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4 06:00:50| 人氣11,255| 回應29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民族性》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乍看《中國民族性》書名、會誤以為是本研究中國民族性之名,讀過才知是沙蓮香 編著的《中國民族性(1)百家論說中國人》(香港三聯書店,1999。另本是《中國民族性2:中國人性格的文化研究》),可讀性比前評易中天著的《閒話中國人》還差。

百家論說式之書還是有必要的,不然丁偉怎還會編《中國民族性》(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七‧五”時期政策性老書了: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民族性”話題曾引起了數次學術界及民間的激烈論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將“民族性”作為“七‧五”重點科研項目進行研究。
本書選取的文字,有些出自魯迅、張愛玲,錢鐘書等大家之手,有些是李敖及柏楊等人狂傲尖銳又不失深刻之作,並有早期來華的英美法等國傳教士的觀察記錄。這些都是對于中國人民族性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論述,處處真知灼見,當然在見仁見智中也不免劍走偏鋒。
隨文還配以數百幅生動形象的老照片、漫畫及古代繪畫作品,使之更為直觀、精彩。以本書講述的“民族性”為切入點,讀者可以更深切地了解我們國家與國人的缺憾與優勢,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過往、把握現在與將來。
目錄
一、中國人的“群”規則:
毛澤東 中國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費正清 官僚主義的流弊;吳 思 官僚集團的生存規則;古伯察 狡詐的中國人;孫中山 好道德與壞習氣;梁啟超 國民所缺之德與不知之識;杜 威 不知個人權利為何物;梁漱溟 安分守己,抱殘守缺;蔣中正 沒有責任感的中國人;陶行知 無國民資格之國人;繆鳳林 中國人之種種主義;吳自 中國人的倫理;張君勱 一切以人為主;楊懋春 傳統本位的中國人;陳其南 深得曖昧之精髓;吳聰賢 農業大國的農民意識;錢鐘書 死要面子活受罪
二、中國人究竟有多少“劣根”?:
魯 迅 百病纏身的中國人/ 75;老 舍 文化之累;麥華陀 逆來順受、生命力頑強的民族;史密斯 因缺乏時間觀念而充滿耐性;胡 適 舉國皆為“差不多”;朱希祖 維系香火與重男輕女;張君俊 萎靡不振之痼疾;勞 德 矛盾重重的中國人;王造時 國民心理之根源;潘光旦 消極、自私、能力薄弱;費孝通 禁錮在小圈子里的國人;柏 楊 丑陋的中國人;沈從文 中國人的病;朱自清 牢騷滿腹的民族;梁實秋 公眾場合的旁若無人;儲安平 明爭暗斗的中國人
三、不講“來世”的文明:
胡 適 蘇格拉底精神;渡邊秀方 天命思想與和平主義;莊澤宣 冷漠保守的中國人;牟宗三等 中國人之精神與智慧;項退結 傾向于實體、類比的思維;成中英 中國哲學的幾個主義;文崇一 中國國民性格;錢 穆 國人之天性;張岱年 不思改進,安于現狀;李 敖 積習難祛,因循守舊;張愛玲 虛無主義的中國人;豐子愷 客氣與揩油
四、中庸之道的“好歹”:
林語堂 難以捉摸的中國人;約翰遜 壓抑,但並不破壞;麥嘉溫 君子之道;服部宇之吉 融匯與同化;杜亞泉 順其自然的文明;貝施福 以拙取勝的民族;唐 鉞 崇尚快感與空談;蔡元培 無往而不勝的中庸;季羨林 極難對付的知識分子;大谷孝太郎 自我歸向“未發之中”;孫本文 貴執中,惡過度
五、粘著的民族:
李大釗 以靜為本位的中國人;羅 斯 內斂而松散的情緒;史密斯 走老路,最保險;沃 納 抱團,一種向內的結合;胡 適 蒙住眼楮的自欺;羅 素 消極抵抗的效力;龍應台 難以突破壓力;勒津德 緩慢而缺乏創造激情
六、中國社會的女性化:
李 敖 長久壓抑的惡之源頭;孫隆基 母胎化的社會;林語堂 近乎女性的心靈;麥嘉溫 女性的依附地位;秋 瑾 一生遭際,盡是不平;吳祖光 壯門面的貞節牌坊;陶泰忠 女性的地獄;高羅佩 女性之內的等級劃分;聶紺弩 不容忽視的尊長之威
七、南人北人的是是非非:
利希霍芬 中國19省人的性格特點;潘光旦 北中國與南中國;汪曾祺 南北五味;曹聚仁 曰東南、曰西北;張恨水 老北平的獨特韻味;郁達夫 福建 杭州;林文詢 成都人的嘴勁;沈從文 鳳凰掠影;張愛玲 上海人之“通”
八、“大中華”的價值和“架子”:
利希霍芬 自大和老奸巨猾;馮友蘭 既出世又入世的文明;辜鴻銘 東西文明的差異;史密斯 瞧不起外國人;中野美代子 不可改變的大中華意識;朱自清 萬事求全;金 庸 俠義精神的伸張;楊振寧 自卑與自大的情結;丁肇中 發揚新的格物致知精神
九、“拆穿”西洋鏡:
費正清 科學發展的阻礙;湯因比與池田大作 中國乃是世界未來的希望;麥嘉溫 思維抽象,缺乏理性;嚴 復 好古而忽今帶來的停滯;陳獨秀 一盤散沙的民族;莊延齡 靈巧而缺乏道德感;胡 適 物質與精神的辨別

百家論說中國人/文化啊!那鐵定是眾說紛云:

中國人具有多個涵義,是指廣泛概念上之稱呼,在各種場合或立場上都有不同的界定。以下並非要明確界定一個人是否為中國人,但可做為考慮的因素,除了以下因素以外,還有其本人和其他人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非常重要。
以「地理」概念界定:出生或居住在中國的人。
以「人種」概念界定:主要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包括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
以「宗族」概念界定:指「華人」或「華裔」(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不論其成分有多少,作為中國人的祖先是多少代以前),但華人或華裔並不一定擁有中國國籍。而早期海外華人多數保留中國國籍,今天多數海外華人通常已擁有外國國籍,一般只認同自己是華人、唐人,而不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以「國籍」或「法律」概念界定: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可被認定是中國,凡具有任何一方國籍的人,在法律上皆可被稱或自稱為中國人。
以「政治立場」概念來界定:在「一個中國」、「一中各表」或「兩個中國」理念來說,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一方的人士都是中國人。而對於「一邊一國」或「特殊兩國論」理念來說,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士方為中國人,中華民國的漢人只是華裔臺灣人或臺灣人,各代表著不同現代血統、文化、思維模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4%BA%BA

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亦稱中國文化、華夏文化或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目前,有文物證據的歷史可追溯至7000-10000年前左右。4000多年前的炎黃時代是華夏文明的初步形成時期,經過夏、商、周等時期的發展而日臻成熟,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是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以後華夏文化傳播到南方長江流域等地區,和當地文化融合,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交流、融合,中華文明的地域範圍逐漸擴大。政治意義上定義的中華民族是今天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上所有民族的統稱,因此中華文化成為這些民族文化的統稱。
正統中華文化中,有尊王攘夷的觀念,春秋大義中的華夷之辨,不以種族血統為標準,而以文化義禮作量度,蠻夷之民接受華夏文化可以融入到中華民族當中,「夷狄用諸夏禮則諸夏之」,這種以文化為標準的觀念也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壯大和統一。華夏文化隨著中原王國的對外交流和擴張而傳播,史載夏朝以前的大禹的活動範圍已經達到越地;周王子泰伯建立了吳國;在春秋時期,楚、吳、越等地已經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部分;戰國時期秦滅蜀,到秦朝統一中國,華夏文化的地域範圍已經形成了初步的雛形。中原華夏文化和各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愈加豐富。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自古以來發生著交流。通過長期的交融、發展,形成了多源性的中華文明。
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易經、陰陽學等各種思想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目錄 :1 早期文化 ;2 地域文化 ;3 諸子百家 ;4 傳統科學 ;5 符號圖騰 ;6 建築 ;7 書法與中國畫 ;8 音樂 ;9 舞蹈 ;9.1 古代舞蹈 ;9.2 現代舞蹈 10 戲曲 ;11 戲曲影視 ;12 手工藝 ;13 服飾 ;14 飲食 ;15 教育 ;16 文學 ;17 體育棋牌 ;18 醫學 ;19 宗教 ;20 文字及語言 ;20.1 文字 ;20.2 語言 ;21 華人社會文化 ;22 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楨:特列從古至今都是多元的各地文化、飲食和語言)
早期文化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其中出土的龜甲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類同和相似之處,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當華夏文明在中原發展的時候,現在的中國疆域內還分佈著其他各種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來考古發現的金陵北陰陽營文化、高郵龍虯庄文化、嘉興馬家浜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灘文化、潛山薛家崗文化、天門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佈於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古蜀文明,更是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地域文化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並且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除了主體民族漢族外,藏族、滿族、蒙古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也擁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華文化主要可分為幾個地區:河南、山西、陝西、河北、山東一帶的黃河流域;四川、雲南、貴州一帶的長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帶的長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蘇一帶的長江下游;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新疆地區;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區;廣東、廣西一帶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閩江流域等。
黃河文化(北方) ;衚衕文化 ;秦隴文化 ;長江文化(南方) ;楚文化 ;荊楚文化 ;湖湘文化 ;吳文化 ;越文化 ;徽文化 ;贛文化 ;江淮文化 ;巴蜀文化 ;嶺南文化 ;閩文化 ;客家文化 ;東北文化 ;儺文化 ;藏文化 ;坌坑文化 :
八大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粵菜 (廣東菜) ;蘇菜 (江蘇菜) ;魯菜 (山東菜) ;浙菜 (浙江菜) ;閩菜 (福建菜) ;徽菜 (安徽菜)
語言:漢語 ;漢語方言 ;官話 ;北方話 ;東北話 ;江淮話 ;中原話 ;西南話 ;湘語 ;老湘語 ;新湘語 ;吳語 ;粵語 ;贛語 ;客家話 ;閩語 ;閩南語 ;臺灣話 ;閩北語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8D%8E%E6%96%87%E5%8C%96&variant=zh-tw

台長: 阿楨
人氣(11,255) | 回應(299)|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人的性格》
此分類上一篇:《閒話中國人》

顯示全部299則回應

阿楨
中國社科院哲研所趙汀陽對話法國哲學家雷吉斯•德佈雷:未來的世界會是“天下”一統嗎? 2020-07-02 觀察者網

趙汀陽:今日很多西方人對中國都有一種刻板印象:中國就是專制的帝國加上傲慢的朝貢體系。但古代中國的“天下觀”卻被忽略了,我認為它足以被視為世界體系的普遍概念:一個所有國家共同治理、所有文明共同分享並服務於全人類的共同體。
“天下”既不是一個通往完美世界的承諾,也不是歷史的終結,它對文明衝突這個政治問題提出了一套本體論的方案。就像康得提出的永久和平理念並不僅僅針對德國而言一樣,一個普遍的天下體系也是為世界謀求永久和平,而不是中國支配他國的工具。
我的好朋友雷吉斯•德佈雷(Régis Debray)擔心天下觀會導致“中國治下的和平”取代“美國治下的和平”。但這種擔心並不恰當,因為在天下體系裡沒有君王的位置,天下體系就像瑞士,各個語言族群和其所在州幾乎平等地共存於一個聯邦之內。
  雷吉斯•德佈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沒有猶太教-基督教的“上帝造物主”概念,也沒有古希臘“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理念。這種哲學更偏好關聯而不是對立、連續而不是斷絕、逐漸演化而不是突然斷裂、漸進緩和的改變而不是革命。中國傳統文化不贊同那種典型的西方二元論,後者把高與低對立起來、靈與肉對立起來、理與感對立起來、冬與夏對立起來、理念與實體對立起來、善良與邪惡對立起來、上帝與魔鬼對立起來。中國傳統文化排斥這種摩尼教式二元對立理論。這種文化使得中國能夠在不過度想像的前提下踐行社會資本主義。這在西方世界是幾乎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它把一黨執政和市場經濟這一對我們眼裡的矛盾給統一了起來。
…..
這種思維方式與我們當前的時代非常合拍,天下觀接受經濟全球化、生態關懷和新冠肺炎這樣的全球大流行病,把我們的星球想像成一個整體,把人類看作是一個獨特的物種,將生物圈看成是最基礎、最終極和無所不包的。
……
  回應
天下是一種宇宙生存的哲學,天下體現更多的是人的公義,西方資本主義體現更多的是人的私利。
2020-07-03 08:22:16
阿楨
英媒:西方的三個對華錯誤成見

英國《金融時報》2020-09-20原題:西方應注意拿破崙的忠告,讓中國沉睡
21世紀過去20年了,西方的主要挑戰已顯而易見:中國重返舞臺中心。1980年到202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西方的應對不錯,但在第二階段卻面臨失敗。這種失敗源於三個錯誤的成見。
第一個是認為,只要中國由共產黨統治,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夥伴。按照此種邏輯,一個違反人民意願的政黨進行統治,世界怎麼可能與之合作?
然而,大量證據表明,大多數中國人並不那樣認為。事實上,最新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的支持率是全球最高的。
儘管如此,鮮有西方人能擺脫第二個有問題的成見,即認為即使大多數中國人對共產黨滿意,但若中國立即轉為民主制度,中國和其他國家會更好。
蘇聯解體以及隨後俄羅斯人民生活水準一落千丈時,可能確實有一些中國人那樣認為。但如今,許多人毫不懷疑,一個軟弱的中央政府將導致中國人民遭受巨大的混亂和痛苦。事實上,中國的任何一個鄰國甚至亞洲最大民主國家,都沒有推動北京的政權更迭。一個穩定的、可預測的中國,即使變得更強硬,也比其他選項要好。
第三個有問題的假設可能是最危險的,即認為一個民主的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接受西方規範和做法,並像日本那樣愉快地成為西方俱樂部成員。這不是亞洲的主流文化動態。土耳其和印度都是西方的朋友。但土耳其已從凱末爾的世俗意識形態變為埃爾多安的伊斯蘭意識形態,印度則從親英派的尼赫魯轉變為印度教信徒莫迪。
2020-09-23 07:22:36
阿楨
大家有沒有發現,五仁月餅和新疆切糕,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0-09-24

廣西合浦和廣東吳川大月餅,每個1000克,不切看你怎麼吃?
這你就沒想到北方人的豪邁了吧。掰開吃唄。
其實吧,以前北方精緻人家也是切開吃的,尤其是一盒月餅有幾種不同餡的話,切成小塊,大家都嘗嘗。
北方人不切開吃有的時候和月餅也有關係的。北方最常見的月餅當然是五仁月餅了,種乾果放裡面會用蜜糖作為粘合劑,不然鬆散的肯定不行,就如新疆的切糕。
但是解放前甚至改革開放前,糖那是絕對奢侈品的,不捨得多放,而且蜜糖放多了粘牙影響月餅酥脆口感。但是切就麻煩了,很容易切碎,所以北方大多是直接吃了。
【本評論由風聞社區撈取,來自《月餅要不要切著吃?南方人和北方人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一文】
  回應
 其實是因為南北方月餅有些不同。我從小都是吃的廣式月餅,一個通常150g,蛋黃蓮蓉餡之類的,太甜太膩,所以一般都切開來吃,配茶水解膩,一家人分著吃,畢竟吃飽飯後誰吃得下一整個月餅啊。商家也知道這種情況,現在市面上越來越多廣式月餅都比較小巧,一個人也能吃得下。
 廣式五仁就是個笑話,黏黏糊糊的裡面都是各種粉面混合成型,根本沒有吃的想法。好吃點的就是廣式蓉類,蓮蓉,蛋黃,豆沙等。
 因為你吃的都是低檔且不新鮮的廣式月餅,你真到廣東去,找當地名酒樓新鮮出爐的月餅嘗一下,表面摸上去基本沒油,你買的油西西,裡面粘糊的,是放久了回油了,很鬆軟,輕輕都掰得開,顆粒分明,果仁帶香,粘糊是因為失掉水份才變粘變硬。
 月餅有六大派別: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其實派別還有:臺式月餅、港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等等。最近幾年,最火的是新式月餅。
2020-09-25 10:51:04
阿楨
清朝的成功,靠的是「漢化」還是不同於漢族的統治方式?| 歐立德汪榮祖對話

2016-10-22,北京師範大學「思想與方法——變動的秩序,交錯的文明: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上,其中一大看點是對「新清史」的爭論。無論是兩位對話人葛兆光與歐立德的演講,還是兩位評議人——汪榮祖(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寶力格(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教授)的回應甚至聽眾的提問,都涉及到了「漢化」問題。
  「新清史」的論爭正是發端於1990年代中期,羅友枝對何炳棣《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的批評及何炳棣的反駁。羅認為清代乃「多民族帝國」的統治,清朝的成功正是源於其多民族國家的起源,正因其少數族群的身份及其異於漢族的統治方式才能建立一個超越中國的帝國。何再次回應羅的質疑,在題為《捍衛漢化——駁羅友枝之〈再觀清代〉》的文章中,何認為,對於清代來說,儒家化就是「漢化」,儒家化和中國化是一回事,因而其隱含的一個結論就是清朝建立的是一個「中國」的王朝。
  歐認為,通常對「漢化」的理解就是漢族化。但有意思的是,很多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且學術造詣高深的滿族學者仍不認為自己是漢人。他認為「漢化」的終點站就是漢人。
  汪則不同意歐。他強調「漢化」是文化接受,並不等於民族認同。例如一些少數族群接受漢文化,但不認為自己是漢人。他更指出,Chinese不等於漢人,少數民族也是Chinese。
  葛認為「漢化」不是漢族的本質化,而是漢族的制度、文化對少數族群的影響,通常還被理解為一種文明化的進程。
 「新清史」在羅何爭論之後,隨著論爭相關論著的陸續的譯介,兩岸史學界也加入論爭,論爭劇烈而白熱化,甚至有意氣之爭的現象。
  例如2014年汪主編的《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臺北遠流)一書所引起的汪與復旦大學姚大力教授的論戰。
  汪對歐論文,提出征服在中國歷史上是常態。滿清入關與明朝爭天下,仍然是中國傳統王朝的歷史延續。清人入關取代明朝,成為中國的執政者。康熙的滿文遺詔就自稱是中國的皇帝。清朝對明朝的承繼關係非常明顯,乾隆的《御批通鑑輯覽》,將歷史的連續性表達得非常清楚。
2020-10-23 11:02:18
阿楨
他還提出,對關內來講,滿洲並不是域外的地方。《史記•匈奴傳》記載的破東胡,建遼東、遼西郡,尤其是明初馮勝收復遼東,設立遼東都指揮使司都是例證。明末熊廷弼與努爾哈赤曾相持於遼東,明朝勢力擴展到遼東和滿洲一帶,其言下之意是,滿洲本身並不算明代的「化外之地」。
  針對歐認為中國學者的民族主義立場,不願意動搖舊的歷史敘事的觀點,汪稱,翻案問題其實在中國史學中是很普遍的,但翻案也是需要有充分的理據。此外,汪認為歐誤解了雍正。雍正為什麼要花大量時間來談《大義覺迷錄》?一個是排除傳位的不正當性,第二是要強調華夷一家,論證滿清統治中國的合法性。
  關於「帝國」,他首先反問:有皇帝是否可稱為帝國?帝國本身也有很多種形態,如清帝國以及現代的蘇聯帝國。而中國古代沒有「帝國主義」,「帝國主義」是在馬列主義的語彙中誕生的。

人大清史教授劉文鵬:一篇為肢解中國而“構建歷史”的奇文 《歷史評論》2020年第3期

美國匹茨堡大學教授羅友枝(Evelyn Rawski)《再觀清代——論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簡稱《再觀清代》)被視為“新清史”旗幟性之作。該文發表於1996年,系統表述了“新清史”的代表性觀點。兩年後,華人學者何炳棣以《捍衛漢化——駁羅友枝之<再觀清代>》一文激烈回應。此後,“新清史”成為海內外中國史學界的熱點話題,迄今未歇。
…….
要之,羅友枝一方面杜撰所謂“漢民族主義”是清末民初邊疆地區離心傾向的原因,另一方面,極力推崇蒙古、藏、維吾爾等族的 “民族主義”,構建一種“非漢”民族主義的、政治化的歷史敘事,解構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事實,其危害不僅是要跟我們爭奪學術話語權,更是為瞭解構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而“構建歷史”。對這一本質,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和警覺。
2020-10-23 11:03:51
阿楨
岑少宇:網友一討論,原來北方供暖還有這麼多改進空間 2020-12-12 觀察者網

沒有人想中斷供暖,問題是否有必要在冬季把室溫保持到20度以上。
南方認為,如果北方朋友在室內穿得像南方一樣多,那麼就可以適當降低供暖的溫度,從而節省能源。
北方朋友吐槽南方夏天空調低,這非常正確,南方人夏天也經常在商場和地鐵裡冷得要命,所有浪費能源的行為,都要反對。畢竟節約能源和浪費能源的現象,都不分南方人北方人。
  回應
北方人對南方人的熱難以理解,南方人對北方的冷難以理解!因為都存在理解的境界差距!
關鍵北方人每年供熱費都是幾千元左右,我們要求室溫高一點這很正常啊,你說我們錢也花了,然後摸著門口入水管的溫度冰涼,不罵娘才怪了。 如果南方人家里弄個電暖氣或者冷暖空調,在冬天每月多花一千多元的電費一樣可以達到東北的室溫,南方冬天最多2個月,算下來電費花的錢跟東北的取暖費差不多,他們自己不花錢就靠一身正氣禦寒,也不能怪我們啊
我覺得爭論的重點不是北方不該裝暖氣,而是北方是不是可以降低1,2度,南方夏天升高1,2度,犧牲點體感舒適度以節約能源,畢竟我國對外能源依賴還是挺大的。
  相關新聞
華南用電拉警報,3省祭限電措,義烏關路燈:發改委17日表示,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目前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充足。國家電網:戰寒潮鬥冰雪保供電,全力以赴滿足用電需求(回應:國家電網還是可信賴的,戰鬥力很強。)
2020-12-20 09:22:06
阿楨
日媒:日本製造在中國不香了,更多中國95後喜歡買國貨

日本現代商務網站2021-01-26文章,以前,中國人眼中的日本製造就是高品質和安全放心的代名詞,而中國製造基本上是粗製濫造且土裡土氣。然而,這種觀念在上世紀90年代後出生的中國年輕人中已發生很大轉變。2020年底中媒對全國約1000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約八成支援中國本土品牌,四成說買東西時會優先選擇國貨。
中國的新興經營者善於捕捉年輕人的消費動向並成功將其商品化,他們成長在已變富裕的21世紀中國,很多具有歐美留學經歷,不僅善於觀察潮流趨勢,還諳熟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經營手段。
以前,中國人別說是購買國貨,對國貨甚至抱有強烈的自卑感。一些赴日爆買的中國人曾稱“日本某品牌的日本制電鍋能煮出好吃的米飯,而同一品牌的中國制電鍋煮出的飯卻不夠鬆軟”。其實這只是個毫無根據的謠言,但一些人竟信以為真。那時很多中國人不信任本土產品。可事實上,早在10年前中國GDP總量就已超越日本,但一些中國人對此似乎毫不知情。
如今,中國產品比日本人想像的還要受中國年輕人的追捧,那些熟知從前中國人消費觀的日本人對此會感到震驚吧。

日本媒體總結“中國人說話大嗓門的五個理由”,排名第一竟然是它……

日本otonanswer網站2021-01-25文章,中國人說話很大聲的五個理由。
首先,漢語發音講究抑揚頓挫,須大聲說話才能表達清楚意思。
第二是中國人覺得熱鬧就是吉利,說話響亮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第三是中國人口眾多,不大聲表達觀點就沒人把你當回事。
第四是大聲說話能撐門面、充排場。
第五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建築工地等噪音越來越大,很多人自然而然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在中國,買房子很多需自己裝修。中國人不覺得裝修噪音給鄰居添麻煩,因為以前多數人是過集體生活,對鄰里的生活噪音比較寬容。
2021-01-30 09:11:27
阿楨
該改掉刻板成見!日媒:中國年輕人不再插隊、大嗓門了

日本現代商業網站2021-02-09原題:日本人不知道的事,中國年輕人如今已不再插隊,也不再大嗓門了! 從前,很多日本人都會有一種刻板成見,認為“中國人說話聲音大”“中國人亂插隊”等。但如果看看如今的中國年輕人,早已沒有這些不好的習慣了。
  最近一兩年,我就有明顯感觸:以前在中國,不僅對服務員態度蠻橫的客人多,服務態度差、常和客人吵架的服務員也很多。但如今,經常看到對服務員態度和善的中國年輕人;以前,經常有人不排隊,即使前後只有10釐米的縫隙,也會有人插進去,但現在中國人都會規矩排隊,如果有人不排隊,還會招致他人的白眼或警告等。
  類似的顯著變化還有很多。可能會有讀者覺得,“中國人不會有這麼大改變吧?”“這樣有禮貌的年輕人只是少數”。的確,若從整體看,這類人可能只是一部分,但就我個人感觸來說,“像日本人一樣講禮貌”的中國年輕人正在增加,且不僅局限於城市。
  隨著網路在華普及,流行話題並不是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的單向漸進,而是在中國各地多點同時推進。因此,受到網路帶來的巨大信息量的影響,中國城市和農村年輕人的行為、生活方式都已發生巨大變化,對以往一些沒太在意的陋習的認知也發生改變。
  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從陳舊價值觀中解脫,這也使家長們的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進而推動整個社會改變。如今中國很多中產以上家庭並不希望給孩子填鴨式教育,而是希望讓孩子自由學習,接受多樣化教育。就業方面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人不願去大企業工作,而是選擇成為網紅、開網店等。這反映出他們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認知的變化。中國“90後”占人口比重不算太大,但這些年輕人對父輩和中國社會的影響不可小覷。(作者中島惠,曾茂譯)
2021-02-11 08:34:18
阿楨
閩南話究竟是華夏正音,還是南蠻夷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H0gbf4mTA
  回應
北杂胡虏,南染夷越。都是混血的,別自吹自擂也不用貶低都是混血的,只剩誰保留了更多傳統都是混血的,客家保留比閩南好一點罷
2021-02-23 10:02:43
阿楨
豆製品與中國男性少毛化 2021-02-23

在中國缺肉食年代,豆製品作為蛋白替代品,但是豆製品富含黃體酮,長期食用,日積月累,男性的雄性激素就會受到壓制,上千年的影響,中國男人就變得少毛和肌肉衰減,雄性態比較弱。中國應變革,不吃豆製品而改為吃紅肉和喝牛奶,不能再讓貧困年代的食譜毀了中國男人!
  回應
 毛髮多少跟人種有關係。蒙古利亞人種相比高加索/印歐人種少毛髮。蒙古人並不吃豆腐,吃肉喝奶,毛髮一樣不發達。這並不妨礙蒙古人西征成功。
 中國男性普遍娘炮化,豆製品容易導致男性體貌心態女性化,沒有血性鬥志!
 大豆是中國古代主食之一,中國農耕社會打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可是NO1的,而白人可只有被遊牧民族打,除開近代被白人打外(工業國對農業國),抗美援朝還是有代差都能打白人,你覺得中國人雄性態弱?
 樓主首個錯誤,黃體酮是孕激素,卵泡排出後形成的新內分泌腺——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男性也含有的雌激素與孕激素)。大豆的“植物雌激素”是異黃酮。
 第二,異黃酮有苦味,諸位所吃的豆腐豆漿豆腦,是苦的嗎?國內曾有團隊測用有機溶劑提取大豆異黃酮,提取率為1.91%。食品上以水加工烹調必然會大量流失,得吃多少豆才能影響正常激素水準啊?另外,當異黃酮與體內雌激素競爭受體時, 雌激素的促細胞增殖作用就會減弱, 從而降低與雌激素相關的腫瘤發生率。
 第三,對鼠應用雌激素表明:17β-雌二醇能促使毛髮快速的再生。男性斑禿往往是由於雄激素過高,按樓主邏輯,歐美人反而應該是全身光禿禿的。
 最後,大豆異黃酮還防癌抗腫瘤、防骨質疏鬆症、保護神經系統、降血糖、防治Ⅱ型糖尿病、保護心肌,改善老年人認知、保護腎功能等等。歐美向中國大量傾銷便宜又多油的轉基因大豆,卻高價收購中國的貴又少油的非轉基因大豆,用來製藥。
  相關新聞
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干擾精子功能!聯合國環境署 (UNEP) 和世衛 (WHO) 報告指出,家用產品、工業產品所釋出的環境荷爾蒙「內分泌幹擾素 ( EDS)」,與全球乳癌、卵巢癌、睪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的高罹患率有關。
2021-02-26 10:23:07
阿楨
有人想用“歷史虛無主義”這根杠杆撬動什麼? 2021-02-24 人民論壇網

  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毛澤東由此分析中國革命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將“革命”轉化為內在的“革命精神”,既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自我調整與自我完善,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與中國文明傳統“自強不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精神有深層的連續。
  如此,上面提到的對於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美化以及同時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醜化的種種歷史虛無主義論調,皆可輕而易舉地逐一攻破。
  如果說中國近現代史、黨史、新中國史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乃是隱蔽地指向對於中國道路的懷疑、顛覆,那麼中國古代史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則是隱蔽地指向作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基礎的文化自信。前者的危害較之後者,相對更為直接而易見,但後者的危害則影響制度基礎、影響文化認同、影響世道人心,是長遠而不自覺的。
  興起于美國的新清史研究通過滿文材料,以清朝所謂的滿族性來否定清朝的中華文明性,背後隱藏著險惡的用心;國內則有所謂“崖山之後無中華”來反向地、不自覺地與此論調配合,從而割裂、消解中國文明的連續性,更消解當代中國與歷史的連續性,也為民族分裂張目。還有在電視節目中顛覆“三國”中諸葛亮等傳統形象、影視劇中宮鬥戲熱衷於勾心鬥角、網路遊戲消解傳統的人物形象等,這些或者是懷疑、消解、顛覆傳統價值,或者是在娛樂化中破壞世道人心,因而其對於中華文明的危害不易察覺,但卻會一點點侵蝕、動搖當代中國制度中最深厚的文化基礎。
  回應
 歷史虛無主義--好大的詞。沒看出作者能把這個詞辨析清楚,很多反思會被冠以歷史虛無主義。
說得好!魯迅也在塑造“負面中國”形象——這與西方電影節對中國電影的選片標準,是一致的!
 你讀懂魯迅文章沒有,不要無知者無畏好不好!
 魯迅錯誤的批判民族劣根性!金燦榮也認為魯迅是錯的!
2021-02-27 08:23:44
阿楨
西安民政局允許漢服照登記結婚 2021-03-03

此前,無錫唐女士在網上發帖,吐槽自己元宵節穿漢服領證被拒,對方給出的理由是穿漢服不夠嚴肅、不夠正式,像戲服。
我國《婚姻工作等級規範》中對於結婚照片的要求是:提交3張2寸雙方近期半身免冠合影照片。
各省在這個基礎上又做出了更細緻的規定,比如《江蘇省婚姻登記工作規範》第八十五條指出:婚姻登記照片應當為近期同一底版、單一底色的證件照,不得使用黑白照、婚紗照、劇照、藝術照等。少數民族當事人提交的照片是否免冠從習俗。
那麼,為什麼唐女士的照片被拒了呢?
當地民政局工作人員稱,此前無錫沒有先例,因此未予同意。工作人員也表示,此前對“戲服”的表述不準確,年輕人追求個性化可以理解,後續是否會認可漢服證件照形式,還需要研究。
  回應
華服好聽點
有什麼好聽不好聽的,漢人穿漢服,回民穿回服,穿自己的傳統服飾,56個民族各有不同各有精彩。
開這個口子,那以後少數民族服裝咋辦?
少數民族結婚照本來就可以穿民族服裝啊?!他們甚至可以不免冠。
中華民族是近代尤其是清王朝崩潰後為了整合清王朝統治下的國土子民而創造出來的詞彙,請問你身份證上面寫的是什麼民族?大概率漢族!
2021-03-04 08:41:13
阿楨
美亞裔女慘死槍下不是巧合 專家曝易受攻擊3大原因 2021/03/18 中時新聞網 吳映璠

美國亞特蘭大按摩館槍擊案造成8人死亡,當中6人為亞裔女性,儘管白人槍手強調槍擊動機和種族無關,不過專家認為絕對不是巧合,指出對亞裔女性的物化、性慾化、以及被邊緣化等3項因素,是亞裔女性在美國更容易被暴力攻擊的原因。
美國喬治亞州3家水療按摩館16日遭遇槍擊,造成8人死亡,當中有6人為亞裔女性。警方指出,21歲白人槍手朗恩(Robert Aaron Long)強調犯案動機和種族無關,自稱有性成癮症,為了幫助其他也有性成癮症的人,決定幫忙「消滅誘惑」。
不過專家指出,這起造成6名亞裔女性死亡的槍擊案絕對不是巧合,他們指出,朗恩的說詞反映了對亞洲女性、美國亞裔女性的厭女情懷及刻板印象,亞裔女性被戀物化、性慾化,被視為溫順、服從的。非營利團體全國亞太裔美國女性論壇執行主任崔莫羅(Sung Yeon Choimorrow)指出,種族加上性別因素加乘,讓美國亞裔女性特別容易受到暴力攻擊。
專家指出,對亞裔女性產生溫馴、性慾化、異國情調的印象可以回溯至幾世紀以前,學者Rachel Kuo指出,美國過去的立法、政策形塑了今天對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以1875年頒布的《佩奇法案》(Page Law)為例,該法致力於限制賣淫及強迫勞動,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卻被用來防堵華人女性以妓女的身份移民美國。
她說美國帝國主義也產生影響,美國軍人在海外服役時,長久以來都有嫖妓、光顧性產業的歷史,這種行為進一步加深對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並且成為容忍、忽視、合理化對亞裔女性暴力攻擊的藉口。
她說這種印象也讓亞裔女性在職場成為弱勢族群,被視為廉價的「拋棄式勞工」(disposable worker,或稱為派遣工、臨時工),她們多在美容院、飯店、餐廳等服務業工作。
為亞裔女性性工作者發聲的紐約組織「紅鶯歌」(Red Canary Song)發起人Esther Kao指出,按摩店、性工作者的風險特別高,她說這些族群不僅面對羞辱,而且通常是移民,需要額外擔心被遣送出境的風險。她強調並非所有按摩店都是色情行業,針對槍手朗恩「幫忙消滅誘惑」的說法,她痛批就是物化亞裔女性的例子。
2021-03-19 09:15:31
阿楨
人有自殺的權利嗎 2021-03-30 風聞

  人們擔心,安樂死走得太遠、太激進,甚至出現了立法上的滑坡。反對者最常見的觀點呈現一種宏大的敘述:“安樂死的文化破壞了我們處理痛苦的能力,這對社會非常不利。”
  個體的同情和社會的接受產生裂痕,這樣的爭論可能會無休無止,恐怕也不會有答案。有必要把矛盾的焦點扭轉一下。我們要討論的不是安樂死,也不是自殺的文化意義,而是回歸個體層面,我們如何回應一種理性抉擇的自殺。
  在人類的精神意圖領域,很多科學技術、理論和方法,都可能會失效。自殺根植於本能,也來自個體獨特的生命體驗,人有意識地選擇自殺,正是人與動物的一個區別。
  很多自殺干預模型所起到的作用,比我們想像中要微妙,也並不能直接降低自殺概率,相反,它只是嘗試性地調整自殺者的認知,至於作何選擇,仍在於自殺者自身。
  過去,西方宗教裡,自殺是一種彌天大罪,是對上帝權力的篡奪。教會禁止自殺,延伸至世俗的普通法,直到啟蒙運動宣導理性主義,全面逆轉了宗教對自殺的觀念,其後興起的浪漫主義思潮甚至美化自殺。
  中國孝經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傳統,奉行一種“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文化。這與“受之於上帝”是異曲同工的。不同的是,中國古代沒有針對自殺的禁忌,屈原這樣“殺身成仁”的自殺之舉千古傳唱,但無關民族大義和崇高理想的情感性自殺,遠不是一種光彩的品質和道德,是一種失敗者的體現。
  20世紀前半葉,種族主義和優生學將安樂死演變成一種毀滅人道的手段。二戰後,全世界的政治文化體制遭到年輕一代的猛烈衝擊,迎來了一個解放個人權利的時代,醫學、法律和倫理學的交鋒和換位,對生命的意義和生命如何開始和結束提出了新的問題。
  死亡自主權興起背後,這種價值似乎面臨著失落的風險。自殺問題背後的價值判斷,變得越來越簡單、純粹。“生活是一種簡單的選擇,快樂的時候,你可以好好生活,當你變得痛苦或者沮喪,你可以結束它。你不必為此受苦。”
  回應
個體是不能擁有重大人身處分的權利,因為這會導致權利被濫用,這就如同禁止賣淫和人口買賣那樣。自殺不能用權力,只能用人應不應該,有權力就必定會有對應的義務,對父母的義務,也就是說父母賦予你自殺的權力,你才有自殺的權力。
自殺/人口買賣是兩個範疇,權力未必有義務,如生育。
2021-04-02 07:29:01
阿楨
為什麼中國人答話時, 要麼含糊, 要麼不說實話? 2021-05-09

這種不精密的毛病與向來中國的科學不發達或有很大的關係,也要阻礙我們將來科學的進步。我信這種毛病決不是中國人生而就有的性質,乃是環境所養成的習慣。至於剷除的方法,我不得不希望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尤其是小學教員,在兒童應對或作文章的時候要造成他們的精密準確的習慣,將論理學和統計學列入中學與大學的必讀課程裡。
  回應
怎麼這麼老的梗,今天還在用啊?現在是2021年了,說中國文化馬虎不精確的梗差不多早就被各種精密行業打進老黃曆幾十年了。中國人是需要說話模糊的時候就模糊,大多因為不想因為失言而被追責,所以儘量說個概況。在需要精確的時候,你見過中文表述不明白的?那種所謂的歧義,不過是故意或者口語不經意的省略定狀補而已,需要的時候直接往上招呼定狀補,你看哪個句子不精確。

解釋下中國人“好面子”的原因 2021-05-10

“面子”是中國這個全世界唯一的世俗文明用來約束道德的核心方式。
中國文化是“恥辱”文化,宗教文明比如基督教文化是“原罪”文化。
  回應
陳詞濫調懶了,面子不是中國人獨有,是人類社會都有。
中國:好面子,卑劣!外國:講體面,紳士!同樣是人類的行為,中國就必須說成是腐朽的落後的!
2021-05-12 07:01:43
阿楨
農村有“南蠻子,北侉子”的說法,現在交流多了,歧視淡了,更多是在調侃自嘲2021-05-16
  回應
中原自古以來就有南蠻的說法. 東夷西戎,北狄南蠻
  相關資料
劉紹楨《實然觀》https://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1544
  南北差異除了反映在詩詞/繪畫/聲樂/戲曲之外,當然也會反映在各方面、比如南拳北腿(似南船北馬):南方人打架喜歡用拳,北方人動武喜歡用腿。就連男女曖昧關係,南方叫有一手,北方叫有一腿。明末清初顧炎武說,北方學者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學者則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魯迅說,北人的優點是厚重/缺點是愚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缺點是狡猾。林語堂說,南北在身體性格和習俗上的差異,儼然兩個民族,甚至不亞於地中海人和日耳曼人。類似這些南北/南南/北北/漢與少數民族間之異議、至今仍見尤其網上之互噴,只是公開正式上面、大家禮貌上和諧掉了而已。
2021-05-21 07:54:32
阿楨
討論一下中國人創新能力 2021-05-31

中國文化偏右腦的感性思維模式其實是最有利於創新的!唯一的缺點在於“感性”導致標準難以量化,創新的傳承非常依賴繼承者的“悟性”,而不幸的是“悟性”這玩意非常靠老天爺賞飯吃,不是每個繼承者都能悟出來,一旦悟不出來就可能導致創新就此斷絕,之後又要重零開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看中國古代科技史的時候經常發現技術斷代,這就是繼承者悟不出來又怕悟得出來的人搶飯碗而把秘密帶去墳墓的惡果。
西方文明偏左腦的理性思維則是先設定標準(公理/定義),這樣可以首先確保技術標準化傳承,然後偶爾碰上幾個悟得出來的天才就可以在既定的理論上創新一把。
相對而言,感性學習理性容易,因為標準規則可以量化容易理解,而理性學習感性則困難,因為感覺玄學不容易找。因此中國文化在吸納和惡補了標準化系統之後,加上經濟騰飛和科研經費投入,創新層面反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別的不多說了,最近二十年的創意有目共睹,假以時日健康發展,一定會有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畢竟創新和顛覆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
2021-06-03 08:31:01
阿楨
為什麼中國人在朋友面前不說謝謝? 2021-07-14

作為一個在中國的外國人,我試圖打破我自己與我的朋友和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的文化障礙。我給自己設置的其中一個障礙就是我多久說一次“謝謝”
當我說“謝謝”的時候,陌生人的標準回答是一個有趣的表情,然後是“不要這麼客氣”或者“應該做的!”
我的朋友們則更加直接,有時他們會生氣: “你太有禮貌了,這會造成距離感。真正的朋友不需要說謝謝。' "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認為人性是自私、貪婪和罪惡的。在西方人眼中,人類天生就有罪。“謝謝”是一種用來維持個人之間關係的正式禮節。
中國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果一個人是自私和貪婪的,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國社會是由利他主義關係構成的。孔子強調父母和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血緣關係的重要性,並將這種利他的家庭關係延伸到社會。當 c 幫了 b 一個忙時,它被認為是自然的。如果 b 說“謝謝”,c 就會認為 b 沒有把 c 當成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就像家庭成員一樣。他們生活在一起,沒有明確的個人界限。一句“謝謝”劃定了個人界限。“ 謝謝”通常用於陌生人、新朋友或正式的商務交易。
西方人在耶誕節時在家庭成員之間交換禮物。在中國,這被認為是荒謬的。中國家庭成員分享對方的收入和財產。妻子有權使用丈夫掙的錢。交換禮物或者說“謝謝”都會毀了這個家庭。它打破了這個強大的家庭紐帶從而成為單獨的個體。
西方社會學家,不管卡爾 • 馬克思還是馬克斯 • 韋伯,都認為社會存在利益衝突。道家與儒家視社會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2021-07-17 06:17:12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09:04:39
阿楨
“東南方言古漢語論”者那麼理直氣壯了麼? 2021-12-04

【本文來自《可以用粵語的發音念“下車”,為何非要用“落車”?》】
先秦兩漢語料裡面符合“上車”含義的詞有多種,如“登車”、“升車”、“上車”皆可。如: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登,上車也。”
《莊子》:“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
《論語》:“升車,必正立執綏。”
《莊子》:“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
然而先秦兩漢語料中符合“下車”含義的詞只有一種,即“下車”。如:
《莊子》:“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韓非子》:“造父方耨,得有子父乘車過者,馬驚而不行,其子下車牽馬。”
顯然,“落車”從來都是俗語,“正確”的用詞一直都是“下車”。
  回應
古時候也是各地有各地的方言的,古時候關中和中原地區和嶺南地區方言也不一樣。閩粵客地區動不動喜歡拿移民來說事,但是重點是移民語言對當地土著語言的影響大還是土著語言對移民語言的影響大,至少也是會相互影響的。
本人是福建人,從來沒有聽說文中所說東南方言是正統的話語。
我是一個福建人,在北方上的大學,大一的時候經常被人叫南蠻子,到了大二我就學會了他們的發言,這才沒人當我的面叫我南蠻子。
我在福建呆了8年,聽到這邊差不多40多50多歲的人很喜歡說閩南語是最接近古中國語的方言,喜歡拿閩南語與東南亞地區語音,日語來自閩南語,試圖證明他們的語言是起源于閩南語。福建人說閩南語最接近古中國語,我去廣東,廣東人又說粵語是最接近古中國語,兩者說話的發音天差地別(客家地區還沒去過),能不能先鬥出個一二三,咱們再討論方言和普通話。
2021-12-23 07:27:03
阿楨
太平天國運動不可能成功的 2022-01-17

【本文來自《如果太平天國成功的推翻了滿清王朝!會怎樣?太平軍又能否打垮美英日歐等多國聯軍?》評論區】
回想下,歷代中國起事成功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收攏天下之才為己用”,而非簡單的一時勝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邦率領群豪圍毆項羽;朱元璋收攏南方士人建立大明。反面典型就是黃巢、李自成,這兩人流寇中國並一時間攻佔首都建立政權,兩人也獲得了部分文人的支援,如李岩,但始終未獲得當時的士人階層支持。
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勢如破竹,也獲得了像石達開這類的地主的支援,故而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從未獲得天下士人的支持。士人支持的是曾國藩!
其實這就印證了中國一句古話,“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指得天下民眾之心;而得天下民眾之心,則必先得天下士人之心,讓這些讀過書、明事理的士子為上下各級官吏有效的治理民眾。
2022-01-20 08:21:50
阿楨
中國科學院:雲南“蒙自人”與美洲原住民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聯繫 2022-07-15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專家運用科學手段,對在雲南蒙自發現的“馬鹿洞人”頭骨化石開展古DNA遺傳學分析研究發現,中國南方的古人類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類之間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聯繫。成果7月1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山地和印緬山地三個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的交匯地帶,不僅見證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奇跡,同時目睹了人科物種從1,200萬-600萬年前的祿豐古猿、約170萬年前的直立人“元謀猿人”,再到1.4萬年前的智人“蒙自人”等多個人類重要的演化階段。
“蒙自人”的線粒體遺傳世系屬於一種未知的M9支系,可能是亞洲古老型人類與早期現代人混血的結果,這種遺傳背景是晚更新世美洲最早定居者的東亞源頭。
此外,通過重構膚色基因OCA2的一個關鍵突變(His615Arg)的跨時空分佈模式,研究者發現導致比東南亞人群“更白”的中國人群淺膚色的這個突變最早在約7,500年前發生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之後,作為對高緯度地區紫外線照射強度減弱的遺傳適應,該突變的頻率在東亞人群中逐漸上升,直至在現代東亞人群的平均頻率達到了~60%。
  回應
 這是可以推翻非洲起源說,不是支撐。
 我理解部分壇友不願意接受非洲起源說,他們主要的觀點在於無法接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起源”自非洲,這我覺得毫無必要。
 為什麼不接受就是因為非洲起源說有漏洞。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不是光非洲才有,而是全世界“滿天星斗”,各地區都有,從能人到直立人,古人類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了從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的過程,每一次遷徙也不是“踏入無人之境”,而是與各地原有的古人類交往爭鬥。中外的科學家根據人類基因研究和考古的發現,非洲起源說已經更新了很多現代研究成果,並不排斥各地古人類基因的混入。
2022-07-16 07:53:24
阿楨
阮春福辭職有何影響?引發越南政壇“地震”? 2023-01-20

越南的地圖是狹長型的,首都河內在北方,而經濟中心是胡志明市在南方。
越南曾有20年的南北越分治,北越是社會主義,南越是資本主義。後來,美在越戰敗退後,南越消亡。不過,越南的北南,已形成巨大的經政差異。
1986年,越南也學中國搞“革新開放”,形成南方幹部主抓經濟,北方幹部主抓政治等一個分工模式。雖沒單一核心,但四駕馬車還是排序。去年11月對我們訪問的阮富仲(越共總書記、最高領導人),排序第一,是北方派。這次越南大力反腐而辭職的阮春福(越南總理、國家主席),排序第二,是親美的南方派。阮春福的兩名副總理因為貪腐嚴重辭職,范平明畢業於美國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武德儋畢業于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回應
實際上越南大多數都是反華的。
近400年越南南方經濟都要好於北方,但是跟中國一樣,北方才是長久以來越南的政治中心,南方經濟重要,但長期得不到話語權。像中國人,越南人也是北方人保守但好鬥,南方人精明工於心計。

我是東北人,長期生活在南方,對南北方餃子差異略有體會,說說這一點

北方對面皮的要求高,可以超過對餡的要求。所以北方餃子更適合水煮,而南方餃子不如搞成鍋貼。
  回應
南方的餃子就是和速食麵一樣的速食,而不是像北方一樣的主食,更達不到節日必吃的地步,餡的重要性遠超過皮子。不過也別特意強調差異,這麼大國家飲食豐富多彩是好事,管怎麼也是中國心中國胃。
2023-01-23 08:36:32
阿楨
“岳飛後人”質疑《滿江紅》的喜劇演員褻瀆英雄 律師:其無法直接起訴

  截至2023年1月29日13時,《滿江紅》總票房已破3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16部破30億電影。爆火背後,圍繞電影《滿江紅》諸如“幽靈場”“偷票房”“買票房”“資本操控”“抄襲”等的傳言不斷。《滿江紅》官方將起訴4名大V造謠:不再起訴其他造謠者。
  相關新聞
教材刪除岳飛《滿江紅》?專家:統編語文教材從未選過
沈逸斯文掃地,張藝謀《滿江紅》成炮灰,國之悲矣
《滿江紅》票房超《流浪地球2》全靠資本下場?(回應:凡是老謀子的片子都要戒。國家廣電總局要介入調查重大的公共輿論事件。)
為什麼流浪地球2的民氣那麼在意《滿江紅》票房排名(回應:「習左北」民氣「仇官仇富仇名」。)
《滿江紅》強調中國文化“捨生取義”與好萊塢“美國夢”強調個人幸福區別(回應:我最討厭一種電影,“捨生取義”就是綁架觀眾的電影)

看完7集《天下長河》,我連發感嘆,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觀眾 2022-11-13 晴晴

雖說是歷史劇,但《天下長河》,卻只是借用了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作為背景,藉兩位治河大才的視野,講述了一段從康熙十五年大雨過後,清朝長達40餘年的治河大事,新穎,獨到。

回到那時,你身為皇帝,也會做出殺嶽飛的選擇嗎?

邏輯出發,殺嶽飛可能是合理的,因為宋朝是對軍人的限制,當然現代,對秦檜翻案就是錯的,嶽飛這個形象的邏輯在我們數千年傳統裡都是正道。
  回應
這是替秦檜洗白啊。趙構就是個昏君!

從流浪地球和滿江紅之爭,反思下一些工業党的執拗思維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不好嗎?一定得是大工業才是最終唯一出路嗎?
  回應
侮辱英烈,讓帶路黨“唱紅”,讓笑星解構歷史,讓流量明星圈粉絲錢,色情暴力滿滿卻自稱“闔家歡”,打壓國產大製作里程碑作品為自己牟利,小品質感卻大把燒錢…大過年的搞這種添堵玩意兒,讓人怒髮衝冠了!
這不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首先它得是花而不是毒草
我覺得文化人的家國情懷,應該比我這樣的工科生要更加濃烈一些。
在清末民初盛行文化人的家國情懷,但不是你們以為的家國——已被證明是垃圾玩意!
2023-01-31 07:12:08
阿楨
民國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2023-01-27

民國時期百家爭鳴,還有濃濃的浪漫主義色彩;閒暇之餘喝杯咖啡,靜靜欣賞話劇和芭蕾,還可以找到各種評彈和地方戲,滬劇和申劇,海納百川彙聚到此,真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燦爛奪目。曾在夢境中的上海老弄堂裡靜靜的走,或晚上幽靜寂靜之時;或黃昏晚霞之刻,邂逅那讓我魂牽夢繞的民國美女,趙四小姐的燒醉蝦、張愛玲的下午茶、胡適的一品鍋、錢鐘書牌月子餐、宋美齡的瘦身沙拉! 都是膾炙人口的生活名人故事!哪怕晚上睡在床上時,開著收音機,都能聽到那獨具魅力,沙啞又有磁性的女播音員~ 夢回民國!
  回應
你好像不想醒來,想永遠停留在這美妙的做夢時刻。
舉不完的,我只發表下自己的感受就行了。光民國大師和民國教育就能寫一大篇文章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成一部現代芭蕾舞劇
  回應
為啥沒人用越劇演羅密歐和茱麗葉?
您這是相聲包袱啊-------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線條太硬與越劇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有芭蕾版《梁祝》,反響不大。編舞水準一般。
芭蕾太硬與《梁祝》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為什麼黃酒不能成為主流? 2023-01-27

之前《三聯週刊》一篇文章,說在蒸餾技術成熟後,白酒在民間流行,但在上層文人墨客、士紳名流,仍然推崇黃酒。直到建國後,因為政策如何如何,白酒才成為了主流。白酒在民間的流行,主要原因在於白酒的“性價比”更高。看看世界。無論是白酒,還是威士卡、龍舌蘭、伏特加等等烈酒。2021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費量是260億升,而烈酒銷量是352億升。
2023-01-31 07:15:36
阿楨
當我問“戰敗可能性有多大”,俄羅斯人回答Ничего 2023-01-31 觀察者網

  回顧十年與俄羅斯人打交道的感受——果敢、達觀、豪爽、無所無懼、不拘小節…。“Ничего”簡直就是他們的性格標籤,而能夠傳達其神韻的中文詞,我暫時想到的是東方哲學中佛家的“空”和道家的“虛無”,或者簡單理解為“心大”。
  傲慢與偏見:有關俄烏衝突的幾點迷思
  首先,俄戰力問題。外界認為“戰鬥民族”的戰鬥力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龐大俄竟打不過區區一個烏”。對此,莫斯科民眾則相當看得開。俄在這場“群架”中四兩撥千斤,能維持國內政局穩定,經濟相對平穩,而不是迅速“垮掉”,屬實不易。
  其次,反戰情緒及反戰遊行的確存在,但更大反對的是戰爭本身,而不是普京政府。25-35歲以下不少青年人不滿普京,卻也不知更好的選擇是什麼。50歲以上中老年“戰爭很糟糕,而俄沒有更好的選擇”,表現出理解、信任及支持。
  此外,民眾並沒把烏放在敵人的位置,更罕見的民粹主義情緒。絕大都相對客觀、冷靜,無奈而平靜地描述傷亡損失,講述著俄烏曾如何情同手足、又為何走到今天。
  第三,民眾認為俄並不是為了支撐“帝國野心”,而是為了保持其國際地位不繼續下滑以及不被“霸淩”的剛需。
  第四,關於俄的各種負面資訊鋪天蓋地,甚至國內某些研究國際關係的前輩和同行也時常發來一些諸如“俄還行嗎”之類的讓人哭笑不得的“關切”。
  有意思的是,也許是因為疫情、戰爭的突然爆發,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身邊的俄羅斯年輕人在經歷過短暫的苦悶後,反而更加“今朝有酒今朝醉”,旅遊、閃婚、五花八門地狂歡…將及時行樂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對於“俄羅斯有多大可能戰敗”的問題,我很熟悉的兩位老師,一位表示:“俄羅斯人不考慮/不適合這樣的問題”,另一位表示:“萬物各有其時”。這不是個例,從與當地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能發現有一種難以描述的信念或者說“信仰”支撐著他們即使在千鈞壓頂時,也能淡定。這大概也是“神秘的俄羅斯靈魂”的具體表現之一吧。這能從歷史中找到注解,就像19世紀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那首經典四行詩所描述:“用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不能用一般標準來衡量她/她具有獨特的氣質/對俄羅斯只能信仰。”同樣具有借鑒意義的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經典論斷:“永遠不要同俄羅斯人作戰。對你的任何戰鬥謀略,他們都會報以不可預知的蠢行。”
2023-02-01 08:14:37
阿楨
有博主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結果遭遇了這些歧視…2023/02/09

刷到一個視頻:因為有很多網友都說自己在香港講普通話遭遇歧視,於是這位博主想挑戰試試,看看自己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會遭遇怎樣的對待。
原本押金500的酒店,但是這位博主用普通話辦理入住,前臺收了1000的押金。
去買喝的,問有沒有人,明明聽到了卻沒搭理。
去逛香港最大的連鎖鞋店,博主的朋友試了幾雙鞋子,想讓店員幫忙把同一雙鞋子的兩個碼拿出來,結果店員說,“你先把地上你試的那些鞋擺回去,我再給你拿你要的碼”。博主的朋友買了其中一雙,付完款回來,那位店員卻還讓他把地上剩下的兩雙鞋裝回盒子裡,擺好再歸還。
對於這位博主的遭遇,許多內地網友表示憤怒,還有不少網友也講述了自己在香港的遭遇。
有沒有近期去過香港的朋友?在香港講普通話真的會被歧視嗎?
  回應
說一個發生我自己身上的事,和物件一起到香港酒店辦理入住,我說普通話,工作人員頭也沒抬叫我排隊,可前臺也就幾個客人也沒人排隊呀。對象立馬換成英文說要辦理入住,工作人員立馬抬頭,微笑,辦理手續,還叫來人幫我們般行李,熱心問我們要不要他幫忙換港幣,我們辦完手續,物件用普通話說了一句,謝謝,工作人員臉瞬間由睛轉陰。
幾年前在香港待過一小段時間,和朋友有個調侃:在香港買東西,說英語,打5折;粵語,8折;普通話,加價。因此,很多內地友人在買東西時,不說“這怎麼賣?”都問“how much”。確實,很多港人對說普通話的極不友好,有的即使聽得懂,也當聽不懂或者聽不見。在一些中高端商場,這情況還不那麼明顯,有的櫃姐、櫃哥態度非常之好,比港匯恒隆、靜安嘉裡的都要好太多;而在一些低端消費領域,比如普通飲食門店,這情況就很是常見了。香港一些飲食門店服務業的態度本來就差,聽到顧客說普通話,經常沒什麼好臉色。
2023-02-10 08:49:42
阿楨
滬上阿姨外包裝旗袍圖被質疑不雅,大家怎麼看?
  回應
民國的旗袍衩開的更低,基本都是膝蓋以下的,越南的奧黛是會開叉開到髖以上,但奧黛本質是上裝
圖上的這個坐姿仿佛是專門把裙擺掀起坐在椅子上,這既不雅觀,也讓人懷疑設計者的初心。
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旗袍是漢服嗎?- 知乎
  回應
旗袍是民國時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糅合的是滿元素,只能算是時裝,不是漢服。
自古漢族一直在與其他民族繼續融合,服飾也不斷創新,像唐的翻領袍,明的拽撒,都是經過漢族改良後的服飾,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滿族女性的服飾不也被漢族改良成旗袍了嗎?希望各位不要帶有過多的民族主義

旗袍-維基百科

旗袍於1921出現,1925年開始流行,因為旗袍讓女子能穿著原本只有男性才能穿的「袍子」,在清朝末期體現了男女平等,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成為女性國服。20世紀前葉,旗袍在上海的上流社會非常風行,是名媛聚會社交的標準配備服裝。這股風潮還傳到了香港,由於上海和香港外國人數量眾多,導致旗袍最終在外國人眼中成為「代表中國女性的服飾」。

漢服、旗袍、唐裝,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美? 2022-06-26

客觀地說,僅就襯托女性身姿來說,最讓人感覺身姿曼妙、婉約妖嬈,排第一位的,除了旗袍,還有誰?正因為此,在很多大型的國際舞台上,旗袍絕對是一枝獨秀的存在。比如范冰冰在戛納電影節穿的這身黃龍改良旗袍,就絕對亮瞎了一眾歪果仁的狗眼。此外,劉濤、金星、迪麗熱巴、唐嫣、倪妮等人,也都是旗袍的粉。以至於在國際場合,很多人認為:旗袍=國服。但是,很快就有人說了:旗袍是滿服改良而來的,哪裡有資格當國服?
有著東方韻味,又兼具西方的性感,中國旗袍在世界的接受度上,算是最高的。就連很多歐美明星,都在公共場合身著旗袍,比如:伊麗莎白•泰勒、帕麗斯•希爾頓、凱莉•米洛、艾瑪•沃特森、珍妮弗•洛佩茲、比約克、濱崎步……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就是中國旗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現總理李顯龍父子的夫人,也都以旗袍做為禮服。
旗袍,堪稱服飾審美上較為成功的東西合璧產物。
近年來,伴隨民族復興,漢服復興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自帶仙氣的漢服越來越貼近我們,其更加古老濃厚的東方韻味,也是「漸漸熏得遊人醉」。
與其去黑旗袍,說旗袍的緊身、露大腿等與傳統中國的審美不相符,不如多關注一下因為旗袍在國外給中國帶來的文化影響力。
2023-02-28 07:10:16
阿楨
相關新聞資料
範冰冰消失5年2023/02/23登柏林影展紅毯曝「超仙近照」!緊身旗袍全現形 網嗨翻:女王回歸

越南長襖奧黛-維基百科

中國明代的服裝風格影響了阮朝的越南人,他們開始穿明清時期漢族的長袍和褲子。20世紀20年代的越南長襖又在原有的中國款式上加入了貼身且緊湊的褶襉。

迪奧被指抄襲馬面裙?文化挪用如何界定? 2022-07-18

近日,奢侈品牌迪奧Dior旗下的一名韓國設計師設計的一款中長半身裙,由於採用的是前後交疊剪裁的設計理念,網友認為是抄襲了中國的“馬面裙”,設計師卻稱其為“Dior標誌性廓形 ”。
“馬面裙”的記載最早見於《明宮史》:“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者,往兩旁起”。如今國內的一些漢服商家也在售賣。
  回應
旗下的一名韓國設計師? 這就不奇怪了
人家抄襲我們的,是好事啊,怎麼有些人如喪考妣?
用了我們後,卻說是自己原創的。你懂這個後果嗎?以後我們用這個設計就說我們是山寨的,或者他以後申請專利,不准我們用?

網紅曝韓服漢服差異!小粉紅狂嗆南韓超愛偷 2022-02-19 民視

中國北京冬奧,開幕式時一名代表「朝鮮族」女子穿上傳統服飾,引起南韓國內不滿情緒,爆發中韓「文化掠奪」論戰。中國知名百萬網紅「十音」穿著漢服擔任知名雜誌模特兒,再度引起南韓網友砲轟,為此她拍攝影片解釋韓服、漢服差異,讓小粉紅們歡欣鼓舞,大酸「韓國有夠愛偷」。

漢服韓服之爭,誰偷了誰的歷史? 2021-01-25

近年有關中韓傳統文化的爭議不斷出現,除了“泡菜之爭”,如由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引起的“中韓端午之爭”、韓國“中醫申遺”事件等。
2023-02-28 07:19:09
阿楨
仙俠進入亂紀元

2021年的《千古玦塵》豆瓣評分5.8,2022年的《沉香如屑》豆瓣評分5.9。仙俠失去了既定的類型號召力,進入了亂紀元。

中國劇出海東南亞:古裝劇贏了

他們覺得那時的中國文化是非常鼎盛且富有魅力的,另外是這些劇作國外是拍不了的。比如《陳情令》被翻譯成13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播出,很多觀眾都沉迷在劇中的古典國風魅力之中,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對國產內容有信心。

對於近期詆毀滿江紅的事情,我有點個人的觀察

1.針對導演的,但凡張藝謀的作品,總有一群人會出來說三道四。 2.商業行為,有些商家就喜歡玩這種低級的商業行銷,一拉一踩之間,達成自己的目的。 3.不排除確實有從電影本身喜好的評論, 我兩部電影都看了,包括我的家裡人,一致認為喜歡滿江紅更多一些。
  回應
2023年春節檔票房大戰:44.2億《滿江紅》向左,38.57億《流浪地球2》
2023-02-28 07:24:51
阿楨
南方菜偏甜北方菜偏鹹,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北高南低、東高西低” 2023-03-05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佈特徵。東北地區患病率較高,吉林省達到了4.5%,遠高於全國3.21%。東部沿海高於內地,特別是江浙滬達4%。 而兩湖江西2.2%,體現了糖尿病患病率與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緊密相關;奇怪了,為什麼會北高南低?而且高發地區沒有廣東?可能,北方廚師在做菜時也放糖,只不過鹽巴放得更多,遮蓋了甜味?至於浙江菜和上海菜對北方人來說也是偏甜,但實際杭幫菜和本幫菜 “濃油赤醬”,糖和鹽都不少放啊。 3、最後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攝入過多的氯化鈉,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使血壓難以控制。最後南方人喜歡吃新鮮海鮮法要不白灼要不清蒸,全程不加鹽也不加糖,吃的就是食品本身的鮮甜味,吃這些食物為主的人群,想得糖尿病都難啊。
2023-03-07 08:36:44
阿楨
陸客不能來旅遊業等到快翻臉 怒問政府「有善意嗎?」不排除抗爭 2023-08-13 聯合報

中國大陸文旅部開放第三波陸客團出境旅遊,仍不包含台灣。台灣旅行業界不滿,知情人士表示,5月底業界餐會就決定陳情自救,還擬定三大訴求6月遞交陳情書,但這2個月看下來,沒有成效,8月底將再次開會,決定是否採取行動。

大陸恢復團客旅遊未列台灣 郭正亮爆出2可能原因 2023/08/12 中時

一個考量是,上次夏季旅展,我們不准大陸9個省70幾位官員來;另外一個可能是大選因素。

日人為啥不去大陸了?日媒曝「1原因」讓旅客心裡很毛:被挖祖宗十八代 2023-08-12 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中國大陸重新開放邊境半年後,赴中的國際旅客寥寥無幾。大陸文旅部前天宣佈新一波恢復團體旅遊的國家和地區後,日本旅遊詢問度最高。但這半年日本人不到中國旅遊,除了有些人身安危的心理壓力,更可能與中國政府至今尚未恢復給日本人的15天短期免簽有關。
  回應
這記者很塔綠班啊!智障台媒,成天鬼話連篇,日人不遊中國,就跟白人至上不到亞遊一樣心理嗎:

中國今日起解禁「日、韓團體觀光」 網崩潰:蝗蟲入境 2023-08-10 三立新聞網
  回應
噁心的媒體整天做噁心事,台灣的老鼠屎
只有綠網軍會崩潰吧
哪一國的網友?
"酸民"都在三立的編輯部裡

中國出境遊熱潮遲遲未至,中國的「報復性出遊」主要出現在境內。增加國際航班面臨的瓶頸是阻礙中國人出國旅行的一個主要因素。儘管諸多問題終將解決,但旅遊相關行業的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多一點耐心。 2023-06-12 CST

中國旅遊研究院:境內遊估45.5億人次,同比增長73%;入出境逾9千萬人次,同比增一倍 2023-02-22 聯合報

華府智庫全球24國大調查!「這3個國家」民眾最愛台灣 2023/08/12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皮尤2023年春季全球態度調查顯示,台灣在全球24個中、高收入國家得到民眾的正面觀感,前三位的分別是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與對中國的看法連在一起。不過奈及利亞、南非及肯亞等3個非洲國家,有相對最多比例的人對中國持正面觀感,但對台灣持負面觀感。
  回應
「最愛」? 台灣人並不傻,知道日韓澳,根本打心底看低台灣人。現在只是因為舔米,自己打不過又贏不了中國,只好「最愛」拿台灣來戳中共罷了!
2023-08-14 06:09:24
阿楨
不時看到有人宣揚改開之前的社會比改開之後更加美好理想 2023-09-12 胡錫進

那樣的人應該住回到筒子樓裡去,吃飯用糧票,一個月只有半斤油,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和公共汽車,出了北京就沒見過地鐵,坐不起計程車,更沒坐過小汽車,從沒有過全家一起旅遊的經歷,老婆孩子都穿打補丁的衣服……中國人民收穫感最大的時期肯定是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多年。請那些人回歸常識,不要繼續宣揚與黨的檔精神南轅北轍的極左論調,停止蠱惑人心。
  回應
不要搞“選擇型回憶+選擇型無視+選擇型講述”。
正常。網上的別有用心 + 發發牢騷 + 確實存在的問題!
我猜老胡最不喜歡改開前的平等,平安,純樸吧。
 改革前哪裡平等?也存在等級制。國有企業的工作崗位只有少數必有城市戶籍的人佔有,多數農民不能進城工作。那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你不是這個派就是那個派,你的個人資產根本不會受到保護,罄竹難書是對那個時代最好的解釋。當時還純樸?出門就戴著面具說假話,怕別人告密,最假的時代,沒有之一
 很多人懷念漢唐盛世,可是漢武帝唐太宗連個手電筒都沒有,按某些人的說法他們還不如五六十年代白雲黑土這種貧困戶富裕。
 秦始皇沒自行車騎,不耽誤他巡遊天下,漢軍沒自動步槍,不妨礙,陳湯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懷念漢唐懷念的是那個時代人的心勁,那是精神力量。
  相關新聞
中國古代沒有民族主義,只有族群概念,晚清以來,民族主義確實是一個好用的武器,會反噬自身。
2023-09-13 07:24:40
阿楨
兩名德國學者這樣說新疆,在西方竟然捅了“馬蜂窩”? 2023-09-21

9月11日,瑞士《新蘇黎世報》刊登了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資深教授湯瑪斯•海貝勒(Thomas Heberer)和德國圖賓根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的評論。
這兩位剛於今年5月到訪過新疆的學者首先回顧了新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恐怖主義活動令當地人民深受其害,更是威脅到了整個中國的內部安全。他們強調,自治區政府在改善教育、醫療和就業方面的工作顯然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歡迎。二人最後呼籲歐盟重新考慮對華涉疆制裁,與中國開展對話。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柯路山批評這是一篇宣傳文章,稱其卑鄙、天真、不自由。
在《新蘇黎世報》網站的評論區中,也有很多聲音為這篇文章扣上了“中國政府宣傳”的帽子。
給說真話的人“扣黑鍋”,是慣用的老套路了。
4月,巴西、印尼等國共15位駐華總領事參訪新疆,被指責是宣傳秀。
6月初,阿拉伯聯盟代表團訪問新疆,也被指責是中國宣傳。只因他們對中國在新疆的努力治理表示讚賞,並稱讚地區的發展和穩定。
而公開為新疆真實發聲的個人,則會遭到更為極端的“網暴”。
2021年,莫琳•許貝爾,一位澳大利亞學者質疑西方炮製的新疆謊言,而遭受了多輪網暴。
新疆欣欣向榮的文旅產業,西方總“黑”不動了吧?
匪夷所思的是,亂疆專業戶阿德里安•岑茨19日在《德國之聲》稱,新疆從表面看似乎成了旅遊者的天堂,但迪士尼化將摧毀維族人的文化核心。
2023-09-22 08:44:57
阿楨
蘋果會蠢到“辮子客服”辱華嗎 2023-09-21 佘宗明

“辮子客服”並非僅在中國官網存在,美日韓印度等的蘋果官網都有。這人不是亞裔,更不是中國人,而是印第安人,且是個女性。
Ps:美國、日本、印度的蘋果官網,都有自己的“定制”客服人員形象。倒是韓國沒有。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為蘋果為中國官網、美國官網、日本官網、印度官網專供的客服人員圖片。
  回應
那黑人牙膏犯得著改名麼?
佘宗明沒上過反歧視的課程吧?在西方公司裡對歧視的定義是員工是否感受到了歧視,判斷標準就是個人感受。
辱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刻意的辱華,一個是“不經意”的辱華。蘋果的行為本質就是將自己的“政治正確”和對東亞人的刻板印象強加于東亞的各個國家,是一種無視當地民族感情和審美取向的傲慢。
所有的歐美公司,除了做自己本行生意外都有一個目標或者說任務:教全世界人怎麼審美,或者說壟斷美定義的標準,蘋果當然不例外。所以蘋果當然知道用這麼個人會有多少爭議,但是蘋果不在乎,因為蘋果很清楚,只要壟斷美定義標準能有多少收益,那是遠遠超過現在損失的。而且,在美國有個預設規則,歧視中國人不算種族歧視,所以,就這麼回事了。
2023-09-22 08:49:22
阿楨
父親自從鄉鎮幹部退休後,就是宗族理事會的成員,平常幹的事情就是這些2023-09-25

【本文來自《反封建任重道遠,祠堂的復興是反封建的失敗》評論區】
前段時間,浙江蒼南的黃氏宗祠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這件事情的官方說法是:“未經相關審批的違建建築”、“多次違法擴建”。
據我所知,宗祠是沒有房本的:既不能作為文化單位或者宗教單位註冊,也沒有辦法以私人名義或者公司名義登記註冊。因為宗祠沒有業主,根本就不存在合規的途徑去申請修繕、或者擴建。一直以來,鄉親的做法肯定是先幹了。
黃氏宗祠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擋了某些人的財路了。因為大部分的宗祠通常位於村落的中心位置。當城區擴張到這些村落時,宗祠才會變成問題、難題和封建糟粕。
我的老家還是純粹的農村,宗祠只是一個供鄉親祭祀、聚會、以及辦紅白事的場所。希望它能保持這份純粹。至於每個男丁每年50元的紅花費,真的說不上昂貴吧。
  回應
黑老大也只會說自己好事幹的很多
權力不會真空,基層政府不作為或者沒法作為,自然會有其他的組織來掌控權力,宗族宗教皆是如此。
地方宗族勢力開始抬頭,就是80年代農村搞“承包責任制”後,在那以前,公社、大隊、生產隊,根本沒有其它勢力生長的空間。
不理解網友想要啥,又想保留傳統文化,又想毀滅宗祠宗族。
宗族就是搞小圈子,跟文化沒一毛錢關係。
農村都快空了,沒有年輕人,連老年人都沒多了了,祠堂無非就是給回鄉掃墓的人有個落腳吃午飯的地方,紅白事有個辦事的地方,能封建到哪去?有這麼大的罪狀?農民生活堅苦,擺攤被打怎麼不見大善人說封建復辟資本主義復辟了?幾個老頭閑得維修一下祠堂修個族譜就是封建復辟,這些老頭能量真大哦。商會協會怎麼不禁止呢?不也是小圈子?祠堂無非起個連絡感情,回鄉掃墓有個落腳吃午飯的地方就有這麼大的罪狀了?
2023-09-27 09:40:07
阿楨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後世命運為何迥異?復旦大學研究員2023-10-27

關於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比較,歷來是中西方文明比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中國,漢王朝之後,華夏民族常常自稱漢人,漢語則成了中文的別稱。漢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的中國卻歷久彌新,到今仍是一超大規模的世界大國。羅馬帝國雖對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但滅亡後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雖有人想重建羅馬帝國,但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講清楚,主因是用一些西方概念如帝國、民族國家、單一制、中央集權等,很難準確地詮釋中國歷史。另有一些概念是中國所獨有的,比如郡縣制、大一統,難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
漢羅確有相似之處,可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制度、軍事規模、文化等比較,但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政治共同體。漢朝是一個有著高度民族認同的國家,羅馬帝國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由本土城邦和多個民族共同構成的征服體系。
羅馬是一個實行奴隸制的城邦國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和不斷的對外擴張和征服,最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非的征服體系。並不是一個有著民族認同感、共同語言和文字、明確疆界的國家。使用拉丁文的493.7萬羅馬人不超過帝國境內總人口的10%。居民分四類: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羅馬公民的地位最高,拉丁公民最初在亞平寧半島,後擴大到行省。這樣的征服體系很難整合為一個有著高度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
從夏朝算起,到了漢朝,五千萬華夏民族已成為主體民族,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用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淡薄,雖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2023-10-28 09:06:41
阿楨
港大(深圳)院長鄭永年:中國文明這兩大特徵,美國沒有 2023-10-29
  回應
中國兩大特徵,即非宗教和非殖民,其實就是 “人治”,古代儒家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現代社會主義新中國叫“為人民服務”,老百姓用俗話叫“以人為本”
是民本不是人治!人治是西方話術,用來攻擊中國的!他們號稱自己是法治社會,以區別於中國的人治社會!事實上,中國歷來都是基於民本,德治

中國早就是中央集權的農耕文明,不需要對外擴張搶劫張力。而西方所謂的民主,本質就是蒙古的忽裡台制度,胡虜海盜是一家嘛。天然就有巨大的對外擴張搶劫張力,一旦搶不動了,這種張力就由對外轉變為對內,現在,西方正在搶不動中國,恢復到千年互搶的常態這個階段

巴以衝突告訴中國人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是非判斷標準完全對立,

這個世界是分裂的,一邊是美歐為代表的“上流社會〞,二百年來一直統治階級,擁有最強大的科技、經濟和軍事實力,制訂世界規則,甚至還能定義對與錯、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野蠻。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他們所做的一切包括強佔他人土地、殺人放火永遠都是合法的、文明的,萬一他們幹的某件事不合法不文明,他們會隨時修改規則和定義使之合法和文明。另一邊是巴勒斯坦人為代表的弱小民族,永遠都是輸家和被犧牲的一方。如果反抗,那就是〝恐怖分子”。

關於美國載人登月和亞里斯多德著作,個人感想

明明是載人登月是否真實的疑點,很快被人偷換成了登月計畫。亞里斯多德著作是否真實問題,被偷換成了亞里斯多德是否存在。

怎麼正確看待中西方文明差異?反對西方偽史論並不是鼓吹西方

中華文明,或者說儒家文化,更擅長怎麼維持秩序。西方文明,一直處於各種大分裂。

中日韓,為何鼓勵消費從不見效

中國年儲蓄率40-50%,日韓30-40%,源於其特殊的農耕文明、農戶會存下夠二年以上消費的額度。儲蓄便成為了中華文明圈的文明。中國人不買房產,教育,兒孫帳單,不生子,那真是有錢無處花了。

中國婚育率降低會逆轉嗎

東亞國家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生育率也長期低迷,政府怎麼鼓勵(包括撒錢)都沒用。原因是1.婚姻和養育成本的增長。2.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加劇。3.傳統農業社會的婚姻和養育模式的不適應。
2023-10-30 08:58:35
阿楨
中國現代人來自非洲還是連續演化? 2023-10-29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看了20多篇論文,發現結論是越來越清晰的。
一、非洲起源說的含義
非洲起源說一開始又被稱為“取代說”,2010年後修正為“同化說”。2010年前,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的非洲,他們擴散到世界各地,完全取代了當地的古人類。大約6萬年前,非洲人進入中國地區,完全取代了中國本土人。我們課本上的元謀人,北京人,都和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201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科學家成功提取了尼安德特人的DNA,結果發現現在人類的體內,普遍存在尼安德特人的DNA,這就和完全取代說衝突了。然後,取代說就修正為同化說。認為人類依然起源于非洲,依然擴散到了全世界,只不過,沒能完全消滅當地人類,發生了少量的基因交流。現代人類依然是非洲人的後代,但是含有少量其他人類的基因。中國人也是一樣。
二、本土連續演化附帶雜交
說我們現在中國人的祖先一直生活在這裡,他們從100多萬年前到今天,一直在本土連續進化,期間和外界人類發生過基因交流,但影響不大,主要還是連續演化,最後形成了現在的中國人。
三、非洲起源說的依據和問題
非洲說的主要依據來自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家發現,在現在人類中,非洲人的基因多樣性是最高的。那麼,假設祖先們的DNA變異全部留了下來,再假設DNA變異的速率是恒定的,那麼我們估算一個變異速度,就能往上推算出現代人類起源的時間了。
於是,分子生物學家根據人類線粒體DNA的資料,計算出所有人的DNA都來自一個20萬年前的老祖母。這個老祖母被認為是非洲人。
當時非洲已經出土了具有現代人特徵的化石。
於是,看似科學的結論和化石互相印證,一時間,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觀點風靡世界,影響力非常大。 但是這個觀點也不斷的被人質疑。拋開和化石記錄的矛盾,單看這個學說,也是有不少問題的。
第一,假設太多了。
我剛才介紹的時候你可能就感覺到了,好幾個假設。而且這些假設沒有辦法驗證。比如DNA變異速率恒定這個關鍵假設,目前的發現反而是大部分DNA的變異速度都不是恒定的。再比如,所有變異都會留下來這個假設也是問題的,在大洋洲的人類就發生了線粒體DNA轉移進核DNA的現象。這是第一。
2023-10-31 06:32:11
阿楨
第二個,不同位置的DNA計算出來的人類起源時間是不同的。
上面提到用線粒體DNA計算,人類的老祖母出現在20萬年前,但用Y染色體計算,就變成了33.8萬年前,用X染色體計算,就變成了49萬年前,用常染色體計算,則是150萬年前。同樣的方法得出這麼多不同的結論,顯然是有問題的。
第三,沒有反應出尼安德特人的DNA貢獻。根據現代人Y染色體DNA反推的結果,尼安德特人對現代人類的基因沒有任何貢獻。但是2010年成功提取尼人DNA,一對比發現,現在人普遍含有少量尼安德特人的DNA。
四、本土連續演化附帶雜交說的依據和問題
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化石有一些延續性的特徵,其中很多特徵也體現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身上。而在國外,不管是古人類還是現代人,這些特徵出現的頻率都明顯低於中國人。
比如有名的鏟形門齒。中國境內的人類,從元謀人到山頂洞人,再到現在人,普遍有鏟形門齒。目前中國人80%以上的人有鏟形門齒。
但是鏟形門齒在國外古人類和現代人中都很少見,現在歐洲人中不到5%,非洲人大概10%。
有人說了,一顆牙而已,趨同進化完全可以解釋。
如果只有一顆牙當然沒什麼說服力,問題是這樣的特徵有很多。
僅僅頭骨上就有十幾個,比如面部扁平,眼眶形狀,中國人的眼眶比外國人方一點,還有鼻樑角度,印加骨,兩面坡形頭頂等等,牙齒上也不僅僅是門牙,比如第三臼齒先天缺失,也就是不長智齒,中國人出現的頻率也明顯比外國人高。
而且,中國人的這些特點是同時大量出現的,而外國人往往的單獨或者少量出現。舉個例子,一個有鏟形門齒的外國人,眼眶往往不方,眼眶方的外國人呢就沒有鏟形門齒……
只有在中國,這些性狀會大量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他眼眶是方的,也有鏟形門齒,他的鼻樑也是夾緊的……從古人類化石到現在的中國人都是這樣。這就是連續演化的強力證據。
除了人類骨骼的化石,石器的遺存也更支持本土學說。
古人類使用的那個石器,製作方法也是有演化的。在非洲,從300萬年前到新石器時代,石器的製作方式更新了三四代。到了10萬年前,他們的石器製作方式被稱為第3模式。
如果非洲人在6萬年前到達中國並取代本土人,他們應該把第3模式的石器帶過來。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境內製造石器的方法,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新石器時代,主流一直是第1模式,沒有發生石器大規模更替的現象。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強有力的說明了中國本土人類的連續演化。
基於以上內容,可以說中國地區現代人的起源是越來越清晰的,那就是本土連續演化附帶少量雜交。
2023-10-31 06:35: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