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不直接指正,以後行為就會定型為壞習慣。 
透過設身處地的思考,幫孩子建立一個正面思考的神經迴路,是很好的訓練。如果是哥哥跟妹妹搶糖吃,因此被家長責怪而哭泣,家長必須協助哥哥建立起同理心的思考模式:如果你是妹妹,你願不願意讓別人搶你的糖吃?如此以同理心出發,可以建立一個正向思考的習慣,否則不讓他知道所以然,孩子的情緒持續被壓抑,壞的行為還是存在。
 
有正面性格的孩子,日後在學習道路上的抗壓力與受挫力會比較強。接下來,父母要積極勾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原則二:激發好奇心,引誘主動學習
 
動機有多重要?科學家訓練成鼠要走過一尺長、鉛筆般細的獨木橋,走這種橋,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但是成鼠得走過才有東西吃。三十天後,研究者把老鼠的腦做切片,發現為了吃而學習新動作(如走繩索、獨木橋)的成鼠,比重複做同一動作的成鼠,神經元多了四分之一的突觸,突觸的增加,代表成鼠已經學習到新的行為。這顯示,只要有強烈的動機,即便是成人學習都不嫌晚。 
動機的引發並不困難,關鍵就是引發好奇心。以閱讀為例,家長只要讓孩子聽好聽的故事,例如包公傳、七俠五義等又真實又懸疑的歷史小說,讀到最精彩時,放下書,通常你會發現,孩子會自己接著把書拾起來再讀。
 
原則三:建立成就感,不輕言放棄
 
勾起動機後。緊接著要鍛鍊孩子正面學習的習慣。洪蘭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兒子小時最常買的是樂高(積木遊戲),他三歲時,我就買五歲的樂高給他玩、五歲時就買七歲的樂高,買比他年齡大一點的樂高,拼湊著他也一定做得出來,只是比較複雜,需要做比較久。有一次,我恰巧買了一個九連環,這是中國最難的益智遊戲,他好奇的拿去玩,結果花了兩天兩夜解了出來。我很驚訝,一般人試不出來就會放棄了,他為何會堅持下去?沒想到,他竟然說:你不是說,總是會成功的嗎?原來,我過去給他的經驗是一個一定會成功的經驗,因為樂高一定可以做得成,所以他的人生經驗是,什麼東西都解得出來,只要堅持都能成功。」
給孩子成就感,對以後養成正面學習的習慣,絕對事半功倍,孩子比較不會輕易放棄。 
腦科學主張,人的智慧在於神經連結的密度與速度,若要神經夠縝密,就要讓孩子多接觸新思維,之後才能觸類旁通。尤其,在科技每十八個月翻新一次的時代中,「知識已不能再分課本、課外,」洪蘭說。
 
原則四:廣泛學習,多玩多閱讀
 
「玩」是洪蘭認為最好的學習模式之一。玩可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孩子也可透過模擬對方下一步的行為與決定如何因應的過程中,大量活動腦神經,但最好的方式還是「閱讀」。第一個好處是,可活絡腦神經。據統計,人一分鐘可以閱讀六百六十八字,當我們看到一個字時,在五十毫秒內,這個字的所有相關訊息都會被激發出來,比如說看到「光」,我們會立刻連結到「光明」、「光亮」等等。這種效果是電視做不到的。 
第二個好處是,閱讀可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化前人的經驗,比自己從生活中累積知識更快。背景知識有多重要?比如說,別人被蘋果砸到想不出萬有引力,但是牛頓卻可以,關鍵就在於,牛頓之前已經擁有數學與天文的深厚常識。
 
累積背景知識,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連線遊戲,孩子一開始學習,腦中突觸的連結只有幾個點,但是點一多了,面就會出現,大腦對有意義的知識容易記得住,學習就更輕鬆。而且因為輕鬆,所以孩子更願意學,創造正向的循環。 
洪蘭強調,讓孩子多元學習,不代表要逼孩子一直上補習班或是才藝班;學校的知識可以透過在家閱讀完成,有些透過努力可以完成的學習,如寫字或是整潔的習慣,要堅持下去,但其他需要天分的如音樂與美術,要讓孩子有動機與興趣再去學,不要勉強。
許多孩子才藝學沒多久就不想學,家長罵小孩是半途而廢。但「小孩子本來就愛嘗試新事物,他們也沒能力判別。」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教學長賴友堂指出,家長如果可以事先明確的告訴孩子,例如學鋼琴與聽到好聽的音樂是不同的事,讓他們理解,經過判斷之後才去做的學習,絕對會比較有自發性。 
 
原則五:協助站上對的位置,不要貪心
 
廣泛學習的最終目標,其實是讓孩子找到自我的專長,而不是十項全能的發展。那麼,家長如何確認那真是孩子的專長?「看他最喜歡做哪件事就知道——孩子都愛做自己能表現好的事情,」洪蘭說。
 
走到這一步,家長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不能貪心。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最好的例子。愛因斯坦的腦在他死後捐了出來,發現他在掌管空間的頂葉和顳葉交會處比別人大一五%,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但是愛因斯坦到三歲才會說話,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布後,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如果當時他的母親每天逼著他讀書寫字,他後來也許只能繼續當個瑞士標準局的小職員。 
家長在發現孩子專長後,就要協助發揮專長,「家長的責任是讓孩子以長處和強人競爭。」洪蘭說。 
這段快樂學習之路,初期,父母要花費的心思與時間相當的多,「但,如果你確定孩子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投資,又有什麼關係呢!」洪蘭說。 
「以身作則」成效 有科學根據! 父母以身作則到底有多重要?腦科學的發現證實了,孩子出生沒多久,他們腦內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神經元的一種)就開始啟動,他們雖然不會說話,但是當他看著你時,就開始學習與體驗起父母所做的一舉一動。
就像是在我們腦中有面鏡子般,透過模仿,同一批神經會因此活化起來。所以老人家說,「看人喝水,喉嚨會癢」,就是這道理。
透過發現這功能,家長鼓勵孩子快樂學習時,不用急著買一大堆的書籍給孩子,有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可以參考——就是自己也拿起書來快樂的享受。就算真的不喜歡看書,看看電視頻道Discovery也好,當孩子感受到你樂在學習,自己就會很自然的也想跟著做,如果有一天,孩子會跟你一起搶書看,你就成功了。

國中生學習大調查-年級愈高,學習動機愈低落>親子天下 2008/12/12 

 在搜尋引擎強大到可以找到任何資訊的時代,當所有需要記憶背誦的知識唾手可得,今天學會的一切都可能隨時被淘汰、推翻的時代,學校,到底該教孩子什麼?老師,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文/林玉珮、張瀞文】

在搜尋引擎強大到可以找到任何資訊的時代,當所有需要記憶背誦的知識唾手可得,今天學會的一切都可能隨時被淘汰、推翻的時代,學校,到底該教孩子什麼?老師,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世界先進國家的教育研究機構,從十多年前目標一致地開始研究這新資訊時代的共同焦慮,而所有的研究主張也都指向共同的結論:教孩子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才是未來新世紀最需要的關鍵能力。
在台灣,提倡「學習如何學」、強調「自學力」的主張也並不新鮮。早在十二年前行政院教改會提出的「教育改革咨議報告書」中,開宗明義地點出:「學校教育目標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其自我學習能力,教導自我學習的方法和價值觀,終身保持主動學習的動機和習慣……。」
但是在實際教學現場,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中真的學會了「學習能力和技巧」嗎?老師們的工作,真的從「填鴨教學」,轉化為「引導」的角色了嗎?學生們的學習動機,真的愈學愈增強了嗎?
為了了解教學現場實況,《親子天下》針對國一到國三的學生,也是九年一貫課程下長大的孩子,進行「自學力大調查」,同時也調查國中導師的看法和評估,調查結果卻發現,遠大的目標,似乎和實際作為產生極大的落差,最需要學習能力和技巧的國中生,上學愈久,卻愈不想學。

學習動機低落 愈學愈不想學

調查中顯示,中學生年級愈高,學習動機愈低、運用學習技巧的比例愈少。
近七成的老師認為,學生「不太有」及「非常沒有」學習動機。而年級愈大,學習動機低落的比例愈高。調查中也發現,孩子用功讀書的原因,是「考上好高中」,以及「讓爸媽高興」等外在動機,而非內在「喜愛學習」誘發的主動動力。
超過兩成的國中生認為學習是不快樂的,而不快樂的比例,到了九年級,攀升到二六.五%。
近五成的國中生不滿意自己的學習成果,九年級學生不滿意的比例,高達五成九。
「課業與生活壓力」是國中學生首要的煩惱。升學壓力之下的國中生,所有的學習目的都是「向考試看齊」。
「什麼會考,學生才會多花時間。基測不考的,就不願意探究。」教育部中央課程諮詢輔導教師、桃園縣慈文國中老師吳韻宇分析,有學習動力的學生,多數是成績不錯的孩子,升學壓力也集中在想考上好高中的學生,因為前幾志願,扣一分就影響很大,中後段就算差三十分也不太有影響。

孩子少了自主規劃學習的機會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輔導員王如杏指出,國中生的學習被家長老師安排得滿滿的,學校或班級老師發的複習計畫,也就是考試進度,都幫孩子規劃好了,孩子就照著評量複習進度走,「少了彈性,相對少了孩子作主規劃學習的機會。」
從學習策略相關的重要歷程和技巧調查發現,中學生的年齡愈大,在學時間愈久,使用各項學習技巧的比例愈低。

台灣學生數學表現全球No.1 興趣卻倒數【聯合晚報2008/12/10 記者王彩鸝

台灣國二生的數學表現全球第一,但對學數的喜歡程度和信心指數卻分居全球倒數第10名、第4名;小四學生數學表現全球第二,但喜歡數學的程度也在全球敬陪末座,對數學自信心嚴重不足,全球倒數第二。
我國參加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簡稱IEA)主辦,針對四年級與八年級(國二)學生進行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稱TIMSS 2007)」結果今天出爐。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香港等亞洲國家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就均名列前茅。台灣小四生數學平均成績國際排名第三,與名列第一和第二的新加坡和香港有顯著差異;科學學習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二名,與第一名的新加坡有顯著差異。
台灣國二學生數學表現國際排名第一,與第二、三名的韓國和新加坡並列為最優等級國家;科學平均成績則排名第二,與第一名的新加坡並列為最優等級國家。
此外,調查將學生表現分為優、高級、中級、初級等四個基準,台灣國二生的數學雙峰現象比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明顯許多,台灣國二生成績優等占45%,排名第一,優於韓國和新加坡的40%,但在低分群方面,台灣有5%未達到初級標準,而韓國和新加坡僅2%及3%,顯示台灣在「帶好每個學生」的目標上仍需再努力。
與上一次(2003年)的調查比較,我國小四生在數學和科學成就的表現比起2003年有顯著進步;國二生的數學成就也比前兩次調查有顯著進步,但是2007年國二生科學成就雖名列第二,比去2003年成績有顯著下降的趨勢。

喜歡數學態度 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除學習成就調查外,TIMSS也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自信心,在「數學正向態度」 (喜歡數學)上,台灣小四生在36個列入排序的國家中敬陪末座,國二生則是在49個國家中排名第39,兩項均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在「科學正向態度」方面,台灣小四和國二生的高科學正向態度人數的百分,都顯著低於國際平均,分列第23及28名。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向態度」排名較前的多數是非洲國家,成績表現都不理想。
台灣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的「學習自信心」也顯著低於國際平均。調查結果顯示,包含我國在內的幾個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香港、韓國與日本,學生學習的信心指數都偏低。


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是探究人類學習本質及其形成機智的心理學理論。它重點研究學習的性質、過程、動機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學習理論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描述或說明人類和動物學習的類型、過程,以及有效學習的條件。 學習理論主要分爲兩大理論體系:
  學習理論主要有:行爲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行爲主義學習理論(折中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行爲主義:把學習看作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建立(S-R),是嘗試錯誤的過程(試誤)。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納。
  認知理論:認爲學習是對情境的理解或頓悟,是認知結構的變化。
從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兩大理論體系有接近的趨勢。如加涅的累積學習論(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認爲是對兩大理論的兼容並蓄。

  桑代克提出3條主要的學習定律:
  1.准備律
  學習者在進入某種情景時所具有的預備性反應傾向會影響到某種反應的學習.准備律實際上體現了學習的動機原則.
  2.練習律
  對于已形成的某種情景與某反應的聯結,正確地重複這一反應會增強這一聯結.
  3.效果律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規律.一個聯結的後果會對這個聯結有增強或削弱的作用.
桑代克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爲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其主要缺陷在于機械論和簡單化.

  學習理論是對學習規律和學習條件的系統論述,它主要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行爲的特征,解釋有機體爲什麽學習和學習什麽。一般將學習理論分爲兩大主要流派:聯結主義學派和認知學派。
  聯結主義學派強調學習就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因此也常被稱爲“刺激——反應”理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等。聯結主義學派的學習理論主要有:經典條件性作用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華生的行爲主義、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及強化論。
  認知學派的心理學家則更關心人類的學習,重視人類在學習或記憶新信息、新技能時不能觀察到的心理過程,注重理論在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生學會學習方面的實際應用。早期代表有格式塔和托爾曼,其後分別發展爲新結構主義和認知主義。認知理論主要有:格式塔學習理論——頓悟學習,托爾曼認知學習理論(又被稱爲目的行爲主義、整體行爲主義、符號——完型說或預期說)以及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http://baike.baidu.com/view/588169.html?tp=0_11

行爲主義學習理論  

行爲主義者認爲,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他們的基本假設是:行爲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他們把環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爲看作是反應,認爲所有行爲都是習得的。行爲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爲的方法,爲學生創設一種環境,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爲,消除不合適行爲。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在20世紀初創立了行爲主義學習理論,在格思裏、赫爾、桑代克、斯金納等的影響下,行爲主義學習理論在美國占據主導地位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斯金納更是將行爲主義學習理論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並對強化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使強化理論得到了完善的發展。他根據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設計的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曾經風靡世界。
  華生 認爲人類的行爲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爲模式,無論是正常的行爲還是病態的行爲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認爲查明了環境刺激與行爲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就能根據刺激預知反應,或根據反應推斷刺激,達到預測並控制動物和人的行爲的目的。他認爲,行爲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刺激的各種軀體反應的組合,有的表現在外表,有的隱藏在內部,在他眼裏人和動物沒什麽差異,都遵循同樣的規律。
  斯金納 認爲心理學所關心的是可以觀察到的外表的行爲, 而不是行爲的內部機制。他認爲科學必須在自然科學的範圍內進行研究,其任務就是要確定實驗者控制的刺激繼之而來有機體反應之間的函數關系。當然他不僅考慮到一個刺激與一個反應之間的關系,也考慮到那些改變刺激與反應的關系的條件,他的公式爲:R=f(SoA) 。行爲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爲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爲,把行爲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爲主義主張采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 行爲主義者認爲,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他們的基本假設是:行爲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他們把環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爲看作是反應,認爲所有行爲都是習得的。行爲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爲的方法,爲學生創設一種環境,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爲,消除不合適行爲。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513.html?tp=5_11

認知派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的先驅是格式塔學派。幾乎在行爲主義學習理論産生的同時,在德國就出現了以韋特海墨爲首的格式塔學派。該學派認爲學習是一種頓悟,當個體面臨一個問題時,會産生認知上的不平衡,這會促使個體努力去解決問題以求得新平衡,而問題解決是在對問題情景有了整體把握,並對其內在實質有所頓悟後才實現的。20世紀60年代,行爲主義心理學的統治地位被認知心理學所代替,認知學習理論得到快速發展。其中,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等都有很大影響。
  在環境與個體的關系上,認知學習理論認爲,是個體作用于環境而不是環境引起人的行爲。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決于人的內部心理結構,是人根據自己的內部心理結構做出的選擇。個體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賦予經驗以意義,並對經驗進行組織和再組織,從而修正或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認知學習理論要研究的是個體處理環境刺激時的內部心理過程。例如,皮亞傑認爲,兒童的智慧和道德結構都不是環境直接內化的結果,而是環境與個體圖式之間建立聯系,通過內部的協調、創造而得到建構的,這是一個個體利用自己已有圖式(即認知結構)與環境進行相互作用,通過同化和順應而達到與環境的動態平衡的過程;布魯納認爲,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他在對知覺和思維、認知和發展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認爲教師應當通過指導發現法,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或認知生長;奧蘇貝爾認爲,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這種學習是通過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相互作用而進行的,其結果是新舊知識意義的同化。
  對于課堂教學,認知學習理論強調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心理結構,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不平衡,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促使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同化和順應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般原理,並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使認知結構獲得發展。目前,認知學習理論更加強調激發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構和發展當前的知識,例如,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蓋茨就曾經對教師們提供如下建議:如果有人問,“你是教數學的嗎?”最恰當的回答是:“我不是教數學的,我是教學生學數學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515.html?tp=4_11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目標是要對作爲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進行全面描述。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爲,行爲主義將人類學習混同于一般動物學習,不能體現人類本身的特性,而認知心理學雖然重視人類認知結構,卻忽視了人類情感、價值觀、態度等最能體現人類特性的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在他們看來,要理解人的行爲,必須理解他所知覺的世界,即必須從行爲者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爲,首先必須改變其信念和知覺。人本主義者特別關注學習者的個人知覺、情感、信念和意圖,認爲它們是導致人與人的差異的“內部行爲”,因此他們強調要以學生爲中心來構建學習情景。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爲,人類具有天生的學習願望和潛能,這是一種值得信賴的心理傾向,它們可以在合適的條件下釋放出來;當學生了解到學習內容與自身需要相關時,學習的積極性最容易激發;在一種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下可以更好地學習。羅傑斯認爲,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而是要爲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至于應當如何學習則應當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從以上的簡單介紹可以發現,不同的學習理論流派強調了學習的不同方面。實際上,這種差異的引起,往往是因爲它們所依據的研究背景的差異(如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學習材料的組織程度等)而引起的。只要我們認真加以分析,就能夠發現它們的共性以及各種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真理往往存在于兩個極端的中間”,在學習各種派別的學習理論時,我們應當注意防止走極端,吸收各種學習理論中的合理因素爲我所用,才是正確的態度。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爲,教育的目標、學習的結果應該是使學生成爲具有高度適應性和內在自由性的人。
  根據學習對學習者的個人意義,可以將學習分爲無意義學習與意義學習兩大類。意義學習,是指一種涉及學習者成爲完整的人,使個體的行爲、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是一種與學習者各種經驗融合在一起的、使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學習。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517.html?tp=6_11

另參本館:

 教改與體罰 體罰險熱賣 快樂學習  教改與補習 廢98課綱  教革會 流浪教師  教育亂像  基測社會學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大專自生自滅 中國大學排名  大學評鑑  系所猝死 繁星黑洞 網拍報告 神童製造所 《教改錯在哪裡?》 《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 《文憑社會》 《夏山學校》 《非學校化社會》

 

 

台長: 阿楨
人氣(35,502) | 回應(33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神童製造所
此分類上一篇:藝人也逃稅

顯示全部338則回應

阿楨
美國精英大學的青年,怎麼成了容易受傷的“巨嬰”?
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田雷
《文化縱橫》2019年12月刊
  導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關注精英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為何擁有最好教育資源的常春藤大學,會培養出許多內心脆弱、容易被冒犯、拒絕不同觀點的年輕人,以至於連刑法教授在課堂上講解關於強姦的法律,都遭到學生以情感安全為由的抗議和投訴?為何享樂學習成為時代潮流,大學生的抑鬱症現象卻反而氾濫了?
通過譯介《嬌慣的美國心靈》一書,分析了美國新中產教育的“過度保護”和社交媒體時代“資訊繭房”對青年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
  從前,孩子們的經典讀物是各種“歷險記”:擺脫大人看管,獨自一人在流浪途中結識朋友,解決問題,現在則是安全主義當道。
  大學也慫了。漢娜•霍爾本•格雷,從1978年至1993年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是美國歷史上男女兼收大學的第一位女校長。她有一句名言:
  “教育,就其本意而言,不是要讓學生感到舒適;它意在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學習從來不是雲淡風輕的事,快樂教育的表述本身即包含不可調和的矛盾,難以成立。但現在是公司化辦大學,資本主義模式管科研,行政管理的邏輯首先要免責,而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永遠是對的,享樂學習已經成為時代潮流。
  書中指出,美國大學近年在生活設施方面的開支大增,遠遠超出對科研和教學的投入增長,成為豪華的“鄉村俱樂部”。安全主義當道,有教授甚至發明並不斷推廣“微侵犯”的概念,把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摩擦或碰撞解釋為他人的侵犯,放縱年輕學生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身邊的人和事,但問題在於,當你戴上了“微侵犯”的眼鏡後,你就會發現這種侵犯如影隨形,安全主義在此意義上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正是感覺著校園危機四伏,校方才開始大張旗鼓地建設“安全屋”,專門辟出一塊空間,配置專業人員,把牆壁塗成粉色,裡面放上甜點和玩具,播放著舒緩的音樂……在作者看來,這些近來搞出的新花樣,壓根就不是教育的進步,而是大學的墮落。
  回應
所以說快樂教育是看不清教育的主要目標了,學習的本質決定學習不會是一件快樂的事。
2019-12-10 09:24:29
阿楨
大學何必追求虛假排名 2019/12/24 黃丙喜

全世界學術界日前熱門討論的話題之一是,一篇由AI人工智慧寫的學術論文居然通過了SCl的審查。這意外引起了另一個高等教育的嚴肅議題一由論文、資料和真真假假的數字堆疊起來的大學排名真的那麼重要嗎?兩岸的大學教育真的要有新的思維和作為。
  兩岸大學追逐世界排名由來已久,近年並且愈來愈走火入魔。台灣有些大學,例如,台灣科大、雲林科大和屏東科大的合併,本來是好事,卻因合併後一時之間的排名勢必退後而深受框框的阻礙。而在大陸,不少大學居然鼓勵有些新進博士做論文製造機,只要寫論文不用教書,薪資和升遷也以論文的多寡為唯一考核指標,不但誤解了大學教育的真意,對於學生的受教權和教師的職業倫理更是不公平的對待。
  以商業利益搞排名
世界風行的大學排名種類繁多,很多是大外行的新聞媒體所為,奈何大部分大學卻隨之起舞,進而深深左右著治校的政策和治學、教學的精神。大學排名評比的可議之處在於,影響它的三個關鍵要素,一是量,師生的數量和師生比;二是質,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的次數;三是聲望,學校的社會聲望和校友的企業聲望。評比項目看似公平而且周道,其實,裡面卻充滿著各種商業利益的算計。
  商業算計之一是,雖然世界大學排名的機構都公佈所採用的各項指標與比重,卻從不公開如何計算出數字,這於是成為這些排名機構的重要獲利來源。其二是,排名機構經常舉辦各種不同的研討會,參加的費用都不便宜,動輒萬元美金,他們三不五時就會送出一些推銷訊息,教你怎樣瞭解排名和提升排名。每年除了研討會,販售書面參考資料、專人諮詢與軟體等都是他們提供的商業服務。一年軟體的費用近乎上百萬台幣。
  還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例如,全球MBA機構參訪,QS Stars評級系統,都是廣為人知的商業手法。至於聲望調查,有付費的學校可能就會出現在下拉式選單,沒付費的就沒有,或排得較後面。(作者為芬蘭Aalto大學客座教授)
  相關新聞
中國2020研究生招生開考341萬人報名創新高
中國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研究生:讓嚴進嚴出成高校常態
中國教育部嚴管品質武漢大學近3年來退學474名留學生
2019-12-25 09:26:28
阿楨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印度化”? 2020-04-11 新浪網

這段時間體會新冠肺炎最深的是,一個一個呼吸道傳染病,還不是印度,而是西方那種反智程度。“印度化”最早是給美國專用的,後來發現這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成員越來越多。有如下特點:
1、上、下層生殖隔離,互相不通婚,類似有種姓制度。
2、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的是糊塗蛋;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沒義務。
3、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自由發展。
4、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美德;越底層越反智,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6、政府內部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
  如果對歷史比較熟,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來了,從古到今,包括古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大英、大唐、大明和大清,這些帝國和朝代後期都這造型,大家都“印度化”了。國家發展一兩百年,都會形成這種效果。
  幾乎所有的大國崩潰,都是財政的崩潰。
按理說經濟規模變大,政府稅收變多才對,但詭異就在這裡,大部分國家到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用錢的地方多了,稅收反而不夠了。國家GDP翻了好幾番,但政府卻越來越沒錢,債臺高築。沒錢就啥事都幹不了,國家後期財政都陷入了困境,社會秩序開始解體。
  一開始稅基很大,家家戶戶都納稅,國家花錢的地方也不是太多,咬咬牙就過去了。但隨著時間流淌,政府要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大。比如社會上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得養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到後來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公務員也越來越多。變成強國後,不可避免又要到處去打仗維護商道。
2020-04-12 10:51:42
阿楨
政府是人組成的。國家越往前發展,各種利益集團的人開始進入政府擔任高官,他們會積極推動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稅收政策,什麼工商集團、土地集團和軍工集團等等,到最後都在減稅,減來減去,稅收由工薪階層來承擔。而富人卻有的是辦法避稅,請律師找漏洞,實在不行就去避稅天堂躲著。
  所以吧,所有王朝後期的共同徵兆:國家花錢越來越厲害,真有錢的大戶不納稅,稅收基本壓在中產階級身上。

你看美國新聞,各州州長都在找特朗普要物資,可特朗普也沒有餘糧。大家互相扯皮,在推特上互相罵,在新聞發佈會上罵。
你發現了吧:如果國家財政不行,很快就會出現“印度化”的跡象。政府相互扯皮不作為,老百姓也跟著越來越糊塗。
  老百姓變糊塗這事也不難理解。比如上層老百姓有錢,所以搞精英教育,孩子上名校的概率大幅提升。下層沒錢,按理說國家得給搞義務教育。但政府也沒錢,只好湊合著教育。教師工資也上不去,地位也不太高,積極性不太強,這就演變成了美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畢竟我教不會你東西,還不能讓你快快樂樂當廢物?
比如今天推特上,一幫歐美和印度線民(推特上到處都是印度人)在熱烈探討這麼幾個問題:
推廣5G導致呼吸衰竭;病毒是比爾•蓋茨散播的;…
說實話,每次登陸推特都被那幫反智玩意氣得肝疼。中國的義務教育比較過硬,儘管我國蠢人也不少,不過很多基本觀念是能達成共識的,比如進化論、基本世界史常識、基本數學幾何素養,再比如“疫苗應儘快研究”、“對付病毒就該隔離”等等常識還是有的。歐美基本沒啥東西能形成共識,除了大家都不太喜歡中國。
政府沒錢,公共設施也修不下去。大家去了歐美經常有種感受,那邊很多東西都年久失修,主幹道經常路中間有個坑也沒人管,不過政府確實也沒錢。這次紐約州的那個州長,天天在電視上抱怨紐約州從中國買呼吸機要買破產了。
  繞不過的三百年
難道我國常說的“三百年大限”在歐美也成立?
很悲觀地講,似乎好像沒法避免。從財政角度講,無論是中國的歷朝歷代,還是西方的大帝國,發展兩百多年後,無一例外會陷入“財政陷阱”,變得入不敷出、債臺高築,最後出一大堆問題,而且都解決不了。
2020-04-12 11:02:34
阿楨
這不是我發現的,橋水和高盛都有類似研究成果。歐洲貴族可延續千年,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昌盛三百年,包括英帝國。
這幾個問題,民主根本無法解決。西方國家都是變成強國後才民主了,不是民主後變強的,反倒有好幾個民主後變弱雞了。不是說民主不好,是說這玩意不解決問題,咱們不討論價值判斷,只討論現實和邏輯。
不過如果放在更大的視野下,眼前的困難不算啥,只要我們自己不故意踩坑,比如通過放羊教育主動降低國民素質,再比如國家經濟脫實向虛轉向金融業,我相信中國國運還能持續下去。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75389090_17c00b7a201900qghu.html
  相關新聞
04-11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7447人
印度真的百毒不侵嗎?印度最大貧民窟現感染者!2平方公里住著100萬人️
  回應
一個月以後,印度是現在的美國.
對,現在他不爆發是因為先前和美國一樣不檢測
美03-26確診82040超中81782(回應:超級大國應有的表現,老大感染數也須第一. 其實早超了,以前是沒力檢,超中也只檢測30多萬次,如像中國1700萬次不知是多少倍.) 紐約一州04-09確診16萬例超美(46萬例)外所有國家,紐約市死亡過多 無人島改建千人塚畫面曝光. 美新冠04-11確診破52萬死亡破2萬,美媒:不包括家中死亡被低估. 各國死亡率差異為何這麼大:定義不同(鑒定標凖和檢測的人數不同)年齡因素/病毒變異/…
2020-04-12 11:07:20
阿楨
在學小媽媽破千人 休學率新高2020-05-05 聯合報

母親節將至,教育部日前公告最新學生懷孕事件彙報,一○六學年在學懷孕學生首破千人,孕後休學率達四成五也創新高。勵馨基金會說,校園小媽媽除學業受阻,多半身陷原生家庭關係疏遠、另一半不願負養育責任等風險,身心壓力大。多個社福團體籲政府增加托育資源,保障小媽媽受教權;另要加強兩性教育,才能有效降低非預期懷孕率。(楨:?)
兩性關係漸趨開放,青少年透過網路交友比率增加,交友後發生非預期懷孕,應是學生通報懷孕數提升原因。家長觀念仍保守,例如高中生可請產假,但多數家長寧要懷孕孩子休學。

未成年懷孕 每年逾兩千人熱線追蹤 2019/7/20

隨著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性行為發生年齡也日漸下降,懵懵懂懂的兩小無猜,很有可能因為性知識的不足,意外懷孕。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有關新生兒及母親的統計數字,年紀最少的,甚至只有十二歲就當了媽媽在107年全台灣20歲以下的小媽媽共有2422名,如果加上人工流產或小產等無法計算的潛在黑數,如果這些小媽媽們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求助並取得資源,很有可能會埋下悲劇的導火線。

風數據》小媽媽這麼多!全台每年3000人 2017-01-16
https://www.storm.mg/article/213261
2020-05-06 08:38:43
阿楨
研究生疑因被導師刁難墜亡,中傳回應 2020-05-10 觀察者網

2020-05-09晚,自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碩士黃靜怡家屬的網友發帖稱,因薛姓導師不同意送審畢業論文,致黃靜怡精神崩潰自殺。
@中國傳媒大學10日發佈相關說明,內容如下:
我們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對她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學院懷著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後小組,與靜怡同學的家人保持聯繫並關心慰問,希望能夠與家人一起度過最痛心的時刻。
按照學校的要求,學院於事發的第二天就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啟動了對此事的核查工作。我們會針對家屬提出的一些情況,認真、負責地瞭解、核實,並將實事求是地回應各方關切。
一直以來,學院始終關注全院學生的學業與身心狀況,關愛每一個生命的健康與成長。
再次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
  回應
 必須嚴查!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學生的命運被一些人所掌握,那這些人必須要是負責且端正的人,對其中的一些渣子絕不能放過!
 導師不同意送審就是刁難?這標題是不是帶節奏啊?現在碩士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品質一塌糊塗達不到送評閱和答辯標準的難道少嗎?導師要把握學生畢業論文品質,合格的才能送外審,這是教育部對導師的要求,不履行教育部要事後追責的。這節奏帶的,未經調查就判斷是導師刁難?
 導師有卡住學生論文的權利,而學生卻無處申訴,這令人遺憾。
 垃圾論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你以為翟天臨博士只是個例嗎?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做啥研究工作,新聞換個標題:導師答應送審論文,學生收回跳樓決定。
 一個碩士論文導師不給送審便去跳樓,這件事情本來就很扯。二者的嚴重性壓根兒不對等。心理問題是主要誘因,可能是心理疾病,可能是各種壓力匯總的合理,也可能只是幼稚。哪怕因為非主觀原因,人力不可控的天災原因而導致整個碩士階段白讀,跳樓在這時也遠擺不上檯面。他論文不送審就自殺,那們這些讀博的一天到晚揪著腦袋上所剩無幾的頭髮,一個課題或一個方向可能弄半年發現是死胡同,是不是就得天天抹脖子了。
2020-05-11 08:46:37
阿楨
還原真實的衡水中學:不“神奇”也不“暗黑” 2020-07-06 新華網

  高考工廠、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後勁不足……每年高考前後,衡水中學總被熱議
  近日,記者帶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走進衡中蹲點調研,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衡中。
  外界一些人說,衡中半軍事化管理,學生太苦、太累、壓力太大;也曾有媒體報導,衡中學生吃飯時間只有2分鐘,學校規定學生上廁所不能過3分鐘……其實,這都是對衡中的誤解。
  衡中學生全部實行寄宿制,每天淩晨5:40起床跑操,校領導只要在校也按時陪伴,6:10晨讀,上午4節課、1節自習,12:00午飯,午休1小時,下午2節課、3節自習,下午6:15晚飯,6:40至7:10觀看新聞集錦,7:15上3節晚自習,晚上9:50回宿舍洗漱,10:10熄燈睡覺。
  每天確保有8個半小時睡眠、1個小時體育鍛煉、半小時觀看新聞節目。高一二年級每天都有2次跑操,每週都有3節體育課,2節體活課,每兩周放假回家一次。
  別人在打遊戲的時候,衡中學生在午睡;別人逛街追逐潮流時,衡中學生在看新聞聯播;別人點燈熬夜時,衡中學生睡得正香;別人課堂上睡覺的時候,衡中學生正在專注地聽課。“從外界看衡中很辛苦,可學生感覺不到辛苦,反而很充實。”
  衡中每課時從50分鐘壓縮到45分鐘,再到40分鐘,這樣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使學生上課更專注,而且還增加了課時數,保證每天至少有一半課時是自習,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自主學習。
  同時,深入推進教學改革,鼓勵個性化教學,課堂上宣導教師連續授課不能超過五分鐘,每節課至少向學生提出五個有效問題,允許學生出錯、質疑、爭辯。
  近年來,老師們先後有100余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省級獎勵,200余位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大賽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1000余位教師赴全國各地講學或做公開課,許多教師已成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
  批量“高分低能生”?
  衡中從2004年組建奧賽培訓興趣小組,2008年成立奧賽班,僅最近一年就斬獲全國金牌29枚、銀牌31枚,1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並直保清華、北大。特別是鄧子傑同學,以總分世界第二、理論成績第一勇奪國際化學奧賽金牌。
2020-07-07 10:33:07
阿楨
這一年,還有1500餘人次在藝術、體育、科技、社團等各級大賽中勇奪828項省級以上榮譽獎勵,突破60余項賽事紀錄。
  學校開設禮儀學堂等100多門選修課程,不少課程均有100余名學生選修,拓展視野,張揚個性。衡中還有50多個社團,涉及藝術體育、科技創新、模聯商賽、作文大賽、命題演講、學科能力等。
  普遍後勁不足?
  目前粗略瞭解到,有一批衡中畢業生已經嶄露頭角,如2015屆畢業生王泰,喜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十佳大學生兩大獎項;2010屆畢業生竇琪獲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稱號,全港當年所有博士畢業生僅評選一人;2003屆畢業生姜長青,所參與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衡中前些年的畢業生,已成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相信再有10年、15年,衡中畢業生在全球各地、各個領域一定會有領軍人才。
  回應
神奇的高考工廠。還有毛坦廠中學。都神啦。高分實低能,低分反高能,北清有啥好?
葡萄太酸了!
  相關新聞
秋季只開線上課程的大學 美國將不發給國際學生簽證
澳媒調查:計畫返澳學習的中國學生不到一半 啥原因?由於中西關係緊張+新冠疫情,家長對孩子在國外的安全以及可能遭受的歧視越來越擔心。 
  回應
美英加澳留學含金量太低了,研究生讀一年就可以畢業,和批發有啥區別?
2020-07-07 10:37:09
阿楨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範:晚明江南士大夫的歷史命運 2020-07-12

晚明江南的社會經濟已躍居全國首位,經濟的發達,城鎮的繁榮,都為該地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不用說富有資產的官僚、地主,即使僅有瘠田十畝的一般農家,也總勉力讓子孫入泮,冀望其跳躍龍門。明代各地有府學、州學、縣學以至社學、私塾,江南又盛行書院,實則都是科舉預備學校。書院轉向科舉,學校與科舉並為一途,使明代學校教育更是走進死胡同。
江南生員舉子眾多,在顧炎武看來,何以不是文化繁榮、歷史進步的標誌,反成了社會公害呢?
中國生員的唯一出路是科舉——仕途,產生“人才過剩”現象,大量生員被擯斥於仕途之外,又皓首白髮以待“金榜題名”,別無所事。它既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種病態,又成為加深政治惡化的病灶,惡性循環,幾成不治之症,到晚明竟成了深伏著亡國滅族的一個禍患。
晚明科場的競爭,已經不純是個人間的命運之戰,而是擴大波及為集團間的廝殺肉搏。為此,晚明江南士大夫的結社之風極盛,這種以文會友的結社或明或暗正與科舉——官場的角逐緊相攀染。
…..
  回應
宋朝通過完善政治制度,早就完全解決的問題!
正是宋朝“完善政治制度”導致政府被士大夫階層利益裹挾,土地兼併嚴重,社會階層貧富差距嚴重。而王安石變法所採取的極端做法又招致士大夫階層的報復,終兩宋均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態勢裡緩慢自殺。

1946年三名女孩考清華落榜,真相竟然是?

2020-07-08,有“大V”發佈微博稱“這三位大學者大專家的女孩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並配上一張四名女性圖片標注為“【教育的公平】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這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良心。”有“大V”附和“看這些也感動不了那些今天的高考腐敗者”。
  民國時期的教育真的是這樣嗎?
  一、照片中的女性並非梁再冰、馮鐘璞、梅祖芬,而是林徽因(右一)和她的表姐王孟瑜、王次亮和曾語兒。
  二、三名女性落榜清華的真實情況是抗戰勝利後大學第一次招生,考生眾多,競爭激烈。大後方和收復區的應屆高中生,加上多年抗戰積壓下來的往屆沒有考學的高中生,還有大量的復員軍人,使得考生一下子變得特別多。清華不得不擴招新生八百七十人,錄取率也不足5%。
2020-07-13 08:51:36
阿楨
三、誰在美化民國教育
大多數是作家、業餘的歷史愛好者等。他們對於民國教育充滿著想像、浪漫描述,但那些是否就是民國教育的真相呢?
  舒新城1924年曾就內地湖南所見聞的教育行政的混亂情形做過批判:內亂對於教育顯明的影響列下:(一)省教育經費積欠至十個月;(二)指定為省教育經費的鹽稅附加稅為軍人提去四十余萬;(三)地方教育經費隨時被軍人提取,致各地欠費自數月至十餘月不等;(四)地方教育機關,隨時被軍人佔據,學校常不能如期開學;(五)內地交通權完全為軍人佔據,學生不能按期到校,甚至於被危險;(六)教會學校特別發達。
  進入國民政府時期,教育的情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教育社會學家盧紹稷在1931年出版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曾說:我國教育,因承數千餘年“偏重個人”積習之故,所以近年以來,雖嘗聞有“適應社會”之呼聲,而學校畢業生尚未能皆為社會上實際有用之人物。試觀我國現今學子,除少數外國留學生與國內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講求實學外,大都徒冒虛名,以“文憑”為目的,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所裨益於社會。小學畢業生,知識幼稚,姑置勿論。中學畢業生,往往學農不農,學工不工,學商不商,甚至有在家賦閑,成為社會上之寄生蟲。至大學與專科學校畢業生,對於學問雖算有一點門徑,但嘗見有畢業於紡織專科,而為普通中學圖畫教員者;有以畢業於農業專科,而為普通行政機關助理員者,甚至有以留學歐美各國大學與專門學校畢業,歸而應考試於書業機關,充普通編譯員者。所用非所學,滔滔皆是。
  1931年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的主筆陶希聖感歎說:“從小學到大學的幾層等級,逐漸把貧苦子弟剔除下來,最貧苦的農工子弟們沒有受初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升入中學的少數青年,大抵出於中資或富裕的工商業、地主、官僚家族,大學則是所謂的上層社會,即大地主、金融資本家、工業資本階級的領域,他們的子弟是最能住進大學的。”
  回應
民國吹的主要是灣灣和其出資支持的要麼裝傻要麼壞的阿貓阿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497
2020-07-13 08:55:49
阿楨
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2020-09-10回應填鴨式教育的質疑:沒有辦法的辦法

2020年高考,全國第一家公辦女子高中華坪共159人參加,其中150人考上本科,9人專科,70個一本,17個六百分以上。但是對於這樣的好成績,張桂梅卻並不滿意。“我的目標是人人都上一本,有個10%左右去上全國重點,有那麼一兩個能夠鑽進清華北大。”

是不是填鴨式,我們需要先界定概念2020-09-11

填鴨式:不管學生懂不懂——實際上大多情況下是不懂,只管硬著頭皮往下講,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尤其是理科的東西,又尤其是數學。文科,坦率的說,是需要一定的“死記硬背”的;當然學生年齡越大,越應該強調理解,這個另論。
很難想像華坪女高老師的好成績是在沒給學生講明白,繼續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個人判斷,這真不是填鴨式,是講的清晰透徹,孩子都消化吸收了,效率很高。
  回應
填鴨式可以培養一群80分的人才,啟發式可以培養1個120分的天才和一堆20分的傻瓜。
你想多了,120分的天才,不管填鴨還是啟發,都是120分
其實很簡單,鋼琴是不是素質教育,是,學鋼琴是不是填鴨式教育,是,那好了,大家別去學鋼琴。其實,人在世界上真的想學一樣東西,你都可以是“填鴨”。看看那些提倡“素質教育”的東西,馬術,高爾夫,西洋樂器,哪個不是“填鴨”?但是,你幾乎看不到誰去批判這些東西是“填鴨教育”。

法國理工教育就是“填鴨式”,意不意外?2020-09-11

我是從法國的大學校畢業的,法國19世紀至今大部分數學和理工科精英人才,都是通過這種高效“填鴨式”教學開始培養的。這個體制從拿破崙創設開始,直到今天都沒有變過。
高中畢業,成績前3%的學生,可以得到推薦,進入預科學校,每週32-35小時,每週六考試,累計成績,每年20%末位淘汰。兩年之後,全國競考,最好的大學校淘汰率90%.這兩年被法國人形容為“暗無天日”,比國內高三還可怕。進入大學校之後,前二年仍然要全校考試,排名決定你可以申請的M2和博士專案,乃至是否能進入工程師團。可以說過五關斬六將之後,你才有機會接受“啟發式”的教育,更多的把重心放在科研上面。
現代教育體系下,沒有填鴨式的奠基,人才就不可能在腦力最旺盛的年齡得到最好的教育機會。一個天才,如果不知道複分析,不知道群表示論,不知道流體力學,哪怕再啟發式的教育,也只是浪費聰明才智。
2020-09-13 09:32:23
阿楨
香港產業為何“失去十年”? 2020-09-12 觀察者網

正當香港仍忙於對抗新冠疫情時,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會於9月4日在北京開幕。透過香港和內地媒體的報導,瞭解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攤位內容。在內地,產業變革已逐見雛型;香港的展廳宣傳的仍然是香港那幾項 “傳統產業”。
  香港多年來一直依靠四大支柱產業——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2008年金融海嘯後,為推動本地產業結構邁向多元化發展,確定六項“在香港享有明顯優勢且具潛力作進一步發展的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和創新科技。其實整體來說,這十項產業都屬於服務貿易類。
  然而,十年過去,四大占比由2008年的57.7%減少至57.3%,就業人數由47.8%減少至46.3%;六大產業占比則由2008年的7.4%升至2018年的9%,增長只有1.6%。
  香港核心產業——金融服務業是其中最諷刺的例子,上一次最大的改變要算是1997年引入的“八達通”,也不是來自香港。
  要不是內地的手機支付流行、虛擬代幣興起、金融科技火起來了,香港的銀行服務仍然:兩大銀行系統各自為政、不便的轉帳手續、高昂的轉帳費用、令人迷惑而且必須要跑到線下分行辦理業務的網上銀行平臺。
  香港的物流業是大型物流,例如航空貨運和集裝箱航運,但市內商品物流依然相當傳統。先不談可外送商品的範圍,單從訂單管理、外送人員管理和系統技術上,現有的系統都有不足,而且主要三家外賣系統都是外國公司和技術。
  今年武漢市面對新冠疫情爆發,可以做到長時間的社區封閉管理,成熟數位化的訂購和物流系統承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面對相同疾病的情況下,防疫效果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
  香港旅遊業的數位化管理就更為落後了。
去年在香港參觀過一個以智慧城市發展為主題的展覽,杭州市展區,透過大資料,可以即時顯示各景區人數、酒店入住率、停車設施,以及相關道路及公共交通使用情況,以進行管理。反觀港府沒有用科技去解決都市管理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產業政策”聯動教育政策
香港過去一直沒有明確的結合教育的產業發展政策,而去年出現的修例風波,更顯示特區政府過去教育政策的失誤。
香港在回歸後將所謂“通識教育”設為中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側重人文輕科學。在缺乏足夠科學精神和基礎知識的背景下推行博雅教育,是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培養了偏頗且強化自我中心的意識?培養什麼產業的人力資源?
2020-09-13 09:36:16
阿楨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家長代批次工作,最開始是家長要求的 2020-11-06

2018年出臺了《進一步推進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簡稱減負30條!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每天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60分鐘以內,初中每天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90分鐘以內,還有就是第18條家庭履行教育監護責任。
  方案實施後,學生成績大幅度下滑,最開始從上海開始的,學校和家長達成一個共識,就是老師還是以過去的作業量佈置,但家長要配合監督和落實!之後這一模式迅速在全國蔓延開來!
  到了2020年,因為疫情,要居家隔離上網課!人也比較情緒化等等因數,矛盾開始激化,最後延變成現在這樣!
  本來這一模式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見光死的!當地市局確定了重新回歸到減負30條!
  改回原來的,又對誰有利!
本來老師就不需要佈置怎麼多作業量,家長支持還是反對有很大差別的,比如收入,城鄉,閒置時間,工作壓力等都不一樣!事實上對校外培訓機構最有利…
  換句話說,家長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
①花錢上輔導班②走回減負模式!③自己花精力去輔導孩子!④擺爛,讓孩子真的快樂!
  回應
我倒希望老師壓根就別佈置家庭作業,讓大多數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比什麼都重要,真要那樣,我的孩子以後競爭就少了!
對,這才是那些喊減負的精英家長主力的想法.家長們一邊喊著減負,一邊給孩子報滿了各種培訓.老師們一邊支持減負,一邊課後掙外快.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家整體完蛋,你的後代也好不起來。

一些老師老抱怨工資低,但從不考慮當地的工資水準,直接要跟一線城市比 2020-11-05

經常說工資三四千,麻煩你看看自己當地工資才多少,不要在內地十八線城市要跟沿海比,內地公務員跟老師也一樣的工資,怎麼沒看別人來抱怨,而且基層公務員加班不少。
  回應
以你的理論,教師醫生這類高知的收入都低的合理了。
我什麼時候說工資低是合理了,我都說了兩個地方工資不同關鍵是財政收入.
中國醫生非要跟美國醫生比收入怎麼說?
他們可以去美國,沒人攔著他們。
我倒是十分期待你希望的醫療制度完全西方化,實話實說,市場經濟下,某些階級的人本來就看不上病早該病死了,不過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下強制的醫療制度壓低了醫療成本而已,難道你真覺得治病這件事,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
2020-11-08 09:15:38
阿楨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從小學了很多東西,但長大就平淡無奇? 2020-12-26 西方朔

大多數孩子從小學了很多東西,但長大就平淡無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大家特別喜歡給孩子報“短期收益大”的東西。比如跳舞、滑冰、游泳、下棋、模特、沙畫、XX突擊班。
  回應
 不是“跳舞、滑冰、游泳、下棋、模特、沙畫”沒有用,而是絕大部分小孩學了個兩三年就不學了,這才導致了作者認為的“平凡”.任何一個技能,沒有個十年八年的訓練根本看不出價值,就是自娛自樂。
 大多數就是平淡無奇啊.如果大家都不怎麼讀書,那麼你九年義務教育就已經人中龍鳳了.如果大家都博士畢業,那博士畢業就平淡無奇啊.這玩意兒是比較出來的,所以你學了很多東西,別人也學了很多東西,那可不就一起平淡無奇嘛. 統計出來也是這樣,因為各行各業能夠出類拔萃的畢竟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淡的一生!

全球學校上課時間比一比 網一看大嘆:台灣根本血汗學生 2020/12/27 中時

近日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國、高中生到校時間從7點半改為9點半,引發網路激烈論戰,對此也有網友翻出世界各地學生的上課時間,直呼台灣真的是「血汗學生」。
其中德國與墨西哥上課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2點;日本與加拿大9至3點;美8點半英澳9點;南韓8點半到4點半;大陸8點到5點。
但也有人反駁:「這篇文章有點刻意誤導,重點應該是在讀書時間,其他國家學校上課時間短,但花在圖書館的時間比台灣學生長很多」、「美國給學生自主空間,但也造就學生能力落差極大,不是好學生就是廢X」。
  回應
何不改中午12點到校,下午3點下課?
已經很爽了還要更廢當廢柴!
晚上不睡覺,早上日曬屁股才起,難怪台灣年輕人庸庸碌碌壽命短,稍加壓便猝死。
2020-12-27 09:06:58
阿楨
別再逼青少年“陽剛”了 2021-02-02

這兩天,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以及“陽剛之氣”再次成為熱議話題。起因則是教育部不久前發佈的,去年5月份的一份政協提案,原題為《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這份提案中指出,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並將這種現象或行為稱作男孩子女性氣質化。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復函中則主要宣導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保證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以及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
有評論直接指出,防止男性女性化的論調,潛臺詞便是強化性別等級秩序,承認女性性別的次要性,並且將女性氣質視作是負面的、消極的。
也有網友評論到,如果所謂陽剛之氣指的是果敢、自信、有擔當以及責任心,那麼這些都應該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教育,而不應該強調男女之分。
不斷吹捧和強調男性化以及男性氣質,要求男性必須要強、勇猛、自我,其實不僅僅是對女性的剝削,對於男性而言,這也是一種對其基本權利的腐蝕與傷害,而且還很可能助長各種危害暴力的發生。
  回應
才出了一個提案,就讓某些恰爛錢的無良媒體坐不住了,看來我們的方向是找對了
先整治娛樂圈吧,不整頓媒體、電視臺、網路平臺,光靠學校有什麼用?就像學校天天講你長大了要為國做貢獻,做科學家;然後一出校門,父母社會電視手機網路全都在宣傳做明星天天上熱搜多風光,科學家都窮死餓死了。
2021-02-02 08:39:10
阿楨
給家長“減負”為何成社會話題? 2021-03-01 環球時報

近日,教育部表示,學校不得以各種形式給家長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給學生檢查、批改作業。實際上,即便崇尚“寬鬆教育”“不留作業”的一些國家,也常有類似的爭議。
韓國奉行“寬鬆教育”,結果反而帶來家長負擔增重和課外教育盛行。在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寬鬆教育遠遠滿足不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2019課外教育月均32.1萬韓元,創史最高,市場達21萬億韓元,大有超越公立教育的趨勢。
在國內很多人都會聽過傳言,“外國(歐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後沒作業”。然而並不屬實。英國1998年曾出臺過一個參考指南,規定小學生每天作業量上限,結果卻遭到家長抱怨。最終,英國政府2012年取消了這項規定。
然而,這並不代表英國家長就能在家裡參與輔導孩子的學習,英國家長平均每週僅花費3.6小時。除了工作和家務外,超過一半的家長沒有信心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文科出身的家長抱怨說,自己連化學元素都認不全,更沒有醫學經驗,想陪孩子在一個晚上完成作業,實在是不容易。
歐洲不少學校會留給學生在校寫作業的時間——德國中小學通常在下午一兩點放學;法國、義大利等國家也在下午三四點放學。學生可以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再回家,有困難的話還有老師輔導答疑。
2021-03-04 08:49:31
阿楨
台灣國中生6/10,高中生1/3瘋補習!每年人均5萬新台幣 2021-05-02 聯合報

12年國教 補習班更擠了 2015-12-25 聯合報

12年國教上路兩年,家長一窩蜂把孩子擠進補習班、考私校國中部,甚至小三就惡補,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像倒退50年,回到仍要拚命考初中的6年國教時代。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問總統候選人,如何加強監督私校,讓國高中真正免試入學,挽救崩潰的國教理念?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問候選人,如何推動高中職入學真正全面免試?如何看待明星高中存廢?少子化帶來的國中小廢校、私校退場等問題,如何解決?他希望新總統修法推動教師評鑑、積極淘汰不適任教師,維護學生公平受教權。

為上私校 不計成本 台灣學生補習成瘋 2017-06-16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俗稱補習一條街
  招牌林立的補習一條街,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講課眉飛色舞的補習名師……在台灣人的記憶中,補習班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的伙伴。從小忙補習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特色。
  2015年小學生7/10校外補習,支出總額601.1億新台幣,人均6萬元。
  由於12年國教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
  台灣從1954年到2001年,一直實行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一些專門針對升學惡補的補習班應運而生,補習風氣也愈演愈濃。
  到2002年,台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課,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
  之所以補習班能有那麼多學生追捧,原因在於這些名師不管學術功底如何,但至少都能說會道。因為可能學生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在名師們手上就會化繁為簡,清晰易懂。如教數學的名師一般都會掌握口訣、速算方法等等。同時,他們也在講課的同時也會講笑話、說段子,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2021-05-02 07:59:07
阿楨
梁建章建議取消中考,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2021-06-27

梁建章認為,每個孩子的成熟期不一樣,過早分層會導致那些晚熟的孩子遭遇錯誤的評判。另外,分層考試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分層考試而產生的標籤,會跟著孩子好幾年甚至是一輩子...
  弊端之一 :評價太早
  弊端之二 :評價太單一
  弊端之三:加劇擇校考試壓力
  弊端之四:加劇貧富差距
  弊端之五 :學生後勁不足
  回應
1.首先,梁建章為什麼認為現在的中學和大學教育資源已不再稀缺?名校是人人可進了嗎?
2. 各地區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也就註定了其師資力量、物質條件等也絕對不會公平、均衡分配。
3.取消中考和高考,與美國推薦制實質一致,都有利於富人更容易獲得優質教育資源。取消中考和高考,表面上是減少競爭,實質上還是有利於富人獲取優質教育資源,例如購買昂貴的學區房獲得優質中小學、以及大學入學名額;例如通過人脈進入清華北大等名校,接受優質教育資源。相反,窮人在沒有提供競爭機會的情況下,只能無奈接受各種命運安排。
2021-06-30 08:33:07
阿楨
放假不准補習!陸祭雙減政策 補教業不死股價也半殘 2021-07-26 聯合報

2021-07-23,新東方等在美上市的教育企業股價罕見的斷崖式下跌,源於傳出大陸官方將要實施更為嚴格的教育領域監管政策。

濟學家羅奇表示:談到中國大陸,我原本是個樂觀主義者。但發現北京打擊在美中概股時(滴滴/新東方…等)是美中冷戰的初期階段 2021-07-26 經濟日報

多家教育機構回應“雙減”政策:堅決擁護,深刻領會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教育部表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
  相關新聞資料
如何確保“雙減”工作落到實處?家長如何應對?
  回應
沒聽一線老師和家長的意見。
從舒適的空調房裡發出的政策治不好中國教育。
禁止校外培訓,被證明是無效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新學年臨近,隨著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加快學區改革,施行多校劃片、分配名額、教師輪崗等措施,記者發現,一些地區學區房已出現降溫跡象。業內認為,仍需多措並舉,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北京學區房價格驟降 學區房時代是否終結? 2021-07-07 中國網

過去北京市西城區採取單校劃片政策,一套住房對應一所學校。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隨著新政進一步落實,北京市西城區的部分房價應聲下落,但這並不能表明學區房時代結束了。

短時間內學區房降溫,恐難! 2018-06-01 不動產

從最近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場情況看,北京的學區房交易似乎再度進入活躍期。
北京市多校劃片政策將於明年執行,有助於學區房概念的降溫,但學區房的成交或將繼續上升。原因有二:一部分已購買學區房的家長恐價格下跌,會選擇拋售;而另一部分家長則可能趕在新政前「搭乘最後一班車」。
2021-07-26 09:08:27
阿楨
美媒:中國出口“幾乎填補了全球產品的所有已知領域”

彭博社2021-08-04報導,儘管有貿易戰,但中國正在出口更精密複雜、更先進的產品 根據一項新排名,中國出口的技術水準在同美國的貿易戰中提高了。還預測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快於印度。
哈佛大學全球發展實驗室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根據2019年出口的先進性、複雜性來判斷,中國在全球排名第16位,自貿易戰爆發以來排名上升3位。美國排名第11位,過去10年來美中這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差距縮小了一半多。
儘管美國加征(對華)關稅,但中國通過向其他地區出口產品提高了排名,中國採取嫺熟的舉措,使其電子產品出口目的地實現多樣化,出口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
目前尚無包含疫情期間的出口資料,但由於中國出口激增,疫情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排名。
較高排名並不能保證高速經濟增長:日本連續19年排第一,其經濟增長卻滯緩。但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先進性與當前人均GDP水準之間的差距,是預測其未來經濟擴張的最有力指標。
中國的出口表現與人口相當卻不太富裕的鄰國印度形成鮮明對比,印度在2019年排名第43位。“過去幾年來,我們見證了印度的衰落,就促進出口而言,印度總體上是停滯不前的”,切斯頓說這表明就經濟增長而言,“中國將在接下來的10年超過印度”。

美媒:別誤解中國產品漲價,中國仍在幫全球抑制通脹

美國《華爾街日報》2021-07-18 隨著今年中國的出廠價格飆升,投資者擔心該國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新通脹。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價格壓力,而且可能繼續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經濟體的龐大財政刺激支出。它們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繁榮和對消費品的更多需求,推動許多商品價格達到多年高點。

英媒:美國無人機比中國的貴8到14倍,性能卻差

英國《金融時報》2021-07-18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五角大樓開發的無人機不但比他們打算取代的中國製造無人機昂貴,而且功能也更少。
2021-08-06 08:27:29
阿楨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我女兒從四年級轉到城裡讀,領的課本還是在原校領,只有語、數、英三本,其它的因為沒那麼多老師教,砍掉了,弄得我還要在網上買課本。
二,學生流失嚴重,往往幼稚園時還有三十多個同學,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往往只剩下十幾個,最低時只有個位數學生。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學生流失嚴重,對很多老師來說教學毫無激情、農村工資低,學生很多無心向學,難教,學校隨時有撤並的危機,很多老師都在縣城買了房,孩子在縣城讀書,多數都想調到縣城。珠三角發達城市也經常來挖走山區縣的老師。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比較注重學習的父母都送孩子進縣城讀書,留在農村的多數是家庭經濟比較拮据的或者對小孩學習持放之任之態度。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同樣縣城區域整體與地市省城相比也是一樣。我女兒在農村20多名學生中考第一,三科294分,去到縣城全班60多人中只排到第四十之外。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要培訓大量教師,給學校投資買大量新設備,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持續大量資金投入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水準。
  回應
職教是實踐技能。讓一群有學歷,缺乏實踐的人去教,能有什麼好結果?
  相關新聞資料
孩子沒有電子遊戲就專心學習啦?這是極其荒唐的想法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2021-08-06 08:38:21
阿楨
領360萬元獎學金 5名學生棄台大讀亞大 2021-08-15 聯合報

台中市亞洲大學主任秘書施能義表示,指考採計科目在全國前3%,且數學、英文成績原始分數均達頂標以上,且第一志願選讀亞大的學生,最高可領取360萬元入學獎學金,外加海外雙聯碩、博士助學金最高120萬元,合計可領480萬元獎學金。至今已有5名學生領取360萬元、3人領取160萬元;領8萬到120萬元獎學金的學生超過百人。選讀亞大的台北市高姓學生分享,去年指考時,他可進台清交等第一志願,卻選擇亞大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領取360萬元獎學金。他很高興能到有潛力的國際化綜合大學就讀。在亞大唸了一年,覺得校園很美麗,將會利用這筆獎學金追逐自己的夢想。
新北市華梵大學今年3月宣布,110學年將續推大一新生免學費政策,只要參與每周5小時的校園共同維運實習,到課率達8成、學期平均成績達75分,並且遵守校園不吸菸的規定,即可獲得與學雜費同額的品德全額獎學金5萬4000元,相當於抵免學雜費。
華梵大學統計,品德全額獎學金措施推出後,109學年度上學期全校新生願意參加此方案且最後完成共同維運拿到全額獎學金的比率為76%,其中74%學生在到課率及學業成績部分皆符合續領資格,因此下學期可繼續領取全額獎學金。
華梵大學說,另針對大二到大四學生推出沒有名額限制的創新共學獎學金,只要組隊目標為共同學習,並互相砥礪提出創新共學計畫,通過審查者每人最高可獲得一學期5萬4000元獎學金。
新北市淡江大學近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起每年頒發逾3500萬元招生獎學金,創校史新高。當中包括管科所校友徐航健設置的有蓮獎學金,每年頒發2000萬元,近百名獲獎學生每人可獲20萬元。數學系校友王紹新每年捐1500萬元,給予成績優異學生、實習或參賽學生以及經濟不利學生獎補助。
  回應
笑死是在幫這些學店(淡江不是)打廣告?為了360萬放棄台灣第一學府有夠短視
有奶便是娘嘛~畢了業連學貸都還清了,少背債好幾年,“名校”能值多少錢?
我自己台大畢業,後來到德國拿博士,現在大學任教,我不認為這些學生笨。台大學歷沒那麼值錢,我看過很多魯蛇,台大學歷只讓他們更加難適應社會而已。
2021-08-16 08:25:09
阿楨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2021-08-19 08:12:05
阿楨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8-19 08:25:29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5:10
阿楨
一個專科院校老師的私信:6個人霸淩這宿舍裡的一個女孩,我解決不了 2022-06-20

一個7人寢室,兩人帶頭,帶著剩下的4個霸淩宿舍的一個女孩,不會動手打人,但把這個女孩鎖在門外、不讓進,把她的衣服扔出去,打擾休息等等。好賴話都說盡了,這些人知道處罰的尺度。
  回應
這就是張捷老師說的,流氓罪沒了以後,校園霸淩處理不了。
典型的女流氓冷暴力,校規處理不了,尋釁滋事處理不了,他也不打你,根本夠不上輕傷,就是精神折磨你。你能怎麼辦,要麼學他進行對抗,要麼認慫躲著點。
人家就是善於利用“規則”,而現在的學校和老師則在懲罰教育孩子的權力上則大大受壓制根,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是沒有傳統和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的。
2022-06-22 08:46:14
阿楨
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一年了,校園霸淩者們還囂張嗎? 2022-07-05

前幾天,連續兩起校園暴力事件登上熱搜。6月25日,網上流傳一段“漢濱區大河中學學生被扇耳光”視頻。同一天,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在官方微博回應“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園欺淩跳樓”一事。
提到校園暴力,大家都不陌生,80後、90後的童年更是我國校園暴力最猖獗的時代,近年來,多起校園暴力事件憑藉其手段之殘忍,後果之嚴重引起廣泛關注,在互聯網上大範圍傳播,刷新了很多人對校園暴力的認識。
校園暴力古今中外都是頑疾,至今都沒可以值得借鑒的治理經驗,比如日本成立了很多幫助受欺負孩子的民間機構團體;政府專門成立了檢查小組,監督教育那些無視甚至縱容校園欺淩的教師,文部科學省還制定了防止校園暴力問題的指導方針;還開通了24小時對話熱線。效果怎麼樣呢?僅在2017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超過54萬件,比我國要嚴重得多。
德國採取預防性的措施,學校霸淩也是一個嚴峻問題,特別是在5-8年級,20%-25%的學生遭到過霸淩。
美國有各類預防欺淩、研究欺淩的機構和計畫,早在2000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淩的法案。至於效果嘛,只看美國的校園暴力有多嚴重,還時不時有青少年槍支暴力犯罪,其規模和烈度,堪稱獨步天下。
這麼,中國,能成功嗎?
  回應
現在的14歲比40歲的人還懂鑽法律漏洞。訓誡有毛用。

2018年,女兒深圳公立小學,搞了快樂教育,成績讓學校心都涼了 2022-07-05

我們前幾年某些人大聲嚷嚷的快樂教育,減負,就是走的美國公立教育方向,只是程度還沒到那樣而已。最近揭露出來的毒教材問題,本質就是全面向美國學習。希望能早點撥亂反正!
18年,我女兒在深圳一所新開的公立學校讀3年級,學校試著搞了一下快樂教育,語文學到13課了生字只寫到第9課,期末全班語文成績平均60多分,學校慌了,解聘了那批老師,換了一批嚴格的,也開始搞留堂,新的老師批改作業非常認真,標點符號,拼音注音,一些字的細小錯誤都被發現,4年級就好了。
  回應
只有好的結果才能讓人快樂,過程永遠是痛苦的,只能苦中作樂。所謂快樂學習就是不學習,快樂教育就是不教育。
西方快樂教育都破產了。快樂教育帶來的分數和學習水準的貧富差距。美國精英都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學習壓力不比國內的高中生小。
2022-07-06 08:32:00
阿楨
中國參與國際奧數史上最佳成績 6名選手全部滿分強勢奪冠 2022/07/17 中時

參加63屆國際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6名大陸選手以全部滿分的6金成績奪下團體冠軍,這是中國代表隊第23次取得團體冠軍,同時也創下中國參賽史上最佳成績。這項榮譽在16日晚間的微博很快地就衝上熱搜排行第一。
數奧始於1959年,旨在激發青少年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從1985年起,中國科協每年組織中國優秀中學生參賽,共累計選派218人參加競賽,獲得金牌174枚、銀牌36枚和銅牌6枚,23次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奧數熱--維基百科

奧數熱,是對21世紀初中國大陸學生、家長和教師大規模參與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及其他類似競賽有關培訓這一群體性事件的代稱。這一事件前後持續長達二十餘年,而其是否完結、何時開始及有無必要至今尚有較大爭議。

2019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代表隊無一人獲得金牌,「舉國奧數體制」失效了嗎?

今年的比賽結果公布後在網上引起爭議,不少網友把中國隊在RMM上的失利,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鈎聯繫到一起。2001年,教育部發布奧數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鈎;2010年,北京、廣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也陸續禁止舉辦奧數班、叫停「奧賽」。 2015年起,各地逐步取消奧數高考加分;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要求公辦學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2018年,中共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門,通知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嚴禁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
一些和培訓多有掛鈎的競賽已被叫停:32年來共4000多萬學生參賽的「華杯賽」決賽被暫停、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被暫緩、「學而思杯」不再舉辦,甚至連長期參與培訓的家長微信群,為了防止被查,都連夜改了微信群名,刪掉「數學」、「牛娃」等敏感詞彙。
然而,五大學科奧賽獎項和科技創新競賽獎項依舊是高校自主招生最關鍵的指標,北大、清華還幾乎同時發出了「奧賽生召集令」。家長們對於官方「一刀切」的「減負」行動也並不領情。
2022-07-18 07:31:13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2022-08-13 06:38:55
阿楨
退不了、進不來 中小學「老」老師惡化 2022-09-27 聯合報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四十歲以下教師占比已剩不到三成,「新陳代謝」緩慢。教團分析,少子化讓專任職缺大幅減少,年金改革則進一步讓教師退休意願降低,甚至被迫延退,導致年輕老師更進不來,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否則將成台灣國教重大危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出現劇烈翻轉,一百學年時(含長期代理教師)有約一半老師年齡在四十歲以下,但最新一一一學年,四十歲以下教師比率已剩不到三成;五十歲以上教師十年來占比則從一成上升到近三成,全國六十歲以上的國小教師超過千人。
以往教師年滿五十歲、年資達廿五年即可退休,但年改後,教師必須「年資+年齡」達一定基數才能退休,以今年來說,加總要八十才能退,明年還會增加到八十一,一直要到一一六年變成八十五為止,也就是所謂「八五制」;有些教師即使目前達到退休基數,但因退休金變少,退休意願也降低。

國教危機 解方在哪 2022-09-27 聯合報

師資培育開放後,非師範學院出身的大學生也能擁有成為教師的入場券,但師培制度實施廿多年,教育現場受少子化影響,已不再需要這麼多教師,正式教師缺愈來愈少,不僅流浪老師多,連既有教師也要擔心自己成了「超額教師」被頻繁調動。
儘管教團長年疾呼降低師生比,既保障教師工作權,學生也能擁有更精緻的教學品質。無奈政府調降師生比的魄力,遠不及生源雪崩式減少的速度。
年改更讓中小學教師新陳代謝更加「怠速」。過去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多在五十五歲前就辦理退休,但年改後,大部分老師的教學年資與退休年齡加總還不到基準,想退休也退不了。而年輕教師只能蟄伏於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與教師甄試中不斷輪迴。
多個教團早在年改期間就預言,年改將造成教師延退、人力老化,影響教學品質,教育部當時雖曾喊話支持年改,但也承諾會研議校園師資結構改變後的職務運用,讓每位教師不論年齡都能為教育做更好的貢獻。但年改四年過去,仍不見政府對教師年齡結構問題提出具體因應作為。
無奈早就可預見的教學人力結構性問題,多年來卻未見教育部有實質解決,甚至昨天連回應相關議題都省了,教育部消極以對的態度恐更是國教危機。
2022-09-27 08:18:00
阿楨
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 2022-10-10

我有孩子。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為啥?因為鼓勵式教育,需要口才和情商,缺一不可。你得學會把握時機,選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措辭,得體的口吻,還要一言誅心,正好說在點子上,基本上,至少是處級領導的口才,才會有用。你有這種才能嗎?我的感覺,越鼓勵,孩子越自滿,越沒有危機感,能學好才怪。所以,鼓勵式教育,是一句“真實的謊言”。總的來說,鞭策和激勵,結合著懲罰,立竿見影,效果明顯。不愛念書的孩子,除了此法,其他方式毫無用處。
  回應
鼓勵還是批評得看孩子的情況的。還行的水準獎懲分明才有效。一塌糊塗同時士氣崩潰,那只能鼓勵了,說壞話只會更差。如果表現很好那最好閉嘴,不做干涉。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現實裡都是挫折 2022-10-10

孩子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怎麼辦?不打、不罵、講道理?他也不聽,就覺得天天打遊戲翹課挺舒服。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小孩想逃避現實,現實的世界裡學習考試沒有成就感,都是挫折,只能在遊戲裡面找了。如果孩子實在不是讀書考試的料,可以培養其他興趣,體育,音樂等等,多耐心尋找,家長還是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關愛的。
還有一種是孩子學習不錯也聰明但他發現遊戲裡面的樂趣遠大於學習的成就感,這屬於自律性差的,可以和孩子協商控制好遊戲時間,還是要家長花足夠的時間精力來管理孩子。
  回應
我打遊戲充滿了挫折,老是死,幾乎沒有樂趣。
其實打遊戲最不“挫折”的地方是可以無限重啟,而每次重啟又給人帶來“希望”,然後就沉淪於這種“希望”之中——本質跟吸毒沒有區別。
遊戲確實比現實更容易有滿足感,也有成癮性,完全指望說服教育讓孩子不打遊戲是很難的。
2022-10-11 08:40:26
阿楨
雙十國慶青春無敵的橘高校,反思台灣功利主義至上的教育 2022-10-11 聯合報 林宜蘭

今年雙十國慶邀請到有著「橘色惡魔」之稱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來台演出,以他們活力四射的演出形式,驚豔台灣,但也使得網路上許多網友開始比較一同演出的北一女中與台中曉明女中。
撇開團隊形式不同無法比較之外,即使在所有條件都一樣的狀態下,編制、人數、表演形式等,日本中學生也可以完勝北一女。如此說或許可能誇大點,但我認為這應該是事實。日本管樂實力非常強,第一是發展歷史悠久,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帶入的西方管樂合奏,以振奮軍隊為目的,多少人才汲取西方精華歸國,累積、貫徹後逐漸推廣至民間,唯有時間別無他法。加上日本獨特民族性,職人精神的展現,造就了日本管樂對基礎功的重視。在每個拍點、動作與音色都會控制到整齊劃一,訓練扎實,精確又科學。硬要說這有什麼缺點,整體而言就是少了一點靈魂(至於台灣的風格不是有靈魂,應稱隨性。)
  回應
 笑死,講的好像全日本都是橘高校,完全忘了日本更多被雙親逼到精神異常,最後殺弒父母的案例…
 日本就沒功利升學主義嗎?更嚴重好不好!京都橘高校有大學部, 在日本排200名左右的大學,就不是個走文理升學為主的學校。
 因為一場國慶表演,把日本教育上台到神殿之上,真的是日本人!完全日本DNA!
 作者應該沒在教育現場當過老師,1.我的職場中,早已沒見過和音樂、美術、家政借課的事。2.台灣的高中社團青春無敵,各校都精彩萬分。3.所謂不鼓勵社團,大多指的是投入社團後荒廢學業,身為教師,當你看見學生因為社團練習疲累,整堂課幾乎都趴著睡,就會感到心疼。4.許多國家的學校社團與球隊仍會要求成績,因為學習是一種生活態度。5.認真讀書不等於就是升學主義。6.我個人以為,校園中,興趣、娛樂與學習三者不要偏廢。這次橘高校的同學們在演出完立刻返回日本考期中考,媒體也捕捉到他們在台灣也是拿著書本埋頭苦念的畫面,這也是他們精采表演以外,另一個感動人心的時刻。
2022-10-12 08:58:46
阿楨
美國高考成績跌至30年來最低,42%的考生掛了全科 2022-10-14 觀察者網

今年美國高中畢業生在ACT大學入學考試(與SAT同為美國高考)中創下30多年來最低成績,其中有42%的考生在所有考試科目中都沒有及格。
  回應
美國90%都是缺知識少文化的人!快樂教育的後果!
他們成績變差了,但是他們擁有了自由!
美國的快樂教育,是從體制上毀人。
考得好有什麼用,你黑嗎,你gay嗎,你跨嗎,你lgbt嗎?有這些才管用!
日韓這種都是典型的勤學苦練亞洲發達國家,然而那麼努力人均還差歐美一大截,日本工人世界出名的認真努力的工匠精神,結果呢,收入倒回30年去了,人家都不想努力了 只想在家裡躺著。

你說日本製造可以吧,是可以,但是可惜精力沒用對地方

【本文來自《老朽去過日本,人家一線工人的認真工作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評論區】
以前的日系製造還是可以的,但是工匠精神在很多領域就是令人不齒的一種自大傲慢。索尼的pspgo,製造精良,卻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ipad2,可以說做出來精緻的廢品
  回應
有一說一,這個跟工匠沒啥關係,應該是跟公司的決策有關係
你怕是對工匠精神理解有點狹隘了。沒有決策上的支持,工匠從而養成?

學習是消化前人的最強智慧和成果。快樂教育只適合啟蒙階段。

【本文來自《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玩,而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評論區】
學習從來不是個輕鬆愉快的事,極少有人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或者說,在高密度學習中不可能有快樂可言。
  回應
你理解“大多數人”是什麼意思就行了。
2022-10-15 08:54:46
阿楨
記者臥底網課入侵群:“網課爆破”污穢不堪,涉嫌違法犯罪 2022-11-05

近日,河南省新鄭市第三中學一名劉姓歷史老師上網課後在家中不幸去世。據劉老師家屬提供的視頻和圖片顯示,上網課時,直播間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樂,有搗亂者惡意威脅,種種話語不堪入耳。目前,新鄭市公安局、教育局、網信辦等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
網課參與者洩露網課會議號和密碼,隨後搗亂者有組織地“入侵”線上課堂,通過強行霸屏、騷擾資訊刷屏,乃至辱駡師生、播放不雅視頻等極端方式,惡意擾亂教學秩序。“入侵者”被稱為“爆破手”。
專家表示,“網課爆破”不僅擾亂了網路平臺的公共秩序,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實際傷害,當下,對“網課爆破”亂象亟待整治、精准打擊。
成員未成年人居多
  回應
抓幾個,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就直接開除,成年的就進去。亂世用重典
事實一再證明,老師同普通人一樣,也是弱勢群體。
開除內鬼,不想上學就別上了,搬磚去吧
抓到的直接送去上山下鄉接受勞動改造!反正他們不願意過好日子
說了大半天,根源在於網課這種模式,面對面的課堂交流和授課才是真正應該儘快恢復的。
你以為會爆破網課的人現實裡會喜歡上課嗎?
法律要與時俱進了,這種不算犯罪,那王法何在?
2022-11-06 09:09:06
阿楨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2023-01-09 08:05:58
阿楨
我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

【本文來自《老婆是學霸,她認為天才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超出常人百倍》評論區】
985的放到大專裡,那就是大神;但若放到科大少年班裡,他可能跟不上。
有天才,還有“天才當中的天才”,更還有“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最上面的可能就只有那麼一兩個人了,再若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之後,那又可能渺小到讓人看不到了。所以,天才往往是個相對的概念,一旦絕對化,那會造成認知錯誤的。
我小時候家境尚好,父母工作忙,根本沒時間輔導功課,把我丟到外婆家。外公外婆都是文盲,根本不可能管我們學習,我每天玩到困得要死,都是第二天早上上學前用半個小時把功課做完。從來沒拿考試當回事,考試前一晚上我照看電影看小說不誤。就這從來都沒跌出前班上三名。而且我考不到第一名不是因為腦筋不好使,而是因為覺得太簡單,然後粗心大意地被扣了分。在中學時學數理化,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公式,列出例題,準備講解時,我就已經演算出答案,剩下的時間就把自己無聊得要死。
上了大學也沒有感到壓力,只是上課時把老師說的記下來,課外時間就是看自己想看的書,然後考試的時候讀幾遍筆記,就能考到前三名。因為學了文科,所以看書比較多,而且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地看,目光不是從左到右,而是從上到下。我看書時常常是同時看五六本書,都在屋子裡攤開了,隨便走到哪裡,撿起一本書,就能從上次看到的地方接著看,而且五六本書的內容從不互相干擾,許多那時候讀的書到現在還記得。
在讀碩士時,同班有不少聰明人,但對我還未形成壓力,而且最後我寫的碩士論文受到導師的讚賞。導師是本領域的大咖大牛,桃李遍天下,在我答辯時,請的答辯委員會都是導師的前學生,導師對我的論文大加稱讚,於是其他委員都順著導師的話,我在下面坐著根本不用回答問題,只是傻笑而已,碩士學位就這麼到手了。
後來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他們往往讀書比我更快,還讀得深,讀得更細,往往能夠說出卓絕的見地,我卻挖空心思也從未想到,讓我常常有挫敗感,感到人比人氣死人。
2023-02-18 08:52:10
阿楨
而且他們也很努力,有的人在國內已經成名,每天只睡4-5小時,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還比我還讀得好。這讓我才有了危機感,覺得自己以前不過是小聰明而已。為了不落後,我就得更加努力,於是讀書就讀得很辛苦,覺得一輩子讀書最努力最苦的就是在博士期間。
所以總結,這個世界的聰明人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有很多層次,你覺得自己聰明,是因為你還沒有達到你的極限,沒有見到更聰明的人。如果你努力,就可以在聰明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更上一個檔次,你努力的結果就是和更聰明的人為伍。如果你自滿了,放任了,你就只能停留在較低的檔次,沒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極致。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的時候,那就是你才智的頂端位置,再也上不了更高的層次了。即使如此,在你的上面仍然是有更聰明的人在努力向上攀登。
  回應
我在荷蘭讀書,一個數學方面的論壇,來了一個德國博士,一個英國博士,說是歐洲的青年新銳,他解決問題的數學工具那個水準遠超我的理解程度,隨便什麼問題很快就能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交流起來處處碾壓。去公司實習來了一個愛爾蘭據說是數學第一的人,工作起來水準完爆我們什麼模型演算法都是信手拈來。
中國可能整體來說數量是很厲害的,整體都到了一個水準,但是頂尖的人跟西方都有差距,科學很多時候都是靠天才的火花一閃,我們這方面不擅長,我們擅長是靠大規模的人才作戰規模優勢。
  相關新聞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2023-02-18 08:56:54
阿楨
新課綱實施5年 文理補習班增966家 2024-10-11

108課綱實施後補習班家數不減反增!教育部統計,108課綱實施5年多,「文理補習班」增加966家,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更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學者對此表示訝異,因為補習班數量增加,與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背道而馳,而若小學生補習是為了進入私立中學,問題更嚴重。
教育部統計,相較於2019年,現在全國文理補習班1萬2395家,增加966家;外語類補習班3035家,減少490家;技藝類補習班2134家,減少167家。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這5年多來增加近千家。
以招生對象來看,現在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有1萬0869家、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其次是招國中生的補習班有2400家、占13.66%。國內補習班逾6成是招小學生,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教育部表示,因為少子化,家長更願意投注資源讓小孩進行能力的補強及提升,而補習班業者以客製化或小班教學回應需求,致現在文理補習班數量較2019年增加約8%。此外,國小生除課業學習,有更多餘裕學習外語、音樂、繪畫等才藝,所以補習班招收對象以國小生為大宗。
新竹市教育處長林立生說,108課綱實施後,各版本教科書多元,考試沒有固定內容,希望學生學習增加廣度與深度,但也造成家長對學習內容不確定的恐慌,因為市場有需求,文理補習班數量就增加。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表示,他看到這樣的數據感到訝異、覺得反常,因為補習班數量的增加,跟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是背道而馳。
吳清山說,現在許多私立中學以學科成績來篩選學生,每年3、4月都可看到招生盛況,而如果很多國小生補習是
  相關新聞
中國為啥中小學教育減負,越減負擔越重?
  回應
因為人類社會是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位子就越少。
多元學習 就是更多補習
越改越爛,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
2024-10-22 02:39:15
阿楨
新課綱實施5年 文理補習班增966家 2024-10-11

108課綱實施後補習班家數不減反增!教育部統計,108課綱實施5年多,「文理補習班」增加966家,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更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學者對此表示訝異,因為補習班數量增加,與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背道而馳,而若小學生補習是為了進入私立中學,問題更嚴重。
教育部統計,相較於2019年,現在全國文理補習班1萬2395家,增加966家;外語類補習班3035家,減少490家;技藝類補習班2134家,減少167家。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這5年多來增加近千家。
以招生對象來看,現在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有1萬0869家、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其次是招國中生的補習班有2400家、占13.66%。國內補習班逾6成是招小學生,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教育部表示,因為少子化,家長更願意投注資源讓小孩進行能力的補強及提升,而補習班業者以客製化或小班教學回應需求,致現在文理補習班數量較2019年增加約8%。此外,國小生除課業學習,有更多餘裕學習外語、音樂、繪畫等才藝,所以補習班招收對象以國小生為大宗。
新竹市教育處長林立生說,108課綱實施後,各版本教科書多元,考試沒有固定內容,希望學生學習增加廣度與深度,但也造成家長對學習內容不確定的恐慌,因為市場有需求,文理補習班數量就增加。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表示,他看到這樣的數據感到訝異、覺得反常,因為補習班數量的增加,跟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是背道而馳。
吳清山說,現在許多私立中學以學科成績來篩選學生,每年3、4月都可看到招生盛況,而如果很多國小生補習是
  相關新聞
中國為啥中小學教育減負,越減負擔越重?
  回應
因為人類社會是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位子就越少。
多元學習 就是更多補習
越改越爛,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
2024-10-22 02:42: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