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反坦克砲車,下文雖有點過時、有許多資料需更新,但仍可參考)
進化中的38集團軍(摘自:軍事家111期)
因為歷史原因,研究38集團軍的發展趨勢和現狀,就能大致瞭解整個中共陸軍的建軍方向,而且因為新型陸軍戰役理論的推出,始終貫徹著陸空合成戰力一體化思想,因此研究其新變化和新演習,也能間接明瞭其陸空合成程度與空軍對地支持能水準如何,價值不言而喻。事實上,中共陸軍幾乎所有的新裝備、新編制和許多新戰法,都是首先從38軍中獲得經驗,然後再推廣全軍,可以說它是一支大型的多功能綜合性實驗部隊,當然其綜合戰力也是全國以至鄰近地區首屈一指的。在試驗新戰術和新編制方面,38軍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美國陸軍在加州的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同樣負有功能相當於美軍高級作戰實驗的任務。
該軍在中共陸軍中是不少紀錄保持者:裝備第一支摩托化部隊;裝備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是第一支組建的合成集團軍(1984年4月1日);擁有第一支電子對抗大隊;擁有第一支防空混成旅;最先成立陸軍航空兵大隊(1988年1月8日);最先成立數位化實驗部隊等等,是各集團軍中兵力最多、兵種最齊(擁有數十個技術兵種、一百個專業兵種,專業兵種分隊占分隊總數八成,專業技術兵員占總員額七成),武器裝備最優良,火力、機動力、突襲力、防禦力、快速反應能力、合成戰力、獨立作戰能力、縱深打擊能力、作戰保障能力、後勤技術支援能力、自動化數位化作戰能力等等都是全軍首屈一指,是中共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流拳頭部隊。
一、進化中的38集團軍
前38軍軍長李連秀曾在一篇論文中闡述中共集團軍的建軍目標:一個集團軍的編成目標,要能夠應付蘇軍一個摩托化狙擊師的入侵,中蘇雙方的兵力對比應為7:1,戰車為2:1,反戰車武器為2.5:1,火炮為4:1,防空武器為2:1。這反映了80年代中期中共陸軍的現實,即在當時是不得不以數量優勢彌補自身的品質劣勢。首先組建完成38集團軍正是以此為依據改建和訓練的,在蘇聯解體之前各大集團軍也是據此為建軍目標的,由此可見本刊之前提及該軍是戰術和技術的先行者一說並無失誤。
中共陸軍的集團軍,實是參考了蘇軍各軍兵種編而成的經驗,以及美國第1裝甲師等重型師的長處後改編的。中央軍委在1987年公佈的《有關戰役訓練的若干規定》中,就是以上述比例和組成為基礎的,著重強調提高機械化集團軍快速機動部署能力,以適應現代化局部戰爭需要。而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陸軍航空兵在經過充分論證研究和準備後,與逐漸成熟的直升機工業配合,在1988年首先在38軍組成一個大隊,配備約40架運輸直升機,同年39、54軍亦相繼建成了陸航大隊。至此,蘇軍孕育於30年代,在70年代逐漸推行的大縱深機動作戰理論,以及美軍孕育於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逐漸落實執行的空地一體戰理論,也開始在中國萌芽。
冷戰結束後,防蘇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部分戰術戰法也變得不合時宜。特別是波斯灣戰爭中空地一體戰得到實戰檢驗,促使中共各軍兵種痛定思痛,加快大幅改革步伐,過去仍寄望於數量優勢加少量先進裝備就能應付局部戰爭的想法,逐漸被加快發展和部署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共識所取代。再加上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的國內有利政治形勢,高技術兵種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而38軍當然是陸軍中首先受惠的集團軍。
二、38軍的炮兵
目前中共陸軍的火炮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像38軍這種重點集團軍全部火炮多達約700門,充分繼承和發揚蘇軍的大炮兵主義,尤其是在空中支持火力還不十分發達的情況下不能說沒有必要。38軍的炮兵火力覆蓋範圍由前沿數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團軍屬導彈旅的M-9和M-11戰術彈道飛彈又把打擊範圍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敵後縱深,程度上舒緩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現在該軍所有炮兵團齊射一次火力投射總量可達30噸之多,起碼相當於韓戰末期的15倍,已達到今天美俄兩軍的一流水準,但在命中精度和彈種上與美軍仍有些許差距,然而超過了俄軍炮兵。在火炮自走化程度方面,該軍炮兵團亦已追上俄軍,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炮,另外還有約180輛各型火箭炮可支持。在戰時該軍的炮兵旅/團能隨時提供旺盛的隨進彈幕和壓制火力,火力強度約相當於鄰近地區軍隊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炮兵已基本實現全團指揮自動化,C2系統已普及至單炮上,綜合自動化水準和快速反應能力也在其他集團軍之上。
三、38軍裝甲兵
繼炮兵後,裝甲兵是38軍第二大技術兵種。90年代初整個集團軍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即達800輛之以上,比整個成都軍區的戰車總和還要多,全部裝甲車輛的數量超過1,260輛,加上新型裝甲車輛快速取代老舊型號,其突擊威力已相當驚人。近年的演習顯示,該軍每日最高推進速度可達到70公里以上,超過了俄軍摩托化狙擊師的水準。在年度戰役演訓中,裝甲集群在陸空火力支持下插入敵縱深向心突擊瓦解對手,成為必修科目,在在顯示美俄的空陸聯合戰法已深深植根於38軍。由於言種演習規模宏大,每次都投入超過一個裝甲師的兵力,故作戰縱深超過了70年代方面軍的水準,而攻擊間距亦拉大到80公尺,以致攻擊隊形的作戰縱深達到15公里。在80年代被解放軍高層推崇備至,但自身仍未具備技術條件的蘇軍「在行進中變換隊形並發起攻擊」戰法,90年代中期以後已成為38軍的家常便飯。
最近兩年的情況顯示,38軍在演習中的反應速度和兵力投射能力比1996年時又有了明顯變化,其中一個裝甲師在7天內的突擊前進距離已達到1000公里,比1996年底多出了100公里以上,當中一半時間的進攻速度可維持在高水準,即每天超過150公里。在仿真實戰的理境下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速度,當然其中也含了特種部隊、陸軍航空兵、戰役戰術導彈營、出色的工程兵與後勤保障部隊功勞,否則絕對無此可能,這樣的進攻速度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今年5月初至6月38軍112師針對臺灣進行了渡海和山地攻防訓練,參與的包括了武直九和Mi-8MAT武裝直升機、83式自走加榴炮,89式自走榴彈炮、89式履帶火箭炮,紅旗7號機動防空飛彈、89-I裝甲運兵車、86式步兵戰車、88C/96式戰車等數百輛,以及電子戰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等等。在訓練中該師探索了起碼3種新戰法。
四、38軍防空旅
隨著紅旗61中低空防空彈在1986年定型,改善野戰防空系統時機亦已成熟。1987年38軍開始組建全軍第一支彈炮混合的防空混成旅,兩年後全體形成戰鬥力。防空混成旅由2個紅旗61飛彈營和2個59式57公釐高炮營、3個74式37公釐高炮營組成,共有24輛發射車和60門高炮。
1990年9月17日以來,38軍防空混成旅開始陸續以紅旗7號代替紅旗61,用90式35公釐高炮取代59式和74式高炮,少量用於補充的紅纓5C也被前衛1、2號單兵防空飛彈替換下來;另外在重要地點還部署有直屬防空連。《解放軍報》透露,5月以來北京軍區某防空旅進入華北某靶場實彈打靶,從這裏陸軍首支防空旅這一點看,已明白指出是38軍的部隊。該旅至5月時,發射的34枚紅旗7號全部命中目標,文章並強調迎頭攔截反輻射飛彈的能力(紅旗7號A/FM-90對反輻射飛彈的跟蹤距離是17公里),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指揮員通過數位(位元)化情報指揮系統下達作戰命令」,「資訊快速傳送給發射車」等描述,因為紅旗7號與7A其中一點區別,就是增加了發射車上的垂直資料鏈天線。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機動飛防空飛彈應該是最新的紅旗7號A。此外也應留意,這個防空旅是有一支偽裝分隊隨行的。
從1995年開始,38軍防空旅用了俄國最新的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飛彈,在強烈電子干擾下全部擊落靶機,1997年購入的15套隨後又轉交了一部分給南京軍區的集團軍防空旅,以防局勢有變。據開發該型飛彈的俄羅斯安泰武器公司指出,第2批是在1998年底訂購,這批為數15套的TOR-M1本來於去年交付中國,半數屬以物易物方式,但因故延至今年4月才付運,武器亦用於抵償債務。同時,該公司已接獲北京的要求,授權在大陸仿製160套同型系統,可裝備16個防空團,這就是紅旗17。
五、航空兵力
38軍陸軍航空兵大隊與54軍的陸航大隊是各集團軍同類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這兩個大隊各自裝備了一種全軍獨一無二的飛機,前者有8架SA342瞪羚(Gazelle)反戰車直升機,後者有23架UH-60A黑鷹運輸直升機,深刻突顯出它們的作戰側重點和受重視程度。以規模來說,作為防蘇戰略預備隊的54軍陸航大隊最大,以攻擊力來說則以38軍陸航大隊較優。對臺灣來說似乎前者更值得注意,因為今年3月以後中央軍委已打算把54軍作為「攻台戰略預備隊」,陸航大隊當然亦在其中。由於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出身于前第4野戰軍系統(38軍也是該系統),1982年至1985年曾任前武漢軍區司令,直接指揮54軍,且現南京軍區司令梁光烈中將曾長期擔任54軍軍長,也是張萬年的下屬,加上張氏屬於對台強硬的鷹派將領,因此這一消息可靠性極高。
1986年10月3日中央軍委工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1988年1月8日,中共第一個陸航大隊在北京通縣機場成軍,它由北京空軍航運團、空軍飛行學院及陸軍10支部隊抽調組成,主力機型是直五和直九,本來曾打算引進美制CH-47D大幅強化機動力,但六四事件後被美國政府封殺。1990年5月中共最後一次從前蘇聯採購軍備,購入24架Mi-17運輸直升機裝備38軍,之後該機和直九就成為主力機種。1997年中共一批高層將領訪問莫斯科並參觀了一次陸軍演習,首次目睹了數以百計的直升機從天而降的壯觀場面,陪同參觀的俄國軍官透露中共很快也會有這種能力,事實上光是Mi-17系列,在2005年前將進口600架以上。
目前38軍配備有瞪羚直升機、武直九、Mi-8MAT三種武裝直升機,直九A/B、Mi-8、Mi-17/171運輸直升機,特種直升機已有直九通信干擾型、遠端中繼通訊型、偵察校射型、轉訊距離達數千公里的Mi-8河馬G遠端中繼通訊型、Mi-8PP河馬K通信干擾和電子反制型、Mi-171偵察校射型等等,此外1994年定型的直八和同年底首飛的直十一,陸軍型已少量交付38軍。上述各種直九的衍生型,曾參加1991年9月18日在燕山訓練場舉行的軍事訓練成果彙報表演,高級將領並現場試驗了直九中繼通訊型的遠端通訊能力。此外武直十將在明年投產後加入38軍,直八A也會在3年後服役,Mi-17/171的後繼機種直十二或直十三,將會在2005年配備38軍。
與美俄陸軍師各有約121架或80架以上直升機,加上豐富的實戰及操作經驗,比較起來中共的陸航部隊仍相當幼稚,不過發展亦快。與90年代中期相比,38軍陸航大隊的作戰半徑已增加約一倍,達到150至200公里,在夜航夜戰能力方面亦大為提高,在演習中已能熟練運用多點同時著陸、空中蛙跳戰術等作戰方式。有一個問題是,中共的直升機數量仍然很有限,中共3個陸航大隊的直升機才相當於美軍一個師的所有數量。不過總參謀部下設置了陸航局,並由一位少將管理,現任局長為李希元少將,在裁軍50萬時其比例不降反升,可知陸航角色重要,陸航部隊已成集團軍尖刀突擊部隊,未來發展勢將加快。
六、軍自動指揮系統
1984年解放軍3總部和各大軍區、軍兵種、國防科工委建立了遠端漢字聯機系統,揭開中共自動化指揮系統序幕。同年4月1日38軍率先成立自動化作指揮中心。1985年遠端漢字終端聯機系統也逐漸網路化,集團軍數百部漢字終端機聯網成功,總參謀部能直以指揮系統管制軍內各師。翌年10月17日,38軍首次進行自動化指揮作戰演習,軍司令部內有兩部大型電腦與20部小型電腦,作戰指令幾分鐘內即可由司令部下達到營級,在演習中使用IBMPC-AT級的電腦影像顯示系統,VAX785、MICROVAXII和國產JH系列中文電腦等當時先進設備。同年中共指揮自動化有重大突破:語音漢字輸入電腦、手寫漢字聯機識別系統、語音識別電腦,拼音漢字編碼技術相繼面世,電腦衛星通信也實驗成功,並建立衛星通信網,全軍電腦聯網實用化,炮兵指揮接近全自動化,這些成果為38軍實現全面電腦化貢獻良多。
1991年9月18日燕山綜合訓練場上,自動化指揮中心當著中央軍委、國務院官員及上千軍官面前展示。當38軍軍長啟動遙控器,藍軍陣地和縱深地形、地貌、道路網、方位物、支撐點等全部投影到大型螢幕上,口述的命令立即即時顯示出來。同時電腦文書處理員馬上把命令印成電文,從命令下達到電文發出只用了10分鐘,整個演習百分之八十作戰檔和戰情分析都用電腦完成。指揮官可直接與前沿任何一級作戰單位通話,這種電腦化程度即使到現在總體上仍不至於很落伍。
10年之後,除了戰鬥文書已全部以電腦處理外,負責指揮自動化工程的總參61所又為該軍配置了新系統。6月中旬38軍某機步師在太行山遠端機動演習中,使用了該師參與研製的師團兩級野戰指揮自動化系統,加倍提升機動指揮效能。該系統由機步師內外10多個機構攜手合作,在原有基礎上改革。
另外,該師還開發出江河湖泊橋樑兵要地志、戰標圖等各種軟體上百套,採用網上對抗等多種方法,研究機動跨越江河天險、三棲運輸裝載等手段,累積了大量資料和資料。另據消息指出,7月10日上午在通信指揮學院仿真訓練實驗室內,包括來自38軍的各軍兵種、各戰區和多名師級軍官,進行師級電腦兵棋推演,仿真登陸與反登陸戰法。紅軍的數位化部隊由師級主官擔任,與虛擬的藍軍在電腦上廝殺。紅軍首先通過電腦網路,向藍軍指揮中心發動電子炸彈和病毒入侵行動。同時海空火力也向指揮設施和要點進行火力突擊,藍軍通信節點慘遭點穴打擊,一開戰,四成軍事設施陷於癱瘓,一些紅軍軍官甚至破譯了對方密碼,以電腦網路破壞其「國防部網站」。殘存藍軍關鍵通信節點並未逃過打擊,幾分鐘的資料分析處理後,作戰方案在電腦上形成,M族飛彈以及紅鳥巡弋飛彈隨即將之徹底摧毀,C3I受到致命打擊的對手防線接連崩潰,紅軍輕易登島成功。在這個明顯針對臺灣的演習中,清楚反映出解放軍大致的攻台戰術,也使人更清楚瞭解38軍在這方面擔當的角色。
解放軍總參謀部5年前在教材中承認,在指揮系統自動化方面中國與世界一水準差距約15年。然而5年過去了,在指揮系統對抗戰中各國又發生了不少變化,就以中共本身來說隨著大量中、俄、以色列的機動電戰系統加入成軍,以及每年大量中共產軟體編成,這個差距正日益模糊化。
七、38軍的數位化建設
1997年3月15日,美國陸軍在加州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進行了為期2周的數位化特遣部隊高級作戰實驗,這是繼1994年進行的營級數位化演習後美國陸軍數字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參與實驗的藍軍數位化實驗旅,由第4機步師第1旅擔任,紅軍是國家訓練中心的第11裝甲騎兵團(旅級編制)。前者配備2億5千萬美元的改良型實驗兵器及通信系統,以新的軍事革命作戰理論為依據,採用新的作戰編制,並由第4支援營提供後勤支援。後者則採用傳統和略加改良的蘇式戰術和類似的武器。此次實驗共進行了8次演習,其中紅軍6勝1平1負,藍軍1勝1和6負,也就是說數位化旅全盤敗北,而且敗得比平時更慘。例如藍軍的毀傷概率就比平時訓練時裝備比其他旅要少,但因為敵我識別欠佳,誤傷友軍比前更多,高達30起。即使如此,軍方仍認為實驗取得圓滿成功,國防部長科恩更是數位化部隊的堅定支持者,他並認為經驗應推廣到各軍兵種所有領域。
在38軍同樣存在類似的部隊和實驗,1995年正式開始。目前軍已完成首階段數位化實驗,剛完成第二階段升級試驗,包括數位化步兵、偵察兵、炮兵、裝甲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自動化光纖多媒體高速指揮控制網路等實驗,其中炮兵、裝甲兵、通信兵的實驗成果已被應用于改造現有裝備或新型裝備上,產生了很高的效益,並向各集團軍演示推廣。
在試驗中該軍發現這些昂貴的數位化設備,除了可靠性和穩定性有提高外,敵我識別也大有問題。另外與美軍相同的是作戰時的成本效益不太好,勝負仍未產生一面倒的情況,因此曾經頗有爭議。但因為通過論證研究發現,長遠而言其成本效益勢必倍增,而且是新軍事革命的不二法門及早日追上先進軍隊的快捷方式。
透過實驗,38軍也體認到新的數位化裝備的確能提高部隊戰鬥和效能,同時也發現和裝備的潛力並未全發揮出來。其原因首先是雖然實驗部隊已用了較長時間熟習裝備,並將之進行日常訓練,還制定了新戰術和使用守則,但與使用現役武器和戰術的部隊比較,因為理念和運用方法上往往完全不同,在傳統思維未完全消除的過渡期內,實驗部隊潛意識上往往以傳統的習慣操作新裝備,使得部隊和和武器熟練使用上事倍功半,效能大打折扣。
第二是部隊在接收數位化裝備後,都會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新裝備研究、新編制研究和新理論落實上,並因應士兵電腦知識不足作強化訓練,因而使士兵的基本作戰技能、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受到壓縮,影響正常任務的執行。這個弱點使正常時候能夠較易取勝的實驗隊變得信心不足,可用直射火力解決的問題有時也會呼叫後方火力支持,變成開始依賴遠端打擊武器消耗敵人。為此軍部已找專家研究一套心理法糾正第一項問題,同時研究一套均衡合理的訓練時間分配方法克服第二項問題。
美軍的數位化計畫已因客觀因素延遲,要求在今年內建成第一個數位化師,在2006年建成第一個數位化師,到2020年全陸軍實現數位化,比原計畫晚了10年。至於全陸軍實現資訊化則是2050年的事,由此可見目前軍事數位化熱潮炒作成分居多,真正的數位化戰場大概要到半個世紀以後。
中共已在38軍建成一個實驗性數位化營,從時間和規模來說,比美軍約落後6年。中共希望在2年內建立首個數位化師,把和美軍的差距縮小到4年,在2010年時與美軍並駕齊驅。隨著下一輪裁軍和軍費的增加,中共陸軍也希望在2020年實現數位化,至少將和美軍的差距控制在2年左右。為達目的,中共陸軍打算由38軍開始,分兩步建構資訊化部隊,第一步是在原編制不變或小變的情況下完成數位化,以鑲嵌法增強現裝備數位化作戰能力,例如配備數位化通信設備、敵我識別系統、偵察系統、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第二步是依據最新的資訊戰理論,從根本上改革部隊編制體制,才能全面實現資訊化。從發展方向和步伐來說,中共和美軍十分接近,原因是彼此互為假想敵,加上美軍執世界軍事牛耳,參考美軍並不出奇。與美軍不同的是,中共並不追求全面的壓倒性技術優勢,受限於財力,僅有半數部隊會實現數位化。
透過數位化實驗,38軍發現在作戰速度、殺傷能力、生存能力三項指針中,進步最顯著的是作戰速度,也就是說數位化部隊有加快戰爭進程,減少消耗的神奇效果,目前亦循此途徑而努力,未來集團軍將會縮小為軍。
在整體合成戰力上,軍方希像38軍這類重點集團軍能足以抗衡美軍2個重型師或3個輕型師。以美軍標準而言,像第一裝甲師、第一騎兵師、第一機步師等屬重型師,而像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等屬輕型師。目前38軍的綜合戰力達到最高,高於中共建政以來任何一個時期,以目前最強的第7裝甲師(裝備98式戰車)來說,除了日本北海道的第7裝甲師在戰車性能上互有長短外,綜合戰力在整個遠東無出其右。據此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總參謀部的希望並非憑空想像,當然在目前兩岸形勢下,38軍有多少會用於台海,恐怕有更多人關心。
中印邊境對峙:美軍分析中國機械化部隊實力!2009-8-13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一些評估專家,日前得出分析中國近期機械化部隊改進與中印邊境關系的所謂:“中國增強陸軍機械化部隊,試圖對抗印度”。該報告分析了中國機械化部隊的作戰實力,客觀評價了中國裝備改進速度。
報告稱:解放軍陸軍的機械化與裝甲部隊,目前已經做了很大的內部編制的調整。而他們的軍事裝備,也做了相應的更換。長期以來,中國陸軍裝甲機械化部隊,主要以老式T54/59式坦克爲主力裝備,總計裝備約5800輛。大約2000輛其余的老式坦克,其中包括了:69,79,88式。這些老式坦克其主要早期前蘇聯的T54/55A爲藍本加以仿制,他們的性能與作戰實力都很差。
但是從近年來,特別是2000年以後,中國軍方以非快速的加緊提升裝甲機械化部隊的作戰能力。目前,已經擁有98/99式先進坦克1500-1800輛。主要裝備他們主力新裝甲與機械化師。目前已知中國至少裝備了3個裝甲師,3個機械化步兵師。這些機械化部隊,軍事解放軍主要的所謂:“王牌部隊”。作戰素質與軍隊實力,都十分出衆。
其中1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師部署在西藏等地區,以用來配合中國山地步兵師,與印度陸軍做對抗。而另一個裝甲師,部署在東北地區,用于防禦朝鮮半島可能的突發事件。另外1個裝甲師,1機械化師,部署在靠近福建等地。顯然這是用于對待臺灣的。
中國陸軍機械化師,主要有3500-5000輛裝甲戰車。其中WZ-501/551戰車總計2100輛。約有1500-1700輛YW-307,1700-2000輛YW-309。另外一大批老式輕型裝甲車類似:55,56式,63,77式。這樣的仿制早期前蘇聯産品,依舊還在中國解放軍部分內衛部隊的步兵師所屬機械化團。中使用。預計總計數量超過3000輛。
以往早期解放軍只有一支陸軍部隊擁有所謂“航空兵團”即類似美軍的空中騎兵旅/團。而隨著近期中國不斷提升的軍事作戰實力,中國以仿造法國航宇公司的“海豚S”爲範本,大規模在陸軍建立對地打擊攻擊的部隊。約有一個團以上作戰單位。
目前在駐紮西藏部隊的解放軍,配屬了更加新的MI171M,以及可能將在不舊首批配屬具有中國最新,最強勁作戰打擊能力的專用武裝直生機WZ-10。他是以歐洲2-3種藍本的武裝直升機,參考與研制的。其基礎作戰性能與戰術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其依舊屬于輕型/中型武裝直升機,它與“阿帕奇”並不是同一個重量級別。但是,這對于中國西藏與印度接壤地區,他們的能力早已超越了“防禦”概念。
中國陸軍目前正在積極建立所謂快速輕型機械化師,這種機械化部隊,裝備有新的全驅動輪式輕型裝甲車。目前中國參照美國漢馬裝甲車,研制的東風鐵馬。已經進入部隊。而另外最新的一種類似在法國潘哈德M3裝甲車外形上發展來得新型輕型裝甲車,也開始部分進入中國解放軍陸軍部隊。
這些所謂輕型機械化部隊,是解放軍將用于解決在臺灣危機爆發以後,負責增援首批海軍陸戰隊的第二批登陸增援部隊。同時對于與印度有邊境問題的西藏地區,這些部隊將被利用新建的西藏鐵路,運抵部分高原地區。作爲中國山地步兵師的輔助裝甲力量。
綜合目前中國解放軍所裝備的有限的新型坦克來看,中國對于在西藏問題上與印度形成的軍事對峙狀態上,中國一方還是占據一定的優勢條件。中國新制造的99式坦克,雖然並不能按照他們自己所稱:“與M1A1HAHA進行對抗”但是這種綜合了歐洲設計防護與俄羅斯設計火力以及中國自行設計的三防系統的較爲綜合的戰車,對比印度陸軍目前主力的T80U,M。90坦克。還是具備很大優勢。雖然兩者之間采用了較爲相似的底盤系統,傳動結構。但是,中國坦克因爲應用了很多來源于歐洲的部分國家的偵測技術,彈道計算機技術。加之俄羅斯的戰場主動/被動防禦系統。在打擊與防禦上,更加趨于完善。同時,中國修改了125mm原俄羅斯設計的穿甲彈系統,而且據悉目前已經增加了具有貧油穿甲能力的炮彈。這樣在1200米的標准識別距離上,中國可以很輕易擊破印度陸軍的坦克。
夜視系統是俄羅斯産坦克主要的弱點之一。中國在引進了來自烏克蘭的M80底盤後,其99炮塔則是幾乎完全自行設計。研制的。因此,其安裝的第二代微光夜視系統。性能更加接近歐洲。雖然並不能于豹2系統所應用的成品那樣精確,距離遠。但是,對比印度陸軍。完全占據了夜間作戰優勢。
同時這也是印度並不具備的一種能力,那就是中國可以混合以及最大限度的融合東西方不同結構的裝備的特色于優勢。因此,中國所研制的坦克。大多數裝備自己的解放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都是采用了這些。
105mm的T59D,他的火炮來源早期英國著名産品L7。後期經過中國多次的自行改造升級,目前已經達到于歐洲同類105mm口徑火炮的相同水平。同時他們增加了59的爆炸反映裝甲。彈道結算計算機。實現了59式可以動-動的准獵-殲模式。這起到了輔助99坦克的作用。
相比之下。印度依舊收到來自俄羅斯的限制,他們自身力量中,也嚴重缺乏能夠融合的解決辦法。所以印度坦克必須全部安裝俄羅斯設備。而也就在此同時繼承了俄羅斯傳統的弱點。因此,中國西部部隊,在訓練中,經常使用98坦克作爲模擬80,90的對象。也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但是,中國裝甲部隊,機械化部隊的問題目前依舊十分明顯。目前僅有少量精銳部隊具有全方位的打擊突擊能力。中國武裝直升機遲遲不能全部交付部隊使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關鍵的技術解決問題難關依舊存在。而中國在這些技術上,以往幾乎是空白。所以自身的能力也是極爲有限。
雖然集團軍中,增加了戰術打擊部隊。但是中國近程彈道導彈部隊,目前還只能部署到集團軍。而軍並不能真的去實現導彈近程打擊能力。因此這也是目前中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回應
解釋一下 1500輛坦克只裝備6個師 那也就是說一個師有250輛坦克? 你在開玩笑?(楨:目前最好的裝甲師當屬陸軍第6裝甲師,每個營配備35輛88B或者99主戰坦克。全師擁有315輛主戰坦克,顯然是蘇軍式的編成,當時這樣組建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對抗大規模蘇軍坦克集團軍入侵的需要。)
▲都是美國網絡部隊在網上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網民關系,中國網民都看不明白,上當受騙。美國壓制中國發展的最惡毒招數就是挑起中印戰爭,以削弱中國國力,抑制中國發展。中國正常發展下去,早晚會超過美國的國力,威脅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這是美國最爲恐懼的事情,不遺余力的挑撥中國內部和外部矛盾,拆解中國,是美國永恒不變的戰略,無論那個總統上臺,都是會執行這個戰略。
▲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幾乎沒有他們不挑撥的,看看網民對周邊國家的牢騷帖子就全明白了,軍事上政治上圍堵中國,網戰上挑撥,經濟上剝削和侵吞,就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全方位戰略。網民們,醒醒吧。
印度很著急:中國軍事技術領先印度20年以上!2009-8-14
近年西方輿論總是大發看好印度、貶抑中國的論調,在軍事工業方面也常搞“龍象對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見,認真研究對比,南亞象的軍工水准與中華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今年7月,美日等國鼓動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北朝鮮試射導彈時,印度發射了1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西方卻幾乎沒有反應。俄羅斯從地緣戰略角度考慮,出售給印度的蘇-30戰鬥機等主戰裝備的技術水准也高于對華軍銷。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若以事實相對照,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只能令人齒冷。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在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那個大鄰國。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隨後宣稱,准備在五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空天領域中有更高水准。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對本國人可能還有自慰作用,熟悉太空技術的人聞之卻無不暗笑,因爲繞地球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時便聲言要去月球,無異于不會走路便說要跑步。今年7月印度試射的那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爲本國的火箭技術水准做了最好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爲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能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1~2年。中國發射的“神舟”飛船的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准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若將中印導彈相對比,印度這次試射未成功的“烈火Ⅲ”型中程導彈,只不過相當于中國70年代前期便已研制成功的“東風-4”的水准。西方核專家認爲,中印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也至少在20年以上,因爲1998年印度試驗成功了原子彈、氫彈,中國卻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進行過這種試驗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戰機,中國自60年代以來已經研制成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10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上90年代的戰機水准,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只經四年時間便研制成功且已大量投産。印度80年代前未自研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啓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其軍方認爲今後該機即使推出也會落後,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長期自吹是戰後亞洲最早也是惟一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可惜買的都是英國淘汰品,最近又買了1艘俄羅斯舊艦。中國早在70年代便自制出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第三代,近年又自制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准。印度至今卻連常規潛艇都不能自産,僅能生産三四千噸的護衛艦,主要部件還要進口。對陸軍的主戰裝備坦克和火炮,中國在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産,80年代研制出國際軍貿市場暢銷的85-Ⅲ坦克,近年裝備的99改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認爲屬于世界先進戰車。印度自研第一種“阿瓊”坦克已20多年,樣車制成後被軍方評價爲“不適于使用”。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産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産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更可悲的是,目前印度連步兵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産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其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准,多數也要靠外購保障。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規模不大的沖突,便需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低下。中國的火炮和輕武器早在60年代便全部國産化,改革開放後還行銷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也大量充斥著中國所産的步槍、手槍。
印“單騎獨進”難圓強國夢
現代武器裝備是國家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准的結晶,中印自研武器的水准有巨大差距的根源正在于此。新中國成立前,中印都是落後的農業國,印度的工業基礎還略強于中國。5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的主要工業品産量開始超過印度,目前的差距已拉大到20年以上。換言之,印度主要工業生産能力只相當中國80年代初的水准,而兩國人口卻相差不多。
以1950年中印兩國主要工業産品相對比,鋼産量是60萬噸比115萬噸,發電量是45億度比88億度,中方要遜于印方,中國的鐵路通車也只有印度的一半。可是到了1970年,中印的鋼産量對比便是1800萬噸對600萬噸,發電量爲700億度對500億度。再看2005年的統計數字,中國鋼産量已達3.3億噸,印度只是3900萬噸;中國的發電量爲24747億度,印度只有6059億度。在國民收入(GDP)方面,中國爲2.25萬億美元,印度爲7300億美元。若進一步分析,印度GDP的48%來自並不表明國家實力的第三産業,中國第三産業産值則不足GDP的30%,雙方工業産量的差距實際已達6~7倍。
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准的差距也很大,這一點在軍工生産上體現得最爲明顯。例如中國早在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斷裂問題,印度近年制造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便要發生履帶斷裂,以致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受政府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余輛,平時不敢輕易上陣而只能充當“閱兵坦克”。印度近年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的技術來源于蘇聯的薩姆-6,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研制的紅旗-7型。印度多數武器購自蘇、法、英等多國,型號和標准雜亂,又使技術保障出現諸多困難,其空軍平時有1/3的飛機不能完好出航,有時只能靠拆東補西保障重點。
印度多年來自誇優于中國的專案,便是所謂“軟體優勢”,並認爲航天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印度早在1954年便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核領域的研究早于中國。在航空航太領域,中印的起步時間也差不多。然而60年代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突飛猛進,印度便被遠遠甩在後面。至于印度惟一能自吹的軟體業,雖說其出口量還略多于中國,至今卻不能有效實現軍事化和國內實用化。
近些年印度政界和經濟界人士在承認中國是“世界工廠”時,又自稱本國是“世界辦公室”,論據便是每年出口數十億美元的軟體,以此說明資訊産業發達,並能在未來資訊戰中占優勢。若仔細考察,印度軟體業是依靠本國的英語教學優勢,由大批科技人員承接西方軟體業的外包加工,以家庭作坊形式分頭制作,再銷給業主賺點加工外彙,對本國經濟和軍事技術水准的拉動作用很有限。以IT産業總體規模而論,印度遠小于中國,其手機、電腦的産量只相當于中國的十分之一,其飛機、坦克和艦艇的電子裝置也多依賴進口。
現代武器裝備要有效發揮作用,主要不是靠單項優勢,而需要整個工業科技特別是軍工系統的綜合配套能力。以未來資訊戰而論,機械化裝備和火力仍是作爲戰鬥平臺的“硬”實力,電子資訊裝備等“軟”部件只能起倍增器作用。像印度這樣自身研制不出戰機、坦克和大型艦艇的國家,終日只自誇軟體,其軍工體系仍是一個軟骨動物,擺脫不了充當它國的附庸。近年來印度總強調自己是“世界大國”,去年提出要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世界上多數國家對此嗤之以鼻。因爲僅靠爆炸幾枚核彈或炫耀一下軟體,這種“單騎獨進”並不能說明自己是強國。中國的大國地位,恰恰是靠軍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綜合均衡發展的實力,才得到世界的公認。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爲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于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爲350億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于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國只是在50年代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于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爲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系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只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中國從毛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産,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爲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産品生産許可證生産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准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面,印度引進蘇聯的T-72生産線,所産坦克也優于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30戰鬥機及生産線,只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制,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于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制還能改進,産品品質優于俄制原産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于開發國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抛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于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制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産方面,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27戰鬥機及其生産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爲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面,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系,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系規模和綜合技術水准。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彙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只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于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准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啓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如今中國人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回應
好文章,更進一步證明,擺脫不了西方殖民式的所謂民主,亦即不能更好的走上富民強國的道路!!!中國之所以在諸多領或能走上的獨立自強的發展之路,離不開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
萬噸級叫驅逐艦?
太樂觀,就是驕傲。太驕傲,就是虛僞!
武器先進固然重要但是人是第一位的,當年北洋海軍是亞洲第一結果完蛋了。敢打敢拼才是關鍵。
我們什麽時候墮落到跟印度比了?
我們軍事技術就算領先印度200年以上又如何呢?我們會打嗎?如果我們軍事技術落後印度,那我們是不是更有理由讓人家欺負了。
讓人民知道自己的優勢,很好,這是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同時,不要忘記學習一切民族的長處。才能進步得更快
如果中國采取如印度一樣的所謂民主制度,那麽現在肯定連印度都不如。中國至少要分裂成4個以上的國家,議會裏每天都有幾十個政黨在那幹仗(看看現在海外的民運人士,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就算中國人勉強團結起來要幹點大事,西方國家也可以很容易地花錢收買一方勢力,利用民主制度的天生缺陷搞破壞。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利益最大化,它怎麽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競爭者崛起來跟它爭利?它才不管你跟它是不是一個娘養的!所以,徹底的民主制度只有國力超級強大,國民極度自信的國家才能實行,最最起碼也要在經濟騰飛之後。否則,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6347
中國機械化機步師和美軍騎兵師的差距 (2009-01-15 )
近年來,盡管中國把主要軍費花在海空力量方面,但是中國陸軍還是有重點地逐步使幾個合成集團軍的作戰裝備發生了質的變化,尤其是重裝集團軍所屬機械化步兵師的攻擊能力得到提高。隨著更多99、88C改進型主戰坦克、二代步兵戰車、直一9G武裝直升機、95式彈炮合一系統、各式口徑自行火箭炮、火炮和新一代便攜式地對空導彈相繼裝備重裝機械化步兵師和機械化師,中國陸軍在裝甲突擊力量、地空一體協同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方面得到極大程度的加強。再過10年,即陸軍航空兵成立30年之際,中國計劃在每一個集團軍都設立陸航團。目前有迹象表明在重裝機械化師內部已經開始組建直升機大隊,朝建立“空中攻擊騎兵”的建制方向發展。事實上,若幹個機械化合成集團軍已經開始組建“集團軍空降突擊營”。在“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原則下,中國陸軍機械化師的自動化指揮和計算機對抗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C4ISR的建設正在逐步朝著C4IKSR方向轉變。同時,在更多的戰役演習中,重裝機械化師開始更多地運用無人機。
上述變化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漢和防務評論》曾設想,假如在1996年前後爆發中俄邊界沖突,在一場短促、快速的“攻防兼備”作戰中,僅僅以中國陸軍第38、39集團軍實施外線突擊,很快就可能使當時嚴重缺乏訓練的俄軍喪失戰役主動權。當然戰事一旦膠著,演變成全面戰爭,結局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俄羅斯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正因如此,1993年修訂的俄新軍事學說才正式出籠“使用一切手段捍衛國家安全”之說。這裏指的就是,在常規戰力落後的狀況下使用核武器實施成懾作用。俄遠東軍區從1992年開始充實了戰術核武器的部署數量。
重裝機械化步兵師編成
中國陸軍近年來發展的重點在于機械化、裝甲化和信息化,重裝機械化步兵師又是陸軍的拳頭軍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其機械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協同作戰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一.機械化水平
中國重裝機械化步兵師(以下稱重裝機步師)在編制上擁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裝備部。司令部統轄3個機械化步兵團(以下稱機步團)、1個坦克團、1個防空兵團、1個炮兵團、1個直升機大隊和1支直屬部隊,師直屬部隊包括工兵營、偵察營、防化營、電子對抗營、炮兵指揮連、防空指揮連和警衛調整連。
每個機步團包括3個機械化步兵營(以下稱機步營),每個營包括營部(裝備1輛指揮型步兵戰車)、1個通信排(裝備l輛步兵戰車)和3個機械化步兵連【以下稱機步連,每個連擁有13輛86式步兵戰車(部分86式步兵戰車已換裝30毫米火炮,而且將換裝二代步兵戰車)】。
整個重裝機步師擁有351輛86式步兵戰車或其他型號裝甲車,裝甲機械化水平非常高,已經與蘇軍相當。蘇軍1個摩托化阻擊師擁有步兵戰車279輛,同時還擁有120輛T-64/72主戰坦克。1個蘇軍摩托化阻擊師發動的正面攻勢寬40千米,攻擊縱深50~70千米。防禦正面寬20~30千米,防禦縱深20千米,日推進速度200千米。就裝備對比以及觀察近年來中國重裝機步師的攻擊作戰樣式,可以看出,中國重裝機步師已經接近蘇軍摩托化阻擊師的水平。
具體說來,中國重裝機步師的機步營編制包括:1個100毫米迫擊炮連,配備裝甲車10輛,迫擊炮9門,使機步師具備巷戰和山地戰能力;1個榴彈發射器排,編有步兵戰車2輛,發射器4具;1個輕型反坦克導彈排,配備裝甲車2輛,反坦克導彈發射器6具。這樣全師共有18輛,配備5 4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這些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以8 5系列裝甲車爲底盤,普遍配備“紅箭”8反坦克導彈;1個地空導彈排,配備裝甲車3輛,地對空導彈發射筒12部。全師共有27輛防空導彈發射車,防空火力由108部“紅纓”6防空導彈組成(未計
算師屬防空團火力)。
對于機步師直屬的坦克團,每個坦克連擁有11輛主戰坦克。整個坦克團擁有9 9輛主戰坦克,略少于蘇軍摩托化阻擊師的坦克數量。師屬炮兵團每個營擁有3個122毫米89式自行榴彈炮連,每個連8輛,整個炮兵團擁有72輛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每個炮兵營還擁有1個防空連,下屬2個排,分別是1個自行高炮排(裝備6套9 5式彈炮合一系統或者其他高炮)和1個“紅纓”6導彈排(裝備9部發射筒)。這樣的編成確保自行榴彈炮在行進間得到必要的地對空導彈和高炮系統的保護。
另外,在集團軍炮兵師的層次,還配備了152毫米83式自行加榴炮團和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團(各裝備72輛自行火炮)。目前發現中國陸軍開始裝備PLZ45 155毫米加榴炮。機步師防空兵團下屬1個57毫米高炮營(裝備24門高炮)和2個雙管37毫米高炮營(各裝備18門高炮)。師屬直升機大隊擁有1個攻擊直升機中隊(配備6架直一9G)和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可能配備6架米一17直升機)。在集團軍所屬陸航團中,1個攻擊直升機大隊配備12架直一9G,1個運輸直升機大隊配備12架米-17。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臺灣是中國軍隊的最主要作戰對象,但在一系列中國陸軍的戰役假想單方演習、對抗演習、司令部圖上演習,並不缺乏以美軍爲主要作戰對象的例子。軍教片中,藍軍主戰坦克的名稱都是M1A1之類,由59/69坦克扮演。由合成集團軍機步師的假想演習分析,1個機步師具有抗擊至少1個美軍機步旅的能力。
中國重裝機步師的合同演習具備很強的“全能”性質,因此作戰對象並非單一,甚至還計算了日軍的作戰實力,得出了“我軍機步師作戰裝備已經與13軍師相當,因此日軍戰鬥減員的推算方式值得我機步師借鑒”的結論。當然在更多的軍事演習中,中國機步師的主要作戰對象仍是臺灣軍隊的機步旅。
二、協同作戰能力
近年來,在北京軍區、沈陽軍區主力機步師的合成戰役演習過程中發現,類似演習還以“積木”編排能方式加入了許多“配屬”部隊和“支持”部隊。主要演練主力機步師的山地戰、城市作戰和抗登陸作戰等戰法。增加配屬部隊後,機步師的火力大大加強。
這些“配屬”部隊通常包括:
1.集團軍裝甲師團、營級規模的裝甲力量突擊支持。目前最好的裝甲師當屬陸軍第6裝甲師,每個營配備35輛88B或者99主戰坦克。全師擁有315輛主戰坦克,顯然是蘇軍式的編成,當時這樣組建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對抗大規模蘇軍坦克集團軍入侵的需要。
2.集團軍炮兵師1~2個團的炮兵火力支持。中國陸軍與蘇軍相同,非常重視炮兵火力支持的作用。機械化合成集團軍的炮兵師基本上實現了自行化。如上所述,主要裝備152毫米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在152毫米83式自行炮移交其他部隊之後,今後機械化集團軍可能主要裝備155毫米PLZ45自行加榴炮。該炮有能力發射“紅土地”激光制導炮彈,而中國已獲得俄羅斯許可生産KBP設計的155毫米“紅土地”激光制導炮彈。
3.集團軍防空炮兵師l~2個高炮團、地空導彈團的火力支持。這些團可能以“欠1~2個營”的方式出現。每個高炮營配備24門57毫米高炮。地空導彈團中每個營還有6部“紅旗”7地對空導彈。
4.在用作抗登陸演習、邊界反擊作戰演習(包括高原邊界反擊作戰演習)過程中,機步師的配屬部隊還可能投入集團軍反坦克炮兵導彈旅, 據說陸軍第16集團軍擁有類似編制。每個連配備6門89式120毫米自行滑膛炮,18套“紅箭”8反坦克導彈。
5.電子作戰是機步師最爲重視的組成部份。其中通信幹擾、雷達幹擾貫穿近年來中國機步師演習的全過程。因此,除了全程使用師屬電子對抗營之外,在配屬部隊中還加入了集團軍電子對抗團,包括至少1個通信幹擾營和1個974—1雷達幹擾營。通信幹擾營內部擁有短波幹擾連和超短波幹擾連。爲貫徹強化“信息防護”的作戰能力,通常都會爲機步師配屬集團軍通信團綜合通信營。
6.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越來越多的米一17直升機。因此,地空協同作戰能力每年都有所增強。機步師的攻擊,往往得到集團軍陸航團的大力支持。因此在配屬部隊中,集團軍空降突擊營通常被頻繁使用。
除了“配屬”部隊,還有“支持”部隊。中國軍隊認爲機步師的攻擊在得不到空中支援的情況下,戰鬥毀傷率將會極大增加。因此,空中火力攻擊成爲機步師作戰的重中之重,機步師的假想火力演習支持單位包括轟炸航空兵2個團架次、強擊航空兵2個團架次以及集團軍直升機團的火力支持。爲此還設立了陸空聯合指揮部。
但是,中國軍隊全軍所擁有的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數量遠遠不如美俄軍隊,這是中國陸軍的弱勢。就廣義而言,今日機械化部隊的定義發生了本質性改變。中國軍隊的機械化定義以“履帶化”爲主,這是蘇軍摩托化阻擊部隊的概念。對于美軍而言,“機械化”的定義已經朝“空中強襲”的方向轉換。
三,信息化作戰能力
機步師本身就是主力部隊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也是信息化戰爭實踐的主要試驗部隊。各種信息武器主要裝備在機步師,例如99主戰坦克等。在2000年左右,主要的機步師自動化指揮系統已經完成,自動化就是計算機化,機步師目前已經更多地使用加固型野戰計算機。加固型軍用計算機目前都達到“奔騰”Ⅳ或Ⅲ的標准。
信息化戰爭的試驗結果促使中國機步師的作戰樣式更加精確化。具體地體現在預備隊的數量逐次減少,更多的主力投入了第一次打擊。多次的機步師演習顯示作爲預備隊的部隊僅僅由集團軍反坦克導彈旅一部、師炮兵團120毫米自行反坦克導彈營和防化預備隊等“小部隊”組成。
問題及趨勢分析
一、由于裝備的局限性,整個部隊的運動速度不如美軍機步旅。換句話說,空中突擊力量不如美、俄陸軍。空中火力支持、打擊能力也遠遠低于美、俄。這樣,未來實戰中在受到美軍空中直升機火力猛攻的狀況下,中國機步師的諸多作戰意圖可能不容易得到貫徹。在喪失了“制第五空間權”之後,裝甲部隊的損失比中國軍隊自身的假想作戰??其是部隊移動中的衛星通訊、定位問題遠遠不如美軍成熟,這樣,“信息化戰爭”的層次會低許多,戰爭攻擊的精確程度就無法得到有效保證。而且,圖像偵察衛星運用、無人機的全程及大範圍使用能力也不如美軍。
二、裝備依然存在隔代之差,尤其是裝甲部隊和直升機。包括步兵戰車、主戰坦克的觀瞄、攻擊能力依然不如美軍。先進的99主戰坦克、二代步兵戰車的數量依然過少,在目前只能充當配角、輔助作用。甚至沒有專用武裝直升機。
三、很重要的是,根據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經驗,中國機步師對于戰役准備階段和相持階段期間美軍轟炸能力的估計不足。盡管已經在機步師配屬或者直接建立了僞裝營,但是在未來作戰中,于初期階段依然主要面臨甚至是B2轟炸機的衛星定位炸彈攻擊。這些攻擊體現了反複、波狀的特點。就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的經驗而論,在這一階段就已經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四、最爲重要的是,中國機步師的假想演習作戰思想落後,假想單一,依然局限在與美軍實施逐一的山頭陣地、高地爭奪。這反應了參謀人員對國際局勢、冷戰結束後數場局部戰爭發展規律缺乏第一線的深度、直接認識,作戰思想基本還停留在朝鮮戰爭的時代。
《漢和防務評論》認爲,首先,以現有的國際關系格局而論,即使臺海爆發大規模沖突,美軍的直接卷入方式主要將以“情報、信息支持”、彈道導彈迎擊和後勤補給爲主。而直接的陸上作戰、登陸攻擊和高地爭奪完全可以排除。日軍就更不可能出現類似作戰形式。熱核武器的出現以及中國軍隊自身的核遏制能力的增強,使中美日爆發陸地爭奪戰爭的機率幾乎爲零! 其次,美軍的作戰樣式也在朝鮮、越南戰爭之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避免大規模的陣地對壘、逐一高地的爭奪”是後冷戰時代幾場局部沖突表現出來的共同特點。在高地爭奪作戰樣式出現之前,美軍就已經通過大規模轟炸和圍困,促使對手喪失作戰意志
,巴格達就是這樣陷落的。由于空中強襲作戰的規模日趨擴大,加之強有力的信息化戰爭手段,美軍能夠精確掌握敵我雙方的作戰實力、部署差距。現代美軍空降作戰更多地體現了乘虛而入的特點,無需大規模兩軍對陣,甚至不用准備預備隊。
至于爲何中國機步師、摩步師的假想作戰經常以美軍爲主要對象?《漢和防務評論》認爲,即使是以攻取臺灣爲主要作戰假定,中國陸軍也把“美軍因素”作爲主要考慮對象。這是因爲中國軍隊認爲“就高不就低”,能夠打敗美軍,臺灣軍隊就不是對手。此外,中國軍隊的戰略學者中還存在這樣的意見:那就是在未來登島(登陸臺灣)戰役進入最後階段,不排除美軍也登陸臺灣的可能性。因此在臺灣本島有可能發生直接沖突,也有可能出現相互膠著、不打不撤的相持狀況。
當然,盡管在戰鬥力比較方面,中國機步師與美軍相比尚有一定的技術差距。但是與臺軍機步旅相比,已經體現出明顯的裝甲、空中火力優勢!主要兵器的科技含量已經非常接近,甚至占有諸多的非對稱優勢!例如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火炮口徑和炮兵裝備數量等方面。隨著中國軍隊更多的摩步師向機步師的轉型,今後臺海機械化步兵師/旅的戰鬥力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回應
對城市戰不重視,但是也有道理:我們國土大部分都是野外何況敵人打到城市的可能基本爲0
“最爲重要的是,中國機步師的假想演習作戰思想落後,假想單一,依然局限在與美軍實施逐一的山頭陣地、高地爭奪。”
說到點子上了,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們的思維完全還停留在朝鮮戰場上,對現代戰爭的新方式視而不見,大家都說套話空話,玩弄些自己都不明白的新名詞,務虛不務實,怕戰懼戰。這樣下去,一旦有事,中國的軍隊恐怕又會成爲第二個北洋水師。
我希望提醒樓主:跟美軍作戰往往是你見不到人家的地面部隊的時候人家就已經利用海空力量鎖定把你消滅了!
而你見到人家的地面部隊時基本就是戰事要結束了,人家已經取得了勝利,在戰爭中人命貴于一切,而在平時操練中人家卻是基本實戰化!武器力量差別我就不說了,大家都明白,我們的演習只要能別再演戲就能真正提高戰力, 我希望你能發這樣的文章
LZ的這篇雜談文章俺07年就看過了 ,文章的原題是《中國增強機械化步兵師攻擊能力》 周軍 編譯,刊登在『中國尖端軍事力量戰略研究』 總第75-76期 2007年6-7合刊,莫非LZ叫周軍
沒有制空權,什麽都別說,說也是白說。
軍官的指揮能力,空中支援;主戰坦克的性能;特別是武裝直升機。我認爲是與美軍的差別。
目前中國軍隊公開的 機械化步兵師共有8個:分別是:北京軍區的第112、第113師,沈陽軍區的第116師,濟南軍區的第127師,南京軍區第1師,廣州軍區第124師,成都軍區第149師,蘭州軍區第6師,其中只有第112師和第116師是重裝機步師,其它都是輕型機步師,重裝機步師的數量仍然偏少。
中美陸軍最大的差別是,美國陸軍喜歡把自己的難事交給空軍完成,美其名曰:聯合作戰。中國陸軍即可以交空軍完成,也可以自己完成。
個人認爲 只有人才是戰爭勝利的絕對因素 想想朝鮮戰場 的勝利 ,越南戰場的教訓,人才是起到決定的因素 裝備只不過是看 人去怎麽運用和合理的搭配,戰術和信念,我們和小鬼子的信念是不同的 美國人如果看到戰爭要失敗了沒打就會投降 而我們中國人的信念卻不是如此
新浪網友美軍之強強在體系,而不是一件二件武器的優勢。他們的重機槍還是40年代的呢。中國要想打敗美國只有從體系上入手。先破其偵察體系,再破其電子戰,再破其隱身轟炸。這3樣沒了美軍就從天上回到人間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2524d0100c8y7.html?tj=1
改革30年:盤點我軍特色機械化步兵發展之路> 解放軍報 2008年12月18日
北京軍區某集團軍是我軍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某機械化步兵師是該集團軍唯一的機械化步兵師,一直處在陸軍建設和發展的前沿,擔負著為全軍機械化步兵建設探索路子、摸索經驗的重任,經過多年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機械化步兵建設新路。近日,記者專程採訪了該師師長劉振立。在邊疆保衛戰中,劉振立兩次參戰,戰後榮立一等戰功,之後又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他從國內到國外,從歷史到未來,從理論到實踐,詳述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軍探索中國特色機械化步兵建設取得的成就。
首支機械化步兵師脫穎而出
改革開放前,由于種種原因,到上世紀80年代初,我軍還沒有一支標準的機械化步兵部隊。而在我國周邊的國家中,除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軍隊的機械化程度低于我軍外,其余都高于我軍1至6倍。
鄧小平同志主持軍委工作後,在提出裁軍百萬之前,就醞釀組建集團軍。1980年3月,他在軍委常委擴大會上指出:要根據軍隊裝備不斷改進的情況,搞些合成軍、合成師,這樣便于合成訓練,便于指揮員熟悉特種兵的指揮,把平時訓練和戰時使用結合起來。這些問題都要當作制度問題、體制問題做進一步研究。接著,在一個未來作戰研討會上,鄧小平又指出:有的同志提出來,過去我們也設想過,比如一個軍,組成一個合成的,實際上就是一個集團軍。不久,鄧小平同志提出可以先搞一些軍做試驗。
1983年,軍委根據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轉變的指示,在我軍陸軍部隊中選擇一些“摩托化”軍改建成機械化集團軍。功勳卓著、具有“萬歲軍”美譽的北京軍區某軍擔負著中央軍委北方合成集團軍編制試點任務,為全軍體制編制改革趟路子,並提供戰備訓練、後勤保障等方面的經驗。很快,我軍徹底淘汰了步兵部隊的騾馬,實現了步兵的摩步化和半機械化。
經過反復論證,1984年4月1日,“萬歲軍”由野戰軍改編為諸軍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比我軍所有部隊早了11年。同時,該軍某摩托化步兵師改裝成全軍第一支機械化步兵師。
1985年,在全軍精減整編、裁軍百萬的條件下,陸軍序列中新增了以機械化步兵為主體,主要遂行戰略突擊任務的機械化步兵師,首次出現了以實施戰略威懾和決戰為基本任務的機械化集團軍。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我軍質量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在原有機械化步兵部隊的基礎上,根據新時期軍事鬥爭的需要,相繼建立以遂行應急機動作戰任務為主的輕型機械化步兵部隊和以兩棲突擊為主的兩棲機械化步兵部隊。
機械化步兵部隊的重要特點是,把諸軍兵種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軍兵種合成的威力。這種融入專業兵種的大步兵編成,成為現代戰爭的最佳組合。步兵機動和作戰都乘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
因此,“萬歲軍”改編成集團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名稱改變,它標志著現代步兵增加了許多新成員,標志著中國步兵走向了現代化的軍兵種合成。
近年來,我機械化步兵部隊又陸續裝備和使用了無人偵察機、指揮自動化係統、野戰地域網通信係統、戰場電視監視係統、具有跳頻功能的數字化通信裝備、二代裝備修理保障係統等有一定信息含量的武器裝備,使部隊的火力、機動力、防護力、保障力等成倍提高,成為陸戰場上異軍突起的雄師勁旅。
訓法戰法由單一趨于多樣性
如果說,過去的“騾馬化”步兵部隊對應的訓法戰法是遊擊戰,是面對面的刺殺、投彈、障礙等訓練,戰鬥力生成靠單兵,強調的是成為“孤膽英雄”。“摩托化”步兵部隊對應的訓法戰法是合成作戰,更加重視戰術訓練。那麼,當前的機械化步兵部隊對應的訓法戰法就是聯合背景下的合同作戰,也就是說突出戰術兵團的合同訓練、聯合訓練。
組建機械化步兵部隊後,我機械化步兵部隊根據新裝備多、機械化程度高等新特點,實現了訓法戰法的跨越性轉變,形成了以軍官和專業技術兵訓練為主體、技術訓練為基礎、新裝備訓練為重點、合成訓練為重心的路子。在訓練指導上,從戰役訓練的整體出發,提出了“加強聯合背景下合同訓練的設想”,較好地探索了機械化步兵部隊訓練問題,提高了各級的整體作戰能力。
1996年初,我軍新一代軍事訓練大綱頒發部隊,大綱中關于步兵部隊的訓練內容更新在30%以上,新知識、新裝備、新技能成為我機械化步兵部隊訓練的重點。
根據機械化步兵部隊對人才隊伍的特殊要求,我機械化步兵部隊形成了超前儲備、重點培養、部隊培訓與院校、科研機構、生產廠家、訓練基地相結合的“五位一體”的路子,建立了一支與機械化步兵部隊建設相適應的人才群體。目前,各級指揮員90%以上達到了“專業兼容、指技合一”的復合型要求,團以上指揮員均能駕馭5種以上主戰裝備。士官已經佔到士兵隊伍50%,且技術士官比例增大,更加注重信息素養的知識需求。
應該說,我機械化步兵部隊伴隨著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進程,歷經騾馬化、摩托化和機械化三次大的整編,現已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的現代步兵部隊。
走向未來的機械化步兵
雖然我軍機械化步兵部隊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也應當看到,我機械化步兵的總體水平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大部分步兵部隊還處于摩托化向機械化過渡階段,正在逐漸從摩托化、半機械化向機械化、信息化轉型。
實際上,在我軍向全面機械化邁進的同時,美、英、法、德、日本、以色列等世界發達國家的軍隊已經逐步實現信息化。著眼未來信息化作戰要求,我機械化步兵部隊正全力超前研究,開始探索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體係,首次提出按戰鬥編組抓好軍官訓練,突出各要素集成訓練,形成了信息化條件下組訓的新模式,大力增強步兵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能力。
目前,我軍機械化步兵部隊還存在著主戰裝備比較落後、高技術兵器數量和種類還不多、支援保障裝備還不夠配套、機械化程度還比較低、電子戰和信息戰能力還比較弱等諸多薄弱環節下,我步兵部隊正在進一步加快機械化步兵部隊信息化建設步伐,努力擴大新型機械化步兵部隊規模,使其成為步兵的主體。同時使機械化步兵部隊編制裝備日益多樣化,在保障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等傳統的機械化步兵裝備的同時,針對未來軍事鬥爭的復雜性、戰爭爆發的不確定性、作戰地區的多變性等,裝備多樣性武器,構建主要任務不同的多種類型的機械化步兵部隊。
因此,在陸軍已有的履帶式機械化步兵部隊、輪式機械化步兵部隊和兩棲機械化步兵部隊的基礎上,除重點建立發展數字化機械化步兵部隊和準數字化機械化部隊外,我步兵部隊正陸續建立以超輕型輪式裝甲車輛為主要裝備的空降機械化步兵部隊,以用于應急機動作戰。我軍未來的機械化步兵部隊將朝著“輕重搭配”、“南北有別”、“兩棲陸戰並重”、“空中機動與陸戰結合”、“數字化和準數字化並舉”的方向全方位發展。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18/content_10522596.htm 中國“師改旅”,美國“旅改旅”
中國陸軍在幾年前開始“師改旅”,其過程飽受爭議,一般批評集中在旅的突擊力和防禦力不及師,大大加強後,旅直屬部隊的規模實際上和師相近,並沒有起到多少減員增效的功能。另一方面,步兵部隊的機械化有相當一部分繞過履帶式,而直接跳入輪式的輕機械化,在火力、突擊力和防護力上受到更大的批評。
M1坦克在冷戰時代就是美國陸軍的鐵拳,在打敗薩達姆的戰爭中依然一馬當先
M2步戰車是M1坦克的好搭檔,今天同樣是美軍裝甲部隊的主力
美國海軍陸戰隊很早就啓用輪式步戰車,LAV在第一次伊拉克戰爭中就大出風頭,裝載著陸戰隊員沖進科威特
如今美國陸軍也采用”LAV之子“斯崔克,並將部分重裝旅改編爲斯崔克旅
斯崔克的良好底盤可以提供輪式反坦克炮的基礎
美國陸軍在幾年前開始“旅改旅”,其過程也受到批評,但美國陸軍並沒有因此放慢步伐,美國陸軍第1師(著名的“大紅一”)的一個重裝旅和第三裝甲騎兵團(第一次伊拉克戰爭中大出風頭的先鋒部隊)這兩個“重型旅級戰鬥隊”(Heavy Brigade Combat Team,簡稱HBCT)將被改裝爲“斯崔克旅級戰鬥隊”(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簡稱SBCT),這將成爲美軍45個旅級戰鬥隊中的新成員,具有獨立作戰能力,將作爲獨立的戰役兵團使用,而不需要依賴師級的火力支援。
HBCT由兩個坦克營(各隸屬兩個坦克連,每連14輛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兩個步兵連每連配備14輛M2“布萊德利”步兵戰鬥車)組成,另有一個裝甲偵察中隊,配備30輛M3“布萊德利”裝甲偵察車(基本和步兵戰鬥車相同,但把步兵搭載能力換成額外的反坦克導彈)。旅直屬炮兵營有16門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其他旅直屬隊包括司令部連、通信連、情報連、警衛連、工兵連。總兵力3900人。
SBCT包括三個斯崔克步兵營,每營隸屬三個連,每連配備12輛斯崔克輪式步兵戰鬥車。旅直屬配備一個機動火炮連,擁有9門105毫米斯崔克機動火炮;一個反坦克連,擁有9輛斯崔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另有一個炮兵連,擁有18門牽引式M777型155毫米榴彈炮。旅直屬支援分隊包括衛生連、維修和軍需連、司令部連、通信連、工兵連等,另有一個偵察中隊,配備42輛各種車輛。總兵力3900人。
比較HBCT和SBCT,容易看出,美軍的“旅改旅”不是爲了減員,而是集中在增效。表面上看,美軍輕型化的主要動力是強化中低烈度的反恐作戰能力和部署靈活性,但這裏面的深層原因卻常常受到忽略。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作戰中,坦克、裝甲車等重裝甲車輛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重裝甲車輛皮糙肉厚,遊擊隊的小打小鬧傷不了他們,但他們回過手來一拳,足以把膽敢挑戰的輕裝遊擊隊打成齏粉。美軍依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大量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M2“布萊德利”步兵戰鬥車,M2的下一步升級就是圍繞著提高巷戰生存力而進行的,無非是加厚裝甲、加裝遙控機槍、環視電視監視等,甚至有將25毫米鏈式炮升級到30甚至40毫米的計劃,以對付日益堅固的火力點。但另一方面,重裝甲車輛又聾又瞎,巨大的噪聲不僅掩蓋了周圍的動靜,也早早透露了自己的存在;狹窄的視界給遊擊隊打伏擊以可乘之機,也對及時回擊帶來困難。斯崔克裝甲車雖然在火力和防護方面不及M2“布萊德利”,但行動迅速、安靜,在戰鬥中被俘的伊拉克遊擊隊常常交待說,都沒有聽到動靜,就被大炮和機槍頂到腦門上了,而這用M2“布萊德利”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在大規模戰爭中,輪式裝甲部隊的高速、長途突擊能力也是履帶式裝甲部隊難以比擬的。在第一次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第101師用直升機連續蛙跳突擊,成爲左勾拳的尖端,第3裝甲騎兵團和第24師緊隨其後。但不爲人所注意的是,法軍第6輕裝甲師在更遠的左側外線高速突擊,不僅擊潰了伊拉克第45步兵師,還建立了阻擊防線,保障了美軍第101、第24師和第3裝甲騎兵團的強大突擊。法軍的輪式裝甲部隊幾乎和美軍的機降部隊同步推進,給美軍以很深的印象。
但斯崔克的防護和火力不及履帶式車輛,這也是不容否認的,這就涉及到美軍作戰思想的變遷了。在戰場上,火力和機動是不變的兩大要素。在曆史上,步兵集火力和機動于一身,曾經是陸軍的主要突擊和防衛力量。機槍出現後,機槍成爲火力的主要來源。隨著機槍逐漸被火炮大量取代,戰場向火力傾瀉,而機動退居次要,直到坦克的出現,重新恢複火力和機動的平衡。但坦克不改變火炮(包括坦克炮)成爲機械化時代主要殺傷手段的現實,坦克強化了火炮的作用,不僅保持了火炮的傳統威力,還可以通過機動和防護頂到敵人的腦袋上發揚火力。但時代在進步,威力再大的火炮也難以和航空炸彈、導彈相比。203毫米是當代陸軍火炮口徑的上限,更常見的155毫米炮彈的彈頭通常在40-50千克;300-400毫米也差不多是火箭炮的上限,彈頭重也不超過幾百千克。然而,航空炸彈可以輕易地達到1000千克以上,變態的“炸彈之母”達到近10噸的重量,這是任何火炮不可能達到的。
在獲取制空權後,具有更加優秀的速度和機動性的空中火力成爲毀傷火力的主要投送手段,這是現代軍事技術發展的趨勢。各國海軍首先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戰後艦炮不再向大口徑發展,基本都把上限定在127-130毫米的範圍。現在有重向155毫米靠攏的趨勢,但這是爲了加強對地攻擊和與陸軍共用彈藥,而不是用于反艦或者防空射擊。這一趨勢在陸軍中也是一樣,重炮的作用在降低,大炮兵主義正在過時。事實上,在不能確保制空權的條件下,重炮和重裝甲在空中打擊下的生存力十分成問題,第一次伊拉克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反,在能夠確保制空權的情況下,重炮和重裝甲的毀傷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空軍接替。
這不等于空軍可以包打天下,就像大炮兵時代炮兵不能包打天下一樣。戰場情況是複雜多變的,爲了相對單純的“終極戰場想定”而優化的戰術和裝備永遠是有漏洞的,而敵人也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會把這漏洞加以擴大,直到戰場態勢逆轉。信息時代的陸軍越來越“欺軟怕硬”,遇上軟柿子就直接捏掉,遇上硬骨頭則粘住敵人,但招喚空中火力敲掉它。因此,陸軍的主要使命是撥開“戰爭之霧”,就地處理突發事件,靈活反應能力是首要的,死打硬拼的能力則不是,不再需要特別堅固的裝甲和特別強大的火力。當然,軟柿子和硬骨頭的是相對的,根據戰場的不同“硬度”,需要用不同層次的部隊,既不能輕到不分青紅皂白統統需要空中支援,也不必重到時時處處包打天下,所以陸軍依然需要從步兵到輕裝甲到重裝甲的所有層次,只是由于陸軍不再作爲毀滅敵人的主要力量,輕重比例需要調整,這就是美國“旅改旅”的動力。
因此,SCBT確實是作爲獨立戰役兵團使用的,其獨立性不在于能夠用自身力量包打天下,而是可以獨立部署在一個戰役方向,不依賴師火力的支持,實行“欺軟怕硬”的作戰。面對只有輕武器的塔利班,要能夠就地解決;遇到前蘇聯那樣的裝甲集群,就只要求能當絆馬索。有意思的是,在HCBT改編爲SCBT的過程中,坦克和步兵戰鬥車輕量化了,高速化了,但自行火炮輕量化了不假,高速化則相反,從自行火炮變爲牽引火炮了。美國試驗過用斯崔克作車體的車載155毫米炮,在技術上至少沒有克服不了的問題,但SCBT沒有斯崔克155毫米炮,而是用牽引155毫米炮,這是爲什麽呢?這就回到了“欺軟怕硬”的概念了。在沒有反炮兵威脅的反恐或者“軟柿子”戰場,自行火炮沒有必要。即使在大縱深高速推進時,坦克需要炮兵的伴隨火力,直升機吊運牽引155毫米炮作“蛙跳”支援,也就足夠了。對于美軍來說,現役的155毫米M198榴彈炮可以用“黑鷹”直升機吊運,輕型的M777就更不用說了。
中国自行研制的轮式步战车具有先进水平,为中国陆军的轻装化提供了条件
中國的輪式車輛系列不僅包括步戰車,還包括支援火炮
對于中國陸軍來說,情況有點不一樣。中國空軍的制空權和近距空中火力支援水平都不能和美國空軍相比,中國陸軍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自身火力進攻或者防禦,需要適當加強火力和裝甲。然而,在裝備思想上落後于對手一步是最被動的,因爲代差通常都是針對上一代的弱點的。盲目的“補課”,力圖匹敵對手上一代的水平,這是最正中對手下懷的。陸軍輕裝化和信息化是大勢所趨,中國空軍的制空權和近距空中火力支援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如何平衡現狀和發展,這是一門藝術,但“師改旅”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http://zhouf601117.blog.163.com/blog/static/126551066200991611164451/
師改旅後解放軍5000人戰力應相當2萬人加強師-----美FCS旅合成軍改革對我軍師改旅啓示
不少人反對“師改旅”一看標題就火毛三丈,那就望文生意冤枉我了。我的意思是呼籲糾正以往“師改旅”的錯誤,師改旅也罷,團升旅也好,都應該確定一個偉大的長期奮鬥目標:大搞20--30年高科技武器科研,到2030年左右讓我軍5000人左右的合成部隊,普遍性達到我軍現在2萬人加強師的戰鬥力!副標題:美FCS旅合成軍改革對我軍師改旅啓示。請大家主要以批判的態度讀之。不一定非要有學習黴菌的啓示。批判黴菌的啓示也是啓示。
很多人誤解師改旅是美國發明,其實美國陸軍從來沒有搞過師改旅,美國陸軍是旅改旅。即把單一兵種旅改革成合成旅。美國編制一直是師旅營3級,沒有團,個別部隊名義叫團實際是旅。美國的旅在過去20年的曆史上有過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1986陸軍師編制改革:旅是單一兵種旅是虛設編制,平時旅無權指揮部隊,師直接指揮營,有任務時旅受師委托可指揮若幹營。另一個極端是2004年至今正在進行的美國陸軍改革:旅成爲合成旅是實際編制,平時旅指揮營。計劃于2015年建成、2030年普及的FCS旅編制也是如此。師成爲虛設編制,和平時期師無權指揮部隊,戰爭時期師經過授權可指揮6個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知道美國人咋搞FCS旅編制改革嗎?必須先弄明白兩個問題:什麽是美國FCS旅編制改革的表面形式?什麽是美國FCS旅編制改革的本質內容?FCS旅編制改革的表面形式是:搞旅營連三級合成軍編制改革,把合成軍建在旅上!把合成軍建在營上!!把合成軍建在連上!!!FCS旅編制改革的本質內容是:用30年時間,分兩大階段6個FCS計劃8個螺旋階段(備注:大多數軍迷熟悉的以14十1十1爲內容的FCS計劃,其實只是第一大階段3個FCS計劃中戰力最差的一個計劃),研制並普及電磁炮、激光炮、高能微波武器、會思考的主動機器人、穿牆觀察傳感器、柴油燃料電池等未來高科技武器。可見,21世紀前30年高科技軍事革命是FCS旅編制改革的裝備基礎!FCS旅編制改革是想圓美國陸軍的高科技武器夢。美國陸軍夢想從2000年算起,經過30年高科技武器的積累,到2030年左右使一個裝備電磁炮、激光炮、高能微波武器、會思考的主動機器人、穿牆觀察傳感器、柴油燃料電池等未來高科技武器約4000人的FCS旅,具備擊敗2000年水平3個美國陸軍師6萬人的戰鬥力!同理,屆時一個約1000人合成營將具備擊敗2000年水平1個美國陸軍師2萬人的戰鬥力!
美國陸軍爲何如此癡迷高科技軍事革命的威力?因爲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空軍14年中依靠高科技武器一次又一次成功實現以空制陸戰,迫使美國陸軍一次又一次承當起打掃戰場的羞辱任務,有時甚至連打掃戰場的羞辱任務都攬不到。極端糟糕的表現使美國軍隊很生氣,不少人甚至大發“陸軍無用”、“取消陸軍”憤怒牢騷!爲一雪陸軍蒙受的恥辱,爲重振陸軍昨日的輝煌,美國陸軍必須實現以上高科技武器夢來再造陸軍。我爲何老提醒這是美國陸軍的一個夢想?因爲我和很多人一樣也有疑惑:可能嗎?僅僅30年時間美國陸軍高科技武器革命會有這麽神奇的巨大突破嗎?這是否只是一個黃梁美夢----科學幻想?它是否會成爲黃梁美夢完全取決于2000年---2030年期間美國究竟能否研制出足夠的偉大新型武器,光靠單純調整編制玩弄編制遊戲毫無用途!
我個人設想:師改旅也罷,團升旅也好,加強團也行。團和旅的級別應該完全相同,應該容許有的部隊按習慣叫團,也容許有的部隊按習慣叫旅。但是,一般情況下要禁止旅比團高半級!不管是師改旅,還是團升旅,還是搞加強團,表面形式上可以探索多種編制改革:一、需要師改旅的師,可裁減3分之2的部隊剩余編制成一個5000人左右的合成旅;二、需要團升旅的師,可以把團編制擴大成5000人左右的合成旅;三、需要搞加強團的師,可把團編制擴大成5000人左右加強團。但是,不管選擇那種表面編制形式,本質內容都應該是大搞20--30年高科技武器科研,到2030年左右讓我軍5000人左右的合成部隊,普遍性達到我軍現在2萬人加強師的戰鬥力!當然,由于軍事科技水平差距巨大,我這個陸軍旅戰鬥力設想比美國陸軍旅戰鬥力設想還有很大差距。盡管如此,也必須靠研制和普及新型遠距離精確打擊武器才能實現。否則,注定是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
目前,解放軍師改旅只是一種單純的編制調整,與長期武器科研計劃毫無關系,與旅營連三級合成軍編制改革關系也不大。實際上只是在很短時間內把部分師撤銷縮編爲旅,把師長改爲旅長,旅比團高半級。我感覺如此師改旅似乎不太妥當。能否對目前的師改旅做些改革? 這幾年我在網上貼過幾篇批評師改旅的文章,討論中深知大家對中國陸軍的師改旅褒貶不一。我希望通過批判的學習美FCS旅合成軍改革,能使大家統一思想認識:光靠調整編制對提高戰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應認真糾正師改旅存在的問題,積極發掘師改旅存在的希望,努力使師改旅走上健康科學的改革道路,用20--30年時間,靠研制高科技武器裝備,靠旅營連3級高度合成編制,實現使解放軍師改旅後5000人戰力相當于現在2萬人加強師的科技夢。我的意思是建議解放軍總結師改旅的經驗教訓,走高科技武器革命爲主、編制改革爲輔的健康科學的編制改革道路。應該給師改旅確定一個偉大的長期奮鬥目標,師改旅的偉大的長期奮鬥目標應該是:20--30年後,5000人旅的戰鬥力應達到現在2萬人加強師的戰鬥力!這應該是我軍師改旅本質目標。要達到這個理想,首先,解放軍必須制定一個未來30年陸軍高科技武器研制規劃,其次,解放軍必須逐步實驗逐步推進逐步提高旅營連三級合成軍改革!一句話,今後要以逐步裝備高科技武器爲基礎,把合成軍建在旅上!把合成軍建在營上!!把合成軍建在連上!!!
20--30年後,5000人旅的戰鬥力應達到現在2萬人加強師的戰鬥力!應該是我軍師改旅後的長期奮鬥目標。但是,目前,我軍師改旅似乎沒有這麽赤裸裸的未來戰爭目的,主要存在兩個問題:1、大家對長期的高科技武器研制規劃沒興趣,這個問題很複雜暫時不談;2、大家對逐步實驗逐步推進逐步提高旅營連三級合成軍改革沒有熱心。不少將校心中很平靜,他們認爲和平時期旅的合成編制程度都不能太高,因爲合成軍太難管理,旅級軍官的合成指揮能力很差,只能在傳統步坦炮之間搞適當合成編制;而在營級搞合成編制則被他們批判爲超越國情的異端邪說;至于把合成軍建在連上則更被他們看成笑話神話。因爲他們習慣輕松做官,喜歡悠閑自如的指揮單一兵種例如步兵營,步兵旅,不用動多少腦子就能管理的井井有條。當然,這種嚴重排斥合成編制的部隊未來能否與強敵打仗他們似乎並不甘興趣。他們認爲到打仗前或演習前,集團軍和大軍區首長會考慮把專業部隊加強給旅營連配合作戰的問題。所以合成軍是不需要他們過分操心的次要事情。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0&id=89392815&boardId=7摩步旅
摩托化步兵是指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徒步進行作戰的兵種。其特點是戰鬥開始前運動速度快,適應各種地形條件,機動靈活。但進行戰鬥時沒有必要的掩護,戰鬥發展速度慢。這是經濟不發達國家采取的過渡型編制。
通常摩托化步兵師編有坦克團、摩托化步兵團(若幹)、炮兵團、防空團;摩托化步兵團編有摩托化步兵營(若幹)、炮兵營;摩托化步兵營編有摩托化步兵連(若幹)、炮兵連;摩托化步兵連編有若幹步兵排和汽車班。
補充:陸軍分爲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等,其中步兵又分爲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機械化步兵.因此,摩托化步兵與機械化步兵是不同的.
從乘載工具區分。摩托化步兵主要乘坐汽車、 摩托車;機械化步兵主要乘坐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
從戰鬥方式來看。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機動到對方小口徑火炮的射程外,一般爲3至5公裏外,下車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汽車此時隱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階段(一般爲30到50分鍾時間),爾後邊運動,邊由連戰鬥隊形展開成排戰鬥隊形,最後展開成組戰鬥隊形,在距離敵機槍有效射程的距離邊緣(一般爲400至600米),展開成沖擊戰鬥隊形,高速沖擊敵防禦前沿,實施最後突破。
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單兵武器;摩托化步兵主要采取步兵指揮手段,如口令、旗語、步兵電臺。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翻譯和曆史原因,番號上的“摩托化步兵師”或“摩托化師”並不一定是指摩托化步兵。例如,蘇聯57年以後的“摩步師”就是機械化步兵師。其46-57年之間的“步兵師”就是摩托化步兵師。蘇聯的“機械化”是強調步坦協同,摩托化步兵是以步兵爲主,坦克爲輔。這個“摩托化”既不代表摩托車,也不是卡車,而是馬達化,動力化的意思。
60年代美國是機步師和摩步師都有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機步師就是用裝甲車,摩步師就是用卡車。現在雖然沒有現役摩步師,但101和82都是用乘卡車進入伊拉克的。中國的標准與之大體相同,事實上中國的空降師也在進行摩托化改造(小部分機械化),即便不能空降也可以當輕摩托化師用,而不是像以前只能當徒步步兵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3853.html?tp=0_11
廣州軍區設兩棲機械化師 臺媒體:南北夾擊
鳳凰衛視2005-1月9日報道 《解放軍報》首次披露,廣州軍區已編有裝備精良的兩棲機械化師。臺媒體指連同南京軍區已有一個同類軍種,解放軍已形成兩支南北夾擊臺灣的兩棲部隊。
臺灣的《中國時報》指,《解放軍報》報道的兩棲機械化師,是駐紮在廣東博羅的第四十二集團軍第一二四師,另外一支得到官方媒體確認的兩棲機械化師,是南京軍區第一集團軍轄下的第一機械化師,兩支部隊正好布置在臺灣對岸的南北兩端,是未來對臺用武作戰鉗形攻勢的南北兩個鐵拳。
本月三日,《解放軍報》頭版注銷了一條新聞《廣州軍區某機械化師采取措施確保年終歲尾訓練品質》,首次確認了廣州軍區確實編有一個兩棲機械化師。從已公開的各種反映兩個兩棲機械化師的官方照片看,解放軍兩個兩棲機械化師主要的主戰裝備為新型六二A水陸兩棲坦克,該型坦克能從距岸五公裡的海上,在泅渡中向岸上發射一○五毫米的炮射導彈。兩棲坦克作為突擊先鋒,具備遠距精確打擊能力,可以從海上轟擊岸上的臺軍坦克、炮陣地和火力點,並在空軍航空兵和海軍艦炮掩護下,突擊上岸撕開臺軍海岸防線。
過往,解放軍只編有一個兩棲機械化師部署在南京軍區,隔海面對臺灣北部地區。除了這兩個兩棲機械化師以外,解放軍駐福建第三十一集團軍也列編一個兩棲裝甲旅,該集團軍第九十三機械化步兵旅列編一個兩棲坦克營。另外,海軍陸戰隊第一旅也列編一個裝備精良的兩棲裝甲團。這些部隊都可能部署在未來臺海戰役的正面戰場。
http://mil.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5/01/10/001099717.shtml 軍報透露的中國兩棲機械化師
2005年1月3日解放軍報第1版登出了一條新聞,“廣州軍區某機械化師采取措施確保年終歲尾訓練質量”,透過這條新聞,有心的軍迷可以從這條官方八股文章中,獲得以下信息:
[1]透過軍隊官方媒體,確認了廣州軍區確實編有一個兩棲機械化師,這個兩棲機械化師,卑人推測,八九不離十是42集團軍編成內的第124兩棲機械化師。
我軍另外一支得到官方媒體確認的兩棲機械化師,是南京軍區第一集團軍編成內的第1兩棲機械化師,(也就是硬骨頭6連所在師)我軍這兩支鐵拳,正好布置在臺灣島對岸的南北兩瑞,是未來攻臺作戰,我軍鉗型攻勢的南北兩個鐵拳。
從已公開的各種反映兩個兩棲機械化師的官方照片看,我軍這兩支兩棲機械化師.,主要的主戰裝備如下:
[A]兩個師都換裝了新型63A水陸兩棲坦克作爲突擊先鋒(該型坦克能從距岸上5000米的海上,在航渡中向岸上發射105毫米的炮射導彈),具備了遠距精確打擊能力,可以從海上點名岸上的臺軍坦克,炮陣地和火力點.在空軍航空兵和海軍艦炮的掩護下,突擊上岸撕開臺軍海岸防線。
[B]師屬的裝甲步兵,都換裝了63C型水陸兩棲裝甲輸送車,或86B型水陸兩棲步兵戰車,爲了提高這兩種海改型裝甲車輛在海上水中的航渡速度,我國兵工企業,對這兩款車進行了改造,在車的尾部都加裝了一臺大馬力摩托舷外挂發動機。
[C]師屬炮兵,都列裝了可以加裝浮桶的86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這種自行火炮在不改變86式122自行火炮原有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運用集成、附件疊加等技術,通過給火炮加裝增壓浮箱、利用自身動力帶動螺旋槳,巧妙地解決了浮力和水上動力問題,使自行火炮具備了水上機動和作戰能力。各附加裝置與車體聯接可靠,安裝方便。自行火炮上岸後,可迅速解脫附加裝置,“輕裝”投入戰鬥。在演示現場,一輛輛經過改裝的86式122毫米自行火炮劈波斬浪,在水面縱橫馳騁,能迅速按要求展開戰鬥隊形,對敵目標實施火力打擊。
據有關專家介紹,該火炮是中國軍隊目前爲止所有兩棲裝甲車輛中重量、口徑、後坐力均最大的裝備,使兩棲裝甲車輛的承載重量達到了新高度,開創了中國軍方自行火炮水上機動和作戰的先河。
[D]另外各種新型後勤兩棲裝甲救護車,兩棲裝甲加油車,兩棲裝甲搶救車,兩棲裝甲輔給車等都已成龍配套列裝部隊。
[2]透過這條新聞,軍迷還可以了解到,我軍的兩棲機械化師,十分重視戰場信息偵察工作,廣州軍區的兩棲裝甲師,列編有偵察營,該營工最少編有三個連如編有儀器偵察連[簡稱儀偵連],肯定裝備有戰場偵察雷達,各種紅外,微光,熱成像和激光測距等儀器,該偵察營可能還編有一個無人偵察機連。
按照過去的我軍編制情況,一般在集團軍級才編有一個偵察營,而師級單位一般只編有一個偵察連.但是,因爲現代作戰的特點,發現就意味著被消滅,我軍拳頭部隊,依據現代高科技局部戰爭的特點,加強師級偵察部隊建設也在情理之中。
總之,目前我軍的武器裝備越來越現代化,對臺軍事准備工作,正在加緊進行,我軍現在是真打真准備,我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已今非昔比,再看看各造船廠紛紛下水的新登陸艦和各型新潛艇,戰艦。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50105/12049492.html 美騎兵第一師的歷史和現狀
美軍騎兵第一師,是美軍的王牌軍,是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部隊。過去是騎兵,後來改成陸軍 ,但番號一直沒變,部隊雖然沒有馬,但是士兵的簡章上還留著一個馬頭符號,騎一師在美軍很有名,很少吃敗仗,但在北韓戰爭中,敗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的手裏。當他們從你面前越過的時候,塵土中揚起的陽剛之風和虎虎生氣撲面而來,仿佛只要用他們整潔挺拔的身姿來告訴你他們是一隻百煉成鋼的威武之師... 王牌之師。享譽美軍的傳統王牌戰鬥單位,他們的歷史可以將我們的思緒帶回枕戈寢鞍的騎士時代…
第一騎兵師下轄空軍第9中隊
美軍的第一騎兵師,軍事上稱作"第一騎兵師支援戰鬥指揮單位",下轄三個獨立的作戰體系,分別是1)空軍第9中隊,隸屬美空8軍第3戰鬥大隊;2)第15後勤大隊,隸屬13軍團第13團;3)第15步兵戰鬥大隊,隸屬13軍團第3步兵團。為了統一明確的戰鬥目標,三個作戰單位相互補充、支援和協調,但又相對獨立。全師人馬和裝備駐紮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伏特沃德,隸屬於美軍第三機動摩托化集團軍。 "支援戰鬥指揮單位"這一名稱來源於越戰時期。當時第一騎兵師的指揮官授權可以直接行動,在完成特別任務時甚至可以越權先斬後奏。現存第一騎兵師的體制是在其悠久的歷史和長期的經驗上建立起來的。在下面的章節介紹他們歷史上血染的光輝與榮耀:
空軍第9中隊戰機的轟鳴中記載著1942年8月10日那個日子,即它的前身空軍第9通訊中隊建立的日子。大約一個多星期之後,1942年8月21日,新單位在紐約誕生。到了1943年8月20日重組之後,戰鬥中隊被命名為第9空援戰鬥中隊,然後很快地投入到亞太空中大戰場之中執行空勤任務,協助地面部隊的登陸行動進行空-地打擊;在呂宋島戰役中成功掩護多次登陸行動,直到1945年11月硝煙散盡才結束他們的使命。
1775年,當美國第二屆國會任命軍隊中職業上將的決議通過時,美國後勤軍團隨之誕生。 1816年時,工資支付部門分開出去獨立為政。發薪人員的等級一般為少校,在團級單位中給服役士兵發放工資。少校在軍區總部的辦公室內按月給官兵發薪,並要到戰場給前線的士兵帶去一盒金幣。發放工資的日子不是固定的,但是對不同的士兵來說發餉的間期是一樣的。這樣的習慣一直維持到軍需團合併了他們,時值1912年。
軍需團的功能在一次大戰中被擴大,導致它在後勤保障和運送方面有些應接不暇。1918年10月,議會通過議案,財政部為戰略部的一個分支機構。與其前身不同的是,此財政部不光擔負軍隊軍餉和差旅費,而是所有的戰爭開支,包括中央調配、審計和預算。
波斯灣"海灣戰爭"
1990年8月7日,一紙軍令從波斯灣加急發出,電令第一騎兵師協同第18空降師增援沙烏地阿拉伯並作戰備狀態。其中命令第一騎兵師于9月15日,14,16日(24小時行動)前戰場到位。根據進度表,截止9月中旬,將有超過800輛重型裝甲車被安置到伏特沃德軍需站,再從休斯頓港出發。另外還有4,200輛裝甲機車從陸路到達,每兩小時出發一批。
我們的視線再次回到1940年7月1日,第15步兵戰鬥大隊的前身A聯隊於此間作為美軍的第一隻陸軍兵員補充單位誕生。1942年3月10日,該單位在加州的漢恩軍事基地重組,編制為第256後備聯隊,然後迅速投入到亞太戰場,在二戰中投入到新幾內亞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1946年12月15日在南韓部隊解散。
即使在不光彩的越南戰爭中,作為戰鬥部隊出征的原第15步兵戰鬥大隊(當時為第256步兵後備聯隊)仍然不啻為一把尖刀,在戰場上威風八面,這在當時士氣平平的美國軍隊中實屬不易。從1965年11月1日部隊集結到1971年6月25日在泰國的美軍基地解散,7年的東南亞戰爭的確賦予這只老兵隊伍新的力量。
1985年11月1日,在德州的伏特沃德美軍基地第15步兵戰鬥聯隊正式組建,並歸屬於美軍第一騎兵師。1990年9月7日,第15步兵戰鬥聯隊的編制被劃分到13軍團第3步兵團。
現裝備
隸屬於美國第3機械裝甲軍,編制16,000人,駐紮在胡德要塞。它是一個重裝甲師,是美軍兩個“急召”機動師之一。它具有在短時間內達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執行空軍、海上和陸上任務的快速機動能力。它于1921年建立於德克薩斯州的佈雷斯要塞,一個月後,第一騎兵團歸建該師。其最初包括的建制單位還有第82野戰炮營、第13信號騎兵連等。在它80多年的歷史中,第1騎兵師曾多次參加美軍的重大行動並有優異的表現。它的首任師長是羅伯特.豪茲少將。 第1騎兵師隸屬於陸軍第3集團軍,駐美國得克薩斯州胡德堡。該師的編制裝備與裝甲師基本相同,具有強大的裝甲突擊力火力以及快速機動力,是美軍快反部隊中的兩個重型師之一。師強大的地面突擊能力使其成為美軍應付大規模戰區戰爭和地區危機的最後決戰力量之一。
一、編制裝備
第1騎兵師編制總人數1.6萬人,下轄師部與師部連,第1騎民族(轄第5騎兵團第2營、第8騎兵團第2營、第12騎兵團第1營),第2騎兵旅(轄第5騎兵團第1營、第8騎兵團第1營、第12騎兵團第2營),第3騎兵旅(轄第9騎兵團第1營、第8騎團第3營、第7騎兵團第2營),以上3個騎兵旅共編6個重型坦克營和3個機步營。該師還編有1個工兵旅(下轄3個工兵營),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航空旅(下轄2個攻擊直升營、l個航空指揮連、1個騎兵中隊),1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以及1個師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M1A1/A2全履帶主戰坦克348輛,M2步兵戰鬥車144輛,M3騎兵戰鬥車94輛,全膠帶裝甲人員輸送車308輛,履帶式指揮所運載車167輛,AH-64攻擊直升機36架,AJ-1攻擊直升機8架,UH-60A多用途直升機24架,OH-58D觀察直升機44架,EH-60電子戰直升機3架,“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08部,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90毫米無坐力炮24門,107毫米迫擊炮60門,36部“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和24門改進型“火神”高炮,各形無線電臺5281部,各種夜視設備4657部,40毫米槍榴彈發射器999具,M9型裝甲戰鬥工程車8輛。
二、作戰能力
1.機動力
在戰略機動能力方面,第1騎兵師除師先頭部隊和師屬航空旅可通過軍事空運司令部的C-5運輸機和C-14或141B運輸機快速投送外(C-5A運輸機裝載6架AH-64攻擊直升機僅需7個人時,直升機旋翼不需拆卸,運抵戰區後可迅速投入作戰),師其餘重裝備(348輛重型坦克、238輛步兵和騎兵戰鬥車、308輛全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72門155毫米自行榴彈炮、9門12管227毫米多管火箭等)必須通過海運或陸上運輸從前沿部署地區投送到危機地區。為使該師儘快形成戰鬥力,通常將該師人員全部空運至戰區,並啟用戰區預置和海上預置裝備。海灣戰爭中,該師採用的就是人員空運、裝備海運的戰略機動方式,用了2個月的時間完成從前沿部署地區向海灣戰區的機動。在戰術機動能力方面,全師編有各種作戰車輛和輸送車輛5700余部,各型直升機121架,具有較強的地面和空中戰術機動能力,晝間地面機動速度每小時30公裏,夜間每小時25公裏。在非作戰條件下,一晝夜機動距離可達500公裏,在戰鬥條件下一晝夜可機動150-200公裏。該師全部144輛M2步兵戰鬥車和94輛M3騎兵戰鬥車以及308輛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均具備兩棲機動能力,能克服水障進行機動作戰。該師航空旅的2個攻擊直升機營機動作戰半徑可達230公裏。該師空中突擊連裝備15UH-60黑鷹直升機,可一次空中機動一個步兵連,空中機動速度可達200公裏/小時,即便在掠地高度(7-30米)飛行,也可達150公裏/小時,是其坦克和機械化部隊機動速度的3-4倍,可配合該師進行連級規模的空中突擊作戰和機降作戰。
2.火力
(1)壓制火力:該師編有3個155毫米自行榴炮營(72門)和1個M109A6型多管火箭炮連(9門),可在各種氣象和地形條件下為師提供核和非核炮兵火力支援。師屬3個榴彈炮營採用集中射擊方法,每分鐘可發射288發炮彈,有效壓制和摧毀縱深30公裏內的敵軍步兵、裝甲目標和炮兵群。該師裝備了最先進的“帕拉丁”M270多管火箭炮(9門),每門12管火箭炮的壓制效力相當於1個野炮營24門155毫米的榴彈炮,毀傷距離達35公裏,能夠為師提供大面積暫態密集壓制火力。1門火箭炮一次齊射12枚火箭彈可壓制12萬平方米的地域,相當於96發155毫米榴彈炮彈的壓制效果。而且該師炮兵全部履帶化、自行化,機動距離遠(“帕拉丁”多管火箭炮一次機動距離可達359公裏)、機動速度快(M270機動時速可達64公裏,戰鬥行軍轉換時間僅2分鐘),能夠快速轉移發射陣地,因而能對更大縱深的敵軍目標實施火力襲擊。第1騎兵師還編有60門107毫米迫擊炮,可對0.8-6.8公裏內的敵軍目標形成每分鐘1080發的壓制毀傷能力。師炮兵戰術指揮系統,運算速度800萬條指令/秒,每小時可處理720項火力任務。裝備該師的“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炮,配備彈道電腦和自動定位定向系統,行進間射擊反應時間少於60秒。需要時,師航空旅的44架攻擊直升機還可用航炮火力(30和20毫米航炮炮彈共49000發)和火箭(3040枚)對敵地面部隊進行火力壓制。
(2)反坦克火力:第l騎兵師建制內的反坦克火力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空中反坦克火力。第1騎兵師建制內的AH-64攻擊直升機36架,AH-1攻擊直升機8架,機載“地獄火”式反坦克導彈命中精度為96%,可有效攻擊7公裏距離內敵坦克。根據美軍實驗和海灣戰爭實踐,一架AH-64攻擊直升機能攻擊16輛坦克(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AH一64攻擊直升機發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2800枚,擊毀伊軍裝甲目標2100多個)。按照美軍“將帥屬航空旅的攻擊直升機集中使用”的觀點,攻擊直升機營採用集中攻擊方式,能有效地打擊100公裏縱深的敵裝甲集團。如該營採取連續攻擊方式(1個連進行攻擊,第2個連在前方彈藥與油料站補充,第3個連前往攻擊途中,以保持攻擊的連續性),可一次攻擊384個裝甲目標,扣除戰損因素,按70%的摧毀概率,可一次毀傷268個裝甲目標。該師建制內的22架UH-60“黑鷹”多用途直升機,每架也均可挂載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也具有較強的反坦克能力,情況需要時也可用於反坦克。二是地面反坦克火力。第1騎兵師的地面反坦克火力主要由機步營、坦克營和炮兵旅的反坦克火力組成。第1騎兵師的3個機械化步兵營裝備1O8具“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和238部476管“佈雷德利”車載“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具有每分鐘發射1428枚反坦克導彈的能力。這兩種反坦克導彈均採用了“發射後不管”的制導技術,命中精度高,破甲威力大(“陶”式反坦克導彈正面破甲厚度達1030毫米)。扣除戰損因素,按60%的摧毀概率,具備一次摧毀856個裝甲目標的能力。6個坦克營的348輛M1A1主戰坦克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反坦克能力,348門120毫米的坦克炮使用貧鈾穿甲彈,可有效擊毀3公裏的敵裝甲目標。該師師屬炮兵旅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可發射“銅斑蛇”鐳射制導炮彈,採用彈道末端制導技術可精確攻擊16公裏內的敵軍坦克集群。帥屬多管火箭炮連使用“薩達姆”遙感反裝子母彈一次齊射,可攻擊35公裏內的648個裝甲目標。
3.情報與電子戰能力
(1)情報偵察能力:第1騎兵師的主要情報與電子戰力量是建制內的軍事情報營(第312軍事情報營,下轄收集與幹擾連、情報與監視連和電子戰連)以及第4航空旅的空中騎兵中隊(下轄2個空中騎兵隊)。主要情報與電子戰裝備是12架OH-58偵察直升機、3架EH—60專用電子戰直升機、12部地面偵察雷達、30余部(套)電子戰設備。師屬AN/TSQ—114A型車載式甚高頻通信測向系統,每分鐘可對6部電臺測向。師軍事情報營利用遠距離技術偵察手段及投擲式遙感偵察系統可直接偵察監視100公裏範圍內的敵情,並可向300一400公裏縱深派出遠程地面偵察。全師在進攻中可派出250~270個偵察單位,防禦中可派出170~180個偵察單位。師屬空中騎兵偵察中隊的電子設備主要以直升機為平臺,偵收的頻段寬、距離遠、精度高。12架OH—58D輕型攻擊與偵察直升機能夠獨立地遂行縱深偵察任務,可對師整個作戰地域和關心地域(即由己方前鋒線向前延伸150公裏)的敵軍部署、C3I設施進行快速的空中偵察、識別和定位。師地面無線電技術偵察距離500公裏,直升機空中偵察距離150公裏。直升機上裝備的毫米波雷達、低照度電視、紅外前視雷達、鐳射探測系統和光學照相偵察裝置,可晝夜搜索目標,為師提供不間斷的空中偵察、監視和目標搜索能力,並利用機載目標交換系統、配備到師旅的聯合戰術情報分發系統、配備到營、連的單信道地面和機載數據保密通信系統以及定位報告系統快速處理所獲情報。師航空旅的44架OH-58D觀察直升機能夠利用機載目標交換系統,UH—60、AH—64直升機,空軍的F—16、A-10攻擊機和炮兵的戰術火力系統通信,報告實時目標情況。師屬炮兵下轄的目標搜索連的AN/TPQ-36型反炮兵雷達,可探測12公裏以內的敵迫擊炮和24公裏以內的榴炮或火箭炮陣地。
(2)電子戰能力:第1騎兵師編制專用電子戰飛機3架(EH-60),各型電子戰設備30余部,能夠為師提供高頻和甚高頻通信攔截和幹擾能力,可在師的整個作戰縱深實施攻擊幹擾。3部直升機載AN/ALQ-151通信幹擾系統可從空中截獲和識別敵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師的車載式電子幹擾能力可達到:地面30公裏、空中40公裏,定期監視40~50個無線電網、15部雷達。1小時內測向定位60-80個短波電臺坐標、24~30部地面雷達坐標,幹擾壓制30個無線電網、10-15部雷達。有效壓制敵第一梯隊團的指揮通信網和電子發射發置。該師還具備很強的電子設備硬摧毀能力。師屬騎兵中隊的偵察直升機與攻擊直升機按12:8的比例縮成,具備很強的目標探測技術與精確制導技術相結合的實體摧毀能力。
4.通信指揮能力
編有師屬通信營(第13通信營,下轄指揮戰鬥連、前方通信連、通信支援戰鬥連),能夠為師提供多路戰術衛星通信終端服務、多路無線電通信系統和移動用戶設備網,能覆蓋全師和軍3.75萬平方公裏的作戰地域。為8100個左右用戶(其中固定用戶6200個,移動用戶1900個)提供數據、圖像和語音的保密通信,保障師的指揮、控制、情報、火力支援和戰鬥勤務支援。海灣戰爭中,第1騎兵師使用了移動用戶設備網,8部RT一1539型數字無線電臺組成的無線電入口單元每秒鐘可傳遞25.6萬比特(3.2萬個字節)的資訊量。全師共裝備19部AN/TTC-48V型小型用戶節點交換機,配備到營一級的V1型可聯接26個數字用戶終端,配備至旅一級的V2型可聯接41個數字用戶終端。師通信營可為師提供6個調頻無線電站以擴大師的作戰活動和情報網。全師裝備機載式、背負式和車載式三種類型的單信道戰術電臺5200余部,最大通信距離8~35公裏,由於採用了擴頻、跳頻、反電子幹擾先進技術,能夠提供高度可靠的保密通話和數據通信,是騎師前方地域部隊主要的指揮控制手段。
5.防空能力
第1騎兵師有較強的防空自衛能力,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師屬防空炮兵營裝備“復仇者”自行防空導彈系統36部,可在行進間發射,具有全向攻擊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師屬防空營24門改進型“火神”高炮(每分鐘射速3000發,自動搜索和識別目標時間不到2秒鐘),在師前方地域警戒雷達以及師騎兵中隊OH—58D偵察直升機的配合下,能有效地對師作戰地域內的低空(1.2~3.8公裏)來襲敵機進行打擊,掩護師主要作戰隊形的空中安全。二是師航空旅的36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24架“黑鷹”多用途直升機均可挂載4~8枚“毒刺”空對空導彈,有一定的防空自衛能力。三是該師6個坦克營的348輛M1A1主戰坦克,共裝有696挺高射機槍,具備一定的對低空來襲敵機和直升機的防衛能力。
6.防化能力
師屬防化連(第68防化連)編有一個核生化分隊和4個消除沾染排、l個煙幕排,能夠完成本師的核生化偵察、洗消和發煙任務。全師的12個裝備洗消站能在1小時內洗消48部戰術車輛。全師連一級分隊均配備毒劑控測和防止毒劑沾染的成套設備,如N8A1化學自動報警、M256化學探測器以及單兵防護設備。全師所有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均裝有完善的三防系統,在核生化條件下,乘員不必穿防護服即可連續作戰。其他作戰車輛均配備有M11/13清毒器,所有單兵均配備有微型毒劑報警器,體積僅香煙盒大小,能對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全部報警,加上所配備的單兵M258A1消毒裝置,能夠進行4級態勢的防護。根據需要,師化學連的煙幕排可在機動地域製造2公裏寬的煙幕屏護帶。
7.工程保障能力
師屬工兵旅編有旅部及旅部連,下轄第8、第20、第91工兵營。依靠師自身的工兵力量,可完成師戰鬥工程保障、機動與反機動任務。快速構築與維持師戰鬥地域內的主要作戰道路、攔阻陣地和波涉場的進出道路和主要橋梁。師的攻擊架橋分隊使用MAB自行舟橋能夠在跨度144米的河上快速架設4個載重60噸的漕渡門橋。使用MI主戰坦克底盤的HAB重型衝擊橋可伴隨坦克師的突擊行動,在敵火下快速架設跨度32米載重70噸的門橋,保障坦克裝甲戰鬥車輛克服溝壕等障礙,架設與撤收時間僅為3~10分鐘。工兵旅編有24門90毫米無坐力炮,可協助師對敵築壘地域進行破障攻擊。在進攻時,師每個坦克營或機步營在1個工兵排的支援下,以機械作業方式(坦克掃雷犁/掃雪滾)在雪場中開闢120米通路僅需要10分鐘。在防禦時,該師1個工兵連在24小時內可構築1萬~1.4萬米的反坦克壕。師裝備的18部“火山”佈雷系統,如使用6架UH一6O多用途直升機快速布設臨時雷場,飛行3個航次便可布設18處標準雷場(1個直升機架次可布設300米X 200米混合雷場)。師3個24門制的155毫米炮兵營基本攜行量中的撒布地雷于母彈可布設15處高密度雷場、57處低密度雷場。布設1處高密度雪場的時間僅需1分鐘。師建制的多管火箭炮連可快速投射遙控反裝甲雷場,投射距離心)公裏,一門火箭炮一次投射可布設336枚AT—2反坦克地雷,構成。40萬平方米的反裝甲雷場,阻滯前方地域敵坦克部隊,遲滯、殺傷敵人。師工兵營裝備的8輛Mg型裝甲戰鬥工程車能夠以48公裏的時速伴隨進攻部隊進行快速工程保障。
8.夜戰能力
第1騎兵師裝備各種夜視系統4657部。師全部主戰坦克、自行火炮、戰鬥車輛和直升機均配備了夜間探測和瞄準系統。“阿帕奇”攻擊直升機PNNS夜視系統在夜間對坦克的探測距離達12公裏,識別距離為7公裏。該師裝甲旅6個坦克營的MIAI主戰坦克採用新型的全景熱成像觀察儀和熱成像瞄準鏡,大大提高了夜間機動和探測與攻擊目標的能力。1994年後改裝的部分MIA2主戰坦克裝備的“指揮員獨立熱成像觀察儀”和駕駛員熱成像儀採用被動式紅外技術,更不易被敵方發覺,夜間行動的隱蔽性更強。該師機步旅3個機步營的M2“佈雷德利”系列戰車在其觀測與指揮系統中裝有晝夜觀察儀和紅外熱成像系統。238部車載“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系統配備的AN/TAS-4熱成像瞄準儀可在夜間對2~6公裏的裝甲目標進行探測和瞄準射擊。由於擁有較強的夜戰能力,美軍認為,騎兵師可實施晝夜連續作戰的高速突擊,且攻擊的最佳時間是在夜間。
9.後勤支援能力
第1騎兵師的師級後勤支援由本師支援司令部提供。下轄第15、第115、第215三個前方支援營,第27保養支援營,第615運輸飛機保養營。每個前方支援營分別編有2個坦克系統支援隊和2個機步系統支援隊。每個營最多可同時對2個坦克營和2個機步營實施支援,提供一、二、三、四、五、七、八、九類物資器材的文援保障,並能對前方旅支援區內的通信和地面導彈裝備實施中級前沿保養。師支援司令部共編有各種噸位的運貨卡車、拖車和油罐拖車1223輛,可運輸166萬磅的編制裝備。師保障支援營下轄的汽車運輸連每日可提供5噸至22.5噸卡車和拖車138輛,一次運貨1102噸。該連用18倆帶60噸拖車的卡車1次可運送445噸作戰物資和18輛中型坦克。保障支援營下轄的供給與勤務連能夠每日為師接收、臨時貯備和分發一類補給品35.58噸、二類補給品52.71噸、三類補給品9.34噸、四類補給品20.07噸、除飛機機外的七類補給品23.97噸以及工程建築材料21.76噸,並每天從車運輸站轉運136噸彈藥到被支援單位。在師和旅支援區內提供5個水源供給點,能夠貯存水3萬加侖,一天來回二次可運水1.2萬加侖。每天能貯存和分配汽油30萬加侖,使用75%的燃料分發車輛,一天往返兩次可分發汽油19.72萬加侖。該連開設5個野戰供水站每晝夜可向部隊供水60多立方米。師保養支援營下轄的1個重型維修連和1個輕型維修連能夠向不受師3個前方支援營支援的師部隊提供各種裝備的中級維修和保養。保養支援營下轄的導彈支援連可為師的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反坦克導彈和多管火箭炮系統提供實地維修。師支援司令部直轄的運輸飛機保養連,能夠對師航空旅的各型直升機提供航空保養,包括直升機的動力系統、電子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武器系統、飛行控制設備維修、搶修與撤離。師保養支援營下轄的醫療支援連能夠提供師級衛生勤務支援,能夠為師後防區域和從旅區域衛生連後送下來的各類傷病員提供接收和治療設備。為不需住院,且在96小時內可回到崗位的傷病員提供160套安置設備。可在師支援區內為分隊手術提供衛勤支援。
10.從綜合攻防能力
一進攻作戰能力。第1騎兵師達到一級編制水準時,可遂行各種條件下的進攻作戰,尤其適合擔任突破、縱深攻擊和追擊任務。在軍的編成內擔任主要方向的進攻時,進攻正面可達25-30公裏,擔任次要方向的助攻時,進攻正面可達40公裏。對預有準備防禦之敵進攻時,師的突破地段寬度為6-8公裏,對倉促防禦之敵進攻的突破地段可達10公裏。進攻的縱深可達60公裏以上,可一次殲滅敵一個裝甲或機步團。在海灣戰爭地面進攻中,該師攻擊縱深達到200公裏以上,每晝夜的進攻速度達到80公裏。
防禦作戰能力。防禦戰役中,第1騎兵師可在軍的編成內防守正面30-60公裏、縱深50-70公裏的防禦地帶,抗擊敵一個集團軍的進攻。通過扼守要地、機動防禦、使用空中機動特遣部隊以突襲和地面設伏方式遲滯和粉碎敵集團軍的進攻行動。第1騎兵師在防禦中還可作為軍的預備隊,利用其快速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突擊力,對楔入防禦之敵實施反突擊。在撤退行動中適合擔任掩護部隊。
三、作戰能力的局限性
第1騎兵師作戰能力的局限性主要有:
1.該師的重型裝備數量多、體積大,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空運,因而不能形成整師的快速戰略機動能力。海灣戰爭中,該師的全部重裝備從本土由海運輸送到沙特戰區歷時2個月。重裝備與人員的分開投送,必須在到達戰區後花時間進行必要的整備,影響行動初期的戰鬥力。
2.該師的重型主戰坦克、戰鬥車輛在密集叢林、山嶽地帶和水網障礙地形上的作戰能力有限,更不適宜城市化地形作戰。M113裝甲輸送車只裝備一挺外置機槍,火力及防護力較弱,且速度較慢,實戰中難以與M1A2主戰坦克和M2/M3“佈雷德利”戰車協同作戰。
3.師建制內的運力有限,難以保障巨大的戰鬥物資損耗。第1騎兵師全速突擊時,每日消耗燃料60萬加侖,至少需用120車次運輸保障,但師建制的運力只能保障在師的後勤地域與旅的後勤地域之間運送數類補給品,需要另外得到軍的運輸支援。在進攻時,後勤支援車輛往往難以跟上坦克、步戰車的機動速度,影響跟進保障和持續作戰能力。
4.師航空旅的運輸直升機有限,一次最多空中機動一個連,因而限制了該師戰術上立體用兵的靈活性,使獨立縱深機降行動的規模和持續時間有限,必須儘早得到地面重裝部隊的配合。
5.該師機步旅3個機步營的步兵戰鬥車輛均未配備高射武器,因此3個機步營的防空能力較弱。
http://big5.huaxia.com/js/zzhgwz/2007/00597089_2.html 臺軍戰略預備隊空中騎兵旅戰力評估
1998年7月1日,臺軍空中騎兵旅(簡稱空騎旅)在桃園龍潭成立。這支部隊結合了戰搜直升機營、攻擊直升機營、空中運輸機營、特戰步兵營、支援營、飛機保修廠等單位,以各型直升機為主要裝備,是一支編配有油料補給、飛機保修、通信航管等戰鬥支援和勤務支援分隊的諸兵種聯合戰鬥部隊,能夠依靠自身力量獨立遂行火力打擊、機動增援、特戰破壞等多種作戰任務,具有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是臺軍“參謀本部”直接掌控的戰略預備隊。
編制和布防
臺軍現有2個空騎旅(601旅和602旅),1個航空訓練中心(戰時可擴編為603空騎旅),分別部署在臺島西海岸的北、中、南部,隸屬于第3、4、5戰區。601空騎旅編制2124人,602空騎旅編制2148人。均編有1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戰搜直升機營,2個突擊直升機營,1個特戰步兵營,1個支援營;各種直升機83架,其中AH-I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25架,0H-58D“奇歐瓦戰士”戰搜直升機16架,UH-1H通用直升機42架(目前實際裝備21架AH-1W攻擊直升機和13架OH一58D戰搜直升機)。機載武器主要有AGM一1 14“海爾法”反坦克導彈(臺軍稱為“地獄火”)、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海蛇”70mm火箭等。
航空訓練中心平時編制1771人,戰時擴編後達2264人。編有1個攻擊戰搜直升機營,1個基本突擊直升機營,1個突擊直升機營,1個特戰營,1個支援營,1個教練直升機中隊。裝備各型直升機89架,其中AH一1W攻擊直升機13架,0H-58D戰搜直升機7架,UH—m通用直升機39架,TH-67教練直升機30架。 601空騎旅是以原有的陸航兵力為主軸,執行“立體化”的作戰任務,依據“分區配置、統一運用”的原則而迅速編成的集空中偵搜、空中火力打擊和空中突擊為一體的聯合戰鬥部隊,並將直升機部隊與空降特戰部隊結合,能夠對指定地區遂行情報偵察、火力支援、突擊、空降與緊急運補等任務。
602空騎旅結合了攻擊、戰搜以及通用等各型直升機營,與特戰營、支援營、飛機保修廠、通信航管連、旅部連、憲兵排等戰鬥與勤務支援單位編成。該旅是臺軍機動性最高、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具有戰鬥立體化、高度機動化、火力強的優點,能夠在戰爭初期投放兵、火力至預定地區,同時更能迅速進入戰略位置,運用靈活的監視偵察裝備以及強大的打擊火力殲滅對方,是陸軍實施密集支援和對地攻擊的主戰兵力。
專業分工,各司其職
一支完整的空騎聯兵旅,下轄作戰任務明確的營、連級單位,並且各級都有完善的作戰、情報、訓練等部門,參謀作業組織完整,並各司其職。例如,在新的組織中,戰鬥直升機飛行員只需專注于飛行訓練、勤務支援、維修保障等任務,不需要兼任其它職務。
在反登陸作戰過程中,空騎旅的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分別完成各自作戰任務,其兵力運用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在反舟波射擊階段,空騎旅所屬直升機可以利用灘岸地貌隱蔽,在對方登陸部隊完成換乘,向登陸灘岸運動時,編組具有最大破壞能力的攻擊兵力投入戰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設置航道障礙,遲滯對方登陸行動。在灘岸戰鬥階段,戰場指揮官可以集中空騎部隊兵力,在對方登陸初期採用連續攻擊方式,給予對方持續不斷的壓力,同時配合守備部隊及打擊部隊,在灘岸建立射擊陣地,協助地面部隊進行正面壓迫,迫使對方步戰分離,殲敵于水際灘岸地區。而在反擊作戰階段,空騎部隊可配合地區反擊部隊進行連續或階段攻擊,打擊對方登陸上岸部隊,並進行縱深攻擊,打擊敵後續登陸部隊,同時發揮夜戰能力,不予對方喘息機會。
低空稱雄,聯合打擊
空騎旅火力范圍可將低空、超低空火力和空中戰機的火力與地面部隊的平面火力銜接起來,實現了高度上的整合。其中近程火力將遠程打擊火力與地面守備部隊的近程防衛火力連接起來,實現了距離上的整合。空騎旅在反登陸作戰中運用十分廣泛。第一,對裝甲目標的集火打擊。目前,臺軍一線守備步兵旅的反裝甲武器主要以M72和M2081式火箭筒為主,另有少量戰車。少數旅配備了一個由16輛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組成的反裝甲連,總體上看反裝甲火器數量較少,作戰能力有限,難以對抗對方裝甲突擊集群的快速突進。相比之下,空騎旅反裝甲火力強大,全旅
共有各型反坦克導彈464枚,換裝“長弓”阿帕奇後則將達到664枚。“海爾法”反坦克導彈命中精度達90%,最大射程8000米,能夠對裝甲車輛和水面艦艇實施非接觸打擊。臺軍設想從對方換乘編波階段開始,空騎旅縱深前出、集火突擊泛水衝擊的兩棲裝甲車輛。島上作戰階段,空騎旅集中火力突擊對方一、二梯隊的裝甲快速突擊集群,阻止對方突破,配合守備部隊,實施灘頭遭遇戰或逆襲。第二,對突入目標的抵近突擊。臺軍反登陸作戰火力計劃較周密,從20千米以遠直至陣前200米以內,分別計劃以空海軍火力、“雄風”導彈、203毫米榴彈炮、“雷霆2000”火箭炮、105毫米榴彈炮、120毫米和81毫米追擊炮以及守備部隊的輕重機槍實施打擊。但是,一旦對方突入其防禦陣地,則缺乏及時有效的火力支援。空騎旅能夠採取懸停攻擊、俯衝攻擊等方式,以反坦克導彈、火箭等近距離精確攻擊、壓制對方裝甲力量,遲滯對方攻勢,通過直升機迅速在對方攻擊方向上及突破口兩側實施布雷,阻止對方向縱深發展和擴大突破口。同時以部分力量切斷對方前後梯隊的聯係,阻斷後續梯隊的進入,支援突破口兩側的防衛分隊堅守陣地,封閉突破口,改善或恢復防禦態勢。第三,對點狀目標的拔點攻擊。空騎旅的攻擊、戰搜直升機目標較小,飛行隱秘,火力強大,運用靈活,能夠根據任務的需要將各型直升機進行混合編組,如以攻擊直升機為主,編配適當的戰搜直升機組成火力突擊組,或者以通用直升機為主,編配適當的攻擊、戰搜直升機組成兵力突擊組。反登陸作戰中,小編隊選擇夜暗、黃昏等不良天候,利用谷地、叢林地等復雜地形隱秘機動,以超低空飛行的方式潛入對方縱深,搜尋攻擊指揮所、導彈陣地等重要目標。在近岸水域,小編隊攻擊對方運輸、補給艦艇,以及指揮船、船載炮兵群等目標,通過對這些重要的點狀目標的攻擊,打亂對方攻擊部署,遲滯對方作戰行動。
全天候作戰,隱蔽偵搜
空騎旅建制內的1個攻擊直升機營,主戰裝備為AH一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該攻擊直升機的主要任務是實施空中攻擊,並可獨立或協同地面部隊共同遂行作戰任務。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可配備20厘米機炮、2.75寸火箭、托式及地獄火導彈或空對空響尾蛇導彈,並能完成夜間飛行和各種形態的作戰技能訓練,是全天候作戰機種,可以在不與敵近距離接觸的條件下,順利摧毀目標達成作戰任務。
建制內的1個戰搜直升機營,主戰裝備為OH-58D“奇歐瓦戰士”戰搜直升機。該戰搜直升機為美國陸軍現役最新型的戰搜直升機,作戰半徑249公裏,滯空時間2.5小時,配備有地獄火導彈、托式導彈、多管火箭及點50機槍,具有輕巧靈活的特性,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OH-58D戰搜直升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屬“頭頂上那顆圓球”,這顆名叫“桅頂偵搜儀”的圓球,是該戰搜直升機夜戰能力的來源,也是最重要的偵察搜索裝備,可搜索812公裏以內的目標。OH-58D戰搜直升機能夠借助地形、地物掩蔽機身,只露出桅頂偵搜儀來偵測目標,大幅度減少了直接暴露在敵火力下的機會,提高了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並在第一時間內將情報、信息傳送給指揮員,以協助指揮員下定決心,並據此制定出下一步作戰構想。
空中機動,反擊制敵
臺灣島地形復雜,山地、丘陵等佔全島面積的近80%,嚴重制約了固定翼作戰飛機的起降和裝甲車輛的機動增援。相比之下,空騎旅的直升機有著裝甲車輛所沒有的速度和空中機動能力,有著固定翼作戰飛機所沒有的靈活性和對復雜地形的適應力,可以廣泛實施空中機動作戰,在臺軍反登陸作戰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反擊作戰是臺軍反登陸作戰的決定性作戰行動,分為局部反擊和總反擊兩種樣式。空騎旅的主要任務是參加總反擊或支援關鍵戰區的局部反擊。目前臺軍的7支戰略預備隊中,66陸戰打擊旅主要實施逆登陸,862空降特戰旅主要實施特戰破壞,因此,空騎旅是臺軍總反擊作戰的中堅力量。總反擊中,空騎旅將出動其所有力量,在地面守備部隊和機動打擊部隊的配合F,實施立體多路攻擊,與對方登陸部隊展開決戰。空騎旅具有“機動一打擊一再機動一再打擊”的誶續機動作戰能力,因此,在反擊中可以實施“蛙跳”式連續反擊,從支援灘頭遭遇戰、配合前沿守備旅的逆襲開始,直至縱深的局部反擊和總反擊作戰,層層反擊,逐步削弱對方上陸部隊的攻擊勢頭,消耗對方攻擊部隊的戰鬥力。
發揮信息優勢,參加電子戰
空騎旅裝備有多種無線電臺、數位交換機、保密器、全球衛星定位儀、車載式衛星終端、MSRT行動電話等通信電子設備,可以為旅提供數據、圖像和語音保密通信服務,有效地保障部隊的指揮控制、情報、火力支援和戰鬥勤務支援等通信聯絡需求。裝配美軍售臺的“LINK-11”和“LINK-16”數據傳輸係統之後,戰搜直升機就能夠利用機載目標交換係統與攻擊、通用直升機,以及空軍戰機進行實時聯絡,並利用自身的觀瞄裝置進行目標坐標計算和測距,使地面炮兵等力量能夠及時得到目標精確的實時信息。此外,空騎旅的戰搜直升機戰時還可以作為戰術級空中預備指揮所,接替戰場指揮,確保戰場指揮控制不間斷。
空騎旅的戰搜直升機具備一定的電子作戰能力。其機載通信電子戰係統可以對前沿70千米以遠的地域實施電子幹擾和壓制。攻擊直升機上也裝備有雷達告警接收機、無源幹擾物投放器和紅外幹擾機,其中雷達告警接收機可發現處于搜索、跟蹤瞄準和導彈發射工作狀態的雷達,提供視覺告警,聯動無源幹擾物投放器、有源幹擾器可實施自動幹擾。紅外幹擾機可對6種紅外制導的地空和空空導彈實施幹擾,具有寬頻譜紅外幹擾能力,其輻射的紅外光譜,可非常精確地模倣載機發動機排氣紅外光譜,達成欺騙導彈紅外導引頭,使其偏離目標的目的。
緊急應變,立體作戰
空騎旅平時在基地實施駐地訓練及遂行各項演習訓練任務,並編組“地區應變部隊”,執行反突擊、反空(機)降、反特種進攻等任務。在發生重大災害時,執行災害搶救、人員、物資補給等工作,戰時則任臺“國防部”戰略預備隊,遂行各項作戰。
在陸軍航空部隊裝備能AH-lW、OH-58D型武裝直升機,強化了陸軍立體化作戰打擊能力。進一步在空騎旅編配了CH-47SD運輸直升機之後,不僅可以運用其靈活、快速、載重大的特性,加大、加長了武裝直升機火力投射的區域,同時還可以用于運載武裝人員、車、裝備等。執行空中機動作戰,對增強空騎旅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持續戰鬥力及陸航整體戰力均具有明顯的效果。配備當今最先進飛行、電子裝備的CH-47SD“希努克”運輸直升機,具有全彩數字顯示器、數字地圖、氣象雷達、電子戰係統等,直升機的起飛、降落,既可由飛行員手動控制完成,也可以由事先輸入電腦的飛行數據,並透過機上的自動導航、衛星定位、慣性導航等係統完成,所以機上僅有三名成員就能輕易控制這具龐然大物,且來去自如。
空騎裝備新發展
根據2002年底美軍“地面部隊戰力評估小組”對臺實地勘察後提交的評估報告,臺軍決定耗資900億新臺幣購買75架美制AH-64D“長弓”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預計于2006年底先交付30架,大部分將用于再組建一個空騎旅,其余則用于航空訓練中心的教學訓練。後續45架將用于換裝現役的AH-1W攻擊直升機。去年初,美決定向臺出售449枚AGM-114“海爾法”反坦克導彈。此前,臺軍已經裝備有約600枚該型導彈。根據臺軍的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該導彈的彈頭改為爆炸破片型,使其能夠攻擊水面艦艇,從而將進一步提升空騎旅的作戰能力。
http://big5.am765.com/gfxgx/zxbw/twjl/200706/t20070630_231177.htm 臺灣陸軍
http://baike.baidu.com/view/931651.html?tp=3_11 俄罗斯陆军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2857.html?tp=0_11美国陆军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060.html?tp=0_11
另參本館:中國陸軍 中國大戰略 中國軍工 中國與印度
槍枝
臺灣手槍 中國手槍 美國手槍 各國手槍 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 未來士兵 FCS未來戰鬥系統 《新戰爭論》《數位化戰士》 《美國的軍事革新》 戰鬥機器人 《高科技與現代武器》機器人 手榴彈 炸藥/貧鈾彈地雷 《2020年的武器》新概念/非致命 氣象武器 《未來戰爭》非致命/氣象 生化武器
台軍機槍 中國機槍 美軍機槍 各國機槍
臺軍T93狙擊槍 中國狙擊步槍 美軍狙擊槍 各國狙擊槍
台軍步槍 中國步槍史 中國03式步槍 中國95式步槍 中國版AK-47 蘇俄AK-47步槍 法國FAMAS 步槍 比利時FN F2000步槍 奧地利AUG步槍 英國L85步槍 德國G36步槍 美軍步槍
台軍槍榴彈 中國槍榴彈 各國槍榴彈空爆彈
火炮箭
台軍迫擊炮 中國迫擊炮 各國迫擊炮
台軍火箭 中國火箭 <跨海長拳‧遠程火箭> 俄國火箭 美軍火箭 各國火箭
台軍輪式火砲 中國輪式火砲 各國輪式火砲 各國炮兵彈藥 現代炮兵
美台牽引式火砲 各國牽引式火砲
美台履帶式火砲 中國履帶式火砲 各國履帶式火砲
反/裝甲車
台軍火箭筒 中國火箭筒 俄軍火箭筒 美軍火箭筒
中國越野車 全地形車 美軍越野車史 台軍裝甲車 中國輪式裝甲車 俄軍輪式裝甲車 現代裝甲偵察車 輪式裝甲車百年史 美軍輪式裝甲車 (NEW)
中國履帶裝甲車 俄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履帶裝甲車 美軍輪式裝甲車
反/坦克
台軍反坦克飛彈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機載反坦克導彈 中國履帶反坦克突擊炮車 中國輪式反坦突擊炮車
未來坦克 中外坦克優劣 坦克發動機 裝甲車主動防護系統 坦克炮射導彈 彈藥 坦克裝彈機 坦克火控系統 坦克貧鈾裝甲 集束彈 《現代戰車》 《閃擊英雄》古德林 《裝甲戰》富勒
台軍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坦克搶救車架橋/舟橋/浮橋 中國坦克族譜 ZTZ-99性能之爭 共軍ZTZ-99式坦克 俄軍T-72坦克 印T-90S與巴MBT-2000 印度“阿瓊”坦克 俄軍T80坦克 烏軍雅塔甘坦克 韓國黑豹坦克 日本90式坦克 以軍梅卡瓦MK坦克 法國AMX-40坦克 德國豹2坦克 英軍挑戰者坦克 美軍M1坦克
直升機
OH-58D與AH-1W 美軍AH-64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 《直升機原理》 《軍用直升機》 臺評共軍的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武直10 武直-9 武直WZ11 卡-50 米-28 Mi-28N vs Ka-50/52 米-24武裝直升機 南非“隼”直升機 義大利A129 "虎"式武裝直升機
CH-47運輸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 UH─1H與UH-1Y UH-1Y直升機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EC-120/HC-120 直-8直升機 直-15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米-26 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英義EH101白宮新直升機 北約直升機NH90
防空
鷹式防空飛彈 40mm/L70速射炮系統 西北風飛彈 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 捷羚(羚羊)防空系統 “天兵”防空系統 天弓II的變革
中共前衛11與18肩射防空飛彈 中國四款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 俄中道爾-M1(HQ16)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中國凱山-1防空導彈 S-300與上海防空 FT-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系統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各型號 海紅9艦載高空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野戰防空系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