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1 07:19:06| 人氣11,039| 回應165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童製造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瘋<快樂學習>才不會學中國<神童製造所>!

是嗎?「快樂學習的迷思」和「資優生的迷思」可都是「迷思」!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770137/2009011008033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01/20061029065126

寧鉑尋找寧泊 中國第一神童出家【聯合報08.12.26
 
他曾是全大陸矚目的神童。即便今天,大陸民眾談到神童教育,都會提到「中國第一神童」、「中國第一天才少年」寧鉑。
出人意外地,寧鉑放棄神童光環,○三年皈依佛門,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去年秋天,「江南都市報」記者到江西南昌一座寺廟採訪,無意中得知寧鉑在此出家;為了不干擾寧鉑的修行,這位記者最近才披露此事,寧鉑又從人們的記憶中復活。
寧鉑幼時即顯露驚人記憶力。寧鉑父親的朋友倪霖推薦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方毅將推薦信轉給中國科技大學,十三歲的寧鉑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人。
此後,大陸的報紙、雜誌、電視不斷報導這位少年天才,這個戴眼鏡的神奇少年,被全大陸民眾熟知,激勵民眾對孩子的教育,蔚為「寧鉑現象」。
寧鉑十九歲時成為大陸最年輕的講師;但在中科大任教期間,他不再鑽研物理,開始對宗教、氣功下功夫;九三年,他開始研習佛法。
寧鉑回憶說,他長期接受的教育是順從、克己復禮,內心充滿痛苦,「神童」剝奪他許多應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的權利。
二○○二年,寧鉑離開中科大往五台山出家,被校方找回;○三年再次出家,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寧鉑在南昌出家,擔任這座寺廟佛學院講師;「江南都市報」記者徵得寺院住持同意,到佛學院聽寧鉑講課。
住持帶領下,記者進入課堂,坐在最後一排。幾分鐘後,一個圓臉、微胖的僧人捧著一大疊經書走進教室,他就是寧鉑。記者描述,寧鉑講課速度很快,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從不翻教材,卻能說出哪個內容在教材的哪一章、哪一頁。昔日神童,今朝高僧,寧鉑需要的,是寧靜的生活。
 
中科大少年班 神童製造所【聯合報記者華英惠08.12.26
 
三十年前,李政道、楊振寧等世界級學者建議,北京中國科技大學創設大陸第一個大學少年班,專門培養「神童」,首屆智力超優少年有廿一名。
此後,北大、清華、復旦等十二所重點大學曾試辦少年班,後來因不同原因取消,但中科大少年班堅持了三十年,前後有一千二百廿名學生,畢業一千零廿七人,其中九百卅五人考取研究生。
中科大少年班前十六屆畢業生,日後幾乎都深造獲博碩士學位;約兩成選擇學術研究為終身職業,許多人已成為國際級科學家,在科學研究、積體電路、金融、製造等領域嶄露頭角。
畢業生有「閃光」的名字:張亞勤曾是美國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百年來最年輕的會士,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莊小威,卅四歲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和化學系雙聘教授,也是獲得美國「天才獎」的第一位華人女科學家。
 
尊重資優孩子 不要揠苗助長【聯合報記者薛荷玉08.12.26
 
台大物理系教授張慶瑞是教育部「高中生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之一,許多家長帶著可能是「神童」的孩子請他鑑定。他總是要家長「放輕鬆」,只要讓孩子保持學習興趣,直到自己知道要做什麼就可以。
帶領化學資優生出國參加奧林匹亞競賽的台師大化學系教授方泰山表示,有些孩子記憶力好、過目不忘,但這只是「瞬間記憶體」比較強,不一定是資優。
家長要先確認,孩子如果資優,是那一領域的資優?張慶瑞說,大陸的寧鉑是文史方面的天分,最後卻被強迫學物理,個性不合,長大後才會放棄,但誰說寧鉑不會成為一代高僧呢?
張慶瑞說,許多家長給孩子太大壓力,但只要提供孩子適當刺激,保持他學習興趣,孩子就會自主學習,所以只要尊重、協助孩子就可以了。
方泰山提醒家長不要揠苗助長,天才少年送到美國去後,有些得了憂鬱症、很早去世,甚至自殺。

資優學生的特質

資優學生在認知的特質上:學習快、記憶強、觀察微、善理解、知識豐、思想奇、疑問多、策略靈;在情意的特質上:理想多、期望高、自信強、要完美、喜冒險、易堅持、樂獨立、少順從;在生理的特質上:精力旺、作息繁、感覺銳、風格異。他們具有豐厚的學習潛能,要求完美的傾向,與旺盛的精力。

一般能力優異

1.學習能力快速,所需的學習時間比別人少。
2.做感興趣的事物專注、持久。
3.觀察力敏銳,可以從各種經驗中得到許多訊息。
4.記憶能力強,聽過或看過的訊息能持久不忘。
5.理解能力優異,能夠快速掌握主要概念。
6.類推能力良好,能夠舉一反三。
7.能善用學習策略,甚至自己發展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法則。
8.能夠主動涉獵感興趣的題材,相關知識豐富。
9.好奇心十足,對於感興趣的事物,常常打破砂鍋問到底。
10.樂於接受挑戰,喜歡接觸困難度高的學習材料。

邏輯--數學能力的優異

1.喜歡思考、閱讀、或談論與數理相關的問題。
2.計算能力優異,數字概念良好。
3.符號運用的能力優異,抽象思考能力強。
4.能利用圖形、符號等代表或簡化複雜的資訊。
5.歸納能力強,統合能力良好。
6.演繹能力強,邏輯推理清晰。
7.能夠覺察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8.能用多種方式解題,思考靈活。
9.願意嘗試超乎其年齡水準的數理題目。
10.喜歡動手作實驗,具有獨立研究的能力。

語文能力優異

1.詞彙豐富,能夠正確運用超乎年齡水準的字詞。
2.學習語言快速。
3.語言表達流暢,善於描述、說故事等。
4.喜歡閱讀超乎年齡水準的書籍,閱讀理解能力佳。
5.對於文詞的意義掌握良好,善用比喻或成語典故。
6.修辭能力良好,文詞優美。
7.說話及寫作能夠把握重點,具有高度組織能力。
8.喜好文學創作,能用文字抒發情感。
9.具有多種語言的能力。
10.語文聯想能力豐富,對於文字的敏感度高。

音樂能力優異

1.主動欣賞音樂,接觸音樂、注意音樂活動的訊息。
2.經常唱歌、吹口哨、哼曲子及打拍子等。
3.能夠運用生活當中的器材來表現音樂。
4.能把音樂溶入日常生活中。
5.聽覺記憶超強,聽過的曲子能說出曲名或作曲者
6.具音感、節奏、視譜能力,很快便學會新曲子。
7.能夠自己編曲或者改編一首歌。
8.擅長某種樂器的演奏。
9.音樂鑑賞能力佳,欣賞、評析樂曲有獨到的見解。
10.常是舞台上的演奏(唱)者。  

視覺空間能力優異

1.平面圖形推理能力良好。
2.立體空間透視能力良好。
3.繪圖能力優異
4.善用視覺記憶或思考,常用圖形方式表現思考內容。
5.擅長圖形、模型的設計。
6.對於色彩與圖形的直覺十分敏銳。
7.閱讀圖表、地圖的能力優異。
8.地理位置概念清楚,在陌生的地方很快能找到方向。
9.善於拼圖、迷津等視覺遊戲。
10.善於運用照相機、攝影機、幻燈機等拍下周圍的事物。

肢體動作能力優異

1.肢體動作協調,姿態優雅。
2.說話交談時,經常使用肢體動作表達意見及情感。
3.能變化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同一主題。
4.觸覺優異,擅長以操作方式學習。
5.善於動作模仿,擬人、擬物均極活潑生動。
6.能靈活操作一種或多種工具(如:雕刻、縫紉、編織能力優異)。
7.學習新的技能(如:騎車、游泳等),甚為快速。
8.很快便能跟著音樂節拍起舞,是個良好的舞者。
9.運動能力佳,擅長一種或多種體育運動。
10.表演逼真,是很好的演劇人才。
人際能力優異

1.經常參加團體性的活動。
2.朋友很多,受人歡迎。
3.能夠正確體察別人的情感。
4.清楚別人對他的看法。
5.能夠參與團體的討論。
6.能夠主動關心別人。
7.受到同儕的尊重與喜愛。
8.是同儕喜歡合作的對象。
9.與同儕意見不同時,能夠協調溝通。 
10.常被選為班級幹部或社團領袖。  

自我掌握能力優異

1.能夠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2.會朝自己的目標努力,不需他人督促。
3.能夠修正自己的做事方式。
4.獨立性強,不須依賴他人。
5.會自我增強,不需藉助外在的回饋。
6.能以理性的方式面對別人的批評。
7.遭遇挫折或失敗時,能很快的恢復平靜。
8.能容忍他人的過錯。
9.遇到困難時,能以冷靜積極的態度處理。
10.能適度表現喜怒哀樂的情緒。

VanTassel-Baska(1994)指出資優學生具有下列學習需求:

1. 學習基本的認知技能,
2. 培養基本的情意技能,
3. 接觸高度挑戰性的活動,
4. 探討嶄新的知識領域,
5.探討事物間的關聯性,
6. 探討人類的價值體系,
7. 有機會與高智能的同儕相互討論,
8. 能夠參與高層思考的活動,
9. 能有從事創造、生產的機會,
10.能夠實際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Feldhusen (1991)認為資優學生需要下列學習機會:

1. 聚焦於主要的概念,問題與原理。
2. 強調專門知識的基礎。
3. 著重科際整合的訓練。
4. 強調獨立研究的能力與成果發表。
5. 教導思考與後設認知的能力。
6. 結合思考訓練與學科教學。
7. 對於高能力學生提供進階、複雜、加速的學習。  
8. 培養獨立、自我引導、自我評鑑的能力。  

資優學生的認知需求歸納如下:

充實學科知識的基礎,接觸新的知識
學習高層的認知技能,培養創造、批判、決定、後設認知等能力
參與高度挑戰性的活動,激發潛能
探討事物間的關聯,整合所學
與高能力的同儕相互討論,促進智能發展
創作、發明,展現高品質的學習成果
獨立研究,實際解決真實問題  

資優學生的情意需求歸納如下:

了解自己,悅納自己
尊重他人,欣賞他人
了解個別差異,扶攜弱小
學習人際技能,增進溝通能力
善用敏覺力,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善用幽默感,營造良好的團體氣氛
運用策略,提高壓力調適的能力
區分理想與現實,訂定適當的抱負
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選擇適合的生涯
了解人類的價值體系,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關懷他人與社會的需求,培養服務的人生觀
http://trcgt.ck.tp.edu.tw/oldweb/GiftedEdu/Special.htm

資優生的迷思>潘嘉琳

又到了升學考試的季節,多數為人父母者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自己的兒女成為資優生,如願考上名校、將來「出人頭地」。
然而,在很多人普遍不了解「資優教育」的情況下,多數的學校錯把資優班當成升學班,真正的資優生並沒有受到該有的「特殊教育」,也未曾給予心理輔導,加上學校、家長對他們另眼相看,很容易造成資優生「恃寵而驕」或「無法面對挫折」的問題。
數日前發生某國中資優生與老師因故動手互毆的事件,「資優生的迷思」再度成為話題。家中有個資優生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且聽聽一位「早期」的「資優生媽媽」怎麼說:

我家有個資優生

這陣子吵的沸沸揚揚的中部四縣市資優班聯招事件,讓我勾起了塵封已久的記憶——咱家20幾年前不也出了個“資優生”嗎?在那個年代裡,或許「營養」不是那麼豐富,所以「資優」的孩子並不像現在這麼「多產」,而仍是屬於「鳳毛麟角」 的少數族群。不過,由於「特殊」,所以對這個孩子的教養歷程也就特別刻骨銘心…

變調的青春歲月

因為孩子從小學到國中都是順理成章的進入資優班(沒有經過補習班的洗禮),所以,我們當父母的對於她的學習也都覺得是那麼的自然及放心。當她考進第一學府的高中就讀,也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這一切對她而言是那麼的輕而易舉,所以她在手足間、同儕間所展露的「高人一等」、「自以為是」的態度,竟也被我們很「自然」的給忽視了。
漸漸的,她對於學校老師的態度也輕慢了起來,最後竟在於叛逆與自我膨脹的狀態下,步入了地下舞廳及翹課遊蕩的邊緣人行列中…


面對孩子的「滑鐵盧」

女兒由於有一段迷失自我的日子,所以遭受到「高中留級」及「大學重考」等挫折,當她面臨困境時,我們都是百分之百的打開心胸接納及鼓勵,助她挺過這一程。尤其是當她面對出乎她意料之外的大學聯考結果時,我們更是鼓勵她出國散心,重新出發。
當她對我們說:「爸媽,外面的世界是那麼美好,你們也該出來走走」時,我知道孩子已走出了「分數的牢籠」。

感謝「挫折」

因為曾有留級和重考的過程,當孩子大學考上第一志願時,她非常珍惜自己的努力成果。所以在大學期間她都能快樂且盡心的學習。
在大學裡發生了一件對她衝擊很大的事件——同是從小到大都是資優生的學妹,不僅人長得漂亮,功課更是頂尖,求學歷程一帆風順,但就在考上研究所及律師資格之際,為了感情上的一點小困擾,竟選擇了上吊自殺,結束了花樣般燦爛的青春生命。這事也讓我們更體會了曾經擁有「挫折」的可貴…

家長的態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雖然在我對孩子們的教養歷程中,這個「資優生」是最讓我費心的,但也給了我許多自我成長的反思及體驗。如何用平常心來對待她的「特殊」,如何減輕她自我高期許的壓力…等,都是我的重要課程。一路走來,發現只有真正放下「家有資優生」的那頂「光環」,真心誠意的接納他所有的「平凡」與「不平凡」,才能還原我們對孩子那份最初始的“無求之愛”,和她一起走出一條最健康的成長之路。
http://news.epochtimes.com/b5/6/7/6/n1375801.htm

父母爭監護權 資優生得憂鬱症  

小小年紀,就得到「憂鬱症」,而且還是個資優班的學生。 
在台中市,一名國小五年級男孩子,因為父母離婚,爸爸要求他要考第一名,才可以和媽媽見面,結果讓他有時候想不開。 
國小校園裡,小朋友高興的彩繪步道,顏色豐富,展現生命力,但有醫師陸續發現,小小憂鬱症患者,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所畫的圖片充滿恨意,其中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資優生,父母親離婚,彼此爭奪監護權,爸爸還跟他說,要考第一名才可以看到媽媽,但沒想到希望落空,原本小孩子的期待是希望說當他把成績考好 得到一百分他就可以看到媽媽而這一次媽媽的監護權又落空對他而言 他放棄了學業他認為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於是,小男生就像洩了氣的皮球,再也提不起勁,不上課,也不吃東西,醫師診斷他已經陷入憂鬱症狀態,而老師也坦承,類似案例增多,從一些跡象可以發現,第一個功課突然退步第二個脾氣暴躁易發怒第三個交友狀況出現問題因此,醫師呼籲, 爸媽婚姻失和,在好聚好散之餘,一定要給孩子愛的保證,不要讓他們活在恐懼之中. 
http://www.ttv.com.tw/094/01/0940119/09401194547005C.htm

「特立獨行」─ 資優生自殺案例的省思

建國中學三年級資優生杜建宏上吊自殺,引起社會人士的注意,青少年自殺的案例時有所聞,只是向來北一女、建中等明星學校學生自殺,報章雜誌都會誇張報導。
    「杜建宏是資優班學生,個性內向,憂鬱症傾向有就醫記錄,心情不好就會離家,被列為長期追蹤輔導對象。高一導師評語是”遙遙自在,獨善其身”,高二則是”不受拘束,特立獨行,尚在自我統整中,若能突破則必有大進境」從報紙上得到這些資料,令人覺得社會人士仍然在”資優生”與”自殺”上打轉,對於”憂鬱症”與”自殺”的關聯反而淡化,這是本末倒置的錯誤觀念。尤其該生雖然被列為長期輔導的對象,”由化學老師擔任認輔老師,一年多來輔導記錄厚厚的一疊”可見以一般認輔去處理,而非以危機對象做醫療的預防措施。
        自殺者中罹患某種精神障礙者從數%到100%,有很大的距離。從熟悉自殺者的人提供的訊息去評價其生前的心理社會狀況的方法,稱為心理驗證(psychological autopsy),依據此方法,了解自殺者的70%~80%罹患某種精神疾病,60~70%是憂鬱症,可見憂鬱症與自殺的關聯最密切。
        根據Guze&Robms等人的研究,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約12~60%,平均而言,憂鬱症患者的15%是以自殺結束生命的。據瑞典的研究,憂鬱症患者的自殺成功率是一般人口的7~8倍。後來有Goodwin&Jamison等人的研究,也證實憂鬱症患者的9~60%是自殺死亡的,平均為19%。過去的研究,約有半數認為憂鬱症患者的自殺成功率是10~30%,這個數字是一般人能支持的。憂鬱症患者的25~56%至少有過一次的自殺未遂,以女性居多數,男性自殺未遂率只有4~27%左右,憂鬱症患有”自殺念頭”的超過80%以上。
        DSM-IV的重鬱病診斷標準有(1)憂鬱心情(2)興趣喜樂感減少(3)體重減少(或增加)  (4)失眠(或嗜眠)  (5)激動或遲滯 (6) 容易疲倦 (7)無價值感 、有罪惡感 (8)思考能力或專注能力減退  (9)反覆想到自殺,(上列項目有項以上,其中(1)、(2)必需包括在內;持續兩週以上,顯出痛苦,有社會上與職業上的功能障礙者)。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憂鬱症病像有若干變化:即(1)症狀輕症化 (2)發病年齡低年齡化 (3)慢性化。換言之,現代憂鬱症的類型有(1)與退縮合併的迴避型憂鬱症 (2)因挫折經驗而慢性化的逃避型憂鬱症 (3) 因恐慌疾患轉型的恐慌後憂鬱症 (4)老年期喪失生存意義的成人型存在憂鬱症等。
        傳統憂鬱症的概念是”本來有適應能力的認真的人會發生,可能嚴重化,但是一般而言,抗鬱藥有治療效果,即使反覆,伋然可以治好。現代的憂鬱症是”雖然症狀較輕,卻會拖延。抗鬱藥效果不確定”、”雖然沒有嚴重的人格障礙,性格上卻感到有問題”現代憂鬱症的現象,就是現代社會病理所致。一般人對於憂鬱症的啟蒙有進展,把憂鬱視為病之後,憂鬱症也隨之增加。
        從精神病理學的觀點去探討容易罹患憂鬱症的性格特徵也是不能忽略的。Kretschmer的循環氣質(cyclothyme)、Tellenbach的憂鬱型性格(Typus Melancholicus),1970年代後半段以後的逃避型、需求過多型,1990年代以後的自戀性格等,憂鬱症概念之擴大,使憂鬱症及憂鬱狀態更多樣化。因此,憂鬱症性格特徵也有重新加以檢討的需要。
        毫無憂鬱症的知識,容易把憂鬱性格當一般問題來處理,一個資優生自殺了,有多少人真正從精神醫學的觀點去看問題發生的原因呢?也許老師可以補上評語: 「特立獨行,已經自我統整」吧!?
http://www.edpsy.tku.edu.tw/tpd/news/suicide5.htm

忽略情意教育 資優教育缺點【2003/01/23 聯合報記者記者張錦弘

國內資優教育專家、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吳武典昨天指出,國內資優教育太重視知識,忽略情意教育。加上家庭及社會通常對資優生期望很高,導致很多資優生IQ高,EQ低,挫折容忍度也低,又不喜歡求助他人,才會走上絕路。社會應多包容資優生,學校也應加強資優生情緒管理能力。
曾擔任世界資優兒童協會主席的吳武典指出,國內目前約三萬多名中小學生接受資優教育,但目前沒有任何統計數字顯示資優生資自殺率比一般學生高,但因資優生自殺新聞常成為輿論焦點,容易引起外界錯覺。
吳武典分析,重知育,輕情意教育,是國內資優教育一大缺點。資優生是天之驕子,大家對他們的期望高,相對造成的壓力也大,所以他們應該比普通學生加強壓力調適、情緒管理、自我認識等課程。
吳武典還提醒學校及家長:資優生的個別差異大,不應一視同仁,要多包容他們的特殊看法及行為。例如資優生往往很堅持理想,容易被混亂的社會影響心情,變得憤世嫉俗,不能接受現實,也常不被現實接受,被誤解為叛逆、標新立異。外界應試圖瞭解他們,與他們溝通,而非一味壓制、批判。
吳武典同時呼籲資優生,應認清自己也是凡人,有七情六欲,也有不完美的缺點,一旦遇到情感等挫折,應勇於求助,適度發洩心中的苦悶。

資優生 求助張老師的不少

根據「張老師」求助問題統計,青少年最感困擾的首推課業壓力,其次是感情困擾,而向「張老師」求助的不只是社會認定的「問題學生」,資優生求助比例也不低;輔導社工就說,資優生的人際交往通常只關注彼此的學業,但青少年生活裡怎麼可能只有學業一項?和大家呼吸同樣空氣的資優生在面對學業以外的困擾時,反而欠缺抵抗力,更容易受傷。
建中資優生自殺身亡,台北市生命線協會總幹事朱開玉就說,資優生也是普通人,這個孩子只是在化學方面資賦優異,但他在其他方面或許普普通通,但社會通常會對這樣的孩子賦予過高期待,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再加上資優生通常自我要求完美,也不允許自己出錯,一旦遇到過不去的關卡,很容易鑽牛角尖。
這次傳出這名資優生可能是遇到感情困擾才會想不開,專任「張老師」吳美惠就說,現在國中生談戀愛,早已非常普遍,高三的孩子很難不被異性吸引,但台灣社會至今仍看重學生的課業表現,尤其是資賦優異的孩子,更被要求除了課業不能多想其他,心裡多半很苦。
朱開玉打比方說,若是一般高職學生遇到感情困擾,他的死黨多半能夠傳授幾招撇步,或者大夥跑去PUB瘋一瘋、唱唱歌,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但資優生反而欠缺這樣的人際關係,遇到問題只能埋在心裡,愈埋愈苦。
就像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都曾有過偷摘別人家水果的經驗,這是一種冒險,是自我的突破,也是向成人世界的挑戰,這種小成就往往能讓生活中很多不愉快變得不再重要,朱開玉說,這就是生活,但資優生的生活中往往只剩下學業,問題是青少年生活裡怎麼可能只有學業?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YouthLibFront/YouthLiberation/yl14.htm

資優生的特質與心理輔導

生涯發展的意義

生涯一詞在大英辭典的解釋為「道路」之意,引申為人或物所經過的途徑,或個人一生進展路途。生涯涉及各人的一生,舉凡生活中衣食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驗均含括其中,而其發展則為終生連續不斷的過程,個人經此歷程而塑造出獨特的生活形態與人生目標。「生涯發展」為個人終身發展的歷程。故生涯的概念涵蓋了一個人的一生,而其發展亦為一生當中連續不斷的過程。資優生因擁有多方面的能力與廣泛興趣,在學業和生活上表現出功課佳、積極投入許多課外活動等行為,然而也因此,在生涯抉擇和發展上產生困難,同時也因生涯目標的不確定而出現「存在的危機」現象。

影響資邀優生生涯發展歷程之因素

個人方面

    資優生具有追求真理、不受拘束、獨立思考及對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等異於普通兒童的特質,其個別的人格、角色壓力、多樣的性向與興趣、完美主義等都將對其生涯發展歷程有所影響。

人格特質:包括自尊心、幽默感、自我概念、自我瞭解、自我效能、價值觀及社會化的程度等。
性向和興趣:資優生都偏向多才多藝,興趣廣泛,造成生涯難以抉擇。
認知和發展:對成長歷程、工作世界的看法,進而影響其生涯準備與生涯期許。
高度抱負水準:強迫性的完美主義者往往造成期望過高;害怕失敗的動機或逃避成功的行為,也可能造成自我期望的過低。
教育程度:大學的主修領域對事業的抉擇有很大的影響。
工作價值:事業往往是資優者自我表達的主要方式,不僅是個工作而已。
工作經驗:包括生涯準備度,是生涯決策的訊息來源之一。
婚姻狀態:影響情緒的成熟度、生活的滿意度等。

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響個人生涯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父母透過角色模範的扮演,對兒童自我概念、職業動機及工作訊息來源的影響,以及身為兒童發展環境的提供者等種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的生涯發展。尤其是對資優者的生涯發展歷程而言,家庭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1. 父母的因素:父母的教育程度、期望、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2. 社會地位:家庭的社經環境、父母的職業。
3. 手足同胞:兄弟姊妹間的感情、相處方式、成就表現等。

學校方面

    學校生活是莘莘學子生活的另一個重心,以往的研究若著眼於學校時,常常忽略了學校生活層面的交互影響。據研究顯示,學校的師長、同儕常是影響資優者生涯抉擇的重要因素之一。

1. 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態度、對應方式等。
2. 同學:人際關係、互動方式、同儕影響等。
3. 教育措施:安置方式、設備、制度、學習氣氛等。

社會方面

    由於人無法離群而索居,且資優者背負高度的社會期望與資優標記,因此屬於社會面向的影響因素,對資優者的生涯發展歷程,益發突顯其重要性。

角色模式:認同的對象。
性別角色的衝突:尤其是資優女性面對家庭與事業的衝突。
他人的期望:資優的標記。
社會的傳統:價值體系的差異。
良師典範(mentors):良師典範制度乃在協助學生為未來而做準備,可藉此瞭解及欣賞自己的潛能。良師的責任包括:倡導、示範、掌握時機、運用計畫、架構、探索、引導經驗、實際讚賞進步、增加任務的複雜化與多元化、訓練學生的專職、維持創造性的緊張以及實施間接教學等。因此,良師可以提供角色楷模的任務,並為有意義的生涯探索提供指引。

生涯發展歷程面臨的問題

個人和人際間的問題

競爭劇烈。
自我期許和他人期待的壓力。
自我懷疑、擔心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資優。
沒有知己,別人不了解自己,希望被了解、被接納。
思考一些人生、哲學上的問題,易鑽牛角尖,情緒為之起伏很大。
害怕突顯自己,而遭同儕的疏遠和孤立。
集中式的班級與普通班學生很少來往。

學習方面的問題

升學主義的壓力。
時間安排上的困惑,用多少時間在升學科目上?用多少時間在課外閱讀或充實課程上?
自己的時間太少。
班級活動與資源教室活動之間的「夾心餅」。
排名的困擾。
低成就的焦慮。

生涯方面的問題

屈從於父母的期望或世俗的定位,選擇不是自己最感興趣的科系。
能力優異、興趣廣泛,在生涯選擇上很難決定,而且擔心自己的抉擇不明智。

資優生生涯課題

增加生涯活動與評估自我的機會

    資優學生擁有較一般學生更為敏銳的觀察力與思考,對事物的理解亦可能有其獨特模式,然而此等優勢卻未必顯現於生涯上。許多研究均發現資優學生在生涯抉擇上較一般學生有更大的焦慮與困難:資優學生因為缺乏直接接觸工作世界的經驗,因此其生涯抉擇可能就侷限於少數狹窄的領域之中;有研究發現高中資優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愈趨以聲望作為選擇生涯方向的依據,如能隨其生涯活動的增加,強化其對社會各個層面的探索經驗,將可增進其對自我的掌握、擺脫不必要的或跟本不存在的自我限制。換言之,高中資優學生需要更多考驗與評估自我的機會。

自我定位

資優學生的潛能高於一般學生,其發展可能性亦較一般生大;但伴隨而來與現實「妥協」(compromise)的方式與可能性亦不同於一般學生,而其生涯發展歷程中的模糊狀態與潛在的破壞性,將增加資優學生的困擾。大學資優學生的價值觀普遍存在兩類價值體系:(I)發跡主義者(careerists),以金錢為目標,不顧一切地只想早日發跡,視課業為無聊的活動,但不得不承認那是獲得金錢報酬的必要條件;(2)知識份子(intellectuals),以課業學習本身為有意義的活動,著重專業能力的學習。這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將引導資優學生如何看待其自我、如何定位與選擇自己的生涯,事實上,資優學生極有可能陷入這種兩難的境地。

性別角色

    資優學生性別角色傾向的差異亦相當明顯,對其生涯發展亦形成相當大的影響。許多研究發現資優女生常有害怕成功的反應、降低其對學業與生涯的期望、生涯自我效能受限於傳統角色,其生涯動機更受性別角色的影響,以致缺乏生涯準備度、相對地更重視人際關係與婚姻問題等情況,此等現象均值得在自我探索與定位中深加考慮。
        事實上,資優生個人內在特質的發展與外在環境的壓力與限制有密切關係,許多研究發現父母、教師、乃至整個社會生態,對資優生的生涯抉擇與發展都是重大的關鍵因素,如何協助資優生面對這些內外在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影響就涉及生涯輔導與諮商的問題了。

生涯輔導與諮商

對生涯意義的探討

    一般的生涯輔導多將重點置於職業的探索與選擇上,忽略對生涯意義的探討,而傳統評量模式以學生能力及興趣去搭配某一職業的做法,徒然限制其可能的選擇範圍,根本無法給予學術資優學生任何幫助。事實上,職業僅為生涯中一項比較明顯為人注意的部分,但它的功能與其說是尋找謀生的途徑,不如將之視為個人對生命意義的展現,個人藉工作上的表現,實現其對自我的期許與對社會的責任,缺乏此種認識,即可能出現所謂的「存在的危機意識」。

增進自我認識

    資優學生有較高的聰明才智,對問題的探討比一般學生更為深入,但也可能因上述的原因而產生更大的危機意識。探討資優學生的生涯發展,除需了解資優學生的個人特質之外,若能更深入地剖析其自我層面,探索其生涯定位與生涯發展歷程的需求,並據以規劃適切的輔導措施,則對資優學生的生涯發展應更有助益。換言之,輔導人員、教師和家長必須將支持與增強的重點放在其對自我的認識,而非其可以達成的目標上,亦即從資優的標籤中解放開來,以真實的自我做為個人發展的機制,藉此以掌握生涯發展的方向,其生涯定位應有更穩定的基礎,存在的危機意識亦始有可能轉化為追尋自我的力量。

堅強的自我認定

    有關傑出藝術家、科學家及運動員的研究,指出堅強的認定感是彼等之所以傑出的重要因素;自我的認定,事實上即是對生涯的方向與目標有清楚的認識,同時亦願意投入全部的生命,全力以赴,此種使命感正符合Knefelkarmp&Slepitza對生涯認知發展歷程最高層級強調承諾與投入的論點。因此多位生涯輔導學者建議對資優學生的生涯輔導,除著重其興趣或能力之探索外,更應將重點置於其價值觀與心理需求的探討上。心理學家Kelly認為每一個人都是自封的「科學家」,每一個人都有一套對人生的理念,可能這套理念不合理、不對時、不可行,但這套理念是最強有力的行動基礎,因此如何進入當事人這套理念、甚至於其後設認知的歷程之中,是輔導人員在設計諮商方案、進行諮商輔導時必須確實掌握的重點。
    總之,資優學生的生涯輔導,可藉由評量、輔導等方法,協助其統整所知覺的能力、動機、價值觀,辨清其生涯的意義、進而認定其生涯發展的目標。此等輔導措施應及早實施,儘早提供生涯試探的機會,從各種教育活動中增加對自己與工作世界的瞭解,同時充分運用資優生的長處,提供多樣化的思考素材與活動方式,挑戰其自我概念與非理性的觀念,使其生涯觀經過現實的考驗,更為明確而落實,更有效地落實其生涯的「自主」與「自我實現」。
        生涯事實上是展現在生命舞台的一齣戲,每個人都有以他的生命譜成的故事,這個故事無論是平淡無奇,或是燦爛輝煌,卻都是日日經營、年復一年的結晶。在現代變遷社會中,生涯的歷程愈顯得崎嶇險峻,怎麼樣能使每一個人都能「築夢踏實」,走出自己的生涯路,是生涯輔導工作者的責任,而對於資優學生而言,更需要所有關心資優生發展的家長、老師、輔導人員、乃至生涯研究者,共同協助他們化逆境為順境、視困頓為挑戰,伴隨著歲月的成長找到適切的生涯發展方向,譜出他們最燦爛壯麗的生命故事。

 皮紋測大腦?被質疑偽科學【聯合報╱記者薛荷玉 2009.10.26

(楨:洪蘭的<快樂學習>也是腦神經偽科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1770137

國內有數以萬計的家長帶孩子做過「皮紋檢測」。但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指紋與腦紋並無關聯,要靠皮紋來了解孩子的智能與性向,並無科學根據。
洪蘭昨天下午以「教出優秀人才│從認知神經科學談起」為題發表演講,會後有家長問:「皮紋檢測到底有沒有用?」
洪蘭表示,孩子的大腦發展其實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並非終生不變的。洪蘭表示,胎兒的指紋是在懷孕四個月時出現,大腦皮質溝迴約在七個月時生成,兩者發展時期不同,也沒任何關聯,不可能用指紋來測大腦的皮質溝迴。
洪蘭數年前曾出版「大腦的主張」一書,提到很多父母相信手指指紋可測出大腦的發育,認為十分離譜;但恐嚇是最有效斂財方法,父母只要一聽說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便心急如焚地花錢想補救。
洪蘭指出,皮紋檢測完全沒科學根據,但是想知道孩子性向、特長的父母仍趨之若鶩,甚至還有高中生去做皮紋檢測來決定要報考哪一組?也很匪夷所思。
皮紋檢測在十幾年前引進,早期業者是以油墨拓印指紋、手掌紋及腳掌紋,再人工分析;第二代則進步到如海關使用的光學掃描指紋,再以電腦分析,據稱可從皮紋測出大腦發展及性向。做一次皮紋分析費用約在二千至六千元之間。
有業者宣稱皮紋檢測應用到皮紋學、遺傳學、胚胎學、腦神經科學及統計學,但也有人質疑是「偽科學」,或是「科學算命」。
 
醫界:智商數據供參考 學習最重要【聯合報╱記者魏忻忻2009.10.26 
 
許多家長相信皮紋檢測、智商測驗,兒童心智科醫師指出,智商高不表示學習一定順利,高智商也可能低成就;與智商測驗相較,皮紋檢測缺乏客觀依據,不宜用來評斷孩子。
「醫師,皮紋檢測說我兒子過動,怎麼辦?」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指出,門診常有家長帶著皮紋檢測結果,除了問孩子學習、適應問題,還有人問:「皮紋說這孩子右腦能力特別強,該怎麼教他?」許正典說,他會告訴家長,皮紋檢測最多只能參考,重點是孩子實際的學習狀況。
曾有皮紋檢測業者說孩子有自閉症,家長嚇得趕緊帶到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虛驚一場。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說,自閉症的診斷靠行為觀察,不能靠單一檢查或測驗診斷。
至於智商測驗,吳佑佑說,智商不是一切,也未必和成績成正比,孩子不論智商是九十,還是一百廿,「該教的還是要教」,不能因為孩子智商高就少教一些。
許正典說,臨床也有智商不低,但考試分數極低的孩子,因為學習牽涉許多層面,若智商高卻注意力不足,學習成果還是不會好,家長不宜過度依賴測驗結果。至於想暸解孩子的潛能,認真觀察幼兒行為是最簡單的方法,家長必須和跟孩子有足夠互動。
 
智商鑑定資優 「無法測出潛能」【聯合報╱記者莊琇閔2009.10.26
 
有學者認為以智商測驗來測孩子的智能、性向不準確。有數理資優班的北市志清國小校長楊士賢昨天說,資優班遴選主要還是依照智商測驗,他不否認施測的量表,可能因生長環境不同,無法測出孩子的潛能。
楊士賢說,北市資優班招生鑑定流程,學生智商測驗應贏過同年級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測驗圖形、推理及邏輯,還要觀察學生適應與否。
北縣樹林國小校長葉振翼表示,資優生須經瑞文氏智商測驗篩選,可以測出學生的思考力、創造力,他認為很公平。
何謂智商測驗
智商是智力商數(IQ)的簡稱,經由空間、語文題目組成的測試,測量其在同齡孩子間的智力。
第一個正式的智商測驗由法國學者比奈開發,目的在找出學習困難的孩童,給予補救教學。根據這項測驗,一般人智商多在85到115之間,智商140以上為天才,智商70以下被歸為智能障礙。
 
74%孩子上「大夜班」安親班體罰多2009-10-26 中國時報 朱芳瑤
 
     近來惡質安親班、補習班案例頻傳,學童被要求吞火、踩碎玻璃訓練勇氣,又或是被罰「笑」一小時,笑到又哭又吐,令人不忍。兒福聯盟調查發現,高達七成四的孩子放學後到安親班或補習班報到,其中三成讀的是未立案機構,近一成在通風不良的地下室上課,家長應多注意。
     兒福聯盟昨日公布「二○○九年台灣兒童課後照顧概況調查報告」,今年六月五日至廿六日間,針對北、中、南、東四區七縣市隨機抽樣十四所國小三、四年級學童,共回收九五四份問卷。
     調查發現,台灣雙薪家庭愈來愈多,父母無暇照顧子女,七成四孩子放學後到安親班或補習班報到,逾一成在補習班或安親班待到晚上九點以後才回家,每天在外超過十二小時。
     「放學後上『夜班』,簡直快成為台灣孩子的全民運動!」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 有三成孩子表示不喜歡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原因包括補習班作業太多、不想每天都很晚回家、安親班的晚餐好油好難吃…。
     值得注意的是,約三成孩子課後去的照顧機構根本未立案。兒盟表示,補習班立案規則較寬鬆,許多業者為節省成本,以補習班立案,卻行安親班之實,不僅違法,孩子也被迫在不安全的環境中活動,政府應積極稽查。調查也顯示,三成八孩子感覺娃娃車很擁擠,三成四認為上課教室擠,近一成孩子甚至在地下室上課。
     兩成受訪學童表示,常在安親班或補習班被體罰,與兒盟過去的調查比較,是學校體罰的三倍之多;三成三孩子曾聽過補習班老師用很難聽的話罵同學。
     王育敏提醒,家長為孩子選擇課後托育空間,務必認明有立案機構,並親自參訪,多看、多比較。

學前教育篇 愛補習 兩岸父母都缺席2009-10-27 旺報 記者廖珪如

     兩岸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與國際相比極為明顯,這讓兩岸補習班不僅是國際密度最高,也讓補教這塊商機,成了各種企業化教育系統紛紛搶食的大餅。雖然,學習是好事,但是每個年齡層有不同的心智發展與學習需求,為了不讓孩子負擔過重,大陸立法規定禁止學齡前補習課程提前「小學化」,而台灣只允許6歲以下兒童參加符合增進「身體律動,藝術涵養」的養成班。
     大陸各地區目前許多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存在小學化的現象。許多學齡前兒童整天都要上課;教材運用較多,一本一本的練習本框滿了孩子的生活,一翻開孩子的讀本,卻發現已經是小學課本的內文。
     禁書令 教材不能小學化
     所以,許多地方政府為了避免幼兒園「小學化」以及配合孩童的心智發展,紛紛祭出「禁書令」要求幼兒園不能提前使用小學一年級教材,更要求不能讓學齡前孩童學習拼音、寫字、算術及任何形式的測驗和考試,否則就屬違規,地方政府能夠開罰。
     禁補習 台灣能手足舞蹈
     而台灣學齡前兒童的補習項目更是花招百出,教育部修訂新法時已列入6歲前的兒童未來不能上補習班,未來除了有助於身體律動,藝術涵養課程外,像是上英文、速讀、珠算甚至象棋、圍棋,6歲以下通通禁止。

     家長問 誰來為孩子負責?
     不過,無論是大陸的「禁書令」或是台灣只准運動或藝術的學前養成,都引發兩岸家長及補教業者反彈,因為,這些規定除擋了補教業者的財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家長則認為,政府要為孩子的「未來競爭力」負責嗎?

變態的幼教商機2009-10-27 旺報 記者廖珪如
 
     大陸許多補教業者近年來在繼鋼琴、電子琴等樂器熱、英語熱之後,開始看重「國學」熱,分食幼兒教育這塊大餅。強調古老的「私塾」體制能帶出好學生,以吸引家長目光,許多私塾都是一些中學語文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出來做兼職以增加收入,每個月帶上五六個孩子就可以開辦。
     呼吸吐納 小孩更聰明?
     這些私塾多半採全日制教學,以9年義務制教育內容為基礎,並加入國學教育內容,從6歲到10歲都採小班制教學,實行封閉半軍事化管理,作息嚴格一切都由私塾管控,一年學費、生活費共6800元人民幣不等。進教室後先向孔子畫像鞠躬,標榜以德育至上,也開創了「吐納入定」教學法。業者認為,通過系統學習,幫助孩子驅除雜念、清明大腦、恢復心智,鍛煉孩子的定力對孩子未來極有幫助。
     吞火劈木 孩子有成就?
     而台灣近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麥得研究機構更是誇張,數十菁英家庭為激勵下一代,半年花30萬元新台幣,送進軍事化訓練補習班,練勇氣,入門第一課竟是吞火,還強逼5歲的小男童徒手劈木板。老師跟家長甚至在旁鼓譟大喊「頭腦想,手強手不疼」的口號。
     替小孩報名的家長十之八九是醫生、老師和公務人員的家庭,他們說,會讓孩子參加這種訓練,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能激發小孩潛能讓他們成為資優生,每半年學費至少30萬元,結果孩子回來後因為心靈創傷,目前還要接受心理輔導,2小時要6000元的諮商費,現在想起來十分後悔。

政策制衡 徒具形式2009-10-27 旺報 記者廖珪如
 
     兩岸政府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紛紛以政策制衡補習歪風,不過政策只是徒具形式,只要兩岸家長的心態一天不改,補教業者依舊能將教材改變包裝,來迎合家長的期盼,比如學彈鋼琴唱的卻是英文歌,或是有能力的家庭請家教到府教課,這些都不違反兩岸目前的政策規定,至於孩子的負擔到底減輕沒有,恐怕兩岸教育當局都還在傷腦筋。
     其實,學齡前兒童最需要的是父母親的悉心照顧,兩岸商業發展迅速,又都是智育掛帥的價值觀,所以夾雜安親班色彩的補教產業就特別密集,許多專家認為,政府政策都只是治標,治本應該是推動社會價值的轉型,強調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應以「遊戲」做為啟蒙的重要性。再者,以兒童教育的本質而言,學習特殊技能只是附帶價值,更重要的是人格養成,父母本不應從孩子的教育缺席,也不能以補習取代親子互動時間,更不能以智育成績做為「成功父母」的標準。

另參本館:

《如何教出資優兒》 教改與體罰 體罰險熱賣 快樂學習  教改與補習 廢98課綱  教革會 基測社會學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能大專自生自滅 中國大學排名  大學評鑑  系所猝死 繁星黑洞 網拍報告 神童製造所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1,039) | 回應(16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大學排名
此分類上一篇:快樂學習

顯示全部165則回應

阿楨
現在,六年級下半學期快過去,爸媽和老師都說小胖進步很大,上課不搗蛋了,會認真聽講,作業也會力所能及做一點,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了。
  回應
行行出狀元不是非要通過大學成才!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年薪70萬。
六年級數學1分的傢伙連倉儲庫存都管不了,怎麼做行政總廚?

勿動!!插管去了! 2019-05-19中國之聲

近日,一段寫在餐巾紙上的留言照片走紅網路,上面寫著:“勿動!!插管去了。”
經過瞭解,寫下留言的是工作在急診一線的青年麻醉醫生欒遠航。
因為欒遠航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飯還沒吃完,來急診手術病人就顧不上吃飯了,由於不能及時回餐廳,工作人員就把餐盤收拾了。
剩的飯太多,非常浪費。
  回應
相比美日的醫生,中國的醫生確實挺苦B的。
所以老百姓才看得起病

食堂新菜!螞蟻蒸雞蛋,密密麻麻全是.....你敢吃嗎?2019-05-19

這是最近安徽阜陽師範學院二區食堂推出的新品:螞蟻蒸雞蛋。
說來現在學校的食堂真的很拼了,也有不少奇特的食物。
…..
  相關新聞
《清明上河圖》暗藏細節:原來宋朝就有了打包外賣
西方民主是“點廚子”,中國民主是和廚子商量點菜by社科院政治所長房寧
辣椒最早傳入江浙,但江浙人為何不嗜辣?富甜窮辣!湘鄂川渝雲黔贛氣候潮濕悶熱,貧窮百姓需要重口味下飯。近些年為什麼吃辣越來越普遍?主因是食性遺傳,父母吃辣,孩子基本上也會吃辣。而且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它作用於痛覺纖維的受體蛋白後刺激痛覺傳導神經,恰好大腦中感知痛和愉悅的神經元是重疊的,被痛刺激後會釋放出讓人愉悅的內啡肽,因此吃辣其實是會上癮的,只是不會像吸毒那樣危害身體。而且每個人對辣的承受閾值不同,就像每個人的酒量天生不同一樣,但經常喝,酒量是能提高一些的,食辣也一樣,經常吃辣也會越來越能吃辣。二是現代人肥胖多,傳言辣椒素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有助減肥。三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空調病很普遍。本該流汗上火的暑熱季節,卻因空調,體內反而閉入濕寒,急需吃辣袪濕。四是在川菜、湘菜遍地開花的背景下,食辣成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年輕人,不會吃辣會顯得很落伍而不合時宜。
2019-05-20 09:34:32
阿楨
11歲女童智商高過愛因斯坦! 躋身門薩成「天才界菁英」 2019-06-03 聯合新聞網

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霍金(Stephen Hawking)及著名企業家比爾.蓋茲(Bill Gates)都擁有160的高智商,是大家公認的天才。不過,近日一名伊朗籍的11歲女童到牛津大學參加由全球高智商同好組織「門薩國際」(Mensa International)的IQ測驗,結果竟比愛因斯坦高出2分,不僅讓她的父母相當驚訝,也震驚了整個天才界。
據瞭解,門薩舉辦的智力測驗無法事先準備,除了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答以外,還需在主考官面前,針對某些議題進行口頭論述和推理,難度相當高。
  相關新聞
智商171!英3歲女娃成「門薩」最年輕會員
  回應
門薩協會得那些高分天才,成就也大多非常普通。門薩協會也承認,多做智力測驗題目,分數就會高了。
愛因斯坦有做過智力測驗嗎?愛腦保存下來 科學家透過大腦皺褶推算出他的IQ
見智商高不一定成就高.....兒童智商是跟同齡兒童在比較,不是成人後智商,每人發育時間有長有短,全世界專家都知道兒童智商不準確!
天才很多,但真正取得天才般成就的卻寥寥可數。
2019-06-04 09:22:27
阿楨
當你發呆時,大腦在做什麼? 2019-06-16 新浪科技

  現已證實,當我們的大腦在休息時——比如坐在椅子上發呆、躺在床上睡覺,或接受了麻醉,各個腦區之間仍在不停地傳遞資訊。這種不間斷的資訊傳遞被稱作大腦的預設模式,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們拍打蒼蠅,或有意識地對其他外在刺激作出反應時所耗能量的20倍。實際上,我們有意識去做的大多數事件,比如吃飯和演講等,都是對大腦預設模式下基準神經活動的背離。
  理解大腦預設模式的關鍵,是要找到此前不為人知的大腦系統——預設模式神經網路(DMN)。  在使腦區行為同步方面,DMN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各個腦區就像賽跑運動員一樣,在發令槍打響的那一刹那,都處於合理的“預備”狀態。如果預設模式神經網路確實在為大腦的有意識活動做準備,那麼研究這個網路的行為,也許能讓科學家找到一些線索,揭示意識體驗的本質。另外,神經科學家還推測,預設模式神經網路遭到破壞,可能會引起精神錯亂,以及從阿爾茨海默病到抑鬱症的一系列複雜大腦疾病。
  這類研究已為疾病分析開拓了新的思路。大腦成像研究已經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預設模式神經網路內,腦細胞之間的連接已發生改變。實際上,阿爾茨海默病將來可能被歸為預設模式神經網路相關疾病。在大腦成像圖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病變腦區與組成預設模式神經網路的腦區完全吻合。這一模式不僅可作為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學標誌,還有助於我們深入瞭解疾病成因,尋找治療方法。

如何分辨假笑?3種科學方式幫你看穿對方的演技 2019-06-20 新浪科技

  我們在日常社交生活中難免會面對各種笑容,但有些笑臉發自真心,有些卻全靠演技,你能分辨出哪一個是在假笑嗎?
  美國神經科學家Antonio R. Damasio發現,真笑和假笑是由我們大腦的兩個完全不同的部分控制的。他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到了兩個例子:
2019-06-30 14:15:06
阿楨
一位患者因為大腦左半球運動皮層損傷,導致了右臉癱瘓。當他試圖假裝微笑時,他只能牽動左邊的臉。但是當他自然發笑的時候,兩邊的臉都能正常做出笑容。
  另外一個人大腦左半球的邊緣系統受損。當他假裝微笑的時候,兩邊臉正常運動並恢復了對稱。但在真正表達情緒的時候,他的臉卻是不對稱的——右側臉比左側明顯移動得更少。
  這說明真正的微笑其實是由邊緣系統(大腦的情感部分)控制,而假笑是由大腦運動皮層控制的。
  那麼假笑能不能反過來讓我們變快樂呢?還真可以。德國科學家在2009年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面部回饋(例如模仿的微笑)實際上改變了大腦中情緒內容的神經處理,並得出結論:當我們微笑時,我們大腦內部的情緒和幸福電路被啟動了。

夢中的場景助他贏得諾獎:玩耍、做夢竟能激發創造力 2019-06-15 新浪科技

  玩耍、做夢、走神,這些聽起來都像是不認真學習工作的代名詞。但正是這些行為,得以讓大腦思維放飛,不經意間就能提供許多問題的答案。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正將玩耍和創造力聯繫到一起,認為玩耍能激發人類的創造力。而許多著名作曲家和科學家的例子,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玩耍對於生命個體來說很重要,它的存在要遠遠早於人類出現的時間。玩耍或許是幼年動物練習交配的手段,幾乎所有的幼年哺乳動物都會玩耍,鳥類中的鸚鵡和烏鴉、一些爬行類動物、魚類,甚至蜘蛛中都曾有過玩耍的記錄。
  但是玩耍是要付出代價的。年輕的動物會把一天20%的能量預算花在玩耍上,這就意味著這些能量不能用於捕食。此外,玩耍還會帶來一些生存相關的問題:因為互相追逐或跟在母親身後玩耍,獵豹幼崽會嚇跑獵物;因為貪玩而陷入泥潭的大象;被仙人掌刺釘住的大角羊等。有的動物甚至還會因為玩耍誤殺了自己或者同伴。
2019-06-30 14:15:59
阿楨
既然玩耍的代價如此之高,那肯定也會帶來很多好處。甚至有時,玩耍可以決定生與死。舉例來說,新西蘭的野馬越貪玩,它們在第一年就存活得越好。阿拉斯加棕熊的幼崽一歲時候的遊戲行為,能讓它們安穩地度過冬天。
  另外,某些玩耍行為也不是單純地為了放鬆精神。馬會在玩耍過程中讓肌肉變得更強;獅子幼崽們玩打鬥的遊戲,實則是為日後爭奪部落首領的鬥爭打下基礎;海豚吹空氣泡泡,是在訓練迷惑和捕捉獵物的技巧;雄性蜘蛛練習怎樣在交配後快速遠離雌性,以防被其他雄性攻擊。
  至少在哺乳動物中,玩耍的作用不只是單純地練習某項行為,當它們跟蹤、捕獵和逃跑時,它們能夠發現自己處在前所未有的新環境中。
  玩耍與創造力
  玩耍能夠讓人從一些思想上的死胡同中走出來,當你卡在某個點想不通的時候,還會讓你茅塞頓開,並產生新的想法。
  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發現了DNA雙螺旋,但是他們卻是從彩色小球中獲得了啟示,這些彩色小球可以像積木一樣粘在一起,就這樣他們建立了雙螺旋模型。用Watson的話說,他們要做的不過是“開始玩耍吧”。
  夢也是同樣強大的。心理學家Jean Piaget將做夢比作玩耍,他的開創性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了兒童的成長過程。正是在夢中,我們的大腦才會自由地將最奇異的思想和圖像片段組合成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
  即使在半睡眠狀態下,我們的大腦也足夠開啟想像。在這種狀態下,August Kekule發現了苯的結構;Mary Shelley構思了《弗蘭肯斯坦》;Dmitri Mendeleev發現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玩耍和做夢都是我們放飛思維的方式。據報告,96%的美國成年人每天都會放飛思維,也就是走神,而另外4%的人可能只是因為心不在焉而沒注意到而已。心理學家發現人類走神的頻率高得驚人,大部分人的大腦在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裡是都在走神。
2019-06-30 14:18:26
阿楨
走神通常被認為是無害的,但不代表這沒後果。心不在焉的人很難集中注意力,比如他們會在閱讀理解測試中表現得很差。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在考試中的表現也更差,其中包括許多大學入學要求的學業能力測試。
  但是走神也有有利的一面——至少對於訓練有素的頭腦來說是這樣。事實上,像愛因斯坦、牛頓和著名數學家亨利•龐加萊這樣的人,他們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刻意鑽研這些問題,比如阿基米德在進入浴缸時發現了應該如何測量物體的體積。阿基米德這一最重要的發現,是由他進入浴缸時不斷上升的水中獲得的。龐加萊曾描述了他有一段時間在數學問題上沒有取得成功的心態:我對自己的失敗感到厭惡,於是去海邊玩了幾天,想了些別的事情。一天早晨,當我走在懸崖上時,我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簡單地、突然地,而且我立刻確定了: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術變換和非歐幾何的變換方法完全一樣
  控制玩耍,獲得無限創造力
  這個所謂的思維孕育過程是無意識的,但實驗卻發現能增強創造力。

為什麼玩耍很重要? 2019-06-28 新浪科技

  思維不同於演化的有機體和自組裝的分子,我們不能指望它用同樣的方式——諸如基因漂變和熱振動這樣的機制——來克服探索過程中遇到的深谷,但思維肯定有一些方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事實證明,方法不止一個,而是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玩耍。
  這裡指的不是基於規則的棋盤遊戲或足球比賽,而是像孩子們玩一堆樂高積木,或者沙箱裡的玩具鏟子和水桶時那種隨心所欲、無組織的遊戲。
  這種玩耍行為沒有直接目標和利益,甚至沒有失敗的可能性。
  貪玩的動物
  做夢和走神
  很明顯,正如生物演化需要在自然選擇和基因漂變之間保持平衡,創造力也需要平衡,在專注尋找各種有用的想法卻苦無所得時,你還可以選擇玩耍、做夢和走神,讓思維漫遊起來。
2019-06-30 14:19:12
阿楨
達芬奇的創造力源泉,竟然是多動症? 2019-06-15 新浪科技

  萊昂納多•達芬奇為世人帶來了大量精湛的藝術和科學作,然而歷史記載卻顯示,達芬奇總是花費過多時間來做計畫,卻在行動時缺乏毅力,往往充滿掙扎,需要自我克服才能夠完成作品。
  在這位天才和全才逝世500年後,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Brain《柳葉刀》提出,對達芬奇這種拖延的最佳解釋是,他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而這一病症也可能是他的非凡創造力的一個來源因素。

你為什麼越來越不相信“幻想”? 2019-06-18 新浪科技

  想像是對頭腦中已有表像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其中包括與個人願望相聯繫且不一定以客觀規律為依據的幻想。有學者認為人們之所以能夠從幻想中獲得快樂,一方面是因為幻想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另一方面因為幻想也可以成為人們在無力時的一種精神寄託。但是由於兒童的學習能力很強,同時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水準很低,他們會模仿動畫片中幻想出的行為,從而做出錯誤甚至危險的行為。
  一般認為,兒童在2-3歲時產生記憶,隨之產生幻想。由於知識儲備和經驗不足、認知資源有限,兒童早期的幻想往往是沒有目的、沒有連貫主題的自由聯想,到了4、5歲以後,兒童的幻想才開始有了一定的目的和意義。
  兒童也更容易相信那些帶有積極感情色彩的幻想事件。他們更容易相信“好的”幻想會真實發生,而“壞的”幻想則在現實中不存在。這可能是因為兒童天生的一種調節情緒的方式:通過相信好事情的存在和壞事情不存在,來減少負面情緒、增加積極情緒。
  實際上不止是兒童,成年人也會用“積極幻想”作為一種調節情緒、自我保護的方式。積極幻想是個體在生活中或在面臨威脅性情境、壓力性事件時所做出的一種對自我、現實生活和未來消極方面的認知過濾,而這種過濾是以歪曲表徵方式投射到個體的自我意識中。積極幻想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對自我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對未來的盲目樂觀、誇大個人對現實的控制能力。
  動畫片雖然是假,暫時當它是真,體驗無所不能的力量和無比美好的純善,也是一種小幸福。
2019-06-30 14:27:43
阿楨
國際數學奧賽中國隊4年後重登第一,6名隊員均獲金牌 2019-07-20 觀察者網

2019-07-20,IMO官網公佈了各國數學大神的2019年第60屆IMO競賽成績,中國隊在4年後重登冠軍寶座,以227分的總成績與美並列世界第一,中國誕生了2名滿分選手,且6名隊員均摘得金牌,這也是8年來中國隊員再次全部摘金。
2019年2月,數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不少網友對此結果表示不滿,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鉤聯繫到一起。
針對我國此前連續四年沒有拿到IMO第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在中學時期滿分獲得第41屆IMO金牌的惲之瑋向觀察者網表示,短期內成績有起伏也是正常現象。美國近幾年在奧賽上著力較多,訓練系統性更強。很多美國華裔的孩子投身于數學競賽的訓練之中。
  回應
前5名分別是中國一隊、中國二隊、南朝鮮、北朝鮮、泰國,西方是真的墮落了。
這麻煩了,中美並列第一。那到底是該“奧數無用論”上場還是“中國崩潰論”呢
想洗地還不簡單,中國是集中營訓練,是體制對童工的酷刑,掐滅了孩子創造力的火花。美國是系統性訓練,是教育對天才的培養,點燃了孩子邏輯力的火花。
2015-2018中國隊拿不到第一是受到“快樂教育”的負面影響,希望能儘快糾正過來。

施廷懋三米板三連冠 中國隊實現十連冠偉業

2019-07-19,韓國光州2019年國際泳聯世錦賽結束了跳水女子三米板決賽爭奪,11個跳水專案裡,中國隊全包攬11金,達成中國跳水隊在單屆世錦賽上最高奪金數。
  回應
跳水隊,太不像話了,誰都贏不了…要是奧會像限制乒乓球一樣打擊我夢之隊怎辦?比如限制體重必須超過多少公斤,或年齡不小於25歲~
不一定非得包攬,弄得跟乒乓球一樣,到處受人堵截。
這樣說吧:只要組委會敢設(金牌),我就能拿走。
2019-07-21 09:01:31
阿楨
“量子波動速讀”日本創始人:愛讓人擁有這個能力 2019-10-20 介面

  一排排小學年齡的孩子坐在桌子前,手裡拿著一本書快速從頭到尾反復翻動著,翻一次的時間大概只需2秒鐘。這是近日熱傳的國內某教育機構組織量子波動速讀比賽的現場。
  “量子波動速讀”(quantum speed reading)這個用不相關物理概念搭配起來的高深稱謂,乍一聽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該機構招生廣告稱,學員可以運用HSP(高等感應認知)的能力進行速讀,大腦呈現動態的影像,可以在1至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並且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
  也就是說,學員在翻書的過程中不是用眼睛“看”書,而是通過一遍遍翻書產生“感應”,把內容直接傳輸到腦子。用“心靈感應”閱讀,可算得上是一種超越科學認知範疇“超能力”了。
  但相信這個理論的人卻不少,不僅在北京,杭州、駐馬店、深圳等地均有類似機構開展相關培訓,收費在6000元半年到26萬“終身制”不等。
  事實上HSP在13年前,日本人飛穀由美子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量子波動速讀》的書,她稱,即便是外語書,翻書的過程也能激發大腦迅速翻譯,跨越所有語言障礙。她表示,其背後的秘密來自於大腦的三層結構,當書頁翻動,資訊會直接進入中腦或間腦,那裡也是人類潛在意識的所在。
  但這一系列神乎其神的說法背後,卻沒有提供能佐證的科學依據。
  而在她之前,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對快速閱讀進行探索。1950年代,美國教育家埃弗蘭•伍德(Evelyn Wood)提出了一種叫“動態閱讀”(Reading Dynamics)的方法。只需一根手指,在紙面上從上到下劃過,而不是從左到右,就能“一目十行”,這一方法一度在美國廣受歡迎,有接受了訓練的讀者自稱能在1分鐘內看完68頁書。
  直到今天,美國一些地方仍有“動態閱讀”的培訓課程,但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這是一場騙局。科學家指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不可能實現,因為人類的視力本身就是具有限制性。
  然而在一定範圍內提高閱讀速度仍然可行,思維導圖發明者、曾出版《快速閱讀》一書的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就給出了幾點閱讀小貼士:學習如何用你的眼睛快速閱讀;保持身體健康,大腦供氧充足;學著記憶章節甚至是全書;跟朋友組成快速閱讀小組。
  相關新聞
“量子遠程治病”又來了,有人被騙11萬
2019-10-21 08:43:31
阿楨
中國四省市2018PISA測試三項第一,專家:值得慶賀但要保持清醒

巴黎時間2019-12-03,世界經合組織(OECD)發表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結果(PISA 2018):北京、上海、江蘇省和浙江省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分別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項測試均位居第一。在共有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的測試中,中國在閱讀(555)、數學(591)和科學(590)三項測試中遙遙領先,新加坡緊隨其後。OECD國家在上述三項上的平均成績分別為487分、489分和489分。
從2009年、2012年連續兩年排名第一,到2015年的排名第十,再到如今的回歸第一,閱讀、數學、科學三大基礎學科都取得了第一。即使是代表中國大陸參與測試的這四個省市中最弱勢的學生,其閱讀能力都超過了OECD國家/地區的平均學生水準,這與中國近幾年持續推進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發展不無關係。但不是中國教育的全部,我們的基礎教育還面臨著地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2021年的PISA測試會增加創新能力測試,中國學生能否繼續拔得頭籌,值得期待。

閱讀進步、數理退步…台灣PISA成績背後的喜與憂 2019-12-05 聯合報

正面成效有三項:
一、素養教學:閱讀成績2015年497分,排名23,2018成長到503分,進步6名。
二、性別平等:在閱讀方面,女生雖優於男生22分,卻低於各國的平均值(30分),相對於2009年女生高於男生37分;此外,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成績,也無顯著的性別差異。
三、城鄉均衡:和2009年對照,都會工商區的學生表現進步7分、新興與傳統產業區進步4分,但低度發展與偏遠地區則大幅提高20。另外,有12%的弱勢學生在閱讀表現上,達到前1/4的成績,也略高於OECD的平均值(11%)。
仍然存在兩項隱憂,值得警惕:
一、名次停滯:數學始終維持在前5名(2006年第一名最佳),閱讀除2012年的第8名,都在20名上下徘徊,科學兩次第4名,其餘三次都在十名以後。同一時期,大陸、新加坡、澳門和香港盤踞各領域的前四名。
二、數理落後:數學排名不錯,卻以每年下降兩分左右。同時,今年七月揭曉的201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國排名第21,歷年最差。
2019-12-05 07:48:25
阿楨
大學何必追求虛假排名 2019/12/24 黃丙喜

全世界學術界日前熱門討論的話題之一是,一篇由AI人工智慧寫的學術論文居然通過了SCl的審查。這意外引起了另一個高等教育的嚴肅議題一由論文、資料和真真假假的數字堆疊起來的大學排名真的那麼重要嗎?兩岸的大學教育真的要有新的思維和作為。
  兩岸大學追逐世界排名由來已久,近年並且愈來愈走火入魔。台灣有些大學,例如,台灣科大、雲林科大和屏東科大的合併,本來是好事,卻因合併後一時之間的排名勢必退後而深受框框的阻礙。而在大陸,不少大學居然鼓勵有些新進博士做論文製造機,只要寫論文不用教書,薪資和升遷也以論文的多寡為唯一考核指標,不但誤解了大學教育的真意,對於學生的受教權和教師的職業倫理更是不公平的對待。
  以商業利益搞排名
世界風行的大學排名種類繁多,很多是大外行的新聞媒體所為,奈何大部分大學卻隨之起舞,進而深深左右著治校的政策和治學、教學的精神。大學排名評比的可議之處在於,影響它的三個關鍵要素,一是量,師生的數量和師生比;二是質,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的次數;三是聲望,學校的社會聲望和校友的企業聲望。評比項目看似公平而且周道,其實,裡面卻充滿著各種商業利益的算計。
  商業算計之一是,雖然世界大學排名的機構都公佈所採用的各項指標與比重,卻從不公開如何計算出數字,這於是成為這些排名機構的重要獲利來源。其二是,排名機構經常舉辦各種不同的研討會,參加的費用都不便宜,動輒萬元美金,他們三不五時就會送出一些推銷訊息,教你怎樣瞭解排名和提升排名。每年除了研討會,販售書面參考資料、專人諮詢與軟體等都是他們提供的商業服務。一年軟體的費用近乎上百萬台幣。
  還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例如,全球MBA機構參訪,QS Stars評級系統,都是廣為人知的商業手法。至於聲望調查,有付費的學校可能就會出現在下拉式選單,沒付費的就沒有,或排得較後面。(作者為芬蘭Aalto大學客座教授)
  相關新聞
中國2020研究生招生開考341萬人報名創新高
中國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研究生:讓嚴進嚴出成高校常態
中國教育部嚴管品質武漢大學近3年來退學474名留學生
2019-12-25 09:26:35
持久液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21:51:56
阿楨
研究生疑因被導師刁難墜亡,中傳回應 2020-05-10 觀察者網

2020-05-09晚,自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碩士黃靜怡家屬的網友發帖稱,因薛姓導師不同意送審畢業論文,致黃靜怡精神崩潰自殺。
@中國傳媒大學10日發佈相關說明,內容如下:
我們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對她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學院懷著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後小組,與靜怡同學的家人保持聯繫並關心慰問,希望能夠與家人一起度過最痛心的時刻。
按照學校的要求,學院於事發的第二天就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啟動了對此事的核查工作。我們會針對家屬提出的一些情況,認真、負責地瞭解、核實,並將實事求是地回應各方關切。
一直以來,學院始終關注全院學生的學業與身心狀況,關愛每一個生命的健康與成長。
再次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
  回應
 必須嚴查!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學生的命運被一些人所掌握,那這些人必須要是負責且端正的人,對其中的一些渣子絕不能放過!
 導師不同意送審就是刁難?這標題是不是帶節奏啊?現在碩士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品質一塌糊塗達不到送評閱和答辯標準的難道少嗎?導師要把握學生畢業論文品質,合格的才能送外審,這是教育部對導師的要求,不履行教育部要事後追責的。這節奏帶的,未經調查就判斷是導師刁難?
 導師有卡住學生論文的權利,而學生卻無處申訴,這令人遺憾。
 垃圾論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你以為翟天臨博士只是個例嗎?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做啥研究工作,新聞換個標題:導師答應送審論文,學生收回跳樓決定。
 一個碩士論文導師不給送審便去跳樓,這件事情本來就很扯。二者的嚴重性壓根兒不對等。心理問題是主要誘因,可能是心理疾病,可能是各種壓力匯總的合理,也可能只是幼稚。哪怕因為非主觀原因,人力不可控的天災原因而導致整個碩士階段白讀,跳樓在這時也遠擺不上檯面。他論文不送審就自殺,那們這些讀博的一天到晚揪著腦袋上所剩無幾的頭髮,一個課題或一個方向可能弄半年發現是死胡同,是不是就得天天抹脖子了。
2020-05-11 08:46:27
阿楨
還原真實的衡水中學:不“神奇”也不“暗黑” 2020-07-06 新華網

  高考工廠、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後勁不足……每年高考前後,衡水中學總被熱議
  近日,記者帶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走進衡中蹲點調研,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衡中。
  外界一些人說,衡中半軍事化管理,學生太苦、太累、壓力太大;也曾有媒體報導,衡中學生吃飯時間只有2分鐘,學校規定學生上廁所不能過3分鐘……其實,這都是對衡中的誤解。
  衡中學生全部實行寄宿制,每天淩晨5:40起床跑操,校領導只要在校也按時陪伴,6:10晨讀,上午4節課、1節自習,12:00午飯,午休1小時,下午2節課、3節自習,下午6:15晚飯,6:40至7:10觀看新聞集錦,7:15上3節晚自習,晚上9:50回宿舍洗漱,10:10熄燈睡覺。
  每天確保有8個半小時睡眠、1個小時體育鍛煉、半小時觀看新聞節目。高一二年級每天都有2次跑操,每週都有3節體育課,2節體活課,每兩周放假回家一次。
  別人在打遊戲的時候,衡中學生在午睡;別人逛街追逐潮流時,衡中學生在看新聞聯播;別人點燈熬夜時,衡中學生睡得正香;別人課堂上睡覺的時候,衡中學生正在專注地聽課。“從外界看衡中很辛苦,可學生感覺不到辛苦,反而很充實。”
  衡中每課時從50分鐘壓縮到45分鐘,再到40分鐘,這樣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使學生上課更專注,而且還增加了課時數,保證每天至少有一半課時是自習,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自主學習。
  同時,深入推進教學改革,鼓勵個性化教學,課堂上宣導教師連續授課不能超過五分鐘,每節課至少向學生提出五個有效問題,允許學生出錯、質疑、爭辯。
  近年來,老師們先後有100余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省級獎勵,200余位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大賽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1000余位教師赴全國各地講學或做公開課,許多教師已成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
  批量“高分低能生”?
  衡中從2004年組建奧賽培訓興趣小組,2008年成立奧賽班,僅最近一年就斬獲全國金牌29枚、銀牌31枚,1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並直保清華、北大。特別是鄧子傑同學,以總分世界第二、理論成績第一勇奪國際化學奧賽金牌。
2020-07-07 10:33:42
阿楨
這一年,還有1500餘人次在藝術、體育、科技、社團等各級大賽中勇奪828項省級以上榮譽獎勵,突破60余項賽事紀錄。
  學校開設禮儀學堂等100多門選修課程,不少課程均有100余名學生選修,拓展視野,張揚個性。衡中還有50多個社團,涉及藝術體育、科技創新、模聯商賽、作文大賽、命題演講、學科能力等。
  普遍後勁不足?
  目前粗略瞭解到,有一批衡中畢業生已經嶄露頭角,如2015屆畢業生王泰,喜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十佳大學生兩大獎項;2010屆畢業生竇琪獲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稱號,全港當年所有博士畢業生僅評選一人;2003屆畢業生姜長青,所參與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衡中前些年的畢業生,已成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相信再有10年、15年,衡中畢業生在全球各地、各個領域一定會有領軍人才。
  回應
神奇的高考工廠。還有毛坦廠中學。都神啦。高分實低能,低分反高能,北清有啥好?
葡萄太酸了!
  相關新聞
秋季只開線上課程的大學 美國將不發給國際學生簽證
澳媒調查:計畫返澳學習的中國學生不到一半 啥原因?由於中西關係緊張+新冠疫情,家長對孩子在國外的安全以及可能遭受的歧視越來越擔心。 
  回應
美英加澳留學含金量太低了,研究生讀一年就可以畢業,和批發有啥區別?
2020-07-07 10:36:26
阿楨
日本沒有假鈔?

2020-07-12,知名歷史博主的大V@絕密檔案集 發文稱,日本這個國家沒有假鈔,原因在於日元的造價高昂,工藝複雜,製造一張假鈔出來的成本跟真鈔沒什麼兩樣!
反謠言中心注意到,聲稱日本社會沒有假鈔的謠言由來已久,已經難以查詢到最早出處。這一觀點的理由大致有幾點:
1、日本紙幣的製造成本高,工藝精良,偽造不易;
2、日本是個誠信社會,公民素質高,不會行不法之事;
3、日本法律對偽造假幣的懲處嚴厲,政府管理先進。
這些文章甚至誇張到說,日本全國上下連一台驗鈔機也沒有
  反謠言中心來給大家一一破解。
日本每年都會見諸報端的破獲偽造假鈔案
日本並不是因為沒有假幣就導致驗鈔機沒有存在的必要。恰恰相反,正是因為驗鈔機分佈得過於密集,以致於假幣無處遁形。
一些去過日本旅遊的人可能會不同意這個說法,認為說自己在日本很少看到驗鈔機啊。事實上,在日本所有帶有投幣功能的機器,包括收銀、自動販賣等機器基本上都是直接整合了驗鈔功能的,這才是你在日本沒有看到驗鈔機存在的真正原因。
  回應
說出來公知可能不信,辛巴威才不可能有假幣。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584
2020-07-13 08:49:11
阿楨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範:晚明江南士大夫的歷史命運 2020-07-12

晚明江南的社會經濟已躍居全國首位,經濟的發達,城鎮的繁榮,都為該地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不用說富有資產的官僚、地主,即使僅有瘠田十畝的一般農家,也總勉力讓子孫入泮,冀望其跳躍龍門。明代各地有府學、州學、縣學以至社學、私塾,江南又盛行書院,實則都是科舉預備學校。書院轉向科舉,學校與科舉並為一途,使明代學校教育更是走進死胡同。
江南生員舉子眾多,在顧炎武看來,何以不是文化繁榮、歷史進步的標誌,反成了社會公害呢?
中國生員的唯一出路是科舉——仕途,產生“人才過剩”現象,大量生員被擯斥於仕途之外,又皓首白髮以待“金榜題名”,別無所事。它既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種病態,又成為加深政治惡化的病灶,惡性循環,幾成不治之症,到晚明竟成了深伏著亡國滅族的一個禍患。
晚明科場的競爭,已經不純是個人間的命運之戰,而是擴大波及為集團間的廝殺肉搏。為此,晚明江南士大夫的結社之風極盛,這種以文會友的結社或明或暗正與科舉——官場的角逐緊相攀染。
…..
  回應
宋朝通過完善政治制度,早就完全解決的問題!
正是宋朝“完善政治制度”導致政府被士大夫階層利益裹挾,土地兼併嚴重,社會階層貧富差距嚴重。而王安石變法所採取的極端做法又招致士大夫階層的報復,終兩宋均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態勢裡緩慢自殺。

1946年三名女孩考清華落榜,真相竟然是?

2020-07-08,有“大V”發佈微博稱“這三位大學者大專家的女孩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並配上一張四名女性圖片標注為“【教育的公平】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這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良心。”有“大V”附和“看這些也感動不了那些今天的高考腐敗者”。
  民國時期的教育真的是這樣嗎?
  一、照片中的女性並非梁再冰、馮鐘璞、梅祖芬,而是林徽因(右一)和她的表姐王孟瑜、王次亮和曾語兒。
  二、三名女性落榜清華的真實情況是抗戰勝利後大學第一次招生,考生眾多,競爭激烈。大後方和收復區的應屆高中生,加上多年抗戰積壓下來的往屆沒有考學的高中生,還有大量的復員軍人,使得考生一下子變得特別多。清華不得不擴招新生八百七十人,錄取率也不足5%。
2020-07-13 08:51:20
阿楨
三、誰在美化民國教育
大多數是作家、業餘的歷史愛好者等。他們對於民國教育充滿著想像、浪漫描述,但那些是否就是民國教育的真相呢?
  舒新城1924年曾就內地湖南所見聞的教育行政的混亂情形做過批判:內亂對於教育顯明的影響列下:(一)省教育經費積欠至十個月;(二)指定為省教育經費的鹽稅附加稅為軍人提去四十余萬;(三)地方教育經費隨時被軍人提取,致各地欠費自數月至十餘月不等;(四)地方教育機關,隨時被軍人佔據,學校常不能如期開學;(五)內地交通權完全為軍人佔據,學生不能按期到校,甚至於被危險;(六)教會學校特別發達。
  進入國民政府時期,教育的情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教育社會學家盧紹稷在1931年出版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曾說:我國教育,因承數千餘年“偏重個人”積習之故,所以近年以來,雖嘗聞有“適應社會”之呼聲,而學校畢業生尚未能皆為社會上實際有用之人物。試觀我國現今學子,除少數外國留學生與國內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講求實學外,大都徒冒虛名,以“文憑”為目的,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所裨益於社會。小學畢業生,知識幼稚,姑置勿論。中學畢業生,往往學農不農,學工不工,學商不商,甚至有在家賦閑,成為社會上之寄生蟲。至大學與專科學校畢業生,對於學問雖算有一點門徑,但嘗見有畢業於紡織專科,而為普通中學圖畫教員者;有以畢業於農業專科,而為普通行政機關助理員者,甚至有以留學歐美各國大學與專門學校畢業,歸而應考試於書業機關,充普通編譯員者。所用非所學,滔滔皆是。
  1931年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的主筆陶希聖感歎說:“從小學到大學的幾層等級,逐漸把貧苦子弟剔除下來,最貧苦的農工子弟們沒有受初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升入中學的少數青年,大抵出於中資或富裕的工商業、地主、官僚家族,大學則是所謂的上層社會,即大地主、金融資本家、工業資本階級的領域,他們的子弟是最能住進大學的。”
  回應
民國吹的主要是灣灣和其出資支持的要麼裝傻要麼壞的阿貓阿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497
2020-07-13 08:56:03
阿楨
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2020-09-10回應填鴨式教育的質疑:沒有辦法的辦法

2020年高考,全國第一家公辦女子高中華坪共159人參加,其中150人考上本科,9人專科,70個一本,17個六百分以上。但是對於這樣的好成績,張桂梅卻並不滿意。“我的目標是人人都上一本,有個10%左右去上全國重點,有那麼一兩個能夠鑽進清華北大。”

是不是填鴨式,我們需要先界定概念2020-09-11

填鴨式:不管學生懂不懂——實際上大多情況下是不懂,只管硬著頭皮往下講,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尤其是理科的東西,又尤其是數學。文科,坦率的說,是需要一定的“死記硬背”的;當然學生年齡越大,越應該強調理解,這個另論。
很難想像華坪女高老師的好成績是在沒給學生講明白,繼續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個人判斷,這真不是填鴨式,是講的清晰透徹,孩子都消化吸收了,效率很高。
  回應
填鴨式可以培養一群80分的人才,啟發式可以培養1個120分的天才和一堆20分的傻瓜。
你想多了,120分的天才,不管填鴨還是啟發,都是120分
其實很簡單,鋼琴是不是素質教育,是,學鋼琴是不是填鴨式教育,是,那好了,大家別去學鋼琴。其實,人在世界上真的想學一樣東西,你都可以是“填鴨”。看看那些提倡“素質教育”的東西,馬術,高爾夫,西洋樂器,哪個不是“填鴨”?但是,你幾乎看不到誰去批判這些東西是“填鴨教育”。

法國理工教育就是“填鴨式”,意不意外?2020-09-11

我是從法國的大學校畢業的,法國19世紀至今大部分數學和理工科精英人才,都是通過這種高效“填鴨式”教學開始培養的。這個體制從拿破崙創設開始,直到今天都沒有變過。
高中畢業,成績前3%的學生,可以得到推薦,進入預科學校,每週32-35小時,每週六考試,累計成績,每年20%末位淘汰。兩年之後,全國競考,最好的大學校淘汰率90%.這兩年被法國人形容為“暗無天日”,比國內高三還可怕。進入大學校之後,前二年仍然要全校考試,排名決定你可以申請的M2和博士專案,乃至是否能進入工程師團。可以說過五關斬六將之後,你才有機會接受“啟發式”的教育,更多的把重心放在科研上面。
現代教育體系下,沒有填鴨式的奠基,人才就不可能在腦力最旺盛的年齡得到最好的教育機會。一個天才,如果不知道複分析,不知道群表示論,不知道流體力學,哪怕再啟發式的教育,也只是浪費聰明才智。
2020-09-13 09:32:36
阿楨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從小學了很多東西,但長大就平淡無奇? 2020-12-26 西方朔

大多數孩子從小學了很多東西,但長大就平淡無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大家特別喜歡給孩子報“短期收益大”的東西。比如跳舞、滑冰、游泳、下棋、模特、沙畫、XX突擊班。
  回應
 不是“跳舞、滑冰、游泳、下棋、模特、沙畫”沒有用,而是絕大部分小孩學了個兩三年就不學了,這才導致了作者認為的“平凡”.任何一個技能,沒有個十年八年的訓練根本看不出價值,就是自娛自樂。
 大多數就是平淡無奇啊.如果大家都不怎麼讀書,那麼你九年義務教育就已經人中龍鳳了.如果大家都博士畢業,那博士畢業就平淡無奇啊.這玩意兒是比較出來的,所以你學了很多東西,別人也學了很多東西,那可不就一起平淡無奇嘛. 統計出來也是這樣,因為各行各業能夠出類拔萃的畢竟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淡的一生!

全球學校上課時間比一比 網一看大嘆:台灣根本血汗學生 2020/12/27 中時

近日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國、高中生到校時間從7點半改為9點半,引發網路激烈論戰,對此也有網友翻出世界各地學生的上課時間,直呼台灣真的是「血汗學生」。
其中德國與墨西哥上課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2點;日本與加拿大9至3點;美8點半英澳9點;南韓8點半到4點半;大陸8點到5點。
但也有人反駁:「這篇文章有點刻意誤導,重點應該是在讀書時間,其他國家學校上課時間短,但花在圖書館的時間比台灣學生長很多」、「美國給學生自主空間,但也造就學生能力落差極大,不是好學生就是廢X」。
  回應
何不改中午12點到校,下午3點下課?
已經很爽了還要更廢當廢柴!
晚上不睡覺,早上日曬屁股才起,難怪台灣年輕人庸庸碌碌壽命短,稍加壓便猝死。
2020-12-27 09:06:45
阿楨
給家長“減負”為何成社會話題? 2021-03-01 環球時報

近日,教育部表示,學校不得以各種形式給家長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給學生檢查、批改作業。實際上,即便崇尚“寬鬆教育”“不留作業”的一些國家,也常有類似的爭議。
韓國奉行“寬鬆教育”,結果反而帶來家長負擔增重和課外教育盛行。在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寬鬆教育遠遠滿足不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2019課外教育月均32.1萬韓元,創史最高,市場達21萬億韓元,大有超越公立教育的趨勢。
在國內很多人都會聽過傳言,“外國(歐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後沒作業”。然而並不屬實。英國1998年曾出臺過一個參考指南,規定小學生每天作業量上限,結果卻遭到家長抱怨。最終,英國政府2012年取消了這項規定。
然而,這並不代表英國家長就能在家裡參與輔導孩子的學習,英國家長平均每週僅花費3.6小時。除了工作和家務外,超過一半的家長沒有信心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文科出身的家長抱怨說,自己連化學元素都認不全,更沒有醫學經驗,想陪孩子在一個晚上完成作業,實在是不容易。
歐洲不少學校會留給學生在校寫作業的時間——德國中小學通常在下午一兩點放學;法國、義大利等國家也在下午三四點放學。學生可以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再回家,有困難的話還有老師輔導答疑。
2021-03-04 08:49:05
阿楨
台灣國中生6/10,高中生1/3瘋補習!每年人均5萬新台幣 2021-05-02 聯合報

12年國教 補習班更擠了 2015-12-25 聯合報

12年國教上路兩年,家長一窩蜂把孩子擠進補習班、考私校國中部,甚至小三就惡補,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像倒退50年,回到仍要拚命考初中的6年國教時代。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問總統候選人,如何加強監督私校,讓國高中真正免試入學,挽救崩潰的國教理念?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問候選人,如何推動高中職入學真正全面免試?如何看待明星高中存廢?少子化帶來的國中小廢校、私校退場等問題,如何解決?他希望新總統修法推動教師評鑑、積極淘汰不適任教師,維護學生公平受教權。

為上私校 不計成本 台灣學生補習成瘋 2017-06-16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俗稱補習一條街
  招牌林立的補習一條街,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講課眉飛色舞的補習名師……在台灣人的記憶中,補習班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的伙伴。從小忙補習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特色。
  2015年小學生7/10校外補習,支出總額601.1億新台幣,人均6萬元。
  由於12年國教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
  台灣從1954年到2001年,一直實行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一些專門針對升學惡補的補習班應運而生,補習風氣也愈演愈濃。
  到2002年,台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課,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
  之所以補習班能有那麼多學生追捧,原因在於這些名師不管學術功底如何,但至少都能說會道。因為可能學生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在名師們手上就會化繁為簡,清晰易懂。如教數學的名師一般都會掌握口訣、速算方法等等。同時,他們也在講課的同時也會講笑話、說段子,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2021-05-02 07:59:18
阿楨
放假不准補習!陸祭雙減政策 補教業不死股價也半殘 2021-07-26 聯合報

2021-07-23,新東方等在美上市的教育企業股價罕見的斷崖式下跌,源於傳出大陸官方將要實施更為嚴格的教育領域監管政策。

濟學家羅奇表示:談到中國大陸,我原本是個樂觀主義者。但發現北京打擊在美中概股時(滴滴/新東方…等)是美中冷戰的初期階段 2021-07-26 經濟日報

多家教育機構回應“雙減”政策:堅決擁護,深刻領會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教育部表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
  相關新聞資料
如何確保“雙減”工作落到實處?家長如何應對?
  回應
沒聽一線老師和家長的意見。
從舒適的空調房裡發出的政策治不好中國教育。
禁止校外培訓,被證明是無效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新學年臨近,隨著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加快學區改革,施行多校劃片、分配名額、教師輪崗等措施,記者發現,一些地區學區房已出現降溫跡象。業內認為,仍需多措並舉,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北京學區房價格驟降 學區房時代是否終結? 2021-07-07 中國網

過去北京市西城區採取單校劃片政策,一套住房對應一所學校。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隨著新政進一步落實,北京市西城區的部分房價應聲下落,但這並不能表明學區房時代結束了。

短時間內學區房降溫,恐難! 2018-06-01 不動產

從最近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場情況看,北京的學區房交易似乎再度進入活躍期。
北京市多校劃片政策將於明年執行,有助於學區房概念的降溫,但學區房的成交或將繼續上升。原因有二:一部分已購買學區房的家長恐價格下跌,會選擇拋售;而另一部分家長則可能趕在新政前「搭乘最後一班車」。
2021-07-26 09:08:33
阿楨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我女兒從四年級轉到城裡讀,領的課本還是在原校領,只有語、數、英三本,其它的因為沒那麼多老師教,砍掉了,弄得我還要在網上買課本。
二,學生流失嚴重,往往幼稚園時還有三十多個同學,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往往只剩下十幾個,最低時只有個位數學生。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學生流失嚴重,對很多老師來說教學毫無激情、農村工資低,學生很多無心向學,難教,學校隨時有撤並的危機,很多老師都在縣城買了房,孩子在縣城讀書,多數都想調到縣城。珠三角發達城市也經常來挖走山區縣的老師。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比較注重學習的父母都送孩子進縣城讀書,留在農村的多數是家庭經濟比較拮据的或者對小孩學習持放之任之態度。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同樣縣城區域整體與地市省城相比也是一樣。我女兒在農村20多名學生中考第一,三科294分,去到縣城全班60多人中只排到第四十之外。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要培訓大量教師,給學校投資買大量新設備,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持續大量資金投入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水準。
  回應
職教是實踐技能。讓一群有學歷,缺乏實踐的人去教,能有什麼好結果?
  相關新聞資料
孩子沒有電子遊戲就專心學習啦?這是極其荒唐的想法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2021-08-06 08:37:42
阿楨
印度神童阿南德之謎:被製造的「神童預言經濟學」? 2022/04/01 轉角說

在YouTube發表「預言全球疫情大流行」影片而爆紅的印度少年阿南德(Abhigya Anand),如今以16歲的印度占星預言家身分而廣為人知,甚至掀起了社會討論度異常熱烈的阿南德現象。
從2013年阿南德從一個「聰明的8歲小孩」,逐步成為「被認證」的天才神童,從這段歷程到後來的占星爆紅,一切因果似乎不是巧合,而是背後有著計算與層層鋪陳的「神童製造」痕跡,最終在疫情肆虐的時機下,成功打造出阿南德的預言經濟學。
從印度登報以來相隔7年,這段期間阿南德透過父母的協助,在YouTube頻道上傳影片,內容多是阿南德背誦經文、或是阿南德妹妹唱歌跳舞,偶爾父母也會一同入鏡。
轉折點就在2019年到2020年之間,正好是疫情全球大爆發的時期,阿南德因為一段「全球將有瘟疫大流行」的占星解釋影片,而被許多人認為是神準預言,儘管阿南德早前的各類占星中也提出過多種後來落空的趨勢預測,但獨獨打中一條疫情,就足以讓COVID-19的惶恐世代趨之若鶩。
2020年5月,14歲的阿南德獲得了號稱「全球公信力」的GCPA神童獎,成了世界認證的神童,在許多討論阿南德的文章裡,就此認定印度神童的稱號。然而這個GCPA神童獎到底為何物?其實是一個印度成立的民間機構,用以表彰世界各地有特殊傑出才能、或所謂的「天才兒童」獎項。申請條件是15歲以下,可以依照才能項目分類報名:像是數學、音樂、藝術、寫作、科學、運動,甚至是概念模糊的「創新」,提交申請和具體事蹟後,會由GCPA請相關領域專家鑑別,若認定核可即頒發GCPA神童獎。
不過問題就出在這裡,另一家印度的網路獨立媒體《BLTIZ》就認為GCPA的背景不太單純,追查之下發現GCPA的認證不僅欠缺公信力(其實是否將孩子特意標榜為「神童」,本身就在正規教育界有所爭議分歧),而這個GCPA還可以購過「金錢贊助」買通,換句話說只要有一些資本和人脈關係,要拿到GCPA的表揚未必困難。
《BLTIZ》循線追查後認為阿南德的神童獎,本身就存在欺世盜名的嫌疑,時間在往前回推到2013年時出現在《班加羅爾鏡報》和《印度時報》的突兀報導,《BLTIZ》發現《班加羅爾鏡報》之所以會詳細報導阿南德,是因為阿南德父母刻意的廣告業配,但相關指控《BLTIZ》僅透露是《班加羅爾鏡報》記者的內部資訊,同時也表明無法確認《印度時報》是否也存在同樣情況。
  回應
神棍都是被媒體捧出來的
2022-04-11 08:15:04
阿楨
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一年了,校園霸淩者們還囂張嗎? 2022-07-05

前幾天,連續兩起校園暴力事件登上熱搜。6月25日,網上流傳一段“漢濱區大河中學學生被扇耳光”視頻。同一天,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在官方微博回應“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園欺淩跳樓”一事。
提到校園暴力,大家都不陌生,80後、90後的童年更是我國校園暴力最猖獗的時代,近年來,多起校園暴力事件憑藉其手段之殘忍,後果之嚴重引起廣泛關注,在互聯網上大範圍傳播,刷新了很多人對校園暴力的認識。
校園暴力古今中外都是頑疾,至今都沒可以值得借鑒的治理經驗,比如日本成立了很多幫助受欺負孩子的民間機構團體;政府專門成立了檢查小組,監督教育那些無視甚至縱容校園欺淩的教師,文部科學省還制定了防止校園暴力問題的指導方針;還開通了24小時對話熱線。效果怎麼樣呢?僅在2017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超過54萬件,比我國要嚴重得多。
德國採取預防性的措施,學校霸淩也是一個嚴峻問題,特別是在5-8年級,20%-25%的學生遭到過霸淩。
美國有各類預防欺淩、研究欺淩的機構和計畫,早在2000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淩的法案。至於效果嘛,只看美國的校園暴力有多嚴重,還時不時有青少年槍支暴力犯罪,其規模和烈度,堪稱獨步天下。
這麼,中國,能成功嗎?
  回應
現在的14歲比40歲的人還懂鑽法律漏洞。訓誡有毛用。

2018年,女兒深圳公立小學,搞了快樂教育,成績讓學校心都涼了 2022-07-05

我們前幾年某些人大聲嚷嚷的快樂教育,減負,就是走的美國公立教育方向,只是程度還沒到那樣而已。最近揭露出來的毒教材問題,本質就是全面向美國學習。希望能早點撥亂反正!
18年,我女兒在深圳一所新開的公立學校讀3年級,學校試著搞了一下快樂教育,語文學到13課了生字只寫到第9課,期末全班語文成績平均60多分,學校慌了,解聘了那批老師,換了一批嚴格的,也開始搞留堂,新的老師批改作業非常認真,標點符號,拼音注音,一些字的細小錯誤都被發現,4年級就好了。
  回應
只有好的結果才能讓人快樂,過程永遠是痛苦的,只能苦中作樂。所謂快樂學習就是不學習,快樂教育就是不教育。
西方快樂教育都破產了。快樂教育帶來的分數和學習水準的貧富差距。美國精英都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學習壓力不比國內的高中生小。
2022-07-06 08:33:07
阿楨
中國參與國際奧數史上最佳成績 6名選手全部滿分強勢奪冠 2022/07/17 中時

參加63屆國際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6名大陸選手以全部滿分的6金成績奪下團體冠軍,這是中國代表隊第23次取得團體冠軍,同時也創下中國參賽史上最佳成績。這項榮譽在16日晚間的微博很快地就衝上熱搜排行第一。
數奧始於1959年,旨在激發青少年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從1985年起,中國科協每年組織中國優秀中學生參賽,共累計選派218人參加競賽,獲得金牌174枚、銀牌36枚和銅牌6枚,23次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奧數熱--維基百科

奧數熱,是對21世紀初中國大陸學生、家長和教師大規模參與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及其他類似競賽有關培訓這一群體性事件的代稱。這一事件前後持續長達二十餘年,而其是否完結、何時開始及有無必要至今尚有較大爭議。

2019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代表隊無一人獲得金牌,「舉國奧數體制」失效了嗎?

今年的比賽結果公布後在網上引起爭議,不少網友把中國隊在RMM上的失利,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鈎聯繫到一起。2001年,教育部發布奧數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鈎;2010年,北京、廣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也陸續禁止舉辦奧數班、叫停「奧賽」。 2015年起,各地逐步取消奧數高考加分;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要求公辦學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2018年,中共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門,通知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嚴禁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
一些和培訓多有掛鈎的競賽已被叫停:32年來共4000多萬學生參賽的「華杯賽」決賽被暫停、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被暫緩、「學而思杯」不再舉辦,甚至連長期參與培訓的家長微信群,為了防止被查,都連夜改了微信群名,刪掉「數學」、「牛娃」等敏感詞彙。
然而,五大學科奧賽獎項和科技創新競賽獎項依舊是高校自主招生最關鍵的指標,北大、清華還幾乎同時發出了「奧賽生召集令」。家長們對於官方「一刀切」的「減負」行動也並不領情。
2022-07-18 07:31:27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2022-08-13 06:38:46
阿楨
政府不給力,名師兼職補習班成公開祕密,為何很少抓到?

違法開班兼課/打著名校光環 教師補習兩頭賺 2022-09-04 聯合報

台中一中教師違法在外補習,其中化名「劉○」的劉姓化學教師,也曾是台中一中科學班老師。本報掌握,劉師除自己開家教班,也在合法補習班授課,該補習班今年貼出榜單,有廿一人錄取台中一中科學班,占總錄取學生數七成,引發家長質疑。
台中一中澄清,劉師近三年來都非科學班任教教師,也未涉及科學班入學命題。台中市教育局表示,已請台中一中研議科學班命題方式,以國中教材為範圍,邀集其他設有科學班學校教師聯合命題,以求公平多元。
「補劉○老師的課,考上科學班就沒問題。」有家長透露,劉姓教師在南屯區大墩路一家補習班開課,業者會向上門洽詢的家長、學生推銷這名「王牌教師」。因科學班高三會到大學先修,加上新課綱重視在校學習歷程,聽到該師扛著一中招牌,對於想讀科學班的學生或家長,有很大誘因。
有高中校長表示,補教業會針對升學需求開班,想考科學班的人屬於少數菁英,專攻這方向的補習班也少,考取率自然也高。且補教業要開專攻科學班的課,一定得找到相關師資,才能說服家長、學生。不過,該校長坦言,教師頂著一中招牌去補習班開課,如果太光明正大,難免會被人眼紅檢舉,有時家長不滿意成績也會投訴,「已經違法在先,自然引來爭議」。
教育界表示,教師去補習班開課違法,多轉為私下開家教班,很難證明是兼職,成為灰色空間;通常老師私下指導幾名學生,業界多半能接受,若涉及公開招生,或家教班學生數過多,就會踩到紅線。
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余海倫說,教師在外兼職補習,校長、主任或同事常心照不宣,但教師應負起身教、言教,不該睜一眼、閉一眼。
2022-09-04 06:37:38
阿楨
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 2022-10-10

我有孩子。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為啥?因為鼓勵式教育,需要口才和情商,缺一不可。你得學會把握時機,選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措辭,得體的口吻,還要一言誅心,正好說在點子上,基本上,至少是處級領導的口才,才會有用。你有這種才能嗎?我的感覺,越鼓勵,孩子越自滿,越沒有危機感,能學好才怪。所以,鼓勵式教育,是一句“真實的謊言”。總的來說,鞭策和激勵,結合著懲罰,立竿見影,效果明顯。不愛念書的孩子,除了此法,其他方式毫無用處。
  回應
鼓勵還是批評得看孩子的情況的。還行的水準獎懲分明才有效。一塌糊塗同時士氣崩潰,那只能鼓勵了,說壞話只會更差。如果表現很好那最好閉嘴,不做干涉。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現實裡都是挫折 2022-10-10

孩子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怎麼辦?不打、不罵、講道理?他也不聽,就覺得天天打遊戲翹課挺舒服。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小孩想逃避現實,現實的世界裡學習考試沒有成就感,都是挫折,只能在遊戲裡面找了。如果孩子實在不是讀書考試的料,可以培養其他興趣,體育,音樂等等,多耐心尋找,家長還是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關愛的。
還有一種是孩子學習不錯也聰明但他發現遊戲裡面的樂趣遠大於學習的成就感,這屬於自律性差的,可以和孩子協商控制好遊戲時間,還是要家長花足夠的時間精力來管理孩子。
  回應
我打遊戲充滿了挫折,老是死,幾乎沒有樂趣。
其實打遊戲最不“挫折”的地方是可以無限重啟,而每次重啟又給人帶來“希望”,然後就沉淪於這種“希望”之中——本質跟吸毒沒有區別。
遊戲確實比現實更容易有滿足感,也有成癮性,完全指望說服教育讓孩子不打遊戲是很難的。
2022-10-11 08:39:41
阿楨
雙十國慶青春無敵的橘高校,反思台灣功利主義至上的教育 2022-10-11 聯合報 林宜蘭

今年雙十國慶邀請到有著「橘色惡魔」之稱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來台演出,以他們活力四射的演出形式,驚豔台灣,但也使得網路上許多網友開始比較一同演出的北一女中與台中曉明女中。
撇開團隊形式不同無法比較之外,即使在所有條件都一樣的狀態下,編制、人數、表演形式等,日本中學生也可以完勝北一女。如此說或許可能誇大點,但我認為這應該是事實。日本管樂實力非常強,第一是發展歷史悠久,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帶入的西方管樂合奏,以振奮軍隊為目的,多少人才汲取西方精華歸國,累積、貫徹後逐漸推廣至民間,唯有時間別無他法。加上日本獨特民族性,職人精神的展現,造就了日本管樂對基礎功的重視。在每個拍點、動作與音色都會控制到整齊劃一,訓練扎實,精確又科學。硬要說這有什麼缺點,整體而言就是少了一點靈魂(至於台灣的風格不是有靈魂,應稱隨性。)
  回應
 笑死,講的好像全日本都是橘高校,完全忘了日本更多被雙親逼到精神異常,最後殺弒父母的案例…
 日本就沒功利升學主義嗎?更嚴重好不好!京都橘高校有大學部, 在日本排200名左右的大學,就不是個走文理升學為主的學校。
 因為一場國慶表演,把日本教育上台到神殿之上,真的是日本人!完全日本DNA!
 作者應該沒在教育現場當過老師,1.我的職場中,早已沒見過和音樂、美術、家政借課的事。2.台灣的高中社團青春無敵,各校都精彩萬分。3.所謂不鼓勵社團,大多指的是投入社團後荒廢學業,身為教師,當你看見學生因為社團練習疲累,整堂課幾乎都趴著睡,就會感到心疼。4.許多國家的學校社團與球隊仍會要求成績,因為學習是一種生活態度。5.認真讀書不等於就是升學主義。6.我個人以為,校園中,興趣、娛樂與學習三者不要偏廢。這次橘高校的同學們在演出完立刻返回日本考期中考,媒體也捕捉到他們在台灣也是拿著書本埋頭苦念的畫面,這也是他們精采表演以外,另一個感動人心的時刻。
2022-10-12 09:00:18
阿楨
美國高考成績跌至30年來最低,42%的考生掛了全科 2022-10-14 觀察者網

今年美國高中畢業生在ACT大學入學考試(與SAT同為美國高考)中創下30多年來最低成績,其中有42%的考生在所有考試科目中都沒有及格。
  回應
美國90%都是缺知識少文化的人!快樂教育的後果!
他們成績變差了,但是他們擁有了自由!
美國的快樂教育,是從體制上毀人。
考得好有什麼用,你黑嗎,你gay嗎,你跨嗎,你lgbt嗎?有這些才管用!
日韓這種都是典型的勤學苦練亞洲發達國家,然而那麼努力人均還差歐美一大截,日本工人世界出名的認真努力的工匠精神,結果呢,收入倒回30年去了,人家都不想努力了 只想在家裡躺著。

你說日本製造可以吧,是可以,但是可惜精力沒用對地方

【本文來自《老朽去過日本,人家一線工人的認真工作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評論區】
以前的日系製造還是可以的,但是工匠精神在很多領域就是令人不齒的一種自大傲慢。索尼的pspgo,製造精良,卻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ipad2,可以說做出來精緻的廢品
  回應
有一說一,這個跟工匠沒啥關係,應該是跟公司的決策有關係
你怕是對工匠精神理解有點狹隘了。沒有決策上的支持,工匠從而養成?

學習是消化前人的最強智慧和成果。快樂教育只適合啟蒙階段。

【本文來自《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玩,而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評論區】
學習從來不是個輕鬆愉快的事,極少有人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或者說,在高密度學習中不可能有快樂可言。
  回應
你理解“大多數人”是什麼意思就行了。
2022-10-15 08:54:31
阿楨
記者臥底網課入侵群:“網課爆破”污穢不堪,涉嫌違法犯罪 2022-11-05

近日,河南省新鄭市第三中學一名劉姓歷史老師上網課後在家中不幸去世。據劉老師家屬提供的視頻和圖片顯示,上網課時,直播間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樂,有搗亂者惡意威脅,種種話語不堪入耳。目前,新鄭市公安局、教育局、網信辦等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
網課參與者洩露網課會議號和密碼,隨後搗亂者有組織地“入侵”線上課堂,通過強行霸屏、騷擾資訊刷屏,乃至辱駡師生、播放不雅視頻等極端方式,惡意擾亂教學秩序。“入侵者”被稱為“爆破手”。
專家表示,“網課爆破”不僅擾亂了網路平臺的公共秩序,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實際傷害,當下,對“網課爆破”亂象亟待整治、精准打擊。
成員未成年人居多
  回應
抓幾個,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就直接開除,成年的就進去。亂世用重典
事實一再證明,老師同普通人一樣,也是弱勢群體。
開除內鬼,不想上學就別上了,搬磚去吧
抓到的直接送去上山下鄉接受勞動改造!反正他們不願意過好日子
說了大半天,根源在於網課這種模式,面對面的課堂交流和授課才是真正應該儘快恢復的。
你以為會爆破網課的人現實裡會喜歡上課嗎?
法律要與時俱進了,這種不算犯罪,那王法何在?
2022-11-06 09:09:08
阿楨
奪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的中國選手,用的是德國費斯托,國產工具在哪裡?2022-11-10

【本文來自《00後勇奪首金:賽題改了,全場都蒙了…》評論區】
換個角度看問題,看看他身邊全套德國費斯托(這牌子死貴死貴),作為製造業大國,國產工具品牌也應該去佔領高校領域,帶著國產裝備比賽贏得比賽才更有意義
  回應
為何德國人沒有拿到金牌呢?我不禁陷入反思
又來了,圓珠筆頭的故事又來了。德國企業瑟瑟發抖……
2022-11-11 09:58:20
阿楨
鄭強稱“二十幾歲年輕人沒資格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如何看待買車買房難?

太原理工大學鄭強教授2022/11/19在亞洲教育論壇上,評某些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說你寒窗四年,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出來就想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還抱怨買不起車是社會對他不公,買不起房是他爹媽窮?”“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沒有教我們的國民以平靜的心態欣賞自己的勞動和生活。”
  回應
 觀網評論,今天讓我很意外,我以為會有很多罵鄭強的。
 他們年輕的時候,結婚難嗎,買房難嗎,看病難嗎,養老難嗎?
 你瞭解過八九十年代的人都過的什麼生活嗎?你有過結婚三五年連房子都沒有,夫妻二人各過各的,只能在別人都走後偷偷跑到一間宿舍裡過夫妻生活的日子嗎?你有過一家三代人住十幾平米,全靠一個人的死工資,不敢吃肉、不敢生病,有病只能硬挺著不敢去醫院的日子嗎?今天年輕人是上一代人,甚至上幾代人做夢都不敢夢到的幸福生活。
 主要還是對比之下年輕人的心理失衡,他們沒有那麼高的收入,沒有那麼優渥的工作,天天被老闆挑刺的同時還得大量加班。

日媒:日本Z世代對華好感來自“對等”

日本東洋經濟線上網站2022/11/22,日本18-29歲的“Z世代”對中國的好感度達40%以上,與其他年齡層的人有明顯差異。從Z世代開始掌握選舉關鍵的世界潮流來看,只依靠“反華輿論”和“右派”的岸田外交岌岌可危。

河南鶴壁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16歲女生遭霸淩續:校長等多人被處理,涉案學生被開除 2022-11-22
  回應
 由這個就會想到55分流,在這些技校,以前霸淩不知道有多厲害
 55分流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是把更多中等學生逼去垃圾的職業學校,跟最差垃圾學生在一起,慢慢也讓更多中等學生也變成垃圾學生了。
 說句現實的話吧,讓孩子好好學習吧,不好好學習就得跟這些人同學。
 好學校也有霸淩行為,我鄰居的一個豪門初中女生也被霸淩了,有些霸淩不是用暴力打人,而是用語言歧視。
2022-11-23 09:11:35
阿楨
蔡適應博士學位遭撤銷 民進黨論文門連環爆 鄉民:一屍X命持續發生中? 2022/12/03

今年九合一大選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就指出,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恐導致「一屍五命」的神預言令外界驚嘆,沒想到選後論文抄襲風暴仍舊持續重擊民進黨內,桃園市長鄭文燦、立委蔡適應都被學校撤銷學位,且蔡適應被撤銷的是博士學位。
蔡適應正式聲明致歉後,論壇PTT鄉民炸鍋,「一屍幾命了?」、「幾屍?」、「一屍X命持續發生」、「李眉蓁:好多民進黨陪我,真是溫暖呢!」、「民進黨可以改名抄襲黨了吧?」、「難怪一直挺小智,原來啊」、「又一個,也是明通師?」、「只有小智還在嘴硬,始終完全不承認抄襲」、「哈哈哈,又一隻,中自家側翼迴力鏢」。
  相關新聞資料
英國行政法庭LSE列案將處理蔡英文博士學位 2022-10-10
倫敦大學改蔡英文學位頒發日期 旅美學者林環牆11-09批淪論文門共犯
英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11-26判決LSE未持有蔡英文口試資料論

蔡英文學位門- 維琪百科

質疑蔡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之博士學位真實性的人認為,由於蔡英文拿不出原本的學位證書(只有補發的)、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找不到其博士論文(只有後來補送的)亦無博士學位口試資料、也未曾出示穿博士袍的畢業照。
2022-12-08 07:48:26
阿楨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2023-01-09 08:03:56
阿楨
我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

【本文來自《老婆是學霸,她認為天才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超出常人百倍》評論區】
985的放到大專裡,那就是大神;但若放到科大少年班裡,他可能跟不上。
有天才,還有“天才當中的天才”,更還有“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最上面的可能就只有那麼一兩個人了,再若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之後,那又可能渺小到讓人看不到了。所以,天才往往是個相對的概念,一旦絕對化,那會造成認知錯誤的。
我小時候家境尚好,父母工作忙,根本沒時間輔導功課,把我丟到外婆家。外公外婆都是文盲,根本不可能管我們學習,我每天玩到困得要死,都是第二天早上上學前用半個小時把功課做完。從來沒拿考試當回事,考試前一晚上我照看電影看小說不誤。就這從來都沒跌出前班上三名。而且我考不到第一名不是因為腦筋不好使,而是因為覺得太簡單,然後粗心大意地被扣了分。在中學時學數理化,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公式,列出例題,準備講解時,我就已經演算出答案,剩下的時間就把自己無聊得要死。
上了大學也沒有感到壓力,只是上課時把老師說的記下來,課外時間就是看自己想看的書,然後考試的時候讀幾遍筆記,就能考到前三名。因為學了文科,所以看書比較多,而且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地看,目光不是從左到右,而是從上到下。我看書時常常是同時看五六本書,都在屋子裡攤開了,隨便走到哪裡,撿起一本書,就能從上次看到的地方接著看,而且五六本書的內容從不互相干擾,許多那時候讀的書到現在還記得。
在讀碩士時,同班有不少聰明人,但對我還未形成壓力,而且最後我寫的碩士論文受到導師的讚賞。導師是本領域的大咖大牛,桃李遍天下,在我答辯時,請的答辯委員會都是導師的前學生,導師對我的論文大加稱讚,於是其他委員都順著導師的話,我在下面坐著根本不用回答問題,只是傻笑而已,碩士學位就這麼到手了。
後來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他們往往讀書比我更快,還讀得深,讀得更細,往往能夠說出卓絕的見地,我卻挖空心思也從未想到,讓我常常有挫敗感,感到人比人氣死人。
2023-02-18 08:51:54
阿楨
而且他們也很努力,有的人在國內已經成名,每天只睡4-5小時,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還比我還讀得好。這讓我才有了危機感,覺得自己以前不過是小聰明而已。為了不落後,我就得更加努力,於是讀書就讀得很辛苦,覺得一輩子讀書最努力最苦的就是在博士期間。
所以總結,這個世界的聰明人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有很多層次,你覺得自己聰明,是因為你還沒有達到你的極限,沒有見到更聰明的人。如果你努力,就可以在聰明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更上一個檔次,你努力的結果就是和更聰明的人為伍。如果你自滿了,放任了,你就只能停留在較低的檔次,沒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極致。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的時候,那就是你才智的頂端位置,再也上不了更高的層次了。即使如此,在你的上面仍然是有更聰明的人在努力向上攀登。
  回應
我在荷蘭讀書,一個數學方面的論壇,來了一個德國博士,一個英國博士,說是歐洲的青年新銳,他解決問題的數學工具那個水準遠超我的理解程度,隨便什麼問題很快就能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交流起來處處碾壓。去公司實習來了一個愛爾蘭據說是數學第一的人,工作起來水準完爆我們什麼模型演算法都是信手拈來。
中國可能整體來說數量是很厲害的,整體都到了一個水準,但是頂尖的人跟西方都有差距,科學很多時候都是靠天才的火花一閃,我們這方面不擅長,我們擅長是靠大規模的人才作戰規模優勢。
  相關新聞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2023-02-18 08:56:23
阿楨
清華北大聲譽排名再上升 專家指美英正在失去優勢2024/02/14 旺報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公布的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顯示,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該排名榜首。同時中國大學排名也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發生變化,中國兩所領先的清華與北京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
據介紹,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是通過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邀請制學術問卷調查評選而出,根據發表過論文的資深學者意見,提供了全球最強大的200所大學品牌的最終名單。
據中新網引述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榜首,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八年穩居第二位,史丹佛大學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三。整體看到美國有52所大學進入榜單,較2022年減少了4所。英國數量居次共20所大學入選,也同樣較2022年減少了4所。

同時中國大學聲譽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其中8所進入世界前100名,清華大學最新上升至一位到世界第8名。北京大學也上升兩位到第11名。
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在發生變化。雖然美國和英國可能仍然擁有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但中國兩所領先的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這對全球人才流動以及知識創造和創新的地緣政治具有真正的影響。
2024-02-15 02:57: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