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6式步兵战车有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
中國ZBD97型步兵战车的水上机动能力
中國ZBD97型步兵战车安装了光电干扰/激光告警设备
中國最新型03P式水陆坦克
中國03P式水陆坦克进行水上试验
中國63A兩棲坦克駛出登陸艦坦克艙前大門
中國63C兩棲裝甲車從登陸艦前大門吊橋駛出
中國ZBD-2000式空降战车
和平使命-2007上合军演中方空降部队实施重装空降
中国自1996年以来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俄制BMD-3型空降战车,数量约为80辆
俄军IL76空投最新型BMD4空降战车
装载三辆BMP战车的安-70模型
俄制改进型BMP-3步兵战车驶上滩头
俄制BMP战车家族
美國陸軍 | M-2/3布來德雷(Bradley)系列裝步戰車 |
德國新型"美洲獅"步兵戰車
韓國自行研制的NIFV履帶式步兵戰車
烏克蘭研製的BTMP-84步兵戰車
以色列展示最新型“猛虎”步兵戰車
新型ZBD-04履帶式步兵戰車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
ZBD-04型步兵戰車是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要求,從90年代後期開始研制的履帶式步兵戰車。履帶式戰車負重能力高、越野通行能力牆。
該車的炮塔有著濃重的俄羅斯色彩,采用了和BMP-3相同配置的 100毫米 主炮和一門同軸並列的30毫米機關炮,強大的火力和遠中近射程相銜接的武器配置,該車底盤外形較爲高大、流線型好,爲全焊接車體,采用動力艙前置,中部爲炮塔,後部爲載員艙,載員艙後安裝一扇向左打開的後門。采用較窄的挂膠履帶和六對小直徑雙輪緣負重輪以及三對托帶輪,車尾門下方兩側具有兩個噴水推進器噴口。
ZBD-04型步兵戰車火力配制參照俄制BMP3,配備100毫米口徑2A70火炮和30毫米口徑2A72自動機關炮。其中2A70火炮可以發射標准的100毫米口徑彈藥和射程爲4公裏的9M117反坦克導彈。30mm2A72副炮上下雙路供彈,采用傳統的彈鏈供彈,容彈量500發(258發榴彈、242發穿甲彈),在主炮右側同主炮並排安裝,主炮左側還安裝有一挺7.62mmt同軸機槍,火力配置可謂強大。之所以采取這種火力配置,結合該車擁有的較佳的兩棲能力這一點來看,在渡海登陸作戰環境中,單車的火力性能應該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對付遇到的各種軟硬目標,包括坦克、裝甲車輛、永備共事和有生力量等,有利的支援登陸部隊進行作戰。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493_9911.htmlZBD-05式兩棲突擊車方隊出發准備受閱
2009年10月01日兩棲突擊車方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該方隊是來自南京軍區硬骨頭六連所在師的裝甲團。該師是我軍第一個兩棲機械化步兵師。作爲解放軍第一支兩棲作戰部隊,改制十年來,曆經兩次換裝。這次參加國慶閱兵的第二代新型兩棲突擊車是兩年前才列裝部隊的,陸海機動性能優越,火力配系強大,信息化水平高。它的列裝標志著解放軍兩棲作戰裝備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我軍新型ZBD-05式兩棲突擊車采用線型更優秀的車體、配備99A式坦克的1500馬力大功率發動機、加裝大面積的前後滑水板,水上行使速度超過40公裏/小時。加高的車體改善了載員艙乘坐條件,載員較長時間乘坐也不會像老式裝甲車一樣感到明顯不適它的出現可將中國兩棲裝甲部隊的航渡速度提高3倍,使中國機械化登陸部隊能夠以最快速度沖過無掩護的登陸場,攻上地方灘頭陣地,可以有效減少人員傷亡。
裝備性能:ZBD-05式兩棲突擊車全重26噸乘員爲車組3人加載員8人,水上速度可達30-40公裏/小時,發動機功率高達1103千瓦。
武器配備:裝備105毫米低後坐線膛坦克炮。是在63A水陸坦克的同口徑火炮上改進而來的。這種火炮和陸軍105毫米坦克炮相比,通過增加炮口制退器、改進反後坐裝置降低了火炮後坐力,使輕型兩棲突擊車能夠承載並在水中安全發射。中國的105毫米坦克炮自80年代從西方引進以來,經過20余年的消化吸收,性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近年來最新研制的彈芯長徑比接近30:1的新型脫殼穿甲彈2000米距離垂直穿深達到500毫米水平,足以對付M60A3和M48H坦克。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493_9742.html從BMP-1看中國86式步兵戰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鐵甲序列中,1986年式履帶式步兵戰車(通常稱為86式步兵戰車,簡稱86步戰)是過去近20年間裝備的主要裝甲戰車之一,是我軍步坦協同作戰的主要載具,從歷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到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它都是惹人關注的“軍中驍騎”。儘管86步戰在我軍現代化建設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我軍更先進的新式武器的不斷服役,這種步兵戰車應算是步入“老年”了。那麼目前86步戰還保持著什麼樣的現實戰鬥力與發展空間,如何看待其在新環境下的作戰使用,無疑是許多熱心關注祖國國防建設的軍事愛好者的重要問題。筆者作為其中的一員,不妨在此拋磚引玉,談談作為一個軍迷的看法。
中國古代先哲老子有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擁有百萬雄師、拱衛祖國大好河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身上,鑒於有限的經費和關係數百萬將士鮮血和生命的大是大非,任何一款新式武器的研製列裝都必須經過慎重考慮後才會正式實施,86步戰的服役同樣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因此,在談論這個話題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中國發展步兵戰車的初衷與歷程,可以說,“理論先行”的原則在這裏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與當年擁有龐大陸軍的美蘇等超級大國一樣,中國在研製和裝備步兵戰車方面也經歷了漫長的探索與試驗過程。1970年,當蘇聯紅軍開始裝備BMP-1步兵戰車之時,中國還處在“文革”的混亂時期,由於同時遭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技術封鎖,在這個事關陸軍作戰模式變革的重點武器開發上,中國只能持一種“靜觀其變”的態度。
當年北約軍隊大都裝備的是FV432、M113和AMX-VTT,蘇聯陸軍裝備的是BTR-50/60,我軍裝備的是63式裝甲輸送車,這些車輛都屬於所謂的“戰場的士”,步兵搭乘這種車輛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敵方火力殺傷,儘量乘車抵近目標,然後下車徒步發起攻擊。步兵戰車的出現,彌補了過去裝甲輸送車的種種缺陷。首先,車內步兵可以在有效的裝甲防護下,使用手中的輕武器進行射擊;其次,大部分車輛都裝有重武器,能夠對步兵班進行火力支援,步兵搭乘這種攻擊力與防護力都得到強化的車輛,既可以乘車作戰,又可以下車作戰。相對傳統的步坦協同作戰方式,這種作戰樣式有了質的飛躍。
當時面對蘇聯在遠東陳兵百萬的嚴峻形勢,尚在為實現摩托化而奮鬥的中國陸軍顯然也極需要步兵戰車來掩護坦克作戰,提高步兵自身的安全和隨行作戰能力。這種需求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往往以小股部隊形式襲擾我軍的越軍,抓住我軍沒有步兵戰車、步兵大多以徒步或搭乘坦克的原始方式伴隨坦克部隊發展進攻的缺陷,通過在山區狹窄路段襲擊坦克車隊的前後車輛,專打無掩護步兵,甚至用炸開水壩淹沒道路的辦法,遲滯我軍的前進速度,儘管它扭轉不了我對越還擊戰的戰局,但也確實讓我軍深感離現代機械化戰爭的要求有很大距離,同時也刺激了我國發展步兵戰車的動力。
據英國《簡氏戰車年鑒》介紹,由於中國接觸步兵戰車的概念較晚,自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儲備,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為埃及維護和保養蘇式裝備的交往,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從埃及陸軍得到蘇聯生產的BMP-1戰車(許多軍迷熟悉的“猴形”戰車,即技術簡化型戰車),開始測繪並仿製, 1986年仿製成功,並定型為WZ501履帶式步兵戰車,即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1987年進入小批量生產。起初並沒有考慮國內裝備,主要供中東、北非國家的軍品出口需要。隨著我軍機械化進程的加快,1992年開始轉入穩定生產,逐步裝備北方我人民解放軍集團軍的機械化部隊。應該說,在當時海外對華軍事技術封鎖剛剛打開一個“小缺口”的情況下,BMP-1戰車生產的“本土化”是中國軍隊提升機械化戰鬥力的唯一選擇,就是現在看來也是無可厚非的,正所謂我們老百姓經常說的“先要吃飽,然後再說吃好”!
86步兵戰車為水陸兩棲型,正是由於這種特性,目前有一些西方軍事觀察家認為86步戰可能已經開始裝備為擔負渡海攻島任務的南方部隊。該車上裝有1門用於近距離射擊的短身管73毫米低壓滑膛炮和1套用於遠距離攻擊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導彈發射架就安裝在炮身上。車輛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水上速度7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60~510千米,實際上比我軍仍普遍裝備的59式坦克的機動能力都強,而86步戰機動能力強的優勢也無疑在某種程度上更加促進了我軍換裝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步伐。
總體設計評估
筆者在這裏引用的全部均為公開出版物提供的有關資料,以下所有結論也都肇因於此:
86步戰的戰鬥全重13.3噸,柴油發動機功率293馬力,單位功率22馬力/噸,這些資料指標與原型車──BMP-1相比均有所下降。它採用動力艙前置方案,發動機位於車體右前側,可保護後面的乘員艙不受來自前方火力的殺傷。駕駛員位於車體左前方,利用機械助力操縱裝置駕駛車輛。車內有供駕駛員夜間駕駛用的紅外夜視儀,車長位於駕駛員的後面,有自己專用的一套觀察儀器,包括紅外探照燈。中部為炮塔,系車長右側,炮塔上裝有1門73毫米低壓滑膛炮,炮身上方裝有單軌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用於發射有線制導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
車體後部為載員艙,可載員8人,他們背靠背而坐,兩排座椅中間是主要燃料箱,車後的2扇車門內有兩個附加油箱(危險!)。載員艙頂部有4個長方形的預備艙門,每個載員都有1個射擊孔和1個觀察鏡,最靠前的2個射擊孔是56式或81式班用機槍射擊孔,其他是供56式衝鋒槍或81式自動步槍射擊孔,車尾還有1個預備射擊孔,供載員艙最後面的2名戰士掩護後方使用。另外海外軍事觀察家還稱,乘車步兵可用隨車攜帶的“紅纓”-5可擕式地對空導彈進行防空作戰,但這種情況似乎並不普遍。
火炮的迷思
對於裝甲車輛採用哪種步兵班支援火炮最有效的問題,北約軍隊內部一直存在很大爭議,一派觀點是主張採用防空武器,另一派則強調其反坦克用途,折中的人士則認為最好是高平兩用炮。而從86步戰的主炮設計來看,我國武器設計師顯然接受了蘇聯/俄羅斯同行的觀點,傾向於採用反坦克武器,儘管這一思路在實踐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86步戰上的73毫米主炮的重量很輕,只有110千克,全長2.185米,大體由一個簡單的發射管和仿自蘇制PR-9火箭增程彈構成,這種炮彈與我軍步兵班配備的69式火箭筒所用火箭彈非常相似,它裝有一個小藥包,在炮彈脫離炮身的一刹那,火箭發動機開始工作,為彈丸加速;彈丸初速410米/秒,火箭工作後,可使速度提高到675米/秒;炮彈離開炮口後,它的尾翼就展開,以穩定彈丸的飛行。該炮彈可在任何距離上穿透300毫米厚的垂直均質鋼裝甲,不過對付複合裝甲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該炮配備了簡單的自動裝填系統,40發炮彈安置在炮塔內的環形彈夾裏,電動裝填機旋轉彈夾並將一發炮彈送出,然後夾住這發炮彈,同時把火炮擡高到1度角度,裝上炮彈,再恢復原位,準備裝填第二發。採用自動裝填機後,86步戰火炮的最大射速為8發/分鐘,但每次裝填炮彈時都必須擡高火炮,這就使火炮的射擊性能大打折扣,因為炮手不能用第一發打出去的炮彈來修正第二發將發射炮彈的射擊諸元。在火炮右方裝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備彈2000發。
西方軍事專家認為,73毫米炮原地射擊的命中率是比較高的,但因沒有雙向穩定器,行進間射擊不夠準確,甚至對800米距離上的靜止目標射擊時,命中率也會低於50%。該炮對1300米以外的目標射擊命中率有限,對活動目標射擊或車體隱蔽的目標射擊,也效果不理想。這種火炮的最大缺點是,炮彈受橫風影響非常大,容易在飛行中被風吹歪航向,除非炮手能估計出風力引起的偏差,否則不易瞄準目標。另外,由於車長用紅外探照燈的障礙,火炮在左前方有一個射擊死角,因此火炮的俯角只有5度,從車體隱蔽的陣地進行射擊時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隨著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陸軍裝備的更新,86步戰在火力上的劣勢將日益明顯。日本陸上自衛隊裝備的89式步兵戰車、韓國陸軍即將問世的新式NIFV步兵戰車以及駐紮在韓國的美國第8集團軍使用的M2/3佈雷德利戰車,它們均採用25~40毫米口徑機關炮作為主要武器,儘管在彈藥口徑上不如86步戰,但均配備有火炮穩定裝置和先進的“獵殲”式火控系統,特別是飽滿的持續火力更是未來激烈陸戰中所需要的,在這一點上,86步戰的火力配置在現在已顯得落後。
導彈的局限
由於73毫米主炮對1300米外的目標產生不了威脅,86步戰上安裝了“紅箭”-73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紅箭”-73是我國研製的第一代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只有高水準的射手操縱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戰鬥效能。在行進中的86步戰車上,發射導彈後,射手使用座位下面的小操縱杆控制導彈的飛行,必須同時跟蹤導彈和目標的即時動態,這需要相當高的技術水準才能完成。“紅箭”-73導彈的戰鬥部為空心裝藥,對均質鋼裝甲的破甲厚度為400~500毫米。據海外專家推算,在1 000米或超過1 000米的距離上,熟練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射手對完全暴露的固定或運動中的坦克射擊時,命中率為60%,對車體隱蔽的坦克射擊時命中率只有31%。由於制導線的長度有限,無法對付3 000米以外的目標。
如同73毫米炮一樣,86步戰原地發射導彈的命中精度相當高。86步戰自身攜帶有4枚“紅箭”導彈,2枚在炮塔右側,另外2枚在車體右側靠近班用機槍射手的右面。“紅箭”-73導彈飛行完整個3 000米射程所需要的時間為27秒,即每秒120米,裝填1枚導彈需40~50秒。在需要裝上導彈時,射手先要打開炮塔頂部的一個小艙口,把導彈放在滑軌上,爾後使導彈的穩定翼張開,可這一過程將破壞戰車上的空氣過濾裝置的密封,在實戰條件下是相當危險的。
由於裝填導彈的過程比較複雜,每2分鐘才能發射1枚導彈。另外,導彈的飛行速度也很慢,雖然射手能觀察到它的飛行,有利於控制導彈,但“慢騰騰”的“紅箭”-73導彈易被對方發現,使其提早採取隱蔽措施而後實施報復性回擊。“紅箭”-73導彈沒有配先進的夜間觀瞄系統,因此夜間作戰能力不足。據海外軍事媒體稱,中國軍隊早期裝備的夜瞄裝置的有效距離在1 000米以內,而“紅箭”-73導彈的射程卻遠遠超過了它們的工作範圍。
儘管73毫米炮和“紅箭”-73導彈有不少缺陷,但兩者的結合使用,理論上使86步戰具備了射擊3 000米以內目標的能力。而且,這兩種武器小巧輕便,特別是造價低廉,不像西方同類武器那樣精密嬌貴,適合我軍大批量裝備。筆者以為,按照我軍一貫奉行的“可靠可用,合理足夠”的裝備原則,86步戰在一段相對較長的過渡時期裏,將繼續服役於特定需求部隊和二線部隊,在應付日常訓練和未來可能的低烈度衝突中,86步戰還是可以勝任的。
防護能力
86步戰主要是通過縮小外形、重點防護以及提高機動能力的“軟措施”來強化戰場的生存能力。在裝甲防護力上,86步戰比較有限,其整個車體共用77塊裝甲板焊接而成,材料大多是不同厚度的特種鋼裝甲板,局部為特種鋁合金裝甲板,各個部位的裝甲厚度不超過14毫米,容易遭到各種反坦克武器的殺傷。筆者認為,儘管86步戰的前裝甲的傾斜角度較大,動力艙蓋板還帶有七根橫筋的鋁合金擋板可以減弱穿甲彈的動能,但由於裝甲較薄,實際上目前西方軍隊常規的坦克炮、中口徑機關炮和反坦克火箭筒都能打穿它,彈丸可能直接鑽進動力艙,傷害車上的駕駛員,使車輛喪失機動能力。如果敵彈丸擊中炮塔下的部位會誘爆儲存的炮彈和反坦克導彈,從而可能引起災難性的爆炸。在1 500米距離上,北約軍隊的制式105毫米M68型線膛炮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首發命中率可超過50%,在1 200米距離上使用破甲彈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光學制導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在3 250米距離上的命中超過80%,美國單兵攜帶的輕型“標槍”反坦克導彈在1 000米距離上的命中率為90%,小型的SMAW式肩扛式火箭筒在150米距離上的命中率為70%。步兵戰車被這些武器中的任意一種擊中後不是被摧毀就是喪失機動能力。此外,86步戰的薄裝甲也特別容易遭到地雷的破壞。
當然,這些防護弱點並不是只存在于86步戰,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步兵戰車來說都存在這些弱點。即使是重視防護、車體較重的美國“佈雷德利”和英國“武士”步兵戰車在面對上述武器的攻擊時,其防護力也同樣有限。可以說,如何提高步兵戰車的防護力是擺在世界步兵戰車設計師面前的緊迫問題。
過去我軍大量使用的63式裝甲輸送車沒有集體“三防”系統,這對核條件下作戰的官兵構成潛在的威脅。而86步戰擁有完整的集體“三防”空氣過濾系統,完全可以在核生化污染區作戰。當遭受核攻擊時,車內的感測器就會馬上發出警報,並使整個防禦系統開始工作,密封艙蓋,在車內產生一定的超壓,防止外面的空氣通過不嚴的縫隙滲入車內;同時,車上還裝有乘員過濾空氣的裝置。
不是結束,而是起點
當初,蘇聯陸軍對裝備BMP-1步兵戰車並不是很積極,由於這種戰車影響到步兵戰術的變革,這也使某些正統觀念嚴重的軍官對它的真實戰鬥價值產生懷疑,當時很明顯的現像是,幾乎在BMP-1戰車裝備部隊的同時,蘇聯紅軍的序列裏又出現一種代號MTLB型的多用途裝甲車,這種車就是作為BMP-1的“候補”服役的,一旦BMP-1的運用失敗了,MTLB就可以頂替其位置,得到持續發展。同樣,我軍在運用86步戰的過程中也經歷著從生疏到適應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還試圖將86步戰的炮塔及武器系統整個移植到成本更加低廉的85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的底盤上,搞“有中國特色的步兵戰車”,但實際檢驗效果證明此路不通。最終使86步戰投產和裝備成為我軍機械化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它有效地提高了我軍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效能。
不可否認,隨著時間的推移,86步戰與世界先進步兵戰車相比,在火力、裝甲防護力方面已經出現令人擔憂的技術差距。因此,我軍迫切需要技術性能更先進的步兵戰車。值得每個中華兒女自豪的是,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兵器工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具有國際頂尖水準的99式主戰坦克震驚了世界,在2004年北京國際軍事後勤裝備展上,一種酷似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的履帶式兩棲戰車底盤更是引發海外媒體對中國二代步戰的種種爭議,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具有濃厚中國特色、擁有強大火力與防護能力的中國二代步戰將以青春的熱情接過86步戰的軍旗,迎接新軍事變革的考驗!
鏈結:
蘇聯紅軍機械化步兵連的步兵戰車編制
由於不便公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機械化步兵連的編制情況,我們不妨採用蘇聯陸軍的編制來說明86步戰的裝備情況。蘇聯陸軍的機械化步兵連編制為官兵180名,裝備10輛BMP-1步兵戰車。每連編3個排,每排編3輛步兵戰車,連部有1輛BMP-1指揮車。每排編三個班,共32人,乘坐3輛步兵戰車。第1班和第3班各11人,第2班10人。每車至少有6~7支AKMS衝鋒槍,2挺PKM機槍,1具RPG-7火箭筒,駕駛員和車長各有1支手槍。第1班和第3班可能有1套“薩姆”-7可擕式地對空導彈,並編有射手,第1班可能裝備1支SVD狙擊步槍。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319
中國新型步兵戰車性能分析
最近,中國最新研製的第二代履帶式步兵戰車照片頻頻從網上曝光,其新穎的外形和獨特的火力配置顯得與眾不同,更引起了眾多軍事愛好者的熱情關注。新兵步兵戰車的性能,更是眾多同好們討論的焦點,下面筆者將根據已有的諸多資料,對新型步兵戰車的性能 作一個簡要的分析。
照片顯示,新型步兵戰車採用了類似俄羅斯2001年在IDEX展出的BTR90輪式步戰車炮塔,即BMP3炮塔的最新該型。但是該車底盤明顯不同於BMP3底盤,鑒於目前國內外尚無此種類型履帶式底盤,可以判斷該車底盤為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履帶式裝甲底盤,因此新型二代履帶式步兵戰車並非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的國產化型號,而是引進和自研相結合的產物。
先說底盤,從照片上看,該車底盤外形較為高大、流線型好,為全焊接車體,採用動力艙前置,中部為炮塔,後部為載員艙,載員艙後安裝一扇向左打開的後門。採用較窄的掛膠履帶和六對小直徑雙輪緣負重輪以及三對托帶輪,車尾門下方兩側具有兩個噴水推進器噴口。有消息說該車採用液氣懸掛,可以調整車身高度,有利於空運。該車車首裝甲的傾斜角度較大,擁有較好的防彈外形。車體外形較為高大,因此具有較佳的浮力儲備,車內的乘坐舒適性也較86式步兵戰車大大改善,增加了車內空間,使得乘車步兵可以攜帶更多的裝備給養或者其他技術裝備,持續作戰能力得到提高。在該車車首前下方安裝有大型防浪板,其尺寸和位置同我國海軍陸戰隊現役86B型步兵戰車相似,防浪板之後的楔形車首與車體之間有較為明顯的焊縫,因此判斷該車首為大型浮箱,為全車提供浮力並與車體成為一個整體。
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一個向左開啟的艙蓋,上面裝有3具觀察潛望鏡。駕駛員附近的車體側面伸出一根向上的類似發動機排氣管的裝置,如果是排氣管,這種設計估計是基於防止水上航行灌水的考慮。履帶上方安裝有同86式步兵戰車類似的弧形擋板,但沒有86步戰那種複雜的進、排水結構,因此該車雖然具備履帶劃水能力,但並不強調高工作效率,僅僅作為噴水推進的備用水上推進方式或者配合噴水推進裝置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該車車體左側安裝有兩個觀察鏡但右側僅有一個,且僅在靠近車體尾部的兩側觀察鏡下麵安排有兩個射擊孔,加上車體後門上的一個觀察鏡和一個射擊孔,該步兵戰車僅擁有3個射擊孔,因此可以判斷該車並不強調步兵隨車戰鬥能力。但車體側面裝甲上面安排觀察鏡而並非在頂甲板上安裝潛望鏡,雖然射擊孔減少可以被認為是重視車體防護性能,但是安排在側裝甲上的觀察鏡卻同樣降低了裝甲的強度,不得不認為這一點是一處敗筆。究竟為何不採用類似86式步兵戰車上可靠且成熟的潛望鏡而採用裝甲板上開口的觀察鏡的設計,這一點讓筆者百思而不得其解。
該車採用何種動力裝置現在還不得而知,但照片顯示該車右前部頂甲板上具有前後排列三個方型的類似散熱器或進排氣裝置,顯示出該車安裝有動力強勁的發動機,發動機的冷卻方式極有可能為水冷而非我國裝甲車輛上常見的風冷方式。綜上所述,新型二代履帶式步兵戰車外形較為高大,車體線形、浮箱、防浪板、噴水推進器等等細節顯示,該車十分強調兩棲性能,其水上機動性能應超過BMP3或者AAAV7,渡海頓陸作戰能力較強,這也許是當初我國沒有選擇仿製BMP3底盤的一個原因。
該車的火力系統一直是同好們爭論的焦點。很明顯該車採用了新型BMP3的炮塔及其火控系統,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可以得知,中國早在1997年就已同俄羅斯簽署軍事合作計畫,引進了俄羅斯產的BMP3步兵戰車火控系統以及配套的9M117 Bastion (北約代號AT12)鐳射制導導彈。根據我國武器裝備發展研製的慣例,可以預見到,BMP3步兵戰車的武器系統將會在我國逐步實現國產化,並最終完全掌握其技術,此舉將會大大縮短我國的步兵戰車系統現代化進程,並為我國研製新型步兵戰車提供有利的技術經驗。
參照BMP3的火力配置,新型步戰車炮塔配備100毫米口徑2A70火炮和30毫米口徑2A72自動機關炮。其中2A70火炮可以發射標準的100毫米口徑彈藥和射程為4公裏的9M117反坦克導彈。30mm2A72副炮上下雙路供彈,採用傳統的彈鏈供彈,容彈量500發(258發榴彈、242發穿甲彈),在主炮右側同主炮並排安裝,主炮左側還安裝有一挺7.62mmt同軸機槍,火力配置可謂強大。之所以採取這種火力配置,結合該車擁有的較佳的兩棲能力這一點來看,在渡海頓陸作戰環境中,單車的火力性能應該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對付遇到的各種軟硬目標,包括坦克、裝甲車輛、永備共事和有生力量等,有利的支援登陸部隊進行作戰。因此不難理解該車採用如此的火力配置,當然做出犧牲的是火力系統的複雜性和彈藥殉爆的危險性。
該車採用的火控系統並非國外媒體報導的是BMP3早期型,而是將鐳射測距儀集成在炮長瞄準具裏面的新型火控系統,且不論該火控系統的型號和性能,單單將鐳射測距儀從火炮上方移到瞄準具中就足以大幅度提高該車的作戰能力。鐳射測距儀在主炮上方不僅容易受損,而且必須和主炮一同俯仰方能指向目標,受主炮俯仰角的限制,不僅縮小了測距儀的視野,而且同主炮一同俯仰的指向方式容易貽誤戰機,整合在瞄準具裏面則可避免這些問題。早期BMP3炮塔形狀為低矮的圓形,不利於安裝附加裝甲和反應裝甲,而我國新型步兵戰車採用的炮塔外面安裝了傾斜的附加裝甲板並和炮塔成為一體,其外形十分有利於披掛反應裝甲或複合裝甲,因此擁有更佳的防護性能。
根據以上分析,我國新型履帶式步兵戰車擁有強大而且多樣的火力,極其重視兩棲作戰能力。對於其具體的性能參數筆者不敢妄言,只能做一個大概的猜測,其綜合作戰水準應該可以超過俄羅斯的BMP3步兵戰車,兩棲性能同63A式水陸坦克相當或略有超過,防護水準相當。應當說,我國新型履帶式步兵戰車的設計是十分有針對性的,對於將來可能面對的作戰環境和作戰任務,該車都能勝任;該車的缺點在於過於強調兩棲作戰性能,對車體的防護重視程度不夠,在未來戰場日趨增多的反裝甲火力面前生存能力低下,今後的研製重點應當放在雙防反應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提高該車的綜合作戰水準。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945
德國新型"美洲獅"步兵戰車
“美洲獅”步兵戰車車體是一種全新的設計,並非較舊系統的衍生型。萊茵金屬公司負責底盤和車體模組化設計。車上乘員為3名 (車長、炮長和駕駛員),每名乘員都有自己的觀察設備,“美洲獅”的態勢感知能力優於現役車輛。後部的載員艙可載運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通過後部的電控跳板門上下車,載員艙內沒有射擊孔。
“美洲獅”步兵戰車的佈局採用傳統的方式,駕駛員位於車輛的左前方,動力組件安裝在右前方,車長和炮長並排坐在車輛的中部(車長在右,炮長在左)。採用模組化設計的車輛能夠由A-400M運輸機空運。車輛配有三防系統、空調、火災探測與滅火抑爆系統,生產型“美洲獅”將裝備戰場敵友識別系統、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此外還將配備功能強大的內置式測試設備。車輛每側各有5個鋼制的負重輪,安裝在獨立懸挂裝置上。設計中不僅考慮了高度機動性,還注意了減少噪聲和振動的問題。
車輛的抵禦對象主要是反坦克 火箭彈和反坦克地雷,用於在頻繁發生的地區衝突中對付難以預料的威脅。
車內的佈置充分應用了人機環境工程學技術,確保每位乘員具有充裕的獨立空間,也為乘員之間的相互通話創造了條件。另外,乘員配備有周視潛望鏡,提高了車輛的觀察、監視能力。
炮塔與武器
炮塔樣品-1已經成功製造完成,並測試了武器操作和垂直方向的穩定性;炮塔樣品-2正在裝配中,用於測試水準方向的穩定性;炮塔樣品-3按規定將在確定最終設計和要求之後進行製造。
遙控型炮塔的採用,不僅減少了必要的防護結構,還縮小了尺寸。車長可以利用能夠周視潛望鏡自由觀察周圍情況,此觀察鏡內安裝有夜視儀和鐳射測距儀。
“美洲獅”步兵戰車車體的中部安裝一個由克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研製的可360度旋轉、電控的武器站,配備的武器是採用雙供彈方式的毛瑟30毫米MK 30-2型火炮,它的射界為-10度~+45度。火炮的改進和供彈機構的研製由萊茵金屬公司承擔。
該車的晝間/熱成像瞄準系統以及對眼睛安全的鐳射測距儀都是全穩定式的,在車輛越野時仍具有很高的精度。
萊茵金屬公司負責毛瑟火炮和彈藥的研製。MK 30-2型火炮已被西班牙“皮薩羅”步兵戰車和奧地利的“烏蘭”步兵戰車採用,現處於生產當中。它的射速為每分鐘700發,射程達3千米。火炮能發射多種彈藥,主要發射厄利肯公司研製的30毫米尾翼穩定曳光脫殼穿甲彈,炮彈初速達1385米/秒。與美國的“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等的彈藥不同,“美洲獅”步兵戰車所採用的炮彈沒有安裝貧鈾彈芯。
MK 30-2型火炮也能發射另一種30毫米自毀點火型尾翼穩定曳光穿甲彈 (FAPIDS-T)。
另外,厄利肯公司還在研製新型30毫米空爆炮彈(ABM),按預定計劃在2005年投入使用。空爆炮彈有173毫米長,包括電子定時器、發射藥和135根圓柱形鎢合金桿。電子定時器安裝在機關炮口,設定起爆時間,編製程序,炮彈一旦到達設定時間(在同目標碰撞前),即借助內置的發射藥將鎢合金桿拋出、散佈。
為了提高安全性,炮塔內儲放有200發30毫米彈藥和500發5.56毫米彈藥。其他彈藥都儲存在車體內,並與乘員艙隔離。炮塔的後部安裝了76毫米煙幕彈發射器。
至於其他的武器,也可能會考慮安裝反坦克導彈,但是,至今還沒有有關的情況公佈出來。
裝甲防護
車輛可根據需要選擇三種級別的防護。在緊急部署到前線以後,可通過安裝大型的附加模組裝甲來提高防護能力。這比在現場一片一片地固定爆炸反應裝甲更為便捷。三種級別防護時的重量分別為29.4噸、31.45噸和43噸。
29.4噸時為1級基本防護型,戰車底部可提供防爆炸破片地雷的能力;戰車頂部能防攻頂式炮彈攻擊;戰車能全面防護14.5毫米動能彈藥和RPG-7火箭彈的打擊;戰車的前面和側面採用高級別防護,能抵抗30毫米動能彈藥攻擊。
A級防護(可空運型)為德國陸軍的“美洲獅”步兵戰車提供基準裝甲防護,比1級基本防護具有更強的防護能力。戰車可防禦14.5毫米機槍彈藥和炮彈碎片的攻擊,前面和側面可承受30毫米炮彈打擊,前面裝甲能抗高威力空心裝藥彈,戰車底部能夠抵抗10千克和爆炸破片地雷。A級防護情況下的“美洲獅”戰鬥全重31.45噸,並且可由一架A-400M運輸機空運。
最高的是C級防護(戰鬥型),車體和炮塔部位安裝有高性能附加裝甲模組。使用C級裝甲防護的“美洲獅”步兵戰車的戰鬥全重增加到43噸。車兩側的附加裝甲模組採用鉸鏈安裝,可在鐵路運輸時翻到上面去。在這種C 級防護情況下,可以抵禦反坦克導彈和威力更大的地雷的攻擊。空運時同時調用4架A-400M運輸機運輸,3架分別運送3輛配備有C級裝甲防護的“美洲獅”步兵戰車,第四架飛機運載3輛戰車用的附加模組裝甲。
動力裝置
“美洲獅”步兵戰車採用MTU公司生產的世界上結構最緊湊、重量最輕的MT-902 V-10型柴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屬於MTU公司MTU890系列的新型發動機,輸出功率800千瓦,可給“美洲獅”步兵戰車提供25.4千瓦/噸的單位功率(C級防護時略有降低)。MTU公司自1953年以來一直不斷為戰鬥車輛研製發動機,MTU890系列則是該公司研製的第四代柴油發動機。新型發動機尺寸較小,能夠保證坦克和戰車有增加裝甲防護的餘地,提高戰場生存能力。與之匹配的是倫克公司HSW 284C自動傳動裝置,使車輛具有低噪音和低振動的優良特性。克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負責車輛的液氣懸挂裝置的研製。履帶由迪爾公司研製生產。
根據進一步發展計劃,可在“美洲獅”步兵戰車的底盤上開發出各種用途變型車輛,如指揮控制車、迫擊炮車、防空車、反坦克導彈車、直瞄射擊武器平臺。而且,這也是眾多典型先進戰車的共同發展模式。
德國研製的“美洲獅”不久將列裝本國陸軍部隊,以提高裝甲機械化部隊伴隨先進主戰坦克的作戰能力。這種車輛不僅將是德國最新型、最先進的履帶式步兵戰車,也將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技術先進、性能優良並設計獨特的新型步兵戰車。它火力強,採用了較大口徑的機關炮,所用彈藥包括了技術先進的自毀點火型穿甲彈;裝甲防護的結構考慮了空運性和實用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裝3種不同的級別和形式的防護裝甲。發動機採用了新型的第四代,輸出功率增大到800千瓦,這可謂是新研製步兵戰車所用動力裝置之。
http://hk.huaxia.com/thjq/bqdg/ljbq/bbzc/2007/03/32916.html<美中兩棲裝甲車><俄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履帶裝甲車><美中兩棲裝甲車><烏軍雅塔甘坦克><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