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天箭”反巡航導彈靶機)
小引:剛才在新浪看到一篇反巡航導彈專文,本想他日與近防反隱武器系統一起刊出,但其性質似近二日來的巡航導彈議題,故先刊以供參考。
<“天箭”大幅提升我軍反巡航導彈戰力>
1991年的海灣戰爭使得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一夜成名。目前隨著各種巡航導彈的不斷研製成功,其在全球擴散範圍也越來越大,如今已有80多個國家擁有巡航導彈,至少18個國家在生產它。這一擴散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巡航導彈逐漸成為當今最大的常規火力威脅,因為它很難防禦:低空掠地飛行,目標特徵小,難於被探測和攔截。於是,反巡航導彈技術又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門話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提出了“新三打三防”戰術,其中一項核心任務就是攔截巡航導彈。
從美國近年來多場戰爭中展示的攻擊模式來看,中高空來襲的隱身飛機雷達反射面積小於0.1平方米,低空來襲的巡航導彈雷達反射面積約0.1—1平方米,這類目標的共同特點是飛行速度快,在0.4—0.9馬赫之間,雷達反射面積較以往對目標的設定要低數倍到數十倍,飛行彈道平穩。按照傳統的對抗空中威脅方式,主要是以高炮部隊、地空導彈部隊為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演習後,這類部隊裝備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有效地對抗上述目標的,但最為迫切的問題是我軍缺乏合適的對抗性仿真訓練手段,脫離實戰。
早期中國地面防空部隊的訓練手段比較單一,高炮部隊的打靶主要以氣球靶、拖靶和傘靶為主,氣球靶速度低,基本屬於固定靶。傘靶也類似於氣球靶,屬於中高空靶,速度低,雷達信號和光學特徵明顯,便於跟蹤。拖靶使用較少,由飛機拖拽靶標的方式訓練,存在一定的風險和使用費用高的問題,較少用於日常訓練,拖靶也屬於中高空靶,速度較快。20世紀80年代後期,航模作為靶機進行訓練在部分部隊展開,航模基本是低空目標,較為靈活,雷達信號和光學特徵小,具有一定的隱身飛機和巡航導彈的特徵,不過航模大多是螺旋槳的,速度低,遙控距離有限,訓練手段不夠靈活。而要想真實地再現巡航導彈的攻擊環境,為攔截巡航導彈的研究提供幫助,非巡航導彈靶彈莫屬。
“天箭—1”對反巡航導彈的作用
一般來說,反巡航導彈系統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防禦方需要一個發現敵人準備攻擊的情報系統。在理想情況下,情報系統能在敵人有明顯攻擊跡象之前提供戰略預警情報。2.防禦方需要具備遠距監視能力,能監視國家空域的一切活動。監視系統應有足夠的敏感性,儘管敵人試圖規避探測,但仍能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隱身目標。3.防禦方需要一個戰鬥識別系統以確認被探測物體是否為攻擊目標,這意味著需要快速區分來襲武器與其他類似飛行器的系統。4.防禦方需要一個可靠的跟蹤系統,以確保持續地對巡航導彈進行定位直至摧毀之。該系統能排除天氣、地形和敵人干擾的影響,持續地保持對敵方導彈的跟蹤。5.防禦方需要作戰系統以攔截和破壞敵方目標。傳統的殺傷武器是地空導彈和空對空導彈,但定向能武器現在也正在成為另外一種選擇。6.防禦方需要一個戰場管理系統以整合情報、監視、跟蹤、識別和作戰系統,確保防禦資源的有效利用。特別是能快速評估攔截行動是否有效。
有了“天箭—1”型巡航導彈靶彈,就能真實地模擬巡航導彈入侵的各種特性。同時,也可檢驗我國現役攔截手段的有效性,為進一步改進和發展新型攔截系統提供第一手資料。
為了更好地說明“天箭—1”的性能,我們可以將其與外型近似的“戰斧”巡航導彈進行對比。“天箭—1”翼展1.5米,機長3米,“戰斧”長6.17米,翼展2.62米。因此,“戰斧”的大小約為“天箭—1”的2倍。再看起飛重量,“天箭—1”為80公斤,而“戰斧”為1452公斤(包括250公斤的推進器),相比之下,後者約為前者的18倍。在航程方面,“天箭—1”為100公里,而“戰斧”遠達2500公里,後者又是前者的25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別,其實完全和兩者的用途有關。“天箭—1”只是巡航導彈靶彈,其主要目的是在飛行的速度、高度、姿態及雷達散射特性等方面逼真地模擬巡航導彈,為抗擊巡航導彈的戰法研究和訓練提供理想的靶標。因此,在大小和重量上沒有必要與真實巡航導彈一模一樣。
但是在幾個關鍵技術方面,兩者必須一致,那就是速度、飛行高度、姿態和雷達散射特性。在速度方面,巡航時兩者皆在200米/秒左右:在高度上,“天箭—1”實用升限為4000米,也就是說可以在4000米下的空域類比巡航導彈的飛行特徵;而“戰斧”巡航導彈的巡航高度,海上為7至15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以下,山地為150米,這都處於“天箭—1”的空域內。在雷達散射特性方面,由於“天箭—1”的幾何尺寸特徵明顯小於“戰斧”,所以需要採用另外的輔助措施來彌補,即加掛紅外增發器等,以加大信號特徵。
綜合以上資訊不難看出,“天箭—1”完全是用於反巡航導彈訓練的靶彈,離外界媒體臆測的轟炸機空射巡航導彈相差甚遠。不過,“天箭—1”的誕生,必將大大提升我國反巡航導彈的能力。而由於巡航導彈靶彈與巡航導彈具有某些技術上的共性,“天箭—1”的公開亮相,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在巡航導彈研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外媒對“天箭—1”的一些報導
英國的《今日中國防務》2006年5月28日撰文稱,隨著美國從海灣戰爭開始的數場戰爭中,大量採用巡航導彈,中國空軍的防空部隊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將焦點放在防禦敵軍發射巡航導彈的訓練上。而一批擔當類比敵軍巡航導彈角色的目標靶彈也逐漸發展起來,“天箭—1”就是這些解放軍目標靶彈中最新型號。“天箭—1”巡航導彈目標靶彈於2005年初進入中國解放軍部隊開始服役,第一次公開披露是在2006年4月於北京舉行的“2006中國國際電子防務展”上。
“天箭—1”目標靶彈由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動,經過火箭加速器助推,從地面發射。該目標靶彈飛行時依靠地面控制站發出的無線電指令控制飛行,也可以通過GPS導航。地面控制在戰時對敵方的干擾和其他電子手段有很強的抵抗能力,而且目標靶彈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導航系統飛行。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3/02/view.php%3Ffid%3D20810%26tbid%3D4974&g=1