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2 07:02:27| 人氣6,849| 回應1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坦克族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看99式主战坦克的八款型号!!!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63144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263144#p=2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263144#p=3

 
中國坦克族譜

一、主戰坦克
(一) 早期引進型號系列
LS—2型重型坦克(引進)(退役)
T—34/76型中型坦克(引進)(退役)
T—34/85型中型坦克(引進)(退役)
特—34型中型坦克(仿造)(退役)
T—54型主戰坦克(引進)(退役)
T—54A型主戰坦克(引進)(退役)
(二) 59式主戰坦克系列
59(WZ120)式主戰坦克(仿造)
59A(59—1)式主戰坦克
59—1式(二期改進)主戰坦克
59—1式(三期改進)主戰坦克
防護試驗樣車
59(雙穩)式主戰坦克
59B(59—2)式主戰坦克
59B(59—2)式指揮坦克
59—2A式主戰坦克
59—2A式指揮坦克
59—2A式掃雷坦克
59C(59—3)式主戰坦克
59—G式主戰坦克
B59G式主戰坦克
BW120K式主戰坦克
BK1990式主戰坦克
59D(WZ120C)式主戰坦克
59D1(WZ120C1)式主戰坦克
美洲虎式主戰坦克(外貿)(樣車)
64(WZ652)式中型坦克搶救車(退役)
73(WZ651)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64式重型履帶式牽引車
式智慧遙控坦克(靶車)
(三) 69(WZ121)式主戰坦克系列
69(WZ121)式主戰坦克
69—1式主戰坦克
69—2式主戰坦克(外貿)
69—2B式主戰指揮坦克(外貿)
69—2C式主戰指揮坦克(外貿)
69—2C1式主戰指揮坦克(外貿)
69—2G式主戰坦克(外貿)
79 / 69—Ⅲ式主戰坦克
79—1式主戰坦克
79—2式主戰坦克(外貿)
69—Ⅳ式主戰坦克
W653式中型坦克搶救車(外貿)
W653A式中型坦克搶救車(外貿)
WZ653A/84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88式37mm雙聯自行高炮
W88式57mm雙聯自行高炮
84(WZ621)式坦克架橋車
GSL130式履帶式綜合掃雷車
(四) WZ111式重型坦克(樣車)
(五) WZ122式中型坦克系列(樣車)
WZ122A式(三液)中型坦克
WZ122B式(三機)中型坦克
中型坦克試驗車
(六) 新二代主戰坦克(中止研製)
1224式主戰坦克(試驗樣車)
1226式主戰坦克(試驗樣車)
1226F2式主戰坦克(試驗樣車)
(七) 88式主戰坦克系列
ZTZ—80/88式主戰坦克(少量裝備)
80—Ⅰ式主戰坦克(外貿)
80—Ⅱ式主戰坦克(外貿)
ZTZ—88A式主戰坦克(少量裝備)
ZTZ—88B式主戰坦克
風暴Ⅰ式主戰坦克(外貿)(樣車)
風暴Ⅱ式主戰坦克(外貿)(樣車)
(八) 85式主戰坦克系列
85—Ⅱ式主戰坦克(外貿)
85—ⅡA式主戰坦克(外貿)
85—ⅡAP式主戰坦克(外貿)
85—ⅡM式主戰坦克(外貿)
85—Ⅲ式主戰坦克(外貿)
ZTZ—88C/96式主戰坦克
ZTZ—88D/96A式主戰坦克
多功能掃雷坦克
(九) 90式主戰坦克系列(外貿)
90—Ⅱ式主戰坦克
90—ⅡM式主戰坦克
MBT2000式主戰坦克
(十) 98(WZ123)式主戰坦克系列
ZTZ—98(WZ123)式主戰坦克
(十一) 最新引進型號系列
T—80UK式主戰坦克(樣車)
T—90S式主戰坦克(樣車)
二、輕型坦克
(一) 62式(WZ131)輕型坦克系列
131方案(59—16式)輕型坦克(停研)
132型輕型坦克(試用)
132A型輕型坦克(方案)
WZ131 / 62式(132B方案)輕型坦克
WZ131—1式輕型坦克(未定型)
WZ131A式輕型坦克(方案)
WZ131改(62改)式輕型坦克
70/79(WZ691)式輕型坦克搶救車
82式軍用戰鬥推土機
WZ851式挖坑機
GSL131 / 762式輕型掃雷車
GSL131 / 762A式輕型多功能掃雷車
(二) WZ132式輕型坦克(試驗後中止研製)
(三) WZ141式超輕型坦克(中止研製)
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方案)
輕型20mm自行高炮(方案)
牽引車(方案)
通信指揮車(方案)
偵察車(方案)
救護車(方案)
(四) ASCOD_105型輕型坦克(引進)(樣車)
(五) 2000式輕型坦克系列
三、兩栖輕型坦克
(一) PT—76式兩栖輕型坦克(引進)(退役)
(二)63/WZ211式兩栖輕型坦克系列
60式兩栖輕型坦克(試用)(退役)
63式兩栖輕型坦克
63—1(WZ211—1)式兩栖輕型坦克(樣車)
66(WZ511)式兩栖裝甲輸送車(試用)
77—1(WZ511—1)式兩栖裝甲輸送車
77—2(WZ511—2)式兩栖裝甲輸送車
76(WZ401)式兩栖坦克搶救車
兩栖122mm自行榴彈炮(樣車)
SY—1型岸對艦導彈兩栖發射車
101/102式石油工程車
63HG式兩栖輕型坦克(樣車)
(三)WZ212式兩栖輕型坦克(中止研製)
(四) ZTS63A/WZ213式兩栖輕型坦克系列
ZTS—63A式兩栖輕型坦克
ZTS—63A—1式兩栖輕型坦克
(五)WZ213式兩栖輕型坦克(研製中)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95

本台另有< 美中兩棲裝甲車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750316/20070729064311

中國坦克發展史
 
眾所周知,中國的第一輛國產坦克是于1959年裝備部隊的59式坦克。59式坦克仿自蘇聯的T-54A型坦克,而T-54A型坦克是著名的T-34A的發展。在50-60年代,59式坦克是一种性能較好的坦克,在中國的產量巨大,生產了近萬輛,成為中國軍隊的主戰坦克。時至今日,59式仍然是中國軍隊裝備量最大的坦克。60-70年代初,蘇聯和西方國家都裝備了戰后二代坦克,蘇聯是T-62型,西方是M60、豹1和奇夫坦等,這些坦克廣泛地應用了雙向穩定的115毫米滑膛炮或105毫米線膛炮(奇夫坦甚至是120毫米線膛炮)、光點投射式火控系統、第一代微光夜視或主動紅外夜視和間隙裝甲等技術。但中國由于技術的落后和儲備不足,衹是利用59式的技術生產了适合于水網稻田地帶作戰的62式輕型坦克,并參考蘇聯PT-76的技術生產了63式水陸坦克。
真正促進中國坦克發展的是1969年的珍寶島之戰。珍寶島之戰証明,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85毫米加農炮和56式火箭筒都無法有效地擊穿T-62的正面裝甲,這促進了中國坦克和反坦克技術的大發展。國家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會戰,這次會戰產生了丰碩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紅箭73式反坦克導彈等。
69式坦克是1969年幵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裝備部隊的。嚴格地說,69式是59式的一种改進型坦克,主要的改進是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功率從520提高到580馬力的強化發動机、主動紅外夜視、雙向穩定器和自動裝表式火控系統,而總体結构沒有變化。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為了發射長桿式脫殼穿甲彈,因為中國的科研人員已正确認識到長桿式脫殼穿甲彈是今后穿甲的最有發展前途的武器,而在英國人發明滑動彈帶以前,著名的L7滑膛炮不能發射長桿式脫殼穿甲彈,這是由于線膛炮賦予了炮彈太大的旋轉速度而大大降低了長桿彈的穿甲能力。
69式是中國研制的第一种坦克,裝備了大約1000輛,被稱為“一代坦克”。69式的研制提高了中國的坦克研制水平,培養了一批坦克研制人才,這對中國坦克的進一步發展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但69式的100毫米滑膛炮并不很成功,這是因為當時所使用的發射葯的火葯殘渣的留膛使火炮經常需要擦拭,部隊不歡迎。到80年代,由于線膛炮發射的脫殼穿甲彈研制成功,69式又改回100毫米線膛炮,并且改進了火控系統,稱為69II式。采用英國式的105毫米線膛炮并使用引進英國馬可尼公司火控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型被稱作69III式或79式,參加了84年的天安門閱兵。69式還有一种競爭世界坦克改裝市場裝有穩像式火控系統的改型。順便提一下,105毫米線膛炮是引進的奧地利技術,而不是傳說中的以色列技術。同時引進的還有155毫米加榴炮。105毫米線膛炮的穿甲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國內的試驗表明,它可以貫穿兩輛并排擺放的59式坦克。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利用中國和西方建立的良好關系而可以引進技術和改革幵放的時机,中國幵始了“二代坦克”的研制,這就是廣為人知的80系列坦克。80式坦克使用了6對小直徑負重輪和改進的扭桿懸挂、105毫米線膛炮、光點投射式火控、在12150L柴油机基礎上使用渦輪增壓技術的730馬力柴油机,使火力和机動性都有較大提高。80式有80I和80II兩种型別,差异是80II使用了瞄准和激光測距合一的炮長瞄准鏡并加裝了炮塔圍欄。80式于88年正式定型裝備部隊,部隊稱88式,裝備部隊的88式可在車体前部披挂复合裝甲。80式研制的意義在于使中國第一次全面地研制一种新型坦克,它使中國獲得了研制坦克寶貴的系統綜合技術,因為一种坦克的研制決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它是各种矛盾要求的折中,如何合理地選用各种新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而所有的新技術堆砌在一起并不能造出一輛性能良好的坦克,事實上這是很多坦克新研制國的技術瓶頸,這一點看看印度研制阿瓊坦克的歷程便知。
但無論如何,80式坦克的研制年代使它剛研制成功便成了落后的產品。這時西方和蘇聯已廣泛裝備使用了120-125毫米滑膛炮、复合裝甲、大馬力柴油机或燃气輪机、穩像式火控系統的豹2、M1、T-64、T-72和T-80等坦克,它們使坦克的火力、机動和防護有了空前的提高,因而研制新一代坦克与其抗衡便成了中國坦克界的重要任務和迫切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國幵展了所謂的“三代坦克”的研制。然而,此時在中國坦克界發生了一場關于技術路線的爭論。一方面,由于多年的改革幵放,許多中國的科技人員接触和了解到了西方先進的坦克技術,且在當時大的背景下向西方學習成為一种潮流,希望走西方的發展路線(其實,中國已在這條道路上邁出了相當的步伐,如引進105毫米線膛炮和155毫米榴彈炮,研制120毫米滑膛坦克炮,裝備在向西方標准靠攏)﹔另外一方面,當時也有一部分科技人員認為,蘇式坦克在較落后的部件條件下,在火力和防護方面并不比西方坦克差(當時海灣戰爭還沒有爆發,因而對蘇式坦克的防護力評价較高),蘇式坦克的体積小、重量輕,因而認為蘇式坦克總体設計技術先進,适合中國國情,希望走蘇式路線(此時中國已通過某些途徑搞到了T-72坦克的樣車,有一种觀點認為可直接仿制)。

下面來分析一下蘇式坦克和西方坦克相比較的优劣,這樣會對中國坦克技術路線的抉擇加深理解。這种比較可以按傳統的坦克三大性能進行,即火力、机動和防護。
首先比較蘇式坦克和西方坦克的火力。我們知道,坦克火力可以包含主要兩點,威力和精度。衡量坦克炮威力的最好指標是炮口動能(而不是很多刊物上經常比較的火炮初速),而衡量炮彈終點彈道威力的指標是能量密度,即單位彈芯截面積上的動能。在同樣的膛壓下,火炮口徑的增大和炮管長度的增長都可以提高火炮的威力,但考慮到攜彈量等問題,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對現實威脅和預計威脅保持足夠的威力即可。尤其是炮管長度如果過長,將使運動和射擊時炮口章動過大,嚴重影響射擊精度,因此應綜合考慮內外彈道,總体优化。蘇式125毫米坦克炮由于膛壓較低,炮口動能衹有接近8MJ,而德國120毫米坦克炮的炮口動能約10MJ,蘇式坦克炮較高的初速是由于彈丸重量較低而致,由于彈丸重量較低,加之彈丸的長徑比較小(分裝式彈葯和冶金技術的限制),空气阻力大,使蘇式火炮的千米速度降較大,單位彈芯截面積上的動能低,因而威力小于德國120毫米坦克炮。而較長的炮管導致炮口章動較大,影響精度。可以說德國120毫米滑膛炮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的登峰造极之作,以美國和日本技術之先進,工業之發達,尚需引進其技術。至于精度,受火控影響。坦克火控也可以分為兩部分,即觀瞄部分和炮控部分,由于蘇式坦克的瞄准精度差,炮控速度慢(炮塔旋轉速度低。我們知道,炮塔的旋轉速度和控制精度是一對矛盾,旋轉速度快,則精度控制難。火力反應速度快要求炮塔和火炮高低机的快速動作,而想做到又快又准那就要看水平了。我們說蘇式坦克部件落后,此為一例)和精度低,加上前述的炮管較長,導致火炮的射擊精度差(另外火力反應速度也較慢)。可以說蘇式坦克的火力和西方坦克比存在著較大差距。
再來比較机動能力。由于西方坦克的平均馬力高(与T-72相比),所用的液力傳動效率高,使西方坦克的戰場机動能力高于蘇式坦克。而蘇式坦克由于重量較輕,戰略机動能力高于西方坦克(較易運輸,道路和橋梁通過能力好)。
最后比較防護。在海灣戰爭之前,很多人認為蘇式坦克的裝甲防護与西方坦克是不相上下的,由于蘇式坦克的正面投影面積小,中彈概率低,因而蘇式坦克的總体防護水平高于西方坦克。但海灣戰爭改變了上述看法,海灣戰爭証明,由于現代火控系統的發展,正面投影面積小所減少的中彈概率是很少的(這是簡單的統計學常識,例如精度是2米,那么50%的射彈會落在2米圓以外﹔但如果精度是1米,那么落在2米圓外的射彈不到10%),而蘇式坦克的裝甲已被証明抵擋不了西方120毫米火炮的射擊(實際上1982年貝卡谷地的敘以戰爭已表明,裝在梅卡瓦I型坦克上的105毫米線膛炮也能擊穿T-72的正面裝甲,但由于戰爭規模較小,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海灣戰爭更証明了蘇式坦克的總体設計使其抗打擊能力較低,彈葯易循爆的弱點,當然這是后話了。
實際上,當時中國的坦克設計人員對蘇式坦克的火控系統差、戰場机動能力差已有所認識,但對其總体設計持肯定態度,當然也有考慮到中國的工業水平、交通狀況的原因,“三代坦克”的技術路線已經被确定,這就是參考T-72的總体布局,改裝先進的火控系統(潛獵式穩像火控)和大馬力柴油机(1200馬力,似乎是德國民用WD396的改型),這樣已研制成功的120毫米滑膛炮便不能被采用。公正地說,120毫米滑膛炮的研制是相當成功的,雖然膛壓略低,但由于炮管較長,120毫米滑膛炮的炮口動能和德國120滑不相上下,由于有色冶金總院和鋼鐵研究總院都突破了脫殼穿甲彈的高性能鎢合金技術,穿甲能力達到或接近德國120滑的水平。有趣的是,120滑的命運和紅箭-8反坦克導彈的命運有些類似,都是由裝甲兵首先提出,然后被炮兵接收過去。120滑的最后應用是利用83式自行榴彈炮的底盤發展了89式自行反坦克炮(至于在阿布扎比展覽會上展出的MBT-2000是用了何种火炮尚需進一步的資料方能斷定)。
 
1992年,在德國的《軍事技術》雜志上刊登了一副后來被廣泛引用的照片、被稱做90-II式的中國坦克。仔細分析這張照片,便會發現其在總体布局上与T-72的一致性,甚至負重輪的形狀都是一樣的。這張照片上所顯示的其它一些特征可明顯看出它是一輛技術驗証車,如粗糙的工藝,甚至還有兩個倒車鏡。在97年前后,一些雜志上發表了更新的照片,顯示90-II的研制已基本成功。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哈里德坦克可以認為也采用了90-II的技術。
令人惊奇的是,在8月17日的國慶預演中所展示的新型坦克的外觀又有所變化,很多觀察者認為是T-72的底盤,根据是車体前部的V型擋浪板和下部的推土鏟都及其相似。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它仍然是90-II的變形車,外觀的變化就象92年的照片和97年的照片的變化一樣,雖然局部特征有所改變,但總体布局沒有變化,最典型的特征,負重輪形狀和間距沒有改變,其不等間距的負重輪布置可以容易地將其与T-72的等間距負重輪的布置區別幵來。一個合理的推測是,92年照片顯示的是一輛技術驗証車,97年的照片顯示的是一輛工程樣車,而閱兵預演顯示的則是最后的生產定型車。
我們現在可以依据所獲得的有限資料對“三代坦克”的性能做一些推測,仍然按照火力、机動和防護三大性能進行。在火力方面,雖然中國在高性能鎢合金和貧鈾彈芯上都有技術突破,但由于蘇式分裝炮彈限制了彈芯的長徑比,且蘇式125滑的葯腔容積較西方120滑要小(換句話說裝葯量較小),除非中國在火炮膛壓和高能火葯上有大的突破,否則火炮性能不可能超過西方120滑的水平。在火控方面,88年北京國際防務展覽會上69式(裝穩像式火控)的射擊表演已証明中國的穩像式火控具有較高的射擊精度,在“三代坦克”上所裝的穩像式火控增加了車長獨立穩像周視觀察儀,形成了所謂的“潛獵”式火控,應該具有較高水平,但尚不能斷定是否裝有熱像儀。在机動性方面,由于安裝了1200馬力的柴油机,且車重較輕,應該具有較好的戰場和戰略机動性。在防護方面,預演坦克顯示其炮塔進一步增大,前上裝甲也顯示較T-72為厚,說明了對防護性的重視,但除非在裝甲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如突破了M1A1的所謂貧鈾式裝甲),否則防護性能上不可能超過M1A1的水平。最令人奇怪的是預演坦克前上裝甲的傾角,應該說97年照片顯示的90-II前上裝甲的傾角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國內的研究已証明,复合裝甲的防護能力隨傾角的增大略有增大,但達到一定的傾角后防護能力急劇下降(所謂的層間撕裂效應),然后達到跳彈角。從這個角度來說,T-72的前上裝甲的傾角很不合理,但不知為什么新坦克選用了与T-72類似的傾角。無論如何,新坦克顯示了中國坦克技術的重大突破。 
另外預演展示的一种坦克是85式(88C),85式是80式的改進,有85II、85IIA、85IIM、85IIP和85III等多种型號。其中的85II式是80式改為焊接炮塔,使用了复合裝甲,火控系統也改為穩像式。85IIA式為了增強火力,將105毫米火炮的炮管加以延長。85IIM換裝了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机。85IIP是85IIM的出口巴基斯坦型。85III為了改進机動性而將原730馬力發動机改為了1000馬力發動机。至于預演坦克是85式的什么型號,現時尚難以确認。在西方國家同時裝備兩种以上的主戰坦克是很難想象的,這從后勤和維修上是不可思議的。但在東方國家卻是有先例的,如原蘇聯同時裝備了T-64、T-72、T-80三种同代坦克,這可能是一种体制的原因造成的,現代俄羅斯也在向一种主戰坦克的裝備体制過渡。中國在裝備“三代坦克”的同時裝備了85式這樣的“准三代”坦克,一個原因可能是從成本考慮,即用較便宜的坦克來彌補昂貴的“三代坦克”的數量不足,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讓原來生產80式坦克的龐大的軍工厂人員“有飯吃”。
最后談談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最近某軍事雜志發表了一篇對比法國勒克來兒和日本90式坦克的文章,筆者認為其中很多觀點是可以商榷的。某些觀點是技術水平的不足造成的,如對火控系統自動跟蹤功能的看法。這里形象地(不嚴格,衹為說明問題)介紹一點火控知識。我們知道,炮彈從出炮口到擊中目標需要一定的時間,對坦克炮彈來說大概需要几秒鐘,在這段時間里運動目標會离幵原來的位置,火控系統的作用就是預計對方未來的位置,控制自己的火炮射向那里。為了預計對方未來的位置,需要知道對方現在的位置和運動狀態,假如用极坐標,將自己視為极點,那么一方面需要知道半徑(目標距离,靠測距儀得到),一方面需要知道起始的角度(确定起始點)和角速度(預計對方的未來點)。因而,在火炮射擊前瞄准鏡要一直保持跟蹤狀態,這种跟蹤起到兩個作用,一方面獲得火炮發射時對方的起始點和相對角速度,一方面使火炮調整到合适的位置。這种跟蹤在現有大部分火控系統中是靠炮長或車長完成的,我們知道人的動作有某种模糊性和隨机性,因而這种跟蹤可能是不太穩定和需要熟練性的。自動跟蹤排除了人的模糊性和隨机性,從而大大提高了跟蹤和射擊的精度,是火控系統的發展方向之一,決不是多余的。
另外每年被很多雜志炒做的什么世界坦克排行榜,筆者也認為大可商榷。且不說坦克的設計要受到一個國家的科技能力、經濟水平、戰略戰術和作戰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評价一件事情總要有一個標准,是性能,還是性能价格比或成本,或者可靠性?若論性能价格比,90式以800萬美圓的高价肯定是較低的﹔若論可靠性,同樣是沒有經過戰爭和時間檢驗的坦克,90式和勒克來兒的排列讓人不能理解﹔若論性能,說T-72排在K1A1和公羊式前面也不大可信﹔若論成本,蘇式坦克的排名應大大提前。每個國家都會根据自己的國情和對坦克性能的理解,將坦克各方面的性能綜合加權,對不同的性能給出不同的權重,使總和最高。法國人吹噓的天響的勒克來兒,按瑞典人的測試比豹2A5和M1A2差了一大截。當然瑞典人的指標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的。
這樣我們知道比較坦克可是一個很困難,甚至有時無法完成的事情,可以說能完成預定任務的坦克就是好坦克
http://www.omnitalk.com/mil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2652.html
 
中國WZ132輕型坦克研製失敗始末

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蘇關係正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當時的蘇軍已全部實現裝甲機械化,擁有T-62坦克等性能先進的戰車數萬輛。面對北鄰的強大軍事實力和在邊境地區陳兵百萬的咄咄逼人之勢,我軍在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以“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方向為戰略防禦重點,形成以邊境地區堅固陣地為主體的大縱深防禦體系,以阻止敵坦克集群長驅直入;在東南沿海方向,則形成以“兩個半島”(山東、遼寧)為屏障、長江及珠江下游地區為支撐的抗登陸作戰佈局,以阻止敵可能對我實施的大規模登陸。然而,大敵當前,我軍裝甲兵部隊剛剛裝備不久的59式中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等,都存在“矛不利”、“盾不堅”的問題,難以在反侵略戰爭中克敵制勝。
  為與敵坦克集群相抗衡,我國先後於20世紀60年代初、中期開始研製69式中型坦克、WZlll重型坦克(本刊下期將予以介紹)、超輕型傘兵戰車等性能先進的坦克裝甲車輛,並針對東南沿海抗登陸作戰的迫切需求,決定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研製代號為WZl32),以改變南方“鐵騎”部隊火力偏弱的被動局面。該型坦克的研製持續近10年時間,整個研製過程共分為四個階段:1967~1969年為第一階段,主要進行戰車的作戰需求研究和初始設計;1970年為第二階段,受“極左”思想在南方水網稻田進行試驗的WZl 32輕型坦克的影響,戰車研製出現“過熱”問題,研製工作走了彎路;1971~1972年為第三階段,戰車恢復正常研製;1973~1975年為第四階段,由於技術不穩定、不成熟等一系列問題,研製工作逐漸終止。
  輕車“扛”大炮,成為設計伊始的主格調
  1967年3月28日至4月3日的北京,正是乍暖還寒之時,剛剛開始的“文革”,更是給春寒料峭的北京增添了幾分壓抑,但這一切似乎都被裝甲兵新裝備研討會那種專注、激情以及國家安全的責任感所驅散。根據軍委裝甲兵的安排,有關部門組織召開了新一代輕型坦克發展論證會,正式啟動了新一代輕型坦克的研製會戰工程。會議全面研究了已裝備部隊的62式輕型坦克存在的主要不足,重點研究了該型坦克火力系統和動力系統的改進問題,同時,與會專家還就新型坦克擬採用的火控裝置、新材料等問題分別進行了醞釀和討論。會議結束後,立即成立了“132坦克三結合論證組”。論證組隨後到總部機關、部隊以及相關科研院所,就新一代輕型坦克的作戰需求和主要戰術技術指標等問題進行廣泛的調研,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一代輕型坦克總體佈置和主要部件的初步方案。論證組的初步設想是,新坦克火力系統擬採用改進型的85毫米坦克炮,並加裝鐳射測距裝置;動力系統擬採用8V135型發動機,行走系統和光學、電氣設備等也準備在62輕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較大改進,使二代輕型坦克的綜合戰技指標達到一個新的水準。方案上報後,很快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從1970年2月起,工廠按上級下達的戰技指標開始進行新坦克的總體設計。
  在方案設計過程中,1969年在中蘇邊境地區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珍寶島事件”。面對強敵橫衝直撞的坦克,軍內外要求新研的輕型坦克必須能擊毀敵中型坦克的呼聲日益高漲。於是,承擔研製任務的工廠從1969年初開始考慮輕車“扛”大炮的可能性,並開始進行輕型坦克上大口徑火炮的摸底試驗工作。研究工作進展十分順利,1970年春,科技人員在1輛62式輕型坦克上成功地安裝了1門59坦克用的100毫米坦克炮。實彈射擊試驗表明,62輕裝大口徑火炮基本可行。為慎重起見,科技人員又對裝大口徑火炮的輕型坦克進行更加系統和全面的穩定性摸底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試驗車打出111發炮彈後,輕型坦克經受住了強大後坐力衝擊的考驗,底盤和其他系統基本完好,輕車“扛”大炮基本可行。這一試驗結果給廣大科技人員以極大的鼓舞。
  “放衛星”放出不切實際際的高指標
  正當科技人員對新坦克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嚴格有序的試驗時,由於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有關部門突然對新坦克的戰技指標提出了不切實際的高指標要求(稱為“二四批示”),並成立了“二四”會戰辦公室,專門領導新坦克的研製工作,同時要求承擔研製任務的有關單位組織進行“三結合”會戰,以“放衛星”的精神,研製出高性能的新一代輕型坦克。為此,有關部門立即組織成立了由工廠、研究所、大學和部隊等十幾個單位組成的“三結合”會戰小組。
  在“極左”思想的影響下,新坦克的戰技指標一路飆升,有些指標現在看都不落後。檔案是這樣記載的:新坦克戰鬥全重控制在18~20噸左右;裝1門100毫米滑膛加農炮(其身管長為4.7米,短於59式中型坦克),彈藥在原車彈藥的基礎上,增加超速穿甲彈和破甲彈兩個彈種;裝4枚反坦克導彈;採用雙向穩定器,晝間可見光瞄準、夜間微光夜瞄(或熱像儀)和鐳射測距三合一式瞄準鏡;車長晝夜合一式微光指揮儀;裝彈道電腦;裝430~450馬力多種燃料發動機;坦克的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越野平均機動速度42~47千米/小時;安裝可調式液氣懸掛裝置;動力系統以空氣起動為主,液壓助力操縱;具有兩栖能力,可進行浮渡;裝發動機排氣裝置消音器;具有集體“三防”能力;通信系統裝最先進的cwT一176型單邊帶或更先進的寬頻坦克電臺(目前也不多見);採用無鎳鉻薄裝甲鋼板,低合金高強度鑄造履帶板,鑄造鋁合金掛膠負重輪,塑膠滾珠的炮塔座圈和指揮塔座圈(筆者在部隊時,曾目睹59坦克掉溝後炮塔被掀起,乒乓球大小的炮塔鋼滾珠散落一地的情景。因此,筆者聯想,在當時的材料技術條件下,不知塑膠滾珠能否支撐近10噸重的炮塔)等。據史料記載,新坦克共涉及28項高指標,而這些技術在當時基本沒有技術儲備。然而,在“極左”思想的影響下,這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卻要求以“放衛星”的精神在新坦克的研製過程中予以落實。
  在“放衛星”的思想指導下,工廠全面展開新坦克的高指標會戰。1970年3月下旬開始,會戰單位開始進行新坦克總體佈置方案設計,至6月完成了技術設計,9月試製出第一輛樣車。樣車安裝了8V150型縱置發動機,操縱裝置液壓助力系統,可實現坦克前後俯仰、戰車整體上升下降和整車左右傾斜的可調式液氣懸掛裝置,100毫米短管滑膛炮等。樣車試製出來後不久,便參加了同年9月21日在北京的射擊表演。表演中,除樣車實彈射擊表現不凡,五發五中,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該車其他系統問題成堆,而且28項配套技術大部分沒有研製出來,“放衛星”實際上是徒有虛名。為此,有關部門及時否定了新坦克不切實際的高指標,要求該坦克的總體設計推倒重來。
  從“天上”到“人間”幾多辛酸幾多憂
  為糾正第二階段新坦克研製過程中出現的“過熱”問題,1970年10月5日,“二四”會戰辦公室召開了“105”會議,認真總結前一階段坦克研製的經驗和教訓。同時,根據在“放衛星”中準備上車的“三液”系統(即液力傳動、液壓操縱、液氣懸掛系統)等部件尚不成熟或達不到預定指標的情況,會戰辦開始醞釀對該車高戰技指標進行調整。10月24日,“二四”會戰辦公室再次召開研製工作會議。會議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新坦克的戰技指標進行了重大調整,將“三液”改為“三機”(即採用機械傳動、機械操縱、扭杆彈簧懸掛),同時提出新坦克的研製指導思想要體現“兩個突出”,即突出火力和火力控制;戰技指標要貫徹“四條要求”,即堅固耐用、使用方便、一學就會、一用就靈,要求克服第一輛樣車儀錶多、管子多、電線多、按鈕多的情況,要簡潔實用。
  隨著指導思想的變化,新坦克的總體設計方案也隨之進行了重大調整——發動機由8V150型多燃料、增壓型柴油機改為12150L一7型橫置55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採用帶同步器的機械變速箱,仍採用液壓助力操縱,改鋁制負重輪為鋼制,液氣懸掛系統繼續在首輛樣車上進行試驗,但其他樣車暫時不上該系統;降低炮塔高度,暫不上雙向穩定器,仍保留4枚導彈;為強化坦克對空防衛和對地面目標的打擊能力,準備以20毫米航炮代替高射機槍;火炮準備採用自動裝彈機。同時,有關部門還明確,該車如不能實現浮渡,則採用潛渡方案,並要求該車作為“獻禮”工程,於1971年3月前將重新設計的新坦克總裝出來,在3個月內完成10000千米的試車任務,力爭在1971年7月1日定型。調整後的研製指導思想和具體方案,得到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批准。
  10月會議後,根據有關部門提出的“搶冬季”的研製總要求,承研單位用2個多月的時間,再次完成了新坦克總體方案的設計工作,並於1971年1月底和3月底,完成了第二、第三輛樣車的試製任務。2輛樣車試製出來以後,科研人員立即著手按領導機關下達的《132輕型坦克設計定型試驗大綱(草案)》進行各種試驗,2輛樣車試驗里程均達9 000千米以上,試驗項目達75項之多。6月11日,2輛樣車接受火力系統大型摸底試驗,共發射炮彈234發,取得了較好的試驗效果。
  隨後,2輛樣車首先在東北地區進行了冬季試車,後又分別在廣東省博羅縣羅浮山地區和黑龍江省大慶地區進行了夏季試車。同時,原第一輛樣車經過改裝後,其可調式液氣懸掛裝置也同時在羅浮山地區進行了300千米的行駛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幾輛樣車的底盤部分性能穩定,主要問題是發動機上的發電機液力耦合器斷軸,液壓助力操縱裝置在試驗後期出現油缸磨損操縱不靈的現象,以及存在空氣起動不可靠,空氣壓縮機壽命短等問題。根據2輛樣車試驗情況,工廠立即組織科技人員解決試驗中存在的問題,並於1971年底至1972年初將試驗情況、指標完成程度、存在的問題和工廠今後的工作安排等向“二四”會戰辦公室作了彙報,同時申請新坦克設計定型。
經過幾個月的試驗和不斷改進,新坦克的大部分戰技指標已經達到了設計要求,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對部隊負責、為對打贏未來反侵略戰爭負責,有關部門再次組織對樣車進行一系列的大型試驗,並根據試驗情況對戰技指標繼續進行調整。如,在1971年12月,有關部門就明確指出取消排氣管上準備安裝的消音器,暫不裝彈道電腦。1972年8月19日,“二四”會戰辦公室再次發出通知,對新坦克的戰技指標和方案又做了部分調整和修改。其中,戰技指標的主要變動為:戰鬥全重為21~22噸;主要彈種為超速穿甲彈、破甲彈、榴彈(比例為3:3:4);仍裝12.7毫米高射機槍、雙向穩定器、鐳射測距瞄準鏡;車、炮長夜視夜瞄裝置仍採用微光式;發動機功率為520~550馬力;最大爬坡度不小於35度;潛水深為4~5米,潛渡距不小於800米;通信距離不小於30千米;裝“三防”裝置等。總體技術方案的主要變動包括:暫不裝導彈,暫用原62坦克的A一220型電臺,取消液壓助力操縱裝置,保留熱煙幕系統,裝老式12.7毫米機槍,裝59式7.62毫米並列機槍,沿用原62坦克的老式儀錶,改用69式中型坦克的夜視夜瞄系統等。
  根據指標和方案的變動,工廠再次對樣車進行調整和改裝,並進行了必要的補充試驗。
  如,針對超速穿甲彈的安全性、初速等問題,科技人員於1973年1月中旬至月底,又進行了火力系統摸底試驗,試驗專案主要有:對立靶射擊的精度、炮口衝擊波數值、反後坐裝置抗力、各部件應力和穩定性,以及行進間射擊的可靠性等。試驗中共發射炮彈77發,結果表明,新坦克射擊穩定性良好,可實施行進間射擊,主要問題是帶炮口制退器射擊時衝擊波數值較高,該部件焊接強度不夠,個別彈種散佈較大。再如,1973年6月,科技人員在黑龍江省濱縣大泉子鄉,對樣車進行了安裝彈道電腦後的射擊試驗,共發射炮彈9發。試驗結果顯示,彈道電腦的主機性能穩定,但火炮的精度不高。
  為增強輕型坦克克服江河障礙的能力,新坦克在研製過程中,先後進行了4次大型浮渡試驗。前三次進行的是使用充氣式浮囊的浮渡試驗。試驗時,新坦克的周圍加裝了充氣式浮囊,坦克在河中用履帶劃水。試驗的結果是,採用充氣式浮囊的方式進行浮渡,新坦克水上航行速度僅為l~1.5千米/小時。第四次進行的是使用圍帳的浮渡試驗。這次試驗在松花江進行。試驗前,科技人員在新坦克的履帶上方加裝了一個大圍賬(類似於一把倒扣的雨傘。現在美國的M2步兵戰車浮渡時就是採用此種方式)。新坦克採用圍賬方式浮渡時,水上航速明顯提高,試驗時坦克快似輕舟,水上航速達到了7.3千米/小時,並順利橫渡了松花江。
  在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的會戰中,一批科研專案如液氣懸掛裝置、掛膠履帶板、平板掛膠負重輪以及彈道電腦等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動裝彈機也進行了設計,取得了初步成果。1974年以後,鑒於100毫米短管滑膛炮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前蘇聯又相繼裝備了更加先進的T一72坦克,面對對手裝備的帶複合裝甲的新一代主戰坦克,1 00毫米短管滑膛炮的威力更顯不足,已失去了繼續研製的意義。同時,由於雙向穩定器等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因此,WZl32輕型坦克的研製和設計定型問題被逐漸擱置。1975年,62式輕型坦克的改進問題被重新提了出來,新一代輕型坦克由於指標與62坦克改進型相近,故後來有關部門將注意力逐漸轉到對62輕的改進上。
  似曾相識的“面容”,卻也別樣情
  最後版本的WZl 32輕型坦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該車不知修改了多少輪),仍保留了原62輕型坦市外形清秀和整車線條流暢的特點,不同的是該車的火炮是1門100毫米短管滑膛炮。該炮是在69式中型坦克(WZl21)100毫米滑膛炮的基礎上按照輕型坦克的安裝要求進行改進的,反後坐裝置下置,三種彈藥與69式中型坦克通用。從外觀上看,該炮與62輕型坦克的85毫米火炮長短差不多,但炮口處裝有制退器,與62輕型坦克光溜溜的炮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與69坦克一樣,在火炮的防盾上方裝有紅外夜視儀的探照燈。
  該車的內部總體結構與62輕型坦克也基本相同,也是前部為駕駛室、中部為戰斗室、後為動力傳動室的結構;全車乘員也是4人,即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左側,車長、炮長和裝填手(部隊習慣稱為二炮手)均位於車體中部的戰鬥室內一一炮長坐在火炮的左側,裝填手坐在火炮的右側,車長坐在炮長的後上方。
  該車除主炮外,輔助武器也與62輕型坦克相同,即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乘員隨身自衛武器為2支衝鋒槍(原車只給二炮手配1支衝鋒槍),2支手槍(原車車長、炮長和駕駛員均配手槍)和16~20枚手榴彈。
  該車隨車攜行炮彈41發,彈種有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炮彈安放位置分別是:炮塔內後側4發,右側2發,車體內左側甲板2發,右側甲板4發,戰斗室與發動機之間13發,另外戰斗室右前方蜂窩油箱彈藥架(也就是以前介紹過的彈架油箱)裝彈16發,共計41發(後改為39發)。7.62毫米機槍彈2 400發,12.7毫米高射機槍彈500發。
  該車曾試裝了初級的半導體彈道電腦,並採用了與69式中型坦克相同的雙向穩定器。
  觀瞄裝置主要有:炮長三合一鐳射測距瞄準鏡、車長紅外夜視裝置和駕駛員紅外夜視儀等。
  從火控系統和觀瞄裝置的性能上看,該車要比69坦克先進:首先,69坦克沒有彈道電腦,而該車曾試裝彈道電腦;其次,69坦克的鐳射測距儀主機外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測瞄合一,而WZl32坦克的鐳射測距儀主機與瞄準鏡一體化,因此,在炮塔外看不到主機。
該車動力系統的最大亮點,就是安裝了空氣壓縮機,只要發動機一起動,空氣壓縮機就可對高壓空氣瓶自動進行充氣,確保了起動氣源充足,實現了發動機起動以空氣起動為主,電起動為輔。空氣起動的基本原理是這樣的:高壓空氣瓶的高壓空氣經氣道進入空氣分配器,分配器按各氣缸的工作順序,將高壓空氣適時送到各氣缸,推動氣缸活塞運動,起動發動機。空氣起動的最大好處是起動迅速、流暢,不會出現起動電機齒輪與發動機齒輪不嚙合的問題。筆者在部隊時,就經常遇到59坦克起動時電機齒輪與發動機齒輪不嚙合的問題(乘員們稱為“頂齒”)。每當遇到這種情況,駕駛員就只好採取反復拉操縱杆和蹬離合器的辦法,讓發動機齒輪動一下以便“咬合”。如果這些辦法還不奏效,就得讓1名乘員打開傳動裝置的百葉窗,用腳踩傳動裝置後部的冷卻風扇,通過風扇傳動裝置帶動發動機齒輪,解決“頂齒”問題。這種辦法雖然簡單,但是最管用。當然,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在車內已坐好的乘員誰也不太情願出去踩風扇。
  新一代輕型坦克的研製雖然歷盡艱辛,無果而終,但在多年的研製中所取得的部分部件研製成果,後來分別應用到其他新型坦克裝甲車輛上;廣大科技人員在研製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也相繼用到其他坦克裝甲車輛的研製中。回首往事,該車的研製早已成為歷史,堆滿庫房的技術資料也成了塵封的記憶,但是,這個到目前為止我國唯一的一次二代輕型坦克的研發歷程,卻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
  一是筆者認為,該車在研製過程中受“極左”思想的影響,出現了“放衛星”、高指標的過熱現象,上了大量在短時間內難以攻克的新技術,違背了裝備科研規律,使研製工作走了很大一段彎路,無形中延長了研製週期,使原本可以取得的技術優勢喪失殆盡,導致最後不得不中止已無技術優勢可言的新一代輕型坦克的研製。目前,國內外的新一代裝甲裝備的研製,基本上立足於主要部件和系統採用成熟技術,或在短時間內可以通過努力攻克的技術,以節約研製經費、縮短研製週期,確保新研裝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短時間內難以攻克的關鍵技術,一般通過預研予以突破,為下一代新裝備進行技術儲備。
  二是筆者認為,該車研製伊始的作戰需求定位不准,不是著重解決62輕型坦克火力偏弱的先天不足,而是單純追求整車戰技性能上臺階,導致研製工作走偏方向,對“三液”等傾注了過多的熱情,對本不該是輕型坦克應當具備的浮渡能力也孜孜以求,有點捨本逐末的“味道”。後期的研製工作中又出現了作戰需求搖擺不定的問題,指標改來改去,沒有定數。
  三是筆者認為,在當時62輕型坦克剛剛裝備部隊、技術剛剛成熟的情況下,急於上馬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有點操之過急。首先是新技術儲備不足,急於上新一代輕型坦克風險過大。事實上WZl32坦克的研製無果而終,也正是風險所致,原因是它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正是後來62輕改進的問題。其次,通常情況下,研製新一代坦克大體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對已有裝備進行改進則週期要短得多,因此,為滿足軍事鬥爭之急需,當時應當優先考慮對62輕進行改進。事實上,從WZl32坦克開始研製到1975年無果而終,加上同期的WZl31-1輕型坦克的研製也於1969年中止,南方裝甲兵部隊在近十年的時間裏就沒有能夠與敵中型坦克相抗衡的裝甲裝備。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635&ArticlePage=3

俄稱中國積極改裝59式坦克 升級後可打炮射導彈08年11月27日 東方網
 
图文:集结中的解放军59D主战坦克集群
集结中的解放军59D主战坦克集群
 
图文:59D主战坦克反应装甲模块特写
59D主战坦克反应装甲模块特写
 
供59D1坦克使用的105毫米炮射导弹
 
  俄羅斯裝甲車輛網日前刊文稱,中國正在積極地其裝備的老式坦克進行現代化改裝。該文指出,在中國軍方實施的這項老式坦克改進計劃中,針對59式坦克的升級改裝顯得尤爲引人注意。這主要是因爲,59式是中國陸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主戰坦克,對該型坦克的改進升級工作,將直接影響到中國裝甲部隊整體實力的提升。據統計,中國軍方在1990年代中期曾裝備有大約6000輛各種改型的59式坦克。
  據悉,59式坦克的一種改進型號被稱爲59D(即WZ-120C),于1990年代末期首次公開亮相。與早期型號相比,後的59D裝備了反應裝甲和經過改良的火控系統,整體作戰性能得到顯著提升,與俄制T-55MV大體相當。
  在反應裝甲模塊的布局上,59D的炮塔正面安裝有13塊,兩側則分別安裝有10塊。而新型火控系統則包括具有夜視能力的被動瞄准儀(車長和瞄准手各配備一部)、激光測距儀、經過改進的穩定器和數字化彈道計算機等。此外,該型坦克還可加裝熱成像儀。在59D坦克的炮塔兩側各安裝有4具煙霧彈發射器,尾部則設置有一個器材隔艙。新型的59D還安裝了一臺功率爲580馬力的12150L7型水冷柴油發動機。
  在經過專門准備後,59D坦克還可穿越深度爲5米的水障。當然,該坦克也配備有完善的三防系統。
  目前,改進後的59式坦克已衍生出兩種型號,分別爲59D和59D1。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前者裝備一門105毫米口徑的83A式線膛炮,而後者裝備的則是進口自國外的79式105毫米線膛炮。爲這兩種坦克研制的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擊穿460-510毫米厚的優質鋼板,而在配備貧鈾彈芯後,其穿甲能力可進一步提高至600毫米(有俄羅斯專家認爲,這一數據可能被嚴重誇大了)。
  需要補充的是,59D1型坦克還配備了炮射反坦克導彈,最遠射程達5.2千米,穿甲厚度爲700毫米。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7/0830532076.html
 
69式坦克
 
  69式坦克是在59式坦克基礎上自行改進設計的中型坦克,1963年下達戰技指標,1964年完成設計,1965年生産出樣車,1974年設計定型。車上安裝了100mm滑膛炮、426kW(580馬力)發動機、雙向穩定器及紅外夜視夜瞄裝置等。該坦克在火力和機動性以及夜間作戰性能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所提高。
  
  結構特點:   
  一、總體布置   
  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與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同。
  車體由軋制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前方左側,車體中段是戰鬥艙,其上有炮塔,車體後部爲動力-傳動艙,發動機橫向布置。炮塔爲鑄造件。車內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于車內左前方,便于向前觀察;車長位于火炮的左後側,炮長位置在車長位置的前下方;裝填手位置在火炮的右側。
  車內攜帶炮彈44發,2個彈架油箱內裝彈19發,發動機隔板前中組彈架裝彈12發,左側裝甲板固定2發,右側裝甲板固定4發,炮塔右壁固定2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
  安全門設在駕駛椅後側。   
  二、武器系統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0mm滑膛炮,身管長5450mm,身管中段有抽氣裝置,駐退機和複進機並列布置在火炮上方,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脫殼穿速爲1490m/s,火炮最大射速爲7發/min。
  輔助武器有1挺在炮塔頂部安裝的12.7mm高射機槍、1挺在火炮右側同軸安裝的7.62mm並列機槍和1挺在駕駛員右前方安裝的7.62mm前機槍。
  該坦克的火控系統包括激光測距儀、炮長夜間瞄准鏡、車長晝夜觀察指揮鏡和1969年式100mm滑膛坦克炮炮長瞄准鏡。激光測距儀的測距範圍爲300~5000m,測距精度±10m,重複頻率7次/min。炮長夜間瞄准鏡爲主動紅外式,放大倍率爲7×,視界爲6°,視距(發現目標)800m,紅外燈功率爲500W。車長晝夜觀察鏡放大倍率晝間爲5×,夜間爲6×,視界晝間爲12°,夜間爲8°,夜間視距400m,紅外燈功率爲200W。其他觀瞄裝置與59式中型坦克相同。
  該坦克安裝了雙向穩定器,穩定精度高低向±1密位,水平向±3密位,瞄准速度高低向0.07~4.5°/s,水平向0.09~15°/s。   
  三、推進系統   
  該坦克采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機,標定功率426kW(580馬力),標定轉速2000r/min,最大扭矩2453±98N?m,最大扭矩轉速1300~1400r/min,最低穩定轉速不大于500r/min。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馬力?h),機油消耗量不大于8.16g/kW?h(6g/馬力?h),冷卻系和潤滑系采用管帶式散熱器,燃料系統采用彈架油箱,總容量爲935L。
  傳動裝置采用固定軸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並采用多片幹式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和單對外齧合直齒輪側減速器。
  行動裝置采用扭杆懸挂裝置,每側有5個鋼制負重輪,在左、右側第一和第五負重輪位置各裝1個液壓減振器。采用單銷式金屬履帶板,每側91塊。   
  四、防護系統   
  該坦克的裝甲防護與59式相同,采用均質鋼裝甲,鑄造炮塔,車內攜帶半自動型滅火瓶3個,手提滅火器1個,車上裝有電點火煙幕筒2個。
  該坦克的通信設備包括1部A-220A型電臺和1套A-221A型車內通話器,車內裝有1臺6kW的GFT6000型矽整流發電機。
  
  型號演變和變型車
  
  在該坦克底盤基礎上先後發展了69-Ⅱ式主戰坦克、69-ⅡB式指揮坦克、69-ⅡC式指揮坦克、69-ⅡC1式指揮坦克以及69-3(79式)主戰坦克和653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html/24/index.html
 
79式(69-Ⅲ式)主戰坦克

image

中国陆军79坦克清晰图
 
  79式(69-Ⅲ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于八十年代在69-Ⅱ式基礎上改進而衍生出的新型號。其總體布置與前幾型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進項目是:火炮改爲帶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壽命長且更換方便。其中所配用的鎢合金彈芯脫殼穿甲彈可在常規距離上擊穿較大厚度的均質或複合裝甲。身管熱護套有薄鋁板、矽橡膠帶及卡箍組成,可減小冷熱不均造成的身管彎曲,提高火炮命中率。安裝了帶計算機的簡易火控系統。計算機爲數字式。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這種火控系統可用于晝間或夜間短停對運動目標精確瞄准射擊,在千余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達80%以上。   
  炮長配裝了微光夜視瞄准鏡,車長配裝了微光夜視觀察鏡,駕駛員配裝了微光夜視儀。微光夜視儀爲第二代被動式夜視儀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戰能力。在防護方面仍以結構防護爲主,增裝了集體防護系統和自動抑爆滅火系統,集體防護系統的探測警報器探測到γ射線或毒劑時,能立即輸出信號,並自動關閉坦克上的所有門窗,增壓風扇開始工作,使車內形成超壓,阻止污染空氣進入車內;自動抑爆滅火系統能夠在10毫秒內探測出火源,並能在60毫秒內撲滅火點,避免"二次殺傷效應"發生,提高了坦克特種防護能力。
  
  武器系統:
  105mm主炮(44發),12.7mm高射機槍(500發),7.62mm同軸機槍(2250發)
  電子設備:
  TSFCS型簡易火控,微光夜視儀,激光測距機
  車體長:6米
  車寬:3.31米
  車高:2.46米
  戰鬥全重:36.8噸
  發動機型號:12150L-7BW柴油機
  發動機功率:426千瓦
  最大時速:50千米
  行程:430千米
  爬坡度:31度
  側坡度:30度
  越壕寬:2.7米
  垂直牆高:.8米
  涉水深:1.4米
  潛渡深:5米
  乘員:4人
http://wqzb.military.china.com/military/html/17/index.html
 
承上啓下—中國88式主戰坦克發展簡史2005-05-18
  一、88式主戰坦克在中國主戰坦克發展史上的地位
  從1959年中國第一輛59式坦克駛下生産線開始算起,直至1988年88式主戰坦克正式定型並裝備部隊,中國裝甲部隊使用這種蘇聯T-54坦克的中國版本苦撐了近30年的時光。
  在這30年中,中國定型生産的主戰坦克還有兩種――69式和79式。這其中,69式主戰坦克是在59式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對在珍寶島之戰中繳獲的T-62式主戰坦克的剖析,結合部分T-62坦克的優點改進而成。而79式則是69式的終極改進型,從79式主戰坦克的最初編號“69-3”就可以鮮明的看出這一點。
  這兩種坦克其實都只能算做59式的升級版本,在上世紀70年代末,無論是59、69還是79式,在技戰術性能上都已經大大落後于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我國也曾在這30年裏做過兩次大的獨立研發主戰坦克的嘗試——即我們在前面介紹過的122式主戰坦克和早期的“二代車”開發,並生産出了包括122坦克、WZ1224、WZ1226等一系列實驗型主戰坦克,但都因技術水平不過硬等原因而未能定型生産。
  直到88式主戰坦克的出現,才真正的結束了中國裝甲兵主戰坦克的“T-54時代”,更爲重要的是,通過88式主戰坦克的研制開發,中國的主戰坦克研發最終擺脫了蘇聯T系列主戰坦克設計思想的桎梏,開始走上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主戰坦克發展之路。
  二、88式主戰坦克的研發過程
  1978年,作爲我國第二代主戰坦克試驗樣車之一的WZ1224主戰坦克的研發正式開始。幾乎與此同時,我國兵工部門開始了作爲二代主戰坦克另一備選型號的80式主戰坦克(由當時的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命名)的研究設計工作。
  80式主戰坦克的研制工作由我國著名主戰坦克設計師方慰先總工主持,以617廠承擔主要工作,447廠、616廠、201所等單位予以協助。
  研制小組首先總結了多年來坦克科研和生産的經驗,在總體方案論證和新部件選型驗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並進行了高熱、高寒、沙漠、高原、潛渡等多種試驗和比較,積累了大量第一手技術數據。
  1981年,80式主戰坦克總體設計方案確定。
  1981年到1985年,是80式主戰坦克的重點攻關階段,在這一過程既充分利用了我國在過去的20年中,尤其是在122坦克和WZ1224系列坦克研制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技術成果,又采用了大量的當時所能獲得的國外先進技術,著重解決了部件可靠性和火控系統穩定性等技術關鍵。
  1985年,試制出了80式主戰坦克的第一批定型試驗用樣車。經部隊在實際使用中考核後,達到了戰術技術指標。
  1987年,該坦克完成設計定型,並正式命名爲88式主戰坦克。
  三、88式主戰坦克的主要性能
  1、火力性能
  88式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爲一門105毫米線膛炮,輔助武器爲一挺7.62毫米口徑的並列機槍和一挺12.7毫米口徑的高射機槍。88式坦克的主炮是著名的英國L7式105毫米線膛炮的中國版。對于該炮的主要性能,相信衆多的軍迷們都已耳熟能詳,在此就不加贅述。
  在前面發表在精品指南上的關于122坦克和WZ1224系列試驗坦克的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這幾種試驗型坦克的主要武器都采用了12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那麽爲什麽我國在88式主戰坦克上卻選用了105毫米口徑的線膛炮呢?相信這會是一個廣大讀者比較感興趣的話題。
  對此,筆者妄自揣測,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火炮威力的原因:由于無法得到我國早期開發的120毫米滑膛炮的詳細資料,所以筆者也無法就這兩種火炮的實際作戰能力做一個詳細的對比評估。但筆者還是相信我國兵工人員的武器研發能力,所以,120毫米口徑滑膛炮因威力不足而被L7式線膛炮取代,這種可能雖然存在但可能性並不大。
  維持部隊裝備制式化的需要:雖然88式主戰坦克在總體性能上較59系列有了飛躍式的提高。但考慮到國家經濟的實際情況,使用88系列坦克全面替換掉部隊現役的59系列坦克,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采購部分88式坦克裝備主力部隊,同時利用成熟技術對現役的59系列主戰坦克進行改進,以保證部隊裝備的主戰坦克數量。應該是一種較爲可行的選擇。
  而在59式主戰坦克的改進過程中,火力性能的改進被擺在了首要的位置。從火炮尺寸、炮彈攜帶量和國外對T—54坦克改進的成功經驗等方面來看,爲59式主戰坦克換裝L7式105毫米線膛炮是最佳的選擇。這一點在79式坦克的研發和59式坦克的實際改進工作中得到了驗證。
  而選擇同樣的火炮作爲88式主戰坦克的主炮,從降低部隊後勤壓力,保證裝備的制式化等方面考慮,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而且就當時我軍裝甲兵面對的主要可能對手的裝備情況來看,L7式105毫米線膛炮的威力已經足夠。
  坦克的火力性能主要取決于兩大因素:一是選用什麽樣的主炮,二是選用了什麽樣的火控系統。前者決定了坦克能否“打得狠”,後者則決定了坦克能否“大的准”。
  我國在88式坦克裝備了複合雙向穩定器和光電注入式簡易火控系統,火控系統中安裝的彈道計算機可根據激光測距機測得的目標距離等變量和橫風傳感器等設備測量出的環境參數計算出提前量,驅動光點偏轉和雙向穩定器自動調炮。從而縮短了瞄准時間,提高了射擊精度,使88式坦克具備了“靜對動”,既在靜止狀態下射擊活動目標的能力。
  2、機動能力
  88式坦克上采用了我國自行研制的12150L—7B型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該發動機功率爲730馬力,坦克單位重量功率達到了18.9馬力/噸,較之59系列主戰坦克有了較大的提高。
  在行動部分上,88式坦克采用了6對中等直徑負重輪和3對拖帶輪(筆者懷疑這一技術承襲自WZ1224系列坦克),以及強力扭杆和無油自潤滑複合材料的摩擦式減震器。
  負重輪的數量和形式的變化是88式主戰坦克在外型上和59系列坦克的最大區別。負重輪數量的增加,除了車重增加的因素外(88式主戰坦克戰鬥全重38.5噸,較59式坦克增重2.5噸),主要還是考慮到了速度增加的影響,88式主戰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達到了57公裏/小時。而隨著坦克行駛速度的增加,履帶的跳動就越大,這樣履帶就很容易擊打翼子板,而且容易脫落。該爲中等直徑負重輪加拖帶輪的結構後,履帶由于有托帶輪托著,高速行駛時的跳動就會大大降低。同時,中等直徑負重輪的動行程和59系列的大直徑負重輪相比有了較大的增加,這也使坦克行駛時的平穩性有了明顯的改善。
  3、防護能力
  88式主戰坦克的炮塔是和59系列相似的半球形鑄造炮塔,炮塔裝甲成分仍爲均質鋼。總的來說,88式坦克炮塔的防護能力較59系列並沒有大的改善,但通過屏蔽式柵欄的形式,使其對付空心裝藥破甲彈攻擊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88式坦克的車體主裝甲同樣爲均質鋼成分,車體兩側安裝有夾布橡膠裙板,但其車體首上甲板可披挂新型複合裝甲。使得該坦克車體前部的防護能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成功的使用了複合裝甲,也是我國主戰坦克研制過程中的一個巨大的技術突破。
  爲了加強該坦克的夜戰能力,該坦克車長、炮長和駕駛員的觀察系統上采用了微光夜視儀。此外,88式坦克上還配備了加裝了保密機的VRC一8000新型跳頻電臺、自動滅火抑爆系統、三防裝置、抛射式煙幕發射裝置和潛渡設備等一系列新設備。
  88式坦克的研制成功,把我國主戰坦克的性能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與外軍坦克相比,88式坦克在火力、火控性能與日軍裝備的74式坦克相當,在防護能力上優于74式坦克;在三大性能上全面優于美國的M60坦克,火力上與M1坦克相當;在防護上優于俄制T一64坦克,機動性與其相當。
  四、88式主戰坦克的改進改型
  1988年88式坦克正式設計定型以後,設計人員又在其基礎上研制了一系列改型,如88B式主戰坦克、88A式主戰坦克,用于出口的85系列主戰坦克等,從而形成了以88坦克爲基型車的一個車族。下面我們就對88系列坦克的部分型號做一個簡要介紹。
  1、88B式主戰坦克
  88B式主戰坦克是通過部隊對88式坦克的使用後,應部隊的要求而改進的新型主戰坦克。重點改進了88式坦克的火力性能,主要改進步驟如下:
  (1)用新型穩像式火控系統取代了88式坦克的光點注入式簡易火控系統,同時取消了炮塔前部火炮左側的特沙瞄准鏡,這使得88B型主戰坦克具備了行進間射擊運動目標的能力,並具有很高的首發命中率。
  (2)采用了我科研部門研制的新型105毫米彈藥,設計人員對88B式坦克的炮彈架和彈架油箱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既能發射新彈也能使用標准彈。在使用新彈時,88B坦克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世界上大多數主戰坦克的前裝甲。
  在經過上述改進後,88B坦克的整車設計與88式相比有了較大變動,同時對其他系統也做了相應的修改。另外,通過對部隊在使用88式主戰坦克過程中所提出的改進建議,設計人員在88B的設計中進行了解決性改進,使得坦克的整體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88B式主戰坦克是我軍目前裝備的制式型號。
  2、88A式主戰坦克
  88A是在88B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其主要改進是換裝了加長型的105毫米線膛炮,進一步提高了火炮威力。爲了彌補88式坦克半圓形鑄造炮塔在防護能力上的先天不足,在88A主戰坦克上安裝了拆卸方便的新型FY系列雙防反應裝甲。FY系列雙方反應裝甲既可防動能穿甲彈的攻擊,也可防化學能破甲彈的攻擊。安裝雙方反應裝甲後,使88A的防護能力比88式主戰坦克提高了一倍以上。
  五、88式主戰坦克的裝備情況
  雖然88式主戰坦克在整車性能上較59系列有了較大的飛躍。但該坦克的整體水平仍然停留在戰後第二代坦克的層面上。與世界各主要大國在70年代後期裝備的三代主戰坦克如德國的豹2系列、美國的M1系列和蘇聯的T—64/72/80系列相比,在火力、防護、機動能力在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也就決定了88式主戰坦克和它的早期改進型號還是無法承擔起作爲我軍主力坦克的重任。
  因此,88式主戰坦克及其早期改進型號均沒有大批量的裝備我軍裝甲部隊。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爲了滿足外貿出口的需要,我國兵工部門開始以88式主戰坦克爲基礎開發新一代的外貿型坦克,在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獲得了較好的出口成績。
  “柳暗花明又一村”,爲了填補我國三代坦克服役前的戰力真空,我國最終決定在88是坦克外貿出口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開發一種“准三代”的自用型主戰坦克,這就是88式主戰坦克的終極大改型——96式(88C)主戰坦克。筆者將在近期專門撰文,詳細介紹這一我軍裝甲兵目前的戰力中堅。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50518/12323284_1.html
 
中國96式主戰坦克

96式正在更換陳舊59/69式系列成為PLA最主要的主戰坦克(MBT
      96式主戰坦克(MBT)從中國北方工業總公司(NORINCO)85式系列發展。它是中國第二代主戰坦克(MBT)計畫的最後發展型。
    96式是中國第二代主戰坦克(MBT)計畫的最後發展型。坦克來源於85式主戰坦克(MBT)原型,而且在某些方面接近第三代主戰坦克(MBT)標準。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NORINCO)發展和製造,96式在PLA和巴基斯坦陸軍中服役。在2005年底之前,PLA已經據傳聞大約接收到 1,500~2,000輛96式,而且生產將會持續數年。
96式正在更換陳舊59/69式系列成為PLA最主要的主戰坦克(MBT),在2005年之前超過1,500輛被交付。
 
    計畫
    中國在1980年早期開始發展它的第二代本國自行生產的主戰坦克(MBT),在1988年二種早期型號80式和85式推出。80式稍後進入PLA服役被稱為88式,85式被當做中國北方工業總公司(NORINCO)的一項實驗研究計畫。1991年波斯灣戰爭的結果使PLA覺悟它已有的第二代的主戰坦克(MBT)88式不能對西方設計的相匹配。因為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MBT)計畫的遲延,PLA沒有選擇只能繼續去改進85式設計。
85式原型在1980年中期發展。坦克以80式車底盤為基礎,但是安裝一個新的焊接炮塔。
    在1990年中期,85式的一種根本地改進型即是85IIM式推出。這一種改型以一門中國自行生產的125毫米滑膛主炮為特點,配備有從俄國2A46設計仿造的自動裝彈機。坦克也提升了裝甲保護,更複雜的火控系統和夜視裝置。巴基斯坦陸軍在1990年後期接收到了幾百輛這一種改型。在1995年,由 NORINOC生產的一種更進一步的改進型85-III式,採用1,000馬力發動機和爆炸反应裝甲(ERA)塊。
96式正在接近第三代中國主戰坦克(MBT)的標準火力和機動性,像是98式。
    85-III式設計在1996年接收了它的設計證明書,正式地被PLA指定為96式。坦克從1997年進入PLA操作服役。PLA在2005年之據傳聞已經接收到超過1,500輛96式。 據中國官方媒體最近相片確認,所有的PLA精銳裝甲師,現下裝備96式主戰坦克(MBT)。
所有PLA的精锐装甲师现在装备96式主战坦克(MBT)。
    不知何故,不尋常的是PLA同時接收二種主戰坦克(MBT)96式和98/99式。一種可能的解釋是98/99式,雖然性能和技術超過96式,只將會僅僅裝備小數量的最精銳的部隊,這主要由於高單位價格。96式,由於它的較少的技術複雜性因此單位價格較低,將會被大量裝備代替除舊56/69式系列。
 
    改型
85式 80式底盤加上一個焊接炮塔。105毫米滑膛炮原型。
85-I式 改進型採用主炮熱護套管
85-II式  改進型採用改進的火控系統
85-IIM式  採用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滑膛炮的第一種型號。對巴基斯坦外銷。
85IIAP式 为巴基斯坦的简化85IIM式改型
85-III式 升級採用一台1,000馬力柴油發動機。安裝新的爆炸回應裝甲(ERA)。只不過原型沒有生產
96式 85-III 式國內型,在PLA服役中。
 
    設計
    96式採用常規佈局採用三人成員組。駕駛員艙位於前部(左側);炮塔安裝在中部和發動機安裝在後部。懸掛採用道統扭力杆並且在每側有六個橡膠-輪彀負重輪,驅動鏈輪在後部。炮塔和車體是全-焊接鋼裝甲製造。
96式是PLA第一種配備有一門125毫米滑膛炮裝有自動裝彈機和採用三名乘員的主戰坦克(MBT)。
 
    武器
    96式採用本國自行生產的125毫米/48倍口徑滑膛炮,裝有俄國設計的2A46M自動裝彈機。透過引進自動裝彈機去減少乘員到三名,更多的彈藥可供應用於高發射速度。坦克能攜帶42發彈藥,他們中的22發在自動裝彈機的圓盤傳送帶中儲存,而且主炮能以6~8發/分鐘的射速射擊。
    主炮有能力發射APFSDS、HEAT和HEAT-FRAG。最新的BK-27HEAT彈藥,提供一個三重-錐形裝藥彈頭和增加對抗道統裝甲和爆炸回應裝甲(ERA)的穿透。BK-29彈藥,在前部採用一個特別設計的硬穿透器,用來對抗回應裝甲使用,而且被當做一種MP彈藥具有破片效果。
    坦克也攜帶俄國9M119 Refleks(北約代號: AT-11“狙擊兵”)從125毫米主炮發射的反坦克飛彈系統。飛彈的射程是100米到4,000米。系統預定去交戰配備有爆炸回應裝甲(ERA)的坦克和低飛空中目標,像是直升飛機,在射程達到5公里。中國從1990年後期在國內許可之下已經生產9M119飛彈。
96式也配備有俄國製造的9M119 Refleks(北約代號︰AT-11 “狙擊兵”)炮射反坦克飛彈(ATGM),或它的中國獲許可的仿型式。
    附加的武器包括7.62毫米同軸機槍,具有1,800米的最大射程和250發/分鐘射速。12.7毫米/.50口徑防空機槍被安裝在指揮炮塔上,具有2,000米的最大射程。
    火控和觀察
    射擊精度的獲得由一套ISFCS-212圖像-穩定火控系統使用鐳射測距儀輸入。除此之外,坦克可能配備有全球定位系統和紅外抑制/干擾系統。
    保護
    車體和炮塔由複合裝甲塊保護。車輪和履帶由橡膠裙襯保護。炮塔被倉儲架包圍更多的是西方設計影響。那些倉儲架不但提供額外的位置讓組員儲存他們的裝備而且它也提供對抗HEAT射彈的附加保護。在炮塔的每側有六個煙榴彈發射器。另外的煙幕可能由噴射柴油燃料到發動機排氣管產生。
    推進
    96式戰鬥重量42.5公頓。它採用一台水冷1,000馬力發動機,提供大約23.52馬力/公頓功率到重量比。發動機在戰場狀態中在40分鐘內能被替換,而且提供給坦克57公里/小時最大道路速度。
   組員︰ 3
   重量︰ 42.5 公頓
   發動機︰ 1,000 馬力 水-冷柴油發動機
   傳動︰ 機械,行星
   履帶︰ 金屬使用RMSh,橡膠-輪彀道路輪
   懸掛︰ 扭力杆
   尺寸︰ 長度 10.65 米;高度︰ 2.30 米;寬度︰ 3.30 米
   航程︰ 400 公里
   速度︰ 最大道路 65 公里/小時
   涉水深度︰ N/A
   主炮︰ 125 毫米 滑膛炮,42發
   射速︰ 6~8發/分鐘
   俯角/仰角︰ N/A
   輔助武器︰ 一挺同軸 7.62 毫米機槍;一挺 12.7 毫米防空機槍
   火控︰鐳射測距儀輸入的ISFCS,車載計算機,風傳感器和控制儀表
 
       2006年9月16日晚,央視七套軍事報道中,披掛了楔形回應裝甲的最新96改進式坦克第二次露臉,目前96式主戰坦克已大量列裝我軍各裝甲部隊,據外電推測,至2005年底中國陸軍已經接收了超過1500輛96式主戰坦克,目前各大戰區的主力師屬裝甲團,一般都換裝了 96式主戰坦克,因此,這種升級改造版的新96主戰坦克就更顯得意義重大。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又陸續推出了96式和99式主戰坦克的改進型號。有意思的是,後列裝的99式坦克的改進型卻比先列裝的96式坦克的改進型(以下簡稱96改)公開露面的時間要早,後者是到2006年中后期才開始在媒體上公開展露真容。為了能更好地認識這位國產坦克家族中的新秀,筆者在此從已曝光的96改圖片外形來推測一下它的技術性能。
◆楔形裝甲顯示防護能力有著大幅提升
從外形上看,96改與96式主戰坦克最明顯的區別是在炮塔正面採用了與99改坦克類似的楔形裝甲。與同樣採用楔形裝甲的德國〞豹〞2A5/A6相比,國產楔形裝甲在設計思路上有很大不同︰〞豹〞2A5/A6採用的是由模塊化複合裝甲製成的楔形,而96/99改則是用多塊形狀各異的FY-4雙防回應裝甲拼接而成的楔形。根據FY-4的外貿型宣傳資料介紹,其對化學能彈的防護能力約為400毫米,對動能彈的防護能力在2000米距離上約為300毫米。再考慮96式焊接炮塔本身的防護能力,那麼從理論上講,96改坦克的炮塔正面可防2000米距離上穿甲威力為7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如美製M829A2型120毫米貧鈾穿甲彈)的打擊,性能與美國M1A1/M1A2、德國〞豹〞2A5/A6相當。但和西方先進坦克一樣,96改炮塔正面在防護世界上最新一代120毫米高性能穿甲彈方面還有些吃力(美製M829E3貧鈾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可擊穿800毫米均質鋼裝甲,德製DM53鎢合金穿甲彈用L55坦克炮發射時在2000米距離上可擊穿810毫米均質鋼裝甲)。這也說明,在世界新一輪〞甲-彈之爭〞中,經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中期短暫占優的〞甲〞又遜色於〞彈〞。不過,我們要看到,96改的重量只有40多公頓,防護性能卻基本達到了西方60多公頓主戰坦克的水準,這個技術水準是非常先進的。試想-下,如果96改的重量也達到西方主戰坦克的等級,即使在現有裝甲材料的基礎上,防護能力也將足以抗衡世界上幾乎所有穿甲彈的打擊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設想,因為真要這么做的話,無疑動力傳動系統也要隨之大改,技術難度、造價等等都會劇增,這就相當於設計一種新型坦克,遠遠超出96式力求保持價格相對低廉的設計初衷。
        除炮塔正面外,96改坦克在炮塔兩側、後部及車體首上甲板也加裝了FY-4雙防回應裝甲,顯著提升了這些道統上被視為薄弱部位的防護力;而且這些雙防回應裝甲的佈置也很巧妙,如96改炮塔兩側靠後位置的FY-4雙防回應裝甲與炮塔之間有較大距離,既能形成間隔裝甲效果進一步加強防護,而且還能作為儲物艙使用。不難看出,在炮塔圍了一圈FY-4雙防回應裝甲後,96改即便用於高危險的城市作戰環境中,也能有效防禦世界上絕大多數反坦克火箭彈的攻擊。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裝備的先進坦克相比,96改的裝甲防護力已穩佔優勢。更值得一提的是,國產FY系列雙防回應裝甲採用的是模塊化架構,可根據不同的作戰需要方便的更換不同防護等級的裝甲模塊,大大增強了坦克在裝甲防護方面的靈活性。
◆炮長觀瞄鏡體積變大說明夜戰能力大大增強
  從公開的宣傳資料來看,96式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採用的是ISFCS-212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研製和生產。該火控系統屬指揮儀式,工作模式有穩像式和自動裝定分劃式兩種,回應時間從發現目標到開火大約6秒。而且,ISFCS-212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與車長的晝/夜潛望鏡有一個界面,使車長有超越炮長調炮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獵-殲〞能力)。總體來說,ISFCS-212火控系統具有架構簡單、原理新穎、工藝性好、造價低廉等特點,非常適合於國內的生產水準。透過多次實彈射擊實驗及其他考核,各項性能表現良好。然而,ISFCS-212火控系統儘管性能比較先進,但與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控系統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特別是夜戰能力較差。這是因為96式坦克出於成本考慮,只給炮長配備了微光夜視儀,沒有採用性能好但價格貴的熱像儀。而環顧西方國家,不但先進主戰坦克都配有熱像儀,就連一些步兵戰車也配有熱像儀。這種差距導致的後果就是萬一在今後的戰場上,96式坦克與西方先進坦克對抗時,很可能由於夜戰能力弱而陷於被動境地。
        欣喜的是,96改坦克徹底消除了96式坦克夜戰能力弱的缺點-在炮長艙口前的瞄準鏡新設有熱像儀通道。聯繫到中國熱像儀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外形上比99改坦克更大的炮長觀瞄鏡體積,可以推知96改應該裝的是最新型的凝視焦平面熱像儀。假若真的如此,那麼96改的夜戰能力就比99改更強,達到了西方先進坦克同類設備的技術水準。可以說,有了熱像儀後,96改就能充分發揮ISFCS-212火控系統(也可能96改採用的是ISFCS-212的改進型火控系統)的先進性能,從而具備晝夜複雜天候條件下遠距離〞動對動〞精確射擊能力,這種作戰能力的提升對於96式來說是非常大的。此外,96改的車長白光觀察鏡也有所改變-車長艙蓋前用來觀察正面情況的那具潛望鏡體積比96式上的大了不少,估計放大倍率和觀察視野都得到了較大程度提升。如果說還有什麼缺憾的話,那就是96改沒有加裝車長獨立周視熱像儀(很可能是出於成本控制要求),車長夜間觀察可能還要透過炮長熱像儀通道進行,〞獵-殲〞能力比99式和西方先進坦克略差。
◆其他方面的推測
  除了上面介紹的裝甲及炮長觀瞄鏡外,96改在外形上的其他明顯變化就不多了,能看出的也就是炮塔兩側靠前位置的6具煙幕彈發射器從96式的2、4單元內4外2的佈局變為內外2列,每列3具的佈局。那麼外形上不大能看出變化的地方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首先看機動力。我們知道,對機動力影響最大的是發動機性能。96式坦克採用的發動機據說是一台12150ZL型12缸4沖程水冷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額定功率730馬力(2000轉/分),從0-32千米的加速時間為14秒。由於功率不大,所以96式坦克的單位功率只有17.6馬力/公頓,最大公路速度只有57千米/小時。前面提到96改大幅增強了裝甲防護能力,戰鬥全重肯定有較大增加,如果仍採用該發動機,則機動性能不但沒有提升,相反還會有一定程度下降。不過,在實際作戰時,坦克不會一對一進行PK,所以即使96改機動性能不高,其他方面的優勢可以互補。但從長遠看,96改坦克還是應該採用大功率發動機。中國已經擁有1200馬力坦克發動機,假如96改能夠換裝的話,則其機動性能將會得到極大改善,基本與99式坦克相當。
  其次看火力。96式坦克的主炮為一門與99式坦克相同的48倍口徑125毫米滑膛炮,身管上有多層輕質合金熱護套和抽煙裝置,炮口前端裝有射瞄基準裝置。身管採用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架構設計,這種設計對戰時搶修具有重要意義。125毫米主炮的炮鋼採用電渣重熔技術,身管採用液壓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後,大大提升了炮管的抗疲勞強度、磨損壽命和防腐蝕能力。該炮配備的彈種包括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破甲彈和多用途殺傷榴彈,藥筒均為半可燃式,採用分裝式定角自動裝填,彈藥基數為41發。由於採用了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以該炮威力極大,在2000米距離上可穿透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主戰坦克的前裝甲。再加上該炮採用了自動裝彈機,所以射速也很高。此外,該炮還可發射炮射飛彈,具備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由於96式坦克的主炮戰技性能處於世界一流水準,因而完全可以推測出96改不會對此進行改動。
  第三看訊息化水準。現下最流行的一個軍事術語就是訊息化,各種作戰系統似乎都在忙著趕這交通車。但筆者認為96改在這方面不會比96式有多大改善︰一是96改價格要低是個重要指標,而要提升訊息化,則96改的單價就會飛漲;二是解放軍有更先進的99式坦克,沒必要搞重複建設。軍隊訊息化是個系統工程,不是給所有戰鬥平台加上些電子設備就算實現了訊息化。
◆小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國產96改是在96式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改進,其綜合戰技性能比96式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儘管該型坦克與國產99改以及西方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它很好地融合了東西方坦克的設計特點,同時又很符合中國軍隊的實際需要。由於96式坦克發展自88系列坦克,而且底盤通用,所以如果有需要,只要對底盤稍作改動就能讓現役的88系列坦克換裝96改的炮塔,從而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中國陸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當然,96改的意義還不僅於此,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坦克設計擺脫了以往模仿國外的尷尬,走上了一條有著自身特色的創新之路。
       而對於台灣方面來說真正要關心的並不是99G型坦克,而是本文介紹的96改.因為這型坦克本身重量輕,非常適合在台灣這種地形作戰.而且96改對比台灣勇虎坦克不管是火力,防護裝甲還是火控系統均高過現役的任何坦克.這才是台灣真正要關心和注意的.
http://www.dk101.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103488
98式主戰坦克
 
 
  1977年,軍方首次向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呈報了第三代主戰坦克戰術、技術指標要求,後由于在論證過程中出現了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想而産生了意見分歧,導致了項目論證工作的暫時中斷。1984 年重新召開了有軍方和研制部門共同參加的三代坦克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並任命祝榆生爲總設計師。1986 年,該項目由總參和國防科工委聯合呈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給予批示:“三代坦克是我軍裝甲兵2000年後的主要裝備”。在國家“七-五”計劃中,三代坦克被列入武器重點研制項目,“八-五”期間被軍隊列入四大重點裝備項目。
  90年代前期,工業部門生産了數輛樣車。經交有關部門檢測,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裝甲防護以及一些高技術的應用上達到或超過了設計指標,但在某些系統的可靠性上存在技術問題亟待解決,而無法達到軍方要求,故定型時間一再推延。由于三代坦克被指定爲“9910工程”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上級部門領導的再三關懷下1998年三代坦克通過了某種定型,被命名爲ZTZ—98(也稱作WZ—123工程)式主戰坦克,並小批量生産參加“9910工程”。與此同時,在98的基礎上加緊研制98改型主戰坦克,並爭取于21世紀初批量裝備部隊。
  98坦克研制之初,是以全面趕超T—72爲目標的。隨著時間的漸進和假想敵的更改,98的性能指標則修改爲全面趕超M1A1爲目標。後經檢測證實98在火力和防護性能上確實超出M1A1甚至M1A2許多,尤其是在一些高技術的實用化方面,但在某些性能上略遜一籌則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值得安慰的是,98的改型進展順利,技術難關業已攻破。以後裝備部隊的98改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國人面前。
http://news.sohu.com/53/12/news201141253.shtml
 
俄報稱中國96和98式坦克新型坦克全系仿制品
 
  據鳳凰網2005-06-10 報道:香港媒體引述俄國《消息報》報道說,中國現役坦克精英“98式”和“96式”都是蘇俄坦克T-72的仿造型。中國當前上萬輛舊式坦克需要進行換裝,而俄羅斯希望因此得到更多定單。  
  俄報聲稱,中國坦克研制一直“擺脫不了蘇俄的影響”。五十年代中蘇友好時,中國仿造T-34(原文如此,編者注:實爲T-54)命名爲“59式”,解放軍裝備六千多輛,還出口到:朝鮮175輛、越南350輛、伊拉克700輛、伊朗500輛、蘇丹50輛、巴基斯坦1200輛和阿爾巴尼亞470輛等。俄羅斯人以此爲例,證明“蘇俄坦克性能優秀,放之四海都通用”。  
  中蘇翻臉的二十年間,中國研制“69式”坦克,但一直未大量服役解放軍中,卻有二千輛出口亞非第三世界國家。同時期設計過W2/111、W2/112、W2/1224及W2/1226等型,也未見服役。俄羅斯人聲稱,中東某國供給一輛T-72坦克後,中國仿造出“85-2M”型,爲巴基斯坦造了225輛,再改進爲“88式”,換裝了現代化火控系統。獲得巴基斯坦資金後,“88C”型量産稱爲“96式”,至今服役逾四百輛。  
  報道稱,八十年代中、中美合作以“69式”爲基礎研制外銷型坦克“美洲虎”,1989年後中斷。俄報聲稱,中國當時想用T-72車身安裝美國或西德發動機,用“北約五吋”制式炮及炮塔,89年中斷,後轉用烏克蘭6TD發動機,俄式2A46五吋滑膛炮爲“90-2式”。巴方命名爲“哈利德”,七成部件由巴國生産。中國最先進的“98式”采用仿造2A46滑膛炮,可發射俄制導彈,近年生産百余輛,因技術複雜造價昂貴,“98式”只供給精銳裝甲師。  
  按俄羅斯人的說法,中國主戰坦克的發動機、主炮、裝甲及火控系統都不是自行研制。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ead/83/20050610/12390523.html

俄稱中國99式主戰坦克總體性能超越T-90/80>東方網07年11月16日
 
俄称中国99式主战坦克总体性能超越T-90/80
解放軍99式主戰坦克目前只裝備北方主力部隊

俄称中国99式主战坦克总体性能超越T-90/80
俄稱99式主戰坦克先進程度已超過了俄制T-90基本型坦克
图文:俄称99式主战坦克性能已经超过T-80坦克
俄称99式主战坦克性能已经超过T-80坦克

  俄羅斯媒體日前刊文對我國最新式的99式主戰坦克進行了詳細分析和評介,認爲其總體性能已超過了俄制的T-80和T-90。
  該文指出,已經實現量産的99式是一種在98式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北方工業公司于2000年首次展示了安裝有強化裝甲系統的99式坦克。起初有消息稱,這種坦克是98式的一種衍生型號,曾被稱爲98G(意爲98式的改進型號)。到了2000年,首批40輛99式才正式下線。作爲主要研制單位的中國北方機器制造研究所(NEVORI)和第一機器制造公司(FIRMACO,位于內蒙古包頭市)在98式進入測試階段後不久,便開始了對其的改進工作。據悉,改進的主要內容包括:通過按照功率超過1500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提升坦克的決定性;完善火控系統;在車體上加裝反應裝甲,以提高防護能力。
  由于坦克前部的主裝甲上加裝了反應裝甲且采取了傾斜棱角設計,99式前部防護水平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除此之外,坦克後部的格柵上也安裝了反應裝甲。類似的裝甲布局在改進型的96式和巴基斯坦的“阿裏?哈利德”坦克上也可以看到。如果說首批99式坦克只是在主裝甲的上面又安裝了一層反應裝甲的話,那麽隨後生産的99式坦克則從一開始便全面內置了反應裝甲。同時,坦克上裝甲模塊的形狀也有所改變--傾斜度變得更大。爲了增強坦克頂部的抗打擊能力,最新一批的99式炮塔上部還安裝了一些反應裝甲模塊。由于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所有損壞的反應裝甲都可被迅速地更換。
  與98式一樣,99式也裝備有JD-3型激光主動對抗系統。該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臺及隨動系統、激光壓制儀、熱成像,激光測距儀、幹擾機(氣體激光發射機)組成。當該系統接受到來自敵方坦克的激光束後,告警系統會迅速發出信號,以使炮塔轉向激光輻射源。之後,JD-3系統會發射出一束強度較弱的激光,以確定目標的准確爲止。接下來,激光束的強度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到非常危險的水平,導致敵方的光線設備失效或操作人員視力受損。
  與此同時,9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該系統包括瞄准手和車長使用的瞄准儀(配備單獨的穩定裝置)、激光測距儀、熱成像儀、數字化彈道計算機、武器穩定儀、大量的傳感器(負責搜集大氣條件、炮筒損耗等數據)、目標自動追蹤系統和配備有彩色顯示器的多用途車長操作臺。熱成像儀獲取的圖像可直接傳送到車長和瞄准手面前的彩色顯示器上(放大倍數爲11.4倍和5倍)。另外,99式坦克還裝備有慣性和衛星導航系統,接收到的信息同樣也可顯示在車長面前的顯示器上並與電子地圖相疊加。該型坦克還配備有現代化的無線電臺。
  99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仿制自俄羅斯2A46坦克炮的125毫米滑膛炮(炮管上安裝有隔熱套),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與98式相同,99式也裝備了自動液壓裝彈機(機內備彈22發)。坦克內總共可儲存41發炮彈,穿甲彈、碎甲爆破彈和9M119型激光制導炮射反坦克導彈。輔助武器由一挺86式7.62毫米並聯機槍和一挺W-85式12.7毫米防空機槍組成。此外,炮塔兩側還各安裝有一套84型5筒煙霧發射器。
  99式坦克裝備的水冷式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爲1500馬力,由德國的MB871ka501發展而成,在坦克重量爲54噸時,發動機的功率系數爲27.78馬力/噸。其在公路和野外崎嶇路面行駛時的最大速度分別爲80千米/小時和60千米/小時。坦克由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所用時間爲12秒,最大行程爲600公裏。
  99式的整體性能較中國以前研制的主戰坦克有明顯提升,並且其先進程度已超過了俄制的T-80和T-90,與西方主流坦克和T-90的改進型號大體相當。
  在首批40輛99式坦克下線後,其生産雖然仍在繼續,但速度比較低。目前,這種現代化的坦克只用于裝備駐紮在北京軍區和沈陽軍區的解放軍精銳部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16/0804472150.html

簡氏揭秘中國99A2坦克:加裝新型主動防護系統

简氏揭秘中国99A2坦克:加装新型主动防护系统
中國最新型99A2坦克已經裝備主動防禦系統(簡氏原文配圖)
 
图文:中国第三代增强型99式主战坦克
中国第三代增强型99式主战坦克炮塔前部的装甲发生较大变化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2008年3月12日出版的簡氏防務周刊刊發文章,提到日本新型主戰坦克TK-X露面一周後,解放軍新型99A2主戰坦克的照片也與公衆見面。
  文章說,中國針對99坦克的測試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年,但上月底中國官方媒體刊發的“加強型”99A2主戰坦克圖片卻是人們首次看到。
  與早期的99A1型相比,99A2坦克炮塔前部的裝甲發生較大變化,看起來更加寬大,坦克前部的爆炸反應裝甲(ERA)也進行了重新設計。
  除了裝甲升級之外,99A2坦克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固定在炮塔上面的主動防護系統(APS)。
  這種主動防護系統替代了99坦克原先的激光對抗裝置,可以確定的是,這種主動防護系統配有毫米波雷達。
  99A2坦克采用了綜合動力系統,包括1500馬力的橫置發動機、變速器、冷卻系統和燃料箱。
  中國官方媒體的文章引用99A2坦克測試人員的話說,五年來,他們一直在完善99坦克的設計,目前的工作還處于測試階段,有待最終定型。
  預計,新型99A2坦克將在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周年之際正式入役解放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13/0843489927.html

巴基斯坦公開展示59式終極改型艾-紮拉主戰坦克
 
“艾-扎拉”主战坦克进行性能展示
 
 2008年11月24日至28日,巴基斯坦卡拉奇舉行第五屆國際防務展,巴基斯坦重工業企業(HIT)在中國制59式坦克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重新設計的“艾-紮拉”主戰坦克參加了展示。
  艾-紮拉”坦克重新設計了炮塔,以全新的焊接型炮塔取代了59坦克的鑄造炮塔,並且爲坦克裝備了先進的爆炸反應裝甲。“艾-紮拉”坦克安裝了一臺730馬力的大功率柴油發動機,並且裝備了一門最新型的125毫米口徑滑膛炮。
  同老舊的59式坦克相比,“艾-紮拉”主戰坦克增強具備了現代主戰坦克的技術特點,能夠滿足巴基斯坦陸軍的戰術需求。同時巴基斯坦也將向國際武器市場推銷這一款坦克。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30/0959532489.html
 
巴基斯坦陸軍的驕傲:自研改進中國59坦克(圖)

  千龍網2005年11月17日訊 如同航空工業一樣,多年以來巴基斯坦陸軍在購買國外坦克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自身研發的能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尤其是“哈利德”等具體型號的開發研制,巴基斯坦在裝甲車輛方面逐漸具備了一定的自行設計研發能力,最近出現的“艾-紮拉”(Al-Zarrar)主戰坦克就是這種能力的具體體現。
  “艾-紮拉”主戰坦克是巴基斯坦重工業企業(HIT)在中國制59式坦克的基礎上進行
改造和重新設計得到的産品。同老舊的59式坦克相比,“艾-紮拉”主戰坦克增強具備了現代主戰坦克的技術特點,能夠滿足巴基斯坦陸軍的戰術需求。同時巴基斯坦也將向國際武器市場推銷這一款坦克。
  HIT對59式坦克的改進主要在三個方面:防護性、機動性和火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雖然“艾-紮拉”坦克具備了較爲先進的作戰性能,但與國際上同樣類型的坦克相比,其改裝費用相當低廉。
  防護性:“艾-紮拉”坦克重新設計了炮塔,以全新的焊接型炮塔取代了59坦克的鑄造炮塔,並且爲坦克裝備了先進的爆炸反應裝甲。這些措施使得坦克能夠有效抗擊一些已知的反坦克武器的攻擊。
  機動性:“艾-紮拉”坦克安裝了一臺730馬力的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對于40噸重的車體來說,這款發動機可謂非常強勁,這使得坦克能夠有效地增大加速性、最高速度等方面的性能。此外,“艾-紮拉”坦克裝備了挂膠履帶,這種履帶成本稍高,但有利于提高坦克的行駛性能。
  火力:“艾-紮拉”坦克裝備了一門最新型的125毫米口徑滑膛炮。該火炮的威力遠超過59式坦克所配備的100毫米坦克炮。爲了進一步發揮新坦克炮的威力,HIT的工程師爲“艾-紮拉”坦克配備了半自動裝彈機和穩像式火控系統。自動裝彈機的引入不但可以節省裝填手的體力,還能有效提高坦克的射速;而先進的穩像式火控系統則能夠保證坦克能夠在運動中射擊靜止或活動目標,更加適應現代戰場的需求。
  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對“艾-紮拉”主戰坦克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他認爲該坦克的出現不但意味著巴基斯坦陸軍的作戰能力得到了增強,更重要的是這代表了巴基斯坦國防工業已經開始能夠做到自給自足。這是國家更加強大的象征,同時也爲發展巴基斯坦的經濟意義重大。
  目前第一批“艾-紮拉”主戰坦克正在進行廣泛的測試,當測試工作完成後,這種坦克就將在生産線上源源不斷地駛下,成爲巴基斯坦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11-17/0932331660.html
 
中巴合作哈立德MBT-2000主戰坦克高調亮相(圖)
 
哈立德主战坦克的车体具有防护能力强
 
  2008年11月24日至28日,巴基斯坦卡拉奇舉行第五屆國際防務展,中巴合作的Al-Khalid哈立德(MBT-2000)主戰坦克進行了展示。
  哈立德主要武器爲1門中國産125毫米滑膛炮;其火控系統爲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屬于指揮儀式坦克火控系統,該火控系統使坦克炮具有晝夜和行進間作戰的能力,具有較高的首發命中率。哈立德主戰坦克的車體具有防護能力強,外形低矮,車體前部甲板和炮塔前部裝有間隙複合裝甲組件。該坦克還可在車首、炮塔前部、側而和頂部挂裝爆炸式反應裝甲;MBT一2000主戰坦克使用1200馬力發動機,功率/單位體積比達到世界最高水平。此外該車還裝有性能優良的三防系統、自動滅火及二次抑爆系統、熱煙幕系統、煙幕彈、榴散彈發射裝置。
  巴基斯坦方面通過對哈立德不同配置的原型車長達九年的測試,特別是經過1998年在巴基斯坦南部沙漠地區的嚴酷測試後,得出最終結論:對MBT-2000主戰坦克的性能非常滿意。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30/1059532500.html
 
泰國軍方很興奮:再次增購100輛中國96式坦克
 
  的確有些時候我們應該反思一下了。爲什麽很多自己的東西在自己人眼裏被罵做是破爛?是垃圾。但是到了人家手裏卻是如獲至寶?難道不該反思嗎?
  泰國購買了中國100輛96坦克。
  不久前泰國再次增加購買了100輛中國96坦克。泰國方面介紹說,“這是我們首批與解放軍同步裝備的現代化主戰坦克”。當記者問道爲什麽要購買中國坦克時候,發言人回答說:“以前我們購買中國69坦克主要是因爲價格以及優惠待遇。而現在我們購買96坦克。更多原因是因爲它的實質提高了很多”。 
(04年以前的85III型坦克,簡易火控系統很明顯)
  泰國不是“被制裁國家”那麽泰國爲何不買日韓“先進無比”的坦克?
  泰國軍方陸軍裝備與戰略發展官員宣稱說:“我們參考過,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們認爲韓國坦克,就是美制M1坦克亞洲縮小版。如果要購買這樣的坦克,我們不應該找韓國人,而應該去找美國人。我們認爲如果有能力直接購買M1坦克會比購買這種亞洲縮小版更加實用”。
 “新加坡在去年購買了一批二手的德國豹2坦克,德國坦克性能十分優秀。但是使用在亞洲特別是我們國家這樣的熱帶叢林氣候地區,很難發揮它重型坦克的作用。對比中國96型坦克是中國打算用來替換自己在南部地區,西南部地區的老式輕型,中型坦克的。因此它更加適合我們這裏的氣候與環境。” 
(06年以後據稱不再生産的標准ZTZ96/96式坦克)
  “日本90式坦克,電子對抗性能要好于中國坦克。鋼裝甲複合結構防禦能力也要好于96坦克。但是日本90式坦克最大問題,在我們看來,它的戰備與戰損維護都是十分困難的。它至少安置了來自歐洲大約10多個國家。部件采購方面十分繁瑣。而日本本國目前只能提供大約2/3的現有替換裝備。”
  “造價方面過于昂貴,不適合大批量軍事化裝備。這也是我們難以考慮日本坦克的另一個原因。此外日本軍備輸出需要獲得美國軍方批准。且在美方有效監控下實施。但是這會引來中國不必要的緊張。美方會因爲此削減部分性能。已達到平和中國不滿的目的。這種事情已經多次發生過。它包括美國自身對外軍事輸出。”
(06年後開始批量生産的ZTZ96G/96式G型坦克。其變化與前者很明顯)
  “獲得大國支持是必要,柬埔寨方面與中國有著十分緊密關系和長期曆史友誼。這一點我們並不能忽視。在亞洲大陸,至目前爲止還是中國力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爲此增加軍隊數量中中國裝備比重,是最好與中國軍方接觸的突破口。巴基斯坦例子很明顯。”
  泰國國防研討官員說:“我們前期與柬埔寨邊境爭奪,中國並沒有出言幹涉。但是這主要是因爲中國看到大批他們制造的69坦克,85裝甲車,裝備在我們的陸軍。從戰略角度來說,增加對華軍備采購的數量,是有利于我們今後發展的。”
(底盤看起來更像豹2的韓國XK-2坦克。不過觀測設備很複雜多樣的)
  看來人家購買96坦克,一來是爲了省點錢,二來也是看到只要進一步貼中國軍方,就可以在陸地獲得點什麽。比如巴基斯坦。泰國雖然有美國盟友在海洋支持,但是如何能夠獲得中國在大陸支持。那麽對于泰國來說就是雙贏了。依據海外報道,這次交易泰國沒有使用易貨形式。最大可能是分期付款。不過泰國軍方也真的沒必要把別人坦克都說成那樣吧?各村都有各村高招。泰國以前購買了大約100-200輛69坦克。這批96坦克可能是替換的。而中國坦克操控習慣是沿襲制度的。因此更加可以適合後期快速實現作戰能力,減少訓練經費和時間。不過泰國說的購買日本坦克情節,是符合事實的。韓國坦克雖然可以到處銷售,但是打算購買日本坦克,就需要美國的“特別許可證”了。而且後期維護麻煩也的確不少。
(多年來神話但是始終難以走出家門的日本90式坦克)
  中國濟南軍區也裝備有96坦克。96式基礎型大約在06年以前停産。外界報道解放軍總計大約裝備了1200-1800輛96基礎型。06年解放軍開始裝備新的96G。安裝有與99坦克近似的觀瞄火控系統。以及新的炮射導彈系統。一套“Shtora-1”被動防禦系統。換裝了新的炮手與車長熱成像系統。不過此次泰國購買的還是解放軍裝備的96式坦克。外界說“ZTZ-96S。
 
回應
 
 
泰國相當滿意:再次增購100輛中國96式坦克 2009-3-27  鼎盛軍事http://mil.jschina.com.cn/Get/DWGX/03270824855.htm
 
外刊:中國最新型坦克群96式驚現非洲氣壞美國 2009-7-13
 
中國96式(也叫做88C型)坦克從去年以後在蘇丹被看到,表明中國已經輸出它很現代化的坦克到非洲。
50噸96式有三名組員和現代化傳感器和電子系統。90系列坦克是中國設計的,而且在那裏似乎多達2500輛90系列坦克在服役中,並且三分之二是96式。另外700輛79式和80式,兩者是到90 系列的跳板。大多數的中國坦克,約5,000輛是59式。這些大部分是從仿制俄國T-54型的T-54式升級裝備西方火炮(仿造英國的L7 105 mm火炮,發射貧鈾炮彈)和現代化的電子系統。中國也仿造德國120 mm火炮,它可能試著在一些59式中安裝升級。那些59式沒有得到升級正在被扔棄。這顯然地意謂59式力量將會收縮至少每年幾百輛直到全部消失。
蘇丹直到最近,有一個大約200輛中國59式組成的坦克力量,但是一些似乎已經被中國升級。也在蘇丹看見中國92式輪式步兵戰車(類似美國“斯特瑞克”(Stryker))。
中國非常嚴格的保守關于它的坦克力量秘密的信息。他們最現代化的坦克是98式和99式,接近匹配美國的早期M-1型。
 
國産96式坦克出口泰國  《軍事文摘》 2006年第06期 □ 余 平 
 
作爲東南亞重要國家的泰王國,既是美國的盟友和美式裝備購買者,20余年來又成爲中國坦克和艦艇的重要用戶。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局部戰爭中戰機曾獨領風騷,導致國際上出現了“未來坦克無用論”,認爲有精幹的“輪式陸軍”即可。
2003年美英軍進行的“自由伊拉克行動”,又向世人展示出坦克在現代陸戰場上獨一無二的戰鬥力,爲此各國陸軍仍然要繼續擁有這種不可替代的裝備。最近英國《簡氏防衛周刊》報道,應泰國陸軍要求,中國北方公司專門爲其設計了T96T型坦克,經測試後將陸續運抵以替換老化的691試坦克。此外,泰國陸軍也中意于中國産的WMZ551B型輪式戰車,也准備訂購數百輛以代替85式步兵戰車。中國還接受了泰方要求,這筆坦克交易以提供當地的特産龍眼付款。今後國內民衆在水果市場看到龍眼豐盈時,恐怕很難想到這是鋼鐵巨獸的交換品。
 
出口東南亞是政治需要
 
泰國位居印度支那半島中央,舊稱暹羅,其人口、幅員和經濟實力都在南亞舉足輕重,幾十年來一直成爲各大國爭取的對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暹羅投靠日本,日軍假道其境攻人緬甸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並威脅印度。日本戰敗時,泰國當局馬上倒向英美,結果未被當作法西斯盟國懲處。新中國成立後,泰國爲安定自身和防止革命輸入,于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一度暗中聯系與華建交,周恩來還多次與其密使商洽。不過隨著美國勢力深入印度支那,泰國又與美結盟,越戰時允許10萬美空軍人員入境8年之久並建立機場。雖說中越支持泰共遊擊隊相對抗,然而豐厚的美援卻奠定泰國經濟起飛的基礎,美軍官兵度假遊玩又促成帕堤亞等海濱遊覽區建立。越戰結束後,泰國改取中立態度,于1975年與華建交,隨後又與中國一同援助紅色高棉抗越。人們論及亞洲國家外交靈活者,泰國真可居其首。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泰國軍隊長期由美國協助訓練並援助裝備。後來中國出于抗越需要,又以出廠成本優惠價售給其108輛重36噸重的6911式坦克和400多輛裝甲步兵戰車。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卡迪拉克公司又售給其新産的100輛重18噸的“舡”式坦克,與69式形成了“輕—中”型搭配。進入上世紀90年代,泰國陸上威脅緩解,防務重點轉爲爭奪海洋權益,除購買1艘西班牙制輕型航空母艦(就此泰國、印度成爲亞洲僅有的兩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又購買了6艘中國産的護衛艦。近來,泰國軍方稱20年前從中國采購的坦克裝甲車已老舊,尤其是69式立足于北方邊境的幹燥環境設計,在南亞多雨高溫氣候中鏽蝕較快,如今只有十幾輛還能開動。美制的“舡”式輕坦克雖還能用,性能也落後于國際新標准。
面對泰國這支有30萬兵員且財力不弱的軍隊的換裝需求,各國軍火商紛紛上門遊說。美國專門推出重26噸、單價100萬美元的“舡”Ⅱ式輕型坦克供泰國選擇,俄羅斯也願提供水陸兩用並稱爲“世界火力最強的步戰車”BMP-3型。今年初新加坡舉行亞洲航空展時,美國又運來新開發的號稱“世界上火力最強的輕型坦克”AGSl20“展示者”(De—mostrat040這種坦克重量20噸,卻裝備了只有主戰坦克具備的120毫米炮,有先進的火控系統。泰國出于同美國的傳統關系,對此已有選購意向,不過輕型坦克畢竟防護力差,一支強有力的裝甲部隊仍需要主戰坦克。西方主戰坦克均在五六十噸,不適宜于東南亞的地理條件。中國的96式坦克只有41噸重量,火力卻與西方主戰坦克相當,裝甲防護力則遠勝輕型坦克,單價不到90萬美元,于是受到青睞。中國軍工企業又根據泰方要求,改進了96式坦克設計,推出適合熱帶多雨地區的T型,這既便于出口也適合在本國南方使用。
武器貿易曆來帶有濃重政治色彩,購買哪一國的裝備必然隨之要其供應配件、彈藥和附帶裝備,中泰達成坦克銷售協議顯示出兩國在戰略上互有重大需求。中國同幾個東盟國家有著南海歸屬爭執,同泰國則沒有利益沖突,新的武器交易肯定會使雙方政治關系進二步加強。
 
96式成裝備解放軍主角
 
泰國軍方能選購中國的96式坦克,除了兩國政治關系外,又在于這種坦克是由立足外銷的85Ⅲ演進而來,原先設計就瞄准了發展中國家的需求。西方國家一般在同期只研制裝備一種主戰坦克,中蘇兩國卻是例外。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推出過80式、85式、90式,96式、98/99式和MBT-2000外貿型等多種型號的坦克,其中只有96式和98式成批量裝備本國軍隊,其余都爲出口設計。中國軍工界設計外貿坦克時,既利用原有技術又借鑒國外成果,創彙後再投入新坦克研制,從而在國內投資有限的情況下使研制水平取得飛躍發展。20年前中國的坦克落後國際先進水平約20年,如今技術已經接近或基本持平。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向十幾個亞非國家出口過坦克,都是本國現役的59式、59Ⅱ和69式。這幾種坦克均爲50年代末蘇式T54A的改進型,遠遠落後于歐美的第二、第三代主戰坦克,對國外除了贈送,就要靠價格低廉爭取訂單。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在同西方關系較好時,曾引進西歐和以色列的火炮和防護技術,並同美國合作研制過“美洲虎”坦克,還吃透了蘇聯的T-J2坦克技術,以東西合璧方式研制80式坦克。由于當時伊拉克等國有大量訂單,中國軍工界于1985年利用研制80式的技術成果開發了一種出口型坦克,稱爲85式,同樣裝配105毫米火炮,重38噸。1987年爲中國部隊開發的原80式坦克定型,改爲88式,接著推出了A、B兩種型號,性能在第二代坦克中居優,並接近于蘇制“二代半”的代表T72。然而在1991年初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T72坦克不堪美軍M1系列坦克一擊,這使中國的88式及其出口型85式坦克剛開工便停産,軍隊裝備部門決心開發第三代水平的坦克。
國內軍工企業爲解放軍研制新型坦克時,根據國際最新標准,放棄了88式另起爐竈,于1999年開發出重50噸、裝配125毫米火炮並有新式裝甲的第三代坦克,起初命名98式,後改稱99式。同時,軍工部門又立足出口,對88式的出口型85式繼續改進,在1994年爲其裝備了世界上主戰坦克中口徑最大的125毫米火炮,安裝了新型發動機和爆炸反應裝甲(ERA)塊,推出一種85Ⅲ坦克。爲了適應發展中國家不算太好的路況並控制造價,這種坦克限定在41噸,非戰鬥配置不求最好只求實用,結構也力爭簡單。85Ⅲ單價最終只有75萬美元,而美制M1A1、德制“豹”式單價都在400萬美元,俄羅斯TS0的單價也在200萬美元之上。 
可惜這時世界坦克市場萎縮,只有巴基斯坦購買了200多輛85Ⅲ,
不過國際軍工界評價其水平已優于T72,除裝甲稍薄一些外,火力、機動性能都達到了第三代坦克水平。這種價格低、質量也算中上等的坦克做了一些改進,在國內定型爲88C,于1999年批量投産又改名96式,其樣車“801”已在北京西北郊坦克博物館內被收藏並展出。
1999年天安門國慶閱兵時,熟悉戰車的人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即99式和96式這兩種新型坦克各列成一個方陣通過廣場。作爲全軍裝甲部隊基本車型的99式因配置高,裝甲厚,出廠單價便達1600萬人民幣,軍方感到只能少量采購以裝備最精銳的拳頭部隊。96式坦克的火力與99式基本相當,雖防護力差一些卻有機動性優勢,其價格便宜又可大量采購,于是反而在新世紀被解放軍陸軍選中作爲裝甲部隊的普遍裝備。這一出口型反而轉內銷的現象,說明無情的市場規律在中國軍內裝備中也體現了出來。
 
96式外貿內銷皆走俏
 
96式坦克能受到解放軍部隊青睞,除了價格較低外,還在于其裝置的125毫米高壓滑膛炮足以摧毀西方的第三代坦克,使其同99式坦克一樣可進人世界上攻擊力最強的戰車之列。盡管96式裝甲不如99式,卻也能抵禦第二代坦克的火炮攻擊。由于96式采用了自動裝彈,坦克乘員減少爲3人,自動裝彈速度每分鍾6~8發,彈種配備有穿甲彈、破甲彈、殺傷爆破榴彈,提高了火力。據稱使用穿甲彈時,對2000米處水平厚度爲600毫米軋制均質裝甲穿透率達90%以上。該車還配備了新式的火控系統和夜視裝置,並可按照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升級電子設備和車內配置。
出于市場經濟需要,中國軍工界鑒于99級主戰坦克自用量較少也在開發國外市場,通過利用其原有技術加以改造,2002年在國際兵器展上推出了BT-2000外貿型坦克。巴基斯坦購買了此種車型的車身、火炮後,加裝性能更好的烏克蘭發動機並添置少量西方電子元件,組裝出重46噸的“哈立德”坦克,並在中東市場打開銷路,使中巴雙方在經濟上都能受益。近來中亞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還直接選中了99式坦克,提出了購買意向,使這種皮堅甲厚並火力威猛的陸上之王也能揚威異國。
從下一步國際坦克市場的大趨勢看,還是96式坦克有更好的前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國際軍界普遍感到多數落後國家和地區的橋梁、道路只能通過20幾噸重的車輛,輕型坦克將在那裏唱主角。近二三十年來世界經濟水平普遍進步,亞非國家的道路橋梁也多按通行四五十噸的車輛建造,但仍不適合使用西方主戰坦克,而中國軍工界當初確定的41噸出口型重量標准便顯出很有遠見。從中國內地情況看,上世紀60年代開發的重21噸的62式輕型坦克雖適合南方的道路橋梁,在對越作戰中卻因裝甲太薄,輕易地被各種便攜火箭彈擊穿。後來國內雖有改進62式的方案,軍隊卻認定輕型坦克已不適應新形勢要求而未采用。目前,解放軍除了准備登陸的兩棲部隊還裝備63式輕型水陸坦克外,其余坦克只選用96式和99式。
過去96式坦克爲人詬病的缺點,主要是裝甲厚度不足(主要是重量跟制造成)。然而從俄羅斯車臣戰爭和美軍占領伊拉克三年的實戰結果看,坦克過份注重增強防護力而造成其重量太大,單價太高,最終往往是得不償失。世界上裝甲再厚的坦克,仍不能保證自己不被摧毀,包括美軍自吹有貧鈾裝甲“不可打穿”的M1A2坦克,都被伊拉克人用反坦克導彈、地雷擊毀了許多輛。96式坦克有“一著鮮、吃遍天”的攻擊優勢,縱然因裝甲防護弱一些難防對方猛擊,在戰場上如掌握好開火機會,仍可同裝甲強的第三代坦克一決雌雄。它的價格低,使用戶可大量采購,其噸位低的特點又適合于發展中國家的路況。
目前世界各國裝備7萬多輛坦克,因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緩和帶來的采購低落期,目前八成以上還屬美蘇等國在二三十年以前設計制造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代産品,近些年各國雖對老式坦克采取了許多升級措施,畢竟其車況都屬“廉頗老矣”。目前世界上能夠自産坦克的國家不過20幾個,且多數還是用它國部件組裝,其它國家只能靠外購,這使今後幾年至十幾年內勢必出現—個坦克熱銷期。出于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坦克對發達國家很難打開銷路,在許多亞非中小國家還是前景看好,特別是96式的性能特點和單價最爲吸引人。此次泰國開創采購9試之先機,將爲其它國家起到示範作用。
現代武器又是一個綜合系統,使用中國坦克,便相應要采購裝甲車配合作戰。此番泰國也提出要購買中國産的WMZ551B輪式裝甲車。此車在設計時,著重考慮到沿海作戰需求,最大水上時速達8公裏,裝有兩具水中行進推進器,而最大公路時速達100公裏,還適合熱帶水網地帶的需要。WMZ551B單價不過35萬美元,這更具有吸引力,而現在美國M2步兵裝甲戰車的單價達200萬美元以上。
對發展中國家銷售武器,往往存在一個付款困難特別是缺乏現彙問題,因政權更叠賴賬或長年拖欠也是經常現象。當年蘇聯出于政治原因允許用賒賬方式外銷軍火,結果至今俄羅斯還有1000多億美元的壞賬難以追討,僅薩達姆政權滅亡就使75億美元的舊債等于勾銷。中國在80年代外銷武器時雖強調現彙交易,也曾允許延期付款,結果薩達姆也欠下近40億美元債務,伊拉克政權易手後歸還希望也極爲渺茫。此次中國對泰國出口坦克,雖然換不回現彙,有等價的水果收回也算經濟方面有益。從這一事例可看出,中國對外軍售的方式已變得日益靈活,這對于擴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也是非常重要的。 (原載香港《廣角鏡》)
http://qkzz.net/magazine/1005-3921/2006/06/367018_2.htm

 俄稱中國有望成全球頭號主戰坦克生産強國(圖)
 
  東方網2009年8月21日消息:俄羅斯裝甲車輛網日前刊文指出,中國近年來在坦克研發和制造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望成爲全球頭號坦克生産強國。
  文中指出,中國目前不但在改進老式的坦克,同時還在繼續研制新型的裝甲裝備。與俄羅斯的戰略家們不同的是,中國軍方意識到,由于部隊目前裝備的現代化偵察與自動化指揮系統以及高精度武器的數量仍非常有限,因此談論放棄大規模使用坦克的作戰方式還爲時過早。如果說俄軍目前瞄准的是類似去年俄格沖突那樣的具備戰爭,那麽中國軍方則仍在准備如何應對大規模的作戰行動。
  因此,中國軍方目前仍在繼續采購性能與俄制T-90A大體相當的96G式主戰坦克。此外,性能更加強大並且已超越T-90A的99式坦克也已小批量裝備中國陸軍的王牌部隊。在今年10月份舉行的閱兵式上,中國很可能還會展出99式坦克的最新改進型號--將會安裝經過改進的動能防護系統和新型的火控系統。尤其是,99式坦克上車長所使用的全景瞄准儀將會增加熱成像能力。或許,坦克的其他組件和系統也會有所變動。
  在最近八年中,互聯網上總會定期出現一些有關中國正在研制更加現代化的戰車的消息。同時,中國人早已對140毫米口徑的新型坦克炮進行了成功測試。不排除這種坦克炮會出現在中國新型坦克上的可能性。
  此外,中國還在著手研制配備口徑超過150毫米火炮、擁有小型化炮塔且成員受到更嚴密保護的新型坦克。盡管有關這種坦克的消息仍非常稀少,但可以確定的是,以中國目前的實力,研制這樣一種坦克並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人不但擁有近50年的坦克制造經驗,而且還擁有現代化的工業基礎、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和極富才華的年輕設計人員。比較而言,俄羅斯的坦克研制工作則長期停滯不前,目前已開始處于落後的地位。
  在具體的技術方面,中國目前已開始批量生産1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而俄羅斯目前還無力生産同類型的裝備。同時,中國還能夠生産現代化的火控系統和坦克信息化指揮系統。在具有熱成像能力的全景式瞄准儀方面,中國也已領先于俄羅斯。
  中國人一直在勤奮的學習,並努力汲取最優秀的成果。因此他們現在已開始超越自己的老師--衆所周知,前蘇聯的專家曾參與了中國首批坦克的制造工作。
  尤其讓俄羅斯軍方感到尷尬的是,在不久前結束的“和平使命-2009”聯合軍事演習期間,中國派出了最新型的99式主戰坦克,而俄方參演的則是已經落後的T-80BV。(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1/0902563288.html
 
中國駐藏摩步團列裝改進型96式主戰坦克(組圖)
 
  新型主戰坦克信息化含量高,操作複雜。正常情況下,一般都要經過一年培訓才能掌握其技術、戰術性能。新裝備剛到,該團官兵就能如此嫻熟地操作,令送裝的專家大爲詫異:“神了!你們團官兵是咋學會的呢?”
  團長鄭衛國告訴記者:半年前,得知這種新裝備要裝備到團隊,團裏就叫響了“爭分奪秒搞攻關、裝備到手就熟練”的口號。他們從廠家找來技術資料,組織官兵進行強化模擬駕駛訓練和技戰術性能研究。
  然而,部隊剛組建時,卻是另一番光景。
  一切皆新:新裝備,新成員。
  一切皆無:無教材,無人才,無先例。
  一切從零開始。第一次集合全團官兵到訓練場,時任團長孫德宇問:“誰會操作裝甲車?”大家面面相覰,無人應答。
  他們靠什麽實現這巨大的跨越呢?答案是創新。
  作爲我軍高海拔地區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摩步團官兵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在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只有依靠創新,才能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那年9月,摩兵團官兵駕駛戰車參加上級組織的野外攻防綜合演練。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發起沖鋒最後搶占制高點的關鍵時刻,摩步團裝甲車動力不足,居然被兄弟單位徒步負重的步兵甩在了後面。
  “‘風火輪’竟然不如‘鐵腳板’,問題究竟出在哪裏?”他們不遠千裏從科研院所和生産廠家請來技術專家進行會診,得到的答複讓他們大失所望:“在海拔高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40%的高原環境下,缺氧會導致裝甲車發動機功率降低25%以上,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尚無有效的解決辦法。”
不信那個邪!團裏依靠自身力量組成攻關小組。爲了弄清發動機工作原理及技術性能,他們查閱了1000多萬字的相關資料,設計的草圖堆起來足足有4尺多高。經過近一年的刻苦攻關,他們通過改進進氣道增加氧氣、調整供油角增大供油量等辦法,成功破解了該型裝甲車高原動力衰減的問題,使“鐵騎”順利渡過了“水土不服”關。
2000年10月,我軍高寒山地信息化對抗演練拉開帷幕。演習以“非接觸式”開始、結束。盡管對抗雙方未放一槍一彈,打完仗也沒碰面,但在“發現即摧毀”的評判標准下,實力不弱的“藍軍”,在“紅軍”摩步團神出鬼沒的電子摧毀打擊下慘敗。
  奇怪!不見面,不開槍,演習也能定勝負。這回,摩步團官兵讓近在咫尺的兄弟單位對信息化戰爭體驗了一把。
  2003年11月,西藏軍區邀請10多名內地裝甲部隊的精英和軍隊院校專家,帶領從西藏軍區所屬部隊抽調的戰鬥骨幹組成“藍軍”分隊與摩步團進行對抗演練。“藍軍”做了充分准備,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摩步團官兵以電磁覆蓋這一“前衛”戰法讓“藍軍”成了瞎子、聾子。參加演練的院校專家佩服地說:“沒想到偏遠的雪域高原,還有一支現代化程度如此高的部隊。”
  2005年10月,總部和成都軍區聯合工作組進駐摩步團考核戰鬥力建設達標情況。出于穩妥考慮,有人建議他們以傳統訓法戰法爲主迎考,摩步團官兵謝絕好意,在考核場上將網絡戰、電子戰等信息化訓法戰法演繹得淋漓盡致,並最終在滿分1000分的考核中取得了982分的驕人成績。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31/0823561135.html
 
突破 摩步團高原機動演練超越海拔5000米
 
  新華軍事:作爲我軍高海拔地區組建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組建19年來完成了哪些突破?填補了哪些軍事訓練的空白?
  鄭衛國:摩步團在高原的遠距離機動演練可以算得上一項突破,海拔4500米以上的遠距離機動我們最遠超過了300公裏。另外,遠距離機動的高度也是突破,部隊在機動時經常要翻越5000米以上的高度。
  作爲高原裝甲兵,我們所有的裝備都是全軍比較新式的裝備,甚至在訓練大綱和教案還沒有的情況下我們就要開始訓練,可以說每一樣裝甲裝備的訓練都可以說是一種超越,我們完成了許多訓練科目大綱和教案的編寫,也可以算作是一種突破。在訓練方面的突破還有,比如,水上駕駛,橫渡大江,這是在高原地區克服了江河障礙。
  在軍事訓練上我們有一些高原戰法的創新。如果提到人員方面超越極限的訓練、演習,我們的突破可能更大。因爲地處高原部隊必須突破戰鬥員體力方面的極限。
  裝備戰備、裝備管理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實現了裝甲裝備的大中修不出藏。
  在指揮手段上,我們實現了裝甲車自配電臺與其他電臺間的溝通與聯系。
  另外,我們還實現了部隊在高原地區防護的突破,也研究了許多防護方面的戰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31/0804561133.html
 

中國59式到88式主戰坦克的技術發展

  坦克作爲陸軍突擊兵器出現于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由此確立了其在陸軍中的主導地位。相比于世界坦克強國而言,中國的坦克發展起步晚了30多年。到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坦克工業仍然爲零。但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新中國領導人並沒有因此妄自菲薄,而是以高瞻遠矚的雄偉氣魄決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業,從而拉開了中國坦克發展的序幕。

  ☆ 仿制生産的59式中型坦克

  1949年9月,人民裝甲兵創建初期,裝備的坦克是從國民黨軍手裏繳獲的美制和日制坦克,數量只有375輛。由于這些坦克型號繁多、性能落伍,而且零備件缺乏,難以滿足裝甲兵作戰和訓練的需要。但由于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根本不具備研制和生産坦克的能力。所以從現實情況出發,中國決定首先從蘇聯購買坦克以應部隊急需。特別是朝鮮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中國引進蘇制坦克的步伐。1950年11月,中國從蘇聯首批購進10個坦克團的裝備,主要爲T-34/85中型坦克,其次是少量的I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和SU-122自行火炮。1951-1955年期間,又相繼從蘇聯購進47個坦克及自行火炮團的裝備。
  T-34中型坦克和I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雖然是二戰期間研制和生産的,但由于性能優異,所以在50年代初仍然屬于世界先進坦克之列。這些蘇制坦克在朝鮮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讓人民裝甲兵告別了“萬國牌”坦克的曆史,部隊裝備首次實現制式化。
  1955年11月,中國從蘇聯獲得了新型的T-54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號T-54A的樣車。T-54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型坦克之一。它的成功引進,使人民裝甲兵的坦克裝備技術水平首次與世界同步。
  T-54是在蘇聯1944年設計的T-44中型坦克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而T-44又是在著名的T-34/85坦克基礎上改進的(主要改進之處是采用扭杆懸挂、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以及形狀良好的車體),該坦克有4名乘員,取消了原T-34/85坦克的機電員,航向機槍固定在車體上,由駕駛員控制發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進型,但是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T-44在1945~1949年期間進行了小批量生産,但使用證明其可靠性較差,所以蘇聯決定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發展,這就是後來的T-54。
  T-54第一輛樣車于1946年制成,1947年在哈爾科夫坦克廠投産。該型坦克及姊妹型號T-55是二戰後世界上生産量最大的坦克。前蘇聯、原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共生産T-54/ 55坦克約5萬輛,占二戰後世界坦克總産量的1/3左右。直到1981年,前蘇聯鄂木斯克坦克廠仍在生産T-55坦克。
  T-54A中型坦克是T-54的一種重要改進型,于50年代中期首次出現,它裝有D-10TG式100毫米線膛坦克炮,該炮配有高低向穩定器和高低向動力驅動裝置,首次安裝抽氣裝置,其他改進包括電動機油泵、艙底排水泵、改進型空氣濾清器和自動滅火裝置。最初制造的T-54A坦克未安裝紅外夜視設備,但後來生産的基本上都加裝了這種設備,並稱爲T-54A(M)坦克。
  中國對T-54和T-54A的性能是感到比較滿意的,但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單純依賴外購來滿足部隊裝備要求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也不符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則。爲了發展自己的坦克工業和培養技術人才,中國決定以T-54A爲基礎進行仿制生産。爲此,中國要求蘇聯提供T-54A中型坦克的全套圖紙和生産工藝,並于1956年4月動工建設國內第一家坦克制造廠(617廠)。
  1957-1958年,617廠主要進行設計研究、翻譯圖紙、工藝技術文件;1958年底,第一輛用蘇聯零件組裝的國産T-54A 開下了流水線。到 1959年,617廠已經可以完全獨立生産T-54A中型坦克。1959年10月1日,首批國産的32 輛T-54A參加了建國十周年大閱兵,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也是國産坦克首次向公衆亮相。1959年底,國産T-54A被正式命名爲195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59式坦克,生産廠家命名爲WZ120)。59式坦克的問世,宣告了中國不能生産坦克的曆史徹底終結。中國的坦克工業發展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59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59式坦克的車體爲軋制裝甲鋼焊接結構,具有一定的傾角,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約100毫米,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駕駛艙在車體左前側,戰鬥艙位于駕駛員座椅後方的坦克中部位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在車體尾部,發動機橫置,用隔板與戰鬥艙隔開。駕駛員有1個向上擡起並向左旋轉開啓的艙蓋,艙前有2個潛望鏡,其中的1個可換成紅外潛望鏡。
  59式坦克車首裝有與前上裝甲垂直的防浪板,當坦克涉水行駛時可防止水浪濺至駕駛員潛望鏡。駕駛員右邊的車體前部空間爲彈藥架、電瓶及燃料箱。駕駛員後面的車體底甲板上開有向車內開啓的安全門。炮塔爲鑄造結構,其外形爲半蛋殼形,前裝甲厚約220毫米,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頂裝甲是用2塊D形鋼板對焊在一起再焊到炮塔頂部的,炮塔位于車體中部。車長在炮塔內左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炮塔內右側。車長有1個可以360度回轉的指揮塔,其上有1個向前開啓的單扇艙蓋,TPK-1瞄准鏡安裝在車長指揮塔頂的前部,指揮塔上有4個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向後開啓的單扇艙蓋和1個MK-4型潛望鏡。
  但59式坦克的外觀與T-54A還是有所區別的,如59式坦克取消了T-54A的紅外夜視裝置,這是由于當時中國受自身工業技術水平所限而不得已采取的決定。
  59式坦克的主炮爲1門100毫米線膛坦克炮,在身管前端裝有抽煙裝置。該炮可發射鎢芯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34發。作戰時,該炮發射穿甲彈的直射距離爲1070米(鎢芯穿甲彈初速爲1435米/秒,最大射程14800米),發射破甲彈的直射距離爲1000米,火炮俯仰角爲-5-+18度,最大射速爲每分鍾7發。火炮裝有液壓式單向(高低向)穩定器,借助瞄准鏡分劃測距,炮長通過瞄准鏡和火炮控制系統的操縱臺完成對目標的瞄准和射擊。輔助武器爲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500發;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由駕駛員操縱的7.62毫米航向機槍,備彈3000發。
  59式坦克的發動機爲12缸V型69度夾角4沖程強制水冷直噴式12150L柴油機,額定功率520馬力,額定轉速2000轉/分。該發動機有空氣起動和電起動兩種起動方式,並備有冬季起動的加溫系統。傳動裝置和操縱裝置爲機械式,采用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離合器和固定軸式變速箱,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
  59式坦克的履帶爲單銷式金屬履帶;行動部分采用扭杆式獨立懸挂裝置,在車體每側各有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1個誘導輪和1個主動輪;在第1、5負重輪處裝有葉片式液力減振器等。
  59式坦克的通信設備爲A-220型或A-220A型調頻電臺,前者的頻率範圍爲20-22.375兆赫,後者爲20-27.175兆赫,最大通信距離16公裏。59式坦克還配有半自動滅火系統和手提式滅火瓶,在坦克的尾部還有兩具煙幕筒,但一般只在臨戰狀態才安裝。
  59式坦克主要戰技術性能指標:全重36噸,乘員4人,車全長9米(炮向前),車寬3.27米,車高2.4米(至炮塔頂),車底距地高0.42米,最大公路速度50公裏/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0-33公裏/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公裏,最大爬坡度爲30度,最大側傾坡度爲30度,越壕寬2.7米,越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潛水深5.5米,主用武器爲1門100毫米線膛炮。
  1960-1961年,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所對已生産出的59式坦克性能進行全面考核,先後在北方寒冷地區和南方炎熱地區試車,累計行駛9000多公裏,主要考核其産品質量檢驗、戰術技術性能、使用壽命、適應性及可靠性。設計人員對59式坦克進行部件、零件的設計及計算,以掌握原設計意圖,積累數據。同時,爲全面測試坦克性能,籌建了中國第一批坦克試驗臺架。通過試驗和部隊實際使用情況表明,59式中型坦克戰技術性能良好,機件工作可靠,適應性強,維修保養簡便,完全符合性能要求。
59-IIA坦克,在59-I和59-IIA基礎上改進而成。安裝了帶輕型熱護套的105毫米火炮和雙向自動裝填簡易火控系統,車身挂裝複合裝甲。其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及使用性能較59式坦克都有明顯提高。
  與同時代的戰後第一代坦克如美國M48、日本61式、英國百人隊長等坦克比較,59式坦克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方面還是比較先進的。比如英國百人隊長式坦克體大身沈,戰鬥全重達50噸左右,但這卻導致機動性能大爲降低,最大公路速度只有34.6公裏/小時,最大行程僅102公裏,遠遠落後于59式;在裝甲防護上,百人隊長式也弱于59式,其車體首上甲板厚度爲76毫米(但百人隊長MK13型坦克增大爲118毫米);在火力上,百人隊長MK5/MK7等都裝備1門83.4毫米線膛炮,打擊能力明顯弱于59式的100毫米炮。直到百人隊長MK5/2和MK7/2換裝了L7型105毫米線膛炮後,百人隊長的火力才超過了59式。
  美國的M48在三大指標上比59式也不占優。比如其最大公路速度爲41.8公裏/小時,最大行程僅113公裏;主炮爲1門90毫米坦克炮;裝甲最厚處爲120毫米等。日本61式坦克是美國M47/M48坦克的仿制品,性能與美制M48相近,所以三大性能也弱于59式。但是,西方國家的火控系統要比59式先進些,而且火炮大都采用雙向(高低向和水平向),射擊精度要比59式高些。再加上59式最初沒有夜視裝置,夜間作戰能力也要弱于M48、百人隊長等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是人民裝甲兵的骨幹裝備。據外刊報道,從1963年3月到80年代初,中國總共生産了59式坦克及其改進型1萬多輛,其中約有6000輛裝備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迄今爲止,這些坦克的絕大部分仍在解放軍裝甲兵裝備序列裏。

  ☆ 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主戰坦克——69式

  在59式成功生産並裝備部隊後,爲保持這種先進水平並逐步實現由産品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轉變,1960年後,軍委裝甲兵和第五機械工業部決定自行研制中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爲此,五機部專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展新型坦克的技術預研工作,如激光測距儀和雙向穩定器等。1963年裝甲兵研究院開始進行新型坦克的方案論證,並于次年正式提出了新型坦克的戰技術指標論證方案。1965年,五機部正式確定了新型坦克戰技性能及總體設計方案,並向有關科研單位(60研究所、617廠設計所、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下達了研制任務,同時將産品代號命名爲“WZ-121”。1966年,617廠試制出了第一臺樣車。1968年,試制出第二輛樣車。同年,617廠還改裝出1輛“68G”試驗車。科研人員用這兩輛樣車與試驗車一起做了部分項目試驗。
  但是新型坦克的研制過程充滿了艱辛。首先是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使中國剛剛起步的坦克工業失去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對于重工業尚未成熟的中國來說造成了很大影響,也是制約中國主戰坦克在長達20年時間內發展緩慢的一大原因;其次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軍工企業也受到了很大沖擊,導致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進展十分緩慢;第三是研制單位的科研技術人員長期只偏重于整車和車型的研究,對基礎設計、試驗臺的設計和建設,以及設計基本參數的研究抓得不緊,結果也影響了新型坦克的研制進度。
  1969年,617廠對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繳獲的一輛蘇制T-62中型坦克進行了測繪,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和相關技術。結合1966年試制出的第一臺樣車,對新車進行了11個項目的改進,1970年又試制出了3輛新樣車。經過試驗,整車戰技術指標基本達到要求。同年,根據領導機關的行政命令,在“121坦克”尚未設計定型時,急于投産100臺。但由于當時的設計、工藝、裝配中存在不少問題,部分協作件也未過關,結果無一臺總裝成功。1971年,五機部決定,新坦克不成熟的部件暫時下馬,基本成熟而質量不穩定的部件抓緊攻關。于是,工廠科研人員又繼續進行攻關研制,對新車戰技術指標作了重新調整。經上級對方案和戰技術指標重新審查和批准後,617廠試制出定型樣車,並由裝甲兵組織進行了定型試驗。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在充分吸收和借鑒59式坦克技術的基礎上,我國坦克科技人員自行設計、研制的第一代坦克,于1974年3月26日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産品定型工作領導小組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爲“1969式中型坦克”,簡稱69式坦克。

  與59式中型坦克相比,69式中型坦克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

  1、戰鬥全重增大爲36.5噸;
  2、增大了發動機功率,改進了冷卻和供油燃燒系統。69式坦克采用了12150L-7型12缸V型水冷柴油機,該發動機幹重930公斤,長1.583米、寬0.896米、高0.91米,額定功率580馬力,額定轉速爲2000轉/分,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克/千瓦/小時。這種性能較好的發動機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69式坦克的機動性能。69式坦克的傳動和操縱裝置結構與59式中型坦克的不同之處是傳動箱主、被動連接齒輪頸部增加了一道密封環槽,改善了密封,減少了漏油;中間齒輪的齒數由33個齒改爲32個齒,這樣使齒根增厚,輪齒抗彎曲的強度增大,提高了齒輪的壽命;行星轉向機改進了密封裝置,加了1個氈墊和1個擋油盤及相應的回油孔道。此外,還有少數部件做了改進。69式坦克的行走機構與59式坦克基本相同,只是對某些部件稍加改進,如主動輪的安裝采用一對錐形套定心;主動輪花鍵采取高頻淬火,以提高輪轂花鍵齒的壽命等。
  3、裝了新設計的100毫米滑膛炮,火炮全質量爲1970公斤。炮身全長5.705米,身管長5.45米,身管中段偏前處裝有抽氣裝置,駐退機和複進機並列布置在火炮上方。69式坦克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爲了發射長杆式脫殼穿甲彈,因爲中國的科研人員已正確認識到長杆式脫殼穿甲彈是今後最有發展前途的彈種。而在英國人發明滑動彈帶以前,著名的L-7線膛炮不能發射長杆式脫殼穿甲彈,這是由于線膛炮發射的炮彈旋轉速度太大,降低了長杆彈的穿甲能力。69式坦克100毫米滑膛炮使用穿甲彈時直射距離爲1736米,最大射程11847米。除配有長杆式脫殼穿甲彈外,69式坦克主炮還配有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爲44發(其中包括13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13發破甲彈和18發榴彈)。炮彈布置爲兩個彈架油箱內裝彈19發,發動機隔板前中組彈架裝彈12發,戰鬥室左側裝甲板上固定2發,右側裝甲板上固定4發,炮塔右壁上固定2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但要說明的一點是,69式的100毫米滑膛炮並不很成功,這是因爲當時使用的發射藥的火藥殘渣留膛,使火炮經常需要擦拭,因此部隊並不喜歡這種坦克炮。到80年代,由于線膛炮發射的長杆式脫殼穿甲彈研制成功,69式又改回100毫米線膛炮。
  4、69式坦克火控系統和觀瞄裝置比59式坦克先進,安裝了激光測距儀和雙向穩定器。其中安裝在火炮防盾上的激光測距儀大大提高了測距精度,使測距誤差從59式坦克的50米減小到10米以內;火炮的雙向穩定器中,高低向采用液壓式控制和驅動,水平向采用電力機械式控制和驅動。69式坦克的觀瞄裝置爲69式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瞄准鏡、70式炮長夜間主動紅外瞄准鏡和69式車長主動紅外晝夜觀察鏡。由于炮長和車長的夜視裝置爲主動紅外式,因此,炮塔上裝有炮長紅外大燈和車長紅外燈。這些火控設備和夜視夜瞄裝置,提高了69式坦克的首發命中率和夜戰能力。
  5、69式坦克的車體底板碗形底兩側和側裝甲板對接處由59式坦克的緩慢彎曲改爲7度角外傾斜彎折,使平衡肘支架由7種減少爲4種,簡化了制造工藝;在駕駛員的右側增加了柴油分配開關、手搖柴油泵、排氣開關和透明的柴油油量顯示器(59式坦克的這些裝置都放在車長座位下方);爲方便裝填手裝填炮彈,69式坦克的戰鬥艙底改爲旋轉底板;爲了配合雙向穩定器和方向機的安裝,將炮塔座圈尺寸進行了調整,齒寬增加了2毫米,相應地將8塊座圈護板的寬度尺寸也增加了2毫米。
  69式坦克的戰技術性能指標:全重36.5噸,乘員4人,車全長9.125米(炮向前),車寬3.27米(不帶裙板),車高2.4米(至炮塔頂),發動機功率580馬力,主用武器爲1門100毫米滑膛坦克炮,輔助武器爲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最大公路速度50公裏/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裏/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公裏,最大爬坡度爲32度,最大側傾坡度爲30度,越壕寬2.7米,過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
  作爲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代坦克,69式在火力、防護、機動性能上比59式坦克都有較大提高,各項技術指標與前蘇聯的T-55式相當,明顯優于日本的61式。但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幹擾,造成研制時間過長,使本來比較先進的性能隨著時間跨度的增大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顯得遜色了。因此,69式中型坦克定型後沒有大量生産。但69式的研制爲中國培養了一批坦克設計人才,這對中國坦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令人惋惜的122中型坦克

  60年代後,世界軍事強國紛紛推出了戰後第二代坦克,它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優越性能于一身,稱爲主戰坦克。各國開始在其身上大量應用新型大口徑火炮、被動微光夜視裝置、新型火控系統、大功率發動機、新型裝甲、焊接技術炮塔、新型滅火系統以及集體三防系統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使戰後坦克技術發生了一次飛躍。相比之下,中國的59式和69式中型坦克在綜合性能上還處于戰後第一代水平,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逐步拉大。
  爲了趕超世界先進坦克的技術水平,有關部門在“121坦克”還沒有定型的情況下,又于l970年3月提出“122坦克”研制計劃,由于受當時極“左”思想影響,沒有按科學規律辦事,在技術水平不具備的條件下,對“122坦克”提出了過高的戰技術性能要求。如要求122坦克要裝新型120毫米大口徑滑膛炮和4枚反坦克導彈,能對付已有的和近期可能出現的任何中、重型坦克;能發射帶可燃藥筒的多種彈藥;采用先進的夜視、夜瞄裝置和先進的火控系統;坦克的戰鬥全重要輕;動力裝置功率要大、尺寸要小、油耗要低,並能使用多種燃料;改進裝甲材料、提高抗彈性能;解決對原子、化學武器的集體防護、具有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良好作戰能力;提高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減少保養工作量,延長保養周期等。特別是對122坦克提出了液力傳動、液壓操縱和液壓空氣懸挂的技術要求(簡稱“三液”,該坦克的産品代號爲WZ-122A)。
  從中國當時所具有的坦克研制能力看,這些技術要求是很難達到的。因此,雖經廣大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連續奮戰,但一直未能成功,只好退到機械傳動、機械操縱和機械懸挂(簡稱“三機”,該坦克的産品代號爲WZ-122B),即使用機械代替液壓。但是這樣試裝出的“122坦克”也未實現預期要求,整車性能和部件結構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于是只好在1974年取消該研制項目,改作部件研制。
  122坦克的下馬雖然令人惋惜,但是該型坦克的研制爲中國後續坦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三液”樣車、“三機”樣車後,有關單位在部件研制的基礎上又研制了中型坦克試驗車,爲以後中國第三代坦克的研制和老式坦克的改進做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基礎工作。

  ☆ 爭奇鬥豔的59式和69式改進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的改進

  70年代中期,隨著“四個現代化”的出臺,中國軍隊在1975年左右提出:要以主戰坦克的現代化爲中心,建設現代化的陸軍。而當時作爲中國坦克骨幹的59式在長達近20年的生産中,其火力、防護、機動性能方面幾乎沒有提高,綜合作戰性能已遠遠落後于世界先進水平。據西方專家稱,中國的坦克技術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差距約爲30年左右;與蘇聯的差距也在20-25年以上。爲了縮小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中國從70年代後期開始不斷對59式坦克進行升級改造,推出了一系列改進型號,以此來提高裝備部隊坦克的水平。
  59-I型坦克:根據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中部隊對59式坦克提出的改進意見,以及當時國內先進技術水平,617廠科研人員在59式坦克上增加了11個新項目,改進了6個方面的設計。改進後的坦克被命名爲59-I坦克,1984年設計定型。
  59-I相比于59式中型坦克的最大變化是加裝了激光測距儀和自動裝表火控系統。其中激光測距儀安裝在主炮防盾上部,型號爲C-83II和82式。後者的測距範圍爲300-3000米,精度爲正負10米。其他方面的改進是裝有液壓助力轉向操縱系統、熱電偶傳感器的自動滅火裝置、車體屏蔽裙板、僞裝天線、機油失壓報警裝置、炮塔左右兩側各設置了四聯裝煙幕彈發射裝置、挂膠履帶和便于開啓的安全門等。
  根據不同的裝甲厚度和火控設備,59-I也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如59-IA就是將從蘇聯引進的或控系統換裝爲國産第一代火控系統而得名。
  從80年代開始,617廠按照59-I的標准對大量初期型59坦克進行了改裝,同時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的AP-100-2100型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藥筒采用半可燃式藥筒。該彈初速1480米/秒,在24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150毫米/65厚的均質鋼板。
  經過改裝,59-I坦克在首發命中率、防護力、機動性等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並爲後來改進老産品闖出了一條路子。
  59-II型坦克:它是在59-I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該型坦克是采用國內先進科研成果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進而成的一種車型,共引進3項國外先進成果,改進12個項目,1984年定型。59-II坦克(廠方命名WZ-120B)的最大亮點是換裝了1門自緊身管的81式105毫米線膛炮。該炮是中國按照奧地利提供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仿制而成的,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59-II的其它改進還包括換裝了新型的電臺和火控系統、安裝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動力裝置換爲一臺580馬力柴油發動機、車體上有雙向火炮穩定裝置和具有彈著點測定功能的射擊控制裝置。
  59-II在外形上與59式和59-I式的最大區別是火炮抽煙裝置從身管的前端移到了中部。改進後的59-II坦克,在火力系統、滅火系統、滅火抑爆系統、通訊系統等方面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經批量生産和裝備部隊使用,證明該型坦克是一次成功的改進,它使落後的59式坦克重新煥發了青春。
  在改進59-II坦克的基礎上,617廠還設計成功了59-II式指揮坦克,1986年完成改裝項目,命名爲B59G-1坦克。1987年4月,進行鑒定試驗。同年6月赴國外進行投標表演。參加投標表演的還有美國、英國和法國。在全部8個表演項目中,B59G-1坦克榮獲第一名。
  59-IIA型坦克 該型坦克是在59-I和59-II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于1985年開始研制,1985年10月制造出第一輛樣車,1987年7月正式通過國家設計定型。該車安裝了帶輕型熱護套的105毫米火炮和雙向自動裝表簡易火控系統,車身挂裝複合裝甲,車內裝有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同時采用熱煙幕及煙幕彈發射器、液壓助力操縱裝置以及工程作業裝置等。其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及使用性能較59式坦克都有明顯提高。
  59C型坦克 主要是換裝一門加長身管的83式105毫米線膛坦克炮。此外,該型坦克還可加挂反應裝甲,以進一步提高防護能力。
  59D型坦克 該型坦克是59式坦克的最新改進型,戰鬥全重37噸,主炮爲一門長身管的83A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該炮在2000米距離上發射86式尾穩彈時,穿甲能力爲480毫米;發射93式加長尾穩彈時,穿甲能力接近540毫米。但就火力而言,已經達到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水平。此外,該炮還能發射105毫米炮射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5.2公裏,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彈藥基數40發。59D采用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和雙向穩定炮瞄系統,並裝有簡易熱像儀,在夜間或複雜氣象條件下,對坦克目標觀察距離達2000米,具備了在晝夜間、靜止/短停狀態下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車內裝有高效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10毫秒內熄滅火災)和集體三防裝置。駕駛員配有微光夜視儀或紅外夜視儀進行夜間駕駛。
  59D的外形也與59式坦克有明顯區別,在炮塔前部和車體前上部挂有大量反應裝甲;炮塔兩側各布置有4具煙幕彈發射器;炮塔後部有屏護柵欄;車體兩側有側裙板。出于改造成本方面的原因, 59D坦克沒有改動原來59式的動力裝置,因此,機動性能稍有下降。
  59-120型坦克 這是一種裝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式改進型坦克,是專供外銷設計的。1997年,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展示了裝有120毫米炮的59改式坦克樣車。59-120所用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有48倍徑的BW-120K和50倍徑的BK-1990兩種。兩型改進型的主要區別是火炮、彈藥基數與乘員人數。采用48倍徑BW120K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120,彈藥基數20多發,成員3人;采用50倍徑BK1990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59-120,彈藥基數30發,成員4人。59-120所用的兩種120毫米坦克炮在靜對靜作戰時,2000米距離上對固定的2.3米×2.3米坦克靶的首發命中率大于50%;靜對動作戰時,在2000米距離上對橫向運動目標(速度爲20-30公裏/小時,2.3米×4.6米坦克側面靶)的首發命中率大于55%。輔助武器和機動性等方面與59式坦克相同。
  59-120已經通過了技術鑒定。該車主要改裝內容除將100毫米坦克炮換裝爲120毫米坦克炮外,其他方面還有用簡易火控系統代替了簡易瞄准系統,也可根據需要采用穩像式火控系統;將單向炮控系統改爲雙向炮控系統;將車長白光觀察鏡改爲晝夜觀察鏡;更換了電臺;增加了發電機的功率;對全車彈藥進行了重新布置;增加了轉動地板。改進後的59式坦克樣車保持了原59式坦克的外形,機動性也與原59式坦克相當。但由于將100毫米火炮更換爲120毫米火炮,並用雙向機械簡易火控系統和雙向炮控系統代替了簡易瞄准系統和單向炮控系統,因此59-120坦克的火炮威力大爲提高,可在2000米距離擊穿世界上現役大部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前裝甲。59-120樣車沒有安裝更好的火控系統和夜視器材等設備,但該樣車上具備安裝這些設備的條件,可根據需求進行改裝。
  59-125型坦克 這也是一種專供外銷的改進型號。主要改進內容是換裝了1門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加裝有簡易火控系統、簡易熱像儀和雙向穩定裝置;將原來59式的鑄造炮塔改爲焊接炮塔;換裝1臺730馬力的發動機,大幅提高了機動性能。
  59-IIA掃雷坦克 它是59式坦克的變型車,在車前部安裝有挖掘式掃雷器,可掃除兩車轍間的觸發式反坦克地雷,戰時可在雷區爲其它坦克開辟通路。59-IIA掃雷坦克適用于在一、二、三級較平坦的可耕地或生荒地上進行掃雷作業。
  73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它也是59式坦克的一種變型車,不過它取消了59式坦克的炮塔,只采用了59式坦克的底盤,在其上安裝了絞盤、吊車、駐鋤等搶救裝置。該車可用于對戰場上戰傷或淤陷的坦克裝甲車輛進行拖救,此外還可完成其它有關的訓練和技術保障任務。

  69式中型坦克的改進

  69式中型坦克定型後,開始投入正式生産。但部隊在對裝備的100輛69式使用後發現問題一大堆,所以又全部退回,69式的發展陷入停頓。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部隊又呼籲對69式坦克進行改進。于是,617廠科技人員從提高其戰技指標著眼,不斷進行改進型和變型車研制。先後推出了69-I、69-II、69-III型中型坦克、69-IIB、69-IIC、69-IIC1型指揮坦克、WZ653坦克搶救車、PGZ88式雙管37毫米自行高炮、84式坦克架橋車等一系列改型和變型車。現將主要改進型號介紹如下:
  69-I型坦克 該型坦克主要是針對裝備部隊的69式坦克進行換炮爲主的改裝。1984年12月20日,解放軍總部機關下達了改裝的主要戰技術要求。1985年底改裝出兩輛樣車;1988年8月,兩輛樣車送交軍方進行定型試驗;同年12月28日,軍方基本完成定型試驗。69-I的主要改進之處是用59式坦克的100毫米線膛炮代替了69式坦克的100毫米滑膛炮,並在身管上增裝了熱護套;加裝了TSFCS型光電注入式簡易火控系統,它由TLR1A型坦克激光測距儀、TGS-A型坦克炮瞄准鏡以及BC型彈道計算機等組成,可大幅提高坦克炮的射擊精度;加裝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熱煙幕系統、屏護柵欄、側裙板;車體塗有三色迷彩;用CWT-167型坦克電臺和CYY-168車內通話器取代原來的A-220A坦克電臺和A-221A車內通話器。但是69-I最終並沒有裝備裝甲兵部隊,其中的原因現在雖然還不清楚,但估計主要是因爲性能與世界先進坦克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100毫米線膛炮威力不足,難以對付世界先進主戰坦克;而且改進時間過長,中間戰技術指標又數次修改,等完成改裝時,更好的79式坦克和88式坦克都已經定型,69-I的改進反而沒有了多大意義。
  69-II型坦克 這是中國專爲外貿而改進的69式坦克型號(中國坦克型號中,一般帶II的都是外貿型號)。在80年代初,五機部應邀組團出訪時,就軍品貿易和有關外商進行了談判,並簽訂了69-II的出口訂單。根據合同,617廠在1981年接到任務後,應用國內已取得的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對69式進行了高效率的多項重大改進。據統計,69-II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礎上,共改進12個項目526項零部件。1981年完成設計並當年投入生産,1982年通過設計鑒定。
  與69式坦克比較,69-II式的改進重點是提高火力系統和防護系統的性能,其主要改進項目是:1、把100毫米滑膛炮改爲有40條膛線數的100毫米線膛炮,火炮全重1970公斤,身管長5.35米,前端裝有抽氣裝置,最大後坐力312千牛,有效射程700-1200米。配用的彈種除鎢頭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外,還增加了旋轉穩定超速脫殼穿甲彈。炮彈布置爲兩個彈架油箱內20發,發動機隔板前中組彈架11發,戰鬥室左側裝甲板上固定2發,右側裝甲板上固定4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炮塔右側壁處2發;2、安裝了坦克自動裝表式簡易火控系統。該系統包括TLRLA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作用距離300-3000米)、BCLA彈道計算機、TGSA坦克炮瞄准鏡和雙向穩定器四個部分組成。自動裝表時,彈道計算機根據激光測距儀所測距離和選定彈種,自動解算出火炮射角,控制步進電機,通過傳動機構自動裝定表尺,同時火炮通過穩定器實現自動俯仰。除自動方式外,還保留了手動方式以應不時之需;3、發動機改爲12150L7BW型柴油機,額定功率仍爲580馬力。該發動機配五速機械式變箱,同時發動機還改進了噴油泵驅動聯接盤,能在冬、夏季調整供油量提前角。采用空氣式電起動,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4、主離合器操縱與轉向操縱設有液壓助力裝置,有效地減輕了乘員的工作強度;5、采用新型CWT-167型坦克電臺和CYY-168型車內通話器,最大通信距離爲25公裏;6、車上增設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7、車體行動部分增設了側裙板,側裙板的上面采用鉸接,便于保養時接觸履帶和懸挂;8、車上增裝了熱煙幕裝置,必要時可往坦克的排氣系統內噴入燃料施放熱煙幕;9、坦克上塗有防紅外塗層;10、加裝了發動機機油壓力失壓報警裝置、摩托小時計和可快速開啓的安全門;11、發動機冷卻系統進行了改進;12、爲主離合器和轉向機增加了摩擦片。
寬3.3米,車 高2.4米,武器爲1門100毫米線膛炮(備彈44發)、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500發)、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共備彈3000發)、發動機功率爲58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50公裏/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裏/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公裏,裝甲厚度爲車體前裝甲97毫米、車體頂部及艙蓋20毫米、炮塔前裝甲203毫米,最大爬坡度爲32度,最大側傾坡度爲30度,越壕寬2.7米,過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
  69-IIA型坦克 該型坦克的産品代號是BW121A,它是617廠根據外商合同于1982年在69-II主戰坦克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主要是增設了全套三防系統;增加了帶方位指示器的炮塔方向機;在炮塔兩側和後部加裝了屏護柵欄;同時對壓氣機、煙幕、夜瞄等系統也作了改進。
  69-IIB/C/C1指揮坦克 與69-IIA配套使用的指揮坦克。主要改進是加裝了1部CWT-167電臺。但這幾種指揮坦克也有一些區別,其中69-IIB在車尾裝有1臺發電機組,用于在靜止時給電臺供電;69-IIC1的兩臺坦克電臺共用1根8099型寬帶天線。
  69-IIM型坦克 該坦克的産品代號爲WZ-121H,是在69-II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對火力、火控系統進行改裝而成的坦克,最大的變化是換裝了帶有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從而大幅提高了火力。此外,69-IIM在車體首上甲板、炮塔正面和兩側裙板前部裝上了附加裝甲,提高了防護性。該型坦克于1988年8月開始設計,1989年8月生産出整車並通過鑒定,證明其設計合理,工藝穩定,性能良好。1989年到1990年3月投入批量生産並裝備部隊。
  69-IIMP型坦克 該坦克的産品代號爲WZ-121J,是在69-IIM坦克基礎上又進行9項改進而成的外貿型坦克。該車于1989年7月開始設計,年底生産出5臺整車,1990年初通過鑒定,1990年底投入批量生産。該坦克結構緊湊,配置合理,符合改裝要求。其最大改進是將紅外夜視器材換爲被動微光夜視器材,極大的提高了夜戰能力。
  69-IIMA型坦克 該坦克的産品代號爲WZ-121K,是在69-IIA坦克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外貿型坦克,主要是用雙向裝表火控系統取代了69-IIA上的自動裝表火控系統,使反應時間大大縮短,對固定目標不大于7秒,對運動目標不大于10秒。該坦克從1992年4月開始研制,同年11月通過技術鑒定。
  69-IIMB型坦克 該坦克的産品代號爲WZ-121KZ,是與69-IIMA配套使用的指揮坦克。與69-IIMA的主要區別是該型坦克加裝了1部CWT-176電臺。
  69-120型坦克 該坦克最早是中國在2003年的阿布紮比防務展上提出的外貿型坦克改裝方案,主要是爲69式坦克換裝120毫米滑膛炮,但是該坦克的具體戰技術指標目前還不清楚。
  653搶救牽引車 以69-II式坦克底盤爲基礎改裝設計而成的一種變型車,主要用于對戰鬥損傷、淤陷以及失去自行能力的主戰坦克實施搶救、牽引後送以及戰地現場換件修理。也用于平時訓練中完成類似的技術保障任務。另外,還可以爲主戰坦克或其它戰鬥車輛構築掩體和開辟通路。車上裝有靜液驅動的紋盤、起吊裝置,推、鏟土裝置,牽引裝置,防護裝置和防護武器。該車于1970年開始設計,1972年大部分圖紙設計完畢,中間曾因“文革”幹擾,一度中斷研究。1975年重新組織設計,1978年完成2臺樣車,1980年通過設計審查報告。1981年,又對遺留問題進行技術攻關和補充定型試驗,1983年設計定型。該車機動性能好,搶救與拖曳作業效能高,適于野戰條件下使用和夜間作業。1985年獲國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84式坦克搶救車 産品代號爲WZ-653A,主要用途與653搶救牽引車相同。該車1985年通過鑒定。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了定向爆破裝置,以解決凍土作業問題;提高液壓系統壓力,解決絞盤在坡上制動問題;另外增加操縱挂檔機構和防彈鏡、備份柴油箱等,性能有一定提高。
  84式坦克架橋車 該車由617廠與裝甲兵技術研究所一起研制,産品代號爲WZ621,1981年定型生産。該車由橋梁、架設機構、作業液壓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及坦克底盤車組成。架橋時采用兩個半橋箱式結構,通過連橋機,將兩個半橋連成一個整橋。主要供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在反坦克壕溝、彈坑、岸壁、溝渠和較窄的河流上架橋,以保障坦克和車輛通過。此外,該車也可以用于加強公路橋或加固被破壞的橋。84式坦克架橋車的總體性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引進西方技術的79式主戰坦克

  7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69-IIM式中型坦克基礎上,同時吸收了59-II部分改進項目發展而來的新型坦克,也被稱爲69-III式主戰坦克。該型坦克也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引進西方國家先進技術改進國産坦克的首次嘗試。79式坦克上共引進國外3項新技術,同時增加國內42項新技術。
  69-III式(79式)坦克于1981年改裝成功初樣車,1983年生産2臺正式樣車,隨後進行了各種性能試驗,如道路行駛試驗、激光測距儀性能試驗、實彈射擊試驗、電磁幹擾試驗和夜視視距摸底試驗等。此外,按照裝甲兵的要求,69-III式坦克還進行了行程1000公裏的冬、夏季環境試驗。整個試驗證明該坦克達到了戰技術指標要求,1984年進行首批生産。同年10月1日,69-III式參加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1986年1月國家軍工産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爲“79式中型坦克”。與69式相比,79式主戰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統、特種防護、通信、防二次殺傷效應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使用方便性和零件耐久性也有顯著改善,其中某些項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79式坦克的總體布置與59-II式、69-II式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進項目有:
  火炮改爲帶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配用彈種有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其中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在常規距離上擊穿較大厚度的均質或複合裝甲。身管上裝有由薄鋁板、矽橡膠帶及卡箍組成的熱護套,可減小陽光照射引起的身管彎曲,提高火炮命中率。此外,火炮還備有炮口校炮鏡。
  7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爲帶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的TSFCS型簡易火控系統,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這種火控系統可用于晝間或夜間短停對運動目標精確瞄准射擊,在1000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達80%以上。79式坦克的夜視器材性能有了很大改進,它用二代被動微光夜視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紅外夜視器材,如炮長配裝了微光夜視瞄准鏡,車長配裝了微光夜視觀察鏡,駕駛員配裝了微光夜視儀,從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戰能力。
  在防護方面,79式坦克仍以裝甲防護爲主,但加裝了帶濾毒罐和增壓風扇的集體三防系統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集體三防系統的探測警報器探測到伽瑪射線或化學毒劑時,能立即發出報警信號,並自動關閉坦克上的所有門窗,增壓風扇開始工作,使車內形成超壓,阻止污染空氣進入車內。自動滅火抑爆系統能夠在10毫秒內探測出火源,並能在60毫秒內撲滅火點,避免“二次殺傷效應”發生。
  79式的發動機爲更加先進的12150L-7BW型柴油機,額定功率580馬力,額定轉速2000轉/分。此外,79式坦克還裝有熱煙幕系統、側裙板等。
  79式坦克的主要戰技術性能指標:戰鬥全重37~37.5噸,乘員4人,車全長9.22米(炮向前),車寬3.27米(不帶裙板),車高2.40米(至炮塔頂),武器系統爲1門105毫米線膛炮(備彈44發)、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500發)、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共備彈2250發),最大公路速度50公裏/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裏/小時,最大公路行程360-400公裏,最大爬坡度爲32度,最大側傾坡度爲30度,越壕寬2.7米,過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潛渡深5米。
  79式坦克的研制成功,使中國的坦克技術前進了一大步,爲後續更先進的主戰坦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礎。
  除基本型外,79式坦克還有一種發展型,稱爲79-II式坦克。該坦克是在69-II主戰坦克的基礎上進行了4個項目的改進而成的。主要是增加了熱像儀,進一步提高了夜戰能力;增加了炮控系統電液複合式雙向穩定器;在炮塔前部兩側焊裝了煙幕彈發射器支架,炮塔周圍加裝了柵欄式屏蔽。79-II式坦克于1983年開始研制,1984年試制成1臺樣車。但該坦克最終並沒有裝備人民裝甲兵,而是供研究之用。

  ☆ 國産二代主戰坦克的開山之作——80/88式

  69式坦克的性能雖然比59式坦克有了很大進步,但依然落後于世界先進水平較多。當時,中國迫切需要有比69式中型坦克更先進的坦克。1978年,617廠按照兵器工業部的要求,提出了研制中國第二代坦克的意見。然而國內坦克研究技術儲備較少,二代坦克起步要求又高,工廠提出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礎上,分期分批地將國內外先進技術用到主戰坦克上,盡快研制出一種“性能較先進、部件較成熟、結構簡單、繼承性好、造價低廉、利于生産”的坦克,即用“小步快跑”的戰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目標明確後,工廠加快坦克研制速度,確定研制方案和戰技術指標。1979年研制出121A第一輛樣車,即二代坦克的第一輛樣車。
  在研制出121A一臺樣車後,617廠提出以此車爲基礎,加快研制二代主戰坦克的意見。1980年被列入國家研制計劃,1981年確定了總體設計方案,被正式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重點武器裝備計劃,命名爲“80式主戰坦克”。在研制過程中,先後共試制出12臺樣車,累計試驗行駛裏程10萬公裏。1986年1月,兵器工業部下達了對80式主戰坦克整車定型、整車載荷測定等6項科研計劃。同年3月生産出定型樣車,9月完成單車9000公裏行駛考核試驗,僅用五個半月時間就試制成功,創曆史最好水平。1987年裝甲兵定型委員會通過定型審查,1988年2月,由國務院、中央軍委常規産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複命名爲ZTZ-88式坦克,從而完成國産第二代坦克的設計研制工作。
  80/88式主戰坦克雖然仍繼承了59式、69式的整體布局方式和鑄造炮塔的基本結構,但是采用了許多新技術、新部件,如首次使用複合裝甲提高防護力、采用功率爲730馬力的發動機、首次應用6個小直徑負重輪(這是80式坦克與59式、69式、79式坦克最明顯的區別之處)等,其主要戰技術性能已接近或趕上世界70年代末的先進水平。該型坦克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坦克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結語

  中國坦克從59式發展到80/88式,走過了一條從艱辛到成熟的發展之路。經過30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坦克工業的科技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研制和改裝經驗,逐步擺脫了單純仿制的發展模式,擁有了自行設計研制先進主戰坦克的能力。對中國軍事工業而言,這是最可寶貴的財富。從80/88式主戰坦克後,中國的坦克工業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坦途,坦克的技術水平開始變得和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85系列主戰坦克

  80/88式主戰坦克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隨著新技術發展而發展新車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88式設計定型後,617廠又在其基礎上發展了85系列外貿型坦克。
  85系列主戰坦克與80/88式主戰坦克的最明顯區別是炮塔由傳統的半球形鑄造炮塔改爲焊接炮塔,這標志著中國的坦克設計開始完全擺脫前蘇聯的影響,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明顯特色。85系列坦克主要包括以下型號:
  85-II 它在80式主戰坦克底盤的基礎上,采用現代坦克最新技術改進的一種車型。該車在炮塔、火炮、彈藥、發動機功率、傳動裝置、防護、觀瞄儀、穩象火控等方面進行了改進或改裝,在火力、火控、傳動技術上均有突破,在使用和維修方面更適合作戰要求。其最主要的改進是戰鬥全重增加到39噸;加裝了一門125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統換爲先進的穩像式火控系統;采用了自動裝彈機,使乘員由原來的4人減少爲3人;采用了730馬力發動機等。85-II主戰坦克由617廠進行總體設計、研制生産與總裝,1989年5月邊設計邊生産,12月完成樣車制造。
  85-IIA 在85-II坦克基礎上改進的車型,具有首發命中率高、夜戰能力強、整車重量輕、機動性好、挂有複合裝甲、防護性能好、生存能力強等特點。該坦克于1989年5月開始設計,當年年底試制出樣車。
  85-IIAP 在85-IIA坦克基礎上爲出口巴基斯坦而改進的外貿型坦克,國內稱爲85-IIM。該坦克于1990年6月開始設計,共改動六大部分,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車型。
  85-III 從1993年開始研制的一種外貿型坦克,戰鬥全重44噸。與85-II相比,主要改進是傳動部分采用液壓控制和行星齒輪箱,駕駛員可以根據需要選用自動、半自動和人工控制三種操作方式;動力艙是整體吊裝的,戰場上可在40分鍾內拆裝完畢;炮塔前部和車體前部挂裝複合裝甲塊;裝備穩像式火控系統,從發現目標到命中目標需6秒鍾,具備在行進間對活動目標的攻擊能力;加裝了GPS全球定位系統;變速箱采用T-72的雙側變速箱;發動機由85-II的730馬力提升到1000馬力。
http://www.wpeu.net/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323 

世界十大坦克排行  2008年02月25日新華博客

NO.1 德國 “豹”IIA6. :強勁的動力,嚴密的防護,兇悍的火力,精良的火控,無可爭議的陸地之王,德國人在戰車上的天賦連美國人也不能不服氣。

德國 “豹”IIA6  [資料圖片] 

    NO.2 美國M1A2SEP坦克: M1A2SEP坦克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數字化坦克,美國人也自認為“天下第一”。該坦克主要先進在SEP上。SEP是係統組件的英文縮寫,涉及觀瞄、火控、武器、動力、通信、防護和車輛管理等多個方面。如車長獨立瞄準鏡組件具有“獵/殲”能力,通過這種瞄準鏡,即使炮長正在對敵坦克目標進行攻擊,車長也能搜索和瞄準新的目標。優點:在近年來的實戰中表現可以用無敵來形容,各方面的綜合性能相當強勁 缺點:相當于坦克中的勞斯萊斯,個人感覺太嬌貴,後勤及維護費用驚人,窮人即使買得起也用不起。

美國M1A2SEP坦克  [資料圖片]

    NO.3 後起之秀 中國99坦克 (有待論證):中國在坦克方面取得的成就遠遠超乎大多數國人想象。這不奇怪,多年來 面對北方強國那強大的鐵甲洪流,中國對坦克極其重視不足為奇。 中國在火炮方面頗有心得,威力之大在世界上鼎鼎有名,中國坦克可以輕松擊穿美軍坦克前裝甲。98坦克在寒帶測試。其上面的激光壓制係統,還有傳說中的炮射導彈震驚了西方。

中國99坦克  [資料圖片]

    NO.4 以色列 “梅卡瓦”IV :以色列人對坦克的熟練運用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盡知。強敵環視,他們對坦克的重視程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惜這麼好的坦克卻遇不見值得一提的對手。優點:防護性能好、惡劣條件下生存性能好、模塊化及附加裝甲、還可作運兵車使用。 弱點:火力不強(射程、穿甲力不如人意,對抗阿拉伯部隊還行),速度和最高速度不高,機動性較弱。

以色列 “梅卡瓦”IV  [資料圖片]

    NO.5 法蘭西騎兵 “勒克萊爾”坦克 :樣子小巧,價格和法國其他武器一樣驚人的昂貴。中規中矩,各方面性能都不錯,但也無甚過人之處。優點:電子係統非常優秀,乘員比普通坦克少一人,結構緊湊。裝有三防裝置、達拉斯激光報警裝置以及屏蔽和對抗裝置,火炮火力較強,機動性能強。缺點:本國技術程度低,造價偏高,可升級程度低.

法蘭西騎兵 “勒克萊爾”坦克  [資料圖片]

    NO.6 英國 “挑戰者”型主戰坦克 :非常漂亮非常可惜的坦克。看得出它的裝甲真是太厚了,防護性能公認世界第一。英國人是復合裝甲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火力太糟糕了。英國人固執地堅持線膛炮,不僅容易磨損,不僅威力受限制,而且精度也由于火控係統欠佳而不能發揮優勢。但是改動炮管意味著全部後勤炮彈庫存更新,還要給出口國更換,代價是英國人不堪忍受的。其實最讓英國人難以啟齒的是,目前他國內沒有公司能生產一流的滑膛炮,他絕對沒臉買德國人的。

英國 “挑戰者”型主戰坦克  [資料圖片]

    NO.7 俄羅斯 T90S :可以說全世界只有德國人可以在坦克方面和俄羅斯人一較高下。可惜這個前超級大國已經沒落,T90後他們再也沒有錢更新。設計觀念問題,俄羅斯坦克與制作精美的西方坦克,甚至和中國坦克相比,外觀粗糙,簡陋,寒酸,但是火力兇悍!俄羅斯人是典型的注重進攻不重防守。機動性極佳,而且如同俄羅斯其他武器一樣,異常可怕,維修簡單實用。實際上,中國99坦克的底盤就是在俄羅斯T72坦克基礎上改的。可見中國人對俄羅斯坦克評價之高。 防護也非常出色!這是爆破防護裝甲和世界首創的主動防禦係統,中國師從俄羅斯人,于此受益頗多。最重要的是:俄羅斯人奉行“簡單就是美”的原則,坦克簡單,廉價,消耗資源和人工極少,戰時可瘋狂生產,對所有的敵人都是不願提起的夢魘。

俄羅斯T90S  [資料圖片]

    NO.8 日本90坦克 :沒落貴族!一度排名世界第一,得益于他曾經非常先進的火控係統。機動性非常不錯,發動機方面還是很先進的。看上去很壯觀?不怕。90坦克價格是美國的2倍,中國的4倍(出口價,自己買要便宜得多),日本自己也買不起 ,一年才能買6輛!

日本90坦克  [資料圖片]

    NO.9 烏克蘭 T84:不要小看烏克蘭,前蘇聯的坦克基地哦。T84和俄羅斯T90是表兄弟啊。俄羅斯坦克所有傳統優點他都具備,因為親西方,T84的工藝等各方面向西方靠攏,看上去比T90漂亮多了。

烏克蘭T84  [資料圖片]

    NO.10 中國 96坦克:排名第10 是因為他配置很簡單,便宜,能大量生產。當然,中國之所以研制他就是為了得到一種99坦克的 簡化本大量裝備。99坦克實在是太貴了。我們現在還是初級階段麼。但96坦克性能絕不簡單,西方稱之為:“亞洲豹式”坦克,可見評價之高。只要中國人願意,96坦克排名馬上可以上升好幾位。明顯比99坦克小巧。(新華博客)

中國96坦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2/25/content_7664368.htm

世界著名主戰坦克價格

美制M1A2SEP是600萬美元
俄羅斯T-80U是220萬美元,
俄羅斯的T-90坦克單價不低于200萬美元
日本90式是880萬美元,
法制勒克萊爾是600萬美元,
梅卡瓦4是370萬美元,
德制豹2A6是330萬美元,
印度阿瓊是470萬美元,
英制挑戰者2是510萬美元。
中國99式是200萬美元
巴基斯坦“艾爾-科哈利德”MBT2000主戰坦克100萬美元
http://hi.baidu.com/dmj787yjzzf/blog/item/f1e2a1c4368ab9ab8326acaa.html

另參本館
 
<85式和MBT-2000坦克><印T-90S與巴MBT-2000><ZTZ-99性能之爭><共軍ZTZ-99式坦克><美中兩棲裝甲車>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  中國與印度
台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彈藥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集束彈 《現代戰車》 《閃擊英雄》古德林 《裝甲戰》富勒
台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印度“阿瓊”坦克 俄軍T80坦克 烏軍雅塔甘坦克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台長: 阿楨
人氣(6,849) | 回應(13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坦克搶救車
此分類上一篇:ZTZ-99性能之爭

顯示全部132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成世界第一坦克大國:已將俄羅斯坦克逐出東南亞市場

孟加拉防務網站2018.2.3報導稱,由於俄羅斯出口的T-72B3坦克單價300萬美元,而且還是在20年前造的T-72基礎上改裝的,因此談判失敗。接下來,孟將購買數百輛中國退役的坦克,改裝後裝備部隊。
  孟現役坦克全是中國生產的,包括66輛59式、180輛還在升級的59G“喬杜伊”(之前稱59BD)、50輛59P、44輛VT-1A(MBT-2000),總數340輛。孟現有7個步兵師,每師配一個坦克團,需要700輛,現在的缺360輛。而孟最終將擴編到10個步兵師,需坦克1000輛。
  孟如果採購中國退役坦克,應該也會按照59G的標準來改。包括將砲塔主砲換為125毫米高膛壓滑膛砲,12.7毫米機槍也換成了新型號,砲塔前部、側面以及車首上方加裝模塊化反應裝甲,砲塔兩側加裝多聯裝煙幕彈發射器。根據孟加拉媒體的報導,59G採用了自動裝彈機,攜彈量28發,車內通信系統和火控系統都進行了更換,可能採用和96A相似的上反穩像式火控系統。59G的動力艙沒有升高,但由於中國這些年在柴油發動機技術方面進步很大,所以同等尺寸的新型柴油發動機功率會有較大提高。從整體性能上看,59G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特別是火力完全可以對付第三代主戰坦克。
  中國已經幫助孟建坦克修理廠,現在的59G就是在這個修理廠,用中國提供的改裝套件進行改裝的。對孟來說,採購中國的二手坦克在本國進行改裝,不僅花費少、效能高,而且還能提高本國的坦克改裝和維修能力,是很划算的事情。
另外,在採購一批VT-4之後,將在中國的幫助下在泰境內建設一個東南亞最大的坦克維修中心,用來維修所有東南亞的中國坦克,此外,泰軍對VT-4的表現非常滿意,已經決定再購買150輛,屆時,泰國將擁有東南亞最強大的坦克部隊,以壓制越南的T-90S坦克以及新加坡的“豹2改進型號”。
  加上最近正在使用VT-4坦克的巴基斯坦陸軍(競爭對手為烏克蘭T-84M),以及剛剛採購中國新型坦克的緬甸陸軍(競爭對手為俄T-72AM),中國向柬埔寨贈送100輛二手坦克等等,中國新舊型坦克已經在南亞和東南亞市場上獲得絕對優勢,特別是近期在東南亞接連拿下一系列訂單,幾乎將俄式坦克都“逐出”東南亞市場,目前實際上坦克產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一方面正在大量生產15式主戰坦克、中等批量的99A以及適量的96B,另一方面,在出口市場上拿下摩洛哥、泰國、緬甸訂單後,還在爭取新訂單。
http://k.sina.com.cn/article_5559774322_14b636c72001007rxj.html
2018-02-05 10:54:32
圖博館
美報告稱中國裝甲部隊完胜美俄坦克數量超美軍1倍2018.3.2新浪軍事

  美國最新發布的“2018軍事平衡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現役主戰坦克部隊。該報告認為,2017年,中國解放軍主戰坦克部隊由3390輛第3代、400輛第2代和2850輛第1代組成。這令中國現役主戰坦克在數量上完全超越了俄羅斯(現役約2500輛、封存約12500輛)和美國(現役1600輛,封存約1000輛)。報告稱這使得中國現役坦克部隊呈壓倒性的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報告還聲稱20年前,中國這一地面作戰力量由第1代6200輛和第2代1600輛所組成,這二十年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陸軍已有幾十年沒有顯著增加主戰坦克總體數量,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被迫放棄了大量主戰坦克,使得不斷加強坦克部隊建設的中國躍居世界第一位。
  根據報導,解放軍的主戰坦克部隊已經改頭換面,接近完成全面升級。主要由超過半數的第3代作為主幹,老式作用明顯降低。報告稱,解放軍的主體為96/96A,以及世界上最先進之一:99/99A。
  文章估計,解放軍現役部隊擁有600多輛99/99A坦克,擁有世界最尖端的大威力125毫米火砲、強大的多重防護反應裝甲系統、能夠克服絕大多數地貌地形的越野能力、高度的戰場信息化能力。報告認為該坦克能夠與美俄最新坦克媲美。
  但中國第3代坦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數量更多、性能略微遜色的96/96A/B,其中96A約2500輛,可能有部分已經升級到96B。報告認為,這批坦克改進了通訊系統,可能配備新型發動機,並且火控瞄準能力也更加出色。這一坦克已經足以對付中國周邊國家部署的各種坦克。
  專家分析認為,96B可能比先進的99/99A有著更大可能成為解放軍未來裝備最多的主戰坦克。原因是後者的價格很高,無法滿足中國陸軍的數量需求。
2018-03-10 08:46:29
圖博館
此外,報告聲稱解放軍正在研發和設計全新的輕型坦克ZTQ-15,主要針對高海拔地區作戰,例如部署在中國西南高原地區。報導稱去年6月ZTQ-15在中國西部青藏高原進行大量測試。一般認為,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輕型坦克,美俄還沒有能與之相比的產品。
  中國陸軍還擁有2850輛59、59-II、59D,其中59D是在59坦克(源於蘇聯T-55)的基礎上深入改進的最強改型,使用大威力105毫米炮和較好的火控與附加反應裝甲,被認為是T-55大家族中最好的現役改進型號。儘管其平台已經過時,但不少早期型號的59仍在服役,其中部分會繼續改進為59D。
  而中國的第2代坦克的規模,在過去5年從800輛減少到500輛。目前正在服役的第2代包括79和88坦克。這兩種第2代都是中國自行設計和開發的,在蘇聯坦克底盤和砲塔基礎上融匯了西方先進技術。報告稱59或者行一些的第2代仍將在中國壓力較小的軍事作戰方向上大量部署,以滿足國土廣闊、需要較多坦克的整體需求。
  報告認為,隨著中國陸軍在信息化作戰體系上的不斷突破,中國主戰坦克將走向以戰場感知能力為突破口的深入改進升級道路,用世界最強的信息化戰鬥力獲得壓倒美軍先進坦克的優勢。(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02/doc-ifwnpcnt1122349.shtml
2018-03-10 08:47:20
jsoujsou
59坦克煥發第二春?中國無人坦克亮相備受關注2018-03-20 環球時報

  俄羅斯衛星網18日稱,59無人坦克的原型車是蘇聯的T-54A坦克,於上世紀50年代引入中國,通常需要4名乘員操作。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中國59無人坦克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這預示著中國把最先進的軍事黑科技嫁接到老式坦克上,在世界無人坦克發展潮流中處於領先地位。
  各國競相研究無人坦克
  美國很早就開始研製無人坦克。2004年,美國發展了XUV無人偵察坦克、無人掃雷坦克、“未來戰鬥系統”等多個型號。2009年美國《大眾科學》網站披露了一種時速97公里的“快跑坦克”——MSI“粗齒鋸”無人地面車輛。美國海軍陸戰隊已擁有200台“機器戰士”戰術無人車。
  俄衛星網稱,俄軍已研製出多種無人戰車,包括偵察、排雷、武裝巡邏等不同種類,其中部分型號還經歷過實戰檢驗。2016年俄軍“阿爾瑪塔”新型坦克亮相時,一名俄國防部官員就曾透露,俄羅斯計劃在該坦克基礎上開發無人坦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曾宣布要發展無人駕駛坦克,在國防技術上“領先一步”。
  何時能上戰場?
  無人坦克的發展,是大國軍事科技的前沿較量。美《國家利益》網站18日稱,要想在戰場上打敗中國和俄羅斯,美國就必須把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發展小型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機器人兵團。
  中國改裝的無人坦克將在戰場上發揮什麼作用呢?有網友猜測,它或許可以充當分散敵軍注意的戰場誘餌,掩護主力突進,或者是作為戰場步兵的伴隨火力。劉青山對此表示,坦克是機動力、火力、防護力高度融合的陸地作戰平台,當代無人坦克是以自身程序控制為主的無人化履帶式裝甲平台,其實質是以遠距離攻擊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性戰爭”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技術成熟後,可以融合來自偵察衛星、飛機、艦艇、潛艇和地面偵察部隊等獲得的各種目標信息,與其他無人化平台互相協同,以更快的反應速度、更高的殺傷概率實施連續作戰。
  劉青山認為,59無人坦克目前還處於概念論證和技術探索階段。央視報導證明我國已經解決坦克無人化行進操作的問題,但要想達到與有人駕駛坦克一樣的戰鬥水平,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8-03/11677809.html
2018-03-21 11:28:47
jsoujsou
我軍99A坦克不足500輛最終數量不過千大八輪來補位2018.3.27 新浪軍事

  近日,《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是官媒首次深入介紹中國99A主戰坦克研發攻關過程中的各種艱辛與困難,同時也為99A首次戴上了“中國第一款信息化坦克”的正式名號。
  而事實上,99A為中國坦克掀起的“革命”不只是信息化這一項而已,該車對中國坦克乃至於裝甲車輛的發展,在火力、防護、機動方面幾乎都有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報導中,特別提到了99A的總師毛明在東北某試驗場帶領隊伍“修”坦克傳動裝置的細節,其中“綜合傳動裝置”被多次提及。
  “綜合傳動裝置”說起來很玄乎,其實主要的組成部分很簡單,就是自動變速箱和液壓無機轉向機。前者能讓坦克駕駛員不至於頻繁地“踩離合-拉桿”以至於疲勞,而後者則能實現“原地轉向”,在低磨損的同時駕駛員只需要轉動方向盤,能顯著降低人-機雙方的負擔。
  而相比之下,59式中型坦克要想原地調頭,前前後後駕駛員必須推-拉十幾次操縱桿,反复踩數次油門,費時費力不說。訓練耗時的繁瑣是超過一般人想像的。
  因此,相比59式、69式、79式中型坦克這些“五對輪前輩”,和80式、85式、96式主戰坦克這些“二代車”。
  當然,中國軍工設計人員的眼界一向都不低,以70年代1224試驗樣車為首的“三液”車型為例,該車型系列在當時瞄準的目標是德國的豹-2系列。
  不過在三十年後,99A不僅達到了豹2A7同期型號的水準,還略有超出:應用了大量99A技術的外貿坦克VT4在高端市場一炮走紅,在東南亞實打實地打敗了西方的先進車型,贏得了泰國陸軍的訂單。
  但就是這一款“革命性”的主戰坦克,在中國陸軍主戰坦克的版圖中卻不會佔太大地位,其現今存量不過500輛上下,最終建造數量也不會超過四位數。
  當然,這不是因為99A主戰坦克的戰鬥力不行。作為一個多種氣候類型並存,主要目標是在本土作戰的國家來說,中國的裝甲車輛裝備模式是“多種共軌”的,單一裝備99A無法適應所有地區的所有任務。
  既有三北和平原地區的99A,也有南方水網丘陵地區的新輕坦和96A,東南沿海有跨海需求的部隊就裝備兩棲突擊車,快速反應的“大八輪”部隊則有自己的大八輪突擊砲。(作者署名:利刃/谷火平)
2018-03-28 10:29:39
jsoujsou
中國外貿版輪式突擊砲究竟有多強總師:秒殺三代坦克2018.3.28新浪軍事

  中國的外貿105毫米突擊砲近些年在軍貿市場風頭正勁,特別是在非洲一些國家,正在被廣泛地用於反恐、平叛、剿匪,打得恐怖份子紛紛逃竄。網友覺得,中國設計的這款武器好像主要是用來幹這個的。
  但筆者在採訪過程中,從該炮的總師那裡得悉,情況不是這樣的,這門砲不但可以摧毀“皮卡”車,消滅恐怖份子,還還可以摧毀坦克,而且是先進的三代坦克。
  沒有聽錯,是先進的“三代坦克“,這讓筆者很吃驚。
  外貿105毫米突擊砲使用國內的穿甲彈可以有效摧毀世界上先進的坦克。總師介紹說:“國內最早從西方引進了穿甲彈技術,我們稱為第一代穿甲彈,後來我們又研製出了二代穿甲彈。後者在2千米距離上可以擊穿二代坦克的裝甲。另外,借助國內目前新開發的穿甲彈技術,105毫米突使用最新的穿甲彈可以擊穿三代坦克的裝甲。”
  聽了總師的話,筆者剛開始還有些懷疑,直到見到下面這篇報導。《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在報導我國的火炸藥專家王澤山在“低溫度係數密實裝藥”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時稱,“該裝藥使105毫米坦克炮穿甲彈的威力超過了各國現裝備的同口徑武器水平,也超出美、法等國正在研製的水平。該裝藥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武器性能,對各類火砲均具有適應性,尤其在改進現役裝備方面,在不改變火砲結構的前提下,可以從整體水平上提高我軍實力”。
  炮射導彈是另一利器
  另外,總師還向筆者透露,外貿型105毫米突還裝備了一種新型炮射導彈,型號為GP2,採用激光駕束制導,專門用來從遠處打擊敵方坦克。而且總師還透露了這種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5000米。這樣的距離是敵方坦克炮命中精度急劇下降的距離,105毫米突擊砲可以做到在敵方坦克之外,使用砲射導彈將其摧毀。
  總師不無自豪地說:“隨著作為一種基本打擊手段的GP2炮射導彈的引入,在火砲發射常規彈藥的原有性能不變的情況下,105毫米突擊砲的射程、精度和威力獲得全面提高。保證其在5000米全射程範圍內的命中概率不低於90%。”(作者署名:現代兵器)
  回應
打三代坦克是T72還是其他?
105mm炮再強也有限,只能打三代沒反應裝甲和附加裝甲的坦克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28/doc-ifysqfnh9857959.shtml
2018-03-29 10:21:29
jsoujsou
中國大量老舊武器為何還不退役目前解放軍並不缺錢2018.3.28新浪軍事

  隨著科技的進步,軍工技術日益強大,各種反裝甲武器盛行的今天,即使待在有著厚厚複合裝甲的坦克里面也不能放下心來。那麼在新裝備層出不窮的情況下,老裝備應該如何處理呢?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早期為了應對危機,組建了由59式中型坦克組成超大規模的裝甲部隊,自產裝備的數量在一萬輛以上,構築了由59式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在當時59式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並不強,但是發動狼群戰術依然能夠讓敵軍膽寒。
  但是時代在進步,海灣戰爭一戰驚醒了有著老舊作戰思想的中國。然我們認識到數量已經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老舊火控系統,穿甲能力差,綜合防禦能力低下的59式坦克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戰場的需求。在經過以此次試驗之後,轉變思想,“以精代量”的新模式在全軍展開。96式、99式等新式坦克開始裝備各輕、重裝部隊,再之後就開始了合成營的轉變。
  在經過了漫長的換裝之後,59式坦克終於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並不代表它在部隊全部退役。在先進裝備盛行的今天,59式坦克依然活躍在部隊中。在部隊的訓練視頻中我們看到,59式以及改進型號59D坦克,在新的作戰模式促使下,也被編進了合成營。當然了,在新的編制情況下,擁有59以及59D坦克的合成營,自然也就成為了全軍中最受關注的“最窮合成營”了。視頻中的合成營裝備主要由59(59D)式坦克,63式裝甲輸送車以及83式152自行加榴砲組成。眾所周知,這些都是我軍裝備中的“老將”了。在現代化裝備更新換代的今天,他們所能發揮的作用已經有限。
  不過現在還保留它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主要是為了保有部隊編制數量,保留裝甲部隊的編制,在新裝備沒接收之前保留一定數目的裝甲部隊編制,同時不中斷部隊的訓練。其二就是繼續發揮老裝備的餘熱,現在部隊中的59式坦克已經不再是主要充當重裝甲坦克的作用,主要是被當做突擊砲來使用。100毫米的滑膛砲威力還是非常可觀的,直瞄直接支援步兵,拆個碉堡工事還是沒啥大問題的。而且裝甲再薄也是坦克,也是那些步戰車“小脆皮”不能比的,戰鬥中步兵待在59式後面總比待在裝甲輸送車後面更安全。
2018-03-29 10:25:28
jsoujsou
而它的替代者96A式也鋪開全國各地,15式輕坦也在高原南方水網地區紮根,99A式重型坦克也馳騁在北方腹地,而最近也看到了加裝了自動武器站的改進型96B式坦克也已經通過了寒區測試,59式坦克在我軍活躍的時日也不多了。
  而同樣,身管火砲在中國的裝備數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隨著現代化裝備的更新換代,在我軍立下赫赫戰功的66式152毫米加榴砲,也漸漸追趕不上我軍強軍建設的步伐了。隨著反砲位雷達的“白菜化”,隨便一個小規模部隊都能夠裝備。那麼發現這種移動速度較慢,反應速度差的牽引式火砲豈不是太容易。一波火力覆蓋基本就解決了所有問題。有人說,老舊的牽引式身管火砲在戰場上只能生存八分鐘,因為牽引火砲的準備時間太長,浪費準備時間,射擊之後的撤離速度又太慢。所以很容易就被敵人的反砲位雷達盯上。
  在我軍的高炮部隊同樣還有數量不少的牽引式雙37高炮以及“老將”59式高炮的存在,除了保留防空部隊的編制外,57毫米彈藥的裝藥以及雙37高炮的射速,同樣也能是敵方武裝直升機以及無人機的不小威脅。所以暫時保留它們也是正確之舉。
  裝備的換裝是迅速的,老舊裝備也在部隊中繼續發揮餘熱,在新裝備到來前,站好最後一班崗。雖然我們很急,但是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我們期待著那一天早日到來。(作者署名:利刃/木子雙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28/doc-ifysqfni0018898.shtml
2018-03-29 10:26:09
jsoujsou
印度狠批中國59無人坦克是新威脅俄媒:不是大新聞2018-03-31環球網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3月30日報導,國媒體上出現解放軍59式遠程控制無人駕駛坦克是轟動性事件。印度個別媒體載文寫道,印軍將面臨中國成群結隊無人駕駛坦克的新威脅。經常有這樣的討論,認為中國已經掌握無人駕駛裝甲車的建造技術,說明在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獲得巨大突破。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表示,實際情況是,在中國發展遠程控制和地面完全自動化車輛規劃中,59式遠程控制坦克僅是相對較小的新步驟。這些規劃已有數十年曆史,最近幾年開始逐漸結出碩果。甚至,中國軍方標準遠程控制裝甲車輛配上裝備也並非是什麼大的新聞。
  此外,還有比在老式坦克上安裝遠程控制設備更為先進的項目。已經知道的是,中國測試在63式裝甲運輸車上安裝完全自動控制設備,也就是說,這些車輛不是由遠程操作員、而是由人工智能來操控的。一些輪式裝甲車輛也配上了遠程控制設備。此外,中國在一些年裡舉行地面無人車輛樣機競賽,對一些複雜情況進行研究,比如在溝壑縱橫地和城市建築群內。
  那麼,在59式坦克上安裝遠程控制設備有何意義呢?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以此類型坦克為基礎打造全遠程控制戰斗車輛將相當複雜。需對整個戰鬥部進行價格不菲的再加工,而且不僅僅是炮火控制儀器。不得不對武器、也許是整個砲塔進行更換,要知道,塔內原來設計的僅是手動裝彈。
  59式無人駕駛坦克,也許用於偵查和排雷之用。但這也需對每個車輛進行大規模投入。更大的可能是,在老坦克上安裝遠程控制設備僅是一種測試。借助於這些實驗,來研究更為新型、更為現代化的無人駕駛車輛技術。也許從前景看,所獲得成果將用於打造現代化的96式、99式坦克,或者測試下一代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個別實驗結果如何,可以看出,中國最近一些年裡,在發展人工智能和地面無人駕駛裝備方面正取得顯著成績。此方向的進一步發展,將為中國武裝力量在戰場上帶來新的有價值的能力。
2018-04-01 08:54:06
圖博館
官方首次曝光解放軍“新輕坦”型號:15式坦克

  據央視2018-11-23《軍事報導》消息,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官方首次曝光我軍“新輕坦”的正式名稱:15式主戰坦克。
  15式坦克是我國陸軍繼99A型主戰坦克之後的又一型重點裝備,是我國資訊化陸軍裝甲力量學說的最新成果。
  資料顯示,15式坦克的全重僅在32噸-35噸左右,用一個較小的噸位,實現了較強的防禦能力,反映出我國裝甲技術的發展動態:在加掛了我軍新型反應裝甲FY-4或FY-X以後,新輕坦可以在正常交戰距離內,防禦來自印度和越南現役蘇俄制坦克發射的3BM-42M穿甲彈的直接射擊,也可以在正常交戰距離,免疫南部以及西南諸國直瞄反坦克導彈的直接射擊。
  15式坦克採用的是我國更新一代的坦克動力系統,資料顯示,其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具有優秀的比功率。該坦克採用半主動扭杆懸掛,車內環境控制系統和發動機輔機系統,在南部潮濕地區以及西南部高海拔地區具有極強的機動力,可以為指戰員提供無與倫比的作戰優勢。
  在火力方面,15式使用一種新型的105毫米坦克炮,該型坦克炮優於88a式坦克以及59D型坦克裝備的94式105毫米坦克炮,在發射我軍105毫米穿甲彈時,有效擊穿我國南部以及西南部地區各個國家和地區所裝備的現役主戰坦克。
  同時,15式坦克具有極強的資訊化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車內裝備我國新一代旅以下資訊化系統,其炮塔四周全裝的全景光電和告警裝置在健全的戰場偵察體系的配合之下,具有“先敵機動,先敵發現,先敵打擊”能力,大大提高了我軍陸軍的戰鬥效能。
  15式的入列是我國軍改的一個里程碑,該型坦克是我國首個在優勢體系支持下作戰的地面主戰裝備,是我軍裝甲技術,陸軍學說的最新結晶,是我軍從機械化轉型為資訊化的一次品質的飛越。隨著脫胎換骨的軍改,我陸軍已經走上了前所未有的新征程。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24/doc-ihpevhck4629605.shtml
2018-11-25 08:36:39
圖博館
我軍有紅旗9為啥還買紅旗22防空彈?原來不止是省錢 2019-02-03 新浪軍事

  對於一個軍事強國來說,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都是按照體系來建設和發展,中國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同類型的國產武器裝備其實也是按照搭檔和組合的形式來研製、裝備的。比如,陸軍的99和96主戰坦克、海軍的鷹擊12和鷹擊62遠端反艦導彈、空軍的紅旗9和紅旗22遠端防空導彈以及空軍的各型警戒雷達等等。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首先就是通過採購不同價格、技術特點和工作模式的武器裝備,實現整體裝備性能水準的快速提升,比如99和96、紅旗9和22等,都是這類事例的典範代表,也是比較好理解的。
  比如,99是第三代主戰坦克,雖然技術起點高、總體性能水準出色,但是造價也創造了國產坦克的新紀錄,達到了數千萬人民幣的級別,而之前的國產坦克基本上都是百萬人民幣級別。我國陸軍作為世界上規模數一數二的陸上作戰力量,曾經裝備坦克的數量也達到了上萬輛。如果所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戰坦克都用99式主戰坦克一對一的替換,恐怕光是採購經費就是一個極其驚人的天文數字了。
  在這種情況下,有了96式這樣性能稍遜、價格適中的“低檔”作為99式的有力補充,才能夠實現更快、更大規模的更新換代。而且,現在我國陸軍又開始裝備最新一代15式輕型坦克。這樣,15式、96式和99式形成了輕、中、重不同檔次和噸位級別的主戰坦克裝備體系,再加上各型突擊炮和突擊車,使得我國陸軍擁有了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
  世界上其他陸軍強國也是如此:俄在暫緩採購和裝備T-14之後,依舊以T-90、T-80和T-72各系列改進型號為主戰坦克體系;日本裝備較重的90式和較輕的10式;韓國裝備K1和K2兩代。歐美雖然已經實現了主戰坦克的單一系列,但是通過早期型號和後期改進型號,同樣也是高低搭配,比如美國就有早期的M1A1、後期的M1A2以及最新的M1A2 SEP;德國 “豹”2A4/5/6以及最新的“豹”2A7+,等等。
2019-02-04 08:19:50
圖博館
紅旗9和紅旗22的關係也是高低搭配。畢竟我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還有不少裝備老式紅旗-2,都用高價的紅旗9替換不太現實,那麼紅旗22及其早期型號紅旗12作為低檔型號,就可以更快地實現新老交替。
  還有一種同類型武器裝備的搭檔,就是配合作戰使用,比如鷹擊12屬於超音速導彈,但是射程較近,而鷹擊62屬於亞音速導彈,但是射程較遠。這樣,在打擊敵方艦船時,鷹擊12和鷹擊62配合使用,前者速度快但射程近,適合正面突防,而後者速度慢但射程遠,可以實施大範圍機動,從敵艦的側後方實施打擊。
  當年蘇聯海空軍針對美國航母編隊的“飽和攻擊”戰術,就是利用大量不同速度和射程的導彈實現幾乎同時攻擊的效果,使得美艦防空火力通道徹底飽和。這樣,即便只有很少的幾枚導彈實現突防、擊中美艦,也能夠迅速打開美國航母編隊防空火力網的缺口。那麼,接下來蘇軍再發動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飽和攻擊”,美國航母編隊恐怕就難逃覆滅的命運了。
  類似的還有我軍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全頻譜防空預警體系,我軍裝備的防空預警雷達包含了米波、半米波、L波段、S波段等等,型號雖然多,但是從對抗的角度來說就會給地方造成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些頻段相差巨大,要進行全面言之就必須派出很大規模的空中壓制兵力,但在強手間的對話中,想要大規模突破又沒有那麼容易了;同樣的效果在紅旗-9和紅旗-22上也有體現,它們採用不同的制導方式,敵方要同時對它們進行壓制也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子對抗可謂是現代戰場的核心,作戰體系圍繞它就會有諸多調整。
  總而言之,同類武器裝備不同型號更多的是從成本、綜合對抗的角度來迅速提升體系作戰能力。我國軍力近年來雖然快速發展,但面對頂級強國,我們還是處於“沖”的位置。在軍事鬥爭準備嚴峻的情況下,快速形成戰鬥力以及多重“保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作者署名:貞觀防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3/doc-ihrfqzka3444865.shtml
2019-02-04 08:21:52
圖博館
越南進口的俄制T90坦克或只是縮水版 遠遜於VT4坦克 2019-2-4

  前不久俄羅斯剛剛向越南交付了第一批T-90主戰坦克。它是越南於2016年用貸款的方式向俄購而來的64輛T-90S/S,總價2.5億美元,單價390萬美元。T-90S/SK似乎比印度採購的T-90S(420萬美元)便宜了一些,難道是俄有意照顧越南嗎?其實不然。
  說好聽一點,T-90是在T-72的基礎上研發而來。而實際上,由於蘇聯共生產了25000多輛T-72坦克,因此後期所謂的T-90研製,其實就是只T-72基礎上的改造升級。首先將T-72改成焊接炮塔(使用2A46M-1型滑膛炮),接著加裝複合裝甲,最後升級火控和干擾系統(窗簾-1)。經過這一系列改造後,庫存的大量T-72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名鼎鼎的T-90,T-90S/SK則是早期出口版本。
  越南這款T-90S/SK不僅是早期版本,而且還是“猴版中的猴版”。因為2017年科威特採購的146輛T-90MS單價高達1500萬美元;2016年印度採購的464輛T-90S單價也才420萬美元左右。所以相比較而言,印度採購的不僅T-90系列中的低配版,而且還是 “傳說”中的猴版武器,市場定價450萬美元,印度買了400多輛,這才優惠到420萬。
  即便是同樣的配置,印度買的時候400多萬,到越南這裡就390萬,那俄以後還要不要印度這個大客戶了?話說回來,既然T-90S/SK比T-90S配置還要差,那越南不介意嗎?當然不會,越南陸軍現役的2000輛主戰坦克,其中1400多輛是T-34和T-54/55等服役超過半個多世紀的“老古董”。
  而剩下的精銳坦克竟是T-62或國產升級版T-54M3,甚至還有部分中國59式。這些坦克別說與大國的99式比,就連鄰國(泰國)剛剛引進的VT-4都差出一大截,近期泰國在引進49輛VT-4的基礎上,再次提出增購14輛,單價517萬美元。
  客觀上說,俄軍自用的T-90確實會比VT-4強一些(楨:?),而俄能將如此低版本坦克賣出去,這還得多感謝中國。眼看著鄰國正在換裝主戰坦克,越南自然不會無動於衷,中美坦克不想買,歐洲貴,烏克蘭亂,只能求助俄羅斯。然而T-14面世,俄正愁著T-72庫存不好賣,越南接收“猴版”T-90興高采烈,泰國坐擁VT-4笑而不語,皆大歡喜!(作者署名:軍武觀察)
  回應
俄自用的t90也不比vt4好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4/doc-ihqfskcp3043259.shtml
2019-02-05 09:07:09
圖博館
我軍將裝備首款重型步兵戰車 系由59式坦克魔改而成 2019-02-16 新浪軍事

2018-10-29,網路上曝光了以59式坦克底盤“魔改”的裝甲火力支援車。
  近年來,隨著城市作戰越來越廣泛,重裝甲的重型步兵戰車越來越受到各國部隊的青睞,而諸如BMP這類的輕型步兵戰車往往在城市作戰密集的火力下很難存活。
  當然,獲得重型步兵戰車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全新研製一種重型步兵戰車,如我國的VN17型外貿重型步兵戰車,但是這種方式價格昂貴,一般的大批量裝備還真的不一定用得起。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淘汰的中型,甚至是主戰坦克底盤的基礎上面加以改進,成為擁有坦克防禦能力的步兵戰車。
  比如以色列的“阿奇紮裡特”和俄羅斯的BTR-T就都是在T-54/55坦克基礎上改裝的。這種改裝價廉物美,雖然也會遇到發動機後置不容易佈置載員艙等問題,但對於現代坦克設計師來說,這點麻煩不是問題。
  以色列更是在強大的“梅卡瓦”4坦克底盤基礎上改裝了“雌虎”重型裝甲輸送車,擁有一樣的超強防禦能力。
  中國也採用了這種改進思路,研製了一種以59式中型坦克底盤為基礎的重型步兵戰車,並在珠海航展和“裝甲日”活動中展示。這雖然只是一種,但卻顯示了冰山一角,在這種外貿重型步兵戰車的後面一定有自用型的重型步兵戰車或是重型裝甲輸送車。
  對於“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的59式坦克魔改型號,大家都已經麻木了,除了59D型主戰坦克外,基本上是外貿產品,很少自用。
  但是,這次的重型步兵戰車卻是罕見地被我軍選中了。
  採購重型步兵戰車,顯然是為了更好地在未來戰爭中進行城市作戰,而預想的城市作戰物件也就那麼一個,大家猜中了嗎?(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這是為武統臺灣準備的,現在刺殺訓練也已經開始了 ,各種巷戰的準備已經鋪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6/doc-ihrfqzka6275950.shtml

委中科院研發生產戰甲車車內通話系統 去年只作出一套 2019-02-17 聯合報

陸軍、海軍陸戰隊戰車部隊車內都缺乏車內通話系統,此案委由中科院研發承製,但有立委披露,中科院執行進度未如預期,107年僅可能產製1套給陸軍,是否影響海軍108年裝備獲得,不無疑義。
2016年一輛陸軍勇虎戰車在屏東三軍聯訓場域墜溪,造成4死1傷慘劇,車內通訊不良成為肇因之一。
2019-02-17 08:28:26
圖博館
中國50噸級重型步戰車亮相 配2門火炮2個遙控武器站 2019-02-18 新浪軍事

  在剛剛開幕的阿布達比防務展上,我國的北方工業公司再次推出一款新型重型步戰車,和之前在珠海航展上推出的59坦克底盤重型步戰車所不同的是,這次在VT-4底盤上進行的改裝,顯然是著重針對巷戰的特殊環境設計的,不僅在防護方面下了大工夫,而且在火力分配上也有針對性的對側後等薄弱方向的進行了強化。
  設計方採用了和59重步戰同樣的改裝思路:把車倒過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VT-4重步戰的主動輪變成了在前面,而原來VT-4坦克的主動輪是在後面的。這樣的設計就使得底盤的整體結構不需要大動,能夠減小整體的改動量。但是坦克的後部都是裝甲防護的薄弱區,因此VT-4把後部變前部後,又著重強化了前部的防護。首上明顯加裝了爆炸反應裝甲,但厚度明顯要比99A首上的雙防加反串聯戰鬥部的新爆反要薄,所以可能是和VT-4上的FY-2一樣,是出口的普通雙防爆反。首下裝甲厚度明顯增加很多,可能是加裝的附加裝甲或是重型爆反。同時駕駛員前面的頂部也加裝了附加裝甲,並進行了墊高,留出空隙可能是為了發動機散熱。而駕駛員右側的頂部則是用爆反來防護。
  在加強前部的同時,設計方也沒有忽視側面和後面的防護,車體兩側加掛了厚度非常厚的附加裝甲盒,看起來和之前VN-17重步和VT-5輕坦掛過的側面附加裝甲類似,再加上坦克側面的基甲和履帶間隔的加成,這個配置對目前戰場上常見的單兵直射類反坦克武器基本都能免疫。同時為了防止後部載員艙薄弱的出入車門被打穿,VT-4還特意在尾部加掛了一大塊附加裝甲,而且為了方便車門開啟,這塊裝甲是用支架伸出車體的,可能還能活動。
2019-02-19 09:57:44
圖博館
在火力選用方面,VT-4重步戰也是很有特色,炮塔看起來是使用的簡化版的VN-11A(出口版04A)步戰的炮塔,使用的是100炮加30炮的組合,注意沒有車長周視鏡,所以應該是火控簡化了,不過在增加車體周圍攝像頭的情況下,也夠用了。為了強化後方和側面的火力,設計方在尾部兩側各增加了一座12.7mm遙控武器站,同時為了增大這兩座武器站的掩護範圍,它們被安裝在了可轉動的搖臂上,轉到側面後,甚至能對前方射擊。之所以做成可伸縮的,應該是為了照顧巷戰環境,街道空間如果不夠,就縮回來,空間足夠就伸出去。同時尾部也增加了不少的煙霧彈/榴霰彈發射器。
  VT-4重型步戰車就是充分利用現有成熟設備的情況下,為適應巷戰特殊環境所做出的針對性產品。可以看到,它的防護裝甲已經是這幾年珠海和其他防務展上多次展出的常客了,炮塔和武器也基本是直接用的VN-11A的,那個遙控武器站基本也就是原來VT-4炮塔上的,所以整個改裝所用的設備基本都是現成的,只要用戶下單,基本上立馬就能出成品。不過目前雖然重型步戰車的戰場需求是有了,甚至由於反坦克武器越來越氾濫,這種需求還很強烈,但是真正去採購裝備的暫時還沒多少國家,大多數似乎還在觀望,而且很多也還是傾向於老坦克改裝,所以VT-4重型步戰未來的市場前景如何,還需要再觀察。(作者署名:電波震長空 )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8/doc-ihrfqzka6930921.shtml
2019-02-19 09:58:25
阿楨
孟加拉將購首批44輛中國VT5坦克 未來或再增購100輛 2019-12-02 新浪軍事

  根據孟加拉媒體報導,孟陸軍已經決定採購中國VT5輕型坦克,如屬實,這是VT5第一次出口打開國際市場。
  孟希望把VT5部署在南部和東部水網地區執行機動作戰任務。俄韓中國都提供新一代輕型坦克參加競爭,2018年完成評估,認為VT5性能更好,效費比更高。
  VT5主要面向山地、丘陵和稻田水網地區作戰。全重33噸,配備複合材料、反應裝甲和格柵裝甲等,具備較強防護能力。另外還配備有鐳射告警、煙霧彈等防禦系統,如果需要,還能夠安裝國產GL-5主動防護系統,進一步提高坦克防護能力。VT5動力系統包括8V150型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880馬力,傳動系統為綜合液力傳動系統,手自一體,具備變速、制動、轉向於一體,憑藉先進動力系統,VT5機動性能較好,最大速度可以達到70公里/小時,完全可以適應複雜地形環境。
  VT5主炮為105毫米線膛炮,發射國產BAT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550毫米垂直均質鋼裝甲,這個指標完全可以對付T-72這樣三代主戰坦克。如果客戶需要,也可以配備國產炮射導彈增加坦克打擊距離。火控系統方面VT5採用上反穩像火控系統,炮長配備有綜合瞄準鏡,集成有熱成像夜視系統,具備探測、瞄準、制導於一體。車長配備有綜合周視瞄準鏡,也集成有熱成像夜視鏡,可以為炮長指示目標,必要的時候也能超越炮長射擊目標,實現獵-殲作戰能力。
  VT5是專門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國外許多輕型坦克是在步兵戰車或者裝甲輸送車基礎上改裝而來,性能與VT5存在明顯差距。
  實際上孟加拉陸軍一直是中國坦克忠實用戶,上世紀70年代就從引進了59中型坦克,80年代又引進了69中型坦克。孟認為這些坦克結構簡單、經濟實用,一直留用至今,繼續升級配備了125毫米滑膛炮、先進夜視和火控系統,作戰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了T-72。考慮到59、69坦克已經老化,孟又從中國引進更先進的VT-1A,它配備有125毫米滑膛炮,穩像式火控系統、熱成像夜視系統,整體性能超過T-72,可以與T-90S抗衡。(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相關新聞
2019年閱兵首度亮相的國產15式輕型坦克曝新畫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2-02/doc-iihnzahi4659750.shtml
2019-12-03 09:28:04
阿楨
15輕坦樣車採用先進液氣懸掛系統 為何量產後卻放棄 2020-03-06 新浪軍事

  我軍現役的96A、99和99A式主戰坦克雖然火力強、裝甲厚,但自身重量卻達到了四十幾到五十幾噸,要完成遠端戰略機動,如果使用鐵路或拖車運輸,鐵路運調及裝載、卸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遠達不到短時間快速部署的需要,而重裝拖車運輸還要考慮公路條件(比方說峽谷或盤山公路)、涵洞和一般橋樑的負載強度的問題;如果使用大型運輸機或滾裝船運輸,對其外廓尺寸和自身重量又有諸多限制,這個應該很好理解。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兵器科研機構大量試驗資料已經證明,在我國平原、丘陵和山地稻田,坦克等作戰車輛的履帶壓強應不大於0.7MPa(兆帕)。而41噸重96的壓強就已經達到了0.87MPa,,99A更甚。此外,現役主戰坦克在山地的機動能力也不盡如人意(96最大爬坡度僅有32°),遇惡劣地形也只能望而卻步。解決這些問題最切實可行的辦法也就是——減重、提高功率比。
  國內在近年來也推動了以8×8輪式裝甲車和輕型“猛士”高機動車為主的輕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發展,雖然自主遠距離機動能力強、乘員乘坐舒適、故障率低,但主要是以依託公路自主高速機動為主,它在冰雪、泥濘等地帶機動仍然無法擺脫輪式車輛的固有劣勢。
………
  15式輕坦在樣車階段,通過網上爆出的圖片,軍迷都判斷它採用的是液氣懸掛,因為液氣懸掛系統能夠調節車體高度,在運輸時能夠使車體底部幾乎完全貼到鐵路平板車和運輸掛車上,但是在定型以後15式輕坦卻放棄了液氣懸掛,仍然沿用了扭杆懸掛,但此扭杆已非彼扭杆可比了。
  ▲ 早期的輕型坦克樣車的確採用了液氣懸掛系統
  我們先來看看96式主戰坦克採用的傳統扭杆式懸掛系統,它屬於被動懸掛(或稱不可控懸掛)獨立扭杆式,由扭力軸、彈性緩衝器、平衡肘總成和摩擦式減振器等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當坦克行駛在越野條件下凹凸不平的路面時,負重輪相對於車體上下運動,帶動平衡肘繞軸轉動,經拉臂使減振器軸轉動。減振器產生的摩擦力具有反作用到平衡肘,起到阻力作用,從而達到減振的目的。當坦克速度加快,平衡肘產生較大幅度轉動後,就會猛烈撞擊到緩衝器,此時駕駛員就必須降低速度,以免損壞扭力軸,在這種情況下何談越野高速行駛?
  ▲ 96式主戰坦克的被動式懸掛系統示意圖
  ▲ 96B式主戰坦克的懸掛系統實物直觀感受一下(賽道吊軲轆那次)
2020-03-07 08:03:36
阿楨
其實說到扭杆懸掛,我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扭杆彈簧製造技術和製造工藝都已非常的成熟,我國製造的高強度金屬扭杆性能優良,目前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國內科研機構在對懸掛系統經過大量的研究之後,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就提出了基於扭杆懸掛系統的半自動控制技術,並取得了成功。這種新型的半主動扭杆懸掛系統最初是運用於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也就是99A)的預研專案中,在優化改進後成功應用到15式輕型坦克上。
  ▲ 15式輕坦底盤越過壕溝示意圖,平衡肘的行程很大(見負重輪上的紅色箭頭),說明扭杆性能優良
  坦克在不同路面和不同速度行駛時,各種行駛的工況對懸掛系統的阻尼要求是不同的,而傳統懸掛系統減振器的阻尼比卻是不可調的,不能隨之而變化,顯然無法有效消除車體的行駛振動。15式輕型坦克的半主動扭杆懸掛系統,是在傳統扭杆懸掛的基礎上,採用了葉片式的液力減振器。坦克在行駛狀態時,由感測器先測出坦克的速度和路況,再由控制單元計算出最合適的阻尼參數,然後控制每一套電磁比例流量閥,連續調節液體通孔來改變整個減振器內的液體流量,起到調節到所需阻尼參數的作用,達到適應各種行駛速度和路面變化的目的。
  ▲96式主戰坦克懸掛系統減振器的結構示意圖
  ▲ 15式輕坦採用的可控葉片減振器原理示意圖
  ▲ 15式輕坦在各種地形的行駛是非常平穩的
  ▲ 15式輕坦的半主動懸掛是在傳統扭杆懸掛主要部件基礎上的改進提升,因此兩者從外觀看差別不大
  15式輕坦採用這套懸掛系統後,大幅度改善了它的行駛平順性,帶來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
能夠使輕坦在各種地形條件下的都能高速通行;降低了坦克各部件在行駛時面臨的衝擊震盪,減少了坦克整車的故障率;提高了乘坐舒適性,利於保持乘員長時間的作戰能力;避免了車體振動產生的炮身擾動干擾誤差和火控系統陀螺儀信號誤差,使行進間射擊精度得到提高;懸掛系統的半自動控制元件一定故障或作戰受損,整個懸掛系統還能轉化為被動懸掛繼續工作,不影響作戰。
  正是因為如此,15式輕坦在高原地區測試時“創造了部佇列裝裝備機動距離最長、行駛速度最快、故障最少等多項紀錄”,得到軍方的高度讚揚。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6/doc-iimxxstf6804123.shtml
2020-03-07 08:04:01
阿楨
改進版VT4坦克出口:裝甲塊頭更大還有防攻頂設置 2020-04-24 新浪軍事

  內蒙一機集團2020-04-20宣佈新一批VT-4主戰坦克起運交付某國。而從其發佈的照片來看,這批VT-4與之前出口給泰國和尼日利亞的明顯不同,主要是爆炸反應裝甲的體積更大,應使用了新的重型雙防爆炸反應裝甲,炮塔頂部也安裝了,防護穿甲彈和破甲彈能力更強,同時還具備一定防攻頂能力的防護增強外貿版VT-4。
  新VT-4的FY-4重型雙防爆反,航展上公佈的尺寸是360mm長、200mm寬和200mm高,單塊全重則是15公斤。而之前的FY-2還是屬於比較傳統的爆炸反應裝甲,主要是依靠炸藥爆炸時形成的爆轟高壓和鐵盒子正面和背面金屬板的飛散運動來影響穿甲彈的彈芯和破甲彈的射流,對穿甲彈影響一般。
  而FY-4這類新雙防爆反,則是在夾心的內部增加了新的破壞穿甲彈彈芯和破甲彈射流的結構,將原來的單層夾心變成多層夾心,並將內部金屬板的角度進行優化。這樣穿甲彈的彈芯和破甲彈的射流在穿透爆反塊兒的時候,就會連續遭到爆轟高壓的衝擊和金屬板的撞擊切割,其穿透能量就會被大大削弱,這類結構也很適合對付使用串聯破甲戰鬥部的彈藥。根據珠海航展上展板的資訊,FY-4爆反對穿甲彈穿透能力的削弱可以達到30%,而對破甲彈則可以達到70%。而在之前CCTV7的《軍事紀實》節目中,曾出現過使用125破甲彈來打擊加裝了FY-4裝甲的59的實驗,結果證明了FY-4的抗破能力是非常強的,對破甲穿深不超過1000mm的破甲彈藥基本都能做到有效防護。
  目前反坦克導彈中的攻頂方式主要是掠飛攻頂和俯衝攻頂,前者以美軍的陶2B為代表,後者則是以標槍為代表。陶2B依靠的是戰鬥部爆炸後形成的高速彈丸來穿甲,其穿透性比常規的穿甲彈要弱不少,FY-4對這類弱穿甲的彈藥防護效果應該是不錯的。真正難對付的是標槍這類的俯衝攻頂彈藥,其破甲威力達到了750mm,如果用來攻擊加裝了FY-4的坦克正面,那威力肯定是不夠的。
  從VT-4的塗裝來看,這次的買家應該不是反坦克導彈氾濫的中東地區,而標槍這類高端反坦克導彈則是在全世界也沒有多少國家用的起,其擴散也不廣。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4/doc-iircuyvh9555231.shtml
2020-04-25 07:27:09
阿楨
巴基斯坦購100輛中國VT4坦克 性能遠超印度T90 2020-04-27 環球時報

  2020年4月,中國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舉行儀式,交付巴基斯坦一批全新的VT4主戰坦克,意味著中巴20多年的共同努力終於修成正果。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軍貿出口部門就在和巴基斯坦陸軍研究討論新一代主戰坦克的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印度開始從蘇聯進口T72,對構成了嚴重威脅。巴開始向國際市場謀求能夠壓制T72的第三代坦克。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完全掌握三代坦克的各項技術,所提供的樣車並不能滿足巴需求,巴被迫從烏克蘭進口了一批T80坦克。然而需要為之建立完善的訓練、彈藥供應、維護、維修、戰場搶修、升級改進能力。這一切,都不是甩賣庫存的烏克蘭所能提供的。巴要想用合理價格建立一支完整的現代坦克部隊,還是只能求助於中國。因此,巴願意和中國合作,研製一種真正令人滿意的坦克。
  當時,99式的研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包括125毫米滑膛炮、自動裝彈機、先進火控系統、高性能複合裝甲、大噸位長壽命行走系統已經突破。在這基礎上,一機為巴基斯坦設計了90-2。99式的發動機雖然實現了1200馬力的輸出功率,但採用了縱置構型,雖然有便於散熱等優點,但是更適用於較大噸位的重型坦克,超過了巴方的需求。
  中巴雙方為此在國際市場上反復尋找合適的動力包。但出口許可被德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否決。英法要價卻嚇退了財力有限的巴陸軍。幾經輾轉,選定了烏克蘭的6TD2,雖烏大幅度調高了價格,但由於中方沒有在整車定價上謀取暴利,所以還是控制在了巴方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出口時90-2名字改成了MBT-2000,巴方“哈立德”。
  就在90-2出口同時,俄羅斯開始大規模出口T90S,90-2的各方面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超過,包括單位功率、火控系統性能、裝甲防護、資訊化水準、火炮壽命和精度、配用彈藥威力等,都佔據優勢。
  雖然MBT-2000被稱為全球性價比最高的主戰坦克,但是它的後續訂單卻很少,只有緬甸和摩洛哥少量購買。這其中當然有國際政治軍事外交的複雜因素,但原因是,烏已經失去了提供6TD2的能力。由於烏政局不穩,經濟崩潰,內戰不止,作為前蘇聯三大坦克基地之一的哈爾科夫市不能正常生產。
2020-04-28 07:41:10
阿楨
6TD-2配用的是機械式變速箱,駕駛員還是要靠兩個排擋杆來分別控制左右履帶,這並不符合先進坦克的標準。西方先進的坦克都採用了液離機械綜合變速體系,這才是巴真正想要的。而且6TD-2採用兩衝程發動機,油耗比四衝程發動機高一些。導致90-2的儲備行程只有430千米,比T90S短了那麼100多千米。在實戰中,這意味著少一次戰術行動的機會。
  90-2坦克定型後不久,一機向自動變速箱技術發起了挑戰,也就是90-3。99A掌握了1500馬力大功率坦克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箱的技術,在99A基礎上研製了一種全新的動力包。首先把發動機功率調低到1200馬力來延長使用壽命,減少更換新發動機的需求,更適合巴這種財力有限的用戶;然後是把發動機從縱置改成橫置,這樣就可以採用更短、更輕的車體;最後當然是配套一台自動變速箱。有了先進的動力系統,一機對90-2做了全面的重新設計,特別是優化了車體結構和裝甲防護,換用了全新的高性能資訊化火控系統和數位化戰場設備,並且加裝了最受熱帶坦克兵歡迎的空調。這就是VT4。
  VT4第一輛樣車在2012年前後研製成功,巴高級軍官多次前來試駕試射。然而,由於巴經濟遭遇嚴重困難,一直沒能申請到採購VT4的經費。巴陸軍採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每年申請少量經費,在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展型號考察。早在2017年,VT4就和烏克蘭“堡壘”開展了一場對比。結果VT4以大比分勝出。2019年,媒體傳出,巴正式決定採購VT4。
  VT4引起了第三世界的廣泛關注,泰國成了VT4的第一個用戶。舒適的駕乘體驗、精准強大的火炮、冷風強勁的空調,讓泰國陸軍喜出望外。
  巴軍VT4正面防護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可能是為了應對印度改進坦克裝備和反坦克裝備。
巴方100輛VT4雖遠不如印度T90S的數量(現有1250輛以上服役中,預計裝備1000輛以上)但在性能上拉開了代差,形成了顯著的品質優勢。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4-27/doc-iircuyvi0072465.shtml
2020-04-28 07:44:26
阿楨
美軍新輕坦實車亮相比中國15式晚7年 卻也未能超越 2020-04-29 新浪軍事

  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4月26日報導,美國通用近日展示其最新研發的“機動防護火力車輛(MPF)”專案的首輛原型車。2022年財年開始量產,2025財年正式裝備部署。相比之下,中國15式輕型坦克早在2018年就已經正式列裝
  MPF重38噸,採用6對負重輪設計,裝備楔形焊接炮塔,配備了一門XM35型105mm線膛坦克炮。火控系統則基本沿用了M1A2主戰坦克,包括炮長瞄準鏡和車長的獨立熱成像儀,因此在資訊化程度方面比較先進。
  MPF的炮塔位置比較靠後,有點像自行火炮了。原因是,MPF是利用阿賈克斯步戰車的底盤為基礎研製的,發動機前置!所以,該坦克在設計之初不但沒有什麼驚豔的地方,反而到有一點拼湊的意味在裡頭。底盤又不是專門開發的,是拿步戰車的底盤應付,更像是一款利用現有成熟技術迅速組合出的貨架產品。
  雖然晚了7年 但也未能超越15式
  MPF並沒有採用最初設計的120毫米滑膛炮,這使得MPF的火力與15式相比沒有任何優勢,二者的穿甲水準都應該是550毫米左右。其次在防護方面,輕型坦克的重量不足本身就決定了不可能有太好的裝甲防護,而MPF又採用發動機前置的設計,嚴重限制了前裝甲的厚度, 15式由於使用全新專業坦克底盤,正面擁有足夠空間佈置複合裝甲和雙防重型反應裝甲,因此比MPF要強得多。第三在機動性方面,MPF的戰鬥全重達38噸,已達了中型坦克,機動性並不會太好。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9/doc-iircuyvi0521681.shtml
2020-04-30 08:35:24
阿楨
巴鐵斥資10億美元購300輛中國VT4 還可能在國內生產 2020-05-07 新浪軍事

  巴基斯坦陸軍已經正式決定從中國採購300輛VT-4,為了對付印度T-90MS和未來主戰坦克,巴啟動了新一代主戰坦克專案。競爭有VT-4、烏克蘭T-84M和土耳其阿勒泰。烏正在陷入內戰的泥沼,加上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坦克工業已經奄奄一息,首先被淘汰。土與美關係僵化,巴已有前車之鑒,此前巴購土T-129武裝直升機就採用了美T800渦軸發動機,由於美對土禁運,巴最終選擇了VT-4。
  巴VT-4將會部署在旁遮普省( GDP佔據巴60%,糧食產量更是80%),這裡是印閃擊巴的主要方向,所以巴陸軍9個軍有6個部署在這裡。
  巴VT-4是泰國和尼日利亞採購的VT-4改進型,1300馬力發動機功率提高到1500馬力,增加功率為坦克加強防護、增加設備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機動性能明顯超過T90MS,VT-4重52噸,T90MS是50噸。VT-41500馬力,功重比28.8馬力/噸,T90MS只有1200馬力,功重比24馬力/噸。加上VT-4採用了自動變速箱和綜合傳動系統,T90MS則是AMT變速箱和機械傳動系統。VT-4反應裝甲用FY-4替代了前兩者的FY-2。FY-4是雙防反應裝甲,既可削弱空心裝藥破甲彈80%的效能,也可削弱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30%的效能。這些改進要求能夠抵禦T90MS發射的3BM44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3BM44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600毫米均質鋼裝甲。考慮到印已經從美引進了SFW(集束末敏彈),所以巴VT-4還在車頂鋪設了FY-4。
  巴還計畫對VT-4進行逐步升級,包括提高主炮穿甲能力,加裝主動防禦系統和防空系統等等。另外巴也希望未來能夠在國內自行組裝和生產VT-4,未來哈裡德主戰坦克項目有可能會整合到VT-4專案之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6/doc-iircuyvi1545945.shtml
2020-05-08 10:12:48
阿楨
俄踢鐵板 T-14坦克遭拖式摧毀 2020/05/08 旺報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020/05/06報導,俄羅斯最新銳的T-14「阿瑪塔」坦克在敘利亞被武裝分子使用的美製拖式反坦克飛彈摧毀。上月,俄羅斯媒體報導新研製的T-14「阿瑪塔」坦克在敘利亞進行「實戰測試」
T-14是俄新一代坦克,在2015年的勝利日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和之前俄製新坦克在舊型號基礎上升級改良的例子不同,T-14採用全新設計,採用無人遙控炮塔,配備Afghanit主動防禦系統,能夠探測來襲的火箭彈和飛彈。《國家利益》認為,在敘利亞實戰結果或許表明,只要敵人靠得夠近,這款坦克也和其他坦克一樣脆弱。

軍火商提供的武器數據裡有多少貓膩 2020-05-05 迷彩虎

說起提供的武器數據有貓膩、造假,恐怕沒有任何一國的軍工能和俄羅斯相媲美,舉例,俄公佈T90穿甲火力指標參數時,將穿甲彈標定為兩千米距離可擊穿800毫米垂直軋制均值鋼裝甲靶板。
  蘇系坦克自T64開始,便一直採用輪盤式自動裝彈機供彈,125毫米炮彈分為兩截分裝,關乎到穿甲火力深度的核心穿甲體長度被嚴重限制。同樣採用蘇系坦克自動裝彈機技術的我國,通過穿甲體材料方面入手解決了穿甲火力不足這一問題。但是對於俄來說,其穿甲彈技術在蘇聯解體後便一直擱置,直到近些年的T14換裝了新型裝彈機以後,才出現了像「真空」穿甲彈這樣的強力新型彈藥。
  縱觀其他國家往往都喜歡誇大武器性能,中國的軍工企業卻恰恰相反,各種武器性能幾乎都給出的是最保守的數據,在實際使用之後便會發現,中國產裝備只可能比紙面數據更強、不可能更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武器裝備出口銷量增長較為緩慢、但是買了以後又來當回頭客再買一批的國家會那麼多。歸根結底,中國產武器裝備物美價廉、性價比極高、對外公開的武器性能數據都是保守數值、不摻水分。

美制標槍導彈再獲重大升級 戰車有反應裝甲也扛不住

防務博客網站2020-05-07稱,由雷神和洛馬公司共建的“標槍”合資公司近日宣佈,開始批量生產改進型FGM-148F,配備一種先進的多用途彈頭,能夠用於對付爆炸反應裝甲,還配備了擁有打擊非裝甲和輕裝甲目標能力的破片。自1996年投入使用以來,“標槍”的累計訂單已有4.5萬枚,美及盟友已經在超過5000場交戰中使用過“標槍”。
2020-05-08 10:17:50
阿楨
坦克大賽中擊敗96式的"冠軍車"服役 但還是沒賣出去 2020-05-09 環球時報

  俄將在年底前接收120輛T-72B3M主戰坦克
  T-72B3M採用了1130馬力的發動機,比T-72B3增強了300馬力。T-72B3M採用了更強的裝甲防護和新一代爆炸反應裝甲,可以有效抵擋破甲彈的攻擊。裝備了新型125毫米長壽命滑膛炮、數位式彈道電腦、全景式車長周視鏡等等。
  T-72B3M所採用的這些新技術、新系統,實際上都是T-90AM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和西方、中國坦克技術相比,依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T-90AM實際上是個失敗的作品。俄羅斯雖然在國際市場上竭力推銷,但因為性能落後、價格太高,只有越南和印度表示了興趣。連俄羅斯陸軍自己都不打算採購。特別是T-90AM的底盤以1130馬力發動機為核心,付出了很高成本卻依然不能達到自動擋坦克的機動能力。
  為了推銷上述研發成果及相應的改進方案,俄羅斯在坦克兩項比賽中人為設置不公平規則,使T-72B3M每次都能獲得冠軍,但外界也因此而充分認識到了這種坦克性能的局限性,幾乎沒有人表示興趣。因此,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型號,也只能靠俄羅斯自己買單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5-09/doc-iircuyvi2175026.shtml
2020-05-10 07:21:22
阿楨
中國空降兵列裝裝甲輸送車 “空投坦克”或為期不遠 2020-05-10 觀察者網

  軍改以後,空降兵的編制擴大,但機械化程度未見到明顯提升,不足以應對合成化、資訊化作戰。隨著外部局勢趨於緊張,空降軍緊急列裝,説明空降軍為潛在的軍事衝突做好戰備。
  本次列裝的4x4指揮車和4x4裝甲輸送車。指揮車乘員3人,載員4人,裝備有資訊化終端和多種TCR變頻電臺,輸送車乘員2人,載員8人,每個連編制3個4車排和2輛連部指揮車。
  本次列裝的輪式車族和VN-3型外貿車很像,比03履帶式更重,達到了9噸,因此正面防護也比好一點,但通過性和越野性能不如03。我軍現役的兩型大型運輸機一次性可以投送3輛,每個運輸機團可以投送一個機械化營。
  得益於90年代以後我國兵器工業定型的大量“輕型重火力”,空降軍列裝了大量步兵火器。空降軍軍改前步兵連單獨設有火力排,列裝89式重機槍、94式60毫米迫擊炮、87式榴彈發射器和紅箭-73。軍改後,87式被QLU131替代,紅箭-73被新型反坦克導彈替代。營級在軍改以後還列裝了107毫米火箭彈等方便攜行的重火力。
  雖然都可以實現“人扛肩馱”,但是對於在戰時要迅速奪控戰役乃至戰略要點的空降軍來講,要想實現戰術和戰略的機動,有一輛合適的裝甲運輸載具是必須的。此前列裝了DKC-1和猛士都不符合空降軍的戰術指標,之後應該會大量列裝這種新型裝甲輸送車。
  雖然快速入列的裝輸滿足了需求,但空降軍依然需要一批比03更好的空降戰車來填補編制。軍改以後,空降兵的編制擴大,由6個團擴充為6個旅,同時增編了一個空中突擊旅。但和海軍陸戰隊一樣,擴編也迎來了明顯的“缺編”問題,主要是缺乏機械化裝備。03產量並不大,軍改前,僅裝備在45師3個營93輛。
  考慮M1A2T入列台軍後,筆者認為,在年初完成過“空投測試”的神秘的二代傘兵戰車,才可能是最終列裝空降兵部隊的“空降鐵騎”。
  我空降軍的戰役學說和俄羅斯類似,俄2S25空降坦克、2S9自行迫榴炮以及BMD-2/BTR-MD空降戰車依然是我軍追求的目標。俄軍的這些平臺技術程度並不複雜,我相信空降兵坐上空投坦克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5-10/doc-iirczymk0813787.shtml
2020-05-11 08:53:02
阿楨
印度急購高原坦克對付15輕坦 卻選了性能最差的一個 2020-07-17 新浪軍事

  印度緊急向俄羅斯購買2S25“章魚”自行反坦克炮,作為“高原坦克”,來與解放軍的15式坦克對抗。
  即使坐在鍵盤前,我們也能依據近期的局勢和印方面對的對手為印度編寫出輕坦採購的需求:
  1要具有良好的高原機動性
  2要具有足夠的火力來擊毀解放軍的15式
  3要能夠為印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4要有一定的裝甲防護能力
  5要能用伊爾76或者C17空運到列城,再向前線機動
  國際軍火市場上能夠按照輕型坦克出售的型號並不多,最高大上的是BAE公司的CV-90-120,然後是土耳其和印尼聯製的“卡普蘭”,BAE公司還在用M-8輕型坦克的改進型競標美國下一代輕型坦克項目。然後就是印度要買的2S25。還有一個存在感非常差的型號:波蘭自行研製的“安德斯”輕型坦克。
  這些型號都能滿足第2、3、4條要求。除了卡普蘭,其他性能都全面超過章魚。國內在論證15式過程中,曾對CV-90-120做了深入分析,最後拿出了一個遠超CV-90-120的型號。
  印度基建能力薄弱,從腹地通往所謂拉達克的道路條件並不完善。一線印軍高度依賴空運。2S25就是為俄空降兵研製的,而且除了2S25,所有其他型號的火炮口徑都和印度T-72、T-90不通用。
  2S25的BMD-4底盤採用了510馬力的2V-06-2柴油機,從未考慮過空降戰車在4500米以上海拔高原山地持續作戰的問題。
  如此說來,印度只能艱難困苦地讓“章魚”蠕動到一線,協助步兵分隊固守要點,抵抗解放軍可能發起的步坦協同攻擊。這實際上並沒有解決T-90上不去、跑不動的問題。裝甲薄弱的2S25比T-90更加容易擊毀,只能為解放軍邊防部隊增加新的低速移動靶或者固定靶而已。而且,國內軍工科研部門對BMD-4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瞭解,根本等不及15式出手,其他平臺就把“章魚”的蓋子全都先掀掉了。
  回應
印度買啥不重要,關鍵是回扣要夠多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7-17/doc-iivhuipn3535379.shtml
2020-07-18 08:14:08
阿楨
俄專家列出我軍96B坦克三大強項 這一系統中國獨有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0-08-23報導,俄軍事專家費奧多爾•博爾德列夫表示,抵達俄羅斯參加“坦克兩項”比賽的中國96B坦克的強項是生存力、防護和火控系統。
  “坦克兩項”比賽8月23日至9月5日在莫斯科州的阿拉比諾訓練場展開。坦克兩項包括單車賽、團體賽、接力賽。中國軍隊按以往參賽慣例,攜96B坦克參賽,其他項目主要參賽裝備由俄方提供。
  他說:“96B坦克由於特殊的彈藥架獲得了更好的生存力,即使引爆彈藥也不會造成坦克毀壞。除了完善的基礎裝甲之外,坦克還裝備了陶瓷反應裝甲,而且這種裝甲可以隨時卸掉”。
  96B坦克的另一個優點包括光電防護系統,目前除中國外還沒有類似系統,火控和夜視系統也是96B坦克的亮點。
  96B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小於最新版T-72B3坦克,但96B坦克重量更輕,使其功率重量比與T-72B3旗鼓相當。
  在23日“坦克兩項”比賽首場小組賽中,  中國96B坦克在比賽過程中3次火炮射擊全中,車載高射機槍和並列機槍靶射擊也均命中,最後以19分44秒的成績獲得本場比賽第一。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和塞爾維亞代表隊的最終用時分別為21分56秒、22分00秒、27分16秒。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24/doc-iivhuipp0322071.shtml
2020-08-25 08:08:29
阿楨
我軍96A坦克巷戰訓練為何不掛裙甲? 2021-01-07 新浪軍事

早在一戰前,部分地區在使用裝甲汽車時出於保護輪胎的目的,就透過附加裝甲罩住輪胎的上半部分以避免輪胎被子彈擊中。
……
二戰後,隨著單兵反坦克武器,特別是反坦克導彈的發展,坦克對側裙甲有了新的需求——對單兵反坦克武器進行防禦。人們認識到了間隔裝甲對破甲彈有著非常出色的防禦效果,而側裙甲由於與車體中間正好有一個履帶的間隙,可以說天然的適合用來加強對破甲彈的防禦。由於引爆破甲彈並不需要過厚的裝甲,因此這一時期的側裙甲往往是複合材料(例如橡膠),不但能有效防禦破片和雜物,還能提前引爆破甲彈來削弱金屬射流。
  既然裙甲對化學能彈藥這麼好,為什麼我軍不大量裝備呢?首先是側裙板對坦克機動能力的影響,雖然側裙板有防雜物甚至防鐵絲網捲入的效果,但是在較為泥濘的地方,擋泥板往往就會變成泥巴的「窩彈區」,過於泥濘的泥土會附著在履帶上,並在主動輪附近堆積,倘若側裙板設計時將這處擋住了,就可能導致泥土越堆越多,輕則擠爛側裙板,重則履帶脫出。
  鋼製的側裙甲,雖然防禦比橡膠要好,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相對橡膠裙甲容易在植被較多的地方脫落。同時鋼製的側裙甲也意味著履帶裡的泥土不容易排出,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坦克並不會在日常訓練中配備重裙甲。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到了某些時候薄弱的裙甲不但不能保命,還會催命。據一份1991年的射流流體力學的論文顯示,100mm的標準空心裝藥在60cm的炸高處達到了最大的穿深,在120cm時仍然有著400mm的穿深。而一般情況下坦克側裙板與車體之間只有不到40cm的履頻寬度,當然也不是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例如蘇聯的魚鰓式裙板就能將30度來襲的破甲彈炸高提升到接近3米。
  因此,現代的側裙板開始走向了兩條道路,一條是傳統的橡膠金屬複合的側裙板,另一條路則是在重裙甲。例如美國的M1安裝了65毫米的複合裝甲。重型步兵戰車也常搭配重裙甲。
2021-01-09 07:52:12
阿楨
首先,隨著串聯破甲彈的發展,薄弱的側裙甲不但不能保命,反而可能催命。而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國土面積遼闊,有相當一部分部隊的訓練場地位於南方溼潤地區或者是丘陵地帶,在這種情況下鋼製側裙甲反而會妨礙履帶排出汙泥,造成履帶脫落的惡性事故。演習中出現不附加裙甲的畫面也往往出現在南方或者丘陵地帶,特別是在春夏雨水充沛溼潤的時候。相比之下,在高原與夏季北部較為乾旱地區的演習中,側裙甲往往就是標配,這也恰好與側裙甲抑制揚塵的優點與弱於泥濘的缺點相對應。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陸軍裝甲兵進行演習時偶爾不帶側裙甲,也並非是放鬆了對防禦的要求,而是出於控制訓練成本和減少流程的方之舉。畢竟一支部隊一年的訓練經費就那麼多,多買點油、多買點彈藥,總比花在裙板的損耗上強得多。側裙甲特別是帶有爆反的厚裙甲,在目前的環境下是隻適合城市作戰的專用工具,等需要時再大量配發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當有朝一日我們的96A掛載重爆反進行城鎮攻防演練時,想來也是「萬裡驚濤把路開」的那天為時不遠矣。
https://www.aqiusha.com/arm/d284f4ff977eca4ff3877de362d15c81.html
2021-01-09 07:54:42
阿楨
美軍第四代主戰坦克呼之欲出 2021-01-19 兵工科技 

  方案1:走輕量化路線
  全重僅為54.9噸,可由C-17型裝載,戰略運輸能力相當不錯。車體前部為駕駛艙,擁有二個出入艙門,無人炮塔,配備120毫米滑膛炮,但備彈只有28發。
  方案2:走大重量+三人車組路線
  59.9噸,與M1A1系列差不大,炮塔的厚度只有M1A2一半,被擊中概率大幅度下降。炮塔和車體側面都裝備新型複合/反應附加裝甲,車體尾部和側面則裝有格柵裝甲,這樣強的防護不僅適應野戰,也適合巷戰。有空間採用130毫米炮,備彈也達36發。
  方案3:現有“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防護加強版
  64.9噸,與M1A2B(SEP V2)相當,比73.5噸的M1A2C輕。
  三方案總體來看,3的技術最為成熟,基本就是3.5版本的M1A2型,實現起來難度和風險相對較小,但是性能已經無法與其他國家的新一代主戰坦克拉開較大的差距。1和2目前來說是最為合適的,能夠在火力、防護以及機動等幾個方面實現較為優化的平衡。
  結語
  美國四代主戰坦克,其實還是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一、提升戰略機動性,也就是輕量化、小型化問題。二、加強防護,包括主被動防護。三、提高可維護能力,因為按現有模式雙人制車組美軍下層反對強烈,三人制是能接受的。四、加強資訊化和感知能力建設。五、提高火力打擊能力和火力的靈活性,這個和資訊化能力以及武器系統的模組化配備直接相關。六、留下足夠的改進餘地,預備未來升級。七、降低全壽命成本。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9/doc-ikftpnnx9188183.shtml
2021-01-20 08:32:21
阿楨
什麼叫合成營?合成營的優缺點又是什麼? 2022-10-08

【本文來自《俄烏戰爭是不是表明師改旅是個錯誤?是個陷阱?》評論區】
什麼叫合成營?簡單的說,營長就能調動無人機,自行炮兵,反炮兵雷達等等技術花活,就像一個星際爭霸的玩家,同時控制一百多個不同的單位。要的就是發現就摧毀,打完就轉移。
這種小而精悍的玩法,步兵是跟不上節奏的,甚至根本就看不見敵人,還要步兵何用?實際上,坦克也跟不上節奏,坦克是突擊衝鋒用的,沒有步兵協同開視野,就是送。
合成營不需要突擊,就是吊打,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即可。其本質,就是古遊牧馬賊戰術,馬賊來去如風,絕不攻城,近乎無解!
合成營的缺點其實也明顯,兵種花活太多,對後勤的要求太高。俄軍的問題,就是沒錢搞那這麼多花活,庫存裡還有大量蘇聯遺產!煩逼不得,那就大炮兵主義就是,吊打烏克蘭這半吊子資訊化。
合成營缺不了一個大腦,就是戰役指揮資料鏈,這是陸海空天一體化的指揮系統,沒了這個,就是耍流氓。
  回應
合成營的問題就是編制太小,花樣太多。花樣多,裝備複雜,編制小,持續作戰能力弱,打不了硬仗。
合成營主要設想是,美軍有絕對的技術裝備和資訊優勢,戰場單向透明,掌握制空權,然後美軍可以用各種複合火力輕鬆消滅敵方的主要兵力和裝備,步兵只要跟隨打掃戰場,收拾漏網潰敗之敵即可。戰場實踐表明,美軍的設想在對付伊拉克,利比亞這樣的弱國弱軍,是有效的。但是對遊擊隊,效果不明顯。
對俄烏戰爭來說,俄軍有制空權,但不完整,烏軍依靠西方支持保持了戰鬥力,烏軍士兵目前還算頑強,沒有崩潰。俄軍合成營,需要擴大編制。俄軍那不是合成營,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2022-10-09 07:49:22
阿楨
新戰車M1A2T把守首都要道 料將部署基隆、新北、桃園 2022-11-07 聯合報

國防部日前公告「作戰工事興建工程專案管理(含監造)委託技術服務」,將在基隆市七堵區、新北市淡水區與桃園市龜山區興建作戰工事。這是為部署M1A2T戰車興建的專用掩體工程,從興建位置顯示,新型戰車部署並非用於灘岸反擊,而是把守進入中樞必經要道,鞏固首都防務。
陸軍採購M1A2T預算四百零五億餘元,二○二四年接裝首批新型戰車卅八輛;二○二五年接裝四十二輛;二○二六年接裝廿八輛。合計一○八輛。明年底派廿八名種子教官赴美接收準則技令。
北五堵營區可就近駛上高速公路阻滯在東岸登陸利用雪隧欲進入首都的敵軍,淡水營區則把守進入首都水路的淡水河口,金龍營區同樣鄰近高速公路,可防堵在林口臺地空降或自海湖登陸準備進入首都的敵軍。
  回應
真的很遜,重金買的M1只能當路口鋼鐵砲台碉堡。那乾脆直接在這些要道旁設抗炸水泥碉堡砲台就比M1更稱職。現代反坦克飛彈火箭彈,已經可以貫穿複合鋼甲,M1、M60、M48H、M41D、雲豹輪型戰車,在新的反坦克飛彈火箭彈前,已經沒有差異。
這種將M1擺放路口當砲台的慘況,等於是台軍登陸戰打輸了。
中國掌控全部空中,這破戰車,雖是專供蔡英文逃命用的,但也只是靶車,
M1A2是攻擊武器而不是防禦的武器。將坦克放入掩體,只會被敵方空軍一個接一個摧毀。
2022-11-07 08:08:57
阿楨
國產重型步兵戰車尾部裝上2挺機槍 2022-11-05

在俄烏戰爭中,無處不在的無人機和反坦克手成為了俄軍先進主戰坦克的噩夢。為了加強側面和後部的防護,俄軍也想了不少主意,但都沒有徹底解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最新型的VN20外貿步兵戰車在尾部安裝2挺機槍!
事實上,早在二戰的時候,不少坦克就在炮塔後方安裝一挺機槍,為的就是能夠防止敵人步兵從後方偷襲。戰後,坦克裝甲車輛就很少再裝備護尾機槍了。
VN20重50噸,用VT4主戰坦克的底盤,裝甲防護能力非常強。但是,由於車體較長,備彈面積也較大,後方扇面的視野和防護同樣不好,容易受到襲擊。因此,在車體後部兩側安裝了2座帶7.62毫米機槍的遙控武器站。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EROM3N051597CR.html
2022-11-07 08:11:14
阿楨
120釐米巨砲太有說服力 巴西宣布「半人馬 II」勝出

巴西2022-11-25宣佈中型輪式裝甲車專案,義大利半人馬2式(Centauro II)勝出,第2名為美國LAV 700AG,中國ST1-BR第3。半人馬2式,搭載45倍徑120公釐(120mm/L45)主力戰車級滑膛砲,結合李奧納多電子的HITFACT® MkII砲塔,複合裝甲可擋40mm正面射擊。

國產裝甲車挺進南美市場!陪跑還是機會? 2022-10-10 華夏今日軍事

ST1BR(解放軍 ZTL-11輪式105毫米突擊炮的出口型)入圍意外,一則巴西一貫使用西方武器;二則ST1BR步戰車2021年剛推出,尚未有訂單;三則南美是美國後花園,除了古巴、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其他唯美是瞻。
  相關新聞資料
 2022年珠海航展,除VT-4、VT-5主戰坦克外,還有ST1-BR,採用了類似VT5輕坦(15式)的尾艙式自動裝彈機。
 中國向阿根廷出售110輛VN1 2015-06-14

08式装甲车(出口型VN-1)- 维基百科

全向抵禦12.7mm機槍彈與155mm榴彈破片 正面可抵擋25mm炮彈
HJ-73C或HJ-16反坦克飛彈 88式12.7毫米防空機槍 (備彈500發) 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 (備彈2500發)
作戰範圍800-1000千米 速度100km/h 水上13km/h
衍生車型
步兵戰車型(ZBL-08)指揮型(ZBL-08C)人員輸送(ZSL-10)突擊(ZTL-11)火力支援(PLL-09)自行高炮車(PGL-625)工程/核生化偵測/架橋/裝甲搶修/救護車/光電偵察/通信車/電子戰/排雷車
使用國
中國解放軍:至2020年5,260輛
委內瑞拉40輛VN-1
泰國2020年34輛VN-1,每輛170萬美金
奈及利亞ST1 (11式輪式炮車的出口版)
潛在使用:巴西
各國八輪裝甲車比較
各國履帶式步兵戰車比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08%E5%BC%8F%E8%A3%85%E7%94%B2%E8%BD%A6
2022-12-02 06:51:12
阿楨
剛定10天 巴西50億軍購專案即被叫停 2022-12-06 觀察者網

巴西聯邦第一法院暫停50億雷亞爾(約9億歐元/66億人民幣)購買98輛義大利半人馬2型輪式突擊炮,表示在這和平年代購買戰爭兵器並不是急需的,11月巴西凍結57億預算,其中教育和衛生削幅最大。
  回應
這玩意重達30噸一輛1000萬歐元,中國VN-1(08式裝甲車出口版) 重20噸一輛170萬美金。

世界最大軍火公司,美國五家領先,中國兩家入榜2022-12-06

2021年全球100大武器生產公司銷售額5920億美元,增長1.9%。美國洛馬以603.4億美元居首,雷神、波音、諾斯羅普、通用動力霸佔前五。英國BAE(航空航太系統)第六。中國北方工業和中航工業排第七第八,增長強勁。
  回應
如沒政治介入,中國公司排名應上升些。
2022-12-07 07:34:58
阿楨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2022-12-08 09:20:23
阿楨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2022-12-08 09:30:44
阿楨
美陸軍評估:2040艾布蘭M1坦克對抗共軍將不具優勢 2023/10/06 中時

近日美國交付烏克蘭首批艾布蘭M1A2主戰坦克,讓台灣訂製的同型坦克延後至2024年開始交付。令人意外的是,美國陸軍研究報告稱,M1在2040年與中國的高強度衝突中不只無法佔有主導戰場的優勢,甚至會在對抗中難以持久。
這項針對M1所做的研究報告由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在2019年立案,總共花4年時間才完成。由獨立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希望為艾布蘭M1尋找接班的主戰坦克,以及下一代M1衍生產品,例如搭配較佳火力的輕型坦克、加裝超音速反坦克飛彈和無人駕駛裝甲運兵車等等。
目前美軍約有2500輛現役M1坦克,另外還有數千輛處於封存狀態,做為戰時備用。M1坦克有3種主要型號:M1、M1A1 和 M1A2,每個新版本性能都有些改進,各個版本也有不同的配備,例如台灣購買的M1A2T就是最新的版本加上一些特定的武器、防護與電子裝備,「T」是指出售台灣的版本。
報告強調,中國與俄羅斯長期研究美國軍事力量,並制訂反制措施,美國可能面臨寡不敵眾的情勢,美軍主戰坦克低戰備率和裝備老化會使劣勢更為惡化。研究報告說,所有用來進行評估的M1坦克數據來自於不同的戰場經驗,並涵蓋多種不同的因素。其中包括以色列2006年對黎巴嫩南部和2014年對加薩地帶的軍事干預,以及2020年南高加索的納卡(Nagorno-Karabakh)衝突中吸取的教訓,還有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然也包括中共解放軍的發展情況。
這份報告強調,現代主戰坦克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包括目前最新版本的M1坦克也一樣,它們體量過重,嚴重影響機動性,而且過度依賴被動的和反應式裝甲而非主動防禦系統。現在最新的M1A2增強版SEP v3 在滿載戰鬥狀態下重達76至78噸,比上個世80年代投入使用初代M1重了20噸。
由於在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對抗中需要遠距部署,裝甲部隊裝備過重對海空運輸能力將是致命的缺點。因此建議改採55至60噸的輕型M1坦克,配備先進的130毫米主砲,以及較少的乘員、混合電力推進系統以及強化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小組為此提出一個概念圖,描繪了一輛帶有反坦克導彈和安裝在主砲塔頂部機槍的坦克。
美國陸軍上個月已公開宣佈放棄原有的 M1A2 SEP v4坦克升級計劃,改為M1E3版本,它將著重於2040年代的戰場需要。
2023-10-06 07:39: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