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30 06:34:07| 人氣1,830| 回應2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原民政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以下的原民政策似連樓梯聲都未聞:

一、試辦原住民族自治區,分階段實現自治願景
二、編列四年五百億,重建原住民家園與推動國土保育
………………

這個嘛!將原民趕入山區、濫墾且又不願放權的漢人要負最大責。


馬原民政策

壹、基本理念

一、原住民族政策攸關生命共同體的建立

一個國家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反映該國民主成熟的程度。台灣已是多元民主的社會,具備實現族群共榮的條件。原住民族的發展和台灣的整體發展密不可分,不僅攸關國家的穩定與進步,同時也關係到台灣生命共同體的建立。

二、原住民族政策應與世界潮流接軌

目前越來越多國際組織關心全球原住民族的自治與發展,不僅關心原住民族的基本人權,也關心原住民族如何保有獨特的文化與價值,也肯定原住民族對多元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因此,政府的原住民族政策除考量國內因素外,應積極與世界接軌,最近通過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應成為政府制定原住民族政策的重要參考。

三、原住民族政策應超越藍綠穩健可行

一九九九年九月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曾於蘭嶼簽署「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文件,民進黨執政七年多,原住民鄉鎮仍未實行自治,所謂「新夥伴關係」全面跳票。
我們認為原住民族政策不應亂開支票,提出一些讓原住民族空歡喜的政策。如今台灣原住民族正逢生活環境與文化傳承的多重壓力,以漢人為主的藍綠政黨,應發揮人溺己溺的同理心,在原住民族議題上,排除意識形態的糾葛,共同以穩健可行的政策,尊重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全力創造有利於原住民族自治的條件,並即著手解決原住民族面臨的困境,讓原住民族不僅生活的有尊嚴,政治經濟地位亦獲得提升。

貳、四項原則

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有關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文化之規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以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的立法方向,我們認為原住民族政策應遵循下列原則,以保障原住民族生活、文化、傳統的特殊性,並增進其福祉:
1. 尊重差異原則
承認原住民族有權與眾不同,其身分、文化與制度應受尊重,公平對待,不得歧視或強行同化,以維繫原住民族的主體性。
2. 公平正義原則
原住民族處於結構性劣勢,政治、經濟與社會地位易受傷害,政府須濟弱扶傾,採取保護優惠措施,以實現公平正義。
3. 推廣自治原則
政府應積極創造有利於原住民族自治的條件,檢討現行的法令配套,以逐步推展原住民族自治區,使原住民族享有管理自身事務的權力。
4. 自主發展原則
原住民族的發展應以原住民族的生存與繁榮為目的,既是出發點,也是終極目標,始能符合原住民族的切身需要。是以培養原住民族自我發展的能力,在其主導下,原住民族始可能變成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與受惠者,也才能拓展原住民族的生機與活力。

參、政策主張

依據前述四項原則,我們政策主張如下:

一、試辦原住民族自治區,分階段實現自治願景

面對原住民族自治的願望,政府應以穩健可行的政策推動,不應隨意承諾,讓原住民族一再失望。我們認為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之精神,加速制定「原住民族自治法」或「行政區劃分法」以及相關配套法令,在條件成熟地區,先行試辦有實質內容(賦予人事、財政等權限)的原住民族自治,包括設立原住民族議會,議決有關全體原住民族自治事項。透過經驗累積,發展成功範例,進而逐步推廣原住民族自治區。

二、編列四年五百億,重建原住民家園與推動國土保育

鑑於原住民族連年飽受颱風、豪雨及土石流侵襲,而執政黨目前編列經費,不足以重建原住民家園。2008國民黨如果執政,將以四年500億元經費,辦理「原住民族基層建設方案」,專用於建設原住民鄉鎮的農路、產業道路、橋樑、堤防、護岸、水電、消防、邊坡水土保持以及調查、安置安全堪虞之滑動部落,以保障原住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保育國土。

三、尊重文化差異,保障原住民族的司法權益

司法機關審理原住民有關案件,應充分考慮原住民族之傳統習俗、慣例與族內制度,以保障原住民的權益。

四、加強原住民人才培育,拓展就學就業機會

政府應培養原住民族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並編列預算鼓勵原住民參加各種進修教育,分批出國進修,增長見識;應成立原住民社區學院,拓展多元化的進修學習管道,以加強現代生活知識與能力;應充分提供原住民學生助學金、獎學金、工讀金,並提供偏遠地區就學交通工具,以鼓勵原住民向學;須落實政府機構及民間企業任用原住民之規定,以保障其就業機會。

五、輔導原住民族發展觀光與三生產業

輔導原鄉高價值物種相關技術申請專利,並輔導建構完善的產銷制度,以發展原住民族遊憩觀光及「三生」(生產、生活與生態)產業。

六、健全原住民族社福體系,充實醫療資源

健全原住民幼兒托育、婦女、就業、住宅、老人安養、醫療等社會福利體系,建構原住民長期照顧網絡,充實原住民族地區醫療資源。

七、推廣文化產業認證制度,設立原住民薪傳獎

推動「原住民文化產業認證標章」制度,並設立「原住民薪傳獎」,以提高原住民族文化的經濟附加價值與手工藝品價值。優良原住民手工藝品,亦應列入國家致贈外賓禮品項目,以落實政府協助原住民族推廣手工藝品的政策。

八、成立原住民創業育成中心與產品拓銷機構

成立「台灣原住民創業育成中心」與「台灣原住民產品拓展機構」,以研發新產品,使原住民產品精緻化,以提升原住民企業在國內外競爭的優勢及知名度。
九、協助原住民族解決資金融通與保證問題

現有「原住民綜合發展基金」將擴大規模,逐年增至100億元,並簡化申貸程序,以協助解決原住民產業所需之資金融通與保證問題。

十、成立產業服務團隊,協助原住民族發展企業

成立各項「原住民產業經營管理技術服務團隊」,以協助健全原住民企業體質及經營規模。建構「原住民企業互動平台及策略聯盟」機制,以促進互助合作,共創商機。

十一、尊重頭目產生方式,強化「頭目聯誼會」功能

推動「原住民部落祭典回歸主體性輔導方案」,尊重各部落族群自行選舉或派生之頭目,並認同其傳統地位與精神意義的角色。同時應強化既有原住民族「頭目聯誼會」的組織功能,尊重其自主性,給予適當的資源與輔導。

十二、保護原住民族文化遺產,強化原住民族研究

政府應保護原住民族文化遺產、傳統知識和文化表現形式,並應積極支持有關原住民族的研究,並網羅原住民投入研究工作,以培育相關領域之研究人才。
http://www.ma19.net/policy4you/aborigines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830) | 回應(2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政客 |
此分類下一篇:馬人權政策
此分類上一篇:馬客家政策

f14tomcat
這個嘛!將原民趕入山區、濫墾且又不願放權的漢人要負最大責
===================
+10000000000
2008-07-30 09:25:50
版主回應
有九萬兆之多
2008-07-30 11:45:02
塵俠
一般人皆謂台灣有四百年的歷史
但說起人文
卻沒有真正屬於本島的文化---
除了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島文化
所以事實上真正有資格代表台灣的族群
卻長期遭受不平待遇
實在很諷刺
2008-07-30 12:01:50
版主回應
卻是各地原住民之宿命
外來者愈強原住民愈慘
如美澳洲
更荒謬的是
白人佔了便宜(幾乎殺光了原住民)
還賣乖(以美化的原民、種族政策干涉甚至侵略他國)
2008-07-31 07:19:49
美反聯合國原住民宣言
聯合國通過原住民宣言 美國反對【聯合報08.12.18 傅依傑

聯合國大會13日表決通過爭論20多年的「原住民權利宣言」,為保護世界3億7千萬多原住民的權利確立國際標準,包括要求各國保護原住民的人權、土地與資源。

聯大以143票贊成,4票反對、11票棄權通這項宣言,但只具道德說服力,無法律約束力。

投反對票的四國為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四國境內有相當數量原住民,反對此宣言顯得諷刺;美加澳紐稱,宣言內容與他們本國憲法或國內法牴觸,礙難支持。

「原住民權利宣言」涉及原住民集體和個人權利各領域,包括自決、自治、文化與身分、健康、教育、就業、語言、土地、領土和自然資源等,確保原住民不受歧視。

聯合國為「原住民權利宣言」爭論20多年。1982年,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成立「原住民問題工作組」,為保護原住民權利訂定基本標準;去年6月「原住民權利宣言」首獲人權理事會通過,隨即交聯大表決。

美國代表海根表示,宣言存在缺陷,有很多矛盾及適用性問題,實施時難成國際共同標準,美國因此投反對票。

澳洲常駐聯合國代表希爾稱,澳洲不同意宣言中涉及的原住民自決權,但澳洲支持、鼓勵原住民全面且自由參與民主決策,此宣言損害一個民主國家領土和政治完整。

加拿大代表麥克尼說,宣言第19條規定,一國在未獲原住民同意下,不得對原住民的司法或行政問題採取行動。此與加拿大議會體制矛盾。

「原住民權利宣言」第28條規定:原住民有權要求補償被沒收、奪走、占有的領土與資源,補償辦法包括歸還原物,或給予公正、合理和公平賠償。紐西蘭常駐聯合國大使班克斯表示,紐國反對這一點。

聯大主席阿勒哈利法表示,宣言獲得通過,顯示聯大在確立國際標準發揮重要作用;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說,此宣言是全世界原住民一大勝利,各國應立即行動,將原住民權利納入國際人權事業。
2008-12-19 08:53:04
版主回應
護原民,要智慧>中時 2007.12.13王思原(另參本館:《臺灣原住民藝術家》

 報載立法院於十二月七日三讀通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以促進原住民文化發展並防止外人侵害原住民智慧成果。據此,非經原住民授權同意,無原住民身分人不可任意使用原住民宗教祭儀、音樂、舞蹈、歌曲、雕塑、編織、圖案、服飾、民俗技藝(如泰雅族傳統紋面藝術、布農族傳統的八部合音)。受害原住民族得請求賠償,情節重大者金額可達六百萬元。
 這項條例保護原住民權益的精神固值嘉許,但內容似有商榷餘地。首先,違背著作權法建制基本法理。若永久性專用權真能促進文化發展,則直接將現行著作權改為永久即可。其次,集體權利範圍難定且行使困難,不但造成原住民文化傳播障礙,更妨礙原住民個人創作自由。有評論者指出,此舉不但無法促進原住民文化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再者,各原住民族文化特色不同,面臨發展困難也不同,將「智慧財產」概念一體套用於所有原住民族,恐非適宜。
 針對地方社群或個別族群特有權益與需求而設計制定的智慧財產權,早在歐美各國行之有年,只是不以知識專用權為根據,而從禁止以不當手段牟利與保護消費者角度出發,以英國法上歷久彌新的「禁止冒充」(passing off)原則為共通法理基礎。「禁止冒充」,簡言之即任何人均不得以自己商品冒充他人商品而誤導消費者。其精要在於禁止盜用他人商譽牟利。延伸此一法理,非甲地產品不可冒充為甲地生產;非原住民創作,不可冒充原住民創作。
 據此法理發展而來制度中最有名者為歐盟產地表記制度與美國印地安人藝術與工藝保護法。簡言之,法理上雖不能禁止非義大利帕馬地區的廠商生產火腿,但理應禁止其使用帕馬火腿名號。同理,雖不能禁止非原住民之人創作具原住民特色之工藝,但理應禁止其冒用原住民身分銷售牟利。如此,消費者能買到想要的真品,而原住民則一方面保住商業利益,另一方面避免他人用濫竽充數贗品破壞其名聲。
 採用此類方式保護原住民文化創作還有其他優點:一、法理明顯,符合公眾法律意識。二、不涉入專用權可能帶來的法律與公益紛爭。三、維護原住民自主性。只禁止外界冒充原住民創作牟利,而不強加財產制度於原住民。四、保護原住民文化完整性。外人創作雖可能類似原住民創作,但社會大眾可以辨識其真偽。五,不妨害文化交流傳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智慧財產權終究是商業思維與市場機制下的產物,對於保護文化傳統之類公共財功用有限。教育推廣與政府直接獎勵補助終究不可或缺。 (作者為英國法學博士候選人)

孫大川:身分認定困難2010-05-23 中國時報 單厚之

 聯合國受理平埔族告台灣政府案,總統府昨日表示交由原民會及外交部處理。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大川昨天表示,平埔族作為南島民族、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存在是毫無疑問的,但由於平埔族從三百年前就開始漢化、和漢人通婚,台灣八成到八成五的人都有平埔血統,平埔族法律上的身分認定需要時間來處理。
 對於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關切平埔族的權益,孫大川以相當正面的態度看待。他說,台灣原住民從八十五年開始就希望以原住民身分參加聯合國相關會議,如果透過此事,讓聯合國能關心台灣原住民的權益,他覺得很好。
 孫大川表示,他知道平埔族的團體曾發函給聯合國,但至今原民會都未收到聯合國任何文件,也沒有辦法向聯合國說明。
 孫大川強調,平埔族的文化存在是毫無疑問的,原民會也一直在進行平埔族文化活動、語言歷史的調查,努力建立平台,希望從平埔族的文化正名開始做起。至於身分認定的部分,除了血統辨識困難外,還必須考慮到法律上對原住民社經地位、福利、政治參與的各種保障是否被稀釋、取代,還有其他原住民心理上能否接受。
 孫大川以台南「西拉雅族」為例,因為當年身分證上蓋有「熟」字(熟蕃),有比較積極的證據可以認定其身分,但其他的平埔族認定會很困難。
相關新聞
首例 聯國受理平埔族告馬政府案
孫大川:身分認定困難
請求回復身分 馬扁都不理
台灣躍上國際 可視為機會而非忌諱
人權理事會施壓 澳洲向原民致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439x112010052300108,00.html

平埔族>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9F%94%E6%97%8F
2010-12-24 11:24:18
漢人的假慈悲
市長裹厚衣 原民孩子赤膊升旗>中時09.01.03石文南

寒流持續發威,昨天早上氣溫只剩十度,台北市政府一級首長個個穿著厚重外套參加元旦升旗,兩名原住民小朋友卻要打赤膊、光腳唱國歌,他們一邊唱一邊抖,在場官員卻視若無睹。不少參加民眾痛罵北市府太殘忍,反問「如果官員的孩子這樣子上台,他們自己做何感想?」
台北市政府元旦升旗典禮,昨邀請北市原住民少年兒童合唱團帶領市民引吭高唱國歌及國旗歌,阿美族、就讀北市誠正國中的蔡皓安及景興國中的田家豪還頂著十度低溫打赤膊、赤腳登場,讓不少人錯愕。

郝龍斌:這是對族群及傳統的尊重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穿著長褲、夾克大外套參加,而台上原住民小朋友不是衣著單薄,就是光著上身,形成強烈對比。典禮結束後,媒體追問郝市長,他先說要再了解,等到慢跑回來後,立刻改口表示,這個部分有再檢討空間。

郝龍斌說,也許以都會人的角度來看會覺得不適當,但這是對於族群及傳統的尊重和認同,他對於兩位阿美族小勇士表達敬佩之意。

十度低溫 小朋友邊唱國歌邊發抖

阿美族的蔡皓安表示,早上五時就到北市府廣場集合,天氣是很冷,唱國歌真的有點抖,不過參加元旦升旗典禮很有意義。另一位原住民女孩坦承,確實冷到皮皮挫。不過,田家豪的父親田國鎮認為原住民不畏風雨,阿美族人本來就是勇士,上身不穿,既然表演就不要破壞正統服裝的樣式,為升旗典禮拿出精神,表現一下不畏寒風與毅力。這種天氣在台東家鄉不算什麼,他小時候不會游泳,就被丟到海裏學游泳。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表示,文化保存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健康,天冷低溫若打赤膊大人都會感冒,更何況是小朋友,老師應該教小朋友應變。吳清山說,活動重點是原住民小朋友為大家引唱國歌,不會不穿原住民服裝,就不代表原住民,他肯定昨日原住民小朋友忍耐、英勇的精神,但注意健康更重要。
2009-01-03 09:20:47
版主回應
在野立委荒謬審法 原住民建設條例又過一關 2010/12/22 苦勞網特約記者阿墮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與多位民進黨立委週一在立法院初審時,聯手通過極具爭議的「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草案」,爭議條文保留;對於環團憂心爭議內容將開放財團進入原住民鄉鎮開發,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說,盼爭議處有更明確規範。
立院內政委員會週一審理民進黨及無黨籍版本的原住民建設條例,兩草案併案審理,但審理時狀況連連。先是民進黨立委陳瑩遲到,以致法定人數不足,議事無法開始;委員會召委高金素梅趕緊請「路過」的國民黨立委蔣孝嚴「入座」,充當開會委員。
折騰十幾分鐘,原住民立委好不容易到齊,但草案多處具爭議,兩個小時的會議才審四條,國民黨立委孔文吉、簡東明不滿條文內容就直接離席,以致議事再度停擺卅分鐘。
尷尬的高金再度要求民進黨團助理,打電話「落人」開會,近中午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簡肇棟趕到現場。在高金的主導下,議事人員火速宣讀條文,並宣布爭議條文保留,原住民建設條例就交付黨團協商。
立法院上演「荒謬鬧劇」,令從頭坐到尾的國民黨立委楊仁福錯愕。有官員向高金表示,仍有意見要表達;但高金說,沒關係,各部會以書面方式將意見呈到朝野協商。
特別條例明訂政府分五年投注新台幣五百億元原住民族建設基金,不過草案第七條與第九條內容保留,因為該條文備受環保團體批評,讓原鄉的重大開發計畫突破土地使用法令限制。
環團日前指出,若爭議條文通過,私有的原住民保留地,可以被財團以聯合開發、合作經營的方式供民間機構使用,等於直接開大門讓財團進入原鄉,規避全盤性國土計畫,破壞原住民土地,將造成原住民鄉鎮淪為財團開發場域。
不過審議過程中,陳瑩還建議高金,將條文裡的文字「重大建設投資計畫」改為「重要建設投資計畫」;她說,這樣可以避免民間團體的反彈聲音。
簡東明擔憂,草案一通過,財團就會破壞原鄉土地,條文放寬重大建設及投資的限制,大家對建設條例還是有疑慮;但他說,只要不影響土地,擬好保護措施,草案還是有討論空間。
孔文吉則不滿說,高金與陳瑩不斷批評馬政府的四年五百億建設原住民部落政策跳票,各自草擬在野黨版建設條例;但他認為,該政策不該用特別條例,應該從各部會撥款湊足五百億元,並且責由行政院成立委員會執行,因為原民會的執行力不足、無法負荷。
孔文吉說,他草擬馬政府的四年五百億元原住民政策白皮書,卻被陳瑩抄襲;至於高金素梅罔顧環保團體的疑慮,「草草念過條文」。 回應 | 刪孫大川說,環保團體的憂心也是原民會所憂心,原民會期盼草案中的土地變更內容,未來能有更明確的規範。
高金素梅與陳瑩多次批判,馬總統原民政策跳票;兩人急於通過在野黨版的原住民建設條例,不免令人聯想選票考量,似乎想對選民說「馬英九不行,在野黨行」,但兩人根本無心訂定縝密的法案。
爭議條文雖保留,但高金的強勢作風令眾人憂慮:朝野協商會不會再一次惡搞,草草念過條文?
2010-12-24 11:25:30
阿楨
廖萬隆 辭國民黨中常委2011-05-19 中國時報

 國民黨考紀會昨天開會對中常委廖萬隆不當言論,做出停權三個月的處分。不過主委洪秀柱表示,由於廖萬隆趕在考紀會開鍘前已經主動請辭中常委,否則處分可能會更重。
 因為原住民通婚與雜種等言論,引發爭議,黨中央將廖萬隆移請考紀會懲處,而考紀會也火速在昨天開會討論。
 會後洪秀柱表示,因為在會議開過程中,傳出廖萬隆已經主動請辭中常委的消息,但考紀委員認為這不表示考核紀律的行動就要中止。但她認為,這也表示廖萬隆確實心中有愧疚與悔意,雖然本來有考紀委員主張處分要再加重一點,但最後的決定是停止黨權三個月。
 面對停權三個月的處分,廖萬隆說,尊重考紀會。
留言:
國民黨的人臉皮太薄了,這要是 DPP, 像蔡同榮那些, 還不是硬ㄠ一下就過去
不是臉皮薄不薄,是要不要臉的問題

(楨:還啥都要馬負責呢!此乃綠/藍真小人/偽君子之別!另參本館:啥都要馬負責 真小人與偽君子 擺脫族群幽靈了? 馬的原鄉精神 賴皮黨 自由造假)

抗議雜種說 原民怒燒國民黨旗 2011-5-19自由時報

為抗議國民黨歧視原住民,民進黨立委陳瑩昨率族人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前抗議,一度與警方發生衝撞,現場的原住民不斷高喊「馬英九,認錯!」「國民黨認錯!」
2011-05-19 12:07:28
版主回應
原民改名 部落氏族秩序大亂【聯合晚報╱記者施鴻基2011.08.09

原住民恢復傳統姓氏推動多年,很多原住民依個人喜好決定姓名,受歡迎的名字很多人用,成為菜市場名。像「沙馬哈」意為「勤奮的男人」,就常「撞名」;馬英九的原住民名字「馬耀」,有卓越領導、雄壯、活力四射及守護的意思,不少原往民也愛用。
由於這種命名方式背離傳統氏族命名方式,使氏族制度受到影響。原住民委員會擔心原民文化、傳統,甚至血緣受戕害,發文給原鄉機關,希望今後原住民申請恢復傳統姓氏,盡量回歸部落氏族制,以免脫離歷史傳統、造成混淆。
台東縣府民政處戶政科統計,今年1月到7月間,全縣共405人申請恢復原住民姓氏,這還不包括為了取得原住民身分,僅冠上有原住民身分父母的「新複姓」。而全台原住民申請恢復傳統姓氏,已超過2萬2千人。
戶政科表示,民國95年政府就針對原住民恢復傳統姓氏制定辦法,但多年來並未強制干涉,導致部分原住民都依自己的喜好命名,也背離傳統部落氏族的命名方式,雖然日久見怪不怪,但原民會認為這對原住民恢復姓氏沒有正面意義。
未依氏族制命名的結果,導致原住民社會出現許多菜市場名,因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好名字。除了馬耀、沙馬哈外,台東縣長黃健庭也有原住民名字「阿浪」,在台東阿美族語意指風流倜儻、帥哥;不過,同一個阿美族名字,在桃園復興鄉卻是「色狼」的意思。
縣府原民處認為,原住民恢復傳統姓氏值得鼓勵,但最好考慮早期部落氏族、家族命名方式,這樣才有意義。以布農族為例,當初被政府強迫改漢姓後,原有部落氏族秩序大亂,同一氏族的族人,住南投可能姓松,住台東卻姓江,如果恢復舊姓氏,就不會混亂。
不過部分阿美族人並沒有氏族制,恢復傳統姓名就須提供長輩命名的參考資料。戶政科表示,類似情況要闡明用語來源,如父母、祖父母等長輩和這些用語的淵源,否則如果任意命名,也不利日後部族歷史尋根溯源。

為獲原住民身分 出現新複姓【聯合晚報 2011.08.09

如果親友忽然多冠了母姓,請不要太驚訝,因為他可能已經取得原住民身分,享有原住民福利。
台東縣戶政單位表示,僅冠母姓,是當前最簡易、最受歡迎的恢復姓氏方式,對過去資料的影響也最小。如立委金素梅僅冠上母姓高姓即成為原住民,比她泰雅族傳統姓名「吉娃斯‧阿麗」還出名,近年來類似作法大增,「新複姓」和傳統姓氏一起成為原住民特色。
台東市林姓男子43歲時冠上母姓取得原住民身分,他說,他是聽從其他朋友的建議才決定「變成」原住民,「雖然我可能使用不到太多的原住民福利,但是我的孩子卻都可以受益,將來讀書、考試都有幫助」。
他說,只冠上母親的姓氏,除了身分證、護照等經常要用到的證件,不必大費周章去把過去的資料、證照全部改過,工作上也不至於出現困擾,「不過長輩有的還是比較傳統,等到年老要落葉歸根,考慮再改回來,不然怕沒臉見我過世的爸爸和爺爺。」
有人乾脆漢名和傳統姓名混合
戶政單位表示,推動原住民恢復傳統姓氏以來,愈來愈顯得混亂,因為可以在身分證上同時標示漢名和傳統姓名,有的人嫌麻煩就乾脆混合,如以前叫陳三,原住民姓氏為帕沙拉德,可以混合成為「帕莎拉德陳三」,但過去有人要用「陳帕沙拉德三」,則被拒絕。

亂命名 親人相見不相識【聯合晚報2011.08.09

原住民恢復傳統姓氏出現亂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館長童春發指出,原住民命名和漢人不同,以傳統角度來看,部落有部落規矩、家有家規,都不能任意僭越,否則不僅部落傳統階級會受影響,未來也可能會出現氏族混亂情況,讓係出同源的人相見不相識。
童春發說,原住民命名歷經數千年形成規範,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以排灣族為例,各部落都有核心家庭,而排灣族家屋都有名字,子女都要冠上家屋名,命名時需要部落頭目、族長見證,不能取不該有的名字,否則就會出現混亂。
不過日治期間,「皇民化」運動要求改日本名,原住民命名出現嚴重變化,讓原住民嚴謹的命名制度變得寬鬆;台灣光復後政府又要求原住民取漢人姓名,也影響原住民命名的原則。
童春發說,同樣的名字,在不同地方可能代表不同的階級,如北排灣族庶民的名字,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大頭目家族的姓名。所以只要知道部落、姓名,一般就能知道這個人在部落中的身分地位,但任意命名就會搞混。
如過去「黎明」、「秋天」等自然命名權大多操在頭目家族手中,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許多庶民也希望有好的名字,如果不僭越命名,就只能採姻親方式「進步」,如庶民嫁給貴族,就能使用貴族名,身分地位也會獲得提升。
童春發認為,如果從回歸部落價值、階級規範來說,回復傳統氏族命名,有正面的意義,但氏族命名也可能會形成階級落差,如何取捨還是值得深思。
2011-08-10 10:06:28
馬3周年 原民團體高呼:馬傲慢無能、痛苦3年!
2011/05/19 NOWnews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就任3周年,民進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監督聯盟今(19)日舉行記者會,原民籍立委陳瑩與各地代表高呼:「馬英九傲慢無能,原住民族痛苦3年!」
「馬英九的原住民政績零分!」陳瑩說,馬英九對原住民族的政見有12件,但只完成1件;更丟臉的是,這一項「推動產業認證標章制度、設立薪傳獎」,其實是民進黨執政時的規劃。她呼籲,原住民要用選票教訓馬英九。
原民籍新北市議員夷將‧拔路兒表示,馬英九說要讓原住民試辦自治沒有辦到,地方基礎建設4年500億也沒有編列,土地法也沒通過。
原民團體指出:馬英九提出的《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有「三反」,違反《憲法》、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違反《聯合國原住民自治宣言》;馬政府忽視人民就業機會,3年來原住民平均失業率達7%,貧窮到極點。
鄒族師大教授汪明輝批評:馬政府漠視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把八八風災重建工作推給非政府組織(NGO),將災民安置在「大愛村」,卻不尊重原民的宗教與文化。
高雄市原民長老說:馬政府騙原住民下山,說要分給他們每人兩分地,「不知地在哪?」承諾的搬遷費每人3萬元,很多人領不到;重建品質也很差勁,道路在雨後就坑坑洞洞。
壽豐鄉原民代表質疑:馬政府執政3年來,官員失言風波不斷;馬英九先說「我把你當人看」,是把原住民當動物嗎?牡丹鄉原民代表也說:國民黨中常委稱原住民族語異族通婚是「雜種」。他們認為,歧視原民的政府充斥著漢思維、傲慢自大。
2011-05-19 15:54:21
版主回應
民進黨的原民團體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遠流 2012)

  內容簡介
  一八九六年的夏天,二十六歲的鳥居龍藏應東京帝國大學派遣,攜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隻身來到新歸日本版圖不到一年的台灣,進行人類學調查旅行。此後五年間接連四度來台調查,足跡遍布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等地。在原住民的協助下,他不但攀登玉山,更橫越中央山脈,深入台灣蠻荒地區,為台灣原住民留下一幀幀影像寫真及一篇篇田野調查紀錄。本書為楊南郡先生從鳥居龍藏眾多的論文、講稿、書信中,選擇與台灣最相關也最精采部分譯註成書。
  作者簡介
  鳥居龍藏(1870-1953)日本四國德島市人,世界著名的人類學家。早年師事日本人類學之父坪井正五郎博士,一八九六年至一九○○年間,攜帶攝影及相關器材,隻身到達台灣連續進行四次學術調查旅行,此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全面性、系統性的原住民田野調查,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與資料。其後鳥居氏將此調查延伸到中國西南部,著手進行台灣原住民與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比較研究。一九○○年後,其研究重心逐漸轉往東北亞,從千島群島、庫頁島、東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至朝鮮半島等地,處處都有他踏查的足跡,同時寫出數量龐大的考古與民族誌論文。其中又以首次在東北亞發現支石墓(dolmen)最為學界所推崇。一九三九年後,應聘為北京燕京大學客座教授,直到一九五一年方回到日本,兩年後以八十二歲高齡逝世於東京。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七年,日本朝日新聞社整理其一生作品,彙成《鳥居龍藏全集》共計十二卷,外加別卷一冊,陸續出版問世。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 (遠流 2012)
  
  一八九五年,苦學出身的伊能嘉矩自動請纓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擔任總督府雇員。利用公私之便,開始對台灣北部與東北部平埔族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足跡踏遍台北盆地、淡北一帶及宜蘭平原,詳細記錄各社的狀況、口碑傳說、風俗習慣、生活語言及面臨的種種困境。進而以〈台灣通信〉名義發表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成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最早一份有系統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紀錄。本書由譯註者楊南郡先生從原雜誌中整輯譯註成書。
  作者簡介
  伊能嘉矩(1867-1925)日本岩手縣遠野市人。早年就讀岩手縣師範學校,因抗爭風波遭校方退學後,即自修苦讀,卓然自立。一八九五年底自願前往甫收歸日本版圖的台灣,矢志從事原住民教育工作。在台期間,歷任總督府雇員、山地事務調查員、囑託等職,利用公私之便,從事台灣研究,早期以台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為研究對象,一八九七年五月起開始一百九十二天的全島視察旅行,其後又多次進行局部的調查旅行,在此期間跋山涉水,歷經種種艱難危險,獲得豐富詳實的田野資料,使得伊能氏成為台灣族群研究的開創者。一九○六年,辭職返鄉後,仍孜孜於台灣及故鄉遠野的鄉土研究。一九二五年,由於早年在台踏查所感染的瘧疾復發,不幸以五十九歲英年逝世。伊能氏一生著作等身,與台灣相關著作計有《台灣文化志》、《台灣蕃政志》、《台灣蕃人事情復命書》、《台灣年表》、《領台十年史》等十餘種;其他相關論文粗估約有七百餘篇,散見於當時報刊、雜誌之中,被學界尊崇為開展「台灣學」的先驅。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遠流 2012)

  森丑之助自日治初期走遍台灣山地部落,踏查規模遠超過同期到台灣研究原住民的伊能嘉矩和鳥居龍藏,是在台山地部落最久的學者。有關台灣原住民部落的調查報告,不僅記錄了百年前「文明」與「異文化」衝突的現場,並見證了台灣高山原住民的真貌,處處充滿人道關懷。本書譯註者楊南郡花費多年蒐集森丑之助散佚各處的資料、史籍,甚至親身循著他當年足跡踏勘曾造訪的部落,完成此一台灣探險紀錄,同時對森丑之助的傳奇一生做了動人描述。
  作者簡介
  森丑之助(1877-1926)日本京都市五條室町人。年少就讀於長崎市長崎商業學校,並學習中國南方官話。十六歲棄家、輟學,決心過流浪的生活。一八九五年,以陸軍通譯身分抵台,隨軍隊移防台灣各地,開始巡察台灣原住民各社,所見所聞激發他調查研究台灣「蕃地」的雄心壯志。一八九六年,結識正在台灣東部進行調查旅行的鳥居龍藏,日後成為鳥居氏幾度在台的助手兼嚮導、翻譯。一九○○年,與鳥居氏展開大規模的人類學調查,一度捲入「社蕃」的復仇戰,險遭馘首之禍。此行兩人登上玉山主峰頂。此後森氏即潛心台灣人類學、地理學、植物學……之調查,足跡遍及台灣全島。一九一三年,森氏短暫告別台灣。一九一四年,復應台灣總督府之邀,重返台灣擔任蕃族科「囑託」,並整理資料。一九二六年,由於台灣原住民前途問題暨種種不如意,由航行台、日間的輪船上投海自殺。得年四十九歲。著作除了業已成書的《台灣蕃族志》一卷及《台灣蕃族圖譜》二卷之外,其他散見於當時的台灣與日本各報紙、雜誌。本書為台日兩地首次對森氏著作、論文目錄較完整的整理。
2012-05-17 11:44:19
阿楨
蔡英文該為何事道歉【聯合報╱黑白集2011.08.08

蔡英文日前赴南投霧社事件紀念碑獻花時稱:民進黨若再執政,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
霧社事件鼎鼎有名,不但是日本殘害原住民的標誌事件,也是日據當局虐台政治的代表作之一。蔡英文在霧社事件紀念碑前宣布此項「德政」,十分突兀。
眾所皆知,民進黨的日據論述是完全扭曲偏頗的,除在教科書將「日據」改為「日治」,呂秀蓮甚至「感謝日本割據台灣」,而民進黨更一貫鼓吹「國民黨政府不如日本總督」的意識形態。如今,蔡英文在莫那魯道靈前談原住民政策,難道不應首先對民進黨幾十年來歌頌日據的扭曲史觀向全民道歉?
蔡英文說,若當選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但為何不先代表民進黨為扁政府承諾原住民成為「國中之國」的浮誇政見跳票而道歉?又倘若道歉是在弭平族群芥蒂,蔡英文更何不代表民進黨,先為陳水扁所說「太平洋沒有蓋子」而道歉?
蔡英文在正式宣布參選後,選擇了原住民做為第一個道歉的對象,顯然是避重就輕。比如說,蔡英文何不代表民進黨先對扁朝八年貪腐向全民道歉?何不先對扁朝八年操作台獨、撕裂社會,惡化台美關係及升高兩岸敵意而道歉?又何不先為扁朝奴役司法,使法務檢調首長淪為扁奴而道歉?又何不先對扁朝以小三通及包機直航沾沾自喜,卻貽誤流失了台灣成為亞太平台之黃金時機而道歉?
陳致中嫖妓說謊不必道歉,照樣當選市議員。難道蔡英文心裡的主意,也是對民進黨八年造成的一切貪腐禍亂一概皆不道歉,只在「若當選後」僅向原住民道歉?
這是不是避重就輕?這是不是欲蓋彌彰?

另參本館:小龍女神話
2011-08-08 10:27:17
版主回應
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 (台灣書房 2010)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原來是台灣領土的主人,由於歷經外來政權的統治,原有的文化特色已逐漸凋零。為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台灣原住民掀起了一波波自覺性的社會運動,並於1984年成立「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爭取原住民的自主地位。
  原住民社會運動發展至今,成果有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憲法增修條款、原住民電視台成立等,以及各原住民族正名、身分、母語、就業、經濟立法保障等,但未來仍須再加努力,團結維護原住民的權利與文化。
  本書特色
  1984年成立的「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係以一批原住民知識青年為中監分子,本書即以此促進會所推動的活動為主軸,看這群年輕人如何提倡「部落主義」,並跨越族群、城鄉,爭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自我認同、國家族群與文化政策等訴求。
  作者簡介
  田哲益
  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為達西烏拉彎.畢馬,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
  曾任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協會《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著有《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玉山守護者--布農族》等。
  目錄
自序
原住民爭取民族權益
社會運動釋義
原住民爭取權益之發展
原住民社會運動之訴求
原住民社會運動之團體
原住民正名運動
原住民之源流
原住民民族運動
原住民之歷代稱呼
原住民正名運動
原住民正名運動再檢討
原住民正名運動之效應與影響
原住民還我族名運動
鄒族族名運動
邵族族名運動
太魯閣族族名運動
撒奇萊雅族族名運動
賽德克族族名運動
原住民還我族語運動
原住民族語之流失
日治語言政策
台灣光復後語言政策
原住民族語之復振
原住民還我姓氏運動
原住民還我傳統領域運動
原住民族土地制度
漢族日人侵奪土地
還我土地之成因
樂信.瓦旦最早為還我土地發聲
第一次還我土地運動
第二次還我土地運動
第三次還我土地運動
1026光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抗議掠奪山地保留地強盜條例
蘭嶼島上達悟族的窘境
蘭陽平原噶瑪蘭族的窘境
邵族還我土地運動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調查
原住民抗爭運動
人權運動
聲援被扣留國外原住民漁民家屬
抗議挖我祖墳
抗議人口販賣救援雛妓
抗議教科書中被汙辱的他者
達悟族反核廢料運動
廢除蒙藏委員會遊行活動
排灣族反瑪家水庫興建
太魯閣族反對亞泥侵占土地運動
還我路權
還我地名
還我狩獵文化
抗議司法迫害
高砂義勇軍人權運動
原住民自治運動
原住民自治運動先驅
原住民自治運動政治案件
原住民展開自覺與自治運動
部落會議
平埔族正名與抗爭運動
平埔族之漢化
噶瑪蘭族正名運動
平埔族各群正名運動
平埔族正名運動之阻礙
聲援平埔族合法正名回歸原住民族行列
凱達格蘭族反核運動
還我地名
平埔族還我族語運動
關懷原住民的生存與發展
原住民奮鬥生存的本能與意志
關懷原住民的前途
原住民文化之喪失與醒悟
原住民的絕藝
原住民是守分及講求榮譽的民族
原住民文化之衝擊與當前迫切之課題
尊重原住民文化提昇其民族地位
附錄:原住民社會運動大事年表
  自序 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
  1988年,台灣解除戒嚴,隨之而來的民主化、自由化發展,刺激了許多的社會運動,原住民亦在此時群起揭竿,為爭取族群應有的權益挺身而出,如今,這些努力已經激盪出具體的成果,整個大社會已朝多元文化發展,各族群的文化也逐一受到保護與尊重。
  1996年12月10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創立,其設置目的是致力於推動和維護原住民族的各項權益以及部落發展事務、文化的復振,乃至民族的自治。自「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成立第一個原住民事務專責單位之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也隨之成立,這些原住民機關的相繼設置,無非在解決日益蓬勃的原住民事務。我們冀望原民會本著服務原住民的初衷,為人民謀求最大的福利。
  人類生而平等:一個國家民族的組成或許有「主流社會」與「非主流社會」,但是人類生而平等,不應該特別強調「底層社會」與「上流社會」之分。
  「底層社會」之造成,強勢文化者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弱勢文化,並且企圖將他們限制於框框和格子裡,弱勢文化者還不能適應這些便被資本主義的洪流捲到主流社會的底層。
  近幾十年來,長期處在政經社會弱勢的原住民,在解嚴之後的數十年來,權利意識逐漸覺醒,還我意識與覺醒運動炙烈。台灣的原住民正面對著民族的自尊與自信重整的問題,對經濟變遷的策略所造成的文化破壞提出質疑;對自身前途命脈之最高決策中,未能獲得充分參與和決定事實提出質疑;對本族應享而未獲得的人權提出質疑。原住民現在已經懂得如何反擊原始惡意……。
2012-05-19 11:17:00
阿楨
小心,歧視!教案下載、歧視解密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推出「小心,歧視!」系列專題,以民調及專題報導,運用文字與影像,探討單身、肥胖、同志、老年以及族群歧視的現象、成因,以及更重要的──我們如何在看見、理解之後,進而改變,努力要以各自的力量讓台灣更好。
許多歧視議題,是各國共通現象;不少國家已有運動先鋒對這些議題提出進步思考及解決建議。聯合報系也委請學者專家製作「反歧視教案」,將「小心,歧視!」系列報導內容,變成教師可以運用的教學素材,並在網路展開「歧視解密」共筆活動;也將舉辦小型論壇,由名人現身說法,談談自身的歧視經驗及對抗之道。我們將以全方位的努力,讓不同特質、身分的人都能在台灣活得自在從容。

※教案下載》
‧「我們都是一家人」教案下載
‧「長青族的笑容」教案下載
‧「愛人同志」教案大綱下載
‧「活出胖自我 揮別胖歧視」教案下載
‧「不婚無罪,單身有理」教案下載
※歧視解密》
‧最受不了別人怎麼說「老年」?
‧最受不了別人怎麼說「同志」?
‧最受不了別人怎麼說「胖」?
‧最受不了別人

族群歧視 迷思與事實
族群歧視/同是外籍 淺膚叫老外深膚叫外勞
族群歧視/族群包容?子女通婚不OK
族群歧視/孫大川:別用「打獵沒」 問候原住民
評論/「好崇拜吳鳳…」 被燒烙的原民尊嚴
族群歧視/洪滿枝:買越南新娘 這話沒教養
族群歧視/外婆橋計畫 邀師同訪媽媽的故鄉
族群歧視/加國教尊重 可不喜歡但不能貶低
族群歧視/餐館有潛規則 黑人不准坐窗邊
族群歧視/在地鐵罵亞裔 五年不許坐地鐵
族群歧視/跟林書豪擊掌 先吐口水在手心
歧視專題 越南學生「帶回鄉當教材」
避免族群歧視 你可以這樣做‧這樣說
「族群歧視」動畫…人類 你我共同的名字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464&pno=0
2012-12-17 10:51:07
圖博館
海協會長陳德銘問台灣人“原住民哪裡來” 對方答不出

陳德銘自2015-11-30起訪台7天,12月4日先後參訪新北市坪林茶葉博物館、鶯歌陶博館、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在參訪陶博館時,好奇的問了現場員工“我很好奇原住民從哪裡來?”,旁邊員工一時間還回答不出來,陳還補了一句,“因為這個島(台灣)是從海底隆起的”,似乎很想知道答案。
  後來那位博物館員工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其實也知道文獻記載上是寫台灣原住民來自於“南島語系”,但這只能證明2者有密切關係,並不能完全確定,他自己其實也很好奇。
  觀察者網查詢資料發現,關於台灣原住民起源的問題,學術界確實還存在爭議。台灣人認為台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人的最北端,祖先是馬來人,從菲律賓等地遷移至台灣。有些“台獨”分子藉此宣揚自己的理念。不過學術界對南島語族人的起源仍有爭議。由於西方學者當年提出南島語系這一概念時,僅研究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諸民族,但對於已經被漢族同化的中國嶺南地區並無研究。有中國學者研究指出,起源於百越的壯族、侗族等民族語言,與南島語係有很多相通之處,或屬於同一人種。甚至有研究稱,日本、朝鮮的語言同南島語係也有部分共同點。數據顯示,如今台灣的台灣原住民族人​​口約50萬,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漢族人則佔台灣人口的98%(大陸漢族人比例約92%)。從隋朝開始,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明朝開始大規模移居台灣島。
  回應
姜是老的辣
老陳這是想點點那些總是叫嚷“外省人”咋咋地的島人吧?
日本、我國台灣,甚至韓國,說起自己祖宗,都有這種“捨近求遠”心理,認為祖宗是從遙遠的東南亞(恨不得是從歐洲)而來,就是不是從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而去。想想也可笑,遠古東南亞人似乎交通工具很發達,相隔數千公里能移民到台灣、日本、朝鮮半島,華夏古人卻不能到達台灣、日本甚至陸路相連的朝鮮搬到。       
台灣人是從草履蟲自我獨立進化成人類的 [哈哈]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5_12_07_343773.shtml

另詳參【圖博館】: 《風中緋櫻》 《唐山過台灣》 馬原民政策 美國民族大熔爐 史盲與史屍 擺脫族群幽靈了? 9成自認是中國人? 71%希望台灣獨立? 《國民主權》 《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 《台灣論》 獨派的道德觀 如此的台灣人 台灣係啥米碗糕 如此的台獨 福佬沙文主義 去中國與俄國化 雙面君王與朝貢體系 地球沒人較自然
2015-12-08 11:33:35
圖博館
蔡正元再批高士神社 部落:循法律途徑捍衛尊嚴2017-02-04聯合報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年初二在臉書發文,抨擊2年多前屏東縣牡丹鄉高士舊部落重建的神社,是民進黨政府媚日並侮辱原住民,高士部落連日來飽受「弘揚日本殖民統治印記」質疑,昨晚發聲明強調,是非對錯不容模糊,為捍衛部落尊嚴,將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蔡正元撰文抨擊民進黨政府在高士舊部落重建神社,惹火高士部落居民,部落澄清,小神社是由日本民間募款重建,是部落與日本民間友人對於糾葛歷史的釋懷,是化解紛爭、建立友好的象徵,部落也為此特別發聲明要求蔡公開道歉。
  蔡正元事後不僅未回應部落的道歉要求,還撰文捍衛立論觀點,有網友留言支持指「神社是日本人的精神圖騰,也是軍國主義的象徵,為何要容許日人在台灣重建」、 「台日表示友好方式很多,為何不是反省日本侵略的錯誤與殘暴,卻是重建象徵殖民威權統治的神社」,這幾天還有人上山「問罪」,為平靜的部落掀起波瀾。
  高士部落昨晚再發聲明說,基於部落自主,重建小神社為部落與日本友人間的協議,無須無端牽扯政黨乃至轉型正義、歷史正義;高士小神社的位置並非牡丹社事件的侵略屠殺地點,而是日治時期的遷居地;又和解方式與意義取決於當事者,部落有自己的詮釋權,更該予尊重,外人無須置喙。
  聲明指出,神社內未奉祀祖靈,高士族人也從未到神社進行祭拜或紀念;高士沒有蔡正元指稱的公廨,但保有「祖靈屋」,維持著一貫的傳統信仰,部分族人也信仰基督教,紀念先人,都是以部落自己的方式進行,與神社無關;再度重申,對部落而言,神社僅止於觀光景點,無關宗教信仰。
  高士村長李德福說,歷史是用來記取教訓,不該刻意操弄挑起對立與仇恨,部落尊嚴不容踐踏,期盼蔡正元能勇於認錯、勇敢承擔,公開向部落道歉,還族人平靜的生活;近日的紛紛擾擾,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愛護,也樂見更多人因此事件更認識這塊土地;今天起至本月底,部落解說員每天下午2時將在小神社進行免費導覽解說,深入了解部落歷史和文化。
  回應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不知恥,只想拿香跟著拜的結果,就是落得被人「奚落」!讓殘殺你祖先的「外人」在你的部落內耀武揚威,還敢侈言「和解」,這種「沒有腦子」的邏輯,莫怪人家笑你「X仔」!
2017-02-05 10:00:48
圖博館
對得起自己祖先嗎?可憐的高士排灣族,腦都被長老教會洗殘了。拜託去了解一下日本神社的意義好嗎?把當奴才看成是自主。
 可以聰明點嗎?!美國人如果去日本廣島蓋美國二戰投原子彈時的總統羅斯雕像或紀念館說美日友好....你看日本會不會給你蓋.真是傻了
 日本不但殺死十幾萬台灣原住民,還剝奪台灣資源!阿里山樹木運去日本蓋房子,稻米運去日本養日本人!讓台灣人吃不飽!強徵慰安婦!日本無所不幹!頭殼壞去才懷念日本殖民!日本所有在台灣建設都為日本統治著想,不是為台灣人而建設!神經病才懷念日本殖民!
 凡被日本殖民過的國家,無不恨日本!唯有台灣某些人,還懷念日本殖民?!丟臉死了!這些人不是當時獲得日本好處,就是有日本血統!要不然為何作賤自己?
 和解?哪門子和解?!韓國在日本使館外設置慰安婦銅像,也可以解釋日韓和解,為何日本那麼憤慨?這部落在台灣土地上設置象徵日本的神社,叫和解?要原住民去拜.紀念"殺他祖先的日本人"?不知道誰會死不瞑目?!原住民祖先?
2017-02-05 10:01:39
圖博館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扶貧為什麼失敗了2018-01-26 觀察者網

2007年底澳大利亞開始實施扶貧計劃,如今已滿10年。
這個計劃有個聽起來宏偉卻又簡單的名字:“縮小差距”。2008年7月,陸克文政府設立了全國土著健康平等理事會;同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批准了“國家土著改革協議”,其中規定了六項縮小差距的目標,包括縮小土著與非土著人群之間的預期壽命差距、夭折率差距、幼兒、小學和高中教育水平的差距,以及就業的差距。
 然而,上面這些目標,十年後大部分都失敗了,尤其是就業率和收入差距反而拉大了。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7年的土著扶貧花費報告,2015-2016年對土著居民的直接支出總額為約334億澳元,人均44886澳幣,是非土著國民的2倍上下。這些額外花費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民生保障上面,使得六項目標中的教育數據有所提升,但這些人口的工作產出卻沒有相應程度的提升,土著居民仍然身陷貧困和犯罪旋渦,社會平等更加惡化了。澳大利亞政府砸下的這些錢,沒有看到任何產出上的回報,想著每年給每個土著居民投入這麼多錢,卻換來一個個犯罪分子,納稅人深感不滿。
 圖為15-64歲人群失業率與偏遠程度的相關度的統
數據顯示,土著居民的失業率總體明顯偏高,而且其他居民在大城市的失業率相對較高,在偏遠地區則較低,土著居民卻恰恰相反。這反映了土著人口的經濟發展水平總體還處於落後階段,與發達的澳大利亞主流社會差異明顯。
 同時在政府忽視的一些指標上,情況也惡化了。1991年,澳大利亞的監獄中有14%的人是土著居民(土著人口只佔3%),而25年之後監獄中的土著居民達到了27%。(1)。而在新西蘭,監獄中有超過50%的人是土著居民(土著佔總人口15%),而在上世紀末這個數字約為40%(2)。2001-2012年間,新西蘭土著居民的肥胖率、本科學歷比例、失業率和收入,與主流民族之間的差距都有所增加(3)。這種現像說明兩國政府在扶貧時,似乎少做了些什麼。
 這是對不發達人口的心理和文化缺乏關懷和尊重所致
早在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在新西蘭建立殖民政府,就意識到新西蘭土著無法接受英國殖民文化,這很可能會造成不穩定和反抗。為了“保護”土著免受殖民統治的衝擊,對於英國政府而言,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這些人“現代化”,於是新西蘭史上第一次扶貧計劃開始了,“土著保護者辦公室”創立,但20年後就宣告失敗了。
2018-01-28 12:18:39
圖博館
先進文明面對落後文明時多是傲慢和蔑視的。當時頗具影響力的社會哲學家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土著人民基本上無法指導自己的發展,因此必須要發達社會的親自指導才行。在這樣的思想下,英國政府開始了“扶貧指導”工作。
 為了節省支出,主導扶貧的是私有的教會力量。土著保護者辦公室的領導就是新教教會推薦給新西蘭總督的,傳教士被允許與土著貿易。對土著來說,現代商品極有誘惑力,以至於願意用任何方式進行支付:金錢、資源、勞力或者土地,土著保護者辦公室的經費也主要來自土地交易的稅金。教會的絕對權力使得傳教士常常以教會的名義,大量廉價獲得土著的土地並放在自己名下。
 新西蘭毛利人與英國政府簽署懷唐伊條約,成為政治地位平等的英國國民
 這種剝削和腐敗現象,對土著居民的現代化毫無裨益,失去土地和資源一定程度上惡化了土著居民長期發展的能力,而且這種利用土著對契約和商品價值的無知,掠奪他們土地的所謂貿易,也為後來的新西蘭土著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曠日持久的土地爭端埋下隱患。1860年的土地戰爭是在英國正式統治新西蘭20年後才發生,可見錯誤的扶貧方式會帶來剝削和腐敗,後果比殖民矛盾都嚴重。
 土著保護者辦公室的失敗是因為英國當局只想到統治的穩定,不考慮土著人民客觀民情和需求的結果。今天“縮小差距”政策在紐澳的雙雙失敗,其實也還是這樣的原因。政府只希望簡單地花錢僱人就能做出漂亮的政績,卻沒有去謙卑地研究土著的思想和文化,然後對症下藥,激勵、刺激他們上進。就好像讓馬兒快走,不是想著如何用胡蘿蔔吸引它,而是自己或者僱人上去拼命拉一樣。
 其實只要國家有錢並使勁給貧困人口砸錢,貧困人口即使遊手好閒不工作,醫療和教育的指標也可以逼近富裕人口,但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卻可能還是不能適應現代化生活,最終在就業、勞動產出和犯罪率上繼續與其他人群拉大差距,治標不治本。更何況不是所有國家都那麼有錢。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政府近年來已經著手改革扶貧方案,嚴格審核扶助對象,對“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人,以“撤回福利”為由強制要求他們參加就業培訓。這在金錢上,確實起到了胡蘿蔔大棒的作用,但嚴控福利可能依然不是強烈的社會刺激,因為很多人會轉而用犯罪的方式解決自己的物質需求(這也是土著犯罪率很高的重要原因),讓貧困人口進步很可能還需要更主觀的原動力。
2018-01-28 12:20:09
圖博館
雖然差距存在,但事實上當今新西蘭土著與非土著之間的差距要比1840年時小得多,這種差距的變小其實就是土著自己奮鬥的結果。
 1858年,為了抗議英國殖民者掠奪自己的土地,原始社會的土著在族群內首次建立了君主制度,推舉出了自己的國王,史稱“國王運動”;爾後又模仿西方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國會、司法體系和警察系統,史稱“團結運動”。雖然最后土著人民與英國殖民政府和解了,但這樣的舉動說明土著居民在抗爭中主動學習和接受了更先進的文化,這為日后土著人民積極參與新西蘭政治、與英國殖民者文化交流和通婚鋪墊了基礎。
 土著人口與非土著之間的差距正是在這個期間縮小的,這說明“意識到落後很痛苦”是比“落後”本身更強烈的主觀刺激。華爾特·羅斯托認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傳統社會的外部,偶爾可能來自內部,但至少對於新西蘭土著來說,動力來自於內部,外部的兩次“扶貧”都以失敗告終。
 很難想像福利機製完善、學費低廉的紐澳會存在窮到“上不起學”的人,其實更多的是認為“沒必要上學”的人。即使是勤勞的土著居民家庭,也存在“孩子沒必要上學”的錯誤思想。當孩子長到15、16歲的時候,他們便傾向於讓孩子出去工作而不是繼續深造,這很可能是農業社會傳統思想帶來的。
 不可否認的是,“上進”的土著仍然是少數精英,在“縮小差距”政策中,紐澳政府重金聘用土著民族精英回鄉教育自己的同胞,大量僱傭土著聯絡官,讓更多“感覺沒必要上學”的土著孩子成功回到了學校讀書,在表面數據上就學率很漂亮。
 但無論是老師還是政府,都沒有對“感覺沒必要上學”這個思想進行批判和清算,政府拿到了安撫民意的漂亮數據,老師也得到了工作,沒必要去批判了,而且“保護土著文化習俗”也是政治正確,其中這種根本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錯誤思想也被披上了“傳統土著文化”的外衣,別人動它不得,批判這種思想很可能要被指為“種族歧視”。
 紐澳政府不敢碰觸土著居民的“錯誤文化”,其實也是對土著居民缺乏關懷和尊重的表現,就好像一個醫生戴著手套給貴婦把脈一樣,表面很尊重病人,其實是對病人不負責,架勢有了,其實卻沒有效果。
 一個傳統社會融入現代化社會時,總要對過時文化習俗進行改革和剔除,否則就會阻礙其現代化進程,結果就是國家每年投入大量金錢,換來漂亮的表面數據和一群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就算是同族同鄉的人回來上課,不敢或無權挑戰這些舊傳統錯思想,沒有讓他們意識到“落後很痛苦”,最終也是白搭。
2018-01-28 12:21:30
圖博館
回應
扶貧首先是上進心,其次是工作技能,相對來說,錢反倒是小事。前一陣子,所謂的“善款只有很少一部分到了冰花少年的手中”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理取鬧。錢應該用來改善被扶貧者的學習環境,不要讓惡劣的學習環境影響到被扶貧者的上進心。直接給錢,會讓被扶貧者形成惰性,反倒會打擊被扶貧者的上進心。
 我要嚴正批評作者去避重就輕的分析問題的方法,缺乏客觀中立的心態,以及自以為是的觀點。澳大利亞政府所謂的“扶貧”不是真正的扶貧,其初衷與目的都不是為了解決土著人的發展問題,縮小其與非土著的差距問題。奧方政府的真正目的是讓土著人聽話,不要搞事。原因很簡單,一是如果土著人太貧窮落後,就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也會給予社會方方面面留下“政府不關心土著,不關心民生”的政治不正確的口實。這樣極為不利保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統治,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二是,但要是真正幫助了解決土著人的發展問題,尤其是讓其全方面得到提高,就會壯大土著人的勢力,與非土著人平分秋色,分庭抗禮。這樣就會讓不但腐蝕到澳大利亞精英階層的利益,對其統治地位帶來政治不正確的挑戰,動搖了其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你想,奧白豬們會樂意得到這樣結果嘛?
 學習了。看完總結一下:以前假手教會明予實奪。現在土著真的一無所有了,不得不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成為犯罪分子,這些白人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進行所謂”扶貧“,然而盎撒白人除了偽慈善的姿態,心理上從來沒真的想尋求和這些落後種族平等,自然所有的措施浮於表面。加上民主政治的關係,選票比什麼都重要,假如某個黨真的去批評和糾正土著的缺點,就會被競爭對手利用,結果也不敢去做實事。於是大家忽悠著過日子,不爆炸就行。
 這同西方對非洲的援助更相似,應該是像我國重視基建那樣讓人民就地致富才對,而不是讓他們學主流民族的語言進城打工。後者雖然不是不可以,但城市需要準備足夠的工作崗位,否則還是立足就地解決就業。
2018-01-28 12:22:13
阿楨
祭鄭成功中央不同調 鄭氏宗親要求撤換政院發言人 2019-05-01 聯合報

鄭成功來台358周年中樞祭典上月29日在台南延平郡王祠舉辦,內政部長徐國勇南下擔任主祭官,而內政部長已兩年未南下,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之前並透過臉書主張「拒絕殖民史觀,取消中樞祭拜鄭成功」,形成中央不同調,而Kolas發文又引發鄭氏宗親不滿,今天發抗議書給行政院長蘇貞昌,要求撤換Kolas。
台南市政府從民國35年起,每年由官方舉辦延平郡王祭典,民國五52年起行政院更改為中樞祭典,由內政部長擔任主祭,直到前年內政部表示,為落實地方自治,未來由地方首長擔任主祭,內政部長也打破數十年慣例未南下,改由當時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主祭。
當時各方解讀,政府態度改變應該與原住民多次反映有關,即認為鄭成功屠殺原住民,不應舉辦中樞祭典;加上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發動原住民轉型正義,內政部因而有不同作法。
之後兩年內政部長都未南下,去年世界鄭氏宗親總會長鄭傳興還因此抗議未出席祭典,揚言如果部長再不南下主祭,鄭氏宗親將全面退出祭典,另在鄭氏祖廟裡舉辦祭典。
但今年經過溝通,徐國勇同意南下,對外並稱他也是鄭氏的親戚,鄭成功是台灣歷史重要一頁。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則在之前透過臉書,對中樞祭拜鄭成功表示反對,指國民政府來台之後,由「中樞」祭拜的對象有「黃帝」、「鄭成功」等,年年參拜,歷史人物被黨國意識綁架。指「政府官員不該祭拜鄭成功」、「我們不是炎黃子孫」、「拒絕殖民史觀,取消中樞祭拜鄭成功」、「有如台灣版哥倫布燒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等歪曲事實之言論,必需道歉。
  回應
對原住民來說.這幾百年來霸佔他們土地殘害他們祖先的就是那些自稱台灣人的本省漢人.要滾也是自稱台灣人的本省漢人先滾.這些人還口口聲聲說台灣是他們的,他們一到台灣,就展開殺番搶田 將原住民趕到山上成為「高山族」;然後就是閩客械鬥 “仗著人多勢眾”斬殺客家人,大獲全勝,將客家人趕到貧瘠的丘陵地,自己霸佔好田好水;然後接著是泉漳械鬥。漢人來台從鄭成功算起大概是400年,但鄭成功來台灣並不是要建立台灣國,而是要反清復明。可惜他沒成功,台灣早在清朝康熙時候就是中國的一省了。
狗拉屎只想祭拜日倭?還敢嫌人家殖民史觀?你們用228暴民史觀謊言建黨騙票執政還自我感覺良好呢!?
天皇賜姓她爺爺"夜鶯",她還沾沾自喜引以為榮咧。邱議瑩在立法院駡"蕃仔"時,她倒是不敢吭聲。
2019-05-02 09:28:49
阿楨
搬南島民族大石 砸台獨自己的腳 2020/06/03

台灣獨派人士總愛大談台灣與南島語系民族的系出同門,作為台灣與中華文化圈毫不相關的明證。「台灣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而且還擴散至海南島地區,越南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往東更擴散至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往西遠及東非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廣大的南島語系發祥地就在台灣」。
事實上,反而有越來越多研究支持「南島語系源自大陸東南沿海」這個觀點。除了此次付巧妹發表的族群古基因研究外,連江縣政府與中研院考古團隊也曾發表類似結論的研究,經DNA分析顯示,福建馬祖列島的亮島人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南島語族人群,距今有8000年歷史。

南島語系尋根 原住民來自福建 2020/06/03

大陸一項從遺傳學分析中國南北方史前人群遷移與混合的研究顯示,中國古南方人群在南島語系人群中占主導地位,確認南島語系人群來自中國南方。這項研究也被刊在美國權威科學雜誌《科學》。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的付巧妹團隊完成,以遺傳學的角度揭開中國南北方史前人類遷移與混合之謎,是一項有關中國、東亞古人群遺傳特點與基因交流的研究。
2020-06-03 06:57:45
阿楨
台灣在動!蘭嶼、綠島每年西移逾七公分 2022-11-12 台視新聞

【發現科學】今天的發現科學專題:中央氣象局建置了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發現在地震前後,台灣地底下的斷層都會移動,像是蘭嶼、綠島,移動最明顯,每年往西移動約7到8公分,形狀會慢慢拉長,可能會從「蕃薯」逐漸變成「香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JpM-o61jQ
  回應
嗯,台島回歸祖國了
雖然地在西移 但我們心卻在東移...
  相關新聞資料
臺灣會移動?! 氣象局長鄭明典證實...往「這國」方向移動... 202-21-14 TVBS (回應:蕃薯本體也響應南進政策? 還好不是向支那共匪區靠近,嚇死我了!)
台灣真的在移動!網友high:離中國越來越遠? 氣象局澄清,要失望了!
2022-11-18 08:50:55
阿楨
中時社論》1624 文化部謬誤的海洋史觀

文化部花費8千多萬製作一部大型歷史歌仔戲《1624》,找來歌仔戲偶像級明星群演員,也找來擅長現代歌劇的舞台劇導演,但所得到的評價卻超出預期的低。
台灣誕生 非始於荷蘭
台灣一直有一個迷思:1624年荷蘭人來了,台灣的歷史才開始。這種史觀始於陳水扁時期,杜正勝任故宮院長時舉辦一場名為「台灣的誕生」展覽,這一檔與荷蘭合作的展覽,有不少荷人所收藏的舊地圖與過去東印度公司文物,包括荷蘭人從台灣向明朝訂購的瓷器。
這些文物當然可以印證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即參與了第一波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但所有東亞國家,從麻六甲、馬尼拉、越南、巴達維亞,到日本的長崎、平戶等,哪一個不是呢?廣州、漳州、雙嶼等,早在16世紀就已是葡萄牙、西班牙的貿易往來港口。是以,這種「1624年荷蘭來台,所以台灣誕生了,我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姿態,實在有一點自卑,也缺乏世界觀。從原住民立場看更是謬誤,那是一種哥倫布所聲稱的「我們來了,美洲的歷史才開始」一樣,是帝國主義的史觀。台灣史豈是荷蘭來了才開始,那原住民和漢人呢?
台獨執念 斬文化臍帶
台灣不是一個荒島,而是開始有了多樣商業活動的商港。顏思齊的來台,鄭芝龍的崛起,皆始於此。若無鄭芝龍也就無後來的鄭成功驅逐荷蘭,完成開台使命。難怪高金素梅要質疑文化部:「1624這齣戲要讓觀眾看到的,到底是誰的歷史?若要談台灣史,為何不從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談起?還是這個海洋史觀只是為了一個400年的台獨政治執念?」她更一語道破,民進黨的海洋史觀不過是歐洲掠奪殖民的強盜史觀。
當前世界史的論述,逐漸擺脫歐美史家的話語霸權,回歸各民族、國家為主體的論述。只是民進黨的台獨史觀在抗中、反中意識下,罔顧歷史事實,不只是將一般熟知的日據時代歷史美化、國民政府遷台史醜化,更是從骨子裡刻意將國府扭曲為流亡政權,切割中國的歷史臍帶。如今文化部連更早的明鄭時期歷史也要竄改,自甘為帝國的犬馬,把台灣史碎片化。這樣如何對得起原住民族和唐山到台灣的開台祖先呢?民進黨的官一向是政治正確凌駕專業,下一任文化部長李遠敢導正錯誤的史觀嗎?
2024-04-21 02:04:09
阿楨
擔心遭歧視 原民登記傳統名字僅占6% 原民會推動新措施 2024-05-20聯合報
原住民運動經過30年來的奮鬥,終於可以用傳統名字單列原住民文字,立委高金素梅(右)高興的和另一位原民立鄭天財(左)一起慶祝。
針對原住民登記傳統名字的「姓名條例」修正迄今已逾30年,但登記傳統名字的原民族人不到4萬人,僅佔全體族人的6%。原民會表示,日前已核定「推動原住民族登記傳統名字便民措施3年計畫」,除有效整合跨機關規費及登記服務措施外,同時也強化第一線服務人員教育訓練,並運用多元管道行銷宣傳方式,以營造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的友善環境。
原民會表示,「姓名條例」修正迄今已逾30年,然目前登記傳統名字的族人不到4萬人,僅佔全體族人的6%,歸咎族人登記意願不高原因,首先,外界對於原住民族傳統名字仍投以異樣看法;其次,族人申辦登記傳統名字,其他證件或證書須換發,以至於申辦過程耗時耗力;最後,多數族人已習慣使用漢名,也擔心因名字變動對於目前生活或工作上造成影響。 原民會指出,本計畫主要係為提升族人登記傳統名字意願,提升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的歷史及文化脈絡的理解,透過「跨機關整合性服務」、「一站式服務」、「登記優惠措施」、「運用多元管道行銷宣傳」及「人力培訓與行政激勵」等五大執行策略,強化外界及機關組織成員對於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知識,形塑友善原住民族傳統命名環境。
2024-05-20 02:43: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