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3 06:53:21| 人氣7,0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坦克搶救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国研制和装备的几种坦克抢救牵引车(组图)
中国73-1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中国研制和装备的几种坦克抢救牵引车(组图)
64式坦克抢救牵引车。

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73-1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中國研製和裝備的幾款坦克搶救牽引車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我軍裝甲兵部隊戰東溪、攻高平、打諒山,英勇殺敵,屢立戰功。戰鬥中,哪里有坦克勇往直前、衝鋒陷陣的身影,哪里就有被坦克兵們叫做“坦克牽引車”的保障車輛伴隨前進。它們將一輛又一輛戰傷坦克拖離火線,送往後方地域進行搶修;將一輛又一輛裝甲車從泥潭中拉出來,使其再顯虎威。這種與坦克相隨相伴的保障車輛,就是被譽為現代戰場上裝備保障“大力神”的坦克搶救牽引車。
  形影相隨──坦克搶救牽引車的基本職能
  坦克搶救牽引車,是裝甲機械化部隊重要的保障裝備,是裝有專用絞盤、吊車、推土鏟等牽引、起吊救援設備或維修工具的裝甲車輛。它的基本職能是形影不離的伴隨坦克裝甲車輛行動,在野戰條件下對淤陷、掉溝、翻車的坦克裝甲車輛實施牽引、起吊等搶救,使其恢復正常狀態;或將戰傷和因故障失去行駛能力的坦克拖到後方地域進行搶修;必要時它也可當推土機使用,排除路障和挖掘坦克掩體等,是典型的多用途保障裝備。
  坦克搶救牽引車按重量或保障對象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按底盤的結構型式可分為履帶式和輪式,按搶救設備又可分為牽引型、搶救牽引型和搶救修理牽引型。關於按設備分類的問題,這裏特別向軍事發燒友們交代一下。所謂牽引型,就是沒有安裝絞盤等牽引設備,只能利用車輛的機動力拉著坦克跑,相當於坦克拉坦克。所謂搶救牽引型,就是裝有絞盤、吊車等專用搶救設備,可以對裝甲車輛實施鋼絲繩牽引、吊車起吊等綜合搶救的坦克搶救車。筆者在裝甲兵部隊當兵時,經常聽老兵們把部隊裝備的某型坦克搶救牽引車叫“坦克牽引車”。入鄉隨俗,我也跟著這麼叫,後來竟叫順了口,改也改不過來,而這種所謂“坦克牽引車”實際上是搶救牽引型的,應該叫坦克搶救牽引車才“正宗”。所謂搶救修理牽引型,就是除裝有專用搶救設備外,還裝有電焊機、切割機等專用修理設備的搶救車。
  坦克搶救牽引車大多採用坦克或裝甲車的基型底盤,去掉炮塔和火炮並加裝搶救、牽引和修理設備。在它的車體內設一個絞盤艙,安裝有長度不等的鋼絲繩(“豹”2裝甲搶救車的鋼絲繩長達78米)。絞盤的拉力一般應為被搶救坦克重量的1倍以上【“豹”2裝甲搶救車(BPz2型)主絞盤拉力為343千牛(35噸),加動滑輪組後拉力可提高1倍,即達到686千牛(70噸)】。在原來炮塔的位置或其他位置裝有吊車,吊車可作360度旋轉並多用液壓操縱,起重能力一般能達幾噸甚至更多(“豹”2裝甲搶救車的吊車最大起重量達30噸),主要用於吊起坦克的炮塔、發動機、傳動裝置等部件,以便進行搶修。有的在車前或車尾裝有推土鏟和穩定支腿,用於在牽引時將車體牢牢地支撐在地面上,或用於挖掘坦克掩體等。搶救修理型牽引車還可使用隨車攜帶的維修工具,對戰傷或故障坦克進行現地搶修。
  從無到有——坦克危難之時見真情的夥伴
  前面提到,坦克搶救牽引車是裝甲兵部隊裝備保障不可或缺的保障車輛,地位作用十分重要。我軍從裝甲兵建立之初就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只是由於當時條件不具備,不少情況下只好用坦克當牽引車用,在戰鬥中用坦克拉坦克(現在的二、三代主戰坦克上也備有鋼絲繩,以便於在戰鬥中的緊急情況下牽引其他戰傷坦克,但平時是絕對禁止的,以防車體變形)。建國後,發展我國自行設計的主戰坦克成了裝備建設的主旋律,保障裝備的研製一時還難以提上議事日程。59式中型坦克裝備部隊後,部隊對沒有配套的坦克牽引車保障正常訓練反應十分強烈,而當時正式立項研製的WZ651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即後來的73式坦克搶救牽引車)尚未完成設計,一時難以滿足部隊的急需。根據這一情況,當時的軍委裝甲兵司令部急部隊之所急,於1964年2月17日向五機部提出了研製中型坦克牽引車的要求。急事急辦,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五機部就下達了應急研製坦克牽引車的任務,並要求在59式中型坦克的基礎上改裝。
  某坦克生產廠受領任務後,僅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方案。3月25日,裝甲兵、五機部在北京召開了方案設計審查會,會議同意工廠提出的設計方案。方案批准後,工廠又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設計,產品代號為WZ652。3個月後,工廠試製出1輛樣車。同年7月,裝甲兵對工廠提交的樣車進行了初步審查,並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據此,工廠對樣車進行了改進和完善,隨即轉入試生產。同年8月,工廠將樣車交付當時的裝甲兵科研院進行全面定型試驗,取得了較好的試驗結果。同年12月,裝甲兵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該牽引車設計定型,定名為64式中型坦克牽引車(簡稱64牽)。
  64牽是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盤基礎上改裝的,它去掉了炮塔和火炮,加裝了滑輪和鋼絲繩等搶救工具。該車有6名乘員,駕駛員的位置與59式坦克相同,位於車首左側;車長位置則與59式坦克車長位置顯著不同,位於車首右側,即原59式坦克炮彈架所在的位置,車長窗在行軍時可以固定成半開狀態,以便於觀察;還有4名乘員位於車內中部的乘員室。頂部長方形框外盤繞有拖救坦克用的鋼絲繩。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室。作業裝置主要有單滑輪、雙滑輪、拖救鋼絲繩、連接環等,使用這些裝置,64牽可完成九種形式的拖救任務。
  64牽的研製成功,創造了當年下達任務、當年試製成功和定型的奇跡,解決了部隊的急需,實現了裝甲兵部隊坦克搶救裝備從無到有的跨越,是坦克危難之時見真情的夥伴。但是,它畢竟只是一種牽引型的坦克搶救車,由於沒有絞盤等搶救設備,因而功能比較單一。
  一車多用——國產新型84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閃亮登場
  64牽裝備部隊後,我國又相繼發展了以59式坦克底盤為基礎的73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即WZ651坦克搶救牽引車),該車增加了絞盤等專用搶救設備,性能有所提升;同時,為裝備62式輕型坦克的部隊配套研製和裝備了70式坦克搶救牽引車;為兩栖裝甲機械化部隊配套研製了以63式水陸坦克底盤為基礎的76式水陸坦克搶救牽引車等。這些裝備都屬於一代坦克搶救牽引車,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底盤性能落後,搶救能力不足【73牽的絞盤額定拉力僅為25噸,難以有效牽引40噸以上的主戰坦克,而且只有一個手動吊架;70牽和76牽吊車的最大起重量也僅為1噸】的問題日漸暴露出來。為全面提高裝甲兵部隊的戰時裝備保障能力,我國於1977年開始研製二代坦克搶救牽引車,1978~1980年間研製出2輛樣車,代號為WZ653坦克搶救牽引車。該車採用了69-Ⅱ坦克底盤,安裝了一部最大拉力為343千牛(35噸)的液壓絞盤,一部最大起吊重量為10噸的液壓起吊裝置以及液壓駐鋤推土鏟,其性能和使用方便性都比一代搶救牽引車有了很大提高。1981年,根據國外用戶要求,工廠又對該型搶救車做了多項改進,1982年開始投產,1983年正式通過技術鑒定,命名為WZ653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並主要用於出口。WZ653牽的研製成功,為發展我國新一代坦克搶救牽引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為滿足裝備二代以上主戰坦克的裝甲兵部隊的急需,裝甲兵於1983年3月正式決定在WZ653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的基礎上,改用79式中型坦克底盤,研製新一代坦克搶救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84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代號為WZ653A)閃亮登場,並裝備部隊。
  84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簡稱84牽)由底盤、作業裝置和乘員室三大部分組成。底盤部分的裝甲車體、動力傳動裝置和行走系統等基本與79式中型坦克底盤相同。該車為5名乘員,駕駛員仍位於左前方,車長位於右前方,車體中部為乘員室。說起戰場“大力神”84牽的特點,概括起來說它有三件“法寶”。
  一是它那力大無比的絞盤。在84牽的乘員室下麵裝有一部液壓驅動機械主絞盤和一部副絞盤。主絞盤的拖救鋼絲繩全長達130米,向車首方向伸出,放繩終了時有紅漆標記顯示以及聲、光報警信號。這一設計有其獨到之處:鋼絲繩向前方伸出,可以讓駕駛員直接觀察到牽引情況,便於操縱絞盤,而73牽的牽引鋼絲繩是向後方伸出,駕駛員難以觀察到牽引情況,要看車長的指揮手勢。主絞盤的最大拖救拉力為686千牛(70噸),與“豹”2裝甲搶救車的牽引力持平,而這樣的牽引力,可以牽引重達55噸的“豹”2坦克上40度以上陡坡。筆者曾觀摩過一場坦克搶救的實兵演練,至今印象仍十分深刻。當時,保障人員將牽引車用駐鋤固定後,使用絞盤、多組動滑輪和牽引鋼絲繩等,硬是將掉入二十多米深的溝裏的坦克拉上來。看著被救坦克被從幾乎垂直的坡面緩緩拉上去的時候,真是感觸頗多:這既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的展示──保障人員要精密計算所需拉力,合理確定滑輪的組合方式,精心選擇牽引車的位置等。
  為了配合主絞盤的使用,84牽還設有副絞盤。由於主絞盤的牽引鋼絲繩太重(直徑達28.5毫米)了,這時副絞盤就派上用場了──它牽引一根細鋼絲繩,將主絞盤的鋼絲繩拉向被拖坦克。另外,為提高在嚴寒條件下的拖救能力,在車上增設了凍土爆破裝置,以便乘員採用凍土爆破法形成駐鋤坑,以滿足駐鋤支撐力達到686千牛的要求。這無疑是一個亮點。
  第二件法寶就是它那力大無比的吊車。84牽的液壓起吊裝置的最大起吊重量達10噸,主要用於將坦克炮塔、發動機、變速箱等部件吊起來,以便進行野外搶修。過去,沒有配大型吊車的64牽、73牽將戰傷坦克拖到搶修地域後就幫不上什麼忙了,修理分隊還得再用專用大型吊車(59式坦克炮塔重達10噸,一般吊車還無能為力)吊起坦克損壞部件,很不方便。現在這一問題迎刃而解了,84牽既能牽、又能拖、又能吊,是名符其實的多面手,深受部隊歡迎。另外,吊車還可以用於搶救各種輪式車輛、超輕型裝甲車輛等。如,1輛8噸重的解放牌卡車淤陷了,它就伸出長長的吊臂,“輕輕地一抓就起來”,既快又穩,根本用不著上絞盤拉。吊車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是,科研人員為改善牽引車在冬季使用吊車時發動機水溫過低的問題真是絞盡腦汁了:一是在傳動部分增加了風扇解脫裝置,讓它在寒冬臘月裏就別再“吹冷風”了;二是增加了排氣百葉窗關閉機構,以保持傳動部分的溫度。這些小小的改進,深受寒區部隊官兵的歡迎。可以看出,84牽的設計真是細緻入微了。
  第三件法寶就是“車拉車”的能力。絞盤和吊車的力氣再大,也只能讓戰傷、淤陷的坦克等脫離險(陷)境,要將其送往後方搶修地點去,還得靠“車拉車”的功夫。這是坦克搶救牽引車的基本功,84牽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有的。
  一是它採用了79式中型坦克的底盤,其行駛性能和操作的便利程度明顯好於59式和69式坦克,而且在此基礎上,84牽還增加了一個180升的備用油箱,進一步增大了行程。(關於79式中型坦克,本刊已於2004年第8期和第9期做了詳細介紹)
  二是較之64牽增加了剛性牽引功能。所謂剛性牽引,就是用鋼制的牽引杆將牽引車與被拖坦克連接起來(就像汽車的拖車與主車連接一樣),使兩者成為一體,可以拉著坦克翻山越嶺。如果採用柔性牽引(即兩車之間用鋼絲繩連接),平坦地形還可以,下坡時可就麻煩了──就得用兩輛牽引車一前一後,前拉後拽。但是,剛性牽引時掛牽引杆的動作難度確實很大,牽引杆重得兩人抬都吃力不說,最頭疼的是對正牽引鉤的位置,兩車差一點就掛不上。據說這一問題已得到解決,裝甲兵的科研人員已經研製出了自動掛鈎裝置。順便說一下,在陸上可以使用剛性牽引,但在水上牽引時可是萬萬使不得。76牽在水上實施牽引時,只能用尼龍繩等軟繩牽引,而且距離不能太近,一旦被牽坦克出現沉水等險情時,保障人員還要及時用利斧砍斷繩子,不然就凶多吉少了。據說現在科研人員已經研製出一種半自動脫鉤裝置,遇險情時一拉開就切斷牽引繩了。
  增強活力——未來作戰對坦克搶救牽引車充滿期待
  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研製出七八種坦克搶救牽引車,基本滿足了裝甲兵部隊訓練和戰時裝備保障的需求,其中84牽的綜合性能還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但是,隨著裝甲兵部隊主戰坦克的不斷更新換代,對配套保障裝備特別是坦克搶救牽引車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進一步發展“一車多功能”的坦克搶救牽引車。未來作戰交戰節奏很快,裝備保障不能“四平八穩”,必須及時、高效,這就要求牽引車都成為能牽、能拉、能吊、能修的“多面手”,一車多用、一車多能。在這方面美、英、法等國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美國以M1坦克為底盤的新一代裝甲搶救車,英國正在研製的“挑戰者”搶救和修理車,義大利OF-40搶救車等,都是集搶救、搶修於一體的綜合保障車輛,而我國的84牽還不具備戰場搶修能力。
  二是同步發展輪式裝甲搶救牽引車。我國目前已研製和裝備了較多數量的輪式裝甲戰鬥車輛,而84牽等履帶保障車輛,難以適應其快速機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同步發展基於輪式裝甲車底盤的輪式搶救車、搶修車等。
  三是隨著主戰坦克車重的不斷增加,要求同步發展拉力更大的新型搶救牽引車。如美軍裝備重達60多噸的M1A1主戰坦克後,絞盤拉力為57噸的M88坦克搶救牽引車就顯得吃力了,於是美軍很快就研製和裝備了絞盤拉力達70噸的“艾布拉姆斯”坦克搶救牽引車。
  四是同步實現數位化。數位化被稱為“陸軍之夢”。坦克搶救牽引車是一線保障裝備,是坦克形影不離的“伴侶”,坦克的前途是數位化,坦克搶救牽引車也不例外。數位化的坦克搶救牽引車,可以通過戰術互聯網及時、準確地掌握戰傷坦克的位置、戰傷部位等資訊,能及時根據保障需求攜帶器材和維修工具,並在電腦化的戰場態勢圖和導航定位系統的引導下,與裝甲救護車一道,於第一時間到達保障地點,“先救人後救裝”,及時救出傷患,並將戰傷坦克拖至隱蔽地點,快速進行搶修,使其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這是一種期待,一個不是十分遙遠的夢!
  84式坦克搶救牽引車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戰鬥全重:18.5噸
  乘員:5人
  車長:7.5米
  車寬:3.27米
  車高(至高射機槍):3米
  單位功率:15.1馬力/噸
  單位壓力:84.6千帕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時
  最大行程:450千米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12.7毫米/高射機槍
  彈藥基數:500發
  作業裝置能力:吊車額定起吊重量10噸
  剛性牽引最大牽引力:255千牛
  剛牽時最大爬坡度:15度
  拖救時絞盤額定拉力:343千牛
  推土作業率:大於100米3/小時
  駐鋤最大支撐力:686千牛
  裝甲類型:鋼裝甲板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102
 
裝甲搶救車
 
蘇聯T-62(M1977)裝甲搶救車
捷克斯洛伐克VPV搶救車
捷克斯洛伐克WPT-TOPAS裝甲搶救車
中國73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中國84式中型坦克搶救車
日本78式裝甲搶救車
韓國K1裝甲搶救車
美國M88系列裝甲搶救車
美國M88A2裝甲搶救車
美國V-150康曼多搶救車
美國艾布拉姆斯搶救車
美國V-150康曼多(4×4)搶救車
美國AAVR7A1突擊兩棲搶救車 
英國奇伏坦裝甲搶救車
英國薩克松裝甲搶救車
加拿大LAV裝甲修理和搶救車
聯邦德國豹1(BPZ2型)裝甲搶救車
聯邦德國BPz3型裝甲搶救車
德國“水牛”裝甲搶救車 
法國AMX-13裝甲搶救車
法國AMX-30D裝甲搶救車
瑞士ENTP PZ65裝甲搶救車
意大利OF-40裝甲搶救車
瑞典BGBV 82裝甲搶救車
西班牙M-47E2R裝甲搶救車
比利時西布瑪斯(6×6)搶救車
奧地利4KH7FA-SB20神鷹裝甲搶救車
南非象式裝甲搶救車
南非TFM吉姆斯博克(4×4)裝甲搶救車
西布瑪斯搶救車
巴西伯納迪尼輕型裝甲搶救車
巴西恩格薩EE-11修理和搶救車
http://www.hudong.com/s/%E6%8A%A2%E6%95%91%E8%BD%A6/doc/1
 
外國媒體稱中國可能在研新式高性能裝甲架橋車 
 
国产90II式装甲抢救牵引车
國産90II式裝甲搶救牽引車

  東方網2009年12月28日消息:亞洲軍事評論12月最新文章盤點了亞洲戰鬥工程車的發展現狀,稱盡管戰鬥工程師在現代作戰中起著之中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亞洲擁有量十分有限,遠遠低于裝甲步兵車數量。文章在提到中國部分時稱,盡管中國已經發展並部署了多種型號的輪式和履帶式裝甲戰車,但至今未生産一輛特種戰鬥工程車。
  文章稱,除戰時任務之外,當自然災害發生之時,亞洲諸國的戰鬥工程兵還一直站在爲民政部門提供快速、重要支援的最前線。爲了圓滿完成各種任務,戰鬥工程兵通常配備有各種精密設備,爲保障通信正常而清理障礙。當然,戰鬥工程兵還會得到其他專門負責建造或重建機場及橋梁、鋪設及維護公路、保障電力及水源供給以及其他工程任務的工程兵支援。
  中國可能正研發性能更高的裝甲架橋車
  文章指出,雖然中國目前已經發展並部署了多種型號的輪式及履帶式武裝戰車,但至今仍未生産出一輛特種戰鬥工程車。
  中國最近研制的一款工程車是WZ763掃雷車。這款工程車以拆除炮塔之後的改良版69/79式主戰坦克底盤爲基礎。爲了完成新任務,WZ763掃雷車底盤前部加裝了“犁”式掃雷系統以及可以導致磁性引信反坦克地雷失效的電子裝置。
  文章介紹說,在典型的掃雷行動中,WZ763掃雷車會停在雷區不遠處,然後向雷區發射火箭推進掃雷裝置。當附有直列裝藥的火箭落入雷區之後,就會被遙控裝置引爆,進而將反裝甲地雷引爆。隨後,WZ763掃雷車駛入雷區,而掃雷犁則會將殘留反坦克地雷推開。
  除此之外,中國最近還研發了一種新式654式裝甲搶救車。該款裝甲搶救車能夠很輕易的被改裝成一款更加專業的戰鬥工程車。這款工程車能夠與其最近引入的一些較此前工程車更重的車型共同行動。
  解放軍還部署了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84式裝甲架橋車。這款車以59式主戰坦克底盤爲基礎。爲了滿足新任務要求,59多坦克底盤上的塔炮已被移除,加裝了兩個車載橋梁,可在3或4分鍾內啓動。車載橋長18米,整體跨度高達16米。
  文章稱,據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稱,車載橋限重40噸。鑒于解放軍最近又引入了更重的主戰坦克,所以中國有可能正在研發新的、性能更高的裝甲架橋車,或許已經進入生産階段。解放軍還部署了新式84A式重型車載橋,可用于跨越濕/幹溝壑。
  印度戰鬥工程車多改自俄制坦克
  至于印度方面,文章介紹說,目前印度陸軍列裝了由現在的英國BEA系統公司旗下全球作戰系統公司(原諾丁漢皇家軍械廠)生産的15輛FV180戰鬥工程牽引車。其還研制出了俄式BMP-2步兵戰車——印度本國被稱爲“Sarath”的戰車——的特種版戰車,其中包括工程偵查車及裝甲推土車。
  後者基本上就是去掉兩人30毫米炮塔之後的俄制BMP-2步兵戰車,只是在戰車後部加裝了液壓鏟鬥,用來准備射擊場地、清理戰場障礙物。該款裝甲推土機前部加裝掃雷犁,頂部加裝用于自我恢複的火箭錨,與英國原本安裝在英國爲印度提供的戰鬥工程牽引車上的火箭錨非常相似。
  除列裝有諸如BLG-60等從國外引進的裝甲架橋車之外,印度還以加長版“勝利”(Vijayanta)坦克底盤爲基礎研發了一種被稱爲“卡梯克(Kartik)”的裝甲架橋車,這種架橋車加裝一座可從車頭啓動的液壓操縱剪式橋。
  文章稱,印度還研發了BLTT-72沖擊橋。其采用俄制T-72M1主戰坦克底盤,加裝可從車頭啓動的剪式橋。啓動後,橋長22米,跨度達20米。這種底盤還可加裝犁式掃雷裝置。首批12輛BLTT-72沖擊橋已經交付印度陸軍。
  文章稱,印度已打造了一套全新的架橋系統,由多跳突擊橋(MHAB)、長跨度突擊橋以及Sarvata車載架橋系統構成。後者采用印度制造的Tatra卡車底盤,其概念與俄羅斯機械化架橋車及斯洛伐克人AM-50/AM-50B架橋系統非常相似。Sarvata車載架橋系統可啓動一種配備可調式支架的剪式橋,一節剪式橋長25米,5節便可鋪設一條全長75米的橋梁。
  文章稱,與印度相比,巴基斯坦戰鬥工程車的數量顯得頗爲有限,但其已將部分過剩主戰坦克底盤安裝了滾輪式或犁式掃雷系統。諸如M47/M48主戰坦克等其他一些底盤則安裝了剪式橋,能夠迅速從架橋車前部啓動。
  日韓加速研制新型裝甲工程車
  文章稱,日本列裝了75式裝甲推土機,其後繼型裝甲工程車于1999年列裝。日本也擁有91式裝甲架橋車,該車采用74式主戰坦克底盤。91式裝甲架橋車安裝有剪式橋,打開後長20米,跨度達18米。日本還部署了81式車載架橋系統,該系統采用6x6越野卡車底盤,安裝有可從底盤後部啓動的車載橋。車載橋的一端設有支架,兩輛這種架橋車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架橋小組。
  至于韓國,文章稱,韓國陸軍多年來主要應用美國提供的裝甲戰車及裝備,但實際上現在其在陸地裝備領域,包括裝甲戰車,實際上幾乎可以完全實現自給自足。爲支持其由韓國現代汽車公司旗下羅特姆(Rotem)公司研制的105毫米裝甲K1及120毫米裝甲K1A1主戰坦克,韓國已經研發並部署了至少兩款專用車型,即裝甲搶救車與裝甲架橋車。
  後者采用改良版K1底盤,安裝有由現英國BEA系統公司旗下全球作戰系統公司提供的車載橋啓動系統與車載橋(當時稱維克斯防務系統系統公司)。韓國的裝甲架橋車配備有剪式橋,可迅速從車前啓動,車載橋全長22米,跨度達20.5米。
  文章稱,目前韓國還正在以改良後的K1主戰坦克底盤爲基礎,研發配備各種輔助設施的裝甲工程車,例如,犁式掃雷系統以及車道線標識裝備。K1裝甲搶救車與裝甲架橋車可出口,但至今尚未接到訂單。
  韓國陸軍還部署有200多輛由現英國BEA系統公司旗下美國作戰系統公司研制的M9裝甲戰鬥推土機。該車型最初設計用于滿足美國陸軍的需求,韓國陸軍配備的這些裝甲戰鬥推土機是由韓國三星特克溫公司根據許可證制造的。M9裝甲戰鬥推土機可用來執行各種反機動、機動及生存任務,例如准備射擊陣地及清理戰場障礙。它擁有有限的兩棲能力,裝甲只能應對小型武器火力。
  東南亞國家戰鬥工程車擁有量有限
  在提到馬來西亞時,文章稱,馬來西亞僅僅部署有輕型裝甲戰車,例如90毫米裝甲“蠍”式偵察車、“Stormer”履帶式運兵車、韓國步兵戰車、土耳其FNSS公司制造裝甲戰車,以及諸如比利西布瑪斯時機械公司研制的90毫米火力支援戰車與“禿鷹”運兵車等輪式戰車。
  文章稱,馬來醒來最近接收了首批48輛由波蘭的布瑪公司研制的PT-91M主戰坦克,以及包括6輛WZT-4裝甲搶救車、5輛PMC裝甲架橋車以及3輛MID-M裝甲工程車在內的全系列支援車輛。
  MID-M裝甲工程車與最新式WZT-4裝甲搶救車頗爲相似,配備有用來執行其工程作用的全套裝備。這其中包括在裝甲搶救車前部安裝的V型刀片推土鏟以及液壓機構工作臂。該款工程車的工作臂可以安裝各種輔助設備,例如清除樹木和其他障礙的夾鉗。
  PMC裝甲架橋車是專門爲滿足馬來西亞要求而開發的,采用改良型PT-91M底盤。該款裝甲架橋車已裝了新電源裝置,最初的剪式橋也已被移除,由德國克勞斯?菲威格曼(Krauss-MaffeiWegmann)公司研制的Leguan車載橋梁取代。Leguan車載橋梁從裝甲架橋車前部啓動,全長26米,跨度可達24米。
  首批波蘭PT-91M主戰坦克足以用來裝備一個師。預計,馬來西亞未來還會采購坦克及其輔助支援車輛,進一步擴大馬來西亞陸軍的戰鬥力。
  文章稱,馬來西亞還從英國BEA系統公司全球作戰系統公司(當時爲維克斯架橋公司)接收了5套52米縱向牽引長跨橋(ATLSB)。這款長跨橋是對英國陸軍BR90戰鬥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經過優化後可滿足馬來西亞的要求,采用的是MAN(8x8)越野卡車底盤。每套系統包括1輛架橋車和5輛卡車,可架設9~50米的橋梁。事實證明,該系統在馬來西亞災難救援行動中可起到重要作用。馬來西亞縱向牽引長跨橋系統所用高技術啓動軌道是由Aero-CompositeTechnologiesSdnBhd公司在馬來西亞境內建造的,之後再送往英國與MAN架橋車集成在一起。
  文章還提到了泰國皇家陸軍。文章稱,皇家泰國陸軍維持著多種來源的軍備,這種後勤及維修成爲一個重要問題。就目前所知,泰國唯一裝甲架橋車爲中國制造的84式系列平臺。
  新加坡重金爲工程兵配備精良設備
  至于新加坡,文章稱,盡管這個國家只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島嶼,但它仍然爲給其作戰工程兵提供各種精良設備投入重資。在重型裝甲工程車方面,其爲本國工程兵配備了M728戰鬥工程車。該車安裝有A型起重架、推土鏟以及165毫米爆破炮。M728戰鬥工程車最初設計用于滿足美國陸軍的需求,采用改良版M60A1主戰坦克底盤。值得注意的是,M728戰鬥工程車在沒有直接敵替代品的情況下,就被美國陸軍淘汰了。
  新加坡還部署了54輛裝甲工程牽引車,可用于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准備射擊場地,清理戰場障礙物,在兩棲行動期間,還可以利用工程牽引車准備車輛進、出口。英國正在逐步淘汰其裝甲工程牽引車,由BEA系統公司旗下全球作戰系統公司研制的“獵狗(Terrier)”裝甲作戰工程車取而代之。
  文章稱,爲滿足新加坡武裝部隊的需要,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研制了“BIONIX”型步兵戰車。該款戰車于1999年入役。爲了給這些戰車提供支援,新加坡部署了兩種特種工程車。其一就是安裝德國克勞斯?菲威格曼(Krauss-MaffeiWegmann)公司研制的Leguan車載橋梁的裝甲架橋車,Leguan車載橋梁可由工程車前部啓動,全長22米,跨度高達20米。這是一種MLC30橋,但將兩個這種車載橋梁並排鋪設即可提供MLC60的橋梁。新加坡必須擁有這種能力,因爲現在新加坡部署了較重的德制“豹2(Leopard2)”主戰坦克。
  新加坡武裝部隊列裝的最新式Bionix系列裝甲車爲“開路先鋒”(TRAILBLAZER)履帶掃雷車,這種掃雷車于2009年9月首次亮相。“開路先鋒”掃雷車的Bionix裝甲車底盤有很大修改,在掃雷車前部安裝了非常安全的乘載室。底盤後部安裝連擊式掃雷系統,可以清理出寬3米的道路。文章稱,在執行掃雷任何時“開路先鋒”掃雷車會倒行前進。前進時,掃雷車會自動在地面上留下三角印記,爲隨後跟來的車輛提示安全路徑。
  新加坡還部署有12輛M60裝甲架橋車。該車配備剪式橋,可由車前部啓動,全長19.20米,跨度18.3米。與此同時,新加坡還擁有大量配備75毫米炮的老式AMX-13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已經被新加坡科技動力有限公司升級至AMX-13SM1標准。爲了給這些裝甲車提供支援,新加坡武裝部隊還部署有少量AMX-13裝甲架橋車。
  文章還提到臺灣地區,稱臺灣擁有美國爲其提供的M9裝甲戰鬥工程車以及安裝有剪式橋的M48裝甲架橋車。1992年,美國FMSCorporation公司爲臺灣提供了12套配套元件,使之得以將部分M48A5主戰坦克升級至M48裝甲架橋車標准。最近,臺灣接收了由通用動力聖巴巴拉-西斯特瑪斯公司提供的22套M3兩棲架橋系統——美德兩國在許多年前就已經部署了這種架橋系統。M3較M2兩棲架橋系統性能更強。爲了滿足臺灣要求,這些新M3兩棲架橋系統接受了大量修改,其中包括裝甲駕駛室、空調系統和NBC系統。(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28/0916578874.html

揭密中國自研84式坦克架橋車
 
 
84式坦克架橋車工作狀態
 
84式坦克架橋車工作狀態
 
 
剪刀橋架橋的基本過程

  一場激烈的對抗演習正在進行之中。我軍坦克和步兵戰車向“敵人”發起猛攻,並迅速在其陣地中撕開了一個“缺口”,隨即,我後續部隊利用突破口進入戰鬥,向“敵人”縱深陣地進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敵人”突然在縱深陣地前起爆了臨時反坦克壕,我坦克和步兵戰鬥隊形前進受阻。此時,“敵人”各種反坦克武器向我受阻的坦克、步兵戰車猛烈開火,情況十分危急。就在這危急關頭,只見幾輛坦克架橋車沖到反坦克壕邊,在我坦克和炮兵的強大火力掩護下,伸出了長長的橋臂在敵人臨時設置的障礙物上架起幾座車轍橋。我軍坦克迅速通過了車轍橋,對“敵人”發起了致命性的攻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些在戰鬥中大顯身手工程保障裝備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84式坦克架橋車。
  一、幾易其手 一波三折
  孫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裝甲機械化部隊通常遂行機動作戰任務,並常常在野戰條件下實施攻防作戰,因此,工程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坦克架橋車(又稱“衝擊橋”,意指用於直接伴隨一線部隊的裝甲架橋車,以區別於浮橋等大型野戰橋樑)就是用於在敵火威脅下實施強行架橋作業的裝甲工程保障車輛,是裝甲機械化部隊重要的工程保障配套裝備。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軍委就已經“認識到坦克架橋車是坦克機械化部隊必不可少的一種工程保障車輛,急待研製、生產裝備部隊”。於是,在59式中型坦克剛裝備部隊不久,裝甲兵便決定研製坦克架橋車,並指定由當時的五機部某研究所和某中型坦克製造廠聯合研製。
  研究任務下達後,研究所和工廠的科研人員反復對比和研究了當時世界裝備的各種坦克架橋車,最後決定借鑒當時捷克在T-34坦克上改制的剪刀式架橋車的架橋原理和設計思路,研製我國的第一輛裝甲架橋車,並提出了橋長為18米、機械傳動、機械架設的剪刀橋的設計方案,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未能被認可。60年代中後期,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化,科研人員決定放棄剪刀橋的方案,研製類似蘇聯МТУ平推跳板式裝甲架橋車(架橋原理和過程見圖)的坦克架橋車,並於60年代後期提出了橋長18米、雙折疊桁架結構橋、液壓機械傳動、平推對接連橋方式架橋車的方案,並進行了部件結構設計,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幹擾,研製工作被迫中斷。
  1970年,裝甲兵司令部將坦克架橋車的研製任務從某研究所轉到某坦克修理廠繼續完成,並要求組成軍地聯合設計組。聯合設計組在吸收了原設計方案優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層疊放平推式結構方案,並於1971年9月試製出第一輛原理樣車。1972年,原理樣車在北京南口、吉林四平等地進行了試驗與表演,受到軍委裝甲兵的充分肯定。1973年2月,科研人員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又試製出第二輛原理樣車,成功地完成了原理樣車階段的攻關任務。
  1976年8月,根據軍委擴大會議精神,裝甲兵司令部又將架橋車的研製任務轉回到某坦克製造廠。工廠再次接手研製任務後,組織專門力量對移交過來的第二輛原理樣車進行了摸底試驗,掌握了原理樣車的有關參數。在此基礎上,工廠於1977年8月提交了研製論證報告並準備正式試製,但由於承擔橋樑研製任務的工廠一時難以確定,因此研製工作再次中斷。
  1979年春夏,國務院國防工辦、國家計委和五機部,決定將坦克架橋車的研製任務交給某軍工總廠。該軍工總廠接手後,在繼承第二輛原理樣車總體方案的基礎上,針對底盤、橋樑、液壓傳動裝置等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多達162項的重大改進,並於1980年完成技術設計和初樣車試製,1982年5月,工廠試製出了兩輛正樣車,交給軍方進行定型試驗。
  1982年7月至1984年9月,軍方對兩輛正樣車進行了高寒、高溫潮濕、常溫三個環境的定型試驗,每輛車累計行駛6700千米,架設橋樑320次,試通行坦克等各種車輛1050輛次,取得了較令人滿意的試驗結果。試驗後,軍方認為架橋車達到了規定的戰技指標要求。1984年12月,坦克架橋車通過了裝甲兵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的設計定型審查,1985年1月被正式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為“84式坦克架橋車”。1985年至1987年,經過小批量試生產和進一步改進後,坦克架橋車通過了生產(工藝)定型並正式交付部隊,成為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制式工程保障裝備
  84式坦克架橋車,是在79式中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變型車。它由坦克底盤、橋樑、作業液壓系統、電氣控制系統、架設機構等組成。採用了雙節折疊平放平推對接式的橋樑結構,架橋和收橋全液壓傳動,操作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其技術水準達到了當時世界坦克架橋車的先進水準。它的外形特徵十分明顯,“坦克發燒友”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兩個車轍橋樑(所謂車轍橋就是指只有兩條車道的橋樑,橋中央是空的,它區別於浮橋等整體橋面的橋樑)分上下疊放在坦克底盤上。歸納起來,它的總體結構和功能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底盤實現了通用化,便於裝甲機械化部隊實施裝備保障。84式坦克架橋車(以下簡稱“84架”)採用了79式中型坦克(WZ121D)底盤,並進行了適當改進。與本刊2004年第8、第9期介紹的79式中型坦克的底盤相比,84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為安裝架設機構和架收橋樑的需要,在車體上增設了安裝支座。其次是前部仍為駕駛室和油箱,但駕駛室安裝了操縱架橋機構的電氣控制系統等,以便乘員在不下車的情況下在車內直接完成架橋動作。第三是將中部的戰鬥室改為乘員室,去掉了炮塔和武器系統,並在該部位加裝了液壓系統等架橋設備;武器系統只配備1挺自衛用的7.62毫米班用輕機槍(1500發槍彈)和20枚手榴彈。第四是考慮到橋樑及其他輔助設備的重量已達十噸左右,為使整車的全重基本與79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37.3噸)持平,對底盤的前上和前下裝甲板,以及側裝甲板等部位的裝甲板厚度進行了減薄處理,以降低底盤的重量。第五是坦克電臺也由原來安裝在炮塔內改為安裝在乘員室內。最後乘員位置也相應發生變化,乘員數由4人變為3人,駕駛員仍位於駕駛室內,車長和勤務員位於乘員室。除上述變化外,84架的動力傳動部分、行動部分等與79式中型坦克相同:動力傳動室仍在後部,結構也沒有大的改變;行動部分仍然是每邊5個大輪徑的負重輪。由於採用了裝甲機械化部隊現裝備的坦克底盤,因此,極大地方便了平時和戰時的技術保障。筆者認為這是一大亮點,由於與坦克底盤通用,因此,戰損或故障了有人會修,有器材可供,如果單獨搞一個底盤,那可就苦了部隊官兵了。
  二是架橋動作隱蔽、架設和撤收方便,生存能力強。84架運用了獨具特色的雙節雙疊平推式架橋原理,成了世界平推式架橋車的經典之作。據悉,目前世界上也僅有德國的“海狸”架橋車採用了這一原理。84架與美國、英國等裝備的剪刀式架橋車(架橋原理和過程見圖)相比的最大優點是作業隱蔽,目標暴露特徵小,從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美國的M60裝甲架橋車,架橋時橋樑豎起時高達十余米,甚是壯觀。這在敵火威脅小的情況下還馬馬虎虎,要是碰到雙方激烈戰鬥的情況,恐怕就自身難保了。而84架的平推橋架設就十分隱蔽和方便。戰鬥中需要克服敵反坦克壕時,架橋車迅速前出到架橋地點,駕駛員操縱架橋機構先將疊在下方的橋節推出,爾後通過連橋機構將兩個半橋連成一個整橋,再繼續向對岸平推,當橋搭到對岸後,再用液壓系統將橋的這一端放下,架橋車離開,橋就架好了。整個架橋過程3~4分鐘就可完成,架橋動作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完成保障任務後,撤收也十分方便,架橋車從自己架的橋上開過去,從另一端將橋收起,繼續隨部隊行動,絕對不會出現自己架橋自己過不去的問題。但話說回來,二戰末期英國研製的邱吉爾橋柱式坦克架橋車(其架橋的基本原理是把底盤當橋墩子用,架橋時先開到溝、壕的底部,然後將橋升起並搭在兩岸)還真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情況。
  三是適應範圍廣,保障能力較強。84架的橋樑安裝在底盤上方,橋長18米,由兩個各9米長的半橋組成。每個半橋分為兩個橋節,每個橋節有主橋、副橋等機構。主橋採用箱式結構,由高強度合金鋼焊接而成。主橋寬3.2米(橋寬可根據需要調整,以適應不同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通過),可以通過重達40噸的坦克,保障我國的一代和二代坦克通過一點沒有問題;副橋是主橋內的橋板,主要用於通過小型車輛如吉普車等,承重量達8噸,保障各種摩托化車輛通過也不成問題。由於主橋和副橋的承載力大,而且主橋的寬度也可根據需要調整,因此,它的保障適應能力強,保障範圍廣,可以適用於大多數裝甲機械化部隊。另外,它的架橋跨度可達16米,因此,足以克服反坦克壕(一般寬十米左右)和一般性的彈坑、雨裂等障礙物。
  四是一橋多能,一橋多用。它防護力好,可以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迅速在各類障礙物中架設車轍橋,保障部隊快速機動;它機動能力強,具有與坦克和步兵戰車相同的機動能力,可以有效實施伴隨保障;它可用於克服較窄的河流、溝渠、雨裂,反坦克壕溝、彈坑、崖壁等障礙物,也可用於加固公路的橋樑和被破壞的險橋等。其中,架橋車也有像坦克撞大樹、堵槍眼一樣的許多“另類”用法。比如,架橋車的架橋高差允許在4米以內,當遇到克服4米以下的陡壁等障礙物時,架橋車就可以當“梯子”用。它還可以在深不超過1.1米的水中架橋,因此,也可架設“水中橋”等等。
http://www.zgjunshi.com/power/UploadFiles/2005112494838734.gif

裝甲架橋車的昨天和明天   2007年11月23日 國防科工委網站 
 
 
德國制造的新型海猩裝甲架橋車
 
以色列MTU-20裝甲架橋車,使用蘇聯T-55坦克底盤。
 
我國於民國91年購入,是由美國底特律戰車廠製造,以M48A5戰車底盤,裝上摺疊式門橋改造而成,配屬於機械化師、裝甲旅的工兵營(連),車長8.648公尺,含橋長11.28公尺,車寬3.65公尺,車高3.04公尺,最大行程500公里,越障高度0.914公尺,越壕寬度2.59公尺。
 
M48A5前進架橋車 我國於民國91年購入,是由美國底特律戰車廠製造,以
M48A5戰車底盤,裝上摺疊式門橋改造而成,配屬於機械化師、裝甲旅的工兵營(連),車長8.648公尺,含橋長11.28公尺,車寬3.65公尺,車高3.04公尺,最大行程500公里,越障高度0.914公尺,越壕寬度2.59公尺。
 
    裝甲架橋車是裝有制式車轍橋和架設、撤收機構的裝甲車輛,多為履帶式,通常用于在敵火力威脅下快速架設車轍橋,保障坦克和其他車輛通過反坦克壕、溝渠等人工或天然障礙。
    在前線和前沿地區,存在著大量象河流、溝渠、雨裂、陡壁、山谷、反坦克戰壕以及破壞的公路和橋梁等天然和人工障礙,需要利用不同的軍用橋梁係統來克服。軍用裝甲架橋車則是其中機動、靈活而簡單的克服障礙的一種手段。按橋梁結構和架設原理劃分,可分為剪刀式架橋車、平推式架橋車、單節翻轉式和車臺(橋柱)式架橋車4類。按架橋車採用的底盤劃分,可分為履帶式和輪式2種。輪式架知車又可分為普通型、兩棲自行型和拖車(挂車)型3種。
  發展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首批坦克問世,僅僅3年後,即1918年,英國就制造了第一輛MKV裝甲架橋車,橋長7.5m足以克服當時陣地戰的戰壕,保障坦克在陣地上暢行無阻。同年法國也研制了架橋坦克,曾于1927年用雷諾FT17車的底盤作試驗。1938年又制造了一種半履帶式架橋車。第一代架橋車的橋梁結構基本是翻轉式的,最大越障寬度為9m,英國于1944年研制的范倫泰、邱吉爾都屬此代。第一代車雖然很不完善,性能水平不高,但為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50~60年代,隨著戰後第二代坦克的誕生,架橋車的種類和性能也相應地發展和提高。至70年代,一些主要國家發展了剪刀式、平推式等結構型式,橋長在20~22m之間,載重量為50~60t,如法國的AMX-30架橋車、聯邦德國的海猩(Biber)架橋車,美國的M60AVLB和蘇聯的MTY-20架橋車等。80年代以來架橋車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第三代架橋車的研制已初具規模。美國研制了以M1艾布拉姆斯(Abrams)為基本的重型突擊橋(HAB)樣車,該橋自重9t,橋長32.3m,載重量為70t。英國正在研制90年代架橋車,準備在同一輛車上運載兩座13.5m長的橋梁,為不同地方的相同溝渠架設兩座橋。中國于80年代初研制了84式坦克架橋車,橋梁結構類型為對接平推式,橋長18m(第節9m),1984年定型。
  裝備現狀
    各國發展裝甲架橋車的進度是不平衡的,因此裝備水平差距很大。大多數國家都裝備以第二代主戰坦克為基礎的第二代架橋車,如美國的M60AVLB、法國的AMX-30架橋車和聯邦德國的海猩架橋車;有的國家只裝備了第一代架橋車,如意大利的阿斯特拉(Astra)A26架橋車;有些國家還剛開始研制或即將裝備架橋車,如印度即將裝備部隊的卡梯克(Kartik)裝甲架橋車和南朝鮮正在制造的裝甲架橋車。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發展了一批以卡車底盤為基礎的輪式裝甲架橋車,如70年代以來研制和裝備的聯邦德國鬣蜥(Leguan)輪式架橋車、日本81式輪式架橋車以及蘇聯TMM機械化車轍橋架橋車。隨著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部隊,必將有更新的與之相適應的架橋車出現。
  上述各類裝甲架橋車因結構和作用原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點。
1.剪刀式架橋車
    橋車大多採用坦克底盤,具有相當于坦克的防護能力和機動性。橋體有兩節的單折疊式和三節的雙折疊式兩種。橋節一般是雙車轍式,橋節之間用鉸鏈連接。行軍時橋節折疊在車上部,架橋時液壓操縱架設機構使橋豎起,橋節像剪刀那樣張開,最後展開成一直線,並逐漸下降搭落在障礙的兩端。這種橋的最大缺點是架設時暴露目標較大,很易被敵人發現和擊毀。
2.平推式架橋車
    橋車一般採用坦克或卡車底盤,係一種按滑移原理架設的橋。橋體為單節式或雙節式,雙節式橋在行軍時折疊在橋車上部。當車輛駛近障礙時,首先是下半部橋體向前滑動,直到它的末端與上半部橋體的端部對齊,然後邊鎖在一起向前伸出,架在障礙上方。這種橋的優點是架設時暴露的目標較小,但結構較復雜,除需要架設機構外,還需要導梁(或稱懸架)等輔助裝置。架橋時先將導梁推向對岸,待搭到對岸後再使橋體從導梁上面滑過去,滑到對岸後,收回導梁,然後使橋體近端著地。單節平推式橋的典型代表有巴西的XLP-10裝甲架橋車;雙節平推式的典型代表有聯邦德國的海猩架橋車和中國84式坦克架橋車。
3.單節翻轉式架橋車
    該類車在行軍時橋體斜置在車體前面。架橋時由發動機驅動絞盤,放松鋼繩,使橋翻轉扣在要架設的障礙上。該車的缺點是操縱費力,橋長一般不能超過15m,架設時目標也較大;優點是結構簡單,架橋和收橋時間短。典型代表有英國VAB維克斯架橋車。
4.車臺(橋柱)式架橋車
    該類車的橋由3部分組成,中間一段固定在車體上,兩端部折疊在中間部分上。架橋時橋車要駛入障礙底部,車體支承在地上,然後兩端部象翅膀那樣地展開構成橋面,搭在障礙兩岸組成1座三跨橋。這種橋的優點是結構較簡單,展開長度較長;缺點是車輛笨重,橋車駛離障礙底谷較困難。典型代表有英國邱吉爾橋柱式架橋坦克。
5.輪式架橋車
    該類車的裝甲防護一般不如履帶式好,通常架橋地點離公路不會太遠,而且比較遠離火力點,較弱的防護不會影響架橋車的使用。輪式架橋車的特點是可以用單車架設單跨橋,也可用幾輛車編成1組架設多跨橋。如鬣蜥輪式架橋車採用1輛VFA型(8×8)越野卡車就可架設1座26m長的橋;日本的81式輪式架橋車用兩輛卡車運輸橋梁和橋柱可以完成多跨橋的架設。
6.拖車式架橋車
    該類車係80年代出現的架橋係統,橋體裝在拖車上,由主戰坦克或卡車牽引。拖車備有獨立的動力裝置,架橋時可以利用拖車本身配備的動力,也可利用牽引車輛的動力。美國新研究的TLB拖式架橋車屬此類。
  發展趨勢
    未來架橋車的發展特點和趨勢是:橋的結構類型趨向于發展雙節平推式和雙折疊剪刀式;翻轉式和車臺式可能將被淘汰;加橋車的橋梁跨距,最大將達到30m;重型級橋的載重量將向70噸級發展;橋的結構材料將普遍採用高強度焊接鋁合金;橋的斷面結構除傳統的桁架結構外,還將採用箱形斷面、U形、△形斷面等多種形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7-11/23/content_7130985_1.htm

中國新型舟橋裝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圖) 2009-05-14


解放軍舟橋器材快速泛水

  軍用鋼橋打通災區“生命通道”
  新聞鏈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英雄的工程兵部隊在都江堰至映秀鎮、綿陽至南壩鎮、綿竹經廣濟到什邡紅白鎮等多條公路上快速架設起一座座現代裝配式軍用鋼橋,從而打開了通往災區的一條條“生命通道”,它們被災區群眾親切地稱為“救命橋”。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轉入到恢復重建期後,這些鋼橋經重新加固,便構成了半永久性橋梁,可以有效地保障各種重型裝備通行。
  攻關紀實:從過去簡單的就便器材到現在的軍用橋梁、舟橋裝備、路面器材、水上動力技術成系統成系列,從保障裝備克服幹溝、穀地、河流、沼澤到克服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障礙,我軍渡河橋梁裝備歷經從戰場繳獲、進口仿制、自行研製到現在的成配套、成系列的創業發展,已實現了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與綜合型的根本性戰略轉變。
  新聞直擊:汶川震後第3天,由於通往震中汶川的道路橋梁嚴重損毀,為及時搶救傷員,將大型救災設備送進震中地區,參加救災工作的工程兵部隊採用該所研製的裝配式鋼橋,快速構建起搶救傷員的“諾亞方舟”,構建起都江堰至映秀鎮的水上生命通道。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由於山體滑坡,造成路橋時通時斷,工程兵部隊隨時巧用軍用制式鋼橋執行重裝備的轉運與輸送任務,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舟橋浮渡解整體橋跨難題
  新聞鏈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歷來是兵家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國幅員遼闊,江河縱橫,既給軍隊行動造成了巨大的障礙,也給軍用渡河橋梁裝備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帶式舟橋最先由原蘇聯研製成功,後在美、德、法等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美、俄軍隊在渡河工程保障上做足了文章,他們可在高流速的江河上架設承載能力達70到120噸的浮橋或漕渡門橋。
  攻關紀實:舟橋裝備在工程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作為該所舟橋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的林鑄明博士,在多種重點型號舟橋研製中,發明了鉸位移傳遞法計算方法,解決了非規則鉸接體系浮橋總體計算的難題;創造性地提出將兩種不同結構體系的浮橋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採取動力舟與整體式橋跨剛性連接成為帶式漕渡門橋的新技術,使得裝備的漕渡能力成倍增強;採用浮游自展原理進行橋跨架設,解決了水上架設大型整體式橋跨的難題。目前,林鑄明博士已獲得10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新聞直擊:我軍舟橋裝備目前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並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某新型帶式舟橋能夠適應水網稻田和重丘陵地區道路的複雜條件,成為我工程兵部隊抗震搶險的生命之舟。該所在本世紀初研製的新一代舟橋,將兩種不同結構體系的浮橋有機地結合為一體,能夠很好地適應長江、黃河等世界上都少有的特大江河特點,具有我國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系列橋”構建保障技術群
  新聞鏈接:現代戰爭中,作戰雙方對橋梁等重點目標的爭奪與控制更加重視。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境內主要交通線上的橋梁進行狂轟濫炸,毀傷率高達92.6%,極大地限制了伊軍的作戰行動;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在戰爭一開始就對南聯盟主要江河上的橋梁實施重點轟炸,摧毀的橋梁目標,占南聯盟境內橋梁總數的70%;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為確保機動,投入多種軍用橋梁裝備,如帶式舟橋、衝擊橋、裝配式公路鋼橋和路面器材等。
  攻關紀實:我軍新一代軍用橋梁裝備上馬之初,作為該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的苟明康,大膽提出新的方案和技術途徑,在軍用橋梁的架設方式、橋梁連接、結構優化、壓杆穩定、高強鋼應用、結構動力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新聞直擊:目前我國已構建起機械化橋、伴隨橋和衝擊橋等支撐技術群。該所在某機械化橋科研攻關中,創造性地提出了“連續展開和翻轉方案”,與傳統的單純翻轉方案相比減少了架設步驟和時間,簡化了作業流程,使保障力大大提高;在某型衝擊橋科技創新中,該所迎難而上,獨辟蹊徑,通過科研攻關巧妙地簡化了作業程序,獲得了多項國防專利,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其中“拆裝式鋼橋板及固定裝置”獲得國家發明展金獎。“生命之舟”開辟水上通道
  新聞鏈接:汶川抗震救災中,為打開水上通道,該所研製的某型架橋汽艇大顯神威。它憑借自身的大拖力和高航速及靈活機動的倒車與轉向性能,有力地配合了舟橋裝備,將受災群眾和大宗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目的地,災區民眾親切地稱其為“生命之舟”。
  架橋汽艇既可以作為舟橋的重要配套裝備參與渡河工程保障作業,也可以執行水上指揮、交通巡邏及救護任務。俄羅斯和日本研製的汽艇為雙噴水推進,具有良好的淺水適應性。
  攻關紀實:某新型汽艇上馬之初,一切從零開始,作為主持該課題的胡永平研究員和青年高工蔣耀軍,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架橋汽艇總體技術方案。針對汽艇淺水“吸底”、倒車不靈活等關鍵技術問題,從研究汽艇“吸底”的作用機理,艇底水流壓力和模型試驗入手,創造性提出獨特的進水口線型,突破了這一國際同行公認的難題。並大膽逆向思維,巧妙地將正車水流作用原理應用於倒車裝置的設計,使重量減至傳統倒車機構的十分之一;他發明的軸流噴水推進泵獲得全國發明展銀獎,同時解決了汽艇自由航速、系樁拉力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有關項目榮獲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聞直擊:目前,總裝工程兵某研究所渡河橋梁裝備研究已取得累累碩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三等獎7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等獎23項,使我軍同類裝備科研水平迅速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我軍機動保障能力,而且使劉建勛、徐進、苟明康、林鑄明等一大批在軍內外有較高聲譽的渡河橋梁專家脫穎而出。  
  戰場快速機動 保障尖兵
  有關科學統計表明,全世界平均3.5~12千米就有一個水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確保部隊快速機動始終是世界各國軍隊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現代自行舟橋是一種帶有橋梁上部結構的專用輪式水陸車輛,目前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新型自行舟橋一改車尾在前的傳統設計理念,採用車頭在前的方向行駛,大大提高了陸上和水面的行駛速度。像外軍M3型自行舟橋多輛並聯可以架設橫跨江河湖泊等寬大水障礙的大型浮橋,若將3輛橋車並聯結構成漕渡門橋,渡送坦克等重型裝備毫不費力。而在遭遇敵襲擊時,自行舟橋還能迅速分解、疏散或在水面上快速轉移,所以具有很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在軍用橋梁中,衝擊橋同樣備受青睞。它多是以坦克底盤為基礎車的橋梁架設系統,主要用於在幹溝、豁口、雨裂、峽穀和水域架設橋梁,可以保障部隊快速通行。外軍認為,要把作戰部隊所有戰術車輛成功渡到對岸,保持重型部隊的戰場快速機動能力,衝擊橋無法放棄。為此,各國對其發展格外青睞。
  折叠式路面系統是用於鋪設路面以克服泥濘、沼澤、淺灘和鬆軟地段,保障部隊快速機動的一種機械化路面工程保障器材。能廣泛用於在承載能力不足的土壤上鋪設行軍路、補給路、迂回路、構築河堤、徒涉場和可通行路等。目前,該系統已裝備有夜視觀察儀器、GPS導航系統、無線電設備等,並加裝了可防地雷、火炮彈片威脅的模塊式裝甲防護套件,大大提高了其對複雜戰場環境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來源:解放軍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6/8/2/100968233_2.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0968233&mdate=0514095354

解放軍渡河橋梁裝備向複合型綜合型轉變(圖)   解放軍報 08/14/06

我軍渡河橋梁裝備
 
舟橋部隊架設跨江浮橋實兵演練
 
  從過去簡單的就便器材,到現在的舟橋、路面器材和水上動力系統成系列,從保障人員和裝備克服幹溝、谷地、中小江河和沼澤泥濘到克服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障礙,我軍渡河橋梁裝備正在從單一型向複合型、綜合型轉變。
  堪稱舟橋鐵馬車的“帶式舟橋”
  【科研背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曆來是兵家用兵要訣。我國江河縱橫,溝渠密布,僅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江河就有5萬多條,特別是長江、黃河、珠江等特大江河,水情複雜,漂流物多,對部隊機動影響大,要駕馭江河,徵服天險,必須有高質量的渡河橋梁裝備。
  【現場目擊】初春的一天,某舟橋部隊在流速2米/秒的黃河上,采用部分舟橋器材行進間泛水、結合作業方式,僅用21分鍾,就架通了長170米、載重量達50噸的浮橋,千軍萬馬如履平地般魚貫渡過黃河……發揮骨幹作用的就是堪稱舟橋鐵馬車的某型帶式舟橋。
  【創新亮點】該帶式舟橋上馬之初,總裝工程兵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立足國情,在完成舟車設計和河中舟試制的同時,展開岸邊舟設計。試制中,他們對四折式帶式舟橋的縱向受拉接頭進行重大改進,使最後定型的接頭無論在受力、互換性、工藝性等方面均滿足了野戰的要求。之後,科技人員又用先進的液壓絞盤代替機械絞盤,用電氣操縱代替手動機械操縱,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程度,降低了勞動強度。諸多獨到的創新集萃使該帶式舟橋一舉拿下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降伏脫脫野馬的“巨型浮橋”
  【科研背景】塔裏木河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移動河。當地人稱之為“脫脫的野馬”。岔流多、水情複雜,河床不固定,建固定橋的心願自古至今無法實現。要開挖出塔克拉瑪幹沙漠腹中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必須先降伏這匹“脫脫野馬”。
  【現場目擊】在新疆奔流不息的塔裏木河上,一架國產百噸巨型浮橋靜靜地臥在河水表面。多年來,它一直托載著開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各路采油大軍,將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家建設的各條戰線上,成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創新亮點】為實現在流動的塔裏木河上架設浮橋的夙願,該研究所成立了以吳培德、孫文俊等為代表的技術專家組,憑著在帶式舟橋研制上摸索出的經驗,他們反複研究確立了在這個沙漠“移動河”上架設百噸巨型浮橋的最佳方案,並以技術、方案的經濟性、適用性等多種優勢一舉奪標。之後,專家組兵分三路:一路在所裏挑燈夜戰攻關;一路下廠指導嚴格把關;另一路深入大漠深處,在塔裏木河畔的荒原戈壁安營紮寨,實地作業,他們風餐露宿,克服晝夜溫差達60攝氏度的惡劣環境,創造了僅用4個月在塔裏木河上架起了浮橋的奇跡,為各路石油大軍順利過河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百噸巨型浮橋在水情十分複雜的塔裏木河上架設成功,是一個將成熟的軍用舟橋技術移植民用的成功範例,同時,它也再一次使我國舟橋器材的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駕馭江河顯神威的“特種舟橋”
  【科研背景】過去保障部隊渡江過河,主要使用民船、架橋木和竹筏等就便器材,早期引進的舟橋裝備抗超載和通過漂流物的能力較差,構件和零件既繁雜,又笨重,給作業手帶來高強度的勞動量,很難適應野戰的殘酷環境。
  【現場目擊】去年仲夏的一天,工程兵部隊以該研究所研制的某式特種舟橋為主體,其它機械器材為輔,僅用45分鍾,就在當年萬船齊發的長江下遊主航道上,架起一座長達1300余米的鋼鐵浮橋。數百種不同類型的機械裝備像“洪流”駛過“巨龍”。“特舟顯神威,天塹變通途。”它標志我軍自1983年首次成功在長江下遊架設浮橋以來,克服大江河的舟橋器材已進入技術成熟階段。
  【創新亮點】研制特種舟橋對該研究所來說是一塊“硬骨頭”,涉及專業廣,工藝複雜,技術要求高,且沒有任何可借鑒的資料。科研人員從零開始,通過集智完成浮舟和動力裝置設計後,針對樣機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全密封結構等技術創新手段,成功研制出性能獨特的倒順離合器,大大提高了裝備使用效能、可靠性和作業速度。特種舟橋的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大江河舟橋器材的空白。
 http://b5.chinanews.sina.com/jczs/2006/0814/16131430142.html
外軍軍用橋梁發展掃描   2005年03月16日 解放軍報
 
    
德軍自行舟橋
 
    
英軍中型桁架橋
 
    軍用橋梁是為了保障部隊克服江河、峽谷、溝渠等障礙而臨時架設的橋梁,由上部結構(橋跨)和下部結構(橋腳等)組成。當前外軍裝備的軍用橋梁主要有衝擊橋、舟橋、拆裝式橋等。其主要特點是架設速度快、結構簡單、作業方便、搶修容易。在伊拉克戰爭中,軍用橋梁為美英聯軍順利克服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兩大江河障礙,跨越大量壕溝,確保聯軍的快速突進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聯軍的青睞。
    衝擊橋——鐵甲滾滾越壕溝
    衝擊橋是一種由裝甲車輛運載,在車內操縱機械裝置、于敵火力下快速架設的單跨橋梁器材,又稱強擊橋、裝甲架橋車、坦克架橋車或架橋坦克。衝擊橋主要用于伴隨部隊機動,保障坦克和裝甲車輛在行進間快速通過壕溝等障礙,具有防護能力強、架設速度快、作業人員少等特點,一般只需2-5分鐘即可在溝渠障礙上架設一座長約20米、承載能力達70軍用荷載級的車轍式橋梁。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使用的“狼獾”衝擊橋、M60衝擊橋和“奇伏坦”衝擊橋伴隨部隊鐵甲滾滾,在確保美英聯軍快速機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作戰部隊快速越過伊科邊境大量防坦克壕溝和伊境內幅寬較窄的溝渠的主力工程裝備。當前,美、英、法、日、印等國軍隊均裝備有衝擊橋,其中美軍“狼獾”衝擊橋是外軍衝擊橋的典型代表,車上裝有21世紀部隊旅和旅級以下作戰指揮係統模塊等數字化裝備,是美軍數字化機步師的主幹工程裝備之一。其克障寬度24米,架設時間不超過5分鐘,通載能力為70軍用荷載級,最高行駛速度達72千米/小時。
    舟橋——巨龍臥河渡天塹
    舟橋是用以架設浮橋和結構門橋的成套制式渡河器材,具有陸上機動速度快、架設和撤收方便、受江河水深和河幅影響較小等特點。當前,外軍裝備的比較典型的舟橋裝備主要有帶式舟橋和自行舟橋兩大類。
    帶式舟橋的特點是舟和上部結構合為一體,架設速度快,勞動強度低,作業人員少;自行舟橋是將舟、上部結構、運載車輛和水上動力推進裝置合為一體的兩棲專用車輛,其舟、車合一,入水為橋,出水為車,機動靈活,車、橋轉換迅速,單車入水展開車上的橋節即可成為漕渡門橋,多車相連可架成浮橋。有代表性的帶式舟橋有美軍改進型四折帶式舟橋、俄軍ПП-91舟橋縱列、法軍PFM五折摩托化浮橋、德軍FFB2000帶式舟橋;自行舟橋的典型代表有德軍M3自行舟橋、法軍EFA前方渡河器材、俄軍ПММ-2М自行舟橋等。
    舟橋通常自帶跳板,架設浮橋和結構漕渡門橋都不需要構築碼頭,易于部隊實施多點快速渡河,能有力保障部隊和裝備迅速克服寬大江河障礙。伊戰前,美英聯軍重點配備了大量的舟橋裝備,以備克服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天塹之需。在進攻巴格達的作戰行動中,美第3機步師工兵旅在巴格達南部20公裏處的幼發拉底河大橋附近架起浮橋,保障了美軍隨後開進的3000多輛軍車過河;英軍皇家工程兵部隊也在底格裏斯河上架起浮橋,使美軍車隊和物資能夠通過浮橋源源北上,有力地保障了圍攻巴格達的美軍的後勤補給,為聯軍攻克巴格達奠定了基礎。主要戰事結束後,為保障第4機步師的快速機動部署,美軍第130工兵旅等工兵部隊又先後在提克裏特附近的底格裏斯河上架設了兩座長達536米和586米的浮橋,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戰區架設的最長的浮橋。這些浮橋恰似巨龍飛架兩岸,使天塹變通途,確保了部隊和補給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方。
    拆裝式橋——斷橋殘垣變通途
    拆裝式橋也叫裝配式橋,是由預制金屬構件組成,以簡單件連接,用人力或機械架設,並能多次拆裝使用的成套制式橋梁器材。主要用于在戰役、戰術縱深和後方的中小江河、溝谷等障礙上快速架設交通線橋,修復作戰地域內及軍用交通線上遭破壞的永久性公路和鐵路橋梁。拆裝式橋種類繁多,構件互換性好,單個構件重量輕,克障寬度和載重量變化幅度大,適用范圍廣,一般跨徑都在十幾米到上百米,承載能力高達上百軍用荷載級。比較典型的拆裝式橋有美軍HDSB重型幹溝支援橋和LOCB交通線橋、英軍MGB中型桁架橋和通用支援橋、瑞典FB48快速橋等。在伊拉克戰爭中,拆裝式橋表現搶眼,如聯軍採用組合方便、結構靈活的MGB中型桁架橋,在納傑夫和巴格達南部幼發拉底河被伊軍炸壞的橋梁上架設了單層中型橋;在迪亞拉河被伊軍炸毀的橋梁上架起了承載能力更強的雙層橋,使斷橋枯木逢春,迅速恢復使用,為美軍快速向巴格達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動保障。
    目前,外軍對軍用橋梁的研發工作方興未艾,重點在于採用新材料和新技術,進一步增強衝擊橋的伴隨機動保障能力和克障寬度;提高舟橋器材的承載能力以及對流速及岸坡的適應能力;減輕拆裝式橋預制構件重量,縮短拆裝時間等等。不難預見,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軍用橋梁必將成為作戰部隊快速機動保障的生力軍。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03/16/content_2702983.htm
 
法軍渡河橋梁裝備凸顯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徵  2005年08月10日 解放軍報
 
    渡河橋梁裝備是部隊搶渡江河、跨越壕溝,實施快速機動的重要工程保障裝備。主要包括舟橋、衝擊橋、機械化橋、拆裝式橋等。自19世紀70年代出現拆裝式金屬橋以來,渡河橋梁裝備發展迅速。目前,美、俄、英、法、德、日、印等國家的軍隊都裝備有各種渡河橋梁。在渡河橋梁裝備這座百花園中,法軍則獨樹
一幟,凸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徵。
  法國最早裝備自行舟橋
    法國是發展拆裝式橋和自行橋最早的國家。1943年,法國陸軍上校季洛瓦用美軍水陸兩用汽車架設浮橋和漕渡門橋,由此得到啟發,于1945年正式開展自行舟橋的研制工作。經過不懈努力,首先研制出BAC自行門橋,並在此基礎上于1950年研制成功季洛瓦自行舟橋並裝備部隊,使法軍成為最早裝備自行舟橋的軍隊。
    盡管法國在自行舟橋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起初一些國家卻因為自行舟橋造價高、結構復雜,工藝要求高等原因而猶豫不決。但法國沒有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一刻也沒有停止自行舟橋的發展,並將自行舟橋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于20世紀80年代初研制出MFA-Ⅱ水陸快速橋樣橋,隨後又經過多次改進,最終于1992年研制生產出新一代自行舟橋——EFA前方渡河器材。
  發展思路獨辟蹊徑
    帶式舟橋不像自行舟橋那樣復雜,造價相對較低。所以,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競相發展帶式舟橋。其中結構最典型的是四折帶式舟橋,如美軍改進型帶式舟橋、俄軍Ⅱ-91舟橋縱隊、德國FSB2000折疊式浮橋等等。法國卻擯棄四折結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發出五折帶式舟橋——PFM摩托化浮橋。
    PFM摩托化浮橋,主要由河中橋節舟和岸邊跳板兩部分組成,承載能力達70軍用荷載級。這種五折帶式舟橋中間三折為輕合金材料,兩側的兩折為層壓玻璃增強塑料。PFM摩托化浮橋的最大特點,一是無需架橋汽艇,自帶水上動力,機動靈活,架橋速度快,在河岸無障礙的情況下,45人15分鐘可架設一座100米長的浮橋。二是橋面展開寬度大于四折帶式舟橋的橋面寬度;三是配備的專用板長,能從4米高的岸邊架設,岸坡適應能力強。所有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的四折帶式舟橋無法比擬的。
  突出個性注重係列配套
    堅持走自己的路,突出個性特徵是法國研發渡河橋梁裝備的真實寫照,而注重係列發展,整體提高則是法軍渡河橋梁裝備所追求的目標。法國先後研制成功自行舟橋、自行伴隨橋、輕型渡河器材、摩托化浮橋、前方渡河器材、近距離支援橋等多種渡河橋梁裝備。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法國已經裝備部隊的各類渡河橋梁裝備有近10種,而且性能先進,可靠適用,自成一體。如克服窄小河流和壕溝有PAA自行伴隨橋、PAR拖式支援橋;克服中等河流有MLF輕型渡河器材;克服寬大江河有PFM摩托浮橋和EFA前方渡河器材;還有利于克服渡河場等泥濘、松軟地面的輔助器材——MATS機動路面等。
    目前,法國正在積極發展適應未來戰爭的新式渡河橋梁裝備,如PTG工兵架橋車、SPRAT/PTA快速架橋係統。SPRAT/PTA快速架橋係統是一種模塊化橋梁,可克服寬達24米的溝渠障礙,預計2008年裝備部隊。新型橋梁裝備都已配備了與作戰部隊兼容的數字化通信、指揮設備以及核生化三防設備等。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08/10/content_3334275.htm

外軍工程裝備近年發展凸顯四大特征  ● 倪宏偉 / 文 《解放軍報》2005年1月26日
 
工程裝備是軍隊用於遂行工程保障任務的專用裝備,通常包括渡河橋梁裝備、軍用工程機械裝備、偽裝裝備、地雷爆破裝備、探雷及工程偵察裝備等。美、俄工程裝備品種齊全,體系完整,性能優良,系列化程度高,整體實力最強,居世界領先地位,屬於第一集團。英、法、德、日工程裝備整體實力雖然不及美、俄,但單項工程裝備性能先進,自主研發能力較強,屬於第二集團。其余國家和地區工程裝備大都以引進為主,自主研發能力較弱,屬於第三集團。綜觀三大集團近年來工程裝備的現狀,不難看出,外軍工程裝備的發展凸顯出四大特征。  

突出機動靈活,謀求快速部署

  近年來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部隊機動頻繁、戰場廣闊、戰線模糊、武器打擊精確、作戰節奏加快。為適應這些高技術戰爭特點,外軍在工程裝備的發展中更加突出機動靈活,易於部署的特性。美軍歷來重視快速部署和機動作戰,並創立了“確保機動”工程保障理論,要求在全球范圍內96小時內部署1個旅,120小時內部署1個師,30天內部署5個師。這就要求工程裝備必須具備戰略上的可空運性和戰術上的高機動性。為此,美軍把發展機動靈活、易於部署的工程裝備作為提高合成軍隊機動速度、應急反應能力和快速遠程部署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美軍現裝備的萬能軍用推土機不僅重量輕,戰術機動靈活,而且利用其懸挂可以在空運前降低車體高度,從而能夠適應輕型和快速反應部隊高機動、可空運的作戰需求。美軍過渡型高機動工程挖掘機是一種全輪驅動高機動工程車,最高道路行駛速度可達100千米/小時,便於空運,易於快速遠程部署﹔其目標型高機動工程挖掘機也正在發展之中,而對於無法滿足快速遠程部署需求的重型工程裝備,如“灰熊”破障車則及時中止了繼續發展及列裝計劃。德國自行研制的M3自行舟橋是一種機動而又靈活的渡河器材,可以在架橋點自行部署就位,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達80千米/小時。
  
注重高效多用,追求保障效能

  眾所周知,未來戰爭中,工程兵遂行工程保障任務的時間緊、范圍廣、任務重,要求工程裝備必須具有高效率、多用途的特性,以提高工程保障效能。美、俄、英、法等國軍隊都十分重視高效多用途工程裝備的發展。
  經過多次改進的美軍M9裝甲戰斗工程車在伊拉克戰爭中充分發揮了高效多能的特點,扮演了“明星”裝備的角色﹔“豹”式遙控陣地作業車是一種集設障、排障、構工和改進交通壕為一體的多用途陣地作業機械,車上帶有12種輔助作業裝置,可進行推、裝、舉、壓、平、鑽、反鏟、攪拌混凝土、清掃、填砂袋、破混凝土、打樁、運木、拔樁、敲釘、鋸木以及掃雷等近20種作業﹔改進型帶式舟橋架設速度快,橋節的連接時間不到1分鐘,4人30分鐘就可以架成42米長的浮橋﹔“宙斯”激光掃雷車是一種高效多能輪式車輛,用於摧毀地面布設的地雷和未爆彈藥,該掃雷車在試驗中成功地摧毀了包括防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槍榴彈、炮彈和普通炸彈等在內的10種800多枚彈藥。俄羅斯正在研制的多功能工程偵察器材可以提供自動數據處理功能,其實時數據傳輸系統可遙控探測地雷障礙物,也可以確定地形的可通行程度、防護性質和偽裝條件﹔高效挖掘機可以在凍土及非凍土中高速開挖壕溝。英國正在發展的“小獵狗”未來戰斗工程車車體前部裝有多功能鏟斗、全寬掃雷犁和通路標示裝置,后部可以攜載路面器材,前部右側裝有可換裝抓鉗等多種作業機具的液壓操縱臂,它可以執行多種作業任務,如道路清障、准備武器發射陣地、牽引大蝮蛇掃雷拖車、攜載路面器材等。法軍工程兵為確保工程保障任務的完成,裝備了多用途工程車和多功能機械。其中多用途工程車可以實施叉裝、鏟運、推土、起重等多種作業。多功能機械裝有鏟斗、鑽機、粉碎機、灌木清除設備、裝卸吊鉤等作業機具,可以完成裝載、清障、叉、剪切、裝填砂袋等多項任務。
  
集成高新技術,力求無人智能

  高新技術的普遍應用為工程裝備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年來,外軍在工程裝備的發展中,大力採用高新技術來提高工程裝備的戰技性能,力求實現工程裝備的數字化、信息化、無人化和智能化,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美軍大量運用高新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新型工程裝備。如採用鋁鋅鎂、鋁鎂硅和復合材料等新型結構材料技術發展的渡河橋梁裝備﹔採用集成電路技術、微處理技術、傳感器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大黃蜂”地雷等智能化器材,成為未來數字化部隊重要的裝備和戰場體系。法軍採用高新技術發展的主力工程車和工兵架橋車,為其配置了快速信息系統和報告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以及無線電通信系統,大大提高了工程裝備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和戰場感知能力。
  工程裝備無人化和智能化是外軍追求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外軍無人化、智能型工程裝備在探掃雷領域取得的成效最為顯著,如“派克波特”機器人、“羚羊”水下探雷機器人、近距離探雷標示機器人、地雷獵手機器人、炸藥探測技術、遠距離雷場偵察等智能型工程裝備相繼問世,有的已經應用於實戰當中,並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美軍正在為其未來作戰系統配套發展建制無人機探雷系統,該系統是美軍未來作戰系統涉及的六大關鍵技術之一,它利用地雷和雷場特有的剩余輻射“臟土”征候探測部隊行進道路上布設的地雷,道路探雷速度可達20千米/小時。俄羅斯正在研制的機器人工兵,可以探測建筑物及工業設施中的地雷及爆炸裝置,並使其失效。
  
加強防護偽裝,提高生存能力

  高技術偵察器材的大量應用使現代戰場變得格外透明,非線性戰場和高強度的對抗使戰場目標很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加強目標的防護與偽裝就成了提高部隊及其裝備生存力的重要保証,特別是對工程保障裝備而言,防護與偽裝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外軍為此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加強工程裝備自身的防護。法軍在為強化野戰防護能力,在主力工程車上裝備了煙幕發射器、防御榴彈發射器和掃雷裝置,車體採用了復合和爆炸反應裝甲﹔為工兵架橋車配備了乘員防護裝甲系統、核生化三防系統、煙幕彈和近距離防御榴彈發射器等。美軍吸取伊戰工程兵自我防護能力差而遭襲身亡的教訓,加強了對工程兵部隊及其裝備的自身防護,“斯瑞克”旅工兵連裝備的工兵班用車具有很強的防護能力、攻擊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戰略戰術機動能力,車前可以安裝掃雷犁、掃雷?,以及磁模擬掃雷裝置。
  二是採用信息技術、隱身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發展多光譜、輕型化、內裝式、機動性和自適應偽裝裝備。美軍研發並裝備了超輕型偽裝遮障、高機動性偽裝遮障、機動裝備多光譜偽裝系統、數碼迷彩偽裝服等﹔在未來作戰系統中利用紅外隱身和雷達隱身技術開發電驅動裝置替代柴油發動機,以降低高速運行車輛的紅外特征﹔結構材料和車輛外表面大量選用低發射率復合材料和涂層,以降低車輛的雷達暴露征候。英國正在開發一種“改進者”全塑料隱身坦克,車體外表面聚合物涂層能吸收雷達波能量,顏色可以隨周圍環境變化,戰場生存能力很強。俄羅斯多用途偽裝網可以對付可見光、熱紅外、雷達等多波段偵察器材,免受精確制導武器的攻擊。德國也在研制一種多波段偽裝涂料,可以對付可見光、紅外、雷達等偵察器材的探測。
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42963/3153947.html
浮橋 
         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樑。軍隊採用制式器材拼組的軍用浮橋﹐則稱舟橋。浮橋的歷史記載以中國為早。《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樑”﹐記載周文王姬昌於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公孫述在今湖北宜都﹑宜昌間架設長江浮橋。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杜預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黃河架設河陽浮橋﹐曾持續使用達800多年。在國外,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於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修建過浮橋;澤爾士一世於公元前 481年為進軍歐洲曾在赫勒斯滂(現為達達尼爾海峽)建浮橋﹐以連接歐﹑亞大陸。
         浮橋的結構形式有兩種﹕傳統的形式是在船或浮箱上架樑﹑再鋪橋面。舟樑合一的形式﹐或船只首尾相連﹐成縱列式﹐或將舟體緊密排列成帶式。為保持浮橋軸線位置不致偏移﹐在上﹑下游需設纜索錨碇。為與兩岸接通﹐在兩岸需設置過渡樑或跳板。為適應水位漲落﹐兩岸還應設置昇降碼頭或昇降棧橋。
         浮橋可用於人行﹑公路﹑鐵路。其構造並不複雜,架拆也方便﹐但維修費用高。平時可用以應急救災或作為臨時性交通設施﹐戰時可用以保障軍隊迅速通過江河軍用的制式舟橋﹐為增加其機動性﹐常用輕金屬製成自行式的。
http://140.133.6.14/cpedia/Content.asp?ID=33064&Query=4
 
 浮橋_互動百科
 
渡河器材 
         軍隊用於渡越江河障礙的工程器材。分為制式渡河器材和就便渡河器材。制式渡河器材屬於軍隊裝備器材﹐包括舟橋器材﹑固定橋器材(見軍用橋樑)﹑門橋器材(見門橋)﹑兩棲渡河車輛以及輕型渡河器材﹔就便渡河器材是現地蒐集的民用船隻﹑密封箱(桶)﹑浮囊﹐以及用竹﹑木﹑橡膠﹑塑料﹑金屬等材料加工製作的各種浮游結構物和橋樑構件。
         舟橋器材 用來架設浮橋和結合漕渡門橋﹐是保障軍隊渡河的主要裝備器材﹐在許多國家軍隊中裝備數量較大。
         固定橋器材 包括機械化橋﹑拆裝式金屬橋等。機械化橋主要用來架設低水橋﹐用以克服較小的河川障礙。拆裝式金屬橋﹐可架設成低水橋和單跨橋﹐主要用作後方橋樑或用以替換浮橋。
         門橋器材 分為自行門橋器材和非自行門橋器材﹐主要用來結合漕渡門橋和架橋作業門橋(用於植樁﹑運送橋樑構件等作業)。有的還可用以架設浮橋。
         兩棲渡河車輛 包括水陸輸送車﹑水陸汽車和江河工程偵察車等。水陸輸送車和水陸汽車主要用於保障步兵和隨伴火器從行進間渡河﹔江河工程偵察車主要用來快速測定江河水深﹑流速﹑河底性質﹐為坦克部隊﹑分隊選擇潛渡場和舟橋部隊﹑分隊選擇架橋點提供資料。
         輕型渡河器材 包括衝鋒舟﹑偵察舟﹑徒步橋器材。衝鋒舟主要用於渡江河進攻戰鬥中渡送先遣支隊和第一梯隊團的步兵過河。舟體多用塑料製作﹐也有用橡膠﹑鋁合金等材料製作的。其結構型式有整體式和折疊式﹐用橡膠材料製作的衝鋒舟為充氣結構。衝鋒舟在水上用操舟機驅動﹐陸上用軍用運輸車載運。偵察舟主要用來渡送偵察兵過河和進行水上偵察。為便於攜行﹐舟體多為橡膠充氣結構﹐也有用塑料或其他材料製作的。水上用操舟機驅動或用槳操行﹐陸上用軍用運輸車載運﹐近距離內可由人員攜行。用橡膠材料製作的衝鋒舟和偵察舟﹐又統稱橡皮舟﹔用其他材料製作的﹑舟體可以折疊的衝鋒舟和偵察舟﹐又統稱折疊舟。
         此外﹐制式渡河器材中還有供坦克潛渡用的潛渡設備﹐輔助單兵渡河用的浮水衣和救生背心等。
         就便渡河器材 在戰爭史上﹐它對保障軍隊渡河曾起過重要作用。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都是主要依靠就便渡河器材完成渡河任務的。在解放戰爭時期具有重要意義的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就是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河器材﹐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在未來戰爭中﹐就便渡河器材作為制式渡河器材的補充﹐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http://163.17.37.33/cpedia/Content.asp?ID=11250 
 
中国现役装备的所有型号坦克简介[组图]

08-05-02 04:35:32   文章作者:黄骏

中国陆军59D新改型坦克

  一,我军自行生产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59式中型坦克:(性能于苏制T-54坦克相当)
  
  1956年中国获得了原苏联T-54A坦克的技术资料和样品.与此同时,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坦克制造厂(617厂)也在包头建设完成.1958年,第一辆用苏联零件组装的中国造T-54A开下了流水线.1959年,617厂已经开始完全独立制造的t-54a.1959年底被正式命名为59式坦克.从1963年三月开始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开始生产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总共有超过10000坦克被制造并交付到解放军和国外用户手中.至少6000辆59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解放军中服役。59式中型坦克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速度(公路)50公里/小时,安装有100 mm线膛炮,有激光测距仪,液压随动系统,简单的火控系统,。59式坦克另外还有几种版本的改进型,包括59-I,59-II,59-IIA等,还有中美合作以59式为样车改进的美洲虎,分别有不同的装甲版本和火控系统,版本不一。

image

62式轻型坦克前视图
 

  二,62式轻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乘员4人,公路最大速度60km/h,主要武器:是85mm口径62-85T坦克炮一门,弹药基数主炮弹47发,另有7.62mm并列机枪2挺,12.7mm高射机枪1挺,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有激光测距仪。
  
  62式轻型坦克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快速推土机,均已生产和装备使用。 

image

中国63A坦克攻击震憾场面

  三,63式水陆两用坦克:
  
  63式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10月开始设计,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根据试生产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又作了改进,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投入批量生产。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18.4吨,乘员4人,公路最大速度64km/h,抗风浪能力三级风,1.2m浪高,主要武器口径为85mm口径的62-85Tc式线膛坦克炮,另备7.62mm并列机枪和59式12.7mm高射机枪各一挺,该坦克备有夜视仪。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性能特别是两栖性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协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

    63式水陆坦克的变型车有:77-1和77-2式水陆装甲输送车,76式水陆坦克抢救牵引车,63式水陆两用新122mm自行榴弹炮。
 

image

外军装备的69改主战坦克

  四,69式主战坦克:(性能于苏制T-55坦克相当)

  6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首次独立设计的主战坦克。该车于六十年代开始研制,七十年代初设计定型。以后经过几次改进,其型号不断扩展,从而形成了69式坦克车族。69式主战坦克与国外同类坦克比较,其性能明显优于日本的61式,在防护和机动性方面超国了美国的M60,各项技术指标与前苏联的T-55式相当。

  69式主战坦克主要技术参数和武器:战斗全重36.5吨,乘员4人,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武器装有新设计的100毫米滑膛坦克炮1门,配弹44发,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高低向采用液压式控制和驱动。配有夜视夜瞄装置,包括车长配用的昼夜(红外)指挥观察镜和炮长的夜间红外瞄准镜,并在火炮防盾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

  最主要的改进型有69-Ⅱ式和69-Ⅲ式(即79式)主战坦克,此外还有69-ⅡB、69-ⅡC和69-ⅡC1型指挥坦克及653式(84式)坦克抢救车、84式坦克架桥车等变形车。

image

中国陆军79坦克清晰图

  五,79式(69-Ⅲ式)主战坦克:

  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八十年代在69-Ⅱ式基础上改进而衍生出的新型号。其总体布置与前几型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是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计算机为数字式。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千余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仪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另外有发展型79-II式坦克(我军没有装备用于研究)。

image

中国坦克里程碑-80坦克

  六,80式主战坦克:(性能于苏制T-64坦克相当)

  80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于1974年开始部件研制,1980年开始整车研制,1988年设计定型。与59式、69式相比,该坦克在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方面有较大创新和发展;与外军同类坦克相比较,在火力与火控方面与日本的74式相当,而防护性能方面优于后者,在三大性能方面优于美国的M60坦克,火力方面与美国M1坦克相当,机动性与前苏联的T-64相当,而防护优于后者。

  80式主战坦克的技术数据和主要武器:战斗全重38吨,公路最高速度57公里/小时。主要武器是一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为44发。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80式坦克采用的是GM-09型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光点驱动器、激光测距机、数字式微型弹道计算机及控制面板、光点电源、目标角速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以及复合双向控制稳定器等部件。观瞄装置方面,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炮长微光夜间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是分置的,车长观察镜为昼夜互换式,驾驶员用的是TDPN-2型驾驶员微光夜视仪。

    80式发展型有80-Ⅰ式,80-Ⅱ式,85-Ⅱ式,85-ⅡA式和85-ⅡM式等。
 

image

中国85IIM主战坦克

    七,85-Ⅱ式主战坦克(外贸):

  85-II是以80-Ⅱ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该坦克战斗全重39.5吨,弹药基数为48发。主要改进有:炮塔由铸造改为焊接结构并采用了复合装甲,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装备了新型的稳像式火控系统,从而使坦克具有了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该车采用的ISFCS-212型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瞄准线独立稳定原理,由独立稳定测距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复合双向稳定器、控制盒及侧倾斜、横风、炮塔角速度等传感器等组成,并设置允许射击门。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约需只6秒钟。火炮的身管加长,火炮威力进一步提高。

  发展型85-ⅡM式主战坦克(外贸)是80式车族的最新型号。装有先进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炮管上装有轻质合金热护套。坦克上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坦克的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具有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另外,还装有性能先进的像增强器观瞄仪,具有良好的夜战能力。

  85-III型主战坦克(外贸)是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承袭了85-IIM主战坦克的优长,在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火控系统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更加适于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要求 国产85-III型主战坦克安装了新型动力装置,战斗全重42.5吨, 乘员3人,其公路最大速度大65公里/小时.主要武器为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42发.另备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该坦克采用稳像式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使坦克具备了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而且反映时间短.此外,采用适应夜战的第二代激光夜视仪,使坦克的夜战能力得以提高.该坦克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改进型有85-ⅡAP式主战坦克(外贸)。

image

中国96主战坦克突击

  八,88C式主战坦克即96式主战坦克:(性能于苏制T-72坦克相当)

  88C式坦克是88式坦克中最代表性的坦克,又称96式主战坦克,是我军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是目前我解放军的主战装备。96式坦克是中国坦克发展的一次飞跃,88式坦克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大口径火炮、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模块复合装甲和外挂装甲等多种先进技术。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约41.5吨,乘员3人。最高时速为57公里。主要武器有一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备有昼夜瞄准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列装了国产化的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辅助武器有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和并列机枪各一挺,火控系统采用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并同时具有

稳像式火控和自动装表简易火控两种工作状态。夜视器材采用的是第二代像增强式观瞄仪。

    96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和防护性能上要优于俄军T-72和T-80的早期型号,在机动性上与T-72大致相当,其总体性能在T-72之上,具有抗衡T-80U/90、M60A1、“豹”Ⅱ等世界一流坦克的能力。并能在多种复杂战术背景下遂行战斗任务。与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如M1A2、“豹”ⅡA5/A6、“勒克莱尔”和日本90式相比,96式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上毫不逊色,但在通信指挥系统、火控系统、动力传动装置、机部件可靠性、制造加工工艺水平和使用维修性上与上述先进坦克尚有一定差距。不过只要升级火控系统,就足以抗衡周边地区任何一种主战坦克。
 

image

88B式中型坦克

    九,88B式主战坦克:

  88B式主战坦克全重为38吨,乘员为4人,最高时速为57公里武器系统88B装有一门105毫米线膛炮。88B火控系统采用212型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创造,该系统由炮长昼夜观瞄、侧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车长独立周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和炮控分系统组成。无论昼夜均可在行进间对运动目标实施精确射击,且射击反应时间极短。88B从技术水平上讲,综合性能优于以美国M60系列、德国“豹”1系列、法国AMX-30系列和日本的74式坦克为代表的西方第二代主战坦克。单从火力上讲,88B已具备抗衡世界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能力,但就整体技术水平来看,与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已经停产。

image

中国90-Ⅱ式出口型主战坦克

  十,90-II主战坦克:

  90-II主战坦克是北方公司为满足现代作战要求而开发的一种全新式坦克。该坦克集中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主要优点,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因而其使用性能优越,设计新颖,操作和维修简单。

  90-II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48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大于60千米/小时,90-II坦克的火力世界第一,125毫米滑膛炮威力强大,配弹39发,先进的火力控制系包括稳定式测距瞄准具、火控机算机、控制操纵板、激光功率测量仪等,可对付昼夜移动的目标。另备12.7mm高射机枪和7.62mm同轴机枪各一挺。电子设备有ISFCS-212改进型火控,二代微光夜视仪,激光测距仪。

image

山间行驶的陆军98坦克

  十一,T-98式坦克:(性能与美制M1A2坦克相当)

  我军最新型T-98式坦克战斗全重50T,最大时速65KM/H,最大行程500KM(与M1A2相当),火控系统采用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炮长瞄射目标时,车长可搜索下一目标并自行射击。2500M对动目标首发命中90%,夜间对TANK距离为3000M,自动机每分钟8发。备有光电通信及对抗系统敌我识别与激光通信系统,供车长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语言通信,也可激光搜索激光报警,并有抗光、电、磁干扰。炮长后基座上装有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既激光致盲系统,可使2500M距离外人眼及光电系统致盲。

    火力系统有新型125毫米滑膛炮,寿命达800发,穿甲弹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弹种有:采用半可燃药筒的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39发。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1740M/S,世界第一。2000M可穿800毫米重装甲,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达900毫米,其长径比为25:1。另外还配有我国产仿俄A-11炮射导弹。T-98火力在2000-5000M可击穿世界所有现御第三代坦克前装甲。T-98坦克的技术综合性能已经全面超过M1A1,火力和防护性能上甚至超过M1A2许多。

 

image

“哈立德”MBT2000主战坦克

  十二,MBT2000主战坦克

  MBT-2000主战坦克的前身是90-II主战坦克,90-II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研制、生产的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经过近10年的研制,于2000年正式设计定型,定名为MBT2000主战坦克。这种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等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MBT2000主战坦克的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48吨,乘员3人,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武器装有1门有热护套和炮膛抽烟装置的125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39发,其火控系统为带自动跟踪的指挥仪式稳向火控,包括带有激光测距仪的稳定式炮长瞄准镜、车长周视镜、自动跟踪、地面导航系统、控制面板、弹道计算机、红外热像仪和各种传感器等。该火控系统使坦克炮具有昼夜和行进间作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车长可通过车长瞄准镜捕获目标,并进行超越射击。

image

我军新型主战坦克

  十三:ZTZ-99式主战坦克(综合性能排世界前三位)

  ZTZ-99式主战坦克是目前我军研制的最新型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坦克炮塔正面和侧面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反应附加装甲,具备了优异的防弹外型,车体也均采用复合装甲, 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最大公路时速8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装填,弹药基数为41发。该炮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和7.62毫米并列机枪各一挺。    ZTZ-99坦克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式),还安装有最新型的国产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火控系统整体水平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ZTZ-99坦克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夜战能力方面装有我国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7--9公里,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就整体综合性能上讲ZTZ-99式主战坦克目前已经稳居世界前三位http://www.cnolo.com/mil/army/200852/4353285451_2.htm

另參本館 
台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彈藥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集束彈 《現代戰車》 《閃擊英雄》古德林 《裝甲戰》富勒
台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印度“阿瓊”坦克 俄軍T80坦克 烏軍雅塔甘坦克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台長: 阿楨
人氣(7,0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38集團軍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坦克族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