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25 05:32:38| 人氣1,311| 回應15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國家政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選前的政策白皮書中有國家政策?

是沒,但和兩岸、物價政策一樣,選前沒、但就職後却首要。

那就先評馬就職演說中的國家政策吧,真担心馬如何同時達成:
向美採購必要防禦性武器
又要在堅持三不、九二共識下恢復兩岸協商,和解休兵、台灣不應被國際孤立
並堅持「台灣精神」「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這個嘛!由美中反應和聯合報民調馬當選後滿意度66%看來,似佳。

蜜月期吧,等著瞧,如能兼成,那馬8年就能完成「英九中興」,國興民衰將長達十幾年。

就職演說全文》人民奮起 台灣新生 【聯合晚報08.05.20

TVBS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貴賓、各位僑胞、各位鄉親父老、各位電視機前與網路上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台灣人民投下了改變台灣未來的一票。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是慶祝政黨或個人的勝利,而是一起見證,台灣的民主跨越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
我們的民主走過了一段顛簸的道路,現在終於有機會邁向成熟的坦途。在過去這段波折的歲月裡,人民對政府的信賴跌到谷底,政治操作扭曲了社會的核心價值,人民失去了經濟安全感,台灣的國際支持也受到空前的折損。值得慶幸的是,跟很多年輕的民主國家相比,我們民主成長的陣痛期並不算長,台灣人民卻能展現日趨成熟的民主風範,在關鍵時刻,作出了明確的抉擇:人民選擇政治清廉、經濟開放、族群和諧、兩岸和平與迎向未來。
尤其重要的是,台灣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些傳統核心價值。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長經驗,讓我們獲得了「台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的讚譽,值得所有台灣人引以為傲。顯然,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
不過,我們不會以此自滿。我們要進一步追求民主品質的提升與民主內涵的充實,讓台灣大步邁向「優質的民主」:在憲政主義的原則下,人權獲得保障、法治得到貫徹、司法獨立而公正、公民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台灣的民主將不會再有非法監聽、選擇性辦案、以及政治干預媒體或選務機關的現象。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景,也是我們下一階段民主改革的目標。
開票當天,全球有數億的華人透過電視與網路的直播,密切關注選舉的結果。因為台灣是全球唯一在中華文化土壤中,順利完成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範例,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實驗。如果這個政治實驗能夠成功,我們將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作出史無前例的貢獻,這是我們無法推卸的歷史責任。

二、新時代的任務

未來新政府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帶領台灣勇敢迎接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巨變之中,新興國家迅速崛起,我們必須快速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挽回過去流失的機會。當前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將是我們振興經濟必須克服的困難。但是,我們深信,只要我們的戰略正確、決心堅定,最後一定能達成我們的預定目標。
台灣是一個海島,開放則興盛、閉鎖則衰敗,這是歷史的鐵律。所以我們要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的活力、發揮台灣的優勢;我們要引導企業立足台灣、聯結亞太、佈局全球;我們要協助勞工適應快速的科技變遷與產業調整;我們要用心培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國際視野與終身學習的能力,並排除各種意識形態對教育的不當干擾。我們在回應全球化挑戰的同時,一定要維護弱勢群體的基本保障與發展機會,也一定要兼顧台灣與全球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
新政府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導正政治風氣,恢復人民對政府的信賴。我們將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尊重人性、崇尚理性、保障多元、和解共生的環境。我們將促進族群以及新舊移民間的和諧,倡導政黨良性競爭,並充分尊重媒體的監督與新聞自由。
新政府將樹立廉能政治的新典範,嚴格要求官員的清廉與效能,並重建政商互動規範,防範金權政治的污染。我希望每一位行使公權力的公僕,都牢牢記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這句著名的警語。我們將身體力行誠信政治,實踐國民黨「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政見。新政府所有施政都要從全民福祉的高度出發,超越黨派利益,貫徹行政中立。我們要讓政府不再是拖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是引領台灣進步的發動機。
我堅信,中華民國總統最神聖的職責就是守護憲法。在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遵憲與行憲比修憲更重要。身為總統,我的首要任務就是樹立憲法的權威與彰顯守憲的價值。我一定會以身作則,嚴守憲政分際,真正落實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我們一定要做到:政府全面依法行政,行政院依法對立法院負責,司法機關落實法治人權,考試院健全文官體制,監察院則糾彈違法失職。現在是我們建立優良憲政傳統的最好機會,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
我們要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中受人敬重的成員。我們將以「尊嚴、自主、務實、靈活」作為處理對外關係與爭取國際空間的指導原則。中華民國將善盡其國際公民的責任,在維護自由經濟秩序、禁止核子擴散、防制全球暖化、遏阻恐怖活動、以及加強人道援助等全球議題上,承擔我們應負的責任。我們要積極參與亞太區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貿關係,全面融入東亞經濟整合,並對東亞的和平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我們要強化與美國這一位安全盟友及貿易夥伴的合作關係;我們也要珍惜邦交國的情誼,信守相互的承諾;我們更要與所有理念相通的國家和衷共濟,擴大合作。我們有防衛台灣安全的決心,將編列合理的國防預算,並採購必要的防衛性武器,以打造一支堅實的國防勁旅。追求兩岸和平與維持區域穩定,是我們不變的目標。台灣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英九由衷的盼望,海峽兩岸能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從今天開始,共同開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我們將以最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不統、不獨、不武」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現狀。一九九二年,兩岸曾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隨後並完成多次協商,促成兩岸關係順利發展。英九在此重申,我們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並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鰲論壇中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尋求共同利益的平衡點。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我們已經做好協商的準備。希望七月即將開始的週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能讓兩岸關係跨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穩定向前發展。我們注意到胡錦濤先生最近三次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分別是三月二十六日與美國布希總統談及「九二共識」、四月十二日在博鰲論壇提出「四個繼續」、以及四月二十九日主張兩岸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這些觀點都與我方的理念相當一致。因此,英九願意在此誠懇呼籲: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彼此尊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本應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而非惡性競爭、虛耗資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英九堅信,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期盼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
最近四川發生大地震,災情十分慘重,台灣人民不分黨派,都表達由衷的關切,並願意提供即時的援助,希望救災工作順利,災民安置與災區重建早日完成。

三、台灣的傳承與願景

從宣誓就職的這一刻開始,英九深知個人已肩負二千三百萬人民的付託,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職務,也是我一生最重大的責任。英九雖然不是在台灣出生,但台灣是我成長的故鄉,也是我親人埋骨的所在。我尤其感念台灣社會對我這樣一個戰後新移民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義無反顧,別無懸念,只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四百多年來,台灣這塊土地一直慷慨的接納著先來後到的移民,滋養、庇護著我們,提供我們及後代子孫安身立命的空間,並以高峻的山峰、壯闊的大海,充實、淬礪著我們的心靈。我們繼承的種種歷史文化,不但在這片土地上得到延續,更得到擴增與創新,進而開創出豐盛多元的人文風景。
中華民國也在台灣得到了新生。在我任內,我們將慶祝中華民國開國一百週年。這一個亞洲最早誕生的民主共和國,在大陸的時間只有三十八年,在台灣的歲月卻將超過一甲子。在這近六十年間,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命運已經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共同經歷了艱難險阻與悲歡歲月,更在追求民主的曲折道路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民主憲政理想,當年在大陸未能實現,但今天在台灣終於生根、開花、結果。
面對台灣的未來,英九充滿了信心。多年來我走遍台灣各個角落,在與各行各業的互動之中,最讓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等傳統核心價值,不但洋溢在台灣人的生活言行,也早已深植在台灣人的本性裡。這是台灣一切進步力量的泉源,也是「台灣精神」的真諦。
盱衡時局,環顧東亞,台灣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珍貴的文化資產、深厚的人文素養、日漸成熟的民主、活力創新的企業、多元和諧的社會、活躍海內外的民間組織、遍佈全球的愛鄉僑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只要我們秉持「台灣精神」,善用我們的優勢,並堅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則,我們一定可以將台澎金馬建設為舉世稱羨的樂土、我們引以為傲的美麗家園。
台灣的振興不只要靠政府的努力,更要靠人民的力量;需要借重民間的智慧、需要朝野協商合作、需要所有的社會成員積極投入。各位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們,我們要從此刻開始,捲起袖子,立即行動,打造美麗家園,為子孫奠定百年盛世的基礎。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大家一起來奮鬥!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高呼:
台灣民主萬歲!中華民國萬歲!謝謝大家!

馬英九就職演說 強調92共識 【聯合報╱記者范凌嘉08.05.21

馬英九昨天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馬總統在名為「人民奮起 台灣新生」就職演說中表示,一九九二年,兩岸曾達成「一中各表」共識,促成兩岸關係順利發展。今後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尋求兩岸共同利益的平衡點。
馬英九呼籲,「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彼此尊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而非惡性競爭、虛耗資源;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必可找到和平共榮之道。
馬英九也向中共喊話:「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他特別關心四川震災,指自己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福祉,由衷盼望大陸繼續走向自由、民主與均富,為兩岸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
馬英九以「安全盟友及貿易夥伴」形容美國,指將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關係,並珍惜邦交國情誼,信守承諾。
他強調防衛台灣安全的決心,「將編列合理的國防預算,並採購必要的防衛性武器,以打造一支堅實的國防勁旅。」他指出,追求 兩岸和平與維持區域穩定,目標不變,未來一定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
馬英九盼海峽兩岸抓住當前歷史機遇,520起共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將以「不統、不獨、不武」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並秉持副總統蕭萬長在博鰲論壇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
他指出,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台灣已做好協商準備,盼七月開始的周末包機直航與陸客來台,讓兩岸關係跨入嶄新時代;未來將與大陸協商國際空間與和平協議,「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向前發展」。
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最近三次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馬英九點出,胡與美國總統布希談「九二共識」、在博鰲論壇提出「四個繼續」、以及主張兩岸「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這些都與台灣的理念相當一致

聯合報系民調》馬當選後 滿意度66% 【聯合報08.05.21

馬英九總統昨天宣誓就職,本報民意調查發現,七成二民眾支持馬英九的治國理念,七成四期待馬未來施政優先「拚經濟」;知道馬英九就職演說內容的人,八成二對演說內容表示好評。
調查發現,馬英九當選總統以來的表現獲得六成六民眾好評,一成不滿意,二成三無意見;與本報五月初新內閣人事底定後的調查相比,滿意比率增加了十三個百分點,不滿意比率則減少九個百分點。
不過,相較於八年前陳總統剛上任時七成九的滿意度來看,馬總統的好評略遜一籌,較陳總統少了十三個百分點。
預期馬英九未來擔任總統的表現,五成九民眾肯定會更上層樓,百分之五覺得會比現在差,百分之六預期變化不大。
對於國民黨未來四年的執政能力,有七成一民眾有信心,一成五沒有信心;不過,泛綠支持者對國民黨執政能力仍有相當疑慮,五成二不看好,三成九有信心。
馬英九於五二○演說中闡述治國理念。調查發現,四成五知道馬總統就職演說內容的民眾中,八成二肯定馬的演說內容,只有一成不滿意。
就職演說以兩岸關係為重點,知道演說內容的受訪者中,八成五認為馬對大陸釋出了善意,只有百分之一覺得有敵意;此外,八成二認為演說內容有助促進兩岸關係進展,僅百分之九認為幫助不大。
雖然多數民眾肯定馬英九就職演說內容有利於兩岸關係,但對於馬英九提出「七月開放兩岸直航」的支票,目前僅四成五民眾表示樂觀,二成五認為有跳票可能,二成九無意見。
調查也發現,民眾最希望馬在未來四年優先處理的施政工作,以經濟問題居首(七成四),其他分別為內政問題(一成一)、兩岸關係(百分之四)與外交發展(百分之一)。
整體來看,七成二民眾支持馬英九的治國理念,百分之五不支持,二成二無意見;即便是泛綠支持者,也有四成六表示支持,二成五不支持。
這次調查於五月二十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九百四十七位成年人,另一百八十九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二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311) | 回應(1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政客 |
此分類下一篇:馬物價政策
此分類上一篇:馬文化政策

沉俠
如果不徹查過去八年內政府的貪贓枉法
只是為了不讓部份族群有&quot趕盡殺絕&quot的想法
相對地也會讓公義蕩然無存
(左派譏為婦人之仁)
不啻是顧此失彼--
2008-05-25 18:22:22
版主回應
真是左右為然
2008-05-26 06:52:11
溶溶
徹查這兩個字用得好

馬英九的美國女兒爸爸身份及特別費案
李慶安的雙重國籍

都應該一視同仁

投票給綠黨的544萬票
會接受公平不縱容

楨不是挺藍
是以時局現實為考量
2008-05-26 17:17:31
版主回應
那就查個徹底吧
2008-05-27 08:08:16
神(經)女
中共高層透露:對台飛彈 不增漸撤>中時08.06.02蕭旭岑

     歷史性的「吳胡會」後,中共對台釋出軍事善意!據透露,中共高層向國民黨高層私下表示,國民黨執政後,已無「法理台獨」可能,未來不會再增加對台飛彈部署,原本對台飛彈也將「束之高閣」;日後不排除在汰舊換新時,逐步撤除對台飛彈數量。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前天說,他「感覺」大陸不可能對台射飛彈,國民黨黨務核心高層昨證實,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及「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中共解讀為這是再次承認「一中憲法、兩岸分治」,過去八年中共擔心的「法理台獨」已然消逝。
     核心高層指出,依據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第七條,也主張透過兩岸平等協商談判,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這次國民黨和對岸達成默契,「吳胡會」後,對台飛彈將順勢成「虛置」狀態,兩岸已不可能有開戰危機。
     國民黨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指出,雙方沒有公開談論撤除飛彈問題,但「這種想法(解除敵對狀態)是必然的!」他說,既然沒有法理台獨的可能,對岸自然也不會再增加部署飛彈,「他們(中共)當然沒有必要再做無謂的浪費。」
     二○○五年連胡會時,雙方共同發布新聞公報,表達將共同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國民黨高層也證實,我方一直希望舉辦的「和平論壇」,在中方善意回應下,已有成形可能,年底前可望舉辦。
     吳伯雄核心幕僚透露,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非常感念台灣對四川大地震的捐助與救援,五月廿八日瀛台夜宴前,吳胡私下單獨對談卅分鐘,胡錦濤誠摯地表達了「血濃於水」,台灣同胞的愛心,讓他非常感動,讓吳伯雄當場感受到了極大的善意。
     吳伯雄幕僚說,吳胡會後,「有沒有撤除飛彈,都不再重要,重點是對方明確表示,(戰爭)不可能再發生了;這不是撤不撤飛彈的問題,而是整個情勢改變的問題!」當兩岸重獲互信,一切都迎刃而解。
     據指出,吳伯雄私下與胡錦濤會晤時,向胡錦濤表達馬英九最關切的兩大問題,一是國際空間,二是撤除飛彈,這兩項都獲得胡錦濤相當正面的回應。國際空間胡錦濤公開已有回應,撤除飛彈較為敏感,但中方私下已向國民黨正式允諾,未來不會增加導彈數量。
     國民黨高層坦言,要中共全部撤除對台千枚飛彈,在戰略上不可能,因為中共要考量的還有美、日與區域情勢的評估,而且中共軍方認為,不能排除未來第三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屆時中方將可馳援;但中共可以承諾日後對台飛彈「束之高閣」,解除台灣疑慮。
     吳伯雄幕僚表示,在四川震災後,兩岸戰爭可能性已趨近於零,這次台灣企業、人民自發性地援助,讓中共高層銘感五內。他透露,有中共高層人士私下說,「我們會把炮台對準救了我們人民的台灣同胞嗎?這樣就沒人性了!國際也會罵我們忘恩負義的!」

吳籲胡:減少飛彈 就是具體善意>中時08.06.02
蕭旭岑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日表示,他向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強調台灣需要安全、尊嚴、國際空間等立場,他認為若把瞄準台灣的飛彈大幅減少,就是最具體的善意。但吳伯雄沒有說明胡錦濤對此有何回應。
     此外,吳證實大陸國台辦主任將由大陸副外長王毅出任,他認為有助未來對岸思考外交與兩岸關係的折衝,調整對台灣爭取國際空間的態度。
     前天才結束訪問中國大陸返台的吳伯雄,昨天原本未排行程,國民黨臨時在上午通知媒體,吳伯雄將在台北出席一場桃園客家鄉親活動,吳則順勢向媒體表達對岸應大幅減少對台飛彈。
     吳伯雄說,台灣援助川震讓大陸感受在心,他在當地看到網路言論氛圍,顯示兩岸良性互動的契機,現在這種氛圍下,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大幅減少,他向胡錦濤強調台灣需要安全、尊嚴、國際空間,獲對方初步正面回應,但未來要怎麼談,還是得透過兩會或其他管道處理。
     吳伯雄進一步認為,中國大陸的國防不只是對台灣,但是,雙方可以透過努力,讓兩岸永遠不會有戰爭,戰爭本來就是人類最愚蠢行為,何況是發生在兩岸之間,對岸的飛彈三百六十度瞄準可隨時改變,假如能把對台的飛彈大幅降低,就是最具體善意。
     對於兩會復談後的國共平台角色,吳伯雄認為過去幾年當兩岸陷入低潮、關係緊張時,國共平台發揮潤滑、穩定效果,國民黨執政後,官方授權業務由兩會簽署,但國共平台仍具潤滑功能,兩岸事務國民黨未來仍需借重榮譽主席連戰。
     此外,吳伯雄也證實對岸國台辦主任將由王毅出任。吳伯雄說,他們一抵達中國大陸後,就知道這項新人事,過去對岸的外交體系為「拚業績」,對台灣的外交與國際空間毫不留情,出身外交體系的王毅出掌涉台事務,他覺得有助對岸重新思考兩岸關係與外交關係的平衡。

國家級論述 小龍女vs.小馬哥【聯合報╱記者 林政忠
 
從兩岸政策、台灣主權、油價調漲等重大議題的論述,蔡英文不僅自我定位為「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主席」,論述內容更是拉高到國家總體層級,軟中帶硬的攻勢直指馬英九總統。
不同於陳水扁時代「賣台」、「親中」的紅帽子,或者謝長廷時代主攻「一中市場」的恐中論述,蔡英文用更細膩、近乎上課的政策論述去破解新政府的執政弊端,雖然民進黨的支持者不太習慣「蔡教授」的口吻,但只要能痛擊國民黨,綠營支持者還是普遍叫好;更重要的是,揚棄扁謝激情式的選舉語言,小龍女平鋪直述的學者形象,更能取得中產階級的認同。
民進黨許多人已經把戰線拉長到四年後的總統大選,期待小龍女正面挑戰小馬哥。兩人背景接近,政務官經歷豐富、風格力求完美,甚至都當過黨主席,但蔡英文沒有特別費等官司糾纏,似乎還略勝一籌。
不過,對於傳出黨內「期待」她選總統,蔡英文昨晚不悅地說,歷經選舉挫敗,黨都還沒重新站起來,為什麼現在就在談選總統?
顯然蔡英文也很清楚,如何讓民進黨從廢墟中重建才是當務之急,小龍女目前困境恐怕是安內甚於攘外。民進黨與扁的關係該如何處理?黨主席選舉加深黨內新系和反新系情結,蔡英文如何化解?如果不能在指標案件上一新外界耳目,民進黨清廉招牌如何重振?
蔡英文就像歐巴馬一樣,為民進黨注入「改變」的活水,但改變的基礎在於民進黨究竟有多少實質的進步?在派系和反派系、護扁和反扁的爭執上,蔡英文的挑戰正要開始;在帶領民進黨邁向二○一二年之前,蔡英文就像走在政治鋼索上,考驗著她的政治功力。
 
蔡:綠再執政 可不接受92共識>中時08.06.02林諭林

 海基、海協兩會復談在即,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日表明反對目前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前提,簽署包括兩岸直航等協議。她強調,九二共識不適合納入協議範圍,若兩岸基於九二共識簽署相關協定,一旦民進黨重新執政,「繼任政府可以不接受!」
 蔡英文並指出,客運包機、貨運包機和陸客來台「三位一體」的包裹,對我們是比較平衡的包裹,現在抽掉貨運包機,顯示陸委會與海基會不同調,「這個政府究竟怎麼啦?」「內部搞不定,外部談判一定會付出很多代價!」
 藍要兩岸「熱和」 得付出代價
 曾任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昨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對政黨輪替後的兩岸發展提出看法。她指出,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結構是穩定的,說是「冷和」也可以,畢竟是「和」,國民黨要創造「熱和」,「要想想得付出多少主權代價。」
 蔡英文表示,兩岸之間的協議是「行政性的協議」,不同政黨主政有其主導的權力,但民進黨的立場就是沒有九二共識,「因為我們不知道九二共識是什麼?」「如果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講一中各表就好了,為何要講九二共識?」
 她說,說九二共識不說一中各表,代表九二共識一定是比一中各表更差的東西,「不就比(國民黨)一九九○年代的立場更倒退?」她認為主權立場倒退的政黨,「恐怕需要人家提醒他一下吧!」
 行政性協議 執政黨有主導權
 蔡英文指出,九二共識不適合納入協議範圍,因為那是高度政治性的東西,她不希望國民黨把不清不楚的東西寫進協定裡。否則將來處理很多問題,將喪失很多彈性,所以,若海基、海協仍以九二共識做為復談前提,並簽署文件,蔡英文說,「我們還是持反對立場。」
 蔡英文指出,現在國民黨推動許多兩岸政策,都是民進黨任內規畫、談到的,若民進黨都能談到這個程度,為何國民黨要接受九二共識再去做?為何要把對我方最有利的貨運包機拿掉?
 她提醒社會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結果,「忘了付出多少代價。」
2008-06-02 08:55:26
失智
「中華台北」入WHO? 蔡英文:不智【聯合報╱林政忠08.06.02
 
馬政府打算以「中華台北」加入國際組織,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表示,沒有人在談判前就自曝底線,「這是不智的做法」;國民黨用國共平台主導兩岸兩會協商,這是二軌壓過一軌,政府主導性下滑。
至於藍營高層質疑民進黨政府在二○○二年WTO的相關文件中也使用中華台北,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反擊指出,當年GATT接受我國入會申請時,就已經訂死了中華台北這個名字,隨後才開展入會談判,這又是國民黨政府九○年代做的決策。另外,藍營高層指蔡英文走基本教義派路線,鄭文燦認為,這是充滿黨派色彩的選舉語言,這樣的發言相當不妥。
蔡英文昨天主持民進黨重大議題協調會報,與會的扁政府兩岸事務官員火力全開,蔡英文說,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比一中各表還倒退,政府到現在沒有清楚交代「九二共識」內容,這是高度政治性議題,不適合寫入法律文件。
民進黨副秘書長陳其邁抨擊,民進黨執政從未見過政黨轉述中國高層談話,黨對黨協商軌道根本是黑箱作業,「這到底是第幾軌?」
至於吳伯雄「感覺」大陸不可能射飛彈,蔡英文質疑,吳伯雄只憑個人感覺,無視中國結構性威脅。
鄭文燦質疑,立法院曾決議以台灣名義參加WHO,這是不分黨派的共同決議,當時國民黨也贊成,看不出為什麼國民黨現在非丟掉台灣不可?

入世文件用「中華台北」 府批蔡昧於事實【聯合報╱范凌嘉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接受本報專訪,馬英九總統高度重視。府院黨發言系統昨天協調口徑,回應蔡英文說法。府方人士認為,蔡講話「暴露她準備走民進黨基本教義的路線」,國民黨更批評,蔡是「造成兩會會談中斷的關鍵角色」。
國民黨發言人李建榮表示,蔡英文的說法是擴大爭議,不是擱置爭議,「民進黨的失敗不只是當權者貪腐而已,對抗的兩岸政策與鎖國心態,也是原因之一。」
蔡英文說「中華台北」名稱是九○年代作法,府方人士指出,扁政府二○○二年台灣加入WTO,很多文件都用「中華台北」代表台灣,蔡英文昧於事實。

府:蔡英文 仍走民進黨基本教義路線【中央社08.06.02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對國民黨執政提出看法,總統府人士今天除轉達總統馬英九對此相當重視,也一一反擊,指蔡英文固守基本教義派路線,對蔡英文質疑以「中華台北」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作法,也反批蔡英文「昧於現實,忘記扁政府的作法就是這樣」。
馬總統上任後曾表示蔡英文出任民進黨主席,有助於朝野合作,但對蔡英文專訪內容,府黨口徑一致,火力十足反擊。對此,府方人士強調這不影響馬總統當全民總統,馬總統仍將傾聽不同意見的建言。
府方人士說,馬總統相當重視蔡英文的談話,其中蔡英文提到馬總統就職演講沒有提到「台灣命運由台灣人民決定」,府方認為「其實這只是暴露她還是準備走民進黨基本教義派的路,沒有什麼差異。」
府方人士指出,今年一月選立委、三月選總統,難道這不是由台灣人民決定台灣前途,為什麼要每天用口號喊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口號如果能獲得台灣人民認同,民進黨為什麼會在選舉中大輸,表示民進黨的想法已經背離台灣人多數思想。」
他進一步表示,每個政黨有其理念,「蔡主席要固守民進黨基本教義路線,我們表示尊重」,因為政黨政治本來就是不同理念,讓人民選擇,但至少府方明確認為,台灣前途已經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從這幾次大選明顯地表現出這樣的結果。
府方核心說,縱使最近的物價影響,這一陣子以來馬政府的表現,獲得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支持,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很漂亮的數字,儘管有三成不滿意,「但別忘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得票是四成一」,而馬總統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有八成民眾支持,這是非常明顯的態勢。
至於國民黨政府擬以中華台北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蔡英文指或許九0年代可以勉強接受,對此,府方核心指出,這非常奇怪,因為前總統陳水政府於2002年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很多相關文件,都是用中華台北代表台灣,怎麼能說這是九0年代的作法?
他表示,明明扁政府很多談判文件就是用中華台北代表台灣,蔡英文的講法昧於事實,忘記扁政府自己的作法就是這樣。
對蔡英文質疑九二共識,府方人士說,九二共識是現在兩岸有所轉機很重要的基礎,「今天他們(民進黨)如果不認同這樣一種共識,就看台灣人民能不能接受他們的說法。」
2008-06-03 09:05:36
漸撤
公文訪台改訪華 外長喊卡>中時08.06.06林庭瑤

 外交部通電外館在公文書於外賓來訪時,適宜稱「訪華」並稱對岸為「中國大陸」,引發外界「去台灣化」的疑慮。外交部長歐鴻鍊考量到社會觀感後,五日下午表示,外交部將再通電外館,將這項指令「暫緩實施」,等到國內有共識後,再研議妥善處理。
 行政院發言人史亞平表示,將「訪台」字眼改為「訪華」,並非行政院的政策指示或基調,面對外界有不同的意見,行政院長劉兆玄已指示外交部做通盤研究,討論出大家普遍的用法。
 外交部於五月卅日通電所有駐外館處,在公文書稱呼自己與對岸時,適宜使用「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另在訪賓來訪時,宜用「訪中華民國」或「訪華」簡稱,並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大陸」。
 歐鴻鍊昨天上午受訪時表示,無論「訪台」或「訪華」,英文都是寫visit R.O.C(Taiwain)。這個電報不是要硬性規定只能用「訪華」,不能使用「訪台」,只是要強調根據新政府政策基調,適宜使用自己的正式國號「中華民國」,但實務上電報有時為了文字精簡,用「訪台」也沒有關係。即使部分外館使用「訪台」,外交部不會去糾正,因為其他部會也遇到同樣問題,他也建請總統府針對「稱呼」研擬統一規定,當前府高層刻正研擬這個問題。不過,歐鴻鍊到了下午記者會中,媒體再度詢問何以急於通電更改「稱呼」,歐鴻鍊態度明顯軟化,他說,「既然現在社會對此事有不同意見,新政府自然要多聽民意。」近日再通知各駐外館處「暫緩實施」。
 此外,外交部發言人葉非比指出,配合政策基調,外交部網站已改為「中華民國外交部」,但英文仍加註台灣,使用的是「R.O.C.(Taiwan)」,在與友邦正式往來的場合,當然是用正式國號來互稱,但在一些可能引起混淆的場合,也會適當加註台灣。

馬英九:大陸撤彈 和平協商前提【聯合報╱世昌08.06.06

馬英九總統四日在台北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他強調,中國大陸撤除面向台灣的飛彈,是兩岸展開和平協商的前提。
讀賣新聞由編輯局次長寺田正臣率領記者,對馬總統做了專訪。馬總統強調,兩岸若要真正和解,有必要和平協商,和平協商的前提,則是中國大陸必須先撤除面對台灣的飛彈。
馬總統也對美日共同開發飛彈防禦系統,對東亞地區和平所扮演的一定角色表示肯定,表明支持美日安保條約,對日中關係改善的動向,他表示歡迎。
他說,日本和北京的關係安定對台灣有利,兩岸關係的安定也會給日本帶來好處。
他同時表明,兩岸直航將在年底以前開通,每天都會有班次,將加速兩岸的經濟交流。
讀賣說,兩岸若每天直接通航,兩岸間「三通」事實上將完全實施。
馬英九表示,兩岸經濟的正常化對雙方有利,也會給亞洲帶來好處,他呼籲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支持他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的努力。
五月廿八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中國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國共高峰會談」,馬英九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國共高峰會談非常成功」。
他說,在這個基礎上,十一日開始的兩岸對話,將繼續推動周末直航包機,以及開放大陸民眾到台灣觀光、人民幣兌換台幣七月解禁等。
對於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問題,馬英九說,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名稱問題,將會彈性因應,期待明年能適切解決。
有關競選總統時,馬英九承諾的「歐盟型兩岸共同市場」的構想,他展現慎重的態度,表示:「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
對於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問題,馬英九說,若業務上有必要,歡迎他訪台。對大陸以兩頭熊貓贈予台灣問題,他表示若條件齊備,期待熊貓儘早來台

柯慶生:美盼中減少對台飛彈【聯合報╱林寶慶

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事務的副助卿柯慶生四日表示,美國希望中國大陸減少面向台灣部署的飛彈,以利提升兩岸關係。
至於如果大陸降低針對台灣的軍事態勢,美國是否會減少對台軍售?柯慶生說,美國對台軍售完全是基於台灣長期的防衛需求。言下之意,只要台灣仍有需要,美國理應出售。
柯慶生四日在國會作證後,接受訪問時作此表示。
柯慶生說,美國並敦促中國給予台灣國際空間,讓台灣有意義的參與,並且加入不以國家為入會會員條件的國際組織。
記者於會後問柯慶生,中國是否可能減少面對台灣部署的飛彈。最近台灣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中國後,再度傳出北京有可能減少飛彈。
柯慶生說,他尚未看到北京有可能減少飛彈的報導。不過他說,美國希望中國大陸減少面對台灣部署的飛彈。他說,這是個目標。但是他沒有大陸是否已減少部署的最新資料。
他對兩岸過去數周的正面交往表示肯定,希望雙方有更多的對話及接觸。他並希望對話結果,能促成台海長程穩定。
至於馬英九總統出訪中南美過境美國問題,柯慶生則說,等台灣正式提出要求再說

兩岸簽定和平協議 學者持樂觀態度【中央社08.06.05

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發展備受矚目,金門今天召開的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就兩岸簽定和平協議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大多持樂觀態度,希望透過互信機制建立,確保兩岸的安全與和平。
金門縣政府主辦的「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紀念與兩岸關係新情勢」學術研討會,今天在金門技術學院召開,其中,兩岸簽定和平協定的可能性議題,引起與會學者熱烈討論。
會中,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沈明室發表「兩岸建構『信心建立措施』可能性探討」論文,他認為,兩岸在簽定和平協議前,應先建構「信心建立措施」,目的不是在求取兩岸未來特定的走向,而是在取得安全互信,以避免衝突發生。
針對「信心建立措施」推動,沈明室並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分別是:建構整合不同層次及部門的專責團隊;陸委會及海基會納入不同議題專門人才;爭取共同加入區域性或多國的反恐救難機制;開啟二軌軍事學術交流。
主持研討的前立法委員陳癸淼指出,早在1993年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即提出兩岸可以商談簽定和平協議訊息,但是經李登輝執政、民進黨八年鎖國沈淪停滯,現在馬英九上台,人民支持兩岸和解不要戰爭,兩岸簽定和平協議時機已經成熟,他持樂觀的態度。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則以美國紐約、新澤西兩州共管哈德遜河口港務為例,認為兩州各退一步的模式,比較適用於金門和廈門特區,比探討軍事安全機制更可行。
金門技術學院大陸研究所所長范世平指出,金門做為非武裝區拓展兩岸和平值得期待,目前兩岸關係發展變化快速,中共對台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到九二共識,十分有彈性,尤其是新任命前駐日大使王毅為國台辦主任,外交和統戰系統結合,因此,應以新思維來面對和開展兩岸關係。

中共高層透露:對台飛彈 不增漸撤>中時08.06.02 蕭旭岑

     歷史性的「吳胡會」後,中共對台釋出軍事善意!據透露,中共高層向國民黨高層私下表示,國民黨執政後,已無「法理台獨」可能,未來不會再增加對台飛彈部署,原本對台飛彈也將「束之高閣」;日後不排除在汰舊換新時,逐步撤除對台飛彈數量。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前天說,他「感覺」大陸不可能對台射飛彈,國民黨黨務核心高層昨證實,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及「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中共解讀為這是再次承認「一中憲法、兩岸分治」,過去八年中共擔心的「法理台獨」已然消逝。
     核心高層指出,依據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第七條,也主張透過兩岸平等協商談判,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這次國民黨和對岸達成默契,「吳胡會」後,對台飛彈將順勢成「虛置」狀態,兩岸已不可能有開戰危機。
     國民黨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指出,雙方沒有公開談論撤除飛彈問題,但「這種想法(解除敵對狀態)是必然的!」他說,既然沒有法理台獨的可能,對岸自然也不會再增加部署飛彈,「他們(中共)當然沒有必要再做無謂的浪費。」
     二○○五年連胡會時,雙方共同發布新聞公報,表達將共同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國民黨高層也證實,我方一直希望舉辦的「和平論壇」,在中方善意回應下,已有成形可能,年底前可望舉辦。
     吳伯雄核心幕僚透露,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非常感念台灣對四川大地震的捐助與救援,五月廿八日瀛台夜宴前,吳胡私下單獨對談卅分鐘,胡錦濤誠摯地表達了「血濃於水」,台灣同胞的愛心,讓他非常感動,讓吳伯雄當場感受到了極大的善意。
     吳伯雄幕僚說,吳胡會後,「有沒有撤除飛彈,都不再重要,重點是對方明確表示,(戰爭)不可能再發生了;這不是撤不撤飛彈的問題,而是整個情勢改變的問題!」當兩岸重獲互信,一切都迎刃而解。
     據指出,吳伯雄私下與胡錦濤會晤時,向胡錦濤表達馬英九最關切的兩大問題,一是國際空間,二是撤除飛彈,這兩項都獲得胡錦濤相當正面的回應。國際空間胡錦濤公開已有回應,撤除飛彈較為敏感,但中方私下已向國民黨正式允諾,未來不會增加導彈數量。
     國民黨高層坦言,要中共全部撤除對台千枚飛彈,在戰略上不可能,因為中共要考量的還有美、日與區域情勢的評估,而且中共軍方認為,不能排除未來第三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屆時中方將可馳援;但中共可以承諾日後對台飛彈「束之高閣」,解除台灣疑慮。
     吳伯雄幕僚表示,在四川震災後,兩岸戰爭可能性已趨近於零,這次台灣企業、人民自發性地援助,讓中共高層銘感五內。他透露,有中共高層人士私下說,「我們會把炮台對準救了我們人民的台灣同胞嗎?這樣就沒人性了!國際也會罵我們忘恩負義的!」
2008-06-06 08:20:52
一中兩國
一德兩國?一中兩國?【聯合報╱張亞中/台大政治系教授08.06.14
 
「一德兩國」的精準用法是「整個德國內的兩個德意志國家」。
這是西德在一九七二年處理兩德法律定位時的一種論述。西德使用的不是「一德」,而是「整個德國」(whole Germany),「兩國」是指「西德」與「東德」,由於雙方都是「整個德國」內部的「部分憲政秩序主體」,雙方關係不同於一般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外國關係」,也不是東西德兩個國家內部的「內政關係」(即其中一個屬於另一個),而是「整個德國」的「內部關係」,當時西德的總理布朗德稱其為「特殊關係」。在這個邏輯下,西德為兩德事務所成立的部門叫做「內德事務部」(即「整個德國內部事務部」),派駐在東德的代表不稱「大使」,而稱「常任代表」。
但東德並不同意兩德關係是「一德兩國」。對東德而言,只有「兩國」,沒有「一德」(即沒有「整個德國」的概念),東德認為,東西德兩個國家自一九四九年以後已經是兩個完全不隸屬的新生主權獨立國家。所以,東德以外交部處理與西德的關係,派駐在西德的代表稱為「大使」。
由於東西德雙方的觀點不同,因此,在一九七二年雙方簽署的「基礎條約」中以agree to disagree(同意歧見)的方式處理這個核心問題,用現在通俗的說法是「擱置爭議」。
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先生在接見德國記者時,也嘗試借用東西德的模式來界定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但是,由於李登輝先生的幕僚,包括蔡英文女士,並不了解西德所提出的「特殊國與國」是建立在「整個德國」為前提。由於李登輝並不承認「一個中國」(即「整個中國」),因此,他的觀點其實是與東德一致,而非西德,這也是為何李登輝所提的「特殊國與國」其實就是「兩國論」,沒有任何「特殊的」法律意涵在內。
馬總統所提的「一德兩國」,如落實在兩岸,可稱為「一中兩國」,即雙方憲法都承認「一中」,目前又存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但彼此並不是國際法上的「外國關係」,也不是彼此內部的「內政關係」,而是「整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意指:兩岸都是整個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各在其領域內享有最高管轄權,彼此無權在國際間代表另一方,但雙方也不是外國關係。
2008-06-14 08:24:04
德國模式
《台灣共犯體》第五章、儒教文化圈之分析。二、韓國之分析。(九)分裂國家之分析

 1、德國分裂之分析

  德國分裂的命運早於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美英蘇就已決定分占德國(三一四p29)。1949年4月蘇聯在所占的東德通過憲法,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5月23日美英法則在所占的西德通過基本法,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東西德分裂純是強權使然(p31),強權均不願東西德統一以免坐大,但蘇聯更想將東西德永久分裂,要求東、西德中立不可加入「華沙公約」、「北大西洋公約」,西方不同意,於是國際上兩個德國的政策確立(p34)。
  不管國際環境的阻礙,西德總理艾德諾從1949至1962年堅持一個德國政策,1955年西德雖與蘇聯建交,卻宣佈「哈爾斯坦原則」反對西方與東德建交,並主張西德代表全德國(p39)。1963年繼任的歐哈德因:一、東西方國際冷戰和緩。二、西方無意支持兩德統一。三、西德企業家希望加強與東歐貿易。四、西德政府仍企圖孤立東德(p39)。到1966年西德雖停止孤立政策,在事實上承認東德,但仍未廢除西德唯一代表德國的「哈爾斯坦原則」。至1969年布蘭德任總理後才展開「東進政策」(p41),在1970年的「德蘇條約」,西德接受既有的兩德、奧地利、波蘭間的國界(p42)。
  東進政策之後兩德間的政經文化之交流大幅增加(p42-5),1972年訂「東西德基本條約」,建立了「一個民族兩個國家」的德國模式(p42)。但西德認為東德並非外國,故所派非大使而是「常駐代表」(p50),貿易非兩國而是區間(p42)。可是東德卻一貫地自認是獨立的新國家--獨立之初尚自認全德唯一合法代表,1953年主張一個民族兩個國家(三二七p46,三二八p66),1970年更主張二個民族二個國家(p51,p66)。
  由此可知,兩德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東西強權對抗,東德因內外環境處劣勢故在民族及國家主權上一再撒退。而西德則在主觀上一直自認擁有德國民族文化及主權的正統,但在國際事實及法律之主權上則隨局勢而有彈性,並持續研究及準備統一事宜。所以吾人看到當蘇東共黨瓦解之際,西德才能趁機迅速併吞式而非從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漸進地統一東德,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失業問題、種族衝突等(詳見四六p234-5,五六七p52-7)。
  也可了解主張「分裂或統一」與「民主或極權」並非必然關係,而非台灣某些御用學者所宣傳的,中共極權故抱大一統觀,台灣民主故要求獨立,畢竟民主只是種政治制度,但統獨則事關主權及民族主義,更何況台灣要求獨立的民意也是被造出來的。另外由加、英、俄的例子--即使三者皆已民主,但魁北克、北愛及波海三小國均要求獨立--可知,李政權宣傳「要統一在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之下,只不過是獨台的煙霧而已,因為即使大陸全達標了,台灣國、民兩黨為了台灣民族主義也不會同意統一。也可了解一些政客及專家學者以兩德分裂經驗來解泱雨岸問題是不通的,這除了分裂原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西德的一德二国是在求一个德国統一不可得之下的不得已主張,而台灣的一中二国則反之,是求台獨不可得下的偽形騙術,但就有些意在求統一的蛋头學者会上當。
在此將主權分成主觀、法律及事實並非文字遊戲,就台灣來說,比如民進黨的台灣共和國在事實及法律上並無台灣主權,但他們主觀上一直認為有,並不斷地衝出成績;台灣事實上並無釣魚台主權,但在主觀及法律上卻認為有;台灣事實上有金門、馬祖、太平等島之主權,但在法律上並無,因那些是屬中華民國。李政權和民進黨故意不去區分三者,但卻利用台灣民族主義在搞台灣主權,而後高唱什麼「中華民國在台灣」「金馬撒軍」。
  德國模式及兩德統一給李登輝極大的參考,在台灣民族主義及國際現實政治不利下,李氏逐步從法律及主觀上均放棄一個中國政策,而將主觀、法律及事實主權等瞬昧不分地主張兩岸分裂分治或一國兩府,以躲避中共及反李者批評李實為「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獨台或台獨,並以兩德統一為例強調統一的代價而不讓人民反思「一國兩制」(中共宣稱保有台灣既有與主權不衝突的社政經文化結構,而只代行外交及國防)是否如此,在此同時台灣的學界及輿論界也普遍地從二蔣時代的主權民族文化之堅持,撒退而呼應之。李的技倆雖在島內民粹威權主義及國際反華勢力上獲勝,但卻招來中共以中國民族主義強烈的文批武嚇,造成島內反李陣營勢增、島內股市房地產金融及信心安全之危機、島內國家認同混亂、及國際普遍不明到底台灣只要求事實上的兩岸分治還是客觀法律上的獨立甚至以何種名號獨立。相反的,中共則拒不承認分裂的事實,而緊抓他在國際的優勢,從聯合國到與其建立國均承認或默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而打勝了台灣法律主權歸屬之爭。順著李登輝、陳水扁亦然的路,台灣要在法理上能自圓其說,勢必走上宣佈台灣法律主權獨立,其國號或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之爭已純屬口舌之爭,至於國統綱領更無意義。事實也是如此,李陳都是半斤八兩的騙子,在位時騙老美中共不搞獨立,私下或下台時則大搞並大罵對方是个不教台獨的騙子,問題是用騙術來事大,鑑之古今中外,下場大多悲慘。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2008-06-14 10:03:30
聯邦?邦聯?
 
陸德:聯邦、邦聯取代一國兩制>中時08.06.17王銘義

     在兩岸關係出現新形勢,中共對台政策採取積極進取作為之際,多次以獨樹一幟的政治言論,引發中國領導人關注的經濟學者陸德,公開建議北京當局修正對台灣的「一國兩制」政策,並應考慮建立「聯邦制」或「邦聯制」。
     這項要求檢討對台政策的構想,勢必會引發中共內部的辯論。陸德是大陸已故改革派副總理陸定一的長子,他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提出前述建言。身為中國政治精英後代的「太子黨」成員,陸德與領導階層擁有密切關係。
     陸德在受訪時並說:「就是一國兩府」,「要解決兩岸問題,必須創造新的觀念和思維,否則政策、思維和行動將衍生諸多矛盾和混亂。」陸德目前仍兼任半官方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陸德並呼籲北京當局以更加進取的嶄新思維與台灣新總統馬英九打交道。馬英九在今年五月廿日就職演說時,已強調對兩岸關係將採取「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政策。
     陸德並指出,九七和九九年分別於香港和澳門主權回歸中國時實施的「一國兩制」政治體制,並不適用於台灣。
     陸德說,大陸目前還無法承認另一個中國存在的事實,他說:「我們不能承認他們的主權,因為那將是兩個中國,違反了憲法規定」,但他也質疑說:「當我們宣布結束敵對狀態時,是不是就等於承認了中華民國的存在和主權?」
2008-06-17 12:18:14
趨騙大師
看兩岸 大前研一提中華聯合【聯合報╱記者許玉君08.06.18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昨天來台演講時表示,台灣過去與中國交往的方式是「錯誤的」,理性地與中國大陸建立互信,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課題。
大前研一對兩岸關係時有驚人之語。昨天他以「亞半球崛起,台灣的機會與挑戰」為題發表演說。演講前他指出,歷屆台灣總統都想跟美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卻搞得美國政府不知如何是好,因為美國必須十分注意中國大陸的反應。
他認為,對台灣來說,不管是在國際社會中爭取空間,或是為發展經濟,理性地與中國大陸建立互信才是當務之急,否則大部分國家都會因為顧忌中國大陸,不敢跟台灣往來。
大前研一強調,台灣過去與中國交往的方式是錯誤的,類似歐盟一樣的聯合概念,才是廿一世紀的新國家架構。兩岸關係,可能是像歐盟的「中華聯合」,像美國的「中華合眾國」,或是像大英國協的「中華聯邦」,台灣必須重新思考未來世界的「國家」定義,才能走出瓶頸、創造未來。
他也稱讚新政府開放三通十分正確。三通之後,台灣可能發展的三種面向包括成為超級矽谷;以新竹為基地建立創新與研發中心;發展專業服務業,例如金融、資產管理、房地產等;第三種方向則是成為觀光勝地。
大前研一對台灣發展觀光業很有信心,預測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年旅客超過兩千萬人的觀光勝地。但台灣觀光業對於龐大商機的到來,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三通之後,大前研一預言香港、澳門加上深圳將成為一個以娛樂、購物為主的新三角地帶,發展實力絕對足與台灣並駕齊驅,他建議政府宜提前因應未來新挑戰

大前研一談中國 先崩潰後崛起【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全球前五大管理大師之一,對中國大陸的論點其實十分極端,早年他發表「中國崩潰論」主張,近年來卻轉為「中國崛起論」。
大前研一專長規畫跨國企業的市場策略、海外投資、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曾任麥肯錫的資深董事。
他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及坦率直言的風格,在日本和全球各論壇中都獨樹一幟。
大前研一充滿自信,說自己的預言大多數都會實現,像是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在去年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更可望在未來幾年內超越日本、晉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不過,大前研一對於兩岸關係的預言,不準的居多,像是台灣優勢只剩五年,兩岸可望在2005年統一等。

趨勢大師 幽默大師【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
 
全球著名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昨(17)日再度來台發表演說,吸引超過3,000人到場聆聽。大前研一除了分享未來趨勢的觀點之外,也以幽默的方式解釋他的「區域經濟學」。
「現場有人知道歐盟總共有幾個國家嗎?」、「有人知道南斯拉夫分割成幾個國家嗎?」,大前研一對現場聽眾頻頻提問,最後又自己回答:「這根本就不重要嘛!」引起聽眾大笑。
拋出這些問題,大前研一其實想要探討的就是「區域經濟學」的觀點。大前研一指出,民族國家的觀點是19世紀的思想,到了21世紀,大家應該放棄民族國家的思考方式,轉而由區域的角度來思考經濟發展。
大前研一指出,過去台灣與中國就是依著19世紀思想中的民族國家交流。在歐盟引領出21世紀的新國家架構之後,台灣或許可以思考採用「中華聯合」,或是像美國的「中華合眾國」、像英國的「中華聯邦」的方式思維,重新思考21世紀「國家」的定義。
2008-06-18 07:57:42
馬國家戰略
馬式美中台戰略成形【聯合報╱記者王光慈08.08.25
 
馬總統在結束元首外交出訪行程後,馬上到曾經是兩岸砲火最密集的戰地前線,發表對中國大陸釋出極大善意的「金門談話」。
馬總統上任前,把和平和解的兩岸關係視為最重要的執政方針,在兩岸政策展現主動積極,快速達成兩會復談、實現周末包機和陸客來台,在外交及國防上,則採取被動守勢,包括外交休兵和自我防衛,希望用柔軟的起手式,化解兩岸過去八年的對立僵局。
但此舉勢必會引起美國的疑慮,馬總統藉由親自出訪中南美洲,強調台灣不會放棄既有的國際空間,並向大陸喊話不要互挖牆腳,否則外交繼續戰。在過境美國時,用異常低調的態度,希望重建台美互信。從結果來看,巴拉圭邦交回穩固,台美關係也明顯回溫。
過去美中台戰略三角,常會陷入顧此失彼的窘境,馬總統在台美關係回穩後,迅速回防兩岸,拋出落地簽證和金廈大橋等議題,釋放出兩岸和平、和解、合作的大氛圍。上任百日,馬總統希望將台灣立於美中台三角中的不敗之勢,也為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定出基調。
馬總統在釋出善意的同時,也必須要堅定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不能流於口號,而是要具體呈現在國防預算及武器採購項目上。更重要的是,讓國軍感受到馬總統重視國防的熱忱和意志,以小而美的新國軍做為兩岸和談最堅強的依靠。
2008-08-25 07:58:13
版主回應
馬哽咽:我不是為選舉 是為下一代幸福【聯合報2011.10.18

「我希望讓大家知道,我真的是歡喜做、甘願受。」十九天內五場記者會,馬總統昨天在「黃金十年」最終篇記者會上感性訴求,「我提出所有的政策,不是為了下一次選舉,而是為了下一代幸福,所以我的時間不是只有四年,而是十年。」
馬總統說,「黃金十年,國家願景」系列到尾聲,「我想講幾句心裡的話」,「我是中華民國總統,必須要有遠大眼光」,國家領導人應有視野和高度,「讓大家知道你要把國家帶到哪裡去」,這是做為領導人最起碼的要求;「黃金十年」除延續過去政策,也提出新的構想,以前瞻務實態度因應世界變局。
總統也肯定民進黨提出「十年政綱」,讓大家辯論的焦點回到公共政策,「這是一個民主社會應有的常態」;從過程中也發現,無論朝野有多大距離,在某些問題上還是有共識,「透過理性思辨能達成共識,這點我覺得是台灣民主非常重要的價值」。
「我們努力讓下一代能夠實現夢想,不就是我們祖先在一百年前努力的方向嗎?」總統哽咽說,先祖犧牲青春甚至生命,創造出相對和平的環境,「這是一種無盡感恩的過程」,下一代應有比現在更好的環境。

幕僚激辯 馬定調「早晚都要面對」【聯合報2011.10.18

距離總統大選剩不到三個月,外界不解為何馬總統要在此時觸碰敏感的和平協議。據了解,當初草擬黃金十年兩岸篇時,幕僚建議不宜放入和平協議,以免引發爭議,但馬總統堅持,二○○八年馬蕭國防白皮書就已列入,今年的「黃金十年」,一定要有交代。
馬陣營內部,一直有兩派意見角力,反對者認為外界會質疑「用什麼名義去提?主體要用什麼?海基會能代表中華民國嗎?太多爭議可讓民進黨做文章,反而徒增困擾。不但為對手的蘇嘉全農舍轉移焦點,且可能被綠營冠上「促統」紅帽。
贊成者則認為,馬總統身為國家領袖,應有大歷史定位與視野格局,對於中華民國未來,應該具體的向全民說明兩岸願景,才是負責任的領袖。

民調顯示 選民不認為馬會賣台【聯合報2011.10.18

對馬團隊而言,兩岸和平協議不但更具體,且符合人民對和平的期待與想望,當然勝過蔡英文,也可維持自己的「強項」。
馬總統在論述兩岸和平協議,搬出了連戰這塊招牌,強調這是二○○五年連戰訪問大陸後的結論,「尊連」政治意圖十足,除了向藍營宣示「尊重大老」,也頗有「以連制宋(楚瑜)」的意涵。
另外,即使是親綠學者所做的民調也都顯示,多數選民並不認同馬總統會「賣台」的看法,且肯定馬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路線。這些因素,也都讓馬陣營增加信心,決定此時釋出「兩岸和平協商」議題。

府:沒時間表 綠惡意抹黑 2011-10-18 中國時報

 針對陳其邁指稱黃金十年政策列入和平協議是設定統一時間表,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表示,這是民進黨別有用心惡意扭曲栽贓,有失在野黨的格局。
 范姜泰基表示,馬英九總統在記者會中說明非常清楚,必須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下,並衡量國內外情勢的發展,才有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可能。我方並無與大陸協商兩岸統一的任何構想。  
 范姜泰基指出,蔡英文主席今年九月間在訪美記者會上也曾公開表示「兩岸關係不排除任何可能」,民進黨應該先對兩岸關係如何朝向制度化交流,向民眾做清楚解釋,而不是急著將執政團隊扣上紅帽子。

協議牌 區隔蔡 孤立宋 2011-10-18 中國時報

 從堅持沒有時間表,直到拋出十年簽署和平協議、兩岸政治對話,經過三年多執政醞釀下,馬政府的兩岸談判突破「先經後政」的鐵律,開始有「由經入政」的準備;馬談話也隱含三個戰略目標:既向北京喊話、從大選角度區隔蔡英文、同時孤立宋楚瑜。  
 馬英九此時提出和平協議,倘若綠營反對,綠營就會被打成激進的一方;倘若綠營贊同,也等於是拿香對拜,即使綠營質疑國民黨談判身分,等於跳入藍軍設定的戰場。  
 尤其在宋楚瑜投入選戰後,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勢必引來綠營親中、賣台的炮火攻擊,這也可能催化更多選戰動能、衝高投票率,既可滿足深藍族群想像空間,也可稀釋宋吸納選票的能力。

相關新聞
拋震撼彈 馬:將推動兩岸簽和平協議
民進黨:進入協商統一階段
胡錦濤曾三度提和平協議
對和平協議動機不同 兩岸博弈
涉台官員:歡迎這個主張
和平紅利 轉化成政治願景
陸學者:九二共識是協議依據
陸學者:有利兩岸建構和平架構
民意加持 不怕紅帽子
讓美中對抗繞過台海
發展國際互動新模式
馬展現自信務實負責
2011-10-18 09:13:24
災後重建
蘇起:接國安會像「災後重建」>中時08-10-14
林諭林

 馬政府兩岸、外交政策引發綠營批評,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昨在立院反駁說,過去八年國家安全、區域安定跌到谷底,「軍事在選前幾乎走到戰爭邊緣,外交上台灣朋友幾乎丟光光。」他強調他在國安會工作以來,心情就像是「災後重建」。

 蘇起表示,對美軍購民進黨執政八年沒有成績,「我們現在弄到手。」「中華民國主權沒有比現在更彰顯過!」

 新政府上路後,蘇起昨日「回娘家」,首度到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備詢,應答駕輕就熟。率先質詢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質疑台灣面臨主權危機和信心危機。蘇起回應說,「台灣沒有主權危機,只有很多人在造謠的危機。」

 他說,台灣經濟現在有困境,但國家安全和安定,「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安定和安全。」

 國民黨立委質詢時,將焦點放在馬英九總統人身安全問題。國民黨立委費鴻泰等人質疑馬日前至特勤中心游泳,遭民進黨立委爆料,懷疑總統府內有「綠諜」、「綠色細胞」。

 國民黨立委邱毅更表示,前總統陳水扁是末路狂徒,憂心扁是否可能聯合總統府中埋伏的「細胞」,暗殺馬總統?

 蘇起表示,立委的憂慮,他深有同感,相關單位包括國安會都有做一切準備。但他會後補充說,國安會並無暗殺情資,他只是一般性的憂慮,並非憂慮暗殺一事。

 他強調,基本上他都信任府內職員,但他也很重視保密,若有任何洩密影響國家和總統的安全,絕對不會寬貸;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同樣說,總統府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若查到有洩密,或沒有忠實履行公務員職務,一定嚴辦。

 至於邱毅在質詢時詢問蘇起上任後,是否調查巴紐案相關文件?蘇起表示,司法的東西他不方便評論,但他透露,他上任後也有類似掮客,透過管道找他遊說,但他根本沒有見這些人,沒給他們任何機會。
2008-10-14 07:44:41
版主回應
政府再造/未來 14部8會3獨立機關【聯合報╱記者林河名 2010.01.13

政府組織再造,終於跨步成功。立法院第七屆第四會期昨晚休會前,通過政府再造四法,現行「八部、二會」走入歷史,未來中央政府共有十四部、八會及三個獨立機關,將從民國一百零一年元旦開始施行。
昨天並通過中央政府總員額法,將現行中央預算員額十九萬兩百人,「精簡」為中央機關總員額上限十七萬三千人。
昨晚通過四法,共修正行政院組織法、中央政府機關組織法,以及新定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及行政院組織功能與業務調整暫行條例。
行政院組織法從民國卅八年來台沿用迄今,未做重大修正,早已不符時代潮流;民國七十六年起,研修行政院組織法,扁政府時,民國九十年成立「政府改造委員會」,推動政府改造,數度在立院叩關不成;馬政府九十七年成立組織改造推動小組,經前研考會主委、現任內政部長江宜樺全力推動,昨晚完成三讀,歷經二十三年漫漫長路。
馬英九總統為使政府再造民國一百年上路,下令「不許拖過年」,民進黨團認為央行、金管會被移出獨立機關,馬政府可藉此掌控,嗆聲絕不退讓。在朝野僵持下,協商至昨晚十時表決,均依國民黨團版本通過。國民黨團原希望從民國一百年元旦起施行,經協商後,決定延後一年施行。
修法之後,行政院所屬組織由現行八部、十七會、三署、二局、四獨立機關,精簡為十四部、八會(見下表)、三獨立機關、一行(央行)、一院(故宮)、二總處(主計總處、人事行政總處),共有十個部會將會裁併。
三獨立機關為中選會、公平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法後,央行及故宮博物院都將從總統府之下改隸行政院。
研考會主委朱景鵬表示,這是經過二十三年努力完成的重大政府再造工程,是提升政府效能的重大突破,研考會將依調整作業原則,處理後續調整工程。

冷眼集/捅馬蜂窩?給馬總統勇氣掌聲【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 2010.01.13

政府組織再造工程倡議23年,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在文官系統本位主義當頭,以及政黨惡鬥阻攔對方摘下改革光環下,官僚體系反愈減愈肥。當前龐大卻無效能的行政組織,若真能在立法院跨出瘦身轉型的第一步,也意味政府強化治理、提升能力露出曙光。
但任何組織變動都是大工程,此次政府組織改造更是天翻地覆的大變動,可以想見一旦法案三讀,隨之而來的必是公務人員爭相自保、卡位的亂局。馬總統性格上的「不夠政治」曾是各界批評他無能的理由,然而在此事上,馬總統的「不夠政治」也讓他明知可能會捅到馬蜂窩,仍偏向虎山行,就此,各界也應公平地對馬總統的勇氣給予掌聲。
政府遷台後行政院的組織架構,長期維持八部二會建制,從民國76年開始,政府就有意因應社會變化、世界潮流發展,著手推動政府組織再造。不過民國80年以後,因應政務需求及立法院通過新法案,專職單位反而陸續增設,加上部會整併可能衝擊公務員的升官與出路,擔心公務員反彈影響政府支持度,一路走來幾乎沒有政府首長願意認真推動政府精減以免自廢武功和前程。
民進黨執政時,也曾有意推動中央政府組織再造,但民進黨在立法院無法掌握過半席次,藍營也對扁政府是否要藉此進行藍綠洗牌有高度疑慮,加上相關變動影響層面廣且鉅,最後此案仍功敗垂成。
事實上,各方都了解政府有再造以因應國際高度競爭環境的需求,但這個工程實在太過龐大,成效又難以在短期內展現,美國為例,1993年進行改造,1998年才見成效,紐西蘭1988年開始推動,1992年才國家競爭力排名才出現大進步,中間長達四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陣痛期,就是政府的風險期,馬總統的勇氣需要人民鼓勵,但此一政策美意能否落實,未來要靠政府上下更周全及加倍的溝通努力。

另詳參本館:馬國防政策 馬外交政策 馬國防外交兩岸 台灣人要騎那種馬?民粹亡台
2010-01-13 12:14:52
阿楨
中時2011-10-19民調 兩岸簽和平協議 近6成支持
 
 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震撼彈,由旺旺中時民調中心的調查結果得知,有五九%的人認為簽訂和平協議,有助於兩岸穩定交流,避免兵戎相見。對此議存有疑慮,認為兩岸不宜進入協商談判者,有一六%,餘為無意見。
 進一步分析發現,泛藍民眾有九十%支持簽署,泛綠民眾則看法分歧,四一%贊成協議,三五%反對;中立民眾,四二%認同,一九%不以為然,近四十%無意見。
 有人反對兩岸簽訂和平協議,認為此舉就像是統一的投降協議。但由調查結果顯示,有五五%的人不認同和平協議就是走向統一,贊成此種看法者,有二三%。
 交叉得知,泛藍受訪者有六八%不贊成協議就是統一的看法,但也有二四%表示簽協議就是要往統一的道路行進。泛綠受訪者,有五一%不接受兩者劃等號的看法,但也有三十%贊成;中立者四六%不贊成,一九%贊成。
 馬陣營在選前一百天內提出考慮簽訂和平協議的想法,對選情的利弊得失,引發討論。調查反映,有四二%的人認為馬英九充分展現自信,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爭取選民支持,主導選戰節奏,對選情必然有正面效應;覺得貿然提出此議,將主動闖入綠營砲火射擊目標,增加選情變數者,有二三%;五%認為不會有任何影響,無意見者,有二九%。  

民進黨,上街吧?【聯合報黑白集2011.10.19

民進黨當初反對ECFA,連石塊及汽油彈都上場,搞得滿街狼藉;如果民進黨以同一標準來面對馬總統「商簽和平協議」的提議,如今更應大張旗鼓地到街頭狠狠地大幹幾場。

綠營頭在燒 馬不懂乘人之危…【聯合報╱陸以正/退休外交官2011.10.19

如果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不是馬英九,在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被農地建豪宅醜聞,弄得焦頭爛額,連累到蔡英文進退兩難之時,肯定會袖手旁觀,讓這場莫名其妙的火災,把對手陣營燒得陣腳大亂,可以坐享其成。
兩岸談判是無法避免的事,不能排除雙方政治對話,更不必預設時間表。住在台灣的人不必著急,更無須恐懼。只要掌穩舵,乘風破浪,未來操在我們自己手裏。

另參本館:各表一中 啥米係ㄟ擱發 馬國家政策 馬國防外交兩岸 馬兩岸政策
2011-10-19 10:23:27
版主回應
馬哽咽:我不是為選舉 是為下一代幸福【聯合報2011.10.18

「我希望讓大家知道,我真的是歡喜做、甘願受。」十九天內五場記者會,馬總統昨天在「黃金十年」最終篇記者會上感性訴求,「我提出所有的政策,不是為了下一次選舉,而是為了下一代幸福,所以我的時間不是只有四年,而是十年。」
馬總統說,「黃金十年,國家願景」系列到尾聲,「我想講幾句心裡的話」,「我是中華民國總統,必須要有遠大眼光」,國家領導人應有視野和高度,「讓大家知道你要把國家帶到哪裡去」,這是做為領導人最起碼的要求;「黃金十年」除延續過去政策,也提出新的構想,以前瞻務實態度因應世界變局。
總統也肯定民進黨提出「十年政綱」,讓大家辯論的焦點回到公共政策,「這是一個民主社會應有的常態」;從過程中也發現,無論朝野有多大距離,在某些問題上還是有共識,「透過理性思辨能達成共識,這點我覺得是台灣民主非常重要的價值」。
「我們努力讓下一代能夠實現夢想,不就是我們祖先在一百年前努力的方向嗎?」總統哽咽說,先祖犧牲青春甚至生命,創造出相對和平的環境,「這是一種無盡感恩的過程」,下一代應有比現在更好的環境。

幕僚激辯 馬定調「早晚都要面對」【聯合報2011.10.18

距離總統大選剩不到三個月,外界不解為何馬總統要在此時觸碰敏感的和平協議。據了解,當初草擬黃金十年兩岸篇時,幕僚建議不宜放入和平協議,以免引發爭議,但馬總統堅持,二○○八年馬蕭國防白皮書就已列入,今年的「黃金十年」,一定要有交代。
馬陣營內部,一直有兩派意見角力,反對者認為外界會質疑「用什麼名義去提?主體要用什麼?海基會能代表中華民國嗎?太多爭議可讓民進黨做文章,反而徒增困擾。不但為對手的蘇嘉全農舍轉移焦點,且可能被綠營冠上「促統」紅帽。
贊成者則認為,馬總統身為國家領袖,應有大歷史定位與視野格局,對於中華民國未來,應該具體的向全民說明兩岸願景,才是負責任的領袖。

民調顯示 選民不認為馬會賣台【聯合報2011.10.18

對馬團隊而言,兩岸和平協議不但更具體,且符合人民對和平的期待與想望,當然勝過蔡英文,也可維持自己的「強項」。
馬總統在論述兩岸和平協議,搬出了連戰這塊招牌,強調這是二○○五年連戰訪問大陸後的結論,「尊連」政治意圖十足,除了向藍營宣示「尊重大老」,也頗有「以連制宋(楚瑜)」的意涵。
另外,即使是親綠學者所做的民調也都顯示,多數選民並不認同馬總統會「賣台」的看法,且肯定馬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路線。這些因素,也都讓馬陣營增加信心,決定此時釋出「兩岸和平協商」議題。

府:沒時間表 綠惡意抹黑 2011-10-18 中國時報

 針對陳其邁指稱黃金十年政策列入和平協議是設定統一時間表,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表示,這是民進黨別有用心惡意扭曲栽贓,有失在野黨的格局。
 范姜泰基表示,馬英九總統在記者會中說明非常清楚,必須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下,並衡量國內外情勢的發展,才有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可能。我方並無與大陸協商兩岸統一的任何構想。  
 范姜泰基指出,蔡英文主席今年九月間在訪美記者會上也曾公開表示「兩岸關係不排除任何可能」,民進黨應該先對兩岸關係如何朝向制度化交流,向民眾做清楚解釋,而不是急著將執政團隊扣上紅帽子。

協議牌 區隔蔡 孤立宋 2011-10-18 中國時報

 從堅持沒有時間表,直到拋出十年簽署和平協議、兩岸政治對話,經過三年多執政醞釀下,馬政府的兩岸談判突破「先經後政」的鐵律,開始有「由經入政」的準備;馬談話也隱含三個戰略目標:既向北京喊話、從大選角度區隔蔡英文、同時孤立宋楚瑜。  
 馬英九此時提出和平協議,倘若綠營反對,綠營就會被打成激進的一方;倘若綠營贊同,也等於是拿香對拜,即使綠營質疑國民黨談判身分,等於跳入藍軍設定的戰場。  
 尤其在宋楚瑜投入選戰後,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勢必引來綠營親中、賣台的炮火攻擊,這也可能催化更多選戰動能、衝高投票率,既可滿足深藍族群想像空間,也可稀釋宋吸納選票的能力。

相關新聞
拋震撼彈 馬:將推動兩岸簽和平協議
民進黨:進入協商統一階段
胡錦濤曾三度提和平協議
對和平協議動機不同 兩岸博弈
涉台官員:歡迎這個主張
和平紅利 轉化成政治願景
陸學者:九二共識是協議依據
陸學者:有利兩岸建構和平架構
民意加持 不怕紅帽子
讓美中對抗繞過台海
發展國際互動新模式
馬展現自信務實負責
2011-10-19 10:24:20
阿楨
公投案》不爽選舉操弄 拒投…穩健保台【聯合報2008.03.23

入聯、返聯公投一如以往,在第一個「投票率」的門檻就遭到否決。這個結果,不能望文生義地認定台灣人民不願加入聯合國或國際社會;應該解讀成人民選擇了「穩健保台」的途徑處理兩岸關係,同時對陳水扁集團一再操弄兩岸危機換選舉籌碼,清楚地表達最後一次唾棄。
二○○三年立法院通過公民投票法,隔年民進黨就在總統大選中發動公投,當年的題目是「購買反飛彈系統」和「授權與中國談判和平穩定架構」。今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再發動「討黨產」公投;國民黨也相對操作「反貪腐」公投。但四次公投,都在跨過投票率門檻時就被絆倒。
回頭看這一段歷史,撇開國民黨的「反貪腐」公投不談,民進黨主導的三次公投,其目的與其說是探究民意,不如說是為了政治鬥爭。對內,先把「公投獨家代理權」牢牢抓在手上,再把反對公投的國民黨打成反民主,這在○四年總統大選讓國民黨吃足了苦頭。
對外,公投也被認定是向中國嗆聲表態的最佳工具,○四年公投已經引發中國高聲反對,這次中國更畫下「法理台獨」的紅線,以戰爭威脅。同時罕見地和美國結成共同戰線,同聲反對,美國外交官員甚至甘冒大不韙,以接近「干預內政」的程度,多次直接對台灣人民喊話。
入聯公投是否真讓台灣瀕臨戰爭?多接近?坦白說台灣人民不得而知。但這樣的結果卻說明了,人民的智慧,遠比政客想像的高得多。台灣人民很清楚,台灣得不到國際地位,絕不是因為我們不曾表達,而是因為世界各國迫於中國不敢承認。但台灣人民同時也深知,對抗這種困境,先抓住美、日等大國,再和對岸耐心的周旋,遠比暴虎馮河式的攤牌更務實有效。
相對的,面對這樣的結果,中國也應認清,這不是「戰爭邊緣」的策略奏效,兩岸關係的基本面也沒有因為公投失敗而改變,美國也不會無條件一面倒向中國。深一層看,經過綠營多年的推動,「公投、自決」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心,台灣人民不是不敢公投,而是清楚這時還用不到它。
台灣人民不是反對入聯,不是反對公投,而是反對陳水扁這樣的政客拿它來操作一黨私利,這才是看待這次公投結果的正解。
2011-10-20 09:49:17
版主回應
府談公投必要性 和平協議和ECFA不同【聯合報2011.10.20(另參本館: 公投誰不會玩

馬英九總統昨晚透過發言人范姜泰基拋出用公投來決定兩岸是否簽署和平協議,范姜泰基強調,公投本來就是「民意支持」的具體作法,之前因為細節無法一次說清楚,總統認為有必要詳述,釐清外界誤解。
但據了解,馬拋出兩岸和平協議,是希望未來條件成熟後,能將兩岸和解制度化,並列在黃金十年中,打造和平願景。不料被民進黨打成「統一時間表」,批馬獨斷,馬與幕僚討論後,決定強化論述,並對外解釋。
范姜泰基指出,公投本來就是包含在民意支持內,況且如此重大、且攸關全國人民的政治性議題,也必須要用公投來決定,所以並非新創。
外界質疑當初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為何不用經過公投?范姜泰基解釋,和平協議是政治性議題,無法跟經濟性議題混為一談,重要性、影響性都無法相比。
未來用何種方式提出公投?黨政人士表示,屆時將依公投法十六條,由立法院發動,附具主文、理由書經立法院院會通過後,交中選會辦公投。
公投法第卅條規定,投票人數達全國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即為通過,否則公投案為否決;公投法第十六條也規定,若提案經公投否決,否決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再就同一事項提出公投。
府方指出,馬總統已多次公開表示,台灣未來的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就是尊重主流民意,其實就是隱含公投意涵,「這次只是講得更清楚」。

金:馬主張和平 任內不碰統一 2011-10-20 中國時報

 馬辦執行長金溥聰今天在東京早稻田大學演講時表示,依據旺旺中時所做的民調顯示,兩岸和平協議有六成民眾肯定,誰不希望和平?不光是兩岸,全世界都樂觀其成。他強調,馬總統曾說,任內不會碰統一,此生也不一定看得到統一。

陳雲林:先經後政實現和平 2011-10-20 旺報

 馬英九總統日前指出,不排除10年內開啟兩岸和平協議談判,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昨日表示,兩岸和平協議簽定是兩岸同胞共同願望,現在還是秉持「先經後政」來實現未來和平發展的更好願景,這是大陸官方首度對外回應兩岸和平協議議題。

美智庫:消除緊張 可改善兩岸關係2011-10-20 中國時報

 馬英九總統提出在一定條件下推動兩岸和平協議。華府的東亞議題專家十八日指出,這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美國應會支持這樣的構想。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部門主任容安瀾表示,馬總統設了很高的門檻,例如必須得到民意高度支持,也必須由國會監督等等,因此是很審慎的作為與程序,不是某些人所說的一意孤行。
 另一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也認為,馬總統列出的各項原則,代表著他對台灣人民、台灣民主的承諾,「這些步驟符合國家利益」;而在推動這項工作時,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容安瀾指出,馬總統沒有承諾一定要推動和平協議,而是說「這是不能永遠逃避的議題」。葛來儀也說,馬英九在當選總統之前即已談到兩岸和平協議,「很重要的是,馬總統沒有說如果連任就要把這件事列為第二任期的目標」,馬是說在未來十年審酌推動,而他的第二任期只有四年。

學者:公投反將綠一軍 多了保險閥【聯合報2011.10.20

總統府表示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將先交付公投,學者認為,這不僅反將蔡英文一軍,也讓未來兩岸和平協議的推動與簽署,增加了一個安全的保險閥,並使其更具民意基礎。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表示,蔡英文才批評兩岸和平協議危及民主價值,總統府馬上回應表示將交付公投,意謂著要透過國會監督和民意支持的民主程序,回擊蔡英文的批評。
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說,過去國民黨一直不願意碰觸公投議題,如今主動拋出,在公投議題上,將可壓縮與蔡英文間的差異,同時還可邊緣化宋楚瑜。另外,也可做為以後和中共談判時的依據。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表示,依總統府發言人的說法,等於是把保險閥設得更嚴格了,就政治氛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論述,比較不會造成社會疑慮,同時對馬總統的選情也比較有利。
2011-10-20 09:57:25
阿楨
再三拋信號 弦外之音很清楚【聯合報2011.10.21

七次江陳會今天結束,這次簽署了一個幾乎沒有爭議的「核電安全合作協議」,但談了一年多的「投資保障協議」則僅能拿出「共同意見」,多少減少了這次會談的分量。但七次會談前夕,馬英九總統拋出開展政治協商、簽署和平協議,倒增添兩會商談的些許話題。
除了簽署協議,這次商談,包括王毅、陳雲林、鄭立中都不約而同大談「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性,聲稱這個政治基礎若遭到破壞,兩會協商不僅中斷,兩岸關係也會遭到破壞。這樣反覆強調的聲明,似乎反客為主,成了這次會談的焦點。至於馬總統日前才拋出的和平協議,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僅以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帶過。
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大陸接連發出這樣的信號,說給誰聽應該再清楚不過,也是再三提醒,台灣方面若不能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台灣民眾的利益與福祉恐怕就會受到傷害。
大陸一方面態度強硬,另一方面也再三強調兩岸應該有更多的包容,看待雙方的分歧, 在「投保協議」上也表現善意與誠意,同意給台商及其眷屬在人身安全上廿四小時通報的「國民待遇」,算是給台商一個交代,至於糾紛解決,留待雙方下一次會談前迸出更多創意,突破僵局。
2011-10-21 09:02:23
版主回應
國安熱線後 馬親上火線【聯合報2011.10.21

總統大選藍綠爾虞我詐,馬總統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在政壇投下超級震撼彈,綠營批評馬訂出促統時間表,藍營內部也浮現不安。馬總統前晚緊急啟動國安層級熱線會議,府院及國安高層在空中沙盤推演,決定丟出公投擋箭牌,先搶奪兩岸議題論述主導權。
據了解,兩岸和平協議雖然是馬蕭白皮書的政見,但在黃金十年草擬時,陸委會並未將這項政見列入,內部會議討論時,儘管有幕僚建議大選前應避免此一議題,但馬總統認為不應迴避,且此時若迴避,未來辯論場上也閃不掉,堅持放進黃金十年。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八十幾天,馬總統拋出的兩岸和平協議果然成為「亮點」,民進黨逮住機會熱炒話題,批評馬訂出促統時間表,也試圖藉此轉移蘇嘉全農舍事件,多方質疑,讓馬不得不出面說清楚。
據指出,馬總統前晚緊急啟動國安層級熱線會議,同時也與馬辦執行長金溥聰討論攻防策略,馬總統、蕭副總統、吳揆、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空中熱線討論,決定丟出公投議題,並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先釋出風向球,昨天再由馬親自宣示立場。
幕僚透露,和平協議既然是二○○八年就提出的願景,馬總統無從迴避,不如主動出擊開闢新戰場,強化蔡英文「有讓人不安心、不放心的特質」;主打兩岸議題,正可凸顯蔡在鷹派、鴿派之間反覆跳躍的窘促。
知情人士指,藍營也掌握訊息,民進黨已成立「中國小組」,設定在這次江陳會主攻「九二共識」議題,將其定調為舊時代的國共共識,並批評馬政府與大陸互動依存、向財團和權貴靠攏,造成族群及貧富差距,這次馬拋出公投,可打亂民進黨的布局。

馬批蔡將台灣比做西藏 「自我矮化國格」【聯合報2011.10.21

馬英九總統昨天舉行記者會,說明未來若推動兩岸和平協議,「一定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沒過就不簽。馬總統也重砲回擊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將台灣比做西藏是「不倫不類」,呼籲蔡英文以後不要提這種「自我矮化國格」說法。
蔡英文前天在民進黨中常會發表聲明,以一九五一年中共和西藏簽署的和平協議為例,說明和平協議未必就是和平與安全的保證;對此馬總統表示相當遺憾,「這個比喻實在不倫不類,把台灣比做西藏,真的是不知所云」。
總統指出,中共與西藏簽和平協議,是以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態度,且稱之為「解放」,「怎麼可能拿來當作我們跟中共簽和平協議的比較呢?」蔡英文的說法「嚴重自我矮化」,無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完全不能接受」。
蔡英文批評馬總統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會使台灣面臨犧牲主權、改變現狀、危及民主價值和破壞戰略縱深的「四個危險」。
總統強調,民進黨提出許多不實指控,造成社會誤解。他說,維護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與完整、台灣的安全與繁榮、族群和諧與兩岸和平、永續環境與公義社會,是「黃金十年」構想中的四大確保,「這四大確保,也讓蔡英文所說的四種危險,完全沒有發生的可能」。
總統說,二○○三年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負責推動與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議」,「八年後卻批評我們這個看法,(她)又出現反覆的情況」;「他們(指民進黨)八年前提出來是愛台灣,我們提出來就要被扭曲,這不公平、也不合理」。
總統說,和平協議涉及層面比ECFA更廣,「所以才考慮採取公投」;民意調查、立法院決議和公民投票,都可展現民意,沒有固定非用哪種不可,有些議題若事關重大,公投不失為了解民意的方式,「不要因為過去的公投讓民眾不是很滿意,而排除這個可以確定民意的方法」。
馬總統重申兩岸洽簽和平協議三前提,包括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若中國大陸無法接受,「表示兩岸還沒有互信,那就再說吧」;若處理過程中,國內共識和兩岸互信都不夠,「暫時擺著也沒有關係」,沒有說十年內一定要簽。
總統表示,如果「黃金十年」到了,三個條件卻沒成熟,就不要簽;和平協議是否簽署,取決於條件夠不夠成熟,不是用時間來說明何時要簽。
總統表示,中華民國是民主國家,公共政策必須要政府和民意機關獲得共識才會推動,民眾也可以透過公投法發動創制複決,「這是行之多年的制度,我相信中國大陸也不是不了解」,兩岸分治六十餘年,發展出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雙方必須要相互尊重」。
2011-10-21 09:13:55
阿楨
另參本館:2012大選

(楨:四年前以為台灣人會依「理性專業及事實」的「民主」來監督馬,可惜四年來仍逃不過「理盲又濫情」的「民粹」,所幸關鍵選舉時會稍醒,暫時保住了「民主」此一意識形態之信仰,只是呆歹彎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很快又會恢復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本性吧!另參本館:換馬監督 台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台 五都大選)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722232

689萬vs609萬 馬英九贏了92共識贏了【聯合報2012.01.15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昨天以百分之五十一點六、六百八十九萬一一三九票,擊敗對手民進黨蔡英文、親民黨宋楚瑜,連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
蔡英文得票百分之四十五點六三、六百零九萬三五七八票。她在國際記者會上承認敗選,並宣布請辭民進黨主席。宋楚瑜得票百分之二點七七、卅六萬九五八八票。
這次立委選舉,國民黨取得64席,民進黨40席,台聯與親民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
這次總統選舉異常激烈,選戰後期「九二共識」成為雙英主戰場,雖然面臨泛藍分裂的嚴酷考驗,但馬英九仍勝出,等於九二共識的「公投」過關。
馬英九表示,競選過程中,蔡英文和宋楚瑜對他提出很多批評與建議,「他們的意見都非常寶貴,我感謝他們,也會慎重評估研究,只要是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我一定會採納」;他承諾連任後至少每半年會邀請在野黨領袖共商國是,找出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政策。
對兩岸關係,馬英九說,「不急著討論政治問題,現在時機沒成熟」;兩岸關係依目前速度發展是最好的,對兩岸人民、區域穩定與世界和平都有幫助,「不必忙著立刻開啟政治性協商,此時也不一定是最好選擇」。
2012-01-17 12:25:33
版主回應
駁賣台 馬向蔡下戰帖 2011-09-26 中時

 對於民進黨有關的「賣台」抨擊,馬英九深不以為然,要批評他親中賣台、有損主權的人,「舉出我們哪裡賣台?哪裡傷害主權?」
 他更鄭重地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下戰帖,要求在野黨與執政黨進行廣泛深入的政策辯論交流,以求有助於凝聚台灣內部共識。
 相關新聞
綠:馬傾中還需辯論嗎?
 留言
馬英九太天真的, 蔡英文已輸了一次, 怎麼有膽子再跟馬英九辯論?
DPP 發言人不是早就放出風聲說不辯了嗎?!
這就是 DPP: 嘴上喊多勇多勇, 真要動真格的, 跑得比誰都快, 俗辣一個!

請問,什麼叫出賣?【聯合報黑白集2011.09.26

「出賣」是個嚴重的罪名,民進黨卻隨手往別人頭上扣帽子。民進黨甚至自以為擁有這個詞的專利權,可以無限質疑別人,而自己則只要喊喊「愛台灣」即能過關,無需反省自己對台灣造成的傷害。請問:一個在位元首假藉權力中飽私囊、敗壞官箴,不算出賣國家嗎?政黨全力包庇一名貪婪、失德的領導人,不算出賣人民利益嗎?
馬英九在位三年多,因一心想當個全民總統,遭某些人質疑未照顧藍軍利益,而有宋楚瑜的乘隙而出。在這些人眼裡,馬總統的作法「出賣」藍軍利益;但從大局看,超越藍綠不是更符合國家利益嗎?
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還在使用仇恨語言,難道是技窮了?

(另參本館:假愛臺之名 比賣國為榮 馬的原鄉精神)

協議牌 區隔蔡 孤立宋 2011-10-18 中時

 從堅持沒有時間表,直到拋出十年簽署和平協議、兩岸政治對話,經過三年多執政醞釀下,馬政府的兩岸談判突破「先經後政」的鐵律,開始有「由經入政」的準備;馬談話也隱含三個戰略目標:既向北京喊話、從大選角度區隔蔡英文、同時孤立宋楚瑜。

中時2011-10-19民調 兩岸簽和平協議 近6成支持
 
 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的震撼彈,由旺旺中時民調中心的調查結果得知,有五九%的人認為簽訂和平協議,有助於兩岸穩定交流,避免兵戎相見。對此議存有疑慮,認為兩岸不宜進入協商談判者,有一六%,餘為無意見。

民調顯示 選民不認為馬會賣台【聯合報2011.10.18

對馬團隊而言,兩岸和平協議不但更具體,且符合人民對和平的期待與想望,當然勝過蔡英文,也可維持自己的「強項」。
另外,即使是親綠學者所做的民調也都顯示,多數選民並不認同馬總統會「賣台」的看法,且肯定馬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路線。這些因素,也都讓馬陣營增加信心,決定此時釋出「兩岸和平協商」議題。

兩岸制度化協商 5到8成滿意 2011-10-24 中央社

 兩岸第7次江陳會談已於上週在天津落幕,雙方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行政院陸委會今天表示,歷次民調顯示民眾對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高度肯定,滿意度高達5到8成以上。

金溥聰不知總統要拋和平協議 2011-10-24 旺報

 兩岸和平協議話題已成為藍綠攻防的焦點。對於該議題的發酵,「台灣加油讚」執行長金溥聰昨日在日本指出,先前確實曾以電話和馬總統討論「兩岸和平協議公投」的議題,但他事前並不知道馬總統會拋出「兩岸和平協議」。金溥聰強調,外界說「兩岸和平協議是金溥聰講的,完全不是事實」。
金溥聰說,當時他知道的情況是「馬總統贊成(提公投)、蕭副總統贊成、吳(敦義)副總統參選人也贊成」,所以他的意見就是「公投又不是民進黨的專利」,既然三個前提有一個是「民意支持」,而公投又是最直接的民意,當然屬於民意的一種。

(另參本館:各表一中 啥米係ㄟ擱發 馬國家政策 馬國防外交兩岸 馬兩岸政策)
2012-01-17 12:27: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